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经济讲课材料

区域经济讲课材料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组长:郑伟健

组员:黄炫锋、文伟奇、许继都、黄鸿挥、郑文聪、吴志伟

分工:

1、搜集资料——黄炫锋、许继都

2、资料整理——吴志伟、郑文聪

3、Ppt制作——黄鸿辉、文伟奇

4、Ppt讲解——郑伟健

人物简介

?一、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aul Rosenstein-Rodan,1902-1985):发展经济学先驱人物之一,平衡增长理论的先驱。

?二、罗森斯坦- 罗丹在1930年移居英国,并在伦敦大学经济学院担任教授,此后一直到1947年。后来,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在那里他从事了(1953年到1968年)15的教授工作。随后,他搬到得克萨斯州和波士顿大学。

?个人著作

?Marginal Utility(边际效用)

?Das Zeitmoment in der Mathematischen Theorie des Wirschaftlichen Gleichgewichtes

?The Role of Time in Economic Theory (时间在经济理论中的角色)

? A Coordination of the Theories of Money and Price(金钱与价格的协调理论)

?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stern and South- Eastern Europe (东欧和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若干问题)

?Th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ly Backward Areas

?……

关于“发展经济学”的解析

发展经济学development economics :20 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经济学分支学科,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兴起,在经济学的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主要研究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经济学。

创始人

张培刚,被称为“哈佛论经济,东方第一人”。1945年他在哈佛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公认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直到近40年以后才在国内翻译出版。他被全世界公认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

大推进理论产生的背景

1、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农业劳动力过剩、收入水平低下,当时的统治者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出路是推进工业化。此时的欧洲急需一种可以领到他们强大起来的经济理论的指导。

2、由于物资资本的匮乏,发展中国家在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方面都存在着恶性循环,以致国民经济长期处于低水平“均衡陷井”而不能自拔。

3、欧洲经济无力自足。

4、完全封闭的欧洲自给体系会产生不幸的经济后果,剥夺千百万人日常生活上若干必用品。

1、大推动理论(The theory of the big-push) 是均衡发展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2、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详解

生产函数的不可分性

按照哈罗德·多马模型,在一个经济系统中,资金系数K的值越小,则收益越大;罗森斯坦·罗丹认为,投入产出过程中的不可分性能够增加收益,并对提高资金产出比作用更大。在基础设施的供给方面“社会分摊资本”就具有明显的过程上的不可分性和时序上的不可逆性。比如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且必须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由于其资本形成的特点还具有相当程度的持久性,一旦形成规模和能力,要改变这种资本存量结构就比较困难。这是它促进外部经济产生的前提,也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瓶颈”。需求的不可分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产业是关联互补的,彼此都在为对方提供要素投入的能力和需求市场的容量,从而形成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以共同突破市场瓶颈,降低市场风险。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各产业的资源配置在空间上同时具有一定规模。

储蓄供给的不可分性

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面临着人均国民收入较低,居民储蓄相应低下的困境,另一方面即使最小临界投资规模也需要大量储蓄。在此种情况下,要打破“储蓄缺口”,就必须在投资提高诱发的居民收入增长时,使边际储蓄率高于平均储蓄率,否则,储蓄的不充分将使投资规模受到限制。

大推动理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大推动理论的目标是取得外部经济效果

外部经济效果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对相互补充的工业部门进行投资,能够创造出互为需求的市场,以克服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狭小,在需求方面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二是对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为增加储蓄、提供再投资的资本创造条件,有助于克服在供给方面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对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所产生的外部经济效果,不仅可以增加单个企业的利润,而且还可以增加社会净产品。

2、资本来源于国内国际双向投资

实施大推动所需的资本来源于国内国际双向投资.对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其所需的资本是巨大的。因此,罗丹特别强调最小临界投资规模,即小于此规模,则地区经济不能实现腾飞启动。在人均收入很低的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这些资本从何而来呢?罗丹认为,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国内。在不降低国内原有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资本增加投资。二是国际。罗丹认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决不能仅仅依靠国内资本,还要依赖大量的国际投资和资本引进。

3、重点投资领域集中于基础设施和轻工业部门

大推动的重点投资领域集中于基础设施和轻工业部门。大推动的投资方向并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而是几个相互补充的产业部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的初期,应把资本主要投向经济社会基本设施,以及具有相互联系的轻工业部门,而不是重工业部门。

4、政府计划

大推动过程必须通过政府计划而非市场调节来组织实施。因为投资的目标是取得外部经济效果,而非利润;其次,投资数额巨大;再次,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因而必须由政府来承担。

大推动理论的作用

有利影响:自大推动理论面世以来,已为多数发展经济学家所接受,

并在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反映,为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和治病良方。

不利影响:但它也存在不足之处。大推动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三个

不可分性”。但在实际中,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可分趋势,而且忽略了专业化分工和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其次,在实践中,大推动所需巨额资本难以找到。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自身无法筹集,国外支持也难以保证。再次,大推动理论过分重视和强调计划的作用,而忽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组织作用。因此,大推动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实践中也没有成功的案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