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09(1)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09(1)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09(1)
大学语文复习提纲2009(1)

大学语文练习题

第一篇《大同》

一、选择题

1.《大同》一文选自是 ( )。

A. 《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二者最本质的区别是()。

A.物质文明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人事制度 D.所有制形式

3.《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4.提出“大同”理想的人是( )。

A.庄子

B.孔子

C.梁启超

D.孙中山

二、填空题

1.《大同》:“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句中“观”指宗庙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读音是_ _ _。

2.“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句中“与”读音,意思是;“蜡”读音,意思是。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矜”的意思是同“”,是的人。“独”的意思是。

4.“城郭沟池以为固。”中“固”的意思是。

三、翻译题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使天下的老人都有善终,使壮年人都有用武之地,使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以及身有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四、论述题

1.概述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社会特征。

“大同”社会同与它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天下为公”,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爱无差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没有私产,各尽其能”,这儿的人们没有私产,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社会安定,没有战争”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

2.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

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

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

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

受到社会的照顾)。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

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3.阅读《墨子·尚同》,跟《大同》作比较研究,与同学讨论或撰写一篇诸如《墨家尚同思想与儒家大同思想的比较》之类的文章。或选读《老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归纳他们的社会理想。

答:(1) 《墨子》的“同”是“同一”的意思,《礼运》的“同”是“和同”的意思,二者的内涵不一样。

(2) 由此可见墨家的政治理想是不争、去乱。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大公无私。

(3) 墨家要求民众以贤人、君主为服从的标准,人类又以上天为服从的标准。

《墨子·经上》云:“同,异而俱于之一也。……同,重体,合类。”墨家之“同”消除了类别和界限。儒家要求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其次服从礼义刑法。

五、背诵课文第二段

第二篇《七月》

一、选择题

1.《诗经》不计有目无辞的6篇笙诗,诗篇共有( )。

A.305篇B.300篇C.350篇D.298篇

2.《诗经》风诗中最长的作品是( )。

A.《生民》B.《七月》C.《氓》D.《大明》

3.《七月》反映的是()的历史。

A.夏民族B.商民族C.周民族D.原始社会

4.“王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莎鸡”是()。

A.公鸡B.蝉C.蝗虫D.纺织娘

5.一般认为,《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的依据是()。

A.内容B.地区C.音乐D.作者

二、填空题

1.《诗经》收集了西周至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2.《诗经》的体制,可分为、、颂。

3.《诗经》中的“雅”,又分为和。

4.《诗经》农事诗中最优秀的一篇是。

5.《七月》全诗以为序,深刻而逼真地反映了西周农人的生活状况。

6.《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

称为诗经“六义”。

三、翻译题

请翻译《七月》的第一章节。

(答案略)

四、简答题

1.请简要介绍一下《诗经》的组成和主要内容?

答:①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②共有305篇,收集了自西周至春秋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作品。

③诗歌内容包括政治、爱情、农事、民俗等许多方面。

2.对诗中“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传统的看法认为“春女感阳气而思男”,“悲则始有与公子同归之志,欲嫁焉”,近代以来学者提出这句是指身为奴隶的采桑女内心伤悲,害怕被贵族公子强行娶走。你觉得哪种理解更为合理?说说你的理由。

答:此题分歧产生于“殆”字解释的不同。“殆”解释为“始”,是传统的训诂,即指将要发生的事,是自己所愿望;近代以来将“殆”解释为“只怕”。

传统的说法以郑《笺》为代表,近代解释以郭沫若为代表。清代姚际恒认为“子”为女公子,害怕自己作为陪嫁品。

3.你觉得《七月》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劳动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情变化?

答:(1)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悲伤)

(2)为公子裳,为公子裘,食我农夫;(喜悦)

(3)嗟我农夫,上入执宫功;(忧虑)

(4)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满足)

第三篇《萧萧》

1.选择题

(1)沈从文的《萧萧》作于( )年。

A.1928

B.1929

C.1930

D.1931

答案:B

(2)沈从文的小说大多描写( )的风土人情。

A. 湘东

B. 黔西

C. 湘西

D. 滇东

答案:C

(3)沈从文不曾在下面的哪所大学任教?

A. 北京大学

B. 武汉大学

C. 复旦大学

D. 青岛大学

答案:C

2.填空题

(1)沈从文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是()。

答案:《边城》

(2)1929年,沈从文和丁玲、胡也频主办了()和()。

答案:《人间》《红黑》

3.简答题

(1)《萧萧》里的“女学生”象征什么?

答案要点:自由、妇权、新生事物。

(2)萧萧对于自由与爱的追求是怎样产生的,结果如何?

答案要点:内心对自由和爱的渴求;外界新事物的影响;结果是爱情失败,走上

传统妇女的老路。

八、研习与思考

1. 比较萧萧和废名《竹林的故事》中的三姑娘,说说这两个少女形象的异同。

答:和三姑娘的清纯不同,萧萧是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里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她和沈从文《边城》中的翠翠、《长河》中夭夭一样,天真、单纯、无知无识,无法把握自己命运,只是被习惯的生活裹挟着向前。身为“童养媳”的萧萧却被长工花狗把肚子睡大,她幻想着和花狗“到城里去自由”,花狗却自己一个人溜之大吉。萧萧“预备跟了学生走的那条路上城去自由”,还没动身就被家人发觉,萧萧想到过死,却舍不得死,这样她的命运得由本族的人决定,“沉潭”是读过“子曰”的族长们做的事,萧萧的伯父没读过“子曰”,于是决定“发卖”,可远处却没人来买,而萧萧又生下了儿子,萧萧最后还是做了小丈夫的大妻子。

在这样一个形象的塑造中,隐含着作家对原始冒昧与封建宗法错综交织的湘西世界的思考。

2. 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结合《萧萧》看看作家写出了一个怎样的“湘西世界”。

答:《边城》的“化外之境”,表现了原始、质朴、和谐的“生命形态”。《萧萧》中“化外之境”已经注入了宗法制社会的内容,而且现代文明也开始渗入。

第四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一、填空题: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2.由司马光主持修纂的,以体记载了我国自西周至五代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其鸿篇巨制,大逾前代。

二、字词解释:

1.赵武灵王北略中山之地。

略:

2.先时中山负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入鄗。

系累:

3.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

中国:则效:

4.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

孰图:

三、简答题:

1.赵武灵王和公子成分别代表了变革和保守的两面,他们分别阐述了自己主张的哪几项理由?你觉得公子成听服于赵武灵王的原因又有哪些?

答:公子成的理由:中原是在圣贤之人教化下,以礼乐中心,使远方国家前来游观,让四方夷族学习效法的地方。不能效法蛮夷之道,不能变古之制,否则人心不服。

赵武灵王的理由:(1)实行“胡服骑射”可以加强军备,抵御外辱;(2)“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不必拘泥于旧俗。(3)前有中山国侵鄗的历史教训;(4)叔父应该带头。

公子成听服于武灵王的原因:(1)武灵王使人请之在先,又亲自前往劝说,能礼遇自己;

(2)武灵王以国家大局利益为重,言之有理。

2.简述赵武灵王的人物形象。

答:①赵武灵王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个比较开明的君主。

②他不因循守旧,能力排众意,锐意改革,推行“胡服骑射”。

③进行改革时能讲究策略,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耐心说服,以理服人,最终使改革成功。第五篇《晋公子重耳之亡》

一、填空题:

1.《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2.春秋五霸:齐桓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二、字词解释:

1.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

就木:

2.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

保:

3.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校:

4.子盍蚤自贰焉?

贰:

5.乃馈盘飨寘璧焉?

寘:

6.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

不谷:

三、简答题:

1.唐人刘知几《史通》认为《左传》“言近而旨远,辞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未尽”。文章第二段描写重耳和妻子季隗的两句对话,寥寥几笔就使形象活灵活现。试分析文中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答:本题用意在于体会先秦散文语言简略的特点。对话可见重耳内心的迟疑、愧疚,季隗对重耳的忠贞。重耳对妻子的信任不够坚定,然而自己说话又言不由衷。

2.在流亡途中重耳是怎样与各国君主交往的?在这一过程中重耳的性格和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答:描写有详有略,反映出重耳的性格不断成熟。如“乞食野人”的故事,发生在他刚离

狄,开始周游列国之时,遇事粗暴,“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他流亡生涯结束前夕,遇事冷静,洞察幽明,当楚成王一再问他“何以报我”时,他的回答是“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犍,以与君周旋。”态度不卑不亢,表现出重耳对晋楚日后必争的预见和决不牺牲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

第六篇《长恨歌》

一、选择题

1.下列称呼不是指称白居易的是()。

A.香山居士B.醉吟先生C.白乐天D.白微之

2.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

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

C.宦官当权D.玄武门之变

二、填空题

1.渔阳鼙鼓动地来,()。

2.夕殿萤飞思悄然,()。

3.行宫见月伤心色,()。

4.春风桃李花开夜,()。

5.玉容寂寞泪阑干,()。

6.在天愿为比翼鸟,()。

7.迟迟钟鼓初长夜,()。

8.回眸一笑百媚生,( )。

三、简答题

1.《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

答:恨,就是遗憾,遗恨。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诗人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这样的不幸,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

2.《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答: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又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3.以李杨爱情为内容的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有那些名作?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元代白朴的《梧桐雨》和清代洪升的传奇《长生殿》

第七篇《湖光水色》

1.选择题

(1)梭罗深受美国著名作家的影响。(A)

A.爱默生

B.佐拉

C.杰克·伦敦

D.海明威

(2)梭罗的家乡是美国的首义之城。(B)

A.内战

B.独立战争

C.农奴起义

D.西进运动

(3)《瓦尔登湖》出版于。(B)

A.1830年

B.1854年

C.1860年

D.1861年

2.填空题

(1)梭罗对于当时美国奴隶制度的态度是。(反对)

(2)《瓦尔登湖》最著名的中文译者是我国的著名散文家。(徐迟)3.简答题

瓦尔登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请用书中的词来概括。

答:深邃,清澈。

2、研习与思考

1.请阅读《瓦尔登湖》中的《冬天的湖》,试比较该文与《湖光水色》在叙述描写艺术上的异同?

答:(1)相同点:对象相同,都是写瓦尔登湖;哲学旨趣相同。(2)不同点:《冬天的湖》有更鲜明的季节特点,以“议论”说理抒情的表达方式用得更频繁,强化了散文的哲理性特征。

2.梭罗善用摹状、比喻等修辞方式,请从文中选出两到三个运用这些修辞方式的句子,说明梭罗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答:摹状,是对叙述描写对象的形状、颜色、声音、情态、气味等进行描摹状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是描写的基本手段。它通常以抓住这几个方面的恒定的静态特征为目的,意在达到“真知”,梭罗却以此写出对象的瞬间变幻,从静中写出动来,这是由他的超验哲学旨趣决定的。比喻的修辞方式,也可以从求“变”这一角度分析。课文中的例句很多,这里从略。第八篇《老子》五章

1.填空题

(1)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出国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写作《道德经》五千言,又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经典。

(2)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命论,属于客观唯心主义。(3)老子有句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明对立的东西是相互转化的,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思想精华。

(4)在政治上,老子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2.名句背诵: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3.简答题

(1)老子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②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老子》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老子善于譬喻论证,如将“上善”比作水,将“人之道”与“天之道”对比等,《老子》的语言韵散结合,辞意洗练,行文参差错落,局势连环而多变,文气流畅而富有诗意,

抽象的哲理和思辩的命题通过美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是古代哲学思想最精彩的表达形式之一。

(4)研习与思考

1. 《老子》第四十章云:“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又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结合所选第一章、第二十五章阐述老子的宇宙论。

答:(1)“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

(2)“道”不受任何时空限制,具有无上的超越性;

(3)“道”是万物产生的始源;

(4)“道”(“无”)“一”“二”“三”万物

“有”

2.阅读《老子》第六十六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认为这一章在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所选的哪些章有共同之处?

答:主要思想:包容大度,谦退冲和,先民为民,与民不争。

表现手法:以江海作比喻。

与第八章相似。

3.孔子在《论语》中也多次提到“道”,试论孔子的“道”与老子的“道”之间的异同。

答:孔子的“道”:纳仁入礼的道德思想,属于社会伦理范畴;老子的“道”:是万物存在的哲学体系的核心。

第九篇《秋水》

一、填空题

1.出自《秋水》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3.先秦诸子散文中,想象最丰富,最富浪漫色彩的是_________ 。

二、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下列各句中“乃”可译为“方”、“才”的是 ( )

A.今尔出于崖,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B.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C.左,乃陷大泽中。D.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计中国之在海内”中的“中国”是指()

A.神州

B.中国

C.中原

D.九州

4.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

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

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三、字词解释题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旋:

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时: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

4.曲士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曲士:

5.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自多:

四、简答题

1.《秋水》篇中庄子认为人的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

答:在本文中,庄子认为,人的认识要受到三方面的限制:一是“拘于虚”,即受到空间的限制,二是“笃于时”,受到时间的限制,三是“束于教”,即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这种概括有启发人们放眼宇宙而匡正自我的认识价值。

2.本文是怎样把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的?

答:首先,在整体构思上,庄子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方式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其中河神代表了庄子思想的对立面,海神则是作者的化身。

其次,在文章展开说理之前,先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北海的描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河水暴涨的景象与“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的北海浩瀚的景象构成对比,以诗画般的景象引出河伯与海若情趣盎然的对话,直观地说明了天外有天、楼外有楼的道理,而且为下文即将展开的由于环境等的不同而造成认识上的差异做了铺垫。

3.在先秦散文中,《庄子》采用寓言形式最多,最富浪漫色彩。结合本文,谈谈表现。

答:(1)本文虚构了一个河神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河神与海神都具人性,通人情,作者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2)善用连类比喻以及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

第十篇《回答》

一、填空题:

1.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河、杨炼等。

2.“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诗人______ 的笔下,诗题名为__ ___ 。

二、选择题:

1.北岛的诗作《回答》首先发表于( )

A.《北岛顾城诗选》B.《今天》C.《诗刊》D.《北岛诗歌集》

2.北岛离开祖国的时间是()

A.1989年11月B.1987年10月C.1988年3月D.1989年4月

三、判断题:

1.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一代人》、《远和近》是他的代表诗作。

2.《致橡树》是女诗人舒婷的代表诗作,表现了女性独立、自尊、自强的品质。

四、简答题:

1.《回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诗人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悲壮的历史情怀和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对于历史与现实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反思,并以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战士一般勇敢不屈的挑战者状态,提出了对历史与现实充满愤激的质疑与指控,在此基础上,又以豪迈激越的感情表示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以《回答》为例,谈谈北岛对于意象的运用。

答:《回答》是一首杰出的政治抒情诗,诗人在表现时,没有像传统的政治抒情诗那样去直抒胸臆,也没有肤浅地演绎心中的主题概念。在概括现实表现怀疑精神和英雄气慨的时候,诗人借助的是几组新异奇特的意象:如诗的第一段用通行证展现卑鄙者的畅通无阻;墓志铭表明高尚者被摧残被葬送;镀金暗示粉饰的虚假,弯曲的倒影暗指无数死者的冤屈。这些经过变形处理的意象,充分表现了诗人奇异的联想。意象化的表现手法把直说明言变为象征暗示,赋予这首主旨相当明确的政治抒情诗几分朦胧色彩,从而加大了诗句的张力,扩展了作品的艺术容量。无论是对十年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对现存秩序的怀疑否定的彻底,还是作为挑战反叛英雄的悲壮程度,抑或对这一切的崭新艺术的表现,在同派诗人的同类作品中,都是无与伦比的。

第十一篇命若琴弦

1.选择题

(1)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史铁生创作的?()

A.《务虚笔记》 B.《我的丁一之旅》

C.《活着》 D.《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答案:C

(2)下列哪位作家不是北京人?()

A.王安忆 B.史铁生

C.王小波 D.王朔

答案:A

2.简答题

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体会史铁生对生命的独特看法。

答案:从万物中我们看到生命是脆弱的,但是史铁生同时又告诉我们生命是顽强的。有时,就是一个目标,一个愿望,可以令一个生命逆风飞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执着的信念,并为之不懈努力。

生存艰难,需要我们不甘为命运所拨弄、勇于与逆境相抗争的顽强精神。

3、研习与思考

1. 你觉得小说的故事有多大的可信度?这种可信度是否会影响这篇作

品的价值?

答:可以组织学生简单讨论,确定故事是否可信。然后明确:故事的真实与否并不影响作品的意义,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篇哲理小说,其情节合理合情,但并不特别追求细节。作品的意义是通过这个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阐述人生的一个道理。

2. 小说结尾处,老者为什么要告诉徒弟说他记错了师父的遗言?

答:因为老人要将希望传给少年,所以用一个善意的谎言安慰他,给他以战胜困难、继续生存、看到光明的希望。

3. 结合全文,探讨作品结尾一段的象征意义。

答:整个故事表示的是人与命运博斗的主题,歌颂了不甘于为命运所播弄、勇于与逆境相抗争的顽强精神。结尾一段,写两人孤独但顽强的背影,体现的是他们敢于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也是对人类精神的赞颂。

第十二篇《世说新语》六则

一、填空题

1.《小儿辈大破贼》出自《世说新语》的门,记录了的临危不乱。2.鲁迅关于魏晋风度的著名文章题目是《》。

3.鲁迅对《世说新语》的评价是、。

二、简答题

1.谈谈你所理解的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崇的典范。乃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之谓也,亦称魏晋风流。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姿容的飘逸与内在的智慧、忧伤结合,成为魏晋风度的美学典型。魏晋风度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成。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的相当深远。2.简短的词语概括课文中六则故事的意蕴。

轻视外物、向往自由、冷静坦荡、洒脱不羁、即情任性、妙语玄机。

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人?

是指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放旷不羁,常于竹林下,酣歌纵酒。

二、分析题

1.谈谈你对“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与“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这一对话中所包含的机趣的理解。

两人互相会面,都以孤高自赏,心照不宣。一问一答,包含了智慧和幽默,又显示了各自的性格:嵇康的傲慢与钟会的机智跃然纸上。

2.《雪夜访戴》一则故事中表现了王徽之怎样的性情?

即情任诞,洒脱无羁,旷放超逸。

3.为什么王徽之为桓子野吹笛而二人不交一言?

因为他们要欣赏的只是纯粹的音乐美。王徽之要求桓伊为他吹笛,因为他知道他能吹得好;桓伊也就为他吹,因为他知道他能欣赏他所吹的。既然如此,吹完听完以后,还有什么别的要交言呢?

4.简述《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

隽永简约,篇幅简短但善用白描手法或借用警言隽语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并时常透出智慧与幽默,令人回味无穷。

第十三篇《春江花月夜》

一、填空题:

1.被闻一多称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的是唐代张若虚的。

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长篇七言歌行,沿用旧题。

3.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4.,海上明月共潮生。

5.白云一片去悠悠,。

6.人生代代无穷已,。

7.,江月何年初照人?

8.,鱼龙潜跃水成文。

9.江水流春去欲尽,。

10.不知乘月几人归,。

11.张若虚一生仅留下两首诗,除了《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

二、简答题:

1.《春江花月夜》表达了怎样的哲理?如何表达的?

答:明月高悬、天地一片清明澄澈的美景,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以往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表达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2.请简要勾画出《春江花月夜》的诗境。

答:全诗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作为月的陪衬,主客巧妙地配合,敷以斑澜的色泽,构成一配如梦如幻般的空明纯美的诗境。全诗由皎洁的月光,铺写到海潮、芳甸、花林、白云、春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良辰美景又与人生的短暂与愁苦构成对映,抒发了诗人淡淡的感伤和幽幽探索的心境。

第十四篇《无题》二首

一、选择题:

1.“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诗句的作者是()

A.李煜B.李商隐C.刘禹锡D.杜牧

2.李商隐是()时期的诗人

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

3.“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出自李商隐的()

A.《锦瑟》B.《夜雨寄北》C.《无题》D.《乐游原》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B.夸张C.排比D.拟人

二、填空题

1.诗是李商隐的艺术独创。

2.李商隐的《无题》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浓厚的感伤”和。

3.,画楼西畔桂堂东。

4.身无彩凤双飞翼,。

5.来是空言去绝综,。

6.刘郎已恨蓬山远,。

三、简答题:

1. 有学者认为李商隐的《无题》诗可以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作品,请以第一首为例说说诗中情与景的描写呈现出什么特点。

答:诗歌由星辰、夜风到画楼、桂堂,由春酒、蜡灯到走马、兰台,由实有之景物到虚拟的期盼,诗意随着诗人心绪和想象的转移而转移,不完全按照时空的顺序先后排列。

2. 李商隐的《无题》诗向以诗意朦胧著称,清人冯浩玉便说过:“自来解《无题》诸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见《玉谿生诗集笺注》)再阅读若干首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诗歌,试阐发其中寄托的主题,然后以“解读李商隐‘无题’诗”为题写一篇短论。

答:对于“无题”诗的主题,是写男女之情还是寄托自己身世感慨,或者其他种种,我们认为因为各首非一时一地之作,难以也不必指实,主要应抓住“无题”诗所寄托的“浓厚的感伤”和“朦胧的意境”所构成的美,体会诗人内心的主观情情愫是怎样通过幽眇的诗境和清丽的语言表现出来的。

3. 中国古典诗词对于爱情有多种表现方式,试以李商隐的《无题》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作比较,说说两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答:抓住《长恨歌》重具体事实,重实景实情的表现,《无题》则偏于虚无缥渺,隐约朦胧即可,是我国传流诗歌的两种抒情方式。

第十五篇《论语》十二章

一、填空题

1.《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由编纂。

2.子曰:“古之学者为已,”。

3.子绝四:“、、、”。

4.不学诗,无以。……不学礼,无以。

5.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二、翻译题:

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译文: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武断,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2.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译文:陈亢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学《诗》的道理,听了关于学《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三、论述题

1.结合选文,并阅读《论语》,归纳孔子的教育思想。略

2.阅读以下文字,说说你对孔子“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理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1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2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3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4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5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廧6,傲,非也;廧,非也;君子如向矣7,学莫便乎近其人8,《礼》、《乐》法而不说9,《诗》、《书》故而不切10,《春秋》约而不速11,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12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注释:

1.乎:于。箸:通“贮”。布:表露,流露。形:显露,显现。

2.端:通“喘”。轻声说话。蠕,微动,轻微的举动。一:即全,指人的一言一行。法则:准则,规则。

3.则:转折连词,只有。曷(hē):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

4.学:求学,学习。

5.美其身:即使自身完美。禽犊:古代用作馈赠的礼品,用来比喻那些小人用此来做为进身之物。

6.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所以别人没有向你求教而你却告诉他,这叫做急躁,向你请教一个问题你却回答了两个问题,这叫做唠叨。问:请教,提问。傲:急躁。囋:语声嘈杂,反复地说。

7.向:同“响”。即回响,也就是有问必答。

8.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习没有比靠近好的老师更为便捷的了。莫:没有。便:简便,方便。其:代词,指老师一类的人。

9 .说:详说,细说。

10.不切:不切合实际,指不合现在的实际情况。

11 .约:简略,不详细。

12 .方:通“仿”,仿效。习:练习,这里是指按君子的学说去实践。遍:普遍、广泛。周:全。

译文:

君子的学习,听在耳朵里,记在心中,表露在身体的仪态上,显现在行动举止上。轻声的说话,小心的行动,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准则。小人的学习,从耳朵里听进去,又立刻从嘴说出来。嘴与耳朵之间的距离只有四寸远,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躯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学是为了自己,现在的人求学是为了他人。君子学习,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完美。小人学习,是为了拿学来的东西去讨好别人。所以,别人没有向你提问你却告诉他,这叫做急躁,别人向你提一个问题,你却回答了两个问题,这叫唠叨。急躁不对,唠叨也不对。因此,君子对别人的提问应该像回声似的,问什么回答什么。学习没有比接近老师更便利的了,《礼经》《乐经》虽然记载了一些法度标准,但是却不够详细,《诗经》《尚书》虽然记载了旧的政治事理,但却不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春秋》的内容过于简单,因此不能让人很快理解。仿效良师并且亲自学习实践君子的学说,才能培养出高贵的品质而学习到广博的知识,对于世事也就通晓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接近良师更快的了。

答:君子通过学习来塑造自我,完善自我,学习的目的是“成人”,己立则能立人。而不是通过学习来沽名钓誉,谋求利禄,或者是为学而学。前者便是为己之学,后者便是为人之学。钱穆先生说:“为已履道而行,为人,徒能言之。”

华师在线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提纲 一、基础题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是欧阳修。 2、善写羁旅行役之词的词人是柳永。 3、被后人奉为婉约派正宗的著名词人是秦观。 4、《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5、“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话出自《召公谏厉王弭谤》。 6、杜甫兼长各体,尤其擅长七言律诗。 7、李白诗歌特征的有充满浪漫色彩、想象奇特丰富、词彩瑰伟绚丽、感情奔放豪迈。 8、刘大魁、姚鼐、方苞属于桐城派散文家。 9、《苦恼》、《变色龙》属于契诃夫小说代表作。 10、老舍、吴组缃、沈从文属于中国现代小说家。 1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12、《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的形象特征为宽容大度、礼贤下士。 13、《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 14、《赞美》一诗的作者是穆旦。 15、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词人。

16、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 17、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18、《归田园居》一诗在达意时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是比喻。 1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驳论点。 20、《庄子》最富有浪漫色彩。 21、穆旦是九叶诗人的代表诗人。 22、《苦恼》、《舞会以后》、《绳子的故事》、《麦琪的礼物》属于外国短篇小说。 23、戴望舒、艾青、徐志摩属于现代诗人。 24、陶渊明诗歌特征的有质朴自然、冲和平淡的特征。 25、白居易《长恨歌》、高适《燕歌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属于歌行体。 26、《世说新语》三则中讲述了周侯、王恺、石崇、王徽之、戴安道的故事。 27、《左忠毅公逸事》的作者是方苞。 28、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兼怀子由”,“子由”是指苏辙。 2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语出自《五代史伶官传序》。 30、《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 31、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现代远程教育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专科起点本科) 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 A、《论语》 B、《庄子》 C、《荀子》 D、《韩非子》 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 A、胆小的逃兵 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 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 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 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A、《大同》 B、《秋水》 C、《谏逐客书》 D、《寡人之于国也》 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A、李白 B、辛弃疾 C、杜甫 D、王安石

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 B、戊戌变法之前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 A、《论语》 B、《孟子》 C、《左传》 D、《韩非子》 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 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国别体断代史 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A、张巡、张籍、南霁云 B、许远、张巡、南霁云 C、张巡、许远、于嵩 D、张巡、许远、雷万春 10、《氓》选自《诗经》中的() A、国风 B、大雅 C、小雅 D、颂 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吃掉它,像门下的客人一样。

B.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他们的考虑是十分周到的。 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以为没有谁比得了自己。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患勤劳可以使国家兴盛起来,安逸享乐可以把自身毁掉。 12、冰心著名的散文集有() A、《繁星》 B、《寄小读者》 C、《春水》 D、《虹》 13、朱自清早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A、“新月社” B、“文学研究会” C、“创造社” D、“左翼作家联盟” 14、《故都的秋》一文是一篇() A、抒情散文 B、游记散文 C、记事散文 D、议论散文 15、奠定巴金在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长篇小说是() A、《雾》 B、《灭亡》 C、《家》 D、《春》 16、《箱子岩》一文叙述的是()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全)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文学常识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2.《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 3.《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4.《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国风 5.“在水一方”象征着: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际遇。 6.屈原的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7.《湘夫人》选自《九歌》,《九歌》是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共有11篇。 8.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四家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 10.《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11.“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说:不把诗学好,就无法与人沟通、交流。 12.先秦诸子百家中,被称为“显学”的是:儒家、墨家 13.提出“兼爱”“非攻”思想的是:墨家。 14.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韩非 1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出自:《孟子》 1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语出:《道德经》 17.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是:老子 18.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是:孟子

19.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最富有浪漫色彩的是:《庄子》 20.先秦诸子中,文章写得汪洋恣肆,并多采用寓言形式来说理的是: 《庄子》 21.在教育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 )为主。 2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顶真 )的修辞手法。 24.“欲摘故纵,请君入瓮”是( 孟子 )惯用的论辩手法。 25.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尚书》 2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史记》。 28.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李将军列传》 29.“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提出来的。 30.《上邪》是汉乐府中一首情歌,开头采用了(呼告)手法,“上邪”的意思是“天啊”。 31.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古诗十九首 32.《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梁(萧统)编集的《文选》。 33.《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游子羁旅之情;思妇感伤之怀。 34.钟嵘《诗品》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3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使用了(比兴)手法,以鸟兽眷恋乡土的本性比拟怀恋故乡的感情。 36.阮籍是“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代表作是《咏怀》诗82首。 37.“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语出: (南朝)江淹的《别赋》 38.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是:陶渊明。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语文(2008版)》第2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语文(2008版)》第2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 [1分] A.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C.王维的《终南山》 D.李白的《将进酒》 2. “琴趣”指的是: [1分] A.散文 B.诗 C.词 D.戏曲 3.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 [1分] A.李白 B.孟浩然 C.杜甫 D.李商隐 4. 不属于“词”的称谓的是 [1分] A.乐府 B.曲子词

C.长短句 D.话本 5. 下列作家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 [1分]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王安石 6. 下列作家非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1分] A.关汉卿 B.王实甫 C.白朴 D.郑光祖 7. “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 [1分] A.柳永的《八声甘州》 B.李煜的《浪淘沙》 C.陆游的《诉衷情》 D.晏殊的《鹊踏枝》 8. 写了大量“无题”诗的唐代诗人是 [1分] A.白居易 B.杜牧

C.李商隐 D.张若虚 9. 提出“不平则鸣”的是 [1分] A.李白 B.韩愈 C.柳宗元 D.寇准 10.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 [1分] A.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C.王维的《终南山》 D.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11. 明清传奇是 [1分]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曲 12. 江西派的代表人物是 [1分] A.李白 B.王安石

C.黄庭坚 D.寇准 1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 [1分] A.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C.杜甫的《登高》 D.李白的《将进酒》 14. 唐代诗坛上有“诗圣”之称的诗人是 [1分] A.李白 B.杜甫 C.李贺 D.白居易 15. “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 [1分] A.柳永的《八声甘州》 B.苏轼的《定风波》 C.陆游的《诉衷情》 D.晏殊的《鹊踏枝》 16.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自 [1分] A.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大全(填空、问答)

大学语文 一、填空题 1.《诗经》古称《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成为儒家经典。 2.《诗经》形成于上古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期间。 3.两汉时代解读和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即“四家诗”。P2 4.两汉时代传授《诗经》的齐鲁燕为今文经学,毛诗为古文经学。 5.被后世称作“千古伤心之祖”的是《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6.从孔子始,就有诗“不读诗,无以言”的总体功能评价。 7.为明了《诗经》意旨,毛诗不仅对诗歌艺术的基本原则、特点等问题进行阐释,还在每篇之下具体而有针对性地解说诗歌内容与形式上的意义,被称为“诗小序”。 8.汉代是对《诗经》进行经学解读的时代,直到宋代,朱熹等学者另辟蹊径,开辟了诗经解读的新类型。 9.《诗小序》认为,《诗经》中的“关雎”是一首以“颂美周文王妃太姒之德”为内容的诗歌。10.《诗经》共300余篇,包括风,雅,颂各体。 11.《楚辞》是一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编辑成集。P7 12.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其题目的意思是遭遇忧患。P10 13.《九歌》中主祭湘水之神的诗篇有《湘夫人》和《湘君》。P12 14.《九歌》中的祭祀对象可以分为天神、地神、人鬼三类。P11 15.《山鬼》是《九歌》中最美丽的诗篇,有学者认为描写的是巫山神女的传说。P13 16.在屈原的作品《天问》中,他一口气提出了170多个“什么”和“为什么”。P8 17.宋人总结楚辞有“书楚语、作楚声和纪楚地,名楚物”的特征。P7 18.《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P16 19.朱熹对诗人屈原的评价是“天性民彝之善,”“忠君爱国之诚心,不辨自显”。P16 20.屈原其人其辞的光芒哺育了后代无数中国文学上的伟大人物,如李白、李贺、苏轼。P16 21.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26 22.曾参用忠、恕二字概括孔子之道。P26 23.“为仁由己”是孔子的思想。 24.孟子认为人都有“四心”,即仁、义、礼、智。P28 25.“制民之产”是孟子提出的。P29 26.“道”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P30。 27.《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老子五千文》。P30 28.《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P31 29.庄子认为要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必须做到“无己”、“无功”、“无名”,庄子又把这种精神状态称为“心斋”、“坐忘”。P31 30.儒、道两家文化构成中国思想当中的两条路向,这两条路向又互济互补。 31.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重势三派,分别以商鞅、申不害、慎道为代表。P33 32.战国末年的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综合了早期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道的“势”,建立了自己的法家理论体系。P34 33.法家的主要代表作有《韩非子》、《商君书》。P34 34.战国中后期,墨家与儒学并为当时的两大“显学”。P35 35.墨子认为,先秦社会之所以失范,在于人与人之间不能相爱。他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政治哲学。P35 36.在历史上齐名并称《史》《汉》,列我国二十四史的是司马迁创作的《史记》和班固创作的《汉书》。 37.司马迁首先创立了“以人为经,以事为纬”的纪传体史书体例。P48 38.《史记》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9.《史记》是一部“成一家之言”、洋溢着激情和个性的文学著作。 40.司马迁为游侠作传,主要是歌颂了游侠那种“扶危济困”的侠义精神。P50 41.司马迁为刺客作传,主要是极力歌颂刺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品质。P51 42.司马迁充分肯定工商业者经营活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专门写了《货殖列传》。P51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精彩试题(1)

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庄公 B 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 D《秋水》 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若 D河伯与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一文中孔子认为“”、“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2016尔雅大学语文测验答案

2016尔雅大学语文测验答案

————————————————————————————————作者:————————————————————————————————日期:

1大学语文主要培养的是(C)。 A、 背诵 B、 书写 C、 语感 D、 文采 我的答案: 2阐述学作为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和思路,其关键是(C)。 A、 理解诗人造境的用意 B、 要有历史的语境 C、 关注“整体语境” D、 把握主体视角 我的答案: 3“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社会生活”是(C)的观点。 A、 康德 B、 萨特 C、 维特根斯坦 D、 尼采 我的答案: 4一般认为,张爱玲的成名作是(C)。 A、 《半生缘》 B、 《小团圆》 C、 《倾城之恋》 D、 《金锁记》 我的答案: 5甘地是现代印度的国父,他的(D)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A、

B、 泛爱众 C、 人道 D、 非暴力 我的答案: 6文章有移情换性之功用,传说曹操正是读了(C)的檄文治愈了头疼病。A、 杨修 B、 嵇康 C、 陈琳 D、 王粲 我的答案: 7摇滚实质上是在批判现实,但不包括(D)。 A、 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 B、 批判个性的解放 C、 批判国家意识形态的理性主义 D、 对她自身的讽刺 我的答案: 8张爱玲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D)。 A、 《金锁记》 B、 《半生缘》 C、 《琉璃瓦》 D、 《第一炉香》 我的答案: 9“口香糖主义”是形容一个文学作品(D)。 A、 有思想 B、 无主题 C、

D、 无个性 我的答案: 10金圣叹生活的时代是(B)。 A、 清朝中期 B、 明清之际 C、 宋元之际 D、 两宋之际 我的答案: 11“楚人遗弓”的典故出自(B)。 A、 《庄子》 B、 《吕氏春秋》 C、 《论语》 D、 《老子》 我的答案: 12《秋水》一文中,庄子借北海若之口,提出了“以(A)观之,物无贵贱”的绝对主义观点。 A、 道 B、 物 C、 俗 D、 己 我的答案: 13《热血、辛劳、汗水和眼泪》是(D)的演讲。 A、 希特勒 B、 斯大林 C、 毛泽东 D、 丘吉尔

《大学语文(2008版)》第1次作业

说明:本次作业总分为50分,您的得分为50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诗经》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 [1分] A.大雅 B.周颂 C.国风 D.商颂 2.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1分] A.悠闲恬淡 B.雄壮高亢 C.沉郁顿挫 D.明丽清快 3.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1分] A.韩愈 B.柳宗元 C.元稹 D.白居易

4.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 [1分] A.《终南山》 B.《秋兴八首》 C.《春江花月夜》 D.《长恨歌》 5. 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 [1分] A.王勃 B.杨炯 C.陈子昂 D.骆宾王 6. 《九辩》的作者是: [1分] A.屈原 B.李白 C.宋玉 D.无名氏 7.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流传至今的是 [1分] A.毛诗 B.鲁诗

C.齐诗 D.韩诗 8.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 [1分] A.古诗十九首 B.曹植 C.汉乐府 D.曹操 9. 成语“夙兴夜寐”出自 [1分] A.《陈情表》 B.《短歌行》 C.《关山月》 D.《氓》 10. 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原则的是 [1分] A.《诗经》 B.《楚辞》 C.李白 D.苏轼 11. 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 [1分]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论语》 12. 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 [1分] A.左传 B.战国策 C.史记 D.汉书 13. 《行路难》的作者是 [1分]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李商隐 14. 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 [1分]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1)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 《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 《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传诵,主要因为其写法上的 独特之处() A.以乐景写哀情 B.以哀景叙哀情 C.以赋法来叙事 C.以“比”法来抒情 3. 下列作品中属于编年体历史着作的是() A.《国语》B.《战国策》 C.《左传》D.《史记》 4.汉乐府的“乐府”本来是() A.词牌 B.音乐机构 C.诗歌总称 D.地域名称 5..曹操《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慨人生苦短,忧从中来 B.感伤亲朋离散,孤苦无依 C.感叹功业无成,借酒浇愁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 6.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曹操在《短歌行》(其一)中引用,借以表达的心情是( ) A.思慕贤才 B.对贤才无所依托的思虑 C.礼遇贤才 D.与贤才久别重逢的欣慰 7. 《短歌行》中引用《诗经》成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所表达的是() A.对贤才处境的关切B.优礼贤才的态度 C.对贤才命运的忧虑D.求贤不得的苦闷 8.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________。 A.苍凉悲壮 B.豪放飘逸 C. 沉郁顿挫 D. 清新淡雅 9.《秋水》开头有一段河水和海景的描写,其主要作用是() A.赞美河海的雄伟壮观B.表现作者的宽广胸怀 C.增强行文说理的磅礴气势D.暗示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 10.在《秋水》中,庄子用“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作喻来说明() A. 人的认识受空间限制 B. 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 C. 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限制 D. 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限制 11.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和北海若 12.下列成语中,从庄子的话语中引申出来的是() A. 唇亡齿寒 B.四面楚歌 C.井底之蛙 D.缘木求鱼 13.《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所描写的人物中,性格直率而自负的是() A子路B曾皙C冉有D公西华 14.《史记》中篇目最多的是() A. 本纪 B. 表 C. 列传 D.世家 15.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D.然今卒困于此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 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说家 。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 1.《大同》一文选自( )。 A.《论语》 B .《孟子》 C .《礼记》 D .《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 A .狄、卫、齐、曹 B .宋、郑、楚、秦 C .齐、曹、宋、郑 D .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 A .七言排律 B .七言歌行 C .古题乐府 D .新题乐府 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 .叠字 夸张 对偶 比喻 B .夸张 对偶 比喻 对比 C .反复 对偶 比喻 夸张 D .双关 比喻 对偶 夸张 5.《世说新语》的编著者是南朝宋著名文学家( )。 A .刘孝标 B .刘义庆 C .刘向 D .刘伶

大学语文(2008版)1-4次作业

第一学期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论语》是( )散文. [1分] A.语录体 2. 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原则的是[1分] A.《诗经》 3. 《道德经》属于下列哪家的作品[1分] C.道家 4. 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1分] C.王维 5. 《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1分] A.欧阳修 6. 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1分] C.宋玉的《九辩》 7. 被王国维评价为“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1分] C.李煜 8. 范增这一人物出自[1分] A.《史记?项羽本纪》 9.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 [1分] C.顶真 10. 《淮海居士长短句》为( )的词集[1分] A.秦观 11.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1分] C.沉郁顿挫 12. "欲摘故纵,请君入瓮"为( )惯用的论辫手法. [1分] C.孟子 13. 晚唐“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1分] D.李商隐 14. 《行路难》的作者是[1分] C.李白 15.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提出来的[1分] D.司马迁 16.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1分] C.韩非 17. 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均出自[1分] A.《项羽本纪》 18. 以四言诗为主,为后世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的是:[1分] A.《诗经》 19. “有教无类”为( )的教育主张. [1分] B.孔子 20. “在天愿作比翼鸟”下一句为:[1分] B.在地愿为连理枝 21. 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1分] D.王维 22. 《诗经》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1分] C.国风 23. 《九歌》是一组在祭祀中用于娱神的乐歌,共有诗[1分] A.11首 24.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1分] C.纪传体通史 25. 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1分] D.曹操 26. 先秦散文,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并大量运用古代神话,被我们称为最有文学色彩的,是[1分] D.《庄子》 27.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1分] B.《诗经》 28. 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1分] A.孟子 29.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 )为主. [1分]

自考04729大学语文复习资料.doc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复习资料.

[分享]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Ⅰ、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大学语文》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言文学水平和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语言文学基础课的性质,注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中国古代、现代和外国文学作品选以及语言、写作等课程的区别,注意与非中文专业开设的应用性文体写作课程相区别。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性文化基础教育职能。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高中语文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学应考者的人文素养、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并为学好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和实施通才教育打下良好文化基础。 (一)学习、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文精神。 (二)阅读、分析精选的古今中外作品名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三)借助精选名篇的潜移默化和示范效应,提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写作能力。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的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三

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如下: 一、语言文学知识部分来源: (一)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需要出发,只对本教材中所出现的字词、语句的含义进行解释,不作语法方面的分析。(文言文) 1.解释常见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主要是辨识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 2.解释含有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词组或短语。这些常见文言特殊句式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被动句式、倒序句式。 3.解释现代语体文中常见的疑难词语。 (二)文学知识 《大学语文》中的文学知识,主要指的是作家作品基础知识和文体基础知识。作家作品基础知识考核,以每篇作品前的作者或专书简介为依据;文体基础知识考核,以教材中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所涉及的知识为依据。 1.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内容,包括作者所属朝代或国别,重要作家的政治主张、文学主张、文学史地位和主要代表作。 2.阅读《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理解下列名词术语,并能结合教材选篇中的材料予以辨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理论论据。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1-4次作业答案

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集A型题: 1. 被誉为“五言之冠冕”的是A.古诗十九首 2.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C.孔子 3. 被称为“上古之书”的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A.《尚书》 4.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提出来的D.司马迁 5. 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原则的是A.《诗经》 6. 《九辩》的作者是:C.宋玉 7. 我国历史上,其作品被誉为“诗史”的作家是D.杜甫 8. 成语“夙兴夜寐”出自D.《氓》 9. 《论语》是( )散文. A.语录体 10. “在天愿作比翼鸟”下一句为:B.在地愿为连理枝 11. 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C.宋玉的《九辩》 12. 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C.王维 13. 写李杨爱情的诗作是:D.《长恨歌》 14. 《淮海居士长短句》为( )的词集A.秦观 15. 下列诗人不属于初唐四杰的是C.陈子昂 16. 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 )为主. B.议论 17. 以四言诗为主,为后世奠定了现实主义传统的是:A.《诗经》 18.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C.纪传体通史 19. 晚唐“小李杜”中的“李”指的是:D.李商隐

20. 下列《楚辞》作品中,非为屈原所写的一部是C.九辩 21. 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C.沉郁顿挫 22.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C.史记 23. 被称为诗仙的是:B.李白 24. 范增这一人物出自A.《史记?项羽本纪》 25. 《九歌》是一组在祭祀中用于娱神的乐歌,共有诗A.11首 26. 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是D.王维 27. 被王国维评价为“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C.李煜 28. “有教无类”为( )的教育主张. B.孔子 29. 《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A.欧阳修 30. 《诗经》中的《风》D.量大,多为民歌 31. 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D.《论语》 32. 《漱玉词》为( )的词集A.李清照 33.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出自:D.《长恨歌》 34. "欲摘故纵,请君入瓮"为( )惯用的论辫手法. C.孟子 3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手法. C.顶真 36. 成语“破釜沉舟”、“项庄舞剑”、“四面楚歌”均出自A.《项羽本纪》 37.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B.《短歌行》 38. 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D.汉书 39. 杜牧是唐朝哪个时期的诗人B.晚唐 40. 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D.白居易 41. 《行路难》的作者是C.李白 42. 《诗经》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C.国风 43. 汉代传授《诗经》的有四家,流传至今的是A.毛诗 44.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C.韩非 45. 先秦散文,想象丰富,辞藻华丽,并大量运用古代神话,被我们称为最有文学色彩的,是 D.《庄子》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复习题纲 一、题型: 1、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20分 3、名词解释10分 4、问答题20 5、作文30 二、复习资料 1、选择题来源于教材文学文化常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基本常识,古代 文学的作家作品知识,可给学生范围,主要在教材前十讲,此题不宜复习,亦可拉开得分距离。 2、填空题范围亦在前十讲,如汉字的演变、六书、现代汉语的四级语法单位等, 内容较简单,另外,可告诉学生,高适《燕歌行》欧阳修《蝶恋花》黄庭坚《登快阁》考诗词填空。 3、名词解释 1.六书: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2.《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著,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万字,是后来历代“正史”的楷模,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广义的还包括现代汉语方言。 4.《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梁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而又失去题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为《古诗十九首》。 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一种及时行乐的情绪。 5.修辞: 修辞就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过程中,为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完善,以求得最佳的表达效

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

武汉大学网络教育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 《庄子》 B 《论语》 C 《孟子》 D《韩非子》 2.《季氏将伐颛臾》中“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为论据,其性质属于( C ) A 历史事实 B 现实事例 C 名人名言 D 比喻 3. “祸起萧墙”一语出自( C ) A《论语》 B 《孟子》 C 《左传》 D 《战国策》 4.《季氏将伐颛臾》一文所运用的下列论据中,属于历史材料的是( B ) A 且在邦域之中矣 B 先王以为东蒙主 C是社稷之臣也 D 虎兕出于柙 5.《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D ) A《国语》 B 《史记》 C 《战国策》 D 《左传》6. 《郑伯克段于鄢》的主要人物是( A ) A郑庄公 B 郑武公 C姜氏 D 共叔段 7.《郑伯克段于鄢》中,“亟请于武公”句中的“亟”的意思是( C ) A 迅速 B 急忙 C 屡次 D竭力 8. 孟子和孔子同属( A )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名家学派 9.“五十步笑百步”这一典故出自( B ) A《寡人之于国也》B《季氏将伐颛臾》 C《大同》 D《秋水》10.使《寡人之于国也》一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B ) A五十步笑百步 B 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 C 如何养生丧死无憾 D 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11.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有( B ) A 孔子和孟子 B 庄子和老子 C荀子和韩非子 D孔子和老子 12. 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B ) A无限的B有限的 C巨大的 D 重要的 13.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C ) A 庄子 B河伯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14.《冯谖客孟尝君》选自( B ) A《国语》 B《战国策》 C《史记》 D《左传》 15.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行为中蕴含着( C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6.《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 A ) A 刘向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战国史官 17. 《大同》选自( C ) A《论语》 B《孟子》 C 《礼记》 D《左传》 18.《大同》一文中孔子认为“大同”、“小康”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C ) A 人事制度 B物质文明建设C所有制形式 D 精神文明建设 19.《史记》是一部( B )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 C编年体通史 D 国别体断代史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大学语文2008版第二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2016年大学语文2008版作业 第二次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白居易《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指的是 [1分] B.唐玄宗李隆基 2. 《永州八记》的作者是 [1分] C.柳宗元 3. 提出词“别是一家”这一观点的词人是 [1分] B.李清照 4. 宋代文艺创作最为全面的作家是 [1分] A.苏轼 5. 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 [1分] B.聊斋志异 6. 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 [1分] D.白居易 7. 提出“不平则鸣”的是 [1分] B.韩愈 8.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 [1分] B.《文选》 9.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描述的是: [1分] B.杨贵妃 10.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 [1分] D.晏殊的《鹊踏枝》 11. “以文为诗”是()的风格特征。 [1分] C.苏轼 12.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是 [1分] A.温庭筠 13.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语自: [1分] 》

B.《西厢记》 14.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 [1分] C.杜甫的《登高》 1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作者是: [1分] A.李白 16. 下列各项中与柳永词无关的一项是 [1分] A.词风豪迈,语言高雅 17. 王国维称“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作品是: [1分] A.《窦娥冤》 18.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自 [1分] D.李白的《将进酒》 19. “半山体”是()的风格特征。 [1分] B.王安石 20. 以诗为词的豪放派词人是: [1分] B.苏轼 21. ()标志着文人传奇的基本确立。 [1分] A.《浣纱记》 2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 [1分] A.柳永的《凤栖梧》 23. 下列元杂剧中,属于历史剧的是 [1分] A.《赵氏孤儿》 24. 下列作家非为“元曲四大家”的是 [1分] B.王实甫 25. 自诩为“五言长城”的是 [1分] B.刘长卿 26. 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是 [1分] B.韩愈 27.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 [1分] D.秦观的《鹊桥仙》 28. 写了大量“无题”诗的唐代诗人是 [1分] C.李商隐 29. 下列作家属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 [1分]

大学语文第二版复习资料.docx

大学语文复习资料 《序二篇》 序文:I 序,也称“序跋”,又作“叙”或称“引”,近日又称“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 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在天与人关系上的具体表现。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变型与原型或人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Z屮。道家、儒、佛教都对“天人合一”有自己的理解。 1、在陈省身先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答:陈省身先生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文化正处于一个相互冲突、融合的时期。它们是平等的,但也是相互竞争的,正如“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其间不存在主次的观念。 2、你认为季、陈两位在文章中提出的主张相互冲突吗? 答:两位先生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季羡林先生作为著名的人文学者,关注文化交流问题。他提出“天人合一”是希望能够实现中西文化的优势互补,提醒读者在学习西方文化吋,也要看到西方文化的弊端(人类,特别是近儿百年来的西方人,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征服自然”,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而陈省身先生以其理性的头脑看到中西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都具有其自己特殊的产生环境(五百年的伟大的科学进展,开启了我们对自然的了解, 也因此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我们同五百年前的人已不是同一种动物了)。在谈到继承问题的时候应该更加理性和辩证。 《语言的功能和陷阱》 王蒙多年前即提倡“作家学者化”,其实优秀的作家开讲学问,也是别具风格的:不是高头讲章,却是妙语连珠,妙趣横生。 语言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术问题,对语言的研究甚至引发了二十世纪哲学思想的全球性转向。王蒙的演讲当然不是从哲理层血的全方位探讨,但他从社会文化功能的角度来谈, 紧紧结合社会、人生的实际,颇有独具只眼的地方。无论是对于增强社会的批判力,还是自觉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本文对青年朋友都是大有裨益的。 讲演稿 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具有针对性、情感性和通俗性的特征。讲演稿的体例讲演稿的正文由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开头语。开头语的任务是吸引听众、引岀下文。有六种形式:A.由背景和问候、感谢语开始;B.概括讲演内容或揭示中心论点;C.从讲演题目谈起;D.从讲演缘由引起;E.从另件事引入正题; F.用发人深思问题开头。 第二部分:主体。主体即中心内容。一般有三种类型:A.记叙性讲演稿。以对人物事件的叙述和生活画面描述行文;B.议论性讲演稿。以典型事例和理论为论据,用逻辑方式行文,用观点说服听众;C.抒情性讲演稿。用热烈抒情性语言表明观点,以情感人,说服听众,寓情于事、寓情于理、寓情于。 第三部分:结语。是讲演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常用总结全文,加深印象;提出希望,给人鼓舞;表示决心,誓言结束;照应题目,完整文意等方法在激动人心的结语中结束全文。 1什么是讲演? 答:讲演稿也叫演说词,是在较隆重的集会和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文稿。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主张、见解,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大学语文》试卷 共 8页第 1 页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时间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答案有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1.《大同》一文中“选贤与能”句的“与”,繁体字作“與”,其读音是 。 2.古诗《长恨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 3.《还魂记》、《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四部作品合称“ ”,又称“玉茗堂四梦”。 4.老子学说的核心范畴是“ ”,认为它是世界的本原及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 5.子曰:“君子博学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西绪福斯是_________的象征。 7. 是中国现代作家,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散文集《失败之书》和小说《波动》等。 8.《敬畏生命》的作者曾获1952年度诺贝尔 奖。 9.《贝多芬百年祭》的作者是爱尔兰著名的戏剧家、批评家、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复核人 学院: 年级/班级: 姓名: 学号: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说家。 10.《故乡的野菜》一文的作者是。 《大学语文》试卷共 8页第 1 页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答题栏中代表正确答案的字母涂黑,多涂、少涂、不涂、涂错均无效。每小题2分,共30分) 答题栏 1.[A] [B] [C] [D] 6.[A] [B] [C] [D] 11.[A] [B] [C] [D] 2.[A] [B] [C] [D] 7.[A] [B] [C] [D] 12.[A] [B] [C] [D] 3.[A] [B] [C] [D] 8.[A] [B] [C] [D] 13.[A] [B] [C] [D] 4.[A] [B] [C] [D] 9.[A] [B] [C] [D] 14.[A] [B] [C] [D] 5.[A] [B] [C] [D] 10.[A] [B] [C] [D] 15.[A] [B] [C] [D] 1.《大同》一文选自()。 A.《论语》B.《孟子》C.《礼记》D.《尚书》 2.下列四组诸侯国,全部礼遇流亡途中的晋公子重耳的一组是()。 A.狄、卫、齐、曹B.宋、郑、楚、秦 C.齐、曹、宋、郑D.狄、齐、楚、秦 3.《春江花月夜》的体裁是()。 A.七言排律 B.七言歌行 C.古题乐府 D.新题乐府4.对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②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③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④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A.叠字夸张对偶比喻 B.夸张对偶比喻对比 C.反复对偶比喻夸张 得分评卷人复核人 《大学语文》试卷共8页第4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