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第课时教案月日第周星期

柳永《八声甘州》教学设计(冯新海)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冯新海 【自学质疑】 1、表明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 2、上阕与下阕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 4、下列加点字对原词作了替换,你觉得这种替换合理吗?说明理由。 看.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深.秋。觉西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滚滚 ..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高.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赏析。 一、导入 一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惹怒皇帝的笨蛋,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仕途坎坷的小官,浪迹江湖的游客,出入秦楼楚馆的浪子,常喝常醉的酒鬼,敢爱敢恨的汉子,歌楼妓女的铁哥,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个人就是柳永,转入对柳永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柳永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读后有些不高兴。柳永在京城又挨了几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以写词为生,生活潦倒,最后死于润州。 (诗人不幸诗家幸,也许正是仕途的无望,漂泊的艰辛给了柳永创作的灵感吧。)

古诗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古诗八声甘州翻译赏析 《八声甘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前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注释】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霜风:指秋风。 凄紧:凄凉紧迫。 关河:关塞与河流,此指山河。

残照:落日余光。当,对。 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 红,代指花。 翠,代指绿叶。此句为借代用法。 苒苒: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渺邈: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归思: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淹留:长期停留。 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 颙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误几回: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只当作心上人的归舟。语意出温庭钧《望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争:怎。处:这里表示时间。 “倚栏杆处”即“倚栏杆时”。 恁:如此。 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凝,表示一往情深,专注不已。 【翻译】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导言]柳耆卿在世时,不为人重,但因工于填词,却深受歌妓们的欢迎和赏识,一生潦倒,死后也是只有歌儿笛手们怀念不忘。逢时设祭。这种文士,旧时讥为“无行”,但是他并不象那些正统士大夫们所估计得那般微不足道,他写下的几篇名阕,境界高绝。成为词史上的丰碑,是第一流作品,千古传颂。这篇《八声甘州》,早为苏东坡巨眼所识,说其间佳句“何减唐人高处!”须知这样的赞语,是极高的评价,东坡不曾轻易以此许人的。 注:第一个专业词人、第一个全力制作慢词的人,第一个专门为妓女写作歌词的词人。 一、柳永简介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能诗文善度曲填词,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开辟了倚声填词的新途径,有《乐章集》传世。柳永长于作词,少有诗流传后世,只有两三首。其中《煮海歌》(“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较为著名,是他任昌国州晓峰盐场大使,监督制盐时所作,其风格和他的词完全不同。 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佑五年(1053)。他的文学活动期间约略相当于仁宗朝(1023~1063)。其年齿与晏殊相近。 柳永原名三变,大约是中年以后改名,因为身体多病的缘故,永即永年,耆即耆老,冀改名以得长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崇安县)。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等,后为国子博士,官终工部侍郎。柳永兄弟三人,柳三复、柳三接与柳三变,三人在当时都有知名度,号“柳氏三绝”。 柳永少年时期曾随父一度生活在汴京,年轻时是个风流才子,过着歌舞寻欢的浪漫生活。 柳永《戚氏》词回忆说:“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柳永主要活跃于宋仁宗时期。仁宗即位后柳永曾来汴京应试。待试期间,多与下层歌妓乐工交往,喜欢为秦楼楚馆的姑娘们和教坊的乐工们(演奏员)用当时的口语为她们填词,写出她们的心思。当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说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这种生活却为他进入仕途带来了不良影响,甚至因此遭受挫折。据宋人笔记《能改斋漫录》说,他因在《鹤冲天》词中开头说过:“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下阙又说:“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为宋仁宗所不高兴,临轩放榜,宋仁宗特意把他的名字删了,在他的卷子上批道:“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因此他后来屡试不中。又据《艺苑雌黄》说,他受此打击后,只好以半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游走在汴州、苏州、杭州一带的妓院,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以自封的“白衣卿相”对抗黄金榜上的“浮名”。直到后来他改名为“永”,才中了景祐元年(1034)的进士。不过,他平日填词,所奉的不是皇帝的圣旨,而是和他亲密交游的歌女舞伎的“芳旨”。当然,宋人笔记未必全然可信,但柳永一定是考举数次以后才进士及第的,应考期间有过一段蹉跎艰难的时光。 当一个不能兼济天下的读书人落魄时,或如“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双调?庆东原》)的白朴,放任山水林间,享受自然清风白云,淡泊名利;或如“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韦庄《菩萨蛮》)的韦庄,流恋烟花巷中,倚红偎翠,风流于世,柳永,属于后者。在准备科考的一段时间里,柳永更多的是放纵自己,混迹于歌楼妓馆。他的许许多多脍炙人口、传播广泛的俗艳词曲,既为他博得词坛声望,也为他换取了“薄于

《八声甘州》柳永词作鉴赏

《八声甘州》柳永词作鉴赏 【作品介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上片描绘了雨后清秋的傍晚,关河冷落夕阳斜照的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词人久客他乡急切思念归家之情。全词语浅而情深,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写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感受,从而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原文】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⑴。渐霜风凄紧⑵,关河冷落,残照当楼⑶。是处红衰翠减⑷,苒苒物华休⑸。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⑹,归思难收⑺。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⑻。想佳人⑼妆楼颙望,误几回⑽、天际识归舟。争知我⑾,倚栏杆处,正恁凝愁⑿!

【注释】 ⑴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写眼前的景象。潇潇暮雨在辽阔江天飘洒,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清朗寒凉。潇潇,下雨声。一说雨势急骤的样子。一作“萧萧”,义同。清秋,清冷的秋景。 ⑵霜风:指秋风。 凄紧:凄凉紧迫。 关河:关塞与河流,此指山河。 ⑶残照:落日余光。当,对。 ⑷是处:到处。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 红,代指花。 翠,代指绿叶。此句为借代用法。 ⑸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渐渐(过去)的意思。 物华:美好的景物。 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⑹渺邈(miao3):远貌,渺茫遥远。一作“渺渺”,义同。 ⑺归思(旧读:sì,做心绪愁思讲):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⑻淹留:长期停留。 ⑼佳人:美女。古诗文中常用代指自己所怀念的对象。 颙(yóng)望:抬头凝望。颙,一作“长”。

八声甘州

[本文要点] 1 2 3.重点分析“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的内涵。 (1)长江无语,全不顾游子的秋思,反衬作者的愁苦之情。 (2)作者自叹事业无成,年华虚度; (3)江水流入东海,而自己却无法回家。 上片写游子登高临远所见到的空廓、寂寥的暮秋景色,下片抒写由秋景所引起的归思。 凄紧”三句,将阔大的环境与悲凉的氛围融为一体。“是处”两句,写近前景物的一片凋零。而“惟有”两句,将自己的情感移诸悠悠不尽的江水,一个“无语”更写出愁思的浓烈绵长。上片由暮雨而至残照,由江天而至关河,由物华而至长江,都是从大处着笔,于肃杀的秋景中写出了惆怅的心情。“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几句,气象高远,别具一种空阔之美。作者将自己的思乡之念、一事无成的感慨和飘零无依的哀伤都移诸清秋物华之中。 “不忍”三句承上启下,直接抒发自已的思乡之苦。词人内心的情感极为复杂,既登高望乡,又怕登高。“叹年来”接着上文的“归思”进行追问,然后展开想像,从自叹自怨中转换角度,写家乡佳人对自已的怀念。“争知我”三句,又回到自身,写自己的故乡之望。下片或直写自已的思乡,或设想佳人的盼归,虚实相生,曲折委婉,真实细致地表现了主人公旅途飘泊、失意苦闷的心情。

词的上下两片分别写景抒情, 全篇,首尾照应。而一个“望”字贯穿全词,把“愁绪”尽融其中,使全词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显 1. 柳永的《八声甘州》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 A. 仕途失意B、怀古伤今 c. 伤春惜别D、羁旅行役之苦 2. 《八声甘州》贯穿全词的句子是() A.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B、叹年来踪迹 c. 不忍登高临远D、想佳人妆楼顒望 3. 北宋第一个大力写慢词的作家是()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4.“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借代 二、多项选择题【1.ABDE 2.CDE 3.ABCE 4.ABCE 5、AB】 1.下列诗词中,借秋景抒情的有() A.王维《山居秋螟》B、杜甫《登高》 c.李商隐《无题》D、柳永《八声甘州》 E.李清照《声声慢》 2. 下列各句中,采用借代修辞的有()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 是处红衰举减,苒苒物华休

《八声甘州》教案

主备人:新沂市瓦窑中学孙涛用案时间: 2012 年月日星期 教学课题八声甘州柳永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的文学常识。 2、赏析诗词,掌握本词的思想内容。 3、通过赏析,让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 重点 鉴赏诗词内容,把握本词的思想情感。 教学 难点 通过赏析本词,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 教学 方法 诵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教具 准备 多媒体 课时 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补充一.课前导学 1.熟读诗歌 2.借助工具书,查找资料,熟悉作者。 二.复习和导入 2.导入语: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三.新课 学生眼中的作者 老师眼中的作者1.温故知新 回忆背诵所学《雨霖铃》中的名句: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请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学习《雨霖铃》时积累的相关资料进行回答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 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一)展示讨论 上阕 1. 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①描写了哪些意象? ②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 ③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 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2.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①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 ②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课件展示,对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学生个别泛读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 教师纠正字音 (二)引导梳理: 此题又是“意境型”鉴赏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可以参照《苏幕遮》教案中相关指导。 ①暮雨、江天、秋 ②时间、地点、天气、 人物 ③凄冷(在诗词中这 叫意境) 引导梳理: ①更加凄冷。 ②物像选取大尺度、大 范围,广阔辽远,风 既寒且急,行旅必少, 只留下空寂的山河、 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 照,所用的描写词语

【开头】八声甘州辛弃疾八声甘州阅读答案及赏析

【关键字】开头 八声甘州-辛弃疾《八声甘州》阅读答 案及赏析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为杜诗。 1.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2.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霸陵醉尉呵止李广;李广射“虎”;李广未封侯 表现词人对李广的赞赏,借李广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怀抱,把现实与历史结合在一起,更加带有深刻意义。 2. 作者在题语云“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此处即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具体说来,它大致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汉时开边拓境,号召立功绝域,健如李广者本不当

投闲,然竟亦投闲,可见邪曲之害公、方正之不容,乃古今之通病,正不必为之怅恨;二是汉时征战不休,健如李广者尚且弃而不用,宋朝求和讳战,固当斥退一切勇夫,更不必为之嗟叹。 作者遭到罢黜,乃因群小谗毁所致,故用“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之景作结,隐喻奸佞之阴险和卑劣,并以点明题语所云“夜读”情事。 简析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词人借李广故事,申诉自己无端落职、赋闲家居的不平,表达对当权派倾轧忠良的不满,同时抒写自己虽遭打击而意志不衰的壮士怀抱,是典型的借古人酒杯、浇胸中块磊之作。全词将史事典故、前人诗句与自己的感慨情绪化为一体,鲜明地体现了辛词善于用典的特色。 辛弃疾的这首词,其句子隐括了不少前人的诗文。八声甘州八声甘州但是,这首词决不是简单地照搬古人语句,而是在隐括前人辞句时加进了生动的想象,融入了深厚的情感。如上阕写霸陵呵夜事,加进“长亭解雕鞍”的想象,便觉情景逼真;写出猎射虎事,加进“裂石响惊弦”的想象,更觉形神飞动。下阕“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问,气劲辞婉,几经顿挫才把意思说完,情真意切,充满了无限悲愤。这首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车载斗量的佳作。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八声甘州》辛弃疾宋词赏析

《八声甘州》辛弃疾宋词赏析 【作品介绍】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下片专写作者自己的感慨。词不仅抒情真切感人,而且语言上也多所创新,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原文】 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赏析】 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事广为人知,在古代诗文中也多所咏及。辛弃疾的这首《八声甘州》,便是其中的名篇。辛弃疾二十三岁即起兵抗金,南归以后亦所至多有建树。但因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抨击邪恶势力,遭到朝中奸臣的忌恨,不仅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且被诬以种种罪名,在壮盛之年削除了官职。他的这种遭遇,极似汉时名将李广。这首词即借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作者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辛弃疾在题语说“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可见他当时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后边说“戏用李广事”,则不过是寓庄于谐的说法罢了。 此词上阕聊聊数语,约略叙述了李广的事迹。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开篇至“无言”数句即写此事。这里特别突出“故将军”一语,以之居篇首,表现了作者对霸陵尉势利人的愤慨。同时,词中直接把司马迁对李广的赞辞“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当作李广的代称,表示对李广朴实性格的赞赏。一褒一贬,爱憎分明。传文又载:“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射虎”二句即写此事。单人独骑横山射虎,可见胆气之豪;弓弦惊响而矢发裂石,可见筋力之健。李广如此健者而被废弃,又可见当时朝政之昏暗。传文又载李广语云:“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鉴赏《八声甘州》。 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 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 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 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 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 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 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 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

“慢”等等分别。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 数着眼,也称为“长调”。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 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 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 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 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 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 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 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 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 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 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 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

八声甘州教学案

《八声甘州》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词人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把握柳永词婉约清丽的艺术风格。 2.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如何理解“想佳人”一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学前尝试: (一)知识链接 1.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晚年作过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诗仅存数首,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2.背景与体裁 柳永仕途坎坷,四处漂泊,饱尝羁旅的滋味,因此在词中往往把山水风物、恋情相思与身世感叹交织在一起,这首《八声甘州》即是羁旅行役之作。“八声甘州”又名“甘州”,本是唐玄宗时教坊大曲的一个名字,后作为词调,因有八韵,故又称“八声甘州”。 3. 解答表达技巧题的常用方法: ①整体感知法(把握全诗情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知人论世法(根据诗人的身世、性格及所处时代特点等,分析诗中的思想情感)。 ③具体分析法(回答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切忌空泛、笼统、概括)。 ④抓主舍次法(抓住主要的手法进行分析)。 ⑤设身处地法(联想、想象法)。 ⑥理解记忆法(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在记忆基础上灵活迁移运用)。 (二)学前尝试 文学常识填空: 《八声甘州》体裁是作者是朝的诗人原名字因排行第七又称,晚年做过官屯田员郎外。 2.红衰翠减,语出代《》诗句 3.天际识归舟,化用代《》诗句 ,和代《》诗句 。 二、学法指导: 1.反复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者其他渠道,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结合内容理解其思想感情。 3.仔细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联想想象体会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苏教版选修《八声甘州》教案

一导入:有一首歌唱地好“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在转”,但无论身处何地,我们对家乡的情是无法改变的,想想我们学过的诗歌,有哪些是抒发思乡之情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烟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天涯”。透过诗行,我们可以看见游子的思念,母亲的呼唤,亲人的期盼,今天,我们走进柳永的《八声甘州》,看看又是一番怎样的思念。 二、介绍作者: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老七,晚年作过屯田员外郎,所以当我们说到柳永、柳三变、柳耆卿、柳七、柳屯田时,都指一个人。他才华横溢,创造了慢词,扩大了词的功能和内容,他的词分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写男女爱情的苦痛,三是写羁旅行役的悲伤。 导入:本词应该属于哪一类?我们读过才知道,大家推荐一位为我们泛读一下。 给同学时间自由读,思考:词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导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共同研讨这首词。 三、分析词句: 分析“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1.描写了哪些意象?暮雨、江天、秋 2.为我们交代了哪些内容?时间、地点、天气、人物 3.这些意象的组合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感受呢?凄冷(在诗词中这叫意境) 导入:本词首句词人通过意象的选取,形成了一种凄冷的意境,我们在看看下一句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 分析:“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1.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意境有没有发生变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变成什么样子了?更加凄冷。 2.李白的《忆秦娥》中也有类似意境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阕”,苏轼曾经把二者进行比较,认为柳词这句不减唐人高处,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提示:从意象意境两方面分析)明确:物像选取大尺度、大范围,广阔辽远,风既寒且急,行旅必少,只留下空寂的山河、渡口和楼头孤悬的残照,所用的描写词语更寒冷,肃杀落没。可以感到意境更凄冷。 导入:远处景物这样的荒凉、凄冷,词人不忍再看,低头寻觅。 分析:“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红和翠指什么?红:花,翠:叶,化用李商隐的“此荷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煞人。红率翠减,还是衰败的景象。 2.长江在我们的心里应该是什么样的?波澜壮阔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月涌大江流,词人眼中的长江却是无语东流,无语:无声或无情,更加深了凄凉感。 构想画面: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几十个字就把词人登高所见描写的淋漓尽致,那么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副什么样的图画。 一阵骤雨过后,秋色更加凄冷,傍晚的江边,寒风渐起,远处山河苍茫辽阔,一抹夕阳依傍在天际,近处霜叶飘零,落英遍地,满眼残破景象。江风习习,吹起词人衣襟,偶有江鸟传来两声鸣叫,越发让人感到几分沉寂,只有秋江秋水逝者无声,空添几许伤感。 导入: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适应不适应本词?我们猜想一下,词人想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思乡):[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客愁新,寒林点暮鸦] 词人究竟是不是在思乡?我们齐读下片: 问:是不是在思乡?是 下片句句都在写思乡,哪句话最能体现词人的思乡之情?

八声甘州教学文档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闲愁。 一.词人简介: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二.相关材料: 1.《望海潮》展示其铺陈特点。 形式上,柳永的词是慢词长调,多铺排、叙述。他有浪漫的性格,还特别有音乐的才能。他不能像李后主、冯延巳那样,把感情凝聚在一起,那么密那么浓地喷发。 2.《夜半乐》展示其志意追求与落空(叶嘉莹语)。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岩,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 望中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内容上,柳永把他志意的追求和落空结合进了外边高远的景物。这是柳永词最值得注意的一个特色,最大的一个好处。柳永的词,往往是前边写得很现实,很平俗,很婉转。但是他忽然间出现一两句,就把全篇的气格都振作起来了,带领人达到一个高远的境界。像上面这首词,前面是他委婉曲折的铺陈叙写,后面他说“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然后是写他自己的志意的追求与落空,“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末二句就写得意境高远。

八声甘州赏析.doc

八声甘州① 【宋】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②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③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④苒苒物华休。⑤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⑥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⑦想佳人妆楼顒望,⑧误几回天际识归舟。⑨争知我,⑩倚阑干处,正恁凝愁。⑾ 【注释】 ①唐教坊大曲有《甘州》,杂曲有《甘州子》。因属边地乐曲,故以甘州为名。《八声甘州》是从大曲《甘州》截取一段而成的慢词。因全词前后共八韵,故名八声。又名《潇潇雨》、《宴瑶沁池》等。《词谱》以柳永为正体。九十七字,平韵。②潇潇:形容雨声急骤。③凄紧:一作“凄惨”。④是处:到处,处处。红衰翠减:红花绿叶,凋残零落。李商隐《赠荷花》:“翠减红衰愁煞人”。翠:一作“绿”。⑤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⑥渺邈:遥远。⑦淹留:久留。⑧顒望:凝望。一作“长望”。⑨天际识归舟: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⑩争:怎。⑾恁:如此,这般。凝愁:凝结不解的深愁。 【品评】 这首望乡词通篇贯串一个“望”字,作者的羁旅之愁,飘泊之恨,尽从“望”中透出。上片是登楼凝望中所见,无论风光、景物、气氛,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三句,在深秋萧瑟廖廓的景象中表现游子的客中情怀,连鄙薄柳词的苏轼也以为“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宋赵令畤《侯鲭录》引。《能改齐漫录》作晁补之语)。下片是望中所思,从自已的望乡想到意中人的望归:她不但“归楼顒望”,甚至还“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望穿秋水之际,对自已的迟迟不归已生怨恨。如此着笔,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见出两地同心,俱为情苦。虽然这是想象之辞,却反映了作者对独守空闺的意中人的关切之情,似乎在遥遥相望中互通款曲,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暗示读者:其人未归而其心已归,这就更见出归思之切。另外,此词多用双声叠韵词,以声为情,声情并茂。双声如“清秋”、“冷落”、“渺邈”等,叠韵如“长江”、“无语”、“阑干”等。它们间见错出,相互配合,时而嘹亮,时而幽咽。这自然有助于增强声调的亢坠抑扬,更好地表现心潮的起伏不平。 【赏析】 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语浅而情深。是柳永同类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首,其中佳句“不减唐人高处”(苏东坡语)。 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

八声甘州教案.doc

八声甘州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2、了解作者及作品。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鉴赏《八声甘州》。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字表现上与传统五七齐言的诗不同,其实词句子的长短参差,还是因为曲调节拍的需要。词依音乐体段和节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别。令,也叫“小令”。慢词,古人从字数着眼,也称为“长调”。词的分段叫“分片”,除单调外,一首词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四片者。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

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34 2019-10-06 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发展概况。2、了解作者及作品。3、体味词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鉴赏《八声甘州》。2、通过阅读文本,掌握宋词的鉴赏方法。教学过程: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讲解宋词的有关知识1、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宋词有关知识的情况。2、根据提问情况,教师对宋词知识加以补充订正。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艺形式是词,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或者说词本是一种依照一定曲调配乐演唱的诗。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依调填词叫“倚声”。词在宋代的别称有“曲”、“杂曲”、“曲子词”、“乐府”、“琴趣”、“乐章”等,均与音乐有关。另一个后世比较通行的别名“长短句”,从表面上看着眼点是文

苏教(部审)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一)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精品教案_4

《八声甘州》教学设计 【自学质疑】 1、表明全词感情基调的是哪个字? 2、上阕与下阕词人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渐霜风凄惨”中的“凄惨”,一作“凄紧”,你认为用哪个词语好?请说明理由。 4、下列加点字对原词作了替换,你觉得这种替换合理吗?说明理由。 看.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深.秋。觉西 ..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 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滚滚 ..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高.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5、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作赏析。 一、导入 一个屡试不中的补习生,惹怒皇帝的笨蛋,自命不凡的“白衣卿相”,仕途坎坷的小官,浪迹江湖的游客,出入秦楼楚馆的浪子,常喝常醉的酒鬼,敢爱敢恨的汉子,歌楼妓女的铁哥,市井街头的自由撰稿人,“奉旨填词”的中国第一位专业词人,创新发展宋词的巨匠。(这个人就是柳永,转入对柳永的介绍) 二、作者简介 柳永,名三变,字耆卿。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柳永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 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读后有些不高兴。柳永在京城又挨了几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圈点放榜时,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词,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以写词为生,生活潦倒,最后死于润州。 (诗人不幸诗家幸,也许正是仕途的无望,漂泊的艰辛给了柳永创作的灵感吧。) 三、由作者介绍向《八声甘州》过渡 柳永,与整个封建社会的文人一样,内心世界有着缠绵不尽的羁旅愁情。 他很早就告别自己的亲人,踏上漫漫求宦之路,仕途无望后,他转徙于各地,似蓬草一般听凭命运的拔弄,千山万水间,印下了他疲惫不堪的足迹,也留下了他无数沉重的诗行。 羁旅行役,给他以磨难与痛苦,也给他以阅历和深沉。正是在这漫漫的旅途中,在悠悠的乡梦中,在浓浓的愁情中,才会有《八声甘州》,才会有《八声甘州》的寥廓冷落与凄美怅惘。 【交流展示】 四、读 1、请学生朗读此词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 柳永 1、词人简介 柳永(?-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一生在仕途上抑郁不得志,独以词著称于世。他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生活的繁华,歌妓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此外也有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山玩水等等。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但作品中时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诗仅存数首,《煮海歌》描写盐民贫苦生活,甚痛切。有《乐章集》。与苏词风格对比: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2、诗歌鉴赏 这首词主要抒写了旅客怀念家乡的凄苦心情。上阕寓情于景,下阕因景抒情,将景物、离愁、恋情交织起来描写,相濡相惬,水乳融浃。

上阕描写秋景,铺叙秋景,融情于景,在萧条冷落中寄托着游子天涯落魄的失意和哀伤。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一、二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暮雨”上用“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的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却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雨后秋空清朗的场景如在眼前。《九歌·大司命》“使涷雨兮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就更新颖。“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三、四、五句写一番雨后,傍晚的江边,就觉得寒风渐冷渐急。身上的感觉亦是如此,眼中所见也是一片凄凉。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惨”字,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

《八声甘州》教案

八声甘州 柳永 一、作家生平简介 柳永(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年轻时,常出入歌楼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等小官,世称柳七、柳屯田。他一生穷困潦倒,独以词著称于世,最后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 柳永处在“士大夫”和“市民”的夹缝中,因而思想有两面性,向往功名又不得志,同时又向往市民生活中的男欢女爱。柳永是词人中官位最小的一位,但是是第一位专业词人。 有《乐章集》。 二、柳永词的内容 1、艳情词、爱情词。着重写他在秦楼楚馆、烟花柳巷的生活。 ①反映自己仕途失意以后的狎妓行乐的生活,既表现了他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又反映了他的浪子习气。代表作:《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浑名,换了浅斟低唱。” ——上片着重写幽怨之情,下片重点写自己及时行乐的浪子情怀。体现了柳永的人生价值观,对士大夫的人生价值观有一定的怀疑、迷惘,对烟花柳巷的生活有一定的向往。 ②反映了他和妓女之间的爱情。代表作:《雨霖铃》、《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

伊消得人憔悴”)、《忆帝京》(“借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等。如《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③反映妓女对正常爱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 2、宦情羁旅词。着重写自己漂泊失意的伤感、思乡怀清的伤感。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此种反映了古代文人怀才不遇的悲愤,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某种淡漠。在手法上,把汉魏乐府古诗中的游子思妇的题材与晚唐五代词中男欢女爱、离愁别恨的描写结合起来,情深意切、凄楚苍凉。代表作:《八声甘州》等。 3、描绘都市风光词。词人描绘了北宋太平时期都市的繁华、社会的富庶,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代表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番话。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献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三、柳永词的艺术特点 1、他在小令的基础上尝试了慢词,在铺叙的基础上多采用口语,形成了独特的风貌,层层铺叙,恣意渲染。 2、语言平易浅近,善于提炼俚俗语,“状难状之景,传难达之情”,但又俗不伤雅。 3、融情于景,善于点染。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