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H2-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备考2015)全国2014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 H2-古代商业的发展

及古代的经济政策

1. (2014·襄阳四中冲刺模拟卷)(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图一明代北京城平面图图二德国诺林根城市平面图说明:该城建于9世纪,约1217年成为德意志自由城市。图中1处为教堂及教堂广场;2处为市政厅;7处为制革作坊;24处为盐、酒仓及粮仓;29处为玉米贸易点。

提取以上两幅城市平面图的主要信息,比较北京和诺林根城市布局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或思想文化的角度对产生不同特点的原因予以说明。(12分)【答案】不同一:北京城布局方正规则,主要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城防规格严整,街道呈棋盘式分布;诺林根城平面形态呈椭圆形,轮廓自由,道路系统不规则,弯弯曲曲,多为蛛网状的放射环状系统。(4分)前者与中国古代儒家“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天圆地方”的朴素人地观有关,后者则体现的是城市随地形变化有机形成。(2分)

不同二:北京城紫禁城(宫城)居中,处在皇城、内外城的层层拱卫之中,四坛相围;诺林根城则以神庙、教堂、市政厅和具有市民公共活动中心意义的广场为中心。(4分)前者体现的是中国古代的皇权专制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后者则是西方的民主政治和以神学为中心的世界观的体现。(2分)

不同三:北京城政治色彩浓厚,建筑以宫殿、官署为主,仅有粮仓、灯市等极少的经济场所;诺林根城经济功能突出,表现手工作坊和贸易点遍布全城,沿街都是居民点和工商业铺面。(4分)前者体现的是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后者则体现的是重商主义,以工商业者为主的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封建政治的力量比较薄弱。(2分)(考生回答出其中两个方面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2014·湖北孝感五月摸底)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这反映出当时

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 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

【答案】D

3. (2014·长沙雅礼中学高考模拟卷)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后,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A.宋代以后国力渐趋衰弱 B.唐代建筑技术难以超越

C.宋代以后专制兵权加强 D.宋代以后地方经费困窘

【答案】D

4. (2014·长沙雅礼中学高考模拟卷)(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唐宋时期抑或唐宋之际的中国社会曾经发生了重要变革……其中,作为社会重要载体的城市可以说往往起着既引领社会潮流,又设置种种藩篱的双重作用。城市变革是唐宋社会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宁欣陈涛《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启程》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城市变革角度说明唐宋时期变革表现。(12分)

【答案】:从材料中不难看出城市变革的几个因素,即发展阶段、分布、规模、重心、观念、人口构成、文化结构等,回答时结合所学内容从城市变革对唐宋商品经济及文化艺术的影响角度回答。

5. (2014·徐州信息卷)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答案】D

6. (2014·徐州信息卷)“道本器末”、“中本西末”、“变器不变道”、“变末不变本”,主

张以上观点的人

A.顽固坚守“重农抑商”政策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支持改变现有的社会制度

D.推动政府进行文化教育改革

【答案】B

7. (2014·江西师大附中三模)(12分)历史数据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

公元前220年(战国末年)估计2000万人。

2年(西汉元始二年〕 5959万人。

220-265年(三国时期) 767万人(魏、蜀、吴人口相加)。

280年(晋太康元年)1616万人。

581--600年(隋开皇年间)约4450万人。

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 4844万人。

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全国有户891.4709万,总人口5291.9万。

764年(唐代宗广德2年)全国有户293.3125万,总人口1690万。

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合计已超过1.2亿。

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 5883万人。

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6054万人。

1651年(清顺治八年) 1063万人。

1741年(乾隆六年) 14341万人。

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 30148万人。

1834年(道光十四年) 40100万人。

分析《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人口数据表》,提取两项有关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参考答案

示例一:战国至西汉、晋至隋朝人口急剧增长,汉末至三国、唐朝安史之乱后、明清之际等时期人口急剧下降。(3分)

说明:战乱分裂破坏社会经济,统一稳定推动社会发展。(3分)

示例二:13世纪初,宋、金、西夏、大理等人口合计增长较快。(3分)

说明:民族融合和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3分)

示例三:清初至鸦片战争前期,人口持续增长。(3分)

说明:中国小农经济、农耕文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政策的调整完善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

8.(2014·山东实验中学三模)“宋代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以下符合

这一观点的是

A.商业场所的时空限制由严格到弱化

B.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

D.坊市格局明确,官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答案】A

9. (2014·山东实验中学三模)(20分)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法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强大得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A.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中世纪中国和西方城市的不同。(6分)

材料二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为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筹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枢纽得到很大的发展。

一一摘编自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兴起的原因。(6分)并简要分析其影响。(8分)【答案】答案:(1)中国:官僚控制;司法审判随意;工商业由国家主导,经济功能较弱。西方:具有较强的自治性和独立性:注重运用法制保护公民权利:城市经济功能强大。(6分)

(2)原因:列强侵略,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6分)

影响:使中国成为列强商品、资本输出的基地;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引起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8分)

10. (2014·山西大学附中高三第二学期5月月考)文明史学者认为,从隋唐到宋元,文化发展的大趋势是文化的下移,即“从世族垄断文化的状态转向庶族士人的活跃,再转向市民文化人的出现和活跃”。这一趋势出现的背景是

①科举制度的实行②城市商业的繁荣③印刷技术的应用④中外交流的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11. (2014·湖南长沙二模)(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代表土地资本的统治阶级,用以维持封建势力的唯一方法。中国历史,自秦汉以至民国成立,其间每当更迭朝代的时候,便有所谓“群雄并起”,这种“群雄”,就是封建的割据之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些狡黠者,利用朝代更迭人民骚动的

时机,来攫取统治阶级的地位,以保持地主阶级宰割天下的局势。所以朝代只管更迭,却依旧不曾脱离封建社会,而走入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但是,为什么不能脱离封建社会呢?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因为中国的产业没有发达。产业没有发达,所以即令有势力雄厚的商业资本,其力量也不足以摇动封建社会的秩序,却不能代替土地资本,而使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走到另一个阶段上面去。一部二十四史的政权推移,翻来覆去,都不能跳出封建社会的圈子外面,其根本原因,即在于此。

——杨东莼:《中国文化史大纲》材料二:大量贵金属经过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被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16世纪的政治经济学专家们针对这个时期提出了一套“国富”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没有任何瑕疵,并且可以给他们本国带来最大限度的利益。他们认为,只有黄金和白银才是最实际的财富……重商主义将财富的价值无限扩大,而对于普通人来讲,成为“有钱人”则成为其毕生的追求。经济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像外科手术技术和时尚潮流一样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就我所知,到了19世纪,重商主义被摒弃,迎来了开放与竞争并重的自由经济体系。

——(美)房龙:《人类的故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当时中西商业政策的不同并分析这一不同背后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6分)

【答案】答案:

(1)不同:中国:重农抑商;(2分)西方:重商主义和自由经济政策(3分)

原因:中国: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2分)

西方: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分)

(2)经济政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分)战国时期中国井田制崩溃,地主土地私有制确立,为适应这一社会发展,出现重农抑商政策;(2分)16世纪西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不断发展,由此产生“重商主义”政策;(2分)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扩大,重商主义被摒弃,产生自由经济政策。(2分)

经济政策能够影响社会发展。(2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使中国迟迟不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2分);重商主义推动了欧洲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分)自由经济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2分)

12. (2014·陕西西工大附中第八次适应性训练)《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

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城郭”、“乡村”

这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

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答案】D

13. (2014·武汉二中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

国朝(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曰大班,次曰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

——摘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材料二: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贸政策的直接后果。(6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6分)(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3分)

【答案】答案:(1)市舶司;十三行(2分)。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减轻百姓负担。清朝前期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分)。

(2)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6分)。

(3)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分)。

不同: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8分)。

14.(2014·重庆考前模拟卷)“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

市中和宥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答案】C

15.(2014·安徽合肥第二次质检)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

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C.激化中日矛盾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答案】A

16. (2014·湖南十三校二联)(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都诸市令(从六品上)掌百族交易之事;丞(正八品上)为之贰。凡建标立候,陈肆辨物,以二物平市,(谓秤以格,斗以概。)以三贾均市。(精为上贾,次为中贾,粗为下贾。)凡与官交易及悬平赃物,并用中贾。其造弓矢、长刀,官为立样,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诸器物亦如之。以伪滥之物交易者,没官;短狭不中量者,还主。……凡卖买奴婢、牛马,用本司、本部公验以立券。凡卖买不和而榷固,(榷谓专略其利,固谓鄣固其市。)及更出开闭共限一价,(谓卖物以贱为贵,买物以贵为贱。)若参市而规自入者,并禁之。(谓在傍高下其价以相惑乱也。)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卷20

材料二“一旦资本在个别人手中积累起来,其中某些人自然就利用它使勤劳者去劳动,向他们提供原料和生活资料,以便从他们的劳动产品的出售中,或者说,从这些工人的劳动加到那些原料价值上的东西中,取得利润。”“人类社会经济世界的现状是千百万人自发行动的结果,是所有人遵照某种本能力量的命令,由利益心的趋引,策划的无数行为创造出来的,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每一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指导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按照自由的制度,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第一,保护社会。”“……他在本行业获得的技巧是以智力衰退、丧失社会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为代价。在任何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里,如果政府不努力挽救,占人口主体的贫穷的劳

动阶层必然会受到上述伤害。”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美国1028名经济学家致书胡佛总统反对这一关税法案,24个重要贸易对手国向美国政府抗议,随后纷纷采取了关税报复措施。……1929~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33%,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大幅下降60%,其中,1929年美国的出口总值是52.4l亿美元,进口总值43.99亿美元,1932年下降到16.11亿美元和l3.23亿美元。

——摘编自《世界史资料汇辑》

(1)依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唐朝政府管理市场的主要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10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主要思想主张,(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3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施的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答案:(1)措施:设置市场管理机构,规范经营;实行建标立侯,陈肆辨物;管理物价与货物质量;整饬治安,严禁违规经营;规定交易时间。(任答四点得8分)作用:维护社会商业活动的正常秩序,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但由于对商业活动时空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2分)(2)劳动创造价值论;利益心是经济行为的推动力;主张“自由放任”,减少政府干预的经济政策;政府保障经济自由运行并打击腐败。(任答三点得6分)

背景:18世纪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海上霸权确立,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阻碍;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清除封建残余。(3分)

(3)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加重了经济危机,延缓了世界经济恢复;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4分)

认识:做到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自由贸易。(2分)

17.(2014·湖南十三校二联)

【答案】答案:信息1:西汉工商业分布偏重黄河流域,唐朝分布偏向长江流域、东部沿海、大运河两岸。

说明: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唐朝的柜坊和飞钱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推动手工业的发展。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交流。

信息2:唐朝时出现较多海港城市。

说明: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社会经济发展,航海造船技术提高,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与亚非欧国家贸易)发达。(12分)

18. (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二摸)(25分)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方学者比较中世纪的中国和西方的城市后认为:中国城市处于朝廷行政官僚的控制之下,城市在司法审判上表现出随意性。相比之下,欧洲的城市则更为自治和独立,大多数城市都有宪章和民族法典保护公民的法律权利。欧洲城市中的商业影响也要更强大的多。而中国城市工商业中,国家起了主导作用,诸如国家制铁厂和皇家陶瓷厂(官窑),食盐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等等。

——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⑴据材料一,概括影响中世纪欧洲和中国城市发展的因素。(7分)

——《简述美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美国城市化发展增幅最大的是哪一个时期?为什么?(8分)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的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与美国相比,中国近代的城市化存在着怎样的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为加快城市化建设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战略?(10分)

【答案】答案:(1)影响欧洲因素:欧洲以立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自治权利较充分;商业对城市的影响较大。(3分)

影响中国因素:中国城市发展缺乏法律的保护;政府行政控制较强;官营手工业垄断;国家实行专卖政策。(4分)

(2)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19世纪)(2分)

原因:工业革命发展、新型交通工具改进、内战结束加速人口的流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

(3)发展原因:西方列强入侵促使我国开放通商口岸;洋务运动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4分)

存在问题:美国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而中国近代城市化则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2分)

发展战略:①2002年我国政府提出实施积极的城市化战略,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2分)

②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2分)

19. (2014·吉林高三期中质检)《唐会要》卷八六记载:“贞观元年十月敕:五品以上,不得入市。”材料说明唐政府

A.防止官商分利,实行重农抑商

B. 禁止高官从事商业活动

C.放松市场管理,实行重商政策

D. 鼓励商业的正常发展

【答案】 B

20. (2014·吉林高三期中质检)中国古代传统中历来提倡节俭,而在明代中期,陆楫提出

“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社会消费观念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

C.戏剧发展推动奢侈风气 D.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答案】A

21.(2014·江苏徐州高三信息卷)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答案】D

22. (2014·大庆铁人学校考前模拟)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 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答案】B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