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

通化市靖宇中学:张杰

心理咨询包括建立关系、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施咨询和评估效果等基本内容。在实施咨询中需要采用一些具体的疗法,今天,我谈几种常用的疗法。

一、正强化法

(一)、关于正强化法

正强化法是行为矫正中最基本的方法,又称阳性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它是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简单地说,当学生某一问题行为不出现(也即正常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奖赏”,以建立正常行为。正强化法在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干预矫正中运用比较多,常用于儿童神经性厌食症、偏食、遗尿、多动、沉默、孤独、学习困难等问题行为。

案例:有个6岁儿童,习惯睡到半夜起床,挤到父母床上睡。开始父母觉得很可爱,但是后来,她就养成了习惯,每天晚上都要睡到父母床上,怎么讲道理也不听。后来她的父母就用正强化法纠正了这个问题。他们画了一个简易图表,告诉女儿说,我们帮你画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会告诉我们,你哪几天是整晚睡在自己的房间里的,爸爸妈妈希望你在自己床上睡觉,如果没有过来,我们一早起来就送你一颗闪亮的星星,贴在表上。一周如果得到6个星星以上,周末就带你出去郊游,不能为是否得到星星而讨价还价,否则就扣回一个星星当作惩罚。经过一个月,她基本上已经把半夜到父母床上睡的毛病改掉了。

(二)、在实施正强化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1、选择适宜的正强化物

在行为矫正中,咨询员要用好强化物(即“奖赏品”)。强化物一般分为五类:

(1)消费性强化物:糖果、饮料等一次性消费物品

(2)活动性强化物:看电视、过生日、郊游等活动

(3)操作性强化物:涂颜色、跳绳、游戏等

(4)拥有性强化物:指在异端时间内儿童可拥有享受的东西如穿自己型号的出衣服(5)社会性强化物:属于精神层面的奖赏,比如儿童喜欢接受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赞扬、点头、微笑)或是奖状、讲故事等奖赏方式。

在对上述强化物的选择上,要注意选那些儿童喜欢、需求的强化物。

2、正强化物必须紧随着适宜行为出现,间隔越长,效果越差。

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及时给予表扬(正强化物),那么,这个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但是如果教师没有马上表扬,而是在放学后,或是更久之后再进行强化的话,效果可能就会差很多。

3、给予正强化物要适可而止,以免儿童产生厌倦心理。

4、多种正强化物最好配合使用,花样变换灵活。

5、行为习惯养成后,有形的强化物要逐渐减少,社会性强化物逐渐增加。

6、正强化对简单行为的形成初期比较见效,对于复杂行为或行为相对稳定后,应选用其他方法。

(三)正强化法的运用形式

例如:小萍是一个初二的女生,父母反映她经常不收拾自己的房间,不完成作业,睡觉太晚,还与父母顶嘴。咨询员经了解发现,小萍同样对父母也充满了不满,因为父母经常指责她,让她不胜其烦。于是,在咨询员的帮助下,小萍与父母签定了一份行为契约。

1、契约一定要形成文字,便于核对、检查,有利于督促条约的实施。

2、如果学生的行为目标表现得比规定的还要好,契约应有相应的条文给予鼓励。

二、厌恶疗法

(一)关于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是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组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达到使患者最终因感到厌恶而戒除或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这一疗法也是行为疗法中最早和最为广泛地被应用的方法之一。厌恶疗法的特点是,治疗期短,效果较好。厌恶疗法的一般原理是:利用回避学习的原理,把令人厌恶的刺激,如电击、针刺、催吐、语言责备、憋气、羞辱、橡皮圈、厌恶性情景想象等,与求治者的不良行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进而消除这种不良行为。

厌恶疗法的使用,从资料看,确实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妇女为了避孕,故意延长哺乳时间,以致小孩到了6~7岁仍未断奶。而此时,要使孩子断奶,成人往往只能采用在乳头涂黄连或难看的颜色,使儿童望而生畏,产生厌恶感,以达到断奶的目的。

现代临床心理医师也在使用这种方法帮助人们戒酒,让嗜酒者服吐酒石,或注射阿朴吗啡、吐根碱,在即将出现恶心时,让嗜酒者饮酒。如此每天一次,重复7~10次,直到嗜酒者不使用药物而单纯饮酒也出现恶心,对酒产生厌恶情绪为止。此即说明条件反射已充分建立,以后每年仍可作1~2次巩固性治疗。据莱蒙(Lemere)所行的4096例以此种方法戒酒的效果统计,一个疗程治疗后,维持戒酒5年以上者占38%,维持10年以上者占23%,其余的人以后又继续喝酒。

(二)厌恶疗法常用的操作方式

1、橡皮圈厌恶性条件法

该法主要利用拉弹预先套在患者手腕上的一根橡皮圈,作为非条件性的厌恶刺激,用以抑制患者业已发生的各种行为问题。当患者出现自身难以控制的咬指甲、拔毛发等习惯时,

可用此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操作必须正确,否则效果不佳,甚至无效。学校心理咨询中,咨询员若建议使用这种方法,应明确告诉学生操作要求:

(1)将橡皮圈套于手腕上,出现不良行为时即拉弹橡皮圈。拉弹时必须稍用力,以引起手腕部的疼痛感。

(2)拉弹时必须集中注意力计算拉弹次数,直到不良行为消失。

(3)拉弹如在300次以上,不良行为仍不消失,需考虑拉弹方法是否正确。如果方法正确,则说明此法对该生无效,可另选他法。

(4)每日需对矫正情况做详细记录。

引用一例以橡皮圈厌恶疗法治愈的强迫症病例如下:

某中学生,13岁,两年来一见男生(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至影响学习和生活。另外,到商店去或在门口经过,便产生害怕被售货员说少付了钱的想法,明知不会,但亦不可控制,以至怕去商店。诊断为强迫症。应用橡圈厌恶疗法。在左手腕上套一项圈,要求当见到男性或经商店出现上述强迫观念时,即拉弹橡圈至有痛觉;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并需作记录,结果第1周每天出现上述强迫观念3——6次,每次拉弹橡圈前三天是30——50次才消失,后三天拉弹3——5次即可消失。第2周每天出现强迫观念平均2次,拉弹橡圈2——5次即消失;第3——6周,平均每天约有1次强迫观念出现,拉弹橡圈5——10次即消失。从第9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偶有轻微的想法,能很快自己控制而消失。以后追踪观察3个月,强迫现象无复发。

2、社会不赞成厌恶条件法

该法主要运用图片、影视、舆论和想象等手段使患者在做出不良行为的同时产生一种社会制约感,从而在心理上造成威慑作用。有关研究发现,这种方法对具有强迫性偷窃行为的儿童很有效果。有一小学四年级儿童,父母陪同他前来治疗。从父母反映的情况看,该儿童家境优越,所提要求一般均能得到满足。比如他喜欢小汽车,父母为其买了多辆,但他见了同伴的小汽车仍想占为己有,曾偷了好几辆玩具车藏在家中。又如,他不缺零用钱,但一见钱就要偷,偷到后却不去花费,只是放在铅笔盒里欣赏,自得其乐。这实际上是一种强迫性偷窃行为。为此,治疗者建议父母采用社会不赞成厌恶性条件法加以矫正。让这个孩子反复观看电视录像中小偷偷窃时被当场捕获的情景,同时屏幕上要大写特写形式着重渲染被偷单位或个人对小偷行为表示气愤、厌恶和不屑的表情。同时,可在此时要求他自己拉弹手腕上的橡皮圈,目的是使孩子体验到偷窃行为的可鄙和可耻。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孩子报告说,当他看到电视录像中人们对偷窃行为的表情和同时拉弹橡皮圈产生痛感时,就会产生害怕自己再行窃和被抓住的感受;当他看到心爱的东西想占为已有时,脑子里就会浮现出电视中人们的愤怒表情,觉得他们都在盯住自己。于是马上拉弹皮圈,警告自己赶快打消行窃的念头。

3、内隐致敏法

也称想象性厌恶条件法。是指患者用想象事件过程和结果的办法使自己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感,从而减弱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当条件有限,难以运用社会不赞成厌恶性条件法制止不良行为时,可建议采用此法。用语言提示让求助者进入想象,在想象中将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相结合,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例如性变态患者,当其出现这方面的欲望或行为时,让自己立即闭上眼睛,想象面前站着一个高大警察,面孔冷峻,手里拿着镣铐在盯着他。或是回忆过去被拘留、被群众愤怒申斥的场面,以达到减少与控制此种适应不良行为的效果。除此之外,有心理医师还设计用想象恶心呕吐来抑制酒瘾或贪食症。想象厌恶疗法的优点是安全、不会伤害求助者,而且不拘条件,随时随地进行。以上述强迫性偷窃行为为例。可以指导该孩子在出现偷窃的欲念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如何接近心爱的物件,如何把手伸向该物件,突然背后有人大叫,周围观众围了上来,个个表现出愤怒、厌恶的表情,接着被扭

送派出所,穿制服的警察在极其严肃的氛围下向他盘问,他害怕的要命,有时颤抖又是哭泣,拼命求饶,小便失禁了,这时家长和老师进来了,把他带出了派出所,派出所围着许多人,有邻居有同学,他羞愧难当,思量着今后怎么做人……训练这个孩子经常在头脑中想象看电视那样一幕幕闪现行窃的过程和结果,每想象一次后都必须引起厌恶的感觉,从而达到减少和控制不良行为的效果。

4、暂停技术。

这是厌恶疗法的一种变式,即在某种特定时间对不良行为不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情境产生厌恶。为了逃避产生厌恶的新情境,他必须制止不良行为的出现。比如当儿童在课堂里捣蛋,做出不适当的行为,并屡次劝告不予接受时,可建议采用此法。最常见的是将捣蛋的孩子与其他学生隔离开来(隔离区的设置原则必须是使孩子的不适当行为得不到强化的空间),或停止其正在进行的活动。

开始执行暂停时,可能效果不大,不良行为复发的可能性较大。随着暂停的继续,孩子会逐渐对没有丝毫强化的隔离区产生厌恶感,并把这种厌恶感“迁怒”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上,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于是,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孩子为了获得不去隔离区的强化,而不断操作良好的行为。

(三)运用厌恶疗法的注意事项

1、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且与求助者签定知情同意书。所选用的厌恶刺激必须是无害的,起码对求助者是安全的。

2、运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时,厌恶性刺激应该达到足够强度,通过刺激确能使求治者产生痛苦或厌恶反应,持续的时间为直到不良行为消失为止。如强迫观念患者,用拉弹橡皮圈法进行治疗,头几天,当强迫观念出现时要接连拉弹30~50次,才能使症状消失。另外,要求求治者要有信心,主动配合,当治疗有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必要时最好取得其家人的配合,这样效果会更好。

3、厌恶疗法的靶症状必须单一且具体。如一位酗酒成瘾者要求戒酒,尽管他同时还有吸烟等不良嗜好,咨询师只选择饮酒行为作为靶症状,这叫做症状单一。而且必须针对他经常饮用的某种酒,即一定的酒精度和一定的量,这叫具体。治疗时要注意把非靶症状的行为剔除,并努力帮助求治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如人们饮酒时常边喝酒边吃菜,治疗时应只让喝酒、不让吃菜。否则针对喝酒的厌恶治疗会株连到吃菜,以至于治疗后吃菜时也会产生厌恶反应。再如,对一位同性恋者使用厌恶疗法,施治者应将呈现的厌恶刺激,限制在求治者的同性间性行为表现的范围内;同时,让求治者形成对正常的异性间性活动的愉快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消除非适应性行为的同时,建立适应性行为。

4、要把握好施加厌恶刺激的时间,在实施不良行为之前或者不良行为结束之后出现厌恶体验,都无益于在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之间建立条件反射的目的,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

三、系统脱敏法

(一)关于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疗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管是功能性的还是非功能性的、正常的或病态的,都经学习而获得,而且也能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所谓系统脱敏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要求来访学生以小步子逐渐地缓慢地与所惧怕的对象接触,同时从事与焦虑相对抗的活动(通常是放松),最终达到克服恐惧的目的。该法最初由南非精神病学家沃尔普所提出。其原理是“交互抑制”。他指出:恐惧是后天习得的,是环境里中性刺激与焦虑反应多次结合而变成了焦虑刺激的结果。要克服恐惧,

可以将焦虑刺激与另一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相结合,这样可以削弱原来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肌体放松是一种典型的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人和动物的肌肉放松状态与焦虑情绪状态,是一种对抗过程,一种状态的出现必然会对另一种状态起抑制作用。例如,在全身肌肉放松状态下的肌体,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肌电、皮电等生理反应指标,都会表现出同焦虑状态下完全相反的变化。对恐惧干预时,可以从能引起个体较低程度的焦虑或害怕反应的刺激物开始,同时要求肌体放松。当该刺激不再引起焦虑和害怕反应时,可以呈现比前一个刺激略强的焦虑刺激,同时要求肌体继续放松。如此反复进行……个体对焦虑刺激的敏感性就会逐渐减弱,其恐惧焦虑就能得以控制或抑制。

系统脱敏法是一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它应用“对抗条件作用”原理以解除病人的与焦虑有联系的神经症等行为问题。系统脱敏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即在引发焦虑的刺激物出现的同时让病人作出抑制焦虑的反应,这种反应就会削弱、最终切断刺激物同焦虑反应间的联系。

类似系统脱敏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古代也有运用。据《儒门事亲》载:王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桌几。戴人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戴人说:"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戴人又击桌,惊已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安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系统脱敏法可以用来治疗学生的考试焦虑和社交恐怖。

(二)系统脱敏法的步骤

采用系统脱敏疗法进行治疗应包括三个步骤:

1、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是进行系统脱敏疗法的依据和主攻主向;

找出所有使来访者感到焦虑的事件,并报告出对每一事件他感到焦虑的主观尺度。这种主观尺度一般为0——100,单位为SUD。下面是的主观度量尺度:

将来访学生报告出的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一般所建立的等级层次以6到10个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个。以上两步工作也可以作为作业由学生自己回去做,但咨询员一定要认真检查。

下面是以为考试恐惧学生的焦虑主观体验等级的排列示例。

了。

2、进行放松训练

训练时,让来访学生靠在或躺在沙发或软椅上,全身各部位处于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或搁置在沙发扶手上,心情保持平静。然后咨询员用轻柔愉快的声调引导求助者依次练习放松身体各部位。放松顺序通常是从上到下,先是头部,然后是颈部、上肢、胸部、腹部,最后是下肢。在把握了放松先前训练的身体部位后才进入下一身体部位的放松训练。最后,来访学生能够按要求把握如何使自己的整个躯体放松,并体会到全身的轻松感。

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即可学会,每次历时约半小时。每次训练后,安排来访学生回家做一定的练习,效果会更好。训练中,除了听从咨询员的指导,也可以按照提供的录音带或文字说明进行练习。

放松训练是否成功,最后要看来访学生听到了要求放松的指令后,能否即使地使自己处于一定的放松状态。

3、实施系统脱敏

要求求治者在放松的情况下,按某一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进行脱敏治疗。具体操作如下:

由咨询师做口头描述,让来访者进行想象。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一个事件开始。想象清楚之后,保持30秒左右。停止想象,让求助者报告此时感觉到的主观焦虑等级分数。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求助者对此事件不再焦虑为止。一般达不到0.10SUD左右即可。一次想象训练不超过四个等级,如果在某一级训练中仍出现较强的情绪反应,则应降级重新训练,直至完全适度。想象训练一般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想象要求声动逼真,像演员一样进入角色,不允许有回避停止行为产生,一般忍耐一小时左右视为有效。实在无法忍耐而出现严重恐惧时,采用放松疗法对抗,直到达到最高级的恐怖事件的情景也不出现惊恐反应或反应轻微而能忍耐为止。

(三)系统脱敏法的注意事项

1、如果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是一种,可以根据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等级表实施系统脱敏

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3、有的学生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以考虑该用其他方法。

系统脱敏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方式,但是有时候也可能失败,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放松训练不成功,学生不能放松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第二,焦虑等级划分不恰当。比如,如果焦虑等级中最低层次的SUD超过50,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了。所以,焦虑等级应从20SUD左右开始。第三,来访学生对情景的想象有障碍或咨询员提供的想象线索不对。这些都是导致系统脱敏效果不佳的原因。

(四)系统脱敏的变式

1、快速脱敏法

快速脱敏法或称真实生活脱敏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用造成恐惧反应的实际刺激物代替对它的想象;咨询员陪伴着来访学生逐一通过一系列令病人感到恐惧的情景,同时鼓励他坚持放松,直至对原先害怕的情景不再感到焦虑紧张为止。

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广场恐怖症和社交恐怖症病人。例如,对于一个害怕拥挤和同生人接触的恐怖症病人,可以让他在咨询员的陪同下在清晨人少时乘车到闹市区去。到达后,先让病人在车内坐几分钟,如果不感到焦虑,可鼓励他下车到商店门口走走,再陪同进入商店……直到他在白天进人拥挤的商店购物而不再感到焦虑紧张为止。

2、接触脱敏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特殊物体恐怖症,例如对蛇和蜘蛛的恐怖症。接触脱敏法也采用按焦虑等级进行的真实生活暴露方法,与其它脱敏方法的不同之处是增加了两项技术—示范和接触。比如,用这种方法处理对蛇的恐惧,先让来访学生观看咨询员与蛇接触的情景,包括

触摸、拿起和放下的示范。开始时,可以让学生站的较远观看,慢慢鼓励他逐步走近观看。而后鼓励他把手防到咨询员身上、再放到手上。继而,鼓励他用手逐渐接近蛇并触、碰、摸。这时,来访学生对蛇的恐惧几应基本消除了。

3、自动化脱敏法

该法在与来访学生交流沟通的基础上,咨询员将那些令其紧张焦虑的的情境如如喧闹嘈杂的声音、拥挤的人群或爬行中的蛇等制作成录音带或录像带。然后使用这些带子指导来访学生进行系统脱敏。这种方法的突出优点是,①来访学生可以在家里独立使用,减少了咨询员投入的时间;②来访学生可以依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脱敏的速度和进度,这有助于减少脱敏治疗中的一些不良反应;③带子中可以编入范例和指导,增强示范和引导的作用;④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作为对其他干预恐惧症方法的补充来使用⑤还可以用于对将面临的检查和干预感到紧张不安的来访学生。

4、情绪性意象法

这个方法由拉扎拉斯(1962)等最先提出。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形象化的描述,诱发病人兴奋、骄傲和欢乐等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这些积极的情绪情感活动显然与由恐惧刺激物所引起的焦虑反应互不相容,从而就可以逐渐抑制和消除恐惧的心理。该法对少年儿童来访学生更为有效。

四、冲击疗法

(一)关于冲击疗法

冲击疗法即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快速脱敏法。它是鼓励来访学生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冲击疗法强调快速地、常时间地暴露于病人感到恐惧的刺激物,此时常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冲击疗法是一种快速脱敏疗法,如果求治者合作,可以在几天或几周内,至多在2个月内可取得明显疗效。

冲击疗法的产生基于一个动物实验:在实验场所发出恐怖的声、光或电击等刺激时,实验动物惊恐万状,四处乱窜,想逃离现场。但如果没有任何出路,就只能呆在现场,承受极其痛苦的刺激。当刺激持续了一段时间以后,动物的恐惧逐渐减轻,甚至最终消失。这一实验表明,放松、交互抑制似乎并不重要,只要让被试持久地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将自行耗尽。冲击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但在具体运用是,还要考虑来访学生的年龄、文化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的儿童紧用这种方法。

(二)冲击疗法的方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一是鼓励来访学生进行最令他害怕的场景的想象;二是咨询员对来访学生反复讲述那些最令他害怕的事物和情景;三是运用录像等媒体让来访学生通过视听来感受到最使他害怕的情境;四是安排来访学生进入到真实的恐怖情境,进行直接接触。

实施冲击时,不能允许来访学生回避,如塞耳朵不听、闭眼不看、甚至躲避等行为,要告诉对方,如果回避,可能会加重恐怖,导致治疗失败。面对恐惧情绪,要求学生忍耐1至2小时以上,恐惧角落情绪才会逐渐消失。经过一系列先难后易的渐进的冲击治疗后,就会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如果学生报告实在无法忍受,可以放弃治疗,以免造成伤害。

(三) 冲击疗法的步骤:

第一步,体检

由于冲击疗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所以应该事前检查病人的身体状况并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如果病人具有严重的心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各种精神性障碍患者都不宜使用冲击疗法;此外,老人、

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导致的身体虚弱的人也不适宜采用冲击疗法。

第二步,约法三章,签订治疗协议。

仔细地向病人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尤其要清楚地向病人说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承受的痛苦,尤其不能隐瞒和淡化。同时说明冲击疗法疗效迅速是其他任何治疗方法所不能比的。如果病人及其家属下定决心接受治疗之后,医患双方应签订行为协议:

行为治疗协议

1、医生已经反复讲解了冲击疗法的原理、过程及效果。病人及家属已经充分了解,并愿意接受冲击疗法。

2、治疗过程中病人将受到强烈的精神冲击,经历不快甚至是超乎寻常的痛苦体验。为了确保治疗的顺利完成,必要时医生可强制执行治疗计划。这些治疗计划包括所有的细节都应该是经病人及其家属事前明确认可的。

3、医生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治疗的全过程负责,对病人求治的最终目的负责。

4、如病人家属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执意要求停止治疗,治疗应立即中止。

病人(签字)

家属(签字)

医生(签字)

年月日

签订治疗协议的目的在于增强患者的自我约束,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第三步,准备治疗场地和其他条件

首先,确定刺激物。刺激物应该是病人最害怕的和最忌讳的事物,因为这些事物是引发症状的根源。

治疗室的布置:不宜太大,布置应简单,一目了然,除了特意安排的病人最感恐惧的刺激物外,没有任何别的东西。要使病人在治疗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刺激物,不能使病人有回避的地方。治疗室的门原则上由治疗师把守,使病人无法随意夺路而逃。

第四步,实施冲击

在接受治疗之前病人要正常吃东西、喝水,并排空大小便。穿着应简单、宽松。如果有条件的话,就应该在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血压和心电监测。

病人进入治疗室后,医生应该迅速、猛烈地向病人呈现令病人感到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患者可能在受惊之后,可能会出现惊叫、失态等激烈反应,医生不必顾及这些,应该坚持持续不断地向病人呈现令病人所恐惧的事物或情境,或者应该持续地让病人暴露于令其恐惧的情境之中。病人如果现诸如闭眼、塞耳、面壁等等回避行为时,应该劝说或制止病人的回避行为。

此外,应该严密观察病人的生理变化。因为冲击疗法会引起病人最强烈的焦虑和恐惧,因此,病人在生理上会有与强烈焦虑相应的变化,会有交感神经处于强烈的兴奋状态所具有的一系列症状,如呼吸急促、心悸、出汗、四肢震颤、头晕目眩等情况。除非情况特别严重,特别是血压、心电出现异常,应该坚持进行治疗。

如果病人提出中止治疗,甚至出言不逊的话,医生应该冷静处理,谨慎对待。如果病人总体情况比较好,病史较长,反应并不是十分激烈的话,医生应该给予鼓励、规劝,甚至漠视。特别是在病人的应激反应的高峰过去之后,更加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医生应该劝说病人或者强制病人完成治疗,因为成功就在眼前。

每次治疗的时间应视病人的应激反应情况而定。应该使病人的焦虑、紧张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的焦虑紧张程度,力求达到极限,在生理反应方面,应力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变化。所谓极限,以情绪的逆转为标志。如果病人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高潮已过,逐渐

减轻的话,就表明已经基本达到这本次治疗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再现5——10分钟的刺激或情境,病人就会因精疲力竭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时,就可以停止刺激物、或情境,让病人休息。

通常一次冲击疗法的治疗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

在冲击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出现一些危急的情况,医生也应当果断地停止治疗,而不应该固执己见。在出现下列几种情况时,应停止治疗:

①通气过度综合症

②晕厥或休克

(四)冲击疗法的注意事项

1、冲击疗法实施前要了解学生的身心状态,事先应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的,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承受能力差的学生及年龄太小的儿童不宜适用冲击疗法。

2、采用冲击疗法应事先将治疗方式与学生讲清,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同时,应准备好各种应急措施,要告知学生,他不会受到真正的伤害。

(五)冲击疗法与系统脱敏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在两者都是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都属于暴露疗法。

区别:①从方法来上看,系统脱敏经常采用闭目想象的方式来呈现引起病人恐惧或焦虑的刺激或情境;而冲击疗法则往往使病人直接置身于病人感到恐惧的真实情境中;②从治疗程序来看,冲击疗法程序简洁,没有繁琐的刺激定量和确定焦虑等级等程序,而且不需要全身松弛这一训练过程;③从原理上来讲,两者所采用的原理有所不同。系统脱敏采用的是交互抑制原理,也就是每一次只引起病人一点点焦虑,然后用用全身松弛的办法去颉抗它,因此,系统脱敏程序总是将引起最小焦虑的刺激情境首先呈现出来;而冲击疗法则刚好相反,所采用的是消退原理,所以它总是把危害最大的刺激情境放在第一位,尽可能迅速地使病人置身于最为痛苦的情境之中,尽可能迅猛地引起病人最强烈的恐惧或焦虑反应,并对这些焦虑和恐惧反应不作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情绪的反应自行减轻或者消失。

(六)冲击疗法的命名

冲击疗法最早是由一个叫Crafts的内科医生所采用的。他在1938年出版的《心理学最新实验》一书中报告了这样一个个案:一个年轻妇女,不敢乘坐和驾驶汽车,尤其是害怕通过隧道和桥梁。Crafts将她强行安置在汽车后座上,将车从病人的家里一直开到他自己在纽约的诊所,沿途经过很多桥梁,还经过一条长长的霍兰德隧道。在行车途中,病人极度惊恐,不断地呕吐、战栗、叫喊。行驶八十公里之后,这些惊恐反应减弱了。在返回途中,这个女病人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不良反应。但Crafts并没有给这一治疗方法命名。

六十年代初,行为治疗家Mallrdon 、London和Stamptfl等人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实验,并将这种方法命名为“冲击疗法”。

(七)冲击疗法实例

用冲击疗法治疗恐惧症(花圈恐惧症)

一个护士因恐惧花圈到严重神经症的程度,严重到一听到花圈两字就心惊胆颤的程度。

①治疗室的布置

在一间六平方米的小治疗室里,四壁贴上花圈的图案,室内放置十几个花圈。中间有一张沙发,上面也放满了花圈图案和一些特制的小花圈。墙角有一台录音机,备有哀乐磁带。

②治疗的实施

病人进入室内,畏缩不前,只见其呼吸加快、加深,全身微微颤抖,背躬曲膝,手足无措,额头上渗出汗珠。

突然哀乐四起,这个病人听了以后,心惊胆颤,回头就想逃跑。但是,门窗紧闭,四周到处都是花圈,根本无法回避。病人找了一个空档站立,想不偏不倚,唯恐碰到花圈。但是身不由己,全身发抖,站立不稳,几乎要倒下。这时,病人已经大汗淋漓,呼吸急促,慌忙走近沙发,也顾不上沙发上的图片和小花圈了,坐下喘息不止。

半个小时左右以后,病人的颤抖逐渐减轻,呼吸逐渐平稳,靠在布满花圈的沙发上,一副疲惫的表情。这说明治疗已经成功结束。

当让病人走出治疗室时,病人并无摆脱困境的喜悦,而不是不紧不慢地站起来,整理衣服,说“衬衣湿透了”,然后扶起倒在她前面的几个花圈,走出了治疗室。

冲击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时疗效与系统脱敏疗法相近。其优点是方法简单,疗程短,收效快。缺点是冲击疗法完全无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求助者痛苦大,实施难,可能欲速则不达。因此,此法不宜滥用。正如沃尔普建议的,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才考虑采用的方法。

五、模仿法

(一)关于模仿法

班杜拉于1976年创立,又称示范法。他认为,儿童的许多行为并非通过直接实践或受到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观察、学习产生共鸣,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获得或减少、削弱不良行为。因此,模仿与强化一样,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示范法包括现场示范法、参与模仿法、自我示范法、电影电视或录像示范法以及想象模仿法等多种类型。示范法有许多优点,如成效快、适用情境广泛,还可与其他行为治疗方法结合使用,特别适合于集体心理治疗时应用。模仿法适用于培养来仿学生新的健康行为,矫正问题行为。

适应证:儿童恐怖症、社会退缩、精神发育迟滞与孤独症病儿的行为问题等。

(二)模仿法具体方式

1、生活示范

生活示范是指让来访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示范者演示适当的行为。一般示范要演示几次,在看过几次后,让来访学生重复他所看到的行为。例如,一个学生不敢做单杠练习,因而不能参加体育测验,体育教师可以让其观察教师及同学的动作,进行示范。

2、角色扮演

该方法是有咨询员和来访学生一起扮演一个确定的情境。例如在对有社交障碍的学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来进行示范:咨询员扮演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人。这个方法常有几个类似于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情景部分组成,用来帮助学生学习和别人交往的技巧。

(三)模仿法的注意事项

1、模仿者与示范者之间应该有相似性。在性别、年龄、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示范者应该与模仿者相近或相仿。示范者与模仿者的共同之处越多,模仿的信心越足,成绩越好。如上述不敢做单杠练习的学生例子中,同伴的示范效果就要比教师的示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单纯教师的示范,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差距太大而无心效仿。

2、现场示范:运用真实榜样在现场的行为示范更容易激发模仿者的兴趣。

3、配以讲评:在示范行为时,要进行讲解、说明,可以加强示范的效果。

4、影响模仿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通常认为学龄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一般来说,模仿法更加适用于儿童、青少年。

六、合理情绪疗法

(一)关于合理情绪疗法

1、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它是认知——行为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强调通过改变不合理认知来达到克服情绪障碍,走出情绪困扰的目的。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理论是ABC理论,ABC这三个字母来自三个英文词的缩写,A是指诱

发性事件(Activa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通常人们会认为,人的情绪的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回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例如: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该干什么仍继续干自己的;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冷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这两个人的信念,前者在合理情绪疗法中称之为合理的信念,而后者则被称之为不合理的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往往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可见,同样的事件,由于个体的认知评价不同,会造成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结果。诚如“境由心造”一语所说,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实在应由自己来负责。

艾利斯曾总结了西方社会生活中个体可能具有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对个体有普遍性的、通常会导致神经症的不合理信念可归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环境及事物三类。如,“我做事必须尽善尽美“是对自己,“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是对他人,“已经定下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是对环境。他指出一切非理性观念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绝对化要求

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应当”“一定要”等强制性字眼连在一起。艾利斯称之为“必须性的意识形态”。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个体的这种绝对化要求反映出他不合理的、走极端的思维方式。其实,没有什么人是绝对完美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圆满的。客观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接有一定的规律,它不可能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2)过分概括化

即以某一具体事件、某一言行来对自己进行整体评价。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艾利斯曾说过,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就好像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其内容的好坏一样。过分概括化的一个方面是人们对其自身的不合理的评价。如当面对失败就是极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及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是处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他人,以致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他具有人性,因此他主张不要去评价整体的人,而应代之以评价人的行为、行动和表现。这也正是合理情绪治疗所强调的要点

之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达到完美无缺的境地,所以每个人都应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

(3)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了,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将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糟糕就是不好、坏事了的意思。当一个人想什么事情都糟透了、糟极了的时候,对他来说往往意味着碰到的是最最坏的事情,是一种灭顶之灾。比如,再没有什么比考试失败更糟糕的了,如此努力学习却换来失败,那还怎么去面对以后更加困难的挑战,课堂之上出了洋相,所有人都会笑话自己,往后还怎么见人等。其实,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糟糕透顶的,更坏的情形有的是。艾利斯指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可能发生比之更好的情形,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定义为是百分之百糟透了的。当一个人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或比百分之百还糟的事情时,他就是把自己引向了极端的、负面的不良情绪状态之中。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即在人们的绝对化要求中认为的“必须”和“应该”的事情并非像他们所想的那样发生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现实,因而就会走向极端,认为事情已经糟到了极点。“RET认为非常不好的事情确实有可能发生,尽管有很多原因使我们希望不要发生这种事情,但没有任何理由说这些事情绝对不该发生。我们必须努力去接受现实,尽可能的去改变这种状况;在不可能时,则要学会在这种状况下生活下去。”将一件事情的负面结果夸大到极点,反映了个体走极端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这足以将人推向自责内疚、抑郁绝望情绪的恶性循环之中。

艾利斯指出,不合理信念中的上述三种特征是相互联系的。同时,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某些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信念,不过它们在那些有严重情绪和行为障碍的人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因此对他们就绪要进行认知的干预。

合理情绪疗法简要地说就是要帮助来访学生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帮助其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步骤

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可以分为五个步骤,下面结合一个案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来访学生基本信息:李某是一名初二女生。她性格较内向,朋友也不多,自尊心较强。前几天,在课堂上,由于口误,回答错了老师的提问,引起全班同学大笑,当时觉得非常窘迫,无地自容。这几天以来,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件事情,感觉焦虑,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在班主任的劝说下,来访。

分析:李某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由课堂口误,出了洋相这一外在事件(A)引起的,但实际上,是由她的特定看法和评价(B)引发的。即在公共场合出洋相是一件非常可怕、糟糕的事情,这就使它非常焦虑和痛苦(C),可以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干预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介绍理论知识

向李某直接或间接地介绍ABC理论,使她明白自己痛苦和焦虑的根本原因在于她对自己行为的不合理评价。咨询员可以采取:举例参照法“,就是举一两个例子,帮助对方认识“境由心生”的道理,进而积极参与到干预过程中来。

2、找出不合理思维

一般可以这样问她:“当你一想到那次课堂上的表现,你心理会有什么想法呢?”李某答到:“我想,简直太丢人了,以后还怎么见人啊,没人能瞧得起我了!”或者她会说:“多简单一个问题啊,我怎么就能答错呢?我还能干什么啊”通过这样的询问,我们可以发现隐

藏在她心中的深层观念,即:当事情没有按预期的那样发展时,就是一个极其可怕的灾难;还有就是“我应该得到大家的喜欢”。

3、展开辩论

即与不合理的观念进行辩论。对以上不合理观念,可采用“质疑”、“价值”、“极端”、“更新”“夸张”等方式与其辩论。

(1)质疑式。如“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大家都在嘲笑你?”。这是直截了当的质问,她的信念并没有足够的事实根据。

(2)价值式:“如果你的言行真的引起同学们的嘲笑了,你现在这么整天愁眉苦脸,就能挽回面子、解决问题了吗?”这是询问她目前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否有价值。

(3)夸张式:是不是要广而告之,说你上课出洋相了,以至于天都要塌下来了,提醒大家要小心呢?“这是故意夸大对方的概念,使其看到它的不合理之处。

(4)极端式:“就算全般同学都笑话你了,又能怎么样呢?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询问来访学生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让来访学生看到,其实后果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

来访学生可能不会很容易地放弃自己的信念,面对咨询员的质疑,她想方设法为自己的信念辩护。例如她会说“这两天,同学们一看到我就笑,肯定是在笑话我”等。因此,咨询员要借助这种不断重复和辩论过程,使对方感到自己的辩解理屈词穷,从而让他们认识到:第一,那些不合理的信念是不现实的、不合逻辑的东西;第二,那些信念是站不住脚的;第三,什么是合理的信念,什么是不合理的信念;第四,最终以合理的信念取代那些不合理的信念。

(4)建立新的合理信念

在通过上述阶段来访学生原有的不合理观念发生动摇的基础上,咨询员帮助对方及时发展新的合理观念。可以是这样一个观念:“即使我犯了错,也并不是什么糟糕致极的事情,因为我还是我,我的某个行为并不能代表我个人的价值”;“我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得到每个人的欣赏”。

(5)联系与迁移

发展新的合理观念之后,可要求李某多次重复诵读该观念以获得巩固的效果。可以让她在咨询室里很大声对自己说:“即使我犯了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还是我”“我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喜欢我,这是不合理的”之后,咨询员要帮助来访学生从这一具体事例入手,认识到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太合理,犯了极端化、以偏概全的毛病,今后要注意改正。如果以后发生其他未能如愿以偿的事情,也不是一件糟糕透顶的事情。这样就帮助她扩大了干预的效果。

(三)合理情绪疗法的其他技术

除了主要采取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辩论的方法外,合理情绪疗法还有认知家庭作业、角色扮演分析、合理的情绪想象、耻辱联系、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等方法。现择要介绍以下几种:

1、认知家庭作业

认知家庭作业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固定格式作业,使用艾利斯根据ABCDE模型特制的自助表格。先分别找出其中的A和C;然后是B,即自己身上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接下来做D,即与不合理观念进行辩论,在找出相应的合理观念,最后是填写E,说明辩论后的效果。另一种是自由格式作业,合理的自我分析。其目的与固定格式作业相同,只不过无固定格式,完全由来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自主地进行自我分析,当然其重点是放在D上。

2、角色扮演分析

这一方法的核心也是与不合理信念辩论,但进行辩论时让当事人与干预者互换角色,即让咨询员扮做当事人,为不合理观念进行辩护,而让学生扮演干预者来进行反驳和质询。这

样,咨询员实际上起到镜子的作用,反映出来访学生所持观念的不合理之处,同时学生通过寻找理由和证据进行反驳的过程,为建立自己新的合理观念提供了依据和材料。

3、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

合理的情绪想象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莫兹比发展起来的。求助者的情绪困扰,有时就是他自己向自己头脑传播的烦恼,他经常给自己传播不合理信念,在头脑中夸张地想象各种失败的情境,从而产生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合理情绪想象技术就是帮助求助者停止这种传播的方法,即它是在咨询员的指导下,来访者进行想象的技术。其具体步骤可以分为以下三步:

首先,使求助者在想象中进入产生过不适当的情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让他体验在这种情境下的强烈情绪反应。

然后,帮助求助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体验,并使他能体验到适度的情绪反应。

最后,停止想象。让求助者讲述他是怎样想的,自己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是如何变化的,改变了哪些观念,学到了哪些观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观念的积极转变,咨询师应及时给予强化,以巩固他获得的新的情绪反应

案例一:

步骤一:比如让一个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的学生想象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人交谈,并体会这种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

步骤二:此时要求他保持这一想象情景,但要求他想办法把刚才这种情绪改变为一种适度的反应,如适度的紧张,可以通过放松技术和改变认知来进行。

步骤三:一旦学生体会到适度的紧张时就停止想象,并要求他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才使情绪发生了变化。如学生可能会说:"我既然已经站在全班同学面前,就不能讲一半逃走,那样更丢人;我也不能傻站在前面一句话说不出来,那会更难受。所以不管怎样,我必须坚持讲完。这样一想反而不像刚才那样恐惧了。咨询员应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完全是由自己的想法造成的,想法改变了,情绪也就改变了。并要向学生说明合理的信念:不管别人怎么想,你要坚持做完自己要做的事,尽管你和别人交谈还是有些不自然,但这并不证明你是个一无是处的人等。并对这些合理的信念加以强化。

上面的过程是通过想象一个不希望发生的情境来进行的。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更积极的方法,即让求助者想象一个情境,在这一情境之下,求助者可以按自己所希望的去感觉和行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他有一个积极的情绪和目标。

案例二:

咨询师:好,现在闭上你的眼睛,尽可能坐得舒服一些……现在开始想象,你正和一些同学在一起,其中有你认识的,也有你不认识的,有男的,也有女的,你正坐在他们中间。尽可能想象得像真的一样……现在继续想她,有几个人好象在议论你,用那种眼光看着你,好象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都对你流露出讨厌的神情……。尽可能生动地想象这些情境,能做到吗?

求助者:…… 是的,我在努力这样做。

咨询师:你现在有什么感觉?

求助者:我快要受不了了,那么多人在议论我,讨厌我……真是糟透了。

咨询师:继续想象,你现在体验到什么?

求助者:我感到很害怕,很伤心,也很焦虑。(步骤一)

咨询师:是的,你经常会体验到这些情绪。但是你现在把这种情绪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失望和遗憾。仍然保持刚才的想象,但你仅仅感到失望和遗憾。能做到吗?

求助者:我在努力……但是,很困难。

咨询师:他们只不过是不喜欢你而巳,有什么理由必须让别人都喜欢你呢?即使他们

真的不喜欢你,那又怎样呢?你不是还好好地坐在这里吗?并不是真的受不了,对不对?你只是对他们的反应感到失望而已……现在的感觉怎么样?

求助者:好一些……对,我只是感到有些失望。我在告诉自己,他们不喜欢我,但这没什么关系。(步骤二)

咨询师:好极了!现在停止想象,告诉我你是如何改变最初那种感觉的?

求助者:虽然他们不喜欢我,但我并没因此而死去,正象你说的,我还好好地坐在这里。看样子,我把问题想象得太严重了。

咨询师:很好!你能讲一讲你从刚才的练习中都获得了哪些东西吗?

求助者:我想是因为我想法的改变才使我不再感到那么伤心和焦虑。事情不是象我想得那样糟糕,只要我不去想别人到底怎么看我,我就会觉得自己还行,当然,可能不是象我希望的那样好,但是我想这会改变的。如果我仍象以前那样想,事情就可能变得越来越糟。

咨询师:好极了!你已经发现了你以前想法中的不合理的地方,并在努力用新的想法来代替,这正是我们要做的。如果你能继续下去,并亲自实践,你就会发现自己进步得更快。

(四)合理情绪疗法的注意事项

为使合理情绪的干预方法收到理想效果,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以改变认知为重心

合理情绪疗法虽然在具体的技术和方法中吸收了对认知、情感和行为进行干预的方法,但认知改变无疑是其重点和关键所在。因此,咨询员要将主要精力用于认知改变,将其他对情绪和行为的干预方法纳入合理情绪疗法的框架体系中,否则合理情绪疗法就显得名不俯实了。

2、把握辩论与质询的火候和分寸

合理情绪疗法因为主要采用与不合理观念进行争辩的方法,而辩论与质询技术具有尖锐、逼人的一面,可能会引起来访学生心理上的抗拒。因此,咨询员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和火候,只能对事不对人地进行质询,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对方身上,更不能给对方以控制和攻击自己的感觉。此外,咨询员应时刻注意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咨询关系,这无疑会为辩论提供良好的出基础和氛围。

3、保持耐心

当事人的许多不合理观念来自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受的教育。因此,干预着期望以三言两语、几个回合的辩论,让当事人立即放弃其不合理的观念,显得不太现实。此时,干预者的耐心尤显重要,尤其是当事人表现出动摇、反复、甚至出现沉默的时候,更应有耐心,给当事人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自我思考、自我辩论,让他清理、整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并把握时机,促进当事人的认知转变。

4、防止新的认知偏差出现

在帮助来访学生放弃其原有的不合理观念,重建其新的合理观念时,应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即防止形成新的不合理观念。例如,在上述提到的案例中,若新的观点正好是对原有观念的全盘否定,即“即使没有任何人喜欢我,也无所谓,我不必在乎别人的感受。”显然这就又成为一个新的不合理观念。对此,咨询员应特别小心。

5、进行新观念言语操练时,应注意某些非言语因素

来访学生最初可能不习惯进行新的合理观念的言语操练,因而在重复进行言语对话时,往往不大自信,声音显得漂浮。对此,咨询员一方面要从动机入手,坚定其信念;另一方面,也要训练学生的非言语表达。如声音要实在有力、身体要站好站直、语速不要太快等,以配合其言语操练。

6、把握合理情绪聊法的适宜对象

一般地说,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合理情绪疗法对那些行为及情绪问题主要是由认知偏差

所引起的学生较有效,对其中智商水平较高、高年级的学生尤为有效,对那些不能做理性分析者、不愿接受该方法或对该方法有偏见者、智力太低者、年龄太小、与现实脱节而沉溺于幻想者,便不大适合。

此外,咨询员本身也应该是富于理性的、宽容的、敏感的、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并具有主动积极性、指导性,否则也会影响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效果。

七、心理剧疗法

(一)关于心理剧疗法

心理剧疗法最初由精神病理学家莫瑞诺创造于20世纪30年代。它借助于特殊的心理方法,揭露出参演者的人格特征、人际关系、心理矛盾和情绪障碍,并在心理治疗者的间接干预和同太参演者的帮助下,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员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启发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解决自我心理问题。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以现实生活为模型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它以特殊的戏剧化形式将学生在生活、学习、交往中遇到的冲突、困惑、烦恼等情况以角色扮演、角色互换、内心独白等方式编成剧本进行表演,促使学生在表演中,发现问题的本质,明确症结所在,找到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参演者还是观看者都受到深刻的启发与教育。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实践中,心理剧疗法被广泛地应用于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咨询中。

(二)心理剧的方法与技术

心理剧疗法的技术核心是即兴创作和自发的角色扮演。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热身阶段

在此阶段,咨询员要与来访学生进行初步的沟通,了解其相关资料,并向其解释心理剧疗法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对要表演的内容、情境有一个初步设想和计划,向来访学生说明意见。有必要的话,也可与其共同草拟一个剧本,当然最好鼓励他完全即兴表演。如果是在团体咨询中有多人参加,要事先分配好角色,还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服装和道具等。

2、表演阶段

在表演过程中,咨询员要创设一种轻松的、有助于来访学生自由表现的气氛。咨询员可以参与到表演之中,也可以作为观众中的“组织着”,维持现场秩序,在团体中,咨询员要引导观众——未参与表演的其他成员对角色进行设身处地的理解。对于参与表演的成员,要鼓励他们表现出自己的出风格,自由地表达自己。如果是表现某个人的生活和感情经历,表演者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焦虑、冲突,有时甚至“演不下去”,这时咨询员要提供鼓励和支持,不能过多关注他演得好与不好,而是他能否表达真实情感。有时在表演中,来访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困惑,或出现了阻碍,使戏剧难以顺利进行下去,这可能正说明了他的问题所在,为咨询员的工作起到了指示作用。在表演中,常用的一些具体技术有:

(1)角色分析

来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重现了自己的行为模式、态度等,本人感到无力改变。咨询员帮助个体认识到这些模式,并帮助他分析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模式。例如,以为因无法处理好与周围同学的人际关系而来访的学生,在心理剧中他表现出了对于他人的不信任感与敏感,咨询员可以帮助他分析,其实,就是这种对人际关系的敏感让他无法自由地与他人交往,通过这种分析使来访学生意识到问题与症状产生的原因,从而减轻症状。

(2)角色颠倒

让来访学生扮演他厌恶或憎恨的角色,促进他了解对方的感情和行为,减少否定的情绪。比如上例中,让该生扮演与他关系恶劣的同学,通过扮演对方,该生体会到了对方在与自己交往中的情绪情感,了解对方与自己交恶的原因(自己的言行存在问题),从而减少了敌意,就能正确面对和处理两人之间的关系。

此外,在表演中,还可以让表演者互换角色,重复扮演角色。也可让别人表演来访学生的行为,让其看到自己的荒谬与可笑,从而更好地认识与改变自己;或让角色独白,深入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咨询员要尽量创造条件让来访学生借角色宣泄出内心压抑的情感,可以用松软的玩具代替其怨恨的对象让其攻击;也可以请其他成员做替身让其漫骂。咨询员的任务是在关键时刻启发和点拨,促进其成长与领悟。

(3)事后讨论

在团体心理咨询中,这一阶段尤为重要,是让全体成员分享彼此对角色设身处地的理解,未参与表演的成员进入到主角的内心世界,畅谈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使参加表演的成员体会到他们处于困境中并非是孤立的,体会到集体的支持。咨询员要引导团体成员对主角的认同,产生集体的领悟,增强集体的内聚力。

(三)心理剧的主题

心理剧主要反映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件和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因此,主要有以下主题:

1、环境适应不良的问题

2、学习类的问题。例如:注意、记忆障碍、考试焦虑、厌学等。

3、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例如:人际关系失调、社交恐惧、缺乏交往技能、难以被他人接纳等

4、情绪性格方面。例如:情绪不稳、内向封闭、性格缺陷等

(四)心理剧疗法的应用

心理剧疗法由于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很容易为来访学生所接受;它采用了象征手段,使那些有语言障碍、表达障碍,或存在心理阻抗、不愿谈论内心深处隐私的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宣泄自己的感受。学生亲自通过行为体验到的领悟,往往比言语上的触动更深刻。此外,其诊断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对来访学生的认知方式与人格结构作出评估。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 一、贯注 贯注是心理辅导关系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全神贯注地倾听学生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体态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辅导教师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学生讲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学生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辅导教师的充分重视,藉以加深学生对辅导教师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 二、倾听 倾听是贯注的关键。心理辅导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谈话中的倾听,它要求辅导教师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的思考与反馈之功。因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任加是非评论及至争辩。 台湾心理学专家邓继强说:“在辅导过程中,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对方中心。”不批评和不判断主要是鼓励当事人深入表露自己,这样辅导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当事人的看法和处境。 三、沉默 心理辅导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受导人自我反省的需要。 在心理辅导中,沉默一般具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暗示功能;一个是同感功能。前者通常表现为对学生的讲话及其停顿不做言语回应,以暗示对方继续讲话;后者则通常在学生讲述精神创伤事件或做深入的自我表露时,以沉默来确保其自我宣泄与反省的时间与空间,并表现辅导教师对学生此时此刻心情的由衷理解。沉默还可以因学生对辅导的态度而分为思考性的沉默与对抗性的沉默。其中前者是学生在辅导谈话中进行自我反省的表现,是对辅导的积极反应;后者则是学生对心理辅导缺乏信任的表现,是对辅导的消极反应。对此,辅导教师要善加区别,灵活处理,特别是对于后一种情况,辅导教师更需要耐心,不要强迫学生讲话。 四、宣泄 宣泄指学生将淤积已久的情绪烦恼与精神苦恼倾诉给辅导教师的过程。它是一种发泄痛苦的方式,可给学生带来极大的精神解脱,使学生感到由衷的舒畅。因此,它可使学生摆脱其恶劣心境,寻找其症结,并强化其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 五、探讨 探讨指辅导教师帮助学生积极认识、思考其挫析与障碍的过程。它是心理辅导的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在解决困难当中认清个人的愿望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它要求辅导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与思考其当前的困难、挫忻时,多提问题、少加评论;多做启发、少做说教;多鼓励对方讲话,少讲个人意见;多提开放式问题,少提封闭式问题。 六、面质 面质指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方式与思维方法提出挑战与异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推动学生重新认识其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消除其认知方式中的某些片面性与主观性。美国心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1、个别心理辅导 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每个学生的环境和条件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特殊学生就应辅之以个别辅导。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矛盾和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因和外因,要采取民主、和谐、亲切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和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个别辅导可以让学生顾虑较少,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倾吐心中的秘密,也有利于辅导人员对之耐心、细致、深入地进 行帮助。 2、团体心理辅导 人是高度社会性的动物,个体总是依存于某个社会群体,并在这个群体里工作、学习、交往、娱乐与休闲。离开了群体,个体就难以生存。群体不仅是个体赖以生存的绿洲,而且还能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改善个体的行为方式。群体具有改变个体态度与行为的凝聚、规范的功能。在这基础上,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构建了团体动力学理论,此理论构成了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理论基石。团体心理辅导由此也成为学校心理辅导中最有效的辅导形式之一。 3、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途径 (1)开设心理辅导课,以正规的形式规定和设置课程内容。 学校开设心理辅导课,可以通过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教材,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知识、心理异常的原因、学习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正确地面对自己,自觉地解决在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矛盾和问题。避免产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因此,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组织各项心理辅导活动 辅导活动是以班为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学生情况和需要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调查、访问、表演为形式,采用了解自我、了解环境,取得自我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为目标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克服了课程的呆板,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并能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效果往往较好。但辅导活动不能代替课程,因为辅导活动的设计、开展,对师生的要求相当高,又受

心理咨询师 各种疗法总结

各种疗法总结 1 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虑的的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训练。 基本原理:让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对焦虑情境施行逐个脱敏;想象的次数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焦虑等级设定间隔不要太大;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的,应考虑其他方法 2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降低。 基本程序:筛选治疗对象;鉴定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确定刺激物);实施冲击治疗(一般2-4次,每天或隔天1次) 基本原理: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行减轻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抑制。 注意事项:让求助者对此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协商后可采用;无法忍受时可中止;求助者出现通气综合症、头晕或休克时应停止治疗。 3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各种性变态行为以及精神分裂症等适应不良行为。 基本程序:确定靶症状;选择厌恶刺激(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如电刺激、药物刺激、想象刺激或其他刺激);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基本原理:经典条件反射。反复实施厌恶刺激,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刺激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良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注意事项:不具备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能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和咨询师一定要鉴定知情合同;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4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为得到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治疗适应症等。 基本程序: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设计示范行为;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 模仿法的具体方式:生活示范;象征性示范;角色扮演‘参与示范;内隐示范。 注意事项:影响模仿能力的重要因素是年龄,更适用于年轻的求助者;要强调示范者的作用;及时和恰当地对正确行为进行强化。 5 生物反馈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八个方法

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八个方法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心理咨询者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后者一种安全感,使其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做出统合。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当事人讲话,准确地认同其内心体验,积极地响应其讲话内容,推动其从不同角度审视其成长过程中的障碍与挫折,并通过适时的自我披露相关经历来增进与当事人的情合。这一过程通常要求心理咨询员要注意八个方面的问题。 一、贯注 贯注(attending)是心理咨询的首要条件之一。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全神贯注地聆听当事人讲话,认真观察其细微的情绪与本能的变化,并做出积极的回应。它还要求心理咨询员运用其言语与体语来表现对当事人主述内容的关注与理解,以使当事人感到他讲的每一句话,表露的每一情感都受到了心理咨询员的充分重视。由此,贯注是尊重的体现,也是同感的基石。 在贯注当中,心理咨询员要随着当事人的主述做出一系列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其中言语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语。而体语表示则通常包括点头、注视、面部表情的变化,适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这些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应随着当事人主诉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藉以加深当事人对心理咨询员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在这层意义上讲,贯注是使当事人打开"话匣子"的开关。 美国心理咨询学家基伯森(Gibson,1993)曾言:好的贯注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全神贯注(focused intensity),而差的贯注则表现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心不在焉(detached passivity)。所以,贯注表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心理咨询关系的确立及其功能。 二、倾听 倾听(listening)是贯注的关键,也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基伯森(Gibson,1993)言:学会倾听是心理咨询的先决条件。心理咨询条件下的倾听不同于一般社交谈话中的聆听,它要求心理咨询员认真地听对方讲话,认同其内心体验,接受其思维方式,以求设身处地之功。由此,它不可以像在日常谈话中那样可以随意插嘴讲话或任加是非评论乃至争辩。与此相反,它要求心理咨询员在听对方讲话过程中,尽量克制自己插嘴讲话的欲念,不以个人的价值观念来评价当事人的主述(除非涉及法律等问题),并以贯注的积极表示来表现心理咨询员对当事人内心体验的认同。因此,倾听是尊重与接纳的化身。对心理咨询师考试感兴趣,登陆勤思心理咨询师网站了解更多信息,索要资料,也可加我扣26421,07512,欢迎咨询。在实践中,倾听意味着学会沉默,学会贯注,学会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当事人的内心感受并做出富于同感的反应。同时,倾听不是要心理咨询员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而是要让他学会兼容并蓄,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会在不放弃个人的信念与价值观的条件下,接受他人的信念与价值观,以能够更好地体验其感受,把握其思路,做出由衷的同感反应。 所以,倾听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活动,而是主动的、积极的活动,它使人学会用心去听人讲话。可以说,整个心理咨询的学习过程也是倾听的学习过程。 三、沉默 心理咨询既是听与说的艺术,也是沉默的艺术。沉默可以是尊重与接纳的表示,也可以是自我反省的需要。由此,沉默的意义在于给当事人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

心理辅导方法

认真回顾《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写一个您学到的心理辅导方法? 通过学习我初步掌握了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能够初步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品德问题和一般成长性问题的不同,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价值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分析的最大不同,心理分析研究的前提是把人作为有心理问题需要矫治,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是人的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

心理咨询的常用疗法 (一)行为疗法: 1.“系统脱敏疗法”又称“条件强化法”、“交互抑制法”。 2.“厌恶疗法”又叫“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 3.“暴露疗法”又叫“满灌”、“冲击”或“快速脱敏”疗法。 4.“强化疗法”又称“操作条件疗法”。 5.“代币制奖罚疗法”又称“标记奖励法”。 6.“自我警惩疗法”。 7.“放松疗法”又称“松弛反应训练疗法”。 8.“生物反馈疗法” 又称“生物回授疗法”或“植物神经学习法”。 9.“发泄疗法”。 10.“逆转意图疗法”又称“矛盾意向疗法”。 11.“模仿学习疗法”又称“示范性疗法”。 12.“思维阻断疗法”又称“思考停止疗法”或“思维控制疗法”。 13.“作业疗法”。 14.“刺激控制疗法”。 15.“自我主张训练法”。 16.“行为塑造疗法”又称“连续逼近法”。

17.“体育疗法”(也属于“娱乐疗法”,下同)。 18.“书画疗法”。 19.“阅读疗法”。 20.“舞蹈疗法”。 21.“情动心像法”(提示一些影像的印象等)。 (二)精神分析法: 1.“自由联想法”。 2.“梦境分析法”。 3.“直接分析疗法”又称“直接解释疗法”、“交流分析疗法”。 4.“精神支持疗法”又称“支持性心理疗法”、“一般性心理治疗法”、“非分析性治疗”。 5.“疏泄疗法”。 6.“认识领悟疗法”又称“中国式心理分析”、“钟氏领悟疗法”、“谈话疗法”、“疏导疗法”。 7.”心理动力学疗法”又称“谈话疗法”。 8.“催眠”与“暗示”现象及疗法在“其它一些疗法”中介绍。(三)人本主义疗法 1.“求助者中心疗法”又称“咨客中心疗法”或“经验疗法”。 2.“患者中心疗法”(大体同“咨客中心”)。 3.“存在(主义)分析疗法”又称“存在意识疗法”、“逻各疗法”。

(完整版)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小学生心理疏导及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 2014-12-04 菲立思英语小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形成了人际关系,在形成过程中,一些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结合自己多年在小学担任保育工作所接小学生从家里到学校,接触的人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老师和同学,在教授知识和相互协作中,会因魅力出众而倍受小学生的关注。一般以为,小学生只有在11-12岁以后才有真正的逻辑思维,固然这一观点夸大了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但至少说明在缺乏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生理发展的制约,小学生对老师或有特长的同学较轻易产生敬佩与模仿,由于小学生的生理幼稚,脑发育的不完善,缺乏足够的教育时间,对事物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系统,爱憎观不能完全达到社会要求,因此,这种敬佩与模仿会变成盲目崇拜。实践也证实,很多教唆犯正是利用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教唆青少年犯罪。心理疏导的常用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三类:建立和发展良好辅导关系的方法、观察和反映的方法、影响的方法。(一)建立良好关系的方法“良好的关系是辅导成功的一半。”辅导员应尽快让来访者建立对自己的信任和接纳,使随后的辅导工作能

够在彼此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氛围中顺利完成,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辅导关系本身的治疗功能。1.初步建立关系一般来说,学生鼓起勇气站在辅导老师面前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紧张、担忧和疑虑的,这时候,辅导老师的态度是否热情,语气是否温和,表情是否关切,是能否迅速化解学生的紧张,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可以先和来访学生握手,亲切地叫其名字,给予热情的问候和简单的寒暄,然后再询问其来访目的。在会谈过程中,不妨将保密性原则、促进成长的非指示性原则自然地告诉学生,打消他的顾虑。另外,辅导室里温馨宁静的环境布置,辅导员自然放松的坐姿,也都能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 2.深入关系的建立研究表面,影响辅导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辅导者对来访者的态度特质,以及这些态度特质是否得到合适的表达。辅导员主要透过个人中心疗法中的平等、同感理解、真诚关怀和无条件接纳等态度及其具体的表达技术与来访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1)平等。保持态度的态度是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础,也是充分表达其他态度的前提条件。保持平等的态度要求辅导老师不以专家、老师、长者自居,能意识到咨访双方都有接受和拒绝、反驳和批评、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和自由,以自己的平等心态和平等意识让来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人格独立和表达自由,达到平等、轻松、无门槛的沟通。(2)真

心理咨询各种疗法汇总

心理咨询各种疗法汇总 第一大类行为疗法汇总(行为矫正疗法)(行为治疗) 名称 工作原理 适用范围 治疗特点 操作程序 注意事项 备注 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 (松弛训练) ⑴训练有意识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降低唤醒、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 ⑵行为疗法,实验基础 ⑴紧焦情绪困扰 ⑵躯体症状的方法 ⑴可观察外在行为改变 ⑵理论假设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改变 ⑴介绍原理 ⑵示范指导 ⑶强化练习①呼吸放松:鼻腔呼吸、腹式呼吸、控制呼吸。②肌肉放松③想象放松 ⑷指导求助者掌握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⑴首次放松,示范减轻求助者焦虑并提供模仿信息。 ⑵放松方法可单独也或联合,但不宜多。 ⑶关键是放松,身体肌肉的更精神心理 ⑷集中精力全心投入,避干扰,达到真正放松效果。 ⑸引导语口头录音,口头更易接受和掌握

⑹对想像力强易受暗示效果好,独立强想象差不好。 ⑺最重要目的随时随意放松运用自如。 每日练习1-2次,每次5分钟 阳性强化法(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⑴原理,操作条件反射: ⑵行为后天得被强化结果。 ⑶建立保持行为可进行阳性刺激(奖励)强化,促进行为产生频率,行为以产生或改变。 ①神经性厌食、偏食②降焦虑③治疗性变态④儿童多动、遗尿、孤独和学习困难⑤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产生。 ⑴明确目标行为(目标是客观可测可分析反复强化)⑵监控目标行为⑶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⑷实施强化⑸追踪评估 ⑴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⑵阳性强化适时适当,强化与行为同时强度适当 ⑶随时间强化物可由物质变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撤销强化物。 建立训练良好行为的技术方法。 系统脱敏法 ⑴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沃尔普)被治愈是交互抑制的作用。 ⑵基本思想:让微弱的焦虑刺激重复暴露,同时以放松对抗,使刺激失去作用。猫实验 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用放松代替焦虑。分:①掌握放松技巧②焦虑情境等级③想象引起焦虑情境,同时放松练习。最后实景中重复练习,逐渐从焦虑情境中脱敏 ㈠学习放松技巧。重点面部肌肉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 ㈡建构焦虑等级。⑴每一级焦虑小到能全身松弛所拮抗程度是治疗成败关键。⑵各等级级差均匀,主要取决求助者本人。 ㈢系统脱敏⑴按等级由小到大逐级脱敏⑵如分数超过25分需要继续放松,反复不限,直到不焦虑,算一级脱敏。

如何让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方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日益全面和深入,对身体健康之外的心理健康也越趋重视。"心理健康"的术语和内容也通过各种途径为人们所逐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已被纳入到正式的学校教育中去,为孩子的健康,顺利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对此我谈一下我的浅显认识。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

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原理与方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作为心理学的一门应用科学已经成为一门越来越受社会广泛关注的一门实用科学,它在理论与实际的紧密联系中不断发展与壮大。现如今,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除了要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及科学知识之外,还要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心理咨询则帮助人在心理上不断改变和成长。 一心理咨询的概述 (一)心理咨询的涵义 心理咨询在英文中被称为“咨询”(counseling),也有译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历史虽然已经有近百年,但其内涵仍然众说纷纭。《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提到心理咨询的定义是这样的:“一种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信息为沟通形式,对求助者予以启发、支持和再教育的心理治疗方式。其对象不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而是有教育、婚姻、职业等心理或者行为问题的人。”咨询既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又是一个过程。咨询者借助这种人际关系能够使来访者发生改变,以便更好地面对自己的问题,更好地成长。同时来访者通过这一过程也可以增强适应能力,使自身潜能得以充分地发展。 (二)心理咨询的特点 1心理咨询是建立在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之上进行的。它实际上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帮助过程。咨询者运用其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访问者创造良好的氛围,给予来访者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使其更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

2心理咨询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过程。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过程,以及在咨询中,来访者学习新的知识与信息,调节自身情绪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包含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 3心理咨询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它是由专业人员从事的一项特殊专业性服务。咨询者必须是受过严格专业训练、并拥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与技能。 (三)心理咨询的基本类型 1按其内容可以分为障碍咨询与发展咨询 (1)障碍性咨询是指对存在程度不同的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者的咨询,以及某些早期精神病人的诊断、治疗或康复期精神病人的心理辅导。 (2)发展咨询是指咨询者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充分发展来访者的潜能,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全面发展2按其对象多少可分为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 (1)个别咨询是指咨询者与访问者之间的单独咨询,它是心理咨询最常见的形式。它的优点是针对性强且咨询效果明显。但个别咨询的成本较高,需要双方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 (2)团体咨询是指咨询者根据来访者所提出的问题,按性质将他们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同时对多个来访者进行咨询。它的优点是咨询面广、咨询成本低。但由于同一类问题可能因个体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个体性,因此团体咨询往往难以兼顾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咨询效果相对个别咨询略差一些。为此,应扬长避短,在团体咨询中辅之以个

心理辅导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二.1班王淑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时代的需要:21世纪的竞争,不是金钱和权利的竞争,而是心理素质的竞争,现在的小学生,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有所作为,不仅取决于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健全的人格。 2、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小学生中,自杀、离家出走的事件屡屡发生,无不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折能力差等有关。因此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了解孩子们的愿望、喜好,再因势利导,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3、学生成长的需要:心理健康是学生成长的先决条件,但是拒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大陆有3.67亿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多万,其中小学生心理障碍率为21.6%---32%。孩子们的娇气、自卑、孤僻、经不起挫折等,厌学、逃学、甚至自杀等现象,无不反映出孩子们的心理品质的脆弱,其中有的已经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1、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探寻在本校开展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实际的有本校特色的心理辅导的经验。 4、通过研究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总结适当的心理辅导方法。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心里辅导。 2、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解除心理障碍。 3、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5、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如何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心理辅导

学习方法心理辅导课(四年级) 1、学生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四年级,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对学习知识点的增加,学习难度增加,学生感觉学习有时吃力,心理处在成人与儿童的分界点,对错误失败容易产生挫败感,如果自己稍不努力,成绩就很快下滑,失去自信心。如何在这个时期增加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暗示,改善他们学习的技能是最为关键。 2、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总结、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学习,提高学习自信心。 3、教学重点:通过一些学习行为分析,来了解自己学习水平和心理,提高学习技能,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学习难点:有针对性的改变一些学习的陋习,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 5、教学准备:案例、PPT、 6、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我们学习能力的关键。你觉得你的学习方法科学吗?请做一下几道测试题。 1、上课时你比较专心,能跟着老师一起做练习、做笔记。A 是 B 偶尔C 很少 2、每天能按时完成作业,对错题及时改正。 A 是 B 偶尔C 很少 3、书写比较工整,涂改较少,常用学习工具帮助做题。 A 是 B 偶尔C 很少 4、不懂的作业,先思考再提问或自己查阅书本解答。 A 是 B 偶尔C 很少 5、写作业时,是认真写完再做其他事。A 是 B 偶尔C 很少 6、除了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我做之外,其他预习、制作学具比较少完成。 A 很少 B 经常C总是 7、对文字题、应用题感到十分困难,不解题意 A 不是 B 偶尔 C 是 8、小动作比较多 A 不是 B 偶尔 C 经常 9、由于忽视细节或粗心,在学校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犯些粗心的错误 A比较少 B 比较多C经常 10、说话过多,经常被点名 A 比较少 B 偶尔C经常 (这个让学生课前前测,还不公布结果,等到上课把自己的结果拿最后答案对比) A 达到6个以上,说明你是一个学习比较认真的同学,有比较好的学习习惯,能保持良好成绩。 B达到5个以上,说明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就是不够认真,学习方法不够正确,还需努力。 C达到5个以上,说明你的学习习惯不太好,如果不努力,成绩比较难提高,还要多多加油。 问题:你是属于哪一类,你愿意成为哪种类型? 二、深入分析 我们常常说,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一样。 名人故事:周恩来勤奋求学的故事 周恩来通过勤奋努力进入了初中,起初,他英文基础比较差,为了攻克这一难关,他每天把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学英文。到第二年,他的英文就相当好了。后来,就能看许多英文原着了。 他的国文(语文)成绩特别好,学校每两星期做一次作文,周恩来的文思敏捷,提笔作文,一气呵成。1916年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他被评为全校第一名。他的数学成绩也很好,在笔算速赛中,他是48名最快之一。代数得满分。心算比别人笔算还快。除了课堂学习,他在课外还读了许多书报,尤其是喜欢读孙中山

心理咨询各种疗法汇总

心理咨询各种疗法汇总第一大类行为疗法汇总(行为矫正疗法)(行为治疗) 名称 工作原理 适用范围 治疗特点 操作程序 注意事项 备注 行为疗法 放松训练 (松弛训练) ⑴训练有意识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降低唤醒、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 ⑵行为疗法,实验基础 ⑴紧焦情绪困扰 ⑵躯体症状的方法 ⑴可观察外在行为改变 ⑵理论假设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改变 ⑴介绍原理 ⑵示范指导 ⑶强化练习①呼吸放松:鼻腔呼吸、腹式呼吸、控制呼吸。②肌肉放松③想象放松 ⑷指导求助者掌握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⑴首次放松,示范减轻求助者焦虑并提供模仿信息。 ⑵放松方法可单独也或联合,但不宜多。 ⑶关键是放松,身体肌肉的更精神心理 ⑷集中精力全心投入,避干扰,达到真正放松效果。 ⑸引导语口头录音,口头更易接受和掌握

⑹对想像力强易受暗示效果好,独立强想象差不好。 ⑺最重要目的随时随意放松运用自如。 每日练习1-2次,每次5分钟 阳性强化法(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 ⑴原理,操作条件反射: ⑵行为后天得被强化结果。 ⑶建立保持行为可进行阳性刺激(奖励)强化,促进行为产生频率,行为以产生或改变。 ①神经性厌食、偏食②降焦虑③治疗性变态④儿童多动、遗尿、孤独和学习困难⑤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产生。 ⑴明确目标行为(目标是客观可测可分析反复强化)⑵监控目标行为⑶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⑷实施强化⑸追踪评估 ⑴目标行为单一具体 ⑵阳性强化适时适当,强化与行为同时强度适当 ⑶随时间强化物可由物质变精神奖励,待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撤销强化物。 建立训练良好行为的技术方法。 系统脱敏法 ⑴源于对动物的实验性神经症的研究。(沃尔普)被治愈是交互抑制的作用。 ⑵基本思想:让微弱的焦虑刺激重复暴露,同时以放松对抗,使刺激失去作用。猫实验 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用放松代替焦虑。分:①掌握放松技巧②焦虑情境等级③想象引起焦虑情境,同时放松练习。最后实景中重复练习,逐渐从焦虑情境中脱敏 ㈠学习放松技巧。重点面部肌肉放松。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 ㈡建构焦虑等级。⑴每一级焦虑小到能全身松弛所拮抗程度是治疗成败关键。⑵各等级级差均匀,主要取决求助者本人。 ㈢系统脱敏⑴按等级由小到大逐级脱敏⑵如分数超过25分需要继续放松,反复不限,直到不焦虑,算一级脱敏。

心理咨询基本原则

心理咨询基本原则 1、保密性原则:咨询人员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给予保密,不得对外公开来访者的姓名、个人情况等;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不能在咨询室以外的其他地方随意谈论来访者的问题。如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询事例时,应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公开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单位或住址。 2、客观立场原则:咨询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以咨询人员自身的价值观评判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更不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或指责。 3、专业能力限定原则:咨询人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分析问题的所在,培养来访者积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成长,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来访者面临的问题超出咨询人员的专业能力范围时,心理咨询人员应主动、及时地把当事人转介到合适的心理咨询机构。 4、时间、感情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可以适当延长),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咨访关系的确立是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但这是有限度的。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终止咨询之前应该予以拒绝。 5、“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心理咨询人员在向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时,应给予来访者自己的意愿,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

“来者不拒”,指对来访者积极提供可能的帮助;“去者不追”,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退出或离开,应及时安排,做好结束咨询工作,不必勉强建议来访者继续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6、重大决定延期的原则: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过于不稳和动摇,应规劝其不要轻易作出如退学、转学等重大决定。在咨询结束后,来访者的情绪安定、心境得以整理之后作出的决定往往不容易后悔或反悔的比率较小。就此应在咨询开始时予以告知。 本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感谢您的配合!

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临沧市永德二中学校心理维护方案班级:14级心理健康教育姓名:雷芳学号:Z 一、指导思想: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实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的,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逐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维护目标: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学生们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用权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3、提高维护健康的意识,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师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三、心理健康维护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开展教育活动,使用权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用权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以课堂为主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同时开发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课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实质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心理保健的知识。这种课上传授的不是心理科学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是将有关理科学的理论和技术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理论和自我心理训练的可操作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把握自己的心理更自觉的维护和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2、专题的心理讲座 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题心理讲座,传授心理学知识和心理调试的方法的运用,增进学生对自我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育学生不仅要成材而且要成人。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学校建立“咨询室”,成立一支热爱心理辅导的师咨队伍。通过不断完善,使学校心理咨询室能承担以下职责:为有需要的学生做团体或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扰;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访谈调查与心理测量,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需要给予特别帮助的学生,并且掌握一般学生的心理状况;承担

心理辅导的常用技巧(一)

心理辅导的常用技巧(一) 一、贯注技巧 1、定义:贯注(attending)是用辅导教师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和眼神向受导学生表示你是我现在惟一关心的目标,我会精力集中于你身上。(Kottler) 2、作用:贯注是尊重的体现,也是同感的基石。贯注是使受导学生打开“话匣子”的开关。美国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伊根也指出:观察来询者的非言语表现是进入他们内心世界的阳关大道。贯注确是心理辅导的基本功之一。 3、做法:在贯注当中,辅导教师要随着受导学生的叙述做出一系列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其中言语的表示通常包括嗯、噢、是的、我明白了等伴语。而体语表示则通常包括点头、注视、流泪、面部表情的种种变化,适宜的坐姿及一定的沉默等。这些言语与体语的表示应随着受导学生主诉的喜、怒、哀、乐的变化而变化,加深受导学生对辅导教师的信任,并强化其继续讲话的欲念。 4、举例说明 学生:李老师,我来了(低着头,嘴角下咧,眼睛发红)。 辅导教师:小莉,请坐下,慢慢谈。 学生:李老师,我真后悔考试作弊。其实我准备很充分,考90分没大问题。但我想拿100分,有一个问题把握不大,就偷看了一眼,被老师发现,算我不及格。我后悔死了(说着痛哭起来)。辅导教师:小莉,我很理解你此时的心情(递上一张纸巾,拍拍小莉的后背)。 学生: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考过不及格的成绩呀! 辅导教师:这确实令人不好受(说着又送过几张纸巾,并倒一杯水端来)。你还需要点什么吗?学生:不需要了,谢谢李老师(开始喝水,但仍低着头)。 辅导教师:感觉好点儿了吗? 学生:好一点,不再头晕了(说着把头抬起来,望着李老师)。 辅导教师:好,无论发生了什么,都不要把身体搞坏,你说对吧(亲切和蔼地望着小莉)? 学生:是(面部紧张开始放松)。 辅导教师:小莉,我知道你做了一件终生难忘的错事,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事不要投机取巧,存侥幸心理,不然早晚会栽跟头的(说着眼睛又开始有些发红)。 辅导教师:嗯…(双眼望着小莉,示意她接着说,并将纸巾盒推到小莉身旁)。 学生:(自取了一张纸巾,擦擦眼泪)我觉得100分不是人人追求的目标,诚实才是。不然自欺欺人拿了100分,早晚会吃亏的。 辅导教师:小莉,你讲得很对,态度也很诚恳。人不怕犯错误,就怕不认错,不总结经验教训。学生:李老师,感谢你这样诚恳地待我,进门时我好害怕你会骂我(脸上绽开笑容)。 辅导教师:我很高兴你现在不那么紧张啦,我喜欢你知错认错的精神(说着又轻轻拍了一下小莉的肩膀)。

心理咨询师三级--各种疗法总结

心理咨询师三级 各种疗法总结咨询技能笔记 1、系统脱敏疗法(交互抑制) 系统脱敏疗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 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第一步,教求助者掌握放松技巧;第二步,把引起焦情境划分等级;第三步,让求助者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同时做放松训练。 基本原理:让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 注意事项:对焦虑情境施行逐个脱敏;想象的次数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焦虑等级隔不要太大;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的,应考虑其他方法。 2、冲击疗法(消退抑制) 冲击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冲击疗法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恐惧的行为,让恐惧自行 基本程序:筛选治疗对象;鉴定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确定刺激物);实施冲击治疗(4次,每天或隔天1次) 基本原理: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者恐惧反应,并且对这种强烈而痛苦的

给以任何强化,任其自然,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消失,情绪反应自乃至消除,即所谓消退抑制。 注意事项:让求助者对此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协商后可采用;无法忍受时可中止;求助者出综合症、头晕或休克时应停止治疗。 3、厌恶疗法(经典条件反射) 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反应。可用于治疗强迫症、各种性变态行为以及精神分裂症等适应不良行为。 基本程序:确定靶症状;选择厌恶刺激(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如电刺激、药物刺激、想或其他刺激);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 基本原理:经典条件反射。反复实施厌恶刺激,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刺激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只要求助者进行这种不良行为,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了避免厌恶体验,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适行为。 注意事项:不具备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能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和咨询师一定要鉴定知;靶症状要单一而具体。 4、模仿法(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的行了什么样的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治疗适应症等。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一、心理指导法 心理指导法是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受导者进行说理教育。心理指导法和德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法相似但不相同,德育中的说理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规范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突出了心理理论指导的特点,强调论心理之理,通过心理理论的科普教育,提高受导者的心理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古人说,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心理健康教育法的运用,重要的是要把心理科学的真理性转化为说理的力量,使受导者心悦诚服。中国古语说:看书求理,须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说理,须令人家胸中点头。运用心理理论说服人,要力求说得透彻,明了,生动,还要注意因人施理。 咨询手记:心理指导法一例 以心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帮助中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应该注意,对性格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给以指导。比如,同是初一年级的女孩,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男孩子的追求。其中一个女孩性格开朗,有主见,她带着这样的认识来向你请教:初二年级的一个男生想和我交朋友,我自己觉得这样不好,女孩子应自重。而另一个女孩性格内向,腼腆。面对男生的追求,不知如何处理,不好意思也没有勇气回绝。对这两位同学进行指导,就要采用不同的说理方法。对前者,因其自主性较强,比较重视自己的身份,在指导时,就不必讲更多的道理,只须坚定她的一些想法即可。比如,可以赠之以一句诗“该在夏天得到的东西,不要在春天索求”。而对另一个女孩,因其文静,柔弱,在指导时就要具体,还要多加宽慰语。如果还是以诗相赠,则要这用这样的诗——《少女》:绿色的晚风,吹乱了少女的长发,正像此时那纷乱的心,房前的桃花粉红鲜丽,就像少女可爱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