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情况综述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随着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不断恶化,极端天气的短增多,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世界性的难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节能减排,共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每个国家和公民应积极履行的义务。

1、2011年南非德班世界气候大会

一、会议时间:2011年11月28日——12月9日

二、会议地点:南非—德班

三、会议主题:为了明天

四、会议议题:

(1)、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

(2)、明确非公约发达国家在公约下承担与其它发达国家可比的减排承诺;(3)、落实有关资金、技术转让方面的安排。

(4)、细化《坎昆协议》中有关“三合”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

五、会议的共识与分歧:

1、会议达成的共识:德班会议就确立新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议程达成一致。

使《京都议定书》获得了有保障的第二承诺期,从而让相关政策有了更大的确定性;同时,这次会议还奠定了基础,以便建立一个更加广泛的、以法律形式适用于所有国家的气候机制;此外,发展中国家还获得了一些工具支持他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

(1)、批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2)、各方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适应、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的机制安排。(3)、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确定了基金的管理框架和运行模式。

(4)、明确了2020年后公约实施的进程,向国际社会发出积极信号。

2、会议存在的分歧:

对于本次会议的两大焦点议题《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绿色气候基金设计,目前各方依旧存在较大分歧。

在绿色气候基金问题上,除美国、沙特等“少数派”依旧对基金设计持较大意见外,77国集团加中国、小岛屿国家、欧盟等各谈判集团的主流意见是,要让基金管理机构立刻成立并运作起来。欧盟认为,可以先对基金过渡委员会草案做一个“总结论”,在表示接受的同时列出各方的意见,要求基金管理机构成立后再予以解决。欧盟的这一方案获得了较大支持。

东道主南非代表团团长莫莱瓦认为,在德班气候大会上就应该宣布基金成立,出资等问题上的分歧可以留待明年在卡塔尔举行的《公约》第18次缔约方

会议解决。

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发达国家的减排问题上,各主要谈判集团都已表明了态度。美国声称,除非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也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指标,否则美国不可能考虑强制减排;欧盟则强调,德班气候大会应该绘出“路线图”,即到2015年前缔结一个所有主要排放国(包括美国和新兴经济体)都承担减排指标的协议,并于2020年生效。在这个前提下,欧盟才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发展中国家则坚持基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率先大幅度减排。中国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谈判首席代表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现在就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绝对量化减排指标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符合公约精神的。

六、中国政府的态度和主张

1、要明确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行大幅度绝对量化减排的安排。这是德班会议最为紧迫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德班会议的成败。

2、明确非《京都议定书》发达国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下可比的减排承诺。这种可比性包括减排的性质、范围和遵约机制等。

3、细化并落实适应、资金、技术转让、能力建设方面的机制安排,细化体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别的。“三可”(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和透明度的具体安排,中国支持在德班会议上就发达国家减排承诺及其对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三可”和发展中国家自主减缓行动“国际磋商和分析”问题做出具体安排。

4、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

2、2010年墨西哥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一、会议时间:2010年11月29日——12月10日

二、会议地点:墨西哥—坎昆

三、会议主题:关注人类长远利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四、会议议题:

(1)各国将依据怎样的时间表减排多少?

(2)建立何种形式的减排监督体系?

五、会议焦点:资金和技术。

六、会议目的:

一是在《京都议定书》下,确定发达国家缔约方在2012年后第二承诺期的减排指标;

二是在《公约》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下,没有参加《京都议定书》的

发达国家应该承担与其他发达国家可相比的减排指标。

七、会议的结构和成员国:

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些国家称为缔约方。另外有5个国家为观察员身份。

合作伙伴:与全球环境基金合作,向穷困国家转让资金,支援它们减排。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是联合国机构,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供气候变化方面的信息。

八、会议的共识与分歧:

1、会议达成的共识:

(1).第二承诺期:同意《京都议定书》工作小组应“尽早”完成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工作,以“确保在第一承诺期和第二承诺期之间不出现空当”。

(2).减排:巩固了各国在哥本哈根承诺的减排目标。

(3).透明度:规定发达国家改善其排放量和减排行动的报告(包括每年提交排放清单,报告援助发展中国家减排的资金情况等),同时也规定发展中国家每两年进行一次排放和减排报告。

(4).资金:关注到发达国家集体承诺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在2010年至2012年间启动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该资金将优先用于生态最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在长期资金问题上,决定“按比例增加新的、额外的、可预期的,以及足够的资金应该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并承认发达国家应在2020年联合募集100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

2、会议的分歧:

(1)美国:要求印度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做出减排承诺的立场不会改变。并称如果新兴经济体不能在减排目标上做出承诺,会议将无法取得进展。

(2)日本:称“永远”不会就《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减排目标做出承诺,因此获颁发给阻碍谈判者的“化石奖”。

(3)欧盟: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新的责任。只要其他主要排放国家愿意承担相应责任,欧盟随时准备采取力度更大的减排措施。

(4)中国:希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使坎昆达成广泛均衡的一揽子决议。

(5)基础四国:四国都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必须在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之下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四国”力挺成立新的气候基金,须执行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面对气候变化议题,四个重要的新兴经济体走到了一起,相互协助,协调立场。

九、中国政府的态度和主张:

1、中国政府向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的问题,从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的高度负责任出发,主张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就本次会议的谈判宣言而言,最核心的任务是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进一步加强《公约》及《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统筹考虑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

2、作为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积极、建设性参与者,中国希望坎昆会议能够在已有法律的基础上,通过公约和议定书的法定谈判机制,完成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谈判任务,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果。

3、我国将在坎昆气候大会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坎昆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中,我国将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但反对以任何未经缔约方充分讨论和认可的“空降案文”作为坎昆会议的谈判基础。

4、坚持双轨制谈判希望取得实质进展

发展中国家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发达国家承诺在2012年前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快速启动资金并承诺1000亿美元的长期资金;二是技术转让,包括转让技术和促进转让的原则安排。

3、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一、会议时间:2009年12月7日—12月18日

二、会议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

三、会议主题:为明天而“战”

四、会议议题:

(1)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额是多少?

(2)像中国、印度这样的主要发展中国家应如何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3)富国如何资助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4)如何管理这笔资金?

五、会议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六、会议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

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七、会议的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八、会议的共识与分歧:

1、会议所达成的共识:

1、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了“巴厘路线图”的授权,坚持并维护了《公约》和《议定书》“双轨制”的谈判进程。

2、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最大范围地将各国纳入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行动,在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3、在发达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4、在减缓行动的测量、报告和核实方面,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5、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的科学观点,提出了将全球平均温升控制在工业革命以前2℃的长期行动目标。

2、会议中存在的分歧

会议分歧美国欧盟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减排目标美国要求中印等发展中

排放大国“共进共退”

欧盟要求中美行动

起来

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

家大幅提高减排目标

资金援助美国没有提出一个资金

数额

欧盟尚未给出具体

的资助数额

发展中国家要求发达国

家资助

领导地位美国期待恢复领导地位欧盟重申在气候问

题上发挥领导作用

专家:中国作为大国应

积极采取行动

碳关税美国拟立法对进口货物

征收碳关税

欧盟内部对设立碳

关税分歧严重

中国:坚决反对碳关税

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

九、我国政府的态度及主张:

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国一向致力于推动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认真履行相关义务。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就落实“巴厘路线图”、加强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进行谈判,以于年底举行的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将在这一谈判进程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为此,谨提出中国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落实“巴厘路线图”的有关立场。

4、2008年波兰波兹南世界气候大会

八国集团领导人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并声明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5、2007年印尼巴厘岛世界气候大会

会议着重讨论《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后京都”时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协议有关。

6、2006肯尼亚内罗华世界气候大会

大会取得了2项重要成果:一是达成包括“内罗毕工作计划”在内的几十项决定,以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二是在管理“适应基金”的问题上取得一致,将其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具体的适应气候变化活动。

7、2005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气候大会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同年11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的COP11达成了40多项重要决定。其中包括启动《京都议定书》新二阶段温室气体减排谈判。本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被称为“蒙特利尔路线图”。

8、2004年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气候大会

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10周年来取得的成就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温室气体减排政策以及在公约框架下的技术转让、资金机制、能力建设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9、2003年意大利米兰世界气候大会

在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的情况下,俄罗斯不顾许多与会代表的劝说,仍然拒绝批准其议定书,致使该议定书不能生效。为了抑制气候变化,减少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会议通过了约20条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环保决议。

10、2002印度新德里世界气候大会

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各缔约国今后履约的重要任务。“宣言”重申了《京都议定书》的要求,敦促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年底以前把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5.2%。

11、2011年摩洛哥马拉喀什世界气候大会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

12、2000年荷兰海牙世界气候大会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

13、1999年德国波恩世界气候大会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

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

14、199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气候大会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15、1997年日本京都世界气候大会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

16、1996年瑞士日内瓦世界气候大会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17、1995年德国柏林世界气候大会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18、1979年瑞士日内瓦世界气候大会

1990年10月29日—11月7日,第二届世界气候大会在日内瓦举行。本届世界气候大会是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科学联盟委员会联合举办的。来自120个国家的700多位科学家出席了第一阶段的科技会议。会议通过一项《部长宣言》,呼吁各国政府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全球气候。出席部长会议的有137个国家的环保部长和高级政府官员。该宣言指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大量生产活动致使温室气体不断积聚,下世纪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将是前所未有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因此而受到严重威胁。宣言指出,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保护全球气候是各国共同的责任。但是,作为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的西方工业国家尤其对此负有特殊的责任,它们必须起带头作用,承诺采取行动,降低其在全球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中的比重。与此同时,西方工业国家还必须开展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充分的额外资金,并以公平和最优惠的条件转让环保技术,以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能源使用效益,降低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19、1979年瑞士日内瓦世界气候大会

1979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科学家提出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将导致地球升温的警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一个受到国际社会关注的

问题提上议事日程。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我的看法及主张:

如果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的7%经济增长速度、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计算,到2020年,中国要削减70亿吨二氧化碳。实现上述目标,有三种途径:一是对现有二氧化碳的重点行业的碳排放进行控制,二是发展非化石能源,三是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有效串联起上述三种路径的,是要在国内建立一套价格杠杆发挥引导作用的碳交易体系。“总之,希望各国在2010年前都能够认真履行各自已经做出的承诺,然后在2015年科学评估之后,进一步研究2020年之后如何采取应对措施。”而历届气候大会的召开都是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变化,其中当属人为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主要因素。温室气体则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能效提高、节能、各种能源相对价格等众多因素的变化趋势。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这要有海平面上升、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影响人类健康,科学技术手段;从当前温室气体产生的原因和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看,控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主要途径是制定适当的能源发展战略,逐步稳定和削减排放量,增加吸收量,并采取必要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一)全球变化的原因:

1.人口剧增因素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4.土地遭侵蚀、沙化等破坏因素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6.酸雨危害因素

7.物种加速绝灭因素

8.水污染因素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10.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的变动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海平面上升

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2.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

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和气候变暖,可能会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延长生长季节,使世界一些地区更加适合农业耕作。但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或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使其遭受很大的破坏性影响,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3.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可能是一个更为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略

有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有的科学家根据气候变化的历史数据,推测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

4.影响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黑热病、登革热、脑炎增加或再次发生。在高纬度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5.气候变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总体上我国的变暖趋势冬季将强于夏季;在北方和西部的温暖地区以及沿海地区降雨量将会增加,长江、黄河等流域的洪水爆发频率会更高;东南沿海地区台风和暴雨也将更为频繁;春季和初夏许多地区干旱加剧,干热风频繁,土壤蒸发量上升。农业是受影响最严重的部门。温度升高将延长生长期,减少霜冻,二氧化碳的"肥料效应"会增强光合作用,对农业产生有利影响;但土壤蒸发量上升,洪涝灾害增多和海水侵蚀等也将造成农业减产。对草原畜牧业和渔业的影响总体上是不利的。海平面上升最严重的影响是增加了风暴潮和台风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海水入侵和沿海侵蚀也将引起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

(三)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⑴、科学技术手段

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途径:主要是改变能源结构,控制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发电和其他能源转换部门的效率;提高工业生产部门的能源使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能耗;提高建筑采暖等民用能源效率;提高交通部门的能源效率;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排放甲烷等,由此来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途径:主要有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其中固碳技术指把燃烧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回收,然后深海弃置和地下弃置,或者通过化学、物理以及生物方法固定。固碳技术的技术原理是清楚的,但能否成为实用技术还是未知数。

③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是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

⑵、政策手段

①从各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来看:一是实行直接控制,包括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限制砍伐森林;二是应用经济手段,包括征收污染税费,实施排污权交易(包括各国之间的联合履约),提供补助资金和开发援助;三是鼓励公众参与,包括向公众提供信息,进行教育、培训等。

②从今后可供选择的技术来看;主要有节能技术、生物能技术、二氧化碳固定技术等。面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发达国家己把开发节能和新型能源技术列为能源战略的重点。到90年代,美国能源部已把开发高效能源技术和减排温室气体列为中心任务,致力于开发各种先进发电技术及其他面向21世纪的远景能源技术。

历年历届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

历年历届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 (WORLD ENVIRONMENT DAY THEMES ): 197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 ) 197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人类居住(Human Settlements) 197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水,生命的重要源泉(Water: Vital Resource for Life) 197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Ozone Layer Environmental Concern; Land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Firewood) 197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没有破坏的发展(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7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Only One Future for Our Children -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A New Challenge for the New Decade: Development Without Destruction) 198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Ground Water; Toxic Chemicals in Human Food Chains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198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保境识Ten Years After Stockholm (Renewal of EnvironmentalConcerns) 198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Managing and Disposing Hazardous Waste: AcidRain and Energy) 1984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沙漠化(Desertification) 198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青年、人口、环境(Youth: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1986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环境与和平(A Tree for Peace) 198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环境与居住(Environment and Shelter: More Than A Roof) 198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When People Put the Environment First, Development Will Last) 198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警惕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 Global Warning) 1990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口号:儿童与环境(Children and the Environment)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标志 概述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目录[隐藏]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简介 会议概况 各方态度 会议成果 大会之最 大会前瞻 大会意义 [编辑本段] 简介 哥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根据2007年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3次缔约方会议通过的《巴厘路线图》的规定,2009年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次会议将努力通过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议定书》,以代替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考虑到协议的实施操作环节所耗费的时间,如果《哥本哈根议定书》不能在今年的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共识并获得通过,那么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全球将没有一个共同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会导致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遭到重大挫折。因此,很大程度上,此次会议被视为全人类联合遏制全球变暖行动一次很重要的努力。 基于现实困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学者、媒体和民众都非常关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哥本哈根的议题在近一年来一直是各大国际外交场合的重点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已经多次就此话题表态。而中美两国对气候变化议题的态度一直都是全球媒体的最佳关注重点。 [编辑本段] 会议概况 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 日程:2009年12月7日—18日。 地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Bella中心。 参与人员:超过85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 焦点: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目的: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 结构和成员国:到目前为止已有192个国家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历届世界气候大会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是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 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目前,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国。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于1995年在德国柏林召开。 COP1·德国柏林 1995年 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议定书应明确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发达国家所应限制和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COP2·瑞士日内瓦 1996年 会议就“柏林授权”所涉及的“议定书”起草问题进行讨论,未获一致意见,决定由全体缔约方参加的“特设小组”继续讨论,并向COP3报告结果。通过的其他决定涉及发展中国家准备开始信息通报、技术转让、共同执行活动等。 COP3·日本京都 1997年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大会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它规定从2008到2012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其中欧盟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削减8%,美国削

减7%,日本削减6%。 COP4·布宜诺斯艾利斯 1998年 大会上,发展中国家集团分化为3个集团,一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自身排放量很小的小岛国联盟(AOSIS),他们自愿承担减排目标;二是期待CDM的国家,期望以此获取外汇收入;三是中国和印度,坚持目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5·德国波恩 1999年 通过了《公约》附件—所列缔约方国家信息通报编制指南、温室气体清单技术审查指南、全球气候观测系统报告编写指南,并就技术开发与转让、发展中国家及经济转型期国家的能力建设问题进行了协商。 COP6·荷兰海牙 2000年 谈判形成欧盟-美国-发展中大国(中、印)的三足鼎立之势。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执意推销“抵消排放”等方案,并试图以此代替减排;欧盟则强调履行京都协议,试图通过减排取得优势;中国和印度坚持不承诺减排义务。 COP7·摩洛哥马拉喀什 2001年 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COP7上,通过了有关京都议定书履约问题(尤其是CDM)的一揽子高级别政治决定,形成马拉喀什协议文件。该协议为京都议定书附件一缔约方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使其生效铺平了道路。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及世界主题汇总

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及世界主题汇总 2000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00TheEnvironmentMillennium-TimetoAct)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世间万物,生命之网(ConnectwiththeWorldWideWeboflife) 2002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让地球充满生机(GiveEarthaChance) 2003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水--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Water-TwoBillionPeopleareDyingforIt!) 2004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Wanted!SeasandOceans——DeadorAlive?) 2005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 园!(GreenCities---PlanforthePlanet) 200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莫使旱地变为沙漠(DesertsandDesertification——Don'tDesertDrylands!) 2006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冰川消融,后果堪忧(MeltingIce——aHotTopic?)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促进低碳经济 (KicktheHabit!TowardsaLowCarbonEconomy) 2008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YourPlanetNeedsYou-UNitetoCombatClimateChange) 200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2010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ManySpecies.OnePlanet.OneFuture) 201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011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2012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绿色经济:你参与了 吗?(GreenEconomy:Doesitincludeyou?) 2012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2013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思前,食后,厉行节约(thinkeatsave) 2014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Raiseyourvoicenotthesealevel) 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向污染宣战 2015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践行绿色生活 1991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ClimateChange.NeedforGlobalPartnership) 1992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OnlyOneEarth,CareandShare) 1993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PovertyandtheEnvironment-BreakingtheViciousCircle) 1994年世界环境日世界主题: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OneEarthOneFamily)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文稿 /2010.05 ◎潘家华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许多关键问题上激烈交锋,会议的成果不尽如人意,有许多问题值得深思。笔者作为与会者,试图解析哥本哈根会议争议的焦点所在,并对一些未来气候谈判问题提出一些思考。 一、哥本哈根会议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委员会经过两年的谈判,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正式签署,1994年生效。由于框架公约只是框架性质的,没有任何具体目标,也没有具体的减排责任,需要继续谈判以形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因而,在1995年召开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形成柏林授权,要求三年以后在京都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上达成定量减排目标,相对于1990年排放水平,附件I 国家即发达国家2008-2012年在总体上年均排放降低5%。1997年12月达成京都议定书,规定欧盟减排8%,美国7%,日本6%,俄罗斯维持1990年水平不变,冰岛、澳大利亚等国还允许有所增加;发达国家在总体上减排5.2%。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一些发达国家允许森林碳汇、从其他国家购买减排额度,使得京都议定书总体减排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三年谈判达成的京都议定书,经过八年讨价还价到2005年才生效。眼看议定书目标年到期,2012年以后怎么 办?2007年,在巴厘岛联合国气候会议上,经过艰苦谈判达成巴厘路线图,也叫巴厘授权,要求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新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协定。这便是哥本哈根会议的来历和目标。 哥本哈根会议是1990年气候变化谈判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为了能够年底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形成协定,各缔约方已自2009年3月起,在曼谷、波恩、巴塞罗那等地分别举行5次工作层面的谈判。2009年12月7日至18日,194个缔约方、观察员国,937个联合国相关机构、专门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以及1069个媒体单位,超过4万人与会。有119个政府首脑或国家元首与会,而且主要国家的领导人直接参与谈判,史无前例。 二、哥本哈根会议的主要成果 哥本哈根想达到什么预期成果呢?根据巴厘授权,需要完成“双轨”谈判:其中的一“轨”是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发达国家中期减排目标的谈判,另一“轨”是气候公约下长远目标的谈判。为什么实行双轨呢?美国不属于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但仍属气候公约的缔约方,可以参加公约活动,但只能作为观察员参加京都议定书缔约方谈判会议。由于在发达国家第一排放大国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美国的参与不可或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搞双轨制,启动公约 [经济] 9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历次会议介绍.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UN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公约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规定的义务以及履行义务的程序有所区别。公约要求发达国家作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采取具体措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以支付他们履行公约义务所需的费用。而发展中国家只承担提供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汇的国家清单的义务,制订并执行含有关于温室气体源与汇方面措施的方案,不承担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控义务。公约建立了一个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使其能够履行公约义务的资金机制。 199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次缔约方大会 1995年4月7日,为期11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一届会议在德国柏林国际会议中心闭幕,会议通过了《柏林授权书》等文件。文件认为,现有《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规定的义务是不充分的,同意立即开始谈判,就2000年后应该采取何种适当的行动来保护气候进行磋商,以期最迟于1997年签订

新京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新京报《哥木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报道策划方案 一、报道主题:气候变化就在你身边 会议名称:the 15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通常简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the Copenhagen climate change summit)"。会议地点:丹麦哥本哈根贝拉中心(Bella Center)o会议时间:12月7日揭幕,为期两周。 “时间己经不多!”,在这个气候灾难多发的年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能否成为《京都议定书》的继承人,让气候变化问题可解,全球瞩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Yvo de Boer表示,为了能在2013年之前发挥效力,《哥本哈根协议》必须满足所有参与国家的政治要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需要在今年澄清四个政治关键点。首先, 需要澄清工业化国家雄心勃勃并同时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其次,明确主要发展中国家按照自身国情在现有措施以外能够采取何种程度的缓解措施至关重要;第三,必须澄清国际合作行动资金供应的方法;最后,澄清公约框架下所采用的治理结构。如果需要为缓解和适应情况投入重要的金融资源,发展中国家将要求与如何分配和花费

这笔钱有关的代表发言权。 距离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只剩下100多天,但是经过几轮的商讨和争论,对于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所承担的义务、遵循的标准甚至讨论的框架,都没有形成基木的共识。大会组织者虽然设立了目标,但是在哥本哈根大会的准备会议波恩会议后,组织者对12月的大会相当悲观。然而,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却刻不容缓。虽然气候变化的框架协议是由政府谈判、签署,但这个问题关系到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会议的成果会影响每一个人。 此次气候变化会议虽然意义重大,但其木身内容专业术语多,会议程序冗杂,不易吸引读者,更重要的是,应对气候变化不仅是参加会议的政治精英的义务,更是所有公民和企业的义务,因此,此次专题报道须立足贴近性、民生性、故事性,完整性,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可读、生动、全而的气候变化问题报道。 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民众认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认识到哥木哈根气候大会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民众与媒体的互动,推动会议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二、报道思路 ?整体预热一一哥本哈根100天倒计时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按照气候谈判的计划,巴黎气候大会是继2009年后又一重要时 间节点,将完成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 球气候协议,以确保强有力的全球减排行动。因此,巴黎大会也是 近几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 与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气候谈判模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自上而下“摊牌式”的强制减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 所取代。目前,全球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这些国家碳排放量达到 全球排放量的90%。此举让各国在减排承诺方面握有自主权和灵活性,谈判压力骤然减小。其次,大国合作意愿更为强烈。中国与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气候变化签署了多项双边声明,提前 化解了此前纠缠谈判进展的诸多分歧。中美之间还总结了2009年哥 本哈根大会上公开争论影响谈判气氛的教训,通过双边对话增加理解,避免在谈判场合相互指责。再者,气候科学认知更深入。联合 国在2013—2014年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对全球变 暖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可能性由上次报告的“非常高”(概率在90% 以上)调高至“极高”(概率在95%以上)。最后,主办国和国际社会 都在思考哥本哈根的教训,对谈判的期望值更趋理性务实。 来自195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将出席此次大会,各方的代表团人数总计将达到1万人。全球近2000个非政府组织也将参加巴黎气 候大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人数将达1.4万人。 大会注册记者数量已超过3000人。 预计巴黎气候大会举办期间,巴黎的公交和地铁客流量每天将增加7万人次。 1992年的里约会议,全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叫地 球首脑会议,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哥本哈根背后的经济现象

学校:鞍山师范学院政史系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姓名:牟晓琳 学号:12号

【摘要】气候变化是一个事关各国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重大全球热点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为了遏制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势头,中国和其他各国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和应对行动。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涉及科学经济和政治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全球问题,该问题关系到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协调,关系到国家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气候变化这一重大问题面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发展低碳经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大环境的一种趋势,更是自身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作为入口,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以及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深层分析我国面对经济转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低碳经济经济转型 【正文】一.背景分析 ㈠.温室效应的严峻挑战 工业化在带来财富的同时,其产生的副产品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气温不断上升,造成灾难性影响。现在全球气候变暖已从“幽灵般的威胁“,变为人类面临的现实严重的威胁与挑战。①为此世界各国积极做出回应,并于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大会。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

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②特别是近年来逐步走向成熟的工业微波能产业的发展,给低碳经济提供和借鉴了一条发展之路,微波能具有高效、节能、无污染等特点,备受社会关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无论在其影响,波及范围还是其解决途径上都具有全球性。不论我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身处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从南极洲到北冰洋,无不处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全球气候变化一直是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围绕气候变化的争论与谈判,表面上看是关于全球气候变化原因的科学问题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问题,但本质上是一个涉及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和外交的国家利益问题。“③ ㈡.威胁无处不在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加剧,它的出现直接或间接的给人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如全球气温升高将会引起两极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严重威胁着沿海低地国家的生存安全。目前,据科学家推测,到2100年,海平面将上升0.2到1.65米,如果这种预测变成现实,那么非洲尼罗河三角洲将全部被湮灭,进而会使10亿人处于危难之中。全球气候将会对农业与工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科学家们已经证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大量的耗费化石燃料,致使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从而使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此时,转变经济发展结构,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全世界任重而道远。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现今中美关系

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看现今中美关系 及中国未来的节能减排 没有哪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能像美中关系这样重要。”1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后首次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的电话交谈中如是说。而胡锦涛主席在会见希拉里时说,21世纪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溢于言表。围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形式、性质和发展方向等问题,近一年来美国的智囊们没少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奥巴马当选后,中美关系更成为热门话题,而且被放置在了全球的大平台上。这其中,“中美共管世界”的典型美式思维提法,所谓“中美国”这样标新立异的概念,颇能吸引人的眼球。 在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在中美联合声明中,中美双方表示将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成功而努力,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碳减排责任原则,并表示要在清洁能源上进行有效的合作,相互技术支持,发展低碳经济。 中美在碳减排上的策略性合作给予世界一丝振奋,中美是世界上碳排放最大的两个国家,同时两国国民亦是对全球变暖持最怀疑态度的人群,但是中国、美国和欧洲(日本)却是当今“碳减排”三种不同路线的代表性国家,中国是“技术替代”的代表,中国人要求在碳减排、经济发展和化石能源比重降低(非碳能源的崛起)三者间寻找均衡路线,而美国则希望用“碳排放税”来指导市场运作,日欧则是强硬的“强硬减排目标”的代表,他们渲染一种异常苛刻的指标,例如欧盟提出“2050年减排50%的目标(包括发展中国家),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摄氏2度以内。而发达国家(主要指32个工业国)在2050年前将减少废气排放80%目标”。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全球气候变化的肇始并非起源于发展中国家,而恰恰是那些衣冠楚楚的自己。但就像那些洗白了自己身份的黑帮一样,无论现在的做法多么守法,其历史的原罪是无法抹去的。发达国家不为自己近200多年的现代化进程中所消耗的资源、所释放 的二氧化碳负责,那么一切号称为气候变暖而做的努力都是空谈。 哥本哈根会议在18日落下帷幕了。从12月7日到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将参加峰会。 气候变化谈判的目的是使“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气候问题本应是超越主权的话题,与之相关的必须是全球意义上的绿色经济、绿色意识、绿色政治。但它必须由一个个主权国家做出妥协甚至牺牲,因为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个体利益,有着不同的诉求。这当然是一个博弈的过程,但更是一个呈现政治大国气度与远见的最佳窗口。 大会过程中各国以及各联盟相互间不断进行激烈的交锋。由于非洲国家谴责发达国家试图抛弃《京都议定书》并举行抗议活动,大会谈判进程被迫暂时停止。之后代表发展中国家的77国集团表示,如果富裕国家在谈判中不正确对待《京都议定书》,77国集团不排除集体退出谈判的可能性。而澳大利亚和日本及其他部分发达国家已成功中断了《京都议定书》的讨论。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概要

全球气候变化国际会议概要 摘要: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制度,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为全球合作做出了体制约束。 关键字:全球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国际气候制度全球合作 正文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越来越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也给国际政治提出了新的课题,它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安全观、利益观形成挑战。 自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这些气体浓度的增加。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此作出努力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制度,为全球合作做出了体制约束。1全球气候变化 1.1全球气候变化及其趋势 在地质历史上,地球的气候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一万年前,最后一次冰河期结束,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在当前人类习以为常的状态。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

世界地球日历年主题

世界地球日历年主题 1972年6月5日至6月16日, __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讨论当代世界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这次会议提出了两个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和《 __人类环境会议宣言》。会议最后还建议 __大会将这次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在1972年10月召开的第27届 __大会上通过了这一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让世界各国人民永远纪念它。 __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及表彰对环境保护有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制定每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人类居住 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为了儿童的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新的十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沙漠化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3年: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国家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演讲稿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 我先来介绍一下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毫无疑问,对地球今后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会议在现代化的Bella中心举行,为期两周。 这次气候大会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 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科学家们预计想要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2℃,到2050年,全球的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年水平的80%。 各国对这次大会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呢?让我来介绍一下 首先是中国 从全球来讲,共有192个国家参加了全球气候保护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签订了《京都议定书》,承诺在2012年前共同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并帮助脆弱地区应对变暖带来的灾害。而中国也已经从科学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认识到了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并且开始进行着积极的应对。我国于2005年通过了第一部《可再生能源利用法》。在这个积极政策的引导下,截至2008年底,我国风电发电量128亿度,比上年增加126.79%。风力发电已经成为这场能源革命中的主要力量。我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去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1GW,占全球太阳能发电总量的27.5%。此外,我国还提出了到2010 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到2010年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16%等一系列目标。 下面是其他主要国家的态度 美国:减排4%目标亦难以承诺。奥巴马上任之初曾希望借助自己的超高人气,推动美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前通过一项气候法案,尽管美国的承诺仅相当于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4%左右,与发展中国家期望的仍有巨大差距。 欧盟:承诺于2050年减排95%。欧洲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试图重新确立自己的国际领导地位,指出如果哥本哈根峰会能够达成气候变化协议,欧洲将在2050年前削减高达95%的温室气体排放,在2020年前减少30%。 印度: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3日宣布,印度将在2020年前将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削减20%~25%。 英国:2009年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28日发表《西班牙港气候变化共识:英联邦气候变化宣言》,强调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各方应该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对困难国家给予帮助,尤其是资金援助。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国会参议院2日却再度否决了澳工党政府提出的气候变迁法案,这使得澳总理陆克文将空手赴会。澳大利亚是全球最大的煤碳出口国,澳人均排放量超过美国。提议未来十年内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较2000年减少5%到15%。

世界环境日

2017年65世界环境日 【篇一:2017年65世界环境日】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 2017年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旨 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 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中国环境保护部27日发布2017年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先后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出 台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系统的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连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

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 济社会发展,一些地方仍然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与民众期 盼差距较大。 这位负责人说,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保短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 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 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 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 据悉,环境日期间,环境保护部将围绕环境日主题策划制作公益广告和宣传产品,举办美丽中国行环保主题社会教育系列活动。各地也将围绕环境日主题,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纪念活动,大力传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篇二:2017年65世界环境日】 201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下面是cn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年六五世 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欢迎阅读参考!~ 2017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

历年气候大会

1992年的里约会议,全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叫地球首脑会议,于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次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项便是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达成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简单来说,以后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谈论的气候问题,都是以这个公约为基础的,而且该公约具有法律效力。该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2004年5月,公约已拥有189个缔约方。 1995年,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之后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1997年,第三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日本京都。会议通过《京都议定书》。 2001年10月,第七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摩洛哥马拉喀什。会议通过《马拉喀什协定》。 2005年,第11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会议通过《蒙特利尔路线图》。 2007年,第13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议通过《巴厘岛路线图》。200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08年12月1日─12月12日)在波兰波兹南 举行,地点在波兹南国际会展中心,与会者有来自逾180个国家的代表与政府间和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是《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国的第14次会议,也是《京都议定书》缔约国的第4次会议。各与会国媒体多有发表对于此次会议的不同意见。此次会议主要关注下次会议(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的目标,会后各国代表同意在2009年2月中旬递出至2020年国内的减量计划与措施,会中关于如何推广环境友善科技至开发中国家也有进展,得到了减少森林开伐的必要性已到了紧急程度之共识。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成果寥寥,最后只达成了无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2011年,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南非德班,会议就第二承诺期存续问题达成一致。 与会方同意延长5年《京都议定书》的法律效力(原议定书于2012年失效),就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达成一致。大会同时决定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即"德班平台",在2015年前负责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公约》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 2012年,第18次缔约方会议,举办地卡塔尔多哈,会议通过了对《京都议定书》的《多哈修正》,最终就2013年起执行《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及第二承诺期以8年为期限达成一致。大会还通过了有关长期气候资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成果、

近十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近十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1985年: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环境与和平 1987年:环境与居住 1988年: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警惕全球变暖 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思前、食后、厉行节约 90年代 1990年:儿童与环境 1991年: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只有一个地球--关心与共享 1994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庭 1995年: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为了地球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1世纪 XX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XX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XX年主题XX年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从身边小事做起,共同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共建美丽家园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它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先后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出台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系统的环保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连续开展环保法实施年活动,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地方仍然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与民众期盼差距较大。 这位负责人说,改善环境质量,补齐生态环保短板,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

世界环境会议介绍

世界环境会议介绍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讨论了当代世界的环境问题,制定了对策和措施。这次会议提出了响遍世界的环境保护口号:只有一个地球!此次会议形成并公布了著名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和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1992年6月3~14日,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这次大会是继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之后,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一次国际会议。这次大会的宗旨是回顾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召开后20年来全球环境保护的历程,敦促各国政府和公众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合作,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共同做出努力。会议通过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154个国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48个国家签署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还通过了有关森林保护的非法律性文件《关于森林问题的政府声明》。 1997年12月,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 5.2%。《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2009年12月7-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美国与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达成一项非约束力的“五国协议”,其后获逾20国支持,联合国并将这份不具约束力的多国协议作为哥本哈根会议的成果,定位为《哥本哈根协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