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国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国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国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国学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国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16课,主体课文选自“经部”的《孟子》。《孟子》记录了战国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言行,是一部文风刚健的对话体著作。学习课文,你将面对一位精神焕发的老者——孟轲。他是贵真求善的哲人,又是至诚仁爱的贤者;他是积极进取的士人,又是诲人不倦的良师。他会告诉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会告诉你,人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意志,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他还会告诉你,只有不为贫贱所移、不为威武所屈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读读《孟子》中的这些格言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一路走来,你会发现这位言语犀利、滔滔雄辩的老者,其实是既可敬又可爱的。他刚强正直,胸中充盈着浩然之气;他崇尚王道,极力反对称霸战争;他意志坚定,始终追求“仁政”的社会理想;他好为人师,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当做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他就是这样一位英气勃勃的儒者。

我们坚信,与孟子同游,你对人性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你的内心会变得无比充实,你的志向会变得更加高远,你的人生态度会变得更加积极!

二、教学目标

1、培养诵读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2、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认识国学经典的价值,提升文化素养。

3、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矫正日常行为。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国学思想精髓。

5、熟读经典诵读部分内容,领会意思,提高道德水平。

6、背诵《人性善》、《心之四端》、《反身而诚》、《石灰吟》、《不为与不能》(第三段)、《大丈夫》(第二段)、《与众乐乐》、《君子有三乐》、《无题》(节选)等古文诗词。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国学》中编排的文章、初步感知其大意。

难点:能正确理解所学内容,受到品德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感悟道家思想内涵,同时把道家思想内化为自身思想,做到思成而行自然。

四、教学措施

1、通过家长检查、同学互查、教师抽查来巩固学生对国学经典的诵读;

2、充分开拓班级展示栏的宣传功能,把学生好的国学个人感悟作品进行张贴示范,带动更多的学生热爱国学;

3、教学形式多样化,课堂上或教师讲解,或学生讲故事,或读书。

同时开展国学背诵比赛,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

4、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5、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与尊重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6、持之以恒,坚持每天早晨10分钟早诵,让学生读得多,思得深;

7、营造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地地可学文的氛围,让孩子陶醉国学其中。同时尽量通过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

8、循序渐进,教学相长。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九人教新课标语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九 (一) 国学片段 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夭,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我是小助手 混沌: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元气状态。 气:指元气。凝:结也。 五星: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七政:太阳、月亮和金、木、水、火、土五星的合称。 三才:天、地和人的合称。才,指有能力的事物。古人认为,天地能生养万物,而人则是万物之灵,可与天地并立,因此合称三才。 众阳之宗:主宰着所有阳性事物。宗,宗主、主宰的意思。 太阴之象:极盛阴气的形象。太,极大、极盛的意思。象,形象、象征。 螮蝀(dì dōng):虹的别名。 淫气:阴气、邪气。 月里蟾蜍: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死之药,其妻嫦娥窃食成仙,奔向月宫,化为蟾蜍。 月魄:指月亮上黑暗无光的部分。 我是小翻译 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轻清的元气向上浮升而形成了天,厚重混浊的部分凝结在下面便形成了地。 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星并称为七政。天、地和人合称为三才。太阳是众多阳气的宗主,月亮是太阴的精华象征。 长虹又称为虫带虫东,是天地之气交汇浸淫而形成的;月宫里的蟾蜍,是月亮的精华所凝聚而成的。 考考你的智慧 1.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

奠:凝:宗:象: 2.“七政”和“三才”分别指的是什么? 3.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 弘扬传统文化 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盘古开天辟地还有一层意思:盘是盘问、盘诘的意思,古是以前就存在的事物,可以理解为早以存在的“道”。整句话意思就是:不断追溯早已存在的“道”,可以开辟天地。 (二) 国学片段 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 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 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 我是小助手 云霓之望:云出现在雨前,是下雨的征兆,即非常盼望下雨。霓,即虹,出现在雨后。 雨露:古人认为夜气之露是上天降下的祥瑞。 参商:参星与商星。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互不相见。 牛女两宿:牛郎星和织女星。 傅说:商朝的大臣。

四年级国学经典

第一周: 背诵内容: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歇后语: 1、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红楼梦》 2、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红楼梦》 3、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三国演义》 4、张飞绣花------粗中有细。《三国演义》 5、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三国演义》 6、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三国演义》 7、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三国演义》 8、草船借箭------满载而归。《三国演义》 9、猪八戒西天取经------三心二意。《西游记》 10、唐僧看书------一本正经。《西游记》 第二周: 背诵内容: 题临安邸 ....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 ..醉, ...得游人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对联: 1、龙腾虎跃人间景鸟语花香天地 2、百花迎春香满地万事如意喜临门 3、红梅点点绣千山春雨丝丝润万物 4、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神州万物荣 5、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6、春回大地人增寿福到人间门生辉 7、鹏程万里宏图起骏业千秋紫气来 8、万众欢腾歌盛世百花竞放贺新春 9、春回大地花满路福到人间喜盈门 10、瑞雪迎春门载福梅花贺岁户呈祥第三周: 背诵内容: 中秋月 (唐)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 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 明月明年何处看。 名人名言: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小学四年级语文必学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含注释)

【小学语文】小学四年级语文必学100句国学经典名句(含注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与实习;不也很舒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意;居处不求恬静;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最为重要。”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论语》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把握了知识而不致疑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 【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 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索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 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10、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11、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 【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1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1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倦怠;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 15、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译文】子夏说:“普天下的人都应是兄弟。” 16、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五年级国学教案

五年级国学教案? 第一周:《四书?孟子?重仁轻礼》 教学目标: 1、了解孟子对利和义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泛爱众,而亲仁,重礼义、轻功利。正心育德,明其理,导其行。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简介孟子,导入本学期国学内容: 二、导入新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孟子》,了解颇受崇拜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学说。 板书:《孟子?重仁轻礼》 1、背景: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惟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 2、读文,感悟文意: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国;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①读译文,与原文对照,理解内容。 ②质疑问难,并说说自己明白了什么? 3、讨论交流,理解文意: 师:你能明白孟子对梁惠王所说的话吗?他想告诉梁惠王什么呢? (“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如果人人都讲“利”而不讲仁义,

那人们的欲望就没有满足的时候,——反面分析:“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师: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也把义和利? ? 看作是矛盾的,强调要贵义贱利。? ? ? 4、诵读原文,加深理解。 5、练习背诵:(组内背诵——指名背诵——同桌背诵) 三、作业:诵读背诵 第二周:《孟子?五十步笑百步》 教学目标: 1、思想:道性善、讲仁政、尊王贱霸、民贵君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所学内容,借助译文和注释,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孟子?重仁轻礼》 孟子告诉梁惠王什么? (只要“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 师:孟子分别从正面和反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正面:“王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谈利?” 反面:如果“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二、导入新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孟子的一篇文章《孟子?五十步笑百步》,看看此文孟子在讲什么呢? 1、读文,感悟文意: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二十二章)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学习资料

四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2016年春) 一单元:我爱阅读 1、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xiàn)。”(《三国志?魏书》) 2、欲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学了就用处处行,光学不用等于零。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读书全在自用心,老师不过引路人。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古今贤文》) 3、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尽心下》) 4、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孟涂文集·问说》) 二单元:生活启示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论语》)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 4、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左传》) 三单元:父母之爱 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论 语》) 2、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 3、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论语》) 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ò)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四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1、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论语》)

5下-五年级下学期国学教案

9、宽(一) 教学时间:2016、2、29 教案序号:1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论语》(上)相关内容,初步理解文字内容,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2、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2、在学生琅琅上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意思。 难点:塑造学生们的人格,提升学生的素养。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 国学课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二、读文理解诗的内容 出示: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1、朗读课文 ①范读 ②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2、理解课文内容 ①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②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3、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三、作业 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9、宽(一)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注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特别是学习方法、态度、为人方面对自身的影响与熏陶感染,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9、宽(二) 教学时间:2016、3、7 教案序号:2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难点:1、培养儿童读书兴趣,提高修养。 2、背诵相关段落。 三、教具、学具的使用: 国学课本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学生背诵上节课学习内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出示相关段落。

五年级国学经典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一: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 五年级下学期国学经典——《道德经》节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 能用言辞形容的道,不是长久不变的道;能用语言定义的名,不是永远存在的名。无是 天地的起源,有是生育万物的母体。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第二章)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这就是丑恶的观念同时存在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 念也同时产生了。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 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第五章) 天地没有私爱,把万物都看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没有私爱,把所有人 都视作祭祀用的草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第五章) 言多必失,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第七章) 天地长久存在。天地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运行、生存不是为了自己。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 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最高境界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居住在众人厌恶的地方,所

以非常接近于道。居住安于卑下,心思保持深沉,施与善用仁爱,言语恪守信用,为政有条 有理,办事无所不能,善于待机而行。正是因为与世无争,所以才能没有过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第九章) 累积到溢出来,不如适时停止;锻炼到了锐利,不能长久保持;金玉堆满厅堂,没有人守得 住;富贵加上骄傲,就会给自己留下祸殃。功成名就后抽身而退,这样才合乎天道。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第十三章) 得宠与受辱都像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如同重视身体。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第十八章) 大道被废弃,才会提倡仁义;聪明智巧的现象一出现,大的虚伪便产生了;六亲之间不和睦, 才有了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出现了所谓的忠臣。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第二十章) 人们都那么明白,唯独我迷迷糊糊;人们都那么清楚,唯独我昏昏沉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能保全,弯曲反能伸直;低洼反会充盈,敝旧反可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 惑。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之争。(第二十二章)

小学三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 第一部分古诗 1、敕勒歌-北朝民歌 chìla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勒川,阴山下。 tiān sìqi?ng lúlǒng gài sìy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máng máng 天苍苍,野茫茫, fēng chuīcǎo dīxiàn niúyáng 风吹草低见牛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2、回乡偶书 -------贺知章 shào xiǎo líjiālǎo dàhuí 少小离家老大回,xiāng yīn wúgǎi bìn máo shuāi 乡音无改鬓毛衰。 ?r t?ng xiāng jiàn bùxiāng shí 儿童相见不相识,xiào wan kac?ng h?chùlái 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

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3、咏柳 --------贺知章 bìyùzhuāng ch?ng yīs hùgāo 碧玉妆成一树高, wàn tiáo chuíxiàlǜsītāo 万条垂下绿丝绦。 bùzhīxìyashuícái chū 不知细叶谁裁出, ar yuachūn fēng sìjiǎn dāo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4、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河远上白云间, yīpiàn gūch?ng wàn ran shān 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 díh?xūyuàn yáng liǚ 羌笛何须怨杨柳, chūn fēng bùdùyùm?n guān 春风不度玉门关。 作者背景 王之涣(668-742),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着称,并多被当时乐工传唱。代表作有《凉州词》、《登鹳鹊楼》等。 古诗今译 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国学启蒙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学期国学启蒙教案 (2009-04-21 12:32:46) 转载▼ 分类:我的教案集 标签: 杂谈 《国学启蒙》下学期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在“名胜游踪”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活动广角”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最后通过“成长阶梯”这一环节检验学习情况,促进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时安排 第三单元名胜游踪 济南 泉城济南 1课时 佛教名山——千佛山 1课时 名泉之冠——趵突泉 1课时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四年级

四年级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为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濡养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一代新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经校领导研究,决定在我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指导,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宗旨,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诵经典、知经典、悟经典,营造和谐的、人文的、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使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崇高志向、自强人格和诚信品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 1、传承国学经典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中汲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在诵读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开阔胸襟、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让中华民族智慧的精华引领学生的生命追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 3、夯实学生文化底蕴。国学经典内容丰富,文字精炼,体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高度凝炼性和表达应用技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夯实学生的文化功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通过诵读活动开展,营造儒雅高洁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使学生道德、文化、情操、智能等方面

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活动主题 读国学经典,育道德人才。 四、活动内容 1、参加人员:全体同学。 2、诵读内容: 《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 《道德经》前20章。 五、活动的时间及形式 1、每天利用上、下午预备铃前、后,进行5—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学习委员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年级诵读内容并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2、语文课前2-3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3、双休日各班语文教师可安排学生背诵国学经典内容; 4、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外活动时间,由各班语文老师具体指导本班学生的国学经典诵读。 5、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特色。 6、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 (1)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2)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3)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编成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

五年级国学1至10课时教案 月4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点难点教学重背诵并理解诗句的含义教学准备诗句小故事板书设计笠翁对韵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一、开场白 二、范读、带读 三、释读 四、朗读一东、 五、课后拓展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1、师读第一段并讲解第一段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评选最佳朗诵者。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 2、搜集对联教学反思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笠翁对韵教案序号2授课时间xx年9 月11 日课型新授教学目标基本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点难点教学重背诵并理解所学内容教学准备诗句音乐板书设计笠翁对韵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教学过程教学环节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二、讲解内容 三、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好的对子一般都词性相同、结构相仿,声调平仄交替,念起来琅琅上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部分。

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五_人教新课标-精选文档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五 (一) 国学片段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我是小助手 阻:阻止。 独见:独到的见解。 快:称心如意、高兴、痛快。 急:急切。 谗、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媒孽:借故陷害人而酿成其罪。 我是小翻译 不能因为大多数人的猜疑而影响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听从别人的忠实良言,不要因为贪恋小的私欲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好人不能急着和他亲近,也不应当事先就去赞扬他的美德,为的是防止遭受奸邪小人的诽谤和中伤;要想摆脱坏人,不要事先揭发他的恶行,以免受到报复和陷害。 考考你的智慧 1.“毋私小惠而伤大体”一句蕴含的成语是:。 2.“毋任己意而废人言”一句告诉我们对待别人的意见应该。 3.第二段告诉我们对待善人和对待恶人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 弘扬传统文化 伯乐荐贤 战国时期,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大了!相马的活就不在劳驾您了,你看在您的子孙和门生之中有谁可以派去寻求天下的好马?”伯乐答道:“一般的好

马可通过形体状貌辨识,天下特出的好马,似乎若有若无,又似乎若隐若现。像那种好马跑起路来不仅特别的快,而且不会有尘土飞扬,也不会马蹄的脚印。我的儿子和门徒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只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有一个曾和我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这个人他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您可以召见他,让他去完成使命,一定不负所望。” 秦穆听了伯乐胡举荐,就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九方皋返回,向秦穆公报告说:“在沙丘地带,已经得到了一匹好马。”穆公问:“什么样的马?”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秦穆公甚是高兴,随即派人前去牵来,一看心中不由发愣,原来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秦穆公十分不高兴,便召唤伯乐前来说:“糟糕,您给我举荐的找马人!毛色公母都认不得,又如何知道什么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哎!他竟然达到了这种地步吗?看来他相马的本领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啊!”秦穆公不明白,看了看伯乐,伯乐说道:“像九方皋所观察的,是天地间的奥妙,他得到了那马的精微,却放弃了它的粗糙,观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啊!” 后来,秦穆公派专人驯养,不久使用,果然是一匹天下特出的好马。秦穆公因此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便用这个道理去招募人才,果然,秦国人才济济,各方贤士归心。 (二) 国学片段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转移,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节义傲青云,文章高白雪,若不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我是小助手 千载一日:千年仿佛一日,比喻永恒不变。 青云:比喻身居高位的达官贵人。 白雪:古代曲名,五十弦瑟乐曲名。比喻稀有杰作。 血气之私:血本指有血液和气息的动物,此指感情,即个人意气。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国学经典《孝经》《孙子兵法》试题(全册)

《孝经》 (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我是小助手 显:显赫荣耀。 聿:发声助词。修:学习,发扬。 厥:其,他们的。 《大雅》:《诗经》二雅之一,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我们的身体、毛发和皮肤,都是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的,不敢让它们损坏受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声名到后世,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忠心对待君主,最终目标是要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学习发扬先祖的美德啊!’”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为什么说不敢让我们的身体发肤受到伤害呢? 2.实行孝道的终极目标在文章中是哪两句? 3.推行孝道的三个阶段都是什么呢?在原文中用“”画出来。弘扬传统文化 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通过麦田,只要有践踏的,全部斩首。”因此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走过,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按照规定处罚自己。

官员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这条规定我我亲自下的,现在我的马踩坏了麦田,我理应受到惩罚。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便要自刎,他的手下连忙上前拦住了他。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 “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者。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这样说,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代替斩首的处罚。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大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我是小助手 慢:怠慢。 尽:尽心尽力。 一人:一个人,这里指在高位的人,即天子。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爱护亲人的人,是不会在别人面前恶行恶言的;尊敬亲人的人,是不会去怠慢别人的。以爱护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去侍奉双亲,并将这种德行教化施加于天下百姓,使大众都效法遵从,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个人有了善行,万众黎民都会仰赖于他。’” 考考你的智慧 1.文章中“不敢恶于人”中恶的含义是()。 A 不好 B 坏的行为 C 讨厌 2.天子之孝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原文中的句子表示。

五年级的国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的国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的国学教学计划 五年级的国学教学计划1 国学热已经风靡全国,原因是国学教育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品格塑造也起到了很大作用。那么国学究竟是什么,该如何教是值得研究分析的。 国学包括了所有的优秀古诗文,只要是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有启迪作用的都可以用以教授。教学方法,则应当以“趣”为主,引导学生玩中有学,学中有乐,可以不求甚解,但要大量诵记。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计划教学如下: 1、以“趣”导入。 教学中,尽量找到文本中的趣味之处,激起学生的趣味,这也是上好一堂国学课的开端。可以让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可以大家一起来吟诵学过的古诗词。总之,能够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为准。 2、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趣”. 教学中,要注重处处将学生的乐趣放在首位。因为古诗文相比现代文更难以理解,学生没了趣味就会很难进入意境。教师先带读,读通诗文之后,就由学生自己来读。是可以引导学生摇头晃脑地进行“夫子”版朗读,也可以进行“童子”版的点读。总之,在朗读过程中也要体现一个“趣”. 学生读熟后,就让学生聊聊感受,教师也相机加入。教师要引导

学生,从思想的角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来认识诗文。力争做到生动有趣。然后让学生在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尝试背诵。 下一个环节,则是激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文含义的理解,小组演一演,可以是不同方式的读的展示,可以是声情并茂的小演出,但一定要彰显学生的趣味。 最后在诗情画意显身手的环节中让学生大显身手,尽情地涂鸦,仿写,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尽量做到学一带一。 总之,在本学期的国学教学中,一定要以“趣”为主导,让学生学得开心,学有所获。 五年级的国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学校指导计划为基础,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健康成人,国学经典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一些做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导,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019五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经典国学诵读十人教新课标语文

五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 (一) 国学片段 黄帝画野,始分都邑;夏禹治水,初奠山川。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福建省属闽中,湖广地名三楚。我是小助手 黄帝画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由于天下很大,百姓又多,难以管理,黄帝就画野分州,有百里之国万余。 都邑: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各代划分标准不同,后以都邑指代城市。 夏禹治水:相传在尧时期,洪水滔天,百姓困扰,尧命鲧治水,九年无功。后来舜代天子之责,将鲧流放到羽山,并起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不顾劳累,身先士卒,传说他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他采用疏导的策略,凿山导河,开挖沟梁,引导洪水流向大海,解决了水患。 金台:又称燕台、黄金台。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为了招贤纳士,筑建土台,上置黄金千两,礼聘天下名士。 武林:杭州西边有武林山(灵隐山),因此古代又称武林。豫章:古代郡名,汉初设置,郡治在今江西南昌一带,后用豫章指代江西。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吴皋:这里指吴国的边界。皋,岸,水边的高地。江西在春秋战国时曾是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区,所以用吴皋来指代江西。闽中:古代的郡名,辖区相当于今福建省和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湖广:元朝时曾置湖广行省,辖区相当于今湖北省和湖南省。 三楚:湖南、湖北旧属楚地,楚地分为东楚、西楚、南楚,合称“三楚”。我是小翻译 黄帝划分了中国的疆域,才有了都邑的界限,夏禹平治了洪水,才奠定了山川的位置。天地间的山川河脉虽然不曾更改,自古以来它们的称呼却各有不同。 北京古时称幽州或称燕国,别名又叫金台;南京就是建业,别名又叫金陵。浙江从前称为武林,本是越王的故国;豫章、吴皋都是旧时江西的称呼。福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