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红楼梦》中女仆袭人和晴雯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中女仆袭人和晴雯的人物形象

论《红楼梦》中女仆袭人和晴雯的人物形象

开封市大宏希望小学高瑞红

摘要:袭人与晴雯,两位曾经都是怡红院的女仆,在出身、才华、性格、感情和命运

诸多方

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可比性。一个是无家可归的孤女,性情刚烈率直,对不满之事疾恶如仇,渴望社会的平等,也从不献媚于主子,临死都没有改变问罪于老天的态度;另一个是穷人家的女儿, 她和气稳重,待人温柔和顺,对工作恪尽职守,可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小管家。她俩不同的人生道路, 给我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红楼梦;贾宝玉;袭人;晴雯;蒋玉涵

《红楼梦》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有很多种,运用的十分娴熟,可以说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高峰。其中的对比手法,就是运用得很常见的一种,现将袭人、晴雯、这两个女仆放在一处进行比较分析。她俩虽然同为怡红院的丫头,但她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出身、性格、才能、性格、情感方式与人生命运。

一、从她们的出身来分析

袭人,原名花蕊珠。小时侯因为家里没有饭吃,老妈妈都快要被饿死了,才把她忍痛卖给了贾府做丫头。她一开始是服侍贾母,然后服侍了史湘云。因贾母非常疼爱宝玉,担心宝玉之婢不中使用,又把袭人给了宝玉,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中取“袭人”,因为袭人姓花,所以贾宝玉为花袭人取名。有关晴雯名字的取义,说法就多了二知道人《红楼梦说梦》里说是“情文相生”;居士《石头臆说》说她是“晴雯者,光明磊落之象也” ;也有的人说: “晴雯,是一朵绘成美丽花纹的明朗的云,对于黑暗的社会,虽然有些刺目,却也会引起她对一片晴空的美好向往”。语义清新高洁声韵圆润动听多么美好的名字呀。

晴雯是一个没有家世可考的孤儿,只有一个姑舅哥哥非常浑虫,后来成成为了贾府中手艺很不好的厨子,她的表嫂表嫂多姑娘更是不可一提。晴雯从小卖身为奴婢,家乡父母在记忆中早已经非常渺茫了,这一点非常像袭人。她十岁那年就被大管家赖大买了做丫头使唤,所以成了“奴才的奴才”。又因赖嬷嬷常带她到贾府去玩,“贾母见她生得伶俐又标致,十分若人喜欢。因此赖嬷嬷就用她孝敬了贾母使唤”。于是晴雯升级为“主子的奴才”了。到了后来,贾母像对袭人那样,因为很欣赏她,就把她赏给了宝玉。从10岁走进贾府到16岁被王夫人赶出了大观园,在这6年的时间里晴雯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二、晴雯才华出众袭人和气稳重

晴雯有着超众的才能和伶俐的心性,这在红楼丫头中也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在红楼梦第七十八回中说道:贾母都惦记她,“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所以颇具慧眼地一早就把她指派给了心爱孙宝玉。“夜补孔雀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全国首善之区的北京城里竟然都因为对这件西洋奇货不识色,以至于没有一家织补缝绣店敢接下这笔能挣大钱的生意。抱病在床的晴雯艺高胆大,自告奋勇把活接下来,她挑灯夜战最后全豹如新。徐枕亚《红楼梦余词》中说“卿卿遗恨是聪明,未补得情天一缝”。可能是说在天亮之后还有一点未有完工。还有在七十三回中,她替宝玉出主意,“装病”躲过被逼读书、完不成功课的难

关。但凡诸事有遗漏,都是她最警醒及时提示。正像涂瀛《红楼梦论赞》一书中提到的:“宝玉在《芙蓉诔》中哀挽的:‘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体,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月不足喻其精; 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可惜的是她‘红颜绝世,易启青蝇’,‘有过人之节而不能以自藏,此自祸之媒也’。”

在大观园里的女孩们很多都没有自我的意识。那个时侯的女子,自我是一直被扼杀的,她们做的很多的事情,虽然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是失去尊严或者是不能理解的,而在她们心中那就是最好的生存的方式了。就拿袭人来看,一直都是非常本分,又踏踏实实的,虽然没有宝钗的大家闺秀的气质,但是在处理人情世故方面也算是做得很好的人了。我们不能用媚来形容这样一个为生存而努力的女子,我认为她做的挺好,非常懂理知礼。况且她服侍宝玉确实尽心尽力,她对其他的姐妹也好,有一次李奶奶来找她麻烦,她还考虑不要因为别人为她而得罪了李奶奶。在我看来这样一个会做人的女孩,就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也一定会受到很多人喜欢的。在《红楼梦》第二十回中说道:“‘贤袭人娇嗔箴宝玉”的“贤”字后面,又有三个字的批语说“当得起’。脂砚斋说她当得起‘贤’的评价。宝玉挨打后,袭人乘机在王夫人面前进言,大谈宝玉“男女不分”,建议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吓得王夫人‘如雷轰电掣的一般’。”袭人从此取得了王夫人的宠信,王夫人把她升为“准姨娘”的称号,但是却被晴雯斥为“哈巴狗儿”。

晴雯是大观园女奴中最漂亮的姑娘,被作者称赞为“霁月”和“彩云”。然而写晴雯之容貌,作者曹雪芹用虚而不用实,多数借他人之口转述,或着以其他人物来映衬。在搜检大观园之前,王善保家的奴婢向王夫人告黑状,说晴雯“仗着她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生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就连嫌恶她的王夫人,也不得不承认她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在第七十四回中凤姐附和道:“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的《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居首页。册页后的几行句子是这样写道:“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短短的几行字,不仅预示了晴雯将来的不幸遭遇,而且反映了作者对于描写晴雯之死的无限怜惜与悲悼之情。

三、两人的性格截然不同

袭人她温柔和顺身材也不错细挑身子,容长脸儿十分耐看。她的所做所为合乎当时的妇德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严格要求。主子命令她今天服侍谁,她的心里便只有这一个人。她还不时劝告宝玉要刻苦读书博取功名。可是她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所慢慢形成的思想与性格却同睛雯相反。她的所谓“温柔和顺”,颇与薛宝钗的“随分从时”十分相象。从封建社会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女子也可以称得上“似桂如兰”。但袭人温柔和顺的生活方式,让我觉得这些看法并不影响人家在大观园里的欢迎程度,不管是主子还是她们的下人,包括黛玉,宝钗,还有晴雯。所以我想说:人无完人袭人是非常好的女孩。

封建社会的重重桎梏下,身为最底层的女仆,是没有一点的人格和尊严可言的,然而晴雯这个人物形象有着与贵族小姐一样不容侵犯的人格尊严。“晴雯性格的特质,是那种独来独往、嫉恶如仇、爱恨分明、敢笑敢骂的具有强烈的青春活力,和那种奋力反抗权威、向往平等和自由的精神。”文中第二十回写道:她不愿服侍宝玉洗澡,更看不惯别人的鬼鬼祟祟的样子,她十分地鄙视袭人、秋纹的邀宠媚上的态度。晴雯时常刻薄袭人,不是羡慕她身为宝玉的准侍妾,而是因为她认为袭人有副伪善的奴性。第三十七回中写道:有一次秋纹代宝玉送花,得到老太太几百钱,然后又在王夫人那里得了两件衣服,于是洋洋得意起来。晴雯就面不打脸的说:“一样这屋子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他,剩下的给我,我宁可不要, 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软气”。这番话虽是有意说给袭人听的,但其实矛头无疑是指向王夫人的,觉得王夫人待人不公。这样的心气和敢说敢做的胆量,在大观园内外众多丫头中绝无仅

有的。但她就是这样的“性情爽利,口角锋芒”来争取自己人格的自由和生活平等,但结果也是可以不想而知的。

《红楼梦》中“王夫人”需要袭人的理解,“宝玉”需要袭人的照顾。就这样,袭人这种温柔和顺生存方式就印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想这也是作者最终想要告知我们的,袭人的性情温顺就在于,她可以满足我们最想要的东西,也就是这样的温柔和顺在一些人的人眼睛里表现的太过显眼,但书作者是分的很清处。晴雯不赞同别人的奴性,更反对别人奴视自己,所以她以一颗不甘为奴的心,与生存的恶劣环境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从晴雯的一贯表现,我们也一点都看不出她有任何时候向主子邀赏取宠的举动。王夫人直到“抄检大观园”以前,对晴雯的名字和本人还对不上号呢,这就足以证明晴雯要名利。她要的只是自己生活得自在快活一些。就拿“撕扇子”这件事,晴雯伶牙俐齿,步步紧逼,当时她把个宝二爷“气得黄了脸”,同时把袭人“羞得脸紫胀起来”,其实她并没有存着赌气的心理, 只是突出表现她任性出气的成分。而当麝月的扇子也被抢过来递给晴雯撕了之后,他们在爽快的笑声中和解了,并成为心灵上的知己。可以看出晴雯不像袭人那样精心控制宝玉,晴雯的个性的觉醒与反抗意识是一种勇敢的表现,性格本能的精神需求,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封建社会造成的。

晴雯不但不向她的统治者献媚取宠,而且爱随时把胸中的不满向外爆发,显示出“爆炭”一样的刚烈性格。这不仅为统治者所不能容忍,就连贾府的奴才们也对她的言行恨之入骨。抄检大观园时,袭人等人都是听天由命任他们搜查就是了,只有晴雯感到十分屈辱,不甘心任人摆布,的她怒火冲天地把箱子掀开,以便骂一边两手提着底子,将所有的衣物都倒出来。她还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指着王善保家的痛骂一顿。这样更使王夫人觉得宝玉身边不能有这样的奴婢。于是晴雯被赶出了大观园,也就在此一难。

面临被赶出晴雯一句话没说,一滴眼泪也没有掉下更不用说像以前的金钏被撵、司棋被逐那样哀声欲绝地乞求了。因为她早就看透了主子们刻薄寡恩,看不惯奴才的卑微和落井下石的生活。晴雯在生死面前非常坦然,最后以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人格魅力。《王伯沆红楼梦批语汇录》赞曰:“晴雯一无求情语,自是铮铮有人”。

四、两人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各有所异

《红楼梦》第三十回中说:晴雯对宝玉的痴情深藏心底,任其自然发展,除了在“补裘”等事使人可感而不可及外,有时侯在说话中也情不自禁地流露一点春光。晴雯在与平儿谈话的时侯,无意中亲昵地用“他” 来代称宝玉。平儿就含笑着明知故问她说:“他是谁?谁是他?”这就与此前袭人用“我们”代称自己和宝玉,有相似之处了。早已经默默的爱着宝玉的晴雯姑娘,直到死前才无所顾忌地倾吐出深深埋在心底的爱恋之情:“今日即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不料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节话来, 有冤无处诉。”可以看出,晴雯对宝玉是有情的,而且是那么纯洁和质朴。她咬掉自己心爱的长指甲赠给宝玉,与宝玉交换贴身小袄,也绝不于一般的恋人交换信物相提并论,而是因为她“死也不甘心”、自己竟然“担了虚名”,借此象征性地表达她死后也要和宝玉“在一处”的愿望。

晴雯的死,虽然最终要归结为“万恶的封建社会”,但是我觉得最直接的刽子手有两个,一个是王夫人,一个就是花袭人。因为作者没有明写袭人告晴雯、芳官、四儿的情节,也可能是作者对袭人终不忍心,因为她毕竟也是一个温顺的“女儿”;或者是因为稿子的丢失。但是我们从后面宝玉哭诉的话语中,已经可以看出:所有的箭头都指向了袭人。宝玉在晴雯被赶后问袭人为什么“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可以看出平日的亲昵麝月、秋纹也有份。她们可不是什么内定的侍妾,袭人为什么不告发她们?难道晴雯、芳官、四儿对宝玉的亲昵就影响不好吗?麝月、秋纹的亲昵就不伤大雅了?可见袭人此举是有目的。关于袭人和宝玉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情,我觉得也是精心策划早有心计。书中说,“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

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看来是在说她并没有超越礼法。但是仔细想想,书中哪里说到贾母已将她与了宝玉了呢?将她“与了宝玉”这件事,除了她自己可以这样想,王夫人可以这样想,贾母真的也这样想过么?第七十八回当王夫人回贾母说把晴雯赶出去了后,贾母说:“但晴雯那丫头我看她甚好,怎么就这样赶出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灵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请注意:“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什么叫“只他”?明显在说贾母想“与了”宝玉的人是晴雯,而不是袭人。又第二十回宝玉的乳母李嬷嬷骂袭人是个会“哄宝玉”、“假装狐媚”、花心女子,袭人听了“又愧又委屈。总是自己做了什么亏心事,要不怎么会“愧”呢?这话如果是拿来骂晴雯,晴雯一定会大怒,但绝不有什么“愧”。李嬷嬷固然悖晦,但是其责骂袭人的话并不见得就是全不讲理。

在我看来,袭人与宝玉发生性关系,实在是处心积虑的。像她那样的人,自然觉得在荣国府里当个姨奶奶已经是很好的出路。不过老太太肯定没有这个意思,那么这一切的一切就要靠她自己张罗了。晴雯天生是灵性的生命,就象天上的霁月、彩云,地上生长的芙蓉、海棠,真象是水做的骨肉。她的青春热血和对宝玉的爱情,就如同雨后初晴的云霞,不时的除去宝玉心头的阴沉。宝晴关系如同宝黛关系,始终是灵性的,是纯洁无瑕、也是高尚诚挚的。以她的“风流灵巧”,完全有机会有能力“另有个道理”,但她企盼的是和宝玉精神上的平等,而不象袭人那样的偷偷摸摸。当然,宝晴之情也不能与宝黛爱情相提并论,它们是多情公子和痴情丫鬟之间的一段并没有得到正常发展的恋情。宝玉要送给黛玉两块旧的手帕时,他先把袭人给调走了,然后才把差事托付给晴雯。宝玉冒着风险去看望奄奄一息的晴雯,不但表明了对她深深的怜惜,而且收下了这位少女纯洁的心和炽热的爱。当夜五更,宝玉还梦见晴雯来诀别,哭道“晴雯死了”, 这也证明两人心灵相通的反映。

这应该是袭人为个人未来的幸福考虑而做出的决定的。她很聪明想到未来她肯定会做宝玉的妾室,她未来的日子的好坏,主要就取决于宝玉的正室。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宝玉的正室的就是黛玉和宝钗两个人。身为一个地位低下的女子,为了自己的未来,她肯定更愿意宝钗嫁过来的,这也是无可厚非。宝玉也是很喜欢袭人,宝玉对她就是和对待别人不相同,在袭人故意说她妈妈要赎她出去时,还引出了宝玉一场痴病,可见宝玉对她还是非常的眷顾的。后来袭人可能也被抓了,然后和贾府的其他丫等下人一起被卖了。但比较走运的是,袭人被蒋玉涵碰见,并买了出来,这个蒋玉涵是贾宝玉的朋友,他是个优伶,值得羡慕,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以前他赠经送给贾宝玉的一条汗巾,袭人也曾经替贾宝玉收藏过,从那应该就是他们缘分的写照。现在袭人落难了,他们终于有缘相遇,并且最终走到了一起。在贾府的众多丫鬟当中,袭人的最后结局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就嫁给了蒋玉菡,只留下麝月一个人在宝玉身边伏侍,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

自从晴雯被赶到醉泥鳅表哥家以后,没过多久由于身体虚弱“直着嗓子叫了一夜”而死去,可以想象她是带着巨大的悲痛与人世间的不平离开这个社会的。殊不知“过于生得好了,反被这好所误”(贾宝玉语),于是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罪过,如袭人所说的:“太太只嫌她生的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她,象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77回)。而“况且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调歪”之理,其实这只不过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翻版。就像庚辰本夹批所说的:“可知晴雯为聪明风流所害也。”最主要的是文中描写“晴雯的唇枪舌剑不是一般少女的娇气和骄气,而是具有人性光彩的正义与公正”。虚伪的礼教假“善”之名企图扼杀的主要不是晴雯的躯体,而正是晴雯真正的人性之美。由此可断定,晴雯的死是必然的,因为在那样一个腐朽、虚伪、冷酷的封建社会,那样一个人际关系就像“乌眼鸡”似的残酷、污浊的贵族大杂院里, 是肯定不会允许晴雯这样一个高洁灵秀、无视权威的女奴生存长久的,最起码不能容忍她“不成体统”地“轻狂”的对人的态度。

五、总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一种是让别人打碎落得被动、悲惨的局面,就像晴雯、宝玉、黛玉;或者自己清醒过来,寻找新的人生轨迹,就像袭人她在贾府中所起到的作用,对上面的人是协调好宝玉和长辈大人之间的关系,对下下面的人就是要统领宝玉全屋的丫头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装扮为一个贤妻良母的角色.所以,这也就注定了袭人这一辈子的命运.。晴雯与宝玉一样,但愿花开不谢,认为这样就能长久地彼此常相厮守,谁也没有料到“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冷结局,向后断送了怡红院里面钟灵毓秀的众多精英。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可以看出晴雯的人生虽然短暂,但确实无比灿烂。晴雯悲惨地死去, 但是她活得坦荡、过得清清清白白,“她何幸得我们的艺术巨匠在他生花之笔下,塑造出这样完整的形象来,永远活在人心里,使得千千万万人为之堕泪,还赢得一篇情文相生的《芙蓉诔》

在情榜中超升为又副册之冠。晴雯的短短16年生涯虽然比袭人要可悲,但她最少奴颜媚骨,最渴望自由的出现,从而真正体现出了人性的本质需求,足够当得起陆放翁咏梅的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确实是这样,曹雪芹对晴雯的赞扬和寄情之深,处处说明他对于个性解放和比较合理的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向往。最后设计让她的灵魂充分得到赞颂和升华, 死辖芙蓉花神。青山山农在《红楼梦广义》中赞曰:“雯也,具不降不惧之志,表独清独醒之风, 可亲可爱而不可玩,可敬可畏而不可欺,殆所谓出水芙蓉,一尘不染者。生为贞女,殁作花神,不亦宜乎!”

假如我们这样说袭人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温柔与和顺,那么晴雯给我们留下的,肯定是一股正义凛然、荡气回肠的力量!晴雯的美貌、高洁、真诚、勇敢,会让每一个读者铭记在心,并且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少一点虚伪,多一点真诚。不论是从出场的时间还是所起到的作用来分析,袭人无可疑问都是首选.袭人作为此前贾母屋内的大丫鬟,在小说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贾府中严格的规矩,服侍过旧主子的奴婢,要比少爷小姐的地位更高一些;此后的文章中也提醒宝玉“不可坏了规矩”),可以这样说,袭人是全书里面出场时间最长的人物之一,有一百一十回以上。总体说来,袭人是一位称职的女管家,她有效的协调了宝玉和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如果没有袭人的出现,我想整部书肯定会逊色不少。

怡红院以及整个大观园的女仆,面对被奴役的处境,他们的人生态度基本上可分为三类:抗争型顺从式或在依违之间寻求自己的生存方式,其代表人物分别是晴雯、袭人、小红。就说袭人,如同宝钗一样,她虽是取容于那个社会的思想和制度的,她依然没有好的结果。可以想象,整个封建文化的腐败,荒谬到不分好坏,罪恶到毁灭一切的地步。

参考文献:

[1]蔡家琬.字右峨.二知道人是他的别号,只见署于他的红学专著《红楼梦说梦》《红楼梦学刊》1981

[2]黄见三.《红楼梦广义》福建诗词第十七集.2008.

[3]李希凡. 红楼梦人物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6:297.

[4]邸瑞平. 红楼撷英[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146.

[5]李.论《红楼梦》[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5:209.

[6]青山山农在《红楼梦广义》1981.

[7]吴调公. 红楼梦研究辑刊: 第11辑.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3.

[8]俞平伯. 俞平伯全集, 1977:339 .

[9]王昆仑. 红楼梦人物论,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