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动型微流控PCR扩增芯片的研究

流动型微流控PCR扩增芯片的研究

流动型微流控PCR扩增芯片的研究
流动型微流控PCR扩增芯片的研究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及制造工艺介绍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及制造工艺介绍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微全分析系统的概念是在1990年首欠由瑞士Ciba2Geigy 公司的Manz与Widmer提出的,当时主要强调了分析系统的“微”与“全”,及微管道网络的MEMS加工方法,而并未明确其外型特征。次年Manz等即在平板微芯片上实现了毛细管电泳与流动。微型全分析系统当前的发展前沿。微流控分析系统从以毛细管电泳分离为核心分析技术发展到液液萃取、过滤、无膜扩散等多种分离手段。其中多相层流分离微流控系统结构简单,有多种分离功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多篇文献报道采用多相层流技术实现芯片上对试样的无膜过滤、无膜参析和萃取分离。同时也有采用微加工有膜微渗析器完成质谱分析前试样前处理操作的报道。流控分析系统从以电渗流为主要液流驱动手段发展到流体动力气压、重动、离心力、剪切力等多种手段。 直至今日,各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更加显着地成绩。微流控技术作为当前分析科学的重要发展前沿,在研究与应用方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微流控芯片的原理 微流控芯片采用类似半导体的微机电加工技术在芯片上构建微流路系统,将实验与分析过程转载到由彼此联系的路径和液相小室组成的芯片结构上,加载生物样品和反应液后,采用微机械泵。电水力泵和电渗流等方法驱动芯片中缓冲液的流动,形成微流路,于芯片上进行一种或连续多种的反应。激光诱导荧光、电化学和化学等多种检测系统以及与质谱等分析手段结合的很多检测手段已经被用在微流控芯片中,对样品进行快速、准确和高通量分析。微流控芯片的最大特点是在一个芯片上可以形成多功能集成体系和数目众多的复合体系的微全分析系统?微型反应器是芯片实验室中常用的用于生物化学反应的结构,如毛细管电泳、聚合酶链反应、酶反应和DNA 杂交反应的微型反应器等。其中电压驱动的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比较容易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因而成为其中发展最快的技术。它是在芯片上蚀刻毛细管通道,在电渗流的作用下样品液在通道中泳动,完成对样品的检测分析,如果在芯片上构建毛细管阵列,可在数分钟内完成对数百

温度控制的PCR-CE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作

温度控制的PCR-CE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作 【摘要】微流控芯片在生物工程、医学等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背景。基于MEME工艺技术研究人员设计并制作一种可以实时温度控制的PCR-CE微流控芯片。其中芯片系统设计主要包括芯片结构的制作和温度控制电路的设计两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芯片的组成、制作过程、温度控制电路的硬件系统设计、程序设计等主要内容,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了芯片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微流控芯片;PCR-CE;Labview;温度控制 1.引言 微流控芯片的研究和发展已成为生物与医疗等领域的一个重点课题,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完成某种实验的功能化芯片平台已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重点,性能良好的微流控芯片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验中所遇到的难题,并且相对于其他大型设备,具有结构微小、使用便捷和制作费用较低等优势[1]。 基于上述微流控芯片的优势所在,利用微加工技术的特点,制作出一种集成式的PCR-CE芯片,主要目的是利用其作为PCR反应与CE分离检测的实验平台,较为方便与快捷的进行生物反应实验。 2.PCR-CE芯片的设计模型 我们设计的PCR-CE微流控芯片主要是要把分子的PCR反应与CE检测这两部分功能实现在同一块的芯片上,因为DNA的合成出的产物混在原料中,需要CE过程分离,并对产物进行检测,所以这两部分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相辅相成,因此将PCR与CE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提高了生物检测的效率。 本文设计的PCR-CE芯片为双层结构,基于玻璃材料具有热传导效果好、光学性能较好、表面改性容易、生物性能好、电渗效果优良等特性,以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具有获得高深宽比结构、生物性能较好、价格低廉和加工周期较短等特性[2],采用PDMS-玻璃的复合芯片结构。其中PDMS材料可以作为PCR反应腔室和CE分离的制作材料;玻璃材料作为芯片的基底,同时两者的封装键合的工艺简单实用,且封装后效果较好,所以便于制作出PDMS-玻璃的结构芯片。 3.加工与制备 加工制备芯片主要采用MEMS工艺,分别对芯片的上层PDMS盖片与下层Pt电极层进行微加工处理。下面主要讲解芯片的加工过程。 3.1 掩膜版的制作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方法

微流控芯片的加工方法 MEMS技术是u-TAS发展的基础,也是微流控芯片加工中最广泛采用的方法。MEMS加工技术包括了常规平面工艺中的光刻、氧化、扩散、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生长、镀膜、压焊等,又增加了三维体加工工艺,如双面光刻、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化学腐蚀、等离子或离子束深刻蚀、LIGA技术、硅—硅键合、硅—玻璃键合等。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MEMS制造技术有牺牲层硅工艺、体微切削加工技术和LIGA工艺等,新的微型机械加工方法还在不断涌现,这些方法包括多晶硅的熔炼和声激光刻蚀等。结合微流控芯片的具体功能要求与芯片选用的材料特性,微流控芯片的加工工艺在MEMS加工工艺基础上有所发展,主要包括光刻和蚀刻等常规工艺,以及模塑法、软光刻、激光切蚀法、LIGA技术等特殊工艺。 1、硅质材料加工工艺 在硅材料的加工中,光刻(lithography)和湿法刻蚀(wetetching)技术是2种常规工艺。由于硅材料具有良好的光洁度和很成熟的加工工艺,主要用于加工微泵、微阀等液流驱动和控制器件,或者在热压法和模塑法中作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加工的阳模。光刻是用光胶、掩模和紫外光进行微制造。光刻和湿法蚀刻技术通常由薄膜沉淀、光刻、刻蚀3个工序组成。

首先在基片上覆盖一层薄膜,在薄膜表面用甩胶机均匀地附上一层光胶。然后将掩模上的图像转移到光胶层上,此步骤为光刻。再将光刻上的图像,转移到薄膜,并在基片上加工一定深度的微结构,此步骤完成了蚀刻。 在石英和玻璃的加工中,常常利用不同化学方法对其表面改性,然后可以使用光刻和蚀刻技术将微通道等微结构加工在上面。玻璃材料的加工步骤与硅材料加工稍有差异,主要步骤有:1)在玻璃基片表面镀一层Cr,再用甩胶机均匀的覆盖一层光胶;2)利用光刻掩模遮挡,用紫外光照射,光胶发生化学反应;3)用显影法去掉已曝光的光胶,用化学腐蚀的方法在铬层上腐蚀出与掩模上平面二维图形一致的图案;4)用适当的刻蚀剂在基片上刻蚀通道;5)刻蚀结束后,除去光胶和牺牲层,打孔后和玻璃盖片键合。标准光刻和湿法刻蚀需要昂贵的仪器和超净的工作环境,无法实现快速批量生产, 2、高聚物材料加工工艺 以高聚物材料为基片加工微流控芯片的方法主要有:模塑法、热压法、LIGA技术、激光刻蚀法和软光刻等。模塑法是先利用光刻和蚀刻的方法制作出通道部分突起的阳模,然后在阳模上浇注液体的高分子材料,将固化后的高分子材料与阳模剥离后就得到了具有微结构的基片,之后与盖片(多为玻璃)封接后就制得高聚物微流控芯片。这一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高技术设备,是大量生产廉价芯片的方法。热压法也需要事先获得适当的阳模。热压法的具体步骤为:在热压装置中将高聚物基片与阳模紧贴在一起,当基片加热到软化温度后,对阳模施加压力,可在基片上印制出相应的微结构,将阳模和基片一起冷却后脱模,就得到所需的微结构。此法比较适用于PMMA和PC等聚合物材料。LIGA技术适合高深宽比的聚合物芯片的制作,其加工流程是由X光深层光刻,微电铸和微复制3个环节构成。X光深层光刻可以在光胶中得到高深宽比的微通道;微电铸是在显影后的光胶图像间隙(微通道)中沉积金属,去掉光胶后得到所需微通道的阳模;微复制是在阳模上通过复制模塑方法在高聚物材料上形成所需的微通道结构。除了可制作较大高宽比的结构,与其它微细加工方法相比,LIGA技术还具有应用材料广泛,可以是金属、陶瓷、聚合物、玻璃等;可制作任意截面形状图形结构,加工精度高,可重复复制,符合工业上大批量生产要求,制造成本相对较低。激光刻蚀法是一种不同于以往方法的新加工方法,它可直接根据计算机CAD数据在金属、塑料等材料上加工微结构,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加工手段。它利用紫外激光使高分子材料曝光,把二维图形复制下来,通过控制曝光的强度控制材料的刻蚀深度,最终用压力吹去降解产物,得到有通道的微流控基片,该方法加工简便快捷,但是对技术设备要求较高 3、软光刻加工工艺

分析化学 投稿须知

《分析化学》网上投稿须知 本编辑部与仪器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3443586.html,)合作组建了网上投稿系统,该系统集成了投稿、查询、审稿、修改、清样于一体。为了不断完善此系统,希望您悉心指教,并告知我们(fxhx@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3443586.html,),分析化学编辑部会参照您的建议进行完善,不断加快您稿件的处理周期,以适应当今科技交流日新月异的要求。 您在投稿时,需先登录本刊主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3443586.html,),点击“我要投稿”,然后按照要求提交论文即可。以下是本刊对稿件的详细要求,请您仔细阅读。 1、栏目及字数要求 1.1 特约来稿邀请分析化学领域知名的国内学者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报道:撰写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该领域的评述与进展,报道国内学者在国际学术领域活跃的最新研究项目。该栏目及时追踪分析化学领域最新的发展动向,以图文的特写形式让读者快速掌握近期研究者所关注的态势,广泛传播科学研究对社会的促进 作用。本栏目不收取任何费用,并给予稿酬。 1.2 研究快报论文的创新性强,学术价值重大,投稿时需要对文章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进行简要的说明,作者需突出论文的创新思想和初步的研究结果。撰写格式包括中英文题目、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关 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同时将篇幅控制在3000 字左右,并提供全文的英文译稿(在ScienceDirect网同步发表)。发表周期在3 个月内。 1.3 研究报告具有原始性和创造性的研究成果。全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6000 字。 1.4 研究简报具有创新性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重大改进的研究成果。全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4000 字。 1.5 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主要报道新分析仪器的研制、性能及其应用,实验装置和实验技术的重大改进成果。全文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5000 字。 1.6 评述与进展评述国内外分析化学前沿的新进展及新动向。全文连同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不得超过10000 字。发表的同时必须附英文翻译稿,在ScienceDirect网站同步发表。 1.7 NEWS介绍国内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的论文。主要以中文的形式提供论文的概述性的摘要, 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操作条件、必要的数据和结论,同时配以主题图片;篇幅不超过1000 字。 2、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1本刊只接受以Word 文档编写的稿件, 对于编写格式不符合本刊要求的稿件,将不予送审,直接退稿。2.2涉及与本工作有关的成果,投稿时请附单位介绍信,由单位负责稿件密级、质量和署名顺序等的审查。获奖或有重大效益论文请附说明和有关证件复印件。发表之后获奖论文望来函告知,本刊将酌赠刊物。来稿注明通讯联系人或第一作者的电话和电子信箱。 2.3来稿应观点明确,数据准确、完整,文字精练,层次分明。中、英文摘要必须包含本文主要目的、方法(条件)和贡献的具体简要内容,力戒空洞。英文摘要以不少于1000 字符为宜。应包含实验目的、方法、条件、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结论等信息。引言部分应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前人有关工作状况及本文的创新点。稿件用A4 幅面纸排版,稿件图、表须工整清楚。 2.4文中插图清晰,坐标标度准确标明。图表均需附题并编号,图题、图注、表题、表中内容及表注均全 部采用中英文对照表述(中文列前)。图题及图注应在图下方注明。表格采用三线制列出。请采用ChemDraw 或其他画图软件制作文中结构式、数学式、反应式。曲线图用Origin软件绘制,可以使用彩色,图中不同的 曲线须用符号作标注,以便在黑白打印时能够区分。论文的照片图像应为彩色或灰度图,分辨率应达到600 dpi 以上。所有图片必须在正文中有所提及,并插入到首次提及的段落后。 2.5关键词请参照《汉语主题词》选择。 2.6稿件中计量单位及符号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标准冶及有关GB标准规定书写。物理量的符号一律用斜体字母,单位符号和词头用正体字母。 2.7学名词术语,请参照中国化学会推荐的“化学命名原则书写。 2.8文题应简单明确,并力求包含尽可能多的内容信息,总字数一般不超过30字,尽量避免使用副标题。

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及其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2019,40(5):115G119 P r o g r e s s i nV e t e r i n a r y M e d i c i n e 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及其在畜牧兽医上的应用 一收稿日期:2018G02G27 一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 F D 0500707);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研究项目(162300410166 )一作者简介:陈凯丽(1991-)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动物寄生虫学研究.?通讯作者陈凯丽,刘珍珍,王朋林,郑一玲,菅复春?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 )一一摘一要: 微流控芯片是以微米尺度对被检测流体样品进行操作为特点的技术,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样品消耗少二速度快二效率高等优势.近年来,基于该技术已开发出很多方便快捷的检测方法,例如毛细管电泳二质谱检测二免疫检测二电化学检测二光学检测等.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动物疾病对畜牧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因此,早期快速检测动物疫病病原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论文就几种常用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及其在畜牧兽医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一一关键词: 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畜牧兽医;应用中图分类号:S 85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G5038(2019)05G0115G05 一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提前完成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美国P EB i o s y s t e m s 公司研制出的高效毛细管自动测序仪,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先进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微流控芯片(m i c r o f l u i d i c c h i p )检测技术与传统的分析仪器比较,具有使用成本低二样品体积小二 灵敏度高二易于和其他技术设备集成以及良好的兼 容性等显著优势[ 1] .该技术是在数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对化学或者生物样品进行操作和检测的一种生物芯片技术,可以完成样品的预处理二分离二稀释二混 合二化学反应二检测以及产品的提取等所有步骤[ 2G3 ].因其独特的优势,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产品的开发方面都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目前在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概述了几种常用的微流控芯片检测方法及其在畜牧兽医检测中的应用. 1一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简介 微流控芯片技术也叫芯片实验室(l a bo na c h i p ,L O C ),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完成对化学或生物样品的常规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功能为主要特 征的技术平台[4] ,简单地说就是在便携设备上甚至 是邮票大小的芯片上实现常规分析实验室所能承担 的功能.该技术是由瑞士学者在1990年提出[5] , 但是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前景不是十分明朗.直到1994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对芯片 毛细管电泳的进样方法进行改进[6] ,使其性能和实 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发展.在2004年被美国B u s i n e s s 2.0杂志列为 改变未来的7种技术之一 .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虽然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 晚,由于科研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也得了一定的成就.方肇伦院士率先在国内开展微流控分析系统的研究,发起并组织的 沈阳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 显著推动了微流控学在我国的发展.林炳承作为我国微流控芯片领域的推动者,其所著的?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一书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2一微流控芯片不同检测方法及其在畜牧兽 医中的应用 一一微流控芯片的检测方法主要涵括毛细管电泳二质谱检测二免疫检测二电化学检测及光学检测.2.1一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泳(c a p i l l a r y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 ,C E )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 i g h p e r f o r m a n c ec a p i l l a r y e l e c Gt r o p h o r e s i s ,H P C E ),是依据样品中各种组分的浓度不同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继高效液相 色谱之后又一新型的液相分离技术[ 7] .雄性激素是调控动物繁殖行为的主要因子,而睾酮作为雄激素中最重要的激素不仅能够促进副性腺功能还能刺激 精子,对于多胎动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 u a n g Y 等[8] 将微流控芯片毛细管电泳与化学发光检测器 相结合,在最佳条件下仅需30s 即可准确的检测出 睾酮,这为调控动物的繁殖行为提供了快速有效的

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摘要:采用最常见的材料PDMS制作微流控芯片,PDMS作为高分子聚合物中的固化型聚合物,被 广泛运用于制备微流控芯片。芯片由PDMS基片和PDMS盖片组成,微流控沟道位于基片上,由盖片进行密封 关键词: PDMS 固化型聚合物微流控芯片基片盖片 1 引言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加工技术起源于半导体及集成电路芯片的加工,但芯片通道的加工尺寸远大于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大小约数平方厘米,微通道宽度和深度为微米级,因此对加工技术的要求要低一些。另一方面,对芯片材料的选择,微通道的设计,微通道的表面改性及芯片的制作则是微流控分析芯片的关键问题。 最早的微流控芯片是用单晶硅制作。这主要得益于成熟的微电子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玻璃微流控芯片具备优良的光学性能和支持电渗流特性,易于表面改性,可直接借鉴传统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技术,因此在微流控芯片发展初期受到更多重视并得到相应发展,至今仍是最广泛使用的芯片之一。用玻璃材料制作微流控芯片具有很多的优越性,但聚合物以其较玻璃价廉,制作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可制作一次性使用芯片等特点,正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制作聚合物芯片的方法有复制,浇注,注塑,热压等,可在微米尺度范围内加工具有复杂微通道网络的聚合物基片。制作的基片与盖片封合,形成微流控通道。通道表面可进行改性,以提供合适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功能,如制成亲水性,易于溶液的装载;制成疏水性则可用作毛细阀,蛋白质,酶或免疫分子的固定和表面电荷的附着。聚合物具有多样化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针对特定的应用可选择不同的聚合物。 2 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2.1 制作材料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固化剂 , SU-8光固胶,培养皿,锡纸,沾灰胶,打孔器 2.2 制作过程 2.2.1 模具的制作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试题及100分答案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在线考试 答案在最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1.有关数字地球的应用,正确的是 A. 可以控制犯罪的发生 B. 可为国家大型工程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C. 可以控制降水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D. 可以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 2.计算机的核心中央处理器简称() A. PUC B. PCU C. CPU D. CUP 3.信息安全需求不包括()。 A. 保密性、完整性 B. 可用性、可控性 C. 不可否认性 D. 语义正确性 4.下列不属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网的是() A. 蓝牙 B. 3G

C. RFID D. Zigbee 5.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必须共同遵守()。 A. CPI/IP协议 B. PCT/IP协议 C. TCP/IP协议 D. PTC/IP协议 6.下列对软件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软件配置独立于硬件 B. 软件配置影响系统功能 C. 软件配置影响系统性能 D. 软件配置受硬件的制约 7.下面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电子出版物存储容量大,一张光盘可存储几百本书 B. 电子出版物可以集成文本、图形、图象、动画、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信息 C. 电子出版物不能长期保存 D. 电子出版物检索快 8.下面哪种生物芯片不属于微阵列芯片() A. 基因芯片 B. 蛋白芯片 C. PCR反应芯片 D. 芯片实验室

9.信息高速公路是以微电子技术. 现代通信技术和()作为“路基”。 A. 多媒体技术 B. 网络技术 C. 计算机技术 D. 接口技术 10.使通信质量下降甚至中断的主要原因是() A. 噪声与干扰 B. 载波大小 C. 频率 D. 相位 二、多项选择题(四选项)(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计算机与网络定律有() A、摩尔定律 B、贝尔定律 C、吉尔德定律 D、麦特卡尔夫定律 2.程控交换技术包含以下传输技术() A、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 B、ATM(异步转移模式) C、光交换技术 D、光纤通信 3.总线是CPU与其它各功能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按所传送信息的不同类型,总线可以分

微流控芯片研究进展与应用

“Lab‐on‐a‐Chip” 二十一世纪的分析测试平台 分析测试无疑是人类最频繁的科学技术活动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分析测试技术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生命科学为主导的21世纪,分析测试技术集中体现了当今世界各项高新技术的综合水平,总的发展方向是更加微型化、自动化、快速化与便携化。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s, μ-TAS)完全符合这一战略目标。 μ-TAS又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指通过微电子领域已经发展成熟的微型机电技术(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MEMS)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构建微型实验室分析平台,该平台集成了生物和化学分析领域中所涉及各种基本操作单位,如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及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可取代常规生物或化学实验室的各种功能。芯片实验室的优势在于分析化学、微机电加工(MEMS)、计算机、电子学、材料科学与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的交叉,有利于实现分析检测从试样处理到检测的整体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这一目标。 计算机芯片使计算微型化,而芯片实验室使实验室微型化,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它可以使珍贵的生物样品和试剂消耗降低到微升甚至纳升级,而分析速度成倍提高,成本成倍下降;在化学领域它可以使以前需要在一个大实验室花大量样品、试剂和很多时间才能完成的分析和合成,将在一块小的芯片上花很少量样品和试剂,以很短的时间同时完成;在分析化学领域,它可以使以前大的分析仪

MEMS微流体传感器

MEMS技术和基于MEMS的微流体装置 李宗安309010173 (南京210094)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MEMS技术概念及其加工方式、特点,重点结合了MEMS和微流控芯片技术,介绍了MEMS技术在微流体领域的应用状况,选取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微隔膜泵,详细表述了此种微泵的加工工艺和过程。 关键字:MEMS微流体器件硅加工 1引言 微电子机械系统即MEMS,是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的缩写,也可简称为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1989年后MEMS一词就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学术用语,MEMS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日益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与MEMS一词同时流行的还有Micro Machine(微机械,日本)和Micro System(微系统,欧洲)。当前,常常不加区分的与MEMS通用。 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是以微电子、微机械及材料科学为基础,研究、设计、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型装置,包括微结构器件、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机械光学器件以及微系统等。MEMS发展的目标在于通过微型化、集成化来探索新原理、新功能的元件和系统,开辟一个新技术领域和产业。 MEMS器件具有较低的能耗与较高的效率、精度、可靠性以及灵敏性,非常适于制造微型化系统。MEMS技术是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具有战略意义的前沿高技术,是未来的主导产业之一,将对21世纪人类的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2MEMS加工技术 MEMS加工工艺是在传统的微电子加工工艺(也称集成电路IC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又发展了一些适合制作微机械的独特技术,这些独特技术和常规集成电路工艺相结合实现了MEMS。这些技术统称为微机械加工技术。按照技术发展的来源分,MEMS加工技术分为三种: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以集成电路加工技术为基础的硅基微加工技术; 二、以德国为代表发展起来的利用X射线深度光刻、微电铸、微铸塑的LIGA(Lithograph galvanfomung und abformug)技术; 三、以日本为代表发展的精密加工技术,如微细电火花EDM、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等。 按照加工的基底材料分,微机械加工工艺分为硅基加工和非硅基加工。 硅基加工技术比较成熟,硅的力学性能较好,适合做微型机械。硅基工艺包括表面光刻技术、体加工技术、表面加工技术、LIGA技术、晶片键合技术和非传统硅MEMS加工技术。这些微机械加工工艺相互补充,各有所长。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加工体系,为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MEMS与微流控芯片技术 近来人们对于MEMS的研究很大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微流控芯片上。微流控芯片是把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及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甚至更小)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以控制微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取代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各种功能的一种技术平台。微流控芯片的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1]微流控芯片包含了一系列的子系统,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通过一个微流体网络通道,把输入的流体或其他物质转化为所需要的输出物,当然,这其中可能会涉及到样品的分离、反应室或者是对于过程的测试设备。然而,虽然针对特定的应用会需要这些子系统的不同的组合,但是他们都会包括微流体输送、转换和驱动装置。精确并符合要求的控制、检测和引

微流控芯片行业研究

微流控芯片行业研究 微流控芯片概况 01微流控芯片的定义 微流控的“微”是指实验仪器设备的微型化(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流”是指实验对象属于流体(体积为纳升到阿升);“控”代表着在微型化设备上对流体的控制、操作和处理。它属于一种底层技术,交织着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等多门学科知识,从理论上说任何流体参与的实验,都应有微流控技术的一席之地。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又称为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是微流控技术的下游应用单元,是指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具体来说,通过MEMS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从而实现对无机离子、有机物质、蛋白质、核酸以及其他特定目标对象的快速、准确的处理和检测。它将需要在实验室进行的样品处理、生化反应和结果检测等关键步骤都汇聚到了一张小小的芯片上进行,故又被业界誉为“芯片实验室”。 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

02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历史 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Richard Feynman教授预见未来的制造技术将沿着从大到小的途径发展,他在1959年使用半导体材料将实验用的机械系统微型化,从而造就了世界上首个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这成为了未来微流控技术问世的基石。 从微流控的定义上来讲,真正微流控技术的问世是在1990年。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 与Widmer应用MEMS技术在一块微型芯片上实现了此前一直需要在毛细管内才能完成的电泳分离,首次提出了微全分析系统(Micro-Total Analytical System,ì-TAS)即我们现在熟知的微流控芯片。 1994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Mike Ramsey在Manz与Widmer的原有研究基础上,改进了芯片毛细管电泳进样方法,提高了其性能。同年,世界首届国际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在荷兰Enschede举行,微流控芯片全面进入大众视野。 1995年,全球首家专门从事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公司—Caliper Life Sciences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成立。 1999年世界首台微流控芯片商品化仪器-毛细管电泳微芯片由安捷伦公司和Galiper公司联合推出,被应用于生物分析和临床分析领域。 中国打响打响微流控赛道第一枪的是《Lab on a Chip(芯片实验室)》。该刊创建于2001年,专门用于收录微流控技术研究类文章。一年后,中国迎来了首次以微流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即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会议,实现微流控芯片大规模集成。

图解纸芯片制作及应用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3443586.html, 图解纸芯片制作及应用进展 作者:齐云龙丁永胜 来源:《现代仪器与医疗》2013年第03期 摘要纸可以作为分离和快速检测技术的支撑材料,采用纸质微流控芯片可实现传统试纸所无法实现的对多组分目标物的同时、定量分析,满足对样品中临床疾病标志物和食品、环境中重要污染物的快速、廉价和便携式分析的需求。目前已开发许多快速、简便、重复性好、成本低的纸芯片制备方法。本文以图解方式简要介绍国内外在纸芯片制作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图解纸芯片制作应用进展 前言 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借鉴半导体微加工技术和(或)微电子工艺在芯片上构 建微流路系统(由储液池、微反应室、微通道、微电极、微电路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加载生物样品和反应液后,在压力泵或电场的作用下形成微流路,在芯片上进行一种或连续多种反应,可达到高通量快速分析的目的。 “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或称微全分析系统(Miniaturized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意指把生物和化学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生物与化学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或基本集成到芯片上,用以完成不同的生物或化学反应过程,并对其产物进行分析。 功能化芯片实验室大体包括3部分:芯片;分析仪,包括驱动源和信号检测装置;实现芯片功能化方法和试剂盒。 采用微流控芯片分析具有突出优点:(1)系统微型化,芯片面积常为数平方厘米;(2)试样、试剂消耗低,污染少;(3)分析速度快、高通量(通道短,场强高,分离快);(4)自动化、集成化程度高——反应、分离可控性大大提高,在集成化基础上可制成便携式仪器用于现场分析。其研究应用日趋广泛,涉及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生物合成、生化诊断分析、药物筛选等领域[1~9]。 纸芯片(Paper-based microfluidics)或纸芯片分析装置(Microfluidic Paper-based Analytical Devices,μPADs或Lab-on-paper Analytical Systems)是微流控分析系统的新成员,与普通意义上的微流控芯片相比,它成本低、制备简便、无需复杂外围设备,能够进行真正意义上一次性、价格低廉、便携式的分析,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10],被普遍视为未来现场实时诊断发展趋势之一[11~14],本文重点介绍纸芯片的制作及应用。 1 纸芯片概述

微流控芯片设计要求

尊敬的客户: 您好!为了更加便捷和高效地确认芯片加工图纸,请尽量按照如下规范设计图纸,谢谢! 图纸格式要求: 3D常规格式.step/.igs/.x_t 2D常规格式.dwg/.dxf(若是CAD格式请保存2016及以下版本) 若是使用SolidWorks绘图请另存为“Parasolid Binary(*.x-b)”格式 用L-edit绘制的GDSII、CIF、TDB 一、PDMS、纯硅芯片: 1、绘图范围:直径98mm的圆; 2、若是流道有多个高度,请分层绘制,高度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并备注; 3、必须绘制单个结构的边框,建议结构边缘距离边框至少5mm; 4、若是需要浇铸PDMS芯片,请备注PDMS整体厚度,推荐3-4mm; 5、备注PDMS进出样口打孔直径,推荐打孔直径0.5mm,配套不锈钢接头0.5*0.7mm,PTFE导管0.5*0.9mm; 5、备注:绘图单位、最小线间距、加工数量。

二、玻璃芯片: 1、绘图范围:98*98mm的正方形; 2、若是流道有多个高度,请分层绘制,高度用不同的颜色填充,并备注; 3、必须绘制单个结构的边框,建议结构边缘距离边框至少5mm; 4、备注:进出样口打孔直径,推荐直径1mm,粘1/16PEEK接头和底座,若是采用粘底座的方式,需保证2个进样口的圆心距离大于7.5mm。 4、备注:绘图单位、最小线间距、加工数量。 三、PMMA芯片 PMMA芯片采用CNC机床加工,提供标准CAD图纸或者是step/.igs/.x_t格式的图纸。若是设计最小线宽是100um,线宽100um的地方,深度需要小于100um。PMMA板常用的厚度参数有0.8mm,1mm,2mm,3mm,4mm,5mm,6mm,8mm,10mm 厚度。以下为流道宽深比极限,左侧第一列指加工的通道的宽度:

微流控技术与芯片实验室

第26卷第3期2011年6月 大学化学 UNIVERSITY CHEMISTRY Vol.26No.3 Jun.2011  微流控技术与芯片实验室 赵亮 黄岩谊* (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北京100871) 摘要 作为芯片实验室的典型代表性技术,微流控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涵盖了从分离分析二分子生物学研究到生物医学诊断的交叉学科三本文主要归纳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二发展概况二构建方法,以及在生物学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特别介绍了在单细胞研究领域以及面向最终应用的生物医学诊断方面的典型技术三 关键词 微流控 芯片实验室 高通量 微全分析 芯片实验室是lab?on?a?chip的直译,它并不是一个精确定义的科学概念,而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三原则上,所有生物与化学实验室功能的微型化手段均可以用芯片实验室技术来指代三芯片实验室概念中的代表性技术就是针对小尺度液体操控的微流控技术(microfluidics)三除此之外,芯片实验室技术也包括了非流动的静态微型实验系统,例如传统定义中的生物芯片三这类芯片系统通常是微阵列芯片(micro?arrays),如基因芯片二蛋白质芯片等三它们的特点是流体的流量通常未被控制,可以认为是微流控芯片的特殊类型三这类芯片一般通过检测点阵上的不同反应(如杂交或者蛋白相互作用等)来进行分析,功能较为有限三相对而言,可以控制流体精确运动的微流控芯片则具有更广泛的类型二功能与用途三这一技术受到许多从事物理科学(物理学二化学二力学等)二生命科学以及工程科学的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被应用到这些领域的实验研究中三本文主要介绍微流控芯片技术及其基本发展过程,着重介绍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三 在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在溶液状态下进行的三由于研究人员对化学和生物学实验的液体体积要求越来越小,通量要求越来越高,对实验自动化与可操控性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的承载和转移操作液体的器材和工具(如烧杯二试管二培养皿等)已经不再满足科学工作者的需求三新型技术手段必须具备可操作更小体积的液体二更小型化的尺寸二更高的实验通量二更加自动化控制的特点三微流控芯片就是一种在这样的需求中应运而生的技术,用以进行微量甚至是极微量液体的操控与分析三 从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历史上看,这一技术的孕育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三科研市场和医疗的需求,加上在微电子领域的相关加工技术日渐成熟,催生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并加速了它的发展[1]三在医疗健康二检验检疫二环境监测二劳动保护二司法鉴定等领域,对分子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三对分离分析技术如色谱和毛细管电泳手段的微型化,成为市场的实际需求三这一需求的背后,是庞大的医疗诊断消费群体以及国家安全的需要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日渐深入,更大通量和更低消耗的实验技术成为必需三微流控芯片技术正好代表了这种趋势,符合现代分子生物学二基因组学二蛋白质组学等学科的发展步伐三20世纪后半叶迅速发展的微电子工业积累了大量的微加工经验,这些经验不仅使得许多微流控芯片加工所必需的理论和技术得以成熟,而且成型了许多相关设备和仪器,发明了许多相应的新材料;同时,由于产业的推动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加工成本也大大降低三 1975年,斯坦福大学的Terry等人[2]利用微加工手段,在一片硅晶片上蚀刻出了微细的管道,用作气相色谱的色谱柱,进行微量气体分离分析的研究三这个器件可能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微流控装置三*通讯联系人,E?mail:yanyi@https://www.wendangku.net/doc/c513443586.html,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设备制作方法与设计方案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有微结构和微通道,通过pH响应性分子对微通道表面进行改性,在不同pH刺激下,微通道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构型的可逆性变化导致表面浸润性的变化,控制微流体在微通道表面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微流体流动进行控制的智能微泵,主要应用于电泳分离、色谱分离、免疫分析等相关领域。该微流控芯片实现了微流体的智能驱动,极大降低了微流体驱动成本,具有便携、经济、快速、高效的特点,为微流体的驱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微泵技术。 技术要求 1.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制备方法,该微流控芯片表面 有微结构和微通道,通过pH响应性分子对微通道表面进行改性,在不同pH刺 激下,微通道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构型的可逆性变化导致表面浸润性的变化,控 制液流体在微通道表面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微流体流动进行控制的智能微泵。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其制作步骤如下: (1)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设计和绘制微流控芯片中各层芯片的微结构和 微通道图形。 (2)通过微加工技术在各层微流控芯片基材表面和粘性薄膜上加工所需的 微结构和微通道,包括进样孔、分离主通道和分离分通道。 (3)利用双层粘性薄膜,将各层微流控芯片对齐、粘合、加压封合,组成 微滴流动可控的微流控芯片。 (4)在微通道进行pH响应性分子对微通道的表面改性。 (5)在微流体通道中切换溶液的pH值,微通道表面的浸润性从亲水至疏水 的转换。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的核心功能器件是微流控芯 片,此芯片可以批量生产、多次利用、灵活设计与组装。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的微结构和微通道是通过数控 铣刻、激光刻蚀、LIGA技术、模塑法、热压法、化学腐蚀、软刻蚀技术的微加 工方法在芯片基材表面制备,尺寸在微米级别。 5.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是由两层芯片叠加而成,构成 三维立体的微结构和微通道网络。 6.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及其制备方法, 其特征在于,这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pH响应微泵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制作多组微 结构和微通道,构成多组控制单元,可选择性控制微流体的流动方向。

数学物理书单

书名作者标价固体物理导论(原著第8版) 基泰尔(平装) 58 什么是数学R·柯朗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M·克莱因(Kline Morris) 爱因斯坦传亚伯拉罕·派斯 Mathematical Methods for Physicists Arfken & Weber A First Course in General Relativity B. Schutz Principles of Physical Cosmology Peebles 原子舞者:费米传埃米里奥·赛格雷 狄拉克:科学和人生赫尔奇·克劳 广义相对论与宇宙论温伯格 时间简史 宇宙的琴弦 寻找薛定鄂的猫 和谐与统一玻尔传 别闹了费曼先生 量子力学概论(翻译版) 大卫·J·格里菲斯(DAVID J.GRIFFITHS) 量子力学概论(英文版) 大卫·J·格里菲斯(DAVID J.GRIFFITHS) 电动力学导论(第3版) David J.Griffiths 光学原理马科斯·玻恩 (Born.M.) , 埃米尔·沃 耳夫(Wolf.E.) The Meaning of Relativity 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数学物理(第1卷)(英文版)+ 数学物理 哈萨尼 (Hassani.S.) (第2卷) 物理学史弗·卡纳里、戴念祖 计算物理(第2版)纳卡尼什乔达诺 时空与几何(英文版) 图解微流控芯片实验室林炳承,秦建华 柔性太阳能电池高扬译 武大逸事 量子世界:写给所有人的量子物理肯尼斯·W.福特 上帝与新物理学(物理系列) 保罗·戴维斯 物理学的困惑(美)斯莫林、李泳 纠缠态:物理世界第一谜阿米尔·艾克塞尔 笛卡儿的秘密手记阿米尔·艾克塞尔 科学新文献:神秘的阿列夫阿米尔·艾克塞尔 上帝的方程式阿米尔·艾克塞尔

微流控芯片文献总结

7月18号星期三 ○1Microfluidic微流控芯片技术μTAS 微全分析系统Microfluidic Fiber chip微流控光纤芯片 ○2PDMS 聚二甲基硅氧烷用来制作微流控沟道 优点:良好地绝缘性,能承受高压,热稳定性高,适用加工各种生化反应芯片;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可应用于多种光学检测系统。与传统的硅、玻璃相比PDMS的原材料价格便宜,芯片加工成本低,制作周期短,可重复使用。 ○3电泳:带电颗粒在电场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的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叫做电泳技术。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即为迁移率。 ○4光电倍增管(PMT)photomultiplier能将微弱的光信号通过光电效应转变成电信号并利用二次发射电极转为电子倍增的电真空器件。雪崩光电二级管(APD)avalanche photodiode一种半导体光器件,在加大偏压的作用下会产生雪崩(光电流成倍的激增)的现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一种薄膜多层器件,由碳分子或聚合物组成,能通过细微的改变器件的化学组成来调节OLED的发光波长峰值 ○5光电导效应:入射光子射入到半导体表面,吸收产生电子空穴对,自生电导增大 光生伏特效应: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到非均匀半导体(PN结),在自建

场的作用下,半导体内部产生光电压。 ○6微流控光纤芯片是把光纤植入到芯片中并与微流控沟道垂直对准,用来激发微流控沟道中带荧光物质标记的DNA或氨基酸以产生荧光信号。材料大多数是多模光纤和PDMS。 集成在芯片上的光纤作为激发光源,可使激发光斑的大小与微流控沟道的深度尺寸相接近,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省去了光学聚焦系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