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交通运输布局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交通运输布局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交通运输布局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第四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交通运输布局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交通运输布局

一、单项选择题

(xx·苏州一模)展线是展长线路的缩略说法。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山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xx新关角山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会被取代。如图为新关角山隧道示意图(图1)及某段展线景观(图2)。读图完成1~2题。

1.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 )

A.尽可能多的经过城镇

B.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

C.节省铁路建设的投资

D.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

2.有专家认为,关角山展线群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主要原因是( )

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

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

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D.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为破坏

解析:1.D 2.C 第1题,从图2可以看出铁路线避开了地形复杂的高地,沿等高线延伸,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目的是减缓坡度,降低修建难度,D项正确;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附近城镇稀少;断裂构造和地震带范围较广,局部的关角展线无法避开断裂构造和地震带,且图示路线没有断裂构造带;展线技术的铁路路线长,工程量大,铁路建设成本高。第2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国铁路建设经济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原来不能开凿的隧道如今也能实现,所以随着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将被取代。图示关角展线均采用以桥代路的形式,展线建设并未大肆破坏环境,基本保持了人地协调发展,不会增加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是隧道建成和展线消失的目的。

(xx·无锡测试)2016年12月28日位于贵州省连通沪昆高铁的北

盘江特大桥开通,如图为北盘江高铁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3~4题。

3.建设北盘江高铁大桥遇到的主要困难有( )

①地形崎岖②夏季伏旱高温③技术工人不足④基础设施

落后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北盘江高铁大桥建成对当地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

①推动旅游产业发展②提高区域开放程度③加快矿产资源外运④促进传统文化保护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解析:3.D 4.A 第3题,据题意分析可知,北盘江特大桥位于贵州省境内,地形崎岖,加之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大型筑路机器设备运输难度大,无疑加大工程建设的难度,至于夏季伏旱高温,长江中下游地区较显著。第4题,高铁承担客运任务,而非货运;北盘江高铁大桥建成有利于促进对外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高区域开放程度。

东海大桥始于上海南汇,终于洋山深水港,全长32.5 km,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读图,回答5~6题。

5.东海大桥采用“S型”设计,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B.赤潮

C.潮汐D.寒潮

6.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 m,其目的是( )

A.降低施工成本B.缓和海浪冲击

C.减轻台风影响D.保证通航顺畅

解析:5.C 6.D 第5题,东海大桥位于海湾中,每一天都有潮汐涨落,而且一个月还有两次大潮,它们对桥体有很大的冲击,所以采用“S型”设计可以很好地减少潮汐的冲击,C正确。第6题,东海大桥P处水面与桥面距离40 m,其目的是保证桥下面的船只通航顺畅,D正确。

地铁是铺设在地下隧道内的快速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如图示意福州市地铁规划,读图完成7~8题。

7.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 )

A.停水断电预案制订B.防水排水设施

C.隧道塌方修复机制D.防火通风设施

8.福州市地铁的建成将( )

A.提高物流效率B.节省通勤时间

C.减少私家车数量D.缓解航运压力

解析:7.B 8.B 第7题,福州夏秋季节多台风,地铁在设计与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水排水设施,而停水断电预案制订、隧道塌方修复机制、防火通风设施是建成后的应急预案,不是设计与规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第8题,地铁的建成将节省通勤时间;地铁是陆地客运交通系统,与航运、物流无关;地铁的建成可以缓解私家车的出行压力,但不能减少私家车数量。

二、双项选择题

(xx·盐城测试)2017年9月29日,历时9年建设,长达886

km的兰渝铁路全线通车。读图完成9~10题。

9.兰渝铁路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灾害是( )

A.地质灾害

B.风沙灾害

C.暴雨灾害

D.台风灾害

10.兰渝铁路建设带来的积极意义有( )

A.完善我国西部地区铁路网

B.促进川渝融入丝路经济带

C.利于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D.缩短西北与长三角的空间距离

解析:9.AC 10.AB 第9题,兰渝铁路经过秦岭山区,跨越黄河和长江流域,沿线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南段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南段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多暴雨,所以兰渝铁路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灾害是地质灾害、暴雨灾害。第10题,兰渝铁路建设带来的积极意义主要有完善我国西部地区铁路网和促进川渝融入丝路经济带。

(xx·苏州测试)2017年6月8日江苏环保公众网消息,南沿江高铁和盐通高铁将于年内开建,张家港、常熟、太仓等地将告别“地无寸铁”的尴尬,进入高铁时代。读图回答11~12题。

11.促成江苏省高铁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

A.经济B.政策

C.科技D.劳力

12.南沿江高铁和盐通高铁的建设可( )

A.合理布局区域高铁网

B.加快工农产品的运输

C.加速盐城市人口回流

D.带动沿线旅游业发展

解析:11.AB 12.AD 第11题,促进江苏省高铁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经济和政策,江苏省地形平坦高铁建设难度小,科技和劳力因素影响小。第12题,南沿江高铁和盐通高铁的建设可以合理布局江苏省及周边的高铁网,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发展。

三、综合题

13.(xx·淮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是中非友谊的象征。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相关各方正协商该铁路的改造升级。图1为非洲坦赞铁路线路分布图。图2为图1中①湖附近两地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现在整个东非地区都面临旱灾,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报告,对东非地区连续干旱可能提升粮食价格发出预警,认为“整个东非地区持续干旱导致农作物欠收并推高粮价,已经导致牧民因为无法承受高昂的养殖成本而低价出售牲畜。”

(1)坦赞铁路沿线地区气候类型主要为______________。与同纬度非洲西岸地区相比,影响该地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每年游牧的牧民到达该地的时间大约为________月前后。

(2)坦赞铁路经过的东非大裂谷带的成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对铁路运行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企业在改造铁路线的过程中,要着重防止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铁路再次开通后,将会对沿线草原腹地产生哪些影响?

解析:第(1)题,据图1中经纬度数值分析可知,坦赞铁路沿线地区位于非洲东部,为

热带草原气候,与同纬度非洲西岸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相比,影响该地气候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形(东非高原),每年游牧的牧民到达该地的时间大约雨季刚开始时,即10月前后。第(2)题,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而成的,铁路运行过程中,可以吸引更多游客观光。第(3)题,改造铁路线的过程中,要着重防止土地荒漠化,开通后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海拔高,气温低10

(2)地处两大板块的张裂处壮观的风景吸引更多游客乘火车观光

(3)土地荒漠化促进资源开发;带动经济发展;方便人们出行;增加环境压力。

14.(xx·无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赤道几内亚位于非洲中西部,以出口可可、咖啡等初级农产品为主,长期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1996年在该国领海内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此后经济快速增长。

巴塔是赤道几内亚最大的商埠和经济重镇,巴塔港原是赤道几内亚的一个简易的港口,港口吞吐量极小。xx12月由中国公司承建的巴塔港改扩建工程(主要涉及码头、集装箱堆场以及道路等)竣工,该港成为赤道几内亚最大的港口。

材料二如图为巴塔港地理位置。

(1)巴塔港优越的自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赤道几内亚扩建巴塔港的原因。

(3)推测巴塔港北部入海河流对港口扩建可能产生的影响。

(4)分析巴塔港扩建对赤道几内亚石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解析:第(1)题,题目要求作答的是“优越”“自然条件”,据左图分析可知,巴塔港地处赤道附近,风力小,自然灾害影响小;据右图分析可知,巴塔港港阔水深。第(2)题,据材料分析可知,赤道几内亚初级农产品和石油资源丰富,扩建巴塔港可以增大出口能力;巴塔港是简易的港口,吞吐量小,基础设施落后;地理位置重要,地处非洲中西部,扩建可以成为非洲西部最重要的航运枢纽之一,促进经济发展。第(3)题,从有利(扩大经济腹地、提供淡水等)与不利(泥沙沉积,影响航道等)两方面分析其影响。第(4)题,可从运输、资金、技术、开发等方面分析其促进作用。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风力较小,受飓风等灾害影响小;位于海湾中,风浪小,港

阔水深

(2)巴塔港自然条件优越,地位重要,但基础设施落后;赤道几内亚自然资源丰富,热带经济作物产量大,扩建港口可以增大农产品出口能力;该地位于非洲中西部,港口扩建可以使其成为非洲西部重要的航运枢纽,促进经济发展。

(3)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影响港口航道建设;河流自赤道几内亚南部向北流入海,可以加强与南部内陆地区的联系,扩大港口腹地;可以为工程建设和工人生活提供淡水,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4)赤道几内亚石油资源丰富,但资金和技术短缺;巴塔港扩建有利于吸引外国企业入驻,开发本国资源,增加石油的生产能力;有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的炼油工业和石化工业,逐步形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的本国石油工业体系。

2019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时达标17 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的判读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甲)和某地气压、气温年变化示意图(乙)”。据此完成1~2题。

1.图甲中与图乙所示气压、气温年变化状况相一致的地点最有可能是( A)

A.①B.②

C.③D.④

2.与图甲中①地相符的自然带是( D)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

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解析第1题,乙图中显示的地点在北半球(最热月在7月)且位于大陆上(北半球海洋上最热月在8月),且1月气压达1 030hpa以上,①处地点符合。第2题,①地地处高纬且位于大陆的内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3~5题。

3.①地所处自然带是( C)

A.热带草原带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4.②处自然带中的树木大多没有年轮,其成因主要是( D)

A.年降水量变化小B.气温年际变化小

C.盛行风向变化小D.一年四季变化小

5.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B)

A.①②两地B.①③两地

C.③④两地D.⑤⑥两地

解析第3题,①地位于巴西东南部,纬度较低,气温高,虽离赤道较远,但其处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自然带应为热带雨林带。第4题,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一年四季变化小,故大多没有形成年轮。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形成热带雨林带;③地受地形起伏的影响,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故图示①~⑥地自然景观形成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①③两地。

下图是“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读图完成6~7题。

6.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冰川B.降水

C.海拔D.土壤

7.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B)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地势阶梯分界线可知,我国30°N沿线、100°E以西地区为青藏高原,该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气温低导致热量不足,植物生长缓慢,而气温低又是海拔高造成的,故选C项。第7题,结合图示可知,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与水分条件的变化一致,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8~9题。

8.图中②为( A)

A.草原B.荒漠

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

9.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D)

A.纬度B.洋流

C.地形D.季风

解析第8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9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势力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 A)

A.1 800~1 900 B.1 900~2 000

C.2 000~2 100 D.2 100~2 200

11.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C)

A.喜光喜湿B.喜热耐旱

C.喜阴喜湿D.耐寒耐旱

12.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C) A.光照增强B.水土流失加重

C.气候变暖D.降水减少

解析第10题,根据图例,4种情况均是海拔在1 800~1 900米处,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最高。第11题,4种情况中,阴坡、迎风坡该森林植被类型覆盖率达90%,为最高,据此可推知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第12题,高山苔原带分布的高度比林带高,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面积增加,说明高山苔原带热量条件改善,应为气候变暖的结果。

下图为秦岭东段南坡丹江河源区垂直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导致Ⅰ、Ⅱ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C)

A.地形B.光照

C.降水D.热量

14.Ⅲ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B)

A.温带草原带B.针阔混交林带

C.荒漠带D.积雪冰川带

解析第13题,阅读图示可知,Ⅰ自然带为温暖半干旱性、Ⅱ自然带为温暖半湿润性,二者没有明显的热量差异,但水分条件差别大,属于降水因素影响下的垂直地域分异。故C 项正确。第14题,该山地1 500 m以下以阔叶林为主,1 500 m以上的Ⅲ地带属于由阔叶林向针叶林过渡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带。故B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该山地东坡为迎风坡。读图回答15~16题。

15.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B)

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热带荒漠

1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A.水分B.热量

C.海拔D.土壤

解析第15题,根据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而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图中显示甲的上面为落叶阔叶林,所以甲最可能为常绿阔叶林;而针叶林位于海拔高处;热带雨林和热带荒漠都不能与落叶阔叶林相邻。故B 正确。第16题,由图可知,该山地东坡为常绿阔叶林,西坡为荒漠草原;我国南方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因而东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而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导致两坡自然带有较大差异。故A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 mm 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17~18题。

17.森林景观出现在( B)

A.甲B.乙

C.丙D.丁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甲地大量掘井,可增加牧场扩大耕地

B.冬季在乙地放牧,可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C.丁地夏季草场生长好,宜扩大畜群数

D.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

解析第17题,根据材料,森林景观出现在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区域。读图可知乙地降水量大于400 mm,B正确。第18题,读图,从甲地作垂线,与降水量线相交,可以判断交点的降水量约200 mm,不适宜发展种植业,大量掘井,容易导致环境问题,不能增加耕地,A错误;结合前面分析,乙地是森林,不适宜放牧,B错误;丁地降水量很少,在50 mm 以下,应是荒漠,草场生长条件差,C错误;夏季到丙地放牧,可保护低地草场,D正确。

读世界著名山脉、高原的雪线平均海拔高度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有关图中山脉、高原雪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海拔越高,雪线越高

B.纬度越高,雪线越高

C.海拔是横断山与帕米尔高原雪线差异的主因

D.降水是帕米尔高原与内华达山雪线差异的主因

20.帕米尔高原上的布伦库勒湖冰山环绕,水草丰美,该湖泊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D)

A.发展航运B.旅游观光

C.调蓄洪水D.维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第19题,海拔与雪线不成正比关系,A错误;纬度与雪线高度成反比,B错误;帕米尔高原雪线低于横断山是因为前者纬度高、气温低,C错误;帕米尔高原和内华达山纬度相近,但前者身居内陆,降水稀少,后者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前者雪线高于后者,D正确。第20题,高山湖泊是多种候鸟繁衍之地,珍稀水生鱼类、植物等众多,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作用大,D正确。A、B、C均不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