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原理自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原理自习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原理自习思考题

2014-2015(1)《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1.货币有哪些职能?(《书》P42)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是什么?(《书》P44)

2.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的如何?(《学习指导P163》)

3.什么是利息率?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有哪些?(《学习指导P194》)

4.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各是什么?(《书》P209-P211)

5.请简要回答货币的形成(《书》P37)、本质(《书》P41)和职能(《书》P42)。

6.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什么区别?(《学习指导P171》)

7.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学习指导P172》)

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经济含义是什么?(《书》P135)

9.资本总公式有何矛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学习指导P156》)

10.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学习指导P172》)

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学习指导P79》)

1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学习指导P186》)

13.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学习指导P154》)

14.商品的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学习指导P189》)

15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是什么?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学习指导P156》)

16.平均利润率是如何形成的?(《书P159》)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是否违背价值规律,为什么?(《学习指导P189》)

17.市场上的商品价格经常会波动,请问这种现象是否违背价值规律,为什么?(《学习指导》P147)

18.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告诉我们,农业资本家无论是租种优等地还是劣等地都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假如让你承包村里的土地,你会选择承包优等地还是劣等地,为什么?(《学习指导P203》)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 1.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消费与生产是同一的。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 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这种矛盾有根本性区别。 因此,以资本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 除此以外,我们也要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在其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缓解矛盾,避免社会矛盾激化而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所借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3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其各自内容及相互关系 商品二因素 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而不是社会生产关系。但是,作为交换价值物质承担者的商品使用价值,政治经济学需要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去揭示商品及其运动规律。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价值。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的、社会属性。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它为什么又可以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P11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即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具有客观必然性,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且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不管人们是否喜欢它,是否认识它,只要某种经济条件存在,同这种经济条件相联系的经济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这就是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任何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因此,人们在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经过反复实践而积累经验,不断学习而提高认识能力,是能够发现未曾被认识的经济规律的,是能够加深认识前人已经发现的经济规律的必然性的。这就是说经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2.如何理解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二因素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如何? 第一(一)商品的概念: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二)商品二因素 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特点:①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②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 (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第二.(一)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恒性 (二)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形成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3.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确定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影响商品的价值量?P36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数量增加,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少,其价值量就小;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使用价值数量减少,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多,其价值量就大。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这个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5.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职能?P39 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就在于它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 6.什么是价值规律?它的实现形式和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P60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按照价值量来进行,即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就是价格围绕价值自发地上下波动。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末试卷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著期 末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政治经济学原理原着》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5分,每题3分) 1、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资本:所谓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就是抽象劳动 4、现在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5、经济发展:就是在内涵方面的发展,标志发展的 水平和质量。而不是体现在外延和规模上的发展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2345678910 D C A C B B C C A C 1、资本周转时间是指()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生产时间和劳动时 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流通时 间 2、利润的本质是() A劳动的报酬B资本的报酬 C剩余价值D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3.在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是() A生产关系B交换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 4.个别资本家或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是 ()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 C超额剩余价值D年剩余价值 5.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C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D按比例发展规律 6.在平均利润率既定条件下,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 A职能资本经营状况B借贷资本供求状况 C商品市场价格的高低D劳动力市场的供求 状况 7.划分经济时代和衡量人类控制自然能力并反映社会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生产工具D生产资料 8.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 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货币与货币之间 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货币之间 的对立 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A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B同一部门内部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整个资本家追求 超额利润的结果 10.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盲目扩大趋势和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 间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 状态之间的矛盾 三、判断说明题(15分,每题3分) 1、教育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依靠政府扩大教育支 出,发展高等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答:错。教育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教育投入要社会 化,尤其高等教育要民间部门的更多投资。另外,我国 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教育也很重要。 2、发展市场经济,开放程度越高,经济自由化程度越 高越好。 错。经济自由化与对外开放的进程应根据我国的国情而 定,对于我国目前来讲,完善市场体系,建立一个合理 化的经济结构显得十分必要,而不是盲目地进行自由化 的进程。 3、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因而积累越 多越好。 答:错。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有利于经济增长,但并非 积累越多越好。积累基金要?适度增长,并与消费基金 保持适当比例。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 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 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 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 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 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 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思考题 1、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 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特质的利益主体所有 2.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3.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4.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三、市场经济 1.资源配制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企业产权商品化 4.宏观经济间接化 5.市场体系完善化 6.交易关系平等化 7.市场管理法制化8.经济生产国际化 特点:商品的自然属性,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②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特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 范畴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 3、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1.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 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1.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排斥、相互对立(矛盾) 2.使用价值与价值相互排依存、相互作用(统一)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特征。 1、概念: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2、特点: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永久性 1、概念:撇开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统一性: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对立性:具体劳动是实现抽象劳动的必要前提,商品交换成功必然使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相分离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一解释下列名词 1 所有制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②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作为所有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处置归自己所有的生产资料。占有,是一种有条件的归属关系, 即占有者不能任意处置占有的生产资料(如不能售卖)。支配是指对生产资料的处置和管理,它由所有和占有决定。使用是指人的劳动对生产资料的直接作用,是人们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 ③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 ①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②所有权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③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3 产权 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整合。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 益性。 4 产权制度 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当今各国的社 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二是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②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经济体制以各种形式外化经济制度。在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制度具有相对 稳定性。经济体制作为形式反映经济制度,它的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可能像经济制度那样稳定。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实行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其经济体制会有差异。同样的社会经济制度也会有不同的经济体制模式。经济体制的变化不一定会改变经济制度的性质。 6 制度创新 ①是创新主体为实现更高的制度效率而对制度进行的一种重新安排。 ②制度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创新利润。 ③制度创新的过程表现为:从制度均衡到制度创新,再到制度均衡,又到新的创新…… 一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答: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 生产与消费是同一的。一方面,生产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生产性消费);另一方面,消费品的消费又是再 生产劳动力的生产。 2 生产和消费具有相互决定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表现在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 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A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句话说明( B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4、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它是在(A )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生产者与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5、复杂劳动可以折合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C)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由经纪人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c、在无数次交易中自发形成的 d、由社会职能部门自觉计算出来的 6、商品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C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7、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8、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b、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a、剩余价值 b、商品价值 c、劳动力自身价值 d、剩余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和 10、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a、工人所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c、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d、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 1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12、商业利润来源于() a、商业销售人员创造的剩余价值 b、商品购销价格的差额 c、资本在流通领域的增值 d、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3、同一生产部门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 a、社会价值 b、平均利润 c、生产价格 d、成本价格 14、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 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 15、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的收益不同 d、土地的优劣等级差别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与参考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及参考答案(部分) 一、简答题 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及人们与经济规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创造规律,也不能任意消灭或改造规律。 经济规律的特点是:①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②经济规律发生作用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动;③各种经济学都带有阶级性,因而会影响经济学对经济规律认识的程度。 人们可以发现掌握、利用规律为社会谋福利。但如果人们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而失败。如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由于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后来经济上的蹦溃。 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即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是什么? 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价值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商品价值量为基础。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①价值规律作用于各生产部门内部的关系,刺激生产者通过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在展开激烈的竞争、促进商品生产者发生分化,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③价值规律作用于部门之间的关系,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 3、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分配的因素,该规律 如何实现? 答:社会化大生产基本规律的内容,是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决定社会总劳动在各部门之间分配的因素:一是社会的需求结构;二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条件。 这一规律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完全依靠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实现;二是政府的干预,即有意识的分配。在当代,无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还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都是实行的主要依靠价值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劳动分配形式。 4、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答: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5、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及其特征,经济全球化的两重作用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趋势的形成:生产社会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国际间分工和合作关系越紧密,要求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资本的不断扩张和国际竞争加剧、跨国公司等新型经济主体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1、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 (2)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结成一定的关系进行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活动,才能和自然界发生联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这种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3)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 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 (4)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相互制约、互相依赖,构成生产过程的矛盾运动。 (5)经济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6)基本经济规律:在一个社会形态里,会有许多个特有经济规律存在并发生作用,它们和 共有经济规律一起构成该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律体系。在这些规律里,有一个起着决定作用的经济规律,即基本经济规律。 (7)抽象法: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即首先收集和 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8)矛盾分析法: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 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通过这些矛盾的分析,能揭示简单商品经济转化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必然性。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看问题、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它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它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资本主义部分)

政治经济学复习思考题(资本主义部分) 第一章导论 一、名词解释 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律 二、单项选择题 ⒈ 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3 ) ① 分配关系② 消费关系③ 生产关系④ 交换关系 ⒉ 生产资料是指( 2 ) ① 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③ 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④ 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 ⒊ 社会生产方式是( 3 ) 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② 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④ 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⒋ 政治经济学所考察的社会生产力包括(4) ①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变化②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 ③ 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力发展④ 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 ⒌ 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4) ① 价值规律②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③ 剩余价值规律④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⒍ 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联系(1) ①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② 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 ③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④ 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1235)()()()() ① 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②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 是生产三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

④ 构成社会生产力的内容 ⑤ 它的发展程度决定着其他社会活动的发展水平 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因为如下各方面都依赖于科技发展和进步(12345)()()()()①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② 劳动资料的革新 ③ 自然资源的开发④ 新原材料的发明和利用 ⑤ 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组织等 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235)()()()() ① 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② 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③ 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④ 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⑤ 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说明,人们是可以(1234)()()()() ① 认识它② 利用它③限制它④ 发现它⑤创造它 ⒌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是(12345)()()()() ① 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② 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③ 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④ 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⑤ 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⒍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是(12345)()()()() ① 辨证统一关系② 前者的性质决定后者的性质 ③ 前者的变革必然导致后者的相应变革④ 后者对前者存在着巨大的反作用 ⑤ 后者适应前者,则对前者具有保护和促进作用,否则则对前者具有限制和破坏作用 四. 简答题 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㈡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㈢怎样科学界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㈣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政治经济学原理计算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 1.某国年内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28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7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相互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50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平均流通速度为8次,假定当年发行纸币为400亿元。运用上述资料计算: 年内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是多少? 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1.解: (1)年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 公式: 年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抵销支付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2800-700+800-500)/8=300(亿元) (2)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元? 300亿元/400亿元=0.75元 2.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10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货币币值不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件,而社会需求15000件。计算: (1)该商品单位价值今年为多少? (2)在供求关系变化的条件下,该商品单位价格为多少? (3)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多少?

2.解: 去年: 单位商品价格10元;今年: 提高劳动生产率25%,货币价值不变;供:100件,求:15000件。 在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当今年劳动生产率提高25%的条件下,设每件社会价值为x元 则:1:10 =(1 + 25%): x 每件商品社会价值= 10元/(1+25%)= 8元 供求变化下的每件商品的价格=(15000×8元/件)/100元 = 12元/件 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 12元-8元= 4元/件 1936年天津东亚毛纺厂工人的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一个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毛线售价为2元,生产12磅毛线需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的价值为21.6元。计算: 一个工人在12小时内创造新价值是多少? 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少? 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解: (1)2元×12磅=24元

大学政治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卷

政治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大一上学期) 一、填空 1、商品的价值量是什么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3、单位商品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成反比) 4、资本的概念(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产业资本连续循环两个必要条件(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态在空间上的并存性、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6、年剩余价值的概念(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7、借贷利息量是在(0)和(平均利润)之间。 8、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创业利润、个人联合)来实现统治的。 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它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价格之差。 1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1、生产产品的劳动二重性和二因素的关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1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13、工资的本质(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 15、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I(v+△V+m/v)=II(c+AC))。 16、生产价格=成本+(平均利润)。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物质基础(固定资本的更新) 18、租种劣等土地的资本家需要缴纳(绝对地租),租种优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租种中等土地的资本家要缴纳(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19、金融寡头在政治上(个人联合)实现其统治的。 20、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发生作用不同)。 周转方式不同分为(固定和流动资本)。 2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资本积累)。 22、具有占有和创造剩余资本是(产业资本)。 23、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1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社会再生产是() A. 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B. 消费资料生产和生产资料生产的统一 C. 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统一 D. 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 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 A. 剩余劳动 B. 必要劳动 C. 全部劳动 D. 具体劳动 3. 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 A. 流通阶段 B. 销售阶段 C. 生产阶段 D. 购买阶段 4.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A.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B. 经济计划的国际化 C. 商品贸易的国际化 D. 劳动协作的国际化 5. 调节和改善我国分配结构应形成的分配格局是() A. 中间小两头大的分配格局 B. 一头小一头大的分配格局 C. 中部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 D. 中间和两头趋同的分配格局 6. 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 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 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C. 商业企业家创造的剩余价值 D. 产业资本家创造的剩余价值 7. 在垄断阶段垄断银行资本的新作用是() A. 简单的借贷中介人 B. 给借贷双方提供货币资金的服务 C. 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D. 向工业企业提供大量贷款 8.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是指对不适应生产力的() A. 科学教育制度进行调整 B.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 C. 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改革 D. 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 9. 我国要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 A. 现代市场体系 B. 现代流通方式 C. 市场调节机制 D. 市场中介机构 10. 实行对外开发,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的一项() A. 长期基本国策 B. 暂时性的措施 C. 短期权宜之计 D. 具体外贸政策 11. 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将资本划分为() A.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B.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D.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 12. 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总称为() A.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半国有垄断资本主义 D. 国家与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主义 13.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 A. 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B. 提高经济效益 C. 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D.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4.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政治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学生用

《政治经济学原理》参考答案 本文档为2011年4月出版,张莹、李海峰主编《政治经济学原理》(978-7-115-24306-5)一书的课后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仅供参考,如有异议,可请教授课老师或来邮件质询(;)。 第一章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B C A A A B A C B C B A C A C D B A D B B D C A C D 二、多项选择题 ABCD ABCD BCD ABCD AB ABCD CD ABCD ABCD ABCD 三、名词解释 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生产资料所有制: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等方面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属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 四、辨析题 1. 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答:错误。由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此,变革生产关系可以影响进生产力的发展。当变革后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不适应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答:错误。经济规律除了有和自然规律相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具体表现为(1)

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经济活动;(2)经济规律一般不是长久不变的;(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是有阶级背景的。 五、问答题 1. 简述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劳动过程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其中: (1)人的劳动就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获得满足自身或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强调的是人类的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即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动。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劳动对象有两类:一类是未经人类加工过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3)劳动资料,又叫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通过劳动资料,人的劳动被传导到了劳动对象上。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包括机器设备)、土地、建筑物(厂房、库房)、道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的能动因素;而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客观物质条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的过程,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2.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两者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生产力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机统一,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主要表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要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要求时,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超前或是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与要求时,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由于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形式必须与内容相适应,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规律。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它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另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无产阶级在认识和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方面,既不同于以往的剥削阶级受狭隘的阶级私利的局限,又没有阶级的偏见妨碍自己如实地揭示客观真理,因而无产阶级能够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去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