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间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有答案

空间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有答案

空间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有答案
空间坐标系与空间坐标系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有答案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如图1,为了确定空间点的位置,我们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以

正方体为载体,以O为原点,分别以射线OA,OC,OD′的方向为正方向,以线段OA,OC,OD′的长为单位长,建立三条数轴:x轴、y轴、z轴,这时我们说建立了一个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点O叫做坐标原点,x轴、y轴、z轴叫做坐标轴,通过每两个坐标轴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分别称为xOy平面、zOx平面、yOz 平面,通常建立的坐标系为右手直角坐标系,即右手拇指指向x轴的正方向,食指指向y轴的正方向,中指指向z轴的正方向.

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

空间一点M的坐标可用有序实数组(x,y,z)来表示,有序实数组(x,y,z)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作M(x,y,z),其中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 叫做点M的竖坐标

[例1]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点M(6,-2,4).

[例2]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BC|=b,|CC1|

=c,将此长方体放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不同位置(如图3),分

别写出长方体各顶点的坐标.

变式1:棱长为2的正方体,将此正方体放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的不同位置,分别写出几何体各顶点的坐标。

2.底面为边长为4的菱形,高为5的棱柱,将此几何体放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不同位置分别写出几何体各顶点的坐标。

3. 在棱长均为2a的正四棱锥P-ABCD中,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1)写出正四棱锥P-ABCD各顶点坐标;

(2)写出棱PB的中点M的坐标.

解:连接AC,BD交于点O,连接PO,∵P-ABCD为正四棱锥,且棱长均为2a.∴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且PO⊥平面ABCD.∴OA=2=PA2-OA2=?2a?2-?2a?2=2a.

以O点为坐标原点,OA,OB,OP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正四棱锥P-ABCD中各顶点坐标分别为A(2a,0,0),B(0,2a,0),C(-2a,0,0),D(0,-2 a,0),P(0,0,2a).

(2)∵M为棱PB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得M(0+0

2

2a+0

2

0+2a

2

),即M(0,

2

2

a,

2

2

a).

[例3]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2,1,4).

(1)求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2)求点P关于xOy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3)求点P关于点M(2,-1,-4)的对称点的坐标.

[解](1)由于点P关于x轴对称后,它在x轴的分量不变,在y轴、z轴的分量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对称点为P1(-2,-1,-4).

(2)由于点P关于xOy平面对称后,它在x轴、y轴的分量不变,在z轴的分量变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对称点为P2(-2,1,-4).

(3)设对称点为P3(x,y,z),则点M为线段PP3的中点,由中点坐标公式,可得x=2×2-(-2)=6,y=2×(-1)-1=-3,z=2×(-4)-4=-12,所以P3(6,-3,-12).

变式:1.写出点P(6,-2,-7)在xOy面,yOz面,xOz面上的投影的坐标以及点P 关于各坐标平面对称的点的坐标.

解:设点P在xOy平面、yOz平面、xOz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为点A,B,C,点P关于xOy平面、yOz 平面、xOz平面的对称点分别为点A′,B′,C′,由PA⊥平面xOy,PB⊥平面yOz,PC⊥平面xOz及坐标平面的特征知,点A(6,-2,0),点B(0,-2,-7),点C(6,0,-7);根据点P关于各坐标平面对称点的特征知,点A′(6,-2,7),B′(-6,-2,-7),C′(6,2,-7).

2.在棱长都为2的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并写出正三棱柱ABC-A1B1C1各顶点的坐标.

[正解] 取BC,B1C1的中点分别为O,O1,连线OA,OO1,

根据正三棱柱的几何性质,OA,OB,OO1两两互相垂直,且

|OA|=

3

2

×2=3,

以OA,OB,OO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5所示,则正三棱柱ABC—A1B1C1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3,0,0),B(0,1,0),C(0,-1,0),A1(3,0,2),B1(0,1,2),C1(0,-1,2).三.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 直线l上的向量e以及与e共线的向量叫做直线l的方向向量.

(2) 如果表示非零向量n的有向线段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那么称向量n垂直于平面α,记作n⊥α.此时把向量n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2. 线面关系的判定

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e 1=(a 1,b 1,c 1),直线l 2的方向向量为e 2=(a 2,b 2,c 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1) 如果l 1∥l 2,那么e 1∥e 2?e 2=λe 1?a 2=λa 1,b 2=λb 1,c 2=λc 1. (2) 如果l 1⊥l 2,那么e 1⊥e 2?e 1·e 2=0?a 1a 2+b 1b 2+c 1c 2=0. (3) 若l 1∥α,则e 1⊥n 1?e 1·n 1=0?a 1x 1+b 1y 1+c 1z 1=0.

(4) 若l 1⊥α,则e 1∥n 1?e 1=k n 1?a 1=kx 1,b 1=ky 1,c 1=kz 1. (5) 若α∥β,则n 1∥n 2?n 1=k n 2?x 1=kx 2,y 1=ky 2,z 1=kz 2. (6) 若α⊥β,则n 1⊥n 2?n 1·n 2=0?x 1x 2+y 1y 2+z 1z 2=0. 3.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①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

?

???0,π2.

②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 、b ,其夹角为φ,则有cos θ=|cos φ|.

(2)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①范围: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

??

???0,π2.

②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φ,则有sin θ=|cos φ|

(3) 二面角

①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②二面角的向量求法:

(ⅰ) 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①).

(ⅱ) 设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n 1与n 2

的夹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如图②③).

题型1 空间向量的基本运算

[例1]已知空间三点A(-2,0,2),B(-1,1,2),C(-3,0,4).设a =AB →,b =AC →.

(1) 求a 和b 的夹角θ;(2)若向量k a +b 与k a -2b 互相垂直,求k 的值.

解:∵A (-2,0,2),B(-1,1,2),C(-3,0,4),a =AB →,b =AC →

, ∴a =(1,1,0),b =(-1,0,2). (1)∵cosθ=

a·b |a ||b |=-1+0+02×5

=-1010,∴a 和b 的夹角为arccos ? ????-1010. (2)∵k a +b =k(1,1,0)+(-1,0,2)=(k -1,k ,2),k a -2b =(k +2,k ,-4),且(k a +b )⊥(k a

-2b ),

∴(k -1,k ,2)·(k +2,k ,-4)=(k -1)(k +2)+k 2-8=2k 2

+k -10=0,解得k =-52

或2.

题型2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例2 如图所示,已知正方形ABCD 和矩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AB =2,AF =1,M 是线段EF 的中点.

求证:(1) AM∥平面BDE ;(2) AM⊥平面BDF.

证明:(1)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C∩BD=N ,连结NE.则N ? ??

??22,22,0,

E(0,0,1),

A(2,2,0),M ?

????22,22,1.∴ NE →=? ????-22,-22,1,AM →=? ??

??-22,-22,1. ∴ NE →=AM →

且NE 与AM 不共线.∴ NE∥AM.∵ NE

ì平面BDE ,AM ?平面BDE ,∴ AM ∥平面BDE.

(2) 由(1)知AM →=? ??

??-22,-22,1,∵ D(2,0,0),F(2,2,1),∴ DF →=(0,2,1),

∴ AM →·DF →

=0,∴ AM ⊥DF.同理AM⊥BF. 又DF∩BF=F ,∴ AM ⊥平面BDF.

题型3 空间的角的计算

例3 (2013·苏锡常镇二模)如图,圆锥的高PO =4,底面半径OB =2,D 为PO 的中点,E 为母线PB 的中点,F 为底面圆周上一点,满足EF⊥DE.

(1) 求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 求二面角F-OD-E 的正弦值.

解:(1) 以O 为原点,底面上过O 点且垂直于OB 的直线为x 轴,OB 所在的线为y 轴,OP 所在的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B(0,2,0),P(0,0,4),D(0,0,2),E(0,1,2).

设F(x 0,y 0,0)(x 0>0,y 0>0),且x 20+y 2

0=4,则EF →=(x 0,y 0-1,-2),DE →=(0,1,0),

∵ EF ⊥DE ,即EF →⊥DE →,则EF →·DE →=y 0-1=0,故y 0=1.∴ F(3,1,0),EF →=(3,0,-2),BD →

=(0,-2,2).

设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角为α,则cos α=?????

???EF →·BD →|EF →||BD →|=47×22=14

7.

(2) 设平面ODF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则?????n 1⊥OD →,n 1⊥OF →,即?????z 1=0,

3x 1+y 1=0.

令x 1=1,得y 1=-3,平面OD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3,0).设平面DEF 的法向量为n 2

=(x 2,y 2,z 2),

同理可得平面D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 ??

??1,0,32. 设二面角F-OD-E 的平面角为β,则|cos β|=??

??n 1·n 2|n 1||n 2|=17=77

.∴ sin β=42

7.

(翻折问题)例4. (2013广东韶关第二次调研)如图甲,在平面四边形ABCD 中,已知

∠A=45°,∠C =90°,∠ADC =105°,AB =BD ,现将四边形ABCD 沿BD 折起,使平面ABD⊥平面BDC(如图乙),设点E 、F 分别为棱AC 、AD 的中点.

(1) 求证: DC⊥平面ABC ; (2) 求BF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3) 求二面角B -EF -A 的余弦值.

解:(1) ∵ 平面ABD⊥平面BDC ,又∵ AB⊥BD,∴ AB ⊥平面BDC ,故AB⊥DC,又∵ ∠C=90°,∴ DC ⊥BC ,BC íABC 平面ABC ,DC ?平面ABC ,故DC⊥平面ABC.

(2) 如图,以B 为坐标原点,BD 所在的直线为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下图示,

设CD =a ,则BD =AB =2a ,BC =3a ,AD =22a ,可得B(0,0,0),D(2a ,0,0),A(0,0,2a),C ? ????32a ,32a ,0,F(a ,0,a),∴ CD →=? ??

??12a ,-32a ,0,BF →

=(a ,0,a).

设BF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θ,由(1)知DC⊥平面ABC ,

∴ cos ????π2-θ=CD →·BF →

|CD

→|·|BF →|=12a 2a ·2a

=24,∴ sin θ=24.

(3) 由(2)知 FE⊥平面ABC, 又∵ BE ì平面ABC ,AE ì平面ABC ,∴ FE⊥BE,FE ⊥AE ,

∴ ∠AEB 为二面角B -EF -A 的平面角 .在△AEB 中,AE =BE =12AC =12AB 2+BC 2

=72

a ,

∴ cos ∠AEB =AE 2+BE 2-AB 22AE ·BE =-17,即所求二面角B -EF -A 的余弦为-1

7

.

课后巩固练习:1.(2013·江苏卷)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B ⊥AC ,AB =AC =2,A 1A =4,点D 是BC 的中点.

(1) 求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 求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1)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0,0,0),B(2,0,0),C(0,

2,0),D(1,1,0),A 1(0,0,4),C 1(0,2,4),所以A 1B →=(2,0,-4),C 1D →

=(1,-1,-4).

因为cos 〈A 1B →,C 1D →

〉=A 1B →·C 1D →|A 1B →||C 1D →|=1820×18=31010,所以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10

10

. (2) 设平面ADC 1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因为AD →=(1,1,0),AC 1→=(0,2,4),所以n 1·AD →=0,n 1·AC 1→

=0,即x +y =0且y +2z =0,

取z =1,得x =2,y =-2,所以,n 1=(2,-2,1)是平面ADC 1的一个法向量. 取平面AA 1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0), 设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θ.

由|cos θ|=

n 1·n 2|n 1||n 2|=29×1=23

,得sin θ=5

3.

因此,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5

3

. 2.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所示,直三棱柱ABC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 =CB =

22

AB. (1) 证明:BC 1∥平面A 1CD ;(2) 求二面角DA 1CE 的正弦值. (1) 证明:连结AC 1交A 1C 于点F ,则F 为AC 1中点. 又D 是AB 中点,连结DF ,则BC 1∥DF. 因为DF ì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 所以BC 1∥平面A 1CD.

(2) 由AC =CB =

22

AB 得AC⊥BC. 以C 为坐标原点,CA →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设CA =2,则D(1,1,0),E(0,2,1),A 1(2,0,2),CD →=(1,1,0),CE →=(0,2,1),CA 1→

=(2,0,2).

设n =(x 1,y 1,z 1)是平面A 1CD 的法向量,则?????n ·CD →=0,n ·CA 1→=0,即?

???

?x 1+y 1=0,2x 1+2z 1

=0.

可取n =(1,-1,-1).

同理,设m 为平面A 1CE 的法向量,则?????m ·CE →=0,

m ·CA 1→=0.可取m =(2,1,-2).

从而cos 〈n ,m 〉=

n·m |n||m|=33,故sin 〈n ,m 〉=63.即二面角D-A 1C-E 的正弦值为6

3

.

3. (2013·重庆)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 中,PA ⊥底面ABCD ,BC =CD =2,AC =4, ∠ACB =∠ACD=π

3

,F 为PC 的中点,AF ⊥PB.

(1) 求PA 的长;

(2) 求二面角B-AF-D 的正弦值.

解:(1) 如图,连结BD 交AC 于O ,因为BC =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又AC 平分∠BCD,

故AC⊥BD.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AP →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

标系Oxyz ,则OC =CDcos π3=1,而AC =4,得AO =AC -OC =3.又OD =CDsin π

3=3,故A(0,-3,0),

B(3,0,0),C(0,1,0),D(-3,0,0).

因为PA⊥底面ABCD ,可设P(0,-3,z),由F 为PC 边中点,得F ????0,-1,z 2,又AF →

=?

???0,2,z 2,

PB →=(3,3,-z),因AF⊥PB,故AF →·PB →=0,即6-z 22

=0,z =23(舍去-23),所以|PA →

|=2 3.

(2) 由(1)知AD →=(-3,3,0),AB →=(3,3,0),AF →

=(0,2,3).设平面FAD 的法向量为n 1

=(x 1,y 1,z 1),平面FAB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

由n 1·AD →=0,n 1·AF →

=0,

得???-3x 1+3y 1=0,2y 1+3z 1=0,因此可取n 1=(3,3,-2).由n 2·AB →=0,n 2·AF →=0, 得???3x 2+3y 2=0,2y 2+3z 2=0,

故可取n 2=(3,-3,2).从而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

n 1·n 2|n 1|·|n 2|=18

. 故二面角B-AF-D 的正弦值为

37

8

. 4. (2013·连云港调研)在三棱锥SABC 中,底面是边长为23的正三角形,点S 在底面ABC 上的射影O 恰是AC 的中点,侧棱SB 和底面成45°角.

(1) 若D 为侧棱SB 上一点,当SD

DB

为何值时,CD ⊥AB ;

(2) 求二面角S-BC-A 的余弦值大小.

解:以O 点为原点,OB 为x 轴,OC 为y 轴,OS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由题意知∠SBO =45°,SO =(0,0,0),C(0,3,0),A(0,-3,0),S(0,0,3),B(3,0,0).

(1) 设BD →=λBS →(0≤λ≤1),则OD →=(1+λ)OB →+λOS →=(3(1+λ),0,3λ),所以CD →

=(3(1-λ),-3,3λ).

因为AB →=(3,3,0),CD ⊥AB ,所以CD →·AB →

=9(1-λ)-3=0,解得λ=23

.

故SD DB =1

2

时, CD ⊥AB. (2) 平面ACB 的法向量为n 1=(0,0,1),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n 2=(x ,y ,z),则n 2·SB →

=0,

n 2·SC →

=0,则?????3x -3z =0,3y -3z =0,解得?

????x =z ,y =3z ,取n 2=(1,3,1),

所以cos 〈n 1,n 2〉=

3×0+1×0+1×112

+12

+(3)2

·1

5

5

. 又显然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为锐角,故所求二面角的余弦值的大小为

55

. 5. 在直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AA 1=2,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E 、F 分别是棱B 1B 、DA 的中点.

(1) 求二面角D 1-AE-C 的大小; (2) 求证:直线BF∥平面AD 1E.

(1) 解: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相应点的坐标分别为D 1(0,0,2),A(1,0,0),C(0,1,0),E(1,1,1),∴ED 1→

=(0,0,2)-(1,1,1)=(-1,-1,1),

AE →

=(1,1,1)-(1,0,0)=(0,1,1),

AC →

=(0,1,0)-(1,0,0)=(-1,1,0).

设平面AED 1、平面AEC 的法向量分别为m =(a ,b ,1),n =(c ,d ,1).

由?????ED 1→·m =0,AE →·m =0T?????-a -b +1=0,b +1=0T?????a =2,b =-1,由???

??AC →·n =0,AE →·n =0T?????-c +d =0,

d +1=0T?

??

??c =-1,

d =-1, ∴m =(2,-1,1),n =(-1,-1,1),∴cos m ,n =m·n |m |·|n |=-2+1+1

6×3=0,∴二面角D 1AE

C 的大小为90°.

(2) 证明:取DD 1的中点G ,连结GB 、GF.

∵E 、F 分别是棱BB 1、AD 的中点,

∴GF ∥AD 1,BE ∥D 1G 且BE =D 1G ,∴四边形BED 1G 为平行四边形,∴D 1E ∥BG. 又D 1E 、D 1A ì平面AD 1E ,BG 、GF 平面AD 1E , ∴BG ∥平面AD 1E ,GF ∥平面AD 1E.

∵GF 、GB ì平面BGF ,∴平面BGF∥平面AD 1E. ∵BF 平面AD 1E ,∴直线BF∥平面AD 1E.

(或者: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来证明直线BF∥平面AD 1E ,亦可) 6. (2013·苏州调研)三棱柱ABC -A 1B 1C 1在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 =2,AC =4,A 1A =是BC 的中点.

(1) 求直线DB 1与平面A 1C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 (2) 求二面角B 1-A 1D-C 1的正弦值.

解:(1) 由题意,A(0,0,0),B(2,0,0),C(0,4,0),D(1,2,0),A 1(0,0,3),B 1(2,

0,3),C 1(0,4,3).A 1D →=(1,2,-3),A 1C 1→

=(0,4,0).

设平面A 1C 1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n ·A 1D →=x +2y -3z =0,n ·A 1C 1→

=4y =0. ∴ x =3z ,y =0.令z =1,得x ==(3,0,1).设直线DB 1与平面A 1C 1D 所成角为θ,

∵ DB 1→=(1,-2,3),∴ sin θ=|cos 〈DB 1→

·n 〉|=3×1+0×(-2)+1×310×14

=33535.

(2) 设平面A 1B 1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a ,b ,c). A 1B 1→=(2,0,0),∵ m ·A 1D →=a +2b -3c =0,m ·A 1B 1→

=2a =0,∴ a =0,2b =3c.令c =2,得b ==(0,3,2).

设二面角B 1A 1DC 1的大小为α, ∴ |cos α|=cos|〈m ,n 〉|=

|m·n||m|·|m|=|0×3+3×0+2×1|13×10=265,则sin α=3765

=3455

65.

∴ 二面角B 1A 1DC 1的正弦值为

3455

65

. 7. (2013·南通二模)如图,在三棱柱ABCA 1B 1C 1中,A 1B ⊥平面ABC ,AB ⊥AC ,且AB =AC =A 1B =2.

(1) 求棱AA 1与BC 所成的角的大小;

(2) 在棱B 1C 1上确定一点P ,使二面角P -AB -A 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25

5

. 解:(1) 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2,0,0),B(0,2,0),A 1(0,2,

2),B 1(0,4,2),AA 1→=(0,2,2),BC →=B 1C 1→=(2,-2,0).cos 〈AA 1→,BC →

〉=AA 1→·BC →|AA 1→|·|BC →|

-48·8=-12,故AA 1与棱BC 所成的角是π3

.

(2) P 为棱B 1C 1中点,设B 1P →=λB 1C 1→

=(2λ,-2λ,0),则P(2λ,4-2λ,2).

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1=(x ,y ,z),AP →

=(2λ,4-2λ,2),

则?????n 1·AP →=0,n 1·AB →=0.?????λx+2y -λy+z =0,2y =0.?????z =-λx,

y =0.

故n 1=(1,0,-λ),

而平面ABA 1的法向量是n 2=(1,0,0),则cos 〈n 1,n 2〉=

n 1·n 2|n 1|·|n 2|=1

1+λ

2

=255,解得λ=1

2

,即P 为棱B 1C 1中点,其坐标为P(1,3,2). 近六年高考题

1. 【2010高考北京理第16题】(14分)如图,正方形ABCD 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CE ⊥AC ,EF ∥AC

,AB ,CE =EF =1.

(1)求证:AF ∥平面BDE ;(2)求证:CF ⊥平面BDE ;(3)求二面角A-BE-D 的大小.

【答案】设AC 与BD 交与点G 。因为EF

1

2

所以四边形AGE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F EG ??(II )因为正方形ABCD 和四边形ACEF 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且CE ⊥AC ,所以CE ⊥平面ABCD.

如图,以C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C (0,0,

0),A

,0),

B (0,0

).

所以(

22

CF =u

u u r ,(0,BE =u u

u r ,(DE =u u u r .所以0110CF BE =-+=u u u r u u u r g ,1010CF DE =-++=u u u r u u u r

g

所以CF

BE ⊥,CF DE ⊥.所以CF ⊥BDE.

(III)

由(II

)知,(

,22

CF =u u u r 是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ABE 的法向量(,,)n x y z =,则0n BA =u u u r g ,0n BE =u u u r

g

.

即(,,)0(,,)0x y z x y z ==???

所以0,

x =且,z = 令

1,y =则

z =所以n =.

从而cos ,2

||||n CF n CF n CF ??==u u u r

u u u r g u u u r 。 因为二面角A BE D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A BE D --的大小为

6

π. 2.【2011高考北京理第16题】(共14分)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

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2AB =,60BAD ∠?=. (

1)求证:BD ⊥平面PAC ;

A

C

(2)若PA PB

=,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

(3)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

3. 【2012高考北京理第16题】(本小题共14分)

如图1,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

∥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

1DE的位置,使A

1

C⊥CD,如图2.

(I)求证:A

1

C⊥平面BCDE;

(II)若M是A

1D的中点,求CM与平面A

1

BE所成角的大小;

(III)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A

1DP与平面A

1

BE垂直?说明理由

∴cos

||||

CM n

CM n

θ

?

====

?

u u u u r r

u u u u r r

∴CM与平面

1

A BE所成角的大小45?。

4. 【2013高考北京理第17题】(本小题共14分)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AA1C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平面AA1C1C,AB=3,BC=5,

(1)求证:AA1⊥平面ABC;

(2)求二面角A1-BC1-B1的余弦值;

(3)证明:在线段BC1上存在点D,使得AD⊥A1B,并求

1

BD

BC

的值.

【答案】解:(1)因为AA1C1C为正方形,所以AA1⊥AC.

因为平面ABC⊥平面AA1C1C,且AA1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所以AA1⊥平面ABC.

(2)由(1)知AA1⊥AC,AA1⊥AB.由题知AB=3,BC=5,AC=4,所以AB⊥AC.

如图,以A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B(0,3,0),A1(0,0,4),B1(0,3,4),C1(4,0,4).

设平面A1BC1的法向量为n=(x,y,z),则1

11

0,

0,

A B

A C

??=

?

?

?=

??

u u u r

u u u u r

n

n

340,

40.

y z

x

-=

?

?

=

?

令z=3,则x=0,y=4,所以n=(0,4,3).同理可得,平面B1BC1的法向量为m=(3,4,0).

所以cos〈n,m〉=

16

||||25

?

=

n m

n m

.由题知二面角A1-BC1-B1为锐角,所以二面

角A1-BC1-B1的余弦值为

16

25

.

5. 【2014高考北京理第17题】(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正方体MADE的边长为2,B,C分别为AM,MD的中点,

在五棱锥ABCDE

P-中,F为棱PE的中点,平面ABF与棱FD,

PC分别交于G,H

.

(1)求证:FG AB //;

(2)若PA ⊥底面ABCDE ,且PA AE =,求直线BC 与平面ABF 所成角的大小,并求线段PH 的长.

6. 【2015高考北京,理17】如图,在四棱锥A EFCB -中,AEF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AEF ⊥平面EFCB ,EF BC ∥,4BC =,2EF a =,60EBC FCB ∠=∠=?,O 为EF 的中点.(Ⅰ) 求证:AO BE ⊥;(Ⅱ) 求二面角F AE B --的余弦值;

(Ⅲ) 若BE ⊥平面AOC ,求a 的值.

【解析】解:(Ⅰ)证明:AEF ?Q 为等边三角形,O 为EF 中点,AO EF ∴⊥ 又Q 平面AEF ⊥平面EFCB ,平面AEF I 平面EFCB EF =,AO ∴⊥平面EFCB ,

AO BE ∴⊥,

(Ⅱ)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坐标系(),0,0E

a ,(),0,0F a -,()

0,0,

3A a ,()()

2,32,0B a -

()

,0,3EA a a

=-,()()

2,32,0

EB a a →

=

--平面AEF 的法向量()0,1,0m →

=;设平面AEB 的

法向量(),,n

x y z →

=,

则030300n EA x z x y n EB →→

→→???=-+=??

???+=???

?=?取(

)

3,1,1

n →

=-5

cos ,15

m n

m n m n

→→

→→

?∴=

=

=-

?? 又Q 二面角F AE B --为钝角,∴二面角F AE B --的余弦值为5

5

-

. (Ⅲ)BE Q ⊥平面AOC ,BE OC ∴⊥,()()

2,32,0OC

a →

=--,

()()()2232320BE OC a a a →→

?=--+-?

-=,解得2a =(舍)或43

a =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线线垂直的证明和求二面角,要求学生掌握空间线线、线面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以及利用数量积为零解决垂直问题.

7.【2016高考北京理数】(本小题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PA PD =,AB AD ⊥,1AB =,2AD =,5AC CD ==.(1)求证:PD ⊥平面PAB ;

(2)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棱PA 上是否存在点M ,使得//BM 平面PCD ?若存在,求AM

AP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⑴∵面PAD I 面ABCD AD =面PAD ⊥面ABCD ∵AB ⊥AD ,AB ?面ABCD ∴AB ⊥面

PAD

∵PD ?面PAD ∴AB ⊥PD 又PD ⊥PA ∴PD ⊥面PAB

⑵取AD 中点为O ,连结CO ,PO

∵CD AC ==CO ⊥AD ∵PA PD = ∴PO ⊥AD 以O 为原点,如图建系易知(001)P ,,,(110)B ,,,(010)D -,,,(200)C ,,,

则(11

1)PB =-u u u v ,,,(011)PD =--u u u v ,,,(201)PC =-u u u v ,,,(210)CD =--u u u v

,, 设n v

为面PDC 的法向量,令00(,1)n x y =v ,

011,120

n PD n n PC ??=???

?=-? ????=??v u u u v v v u u u

v ,,则PB 与面PCD 夹角θ有 ⑶假设存在M 点使得BM ∥面PCD 设AM AP

λ=,()0,','M y z 由(2)知()0,1,0A ,()0,0,1P ,()0,1,1AP =-u u u r ,()1,1,0B ,()0,'1,'AM y z =-u u u u r 有()

0,1,AM AP M λλλ=?-u u u u r u u u r

∴()1,,BM λλ=--u u u u r

∵BM ∥面PCD ,n u u r 为PCD 的法向量

∴0BM n ?=u u u u r r 即102λλ-++=∴1=4λ∴综上,存在M 点,即当14

AM AP =时,M 点即为所求.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练习题及部分答案大全

立 体几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已知AB 0300300150空间,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 ) (1)有两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4)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 1 B 2 C 3 D 4 3.如果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相交 C 在平面内 D 平行或在平面内 4.已知直线m αα过平面α外一点,作与α平行的平面,则这样的平面可作( ) A 1个 或2个 B 0个或1个 C 1个 D 0个 6.如图,如果MC ⊥菱形ABCD 所在平面,那么MA 与BD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垂直相交 C 异面 D 相交但不垂直 7.经过平面α外一点和平面α内一点与平面α垂直的平面有( ) A 0个 B 1个 C 无数个 D 1个或无数个 8.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平面平行的是( ) A 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B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C 一个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D 一个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9.对于直线m ,n 和平面,αβ,使αβ⊥成立的一个条件是( ) A //,,m n n m βα⊥? B //,,m n n m βα⊥⊥ C ,,m n m n αβα⊥=?I D ,//,//m n m n αβ⊥ 10 .已知四棱锥,则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以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16分) 11.已知?ABC 的两边AC,BC 分别交平面α于点M,N ,设直线AB 与平面α交于点O ,则点O 与直线MN 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 12.过直线外一点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有___________个,过平面外一点与该平面平行的直线有 _____________条 13.一块西瓜切3刀最多能切_________块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夹角的计算习题-详细答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设平面内两个向量的坐标分别为(1,2,1),(-1,1,2),则下列向量中是平面的法向量的是( ) A. (-1,-2,5) B. (-1,1,-1) C. (1, 1,1) D. (1,-1,-1) 2. 如图,1111—ABCD A B C D 是正方体,11 11114 A B B E =D F =,则1BE 与1D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1715 B . 2 1 C .17 8 D . 2 3 3. 如图,111—A B C ABC 是直三棱柱,90BCA ∠=?,点11D F 、分别是1111A B AC 、的中点,若 1BC CA CC ==,则1BD 与1A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A . 1030 B . 2 1 C .15 30 D . 10 15 4. 若向量(12)λ=a ,,与(212)=-b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8 9 ,则λ=( ) A .2 B .2- C .2-或 255 D .2或255 - 5. 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1 2 AB=BC=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 ) A . 621 B . 33 8 C .60 210 D . 30210 6.(2015秋 湛江校级期末)在正四棱锥S —ABCD 中,O 为顶点在底面内的投影,P 为侧棱SD 的中点,且SO=OD ,则直线BC 与平面PAC 的夹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75° 7. 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1 ==2 AB BC PA ,点O D 、分别是AC PC 、的中点,OP ⊥ 底面ABC ,则直线OD 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 )

立体几何--空间的距离.

、选择题 1.正方形ABCD边长为2, E、F分别是AB和CD的中点,将正方形沿 面角(如图),M为矩形AEFD内一点,如果/ MBE= / MBC , MB和平面BCF 1 值为1,那么点M至?线EF的距离为 ( 2 D.- 2 2 .三棱柱ABC—A1B1C1 中,AA i=1 , AB =4, BC= 3 , / ABC=90 °,设平面 ABC的交线为I,则A1C1与I的距离为() 二、填空题 4.如右上图,ABCD与ABEF均是正方形,如果二面角E—AB—C的度数为30°, 那么EF与平面ABCD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 (1)求证:平面A1BC1 //平面ACD1; 立体几何--空间的距离 EF折成直二 所成角的正切 B.1 A i BC i与平面 A J10 B. TH C.2.6 D.2.4 3.如左下图,空间四点A、B、C、D中,每两点所连线段的长都等于a,动点P在线段AB上,动点Q在线段CD上,则P与Q的最短距离为 5.在长方体如图:

(2)求(1)中两个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⑶求点B i到平面A i BC i的距离. 6.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i B i C i D i,点E在棱D i D上,截面EAC // D i B且面EAC与底面ABCD所成的角为45° ,AB=a,求: (i)截面EAC的面积; ⑵异面直线A i B i与AC之间的距离; ⑶三棱锥B i —EAC的体积. 7?如图,已知三棱柱A i B i C i —ABC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AC均成45°角,且A i E丄B i B于E, A i F丄CC i于F. (i)求点A到平面B i BCC i的距离; ⑵当AA i多长时,点A i到平面ABC与平面B i BCC i的距离相等. &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 // BC,/ ABC = —,AB= 2 2 / ADC=arccos—75 ,PA丄面ABCD 且PA=a. 5 (i)求异面直线AD与PC间的距离; (2)在线段AD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点A到平面PCF的距离为亨 【空间的距离参考答案】 一、i.解析:过点M作MM '丄EF,则MM '丄平面BCF ?// MBE= / MBC ??? BM '为/ EBC为角平分线, £■ 侧棱A i A与AB 、 i -AD=a, 3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测试题及答案一)

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测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共80分,每小题4分) 1,三个平面可将空间分成n个部分,n的取值为() A,4;B,4,6;C,4,6,7 ;D,4,6,7,8。 2,两条不相交的空间直线a、b,必存在平面α,使得() A,a?α、b?α;B,a?α、b∥α;C,a⊥α、b⊥α;D,a?α、b⊥α。 3,若p是两条异面直线a、b外的任意一点,则() A,过点p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都平行;B,过点p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都垂直;C,过点p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都相交;D,过点p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都异面。 4,与空间不共面四点距离相等的平面有()个 A,3 ;B,5 ;C,7;D,4。 5,有空间四点共面但不共线,那么这四点中() A,必有三点共线;B,至少有三点共线;C,必有三点不共线;D,不可能有三点共线。 6,过直线外两点,作与该直线平行的平面,这样的平面可有()个 A,0;B,1;C,无数;D,涵盖上三种情况。 7,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立方体得到的截面为n边形,则() A,3≤n≤6 ;B,2≤n≤5 ;C,n=4;D,上三种情况都不对。 8,a、b为异面直线,那么() A,必然存在唯一的一个平面同时平行于a、b;B,过直线b 存在唯一的一个平面与a平行;C,必然存在唯一的一个平面同时垂直于a、b;D,过直线b 存在唯一的一个平面与a垂直。 9,a、b为异面直线,p为空间不在a、b上的一点,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是() ①过点p总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都垂直;②过点p总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都相交;③

过点p 总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 、b 都平行;④过点p 总可以作一条直线与一条平行与另一条垂直;⑤过点p 总可以作一个平面与一条平行与另一条垂直。 A ,1; B ,2; C ,3; D ,4。 10,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80°,p 为空间中的一定点,过点p 作与a 、b 所成角为40° 的直线有( )条 A ,2; B ,3; C ,4; D ,6。 11,P 是△ABC 外的一点,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PA=1、PB=2、PC=3,则△ABC 的 面积为( )平方单位 A ,25; B ,611; C ,27; D ,2 9。 12,空间四个排名两两相交,以其交线的个数为元素构成的集合是( ) A ,{2,3,4}; B ,{1,2,3,}; C ,{1,3,5}; D ,{1,4,6}。 13,空间四边形ABCD 的各边与对角线的长都是1,点P 在AB 上移动 ,点Q 在CD 上移 动,点P 到点Q 的最短距离是( ) A ,21; B ,22; C ,23; D ,4 3。 14,在△ABC 中,AB=AC=5,BC=6,PA ⊥平面ABC ,PA=8,则P 到BC 的距离是( ) A ,45; B ,43; C ,25; D ,23。 15,已知m ,n 是两条直线,α,β是两个平面,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①若m 垂直于α内的无数条直线,则m ⊥α;②若m 垂直于梯形的两腰,则m 垂直于梯形所 在的平面;③若n ∥α,m ?α,则n ∥m ;④若α∥β,m ?α,n ⊥β,则n ⊥m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6,有一棱长为1的立方体,按任意方向正投影,其投影最大面积为( )

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完整版)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 引言 立体几何的计算和证明常常涉及到二大问题:一是位置关系,它主要包括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平行,线面平行;二是度量问题,它主要包括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线线、线面所成角,面面所成角等。教材上讲的比较多的主要是用向量证明线线、线面垂直及计算线线角,而如何用向量证明线面平行,计算点到平面的距离、线面角及面面角的例题不多,给老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及学生解有关这部分内容的题目造成一定的困难,下面主要就这几方面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基本工具 1.数量积: cos a b a b θ?= 2.射影公式:向量a 在b 上的射影为 a b b ? 3.直线0Ax By C ++=的法向量为 (),A B ,方向向量为 (),B A - 4.平面的法向量(略) 二、用向量法解空间位置关系 1.平行关系 线线平行?两线的方向向量平行 线面平行?线的方向向量与面的法向量垂直 面面平行?两面的法向量平行 2.垂直关系

线线垂直(共面与异面)?两线的方向向量垂直 线面垂直?线与面的法向量平行 面面垂直?两面的法向量垂直 三、用向量法解空间距离 1.点点距离 点()111,,P x y z 与()222,,Q x y z 的 距离为(PQ x =2.点线距离 求点()00,P x y 到直线:l 0Ax By C ++=的距离: 方法:在直线上取一点(),Q x y , 则向量PQ 在法向量 (),n A B =上的射影PQ n n ?= 即为点P 到l 的距离. 3.点面距离 求点()00,P x y 到平面α的距离: 方法:在平面α上去一点(),Q x y ,得向量PQ , 计算平面α的法向量n , 计算PQ 在α上的射影,即为点P 到面α的距离. 四、用向量法解空间角 1.线线夹角(共面与异面) 线线夹角?两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夹角的补角 2.线面夹角 求线面夹角的步骤:

立体几何大题练习题答案

立体几何大题专练 1、如图,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为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平面PAD (2)若∠PDA=45°,求证:MN ⊥平面PCD 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E F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1)求证://EF 平面PAB ; (2)若平面PAC ⊥平面ABC ,且PA PC =,90ABC ∠=?, 求证:平面PEF ⊥平面PBC . P A C E B F

(1)证明:连结EF , E 、F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 //EF AB ∴. ……………………2分 又?EF 平面PAB ,?AB 平面PAB , ∴ EF ∥平面P AB . ……………………5分 (2)PA PC = ,E 为AC 的中点, PE AC ∴⊥ ……………………6分 又 平面PAC ⊥平面ABC PE ∴⊥面ABC ……………………8分 PE BC ∴⊥……………………9分 又因为F 为BC 的中点, //EF AB ∴ 090,BC EF ABC ⊥∠=∴ ……………………10分 EF PE E = BC ∴⊥面PEF ……………………11分 又BC ? 面PBC ∴面PBC ⊥面PEF ……………………12分 3. 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C ,点D 是AB 的中点。 (1)求证:BC 1//平面CA 1D ; (2)求证:平面CA 1D⊥平面AA 1B 1B 。 4.已知矩形ABCD 所在平面外一点P ,PA ⊥平面ABCD ,E 、F 分别是 AB 、PC 的中点. (1) 求证:EF ∥平面PAD ; (2) 求证:EF ⊥CD ; (3) 若∠PDA =45°,求EF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的大小.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题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高考题 立体几何重点、热点: 求线段的长度、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夹角、求两异面直线的夹角、求二面角、证明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等. 常用公式: 1 、求线段的长度: 222z y x AB ++==()()()2 12212212z z y y x x -+-+-= 2、求P 点到平面α的距离: PN = ,(N 为垂足,M 为斜足,为平面α的法向量) 3、求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sin |n PM ?= θ,(l PM ?,α∈M ,为α的法向量) 4、求两异面直线AB 与CD 的夹角:cos = θ 5、求二面角的平面角θ:|||||cos |21n n ?= θ,( 1n ,2n 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 6、求二面角的平面角θ:S S 射影 = θ cos ,(射影面积法) 7、求法向量:①找;②求:设, 为平面α内的任意两个向量,)1,,(y x =为α的法向量, 则由方程组?????=?=?0 n b n a ,可求得法向量.

高中新教材9(B)引入了空间向量坐标运算这一内容,使得空间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角﹑距离等问题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进行大量繁琐的定性分析,只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定量分析,使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简化。而用向量坐标运算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直接建系。 当图形中有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时,可以利用这三条直线直接建系。 例1. (2002年全国高考题)如图,正方形ABCD ﹑ABEF 的边长都是1,而且平面ABCD ﹑ABEF 互相垂直。点M 在AC 上移动,点N 在BF 上移动,若CM=BN=a (20<

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空间距离问题 (专注高三数学辅导:) 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这三种距离. ●难点磁场 (★★★★)如图,已知ABCD是矩形,AB=a,AD=b,PA⊥平面ABCD,PA=2c,Q 是PA的中点. 求:(1)Q到BD的距离; (2)P到平面BQD的距离. 。 P为RT△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ACB=90°(如图) (1)若PC=a,∠PCA=∠PCB=60°,求P到面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的角 (2)若PC=24,P到AC,BC的距离都是6√10,求P到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角 (3)若PC=PB=PA,AC=18,P到α的距离为40,求P到BC的距离

●案例探究 [例1]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点O 是原正方形的中心,求: (1)EF 的长; (2)折起后∠EOF 的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属★★★★级题目. < 知识依托: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数量积公式. 错解分析: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必 须保证x 轴、y 轴、z 轴两两互相垂直. 技巧与方法:建系方式有多种,其中以O 点为原点,以OB 、OC 、OD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最为简单. 解:如图,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则A (0,-22a ,0),B (2 2 a ,0,0),C (0, 2 2 a ,0),D (0,0, 22a ),E (0,-4 2a , a ),F ( 42a , 4 2 a ,0) 21| |||,cos ,2||,2||8042)42)(42(420) 0,4 2 ,42(),42,42,0()2(23 ,43)420()4242()042(||)1(2 2222-=>=<== - =?+-+?=?=-==∴=-+++-=OF OE OF OE OF OE a OF a OE a a a a a OF OE a a OF a a OE a EF a a a a a EF ∴∠EOF =120° [例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 1C 1与AB 1间的距离.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或转化为求线面

空间立体几何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应是一个( ) A.棱台 B.棱锥 C.棱柱 D.都不对 2.棱长都是1的三棱锥的表面积为( ) 3.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 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4.正方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之比为( ) A B 2 C . 5.在△ABC 中,02, 1.5,120AB BC ABC ==∠=,若使绕直线BC 旋转一周, 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 A. 92π B. 72π C. 52π D. 32 π 6.底面是菱形的棱柱其侧棱垂直于底面,且侧棱长为5,它的对角线的长 分别是9和15,则这个棱柱的侧面积是( )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二、填空题 1.一个棱柱至少有 _____个面,面数最少的一个棱锥有 ________个顶点, 顶点最少的一个棱台有 ________条侧棱。 2.若三个球的表面积之比是1:2:3,则它们的体积之比是_____________。 3.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 中,O 是上底面ABCD 中心,若正方体的棱长为a , 则三棱锥11O AB D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 4.如图,,E F 分别为正方体的面11A ADD 、面11B BCC 的中心,则四边形 E BFD 1在该正方体的面上的射影可能是____________。 5.已知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2、3、6,这个 长 方体的对角线长是___________;若长方体的共顶点的三个侧面面积分别为3,5,15,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养路处建造圆锥形仓库用于贮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之用) ,已建的仓库的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立体几何及解题技巧以及空间距离专题复习

立体几何及解题技巧以及空间距离专题复习

知识点整理 (一)平行与垂直的判断 ⑴平行:设,的法向量分别为U,V ,贝U 直线l,m 的方向向量分 别为a,b ,平面 线线平行i // m a 〃 b a 诂;线面平行i // a u a u 0 ; 面面平行// u // v u J. ⑵ 垂直: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 ,平面,的法向量 分别为u,v ,则 线线垂直I 丄m a 丄b ab 0 ;线面垂直I 丄 a // u a ku 「; 面面垂直丄 u 丄v u v 0. (二)夹角与距离的计算 注意:以下公式可以可以在非正交 基底下用,也可以在正交基底下用坐标运算 (1)夹角:设直线l ,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平面,的法向量 分别为u ,v ,则 ①两直线I ,m 所成的角为 (2)空间距离 ②直线I 与平面 ③二面角一I 的大小为(0< < ),cos cos (0< =2),sin 所成的角为

点、直线、平面间的距离有种.点到平面的距离是重点,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是难 ①点到平面的距离h:(定理)如图,设n是是平 面的法向量,AP是平面的一条斜线,其中A 则点P到平面的距离 uuu uu ②h 1 Auur n |(实质是AP在法向量n 方向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n| uuu ur ③异面直线l i,l2间的距离d: d AB JC』1( 11,12的公垂向量为 |n| ' n, C、D分别是h,l2上任一点). 题型一:非正交基底下的夹角、的计算 例1.如图,已知二面角-I - 点 A , B , A C I于点C, 且 AC=CD=DB=1. 求:(1) A、B两点间的距离; (2)求异面直线AB和CD勺所成的角(3) AB与CD勺距 离. 解:设AC a,CD b,DB c,则 |a| |b| |c| 1, a,b b,c 900, a,c 60°, 2 ? ? 2 ?? 2 ■■ 2 |AB | a b c . a b c 2a b 2b c 2c a 2 A、B两点间的距离为2. (2)异面直线AB和CD的所成的角为60°

立体几何大题训练及答案

1、如图,正方形所在平面与平面四边形所在平面互相垂直,△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线段的中点为,线段的中点为, 求证:;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1)取AB 的中点为N ,连MN ,PN ,则//MN EB ,//PN BC ∴ PMN EBC ∴//PM BCE 平面FE ⊥EBC FCE ∴∠ ⊥//AB DE (1)求证:AO ⊥平面CDE ; (2)求直线BD 与平面CBE 所成角的正弦值 3、如图,在△ABC 中,?=∠90C ,a BC AC 3==,点P 在AB 上,BC PE //交AC 于 E ,AC P F //交BC 于F .沿PE 将△APE 翻折成△PE A ',使平面⊥PE A '平面 ABC ;沿PF 将△BPF 翻折成△PF B ',使平面⊥PF B '平面ABC . (1)求证://'C B 平面PE A '; (2)若PB AP 2=,求二面角E PC A --'的平面角的正切值. 解:(1)因为PE FC //,?FC 平面PE A ',所以//FC 平面PE A '. 因为平面⊥PE A '平面PEC ,且PE E A ⊥',所以⊥E A '平面ABC . …2分 同理,⊥F B '平面ABC ,所以E A F B '//',从而//'F B 平面PE A '. …4分 所以平面//'CF B 平面PE A ',从而//'C B 平面PE A '. …6分 (2)因为a BC AC 3==,BP AP 2=, 所以a CE =,a A E 2=',a PE 2=,a PC 5=. …8分 A B C D E F M . . C B F P A F C ' B ' A E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立体几何空间距离问题 空间中距离的求法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其中以点与点、点到线、点到面的距离为基础,求其他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这三种距离. ●难点磁场 (★★★★)如图,已知ABCD是矩形,AB=a,AD=b,P A⊥平面ABCD,P A=2c,Q 是P A的中点. 求:(1)Q到BD的距离; (2)P到平面BQD的距离. P为RT△ABC所在平面α外一点,∠ACB=90°(如图) (1)若PC=a,∠PCA=∠PCB=60°,求P到面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的角 (2)若PC=24,P到AC,BC的距离都是6√10,求P到α的距离及PC和α所成角(3)若PC=PB=PA,AC=18,P到α的距离为40,求P到BC的距离

●案例探究 [例1]把正方形ABCD 沿对角线AC 折起成直二面角,点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点O 是原正方形的中心,求: (1)EF 的长; (2)折起后∠EOF 的大小. 命题意图:考查利用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来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及数量积公式. 错解分析:建立正确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必须保证x 轴、y 轴、z 轴两两互相垂直. 技巧与方法:建系方式有多种,其中以O 点为 原点,以OB 、OC 、OD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最为简单. 解:如图,以O 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设正方形ABCD 边长为a ,则A (0,-22a ,0),B (22a ,0,0),C (0, 22a ,0),D (0,0, 22a ),E (0,-4 2 a , a ),F ( 42a , 4 2 a ,0) 21| |||,cos ,2||,2||8042)42)(42(420) 0,4 2 ,42(),42,42,0()2(23 ,43)420()4242()042(||)1(2 2222-=?>=<== - =?+-+?=?=-==∴=-+++-=OF OE OF OE OF OE a OF a OE a a a a a OF OE a a OF a a OE a EF a a a a a EF ∴∠EOF =120° [例2]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 1C 1与AB 1间的距离.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间距离的求法,属★★★★级题目. 知识依托: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求两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或转化为求线面距离,或面面距离,亦可由最值法求得.

坐标法解立体几何解答题

坐标法解立体几何解答题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空间向量的有关知识; 2、能灵活运用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解答题的有关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正确写出点的坐标; 3、求平面的法向量; 4、灵活运用坐标法解决空间角、空间距离等问题 教学难点:求平面的法向量 授课类型:专题复习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 教具准备:幻灯片20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主要有两个基本方法:坐标法与基底法。本节课着重研究利 用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解答题。 1、空间向量的有关知识:(幻灯片投影) (1)设点)z ,y ,B(x )z ,y ,A(x 222111、,则),,(121212z z y y x x AB ---=→ ; (2)设向量),,(),,,(222111z y x b z y x a ==→ →,则 ① 212121z z y y x x b a ++=?→ →; ② →a ∥),,(),,(222111z y x z y x b a b λλ=??=?→ →→; ③ 0212121=++=??⊥→ →→→z z y y x x b a b a ; (3)设向量),,(z y x a =→ ,则222z y x a ++= → ; (4)→ →→ →→ →→→?>=

l (3)解决问题:(幻灯片投影) (一)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①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 ||||| a b a b 。 ② 求线面角: 设l 是斜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 2 ,,2 π π θ- ><><-= → →→→n l n l 或 ③ 求二面角: 法一:在α内a l ⊥,在β内b l ⊥,其方向如图, 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α法二:设m n 、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 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 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α (二)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 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α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 二、例题讲解: 例1、四棱锥ABCD S -中,0 90=∠=∠ABC DAB ,⊥SA 平面ABCD ,a AD 2=, a BC AB SA ===。 (1)求证:平面⊥SAC 平面SCD ;(2)求A 到平面SCD 的距离;

立体几何中角度与距离求法

立体几何中角度距离的求法 一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1 .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及应用 (1)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a·b =___________. (2)共线与垂直的坐标表示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则a ∥b ?______________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均为非零向量). (3)模、夹角和距离公式 设a =(a 1,a 2,a 3),b =(b 1,b 2,b 3), 则|a |=a·a =__________________, cos 〈a ,b 〉=a·b |a||b|=__________. 设A (a 1,b 1,c 1),B (a 2,b 2,c 2), 则d AB =|AB → |=___________. 2.空间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1)数量积及相关概念 ①两向量的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在空间任取一点O ,作OA →=a ,OB → =b ,则∠AOB 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记作____________,其范围是____________,若〈a ,b 〉=π2,则 称a 与b __________,记作a ⊥b . ②两向量的数量积,已知空间两个非零向量a ,b ,则____________叫做向量a ,b 的数量积,记作_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 (2)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①结合律:(λa )·b =____________; ②交换律:a·b =__________; ③分配律:a·(b +c )=__________. 2.共线向量、共面向量定理和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b ≠0),a ∥b 的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论,如图所示,点P 在l 上的充要条件是:OP →=OA → +t a ① 其中a 叫直线l 的方向向量,t ∈R ,在l 上取AB → =a , 则①可化为OP →=________或OP →=(1-t )OA →+tOB → . (2)共面向量定理的向量表达式:p =____________,其中x ,y ∈R ,a ,b 为不共线向量,推论的表达式为MP →=xMA →+yMB →或对空间任意一点O ,有OP →=____________或OP →=xOM → +yOA →+zOB → ,其中x +y +z =______.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得p =____________,把{a ,b ,c }叫做空间的一个基底.

立体几何练习题(含答案)

《立体几何 》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一条直线和三角形的两边同时垂直,则这条直线和三角形的第三边的位置关系是( ) A 、垂直 B 、平行 C 、相交不垂直 D 、不确定 2.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与1A C 垂直的是( ) A. BD B. CD C. BC D. 1CC 3、线n m ,和平面βα、,能得出βα⊥的一个条件是( ) A.βα//n ,//m ,n m ⊥ B.m ⊥n ,α∩β=m ,n ?α C.αβ?⊥m n n m ,,// D.βα⊥⊥n m n m ,,// 4、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的条件可以是( ) A.α内有无穷多条直线与β平行; B.直线a//α,a//β C.直线a α?,直线b β?,且a//β,b//α D.α内的任何直线都与β平行 5、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6.点P 为Δ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PO ⊥平面ABC ,垂足为O,若PA=PB=PC , 则点O 是ΔABC 的(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7. 若l 、m 、n 是互不相同的空间直线,α、β是不重合的平面,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若//,,l n αβαβ??,则//l n B .若,l αβα⊥?,则l β⊥ C. 若,//l l αβ⊥,则αβ⊥ D .若,l n m n ⊥⊥,则//l m 8. 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A.3 B.2 C.1 D.0 9. 设m.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 A .若m∥α,n∥α,则m∥n B .若m∥α,m∥β,则α∥β C .若m∥n,m⊥α,则n ⊥α D .若m∥α,α⊥β,则m⊥β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专:空间距离的各种计算(含答案)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空间距离 1.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和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这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2.点到平面的距离 从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 3.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直线上各点到这平面的距离相等,且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4.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这两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它夹在两个平行平面间的公垂线段的长叫做这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一: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1】 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AB =BC =CD =DA =AC =BD =a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 (1)求证: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求AB 和CD 间的距离; 【规范解答】 (1)证明:连结AF ,BF ,由已知可得AF =BF . 又因为AE =BE ,所以FE ⊥AB 交AB 于E . 同理EF ⊥DC 交DC 于点F . 所以EF 是AB 和CD 的公垂线. (2)在Rt △BEF 中,BF = a 23 ,BE =a 21, 所以EF 2=BF 2-BE 2=a 2 12,即EF =a 22 . 由(1)知EF 是AB 、CD 的公垂线段,所以AB 和CD 间的距离为 a 2 2 . 【例2】 如图,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异面直线AB 、CD 之间的距离. 设AB 中点为E ,连CE 、ED . ∵AC =BC ,AE =EB .∴CD ⊥AB .同理DE ⊥AB . ∴AB ⊥平面CED .设CD 的中点为F ,连EF ,则AB ⊥EF . 同理可证CD ⊥EF .∴EF 是异面直线AB 、CD 的距离. ∵CE =23,∴CF =FD =21,∠EFC =90°,EF =2221232 2 =??? ??-??? ? ??. ∴AB 、CD 的距离是 2 2 . 【解后归纳】 求两条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基本方法: (1)利用图形性质找出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求出公垂线段的长度. (2)如果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直线与过另一条直线的平面平行,可以转化为求直线与平面的距离. (3)如果两条异面直线分别在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内,可以转化为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题型二: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例3】 如图(1),正四面体ABCD 的棱长为1,求:A 到平面BCD 的距离; 过A 作AO ⊥平面BCD 于O ,连BO 并延长与CD 相交于E ,连AE . ∵AB =AC =AD ,∴OB =OC =OD .∴O 是△BCD 的外心.又BD =BC =CD , ∴O 是△BCD 的中心,∴BO =3 2BE =33 2332= ?. 又AB =1,且∠AOB =90°,∴AO =363312 22=??? ? ??- =-BO AB .∴A 到平面BCD 的距离是36. 例1题图 例2题图 例3题图

坐标法解空间几何题常用模型

如何用坐标法解空间几何题专题 (中保高中2017届1,2班) 徐学松 2017.5 模型思考 空间几何中涉及的定义、定理和性质比较多,在解决综合问题时,运用多个定义、定理和性质形成的综合题时,遇到多种多样的题型,每一种题型的解法又有多种.学习和记忆名目繁多的题型和解法直接影响了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和效率.有没有一种比较统一的方法,能够使得解题过程比较一致,变化不多的模型呢?使得学生解题流程固定,方法比较简单,从而使学生解题思路流畅,正确率提高呢.坐标法作为一种工具,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有着无比的优越性.运用坐标法解题,可使几何问题代数化,大大简化思维程序,使解题思路直观明了,模式固定,流程明了. 模型例析 例1.(线线平行)已知A(1,0,0),B(0,1,0),C(0,0,2),求满足DB ∥AC ,DC ∥AB 的点D 的坐标. 解模与识模:这道题是一道线与线平行的问题.可设点D 坐标为(x ,y ,z), 则?→ ?DB = (-x ,1-y ,-z),?→?AC = (-1,0,2),?→ ?DC = (-x ,-y ,2-z), ?→ ?AB = (-1,1,0). ∵DB ∥AC ,DC ∥AB ,∴?→ ?DB ∥?→?AC ,?→?DC ∥?→ ?AB . 即???? ?? ???=--=--=--=--.02, 1 1,01,2 1z y x y z x ??????==-=.2,1,1z y x ,即此时点D 的坐标为(-1,1,2). 从这道题的推理过程可以看到在建立了坐标系的情况下,得到各点的坐标后,就能得到有关向量的坐标,根据向量的平行,利用公式建立方程组.这里的公式是若()111,,z y x a =→ , ()222,,z y x b =→ ,且222,,z y x 均不为零,→ →b a //? 2 12121z z y y x x ==.进而达到求解的目的. 例2(线线垂直)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是棱DD 1的中点,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求证:1OA ⊥AM . 解模与识模: 直线与直线的垂直可以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互相垂直.设直线a ,b 的 方向向量分别是 ()111,,z y x a =→ ,()222,,z y x b =→,a ⊥b ? → a ⊥ → b ?0212121=++z z y y x x .要想利用坐标法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空间坐标系.常见

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综合10题(含答案)

城北中学高二上期第八周20班周末双休数学练笔 题目及参考答案 1、已知双曲线与椭圆x 29+y 225=1共焦点,它们的离心率之和为14 5 ,求双曲线方程. 解: 由椭圆方程可得椭圆的焦点为F (0,±4),离心率e =4 5 , 所以双曲线的焦点为F (0,±4),离心率为2, 从而c =4,a =2,b =2 3.所以双曲线方程为y 24-x 2 12 =1. 2、如图4所示,矩形ABCD 中,AD ⊥平面ABE ,AE =EB =BC =2,F 为 CE 上的点,且BF ⊥平面ACE . (1)求证:AE ⊥平面BCE ; (2)求证:AE ∥平面BFD ; (1)证明 ∵AD ⊥平面ABE ,AD ∥BC , ∴BC ⊥平面ABE ,则AE ⊥BC . 又∵BF ⊥平面ACE ,则AE ⊥BF , 又BC ∩BF =B ,∴AE ⊥平面BCE . (2)证明 由题意可得G 是AC 的中点,连结FG , ∵BF ⊥平面ACE ,∴CE ⊥BF . 而BC =BE ,∴F 是EC 的中点, 在△AEC 中,FG ∥AE ,∴AE ∥平面BFD . 3、设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离心率e = 3 2 .已知点P ????0,32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为7,求这个椭圆的方程. 解: 设椭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M (x ,y )为椭圆上的点,由c a =3 2 得a =2b . |PM |2=x 2+????y -322=-3????y +1 22+4b 2+3(-b ≤y ≤b ), 若b <1 2,则当y =-b 时,|PM |2最大,即????b +322=7, 则b =7-32>1 2 ,故舍去. 若b ≥12时,则当y =-1 2时,|PM |2最大,即4b 2+3=7, 解得b 2=1. ∴所求方程为x 24 +y 2 =1. 4、矩形ABCD ,AB =2,AD =3,沿BD 把ΔBCD 折起,使C 点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E 恰好落在AD 上. (1)求证:CD ⊥A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