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游戏名解

学前游戏概论

1.游戏发展规律:指游戏发展过程中

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2.恩物:福禄贝尔为幼儿园设计的做

游戏和进行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

料,意为神赐予儿童的礼物。

3.摄取:指重视国外儿童游戏研究的

资料,摄取其中的营养成分,用以

发展自己。

4.选择:批判的吸收。

5.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要

求在搜集资料、分析和解释结果

时,不允许带有价值偏见。

6.发展性原则:把学前儿童的游戏看

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

究原则。

7.教育性原则: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

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

宗旨,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研

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使研究活

动与教育活动达到统一,有益幼儿

身心发展,促进游戏发展。

8.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

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

儿童游戏行为,并分析学前儿童游

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9.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

计的问卷,来收集学前儿童游戏资

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0.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

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儿

童游戏特征、水平与发展规律的研

究方法。

11.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

运用一定的研究手段,主动干预或

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

索、研究游戏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

方法。

12.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中借助于一

定的仪器严格的控制实验条件的

情况下进行的实验。

13.教育现场试验(自然实验):在幼

儿园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中进行

的、对实验条件加以适当控制的实

验。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流

14.前意识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

忆起来的经验,处于潜意识和意识

之间。

15.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包括原

始的本能冲动及与本能冲动有关

的欲望

16.本我(伊特)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

原是本能冲动组成的,它们不懂什

么逻辑、道德,只受唯乐原则支配,

盲目追求满足。

17.超我代表我们意识的要求,反映着

人你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

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受理想原则

支配

18.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

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分离出来

的一部分

19.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具有概

括性特点,可从一种情景中迁移到

另一种情境中去

20.顺应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

下是自身发生变化

21.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

因素纳入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

去。

22.低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机

械记忆、不随意注意、情绪、冲动

性意志等心理过程。

23.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特有的心理机

能,它是随意的、主动地,反应水

平是抽象的、概括的,其实现过程

是间接地,是以符号或词为中介

的,它起源于社会,是文化历史发

展的结果。

24.元交际:是一种意义含蓄的交际,

表现为不用言传,只是意会的形

式。

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及

特征

25.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

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悦情绪体验

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

26.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

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

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

27.学习是指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

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

主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

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

导致的变化。

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与学前儿

童发展

28.实物活动:指以对物体的操作为特

征,以掌握所规定的物体用途和使

用方法为结果的活动。

29.活动性动机:源于身体活动需要和

最佳觉醒水平需要的双重驱动。

30.探究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

的需要,并以最佳觉醒水平需要为

基本内驱动力,智力类和象征性游

戏主要由此引发。

31.成就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

的需要和社会性交往需要。

32.亲和性动机:源于尊敬或认可需

要,并以社会性交往需呀为基础。

33.象征性游戏:是儿童靠模仿和想象

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

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用来反

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34.情景转变:行为脱离他原有的真实

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35.以物代物: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

不在眼前的物体,且能够用被代替

的物的名称来命名当前物体。

36.以人代人: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

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

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不属于自

己真实身份的角色行为及其特征。

37.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

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它是根

据过去感知过事物的形象来模仿

他人的行为。

38.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发生的结

果,他是儿童对自己游戏中扮演的

角色,所用代替物及所用动作等方

面的意识。

39.角色认知:对角色关系的认知,主

要表现为互补性角色中,儿童能清

楚的意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40.单独游戏:儿童专心的、独立的操

作玩具的游戏。

41.平行游戏: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

同或相近的玩具或开展想类同的

游戏活动。

42.联合游戏:儿童和同伴一起做游

1

戏,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其共同

的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和领导

者的活动。

43.合作游戏:儿童以集体共同的目标

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

有严格的组织,小组内有分工,常

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的游

戏。

44.社会性(狭义):指个体在社会交

往过程中获得的各种人际关系与

特征以及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

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性。

45.广义的社会性:指人在社会上生存

过程中所形成的全部社会特征的

总和。

46.道德感:指人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

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

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47.美感:是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是

人们在领略美好事物时产生的。48.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

知欲、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等需要是

否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

第四章、学前儿童游戏与幼儿园

教育

49.人格:指个体在需要、动机、兴趣、

态度、价值观念、气质、能力倾向、

外形及生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的特

质。

50.统一论: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的

需要,外在目的转化为内在动机

时,学习与游戏之间便实现了部分

转化,通过转化,幼儿在游戏中获

得了学习的收获,在学习中体验到

游戏般的乐趣。

51.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

同活动。

52.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的教育性经

验的计划。

53.幼儿园课程: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

为幼儿设计和组织有益于其身心

健康和谐发展的全部学习经验。54.群体成员的社会化:对儿童来说,

在游戏活动中所展开的同伴之间

的交往活动是促进他们早期社会

性行为的一种重要的契机。

第五章、幼儿园游戏教育活动的

实践设计第一节、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

本原则

55.娱乐性与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其

实质是游戏活动在激起并满足儿

童情感需要的同时,激起并满足儿

童的认知需要,使以情感为需要的

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加强和帮助

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56.具体活动与反省抽象相结合的原

则: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

让儿童有具体实际的游戏活动,又

要引导儿童对游戏过程和游戏结

果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帮助儿童

从具体的活动对象及活动本身中

抽象出概念、定义、原理和解决问

题的办法及规律。

57.自由选择与全面参与相结合的原

则:指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既要

使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情感,又要引

导和组织全体儿童参与到规定的

游戏之中,并成为游戏活动的主

体。

58.广义的互动:指一切存在物的相互

作用与影响。

59.狭义的相互作用:指在一定的社会

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

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

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第二节、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

本模式

60.观察学习:是儿童通过视觉活动而

进行的学习

61.操作学习:是以手的动作对物体的

控制而实现的学习活动

62.探究性操作学习:目的是培养和增

加儿童操作学习兴趣,是儿童善于

发现问题并积极思考,从而锻炼其

思维和感知能力

63.形成性操作学习:目的是掌握知

识、技能及培养分析、综合、分类

概括、理解等智力

64.强化型操作学习:以动作技能的巩

固和掌握为主要目的,带有训练性

65.模仿性操作学习:由演示、观察和

再现等操作环节组成

66.示范性操作学习:指在儿童动手操

作前老师为使其掌握操作的基本

程序而进行示范的操作模式

67.指导性操作学习:指在儿童动手操

作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儿童操作情

况予以知道的模式

68.个体探究性操作学习:指儿童在动

手操作过程中独立自主的探究知

识的操作模式

69.群体协作性操作学习:指儿童在动

手操作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

进、互相协作,依靠群体的力量获

得知识的模式

70.倾听学习:儿童通过听觉器官对声

音的感知而进行的学习

71.两维学习:以符号或画面为内容的

学习

72.三维学习:通过利用一定的工具或

材料形成或改变物体的空间、形状

和状态的学习

73.同时学习: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对学

习材料没有预先安排,而是把他们

放在一起随用随拿

74.继时学习: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对游

戏材料预先进行安排,然后才开始

活动

75.关系中的学习:在游戏或日常生活

中,儿童个体经常与他人有某些联

系,如同伴游戏、交流、合作、冲

突等,这些联系或关系本身代表着

儿童的一种学习,这种学习对儿童

个体来说是想他人学习,对儿童之

间来讲意味着互相学习或共同学

习,统称为关系中的学习

76.冲突:处在一定关系中的人与人之

间在思想、意见、做法等方面的不

一致或不协调,进而引发为语言或

行为上的对抗

第三节、幼儿园游戏活动实践设计的基

本要素

77.直接经验性:游戏活动的内容来源

于幼儿的直接经验,有利于丰富幼

儿的直接经验

78.开放性:游戏活动的内容不仅限于

国内、身边,应更丰富、广泛,可

供幼儿自主选择的充分满足不同

发展水平和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

的不同需要

79.生活性特点: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

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相关,与现代

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活动帮助幼儿

2

获得生活经验并运用于生活

80.创新型特点: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

包含着新的信息、心得经验、新的

情景、新的情感等新的因素

81.综合性特点:游戏活动活动的内容

以经验为结构点,综合各领域、各

类性能引起幼儿外部身体活动与

内部心智活动的活动内容联系成

有机整体

82.情景交往法:是教师为幼儿创造游

戏交往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创设

亲、助、乐的人际情境和美、趣、

智的交往情境,引发幼儿产生交往

愿望,让幼儿结伴参与语言交往、

情感交往、行为交往,使幼儿在主

动自主的游戏交往活动中获得发

展的一种方法

83.尝试成功法:是教师在创设的情境

中,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任务,

通过自己亲身的实践游戏活动,自

己尝试---错误—改正---再尝试----

成功,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方法84.主动发现法:是在教师提供的环境

材料中,幼儿通过主动地动手、动

脑、探索等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

程,产生出猜疑、惊讶、困惑的心

里,从而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85.自主选择法:是在教师创设的可选

择性游戏活动情境中,发挥幼儿的

自主性,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

和需要,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伙

伴、材料及活动方式等,是幼儿在

活动中强化自我意识,自主能力得

到发展

86.点拨引导法:是教师在观察、了解

幼儿的基础上,在幼儿活动出现困

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以引导观察、

设计讨论等方式,变教师的意图或

教育目的为幼儿自己主动、积极的

学习活动,教师在顺应教育中出点

子、拨思维、引方向、导操作的一

种方法

87.情趣体验法:是教师在设计和实施

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情

感体验,创设一定的环境氛围,以

符合幼儿情趣、需求特点的内容方

法,调动幼儿的内部学习动机,是

幼儿的学习过程在愉悦的情趣氛

围中展开的一种方法

88.有意设疑法:是教师根据幼儿有意

注意的特点,在分析重点、难点的

基础上,为完成教育目的、任务而

在游戏活动活动前或实施过程中

有意设置疑问,引导幼儿积极开动

脑筋,创造性解疑的一种方法89.延迟判断法:是教师了解指导幼儿

的一种观察判断法,教师在施教过

程中,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不急

于下结论,尽可能的给幼儿留较多

的时间、空间去思考、操作、讨论、

探究、创造

90.评价学习法:是幼儿通过游戏活动

自身的结果或学习活动后的评价、

反馈,达到幼儿自主的调整学习或

活动方式,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方

91.差异教学法:是教师制定并实施符

合每个幼儿特点、水平、需要的游

戏活动计划,将教学内容做细致的

分化,重视对每个幼儿的教学方

法、教学切入点、突破点的设计,

是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

到发展,提高幼儿的学习成功感和

教育的效率感的一种方法

第六章、学前儿童游戏教育的组

织与实施

92.物质环境:指幼儿园各种人工或非

人工的游戏空间和场地、游戏材

料、游戏时间等

93.心理环境:指活动中的人际关系及

心理氛围

94.界限性:即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

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

师进行管理

95.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

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

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

96.转换性: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

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

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

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97.p251

3

学前游戏论复习最全(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趣味数学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益智游戏

趣味数学包含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益智游戏,它们会分别开启你大脑的不同部分,锻炼你的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数学思维……保证让你的眼睛和脑筋都开足马力。同时,一幅幅美妙的插图也会侧面激起你的脑神经,为你点亮答题的灵感。你要做的就是勇往直前了。 来吧,现在就开始欣赏超酷超炫的头脑风暴吧。 唤醒右脑创造力大开发 经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从你的脑袋里冒出来吧?那是你的想象力在生根发芽呢,千万别阻挠他的成长。 一根火柴的威力 菲菲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有一天,爸爸用火柴帮白成了一个“丁”字,菲菲大声的念出来。爸爸很高兴的问:“那你能再用一个把火柴,把它变成”灯”吗?”菲菲眨了眨眼睛,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猜他会怎么做呢? 嘘变换一种思维方式,不要总想着如何摆出这个字的形状。 把火柴点燃放在“丁”的旁边就做成了灯。 图形也益智 右脑对图形有着敏锐的感知力。在锻炼了创造力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图形,让右脑充分活动起来。 自己多动手试一试答案就将揭晓。 小鱼掉头 淘气的小铭用8根火柴摆了一条游动的小鱼,他要求大家只移动三根火柴就让鱼掉个头。你能做出来吗? 动动左脑 简简单单10个数字,一组合便有了大学问。它们像一个个魔法精灵,千变万化,但是大家只要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不会被吓倒,何况我们的左脑还对这些数字情有独钟 帮你提升分析力 家里的玩具有很多,妈妈是不是要求你把他们分类摆放呢?你是怎样做的呢?当然是对玩具的种类进行简单的分析了。 增强推理能力 你想成为一名福尔摩斯、柯南那样的枕头侦探吗?推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巧用逆向思维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就像分析的一对翅膀,不可或缺。当我们已经习惯于正向思维的时候,偶尔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一下就想出答案了?

幼儿园专业理论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幼儿园专业理论考试名词解释大全 1游戏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的最有效手段。 2规则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又称教学游戏。 3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4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 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5结构游戏是儿童利用不同的结构材料,经过手的创造来反应周围现实生活的游戏。 6平行游戏是指幼儿看似在一块儿玩,但仍是单独做游戏,各自玩着自己的玩具,彼此 没有交流。他们察觉到其他幼儿的存在,偶尔会望一下别的幼儿,但接着又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游戏中。这种游戏在2-3岁时常见,是孩子们初步学习社交的机会。 7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 8.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育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它 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学习任务,它将一定的学习因素和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可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是进行智育的有效手段。 9.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也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体育活动的一种有趣的形式为儿 童所喜爱。开展体育游戏的条件简单,不需要许多设备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基本是由走、跑、跳、攀登、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所组成,有场地便可进行。 10.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的游戏活动,以音乐与动作相配合,以动作表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游戏名解 学前游戏概论 1.游戏发展规律:指游戏发展过程 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2.恩物:福禄贝尔为幼儿园设计的 做游戏和进行作业使用的玩具和 材料,意为神赐予儿童的礼物。 3.摄取:指重视国外儿童游戏研究 的资料,摄取其中的营养成分, 用以发展自己。 4.选择:批判的吸收。 5.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 要求在搜集资料、分析和解释结 果时,不允许带有价值偏见。6.发展性原则:把学前儿童的游戏 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 研究原则。 7.教育性原则:研究者要以有效地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 为宗旨,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 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使 研究活动与教育活动达到统一, 有益幼儿身心发展,促进游戏发 展。 8.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 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学前儿童游戏行为,并分析学前 儿童游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 种方法。 9.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 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前儿童游 戏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10.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 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 儿童游戏特征、水平与发展规律 的研究方法。 11.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 设,运用一定的研究手段,主动 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 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 较等方式探索、研究游戏现象因 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12.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中借助于一 定的仪器严格的控制实验条件的 情况下进行的实验。13.教育现场试验(自然实验):在 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中进 行的、对实验条件加以适当控制 的实验。 第一章、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流 派 14.前意识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 忆起来的经验,处于潜意识和意 识之间。 15.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包括 原始的本能冲动及与本能冲动有 关的欲望 16.本我(伊特)是由一切与生俱来 的原是本能冲动组成的,它们不 懂什么逻辑、道德,只受唯乐原 则支配,盲目追求满足。 17.超我代表我们意识的要求,反映 着人你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 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标准,受理想 原则支配 18.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 实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分离出 来的一部分 19.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具有 概括性特点,可从一种情景中迁 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20.顺应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 下是自身发生变化 21.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 境因素纳入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 中去。 22.低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 机械记忆、不随意注意、情绪、 冲动性意志等心理过程。 23.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特有的心理 机能,它是随意的、主动地,反 应水平是抽象的、概括的,其实 现过程是间接地,是以符号或词 为中介的,它起源于社会,是文 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24.元交际:是一种意义含蓄的交 际,表现为不用言传,只是意会 的形式。 第二章、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及 特征 25.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 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悦情绪体 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 26.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 性活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 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 27.学习是指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 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 是主体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产 生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 所导致的变化。 第三章、学前儿童游戏与学前儿 童发展 28.实物活动:指以对物体的操作为 特征,以掌握所规定的物体用途 和使用方法为结果的活动。 29.活动性动机:源于身体活动需要 和最佳觉醒水平需要的双重驱 动。 30.探究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 境的需要,并以最佳觉醒水平需 要为基本内驱动力,智力类和象 征性游戏主要由此引发。 31.成就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 境的需要和社会性交往需要。 32.亲和性动机:源于尊敬或认可需 要,并以社会性交往需呀为基 础。 33.象征性游戏:是儿童靠模仿和想 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 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 用来反应周围生活的一种游戏形 式。 34.情景转变:行为脱离他原有的真 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 景。 35.以物代物: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 种不在眼前的物体,且能够用被 代替的物的名称来命名当前物 体。 36.以人代人: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 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 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不属 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行为及其 特征。 37.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最基本的 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它 是根据过去感知过事物的形象来 模仿他人的行为。 38.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发生的结 果,他是儿童对自己游戏中扮演

大班智力游戏

大班智力游戏 1 游戏名称:抽牌凑数适合年龄:5-6 岁游戏目标: 1、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 2、掌握三以内数的组成、加减,初步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游戏准备:每人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 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游戏方法:幼儿自由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花一朵,游戏结束,红花多的为胜。 指导建议: 1、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张,抽多抽少都视为违规。 2、游戏之前先学会《石头,剪刀,布》 2 游戏名称:接龙卡片适合年龄:5-6 岁游戏目标: 1、识别长短、高矮、数字,学习排序。 2、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 游戏准备: 1、长8 厘米,宽4 厘米的白卡纸若干。 2、幼儿2?4人一组,每人取5?6张接龙卡。游戏方法: 1、数字接龙:根据卡片两端的数字接龙。 2、长短接龙:根据从长到短接龙。 3、高矮接龙:根据从高到矮接龙。 4、数字多1 接龙:按着卡片上的数字顺序接龙 5、数物接龙:根据物品的数量与数字接龙。指导建议: 教师应在一旁指导,出现错误及时纠正。 3 游戏名称:送迷路的小动物回家适合年龄:5-6 岁游戏目标:培养幼儿判断、推理、思维能力。游戏准备: 1、动物卡片4张,迷路图4 幅,铅笔若干。 2、幼儿分成4组。 游戏方法: 1、教师对幼儿说:" 小兔、小鸡、小鸭、小熊迷路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回家,小朋友,请你们送它们回家吧。" 2、幼儿分成4组,分别连接四幅迷路图。 3、先连完者为优胜。指导建议:铅笔连线中途不能断开,不能与图中线路交叉 4 游戏名称:小羊请客适合年龄:5-6 岁游戏目标:能将实物卡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并初步进行匹配相应点卡。游戏准备:小羊图片一张 1、不同数量动物的卡片(1 只猫,两只狗等); 2、不同数量食物的卡片(一条鱼、两根骨头等)游戏方法: 1、今天小羊请客,教师分别出示小动物图片,请幼儿观察请了什么小动物,有几个? 2、请幼儿说说小羊应该准备一些什么吃的来招待小动物? 3、请幼儿根据小羊请的小动物数量分别在餐盘里放上相对应的、同等数量的食物如:一只小猫一条 鱼,两只小狗两根肉骨头。 指导建议:1、每次请客的动物数量可不同。2、多次活动之后,可直接请幼儿摆放食物,然后再检查 食物的品种和数量是否提供对了。 5 游戏名称:有趣的生活用品适合年龄:5- 6 岁游戏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游戏准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游戏名解 学前游戏概论 游戏发展规律:指游戏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本质特征。 恩物:福禄贝尔为幼儿园设计的做游戏和进行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意为神赐予儿童的礼物。 摄取:指重视国外儿童游戏研究的资料,摄取其中的营养成分,用以发展自己。 选择:批判的吸收。 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要求在搜集资料、分析和解释结果时,不允许带有价值偏见。 发展性原则:把学前儿童的游戏看做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教育性原则:研究者要以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和科学性水平为宗旨,选择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使研究活动与教育活动达到统一,有益幼儿身心发展,促进游戏发展。 观察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一定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学前儿童游戏行为,并分析学前儿童游戏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方法。 问卷法: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学前儿童游戏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进行口头交谈,了解和收集有关儿童游戏特征、水平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研究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研究游戏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中借助于一定的仪器严格的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 教育现场试验(自然实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现实情境中进行的、对实验条件加以适当控制的实验。 学前儿童游戏的理论流派 前意识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本我(伊特)是由一切与生俱来的原是 本能冲动组成的,它们不懂什么逻辑、 道德,只受唯乐原则支配,盲目追求满 足。 超我代表我们意识的要求,反映着人你 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的道德要求 和行为标准,受理想原则支配 自我是现实化了的本能,是在现实的反 复教训下从本我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 图式是动作的组织或结构,具有概括性 特点,可从一种情景中迁移到另一种情 境中去 顺应是有机体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是 自身发生变化 同化意味着接纳和整合,是把环境因素 纳入到有机体原有的结构中去。 低级心理机能:指感觉、知觉、机械记 忆、不随意注意、情绪、冲动性意志等 心理过程。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特有的心理机能, 它是随意的、主动地,反应水平是抽象 的、概括的,其实现过程是间接地,是 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它起源于社会, 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元交际:是一种意义含蓄的交际,表现 为不用言传,只是意会的形式。 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及特征 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 控制的、能带来愉悦情绪体验的、有操 作材料的活动。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 动中与客体相互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 来的功能特性。 学习是指由练习或经验引起的行为的 相对持久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主体与周 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排除由成熟 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学前儿童游戏与学前儿童发展 实物活动:指以对物体的操作为特征, 以掌握所规定的物体用途和使用方法 为结果的活动。 活动性动机:源于身体活动需要和最佳 觉醒水平需要的双重驱动。 探究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 要,并以最佳觉醒水平需要为基本内驱 动力,智力类和象征性游戏主要由此引 发。 成就性动机:源于理解和影响环境的需 要和社会性交往需要。 亲和性动机:源于尊敬或认可需要,并 以社会性交往需呀为基础。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靠模仿和想象扮演 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 形式的象征过程,用来反应周围生活的 一种游戏形式。 情景转变:行为脱离他原有的真实生活 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以物代物: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 眼前的物体,且能够用被代替的物的名 称来命名当前物体。 以人代人: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 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 成他人或某一不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 角色行为及其特征。 角色行为:是角色扮演最基本的成分, 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它是根据过去感 知过事物的形象来模仿他人的行为。 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发生的结果,他 是儿童对自己游戏中扮演的角色,所用 代替物及所用动作等方面的意识。 角色认知:对角色关系的认知,主要表 现为互补性角色中,儿童能清楚的意识 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单独游戏:儿童专心的、独立的操作玩 具的游戏。 平行游戏:儿童相互模仿,操作相同或 相近的玩具或开展想类同的游戏活动。 联合游戏:儿童和同伴一起做游戏,相 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其共同的目标,没 有真正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活动。 合作游戏:儿童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 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 组织,小组内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 织者或领导者的游戏。 社会性(狭义):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 程中获得的各种人际关系与特征以及 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心 理倾向性。 广义的社会性:指人在社会上生存过程 中所形成的全部社会特征的总和。 道德感:指人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是 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 内心体验。 美感:是人对事物的审美体验,是人们 在领略美好事物时产生的。 理智感:是与幼儿的认识活动、求知欲、 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等需要是否满足相 联系的内心体验。

幼儿园教师名词解释教学内容

1.白板说:是洛克的教育思想。他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心灵如同一块白板,没有任何标记和和观念,人的一切知识是后天得来的,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 2.幼小衔接:是指由幼儿园大班进入到小学一年级,此时期恰好是结束幼儿园生活,开始接受正规小学教育的初期,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 3.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4.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幼儿衔接工作中的一个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5.亲子游戏:指父母与子女之间或者祖父母和孙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它是以孩子为主体,父母为主导,家庭为单位而进行的。这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儿童成长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6.保育:主要为幼儿的生存和发展创设有利的环境和提高物质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帮助其身体和技能良好地发育,促进其身体健康地发展。 7.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制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史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我国幼儿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幼儿教育的任务。 8.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的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 9.直观形象法: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师采用直观教具或各种电子化教育手段等,组织儿童开展观察、欣赏、演示、示范和范例等活动,以达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10.自主游戏:是学前儿童有机体的内在需要,是儿童自由选择的,是以游戏活动本身为目的的一种愉快活动。自主是儿童游戏的重要条件,儿童在自主游戏中得到主动发展。 11.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独特性的集中表现,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成分、其中性格是个性最核心的特征。 12.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显著特征。 13.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14.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专门机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主体部分,幼儿园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章程》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

学前游戏论复习

学前游戏论复习(多个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 1.情景转变:是使儿童的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及动作脱离生活背景。(摘自PPT) 2.非专门化玩具:指游戏功能相对不确定,结构性程度相对较低,游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想象自由使用它们的玩具。例如建构性玩具。(摘自《学前游戏论》) 3.专门化玩具:指功能确定,而且玩具本身包含一定的玩法或游戏规则,结构性程度较高的玩具。例如表征性玩具、教育性玩具、运动性玩具等。(摘自《学前游戏论》) 4.游戏性体验: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和评价,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摘自网络) 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即幼儿扮演作品中的角色,用对话、动作、表情等富有创造性的表演,再现文学作品。 6.象征性游戏:是一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形式。(摘自《学前游戏论》) 7.结构游戏:也成建构游戏,指儿童运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泥、沙、雪等来构建物体的游戏。 8.感觉运动游戏:亦称练习性游戏或机能性游戏,是发生在感知运动阶段,由简单、重复的动作组成,使感觉和运动器官在运动中获得快感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9.规则游戏:指两个以上的游戏者在一起,按照预先规定进行的、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摘自《学前游戏论》) 10.恩物: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是根据自然界的法则,性质,形状等用简明明白的物体制成的,作为人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地初步训练。 11.游戏场地的空间密度: 包括游戏人口密度和游戏材料密度两部分。它表现为儿童活动空间的大小,并且影响到儿童所能获得的游戏材料(玩具)的数量,也最终影响到儿童的具体游戏行为及儿童之间的关系。 12.学前游戏评价:按照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观,对教育过程中的游戏活动的效果以及游戏的质量和发展水平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过程。 13.教育游戏化:指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谋求游戏般的乐趣,使枯燥的说教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使幼儿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 14.游戏教育化:指用教育目标来关注游戏,以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来分类组织游戏活动,以儿童游戏的年龄特点为依据,加强对游戏的引导,使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能够迎合教育的方向。 15.游戏常规: 是指在学前班集体中开展活动时,对儿童不适宜行为和适宜行为的禁止和允许的经常性规定。 16.亲子游戏:指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也是亲子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2、游戏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2.简述游戏对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课件)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学前教育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开端计划:美国自1965年起按照国会通过的一项法律开始实施的,该计划以联邦政府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又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条件不佳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2质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凭借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研究方法。 3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及所面临的不同的发展任务。 4发育:是指个体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包括脑儿的发育、生理的发育等。 5社区学前教育:指在我国以学前儿童及其家庭为对象的开展的各种形式的优生、优育、优教活动,目的在于尽可能使社区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与发展。 6注意转移:是根据观察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中去。 7性格: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心理特征的总和。 8幼儿园课程:是指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意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包括幼儿园进行的一切活动。 9手眼协调: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手的动作和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10敏感期:指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形成某种能力和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个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1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12危机期:指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 13游戏:主动、自愿、愉快、假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知识最有效地活动。14学前教育学: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科学。 15幼儿体育:遵循幼儿身体生长发展规律,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智力游戏题500题目

智力游戏题500题目 你知道国家标准智力是多少吗?知道国际上是如何测智商的吗?下面是整理的国标智力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国标智力是多少世界上被公认智商最高的就是爱因斯坦.据说他的智商为278. 140以上天才或近于天才 120-140 智力优异 110-120 智力较高 90-110 普通智力 80-90 迟钝偶为低能 70-80 介乎迟钝与低能之间(每可归入低能) 70以下确定为低能 据说:美国人的平均智商为101左右;日本人的平均智商为102~103左右;中国人的平均智商为110以上;犹太人是世界上智商最高的民族,平均智商为115,而国际上认定智商130以上为天才. 爱因斯坦的智商已开发出来了百分之20,而我们正常人的大脑只开发了百分之5 国际上如何测智商门萨是一个国际性的组织,号称世界顶级智商俱乐部,最大特色为该会以智商为唯一入会标准。协会从人类利益出发,确认、培养以及巩固人类智商;

鼓励开发研究人的智力本能、特征和用途;为会员提供宝贵的智力刺激、交流和发展的机会。六十多年的发展使门萨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最大的、最为成功的智商俱乐部。 工具:百度搜索引擎 方法/步骤: 在百度搜索引擎里面搜索-----丹麦门萨测验地址。 点击箭头所指网页,进入。 选择语言。 只会英语,所以选择英语。 点击开始。 译文: 在你开始之前,请注意该测试是有时间限制的测试。你有40分钟的时间来回答39个问题。 题目的难度逐渐增加的水平。 如果你发现一个问题,你应该选择最简单的两个符合逻辑的答案。 你是否提前完成,不意味着把时间奖励给你!错误的答案不会影响你的测试结果,所以猜测而不是忽略一个问题! 好运气与测试! 点击START。 左下角是还剩的时间,右边是题目。 40分钟做完39题。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2)

1.1 . “学问”中心课程: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1.2 ?“经验”中心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点是学生 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1.3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1.4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1.5 ?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1.6悬缺课程: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悬缺课程存在于“理想的课程” 和“实际的课程”之间,是二者的差距。 1.7适宜于发展:指的是幼儿园课程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特点。 2.1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化。 2.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 2.3 ?幼儿园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种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2.4论理组织法: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5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 2.6 ?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2.7 ?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 2.8 ?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 2.9专业化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 2.10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 2.11发展需要:指的是“理想发展”与“现实发展”之间的距离,即“应该或能够是怎样的”和 “实 际是怎样的”之间的差距,它是课程的“用武之地”一一有效发挥引导、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地方。 2.12课程内容的范围指的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2.54情感态度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已的一种倾向性,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2.13合目的性:指的是选择的课程内容故人一站式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2.14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智力游戏及答案

1,有两支不均匀分布的香,香烧完的时间都是一个小时。用什么方法能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把两支香同时点燃,第一支香两端点着,第二只香只点燃一端。等第一只香烧完,把第二支香另一端点燃,这一端燃起到熄灭的时间就是15分钟) 2,有9根火柴,怎样排看起来像个10.(摆成TEN) 3,为什么一个旅行家说他看到一个村子的人都只有一只右眼(人本来就只有一只右眼) 4,什么东西裂掉之后,用精密的仪器也找不到裂纹(感情破裂) 5, 两个圆环,半径分别是1和2,请问:小圆在大圆内部绕大圆一周,小圆自身转了几周如果在大圆的外部,小圆自身转几周呢(1周,3周) 6,如果5只猫5分钟能捕捉5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才能在100分钟内捕捉到100只老鼠(5只) 7,已知有3个5,1个1,怎样经过加减乘除得24 (5×(5—1÷5)) 8,阿强非常强壮,据说他能搬动150千克的杠铃。为什么他不能搬动小明说的一个50多千克的东西(搬动他自己)

9,有两条单项跑道,长度相等,一个人经常在跑道上做测验,可是每次测的在其中一条上的成绩总是好于在另一条上的成绩。为什么(一个是上坡的,一个是下坡的) 1,有两支不均匀分布的香,香烧完的时间都是一个小时。用什么方法能确定一段15分钟的时间 2,有9根火柴,怎样排看起来像个10. 3,为什么一个旅行家说他看到一个村子的人都只有一只右眼 4,什么东西裂掉之后,用精密的仪器也找不到裂纹 5, 两个圆环,半径分别是1和2,请问:小圆在大圆内部绕大圆一周,小圆自身转了几周如果在大圆的外部,小圆自身转几周呢 6,如果5只猫5分钟能捕捉5只老鼠,需要多少只猫才能在100分钟内捕捉到100只老鼠 7,已知有3个5,1个1,怎样经过加减乘除得24

小学四年级数学趣味智力题60个

四年级数学趣味智力题 1. 8个数字“8”,如何使它等于1000? 答案:8+8+8+88+888 2. 小强数学只差6分就及格,小明数学也只差6分就及格了,但小明和小强的分数不一样,为什么? 答案:一个是54分,一个是0分 3. 一口井7米深,有只蜗牛从井底往上爬,白天爬3米,晚上往下坠2米。问蜗牛几天能从井里爬出来? 答案:5天 4. 某人花19快钱买了个玩具,20快钱卖出去。他觉得不划算,又花21快钱买进,22快钱卖出去。请问它赚了多少钱? 答案:2元 5. 100个包子,100个人吃,1个大人吃3个,3个小孩吃1个,多少个大人和多少小孩刚好能吃完? 答案:25个大人,75个小孩

6. 小王去网吧开会员卡,开卡要20元,小王没找到零钱,就给了网管一张50的,网管找回30元给小王后,小王找到20元零的,给网管20元后,网管把先前的50元还给了他,请问谁亏了? 答案:网管亏了30元 7. 每隔1分钟放1炮,10分钟共放多少炮? 答案:11炮 8. 一个数去掉首位是13,去掉末位是40.请问这个数是几? 答案:四十三 9. 1根2米长的绳子将1只小狗拴在树干上,小狗虽贪婪地看着地上离它2.1米远的l根骨头,却够不着,请问,小狗该用什么方法来抓骨头呢? 答案:转过身用后腿抓 10. 烟鬼甲每天抽50支烟,烟鬼乙每天抽10支烟。5年后,烟鬼乙抽的烟比烟鬼甲抽的还多,为什么? 答案:烟鬼甲抽得太多了早死了 11. 一个数若去掉前面的第一个数字是11,去掉最后一个数字为50,原数是多少? 答案:五十一

12. 有一种细菌,经过1分钟,分裂成2个,再过1分钟,又发生分裂,变成4个。这样,把一个细菌放在瓶子里到充满为止,用了1个小时。如果一开始时,将2个这种细菌放入瓶子里,那么,到充满瓶子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59分钟 13. 往一个篮子里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这样,12分钟后,篮子满了。那么,请问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 答案:11分钟 14. 有100个捧球队比赛,选冠军,最少要赛多少场? 答案:要赛99场 15. 用三个3组成一个最大的数? 答案:3的33次方 16. 小明带100元去买一件75元的衬衫,但老板却只找了5块钱给他,为什么? 答案:小明就只给了老板80元钱 17. 刚上幼儿园第一天的Rose,从来没学过数学,但老师却称赞她的数学程度是数一数二的,为什么? 答案:他只会数一数二的。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1.1.“学问”中心课程: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1.2.“经验”中心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1.3.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1.4.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1.5.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1.6悬缺课程: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悬缺课程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是二者的差距。 1.7适宜于发展:指的是幼儿园课程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特点。 2.1.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化。 2.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 2.3.幼儿园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种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2.4论理组织法: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此方法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2.5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 2.6.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 2.7.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 2.8.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 2.9专业化教师:即具有“运用专业知识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力。 2.10.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 2.11发展需要:指的是“理想发展”与“现实发展”之间的距离,即“应该或能够是怎样的”和“实际是怎样的”之间的差距,它是课程的“用武之地”——有效发挥引导、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地方。 2.12课程内容的范围指的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2.54情感态度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已的一种倾向性,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2.13合目的性:指的是选择的课程内容故人一站式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 2.14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

大班智力游戏精选(全面)

一、幼儿园大班智力游戏——听指令做动作l 游戏目标 1.体会听指令游戏带来的乐趣。 2.锻炼动作的敏捷性,能迅速反应动作指令。 3.学习按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游戏准备:空场地游戏过程一、教师和幼儿围成一圈,教师做发令员,幼儿听指令做动作。 二、游戏玩法:指令的发出由慢而快,由一项指令到多项指令,难度逐渐增大,语句逐渐增长,如:坐下,起立,向前弯腰,跳一跳,小鸟飞,转一个圈再拍拍手等。有做出动作与指令不相符的幼儿,教师应停下,要求该幼儿或全体幼儿重复做一遍。 三、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组,这两组幼儿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反应最快,做错的小朋友出队,最终哪一组的幼儿多就为获胜者。 四、游戏开始,给予获胜队一定的奖励。 二、大班智力游戏教案:《抽牌凑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分析、概括及速算反应能力 2、掌握三以内数的组成、加减初步理解加法互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活动准备]每人剪三张同样大的纸片,用小纽扣在纸片上分别画1~3个小圆点,并写上相应数字。 玩法:幼儿自愿结合,每两人一组游戏,以《剪子、包袱、锤》决胜负,胜者先抽牌,另一名幼儿凑数,进行三以内的组成,加减运算练习,算得对又快的幼儿得红华一朵,游戏结束,红花多的为胜。 [活动规则]牌面朝下,每次只能抽一张,抽多抽少都视为违规。 教后记 由于活动前做了充分准备,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游戏用的卡片,充分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对数学活动的浓厚兴趣。特别是游戏环节,孩子们以《剪子、包袱、锤>决胜负的形式进行游戏。掌握了3以内的组成、加减,初步理解了加法互换,系。培养了幼儿的速算能力。只有个别幼儿,如董雨桐、王子恒学的不太好加减互逆的关系。 三、幼儿园大班智力游戏:分左右

0243学前游戏论

[0243]《学前游戏论》 第一次作业 [论述题] 请同学们将试卷所有题目做答完毕再提交,否则零分处理!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 2、"剩余精力”说 3、游戏主题 4、自我导向 二、简答题 1、简述弗洛伊德游戏思想的唯乐原则。 2、简述学前儿童游戏规则发展的一般规律。 3、简述游戏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 三、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同伴对儿童游戏的影响。 四、操作题 请根据中班幼儿特点,设计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儿童熟悉、了解的角色;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角色游戏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2、"剩余精力”说:是最早出现的游戏理论之一。认为游戏是机体的基本生存需要(吃、喝等)满足之后,仍有富余的精力的产物。 3、游戏主题:是指反映游戏内容范围的中心议题,常表现为是游戏的题目 4、自我向导:意即一个人的行动总是他想做什么和要怎么做的结果,自我向导意味着儿童本人决定自己的活动,并且计划并实现他自己的活动。 二、简答题 1、答:弗洛伊德游戏思想中的唯乐原则是儿童游戏就是为了追求快乐、宣泄不满。游戏中由于愿望的满足和痛苦的消失而获得情感上的快乐。他认为游戏的对立面不是严肃的工作,而是现实真实的东西。游戏使儿童从紧张状态和事实的约束力中解脱出来,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发泄不可接受的、常常是放肆的冲动的情景的安全岛。因此,他认为游戏并非总是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不愉快的体验也往往成为儿童游戏的主题,这是另一种唯乐原则的体现,使自己由现实被动的承受者转变为游戏中主动的执行者。 2、游戏的规则是指游戏中必须遵守的某种规定。儿童在游戏中对规则的理解是循序渐进的,其游戏行为对规则的遵守程度也是逐步提高的。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的规则呈逐渐明朗化的趋势。在儿童游戏发展过程中,游戏规则的这种由隐性状态向显性状态的改变,一方面反映出游戏重心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遵守游戏规则对儿童不断提高的要求和儿童在规则遵守上的不断自觉化。 3、游戏是一种智力活动。任何游戏在不同程度上包含着智力因素。游戏与智力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其一,智力游戏是儿童智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二,游戏中问题的解决或新颖的联想,能够改善或优化儿童的智力结构,使智力转化为一种认知策略和机制;其三,游戏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有关研究表明,象征性游戏能提高儿童智商,促进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三、论述题 答:这里的同伴是指儿童在游戏游戏中结成的玩伴关系。同伴关系对游戏的性质和游戏的水平会产生影响。其中有无同伴、玩伴的熟悉程度、玩伴的年龄和性别等会对儿童游戏的开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表明,儿童游戏需要同伴。同伴组成了一个相互模仿和学习的环境,加上共同游戏的愉快体验,有助于强化他们过去已经掌握的各项技能,以便在更为复杂的行为水平上综合化和精细化。这里充分表明了儿童共同游戏的重要性。皮

幼儿园名词解释(20210228024710)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和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P2 2、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P3 3、实验法:是教师根拯研究目的对某些条件加以控制,有计划地改变某种教冇因素,从而考察该因素与随之产生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P4 4、个案研究法:是教师利用观察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方法对班级个别儿童进行全而系统的研究,以揭示儿童发展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P4 5、行为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目的的研究方法。P5 6、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7岁)。P6 7、托儿所:是指用于专门照顾和培养婴幼儿生活能力的地方,也指公共场所中因父母不在而由受过训练的服务人员临时照顾孩子们的房间或地方。P7 8、学前教育的基础性的体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成个体早期的全面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义务教冇质量与效益、提升国民素质、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教冇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这是学前教育基础性的体现。P8 9、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P9 第二章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0、《母育学校》:是由夸美纽斯所著,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冇思想。夸美纽斯认为学前教冇应该在家庭中进行,家庭就是母冇学校, 母亲就是母育学校的教师。 11、''恩物”:是福禄贝尔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自然、扩大知识和发展能力,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创制了一套供他们使用的活动玩具,称之为“恩物”。 12、保教结合的原则:也称保教合一或保教并重,指对幼儿保育和教冇要给予同等的重视, 并使两者相互配合。 13、整个教学法:是指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幼儿园课程观点。他批评当时小学和幼儿园的分科教学法,强调以幼儿经验、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标准;反对实施分科教学,提倡综合的单元教学,以社会自然为中心、主张游戏式的综合性教学方法。 第三章学前教育 14、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左各级%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学前管理体制:主要指的是学校内部行政权力主体的构成、各级行政权力主体之间管理权限的划分制度。 16、托儿所:是指3岁前儿童的集体保教机构,必须贯彻实行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方针, 为把儿童培育成体格健壮、品徳良好、智力发达的下一代打下基础。《条例》指岀 17、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冇和教育的机构,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规程》指岀 18、学前班: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在现阶段,它是农村发展学前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城市,它是幼儿园数量不足的一种辅助形式。《意见》指出 19、“学前全纳教育”:是一种让有残疾的儿童在限制最小的环境里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的教育模式。限制最小的环境通常是指分布在城市或农村的区别于特殊学校和幼儿园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