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摘要】

目的:针对胆道术后t管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介绍护理t管的体会和经验,根据t管引流患者置管期间及拔管前后的病理生理特点,提出各阶段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期间60例胆道术后行t管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论:临床治疗6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1例发生提前拔管

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对t管引流患者在拔管前、拔管时、拔管后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胆道术后;t管引流;并发症;护理

【文献综述】

目前胆道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的趋势,其中胆道结石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我国人口正向老龄化社会发展,发病曲线已呈逐年增高趋势[1]。t管引流是治疗胆道结石的重要手段,t管护理又是此治疗的重要环节。,因而胆总管探查,t型引流术也相应增多,t型引流护理不当常引起严重并发症。胆道手术虽然在腹部手术中损伤不多但死亡5%~10%.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后常需在胆总管内放置引流管使胆汁引流管进入肠道或分流至体外,以保证胆总管缝合处不宜承受过高张力而造成胆汁外溢同时不能促使炎症消退,有利愈合,可防止狡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周此做好护理十分重要[7]。目前有些医院仍然采用功能制护理,患者对疾病知识缺乏,自护能力差,感染、胆漏等并发症多。自我院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后,以病人为中心认真实施了全方位的t管护理及健康教育的介入,使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t管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我现院60例t型管外引流患者的临床护理和并发症以下简述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8年3月在我院普外科对不同文化程度,病程3个月-6年的患者开展了胆道手术。本组60例患者,男20例,女40例,年龄20—84岁,平均年龄50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5例,初中35例,高中以上10例;健康状况:入院查体60例患者均意识清晰,身体黄染35例;健康教育方式:护士口述,发宣传册,面对面交谈,现场示范等形式;术式: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3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20例,空肠胆总管roux—en—y吻合术4例,胆总管损伤修复术1例。

2 护理策略

在临床上,护理胆道术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在许可的范围内我们可以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共同参与护理过程,即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需求,使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增强,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同时也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也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1置管期间的护理

2.1.1“t”管的固定:胆道术后带有t管引流的患者,护理时要将t管在患者腹带上再加以固定,并告知患者其目的是起到缓冲的作用。由于t管出腹壁处是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如果t管的外露部分处于游离状态,引流管口处的皮肤就会直接受到外力的牵拉刺激,如果外力作用过大就会导致局部皮肤裂伤,造成引流管脱出。本组中有3例患者自行解下固定在腹带上的引流管。1例出现皮肤裂伤,2例出现针眼处皮肤发红、肿胀、疼痛,给予重新固定并给予健康指导,患者认知、乐意接受并积极配合后好转。另外,如果引流的管道衔接不紧有缝隙,就会引起胆汁的渗漏,不但影响了患者休养环境的清洁,也可导致细菌的侵入,造成逆行感染,在护理中我们要指导患者及家属和护士一起随时注意引流的整个装置是否处于密闭状态,从而减少感染机会。本组中有1例患者自t管接头处渗出少许胆汁被患者发现,

护士给予及时更换,未造成感染。

2.1.2“t”管位置的安放:患者手术结束后,在麻醉尚未完全清醒前,会有一些无意识的不自主运动,甚至烦燥不安,此时加强引流管的管理甚为重要,如果患者不自主运动将t 管带出,将会导致整个手术的失败。妥善安置t管可避免意外,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护理时要将t管置于患者手臂下方,引流袋紧贴床缘,用橡皮筋及别针固定,固定时t管要有足够的长度,为患者活动翻身留有余地。同时给予患者家属正确的指导,以避免家属因害怕患者的手臂压到管道而将引流管移至手臂上方。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要告知患者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引流口平面。防止胆汁倒流增加感染的机会,也不要搁在地上。本组中有15例患者家属将引流管移至患者手臂上方,护士及时给予调整并对家属给予了指导,避免了引流管被带出。

2.1.3通畅是有效引流的前提[2]:护理中要注意随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以免发生折叠、扭曲等现象,同时向患者讲解放置t管的目的和作用及管道不通畅所造成的危害,以树立患者自觉保护引流管的意识。指导患者翻身时,要将t管移至翻转侧,再翻身,移动管道时不可旋转。本组中有1例患者由于移动管道方法不正确,导致引流管

2.1.4引流口处保持无菌:腹壁引流管口处的皮肤每日用70%酒精消毒,擦净分泌物,以剪开一缺口的消毒纱布围绕引流管。护理中要告知患者注意保持局部无菌,不可擅自处理,以防感染。本组中有1例爱清洁的患者发现有少量液体自引流管口周围渗出,患者正准备用肥皂水擦洗时,被巡回护士发现制止。通过健康指导,患者无菌意识增强,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自t管旁渗漏出黄色液体时,可能是严重黄疸时的黄色腹水,也可能是术中残留的腹腔溶液,此时应严密观察,及时更换敷料,如持续加重时,可考虑胆管内阻塞,要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相应处理[3]。

2.1.5观察胆汁的颜色、气味、性质和量:胆汁的颜色、气味、性质和量可直接反应病情发展变化情况,所以术后要准确记录。正常胆汁为深绿色或棕色,稠厚、色清、无渣。如果护理时发现患者的胆汁有腥臭味或引出脓性胆汁时,提示有感染,护士要将此信息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医生及时采取措施对症处理。本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引出脓性胆汁,护士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更换抗菌素后好转。胆汁色淡、稀薄要考虑肝功能不全,胆汁混浊提示有感染的可能,须注意胆汁中泥沙样结石和胆道出血问题[4]。只有充分了解了患者的病理过程,护理才能心中有数。本组中有l例患者术后引流的胆汁色淡、稀薄,护士将此信息反馈给了医生,给予护肝治疗后好转。

2.1.6口服胆汁的重要性:本组中有1例胆总管损伤修复的患者,t管留置长达176天,而患者的营养状况太差,需口服自体引流的胆汁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但口服数日后,患者情况不见好转,护士巡房时发现患者正偷偷将胆汁倒掉,经患者主诉t管引出的是脏东西,而且味苦,服后会发生呕吐,所以将胆汁倒掉。护士向这位患者讲解了口服胆汁的意义和方法,并告知患者t管引出的胆汁是人体正常分泌的消化液,而不是脏东西,解除了患者的思想顾虑。当患者服后出现恶心时,护士嘱患者张口深呼吸并立即给予糖水口服,防止了胆汁被呕出,当口服胆汁时,护士严密看护这位患者服下后才离开,患者营养状况逐渐改善。2.1.7“t”管流置这的家庭护理:在护理t管时,强化无菌观念至关重要,如果无菌操作不严,会导致外源性细菌的侵入,增加胆道系统感染机会,所以在更换引流袋及采集引流物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对带t管出院的患者按t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内容教会患者和家属在家中做好引流管的护理,特别强调无菌和妥善固定的重要性。并指导患者调整日常生活习惯,逐步适应留置引流管带来的诸多不便,避免盆浴,淋浴时要注意置管处的保护。本组有6例带t管出院的患者,经过健康指导,自护效果好,无并发症的发生。t型管的留置者的家庭护理,向病人解释t型管的重要性。病人应了解t管留置的知识,如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防止t型管脱出,拉扯伤口。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盆浴,淋浴时可用塑料

薄膜覆盖置管处。胆汁刺激性大,易侵蚀皮肤,每日至少换药一次。一旦敷料湿透,应马上更换,纱布剪成开口,以围绕t管,利用吸收管周渗液。局部用凡士林或氧化锌软膏涂擦,保持置管部位皮肤及伤口清洁干燥。指导病人及家属每天同一时间倾倒引流液,更换引流袋;观察及记录引流液颜色和量。若有异常或t型管脱出、突然无液体流出等现象,应及时就医。2.1.8拔管前的观察护理:拔出t管前,应常规行t管造影,造影后,应开放t管引流24小时以上。患者拔管前常规行夹管试验,夹管前先将t管引流袋抬高,放于患者床头或固定在衣领上,以消除引流袋与胆管间的虹吸作用,夹管后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并告知患者夹管后如有腹胀、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要对护士诉说。以便及时放开引流,避免造影时发生逆行感染。本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夹管后腹痛、腹胀,1例出现发热和黄疸,均主动对护士诉说,护士给予及时放开引流,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2.2拔管时的护理:

在拔管时患者因害怕疼痛或拔管后出现意外及对拔管缺乏常识而在精神上非常紧张,表现在拔管时用力屏气,使腹肌张力增高,拔管时阻力增加。另外,精神高度紧张也会引起引流管口周围肌肉痉挛收缩,影响引流管的顺利拔出。如果强行拉出会造成胆管裂伤,引起胆汁性腹膜炎。所以此时心理疏导很重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修养、全身情况等用合理恰当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拔管的知识及操作步骤,让其对自身疾病有足够的认识,弄用一些在治疗中以取得成功的实例给予鼓励。或让好转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等形式使患者在精神上放松,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允许并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根据患者心理紧张的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安慰,使其具备自我控制的能力[5];在进行拔管时,最好让患者的亲人陪伴在身边,但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告知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现出奇怪的表情,动作及声音,也不要窃窃私语。护士也要力求保持轻松的精神面貌,也可以让患者用耳迈听些轻柔的音乐,找一些轻松的无关话题和患者交谈,以转移注意力,使紧张恐惧的心理状态得到松弛。最近临床上采用了握住患者的手人共同来呼吸方法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无1例患者因紧张、恐惧而发生拔管困难。护士站在患者的左侧,双手握住患者双手,目光对视,嘱患者随护士口令和护士一起吸气、呼气。此法转移了患者的注意力,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本组中49例患者的在拔管时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表现为坐立不安、用力屏气、躲闪、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其中4例拔管时出现阻力,护理中采用了上述方法进行指导,全部患者能精神放松、情绪稳定,积极主动配合医生顺利拔管。2.3拔管后的护理:

拔管后嘱患者卧床休息3~4个小时,宜立即运动,但可进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大便色泽,有无腹痛、发热、黄疸等情况。患者在拔管后经2.3天换药治疗后,瘘道外口即封闭治愈。本组中有1例患者在拔管后出现食欲不振,大便呈灰白色,伴发热、黄疸。1例患者出现拔管后腹痛,如照影发现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体管6周以上,待纤维窦道形成坚固后,给予经纤维窦道行胆道镜取出残余结石及内置引流管后症状消失。

3 护理效果

本组对60例患者给予健康指导,有效59例,无并发症发生,占98.8%,提前拔管1例,占1.3%。放置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带管最少14天最长达30天以上平均住院25天左右,病人术后7天拆线平均住院8.9天,大大节省了住院时间,平均缩短了16.1天降低费用40%左右。

4讨论

4.1加强心理护理:胆道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急性重症胆管炎死亡率高的特点。以往传统上护士总是将所有精力放在对患者生命的抢救和病情监测上,而忽视了心理护理。近年来,由于护理技术的迅速进步,护士掌握了观察判断病情,准确实施治疗方案,

积极有效的t管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对胆道系统疾病的救治极为重要。

4.2防止自行拔管:本组中有1例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胡言乱语,无意识动作增加,于手术后3天自行拔管,给予再次手术,重新安放t管后治愈,对于阻塞性黄疸患者特别是老年阻塞性患者,术后易出现精神症状。本组对这位患者缺乏早期科学的预见性,未积极采取预防性措施致使患者提前拔管。本组中另有4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出现过术后精神症状,由于总结了前例的经验教训,对于这类患者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举动,发现异常情况时,采取了预防性措施,妥善安置t管,细心周到的护理,并指导家属严密看护,再无患者提前拔管。

4.3整体护理在“t”管引流护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放置t管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整体护理,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护理工作绝环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患者及家属的共同配合,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只要运用所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采取因人、因时施教的办法,全面实施整体护理。通过学习对患者采取不同形式的健康指导确实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5 小结

整体护理使胆道手术患者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在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的护理,如果护理不当,导致死亡率很高,本组60例患者通过我们精心护理,及时评估病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针对性的提出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重视并做好基础护理。只要注意饮食、劳逸结合、情绪稳定,病人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和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志强.重视胆道外科急症的诊断与处理.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6):286

2、李铮.外科护理学.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6~172

3、木本诚二.现代外科手术学.东京:中山书店出版社,1979:116

4、杨克明.胆道外科学.辽宁:沈阳出版社,1987:111

5、方蘅英.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现代护理杂志,2003,9(12):955

6、陆柳雪.胆石症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j].广西医科大学报,2000,6(17):419--420

7、王俊、李全业.胆道血供与胆道并发症[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6,

T管护理

T形引流管的护理 (一) T管 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戳口穿出后用缝线固定于腹壁,末端接引流袋。 (二) T管引流的适应证 ⒈ 施行胆道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引起胆道水肿,缝合口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因此术毕常规放置T管引流。 ⒉ 肿瘤或外伤造成的胆道狭窄需支持,或需置管溶石排石,术中证实胆囊管有结石,胆囊内有泥沙样结石,胆总管扩张、狭窄或有炎症也均需置T管引流。 (三) T管引流的并发症 1. 内出血

胆道出血时,T管内有鲜红色液体流出,病人主诉右上腹绞痛、黑便等。 2. 胆汁渗漏 病人在术后突然出现腹痛、发热,查体腹膜刺激征明显,考虑为胆汁渗瘘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 胆系感染 术后可能并发胆管感染扩散。 (四) T管引流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⒈ 有感染的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 ⒉ 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T管有关的知识。 ⒊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留置T管有关。 ⒋ 部分自理缺陷:自理缺陷:与留置T管有关。 (五) T管的护理 ⒈ 妥善固定 T管应固定牢固,不宜太短,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床边或衣服上,严防因翻身、搬动、起床活动时牵拉而脱落,或因牵拉引起疼痛。

⒉ 保证有效引流 ⑴ 随时检查T管是否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应经常挤捏。 ⑵ 术后5~7日内禁止加压冲洗引流管,因此时引流管与周围组织及腹壁间尚未形成粘连,有可能导致脓液或胆汁随冲洗液进入腹腔,引发腹腔或膈下感染。 ⑶ 活动时注意引流袋的位置:应低于腹部切口高度,平卧时不要高于腋中线,以免引流液返流逆行感染。 ⑷ 定期更换外接的无菌引流袋。 ⑸ 引流袋放置不宜太低,以免胆汁流失过度;长期引流易造成胆汁流失,影响脂肪消化和吸收,可口服胆盐。 ⒊ 观察并记录胆汁及病人反应 ⑴ 观察胆汁的颜色、量及性状,有无鲜血或浑浊、碎石、蛔虫及沉淀物,必要时送检查和细菌培养。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500ml,清亮,呈黄或棕黄色,以后逐渐减少。若量多,示有胆道梗阻或损伤可能。 ⑵ 观察黄疸消退情况,若加重,应疑胆汁引流不畅,回流至肝或入血至胆红素上升。

T管的作用及护理

T管为乳胶制品,全长约40cm,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 一、作用 凡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均需放一根T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其目的是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并防止胆汁外流。T管因有双臂插入引流管道或腔内不易滑出,偶亦做其他手术引流用。 二、护理 在胆道手术中放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恢复的快慢,生命的安危,有赖于T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都应共同注意的。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T管固定要牢固,谨防脱出最重要。万一脱出非要再次手术不可,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因此,要在T管引出腹臂处与皮肤缝扎固定以防脱出: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把管脱出来。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在T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连接床边的消毒袋上。 2、注意无菌。衔接的皮管和引流袋均需消毒,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连接的引流管长短、粗细应适中,不能太硬或太软。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胆汁有否外流。 3、每天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颜色、混浊度、气味,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 4、若T管引出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T管,长期带T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5、术后3-4天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

T管的护理

T管的护理 T管引流的目的: 1引流残余结石 2引流胆汁,避免胆汁性腹膜炎 3支撑胆道 T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T管。将T管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床上,防治病人 翻身或活动时拉出或误拔,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一旦脱出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做好重置引流管的准备。 2、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的性状,颜色及量。记录24h总量。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 的胆汁量在800-1000ml,色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 左右;术后一到两天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落,应及时查找出原因和处理;若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T管受压,扭曲及折叠,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升高 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定期从T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袋抬高高于管口,以免引起但到逆行感染。 4、每周更换引流袋(视引流袋型号决定更换时间),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引流口有无胆汁 渗出,如有大量渗出,应立即更换敷料,必要时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5、T管放置两周者,如体温正常、食欲增加,大便颜色正常,黄疸消退,说明但到炎 症消退,下端通畅,可以考虑拔管。 拔管的护理 拔管指征:黄疸消退,无腹痛,无发热,大小便正常,胆汁引流逐渐减少,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夹管无不良反应,行胆道造影证实胆道下端通畅。 ①夹管:拔管前应试行夹管,术后7天左右,病人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可 试行夹管。先饭前饭后夹管1h,如无不良反应,可改为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再行持续夹管72h,如无不良反应,即可考虑造影后拔管。 ②胆道逆行造影:继夹管72h无不适,可向T管内注入76%泛影葡胺20-40ml后照片, 以了解胆道通畅情况。造影后,开放T管1-2天后即可,并观察。 注:拔管后一周内,应警惕胆汁外漏,甚至发生腹膜炎,观察体温,有无黄疸与腹痛发作,有异常者应及时报告医生作处理。 拔管注意事项 ①必须行T管造影,如造影无异常,再持续开放T管24h充分引流造影剂后再次夹管2-3 天,病人仍无不是即可拔管; ②T管应尽量采用胶质管; ③拔管后残留窦道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天可自行闭合; ④若胆道造影发现有结石残留,则需要保留T管6周以上,再作取石或其他处理; ⑤长期使用激素者,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老年人等T管周围窦道形成时间长者,均 应延迟拔管。 ⑥拔管时忌暴力,防止撕裂胆管及窦道。 出院健康教育

胆道T管 引流及护理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一、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管,防止胆管狭窄。 二、适应症: 1、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道蛔虫、肿瘤等行胆总管探查术后。 2、肝外胆管扩张、胆管直径在1.2-1.5cm以上。 3、肝总管内脓性胆汁或泥沙样胆汁。 4、肝总管坏死、穿孔。 5、肝外梗阻性黄疸。 三、护理 1、T管妥善固定:T管接引流袋后,用胶布固定于腹壁皮肤上,防管道脱落。 2、保持T管有效引流: (1)平卧位引流管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防引流液逆流。(2)T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应经常挤捏。 (3)定时更换体位,防引流管斜面紧贴组织造成引流不畅。 (4)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应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等到渗盐缓慢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性状:正常成人每日胆汗分泌量约为600-1000ml或800-1200ml,呈黄色、稠厚无渣。术生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境到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汗量混浊的淡红色或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呈黄色。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1)按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 (2)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流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防引流液返流。(3)遵医嘱预防性用抗生素。 5、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T管周围垫以无菌纱布,局部涂氧化锌软膏或皮肤保护膜,防止胆汁浸渍皮肤引起破溃或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黄疸:在T管引流通畅情况下,术后黄疸时间处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等。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肌注vk1,防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2)、出血:术后早期出血多由于止血不彻底或结扎血管线脱落所到,后期出血可能为T 管压迫胆总管形成溃疡或局部炎症出血。应密切观察出血量,若第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血压下降、P细速、面色苍白等休克征象,应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3)、胆瘘:多因胆管损伤]胆总管下段醒阻、T管脱出所致。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况,若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每小时50ml以上者,提示有胆瘘发生。长期有胆瘘者,要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营养失调。 7、拔管: (1)、拔管指征: ①术后两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胆红素正常 ②胆汗引流是减少,每日少于200ml,色清亮 ③胆道造影显示胆管通畅,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 ④夹管试验阴性: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逐渐增加到全天夹管1-2天无不适主诉。

T管的护理

胆道T管引流及护理 一、T管简介: T管用于引流胆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 二、目的: 1、引流残余结石,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2、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力升高、胆汁外漏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3、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官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4、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 三、适应症: 1、原发或继发性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肿瘤等行胆总管探查术后。 2、肝外胆管扩张、胆管直径在1.2-1.5cm以上。 3、胆总管内脓肿性胆汁或泥沙样结石。 4、胆总管坏死、穿孔。 5、肝外梗阻性黄疸。 四、护理: 1、T管妥善固定: 将T管用缝线固定于腹部皮肤,避免将导管固定在床上,防止病人翻身或活动时拉出或误拔,躁动病人应专人看护,加以适当约束,引流管的长度要适宜,另一端接引流袋。 2、保持T管引流通畅及有效引流: (1)平卧时引流管高度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避免引流袋抬高高于管口,以免引起胆道逆行感染。 (2)避免T管受压,扭曲及折叠,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定期从T管的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管通畅。 (3)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引流管斜面紧贴组织造成引流不畅。 (4)血块及小结石堵塞管腔时,应反复挤压引流管或用等渗盐缓慢低压冲洗。 3、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的性状、颜色及量: 正常情况下,每天分泌的胆汁量在800-1000ml,色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24h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一到两天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受压、扭曲、折叠或脱落,应及时查找出原因和处理;若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1)每天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 (2)观察引流口有无胆汁渗出,如有大量渗出,应立即更换敷料,必要时用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3)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5、保护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或0.5%碘伏消毒,T管周围垫以无菌纱布,局部涂以氧化锌软膏或皮肤保护膜,防止胆汁浸渍皮肤引起破溃或感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敷料。 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黄疸:在T管引流通畅情况下,术后黄疸时间长,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胆管狭窄或术中损伤胆管等。应密切观察血清胆红素,肌注vk1,放抓伤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T管引流护理

T管引流 T管引流术是胆管手术后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1],现将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宣教指导,给患者解释留置T管的意义及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二、术后护理 .1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T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是胆管疾病手术成功的关键。在T管引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并用胶布将T管固定在腹壁上,同时绑腹带,以防T管脱出,但T管不可固定于床上,防止患者翻身时或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将T管拉出,对术后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专人陪护或约束双手避免将T管拔出[2]。一旦不慎将T管拔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重新置管。如T管脱出时间较晚,且患者无明显症状,可拔去T管或放置无菌导尿管继续引流。 2病情观察 观察并记录24h胆汁量、性状、颜色、透明度、有无脓血、结石等。在正常情况下,手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一般应由少到多,再从多到少。术后1~2天引流约为100~250ml/d.手术后3~4天引流每天约500ml,经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胆总管炎症消退,括约肌松弛,胆总管下端通畅,T管引流也逐渐减少至200ml/d左右,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不够通畅所致,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但清而无渣。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1)草绿色: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2)白色: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3)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4)红色: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 3保持引流通畅 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术后5~7天内不可加压冲洗引流管,如术后1周内发生堵塞,可经常挤压T管,或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观察到引流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如有堵塞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引流袋高度,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防止胆汁逆流。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3]。 .4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无菌操作,更换时,接头处以%碘伏擦拭。如有胆汁渗出应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涂局部保护皮肤,并立即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局部的感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5健康教育 为患者及家属讲解T管引流的注意事项,如翻身时勿将管脱出、牵拉;卧床时引流袋不要高于床边,站立时不要过腰;如有切口疼痛剧烈,敷料渗血,或有其他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快速得到处理[4]。 6拔管和T管造影 T管一般留置2~3周,无特殊情况可以拔管,拔管前必须先夹管1~2天,患者无腹痛、

T管引流护理

T管引流护理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T管引流T管引流术是胆管手术后患者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它对于保证手术效果,防止胆管狭窄、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1],现将T管引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一、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宣教指导,给患者解释留置T管的意义及重要性,使患者消除顾虑,稳定情绪。 二、术后护理 .1妥善固定 妥善固定T管并保持引流通畅是胆管疾病手术成功的关键。在T管引出腹壁处与皮肤缝扎固定,并用胶布将T管固定在腹壁上,同时绑腹带,以防T管脱出,但T管不可固定于床上,防止患者翻身时或麻醉未完全清醒前将T管拉出,对术后躁动不安的患者应专人陪护或约束双手避免将T管拔出[2]。一旦不慎将T管拔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重新置管。如T管脱出时间较晚,且患者无明显症状,可拔去T管或放置无菌导尿管继续引流。 2病情观察 观察并记录24h胆汁量、性状、颜色、透明度、有无脓血、结石等。在正常情况下,手术后T管引流的胆汁一般应由少到多,再从多到少。术后1~2天引流约为100~250ml/d.手术后3~4天引流每天约500ml,经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胆总管炎症消退,括约肌松弛,胆总管下端通畅,T管引流也逐渐减少至200ml/d左右,量过少可能因T管堵塞或肝功能衰竭,量过多可能因胆总管不够通畅所致,胆汁色泽正常为深绿色或棕色,较稠,但清而无渣。术后1~2天胆汁显混浊的淡

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显黄色。(1)草绿色:胆汁内的胆红素受细菌作用或受胃酸的氧化。(2)白色:胆囊颈管或肝胆管内由于长期梗阻,胆汁中胆色素及胆盐被吸收,由胆囊黏膜,胆管黏膜所分泌白胆汁所代替,这种白胆汁都在手术后几小时内引流出来。(3)脓性、泥沙样浑浊说明胆管内炎症感染严重或泥沙样残余结石。(4)红色:胆管内有出血情况,主要由于胆管内发炎而引起小血管破裂而出血。 3保持引流通畅 随时观察,避免牵拉扭曲;挤压T管时应将一手靠近腹侧管固定T管,另一手由T管近端向远端挤压,不可反向挤压,以免引起逆行感染,也不可贴近腹壁处挤压,以免造成T管脱出。术后5~7天内不可加压冲洗引流管,如术后1周内发生堵塞,可经常挤压T管,或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观察到引流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泥沙样结石或蛔虫堵塞,如有堵塞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保持引流袋高度,当患者平卧时,引流袋不能高于腋中线,下床时应低于腰部,防止胆汁逆流。若引流袋的位置太低,可使胆汁流出过量,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3]。 .4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应每天更换,无菌操作,更换时,接头处以%碘伏擦拭。如有胆汁渗出应及时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洗干净,用干棉球擦干后予氧化锌软膏涂局部保护皮肤,并立即更换敷料,保持敷料干燥,防止局部的感染及胆汁侵蚀皮肤引起发炎,红肿。 5健康教育

T管引流护理常规

T管引流护理常规 【目的】 1.引流胆汁,减轻胆道压力。 2.支撑胆道,防止胆管狭窄。 3.胆道造影和冲洗。 【操作要点】 1.保持T管引流通畅,用别针固定,防止牵拉脱出。引流管不能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切口30cm以上,下床活动时引流袋应置于胆囊水平以下。 2.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正常胆汁颜色呈深黄色澄明液体,24小时引流液500-1000ml,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引流袋,更换时常规消毒接口。 4.注意观察及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如有胆汁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保护。 5.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黄疽、食欲情况及大便颜色以了解胆管通畅情况,及时与医师联系。 6.注意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有寒战高热、腹痛、反射性腹肌紧张,提示有感染或胆汁渗漏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 7.T管引流时间约7-14天,拔管前应先试行夹管实验,开始每日夹闭2-3小时,无不适逐渐延长时间至全日夹管。如无腹痛、黄疽、腹胀,遵医嘱行T管造影,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开放T管一天后拨管。拔管后可能有少量胆汁漏出,2-3天可自愈。继续观察腹痛、发热、黄疽、食欲及大便颜色变化。 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置一引流物(引流管或引流条)将液体等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腹腔引流的目的是: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腔或手术野内蓄积,以免组织损伤,继发感染,压迫组织;排除腹腔脓肿或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染扩散,促使炎症早日消退;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缝合部位的良好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部位渗血未能彻底制止,有继续渗血、渗液可能者。 2.腹腔或腹腔内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置引流物,不断排出继续形成的脓液和分泌物,使脓腔或积脓逐渐缩小而愈合。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不能控制感染或有坏死组织未能彻底清除者。 4.肝、胆和腹的手术后,可能有胆汁或胰液从缝合处外渗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可能有消化液渗漏者。 【腹腔引流的护理】 1.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或瓶),防止病人变换体位时压迫引流管或牵拉而脱出,并减少牵拉引流管引起的疼痛。 2.注意观察引流液颜色、量、气味、残渣等,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量和质的逐日变化,以了解病情发展的趋势。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观察引流液是否外漏或渗出。 4.保持引流管通畅,如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落。 5.更换引流袋(或瓶)及敷料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或瓶内保持无菌,每日更换1次无菌袋(或瓶),引流管远端接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以免引起逆行性感染。 6.注意倾听病人对疼痛的主诉,评估疼痛原因和性质。 伤口引流护理常规 伤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被动引流 又称开放式引流,引流物凭借体内液体与大气压间的压力差或依靠体位及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使液体排出体外。这类引流除了易受血凝块及纤维蛋白质阻塞而引流不畅外,还易发生逆行感染。因开放式引流起着双向通道的作用,体内液体可以流出,体表细菌也可沿管道出口自由进入体内,导致感染。 (二)主动引流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