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富士康,你往哪里去?

富士康,你往哪里去?

富士康,你往哪里去?

富士康自建立以来,一路狂奔,而今以来已有近40年的历史,然而如日中天的富士康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富士康是什么?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富士康究竟要走向何处?富士康究竟应该如何改革?本文通过富士康外部环境以及高中低三个层面的分析,用“顺乎天,合乎道,以人为本”准绳进行量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个关于富士康的消息上在网路上疯传,“路透社报道说,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已经将800万部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iPhone智能手机退还给其代工商台湾富士康公司”

800万部苹果,对于一般人来讲,这简直是天文数字。对此富士康方面却表示不针对任何客户的信息发表评论,人们不仅要问,真相到底是什么?总裁郭台铭到底是否清楚真相,说到真相我不得不引用那个经典的台词:“最高领导人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真相的人”

在《走向共和》里有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画面,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在连续拿下塘沽和廊坊之后,我们的慈禧太后仍然兴致勃勃地听取各地发过来的抵抗洋人的胜利战报,陶醉着老佛爷圣明的附和当中,直到洋人的炮弹落到紫禁城内,才骤然清醒,为保证自己的权力,匆匆处理掉不听话的皇后,挟持光绪皇帝,仓惶逃往娘子关……

富士康到底是什么?

考虑到富士康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拿这个问题去问中国人,恐怕一个人有一个答案,富士康太大了,她是一个有着近40年历史的企业,在全球有上千个据点,150万员工,是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有一句话说的好,大象无形,对普通人来讲富士康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讲的清楚,

笔者是从2005年8月23日开始关注富士康的,那一年在龙华油松富士康南大门口发生了一个震惊全国的车祸,当场造成富士康19名工程师死亡,当时有记者报道说龙华园区有15万人,我觉得不可能是不是编辑搞错了,把1。5万写成15万了,我有一个同学在富士康,因此就打电话过去询问,一问才知道确实有15万,从此富士康进入了我的视野。进而也进入了富士康工作,一直到现在。因此笔者对于富士康怎么样还算有点发言权的。

谈到当下的800万部手机事件,好多媒体都归结为富士康出现了系统性问题,的确,受大环境影响,富士康最近确实有点烦:业绩遭遇瓶颈,电商突击失败,红海光伏大战,内部丑闻不断,高管频频被换……

富士康到底怎么了?

一个企业好比一颗大树,作为树的主人其实能做的非常有限:仅仅是浇水,施肥,除草,喷药以及给大树选一个好的生长环境,因此只要以上的各个条件具备,树自然会生长,若不生长,那就说明这个树不健康。既然树不健康,那就不能仅仅怪罪树的主人“上了年纪”,富士康没有人才吗?不,富士康至少有20万人为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统管全球业务,6C,模具,IE,贸易精英大把,甚至有人把富士康比作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

富士康系统不完善吗?不,富士康以全球最强大的资源整合和垂直整合能力,仅以自己研发

的系统,从一个传统作坊企业发展成为一个年营业额超过10000亿元的全球50强企业,其管理没有一套能办得到吗?

然而,树大招风,打开报纸新闻,富士康高层的风吹草动都被媒体以放大镜的方式进行解读,若是好事的话,这也确实将为富士康赚足眼球,只是以目前的态势来看,若无外力强行压制,媒体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的,既然管不了别人的嘴,那还是仔细分析下自己的企业到底出了什么健康问题,毕竟知道了问题的原因才可对症下药。

富士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看外部环境,这其中我要特别强调舆论环境,富士康是一家生产制造消费品企业,其所生产的产品被消费者直接消费,而影响消费者选择权很大程度上是受舆论影响,也就是民意,以富士康自身上万亿的体量,即使不做广告,想没有大的影响力都难啊!

自从2005年以前,富士康是一个默默发展的企业,自称“勤劳的台湾水牛”“墙角默默生长的地瓜”“打不死的蟑螂”,其管理以灵活著称,很少被媒体注意到,然而到了2006年之后,“天起了凉风”,主要原因是富士康向媒体发起的一场诉讼

2006年6月15日和22日,《第一财经日报》刊发了记者王佑采写的两篇报道,揭露富士康在大陆投资的深圳工厂普遍存在工人“超时加班”问题。富士康认为报道不实,侵害其名誉权,其法人公司鸿富锦公司7月初在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王佑和第一财经日报编委翁宝,索赔3000万,其中王佑2000万,翁宝1000万,并提出财产保全请求,法院查封了两人的房产、汽车和存款。

这是当时中国大陆向媒体索赔金额最大的名誉侵权案,也是首例越过报社直接向记者起诉并查封记者私有财产的案件,

起诉一经媒体发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天时间内各大媒体均争相报道,一时间“富士康总裁郭台铭的霸气和抹眼泪记者的弱小形象”就在中国落地生根,各路文人,口诛笔伐,舆论所指,群情激愤,老百姓个个义愤填膺,在媒体的强大压力之下,郭台铭不得不宣布将索赔金额减少为象征性的1元,并私下解决此事。

表面上看此事已经解决,由于富士康内部强大的幕僚团队和法务团队,之后类似的诉讼没有发生,然而,祸根就此埋下。

2007年7月,内定接班人郭台成病逝,本是主管自发组织的不让员工穿红色衣服的措施再次被媒体放大,招致媒体的过度解读

2009年7月孙丹勇跳楼自杀,一时间富士康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媒体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鞭笞

2010年春天,来自河南的小伙子马向前被发现非正常死亡,跳楼的数字从1一路上涨到13,那一段时间,媒体已经变本加厉地成了黑寡妇的角色,第二跳的时候,描述这一跳的6大要素,然后将前面的跳楼放入背景,然后周而复始,直到5月下旬,当时,全国人民都在数数,看谁会成为那个不幸的14,15,16……,作为富士康人,我心碎了,在黑暗势力的鼓动下,谁都会成为那个可怕的下一个……

之后太原富士康骚乱,北京富士康保安打人事件,成都和烟台富士康火灾,郑州富士康罢工,SMT技委会贿赂丑闻以及近期的800万部手机,外部舆论环境是越来越恶劣了。

再说内部.

高层被换掉,高层之间如何进行权力斗争,以及高层出现的问题很严重……,这些事情对我等屌丝来讲都是风吹月亮的事情,这些,媒体都已经帮忙进行了分析,再此就不再一一赘述了中国有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身在富士康的底层,这些年看似得到了很多实惠,然查个究竟,发现其实不是那回事,由于富士康严格的年资和薪酬制度,普通员工要想一路升迁当上高级管理人员甚至公司总裁的几率几乎为零,因此对普工来讲,能否赚钱就成了唯一可以激励的理由了。

2010年6月份加薪之前,也就是在3年之前,富士康普工的基本工资是900元,当时加班管控不是很严格,每月加班80个很容易,加上公司管吃管住,一个到手2000多很正常,为了应对舆论,安抚员工,

是年6月份,富士康宣布大幅度加薪,之后,富士康又多次宣布加薪,直到今天,富士康所有深圳,昆山,郑州,成都厂区的普工薪水都是持平的,然而闹心的是:“加班没了”,现在的政策是不管吃住了,所有补贴都算进工资,若是没有加班,能拿到的薪水就只有1700多了,再交了房租,吃饭之类的基本所剩无几,若再命运不济,遇上个天灾人祸,基本都要破产了。

没有愿景,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吃的是青春饭,基本上是这类人的真实写照。

但人各有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看看富士康周围回收金盐和零部件的生意有多红火就知道了。

总之,生活在最底层的普工,对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相当不满。

中间阶层,在当今世界,中间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剂,在富士康员3以上资位的人员均可以称得上中间阶层,仔细看看,2010年春天的跳楼事件中,没有一个是中间阶层的人,当然也没有高层,更没有听说过台干跳楼,与普工相比,中间阶层有一定的技术资本,中层在富士康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富士康也确实提供了相对丰厚的薪水,然而,潜规则是,陆干想有前途那是太难了,就拿师级级别来说,有人计算从师1升到师10,理论上讲要40年,令人气愤的是,更有人提议要将师级员工的级别拉大到20级,天啊,看来只等我儿子来帮我挖了这座大山了。

试想,若当年邓小平在法国打工进的是富士康,估计要悲催了,他老人家估计会由于资位的问题想升到师13那估计要到文化大革命之后了。

既然中间阶层升迁过程会遭遇天花板和玻璃门,那薪水给的满意总可以吧,然而事实情况是2010年时,一个师2员工的基本工资是当时普工的3倍,在加上各种补贴和加班费,综合工资是普工的3倍,而加薪之后的今天,很多同事反映,现在的情况是和2008年之前的工资差不多,等于说这6年白干了……

中间阶层的问题实际上已经开始影响着富士康的稳定,因为他们掌握着富士康的众多资源。

一句话,富士康内部从高层到底层统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但富士康会马上不行吗?不会,作为这么大体量的一个企业,富士康是百足之虫。

易经有云“顺乎天而应乎人”,因此富士康要想解决目前的危机,思路只有一个“顺乎天,合乎道,以人为本”

所谓顺乎天,就是迎合时代潮流,科技,全球化,共同发展就是当今世界的潮流

所谓合乎道,就是立足于自身和当地的实际状况而做出的合适的措施,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富士康全体员工的福祉和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富士康能发展到今天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中间融合了员工的辛勤和汗水,然而究其根本还是应了“顺乎天,合乎道,以人为本”这句话,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自1974年成立以后,在完成了原始的资本和技术积累之后,乘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春风,顺应全球产业梯度转移,抓住了个人电脑和移动以及苹果重新崛起兴起的大势,快速发展,此为“顺乎天”

自从1988年起,富士康投资大陆,根据自己的资金优势,整合全球资源,以大陆近乎无限的富余劳动力资源和欧美庞大的消费市场,迅速发展成全球第一大EMS企业,此为“合乎道”富士康从进入大陆建立第一个企业新海洋企业时,就充分发挥员工的主管能动性,以比较规范的薪水发放和超出当时一般企业的薪水水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员工加入富士康,直到2010年,虽然说很累,很苦,然而员工愿意干,企业知道了员工的需求,并尽量满足,员工不为企业拼命那是不正常的事情,不相现在好多员工想同企业拼命,记得有资深员工回忆,当时的伙食条件超好,鸡蛋随便和鸡腿随便吃,加班随便加,员工晚上下班晚,公司会派车送回家等等,此为“以人为本”

而当下富士康的实际情况是怎样呢?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转型这一个观念在富士康深入人心,前面讲过,当今世界的科技仍在迅速发展,然而科技不是唯一,个人电脑和移动用品市场已经饱和,新能源,电子商务,云等成了当今世界的潮流,特别是云时代,知识不再是只有少数人独享,只要识字和了解了基本的常识之后,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云端自由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也就是说现今知识不需要储备,富士康站在云端不免失去了方向,有人说新能源是未来方向,富士康大举进入,直到这个领域成了红海

有人说电子商务是趋势,富士康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飞狐乐购,万马奔腾,万德成……郭台铭亲自上阵摇旗呐喊,然而由于买电子产品并不像卖汽车,富士康的规范体制不适合渠道的灵活经营,加上售后服务不到位,搞得连富士康自己的员工都不愿意购买,最终收到的是一个个的失败,个中滋味只有富士康自己知道了。

还有人说云计算是趋势,擅长制造的富士康能比IBM和GOOGLE更长袖善舞吗?

一时间,众说纷纭,作为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先生也在为富士康转型,在同马云会面后提出“大象也要跳舞”,理念是不错,确实自然界中的大象可以跳舞,但我们是一个150万员工的大体量企业,我们能有大象这个神奇生物的协调能力吗?在风平浪静的平地时大象跳舞是可以安全的,但在崎岖不平的山地,那是玩命啊!

客观的现实是:没有人能抗拒时代潮流,随着手机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以及苹果走下坡路,富士康也该考量今后的发展了,富士康应该切入哪个潮流呢?下一个蓝海在哪里?历史往往会告诉我们答案。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1988年的富士康,那个时候国际产业梯度转移正在进行当中,个人电脑在兴起的前夜,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进入了第十个年头,中国高素质富余劳动力近乎无限且廉价,欧美市场对台湾开放,事情就这样成了,同当时进入大陆的很多企业一样,富士康开始了高速发展,当时富士康并没有去跟进高科技,那是欧美企业的事情,其所做的仅仅是因为在大陆建立基地,利用两岸间技术进步的时间差,通过正确员工策略,整合自身优势资源,瞄准国际一流大厂进行销售。

再说白一点,就是利用自身优势整合消化先进的技术,低成本大规模生产并投向市场

富士康的自身优势,有没有?肯定有,“规模,资本,全球化据点,人才”,太多了。

富士康有没有技术,在这里主要是指先进的技术,前面我已经讲过,云时代,技术不需要储备,谁都有,

关键一点,富士康有没有消化能力,其上万亿规模的体量,消化能力在国内应是无出其右。

富士康的生产效率高吗?富士康的无人手机生产线全球领先,成本之低无人可比,富士康的产品有市场吗?美国的市场到现在还是那么大,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需要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前进,在可以预见的10年之内,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市场的蛋糕是不断扩大,富士康必将争得一杯羹,富士康最近的策略里有一个:商贸的富士康,因此,富士康的战略也不是没有见树。

然而富士康能发展壮大,靠的是制造,没有制造的贸易是无源之水,其诀窍是打了时间差,利用了两岸技术发展的时间差,现如今有没有一个领域在大陆仍然可以打时间差呢?答案当然有,比如现代农业,国家也鼓励发展高效农业,谁掌握了农业,谁就掌握了经济的命脉,至于如何实施,我将在下篇文章详细阐述。

因此,理论上讲,只要世界存在生产力差异和市场,富士康就有存在的理由,此所谓可顺乎天也。

至于合乎道,富士康管理体制非常独特,其中央集权的金字塔体系非常稳固,内部权力制衡设计的相当巧妙,按产品划分的事业群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诸侯体系,各个事业群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力。

在体量小时,这种设计能够保证企业的执行力,当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时,体制僵化,内耗就变得特别严重,

曾有研发部门的经理抱怨说,买一台电脑都要签到总裁。不了解状况的人还会认为这是正常的,在富士康,若想单据签到总裁,那是要层层审核,严格把关的,经管,IE,采购,技委会等等一个个会像审贼一般将所有问题刨根问到底,很多单据往往因为无法送达总裁签核而需求得不到满足。

在富士康生产线呆过的人都知道,富士康偷东西的风气太厉害了,一个扳手,若不小心丢在工作台上忘记收拾,去一趟洗手间回来,就可能不见了,反正都是公司的东西,只要不带出公司,就不算偷,谁让你自己保管不好。

当买一把螺丝刀都需要2个月的时候,当然现成的东东最好用了,直接拿来吧,只要人没看见,既然不算偷,换做谁谁不这样做,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橘生于淮南而为枳”

更令人愤慨的是,有些人拿这些权力当成了自己寻租的极好条件,今年年初富士康内部采购丑闻举国震惊,SMT技委会被连窝端就是明证,想想政府部门是怎么腐败,人就都明白了……

2010年之前曾有很多人因为需要离职而签单却长时间签不下来而直接走人,

当然,笔者承认,随着跳楼事件之后,这方面改善了不少。

随着富士康不断变大,高层也是脾气见长,签核一个表单,其周期甚至要用周来计

算。极个别的签核的实效要按月计算。

内耗太大已是很明摆的问题,结果就是企业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能力大大下降。

前不久,office 2013 已经发布,反观富士康内部,我们还在使用着office 2003 办公,若说15年前,我们敢自豪地宣布富士康比国内其他企业提前发展20年,现在我没有这样的底气了,256MB内存的电脑,公司内严密的资讯管理,让在富士康高墙之内的我们有恍若隔世的感觉,新时代的科技就像新鲜空气,若没有新鲜空气,企业的健康将受到影响,一旦外力发生剧烈变化,灭顶之灾也,还记得恐龙是怎么灭绝的吗?

若说是企业大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或者体制僵化,那也不对,一旦高层有需要,只要一句话,一夜之间所需要的所有东西都可以迅速到位,

富士康能发展到今天其体制中有一个明规则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裁员,在资本强势的时代,这样做的结果给了员工相当的安全感,真的很以人为本,然而时易势移,订单萎缩,加班减少,劳方开始权利觉醒,之前的明规则需要做一些变通了,僵化的执行该明规则一定程度上会伤害一部分人,既然有明规则,当然也会有潜规则,生活在底层的普工,不辞工对吧,专整你,给你分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地方,或者不让你加班,国人都知道富士康若不加班那几乎要喝西北风的,熬不下去了,就自己走人了,公司也不需要给员工任何赔偿,年初不是有记者报道观澜富士康变相赶人,甚至有鼓励主动辞职的,

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主观上是好意,让员工能有归属感和安全感,可真正事业处不行的时候还是需要解散员工的,不能拖着大家一起下水,员工进入富士康实际上搭上了机会成本,若是事业处不行还要硬撑着,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员工宝贵青春。

相对而言,对于在富士康有一定权力和地位的中层,则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幸运,在富士康要想取得事业上的上升,大多是与资位挂钩的。

前面提到,普通工程师,若是想从师1升级到师10 时间之长,难度之大是可以想见的,由于富士康用人政策的歧视因素,台干和中干等被区别对待一些出类拔萃的中干,经过10多年的打拼,被提升到师5,师6之后,他们会发现,再升就是难上加难了,再往上就是天花板,再往前就是玻璃门。

所以,在里面干了多年而资位得不到提升的人一摸一大把,加上没有加班,其实他们比普工的境遇还惨,因为他们的机会成本更高,有句老话叫“男怕入错行”,他们有一定的学历,受教育程度高,稳定程度高,是富士康年资较高的员工,非常熟悉富士康内部作业流程,本可以有更大的用处,本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等各种原因呆在富士康而坐困愁城,现在谁有关系不当公务员,谁有资本不自己创业,干吗都要呆在富士康啊,若是企业不行那不是白白地青春浪费。

同时就像人体一样,长期摄入的食物量太大,消化系统就会长期高负荷运转,器官为了自救,就会生发湿气,而湿气太多就会出现癌细胞,现在的状况是随着富士康业务量萎缩,公司内中层人员无所事事的越来越多,打混一大堆,刷卡不上班,上了班就消极怠工,执行力大幅下降,大象已经无法跳舞了,这些真相恐怕不仅仅只有总裁不知道吧。

去年我去深圳出差时,同我一个宿舍有一课长,聊天时他讲到,他有管理了4000

多名员工,我问他,假定你手下的员工有的刷卡不上班,或者消极怠工,你能将他们抓出来吗?他摇了摇头。

中层员工富余,而富士康有无法消化,这种情况像湿气一样困扰着富士康,如何安置好这些富余的员工成了富士康不得不面对,不得不解决的一大难题。

大道至柔,“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婴儿是至柔的,最合乎道的,他的身上没有一点湿气,放大一点,在真个世界,任何动物若与僵化搭上边,离死期也就不远了。企业同样如此。

除了体制僵化,富士康内部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诸侯混战,尾大不掉,诸侯体制需要圣贤来统帅,周天子武王时期,挟中央威势分封诸侯,当时地广人稀,进行分封是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的,郑庄公时人口开始稠密起来,生产力发展,周天子眼看着一个个诸侯坐大而不采取任何措施,导致争霸,直到最后为秦所灭,相似的事情出现在大汉朝,汉武帝一个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的问题,相似的状况发生在明朝,朱元璋分封诸王,最后却被朱棣窃国。

前不久在富士康最赚钱的IDPBG事业群发生两钟事件,富士康之灵魂人物郭台铭尤在,局面尚且如此,今后有哪一个继承人可以控制了局面?不能老是拿郭台成说事,企业是要向前发展的。

若说内耗严重,体制僵化和尾大不掉这些不合乎道的问题好整改,人的问题才重中之重。

在1988年到2006年之间的这段时间内,富士康充分发挥了人海战术,通过相对高薪吸引优秀人才加盟,优秀人才的主动奉献又将这家企业推上了天量级体量。

2011年后富士康结合员工不易管理和频频跳楼的实际现状,对外宣布大幅加薪,并计划在3年内在集团安装100万台机器人。

不过,从后来的实施效果看,第一条基本是忽悠人的,至于100万台机器人,则说明富士康想不依赖劳动力而作成事情,正如永动机是不可能的,100万台机器人也被外界解读为噱头效应。

企业有了问题,不从人的因素着手,不以人为本,这才是富士康近期危机频仍的根本。

作为生产苹果的富士康这颗大树,要想生产苹果高产优质,光靠体量大是不行的,施肥浇水的不算什么,收获的不算什么,管理的不算什么,唯独使她生长的才是最重要的。

人若发挥潜能那是无穷的力量,笔者层拜读过学长朱兆瑞写过的一本书《3000美元,我周游了世界》,里面记载了他本人是如何凭借着3000美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花1年时间足迹踏遍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故事。

郭台铭更是亲口宣讲“人是富士康最宝贵的资源”,古往今来,宣讲人的重要性的典籍更是层出不穷。既然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那富士康又是怎么做的呢?

就拿吃饭来说吧,前面讲过2005年以前的富士康伙食好的不得了,一天10块钱的伙食标准,原料和人工都是富士康自己掏钱购买的,品质和口味都有保证,用人的话讲就是“天天像过年”,比如早餐:有鸡蛋,牛奶,豆浆,糕点等,随便吃,随便拿。

“天起了凉风”之后,就越来越不对劲了:

“苏丹红事件”之后,富士康为“保护员工健康”,免费的鸡蛋给取消了。

“三聚氰胺事件后”富士康又以“保护员工健康”为由,取消了免费的牛奶。

然而这一取消,直到今天仍然没有恢复,这不明摆着欺负老百姓吗,?!...... 民心尽失!

今天,富士康给员工的用餐标准制定的仍然是每天11块,员工的伙食状况可想而知,更有搞笑的将富士康伙食的照片PS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照片,大加讽刺,民以食为天,饭是天天要吃的,员工顿顿吃着所谓的“猪食”,能指望员工好好干活吗?

产业革命时代,工人为了反抗资本家的剥削,曾发动过大规模的破坏机器的事件,就在富士康内部也曾有低层员工反映,为了泄愤将良品从下水道冲走而搞乱生产线的事情,前面讲到,老板一句话,一夜之间所有东西就可以安排妥当,是我们的员工素质不高吗?我们对待员工的态度就没有需要改变的地方吗?非也。因此现如今的富士康已经不完全的是以人为本,说以老板为本才是大实话了。

综上所述,富士康目前由于战略失误导致业务量萎缩,高层之间的诸侯竞争关系以及同中央关系不和谐,在中层由于富士康晋升体制僵化,天花板效应导致其收入提升受阻,湿气升腾,久久不散,同时,由于工资水平赶不上CPI上涨水平,加班减少,富士康对底层员工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系统性危机尽然呈现。一句话:非顺乎天,非合乎道,不以人为本。

富士康必须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针对目前策略失误,应尽快调整,苹果是重要客户没错,但不应该将苹果放在一个篮子里,继续以富士康强大的消化能力,

跟进并消化业界最先进的技术,特别整合已经导入的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大幅度提升生产率,调整目前按产品分类的事业群划分体系,改按产业或地区进行划分,将富士康最优势的研发和科技资源集中到一起,继续稳固自己在全球代工界地位。

产业群重新整合后,尽量减少高层的权力,扩大中间阶层的权力,做到去顶强侧,富余的中层人员,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或派驻国外,或提供一笔低息贷款支持其回乡创业,或派驻全球,继续深耕全球市场,或留学深造,努力向科技前沿进发。让富士康的中层感到有希望,即使回乡,也算衣锦。打造新的资位管理体系,打破目前僵化的人才体制,打通中层干部流程的管道,打开人才流动的一池春水,使得人才在富士康体系之内被充分利用,真正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至于底层,尽量大幅度提升其基本工资,使得基层员工能够担负家用而不必费尽心思加班,倒逼事业处尽力提升效率,改变长期以来企业依靠长时间加班维持业务的局面。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达到高层调整,中层激活,底层积极的正面效果。

如此,长期以来压制富士康的外部舆论环境也必将得到大大改观,变革后的富士康必将深入中国老百姓的骨髓,在中国的现代化大潮中必将写下壮丽的一页。

富士康的存在是中国人的骄傲,套用一句话,富士康兴亡,富士康人有责,富士康必须发展,而且要向下扎根,向上开花结果。

作为一个富士康人,一个在富士康呆过8年以上的人,没有哪家媒体比我更了解富士康,富士康的利益代表了我的利益,富士康兴旺,我就光荣,富士康衰落,我就悲恸,不管我愿意不愿意,富士康已经融入了我的灵魂,富士康出路在哪里?郭台铭在思考,我,也在思考…。

在这里我不得不提到马云,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阿里,阿里巴巴的成功人所尽知,未来的时代是小企业的时代,所以马云就立志为小企业服务,并声明:“一切来自于小企业,一切服务于小企业,一切为了小企业”,眼下,淘宝10000亿元的年交易额足以傲视全球。

富士康为了改变,为了转型已进行过多次尝试,其中最具有可行性的要数“万马奔腾”了,“万马奔腾”的理念一经郭台铭提出就立刻在富士康内部引发强烈反响,以至于为了防止报名过多而对参加者进行了诸多限制,只是事实告诉我们,“万马奔腾”失败了,外部媒体也在分析,而身为富士康内部人士却没有愿意拿这个说事。

理论上讲,这个“万马奔腾”计划同马云10年前提出的为小企业服务的想法如出一辙,富

士康在全国有着10000个点,全是小企业,既然方向是正确的,为什么不行呢?

富士康的管理体制决定了,其对这10000个点的控制力相当强,一定程度上是由僵化了的体制在进行运作,而且员工并不具备所有产品的售后服务能力,导致连富士康自己的员工都不愿意购买产品,真是“叫好不叫座”若是富士康生产的是汽车这种模式或许凑效。但也要不了这么多网点啊,况且富士康不生产汽车。

反过来讲,若是富士康让员工自己找项目,建立一个个家庭企业,富士康自己则以一定创业基金和自己的技术和业务网络支持员工,不求严格控制,只求有所影响,并在背后做好服务,就像阿里巴巴一样,顿时可以在中国,甚至全球出现数十万个点,我们的员工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数十万个点,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全球,而富士康像月亮一样,支持陪伴着他们,真正实现“万马奔腾”,企业的重心在基层,伴随着每个细胞活力的迸发,大象跳舞也就为期不远了。

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仅仅老百姓使用的电力就给全球贡献了多个500强企业。尽可放手依靠基层的力量,寻找出成百上千的创业机会。

一方面,富士康可以通过升级版的“万马奔腾”,将部分湿气释放到社会,在为社会贡献资本的同时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而员工,特别是有一定抱负的中层员工,可以背靠富士康这颗大树尽力施展自己才华,并吸引一定量的就业机会,这也是中国政府所乐意见到的。

另一方面,富士康通过自己的全球布局,打通制造,物流,采购,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自己的业务来自和服务于这些网点,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全球性的巨无霸集团,有着几十万个网点的驱动,富士康想不前进都难啊。

回到被苹果退回的800万部手机,真相已经不重要了,在一个集权和极权体制中,谎言是不可避免的,腐败是不可避免的,改变现行体制,时不我待,将富士康打造成一个“顺乎天,合乎道,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企业。让富士康这颗参天大树,向下扎根,向上结果,向外发出新的枝条,为人类贡献出更多,更优质的苹果。

作者:唐文

2013/4/25于富士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