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 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 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 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
中国成功发射天宫一号 开启太空探索空间站时代

航天知识

整理:干阳1、什么是空间站? 空间站,也称为轨道站或太空站,是一种能长期在地球低轨道上运行的大型载人航天器,航天员可以长期在上面生活和工作,这种大型航天器能在轨道上与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由飞船或航天飞机为它运送人员和物资;空间站与飞船或航天飞机的主要区别是它没有主推进系统和着陆设备,因此它不能在轨道上作机动飞行和返回着陆。 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空间站有不同的动机和目的。一般讲一个国家发展空间站主要有四个目的:第一是政治目的,即为了显示国家的综合实力,或者是为了在政治上“压倒”对方,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领导地位,上世纪冷战时期,这是美苏发展空间站的主要目的;第二是科技目的,即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科学实验室,在上面进行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验;第三是经济目的,利用空间站进行太空生产,或者发展太空旅游;第四是军事目的,将空间站作为建在太空的“军事堡垒”。 2、空间站的类型? 按用途分,空间站可分为民用和军用两种类型:民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军用空间站如前苏联的礼炮2,礼炮3和礼炮5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空军曾经计划研制的“载人轨道实验室”。另外按发射方式划分,还可分为整体式和模块式两种。早期的空间站都是整体式,如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前苏联的礼炮号,它们都是在地上组装好,并装上各种生活用品和实验仪器,然后整体发射上去,航天员则乘坐载人飞船上去访问;后来由于技术的改进,采用模块式建造,即先发射一个核心舱,然后将不同用途的舱室一个接一个发射上去,在轨道上组装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如前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和现在的国际空间站。 3、迄今为止在太空一共发射或建造过多少空间站? 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一共发射或建造过4种类型的空间站,共10艘,其中包括前苏联在1971-1986年间发射的7艘礼炮号空间站,它们是礼炮1号至7号,不过礼炮1号对接失败,礼炮2号发射失败,礼炮3号对接失败,除了礼炮4号,其余的礼炮5、6、7号都曾发生过一次对接失败。此外美国于1973–1974年间发射的“天空实验室”;前苏联和俄罗斯于1986–1999年间建造的和平号空间站,以及至今还在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 4、谁最早提出建造空间站的设想? 有关空间站的设想最早是由俄国的康斯坦·齐奥尔科夫斯基和德国的赫尔曼·奥伯特分别提出来的。

中国太空探索

天宫一号完美升空!标志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的能力。中国即将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Tiangong-1 has a perfect launch! It’s marked that China has the ability of initial constructing the space station. China will soon becom e the third country which m aster the space rendezvous and docking technique af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实现载人飞船把航天员安全地送上太空又安全地返回地面,第二步要解决出舱活动和交会对接技术,第三步是建造大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中,神舟七号已经实现了出舱,而此次成功发射天宫一号,以及一个月之后将要发射的神舟八号,就将完成交会对接。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的重点,将由载人飞船系统,逐步转向空间站系统。这将是一次关键性的重大跨越。因此,天宫一号的升空,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According to the three-step manned space developm ent strategy. Firstly, that achieve a m anned spacecraft sending astronauts into space and return to the ground safely, the second step is to solve the extravehicular activities and rendezvous docking technology, the third step is to construct the large long-term manned space station. From Shenzhou One to Shenzhou VI, the first step has been achieved. The second step, the Shenzhou VII has been achieved spacewalking.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Tiangong-1, and the launch of the Shenzhou VIII after one m onth will com plete the rendezvous and docking.The heart of China's m anned space project will turn to the space station system s from m anned spacecraft system. This will be a key leap. Therefore, the launch of the Tiangong-1, China's m anned space industry is another im portant milestone in history. 空间站被认为是当今人类载人航天技术的最高形态,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开展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实验,探索新知,造福人类,这也是航天事业本身的根本意义。 Space Station is described as the highest form of manned space technology.The experim ents of using the unique environm ent of space to carry out life science and materials’ science, exploring new knowledge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m eaning of their own space industry.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涉及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遥感等各个科学门类与技术学科,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发展,依靠的是自力更生的力量,凝聚了科技人员和各行各业智能与创造力,表明中国完全有能力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也将有效带动中国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助力经济腾飞。 Manned space flight is one of the m ost complex systems in human history. It involves m echanics, astronom y, earth science, autom atic control technology,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一)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一) 内容标准: 1.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 2. 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和拓展。 3. 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 4. 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 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2. 认识到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和帮助。 能力培养目标 1.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 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设计意图 “探索宇宙”是“浩瀚的宇宙”这一单元的第四课。本课主要培养学生阅读、整理信息能力及想象能力。本课建立在学生了解了太阳系、银河系及星座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本课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体会人类探究宇宙的曲折历程,引起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及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认识空间科学对现代生活的巨大影响和帮助,让学生理解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技术都是空间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以“尝试设计与外星生物的联系方式”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欲望。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综合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从生活实际出发感受探究宇宙的意义,体会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流程 情景引入——任务驱动——收集数据——整理分析——发现规律——想象推测 重点难点 了解人类探究宇宙的历程及意义。 教学准备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人类探索月球的历史、空间科学的应用等相关文字资料;人类探索宇宙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景:出示浩瀚宇宙的图片。

揭秘2020年中国太空计划

揭秘2020年中国太空计划 航天事业的发展集中体现了国家的发展进步。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新华视点”记者独家采访来自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和专家,听他们细数2020年中国太空事业将发生哪些大事。 大事1——天舟4月出征首试“太空加油” 4月,我国第一个“太空快递员”天舟一号,将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主任包为民介绍,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密封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起飞质量13吨,能运输6吨重的物资。它主要承担为空间实验室运送消耗物品、推进剂、维修设备、维修器材和试验载荷设备等任务,并且下行一些空间站废弃物。 天舟一号最重要的使命是与天宫二号进行交会对接,为天宫二号“太空加油”,开展在轨维修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技术验证。这是我国建设空间站之前在太空进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试验。 大事2——嫦娥五号38万公里外采回月壤 嫦娥五号是我国迄今研制的难度最大、任务最复杂的航天器。按计划,嫦娥五号将在今年11月底前后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月球探测卫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介绍,8.2吨重的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

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如果进展顺利,整个过程将在1个月内完成,2020年内就能将2公斤的月壤“打包”回地球。“届时,我国探月三期的目标就全部完成。”叶培建说。 大事3——北斗导航服务区域覆盖全球 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今年也有大动作。北斗三号卫星计划在7月左右进行首次发射。北斗三号卫星今年计划发射6至8颗,将实施数次一箭双星发射。 包为民介绍,北斗三号服务区域将从北斗二号时的覆盖全球三分之一扩大到全球;卫星性能也大幅提升,单星设计寿命达到12年。北斗三号系统采取了星间传输、地基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高轨、低轨卫星及地面站的链路互通。 继2020年成功发射3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后,目前我国已有22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轨运行,其中新一代卫星7颗。 大事4——6颗新卫星助力人们在飞机高铁上触网 2020年,我国计划发射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实践十八号、中星9A、中星9C等共6颗通信卫星,使我国的通信卫星技术进一步迈向国际前列。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副部长王敏介绍,4月,我国将发射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中星16号)。这颗卫星首次在高轨道上应用激光通信和电推进等技术,通信总容量达20G以上,超过我国此前所有通信卫星容量的总和。 6月,起飞重量达7吨的实践十八号卫星计划发射,它所采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China has launched the Tiangong II space laboratory on September 15. A Long March 2F carrier rocket was fueled and lifted the Tiangong II from the Jiuquan center on 10:04 pm Thursday. The Tiangong II mission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and gather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building and operation of our future manned space station. Tiangong II, China's second space lab, has two cabin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 the experiment cabin will be hermetically sealed and will act as the astronauts' living quarters, and the resource cabin will contain solar panels, storage batteries, propellant and engines. 中国在9月15日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周四晚上10点04分,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加满燃料后,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任务将会为我国未来人造空间站的建立和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积攒宝贵的经验。 天空二号是中国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拥有两个功能不同的舱段。实验舱是密封的,将会作为宇航员的生活区域,而资源舱将会包括太阳能集热板、蓄电池、发射火药和引擎。 1

太空探索的利与弊1

太空探索的利与弊 众所周知,宇宙是一个不可预知的环境,而如今人们探测到的仅仅只是半径为140亿光年的可见宇宙,而我们的地球在这可见宇宙中可谓是沧海一粟,但地球又是那么的特别,他孕育了生命,使之成为了太阳系中唯一一个存在生命的物体。地球提供了我们人类吃的穿的以及各种各样的矿物和能量,但是由于人类的过度索取,地球上的一些不可再生资源已近枯竭,所以,人类萌生了向外太空索取资源的念头,宇宙空间探索由此应运而生。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航天飞机,宇宙飞船,这些先进的太空探索工具被充分地运用起来了。其实人们探索宇宙有着多重原因,人是有好奇心的而且有欲望尤其是占有欲。并且想占有整个宇宙的资源和空间。 首先,人们为了了解宇宙演化及其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了解人类和地球生物在宇宙中的地位及意义;其次为了发展各种太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各个领域,但最重要的是探索和占有各种太空资源,利用太空的极端环境进行各种科学和技术试验,当然其中也有个原因是为了显示国家的先进和强大。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在人类开发外层空间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探测太阳系和其他星球最理想的跳板和中转基地,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其表面存在的氦-3是地球上难得的核燃料,若全部开采,可满足全世界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能源需求。此外,月球还是理想的天文、重力波物理和中微子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和观测地。所以人们首先把月球作为宇宙探

索的第一站。阿波罗号登月成功使人们踏上了月球的征程,此外,中国的“嫦娥一号”卫星探明了月岩中含有大量硅酸盐,可供建造各类建筑。月球上的矿藏铁、钛、铝以及其他地球上缺乏的稀有元素,可以就地开采、冶炼,用来制造各种设备,供空间站使用或运回地球。由于没有大气阻挡,月球上可建立高效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站,为各类开发活动提供充足的能源。于是人们更加热衷于探月之旅。 但是太空探索也存在着种种弊端。直接带给我们的第一感是太空探索不仅仅需要先进的可以,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神七的发射成功再度激发了中国民众的自豪感,三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也成为新的民族英雄。但成功走出舱的翟志刚身上穿的那件宇航服就价值千万,还有造一个宇宙飞船并用火箭护送上太空的费用至少好几亿。 还有太空的污染问题,太空中的各种垃圾处在失重的环境下,会与宇宙飞船相碰撞,难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在太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容易穿到地球上引起瘟疫。还有宇宙辐射易发生基因突变,还可能被吸入黑洞…… 但我认为,空间探索的利大于弊,地球的资源总会有用光的一天,但是人类要延续下去就必须利用资源,依靠资源,所以向太空索取资源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也是目前来看比较现实的方法。 所以,我认为政府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军太空。这些资金可用在这十方面。 加大初级教育投入,任何事情要从娃娃抓起。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人类宇宙探索过程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了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约38万公里),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的航天器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天体。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1970年发射的月球16号着陆于丰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 美国的“徘徊者”3-5号月球探测器

“勘测者”月球探测器 美国发射的月球轨道器 “阿波罗”11号的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迈出登月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阿尔德林在月球表面 宇航员阿尔德林在美国国旗旁留影 “阿波罗”11号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留下的足印 “阿波罗”15号的月球车 “阿波罗”17号的月球车在月球上行驶

“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 环绕月球飞行的“月球勘探者”探测器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号至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局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神舟飞船历次发射详尽资料 飞船名称发射时间返回时间在轨时间航天员 神舟一号 1999-11-20 06:00 1999-11-21 3:41 21小时无人 神舟二号 2001-01-10 01:00 2001-01-16 19:22 6天多无人 神舟三号 2002-03-25 22:15 2002-04-01 6天多无人 神舟四号 2002-12-30 00:40 2003-01-05 19:16 6天多无人 神舟五号 2003-10-15 09:00 2003-10-16 06:28 15小时杨利伟 神舟六号 2005-10-12 09:00 2005-10-17 04:00 4天多费俊龙、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09-25 21:10 2008-09-28 17:37 2天多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神舟八号 2011-11-01 05:58 2011-11-17 19:32 16天多无人 神舟九号 2012-06-16 18:37 2012-06-29 10:00 13天多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神舟十号 2013-06-11 17:38 2013-06-26 08:07 14天多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女) 神舟十一号2016年10月待发射 神舟五号航天员简历 杨利伟男,汉族,辽宁绥中人,大学文化程度,1965年6月出生,特级航天员,副军职,少将军衔,两次荣立三等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太空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 神舟六号航天员简历 费俊龙,男,汉族,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九六五年五月出生,一九八二年六月入伍,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副师职,上校军衔。曾任空军某飞行学院飞行技术检查员,飞过歼教五等机型,安全飞行一千七百九十小时,为空军特级飞行员。一九九八年一月正式成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专业技术等八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今

天宫一号材料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载人航天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研制。高10.4米、重8.5吨,分为实验舱和资源舱,舱体的最大直径达3.35米。 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电源,太阳能“翅膀”采用新工艺:碳纤维框架加玻璃纤维网格的半刚性结构形式。锗基化合物太阳电池因其高效率、高电压和高特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空间卫星。 天宫一号的飞行姿势靠资源舱,它采用了铝锂合金作为原材料,成功为舱段减重10%。资源舱推进分系统先进复合材料承力锥台是天宫一号的重要结构件。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资源舱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为轨道机动提供动力,为飞行提供能源。但是资源舱推进分系统主承力结构件外形尺寸大,可分配的结构空间和结构重量小,载荷条件苛刻,我国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承力锥台结构方案,用蜂窝夹层结构与复合材料十字梁组合结构作为主承力结构件,该设计方案优于金属面板方案,解决了推进分系统结构空间小、有效载荷难以布局的难题。在产品设计、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破解了大型复合材料结构的有限元设计方法及其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承载能力、主承力蜂窝夹层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等问题,攻克了产品模具设计技术、十字梁整体成型工艺、主承力高精度要求的蜂窝板成型工艺、大型复杂结构的装配工艺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满足了天宫一号承力锥台工艺制造需求。 作为重要承力结构件的相机支架,设计要求五“高”:尺寸精度及形位精度要求高;线膨胀系数要求高;结构弹性模量要求高,变形要微米数量级;产品基频高,达100Hz以上;应用系统空间光学相机结构传动轴的安装支座也是主要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由碳纤维主轴、副轴轴盖、底座以及钛合金轴套等零部件组成。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中国太空探索的几大困境 “神舟九号”13天的太空之旅注定将成为中国太空探索道路上又一里程碑。事实上,自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首次载人航天以来,无论在载人航天还是深空探测上,每隔两三年中国就会树立一座里程碑。自上个世纪美苏争霸所掀起的太空探索热潮终结以来,像中国这样短时间内高频度地推出航天工程项目的情况并不多见。 1975年7月苏联“联盟号”飞船与美国“阿波罗号”飞船在空间轨道成功对接,以象征性的姿态宣告美苏在太空竞赛中握手言和。苏联解体后,美国和俄罗斯这对冷战对手更是成了国际空间合作的引领者,共同主导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转。但在国际空间合作的表象下,太空探索过程中的竞争从未停歇。美俄这样的传统空间大国以及欧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后来者,在开展空间合作的同时,也都以不同节奏推进各自独立的太空探索计划。 1972年7月美国“阿波罗号”系列飞船最后一次载人登月,将太空探索中人类留下足迹的纪录也定格在了那一年,人类太空探索进入“后阿波罗时代”。此后美苏太空竞争的重点转向航天飞机制造和空间站建设,但无论是投入的力度还是取得的成就,都没有再现载人登月那样的辉煌。与后冷战时代国际政治格局一样,“后阿波罗时代”的太空探索也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以绝对的优势稳居太空超级大国位置,俄罗斯的太空实力从苏联解体后经济衰退的冲击中逐渐恢复,欧洲、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国成为空间探索领域的重要参与者。 在载人登月竞赛中完胜苏联之后,美国把太空探索的重点放在航天飞机、载人空间站和火星探测上,在太空探索领域继续保持领先。1986年“挑战者号”和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爆炸,曾给美国的航天事业造成打击。就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第二年,美国布什政府公布“太空远景规划”,提出研制下一代航天器、重返月球以及载人登陆火星的“星座计划”。奥巴马政府2010年对布什政府的航天政策做出调整,取消了重返月球计划,把关注点放在提升美国航天工业实力、航天科技水平上,并且更加重视国际空间合作。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天宫一号》的阅读题及答案

《天宫一号》的阅读题及答案 备受瞩目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我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这些飞船将分别与天宫一号实现空间交会对接。 神舟飞船轨道舱留轨运行的寿命只有6个月,而重达8吨多的天宫一号使用寿命要达到两年。 在孤独的旅行中,天宫一号也许会遇到一些“不速之客”——太空垃圾。 太空垃圾是围绕地球轨道的无用人造物体,小到人造卫星碎片、漆片、粉尘,大到整个火箭发动机。据统计,直径大于1厘米的空间碎片数量就超过了11万个。千万别小看这些零零碎碎的太空垃圾,由于它们和航天器之间的相对速度很大。一般为几千米每秒至几十千米每秒,因此,即使轻微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损坏。 为了防止这些“不迭之客”的伤害,天宫一号自身带有防护板。可以遮挡微小碎片对飞行器的撞击,而其自身2毫米~3毫米厚的金属外衣。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为了保护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安全性,科技工作者制定了专门的预警机制,并用黄、橙、红代表不同的预警等级。红色代表的危险级别最高,即有可能撞击到天宫一号的碎片。为了精确计算空间碎片出现的可能性,科技工作者还引入碰撞概率的概念。这一概念是空间碎

片预警判断的参数与依据,表示的是碎片与天宫一号发生碰撞的概率。 天宫一号在太空飞行的每一天,科技人员都会进行碰撞概率的计算,看看那些散落在太空的“不速之客”有没有可能对天宫一号产生威胁。 初步计算的结果表明,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的过程中,是不会遇到危险“访客”的。万一遇到危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向天宫一号发出指令,改变其飞行轨道及速度,避开危险物后,再回到预定的轨道继续飞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型号主管设计师李兴乾对航天员生活进行了揭秘。 “交会对接完成后,航天员可以从飞船中进入‘天宫’进行工作和实验。在‘天宫’里为航天员配备了体育锻炼设施和娱乐设施,笔记本电脑里事先会存储好航天员感兴趣的影音节目,从太空中甚至还可以往地球上发送电子邮件。”李兴乾介绍,“天宫一号舱体密封性很好,所携带的资源足以供应航天员工作和实验时的需要。” 天宫一号里有500余台大小设备,它们对于“天宫”的在轨运行和正常工作都十分关键,在太空中,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该怎么办?李兴乾说:“设计时已做了充分的地面试验,有的设备试验次数达万次以上,就是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原来,研制人员经过大量试验,在参考同类设备实际飞行结果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制定了几百种预案,从系

NASA太空探索的意义何在2015-7-25

NASA太空探索的意义何在 2015-7-25 1970年,赞比亚——这是非洲一个兵荒马乱的穷苦国家——的一名修女玛丽·尤肯达写信给NASA。善良的修女无法理解,地球上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忍受饥饿煎熬,为什么美国还要耗费数十亿美元尝试把人送到宇宙里去? NASA的一名科学家恩斯特·史都林格给她回信,全文如下: 尊敬的玛丽·尤肯达修女: 你的来信收到了。我每天都会收到很多信,这一封对我的触动最大,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富有探求精神的灵魂,一颗仁慈怜悯之心。我会尽我所能回答你提出的问题。首先,我要向你以及和你一样的勇敢修女们表达深深的敬意,因为你们将毕生精力献身于人类最高尚的事业——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你在信中问我,为何我会在地球上仍有很多儿童面临饿死威胁之时建议投入数十亿美元实施火星探索计划?我想你一定不希望我给出这样一种回答——“哦,我并不知道很多孩子正因为饥饿走向死亡,从这一刻起,我会停止任何太空方面的研究,直到人类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我意识到火星之旅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前很久,我就已经知道很多孩子正在挨饿。然而,我以及我的很多同伴仍然坚信前往月球、火星以及其他行星是一种在当下值得进行的冒险,我甚至认为这项探索计划与其他很多潜在的援助计划相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帮助解决我们面临的各种严峻问题。援助计划每年都在讨论和争论,但所产生的效果却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在解释太空探索计划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地球上的各种问题之前,我想先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有助于你了解我的观点。 故事发生在大约400年前德国的一个小镇。这个小镇有一位非常仁慈的伯爵,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用来救济镇上的穷苦百姓。这份仁慈令人非常感动,因为在中世纪,穷苦百姓实在是太多了并且经常出现全国性瘟疫。 有一天,伯爵遇到一个奇怪的男人。他的家里有一个工作台和一个小实验室。他白天辛勤劳作,每天晚上都会拿出几个小时在自己的实验室搞研究。他将一块块玻璃打磨成小镜片,而后将镜片安装到镜筒上,利用这种装置观察非常微小的物体。放大数倍的微小生灵尤其让伯爵感动不可思议,深深着迷,因为这是他此前从没有见过的。伯爵邀请这名男子带着他的实验设备搬到自己的城堡,成为他的一名“特殊员工”。从此,这个怪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研制和改进他的光学仪器上。 镇上的人认为这个怪人是在研究一些没用的东西,伯爵在他身上浪费了太多钱,都感到很愤怒。他们抱怨说:“我们还在忍受瘟疫的折磨,而他却拿钱让这个男人搞一些没有用的爱好。”听到这样的抱怨,伯爵并没有因此动摇,仍坚持自己的做法。他说:“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但我仍会支持他的研究,因为我坚信他的研究终有一天会得到回报。”

太空探索

太空探索 一.太空探索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太空探索是人类利用航天器和太空探测仪器研究、开发近地空间和宇宙的科学实践活动。自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l号飞船首次邀游太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II号”飞船首次踏上月球以来,人类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2003年和2005年分别成功发射“神舟”五号和六号载人飞船。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太空热”,一些航天大国正积极准备重返月球和在不远的将来登陆火星。人类在太空探索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科学技术,特别是空间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但太空探索对社会进步和人类未来的影响却远远超越科学技术的范围。太空探索同人类从事的任何活动一样都是由活动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以及活动所产生的结果三个要素构成的。显而易见,太空探索的手段是由科学技术提供的,而太空探索的目的和结果涉及人与社会、宇宙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哲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因而太空探索是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综合研究的对象。 二.目前的最新发展 中国:继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之后,标志着中国已经有初步建立空间站的能力,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神舟十号也即将发射将继续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 2011年06月09日下午4时50分05秒嫦娥二号飞离月球轨道,飞向150万公里外的第2拉格朗日点进行深空探测。此次嫦娥二号主要测试深空探测能力,当前嫦娥二号最为重要的任务是到达预定的区域,为以后进行火星等其他深空探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储备一些宝贵的信息材料。成为第一颗直接从月球轨道飞向深空轨道的卫星。 美国:美国宇航局的好奇(Curiosity)号火星探测器是一个汽车大小的火星遥控设备。它是美国第四个火星探测器,也是第一辆采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车,其使命是探寻火星上的生命元素。2011年11月26日23时2分,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两年的火星探 测任务。 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群,似乎十分容易被遗忘,但请千万不要忘记“黎明”号探测器——“黎明”号计划是第一个探测这一重要区域的人类探测器,它也是世界上第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人类探索太空历史记录简要归纳: 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 1961年4月12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乘坐这艘飞船的航天员是加加林。 1963年6月16日世界上第一位女航天员是苏联的捷列什科娃乘“东方”6号进入太空,在轨道上运行了70小时50分钟,绕地球48圈。 1965年3月18日苏联发射了“上升2号”飞船,该飞船有两名航天员,别列亚耶夫空军上校和列昂诺夫空军中校。列昂诺夫在舱外空间环境中行走了12分钟,成为太空行走第一人。 1967年4月24日,苏联航天员科马罗夫(Komarov)因飞船在再入过程中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而身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献身的航天员。1968年12月21日,美国的土星5号火箭发射升空,它携带的阿波罗8号飞船乘坐着3名航天员。在12月24日上午,机组抵达了月球轨道并进入环绕月球的轨道运动。这是人类第一次环绕月球飞行。 1969年1月14日,苏联发射载人飞船联盟4号,1月16日与联盟5号对接成功,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两艘飞船在太空对接飞行。 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离开地球,飞往月球。7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晚上10点56分,在着陆约6小时后,航天员阿姆斯特朗钻出登月舱,下到月球表面。 1970年4月15日阿波罗13号机组到达月球的远边,距离月球表面254公里,距离地球400171公里,创下了航天员太空飞行最远的纪录。 1970年6月1日,苏联发射了联盟9号飞船,机组人员2名,目的是研究长期无重力飞行对机组的效应。该飞船在太空飞行17天16小时58分55秒,于6月19日返回地面,成为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飞船。 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开辟了载人航天的新领域。“礼炮”1号重18425公斤,运行到1971年10月11日。运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1981年4月12日,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成功,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天宫一号的意义

为何反对中国航天发展天宫一号有何真正意义 论坛出处:西陆中国军事作者:尤里时间:2011-10-01 12:30:19 天宫一号即将发射的,我的心情是格外激动的,是为自己祖国的科技水平的跨越激动,为祖国赶超欧美航天技术而激动,但在我或像我一样的很多人为祖国成就感到自豪的时候,同样有不少人对天空一号的发射嗤之以鼻,甚至有的还希望天宫一号是个大烟花,可见其否定天宫一号的心理是多么的强烈,作为一个资深网民和对这些反对这声经过仔细分析之后,算是弄清楚这些反对之声来历的究竟。这些反对之声主要不外乎两种,一种极少数的反对者是对自己现状不满,将怨气撒向社会,表达自己的心愁苦情,觉得这些花在天空一号的钱应在花在民生上;另一种人是那些不怀好意,受外部敌对势力指示撒播大量对天宫一号不利的言论,以此达到影响社会舆论造成民众与执政者的对立,制造社会矛盾,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他们之所以相信能蛊惑民众的缘由之一就是广大百姓对航天知识的贫乏,对航天事业的不了解,而在此,我正是要说一说天宫一号对我们的现实意义,揭穿那些诋毁天宫一号那些人的真实目的,让广大受蛊惑的人们明白事实的真相,从而支持祖国的发展。 天宫一号对我国国内建设和国防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增强我国工业技术水平 天宫一号属于高精尖技术,它身上的每个零部件都必需是严格满足设计要求的产品,而设计要求是十分苛刻的,甚至一个螺丝钉都不能与设计相差毫厘,所使用的材料必须是能够承受空间恶劣环境的,因此材料的选择极其重要,甚至有的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必须靠自己研发,产品的结构工艺要求很高,要能在有限的空间和苛刻的安装条件下方便安装使用,结构工艺需做到完美无瑕。仅仅这些就足以在我国工业的设计、材料、工艺方面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提供工业水平,增强工业产品性能和竞争能力。 二、对空间探索的重要意义, 空间探索不仅是我们了解宇宙的本质的一项活动,也是我们了解我们地球,更有效的开发地球,避免自然灾害的重要工作。如今地球资源日渐枯竭,人类必须寻求更廉价、更丰富的资源以满足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而空间探索无疑是重要的一环。 三、空间科学实验 空间环境是微重力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某些高精科学实验所必须得,在地球上很难或根本无法得到这样的环境,从而使得这些实验无法进行,从而影响这些科学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如一些材料只有在微重力环境才能下得到,而这些材料有很好的结构工艺性,对工业生产有重要意义。所以只有我们又自己的空间实验室才能去进行这类科学实验,得到这样的材料。 四、对医学和农业重要意义

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中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中为什么没有中国 国际空间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是一项由六个太空机构联合推进的国际合作计划,也指运行于距离地面360公里的地球轨道上的该计划发射的航天器。国际空间站的设想是1983年由美国总统里根首先提出的,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和多次重新设计,直到苏联解体、俄罗斯加盟,国际空间站才于1993年完成设计,开始实施。国际空间站由六个国际太空机构合作联合推进,这六个机构分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俄罗斯联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加拿大航天局、欧洲空间局及巴西航天局。2020年后,国际空间站将结束使命,脱离轨道,直接坠入大海。 我们可以看出,国际空间站里面是没有我们中国存在的,那么为什么呢? 《时代》特约编辑克鲁格(Jeffrey Kluger)曾经撰写题为“中国不被允许进入国际空间站的愚蠢理由”一文。文章称,中国的航天技术发展已经让其“没有必要”窃取国际空间站上的技术。同时,文章更在导语中称“一个毫无意义的法案只会增加地缘政治风险”。 从克鲁格的文章我们可以猜出了一二,无非就是他们觉得我们没有能力,而且还会盗取技术.但是事实上,我们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即便没有美国也突飞猛进. 在政治上,美国和俄罗斯政府都不愿意帮助中国。这也许是在

中国是远远落后的唯一领域了。既然如此华盛顿和莫斯科就没有任何理由缩小与我们之间的知识差距。 在2011年2月,维基解密透露,中国和美国是一个幕后空间僵局。中国在2007年进行了反卫星试验,证明我们能够发动在轨道战争。而美国回应,此后不久就有类似的示威。 按照美国的想法,如若允许我们参与其中,中国显然会有很大的收获- ISS有更先进的空间站技术,而中国正在规划建设中。从本质上讲,中国需要的经验,苏联/俄罗斯对和平号空间站的经验,美国人对太空实验室和航天飞机飞行的先进技术。ISS的参与将加快中国获得经验过程,而中国肯定会得到一些重要的技术诀窍。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却不会获得。 即使中国自主研发将在2020年得到一个完整的空间站了。但60吨的空间站与449吨的国际空间站还是老的130吨苏联的MIR 相比都显得相形见绌。甚至太空实验室,在1973年推出的美的美国空间站,都重为77万吨。但是,这不是谁拥有更大的空间家伙的问题。做一个更大的站要把更多的钱放在桌子上,中国也有层层叠叠的问题,所以中国发展还是需要全体劳动人民的共同努力。根据卫新报告 天宫一号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和以支持未来空间站[......]中国缺乏在国际空间站的设计经验所需的交会对接技术的演示。我们不知道是什么的科学设备应使用的设备是否能进行微重力环境下的科研,所以我们应该测试一遍又一遍地通过天工空间实验室我们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