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

安徽省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

安徽省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

可行性论证报告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安庆师范大学

二零一六年十月

委托单位:安庆市农业委员会渔业局

编制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安庆师范大学

项目负责人:徐跑

编写人员:

徐跑于道平刘凯

徐东坡张晓可王银平

陈敏敏王振太石晓龙

万安段金荣周彦锋

任鹏刘志刚匡箴

参加人员:

张敏莹方弟安王欢

凡迎春李佩杰胡长岁

曹过汪雷陶峰

校核人员:

代培王媛于海馨

审定:徐跑

目录

前言 (1)

1报告编制背景 (6)

1.1任务由来 (6)

1.2编写目的 (8)

1.3编写依据 (9)

2长江江豚概况 (10)

2.1长江江豚的生物学特征 (10)

2.2长江江豚的种群现状 (10)

2.3长江江豚的主要致危因素 (12)

2.4长江江豚的保护现状 (16)

3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1)

3.1实施迁地的必要性 (31)

3.2实施迁地的紧迫性 (34)

4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概况 (36)

4.1保护区初设概况 (36)

4.2保护区调整概况 (37)

4.3保护区长江江豚种群概况 (40)

5安庆市西江概况 (45)

5.1西江自然环境状况 (45)

5.2西江周边社会经济状况 (53)

6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效益评价 (56)

6.1生态效益评价 (56)

6.2社会效益评价 (57)

6.3经济效益评价 (57)

7在安庆市西江实施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可行性研究 (59)

7.1各级政府对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重视 (59)

7.2现有的工作基础 (60)

7.3长江江豚迁地种群来源 (63)

7.4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适宜性 (64)

8主要结论和建议 (71)

8.1主要结论 (71)

8.2建议 (71)

附件一支撑文件

附件二安庆市西江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考察报告

附件三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实施方案

前言

长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淡水河流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淡水生态系统。它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和进步的摇篮,并孕育其蓬勃发展。一直以来,长江水道都承载着数量巨大的船舶货物运输和港口码头建设需要,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者。随着长江流域社会经济水平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强度也随之不断增大,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长江流域水文条件、水质条件以及水生生物条件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此背景之下,作为目前长江中栖息的唯一鲸类动物,长江江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分布日益呈现斑块化。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已于2013年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级,农业部则于2014年将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求实施最严保护。

长江江豚是江豚种群中唯一的淡水亚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其两大通江湖泊-洞庭湖和鄱阳湖。它和白鱀豚都处于水生生态系统“金字塔”的顶端,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2006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800头,年下降速率约 6.4%。在2007年白鱀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为长江中栖息的唯一鲸类动物。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经下降到约1040头,其中长江干流约

500头,鄱阳湖约450头,洞庭湖约90头,长江干流种群年下降速率达13.7%,呈加速下降的趋势。从2012年3月份开始,洞庭湖出现长江江豚连续死亡事件,其中最多在一周内发现9头死亡长江江豚,水生动物有关专家称长江江豚已经进入快速灭绝期。2016年4月8日,鄱阳湖松门山水域一天内连续发现6头死亡长江江豚,长江江豚野外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早在1996年,长江江豚就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等级,在我国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鉴于其种群数量持续急剧下滑、生存条件不断恶化,我国已将长江江豚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待公布)。由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遏制,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也难以改变,对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而言,实际上已经到了关键的“保种”阶段。

保护长江江豚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保护长江江豚物种本身,还要保护长江江豚所在栖息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放弃长江江豚的就地保护。但是,基于目前长江流域的生态现状和经济发展趋势,长江江豚的保护仅仅靠建立就地自然保护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推进长江江豚的迁地保护,扩大迁地保护规模,尽可能多地建立“保种”种群。

实践结果表明,迁地保护是现阶段对长江江豚最有效的保护途径之一。目前在长江中游江段已经建成了2个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湖北天鹅洲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湖北何王庙/湖南集成垸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尤其是天鹅洲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在长江江豚保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自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迁地种群建立以来,故道中长江江豚数量不断增加,每年出生3-5头小江豚,目前种群数量已接近70头。然而,天鹅洲故道水域面积仅有20余平方公里,根据鱼类资源量推算,故道内长江江豚的最大容纳量约为80头。按照天鹅洲故道长江江豚目前的种群增长速度,故道中长江江豚的数量将会很快达到水域的最大承载量。另外,目前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数量有限,保护区保存的江豚数量还比较少,同时从现有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结构看也还不能实现挽救长江江豚这个物种的目标。长江下游是长江江豚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有必要在长江下游流域选择合适水域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积极推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尽快扩大长江江豚迁地种群。

2016年4月,农业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要在长江江豚的敏感水域、重点栖息地和适合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水域迅速建立一批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其中就包括安庆西江。

安庆西江作为长江故道,在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内,位于中国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位置为116°28′~117°03′E,30°20′~30°50′N。西江故道总长约10km,宽200-500m,水域面积丰水期约为9000亩,枯水期约为6000亩。该地区在安庆城区的西侧,北依皖河,南临长江,西与皖河农场毗邻,东由皖河大桥连接城区。全镇拥有5万人,现辖12个村,2个居委会,总面积109.8km2,圩内面积约53km2,外滩面积约6万亩,可耕地面积约5万多亩,可养殖水面约 1.5万亩,是皖西南渔棉之乡、安徽省科普示范镇。西江也是该镇自来水厂取水水源地,水质优良,饵料丰富。

2007年安庆市农委渔业局向农业部申报并成立了安庆市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2008年经农业部批准,在西江划定约10亩水面用于建设救护中心水上工作平台。该项目于2010年11在西江开工建设, 2013年底中心进入试运行状态。2014年4月中旬,在安庆江段鹅毛洲附近成功地救护了五头长江江豚,经治疗救护后暂养在西江救护中心内。2015年暂养在西江救护中心的江豚顺利繁殖1头幼豚,目前救护中心内6头长江江豚生长良好。

农业部高度重视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安徽省安庆市市委、市政府也全力支持在西江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2016年,安庆

市农委渔业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对西江进行综合科学调查,并根据综合科学考察的结果,结合长江江豚的生存需求,评估在西江建立长江江豚迁地种群的可行性。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安排项目团队分别于2016年4月和7月对安庆西江进行了两次综合考察,结合调查结果并系统收集相关资料,项目组编写完成了《安徽省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可行性论证报告》。

本项工作得到了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安庆市委、安庆市政府、安庆市农业委员会、安庆市渔业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报告撰写过程中援引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庆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相关资料,在此表示由衷感谢!

由于时间关系及编者水平有限,报告中难免有错误和不足之处,敬请批评和指正。

报告编写组

2016年10月

1报告编制背景

1.1任务由来

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是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鲸类物种,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洞庭湖和鄱阳湖。长江江豚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是所在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最新的种群预测表明,如果无有效的保护,长江江豚自然种群将最快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消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已于2013年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Cr)”级。在长江江豚自然栖息环境短时间内不能有效改善的情况下,长江江豚的保护工作已进入了最后的“保种”阶段。

实践证明,迁地保护是现阶段对长江江豚最有效的保护途径之一。目前在长江江豚分布区的上游已经建成了2个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湖北何王庙/湖南集成垸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尤其是湖北石首天鹅洲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在长江江豚保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在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取得成功的同时,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目前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数量有限,保护区保存的长江江豚数量还比较少,同时从现有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结构看也还不能实现挽救整个长江江豚种群的目标。长江下游是长江江豚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有必要在长江

下游流域选择合适水域建立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进一步推进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尽快扩大长江江豚迁地种群。

在长江下游,安庆江段一直以来都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2012长江淡水豚考察中更是发现安庆段是干流长江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大约有40%的个体分布在该江段。此外,安庆江段长江江豚群体还是连接长江中下游及鄱阳湖江豚地理群体的纽带,在促进中下游及鄱阳湖长江江豚个体交流和基因交流,防止遗传分化上起着重要作用。2007年,安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安庆江豚市级自然保护区(宜政秘[2007]43号)。保护区上起宿松汇口镇,下迄枞阳县与无为县交界的梳妆台,涉及整个安庆江段,全长243km,设3个核心区,分别为宿松县新坝至杨林闸10km江段、大观区的双河口至皖河口10km江段、枞阳县铁铜洲三江口至石矶10km江段。安庆江豚市级自然保护区上接江西鄱阳湖省级江豚保护区,下连铜陵国家级豚类保护区,在长江江豚保护网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安庆西江作为长江故道,位于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历史上曾经是长江江豚的自然栖息地,是目前长江下游较为理想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水域。本世纪初,西江进出口逐渐淤积,除在下游有一闸口可与长江连通外,与长江现有河道已经基本隔离。西江长约10km,宽度在200-500m之间,枯水期面积约6000亩,丰

水期面积约9000亩。2007年安庆市农委渔业局向农业部申报并成立了安庆市长江江豚西江救护中心。2008年经农业部批准,在西江划定约10亩水面用于建设救护中心水上工作平台。该项目于2010年11月在西江开工建设,2013年底进入试运行状态。2014年4月中旬,在安庆江段鹅毛洲附近成功救护了五头长江江豚,经治疗救护后暂养在西江救护中心内。2015年暂养在西江救护中心的长江江豚顺利繁殖1头幼豚,目前救护中心内6头长江江豚生长良好。

2016年4月,农业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农办长渔[2016]4号),提出要在长江江豚的敏感水域、重点栖息地和适合开展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的水域迅速建立一批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其中就包括安庆西江。随后,安庆市农委渔业局委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对西江进行综合科学调查,根据考察结果,结合长江江豚的生存需求,评估在西江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可行性。

1.2编写目的

本报告以综合考察结果为基础,整体评估西江的水域生态环境状况,基于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结合西江及周边水域的生态环境基础数据,分析西江的水域环境及管理能力能否适应建立

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要求,同时根据长江江豚的生态习性提出建立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的建议。

1.3编写依据

1.3.1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 ;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2月28日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3年12月28日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8月28日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3年12月7日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2013年12月31日修订) ;

(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年1月8日修订) ;1.3.2技术资料

(1) 《安徽省生态功能规划》(2011-2015);

(2) 《安庆市港口规划》(2011-2015);

(3) 《安庆市水利规划》(2011-2015);

(4) 《安庆市农业规划》(2011-2015);

(5)《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环发[2007]163号);

(6) 《安庆江豚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16-2025);

(7)《自然保护区类型及级别划分原则》(GB/T 14529-93);

2长江江豚概况

2.1长江江豚的生物学特征

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Cuvier, 1829),英文名finless porpoise,俗称江猪、海猪、江猪仔、海和尚,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鼠海豚科(Phocoenidae)、江豚属(Neophocaena)(陈万青等,1992),是一种小型齿鲸,其头部呈钝圆形,额突,无明显突出的喙,牙齿铲形、侧扁,上下颌各有15-22枚(Jefferson et al., 2008)。江豚属分2个种,分别为印度洋-太平洋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和窄脊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其中窄脊江豚又分为2个亚种,分别为长江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和东亚江豚(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sunameri) (Jefferson & Wang, 2011)。江豚广泛分布于亚洲的热带和温带近岸浅水水域、河口以及一些大型的内陆河流和湖泊中(Jefferson et al., 2008)。但是,从亚种层面来讲,长江江豚是唯一的江豚淡水种群,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与其相连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王丕烈,1992;高安利和周开亚,1995)。

2.2长江江豚的种群现状

自有系统调查数据的80年代至今,就野外考察的结果而言,长

江中下游干流长江江豚的分布范围略有萎缩,然而并不显著。但其分布特征呈现出相对集中、日益斑块化的趋势,各群体之间的间隔距离渐趋扩大。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群体最大间隔距离达到182km,表现出明显的地理隔离。在流动的水体里孤岛化生存,这对长江江豚种群的繁衍而言十分危险。造成长江江豚分布斑块化的原因有很多,如航运阻隔造成长江江豚迁移困难、水利设施建设导致长江中下游水文状况发生变化进而使适合长江江豚栖息的洲滩区域减少等。此外,沿江城市发展、航道整治以及近岸工程建设、桥梁建设等亦可能增加长江江豚不同群体间隔离的距离和强度。

已有研究表明,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水平较低且呈加速下降趋势(Wang et al.,2000;王丁等,1998;魏卓等,2002;杨健等,2000;于道平等,2001;肖文和张先锋,2000,2002;张先锋等,1993;周开亚和杨光,1998;Zhao et al.,2008;Wang,2009;Mei et al.,2014)。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结果显示,目前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约为1040头,其中长江干流仅有505头。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06年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的年下降速率为6.4%,而2006-2012年间达到13.7%。如果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没有明显改善,未来五年内长江干流种群数量将会下降到250头以下,接近上世纪80年代末期白鱀豚的数量,面临极高的

灭绝风险(梅志刚,2013)。导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酷捕滥捞、非法渔业和渔具使用、航运、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质污染(王丁等,1998),此外大规模无序采砂对长江江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果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衰退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10-15年内长江江豚将会重蹈白鱀豚的覆辙,面临功能性灭绝的危险。鉴于长江江豚种群濒危现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IUCN/SSC)已于2013年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CR)”级,农业部于2014年将长江江豚按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要求实施最严保护。

2.3长江江豚的主要致危因素

2.3.1水质污染

长江水环境的污染,一方面使渔业资源量减少,另一方面也可能对长江江豚造成直接的伤害,甚至引起长江江豚中毒死亡。随着沿江工业迅速发展和农药大量使用,长江水体污染日趋严重。陆佩洪(1983)等研究发现白鱀豚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如BHC、DDT以及重金属锌、铅含量,已显著高于海豚,说明那时长江水体已受到有机农药污染。重金属在水体中以化合物或离子两种形态存在,前者易沉积于底泥中,后者易被水中带负电的胶体颗粒吸附并随水流迁移。重金属的毒性通过联合或转化而加强,并且可以通过食物链富集放大,直接影响处于食物链顶端的长江江豚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2.3.2过度捕捞

历史上长江曾与其相连的数千个大小湖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鱼类提供了良好的索饵、肥育和繁殖的环境。解放以后由于经济发展需要,长江沿岸除鄱阳湖和洞庭湖等极少数大型湖泊以外,基本已建坝建闸。坝闸截断了鱼类的洄游通道,加上长江捕捞手段的日趋现代化,捕捞强度迅速增大,非法渔具(如炸鱼、毒鱼、电打鱼、迷魂阵等)的大量使用,大大破坏了长江流域的鱼类资源。以渔产量为例,洞庭湖渔产量1981年比1949年下降了55%;江苏省鱼类产量下降98%(长江江苏渔业史,江苏省水产局,1987);长江刀鲚历史最高捕捞量曾达4142t(1973年),至90年代年均捕捞量下降至1370t,2001-2010年下降至488t,2011-2015年下滑至261t,其中最低年份为86t(2015年),相比最高纪录下降了97.92%。非法渔具的滥用(包括滚钩、迷魂阵和电打鱼等)不仅会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导致长江江豚的食物资源减少,同时这些非法渔具的滥用也会对长江江豚产生误伤,甚至致死。安庆江段捕捞渔具主要有断箔和流网,前者分布在缓坡,后者集中在沙滩附近,另外滚钩与板缯常出现在倒坎和矶石等江道复杂的水域。其中长江江豚分布密度较高的八里江口、小孤山、大渡口等水域渔捕密度相当高。沿岸密布的断箔,严重破坏了这些水域的鱼类资源。在安庆江段,遭滚钩、电网等非法

渔具致死的长江江豚死亡事件时有发生。2009-2013年,安庆江段共收到江长江豚死亡信息16次,其中2012年12次,现场解剖9例,可以确认患病死亡的个体是4例,有2例疑为电捕致死,还有6例死亡原因无法判定(表2.1)。

表2.1 安庆保护区长江江豚死亡记录

编号性别体长(cm) 体重(kg) 发现时间发现地点尸体状况死亡原因AQNC0901 雄172 44 2009/12/25 大渡口尸僵大叶性肺炎AQNU1001 雌133 32.5 2010/3/13 皖河尸冷胸膜炎AQNU1201 雄115 23 2012/1/30 小孤山尸僵病死AQNU1202 — — — 2012/4/7 安庆港腐烂无法判定AQNU1203 — 123 — 2012/4/8 皖河口高度腐烂无法判定AQNU1204 雄157 55 2012/4/18 大渡口轻度腐烂电捕AQNU1205 — — — 2012/4/18 复兴镇高度腐烂无法判定AQNU1206 雌149 45 2012/4/24 华阳口尸冷病死AQNU1207 — 110 — 2012/4/25 东流镇高度腐烂无法判定AQNU1208 — 97 9 2012/4/28 华阳口中度腐烂病死AQNU1209 雌80 6 2012/4/30 华阳口轻度腐烂电捕AQNU1210 雄160 54 2012/5/2 东流镇中度腐烂无法判定AQNU1211 雌156 36.5 2012/5/6 安庆港尸冷病死AQNU1212 — 150 40 2012/11/16 大渡口中度腐烂无法判定AQNU1301 雄174 58 2013/8/21 下枞阳尸冷胸膜炎AQNU1302 雌145 46 2013/11/18 宿松汇口尸冷电捕

2.3.3航道整治

航道整治对长江江豚的影响可以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部分。

航道整治施工期间对长江江豚影响是暂时性的,工程结束后便消除。主要影响因子有运输船、生活船及工程辅助船聚集在岸边产生水下噪声及泄漏油污、水下沉排、投放石块或构件、堤岸加固等扰

动水体产生悬浮物向下游扩散;施工人员生活与生产废水及固废物影响近岸水质。

施工期结束后,工程在营运期间对长江江豚栖息地产生永久性负面影响,主要影响表现在3个方面:①水工建筑物在边滩或洲头上,使局部流态(水位、流速、流场)变动,给浮游生物聚集、鱼类产卵、集群和洄游活动带来影响,因此也影响长江江豚的觅食活动;②水工建筑物占用洲头或边滩,在紊乱的流态作用下,生物群落呈斑块状,长江江豚在此觅食风险增大;③航道整治后,通航能力提升,船舶吨位增大,船体吃水加深,产生的船舶噪声更明显,特别是大吨位船体机械产生的低频段噪声会影响幼豚与母豚间的通讯联络行为,增加幼豚死亡风险。

2.3.4水利工程和水利设施的建设

闸、坝会阻碍长江江豚的活动,压缩长江江豚的生存空间,水下爆破等施工作业也可能对长江江豚造成直接伤害。同时,建闸筑坝破坏水体底质,影响鱼类的繁殖和索饵,破坏鱼类资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更是会显著改变河道生境,一方面会直接影响长江江豚的栖息生境,另一方面水文情势的显著变化会影响鱼类的栖息和繁衍,进而对长江江豚产生间接影响。

安庆保护区内皖河、秋浦河尚未建闸,其余沿岸大小湖泊与支流均已建闸。2012年春季考察时初步统计,保护区北岸涵闸有61个,南岸有43个,保护区洲上涵闸8个,其中大型涵闸有杨湾闸、华阳闸、东至新闸、黄湓闸、白荡闸、枞阳大闸。这些闸坝阻隔了鱼类的江湖洄游通道,干扰了鱼类繁殖和索饵活动,对鱼类资源增殖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江湖阻隔后,水文情势发生改变,适合长江江豚栖息的大片洄水区逐渐消失,适宜栖息地大量丧失。

2.3.5采砂

采砂活动引起泥沙的再悬浮,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减弱水下光环境,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对长江江豚主要有三方面的威胁:第一,采砂活动会破坏长江江豚的栖息地环境,进一步压缩长江江豚的生存空间;第二,采砂作业过于频繁将对长江江豚的迁移产生不利的影响;第三,长江江豚依靠回声定位系统来探测目标、感知外界环境,而采砂船只会产生巨大的水下噪声,对长江江豚声纳探测等产生不利影响。

2.4长江江豚的保护现状

在保护生物学中,就地保护是最重要的保护手段,但是自然保护区往往处于长江干流,基本上无法全断面或全河段禁止通航、捕

鱼等人类活动,这给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86年

10月27-30日,“淡水豚类生物学和物种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

汉召开,会上提出了保护白鱀豚的三大措施,即就地保护、迁地保

护和人工繁殖,这些保护措施同样适用于长江江豚。在这次会议的

指引下,国家和地方各级职能部门和广大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先后

在长江江豚分布较为密集的水域建立了一系列保护区和监测、救护

站。其中,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为自然与半自然结合的保护区,何王庙/集成垸江豚省级自

然保护区为半自然迁地保护区(表2.2)。

表2.2 长江江豚保护区名录

序号保护区名称级别基本特性建立时间

1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半自然1992

2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1992

3 东洞庭湖江豚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1996

4 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半自然2000

5 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2003

6 鄱阳湖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2004

7 安庆市江豚自然保护区市级自然2007

8 江苏南京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2014

9 湖北何王庙(湖南集成垸)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半自然2015

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管理局,上海、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省(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江苏海事局,上海海事局,四川省地方海事局:长江河道采砂管理事关长江治理、开发和保护大局以及长江通航环境的改善和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新修订的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进一步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意义重大。沿江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以更坚决的态度、更自觉的行动和更有力的措施,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持续抓紧抓好,确保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和航运安全。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落实管理责任制。长江采砂管理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为进一步促进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采砂管理责任制的落实,2012年汛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向社会公告了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责任人名单,有的省级人民政府与地市人民政府签订了河道采砂管理目标责任书,采取“辖区水域管理分段划片到人、采砂船舶监管定船到人”和“签责任状”、“立军令状”等有效措施,完善了长江河

道采砂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行政责任人和相关部门的具体责任。各地要按照《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规定,逐级落实政府负责,水利部门牵头,交通港航、海事、航道、公安等相关部门配合的责任制体系,以管理目标责任制落实、考核为抓手,一级抓一级,层层分解目标,真正把责任制落到实处,并主动接受纪检、检查等部门的监督管理。同时要建立长江河道采砂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因责任不到位、工作不落实,导致偷采现象严重、采砂秩序混乱、影响防洪和通航安全的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二、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国庆节、中秋节将至,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航务管理局和沿江各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交通港航、海事管理部门和交通公安机关按照职责,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要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陆治与水打相结合、全线巡查与集中治理相结合等有效方式,对违法违规采砂问题比较突出的河段,采砂量较大的河段和防汛任务较重的河段,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坚决防范各种安全事故发生。排查重点是:无证和不按许可要求的采砂行为,“三无”涉砂船舶治理情况,采砂船舶管理情况,重要水工程、桥梁、航道、管线等重要基础设施水域采砂管理情况,沿江砂场、接卸点管理情况等。要严密监控禁采区,严防“三无”船舶成规模聚集性非法采砂活动的发生。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责令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范

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宣言(中英文版)2016年3月

守护湖南“大熊猫”铸造岳阳新名片 中国长江江豚保护宣言(中英版) 长江有江豚,洞庭有江豚,岳阳有江豚。此乃长江之幸、洞庭之幸、岳阳之幸、湖南之幸、中国之幸、人类之幸! 长江,曾经是全球独特的长期生活着两种淡水豚类——白暨豚和江豚——的河流;但随着环境质量持续下降,食物减少,人类生产生活的高强度、高频率干扰,“长江女神”白暨豚已经宣告功能性灭绝。这份殊荣已经不再属于今天的长江了! 长江江豚,世界上罕见的淡水豚类亚种,这种头部钝圆、性情活泼,总是嘴角含笑的生灵,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2500万年,她是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旗舰物种、中国淡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指标。现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数量比国宝大熊猫更少。 江豚的生存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电捕鱼、迷魂阵、雷管炸、海网拖等毁灭性捕捞,必定造成鱼类枯竭,从而使江豚食物严重匮乏;同时,这些惨绝“鱼”寰的工具必定造成江豚受伤和死亡。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质的逐渐恶化,严重危害了江豚和鱼类资源的生态。无序采砂活动、高密度的船只中断了江豚种群的栖息地和索饵地的通道,极大威胁着江豚的安全。 所以,江豚逐年都在锐减。目前,洞庭湖不足100头。中科院豚类专家王丁忧心忡忡:如果现状依旧,不出10年,江豚也将灭绝。 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的标准来看,长江江豚已完全达到了“极危”级! 如果位于淡水生物链顶端的长江江豚灭绝,还会有很多水生生物步其后尘,这表明长江生态系统遭受了重创。所以,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也是保护三分之一中国人赖以生存的母亲河。 为了迅速掀起江豚保护热潮,使江豚真正成为湖南(岳阳)的“大熊猫”和新名片,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邀新闻界、教育界、文化界、科学界等知名人士以及10位渔民,发起成立“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组建洞庭湖水上巡逻队,高频展开水上巡逻、劝阻非法捕鱼;组织志愿者深入湖区、学校、村庄、水上捕捞人员中巡回宣讲江豚保护;邀请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新闻媒体开展保护江豚宣传联合采访行动;建立志愿者工作站,开展常年常规观测、调查和救护受伤江豚等活动。 在此,我们紧急呼吁:中国各级政府、渔政、环保部门和民间组织加大对江豚保护的宣传,快速提高公众的江豚保护意识;支持江豚升格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尽快规划、建立省级东洞庭湖江豚保护区,并探索实施江豚迁地保护;完善渔业管理和监督体系,坚决杜绝迷魂阵、电打鱼、拖网、滚钩等捕鱼方法;遏制无序采砂行为和向“母亲河”排污、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行为;进一步完善渔民上岸工作方案,促进渔民民生改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帮助保护区制定管理计划,与渔民共建江豚救护机制,鼓励渔民及时提供江豚受伤、搁浅等信息。科学家们当勇担天职,强力展开江豚保护研究与技术指导,提升基层的江豚保护能力。 同时,谨请民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不使用非法手段捕鱼,以免误伤江豚;捕鱼时避开江豚活动频繁的水域;在发现江豚受伤、搁浅或死亡时,积极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_夏细禾

收稿日期:1999-11-02 作者简介:夏细禾(1963-),男,湖北咸宁人,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研究. 文章编号:1001-5485(2000)05-0009-03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 夏细禾1 ,颜国红 2 (1.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湖北 武汉430010; 2.长江水利委员会计划局,湖北 武汉430010) 摘要:为了研究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的稳定性,在总结其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分汊河道赖以长期稳定的原因,并用河床自动调整理论和能耗最小假说来加以解释。认为特定的来水来沙条件和汊道进出口节点的控制作用,使得分汊河道的能量分配可以通过向支汊输送一定流量来实现。关 键 词: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 V 81 文献标识码:A 1 分汊河道的演变特点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一般都经历了江心洲并洲(或并岸),河道由多汊向少汊(或单一河槽)转化的漫长历史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伴随着河宽的缩窄,主流摆幅的减小,滩槽相对稳定,逐渐形成目前较为稳定的分汊河道。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和近期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演变的主要特点如下:(1)洲滩合并(或并岸),河道宽度逐渐束窄,河型由多汊型向少汊型(或单一河槽)方向转化;(2)分汊河道周期性演变的过程缓慢,主支汊交替的周期长,汊道的稳定程度较高;(3)汊道处于发展(或衰退)中的支汊,其速度大多数是较为缓慢的。因此,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的稳定性是较高的,特别是建国以来对主要崩岸地段实施了护岸工程,为分汊河道河势的进一步稳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分汊河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1 水流输沙特性 长江中下游城陵矶以下的分汊河道,洪水特性、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基本相同,同时愈向下游愈加均匀,其比降基本上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这就使得水流挟沙能力与含沙量是基本适应的。因此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主汊和支汊的流量与含沙量都随干流的增减而增减,其比降也是随整个河道比降增减而同时增减。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主汊和支汊 表现出同时的冲或淤,而不存在某一汊在长时段内单向地冲或淤。从长时段和总体来看,发展的支汊冲的时间要多些,冲的量多些,淤得少些;衰减的支汊冲得少些,淤得多些。这使得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各支汊能够相对稳定,年际间分流比变化得非常缓慢。这就是分汊河道赖以长期较稳定的水流输沙特性。2.2 分流分沙特性 在通常情况下,河槽的尺度与进入河槽的水量成正比,决定主槽、支汊地位的正是按进入河槽的相对水量多少来定,进入水量愈多,河流的生命力愈强,反之河流就会衰退或死亡。长江许多汊道能保持百年以上的长期稳定,关键在于年内高、中水期较长,支汊能获得较大的分流比,而分沙比又小于分流比,也有利于支汊河槽的稳定。2.3 节点的控制作用 节点是分汊河道历史演变过程的产物。它对分汊河道演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节点加快了江心洲的形成和稳定。自江心洲并岸基本形成节点后,由于该处河宽较窄,遏制着其上段诸沙洲的下移。当沙洲的位置较为固定以后,河床变化则表现为淤高滩面并刷深河槽。由于与来水来沙条件相适应的主槽水流动力作用不断加强以及滩面和沟汊的淤积,加快了并洲并岸现象,并使分汊河道变得更为稳定。第二,节点控制了分、汇流区主流的摆动,使各分汊河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滞后性,从而增强了分汊河道的稳定性。一般来说,上一分汊河段的出口节点即是下一分汊河段的进口节点,也有的分汊河段之间为单一段所连接,相邻的两个河段由于中间节点的控制作用,限制进口主流的摆动,使上游河 第17卷第5期长 江 科 学 院 院 报 V ol.17N o.52000年10月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 Oct.2000

关于长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权限的通知(水利部水管[1995]5号)

关于长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权限的通知(1995年1月10日水利部水管[1995]5号发布) 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重庆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计委(计经委)、水利(水电)厅(局),长江水利委员会:为加强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保障长江防洪安全和更好地发挥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水利部、国家计划委员会联合颁发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实行建设项目同意书制度。经研究,在长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其他公共设施(简称建设项目)等需经各级河道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 一、我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实施管理的权限如下: (一)在长江干支流上修建的大型水工程及在下列河段各部门兴建的大型建设项目,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发放建设项目同意书。 1.长江干流:源头—宜宾 2.汉江:汉中—丹江口 3.乌江:洪家渡—乌江渡 4.嘉陵江:武都—亭子口 5.岷江:松潘—都江堰 (二)在下列河段内各部门兴建的大、中型建设项目,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发放建设项目同意书。 1.长江干流:宜宾—南汇嘴 2.汉江:丹江口—入江口(武汉)

3.乌江:乌江渡—入江口(涪陵) 4.嘉陵江:亭子口—入江口(重庆) 5.岷江:都江堰—入江口(宜宾) 6.洞庭湖 7.鄱阳湖 8.其他跨省湖泊 9.长江、汉江的分蓄洪区 (三)在下列河段内各部门兴建的所有建设项目,均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发放建设项目同意书。 1.水阳江干流:宣城—入江口(含石臼湖、丹阳湖、固城湖、南漪湖) 2.滁河干流:金银浆—入江口(含驷马山水道、马汊河) 3.松滋河 4.虎渡河 5.藕池河 6.调弦河 7.其他跨省河流的省界上下各十公里 8.陆水实验水利枢纽的管理和保护范围 二、上述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的建设项目,先由各有关省(市)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初审意见后报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 三、在长江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除上述需由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以外,其他项目由地方河道主管机关分级管理并制订具体管理办法。省(市)河道主管机关在发放建设项目审查同意书时,应同时抄报长江水利委员会核备。

白鱀豚及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和保护研究进展

白鱀豚及长江江豚种群现状和 保护研究进展* 王丁张先锋魏卓王克雄赵庆中陈道权刘仁俊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430072) 摘要白豚(Lipotes vexillifer)和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 仅生存于长江中下游的我国特有的两种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 豚种群数量已不到100头,濒 临灭绝的边缘。而长江江豚种群数量也在急速下降,目前可能已不到2 000头,亦被列入IUCN 红皮书濒危动物目录中。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这两种动物的研究和保护所取得的部分进展,并 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初步设想。 关键词白 豚长江江豚种群现状保护 自鱀豚(Lipotes vexillifer)是世界上5种淡水豚之一,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干流中,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种群数量已不足100头,不仅是我国最为濒危的动物物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濒危的鲸类动物(陈佩薰等,1997;Jefferson,1994)。2000年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将白鱀豚列为濒危等级最高的“极危(CRA 1bc,C2b,D)”级(IUCN,2000)。长江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 asiaeorientalis)是江豚这一物种中独特和惟一的淡水亚种(高安利等,1995),也仅生存于长江中下游及少数大型支流和湖泊中,在物种保护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种群数量亦在不断下降之中,目前其数量可能己不足2 000头(张先锋等,1993:张先锋等,1999;Liu和 Wang,1996;Liu等,1997;Wang等,2000):与白鱀豚相似,在2000年IUCN濒危物种红皮书中被列为“濒危(EN C2b)”级(IUCN,2000)。人类活动包括渔业、航运业、污染和水利工程建设等是这两种动物生存所面临的主要威胁(陈佩薰等,1997;王丁等,1998)。如不立刻采取有力的措施,白鱀豚在近一、二十年内就会灭绝(张先锋等,1994),而江豚也极有可能重蹈白鱀豚的覆辙(Wang等,2000)。 近几年来,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的保护引起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采用或发展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围绕这两种动物的保护在研究工作上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本文将对这些结果作一简要的综述,同时对白鱀豚和长江江豚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一些设想。 1 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的同步考察和监测进展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批准号:KZ951-A1-105),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KSCX-03)和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青年科学家小组资助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_胡春燕

第44卷第10期2013年5月 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 Vol.44,No.10May ,2013 收稿日期:2013-04-01 作者简介:胡春燕,女,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水利规划设计。E -mail :huchunyan@cjwsjy.com.cn 文章编号:1001-4179(2013)10-0052-04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研究 胡春燕,侯卫国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事关该区域的防洪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且上游水库群和三峡工程的兴建和运用,对中下游防洪、航运和供水等方面的影响逐步显现,迫切需要尽快开展科学合理的河道整治规划。从全面系统治理的角度出发,着重研究了三峡工程运行初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河势控制规划方案、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洲滩、岸线治理以及采砂活动治理和规划进行了专项介绍;并阐述了五大类具体的河道治理工程措施。为保证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安全、河势稳定、通航顺畅等提供了有益参考。关 键 词:河道治理;防洪;航运;洲滩;长江中下游 中图法分类号:TV212 文献标志码:A 1 概况及规划历程 1.1 基本情况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上起宜昌,下迄河口50号灯 标,全长1893km ,流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 上海等6省市。自宜昌至湖口为长江中游,长约955km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约938km 。长江中下游河道流经广阔的冲积平原,沿程各河段水文泥沙条件和河 床边界条件不同,形成的河型也不同。从总体上看,中下游河道可分为微弯单一型、蜿蜒型和分汊型三大类,其中以分汊型为主,其长度约占总长的60%。根据河势河型和控制节点,将中下游河道划分为30个河段,又根据治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划分为重点河段和一般河段。1.2 规划治理情况 新中国成立前,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基本处于自然演变状态,干流两岸约4000km 长的岸线中崩岸长度达1500km 。新中国成立后,长江水利委员会(原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江委”)会同地方水利部门,开展中下游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工作。在规划指导下,完成了下荆江中洲子、上车湾裁弯工程,南京、镇扬等河段整治工程和中下游及长江河口大量的 护岸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进入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形势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河道治理系统性、综合性要求认识的提高,进一步开展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综合治理的规划研究 工作。在1990年长江委编制完成的 《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 (以下简称“90长流规”)中,提出了“以防洪、航运与岸线利用为主要目标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规划”,并经国务院批准。随后,长江委于1997年编制完成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 (以下简称“1997规划”),1998年得到水利部批准。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仅次于1954年洪水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大水过 后,在“1997规划”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完成了保障堤防安全的防洪护岸工程,实施了下荆江、簰洲湾、铜陵、芜裕等河段的河势控制工程,开展了马鞍山河段一期、南京河段二期、镇扬河段二期、扬中河段一期、澄通河段一期等综合整治工程。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强度与频度明显大于蓄水运用前,为了保障防洪安全,维护河势稳定,长江委于2006年组织实施了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2008年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后,新通海沙、中央沙、青草沙等整治工程已实施完成。据统计,截至到2010年,长江中下游累计完成护岸工 DOI:10.16232/https://www.wendangku.net/doc/c413711098.html,ki.1001-4179.2013.10.024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

根治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 彭泽云 安徽师范大学科技处芜湖 长江中下游蓄洪区及涝灾地区巨大的淹没损失远远超过了以工程彻底根治洪涝灾害所需的费用,今后,彻底解诀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的系列工程势在必行,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芜湖--杭州湾运河工程是其中主要的工程之一。治江的顺序应先治下游后治中上游,因此首先进行的起点工程----芜杭运河工程,可以称之为是治理长江中下游的龙头工程。芜杭运河工程直接经济效益很好间接经济效益更好,应早日上马。 一、长江中下游水患问题和原因分析 水灾是我国第一大灾,长江中下游平原历来就是重灾区,1949年以来我国对长江中下游的大堤加高加因,规划了分蓄洪区,投资于水利工程。然而几十年的建设并没有解诀长江中下游的水患问题,1998年汛期,长江中游荆江段大堤全线岌岌可危,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受灾人口1亿人,死亡人口,倒塌房屋万间,上百万人失去家园,数以千万亩农田减产或绝收,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亿元,对全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面对如此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我们的抗洪斗争是失败的。我们知道1998年的洪水还不是最大的,如果1998年的洪水是像1954年那样大的洪水或是更大些,损失必然会大得多。1998年长江中下游洪灾的事实给予我们最醒目!最深刻的警示。 地处长江下游的长江皖江段与长江中游的情况相同,1999年长江发生了继1998年洪水以后的又一次洪水,芜湖站最高水位米,1999年7月12日超过警戒水位1米,为设站百年来的第四位,最大流量,大通站高达立方米/秒,超过了1998年最大流量,居历史第二位。由于江水顶托使青戈江排水不畅,造成宣城地区,芜湖地区的青弋江、水阳江、郎川河流域大面积内涝内河洪水使小圩漫破,大圩全面告急少数漫破,洪水!内涝和江水顶托三碰头,造成惨重的损失。仅以芜湖市地区为例,由于长江水位高,境内青弋江等内河连续发生的3次特大洪峰排泄不及,虽经全力抗洪抢险,但仍遭受严重灾害。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2万亩,成灾面积万亩,绝收面积万亩。繁昌县县城两度进水,芜湖、南陵两县城关部分进水,国道部分路段交通几度中断,芜屯、湾石公路交通中断,皖赣线也一度中断。全市共漫破大小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其中漫破在册圩口个。淹没耕地1万亩,含芜湖县联建、红星和南陵县东七等万亩圩口个,耕地1万亩全市受灾人口1万人,成灾人口1万人,毁坏房屋间,1万平方米,其中倒房间,1万平方米。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其中农业损失1亿元。个多月的抗洪抢险,全市多万干群奋战在公里江河圩堤上,动用桩木立方米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上海段实施方案》禁采区公告 根据《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的要求,我局联合交通 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编制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 上海段实施方案》。2007年7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沪府[2007]53号文)原则同意了该实施方案。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上海段实施方案》中对 因整修长江堤防进行吹填固基或者整治长江河道、整治长江 航道以及吹填造地而从事采砂活动的,划定了禁采区。现将 划定的禁采区公告如下: 一、以维护长江口河势稳定、保障航道安全和航运安全 的禁采区域。主要是白茆沙禁采区、扁担沙南侧禁采区、新 浏河沙和瑞丰沙禁采区,具体坐标如下: 1.白茆沙禁采区范围坐标 经纬度坐标北京坐标 坐标点 X坐标Y坐标X坐标Y坐标A121.116o 31.752o 321438.5 3515962.7 B121.128o 31.710o 322563.8 3511290.4 C121.212o 31.668o 330418.0 3506533.1 D121.233o 31.687o 332426.1 3508539.4 E121.195o 31.742o 328936.6 3514767.0

2.扁担沙禁采区范围坐标 经纬度坐标北京坐标 坐标点 X坐标Y坐标X坐标Y坐标 F 121.290o 31.636o 337721.1 3502812.8 G 121.357o 31.560o 343979.0 3494270.5 H 121.396o 31.571o 347711.8 3495463.2 I 121.306o 31.650o 339316.3 3504298.5 3.新浏河沙和瑞丰沙禁采区范围 经纬度坐标北京坐标 坐标点 X坐标Y坐标X坐标Y坐标J 121.409o 31.515o 348894.0 3489241.9 T 121.477o 31.508o 355283.7 3488344.5 S 121.577o 31.438o 364686.0 3480431.7 R 121.736o 31.343o 379705.8 3469719.4 P 121.721o 31.324o 378295.0 3467672.1 O 121.684o 31.344o 374808.0 3469926.1 N 121.689o 31.349o 375212.9 3470519.0 M 121.604o 31.393o 367220.4 3475423.6 L 121.571o 31.405o 364137.5 3476823.6 K 121.435o 31.478o 351318.1 3485110.1 二、涉水工程禁采区 1.无丁坝保护的海塘堤防前沿500m范围内划为禁采区, 有丁坝保护的一线海塘自堤脚至丁坝前沿500m范围内划为 禁采区; 2.陈行水库和拟建青草沙水库外侧堤前沿按上条海塘标 准划定禁采区范围; 3.入江水闸前1000m范围内为禁采区; 4.长江口污水排放口附近1000m范围内为禁采区; 5.港口码头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为禁采区; 6.过江电缆、光缆、燃气管、原水管等市政管线,以及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

目录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种现状及保护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种群现状及其致危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实施拯救行动的必要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基本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计划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自然栖息地及种群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种群数量及栖息地环境监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两湖及干流自然栖息地恢复和重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建立就地保护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迁地保护行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迁地保护区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立迁地保护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人工繁育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建立人工繁育群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遗传资源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支撑和保障.......................................................................................................................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加强制度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提高豚类保护网络运行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保护区系统化和标准化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加强公众宣传和科普教育...............................................................................................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资金保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后期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长江江豚生物学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洞庭湖江豚保护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洞庭湖沿岸岳阳县鹿角镇 1)调查背景 1.1江豚分类地位及分布 江豚(finless porpoise)是一种小型齿鲸类动物,主要分布于亚洲近岸水域。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及鄱阳湖、洞庭湖中的江豚被称为长江江豚(Yangtze finless porpoise),它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上世纪90年代初期,长江江豚的数量约为2700头,但是目前其种群数量已下降至不足1400头。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四大湖,仅次于青海湖、兴凯湖和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面积2,820平方千米(1998年),原为古云梦大泽的一部分,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长江相连。据历史资料记载和对当地渔民访问,长江江豚在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曾广泛分布,江豚不但能在湖口水域进行大规模集群,而且能自由地通过该水域从长江干流进入洞庭湖,长江江豚在湖口水域大规模集群表明该水域鱼类资源丰富、栖息地条件良好。长江江豚在长江干流和洞

庭湖之间自由移动表明湖口水域不存在影响江豚移动的生态障碍和人类活动。江豚的江-湖间移动对维持湖口及其相邻水域江豚群体结构稳定,以及长江干流和鄱阳湖区江豚种群自然增长有重要作用。 1.2江豚体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江豚体长为120—190厘米,体重100—220千克。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 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4—5只,但也有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冲所构成,一般在20一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4一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

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水利部长江委长建管[2013]299号文印发 1 总则 1.0.1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提高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行政许可效率,规范申请人报送的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管理的建设方案报告(以下简称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根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程、规范,特编制本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长江水利委员会许可权限范围内的河道(包括河滩地、湖泊、水库、人工河道、行洪区)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防治水害、整治河道(航道)的各类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船坞(台)、道路、堆场、渡口、隧道、闸站、管线、缆线、取水口,排水(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与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1.0.3 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项目设计单位编制,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应附具设计资质证书,设计图纸应有设计、校审人员签字,并加盖单位出图专用章。 1.0.4 涉河建设方案报告编制工作深度应满足国家或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的相关要求,重点反映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与河道及防洪管理有关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概述。 (2)水文。 (3)工程地质。 (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6)施工组织设计。 1.0.5 下列资料可列为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的附件: (1)建设项目的有关重要文件。 (2)相关部门的审查意见和批复文件或审查会议纪要。 (3)与政府、部门或其它项目业主达成的相关协议。 1.0.6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送审时,应同时报送涉河建设方案报告;建设项目申请行政许可时,应报送根据防洪评价报告评审意见修改后的涉河建设方案报告。 1.0.7 建设项目涉河建设方案应按本导则第2-7章进行编制,将概述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 2 概述 2.0.1 概述建设项目的地理位置,具体建设地点,项目背景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和过程。 2.0.2 概述建设项目的自然条件,水文主要成果,区域地质及工程地质的主要结论。 2.0.3 概述建设项目的任务、作用、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及建设规模。 2.0.4 概述建设项目的方案论证结论及推荐方案的总布置和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 2.0.5 概述建设项目的主要施工方案及进度安排。 2.0.6 有关附图、附表 (1)建设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示意图 (2)建设项目所在河段河道形势图 (3)建设项目总布置图 (4)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见附录一)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和护岸工程实践与展望_余文畴

收稿日期:2002-05-30 作者简介:余文畴,男,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文章编号:1001-4179(2002)08-0015-03 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和护岸工程实践与展望 余文畴 卢金友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 摘要:在简述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和整治任务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建国50a 来河道整治工程的实践,包括规模宏大的护岸工程,蜿蜒河道裁弯工程,分汊河道稳定和堵汊工程以及重点河段综合整治;介绍了护岸工程 的传统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对新世纪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工作提出了建议。再经过50a 的奋斗,长江一定会成为堤防稳固、河势稳定、水环境优良,永远造福于人类的河道。关 键 词:护岸工程;裁湾工程;堵汊工程;综合整治;长江中下游中图分类号:TV86 文献标识码:A 1 长江中下游河道基本情况及整治任务 长江在穿过著名的三峡峡谷后,带着4500亿m 3 的巨大径流量和5亿多吨的巨大泥沙量,以磅礴的气势进入广阔的中下游平原;在汇聚洞庭湖水系、汉江、鄱阳湖水系等众多支流后,以 平均每年10000亿m 3的水量注入东海。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世界第3长河。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自宜昌至枝城河段长约61km ,是山区河流进入平原河流的过渡段,河道平面形态和洲滩格局长期以来保持基本不变,河势相对稳定。枝城至藕池口的上荆江,长约172km ,为弯曲分汊性河道。该河段北岸为荆江大堤,深泓逼岸,防洪形势险要。河道演变的特点是弯道凹岸崩坍,江心洲的弯道内主支汊冲淤变化,兴衰交替。藕池口至城陵矶的下荆江,约175k m ,属典型的蜿蜒性河道。河道平面形态蜿蜒曲折,泄洪不畅;演变的特点是凹岸崩坍,凸岸边滩淤长,并可能发生撇弯切滩或自然裁弯。上荆江和下荆江右岸共有四口(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分流入洞庭湖,经洞庭湖调节后并汇集湘、资、沅、澧等支流,于城陵矶处汇入长江,构成复杂的江湖关系。城陵矶以下1485km 的河道属分汊型河道,两岸有汉江等支流以及鄱阳湖水系、巢湖水系,太湖水系入汇,经过长期的造床过程,形成藕节状宽窄相间的分汊型河段。其演变的主要特点是,崩岸频繁发生,汊道冲淤兴衰呈周期性变化规律。 从以上河道演变基本特点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江岸崩坍严重,威胁防洪大堤安全和两岸工农业及港口设施的正常运行;部分河段河道泄洪不畅;局部河段河势还很不稳定;有些河段主流摆动,浅滩变化频繁,碍航现象严重;有些河段淤积严重,影响港口、码头和泵站正常运行。因此,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确定的整治任务是,通过综合治理,控制和稳定有利河势,调整改善不利河势为有利河势,稳定岸线,扩大泄洪能力,改善航运条件,使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成为一条河势和岸线稳定、堤防体系稳固、泄洪通畅、航道与港域条件良好 和水环境优良的河道,为沿江地区经济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 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 2.1 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 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措施中,护岸工程是 一项最基本的整治工程。这是因为,护岸工程不仅涉及中下游长达1800多千米河道内的江岸防护,而且还是裁弯和堵汊整治中必不可少的河势控制工程。在航道整治中,也是以稳定河势的护岸工程为基础的。因此,实施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是长江水利委员会和中下游各省市50a 来为之奋斗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长江中下游修建护岸工程,最早可追溯至1465年荆江大堤抛石矶头护岸,至20世纪初,整个中下游仍只有荆江大堤矶头群和其它几处零星可数的矶头和桩石工程。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修建了荆江大堤和无为大堤护岸加固工程,武汉市龙王庙等险工加固工程,南京市下关、浦口护岸工程,同马大堤、黄广大堤、九江江堤、临湘江堤护岸工程,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以及长江中下游各分汊河段河势控制工程。在长江口地区,大力兴建了以丁坝群为主的海塘护滩工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经济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为满足防洪和综合治理日益增长的要求,中下游河道河势控制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河段的整治不断加强,护岸工程逐步发展到稳定分汊河道和控制其分流比的整治。1998年洪水是建国以来长江中下游又一次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经受住了考验。在抵御1998年洪水中各段护岸工程基本没有受到破坏,但也存在不少险情。同时,1998年洪水对河道的冲淤作用使一些河段的河势发生变化,对防洪安全和河势稳定都产生不利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1999年以来在长江中下游掀起了空前的治理长江、实施护岸工程建设的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建国50a 来,长江中下游护岸工程抛石总量达8959.7万m 3,建 第33卷第8期人 民 长 江 Vol .33,No .82002年8月 Yangtze River Aug ., 200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