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

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

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
松岭峪地区地质剖面图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的 ?使大家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提高大家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和要求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 ?三、编制地质剖面图 ?四、编写一份文字报告 ——×××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地质图: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色谱将地壳某个区域地质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上的图件。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读图步骤: ①先图外,后图内; ②先地形,后地质; ③先地层,后构造。 ?读什么?地层、岩石、产状、时代、分布、相互关系;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形成时代…… ?怎样读?边看边记 1.地层 ?从图例中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 ?分析地层的分布和排列。 ?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尤其是不整合接触。注意Z与上覆地层接触关系 ?划分构造层(不整合接触面),分析构造层的形成时代。 构造层:指一定的构造单元内,在某一构造旋回(构造期)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褶皱——从大到小 ?区分背斜、向斜。 ?分析褶皱在平面和剖面的形态特点、组合型式、分布规律等。(两翼产状、 轴面产状、枢纽产状、轴迹和平面轮廓) ?分析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分析褶皱的形成时代。 3.断层——从大到小 ?分析断层性质(正、逆、平移)及类型。 ?断层分组(可能时):依据断层的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之间的关系。 ?分析断层与褶皱及侵入岩体的关系。 ?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 4.岩浆岩体——从大到小

?了解岩体的岩石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的形态特征即产状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与断裂和褶皱的关系。 ?确定侵入岩岩体形成时代等。 5.分析构造发展史 ?划分构造层和构造期:依据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构造层 平行不整合→构造亚层 ?分析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依据构造的形态、方向、强度和相互关系。 ?适当分析并恢复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化:依据地 层岩性、厚度、化石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地质构造图)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

第一章 引言 一、实习目的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加强了对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在把岩层展绘在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方面,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岩层整合关系、岩浆侵入关系、褶皱几何关系、断层几何关系和倒转几何关系等,这些都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地质知识,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 二、实习要求 1、分析松岭峪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 2、明确该地区沉积环境及演化史。 3、初步掌握具体分析某一地区地质构造的方法与步骤。 三、实习任务 1、绘制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2、绘制松岭峪地质剖面图(至少两张)。 3、概述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 四、区域地理概况 我们的分析基于《松岭峪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7.5厘米,实际长度17.5公里,宽12.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75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 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 -SE 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第二章 地层 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现列表对各出露岩层进行概述: 年代地层单位 代号及接触关系 岩性 分布态势 构造阶级 震旦系 Z 以片岩、大理岩为主 分布于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 加 里 下寒武统 ∈1 以千枚岩、变砾岩为主 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王村、范村 中上寒武统 ∈2﹢3 以板岩、变砂岩为主 主要分布在图右上角的范村、毛村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

构造地质学》试题库 名词解释: 构造叠加、走向、倾向、倾角、侧伏角、正应力、主应力、应力场、剪应变、线应变、均匀应变、递进变形、旋转变形、面状构造、透入性构造、流劈理、破劈理、轴面劈理、重结晶、压溶作用、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石香肠构造、杆状构造、压力影构造、褶皱枢纽、正交剖面、轴面、倒转褶皱、倾伏褶皱、顶薄褶皱、相似褶皱、等厚褶皱、平行褶皱、斜卧褶皱、倾竖褶皱、直立水平褶皱、直立倾伏褶皱、斜歪倾伏褶皱、纵弯褶皱作用、横弯褶皱作用、压扁褶皱作用、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节理系、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总滑距、构造透镜体、断层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地堑、地垒、盆岭构造、断坪、断坡、飞来峰、构造窗、走滑断层、左阶式、右阶式、正花状构造、负花状构造、角距、S-C组构、构造层次 是非判断题: 侧伏角是某构造面上的线理与该构造面走向的夹角。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露头线与地形线弯曲同(反)向, 露头线比地形线开阔(紧闭)。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小)于地形坡角,露头线与地形线弯曲同(反)向,露头线比地形线开阔(紧闭)。 不整合形成的时代是在上覆最新(老)地层之前(后),下伏最老(新)地层之后(前)。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反时,正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反时,逆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时,正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时,正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大于地层倾角时,逆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当地层倾向与断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地层倾角时,逆断层引起地层重复(缺失)。 正断层使得背斜(向斜)上升盘(下降盘)变宽(变窄)。 逆断层使得背斜(向斜)上升盘(下降盘)变宽(变窄)。 断层活动的时代是被其破坏的最老(新)地质体之前(后),下伏最老(新)地质体之后(前)。 选择题: 在垂直于岩层倾向的剖面上测得的视倾角A、比真倾角大;B、比真倾角小,但不等于零; C、等于真倾角; D、等于零。 在兰姆赛的褶皱分类中,Ⅱ类褶皱的等倾斜线相互平行,内弧与外弧的曲率相同,该褶皱为 典型的A、顶薄褶皱;B、等厚褶皱;C、相似褶皱;D、平行褶皱。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讲稿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讲稿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综合读图 目的 ?使大家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提高大家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 任务和要求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二、编制构造纲要图 ?三、编制地质剖面图 ?四、编写一份文字报告 ——×××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地质图:地质图是用规定的符号、花纹和色谱将地壳某个区域地质现象,按比例投影到平面上的图件。 一、全面解读分析地质图 ?读图步骤: ①先图外,后图内; ②先地形,后地质; ③先地层,后构造。 ?读什么?地层、岩石、产状、时代、分布、相互关系;构造的类型、形态、规模、产状、形成时代…… ?怎样读?边看边记 1.地层 ?从图例中了解图区出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岩性。 ?分析地层的分布和排列。 ?分析地层的接触关系,尤其是不整合接触。注意Z与上覆地层接触关系 ?划分构造层(不整合接触面),分析构造层的形成时代。 构造层:指一定的构造单元内,在某一构造旋回(构造期)形成的综合地质体(包括沉积建造、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褶皱——从大到小 ?区分背斜、向斜。 ?分析褶皱在平面和剖面的形态特点、组合型式、分布规律等。(两翼产状、 轴面产状、枢纽产状、轴迹和平面轮廓) ?分析相邻或相关构造层中褶皱的关系 ?分析褶皱的形成时代。 3.断层——从大到小 ?分析断层性质(正、逆、平移)及类型。 ?断层分组(可能时):依据断层的规模、方向、性质及其与褶皱之间的关系。 ?分析断层与褶皱及侵入岩体的关系。 ?确定断层的形成时代。

4.岩浆岩体——从大到小 ?了解岩体的岩石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的形态特征即产状类型。 ?分析侵入岩岩体与断裂和褶皱的关系。 ?确定侵入岩岩体形成时代等。 5.分析构造发展史 ?划分构造层和构造期:依据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构造层 平行不整合→构造亚层 ?分析构造作用的方式和方向:依据构造的形态、方向、强度和相互关系。 ?适当分析并恢复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地理环境和地壳运动变化:依据地 层岩性、厚度、化石等资料,结合区域构造。

构造地质学松岭峪地区综合报告材料

构造地质学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序号: 指导老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3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第二章:地层 5 1、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2、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地质构造 6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3、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 4、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 11第五章:结束语 12 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 松岭峪地区A-B,Aˊ-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前言 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 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 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 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综合实习的要求 1、将松岭峪地质图复印一张并上色;构造纲要图(1:100000) 一幅;地质剖面图至少两幅(1:100000)。 2、写松岭峪地区地质报告一份。 三、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 1、实习用图。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 3、图内地形地貌。 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7.5厘米,实际长度17.5公里,宽12.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75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SE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地质构造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08资源05班 姓名:张小林 指导老师:陈希泉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资源工程系 二0 0九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前言4 ①、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②、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及各项工作的安排。 第二章:地层 6 ①、首先了解图幅内出露了那些地层及其层序和岩性组合特征。 ②、通过分析地层之间的有无缺失,确定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 第三章:地质构造8 ①、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②、对区内各个褶皱构造的概述。 ③、简述区内断层构造发育的总格局特征。 ④、对岩浆岩体及变质构造的描述。 第四章:构造发展史14 第五章:结束语 16

注:附松岭峪地质图上色一幅,及纲要图一幅, 松岭峪地区A-Aˊ、B-Bˊ剖面图两张。 第一章: 前言 一、综合实习的目的要求 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亦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二、综合实习用图和用具及其区内地形概括 1、实习用图。松岭峪地质图.比例尺.1:100000,附两张地质剖面图。 2、实习用具。透明纸25×20㎝;厘米纸50×25㎝;H铅笔;12色彩色铅笔;30㎝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绘图墨水;图钉等用具。

3、图内地形地貌。 松岭峪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即西南部地势较高,北东方向地势较低。海拔最高处为南西方向的云岭山山顶,海拔为1320,。海拔最低处应为南东的河流下游,海拔为600m左右。该地区平均海拔大概为800-1000m。南东方向的松岭峪海拔约600m.该地区河流较为发育,由北西至南东呈网状遍布于各个地区,支流较多,故可知该地区交通便利,且以水上运输为主,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三、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及工作量情况 1、实习时间安排。 第一天上午:教师带领学生综合读图、学生将地质图着色。 下午:教师讲解编制构造纲要图的方法和地质剖面图 的要求细节 第二天整天:学生个人熟悉地质资料,提出疑难问题,教师解 答,学生个人编制构造纲要图和地质剖面图。第三天上午:同上 下午:教师讲解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提纲 晚上:老师解答疑难问题 第四、五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并与第

松岭峪构造实习报告范本

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概述

目录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地层 2.1 新元古界 2.2 早古生界 2.3 晚古生界 2.4 中生界 2.5 新生界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3.1 岩浆岩 3.2 变质岩第四章地质构造 4.1 构造层划分及其特征 4.2 总体构造特征4.3 褶皱分析 4.4 断裂分析 第五章构造发展史第六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图I 松岭峪地区构造纲要图 附图II 松岭峪地区A-B地质剖面图 附图III 松岭峪地区C-D地质剖面图 第一章引言 本次读图资料为松岭峪地质图。该图比例尺为1:100000,属于中比例尺地质图,图区面积约243平方千米。图区总体地势表现为西高东低的特点,最高点位于图西的云岭山,海拔为1320m;低处于图东南香溪处,低于630m。河流自西北汇至东南。村镇主要分布于沿河带与图东北一带。 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展布、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期等,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地质图的一般方法,具备分析褶皱、断裂、岩浆岩体、不整合接触关系等的基本能力,能够分析出地质图各种繁杂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理解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

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第二章地层 松岭峪地区地层发育不太齐全,缺失地层较多。图区出露的地层按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表1):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和奥系、上古生界泥盆系和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表(1)松岭峪地区地层概况

第四系Q 砂砾粘土图东南村-黄村 喜马拉雅阶段 一带 新近系N 泥灰岩图西云岭山 渐新统E3 泥岩页岩图西云岭山 始新统E2 砂岩页岩图西云岭山,北 西红石崖 古新统E1 砂岩砾岩图西云岭山,北 西红石崖 下三叠统T1 灰岩,泥灰岩沿香溪,白玉山海西-印支阶 段上石炭统C2 泥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 下石炭统C1 砂岩页岩沿松岭、彩云岭 中泥盆统D2 砂岩沿松岭,彩云岭 下泥盆统D1 砂岩砾岩松岭、彩云岭, 沿村-村 下奥统O1 板岩千枚岩毛村加里东阶段中上寒武统∈2+3 板岩,变砾岩毛村南东 村,村-王村 下寒武统∈1 千枚岩,变砾 岩 震旦系Z 片岩,岩村,任村及杉岭 一带 2.1 新元古界 图区出露的新元古界为震旦系(Z),主要分布于图区东北角彬岭、 任村、王村及村一带,岩性为片岩和岩,属变质岩。该套地层发生 了强烈的褶皱,总体呈NW-SE向展布,但部标志层又呈现出近东西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策划]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策划]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 松岭峪地质图上虽然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红石崖、彩云岭、松岭、云岭山、杉岭、松岭峪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还有一条NW,SE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判断出该图的地形轮廓是:图区总体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松岭峪地质图是一幅很复杂的地质图,对该图可以作如下的分析: 图区的下寒武统底面、下泥盆统底面和古新统底面是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根据这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可以把图区分为四大构造层,从下向上分别是前寒武系构造层、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和新生界构造层,各构造层具有不同的地层组成和构造特点。 1. 四大构造层的主要特点 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角王村—任村—杉岭一带,主要由中元古界(Pt2)片岩组成,片岩中发育枢纽近EW向的褶皱,褶皱的轴面向北倾斜。该构造层内还分别发育NW—SE向延伸的、断面向NE倾斜的F4正断层和断面向SW方向倾斜的F3逆断层。断层截切片岩中的褶皱, F4正断层被刘村一带的辉长岩体截切,而F3逆断层的上盘则覆盖了刘村辉长岩体,表明断层形成于褶皱作用之后,而且F3逆断层形成于F4正断层之后。在下构造层的丁村和刘村一带发育辉长岩侵入体。从丁村辉长岩体被下寒武统覆盖的地质事实知道,辉长岩体侵入活动发育在早寒武世之前,很可能与F4正断层同时,刘村辉长岩体截断F4正断层只是同一次伸展活动中的相对早晚关系的反映。

下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部,主要围绕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由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组成。该构造层内发育NW-SE向褶皱和NW-SE 向延伸的F2逆断层。F2逆断层的断面向SW方向倾斜,由于该断层的作用,范村背斜的NE翼和毛村向斜的SW翼地层倒转。后期的剥蚀作用在毛村东南部形成了一个由中—上寒武统地层组成的飞来峰构造。在该构造层的东北角发育花岗岩体,该花岗岩体侵入于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之中。 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图的东南部和中部,由下—中泥盆统、下—中石炭统和下三叠统地层组成,其中缺失上泥盆统、上石炭统和二叠系,地层缺失部位发育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该构造层内发育NW—SE向的大规模褶皱和NW—SE向的F1逆断层。松岭和彩云岭一带是两个大型背斜。彩云岭背斜由于位于F1逆断层的上盘,背斜的NE翼地层倒转。香溪和白玉山是两个比较大的向斜,白玉山向斜的SW翼由于受到F1逆断层的影响而倒转。F1逆断层与F2逆断层的断面均向SW方向倾斜,这二者很可能形成于从SW向NE方向的同一次挤压构造活动。F1逆断层截切下三叠统地层,在彩云岭一带又被花岗闪长岩截切,据此推断F1逆断层形成于早三叠世之后,花岗闪长岩侵入活动之前。由于图区缺失中—上三叠统,推断导致该构造层中NW—SE向褶皱和逆断层的SW向挤压活动应该发生在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初。在该构造层的松岭背斜范围内发育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它们截切背斜。该构造层内还发育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它们截切前期的构造线,显然是后期岩浆活动叠加的产物。 新生界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图的西侧,由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上第三系组成,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5?,构造变形较弱,基本属于水平地层。 2. 图区反映的构造演化史 中元古代(Pt2)晚期,图区的东北部受到从北向南的挤压,片岩中形成轴面向北倾斜的东西向褶皱。中元古生代末,图区东部的应力机制转变为近南北向的伸展

构造地质学作业

构造地质学实习作业 姓名:代承刚 学号:201401010127 班级: 地质一班

第一章 综合读图的目的及要求 1、通过阅读地质图,初步掌握综合分析具有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变质岩、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地质图的方法。 2、通过实习,把握分析地质构造的地质辩证思维方法,即学会了分析图内各种繁杂的构造形态的类型和特征,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进而阐述地质构造发展简史。 3、初步学会了依据地质图资料,简述构造组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构造应力场)。 4、学会构造纲要图、地质剖面图等构造图件的编制方法。 5、学会地质构造报告的编写方法。 所用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轮廓及完成作业情况 1、图幅名称:松岭峪地质图 2、比例尺:1:100000 3、图内地形地貌: 该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7.5厘米,实际长度17.5公里,宽12.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75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

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SE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第二章 出露地层及接触关系: 松岭峪地区地层出露不太完整,有很多地层缺失,主要地层有上元古界震旦系Z;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O;晚古生界泥盆系D、石炭系C;中生界三叠系T;新生界古近系E、新近系N、第四系Q。其中Z与∈1—O1角度不整合,∈1—O1 与D1-D2角度不整合,D1-D2与C1-C2平行不整合,C1-C2与T1平行不整合,T1与E1-Q 角度不整合。 地质构造描述: 松岭峪地区构造概述: 松岭峪地区主要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也发育完整,出露良好。褶皱和断层的走向大体一致,为北北-西方向。 褶皱构造:主要有五大褶皱(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红石崖向斜、范村背斜、毛村向斜)及一些小褶皱组成。 断裂构造:主要有四大断层(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断层F1、范村-陈村的逆断层F2、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及一系列小断层组成。 区内构造层:根据角度不整合(三个角度不整合),全区可分为四大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第一章:前言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2、各地层特点分析 3 构造层的划分 第三章: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褶皱构造 ① .松岭背斜 ② .彩云岭背斜 ③ .红石崖向斜 ④ .范村背斜 ⑤ ?毛村向斜 ⑥ .一些小褶皱目录 3、 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4、 提交材料 第二章: 地层 1、 主要的地层

3、断层构造。 ?.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 ②.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 ③.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 ④.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 ⑤?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 ⑥.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4、不整合面构造 ②不整合接触第四章、岩浆岩体1、花岗岩(r) 2.花岗闪长岩体(r &) 3.辉长岩体(v)第四章:地质演化史 1、地层演化史 2、构造演化史 3、图区地质演化史第五章:结束语 第一章引言 1.1目的要求 1.通过构造地质课程设计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几何学方面的基本

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 力,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分析后,编出一副 构造纲要图、1-2幅地质剖面图、编写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 史的文字概括。 1.2主要内容 1. 2.1读图分析①分析地层(由老到新分析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古生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粒度)②以相邻两个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构造层。 ②分析单个褶皱和褶皱组合。 ②分析断层。 ⑤分析岩浆岩体(岩体产状,岩性,矿物,岩体编号)②根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排列地质事件发生顺序。 122编制构造纲要图①画构造层②画断层 ③画褶皱 ④画岩体 ⑤标出标志性的地层产状、面理、线理等产状⑤完成图的其他要素,如图名、比例尺、图例等。 1.3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1.图幅名称:松岭峪地质图 2.比例尺:1:100000 3.地形地貌特征:该图中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云岭山、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3、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4、提交材料 第二章:地层 1、主要的地层 2、各地层特点分析 3 构造层的划分 第三章: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褶皱构造 ①、松岭背斜 ②、彩云岭背斜 ③、红石崖向斜 ④、范村背斜 ⑤、毛村向斜 ⑥、一些小褶皱

3、断层构造。 ○1、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 ○2、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 ○3、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 ○4、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 ○5、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 ○6、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4、不整合面构造 ○1整合接触 ○2不整合接触 第四章、岩浆岩体 1、花岗岩(r) 2、花岗闪长岩体(r﹠) 3、辉长岩体(v) 第四章:地质演化史 1、地层演化史 2、构造演化史 3、图区地质演化史 第五章:结束语

第一章引言 1、1 目的要求 1、通过构造地质课程设计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几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分析与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1-2幅地质剖面图、编写说明地质构造与构造演化史 的文字概括。 1、2主要内容 1、2、1读图分析 ○1分析地层(由老到新分析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古生物、矿物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粒度) ○2以相邻两个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构造层。 ○3分析单个褶皱与褶皱组合。 ○4分析断层。 ○5分析岩浆岩体(岩体产状,岩性,矿物,岩体编号) ○6根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排列地质事件发生顺序。

构地试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计16分。 1、地形图上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岩层顶底面()之差。 2、总滑距是指断层两盘()之间的移动距离,而断距则指断层两盘()之间的移动距离。 3、雁行式节理或雁列脉有两种斜列方式,当顺着节理走向观察时 ()称为右阶(列),反之称为左阶(列)。 4、劈理的微观特征是具有域构造,即表现为()和()在岩石中的相间平行排列。 5、尽管劈理成因各异,单研究表明大多数劈理是()于应变椭球体的()主应变面。 6、共轭“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与最大主压应力(σ1)方位(),与最小主压应力(σ3)方位(),中间主应力(σ2)与()平行。 7、断层面上的擦痕也是一种线理,它指示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因而擦痕是一种()线理。 8、流劈理是变质岩或强烈变形岩石中的一种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扁圆状矿物或集合体的()排列而构成的。 9、A线理有两种成因类型:其一,岩石在变形时其中的岩石碎屑、砾石、矿物颗粒或集合体发生()而形成的;其二,矿物或集合体在岩石变形变质时沿张应力方向()的结果。 10、断层的滑距是指断层的实际位移,它是断层两盘()之间的真正位移。 二、看图回答问题:计38分。 1、用作图法求图1中石炭系顶面产状,即求倾向和倾角。(4分) 2、图2为一倾斜岩层,试根据斜层理判断岩层地新老关系。(4分) 3、图3是石灰岩装饰石料(合肥工业大学行政楼大门门厅廊柱),其上发育很好的方解石张性雁列脉。试判断其分布形式和可能的运动方向。(4分) 4、图4为一逆冲推覆构造立体示意图,请指出图上a、b、c、d四部分名称。(4分) 5、指出图5的褶皱类型和枢纽的空间形态。(4分) 6、图6-a中断层带内发育一组密集劈理;图6-b主干断层SW盘发育一组羽状张节理,而NE盘发育一组羽状剪节理;图6-c主干断层的东盘发育一组由断层引起的牵引褶皱。试根据各自旁侧的派生小构造分析其断层运动方向和断层类型。(6分) 图6 7、图7中的ab表示发育在某岩层面上的线理,ac是线理ab在竖直面上的投影,ad为该倾斜岩层的走向线,试指出线理ab的倾伏向、侧伏向和侧伏角。(4分)8、一个砂砾岩层(SL)冲刷下伏泥岩层(M)并在砂砾岩中见到来源于下伏泥岩(M)的泥砾等,据此冲刷构造指出该岩层的顶底面(相对新老关系)。(4分)9、根据图9中所示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发现下伏岩层褶皱(或不整合面)

高子越松岭峪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松岭峪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年6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引言 (2) 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 (3) 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 (6) 第四章构造 (9) 第一节震旦纪构造层 (9) 第二节早寒武世—早奥陶世构造层 (10) 第三节早中泥盆—早三叠世构造层(分三个层) (10) 第四节古近纪—新近纪构造层 (11) 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12) 第六章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引言 (一)区域地理概况 分析主要依据于《松岭峪地质图》。该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该地质图长17.5厘米,实际长度17.5公里,宽12.5厘米,实际长度12.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18.75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体看,地区西高东低,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SE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二)实习目的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式、规格,温习阅读地质图的基本步骤。综合分析地质图,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地质知识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从而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培养地质兴趣和思考方式。同时,分析地质图绘制剖面图,特别强调空间想象能力和知识灵活运用能力。 (三)工作量统计

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层 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构造层是指由不整合,尤其是角度不整合所分开的上下两套地层,他们各自由有一套不同的沉积建造特征和不同的形态和类型的褶皱、断裂甚至岩浆岩活动、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它们分别是地壳发展演化历史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形成的综合地质体。 我们根据角度不整合将研究区划分为四套构造层:震旦纪构造层、早寒武世—早奥陶世构造层、早中泥盆—早三叠世构造层(分三个层)、古近纪—新近纪构造层。根据平行不整合进一步将早中泥盆—早三叠世构造层划分为:早中泥盆世构造亚层、早中石炭世构造亚层、早三叠世构造亚层。 图1 松峪岭地区构造层划分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策划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 策划] 松岭峪地质图分析 松岭峪地质图上虽然没有地形等高线,但是图上在红石崖、彩云岭、松岭、云 岭山、杉岭、松岭峪等多个特征的地物处标注有海拔控制点,还有一条NW,SE向的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根据这些海拔控制点和河流可以判断出该图的地形轮廓是:图区总体呈NW-S晌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河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 松岭峪地质图是一幅很复杂的地质图,对该图可以作如下的分析 图区的下寒武统底面、下泥盆统底面和古新统底面是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根据这三个角度不整合界面可以把图区分为四大构造层,从下向上分别是前寒武系构造层、下古生界构造层、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和新生界构造层,各构造层具有不同的地层组成和构造特点。 1. 四大构造层的主要特点 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角王村—任村—杉岭一带,主要由中元古界(Pt2)片岩组成,片岩中发育枢纽近EW向的褶皱,褶皱的轴面向北倾斜。该构造层内还分别发育NWSE向延伸的、断面向NE倾斜的F4正断层和断面向SW厅向倾斜 的F3逆断层。断层截切片岩中的褶皱,F4正断层被刘村一带的辉长岩体截切, 而F3 逆断层的上盘则覆盖了刘村辉长岩体,表明断层形成于褶皱作用之后,而且 F3逆断层形成于F4正断层之后。在下构造层的丁村和刘村一带发育辉长岩侵入体。从丁村辉长岩体被下寒武统覆盖的地质事实知道,辉长岩体侵入活动发育在早寒武世之前,很可能与F4正断层同时,刘村辉长岩体截断F4正断层只是同一次伸展活动中的相对早晚关系的反映。

下古生界构造层分布在图的东北部,主要围绕前寒武系构造层分布,由寒武系和下奥陶统组成。该构造层内发育NW-SE向褶皱和NW-SE 向延伸的F2逆断层。F2逆断层的断面向SW厅向倾斜,由于该断层的作用,范村背斜的NE翼和毛村向斜的SW翼地层倒转。后期的剥蚀作用在毛村东南部形成了一个由中—上寒武统地层组成的飞来峰构造。在该构造层的东北角发育花岗岩体,该花岗岩体侵入于寒武系和下奥陶统之中。 上古生界—下三叠统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图的东南部和中部,由下—中泥盆统、 下—中石炭统和下三叠统地层组成,其中缺失上泥盆统、上石炭统和二叠系,地层 缺失部位发育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该构造层内发育NV—SE向的大规模褶皱和 NW SE向的F1逆断层。松岭和彩云岭一带是两个大型背斜。彩云岭背斜由于位于 F1逆断层的上盘,背斜的NE翼地层倒转。香溪和白玉山是两个比较大的向斜,白玉山向斜的SW翼由于受到F1逆断层的影响而倒转。F1逆断层与F2逆断层的断面均向SW方向倾斜,这二者很可能形成于从SW向NE方向的同一次挤压构造活动。 F1 逆断层截切下三叠统地层,在彩云岭一带又被花岗闪长岩截切,据此推断F1 逆断层形成于早三叠世之后,花岗闪长岩侵入活动之前。由于图区缺失中—上三叠统,推断导致该构造层中NW SE向褶皱和逆断层的SW向挤压活动应该发生在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初。在该构造层的松岭背斜范围内发育一些性质不明的断层,它们截切背斜。该构造层内还发育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它们截切前期的构造线,显然是后期岩浆活动叠加的产物。 新生界构造层主要分布在图的西侧,由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上第三系组成,地层倾角一般小于15?,构造变形较弱,基本属于水平地层。 2. 图区反映的构造演化史 中元古代(Pt2) 晚期,图区的东北部受到从北向南的挤压,片岩中形成轴面向北倾斜的东西向褶皱。中元古生代末,图区东部的应力机制转变为近南北向的伸展 活动,形成断面向NNE顷斜的F4正断层和刘村、丁村辉长岩侵入体。晚元古代(Pt3) ,前寒武系构造层抬升遭受剥蚀,导致图区缺失上元古界。早寒武世初,图区的东北部持续沉降,在前寒武系构造层之上接受了寒武系和下奥陶统地层。早 奥陶世末,东北部受到近南北向的挤压,致使下古生界构造层中形成近东西向延伸的褶皱,并使前寒武系构造层和下古生界构造层抬升剥蚀,使图区缺失中—上奥陶统和志留系。早泥盆世初,图区的东部和中部稳定沉降,沉积了下—中泥盆统砂岩。中泥盆世末,下—中泥盆统沉积区抬升,致使上泥盆统缺失。早石炭世初,图的东南部和中部又一次沉降,沉积了下—中石炭统砂岩和砂页岩。中石炭世末,本区再一次抬升,致使上石炭统和二叠系缺失。早三叠世初,图区再一次迅速沉 降,沉积了下三叠统灰岩。早三叠世末,本区受到从SW向NE方向的强烈挤压,在上古生界和下三叠统中形成NWSE向褶皱和轴面向SW方向倾斜的F1 F2和F3逆断层,强烈的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2、地质构造综合实习的内容。 3、图幅名称,比例尺,图区地形地貌特征 4、提交材料 第二章:地层 1、主要的地层 2、各地层特点分析 3 构造层的划分 第三章:地质构造 1、区域构造特征的概述。 2、褶皱构造 ①. 松岭背斜 ②. 彩云岭背斜 ③. 红石崖向斜 ④.范村背斜 ⑤. 毛村向斜 ⑥. 一些小褶皱

3、断层构造 ①.彩云岭-白玉山的逆掩断层F1 ②.范村-陈村的逆掩断层F2 ③.刘村-王村的正断层F3 ④.刘村-任村的正断层F4 ⑤?离洪村约为1公里的正断层F5 ⑥.一系列中、小型断层 4、不整合面构造 ⑤1 整合接触 ⑤2 不整合接触第四章、岩浆岩体1 、花岗岩(r ) 2.花岗闪长岩体(r &) 3.辉长岩体(v) 第四章: 地质演化史 1 、地层演化史 2、构造演化史 3、图区地质演化史第五章:结束语第一章引言 1.1 目的要求 1.通过构造地质课程设计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几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 技能,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教学的重要环节。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要求对选定的图幅进行分析后,编出一副构造纲要图、1-2 幅地质剖面图、编写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演化史的文字概括。 1.2 主要内容 1.2.1 读图分析 ①分析地层(由老到新分析地层岩性、厚度、产状、古生物、矿物 组成、结构构造、颜色、粒度) ②以相邻两个角度不整合之间的地层为构造层。 ③分析单个褶皱和褶皱组合。 ②分析断层。 ②分析岩浆岩体(岩体产状,岩性,矿物,岩体编号) ②根据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褶皱、断裂、岩浆岩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排列地质事件发生顺序 1.2.2 编制构造纲要图 ①画构造层 ②画断层 ③画褶皱 ④画岩体 ⑤标出标志性的地层产状、面理、线理等产状

松岭峪地质构造报告

第一章引言 1.1实习目的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能够使我们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并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到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的强化手段,同时,培养自己读图、作图以及提高自己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在综合读图中,分析图中再次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系统化整理,并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转化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1.2、实习要求 全面分析松岭峪地区构造形态、构造特征及构造运动史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1~2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1.3、实习任务 1、绘制松岭峪地质图并着色。 2、绘制松岭峪地质剖面图(两张)。 3、绘制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纲要图。 4、概述松岭峪地区地质构造。 四、区域地理概况 我们的分析基于《松岭峪地质图》。这幅地质图属于小比例尺地质图(1:100000),该地质图长18.0厘米,实际长度18.0公里,宽13.5厘米,实际长度13.5公里,覆盖实际面积243.0平方公里。该地区地势总体表现为:呈NW-SE向的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香溪沿线最低,两侧地势逐渐升高。整个地区西高东低,海拔高度位于600米-1320米的范围内,西部以云岭山最高,达1320米,东部以赵村最低,接近600米。在沿NW-SE方向上。有条河流贯穿图的西北角至东南角,沿河两边有许多村落分散。 第二章地层 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主要出露的地层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依次为:上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晚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第四系。 现列表对各出露岩层进行概述:

构造地质学课程设计(松岭峪)

前言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们对所学地质专业课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尤其是《构造地质学》。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读图分析后,使我们可以了解松岭峪地区的地质外貌特征,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有了初步了解。为了更好的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我们可以分别从地层;构造;矿产;地质发展史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地质图,读图时,我们要先图外后图内,先地形后地质,先地质后构造。图外有地质图名称、比例尺及图例,图外要从下往上读。地形主要是看河谷和山地,而地层则可以以岩性、厚度、出露地区、接触关系等方面着手。构造主要是看褶皱的位置、性质、延伸长度、时代、轴面和断层的落差、两盘时代、性质等,同时也要了解到断层与褶皱、岩浆岩的关系。使我们学到分析地质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这次课设计,使我们加深对课本所学知识的了解,同时掌握地质图的读图方法。在读图时,我们灵活运用各种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这就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对于实习以及以后的工作中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章地层 松岭峪地区属于山岭地区,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皆有出露。现有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元古界(Ar) 本区元古代地层仅有震旦系。震旦系(Pt)分布于陈村、任村及杉岭一带,主要为震旦系片岩。 二、古生界(Pz) 本区古生代地层有寒武、奥陶﹑泥盆及石炭系,缺失志留和二叠系。 1、寒武系(∈):分布于F2断层附近及王村、刘村之间地区,自下而上分为三统。分别为下寒武统千枚岩和中上寒武统板岩。两者为整 合接触。 2﹑奥陶系(O):本区缺失中﹑上奥陶统,仅有下奥陶统。其分布于毛村北部地区,和寒武系整合接触。 3﹑泥盆系(D):广泛分布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附近地区,缺失上泥盆统。岩性为下泥盆统砾岩和中泥盆统砂岩,和奥陶系角度 不整合接触。 4﹑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本地区,其位于松岭﹑彩云岭及白玉山周围地区,缺失上石炭统。岩性为下石炭统砂岩和中石炭统砂页岩,和泥盆系整合接触。 三﹑中生界(Mz) 本区中生界仅有三叠系,与下伏石炭系角度不整合接触。 三叠系(T):分布于香溪和白玉山附近地区,缺失中、上三叠统。岩性为下三叠统灰岩,和石炭系不整合接触。 四、新生界(Kz) 本区新生界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和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一)、第三系:包括古进系和新进系。 1、古进系(E):分布于松岭以西、香溪上游及红石崖地区。岩性为古新统砾岩、始新统砂岩及渐新统页岩。 2、新近系(N):云岭山附近小部分分布。岩性为上第三系灰岩,和古进系整合接触。 (二)、第四系(Q):仅分布于香溪下游,即赵村附近。岩性为第四系砂岩,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第二章构造 构造是指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岩石圈中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观测和确定构造的面状结构和线状结构的方位和空间状态,即其产状是构造研究的基础。构造主要包括有褶皱、断层、岩浆岩体。 第一节褶皱 地质学上把岩层受到水平方向力的挤压而发生波状弯曲但是未失去连续性和完整性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有很多表现形式,最基本的是向斜和背斜两种。向斜是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的褶皱。背斜是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的褶皱。一般情况下,背斜形成山峰,向斜形成谷地,有时相反。有时背斜会形成窿状构造,可以储存石油。 通过对松岭峪地质图的分析可知道:此地区受到北东-南西向力的作用,所以在此方向上形成一系列褶皱。有规模的主要有四个:松岭背斜、彩云岭背斜、香溪向斜、白玉山向斜。 一、松岭背斜 松岭背斜长约15公里,宽为5公里,为北西-南东方向延伸。核部为下泥盆统砾岩,两翼依次为中泥盆统砂岩,下石炭统砂岩,中石炭统砂页岩。北西方向背斜逐渐消失不见,发育有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的出露。由此可以知道此地活动较为激烈。南西翼产状约为220°∠30°,北东翼产状约为45°∠35°,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很接近,两翼岩层走向不平行。则可推知此背斜为轴面直立,枢纽为倾伏的直立倾伏褶皱,枢纽倾伏方向为南东向。形成时代约为E1-T1之间。 二、彩云岭背斜 彩云岭背斜为诶西-南东方向延伸,长约200公里,宽约2公里。核部为下泥盆统砾岩,两翼依次为中泥湓统砂岩,下石炭统砂岩,中石炭统砂页岩,下三叠统灰岩。南西翼岩层倾角依次约为45°﹑40°、30°、30°,北东翼由于受到F1逆冲断层的影响,岩层倒转,其岩层倾角依次约为70°、80°、60°,两翼岩层倾向都是220°。背斜中还出露有花岗闪长岩背斜性质为倒转褶皱,形成于E1-T1之间。 三、香溪向斜 香溪向斜长约20公里,宽约3公里,北西-南东方向延伸。核部为下三叠统灰岩,两翼分别为中石炭统砂页岩,下石炭统砂岩,中泥湓统砂岩,核部较宽,河流形成于此,流向为北西南东向。顺着河流流向左翼产状为220°∠37°,右翼产状为45°∠36°,两翼倾向相反,倾角几乎相等。两翼岩层相交成弧形。由此可推知,香溪向斜为轴面直立枢纽倾伏的直立倾伏褶皱,倾伏向为北西南东向。发育有第四系砂砾,为河流侵蚀下三叠统灰岩所形成,向斜形成于E1-T1之间。 四、白玉山向斜 白玉山向斜长约10公里,宽约2公里,为北西-南东向延伸。核部为下三叠统灰岩,两翼分别为中石炭统砂页岩,下石炭统砂岩。北东翼产状为220°∠45°,南西翼产状为220°∠55°,倾向相反,倾角不等,轴面斜歪,为典型的倒转褶皱。向斜南西翼发育有逆断层。向斜形成于E1-T1之间。 第二节断层 断层是地壳岩石体中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破裂构造。断层发育广泛,是地壳中最重要的构造类型,其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小的断层随处可见,大的断层可延伸数百甚至上千公里,断层深度也不一致,有的很浅,有的可切穿岩石圈。断层主要由构造运动产生,也可以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产生,只是规模较小。断层一般有几个断层要素,最基本的断层要素是断层面和断盘。断层面是一种面状构造,是一个将岩块或岩层断开形成两部分并借以滑动的破裂面。断盘是断层面两侧沿断层面发生位移的岩块。日国断层面是倾斜的,位于断层面上侧的一盘为上盘,位于断层面下侧的一盘为下盘。相对上滑的一盘叫上升盘,相对下滑的一盘叫下降盘。从图中读图可知有四个主要断层,分别为F1断层,F2断层,F3断层,F4断层。断层形成时代由新到老依次为F1,F2,F3,F4。 一、F1断层 F1断层为逆冲断层,位于彩云岭背斜北东翼上,为北西-南东向延伸,为四个断层中最大的一个,产状为220°∠30°,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盘地层形成褶皱,有地层缺失,下盘地层中只出露有下石炭统砂岩。F1大断层同时也受到性质未明的小断层切割而错开,与金沟处岩浆岩共同产生,F1断层形成于T1之后。 二、F2断层 F2断层为逆冲断层,位于毛村,范村,陈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延伸,断层产状为220°∠24°,分析图可知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上升盘为一背斜构造,核部为震旦系,下降盘为一向斜构造,核部为下奥陶统,有地层的缺失与重复。断层在丁村中有辉长岩岩体侵入。断层形成于O1之后。 三、F3断层 F3断层为逆冲断层,位于刘村,任村一带,为北西-南东向延伸。断层倾向为320°-220°,倾角为26°-30°,分析图可知,南西盘为上升盘,北东盘为下降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与花岗岩岩体出露。F3断层切割辉长岩岩体,但又被花岗岩岩体侵入,形成于Pt2-O1之间。 四、F4断层 F4断层为正断层,位于杉岭附近,为北西-南东向延伸。倾角为45°。分析图可知北东盘为下降盘,南西盘为上升盘。北西方向上有辉长岩岩体出露,断层被岩体侵入,形成于Pt2后。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