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扇舞丹青观后感

扇舞丹青观后感

扇舞丹青观后感
扇舞丹青观后感

扇舞丹青

摘要:扇舞丹青是非常美的舞蹈,是千锤百炼后的智慧结晶,从中我们看到了艺术之美、舞蹈之美,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这篇文章表达了我个人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关键字:美意境古典折扇

说起舞蹈,一直以来我都是懵懵懂懂的,舞蹈对于我而言,是神秘的,是优美的,同样也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但自从上了舞蹈鉴赏课后,我看了许多优秀的舞蹈,见过许多优秀的演员,欣赏过一些优秀的作品,同时也听老师讲过许多舞蹈知识,感觉眼前豁然开朗,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世界也变得那么美丽,缤纷起来。我的视野一下宽广了许多,我感觉整都个人沉浸在舞蹈的世界中。自从看了CCTV脑白金大赛等诸多大赛,甚至前苏联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我比较了一下,我个人还是比较欣赏王亚彬的扇舞丹青。

漆黑的舞台,唯有一束彩灯照在舞者身上,舞者身披彩衣,婀娜多姿,持一把折扇起舞,悠扬的古筝声响起,窈窕女子翩翩起舞,玲珑剔透的音乐将人带入一个意味深长的境界。映入眼帘的是书案背后一方水墨山水画,冲淡高雅,韵味流长。纤细的身影渐近,画中的女子清颜白衫,青丝墨染,彩扇飘逸,若仙若灵,水的精灵般仿佛从远古的梦境中走来······

我醉了······我深深地沉迷于其中,是因为美丽而绚烂多姿的舞蹈,还是因为优美而深远的意境?亦或是如诗如画的舞幕勾起了我内心沉睡已久的对世外桃源的向往?我扪心自问,不断地拷问自己,不过没有答案······不过这已经不重要,这个舞蹈已经感到了我,触动了我的内心,我心中暗暗为他喝彩。

目光中,每个镜头似乎都是一幅完美的画面,镜头从右至左缓缓移动,符合了中国画中长轴画“先右后左”的审美意趣。月下的女子时而抬腕低眉,时而轻舒云手,手中扇子合拢握起,似笔走游龙绘丹青,玉袖生风,动作典雅而矫健。舞者用身体和扇子抒发着内心的美好感受,在空间中挥尽情怀,极好地阐述了“神于形先”的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特征。画面中又见墨竹斑斑,舞者随着节奏将扇子“转”、“甩”、“开”、“合”、“拧”、“圆”、“曲”,一系列的动作让扇子蕴含了中国古典舞的无穷魅力。

演员的每个动作,每个姿势都显得那么优雅、动人,无论从本身的动作还是道具的选取都显露着美学的韵味,刚健挺拔,含蓄柔韧,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虽然整个舞蹈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给人的感觉似乎过了一个季节那么长,舞蹈的美已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回味无穷。舞蹈小巧玲珑,但是它却十分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将中国古典舞蹈、绘画和音乐熔为一炉,并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进行二度创作,营造了一个冲淡、雅致、

高远的意境。带人进入似梦境般的场景中,我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手法。

山水,竹、荷、菊、梅,这些最普通的事物反应出编剧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和表达,在音乐的运用上,编导采用了以古筝弹奏的民乐。随着环境的展开,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音乐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轻拢慢捻,或快弹连拨。这是音乐语言对整体意境的刻画和表达。

整个舞蹈过程,给人一种身临仙境的感觉,如痴如醉。舞者的身体和那把扇子,通过舞者身体那快慢相宜、刚柔相济、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运动,将扇子与肢体动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间相结合,将一个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了与书法与绘画笔韵之美比肩所营造出洒脱、飘逸、灵动、稳重和突变等不同的效应,时而高山坠石、千里阵云、忽而春蚕吐丝、形式之美,令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如九天仙女在翩翩起舞,似月中嫦娥款款而来,舞美,画美,人也美。给人美的享受。

扇起襟飞吟古今,虚实共济舞丹青。气宇冲天柔为济,怜得笔墨叹无赢。丹青传韵韵无形,韵点丹青形在心。提沉冲靠磐石移,却是虚谷传清音。”这首诗精辟概括、准确描述了《扇舞丹青》这一舞蹈作品。我觉得一点儿都不为过。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无愧为雅俗共赏、赏心悦目,令观众目不转睛的"墨舞"精品。

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和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是人类千锤百炼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坚信,未来它将会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刘青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上海音乐出版社。

田静,《中外舞蹈名作赏析》,人民音乐出版社。

【山亭夏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山亭夏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及注释】 绿叶茂盛,树荫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楼台的影子倒映在清澈的池水里。微风轻轻拂动色泽莹澈的珠帘,而满架的蔷薇散发出一股清香,整个庭院弥漫着沁人心脾的香气。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3、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意思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意思“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唐朝诗人高骈的古诗作品《山亭夏日》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晶帘:又名水精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翻译】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 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 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 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

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 此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

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央视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首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地区带来巨大变化、造福沿线各国人民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日前制作完成,9月5日起将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陆续播出。 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重点立项,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全片共分《共同命运》《互通之路》《光明纽带》《财富通途》《金融互联》《筑梦丝路》六集。 摄制组历时一年,累计行程20万公里,跨越亚、非、欧、美四大洲,运用多种创新手段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合作项目、重点工程、历史遗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拍摄,真实记录了沿线国家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的努力与实践。 纪录片《一带一路》记录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故事,以宽广的视野、多维度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进行了拍摄,涉及巴基斯坦卡西姆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南港、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肯尼亚蒙内铁路等几十项重点合作项目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反映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经贸金融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笔者认为,纪录片《一带一路》用丝路故事增进跨国合作,用事实和事例印证“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的宏大主题。 9月7日晚,CCTV-1播出了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的第三集——光明纽带,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的小伙伴们,看到自己亲手建设的凯乐塔水电站、三峡巴基斯坦第一风力发电项目,卢纯董事长也出现在纪录片里,大家一定激动不已吧。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一带一路”倡议所要达成的愿景和使命之一。中国在沿线国家相继合作建造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电站,通过电力开发,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三峡集团是如何做好这条“光明纽带”的呢? 电力不仅带来生活上的改变,更带给一个国家对于发展的信心和力量。 2021年5月28日,几内亚最大的水电工程——凯乐塔水电站的首台机组并网发电,电流通过三峡集团搭设的225千伏输变电线路,送往150多公里外的首都科纳克里,并补充周边11个省区的电力缺口。该电站由建造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工程的三峡集团承建。

中国道路观后感11

《中国道路》观后感化学化工学院11级化学师范专业1班 观看中国道路,唤起了我们的对于历史的记忆,加深了我们对中华民族奋斗史的了解和认知。这就像是一幅巨大的画卷,一幕幕的从我们的眼前展现,诉说着那近百年沧桑的变化。中国从黑暗的社会走向如今的光明,是十几代人浴血奋战,不断努力抗争的马克思主义修成正果。 首先映入我们眼中的一幅比较鲜艳的画,并不是一般想象中的黑白照片,的的确确是一幅油画。这幅油画画的是毛泽东等人议事的景象。而与之对比的照片,却是反映现代社会主义昌盛繁荣的图片,前者,表现了人类探索历史道路时的艰辛,后者而显示社会革命的照片却是黑白的。这明显的对比,虽然一个金碧辉煌的感觉,一个是黑白照片,但是反映的内容却让人心凉。当时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找不到出路的无头苍蝇似得在哪里乱撞,并且,他们是一撞就败,丝毫不见成效,所以也便出现了以康有为,梁启超等民族资产阶级派登上舞台,他们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式国家;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然而,前者因其想跪着造反失败,后者以其软弱,妥协,更兼依赖性而失败。而后的十几年,中国在黑暗中徘徊,直至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声炮响,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马克思的确也并如期的为中国带来了希望。 思想就是力量。正确的思想在照亮人们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创造着

人们生活的物质世界。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被自然被仍然不得带入中国。自此,马克思成了先进中国人眼中最熟悉的外国人,渐渐地,他的思想也获得了毛泽东的认可并且与毛泽东思想有了很大程度的融合,更着,毛泽东将其运用并作改善,他说:“中国的发展必须要靠马克思,但同时,我们也必须反对本本主义”,以后马克思主义成了国家和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被中国化。 198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到了经济上来,当时,邓小平在发言讲话中就谈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们在创立自己学说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这种“改变世界”的性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必须面对现实、思考现实、变革现实的理论。因此,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准确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 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继邓小平之后,江泽民刚上台不久便提出: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之前,市场经济一直被看作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被看作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是因为江泽民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得到充分利用又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突破。随后,1997,江泽民又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经济体制,他说,公有制就应该多样化,所以在继十四大报告之后的十五大会议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内涵又得以丰富而它也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上的发展。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篇一】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夏日山中》 唐代: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鉴赏及赏析: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的夏日中生活的场景,真实、贴切地展现了夏日山中和山中夏日的景象。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因为是夏天,所以有“白羽扇”;因为在山中,天气更凉爽所以有扇而懒得摇。山林中过往的人烟稀少,诗人敢于脱去头巾,表现出悠然自得,不拘礼法的形象。句中通过”懒”、“裸”,突出了诗人在山中夏日乘凉的悠闹情趣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消闲图画。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诗人解下头巾,挂在山中的石壁上,多么凉爽宜人。袒胸露顶,栖身林下,大有解除尘累,反归自然的情趣。通过“脱”、“露”,来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向往自然的心情。“任”体现了诗人豪放不羁,任凭山风从头上吹过,表现出一种豁达、爽快的感觉。 全诗写出了作者在山林无拘无束,旷达潇洒,不为礼法所拘的形象,有魏晋风度。诗人忘情沉醉于“夏日山中”,悠悠然一种自乐自足的逍遥,特别是对个人情感的放纵与宣

泄,可以说达到了极点。在《夏日山中》羽扇可以不摇,衣履可以不穿。“裸袒青林中”,“露顶洒松风”更体现出诗人悠然自得,亲近自然的心情诗通过对诗人自身状态的描写,来突出夏天的炎热。同时借夏天炎热的环境,表达诗人无拘无束,在山林间豪放自如的状态。诗中在夏天炎热的环境下,对诗人状态的描写生动,别有一番悠然自得的闲趣。 【篇二】关于夏天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鉴赏及赏析: “绿树阴浓夏日长”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里诗人是从视觉写夏日,写看到的景观。诗人看到平静的池塘倒映着远近不同的亭台楼阁的倒影,心情自然怡然舒一爽,于是才写出如此富于美感的诗句来。“入池塘”的“入”字用得好,他不仅写出了明净与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高骈《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绿树葱郁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荫才能浓。这“浓”除有树荫稠密之意外,还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荫密而且深。人们所谓“烈日当空,树荫匝地”,就是这个意思。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夏日长”的感觉。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荫浓”含蓄的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它写的是一种情趣。 第二句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水晶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这一句可以分两层意思来说。第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彻;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

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的水波下则是随之微微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第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的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诗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观察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动微风起”。这个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同爵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的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原先慵懒的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如果没有微风起,芳香就不能送遍全院。 诗写夏日风光,用纯乎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荫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附录:《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荫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一带一路》观后感

《一带一路》观后感 《一带一路》这是一部以全面解读“一带一路”为主题,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线,反映“一带一路”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发展和进步,使得中国有了巨大的改变,以及“一带一路”沿线给各国带来的福利,是一篇大型的纪录片,看完之后我深有感触。 在课后了解了《一带一路》是历时一年长时间拍摄出来的纪录片,跨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一共行程20万里。采访50多万具有国际有影响力的各界人士,《一带一路》获得的很高的评价,这部纪录片是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来阐述大事件,也是这部纪录片的看点,感人而真实,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国家的,而是所有沿线国家的,以后更加是世界的。“一带一路”的建设对敦煌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都是一种机遇,觉得敦煌是一个纽带,可以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加了解敦煌,给我们搭了一个平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更加了解中国文化。这一发展道路的关辉未来,中国与世界已经步入丝路新时代,而这个时代,中国与世界将共商未来,共建梦想,共享繁荣。 纪录片中提到一带一路是促进全球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让我心中充满豪情,我们国家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在国际上越来越多具有话语权,也越发具有影响力,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非常自豪,“中欧班列车”飞奔出沟通境内外,连接了中西的财富通途,时速450公里高铁铁路,也正在建设在中亚之间等,纪录片用影像讲述了发生在新丝绸之路上故事的点点滴滴,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的巨大魅力。 2010年中国加入WTO,成为了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的加入对全球经济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新影响,中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必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而的到进一步的发展。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创,但不是中国一家的,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发展之路,一带一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去实现。它需要抓住互联网这个关键环节,努力发展我们,把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优良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集合各沿线国家的力量,共同发展好一带一路,我们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务实合作,互利共赢,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把中国发展同相关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从古至今,最早开始于西汉开通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交往的繁荣鼎盛时期,那个时候是强大的唐朝,所以我们的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华名族伟大的创举,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一带一路也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和现代人的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一带一路》这部纪录片让我受益良多,我们要事实求是,脚踏实地的致力于人类美好的“一带一路”建设。

立夏最美诗词,与君共欣赏

立夏最美诗词,与君共欣赏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韦应物 改序念芳辰, 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 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 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 还当惜徂景。 山亭夏日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 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 幵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 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 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 中宵劳梦想。 早夏游平泉回

唐?白居易 夏早日初长, 南风草木香。 肩舆颇平稳, 涧路甚清凉。 紫蕨行看采, 青梅旋摘尝。 一盏冷云浆。 初夏即事宋?杨万里莲叶头巾道样裁,仙桃扇子午时回。扑蝇堕地犹能施,闭合生尘底处来。 初夏睡起宋?杨万里梅子流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幵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立夏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 宋?司马光 留春春不住, 昨夜的然归。 欢趣何妨少, 闲游勿怪稀。 林莺欣有吒, 丛蝶怅无依。 窗下忘怀客, 高眠正掩扉。 山中立夏用坐客韵 宋?文天祥 归来泉石国, 日月共溪翁。 夏气重渊底, 春光万象中。 穷吟到云黑, 淡饮胜裙红。 一阵弦声好, 人间解愠风。 立夏 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夏五首其一 宋?方回 吾家正对紫阳山,南向宜添屋数间。 百岁十分已过八,只消无事守穷闲。 初夏即事 宋?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丑奴儿?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南宋?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时价。 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 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 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 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 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

一带一路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

一带一路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 《一带一路》是一部由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相信不少朋友都有看过,影片共有6集,主要讲述了国内外60多个普通人物与“一带一路”的生动故事,从多个角度说明了一带一路对人类利益的发展。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欣赏吧! 5月15日至14日,在中国北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其实在XX年的3月28日,我国就已经举行了一带一路政策,在外交部和商务部就已经执行了这种政策。为的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从美国加拿大出发经过了日本、韩国、日本海、吉林、长春、蒙古、俄罗斯到达欧洲。另一条线是从北京出发经过俄罗斯、德国到达北欧。中线是由北京出发经过郑州、西安、乌鲁木齐、阿斯坦、萨克斯最后到达巴黎。还有很多线就不在这里一一说明了。 一带一路要注利我们走出去,那么走出去我们要还要走出去什么呢?我们的资产要走出去,也就是我们的跨界投资。我们的生产要素要走出去也就是我们的货物、艺术以及我们的劳务要走出去。但是最重要的一块儿还是我们的税收协定,税收协定是指国家和国家之间协调相关的税务,通过

谈判最后达成书面协定,能够有效避免双重征税和为促进国际投资的发展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目前我国已经和一百多个国家达成了税收协定。 另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也要签收谁说合规性,转让定价和税收待遇。也要在当地学会实行当地的税法实体法,程序法,财务,会记规定。我们也要树立国际税收意识,独立交易原则,了解当地涉税公共环境,与国内税务主管机关保持常态化联系。 其实一带一路实际上不会带来一定的税收政策,但是一带一路去提醒大家企业应该提升国际税收意识。 我认为这就是一带一路说带给我们的好处与优点,愿一带一路可以更好的发展。

【夏意 苏舜钦】《夏意》《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夏意苏舜钦】《夏意》《山亭夏日》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山亭夏日 高骈①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苏舜钦② 别院③深深夏簟④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高骈:唐末大将,爱好文学。②苏舜钦:北宋诗人,曾因遭诬陷被革职。此诗作于其罢官后隐居苏州期间。③别院:正宅边的小院。④簟(diàn):竹席。 (1)从诗歌体裁看,两首诗都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1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首诗都写夏日之景,高诗着眼“山亭”,苏诗着眼“别院”,虽然所写景物有同有异,但都写出了夏日的清静优美。 B.两首诗都写到“树阴”,高诗的“浓”、苏诗的“满”等词语都从侧面突出了树木的葱绿繁茂,写出了树阴带来的阴凉。

C.两首诗都写到“帘”,高诗写微风下“帘动”情状,在诗中以动衬静;苏诗写透过帘看到石榴花开的景象,突出花的明艳。 D.两首诗都从不同感官角度写景,高诗从嗅觉角度写满架蔷薇的芳香,苏诗从听觉角度写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 (3)两首诗蕴含的情感有何异同?请加以赏析。(4分) 答案: (1)七言绝句(七绝、绝句)。(1分) (2)D。【解析】“觉”解为“醒来”,选项中“午睡中梦到流莺清脆的啼鸣”理解不正确。(3分) (3)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出了对夏日美景的喜爱。共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高诗更多的是体现出作者赏景时的闲适、惬意(1分);苏诗隐含着作者罢职后内心的伤感、凄凉、寂寞(2分)。 赏析: 《夏意》是宋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苏舜钦这首《夏意》诗,能于盛夏炎热之时写出一种清幽之境,悠旷之情。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 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 作者:高骈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一作水精帘)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 水精帘在抖动微风拂起,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深)。 ⑵水精帘:又名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唐李白《玉阶怨》:“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植物名。落叶灌木,茎细长,蔓生,枝上密生小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圆形,花白色或淡红色,有芳香。花可供观赏,果实能够入药。亦指这种植物的花。唐韩愈《题于宾客庄》诗:“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特别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 即树阴十分变态。《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 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短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 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 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 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 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个景象,美妙而逼 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 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其二,观赏景致 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 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晶帘 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晶帘动”,那就味 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看到了蔷薇,十分漂亮,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 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 特有的生气。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 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个切都

山亭夏日注释赏析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1.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2.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如水晶般明亮的帘子。 3.蔷薇:花名,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花可供观赏,果实可以入药。 作者简介: 高骈(pián)(821年-887年),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唐代著名将领和诗人。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是晚唐名将南平郡王高崇文的孙子。他从小研习兵书,又喜好文学,经常和读书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两军中的人交相称赞。他在朱叔明手下任司马的时候,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高骈说:“我如能富贵,就应当射中。”结果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称他为“落雕侍御”。后来在平定党项叛乱,反击吐蕃犯边,收复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等过程中战功累累,历任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后任多地节度使,曾重创黄巢起义军,朝廷对他深为倚重。晚年用人不当,惑与神仙之术,几近痴癫,致使上下离心,最终被部下黄巢降将毕师铎囚杀。 高骈虽是武将,但也能诗,计有功称“雅有奇藻”。《全唐诗》录

诗一卷,存诗50首。 解说: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诗歌。 首句紧扣题目,点明季节和景物特点。虽然夏日正长,烈日炎炎,但绿树荫浓,令人顿觉凉爽。第二句写楼台的倒影映入池塘,一个“入”字把楼台倒映水中的画面赋予了一种动感。第三句写微风轻拂,水波荡漾,诗人用“水晶帘动”来做比喻,极为生动和逼真。第四句紧承上句,写满架的蔷薇盛开,花团锦簇,香气飘满了整个院子。 这首诗一句一景,画面由高到低,由远到近,自然流畅,环环相扣;不仅有视觉描写,还有触觉和嗅觉描写。全诗画面优美,音韵和谐,传神的描绘了夏日山亭景色的幽静和美丽,表达了诗人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南宋谢枋得在《注解章泉涧泉二先生唐诗选》中曾评价说:“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

山亭夏日 高骈_《山亭夏日》古诗原文译文及赏析

山亭夏日高骈_《山亭夏日》古诗原 文译文及赏析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 ⑴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浓稠。 ⑵水晶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李白《玉阶怨》:“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⑶蔷薇:花名。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茎长似蔓,须建架供其攀援生长。 译文: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

“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 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

【最新推荐】山亭夏日名句赏析-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山亭夏日名句赏析 【原文】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译文】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 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赏析一】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 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诗人捕捉了微风之 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 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二】 诗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 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 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 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 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红楼梦》

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 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日长睡起 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 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入”字用得 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 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 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来的,此时看到水波才会觉着,所以说 “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 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 诗人精神为之一振。诗的最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 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 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合。 【赏析四】 作品中,诗人写夏日风光,仿佛是手持画笔在描画。在诗人的笔端,逐一 脱颖而出的是“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水晶帘动”、“满架蔷薇”一 组个体画面,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幅色彩艳丽、明净清新的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在作品中,“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在那个“山亭”之中享受着大自然 的情趣。 【赏析五】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流露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绿树阴浓夏日长”,此句是从感官着笔写夏日。此句当理解为夏天的中 午烈日然热,绿树枝叶茂盛,浓荫凉爽舒适。愈是“日长”,愈能反衬出绿荫 之“浓”。“浓荫”之“浓”字不仅有树阴稠密之意,也有“深”的意思, 就是说树荫不仅密,而且很深。清代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描写大观园夏 日中午景象的句子“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为此意。“夏日长”和“绿树 阴浓”是有其内在联系的,绝非简单的拼凑,写“夏日长”实际是为了更好地 写“绿树阴浓”。

唐诗《山亭夏日》鉴赏

唐诗《山亭夏日》鉴赏 古典诗文 07-21 1255 唐诗《山亭夏日》鉴赏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山亭夏日》的高骈简介 高骈(?~887).唐末大将。字千里。高骈之先世为渤海人,迁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为唐宪宗李纯时名将,世代为禁军将领。 《山亭夏日》赏析鉴赏 《山亭夏日》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 《山亭夏日》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明密而且深。《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夏日正午前后最能给人以“夏日长”的感觉。扬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说“曰长睡起无情思”,就是写的这种情趣。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决非泛泛之笔 《山亭夏日》第二句“楼台倒影人池塘”写诗人高骈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人”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山亭夏日》第三句“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艳,碧波粼粼。诗人用“水精帘动”来比喻这~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刚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多美啊!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高骈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夏日的微风是不会让人一下子感觉出采的,此时看到亦波才会觉着,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味同嚼蜡了。 正当诗人高骈陶醉于这夏日美景的时候,忽然飘来一阵花香,香气沁人心脾,高骈精神为之一振。《山亭夏日》的擐后一句“满架蔷薇一院香”,又为那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充满了醉人的芬芳,使《山亭夏日》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气。“一院香”,又与上句“微风起”暗台。 《山亭夏日》写夏日风光,纯乎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这一切都是由诗人高骈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我们在欣赏高骈的这首《山亭夏日》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范文_作文专题

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范文 一带一路纪录片观后感篇一 大型纪录片《一带一路》,涉及沿线30多个国家及20多个国内省市自治区,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呈现出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 第一集:《共同命运》 曾经跋涉大漠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横渡重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东西方合作交流的辉煌历史。但随着世界版图发生巨变,丝绸之路渐渐沉寂下去。 数百年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随着这一倡议的实施,沿线各国正在为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而共同努力。 第二集:《互通之路》 为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互联互通的愿景,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展开互利合作。 依托自身在基础设施领域强大的建造实力,中国通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利合作,相继参与铁路、公路、港口、油气管道、电力线路的建设,促进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衔接。 1 / 8

伴随着道路联通、管道联通、电网联通、电缆联通,人们正在以各种现实的成果,建造起互联互通的前景。 第三集:《光明纽带》 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是“一带一路”倡议所要达成的愿景和使命之一。 中国与沿线国家在这一领域共同努力,中国在沿线国家相继合作建造了一批有代表性的电站,通过电力开发,推动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 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中埃苏伊士自由贸易区等标志性项目的建立,彰显着中国与沿线国家通过开放合作,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第四集:《财富通途》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在意大利著名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杰作《诸神的盛宴》中,用的都是中国的青花瓷器。那时候中国明朝的青花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被不断运往世界各地。 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海关通关更加便捷,贸易也随之更加通畅。伴随着喀什、霍尔果斯这两大新疆经济开发区建设,以及福建、广东等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国正在构建“陆上开放”与“海上开放”并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第五集:《金融互通》 2 / 8

关于夏天古诗词欣赏

[标签:标题] 篇一:关于夏天的诗句 关于夏天的诗句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 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 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 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 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宋代诗人苏舜钦《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 时一声。南京 南宋诗人陆游《幽居初夏》: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树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 处不鸣蛙。箨龙己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一)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二)不含夏字的写夏景的诗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6.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高骈《山亭夏日》) 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8.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绝句漫兴》) 9.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戴叔伦《题稚川山秀》) 10.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11.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2.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古诗赏析题(7首及答案)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1.第一句中的“重重叠叠”一词好在哪里?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2.从视觉和嗅觉结合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早秋三首.其一(节选) 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3.请从感官角度简析画线句子是如何写景的。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所五弦琴。 4.从诗歌的首联或颈联中,看出了孤桐的什么特点?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秋凉晚步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5.描绘画线诗句的具体画面,并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 王安石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6.鸣蜩:鸣蝉。陂:池塘。请从感官角度简析诗中画线的句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7.诗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分析。

答案 1.“重重叠叠”运用叠词,有音韵美,形容楼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花的繁密茂盛。 2.风送蔷薇满院香,这是诉诸嗅觉的凉意。又加上“满架蔷薇”增添了鲜艳的色彩,从视觉到嗅觉竭力描写酷暑天所感受到的凉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3.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的初秋夜景。 4.繁茂,高大,壮实。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坚强不屈、甘于奉献的追求。 5.虽然粉红的荷花快要落完了,但是新长出的荷叶就像最小的铜钱那么大。表达出作者在秋凉中仍满怀生机,孕育希望的情感。 6.视觉上写了柳色之绿,荷花、夕阳之红,听觉上写了蝉的鸣叫,有声有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太一宫夏天的明艳、富明生机的美丽景色。 7.林中鸟的自由自在、任意翔鸣与笼中鸟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不同境遇做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