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马克思复习资料

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马克思复习资料

一、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25分)P8-10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 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

1.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4. 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

二、怎样理解一切社会科学,都是科学社会认知的具体形式?(25分)P67

三、试用历史的观点、实践的观点、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历史时期。(25分)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看到相互联系,就是说这种联系并不只是时间上的顺延和承续,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基础上的联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看到重大区别,主要是指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着很大差别,也包括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内外条件、实践基础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其中,有的差别是具有转折意义的,比如,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前后两个时期的联系则大多是本质的、内在的,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只有正确认识这种联系与区别,才能看到,无论用哪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另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对自己这个历史时期的否定,也才能更加自觉地坚持“两个不能否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强调“两个不能否定”,就要把这两个历史时期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特别是放到党的90多年历史中去观察、去把握,既注重分析前一时期为后一个时期提供了什么,又注重分析后一时期从前一个时期扬弃或拨正了哪些内容,提供和增添了哪些内容。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各个历史时期在探索、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程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历史而不歪曲或割断历史,实事求是而不拔高或苛求前人,自觉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

四、试述“两个不能否定”的重大意义?(25分)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两个不能否定”这一命题直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凝聚统一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入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两个不能否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道路。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八大对全党提出的根本政治要求。实现这一要求,必须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的结合上深入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如何认识二者关系,成为人们深入理解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节性难点。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全面回顾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史中,明确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鲜明地提出防止割裂二者关系的“两个否定”倾向,确定了“两个不能否定”重要原则。“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坚守住党在这一历史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成果和成就。

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起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止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充分论述和高度评价了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对当代中国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具有奠基意义的两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二是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这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其基础和源头是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时期。

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的倾向和观点,不仅抽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基础,也必然导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否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保证的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是在这一时期建立的,是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根本成果。否定了这一时期,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就会得出我们压根不应该搞社会主义,甚至不应该搞革命的结论,那就谈不上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邓小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7页)

“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不能用改革开放前那种僵化的观点看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事物。用僵化的观点看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必然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一样,这也不顺眼、那也不顺眼,“一代不如一代”,什么都是过去的好,甚至站在改革开放的对立面,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遇到像苏联、东欧那样的亡党亡国危机。

总之,“两个不能否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即在中国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要不要搞改革开放的问题。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否定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否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定意义上说,“两个不能否定”的要求,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历史认识上的表现。

导论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同属科学,因此,社会科学方法论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你如何理解两者关系?(P2)

2、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之间的关系?(P5,11)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们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以人文社会问题作为对象性基础,研究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特殊性问题,提升人们的方法论自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用方法,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使人们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是解释预测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社会研究是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种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继承人类社会认识史上的一切积极成果,克服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根据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加以变革,开启了科学认识社会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坚持客观性、具体性、整体性、发展性、主体性原则。

3、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与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的关系?(P11)

第一章

1.1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就是实用原则,这句话的问题在哪里?

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实践是检验决定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的角度看待人与世界的关系,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人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要求我们坚持知行统一的方法论原则,这样才能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

实用原则的主要特点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立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标。因此实用原则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和“效果”的衡量标准。认为只要行动的结果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就是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效果,掌握了真理。这种观点表面上同我们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似乎没有什么两样,但实际上,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根本不同。因为实用原则的认识论和真理观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和真理观。

实践导向的方法论原则是看理论和实践是否达成了统一是否一致,理论是否正确反映实践,实践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用主义是把行动的结果是否符合自己的主观意图作为取得成功的衡量标准。

1.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pt:一)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二)实践的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社会科学研究要反映人民的愿望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经验。

(二)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止主观随意性)

(三)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深入群众。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回归实践)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理论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的(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为实。”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有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独立思考: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理论品质。

1.3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建构主义、实践哲学、行动研究或者现象学研究方法等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分析(可任选一个)?

布尔迪厄实践哲学:习性这个概念在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他的实践理论试图超越两种理论之间的对立,其中的一种理论把实践仅仅看作是构成性的,而另一种理论则把实践看作是被构成性的,如列维—的方法论和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诸如斯宾塞的结构主义和涂尔干的追随者们的结构机能主义。布尔迪厄认为社会生活应被看作是结构、性情和行为共同构成的交互作用,通过这一交互作用,社会结构和这些结构的具体化的(因而也是处于某种境遇之中的)知识,生产出了对行为具有持久影响的定向性,这些定向性反过来又构成了社会结构。因此,这些定向性同时既是“构造性结构”,又是“被构造的结构”;它们形成了社会实践,也被社会实践所成。

然而,实践并不是以态度研究的方式,直接从那些定向性中得到的,而是来自于即兴创作的过程,这一即兴创作过程反过来也是由文化上的定向性、个人轨迹和玩社会交互作用游戏能力所构成的。

胡塞尔现象学研究方法:现象学方法,即通 过直接、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得 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象”或“现 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还原法。胡塞尔倡导的早期现象学运动,主张在各人文学科内运用现象描述 或本质还原法,从中获取较直接、较真确的知识。

胡塞尔试图借助描述现象学的悬置原则,将一切有关客观与主观事物实在性的问题都存而不论,并把一 切存在判断“加上括号”排除于考虑之外。他以为这一哲学立场既可避免当时自然科学中的经验论的“自然主 义”,又可避免当时德国“精神科学”中的历史相对主义,从而在哲学研究中奠定具有普遍确定性的认识基础。胡塞尔现象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意识本身,尤其是意向 性活动或意向关系。意向关系既包括意向作用,又包括意向对象。 他认为,意向对象不是客观实体,意向作用也不是经验性活动,它们分别是聚结于 意向关系体内的特定方面。他主要研究对象在意识中的显现方式,即对象的“透视性形变”、显现时的清晰度,以及意向关系体的统一化作用。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最终演变为更彻底的主观先验唯心主义。目标是使现象学还原深化为“纯粹意识”或“纯自我”,以便使知识的“客观性”或确定性建立在纯主观性的基础上。经过这一还原,一切经验性内容都将被排除,只留下“纯粹意 识”或“先验意识”,包括所谓先验自我、意向作用和意向对象。他认为,先验自我是意识和意向结构的最深核心,同时也是推动心理活动和引发知识结构的总根源。 胡塞尔后期现象学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是先验意识的构成作用及主体在其特殊视界内经验到的“生活世界”。他指出,从个人生活世界向人类共同世界的过渡,是通过 所谓“主体间关系体”来完成的。胡塞尔因其在现象学中的先验唯心主义与彻底主观主义的立场、观点,使他在现象学学派内部不断受到批评。

1.4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论述改革开放初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和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实在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从而判明主观与客观是否一致,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性基础。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要发展的(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理论成果)。在实践发展理论,不仅是实践的要求,也是理论本身的要求。理论的生命力: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

只有实践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由实践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实践不仅与认识一样具有普遍性特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特点,所以说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这一标准对我国当前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具有实践和现实意义。只有坚持实践标准,才能真正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破除束缚改革的旧思想观念和条条框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深入实践,不断探索和创造各种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纠正错误,使改革不断完善。

第二章

2.1社会有机体与社会形态,就是社会系统。 (P31 PPT二)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含了很多部分,有生产力系统、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人口系统和自然环境系统。各系统之间都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社会有机体中,生产力起决定作用,是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而构成社会有机体的“血肉”的,则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诸因素。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社会系统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和自身形态,并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能力的生命有机整体。

社会形态主要分为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

经济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关系视角分析社会发展变化。技术社会形态主要是从生产力的视角研究社会发展变化。 技术社会形态与经济社会形态的划分相辅相成,全面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性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中应把二者结合起来。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既要从经济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社会性质,又要从技术社会形态视角考察其发展水平;既要提出坚持或变革社会制度的任务,又要提出发展生产力的任务。

社会有机体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具体体现。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考察人类社会,把社会系统称为社会有机体,他们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内部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系统的发展,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形态。

2.2 如何理解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与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的关系

*所谓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就是从系统观点出发, 按照社会本身的系统性, 从社会整体与其组成要素和结构之间以及与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 综合、精确地考察社会的一套方法论体系。主要包括整体分析方法、结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方法、历史性方法和协同相关分析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锐利思想武器。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对研究社会现象具有普遍适用性。 在唯物论的方法论辩证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分析矛盾特殊的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从整体上研究社会,社会矛盾分析方法从某种现象的矛盾分析社会,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并列的关系。

系统分析方法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系统强调要素之间的彼此协调与相互促进,但是这并不是说系统之间没有差异与矛盾的存在。与此相反,系统分析方法正是在以矛盾分析方法为指导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并且不断地丰富着矛盾学说。系统学说从实质上说就是一个多维的立体的矛盾网络。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之间具有辩证统一性,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

实践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要将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实践为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的有机统一提供了可能.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既相互区别,有所侧重,又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矛盾是有系统性的矛盾体,而系统则是包含着矛盾的系统,矛盾分析方法为系统分析方法提供指导,为系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提供可能; 系统分析方法是矛盾分析方法的丰富发展,为矛盾分析方法的运用作进一步的补充; 矛盾分析方法与系统分析方法在实践中达到真正的统一。

2.3 运用社会系统研究方法论述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发展必须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一:研究社会系统的重要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整体 ,系统整体功能具有非加和性,系统整体对于组成部分具有制约性。系统整体的功能不是各孤立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 (2)结构性原则: 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 结构的变化决定功能的变化。合理的结构促进系统功能的优化;不合理的结构造成系统功能的内耗;通过结构调整才能实现功能优化。 (3)层次性原则: 社会系统的不同层次既有共同的运动规律,又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运动规律。社会科学研究既要重视研究社会系统之各个层次的共同规律,又要重视研究各个层次的特殊规律。 (4)开放性原则 :系统只有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 如果系统处于不能正常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解体和混乱无序。 如果系统在与外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中引进的不是“负熵”而是“正熵”,系统也要导致解体和混乱。开放系统就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系统 二:邓小平指出“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可能”,“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有封闭半封闭向对外开放的转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崛起。这是我们党和国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当代世界发展大势,实行对外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系统的开放性原则的最出色运用。

第三章

3.1.和谐社会就是无矛盾冲突的社会。

错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不是一种无矛盾的社会,也不可能构建一种无矛盾的社会。因为和谐是不同主体、不同事物之间的一种关系状态,既然是不同的主体、不同事物就必然存在着差异,而差异本身就是矛盾存在的一种形式,而且差异还会演变成其他各种矛盾形式,如果不承认差异和矛盾的存在,就谈不上和谐社会关系的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提就是协调矛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所不在,也无时不有;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规律和根本法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动力;要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也就是矛盾的观点看待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矛盾不存在有和没有的问题,也不存在好和坏的问题。矛盾不解决是坏事,矛盾解决了才是好事。旧的矛盾解决了,还会产生新的矛盾,事物就是在不断的解决矛盾过程中前进的。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否定矛盾,而是强调要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3.2如何正确理解阶级分析法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中的地位和作用?(P45下面)

利益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阶级矛盾。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利益矛盾是阶级矛盾的根源,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基本方法。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要求科学分析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极其变动趋势,分析各阶级的差别、矛盾、斗争以及阶级力量变化的趋势,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的阶级实质,揭示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仍长期存在,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激化。阶级分析方法,“始终是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同各种敌对势力斗争的复杂政治现象的一把钥匙”。

3.3运用社会矛盾研究方法论述如何建设和谐社会。

要在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建设和谐社会。具体方法P42-44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讲应当是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矛盾。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同样是不存在的。 一是要善于分清事物发展的内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其中内因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内因就是我们内部的矛盾。

二是依据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对立和统一是事物矛盾所具有的两种基本属性。和谐与不和谐就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两个对立面。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对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辩证关系原理的辩证把握和运用,对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在量上变化的激励与控制,把不和谐因素控制在一个社会矛盾可以接受的限度和范围内,在矛盾运动中寻求积极的动态平衡,在相对平衡中始终保持前进的动力,使整个社会始终处于一种健康、良好的发展状态。科学把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和谐因素与不和谐因素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的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三是依据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和起着不同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理论,通过对我国社会复杂矛盾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强调,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社会协调发展。区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主次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方法。

和谐社会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只有积极发现矛盾,主动解决矛盾,才能使社会达到相对和谐。

第四章

4.1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一种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吗?

错误。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的其中一部分。概念:P54-55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是运用科学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加以了解、说明和解释的一切活动。它是以人类社会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解释和预测为目的,以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的一个完整的过程。 其若干重要方法包括历史主义的方法、科学预见的方法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4.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第四章整章,可答大标题,结合具体内容。P48

4.3如何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P56-57,资料整理P5

4.4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分析与评价

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帮助人们察往知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但近年来,在如何对待历史却不时出现刺耳的噪音,这就是以否定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历史为重点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这股错误思潮具有很大的欺骗性、迷惑性和渗透性。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特点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1.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如李泽厚《告别革命》。

2.以“学术研究”的面目出现,在“重新评价”、“重写历史”的名义下,做翻案文章,设置“理论陷阱”。

3.有明确的政治诉求,主要表现在:反对四项基本原则这一立国之本,力图扭转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把中国纳入到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中去。最具代表性的是把自由主义说成最好的、当今中国应当继承发扬的五四传统,才“会把一个自由的中国带入一个全球化的世界”。

二、历史虚无主义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1.违背实事求是的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

以史实为依据,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历史的态度,则是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 2.违背全面、客观的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者往往是用一些片面的材料,但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而是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他们虚无的是人民革命的历史和历史的进步人物,而对反动统治者、历史的倒退者以及卖国者,则加以美化,做翻案文章。这就是他们“重写历史”的实质。 3.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历史研究方法 在历史研究中要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历史虚无主义者则无视人类社会历史的这一基本事实,否认和反对阶级分析的方法,用抽象的人性论取代阶级论,以所谓客观主义的姿态掩盖其资产阶级的立场。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

1.历史虚无主义起到消解主流意识形态,搞乱人们思想的恶劣作用。

历史虚无主义所散布的种种言论,不仅涉及史学领域的大是大非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做人立国的根本问题。如果这些原则问题被颠倒、被消解,就会从根本上搞乱人们的思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失去立足和发展的思想基础。 2.历史虚无主义适应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

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他们以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为主要形式,企图使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从内部演变,从而达到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因此,他们一方面培养对于西方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丑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企图搞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思想,从而达到他们瓦解社会主义的目的。

3.历史虚无主义企图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而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如果人民革命这个前提被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因此,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章.

5.1人性论是社会研究的逻辑起点吗?

不是。“现实的人”而非人性论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逻辑起点,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人”出发。现实的人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一般社会科学是有不同门类和不同学科组成的。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实际上只是“现实的人”的一个方面的属性,或者一个因素,都具有抽象性的特点。人性论关于人的诸种假说,只是从一定角度对现实的人的某种逻辑抽象,作为某特定学科的逻辑出发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与“现实的人”的现实特点是有很大差别的,它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王国。“现实的人”是这些属性和特点的具体集合,而且这些不同的属性和特点在不同的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相互约束和相互补充的聚集在一起,共同地表现着某个人的综合性特点。“现实的人”的综合性特点中哪一个表现为主要特点,要从他的实践活动与社会历史条件的特点来研究。另外,对现实的个人的研究,因其现实特点的丰富性必须有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

5.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58)

所谓社会主体研究方法,是指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在社会研究中,如何研究社会主体,以及通过研究社会主体去研究社会的方法。 一、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 (一)“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

“现实的人”是处于历史发展过程的人。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必须从“现实人”出发。 (二)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 它是人们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它构成了人们的社会存在方式,人们的社会意识的本质只能从这些最基本的社会活动中得到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也存在于其中。 (三)人的存在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尺度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人的物质生活状况和社会关系状况,就是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内容。离开了人的存在状态和发展状态就谈不上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二、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是如何研究人的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也是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性及其社会共同体,以及人的解放与发展等问题的方法论思想。 (一)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的社会关系不是抽象的、虚幻的存在,它表现为社会共同体的形式。 社会共同体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共同体性质与人的发展要求的矛盾推动社会结构的发展变迁。

(二)社会共同体具有不同的性质 个人发展离不开社会共同体,但并不是所有社会共同体都能促进个人发展。分为虚假共同体和真实共同体。社会进步是社会共同体的虚假性逐步消除、真实性不断实现的过程。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共同体 “自由人的联合体”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特点:人是社会分工的主人而非奴隶;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第一需要。条件是消灭阶级和私有制以及强制性分工,物质与精神极大丰富。 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 从社会发展的总体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研究社会历史必须坚持群众史观。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作用

杰出人物是代表先进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能够反映时代要求并在历史发展中起重大进步作用的历史人物,代表群众的利益和要求,集中了群众的经验和智慧,能够推动或阻碍、加速或延缓历史进程,局部改变历史面貌。(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方法 1、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就是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线索是历史人物的阶级成分、阶级地位、思想行为特征以及阶级命运等。

2、历史分析的方法

历史分析法是依据上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观点,动态系列的观点,通过对有关研究对象对历史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说明它在历史上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发展到现在状况的。评价历史人物将其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评价其历史贡献与局限。 3、辩证分析的方法

运用辩证法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对象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评价历史人物既看其主流又看其次要方面。复杂全面评价,而非单一肯定或者否定。

第六章

6.1利益即是价值吗?

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有理想性。 但是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因而,极其接近于价值概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后面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只有到现代社会才能确立,并且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大卫?休谟说得好:“虽说人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利益的支配,但即使是利益本身乃至所有的人类事务,实际上还须受到观念或意见的完全支配。”换句话说,正是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是我们的利益。利益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是我们希望实现的目标;而我们想要什么,希望实现什么目标,这是由我们的价值观决定的,利益不能脱离价值观而独立存在。每个人的利益是不同的。追求吃好穿好、家庭幸福是一种利益,追求事业成功是一种利益,追求为他人服务是一种利益,追求真理或美也是一种利益,这些利益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价值观的不同。

6.2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6)

一、真理与价值(一)社会现象的两重性:事实与价值。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追求价值的活动,但不完全是一种主观现象,因为:1、价值作为一定对象与人的需要和目的的适应关系,包含了主观性但不归结为主观性,而是建立在一定实践基础之上并受具体实践条件的制约。2、人的活动目的和动机能否实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主观愿望,而是由各种社会条件决定的。3、社会活动过程作为多种活动的综合,不以某个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科学的社会认知所要追求的是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包含对社会价值属性和社会运动方向的把握。(三)确定合理的价值向度是社会评价的任务。人们认识社会想象,不仅要了解社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指出社会应当怎么样,即确定社会合理的价值向度,从而知道人们进行合理的实践,促使社会向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方向转化。(四)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和价值性不是分立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社会事实都是蕴含着价值的事实,社会价值都是依托于事实的价值,要达到对社会现象正确深刻的把握,就要将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结合起来。二、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一)社会认知的特点:同人们的利益直接相关;在阶级社会则同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立场相关。(二)经验观察与事实描述。作为社会科学方法的观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有意识的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只有研究者近距离的参与了观察对象的活动或活动,才能真正地把握社会现象的内部联系和矛盾运动,进而如实的进行事实描述。(三)社会认知的概括与综合。对社会现实的观察、描述,形成了对特定对象的经验性知识,为了从这些经验性认识中进一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建构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就要进一步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社会认知方法的分析与综合,是社会分化与整合在人们意识的思维中的体现与自觉。三、社会评价及其标准。(一)社会进步的评价。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评估、评定、把握。社会评价要以事实为根据,是社会研究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基础,也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统一的最终旨归。(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可以衡量的客观力量,是最硬的社会事实,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利益体现里社会主义的价值原则。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之根本,在于社会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前提性、先决性条件;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保准之最高,则在于人民是社会发展和价值评价的目的所在。

6.3面对社会研究中,现代性价值观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差异和冲突问题,为什么只能在“社会生产力”与“人民利益”这两个根本点上实现和解与统一。(PPT6,P72)

社会评价及其标准问题,是一个世代性的大问题,涉及价值观的多元化及其冲突。 (一)社会进步的评价

社会评价,是指社会科学研究中对研究对象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判断和评定。社会评价的方法既体现着一定的价值观,又要符合认识的逻辑。因而同样要坚持实事求是。

要以事实为根据,按照社会事实即事件本身展开的逻辑,进行评价。具体的、实事求是的社会研究会呈现出对象自身的价值向度和路基,这种向度和逻辑会影响、矫正甚至改变既有的价值观念,使我们形成真正合理的评价尺度或标准。 (二)社会生产力是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

人类是靠自己的能力,特别是社会生产能力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生命活力的集中体现,是人类自己最大的财富,也是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构成了社会进步的最核心内容,也构成了社会评价的根本标准,是归根到底意义上的根本标准。

社会生产力是可以测量或衡量的客观力量,是最硬的社会事实。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制度和政策、政党和社会团体的主张及行动的历史作用都应把社会生产力放在基础地位,作为根本标准。(三)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应当指出,价值不等于利益,价值观不等于利益观。利益是现实的,价值则有理想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人民利益,既包括当下的现实的利益,也包括根本的长远的利益,表现在政治、道德、法律、审美等各方面,因而,极其接近于价值概念。

首先解释为什么人民利益是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幸福,是我们进行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在当代中国的体现。

后面从历史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人民利益作为社会评价的最高标准,只有到现代社会才能确立,并且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真正实现。

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上就是社会认知与评价这两种方法的辩证统一。

6.4运用社会认知与评价的研究方法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从事社会研究的意义。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价值体系是精神旗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

价值体系是思想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价值体系是迫切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第七章

7.1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你如何理解? 课本P77页(中间)

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定义是这样的:“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那么民族的文化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特征之上的 。而世界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民族与世界实际上是一个个体于集体的关系,互相依存。

民族的指的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独特的、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价值以及风俗习惯、道德信仰等民族文化的显性表现,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如法国的浪漫。德国的严谨,英国的幽默,中国的中庸等。而世界的指的是某种艺术品蕴含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是人类所共有的,得到全世界的热爱与欣赏。如莎士比亚展示的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对友谊、爱情、自由和正义等人类共同追求的情深追求的歌颂,又如沈从文所展示的自然、清新、纯粹的世界象征着人们内心的对美好和宁静的向往。“民族的”是“世界的”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其区别于别人、别作。从这一点讲,他是作品更有魅力,更具特色。而“世界的”则为“民族的”打开一扇窗,使其为世人所了解。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

7.2世界历史理论如何构成了马克思观察社会问题的背景和基本方法

马克思对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全球化一般过程的阐述是博大精深的,不仅作了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的分析,而且作了哲学、人类学、文化学的分析;不仅揭示了这个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且描述了这个过程的生动的现象;不仅是历史的,而且是逻辑的。透过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的内容,我们可以找出贯穿在其思想中的方法论。1.历史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方法。历史尺度,就是社会客观规律的尺度,马克思把人类社会看做是一个基于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历史过程。一切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的合理与否、作用大小,都视其是否适应、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标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客观的基本的标准。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形形色色的唯心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又认为,历史是由有目的、有意志、有激情的人自觉创造的,历史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人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最终目的,因此,价值尺度,就是反映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尺度,是判断社会进步的最高尺度。这一点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与其他形而上学的庸俗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从根本上区分开来。马克思充分肯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伟大的划时代的贡献。马克思不仅用历史尺度对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历史”作了无情的批判,而且运用价值尺度对这个“世界历史”形成的野蛮的、血淋淋的一面进行了愤怒的揭露,体现出一种对待历史的辩证态度。2.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不但承认人类历史发展是由普遍性的规律所支配,而且承认这种普遍规律是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历史主体的特殊的实践活动发生作用的。历史辩证法的使命就在于从历史的特殊性中探索出历史的普遍性,又以这种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的特殊性,唯物史观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原理,正是马克思把历史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辩证分析考察“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结果。其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成阐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必然性。其二,从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中揭示“世界历史”的一般过程。然而历史普遍性并不能脱离特殊性。历史普遍性的日益扩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但是由于各民族、各国的具体实际不一样,历史普遍规律的实现方式、实途径也会不一样。马克思晚年十分注重研究东方民族的特殊性,指出东方民族在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上存在着特殊性和多样性。可见,由于把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地结合起来,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具有巨大的历史感和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3.批判性与建构性相统一的方法。马克思认为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因此,他对“世界历史”的产生过程、本质和规律的揭示无不是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首先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充满矛盾曲折发展的历史。其次是批判地指出“世界历史”是资本主义文明世界化的历史。另一方面,马克思的历史方法不仅是批判性的,而且是建构性的。根据“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他在否定资产阶级作为全人类利益代表的同时找到了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一致的历史主体———无产阶级,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他在戳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永远合理的神话的同时揭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产生和发展的整体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代替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趋势和基本要求;他在抨击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性和狭隘性的同时提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这一“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目标,指出代替阶级对立、主客体对立状态的将是“个人的自由的联合体”,这样的联合体的根本特征是“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而实现“个人自由发展”必须在“世界历史”的充满矛盾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必要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

7.3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世界历史理论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是一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 过程。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 一、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系列战略策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促进了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

二、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得我们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综合国力急剧增强,一个和平的中国开始在世界崛起,这是一个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它深刻地改变了国际政治的格局,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全球近五分之一的人从原来的封闭状态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国因素”日益重要。中国综合国力在短时期内的惊人增长,从而打破了原来由超级大国支配的世界政治格局。中国的崛起大大增强了国际政治中的和平因素。“中国模式”影响着全球治理的现状和未来,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更多的力量。

三、重构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当代世界的现实,不仅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现实,而且是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实,传统的相互关系正在被重构。不仅在国内意义上,而且在国际意义上,两者的界限需要重新厘定。

四、改变着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传统和进程,也对国际范围内的社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主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一种新的关系。从相互关系的角度看,已经从过去的相互敌视,转变为交流、合作与竞争。 五、推进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当代化的最新成果。它进一步证实了许多我们一直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澄清了一些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摈弃了许多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或错误的理解,回答解决了许多在改革开放实践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需要丰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时代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只有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创新,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新的实践,才能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新的内涵。

一、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一)哲学视野中的“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一个哲学历史观的概念,揭示了各个国家和民族进入全面的相互交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时代,结合成为一个经济、政治、文化有机联系的世界性系统整体的历史事实。

“世界历史”既是关于世界性整体特点的观念,又是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规律与趋势的方法论原则。 (二)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

近代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是世界历史过程。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人类物质生产实践和交往时间普遍化、世界化发展的产物。 世界历史时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交往方式全球化扩展时代。 工业化的全球化 (三)“世界历史”的两重性 在世界历史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仅仍具有民族性而且具有了世界性,二者的辩证统一。

在世界体系中落后国家处于边缘的跨越式发展与处于中心的发达国家之间矛盾。

世界性普遍交往提升个人能力与被世界市场力量支配成为生产和交往的必然性的奴隶之间的矛盾

通过世界范围扩展缓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与聚集着世界性的反对力量之间的矛盾。 三、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以世界眼光观照当代社会发展

上述经济全球化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以世界性眼光、开放性心态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深入研究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政治发展与政治多极化、文化交流与文化多元化等问题,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二)正确理解全球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矛盾,在不同时代有各自表现形式。 殖民时代的暴力殖民主义与民粹主义 后殖民时代的文化殖民主义与民族主义

根据本国国情和民族传统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的特点,探索实现本国现代化道路,创造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文明,而非将全球化、现代化与民族化对立。殖民化的全球化

(三)正确理解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首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统一性与其在不同民族国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关系,是本质的统一性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统一。 其次,世界性交往中交往原则和规范的统一性欲各自利益诉求之间的差异性的关系。统一性一承认多元主体的独立性为前提。

再次,人类发展方向的统一性和各民族国家发展阶段的差异性关系。 (四)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资本主义创造了现代文明,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掘墓人即无产阶级。迄今世界历史仍然以资本主义为主导,但是必将由社会主义主导,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复杂、长期的历史过程。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共存、相互竞争、相互较量,表现了世界历史过程的极端复杂性。

系统预测方法

研究生专业课程考试答题册 学号 2015022056 姓名张华威 考试课程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考试日期 2016.01.06 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部

西安工程大学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课程编号:022014 年级:2015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册上,否则无效。共 1 页第 1 页 本课程考核采用提交报告形式,具体要求如下: 1.形式 (1)专题研究型 按照研究型论文的规范,表明研究问题与研究现状、提出新的分析方法,或对已有方法作出某种修正,或利用已有理论与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等。 (2)文献综述型 围绕一研究领域或学派对其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等进行详细阐述。 2.注意事项 [1]鼓励提交专题研究型论文; [2]按学术论文规范编排:包括中文摘要、关键词(3至5个),并将主要参考文献 在正文引用处标注等; [3]切忌写成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 [4]字数在6000字以上; [5]利用研究生考试册的封面装订并裁剪整齐。

系统预测方法及应用 摘要 预测是建立在已有或已知基础上对未来的探索,运用系统性的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系统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就是系统预测。作为决策的前提,系统预测在生产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简单的时序分析预测,到复杂的回归建模预测,不同的预测方法满足了不同种类的预测需求。本文从系统预测概念出发,结合不同的预测方法,阐述了系统预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系统预测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质量预测 Abstract Prediction is based in existing or known on the basis for the futur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rends of the system by using the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eans, is the system prediction. As the premise of decision-making and forecasting system in production manage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simple timing analysis and forecasting, to complex regression modeling and forecasting, different forecasting methods to meet the different kinds of demand forecasting. This paper from the system prediction concept, combining the different forecasting methods, expounds the system prediction in different fields. Key words:System prediction Time series analysis prediction method qualitative forecast

西安石油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 2017 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测控技术与仪器 专业代码080301 院(部、系) 名称电子工程学院

测控技术与仪器 Measuring &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nstrument 专业代码:0803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石油及相关领域从事测控仪器装备设计开发、制造、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经过五年左右的工程实践,具备: 1、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测量、分析、控制和解决石油及相关领域测控工程问题的能力,完成测控仪器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和技术服务; 2、良好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伦理道德; 3、在职场中能以个人、成员或领导的角色,恪尽职守、交流合作或协调组织,有效发挥自身和团队作用; 4、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职业或行业发展需求。 二、毕业要求 以下毕业要求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均指石油及相关测控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 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子系统),并能够在系统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石油测控及相关领域的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能够考虑和评价石油项目对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石油及其相关

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

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参考书 编 号 考试科目参考书名出版社作者 240 日语二外《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 上、下册,中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 社 241 德语二外《大学德语》(修订版1-3册)高等教育出版 社 张书良主 编 242 俄语二外《新编大学俄语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 社 应云天主 编 610 马克思主义 哲学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 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5年 版 李秀林 主编 611 英语综合测 试 《高级英语》(修订本1-2册) 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张汉熙 王立 礼主编《现代英语词汇学》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陆国强主 编 《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 (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 社 朱永涛主 编 《英语写作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丁往道主 编 612 大学物理《大学物理》高等教育出版 社 马文蔚 613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高等教育出版 社 周世勋 601 高等数学《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 社 同济大学 801 电子技术(非 电) 《电工学》(下) 高等教育出版 社 秦曾煌

802 机械原理《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 社 孙恒等 803 微机原理及 应用 《计算机硬件技术及应用基础》 (上、下册) 国防科技大学 出版社 邹逢兴 804 物理光学《物理光学》浙江大学出版 社 梁铨延 805 材料科学基 础 《材料科学基础》 西安交通大学 出版社 王德珂《材料科学基础》 西安工业大学 发行 严文 王正 品 806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上海科技大学 出版社 程兰征 807 数据结构与 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C语言版) 清华大学出版 社 严蔚敏 808 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 汤子瀛 809 电子技术(电 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 社 童诗白《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 社 闫石 810 自动控制理 论 《自动控制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 社 胡寿松 811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 社 吴大正 812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陕西人民出版 社 冯涛(主 编) 813 运筹学运筹学科学出版社宁宣熙 814 土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 社 陈希哲

有市政工程硕士点的高等院校

有市政工程硕士点的高等院校(77所) ·安徽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华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济南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苏州科技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北京交通大学·长江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广州大学·贵州大学·桂林理工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联合大学·河北农业大学 ·河海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 ·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南昌大学·南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宁波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大学·同济大学·西安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扬州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野战工程学院 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的高等院校(70所) ·安徽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济南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陕西科技大学 ·上海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重庆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广西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 ·后勤工程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南昌航空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清华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大学·沈阳化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南大学·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点/硕士点 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复旦大学中山大学 博士点: 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复旦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 河南大学 湖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政治学院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新疆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央党校 硕士点: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北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委党校 渤海大学 长安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师范学院长春税务学院 长江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大理学院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第四军医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复旦大学 赣南师范学院 广东法商大学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学院 广州大学 贵州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

johnh - 西安工程大学研究生部网站-主页-技术支持:新势力网络

2013年十月在职联考GCT 数学考试真题及答案 单选题(供25题,每小题4分,满分100分) 1.下列道路交通标志图案中,轴对称的图形是( ) A. B. C. D. 2.1.2342+0.7662+2.468×0.766的值是( ). A.5 B.4 C.3 D.2 3.如图所示,某山区公路旁依次有甲、乙、丙、丁四 家工厂,每家工厂都有小公路通到大公路.已知沿公 路由甲厂到乙厂的路程为9千米,由甲厂到丙厂的路 程为15千米,由乙厂到丙厂的路程为10千米,由乙 厂到丁厂的路程为18千米,则甲厂到丁厂的路程为( )千米. A.21 B.23 C.25 D.26 4.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值等于23,乘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3,则大数与小数的差是( ) A .4 B .23 C .6 D .33 5.数列a 1,a 2,…a n ,…按如下规则构成a 1=5,a k = (21-k a 的数字和)+1,k=2,3,4,…, 如a 2=8则:a 50=( ) A.5 B.7 C.8 D.11 6.如图所示,已知ΔABC ,ΔACD ,ΔADE, ΔAE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它们的总面积是30平方厘米,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22 B.20 C.18 D.16 7.某个锐角的正弦和余弦是二次方程ax 2+bx+c=0的不同的两个根,则a ,b ,c 之间的关系 是 ( ) A .b 2=a 2-4ac B .b 2=a 2+4ac C .b 2=a 2-2ac D .b 2=a 2+2ac 8.反比例函数X y 1 =,X y 1 =和X y 3 =在第一角限的图像如图所示,自X y 3 =的确良图像上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招生简章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招生简章 西安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重点、文理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建校五十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6万名毕业生,他们中的很多人业已成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骨干力量。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是国务院批准的MBA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学院拥有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国家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建设基地,在关系营销与决策、知识创新与管理方面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科研成果,同时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学科方面也有着深厚的积淀。 西安工业大学拥有一支从事MBA教育的高水平专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了多位著名学者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国内一流商学院知名教授;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大型企业高管;国外具有终身教职资格的高水平教师。 西安工业大学MBA教育不仅强调学员管理、经济、金融、财务、法律相关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更注重学员分析与判断、

指挥与决策、领导与沟通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与提升。采用课堂讲授、名师讲座、企业课堂、海内外交流等多种丰富形式,以实际介入诊断案例、研讨、启发等方式替代传统的听课形式,以灵活的授课与学习方式,为学员提供一个思维创新、实践参与、资源共享、能力提升的广阔平台。 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报考西安工业大学MBA! 一、招生对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二、培养目标 西安工业大学MBA教育坚持西安工业大学“忠诚进取,精工博艺”的办学传统,将市场定位为“培养具有高职业素养的中高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全国高校排名

学科高校排名: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 (2012年) 2013年01月29日11:17 教育部学位中心 我有话说(3人参与)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35所,本次有28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21所。 注:以下相同得分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10486 武汉大学 93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7 10003 清华大学 10001 北京大学 84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81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10055 南开大学 79 10183 吉林大学 10558 中山大学 10246 复旦大学 77 10335 浙江大学 10422 山东大学 10532 湖南大学 90001 国防大学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76 10247 同济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280 上海大学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10459 郑州大学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10635 西南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0730 兰州大学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74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10108 山西大学 10475 河南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10512 湖北大学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10034 中央财经大学 73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10214 哈尔滨理工大学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10294 河海大学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10617 重庆邮电大学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11117 扬州大学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10151 大连海事大学 71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10755 新疆大学 10140 辽宁大学 70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10276 华东政法大学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10295 江南大学 10299 江苏大学 10351 温州大学 10389 福建农林大学 105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10589 海南大学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11078 广州大学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69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10126 内蒙古大学 10167 渤海大学 10173 东北财经大学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全日制) 学术型专业型 会计(Mpacc) 学院代码学院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导师 拟招 生人 数 考试科目备注 016 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00) (全日制) 01信息感知与控制技术 02兵器材料与制造技术 刘卫国教授 任海鹏教授 齐华教授 王春阳教授 韩军教授 高明教授 蔡长龙教授 王长元教授 梁海锋教授 于洵教授 王建国教授 华翔教授 王鹏教授 郭全民教授 刘星研高 王伟教授 吴慎将教授 喻钧教授 刘智平副教授 刘欢副教授 吴杰副教授 马龙副教授 陈桦教授 坚增运教授 惠增哲教授 李建平教授 马保吉教授 董晟全教授 2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统考) ②201英语一(统考) ③301数学一(统考) ④802机械原理或 803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804物理光学或 805材料科学基础或 808操作系统或810 自动控制理论或811 信号与系统或819 数据结构与程序设 计或827应用光学 或860普通物理

03兵器试验与数字化系统 04装备效能评估评测郭永春教授杨忠教授戴中华教授王萍教授王建利教授唐霖副教授周顺副教授惠迎雪副教授白亚平副教授郭巧琴副教授马爱洁副教授杨巍副教授马志军副教授高培虎副教授 倪晋平教授雷志勇教授肖秦琨教授李翰山教授傅妍芳教授蔡长龙教授李静教授肖锋教授刘白林副教授高武奇副教授卢莉萍副教授雷斌副教授宋玉贵副教授田会副教授闫谦时副教授刘军强副教授李军宁副教授曹子建副教授 张守华研高苏俊宏教授田爱玲教授陈卫星教授容晓峰教授丁锋教授田军委教授梁向阳教授易华辉副教授徐飞副教授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非全日制) 学院代码学院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导师 拟招 生人 数 考试科目备注 016 兵器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非全日制) (专业硕士085500) 05 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 06 兵器材料与成型技术 刘卫国教授 齐华教授 韩军教授 高明教授 梁海锋教授 于洵教授 王鹏教授 郭全民教授 刘星研高 王伟教授 吴慎将教授 喻钧教授 刘智平副教授 刘欢副教授 吴杰副教授 马龙副教授 坚增运教授 惠增哲教授 李建平教授 马保吉教授 董晟全教授 郭永春教授 杨忠教授 戴中华教授 王萍教授 王建利教授 唐霖副教授 惠迎雪副教授 白亚平副教授 郭巧琴副教授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统考) ②204英语二(统考) ③302数学二(统考) ④802机械原理或 803微机原理及应用 或804物理光学或 805材料科学基础或 808操作系统或810 自动控制理论或811 信号与系统或819数 据结构与程序设计或 827应用光学或860 普通物理

07 兵器试验与测试技术 08 智能无人系统马爱洁副教授杨巍副教授马志军副教授高培虎副教授 张守华研高倪晋平教授雷志勇教授李翰山教授傅妍芳教授蔡长龙教授李静教授肖锋教授刘白林副教授高武奇副教授卢莉萍副教授田会副教授闫谦时副教授刘军强副教授李军宁副教授曹子建副教授 陈桦教授任海鹏教授苏俊宏教授王春阳教授田爱玲教授王长元教授肖秦琨教授王建国教授华翔教授陈卫星教授容晓峰教授丁锋教授田军委教授梁向阳教授易华辉副教授周顺副教授雷斌副教授宋玉贵副教授徐飞副教授 001 电子信息(非全日制)1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安理工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部

目录 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 (1) 西安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8) 高等教育学学科................................... ............. . . (10)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 (11) 计算数学学科 (12) 应用数学学科 (14) 光学学科 (16) 力学学科 (18) 物理电子学学科 (20) 应用化学学科 (21) 机械工程学科 (22) 光学工程学科 (24)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2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 (2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3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32) 电路与系统学科 (3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35)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36)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 . (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 (40)

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 ................. .(41) 土木工程学科 (43) 水利工程学科 (45)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 (48)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4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 (50) 区域经济学学科 (51) 金融学学科..................................................... . .(53) 国际贸易学学科............................................... . (54)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55) 会计学学科 (57) 企业管理学科 (58)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 (59) 设计艺术学学科 (61)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印刷工程) (62) 食品科学学科(包装工程) (64) 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学科 (66)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 (68)

西安工业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西安工业大学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格式模板 说明: 1.所有格式一律按后面格式为准。必要时,以鼠标放置位置显示为准。 2.硕士学位论文字数:4-6万字。同时为双面打印。 3.论文页边距设置采取方式:上边距为;下边距为;左边距为;右边距为; 装订线为;页眉为;页脚为。 4.硕士学位论文中所有数字和字母均为Times New Roman。正文为小四宋体。 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间距为固定值20磅。 5.当中英文摘要均为一页时,中文摘要在奇数页,英文摘要在偶数页;当中 文摘要为一页,英文摘要为两页时,中文摘要在奇数页,偶数页空白,英文摘要奇偶页排版。 6.目录为自动生成。格式为“来自模板”,显示级别为“3级”,其中1级 题目为小四黑体,其余2级和3级题目为小四宋体。 7.页眉线选择为宽度磅。页眉字体大小为5号宋体。 8.论文正文奇数页总是在翻开的论文的右侧页上,偶数页总是位于左侧页 上。奇偶页的页眉不同,奇数页演示该章的题目,偶数页显示“西安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特别注意每章的首页不需要在奇数页,可以放在偶数页,也就是不会出现空白页。正文结束时,即“结论”章完毕时,偶数页可以有且仅有一张空白页。 9.硕士学位论文中的标题均采用模板中的样式形式排版,即标题 1,标题 2,标题3等。 设置方式:在“格式”菜单中选择“样式和格式(S)…”,要在弹出窗口最下面“显示”一栏中选择“有效样式”。然后在窗口中选择对应的“标题…”。 10.各章之间应分页,使用“分节符”进行分隔。 设置方法: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B)…”,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分节符”类型为“下一页”,确定即可另起一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家重点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二级国家重点学科 华中师范大学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二级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复旦大学 中山大学 博士点 安徽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复旦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河海大学 河南大学 湖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辽宁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内蒙古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政治学院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苏州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新疆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央党校

硕士点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大学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北华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委党校 渤海大学 长安大学 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长春师范学院 长春税务学院 长江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大理学院 大连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庆石油学院 第二军医大学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第四军医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华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福州大学 复旦大学

西安工业大学北信学院专业名称中英文对照

北方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中英文对照北方信息工程学院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光电信息系Department of opto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测控技术与仪器 Measuring , Control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 光信息科学与工程 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ngineering 机电信息系Department of Mechatronic & Information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 金属材料工程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macromolecule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电子信息系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自动化Automation 电子信息工程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通信工程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商学院Business school 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经济学Economics 市场营销marketing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公共事业管理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财务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 工程管理Engineering Management 计算机信息与技术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建筑工程系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艺术设计系Department of Artistic Design 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 社会科学系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cience 汉语言文学Civil Engineering 广告学advertising 日语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第 1 页

文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三章 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活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成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3、文学活动的四要素:作家、作品、读者、世界。 4、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家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构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越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显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 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揭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他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读者。 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揭示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水平并不是成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领先。 思考题: 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的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

西安工业大学各本科专业中英文名称对照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s Engineering 光电工程学院 Measuring , Control Technologies and Instruments 测控技术与仪器Opt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ngineering 光信息科学与工程Electronic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电子科学与技术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ing 机电工程学院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Industrial Engineering 工业工程 Packaging Engineering 包装工程 Industrial Design工业设计 Mechan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机械电子工程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材料与化工学院 Met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金属材料工程 macromolecule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环境工程 Materials Physics 材料物理 Materials Chemistry 材料化学 Schoo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Automation 自动化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电子信息工程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通信工程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Biomedical Engineering 生物医学工程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经济管理学院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 Accounting会计学 Economics经济学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国际经济与贸易 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公共事业管理 marketing市场营销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Software Engineering软件工程 internetwork Engineering网络工程 Detection,Guidance and Control Technology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Information countermeasure Technology信息对抗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 物联网工程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建筑工程学院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城乡规划 Feedwater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给水排水工程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外国语学院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英语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日语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人文学院 Chinese Philology 汉语言文学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行政管理 advertising广告学 Law法学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汉语国际教育

关于开展2016年新导师遴选通知

西安工程大学 关于开展2016年度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工作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根据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规定》及《关于聘请外单位人员为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有关规定》等文件规定,为适应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本着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目的,现将本年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工作安排如下: 一、遴选条件 2016年度新增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职称、学历及科研要求依据《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规定》(工程大研字[2008]6号)、《关于聘请外单位人员为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有关规定》(工程大研字[2008] 5号)进行审核。 二、遴选程序和时间安排 1.5月15日-5月25日:申请人填写资格申请表,学院分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并签署意见(情况属实,符合条件,同意申报),并编制汇总表(同时报电子版和纸质版,纸质版须加盖学院公章)报研究生部审核; 2.5月26-6月7日:学校各部门(人事处、图书馆、科技处)资格审查; 3.6月8-12日:整理各部门反馈资格审查结果; 4.6月13-18日:公示拟推荐研究生导师结果; 5.6月20日:提交校学位委员会审议。 新导师遴选是我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工作,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和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相关工作,按要求和时间节点报送材料。 相关文件及各类表格在研究生部网页相关下载的学位办下载处下载。下载路径:研究生部>相关下载>学位办

附件一: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规定 附件二:关于聘请外单位人员为我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有关规定 附件三: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申请表(校内) 附件四: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申请表(校外) 附件五:2016年新遴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汇总表 研究生部 二0一六年五月六日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规定

附件一西安工程大学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规定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既是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也是培养过程的主导者,更是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为适应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要,本着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教育水平的目的,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遴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基本原则 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遴选必须有利于学科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学科结构调整,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及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遴选必须坚持标准、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公正合理。必须注意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成果突出、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承担研究生指导工作,逐步改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 二、遴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基本条件 1、具有高级职称(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副研究员)的教学人员或在学术研究方面有显著业绩的非教学系列人员;或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 2、在学位层次上,1964年7月以后出生的拟申请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如果职称是副高者至少具有硕士学位;1964年6月以前出生的拟申请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者至少具有学士学位; 3、有稳定的科研方向,有重要科研项目(省、市、部委以上的)和一定的科研经费,具体要求是:(1)纵向项目必须是主持人或项目成员中排名前三位(以申报书为准);横向项目必须是主持人;(2)科研经费工科类三年累计3万元以上;人文、艺术、经管及理科类三年累计6千元以上; 4、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三年内在国内外较高水平的刊物、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其中工科类要求至少1篇为核心期刊;人文、艺术、经管及理科类至少2篇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以图书馆所发西安工程大学核心期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西安石油大学

200 /200学年第学期考试题(卷)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性质考试试卷类型 使用班级考试方法闭卷人数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成绩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写在选择题后面的答题卡内。)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B.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有没有高尚的理想 D.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 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认识和实践统一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统一的观点 4.唯物主义认为,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来考察,物质的唯一特征是 A.本质的可知性 B.本原的统一性 C.形态的多样性 D.客观实在性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6.科学证明,人脑是 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产物 C.思维的器官 D.思维的对象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事物的普遍联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

8.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9.主要矛盾是指 A.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始终的矛盾 B.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C.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D.矛盾的主要方面 10.事物的质是指 A.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 B.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11肯定方面是 A.事物中的矛盾的次要方面 B.事物中的积极方面 C.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D.事物之日趋发展壮大的方面 12.唯物辩证法认为,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A.事物经过两次否定重新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B.甲变乙、乙变丙、丙变丁……的无穷发展 C.事物经过两次否定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否定的过程 D.事物在原有基础上的周而复始的循环 13.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路线是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C.能动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 D.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14.客观真理是指 A.永恒真理 B.真理中包含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C.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D.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15.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 A.是否承认个人的作用 B.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是否承认社会运动的特殊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