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鱼类学讲义整理

鱼类学讲义整理

鱼类学讲义整理
鱼类学讲义整理

绪论

0.1 鱼类学的定义、范畴和任务

一、什么是“鱼”?

终身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种类具有鳞片,大都具有鳔。

二、鱼类学的定义

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1.鱼类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

头索动物亚门- 文昌鱼(鱼形动物)

脊椎动物亚门

圆口纲(鱼形动物)

软骨鱼纲(真鱼,鲨、鳐、银鲛等)

硬骨鱼纲(真鱼,鲟、鲤、鳜等)

两栖纲(蛙、鲵、蝾螈)

爬行纲(蛇、龟、鳖)

鸟纲(雀、雁、鹭)

哺乳纲(鲸鱼)

2.鱼类的种类数

24618种《世界鱼类》(Nelson,1994);23250种(Eschmeyer,1998);30000种Fish Base 鱼类全球资讯系统。脊椎动物共计:52500种,鱼类超过种类50%。

中国:3000种,其中淡水鱼类约1000种

3.鱼类的分布:

海拔:5000m高山湖泊--7000m深海;温度:-1.8-40℃;盐度:0-50 ‰;氧气:接近0-饱和;41%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freshwater;58%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marine ;1 % of modern fish species are diadromy.

4.鱼类的经济地位:

最近的FAO“世界渔业统计年鉴”中,有鱼类、软体类、甲壳类、藻类、鲸类等,共2121种;其中鱼类约占70%;1998年世界捕捞产量为8629.9万吨。其中鱼类约占87%;年产量超过100万吨的鱼类有10种;我国年产超10万吨的海洋鱼类约有10种;主要淡水经济鱼类约有140种,其中长江约44种,黄河约22种,珠江30种,黑龙江40种。

5.我国鱼类的经济地位

2001年全国水产品4382.09万t,其中,海洋捕捞1440.61万t;海水养殖1131.5万t;内陆捕捞214.09万t;内陆养殖1594.95万t。水产品人均占有量34.6kg,水产品在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已占有重要地位。

6.经济利用:

食用: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含丰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类、矿物质、维生素,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工业:鱼肝油、鱼胶、鱼粉等作为工业原料、饲料和药品。

药用:海马、海龙等是名贵的药材。

观赏:金鱼、锦鲤、热带鱼等体态多姿,色泽鲜艳,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2001年渔业劳动力已达1257万人,渔民劳均纯收人7668元;水产业已成为农业中的一个大产业;2001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26.7万吨,对外贸易总额达到60.7亿美元;第一创汇农业。

三、鱼类学研究的对象

狭义:鱼类=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广义:鱼型动物+鱼类鱼型动物=头索纲(文昌鱼)+圆口纲

四、鱼类学研究的范畴

鱼类形态学: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

鱼类分类学:系统演化、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鱼类生态学:生活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的关系等。

鱼类生理学:内部器官的功能、体内生命活动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鱼类发生学:胚胎发育及各器官形成过程。

古鱼类学:化石鱼类特征、演化关系、起源与分布等。

经济鱼类学:主要经济鱼类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经济意义。

五、鱼类学的任务

根本任务→提高鱼产品的质量和数量

具体任务→研究鱼类生命活动规律(分布、洄游、数量变动、生长、发育、繁殖等)、研究鱼类生活习性、研究环境对鱼类生活和生长的影响、捕捞和驯养新品种、恢复贵重经济鱼类资源、改造经济鱼类区系组成。

[克隆鱼] 早在“克隆羊”出生的15年前,即1982年,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一尾“克隆鱼”。这是一尾采用鲫的[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培育成功的世界上第一尾“克隆鱼”。这尾鲫曾在世上生活了2年,由于饲养不慎夭折。我国“克隆鱼”技术与15年后英国的“克隆羊”的关键技术—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在技术的突破性和操作难度上几乎都是在同一水平线上。

[转基因鱼]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转基因工程组,在朱作言院士的领导下,将草鱼的生长激素基因注入鲤的受精卵,培育出一种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的[转基因鲤F1代]和[转基因三倍体鲤“吉鲤”]

[转基因鲤鱼F1代] 由黄河鲤和草鱼生长激素基因组成的转“全鱼”基因鱼,150d可长至1200g,最大可达2000g;两年可达5000g。生长速度比普通鲤快140%以上。

[吉鲤]→由转基因两倍体鲤与转基因四倍体鱼(两套鲤染色体,两套鲫染色体)结合而培育出无生育能力的吉鲤。吉鲤具有草鱼生长快的优点,又具有鲫的味道。由于它不能生育,因而在推广过程中不存在与其它鱼类杂交引起生态危机之忧。

[转基因鱼的生物安全性] 包括:食品安全性、生态和遗传安全性。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原则:1993年前市场上销售的传统食品具实质等同性。

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所转植的外源基因为一个与鲤内源生长激素基因十分相似的[草鱼生长激

素基因。

草鱼生长激素基因转移到鲤身上,对鲤来说是安全的。与鲤相比,转“全鱼”基因黄河鲤携带有草鱼生长激素基因,体内含有非常微量的草鱼生长激素。草鱼生长激素和鲤生长激素一样,为鱼体

内本来就存在的一种极不稳定的多肽,经过加热等物理处理后被分解为氨基酸,失去其激素的生理功能,和非转基因鲤一样具有食用安全性。

[转基因鱼-对鱼类种质资源有影响吗?] 转“全鱼”基因鱼商品化养殖后,对鱼类种质资源和水生态环境有无影响?

把“全鱼”基因转移视为一种“杂交”,即一个基因与一个物种基因组的杂交。鱼类的基因组大约有10万个基因。转“全鱼”基因黄河鲤的形成机制可简单地比作一个草鱼基因与10万个鲤基因的杂合。物种的杂合程度仅为草鱼与鲤杂交的十万分之一:转基因鱼比起任何杂交鱼要安全得多。

转基因鱼的繁殖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均不占优势,即使让它进入大自然,也不可能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其它鱼类生长,对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转基因鱼带有的草鱼基因仅是草鱼的十万个基因片断之一,即使它能与其它鱼类进行杂交,所造成的基因混乱的可能性也很小。

[鱼类是水环境的天然监测器] 鱼类和软体动物,都会对水体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映→监测水质污染的“天然监测器”。

狗鱼:嗅觉非常灵敏,对水中的有害物质和气体反应十分迅速,在正常情况下,狗鱼会发出400-800次/min振荡的脉冲信号。一旦水中出现有毒物质,狗鱼发出的脉冲信号就会产生相应的爆裂声,其频率也会随之减少到<200次/min。

幼鲑:一旦游到含有较高浓度的金属污染物的水体中,便会进行静鳃动作,产生换气的停顿,从而发出类似“咳嗽”的声音→ “咳嗽反应”成为生物监测水体污染的一种标志。

象鱼:西非,生活在浑浊不清的河水中,两眼已退化,依靠尾鳍周围的肌肉发射一系列连续电脉冲来收集环境的信息。通常,象鱼产生的电脉冲为300-500次/min。一旦河水遭到污染,其电脉冲频率猛增到>1000次/min。

[改变鱼类原有行为特性] 研究发现,影响鱼类返还故里的微弱气味与一种人工合成物质—吗啉的特性相似。吗啉的气味可以盖过自然的“乡土气息”,因而有可能利用吗啉来控制、改变鱼类的洄游路线和产卵场所。

0.2 鱼类学发展简史(自学部分)

0.3 鱼类的演化

一、起源

奥陶纪:4亿年前,不完整的鱼类化石。

志留纪:3.6亿年前,完整的鱼类化石。至今未发现鱼类的直接祖先。

二、演化

1.初生时代:泥盆纪(3.3亿年前);

中兴时代:侏罗纪和白垩纪(1.6-1.3亿年前);

全盛时代:新生代(第三纪和第四纪,7000万-100万年前)。 2.初生时代:志留纪,余同上。

B 软骨鱼类与硬骨鱼类:谁更原始?

软骨鱼类原始:无骨细胞,不易形成化石。

硬骨鱼类原始:最早出现的甲胄类和盾皮类均具硬骨骼,软骨为次生现象。

平行进化:两支平行进化发展的类群。软骨鱼类原始栖地为海洋,少数种类进入淡水为再次适应。硬骨鱼类原始栖地是淡水,最后进入海洋而成为优势类群。

04 现生鱼类分类纲要

一、圆口纲 Cyclosyomata

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

现存种类不多,分为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纳尔逊(Nelson.J.S ,1976,1984)分类系统:

二、软骨鱼纲 Chodrichthyes

板鳃亚纲:(板鳃类)

鲨形总目(侧孔总目):8目 鳐形总目(下孔总目):4目 全头亚纲:(全头类)

银鲛目:1目

三、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肺鱼亚纲:双鳍鱼总目、角齿鱼总目 总鳍亚纲:骨鳞总目、腔棘鱼总目(矛尾鱼) 腕鳍亚纲:多鳍鱼目 辐鳍亚纲:(计10总目)

硬鳞总目

软骨硬鳞下纲:鲟类

全骨鱼下纲(硬骨硬鳞类):雀鳝、弓鳍鱼

真骨鱼下纲teleost 骨舌鱼总目:海鲢总目:海鲢目、鳗鲡目、背棘鱼目鲱形总目:鲱形目骨鳔总目:鼠鱚目、鲤形目、脂鲤目、鲇形目、裸背电鳗目原棘鳍总目:鲑形目巨口鱼总目:巨口鱼目灯笼鱼总目:仙鱼目(狗母鱼科、龙头鱼、长蛇鲻)、灯笼鱼目副鳍棘总目:鲑鲈目、鳕形目、鼬鳚目、蟾鱼目、鮟鱇目、喉盘鱼目棘鳍总目:银汉鱼系:鳉形目、银汉鱼目;鲈形鱼系:月鱼目、金眼鲷目、海鲂目、刺鱼目、海蛾鱼目、海龙目、豹鲂鮄目、合鳃目、鲉形目、鲈形目、鲽形目、鲀形目

小结

鱼类学(Ichthyology):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和分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鱼类学的分支学科:鱼类形态学、鱼类分类学、鱼类生态学、经济鱼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等。

鱼类的主要特征: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鱼体被鳞片;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圆口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

软骨鱼纲=板鳃亚纲+全头亚纲。板鳃亚纲=鲨类+鳐类

硬骨鱼纲=肺鱼亚纲+总鳍亚纲+腕鳍亚纲+辐鳍亚纲(=软骨硬鳞类+硬骨硬鳞类(全骨鱼类)+真骨鱼类)

真骨鱼类=软鳍鱼类+棘鳍鱼类

学习鱼类学的要求:

1.建立“环境-形态-机能”统一的观念;

2.掌握50种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和生物学习性;

3.珍惜每一次实验课的机会;

4.学会读书:先将书读薄,再将书读厚。

讲授模块:(依进度决定)

1、鱼类形态学:结构与功能

2、鱼类分类学:系统演化、分类、经济地位

3、鱼类生态学:生活史

4、渔业资源学:淡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与保护

主要参考书目:

白鲢系统解剖(孟庆闻、苏锦祥等);鱼类比较解剖学(孟庆闻、苏锦祥等);鱼类分类学(孟庆闻、苏锦祥);鱼类生态学(殷名称);鱼类史(Norman);Biology of Fishes(C.E.Bond 1979);Fishes of the world (Nelson,1994,2006);An Intruduction to Ichthyology(3rd);(Peter B. Moyle,Joseph J.Cech,Jr);Ecology of Teleost Fishes.( Wootton

第一篇鱼类形态构造

第一章外部形态、皮肤及其衍生物

1.1 鱼体分区和体型

体型、体表及外部的器官→水生生活

一、鱼体和头部分区

鱼体=头部+躯干部+尾部

尾柄=臀鳍基部后端→尾鳍基部

头部=吻部+眼后头部+颊部+喉部+颏部(颐部)+峡部

下颌联合=下颌左右齿骨在前方愈合处

头、躯干分界线:

圆口类=吻端→最后一对鳃裂(无鳃盖)

硬骨鱼类=吻端→鳃盖骨后缘(具鳃盖)

躯干、尾分界线:

一般=肛门或尿殖孔的后缘。

少数=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椎骨。

二、鱼体测量

全长=吻端→尾鳍末端的直线长度。

体长(标准长)=吻端→尾鳍基部最后一枚鳞片或最后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叉长=吻端→尾鳍中央分叉处的直线长度(尾鳍分叉)。

头长=吻端→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躯干长=鳃盖骨后缘→肛门后缘的直线长度。

尾长=肛门后缘→最后一枚椎骨的直线长度。

尾柄长=臀鳍基部后端→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

吻长=吻端→眼前缘的直线长度。

眼径=沿体纵轴眼的直径,即眼眶前缘→眼眶后缘的直线长度。

眼后头长=眼眶后缘→鳃盖骨后缘的直线长度。

眼间距(眼间隔宽)=自鱼体一侧眼眶的背缘正中→另一侧眼眶背缘正中的距离。 体高=鱼体最大高度。一般测量背鳍起点→腹面的垂直高度。 头高=头部最大垂直高度。 尾柄高=尾柄部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三、体轴与剖面

鱼体方位:前、后、背、腹、左、右。 体轴: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

头尾轴:主轴、第一轴。 背腹轴:矢轴、纵轴、第二轴。 左右轴:侧轴、横轴、第三轴。 剖面:纵断面+水平断面+横断面

纵断面:左右两部分,对称。水平断面:背腹两部分,不对称。横断面:前后两部分,不对称。

四、体型

基本体型:纺锤型+侧扁型+平扁型+圆筒型 纺锤型:头尾轴>背腹轴 >左右轴

侧扁型:头尾轴(缩短)>背腹轴 (延长)>左右轴 平扁型:头尾轴(缩短)>左右轴(延长)>背腹轴 圆筒型:头尾轴(特别延长)>背腹轴 =左右轴

特殊体型:海马型(海马)、箱型(斑点三棱箱鲀)、球型、带型(带鱼)、翻车鲀型、不对称型(菱鲆)、大喉型、其他体型

1.2头部器官

一、口(Mouth )主要捕食器官,食性决定形状与位置。

口形:食性不同,口形与大小不同。

变异:吸盘、可伸缩、具锐利角质缘等。二、唇(Lip)→口缘的皮褶,协助吸食。

底层或溪流中的种类,唇发达→鲃亚科、蛇鮈。变异:吸盘

三、须(Barbel)→具味蕾,辅助觅食。位置、形状、数目、长短为

分类的重要依据。

名称:着生位置→颏(颐)须、颌须、鼻须、吻须。 数目:1根→5对:江鳕→1根,羊鱼→1对,鲇→2对,花鳅→3对,鳅鮀→4对,泥鳅→5对。5对以上→须呈流苏状

须的着生位置

四、眼(Eye )→视觉

眼的

位置:一般在头部两侧或一侧(比目鱼)

数量:一般1对。2对(四眼鱼)

特点:无泪腺→不会“水汪汪”,只能“亮晶晶”

无真正眼睑→“死不瞑目”

变异:脂眼睑→鯔形目、海鲢目、部分鲱形目

瞬膜→部分鲨鱼,可眨眼

五、鼻孔(Nostril)→无内鼻孔(肺鱼总目例外),与呼吸无关。

软骨鱼类:头部腹面和口前。部分鲨具鼻口沟(外鼻孔原始通道)

硬骨鱼类:由鼻膜分成前鼻孔、后鼻孔

六、鳃孔(gill opening)、鳃裂(gill cleft)、鳃盖孔(opercular opening)

板鳃类:5-7对;银鲛类:具假鳃盖,外观1对;硬骨鱼类:1对(双孔鱼:2对)。

七、喷水孔

1.3鳍

主要运动和保持身体平衡的器官

一、鳍的分类

奇鳍→背鳍(D orsal fin)、臀鳍(A nal fin)、尾鳍(C audal fin)

偶鳍→胸鳍(P ectoral fin)、腹鳍(V entral fin)

二、鳍的结构→支鳍骨+鳍条

角质鳍条:软骨鱼类特有→鱼翅

鳞质鳍条:硬骨鱼类特有→分支鳍条、不分支鳍条、硬刺(假棘)、棘(Spine) 三、鳍的形态和功用

背鳍→维持身体平衡(鳗鲡发达,协助运动)

数量:一般1个(或2~3个,或退化、消失)

位置:一般居中,前移、后移

变异:吸盘→鮣,钓竿→鮟鱇

脂鳍→背鳍之后。脂鲤目、鲇形目

小鳍→背鳍之后。鲭科

臀鳍→维持身体平衡变异:胎鱂科雄性→交配器

尾鳍→推进和转向

外观:对称、不对称

形状:新月形、叉形、内凹形、平直形、圆形、尖圆形、双凹形等胸鳍→维持身体平衡,协助转向

位置:高低变化

形状:宽阔、舌片状→运动缓慢;狭长、镰刀状→运动迅速

变异:飞翔→飞鱼;跳跃、爬行→弹涂鱼

腹鳍→维持身体平衡

位置:腹位、胸位、喉位

变异:吸盘、鳍脚

功用:主要→维持平衡、协助运动

其他→摄食、呼吸、生殖、爬行、跳跃、飞翔、吸附、发声、防御等。

四、鳍式

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

1.鳍的缩写:D.,A.,C.,P.,V.

2.罗马数字:Ⅰ-Ⅻ,大写→表示棘的数目

ⅰ-ⅹ,小写→表示小鳍的数目

3.阿拉伯数字:表示硬刺和软条的数目

4.符号:逗号→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鳍

连接号(-)→表示一个鳍的两个部分

波浪线(~)→表示不同个体鳍条数目的波动

鲈:D. Ⅻ,Ⅰ-13→表示鲈的第一背鳍由12枚棘组成,第二背鳍由1枚棘和13枚鳍条组成。

软鳍鱼类:鳍中无棘。

棘鳍鱼类:鳍中具棘

1.4 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表皮+真皮

衍生物:腺体、珠星、发光器、仔鱼粘附器

鳞片:类型,骨鳞的结构、分区、表面构造、侧线、鳞式、变异

体色:色素细胞、体色重点:鳞片

2.腺体

粘液细胞:形似杯子(球、管状),产生粘液物质→粘多糖类、纤维素类

棒状细胞:形似高尔夫球棒,常见于圆口类;产生保护性物质,防止凶猛鱼类吞食

警戒物细胞:似圆形或椭圆形,产生警戒物质→喋呤,鲤形目、鲇形目

毒腺:多细胞的集合体,形似坛状,沉入真皮,常与棘、刺连在一起,籍刺注入毒液。

3.粘液

粘液的分泌:与鳞被状况相关。无鳞、鳞片细小→粘液多。

粘液的功用:润滑:减少摩擦。保护:不受寄生物、病菌和其他微小有机体的侵袭。凝结和沉淀:水中悬浮物(1d豆卤鳗的粘液可使1桶水变为胶体)。协助渗透压调节:保持代谢过程稳定,正常生理活动顺利进行。

处理方法:0.5%明矾水热熏、敷

5.珠星

珠星(婚配结节):局部表皮细胞角质化的产物。主要

出现在头部、鳍条等处。出现特点:

繁殖季节出现或繁殖期强、非繁殖期弱

雄有雌无或雄强雌弱

并非所有鱼类都有珠星

6.发光器

发光器:淡水鱼类无,深海鱼类有

发光方式:与鱼共生的发光细菌发光;鱼自身具有的发光器(腺体)独立发光

生物学意义:认识同类、求偶繁殖、引诱食物、惊吓拒敌

7.仔鱼粘附器:一种较大的、特化的、突出于表皮之外的临时性粘液细胞位于头部,出现在仔鱼期,分泌粘液,仔鱼籍此粘附在水中物体上。

8.皮肤的功能

润滑→润滑剂,减少摩擦

保护→防止寄生物、病菌和其他微小生物的侵袭

凝结、沉淀→使混浊水体的悬浮物凝结、沉淀

调节渗透压→使扩散、渗透过程变慢,适应盐度的变化

感觉→感觉芽、感觉丘、神经未梢

吸收→可能有吸收营养的功能

修补→表面创伤

9.鳞片

鳞片类型

盾鳞:软骨鱼类

硬鳞:软骨硬鳞鱼类

骨鳞:真骨鱼类(高等硬骨鱼类):圆鳞、栉鳞

骨鳞:

一般构造:薄片状,富有弹性,形状多样

复瓦状排列:早期平行,前沉后翘

鳞片构造和生长方式(二层):

下层:纤维层(基板),大量胶原纤维,产生弹性

生长方式:既加宽又加厚

上层:骨质层(透明齿质),钙质,脆硬

生长方式:只加宽不加厚

化学成分:有机物:矿物质= 1:1

有机物:胶原蛋白(24%)和鱼鳞蛋白(76%)

矿物质:磷酸钙和碳酸钙

表面特征

前区(基区):埋在真皮内,被前面的鳞片复盖

后区(顶区):未被前面鳞片复盖的部分

上侧区:前、后区之间的上侧部分

下侧区:前、后区之间的下侧部分

表面结构

鳞嵴(环片):鳞片表面形成的一圈圈如同嵴的环状隆起,通常呈同心圆排列

相邻环片之间的距离与鱼生长呈正相关→鱼生长快环片排列稀疏,生长慢排列致密后区环片可能发生变态:断裂或愈合变为瘤状、栉齿状、矛状等

根据后区变态的环片是否突出于鳞片边缘分类:

圆鳞:后区边缘光滑

栉鳞:后区变态的环片象栉齿,突出于鳞片边缘

鳞焦:是环片围绕的中心区域,与鳞片几何中心重叠或不重叠

重叠者——鳞焦中位

位于前区者——鳞焦前位

位于后区者——鳞焦后位

鳞沟(辐射沟):是从鳞焦或鳞片某一部位辐射至鳞片边缘的槽沟

初级鳞沟:从鳞焦辐射至鳞片边缘

次级鳞沟:从鳞片某一部位辐射至鳞片边缘

不同鱼类鳞沟存在情况不同

没有:鳗鲡、鲑科鱼类

四区均有:泥鳅

后区有:鲢、马口鱼

前区有:食蚊鱼

作用:降低坚硬性,增加柔性

鳞片排列方式和铺展过程:

起源中心:胸鳍体侧中部上方或尾柄中部

铺展过程;排列方式

侧线数目

鳞式:按一定格式记录侧线鳞本身和侧线上、下鳞片的数目→

鳞式

骨鳞变异

臀鳞:裂腹鱼类和银鱼科雄性等,在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

列扩大变形的鳞片

腋鳞:真骨鱼类的某些种类,在胸鳍和腹鳍基部前缘外角

具一个扩大的腋鳞

棱鳞:鲱形目等鱼类,在腹缘有一列扩大变形的鳞片

体色

色素细胞: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少见

体色的变化:

年龄、性别、环境、生理冲动、健康状况等

体色深浅调节黑色素的收缩与扩散

体色类型与功用

体色类型

沿岸色:具斑点或斑块,体色较鲜艳

植丛色:体表具宽或窄的垂直或纵条纹

上层色:背部色深,腹部色浅

珊瑚礁色:体色最丰富,色彩斑斓

体色功用

保护:与背景色协调一致(拟态/保护色)

警戒:与背景色形成强烈反差(警戒色)

集群:白天集群鱼类的集群标志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引言

骨骼的生成

骨骼的结构模式

主轴骨骼:头骨(脑颅+咽颅)+脊柱(躯椎

+尾椎)

附肢骨骼:奇鳍骨骼(支鳍骨)+偶鳍骨骼(带骨+支鳍骨)

第一节骨骼系统

一、主轴骨骼

咽颅:颌弓、舌弓、鳃弓

咽颅的悬系方式:古接型,双接型,舌接型,真舌接型,全接型,自接型,后舌接型:

2.脊柱:脊椎→躯椎、尾椎

3.韦伯氏器(Weberian organ)

鲤形目和鲇形目的最前面1-3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变异形成一

组具有特定功能骨片→韦伯氏器

带状骨:第一椎骨的髓棘

舶状骨:第一椎骨的髓弓

间插骨:第二椎骨的髓弓,后方叉状,籍腱与伯状骨和三脚骨相连

三脚骨:第三椎骨的椎体横突和部分肋骨,最大,后方尖端与鳔壁紧密相接

4.肋骨

肋骨→背肋:上肋、肌间肋,发生在肌隔与水平隔膜相切处腹肋:下肋,发生于肌隔与腹膜相切处,从左右包围腹腔仅多鳍鱼、鳢科和少数几种鲈形目种类同时具有背肋和腹肋

5.肌间骨:低等鱼类多,高等鱼类少或无

二、附肢骨骼

1.奇鳍骨骼(支鳍骨)

背鳍和臀鳍:古鳍鱼类:支鳍骨数目<鳍条数目

新鳍鱼类:支鳍骨数目=鳍条数目

支鳍骨节数:软骨鱼类、低等硬骨鱼类→三节。高等真骨鱼类→二节或一节

尾鳍:

由自身的支鳍骨和最后几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共同构成

自身支鳍骨:尾上骨、尾下骨

最后几枚脊椎骨:脉棘、尾杆骨、棘突、关节突

尾鳍的类型:据尾鳍上下鳍叶的对称与否及内部脊椎所处位置划分

原型尾:内、外部结构均严格对称,为理论类型,仅在胚胎时期的尾鳍结构与此近似

歪型尾:尾部脊椎剧烈翘向后上方,外观和内部均不对称,上叶狭小、下叶宽大→鲨鱼、鲟鱼正型尾:外观上下叶对称,内部椎骨仍上翘(尾杆骨:最后几枚椎骨的愈合体)上叶支鳍骨较细小、下叶支鳍骨发达→真骨鱼类

矛型尾:具中央叶,矛型,外观和内部均对称→矛尾鱼

半歪型尾→弓鳍鱼;线尾鳍→长尾鳕类;

假尾鳍(等尾鳍)→鳕类

2.偶鳍支鳍骨和带骨

软骨鱼类:肩(腰)带骨→鳍基骨→支鳍骨→鳍条

硬骨鱼类:肩(腰)带骨→支鳍骨→鳍条

越级支持:硬骨鱼类越过鳍基骨出现“带骨→支鳍骨→鳍条”甚至“带

骨→鳍条”的现象

胸鳍:软骨鱼类:肩带=肩胛骨+乌喙骨

鳍基软骨(3-4块)=前鳍基骨+中鳍基骨+后鳍基骨

辐状软骨=支鳍软骨

硬骨鱼类:肩带骨(6-7块)+支鳍骨(4块)

初级肩带=肩胛骨+乌喙骨+中乌喙骨(高等真骨鱼类无)

次级肩带=上匙(锁)骨+匙骨+后匙骨(1-2块)

腹鳍:无名骨+支鳍骨(1块)

第二节肌肉系统

一、肌肉的类别

肌肉→产生各种动作的物质基础

平滑肌(Smooth muscle)→不受意志支配。消化管、血管、尿殖器官等壁组织

心脏肌(Cardiac muscle)→不受意志支配。一点受刺激,全心兴奋

横纹肌(Striated muscle)→骨骼肌,被利用的主要部分。肌纤维→肌束→肌肉

二、命名与类型

1.因着生位置的前后、上下、内外得名→鳃间背斜肌(musculus interacualis dorsalis obliquus)

2.由起点与止点所附着的两骨片得名→尾舌匙肌(m. uroclavicularis) ,咽匙肌(m. pharyngoclavicularis)

3.由肌肉收缩所产生的效应而得名(最普遍,最有用)

收肌(m. adductor) →肢体靠拢体躯

展肌(m. abductor) →肢体远离体躯

伸肌(m. extensor) →两肢体间的角度扩大

屈肌(m. flexor) →两肢体间的角度缩小

提肌(m. levator) →肢体向上提起

降肌(m. depressor) →肢体下降

牵引肌(m. protractor) →肢体向前

牵缩肌(m. retractor) →肢体向后退缩

开肌(m. dilator) →肢体打开

缩肌(m. constrictor) →孔口或管腔口径缩小

三、肌肉的类别和功能

大侧肌→鱼体最大的肌肉,由肌节构成

肌节→倒置的W形。前有肌节圆锥,后有肌节漏斗

肌隔→肌节之间由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

水平隔膜→在体轴中央的水平面上有一结缔组织构成的隔膜,将大侧肌分隔成上下两部分: 轴上肌+ 轴下肌

四、发电器官:由肌肉变异而来

电鳐→电板约6000个,电压约550伏

电鲇→电板约200万个,电压约360伏

第三章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消化系

统的构成与功能

消化系统= 消化管+ 消化腺

消化管=口咽腔+食道+(胃)+肠+肛门或泄殖腔

消化腺= 胃腺+ 肝脏+ 胰脏等

生理机能→ 直接或间接地承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的基本过程

第一节体腔与系膜

体腔=围心腔(胸腔)+ 腹腔,由围心腹腔隔膜分隔

发生:中胚层→体腔囊(不久消失)→背部腔+中部腔+腹部腔(初生体腔)(腹膜壁层)外侧壁接肌节里层←腹部腔→内壁上的腹膜→腹膜脏层[浆膜层(消化管)]

→肠系膜(背肠系膜)→体腔(次生体腔)←腹肠系膜背腔→在腹腔背部,容纳肾脏和鳔

体腔 =围心腔 + 腹腔 + 背腔一、腹腔形状及其变化大小:大→游泳能力较弱,有较大的胃或较长的肠,一般为肉食性鱼类,如鲇科、松球鱼科、箱鲀科、鳕科

小→身体较延长,腹腔长远小于体长,多为杂食性或草食性鱼类,如线口鳗、克氏棘刀鱼形状:与体型正相关

延长形→海龙科、鱵、鳗鲡、黄鳝、玉筋鱼等

平扁形→鳐、平鳍鳅、鮟鱇等

侧扁形→银鲳、鳊、鲂属、鲽科等,小肠较长

特殊:肛门前移种类→腹腔较小,部分内脏器官伸入尾部。如鳕科部分肾脏、鲽形目一些种类的生殖腺、鳓的鳔等均伸入尾部

二、系膜

腹膜= 腹腔的单层上皮细胞+ 其下的结缔组织

腹膜分层= 腹膜壁层(与肌节粘连,体腔壁的衬里)+腹膜脏层(悬系内脏于体腔壁上)→特称系膜

系膜:将内脏各器官稳固在一定位置上,据包裹和悬系的器官命名→肝系膜、脾系膜、生殖腺系膜等

悬韧带或肝冠韧带:肝脏前端腹中央的坚韧韧带

腹膜壁层的颜色:

黑色→多数种类

银白色→腹膜壁层无色素细胞

第二节消化管

界限区别:界限不明显,依管径大小、上皮细胞性质、腺体入口、括约肌等区别

一、口咽腔(Oropharyngeal cavity)口咽腔 = 口腔 + 咽腔

界限:一般鳃裂向内开口处为咽,其前为口腔

口裂、口咽腔大小→与摄取食物大小、摄食方式相关

大→凶猛鱼类、滤食鱼类,吞食大食物或过滤大量水

小→吸食、刮食鱼类

构造=舌+齿+ 鳃耙

1.舌(Tongue)原始类型,基舌骨的突出部分,外被结缔组织和粘膜,位于口腔底部,一般无弹性,肌肉不发达,不能活动。形状各异,多无色,部分种类舌表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味蕾不仅分布于舌上,在口腔、触须及体侧等处均有分布

2.齿(Teeth)功能→重要摄食器官(不能咀嚼)

命名→着生部位:颌齿、犁齿、腭齿、舌齿、上咽齿、下咽齿(咽齿,鲤科鱼类特发达,无口腔齿)、翼齿、副蝶齿等,统称口腔齿

齿的形状:与食性相关锥状齿→捕食、防食物逃脱、撕裂食物。大多数

匙状齿→研磨滤食的浮游生物。鲢臼状齿→压碎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的外壳。青鱼、鲤

镰状齿→有锯齿状边缘,切断水草。草鱼钩状齿→防食物逃脱。鲌类门状齿→切割附着在岩石上的食物。河鲀

铺石状齿→扁平状,常几列平铺一起,嚼碎贝类、甲壳类和海星等底栖动物。软骨鱼类的颌齿齿式→咽齿数目和排列方式的表达式

3.鳃耙(Gillrakers)着生于鳃弓腹面的内外两侧,具滤食、选择食物(鳃弓前缘具味蕾)和保护鳃丝作用

硬骨鱼类鳃耙的类型

无鳃耙:鳗鲡、海鳗、海龙、舌鳎、箱鲀、鮟鱇等

具鳃耙痕迹:鰕虎鱼、鳅

长鳃耙:鲱、鲭

变异鳃耙:乌鳢、蛇鯔→簇刺状;蓝子鱼→叉状;带鱼→叉状间有簇刺状;鲢→海绵状

鳃耙的数目、形状、疏密排列→与食性相关:

滤食性→长而密。鲢>1000枚;鳙>500枚

鲢鳙

不同数多。体长66cm时约1700枚,过滤面积约25cm2

鳃耙长。鳃耙︰鳃丝=1︰0.78

鳃耙彼此连成一片,呈海绵状

数少。体长65cm2时约680枚

鳃耙较长,鳃耙︰鳃丝=1︰1.4

鳃耙彼此不相连,具宽窄2种鳃耙

相同具咽上器官和鳃耙管

鳃耙的计数

鳃耙数:第一鳃弓外列鳃耙数=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鲈的鳃耙数:5~9+13~16口、齿、鳃耙的结构和机能与食性的关系

捕捉型:口大,颌骨、犁骨、腭骨上常有锐利的牙齿,鳃耙短而稀

吸盘型:无颌骨,舌上有齿,为主要的舐刮器官

吸吮型:吻呈较长的管状,有时能伸出,一般无齿,也无鳃耙,通常摄食底栖或水层中的无脊椎动物

研磨型:牙齿强大,口中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

食浮游生物型:口一般较大或中等大小,也有较小的,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

有一些过渡类型。4.咽上器官(epibranchial organ)与鳃耙管

咽上器官:咽鳃骨和上鳃骨曲卷成的蜗管状构造(与呼吸无关)

鳃耙管:咽上器官处相邻二鳃弓间的鳃耙紧密,毗连成螺状蜗管的特殊构造

二、食道(Oesophagus)特点:短而宽、直、壁厚、环肌发达、具纵行黏膜褶、具味蕾、可膨胀

构成:浆膜层(外)+肌肉层(中)+粘膜层(内)

内壁具味蕾→协同环肌辨别和选择食物

括约肌→前端,呼吸时收缩防水入食道

种类不同,功能各异:产生粘液、贮藏食物、粉碎调制食物

特殊构造:鲳:具食道囊(肌囊,食道侧面),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粘膜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

鲀:具气囊(食道腹面),遇危险时吸入空气或水而膨大,腹朝上浮于水面作死亡状。

三、胃(Stomach)典型形态:分为三部分、四层

贲门部:前接食道, 后至盲囊部

幽门部:前接盲囊部, 后至肠的开口处

盲囊部:胃的盲管状的底部粘膜层(内)+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胃的大小与食性和食物的大小密切相关

胃膨大→吞食大型食物的种类一次消耗大量食物的种类

无胃→圆口类、鲤科、海龙科等的食道后方稍扩大,但在组织构造上却无胃腺

胃内黏膜褶:纵走平行褶纵走蜿蜒褶纵褶间具横褶纵褶间具纵走细褶纵褶间具网状褶

纵褶间具乳突

四所

螺旋瓣:肠内壁向肠腔呈螺旋状的突出物,扩大吸收表面积。螺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排列形态可分为螺旋型和画卷型

幽门垂(pyloric caeca):肠开始处,由肠内壁外突产生的盲囊状突出物。扩大吸收表面积、分泌。数目、大小、排列方式可作为分类的依据

鳜:231~305个;大眼鳜:74~98个。

肠长与食性的关系:肠的长短和盘曲因种类而异,与食性相关

肉食性鱼类:短,肠长/体长≈0.25~0.5多呈直管状,或仅1~2个弯曲植食性鱼类:长,肠长/体长≈2~5,多达15倍。盘曲较多有些海水鱼类相反:

大多数杂食性鱼类及以藻类为食的香鱼→肠较短;箭鱼等肉食性鱼类→肠较长五、肛门

通常位于臀鳍起点之前,有的位于臀鳍与腹鳍的中间或近腹鳍,个别种类肛门甚至移至喉部→前肛鳗第三节消化腺

胃腺(Gastric gland):一般均有,呈盲囊状构造,埋在胃壁内,开口于胃黏膜表面。少数鱼类无胃腺→鲤科、海龙科等(退化?)

肠腺(Intestine gland):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

肝脏(Liver):最大、最有用的消化腺

位置:腹腔前端,悬系于围心腹腔隔膜上,后端游离

颜色:多为黄褐色,包膜具光泽

形态:与体形正相关,大多数种类肝脏分两叶,或不分叶,或三叶、多叶

产物:肝脏→胆汁

胰脏→多种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麦芽糖酶等)

组织学特征--肝胆相照肝胰脏(Hepato-pancreas):鲤

科鱼类的肝脏分散,形状不固定,弥散在系膜上,混杂有

胰细胞,合称肝胰脏肝脏机能:制造胆汁:胆汁不

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

前端

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

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鱼类扩大消化吸收表面积的方式胃、肠粘膜褶。螺旋瓣→软骨鱼类、软骨硬鳞鱼类、硬骨硬鳞鱼类。延长肠管。幽门垂。

复习思考题:1.鱼类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如何?

2.简述鱼类消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鱼类食性的适应性关系。

3.肝脏有哪些机能?第四章呼吸与循环系统(Respiratory & Circulatory system)

第一节呼吸系统

鳃的功能:呼吸、排泄氮代谢废物、参与渗透压调节

一、鳃

构造:鳃弓、鳃片、鳃丝、鳃小片、鳃间隔、全鳃、半鳃

产生:鳃囊(gill pouch)→鳃裂(板鳃类:5-7对,硬骨鱼类:5对)(gill cleft)→内鳃裂+外鳃裂

鳃间隔(gill septum):相邻两鳃裂之间的间隔

板鳃类→鳃间隔>鳃丝,隔中有鳃条软骨支持

硬骨鱼类→鳃间隔<鳃丝,鳃间隔退化或消失

鳃丝(gill filament):鳃间隔前后两壁上发生的许多梳齿状或细板条状突起

鳃小片(gill-amella):鳃丝两侧的细板条突起半鳃(hemibranch):一列鳃丝的合称全鳃(holobranch):一个鳃间隔的前、后半鳃组成

板鳃类→4对全鳃(1-4鳃弓)+1对半鳃(舌弓后半鳃)

全头类→舌弓后具皮膜状鳃盖(无骨骼,假鳃盖),鳃孔1对硬骨鱼类→4对全鳃,无舌弓半鳃。具鳃盖骨系,鳃孔1对

双肺鱼仅在第二鳃弓上长着1个半鳃(罕见)

海龙目和某些深海鱼类的鳃丝变异为绣球花状或刷状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层细胞,其间为微血管(鳃窦状隙,gill-sinusoid),其壁甚薄,故鳃鲜红

硬骨鱼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为鳞状上皮细胞

板鳃类→鳃小片的上皮细胞为多角形上皮细胞泌氯细胞(chloride cell):分布于鳃丝外侧,执行氯离子

转运任务,嗜酸性。

为什么鳃特别适合在水中呼吸?

呼吸上皮薄;呼吸表面积大:相邻鳃丝上的鳃小片相互嵌合、呈犬牙交错状排列;水流与血流方向相对→对流配置(提高呼吸效率)圆口纲的鳃囊(gill pouch):圆口类的呼吸器官为特殊的鳃囊板鳃亚纲的鳃:鳃裂:多数5对,少数6、7对。鳃间隔:很长,宽大呈板状。半鳃:9个。喷水孔:第一鳃裂前方,1个,为退化的鳃裂,即颌弓与舌弓之间的鳃裂。无鳃盖。全头亚纲的鳃:鳃裂:4对,第五鳃裂已封闭。喷水孔:幼鱼存在,成鱼消失。鳃间隔:已缩短,部分鳃丝伸出鳃间隔。假鳃盖:舌弓后,皮膜状,皮膜上下与体壁愈合,仅后方开孔,这种鳃盖没有骨胳支持,故为假鳃盖。辐鳍亚纲的鳃:鳃裂:一般5对,第1至第4鳃弓上长鳃,第五鳃弓不长鳃。少数鱼仅3对全鳃和1个半鳃,也有仅3对全鳃。鳃盖:发达,有鳃盖骨支持。喷水孔:一般无。鳃间隔:几乎消失,少数在鳃弓的前方。

二、外鳃、伪鳃

外鳃(external gill):部分鱼类胚胎期或幼鱼期出现,帮助呼吸

内胚层性外鳃→与圆口类的鳃具有同样起源。板鳃类胎儿,既可呼吸,又具吸收养料的功能外胚层性外鳃→与皮肤同源,是皮肤的突起物。肺鱼类(澳洲肺鱼除外)和多鳍鱼;真骨鱼类仅鰕虎鱼1种具外胚层性外鳃伪鳃(Pseudobranch)

喷水孔是退化了的鳃裂,即颌弓与舌弓之间的鳃裂,其前壁长着1个半鳃-喷水孔鳃,受第七对脑神经控制,无呼吸功能,是伪鳃。见于绝大多数板鳃类和鲟、鳇类

许多真骨鱼类的鳃盖内方长有1个或明或暗的半鳃,可能与喷水孔鳃同源,可看作迁移了位置的喷水孔鳃,也是伪鳃

伪鳃的功能:产生一种酶,促鳃排除CO2伪鳃的分类:组织学

自由伪鳃:真骨鱼类鳃盖内面有伪鳃,明显可辨

包埋伪鳃:被结缔组织包埋,表面不易辨认三、呼吸运动

呼吸瓣:口腔瓣:上下颌内缘。防止水倒流出口外。鳃盖瓣:即鳃盖膜。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

呼吸泵:口腔泵(buccal pump);鳃腔泵(opercular pump)

呼吸是连续的过程呼吸过程:扩张吸水压缩出水

呼吸时口是否完全闭合?

特殊呼吸方式

鳐类:口和鳃裂→头的腹面,喷水孔→头的背面

游泳时:普通方法呼吸。停在水底时:喷水孔进水,鳃裂出水

急流生态型鱼类:体平扁,吸附,口一直张开,口咽腔和鳃盖仅起微弱唧筒作用

双孔鱼:上鳃孔进水,下鳃孔出水七鳃鳗:

吸附时→鳃囊壁肌肉收缩将水由外鳃孔吸入鳃囊,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再将水从外鳃孔压出未吸附→水由口部进入呼吸管,通过鳃囊,由外鳃孔排出

盲鳗:

寄生生活时→头部深深地钻入寄主体内,水由离头部稍远的总鳃管孔进入鳃囊,进行气体交换后,再由总鳃管排出

自由生活时→水由头顶的一个鼻孔进入咽部(内鼻孔通咽),再从鳃囊流出体外

四、辅助呼吸器官

1.皮肤;

2.肠管;

3.口咽腔粘膜;

4.鳃上器官;

5.气囊;

6.鳔(肺鱼)。

水呼吸(临时性):仔鱼期的鳍褶、皮肤、卵黄囊

气呼吸(永久性):热带或亚热带鱼类

皮肤:鳗鲡、鲇、弹涂鱼、双肺鱼、黄鳝等

肠管:泥鳅

呼吸期→高温季节肠后段上皮细胞扁平,细胞间具微血管和淋巴

静止期→上皮细胞柱状,细胞间无微血管网

口咽腔粘膜:黄鳝

气囊(air-sac):囊鳃类有1对管状长囊

鳃上器官(suprabranchial organ):乌鳢、胡子鲇、乌鳢、攀鲈及斗鱼等

鳔:肺鱼

五、鳔(swim bladder):圆口类和软骨鱼类无鳔

位置:大多数腹腔上部、消化管与脊柱之间。腹侧面:澳洲肺鱼。腹面:美洲肺鱼和非洲肺鱼形状:多种多样

数量:单个(多数);两室;三室、左右两叶(肺鱼、多鳍鱼)

气体:鳔内充满着O2、CO2、N2等

类别:

喉鳔类(Physostomatous):有鳔管与食道相通。鲱形目、鲤形目等闭鳔类(Physoclistous):鳔管退化,鲈形目等

?红腺(red gland)=气腺(gas gland)及微血管网→分泌气体到鳔内

?卵圆窗(oval),布满血管→ 鳔内气体通过卵圆窗渗入邻近血管,气体吸收区

特殊鱼类的鳔:

?肺鱼:构造和作用与陆生脊椎动物的肺相似,真正的呼吸器官,可直接呼吸空气

?多鳍鱼类、雀鳝和弓鳍鱼等:类似肺鱼,内壁分为许多小气室。可直接利用空气进行呼吸鳔的机能:

调节比重:在不同深度借放气或吸气来调节比重,不费力地停留在各水层

鱼类学复习点

1.侧线:是皮肤感觉器官中最高度分化的构造,呈沟状或管状。 侧线是鱼类和水生两栖类所特有的感觉器官。 侧线在头部分成若干分支:眶上管、眶下管、鳃盖舌颌管、横枕管。 鱼类两侧一般各有一条,少数鱼类每侧有2-3条甚至更多。 侧线管内充满粘液,它的感觉器神经丘即浸润在粘液中。 原理:当水流冲击身体,水的压力通过侧线管上的小孔进入管内,传递于粘液,引起粘液流动,并使感觉顶产生摇动,从而把感觉细胞获得的外来刺激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中枢。 2.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由前向后依次被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鲤形目和鲇形目的最前面1-3枚脊椎骨的某些成分变异形成一组具有特定功能骨片韦伯氏器。 3.罗伦翁:呈管状或囊状,内有粘液,一端扩大为壶腹,另一端开口于皮外。 板鳃鱼类各类别的罗伦氏器的形态和分布各不相同, 罗伦氏器的各项技能基本上同侧线,仅反应稍慢些。 鳐类的罗伦翁比较发达。 4.咽上器官和鳃上器官:鳃上器官是着生于鳃弓上方,由部分鳃弓和舌弓骨骼转化形成的副呼吸器官或由鳃耙组成的滤食器官。 咽上器官是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管状。 5.螺旋瓣和幽门盲囊:螺旋瓣是由粘膜层及粘膜下层向管腔突出而成,它的作用是增加吸收面积,它的形态可分为“螺旋形”“画卷型”。它一般出现在肠管直的种类中,在肠管十分盘曲的种类中,一般无螺旋瓣,见于软骨鱼类和少数硬骨鱼类; 幽门盲囊是从幽门胃伸出的5条幽门管进而又各分成2条中心管,接续于其侧面和腹面,此为多皱襞侧盲囊。整个呈葡萄束状样腔向腕腔中伸展。幽门盲囊分泌消化酶和贮藏营养。幽门盲囊亦称肝盲囊,与其他动物的中肠腺即肝脏、胰脏相类似。靠肠系膜悬垂于体的背壁。 6.侧线鳞:每片侧线鳞有侧线孔,能感受水的低频率震动。侧线管或侧线管分支所通过的鳞片。绝大多数硬骨鱼都具有侧线鳞,仅少数硬骨鱼和全部软骨鱼侧线不通过鳞片,而是直接开口在皮肤,不具侧线鳞。侧线鳞的数目是鱼类分类的根据之一。 7.鱼类的主要特征:通常以鳃呼吸;用鳍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鱼体大多披有鳞片,多具骨骼;体表富粘液,具侧线;是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 8.主要类群:无颌类---甲胄鱼类;圆口类---盲鳗目和七鳃鳗目,70余种;软骨鱼类---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鱼类---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 9.鱼类的基本体型与生态习性的关系,会举例。 纺锤形。身体纵长轴远大于体高和体宽。此种体型适于减少水的阻力,大部分游动迅速的鱼类都属于这种类型,以耗费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大的游速,如金枪鱼等。他们的体表润滑,富含粘液,鳞片致密细小,细小而强有力的尾柄和上下极端张开的新月型尾鳍,足以保证最快的游速。 侧扁形。体高远远大于体宽,身体高度侧扁。此类鱼大多栖息在中下层水流较缓和的水域里,一般运动比较敏捷,较少做长距离洄游。如鲳鱼。 平扁形。身体背腹轴远远小于体侧轴。此类鱼大多栖息于水底,行动较迟缓,如泥鳅。棍棒形或圆筒形。背腹轴与体侧轴几乎相等。此种鱼类大多潜伏于水底泥沙之中,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岩缝间,行动不慎敏捷。如鳗鱼。 10.

鱼类学简单总复习

脂眼睑 若干鲱形目和鲻形目的种类,眼的大部分或一部分所被覆的透明的脂肪体。 瞬膜和瞬褶 瞬膜: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斜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膜状。如真鲨科。 瞬褶:有些鲨鱼的下眼睑所具有的横行褶,可以自行移动眨眼。皮状。如皱唇鲨。 口鼻沟 有些鲨鱼连接鼻和口隅之间的沟状结构,水由鼻孔经口鼻沟到口,可以看作是鼻孔通口腔的最原始型的通道。 鳍的组成 鳍由属于内骨胳的支鳍骨(担鳍骨)和鳍条组成,外附肌肉。 鳍条的类型 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 鳞质鳍条: 1、分枝鳍条 2、不分枝鳍条 3、假棘 4、鳍棘(真棘) 鳍的种类 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小鳍和脂鳍:鲭科等鱼类的背鳍和臀鳍后方的一系列的小形鳍,每一小鳍都由1枚分枝鳍条组成。又称副鳍。 脂鳍:在背鳍之后的一个小形鳍状物,位于后面的尾柄上,形状肥厚,内无鳍条,由脂肪组成。 鳍脚:现代软骨鱼类雄鱼所具有的由腹鳍内侧转变而成的交接器官。 鳍式:以不同数字来记录鳍条数目的表达式,是鱼类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鱼类表皮的特点 1.薄而柔软,角质化程度极低,甚至完全没有角质化。 2.具有大量的单细胞腺。 鳞片 三种基本类型:盾鳞、硬鳞和骨鳞。 盾鳞:软骨鱼类所特有,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分为鳞棘和基板二部分。又称为皮齿(dermal teeth)。 硬鳞:硬鳞鱼类所特有,由真皮形成,具有硬鳞质,不作覆瓦状排列。 骨鳞: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形成,呈覆瓦状排列。 侧线鳞和鳞式 侧线鳞:在鱼体两侧,有侧线管穿过的鳞片。 鳞式:记录鳞片数目的表达式。包括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 色素细胞和体色 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 性别色:雌雄鱼体色不同的现象。 警戒色:一些鱼类所具有的具有警戒作用的体色。 拟态:有些鱼类不仅体色与环境一致,而且体态也象周围的环境的现象。 发光器

分析兽医水产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学方式及内容革新的论文(精)

分析兽医水产类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教学方式及内容革新的论文格式 内容导读: 本文阐述了实施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必要性,分析了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内容及特点,并结合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相关内容对水产养殖专业教学模式及内容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教学模式探讨从2011年起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两类考试分别命题组卷,同一时间统一考试。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既可以选择报考兽医全科类,也可以选择报考水生动物类,但报考水生动物类考试且成绩合格的,只能申请注册从事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将水生动物类职业资格考试单独列出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水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视。通过水产类执业兽医考试,来提高水产养殖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技术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为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及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人才保障。由于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作为独立专业考试时间较短,水产养殖专业的学生对考试内容了解不是很透彻,本文结合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考试的特点及大纲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使水产院校、规模养殖场、苗种生产企业、渔药和饲料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了解、认识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资格考试重要性、必要性,提高从业人员报考的积极性,并对考生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实施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大国。目前,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特别是有的水产养殖场用药不规范,药物残留已成为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加强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水产养殖用药,需要明确水产苗种场配备执业兽医师,并规定水生生物病害防治人员应当取得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从而规范水产养殖业使用行为,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二、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内容及特点 2012年5月14日,农业部发布《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第8号),对2012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类别、报名条件、考试科目、资格授予等有关事项做了具体的说明。《公告》还对考试科目做了具体的说明,其中水生动物类考试分为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四张试卷,总题量300道,总分值300分。试卷一: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水生动物解剖组织及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和水生动物生理学;试卷二:预防科目,包括水生动物免疫学、水生动物病原生物学、水生动物公共卫生学;试卷三:临床科目,包括水产药物学、水生动物病理学、水生动物疾病学。试卷四:综合应用科目,包括水产养殖生态学、饲料与营养学。 通过上述公告的具体说明,可以看出水产执业兽医资格证考试涵盖了水产养殖专业的多门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内容丰富题量大等特点,通过该考试有一定难度。2011年起,首次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两类。2011年水生动物类执业兽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74分,2011年水生动物类执业助理兽医师合格分数线为156分。从2011年水产类执业兽医资格考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鱼类学

《鱼类学》课程期末复习 1.大黄鱼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鲈形目鲈亚目石首鱼科 黄鱼属 2.鱼类的体型 体轴分为三种: 头尾轴(主轴)<自鱼头部到尾部贯穿体躯中央的一根轴线> 背腹轴(矢轴)<自鱼体最高部通过头尾轴贯穿背腹的轴线> 头部与躯干部的分界:最后一对鳃裂(圆口纲和板鳃类等);鳃盖骨后缘(硬骨鱼类) 4.奇鳍 背鳍D 臀鳍A 尾鳍C /////偶鳍胸鳍P 腹鳍V 5.鳍的组成。 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鳍条分为两种:角质鳍条(软骨鱼类);鳞质鳍条(硬骨鱼类) 6.鱼类的皮肤腺体系由上皮细胞衍生而成,它可分为单细胞腺及毒腺两类。 7.鳞片类型。 三种:《盾鳞、硬鳞、骨鳞》注:骨鳞分两类(圆鳞和栉鳞) 8.脊柱作用。 支持身体和保护脊髓及主要血管的作用 9.尾鳍类型 (1)原型尾<外部形态,内部结构都对称> (2)歪型尾<外形内部都不对称> (3)正型尾<外部上下对称,内部脊椎骨末端上翘> 10.肌肉的基本单位。 基本单位:肌肉细胞(肌肉纤维) 11.鱼类的肌肉分类 分类:平滑肌、横纹肌(骨骼肌)、心肌 附加:硬骨鱼类的轴上肌与轴下肌有呈条形暗红色的肌肉,称为红肌,内含丰富血管与脂肪。活泼游泳,大洋洄游鱼类,红肌特别发达。 12.鱼类消化管 包括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等 13.鱼类的取食器官类型 取食器官:齿舌鳃耙(都在口咽腔中)

取食器官类型: (1)捕捉型:口大,往往有利齿,鳃耙短而稀<鲈、带鱼、马鲛、真鲨等> (2)吸盘型:无颌骨,齿为角质突起,舌上有齿<盲鳗、七鳃鳗等> (3)吸吮型:吻呈长管状,一般无齿,无鳃耙<烟管鱼、海龙等> (4)研磨型:口中大,齿强大,鳃耙中长,排列较稀<鹞鲼、鲷类等> (5)食浮游生物型:口较大或中大,通常不能伸出,齿细小或无齿,鳃耙长而密<鲢、斑鰶、遮目鱼、姥鲨等> 14.胃组织的组成。 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 15.鱼类的主要消化腺 肝脏、胰腺、胃腺 16.鱼类的主要呼吸器官及辅助呼吸器官 主要呼吸器官是鳃 辅助呼吸器官:皮肤、肠<泥鳅>、口咽腔黏膜、鳃上器官 17.血球组成。 红细胞、白细胞、血栓细胞(血小板) 18.鱼类的泌尿器官,起源 鱼类主要泌尿器官是肾脏,发生经过前肾和中肾两个阶段。肾脏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19.鱼类的精子形态结构 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根据形态结构分为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三大类。栓塞形为七鳃鳗、鲟和肺鱼类特有。真骨鱼类精子为圆形。 20.鱼类的神经系统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等三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21.鱼类脑的构造分区,组成。 分为5个区,分别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脑壁较厚。 端脑:脑的最前端,分为嗅脑和大脑两部分 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由上丘脑、丘脑、下丘脑三部分组成 中脑:脑腹面的基部(被盖)及脑背部的顶盖。鱼类最高视觉中枢所在。 小脑:中脑后方单个的圆形或椭圆形体。鱼类运动主要调节中枢 22.鳔由红腺分泌气体,由鳔管吸收气体。 23.鱼类的内分泌腺及组织。 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后腮腺、性腺及尾垂体等 24.圆口纲 体裸露无鳞,细长呈鳗形,骨骼完全为软骨,无偶鳍,无肩带和腰带,亦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脊索终身存在,无椎体。具有单独不成对的鼻孔。由内胚层形成的鳃处于肌肉囊中各自开口于体外。口为吸着式,舌成为舐刮器。齿为角质,起源于外胚层。包括盲鳗目和七鳃鳗目。 25.软骨鱼纲 内骨骼全为软骨,但软骨中常含有多量的钙质沉淀,无任何硬骨组织。外骨骼表现为盾鳞或棘刺或退化消失(体表光滑)。脑颅无接缝。鳍条为角质鳍条。头部每侧有5~7个鳃裂,各自开口于体外;或有4个鳃裂,外被一膜状鳃盖,其后具一总筛孔。雄性腹鳍内侧特化为交配器,称之为鳍脚。肠短,具螺旋瓣;无鳔,无大型耳石;泄殖腔或有或无。卵大,体内受精,卵生、卵胎生或胎生。尾为歪型尾。 两个亚纲:板鳃亚纲(鳃裂5~7个,上颌不与脑颅愈合)和全头亚纲(具膜状假鳃盖,具腹前鳍脚和额前鳍脚)。 26.硬骨鱼纲 主要特征: (1)内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性的,膜骨的加入更促进骨骼的坚硬程度。

鱼类学知识点

1、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硬骨鱼类为直管形、U型或V型。 2、性逆转最典型的例子是黄鳝。 3、卵巢的发育和分期 I 期卵巢紧贴在鳔下两侧的体腔膜上,为透明细线状;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看不到卵粒,表面无血管或甚细弱。为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卵巢多呈扁带状,有不少血管分布于卵巢上,已能与精巢相区分,但肉眼尚看不清卵粒。为未达性成熟的性腺发育中个体所具有;性成熟个体产后恢复阶段也回复到Ⅱ期。 Ⅲ期卵巢体积因卵粒生长而增大,肉眼已可看清积累卵黄的卵粒,但卵粒不够大也不够圆,且不能从卵巢褶皱上分离剥落。 Ⅳ期为成熟期,卵巢体积和重量在本期终了时达到最大。卵粒中充满卵黄,卵黄并逐步融合,卵粒极易从卵巢褶皱上脱落下来,卵巢膜甚薄,表面的血管十分发达。 期为产卵期,卵巢已完全成熟,呈松软状,卵粒已自卵巢褶皱上跌落,排至卵巢腔(或腹腔)中,提起亲鱼或轻压腹部即有成熟卵排出。 Ⅵ期是产完卵以后的卵巢,一批产卵的鱼,卵巢呈萎瘪的囊状,表面血管充血,以后转变为Ⅱ期;分批产卵的鱼,卵巢内仍有还在发育的直、N期卵母细胞,经一段时期发育后又产下一批卵。所以此类卵巢经短期恢复后,由Ⅵ期转变为Ⅱ期 4、精巢的发育和分期 I 期特征和I期卵巢相同,也是未达性成熟的低龄个体所具有。 Ⅱ期呈线状或细带状腺体,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血管不显著。 Ⅲ期呈圆杆状,挤压鱼的腹部或剪开精巢都没有精液流出,作精巢切面时塌陷;不少鱼的Ⅲ期精巢呈肉红色。 Ⅳ期呈乳白色,表面血管显著,作精巢切面时,切面塌陷;挤压鱼腹有白色精液流出,精液入水随即溶散的成熟度高,此时已进入成熟期。 V期为生殖期,精巢柔软,内充满乳白色精液,提起鱼头或轻压腹部就有大量精液从生殖孔流出。 Ⅵ期为生殖后的精巢,体积缩小,外观萎瘪,经恢复后转为Ⅱ期。不少种类精巢比卵巢的恢复期要短。 5、鱼卵的生态类型 浮性卵:大黄鱼、鳓、鲐、真鲷、鲻、梭鱼、乌鳢、斑鳢 粘性卵:鲤、鲫、团头鲂、鲶鱼 沉性卵:卵鳇、鲟、鲑鳟及鳅科鱼类 漂流性卵:鲤科中草、青、鲢、鳙等不少种类产此类型卵。 6、鱼的体型 纺锤形:鱤、金枪鱼、鲭 侧扁形:团头鲂、鳊、鲳 平扁形:鮟鱇 圆筒形:黄鳝、鳗鲡 其他体型:河豚、海马、翻车鱼、鲽 7、奇鳍:背鳍、臀鳍、尾鳍;偶鳍:胸鳍、腹鳍 8、鱼的体长 草食性鱼类体长较长 9、鱼类发育阶段的划分 (1)胚胎期:从受精开始至孵出仔鱼为止。此期的特点是发育在卵膜内进行,发育所需营养完全依靠卵黄。

鱼类学(形态学)复习题

鱼类形态学(ZLN) 一、名词: 鱼的定义:指一群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数鱼类体被鳞片,鳔大都存在。 侧线鳞(鳞式):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 咽齿(齿式):着生在鳃弓上的,称为咽齿。P 76 鳍式:鱼类的鳍的组成和鳍条数目,特别是背鳍和臀鳍,是鱼类分类学上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要记载其数目,即鳍式。P 21 膜骨:在膜质(结缔组织)的基础上直接骨化而成,中间越过软骨阶段,所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软骨化骨:由软骨直接骨化而来,这位骨骼称为软骨化骨。 软条:鳞质鳍条可分成末端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分支鳍条,及末端不分支而本身柔软,且分成多节的不分支鳍条。这两种鳍条统称为软条。 真骨鱼类:硬骨鱼纲、辐鳍亚纲中除了软骨硬鳞下纲和全骨鱼下纲以外的的其他鱼类,它包括绝大多数现生鱼类。 性逆转:在同一个体不同的生长阶段出现不同的性别,通常首先出现雌性,即第一次性成熟时为全雌,以后全为雄性,如石斑鱼、黄鳝先雌后雄 韦伯氏器:为鲤形总目的鱼类所具有,位于椎骨两侧,由第1~3椎骨所分化而成的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角骨所组成的连接鳔和内耳的一组小骨片。 婚姻色:是一种副性征,鱼类在繁殖季节出现的色彩称为婚姻色,一般雄性个体较明显,如鳑鲏、马口鱼等。

珠星:局部地区的表皮细胞的变形物。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 内耳:软骨鱼类脑颅后方两侧隆起为耳囊,内藏听觉平衡器官,内耳。 突触:轴突在本身末端分成细枝,与另一神经原的树突相接触处,称为突触。 头肾:在真骨鱼类成体中,一般残存于围心腹腔隔膜的前背方,称为头肾: 陷器:丘状感觉器又称为陷器。一种皮肤感觉器,其感觉细胞低于四周的支持细胞,形成中凹的小丘状构造。 幽门盲囊:许多硬骨鱼类在肠开始处的许多盲囊状突起,称幽门盲囊。 反射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神经原组成,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罗伦氏壶腹:软骨鱼类所具有,即罗伦瓮 二、概念比较: 栉鳞与圆鳞P 33 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密生细齿 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无细齿状结构。 躯椎与尾椎P51 躯椎: 椎体、髓弓、髓棘(棘突)、椎体横突和肋骨相关节 尾椎:由椎体、髓弓、髓棘、脉弓和脉棘所组成 红肌与白肌P67 红肌:位于躯干表面,水平肌隔上下方附近的肌肉,它的颜色暗红色,脂肪含量高,称作红肌。 白肌:构成大侧肌的最主要/体积最大的肌肉。由宽纤维组成,不含脂肪和肌红朊,所以颜色淡白。

鱼类学复习资料及答案

1.研究鱼类形态构造、生长发育、生活习性、生理机能以及种类区分和地理分布的一门科学,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2.臀鳍基部后缘至尾鳍基部间的区域。3.位于头部最前方,即下颌下方的一片区域。4.部分鱼类在肛门前的腹中线上隆起成锐尖的棱。5.鳞质鳍条中,由少数不分枝鳍条硬化形成的棘,又称假棘。6.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7.指骨鳞的上层结构,由骨质构成,是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增生所形成的隆起嵴。8.纤细、不分枝不分节,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鳍条,软骨鱼类特有。9.鱼体腹部正中线上一行较坚硬呈锯齿状的鳞片。如鲥、鲚等。10.被管状侧线分支小管穿过的鳞片。11.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齿或小棘。12.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突起,是表皮的衍生物,一般生殖季节出现在雄性个体上,雌性没有或不明显,在鲤科鱼类中较常见。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特征鉴别雌雄。13.鳞片上最先形成的部分,即鳞嵴的中心。 二、填空题1.仿锤形侧扁形平扁形圆筒形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尾椎2.颐(颏)部峡部喉部3.眼、鼻、须鳍皮肤、鳞片4.仿锤形腹棱5.上位口下位口端位口水域底层或山涧溪流中6.颐须鼻须颌须吻须7.鳞片鳍条鳍棘前者由双根组合、分节、有的分枝、柔软,后者单根、不分节、不分枝、坚硬8.臀鳍腹鳍9.DⅧ,1310.表皮真皮真皮淡11.黏液腺毒腺黏液腺12.环片基片围绕鳞片中心一环一环地增长13.运动平衡推进和转向14.盾鳞鳞棘栉鳞后区有栉齿状 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四、选择题1.C 2.B 3.B 4.C 5.B 6.C 7.C 五、问答题1.侧扁的鱼其背腹轴较大,左右轴较小,整个身体呈菱形而侧扁,如团头鲂;平扁的鱼其左右轴显得特别大,背腹轴特别小,且尾尖,整个身体呈扇形,如鳐。背腹轴和左右轴差不多大小,且头尾轴特别延长的鱼属于圆筒形,如黄鳝,它们的身体粗细均匀,头一般较小,尾则尖细,常适宜于穴居生活。2.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尾长是指尾部的长度,即指从肛门开始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尾柄长是指臀鳍基部末端至尾鳍基部的直线长度。3.因为鱼类的眼没有眼脸,眼完全裸露不能闭合。4.鱼类头部后方两侧,两个相邻鳃片之间的裂缝,即鳃裂。有的鱼类,头部两则无鳃盖骨,它们的鳃裂直接向外开着。因此可以直接从它们头部两侧或腹面见到5-7对鳃裂,如鲨、鳐。鳃孔是指具有鳃盖骨的鱼类,其鳃盖骨的启闭之孔,它们的鳃裂都是开在鳃盖骨内方的鳃腔内。5.白鲢的背鳍式和臀鳍式分别为D3,7,A3,12-14,据鳍式可知,白鲢的背鳍和臀鳍均由不分枝鳍条和分枝鳍条组成,无鳍棘。并且不分枝鳍条均为3枚,分枝鳍条分别为7和12-14枚。这两种鳍条的最大特点是前者末端不分枝,后者末端分枝。6.不同鱼类的口,其位置不同,如翘嘴鮊的口开于吻端,且下颌的长度大于上颌,为显著的上位口,它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以捕食该水层的虾及小型鱼类为食,且善游。7.特点:表皮一般薄而柔软,无角质层构造,并且分化出许多腺细胞,真皮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有大量色素细胞分布,且有血管和神经。机能:防御机械损伤,防护化学物质的伤害,感受外界环境的变化,抵抗微生物和寄生虫的侵入。衍生物种类:黏液腺、毒腺、色素细胞、鳍条、鳞片、珠星等。8.因为鱼类表皮层中有单细胞的黏液腺,当渔体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的黏液物质,所以鱼体总是滑溜溜的。黏液时鱼体有保护作用,不易被敌害捕捉,同时可减低鱼类游泳时的阻力,并且有助于 第二章鱼类内部器官构造与机能 一、名词解释14.位于鱼体外的鳞片、鳍条等称为鱼类的外骨骼。位于鱼体内的骨骼为内骨骼,如头骨,脊柱等。15.脊柱纵贯鱼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16.红肌和白肌都属于大侧肌的组成部分。红肌脂肪含量高,富含肌红蛋白和多量的血液,呈暗红色,靠近水平隔膜,耐力强的鱼类较发达。白肌不含脂肪,颜色淡白易疲劳,不耐持久。17.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各种营养物质消化产物以及水分、无机盐、维生素等通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而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18.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着生在第五对鳃弓扩大形成的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19.能协同呼吸的瓣膜为呼吸瓣。鱼类的呼吸瓣有着生在上、下颌内缘的口腔瓣和着生在鳃盖骨后缘的鳃盖瓣。20.鱼类在呼吸过程中,由相邻两半鳃的末端连接形成“V”形的结构称为鳃栅。它能有效阻拦水流,使之从两侧的鳃小片间通过,提高呼吸效率。21.鳔具有鳔咽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无鳔咽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花鲈。22.着生在鳃弓外缘,由鳃丝组成的片状结构为鳃片,鳃丝两侧的薄片状突起称为鳃小片,主要由二层上皮细胞构成,其上有丰富的微血管分布,是鱼类的呼吸场所。23.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24.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25.腹主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能有节律的搏动。26.输送血液出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27.组成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称为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28.外方没有卵巢膜包围,裸露在腹腔中的卵巢称为裸卵巢,如软骨鱼类,外方有卵巢膜包围的卵巢

03351鱼类学

课程名称:鱼类学课程代码:03351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池塘养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综合性的生产应用技术学科。实施本课程的教学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池塘养殖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组织和指导养鱼生产,总结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和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主要使学生掌握池塘养鱼的专业理论和应用技术;熟练掌握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及鱼苗、鱼种和食用鱼各阶段的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本专业知识独立解决各种鱼类繁殖和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水产养殖、渔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主要养殖鱼类在池塘中生长规律;池塘环境因子对鱼类影响的机理;池塘施肥的作用和原理;主要养殖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及催产、孵化的基本原理;池塘养殖高产高效养殖技术和理论。掌握池塘养鱼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池塘养鱼的理论知识,充分理解“水、种、饵、密、混、轮、防、管”八个方面的有机联系。熟悉池塘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及家鱼人工繁殖的全过程,了解池塘养殖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国特色的综合养鱼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最新发展。使学生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鱼类学、水生生物学、鱼类生理学 后续课程:特种水产养殖学、内陆水域鱼类增养殖、淡水捕捞学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学习,主要掌握池塘养鱼的概念,了解我国及世界池塘养鱼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和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

(整理)鱼类学复习题10

一、名词解释 1 、头长 2 、体长(标准长) 3 、全长 4 、吻长 5 、眼后头长 6 、眼径 7 、眼间隔 8 、颊部 9 、峡部10 、鳃孔(鳃裂)11 、鳍式12 、真棘13 、假棘14 、脂眼睑15 、脂鳍、16侧线鳞、17.鳞式、18.圆鳞、19.栉鳞、20.盾鳞、21.骨鳞、22.韦伯氏器23.肌间骨24.下咽骨;25.躯椎与尾椎;26.水平隔膜27.肌膈28.发电器官29.起点、止点、30.齿式31.下咽齿32.螺旋瓣33.咽上器官34.鳃耙35.幽门垂(幽门盲囊)36.全鳃37.半鳃38.鳃小片39.窦状隙40.外鳃41.红腺42.卵圆窗43.动脉球44.头环45.肾门静脉系46.古维尔氏导管47.肝门静脉系48.淋巴心49.前肾50.中肾51.马氏体52.鲍氏囊53.肾单位54.吴氏管55.米勒管56.珠星57.性逆转58.雌雄同体59.卵生60.卵胎生61.胎生62.婚姻色63.第一性征64.第二性征65.听嵴66.听斑67.罗伦瓮68.侧线器官69.神经垂体70.腺垂体;72.、激素;73.靶器官;74.肝小叶75. 种76.双名法 二、判断题 1 圆口纲具有不能活动的上下颌,颌上具角质齿,无真正的牙齿。() 2.鲨鱼盾鳞釉质来自外胚层,而齿质来自中胚层,与牙齿同源。() 3.Osteichthyes的中文名是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是硬骨鱼纲。() 4. 硬骨鱼与软骨鱼的表、真皮均为多层细胞,外表无角质层,表皮基底有柱形细胞的发生层,具许多单细胞粘液腺。() 5. 硬骨鱼虹膜的外层来自银膜向前延伸形成。() 6. 与鳃呼吸相关联,鱼类的血液循环为单循环。() 7. 软骨鱼纲的鱼类均具喷水孔。() 8.鲨鱼的喷水孔位于眼与鳃裂之间,鳐的喷水孔则位于口与鳃裂之间。() 9.硬骨鱼表、真皮之间的色素仅有黑色素细胞。() 10.鲤鱼的脾脏明显,位于小肠前背侧,鳔腹侧,圆形,红褐色。() 11 硬骨鱼与软骨鱼相似,脑神经均为10对。() 12 硬骨鱼的胰岛散布在肝胰脏里。() 13. 鲨总目和鳐总目属全头亚纲。() 14. 鲤形目共包括鲤科、鳅科和银鱼科。() 15.在闭鳔类鱼中,鳔内行使气体分泌的结构是卵圆窗。() 16. 在鲤科鱼类中,幽门盲囊的作用是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 17.在硬骨鱼鳃中,有一种特殊结构即“水管”,为水流的通道。() 18.在鲤科鱼类中,幽门盲囊的作用是增加消化吸收的面积。() 19.海水软骨鱼渗透压的调节方式是通过减少排尿和大量喝水来实现的。() 20.硬骨鱼类皮肤感觉器官、味觉器官、嗅觉器官等感觉器官均起源于外胚层。() 21.软骨鱼类视距的调节借助晶状体缩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完成,收缩时适宜近视,舒张时适宜远视。() 22. 硬骨鱼与软骨鱼的表、真皮均为多层细胞,外表无角质层,表皮基底有柱形细胞的发生层,具许多单细胞粘液腺。() 23. 鱼类的体腔可分为围心腔、胸腔与腹腔三部分。() 24.硬骨鱼类的鳔位于腹腔内,为腹腔内器官。() 25. 硬骨鱼的生殖管道,与其它脊椎动物相似,雄性借用吴氏管,雌性为米氏管。() 26. 鱼类的味觉器官为口咽腔。() 27. 在硬骨鱼中,咽上器官具有辅助呼吸的功能。() 28. 肌肉的收缩总是牵动起点到止点。()

考研学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表

考研学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表

————————————————————————————————作者:————————————————————————————————日期:

考研学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 表 2014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设置及试题选用一览表门类代码?门类 名称?学科专业?第一单元科目第二单元科目第三单元科目?第四单元科目01?哲学各学科、专业?▲101-思想政治理论,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00分)▲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其它语种、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外语、单独考试外语可由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240-289)(100分)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150分)?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150分) 02 经济学各学科、专业▲303-数学三(150分) 03 法学各学科、专业?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150分) 04教育学教育学、心理学?▲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或▲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300分)? 体育学?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可选用统考试题(300分) 05?文学?各学科、专业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 (150分) 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150分) 06历史学?中国史、世界史▲313-历史学基础(300分) 考古学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可选用统考试题(300分) 07?理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301-数学一或▲302-数学二或▲303-数学三(150分)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科目代码使用601-609)?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150分) 其它学科、专业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科目代码使用601-609)或其它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6××或7××(601-609除外)),也可选用统考试题(150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150分) 08?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1-思想政治理论, 111-单独考试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其它语种、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外语、单独考试外语可由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240-289)(100分)▲301-数学一(150分)▲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150分) 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代码使用8××或9××) (150分) 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302-数学二(150分) 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埃及神仙鱼的品种 简介 埃及神仙鱼的挑选要点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在挑选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 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 埃及神仙发病期几乎在刚下缸几周内或换新环境时才会发生,不明原因有拒食、紧迫、缩尾缩鳍、鱼鳍有血丝、断尾断鳍、霉菌通常一发生后,什么灵丹妙药我看都没什么用了。准备捞鱼尸吧!那是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带原生虫[学名:肠管鞭毛虫]加上紧迫而并发霉菌感染的疾病,所以选购时非常的重要,觉得有问题的鱼最好不要捉,捞鱼也要很小心不要捞起来断尾断鳍就不好了。 埃及神仙鱼选购

刚进口的埃及神仙幼鱼体质虚弱,常常生病。主要原因是舟车劳顿、环境拥挤、缺乏氧气、还有更严重的是因为原产地的渔民用毒鱼方式捉鱼,更危害幼鱼生命。所以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得小心才是,最好问一问老板鱼是那时候进来的,再观察看看一群鱼里头有没有生病的鱼(正常的埃及神仙不会缩鮨,而且十分贪吃)。一些小细节最好要十分留意,最好不要购买刚进口的幼鱼,建议你在水族馆进货一二星期后,鱼只稳定开始成群结队、觅食以后再仔细挑选,一次最好购足10只以上,会比较好养,毕竟埃及神仙是群居的鱼类。 挑鱼的时候,要非常的注意背鳍、尾鳍、臀鳍的伸长状况,有没有折断或缺陷,背鳍最好是有一支特别长的旗杆,整体看起来颜色不要太深,有时候体色太深表示有寄生虫,这种幼鱼千万不要,还有姿态和体型等等都是考虑的重点,埃及神仙幼鱼和一般神仙幼鱼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的比较出来。可是和另一种近亲,俗称亚种埃及神仙比较就有一点麻烦了,根据德国鱼类学家记载身体纵排鱼鳞数是41-47片,背鳍下方曲线鱼鳞数是28-29片,而臀鳍上方曲线的鱼鳞数则是28-32片。埃及神仙鱼的品种简介 埃及神仙鱼 埃及神仙鱼原产地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境内的欧利那可河和哥伦比亚的RioOrinoco流域及其上游的支流RioAtabapo均有发现。埃及神仙鱼的寿命一般在4-5年就算长寿了,最长的埃及神仙鱼寿命可以有8年左右,人工饲养埃及神仙鱼只要科学饲养,

鱼类学期末复习思考题

《鱼类增养殖学》复习思考题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绪论 1、水产养殖与增殖的涵义是什么? 2、鱼类增殖工作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水产养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4、鱼类增养殖方式有哪些? 5、何谓粗放粗养和集约化饲养? 6、简述中国鱼类增养殖业发展历史。 7、我国大宗淡水养殖鱼类有哪些?全国产量分别是多少? 8、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主要有哪些?全国产量分别是多少? 9、我国引进的养殖鱼类主要有哪些?全国产量分别是多少? 10、简述中国鱼类增养殖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第一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1、简述养殖鱼类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 2、怎样研究和确定鱼类的食性? 3、举例说明草食性、肉食性、杂食性鱼类的食性特点。 4、简述养殖鱼类摄食器官形态结构和摄食方式。 5、简述鲢、鳙摄食器官的形态结构和摄食特点。 6、何谓日粮?怎样研究养殖鱼类的最适日粮? 7、何谓摄食节律?简述养殖鱼类的摄食节律。 8、怎样鉴定鱼类的年龄? 9、怎样测定鱼类的生长?简述鱼类生长测定和表示方法。 10、简述鱼类生长的一般特性、影响生长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养殖鱼类生长的比较。 11、主要养殖鱼类的性成熟年龄分别是多少? 12、举例说明主要养殖鱼类性腺发育、性周期特点和产卵类型。 13、简述养殖鱼类怀卵量情况(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 14、简述养殖鱼类产出卵的特性(浮性卵、漂流性卵、粘性卵和沉性卵)。 15、简述养殖鱼类繁殖季节、适宜水温和自行繁殖产卵要求的条件。 16、简述养殖鱼类的栖息习性。 17、简述养殖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生存温度范围、生长最适水温、繁殖适温)。 18、养殖鱼类中,溯河和降海洄游鱼类有哪些?河口鱼类有哪些? 19、简述养殖鱼类对溶氧的适应。 20、简述养殖鱼类对pH值、氨氮和COD 的适应。

鱼类学复习资料长江大学

一.名词解释 1.鱼:鱼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作辅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大多体被鳞片 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鱼类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 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等的分支学科。 3.硬刺:鳍条由左右两半愈合而成,分节,强大坚硬,末端不分支,有些鱼类的硬刺前后 缘可能具有锯刺。 4.软鳍鱼类:指硬骨鱼类中的低等种类,其背鳍全部由软条组成,仅少数具有硬刺。 5.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背鳍通常具有棘。 6.鳍式:用来描述鱼类鳍的种类、鳍条类别及其数目的表达式。 7.鳍脚:雄性软骨鱼类的交配器,是腹鳍内侧一块基鳍软骨特化形成的变形器官。 8.栉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鳞片后区边缘具细刺或小棘。 9.圆鳞:骨鳞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是后区边缘光滑。 10.鳞嵴:鳞片表面骨质层的山嵴状隆起线,常围绕鳞焦呈同心圆状排列,称鳞嵴,又名环 片。 11.生骨区:在个体的发育过程中,骨骼有一定的发生区域,这个区域即所谓的生骨区。鱼 类的生骨区包括皮肤区、水平隔膜区,背生骨隔区和膜生骨隔区、肌隔区、围绕脊索、神经管及中枢血管区、咽颅区、附肢区。 12.膜骨:某些骨骼的发生的过程中只有两个阶段,即膜质期和骨化期。其间叶组织形成后, 被硬骨细胞直接替代,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骨。 13.软骨特化:在骨化期,硬骨细胞侵入软骨区,经骨化作用,硬骨细胞逐渐替代软骨细胞, 形成硬骨,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软骨软化。 14.韦伯器:由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和三脚骨4对小骨及1对连接三脚骨后支和舶状骨 外侧的韧带构成。 15.脑颅:绝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脑颅是由许多块软骨骨化和膜骨借少量软骨嵌合成的一个严 密的箱形构造。其软骨化骨构成脑颅的筛区、蝶区、耳区和枕区,膜骨侧构成脑颅的顶壁和腹壁。 16.咽颅:头下部左右两侧,包裹口咽腔及食道前部,包括颌弓、舌弓、鳃弓 17.红肌:在大多数鱼类皮肤下方水平隔膜附近的大侧肌表层可见一丛与水平隔膜平行的暗 红色肌肉。 18.白肌:相当于红肌,其他部分的大侧肌称白肌。 19.肌节:组成大侧肌的基本单位。表面观呈直立的W形,顺其屈曲有向前或向后突出的 肌节圆锥,前后肌节的肌节圆锥相互套叠。 20.系膜:悬系脏器的腹膜脏层称为系膜。 21.鳃上器官:鳃上器官泛指某些鱼类鳃弓背方的咽鳃骨与上鳃骨及其周围组织,部分或全 部特化为具为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特殊构造。 22.咽齿:只着生在第五鳃弓上的鱼鳃骨特别大,称为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咽 齿。 23.幽门盲囊:某些种类肠道与胃幽门相接处可见盲囊状的指突,其组织结构与肠道相似, 开口于肠道前端,亦可合并后以一孔开口于肠道前端。 24.泄殖腔:见于板鳃亚纲和内鼻孔亚纲,是一个稍扩大的小腔,依次接受肠道末端的开口, 生殖导管的开口及输尿管的开口的小腔,并以一个开口与外界相通,开口于腹部。25.螺旋瓣: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课明显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

最新整理软骨鱼纲的分类,检索表doc资料

鱼类学实验下载-样例.doc 实验六软骨鱼纲的分类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软骨鱼纲的总目、目、主要科、属和种的重要特征,熟悉检索表的应用。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 1、实验材料: 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 (Martnes) 扁头哈那鲨Notorhynchus plat yce phallus (Tenore) 狭纹虎鲨Heterodontus zebra (Gray) 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qiosum (Bennett) 皱唇鲨Triakis scyllium Muller et Henle 灰星鲨Mustelus griseus Pie-tschmann 尖头斜齿鲨Scoliodon sorrahowah(Cuvier) 黑印真鲨Carcharhinus menisorrah(muller et Henle) 阔口真鲨Carcharhinus lat:slomus Fang et Wang 路氏双髻鲨S phyrna iewini Griffith 短吻角鲨S qualus breuirostris Tanaka 日本扁鲨S quatina japonica Bleeker 斑纹犁头鳐Rhinobatos hynnice phalus Richaudson 中国团扇鳐plat yrhina sinensis Bloch et Schneider 何氏鳐Raja hollandi Jordan et Richardson 光Dasyatis laeuigatus Chu 聂氏无刺鲼Aetomylaeus nichofi (Bloch et Schneider) 日本单鳍电鳐Narke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黑线银鲛Chimaera phantasma Jordan

鱼类学知识点整理.

1、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帮助运动与维持身体的平衡),大多数体披鳞片的一群终生在水中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 2、鱼类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科学,它是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分区和分布特点等方面的问题。 3、软鳍鱼类:鳍上通常无棘比较低等的真骨鱼类。 4、棘鳍鱼类:鳍上通常有棘比较高等的真骨鱼类。 5、鱼体的外部分区 头部 无鳃盖:最后一对鳃裂;有鳃盖:鳃盖后缘 躯干(胴)部 一般:肛门或尿殖孔后缘 特殊: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骨 尾部 6、鱼类体型与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之间的相互适应关系 1)纺锤形头尾轴最长,背腹轴较短,左右轴最短。最常见的一种体型,大部分行动迅速的鱼类多属于这种体型,有利于觅取食物和躲避敌害。如金枪鱼 2)侧扁形头尾轴缩短,背腹轴相对延长,而左右轴仍为最短。这种体型的鱼多栖息于水流较缓的水域,运动不甚敏捷,较少作长距离洄游。有些种类还具有坚硬的鳍棘,利于避敌侵袭。如乌鲳、团头鲂等 3)平扁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背腹轴。大多栖息于水底,运动较迟缓。如黄鮟鱇 4)棒形头尾轴最长,左右轴等于背腹轴。适于穴居或穿绕水底礁石岩缝间。如鳗鲡7、硬骨鱼类口的类型及其鱼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关系 上位口:下颌长于上颌,多属于以食浮游生物为主的中上层鱼类。 端位口:下颌和上颌几乎一样长,多为善游泳营捕食性生活的中上层鱼类。 下位口:上颌长于或稍长于下颌,多为食底栖生物为主的中下层鱼类。 8、鳍式的书写及表示方法 鳍式:记录鱼类鳍的组成和各鳍的鳍条数目的式子 鳍式的书写: A、鳍条有硬棘和鳍条(软条)之分,记录它们的数目时,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 B、以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大写来表示各鳍,即,以D代表背鳍,A代表臀鳍,C代表尾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