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1国家申论真题(市级)

2011国家申论真题(市级)

2011国家申论真题(市级)
2011国家申论真题(市级)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适用于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春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这样的学校数量有限,仍有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代表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消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

调查表明,有46名农民工子女,曾经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其中转学1次的有10人,转学2次的有12人,转学3次或3次以上的有24人。在回答子女在城里求学遇到的最大困难时,54位受访者表示是“费用太高”,占受访总数的43.2%;46人表示是“没有城市户籍”,占受访者的36.8%。选择“住处附近没有学校”、“受城里人的歧视”、“毕业后拿不到毕业证”的受访者比例依次为16.8%、6.4%和4.8%。“我本来准备把小孩送到公立学校,但因为不是本地户口,我找的一所学校每学期竟然要8000元的赞助费,另外还要交这费交那费,最终还是没有去。”在N市打工的罗某告诉记者。

调查同时显示,有20名农民工表示孩子在上学时曾“遭受到拒绝”,7人表示“做了很多努力学校才接受”;有19位受访者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但不严重”,3人表示孩子在学校“有过不公平待遇,情况比较严重”。调查还显示,77.6%的受访农民工表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或“成绩不好”。88名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或“不一定”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占受访总数的70.4%。“小孩只要听话,知道尊老爱幼就行了。我整天忙,没时间想太多,学校的质量也就不管了。”今年33岁的王某来自南方某县,以帮酒店洗台布为生,谈起孩子的教育,他无奈地说。

3.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L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L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

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长心存疑虑。L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L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L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凤中心小学,L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L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L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L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

4.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如F村各家相互攀比“不惜血本供孩子读书”,以至出现了忍饥挨饿、倾家荡产供孩子读书的“英雄”。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有社会学家计算过,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大约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不用说西部贫困地区,连基本脱贫的东部地区的农民孩子的“大学梦也越来越远了”。实际上,新世纪以来,农村孩子在大学生源中的比例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几乎下降了一半,这就意味着“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贫困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仍相当大,也就是说,农民倾其全力支持了教育的发展;而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在当下中国农村出现了必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现象:H省的一个调查表明,个别地区的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辍学的学生基本上都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他们的父母有的过去还能读到高中毕业,而他们之中有数量可观的人初中还没有读完,由此导致的劳动者文化素质的下降,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确实令人担忧。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G省的抽样调查显示,由于教育因素返贫的农户,占返贫总数的50%”。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

靠不住了,于是“辍学”之风抬头,用一著名作家的话来说,就是用辍学来“保护人心,保护土地,阻止下一代向充满着蔑视、冷漠以及焦灼不宁的惨淡日子滑落”。但也如这一作家所说,这样的选择既显得“荒唐”,又有些无奈。而且也还有许多农民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确实给人以悲壮感。一位下乡支教的大学生说,这是“困境中的不绝希望”。如果不对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包括农村教育及城市教育)进行新的反思与改造,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的问题,恐怕很难实现他们可以看到并应享受的教育,即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

5.柳延希望小学是李某当村主任的时候筹资修建的,可惜只用了七八年就撤了,留下了空荡荡的校园。上世纪90年代,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李某所在的枣园镇延店则村,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建校潮。然而时隔几年,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

柳延希望小学的几间教室已被村委会用做办公室。当年的筹建者、已不再担任村干部的李某,如今也搬到学校住。他的任务是看守校产,清除杂草。

如今,村里还有50多个孩子在邻村的裴庄希望小学上学。由于路有点远,又不能住校,大人们只好每天骑车接送孩子。“现在除了房子,什么都没了。”在校门外的一堆砖头瓦砾里,李某找到了唯一能见证这所学校历史的一块石碑,那上面盖满了泥土,看不清碑文。他让孙子端一盆水过来浇在石碑上,然后用手慢慢地抹去碑身上的泥土,这才露出了清晰的字样:延店则村希望小学占地1260平方米,共建教室10间……

和李某不同,同样是校园看护人的向老师不甘心学校就这么闲着,他在已经撤掉的学校里办起了幼儿园。撤校前,向老师是校长。学校原来只有12口窑洞。2004年3月,经联系,香港某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先生捐赠20万元,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一并,低年级家长的心就动摇了,学生哪里多就往哪里送。”向老师说,2007年后半年,就没有学生了,学校也就撤了。于是,几个村民又找到向老师,鼓动他在学校里办一所幼儿园。他雇了一名老师,一名司机,还买了一辆面包车用来接送孩子,办起了幼儿园。可一年多后,向老师又开始发愁了,“娃娃少,成本太高了”。原来,每个孩子一学期1000元,每天上下学接送不说,中午还管一顿午饭。每个月还要给请来的教师、司机开工资,不赚钱不说,还赔钱了。幼儿园再往下办,也很难了。

6.2009年是希望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希望工程共募集资金56.7亿元,资助346万名家庭困难青少年继续学业,资助建设15940所希望小学,为支持经济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事业,促进青少年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经过调查论证后,开始实行希望小学战略重点转移:从过去对贫困失学儿童的普遍救助,转到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而希望小学也由起初的硬件建设为主,转向教师培训、现代化教育实施软件建设为主。

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伴之而来的是乡村小学数量的锐减,20余年间,中国的乡村小学从1985年的83万所,至2007年已撤并至34万所。这其中包括部分早期建设的希望小学。

据2010年10月25日报载:截至2008年12月,G省长阳县76所希望小学有53所被废弃。这样的情况随着“撤点并校”的政策大规模推广,在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要求与镇小学或中心小学合并,因个别条件无法合并的,直接被闲置。部分校

舍被当地村委会再利用,作为临时教育点等,服务于周边村民。但更多是被闲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场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

来自Y市共青团市委希望工程办公室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4月25日,Y市某区运行的希望小学有119所,撤并38所,其中最早兴建的京温希望小学,已经变成了红枣产品加工厂。这里原来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可如今只剩下3所了。教办主任张某介绍:本世纪初,生源开始锐减,2001年,有一个镇在校学生2400多,可现在不到1100人,这个镇流动人口占到一半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记者采访过程中见到了不少“空巢村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2001年,我国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原来的教育集资和教育附加,学校的经费由财政支持。而学校过多让有限的经费投入像撒胡椒面一样,有效投入降低,于是进行大撤并。撤并之后,留下了大量校舍,在有些村子,学校校舍依然是最漂亮的建筑。可这些校舍有的被用做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或者群众活动室,有的被村集体租赁出去成为厂房或仓库,还有一部分仍处于闲置状态。

7.乡村文化的衰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担忧和焦虑。这些学者有不少出身于农村,他们有着自己的乡村记忆,和对现实乡村的直接观察和体验。因此,他们的忧虑就特别值得注意。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与崩溃。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如夜校、识字班、电影放映队、青年演出队)的消逝,更有在纯净的大自然中劳作和以家庭、家族、邻里亲密接触、和睦相处为特点的农村日常生活形态解体的征兆和趋向。生态环境的恶化,家庭邻里关系的淡漠和紧张,社会安全感的丧失,使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赌博、暴力犯罪,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于是,有研究者产生了更深层面的焦虑:“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主宰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尤其是农村里的年轻人的头脑,由此带来的问题自然是十分严重的。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的这一根本性的忧虑。而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乡村少年成长中本土资源的缺失,如今的乡村少年,他们生活在乡村,却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依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样遥远,这样,他们生命存在的根基就极易发生动摇,成了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乡村文化的危机和乡村教育的危机,就是这样相互纠结着。

这一切,对那些曾经感悟,至今仍依恋乡村文化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乡村文化的衰落,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应当思考和追问的。

作答要求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

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

适用于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

整体介绍·材料解读·答案解析

2011年国考市级申论的题材是“农村子弟教育问题”,属于社会与文化相结合的复合型题材。材料从教育问题入手,最终上升到乡村文化衰落的宏观层面,要求考生准确理解乡村少年、农民工、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存在的“失根”现象,并且将其与教育资源分配、文化传承问题联系起来思考。

从材料形式上看,此次考试与2010年市级试题基本相同:给定材料仍然表现为块状结构,单则材料字数较多,一般为1000字左右;每则材料或相邻两三则材料主要反映一个问题、阐述一个事例,与其它材料没有直接联系。材料共有7则,总字数接近7000字,长度适中;前6则材料阅读难度不大,但最后一则材料文学性较强,且直接关系着文章论述题的立意和论证角度,需要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功底。可见,国考市级题目也将不再局限于微观、具体层面,而是逐渐向着较为宏观和复杂的问题发展变化。

从作答要求上看,题量与2010年持平,仍为四道大题,第一题包含两道小题。本次市级申论新的亮点体现在:一是第一题的第一道小题,在作答要求中提出了“有条理性”这个要求,这是在以往归纳概括题要求准确、全面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要求。二是第三题作答要求更加明晰,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在作答时要分条进行阐述。三是作文题和以往相比较加大了难度,同时作文题的要求中明确提出“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这和以前明确要求依据给定资料进行写作有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加积累。

【材料1】反映了打工子弟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公办学校硬件设施好,但费用高昂、不使用统一教材;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收费低、使用全国统编教材,但是数量有限、校舍简陋、没有办学许可证,而且面临生源较少、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而且,即使打工子弟到公办学校上学,也会感到孤独和自卑。

材料倒数第二段提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以说是作答所有题目的根本依据:“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一题第一小问的指定材料,需要考生进行精读,并从中概括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材料2】通过大量数据,仍然反映了打工子弟上学难的问题。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工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其次是降低标准;农民工子女在城里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费用太高,其次是没有城市户籍;部分农民工认为孩子在学校遭遇过不公平待遇;绝大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但他们却没有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

本则材料也是作答第一题第一小问的指定材料,数据较多,阅读难度较小,可以采取快读的方式。

【材料3】介绍了L县采用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材料第一段就明确提出国家在寄宿制办学方面的政策方针——“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并提出L县一贯的办学思路——“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

材料第二段列举了L县在宣传寄宿制学校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表明L县宣传寄宿制办学的目的——“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材料第三、四段介绍了L县在创建寄宿制学校方面获得的成就和采取的举措,如投入大量资金、改革资源配置方式、统筹学校布局等。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三题的指定材料,需要考生着重精读,从中提炼出寄宿制办学的目的、成绩以及如何使家长放心等重要信息。

【材料4】主要反映了农民将希望寄托于子女教育的现象。开头首先亮明主要内容——“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可以说是材料4的总括句。接下来通过社会学家的事例,说明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一旦出现就业危机则会给贫困农民家庭带来巨大损失。

材料第二段则通过一组数据引出了相反的两种现象:一种是由于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大量出现,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另一种是许多农民几乎是孤注一掷地仍然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并且提出了解决这种现象的根本对策——“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农民子弟就业难”。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一题第二小问的指定材料,需要根据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来阐释“困境中不绝希望”的内涵。

【材料5】通过李某与向某的事例对此,反映出对待废弃希望小学的两种不同做法和结果:李某只留在学校看守校产,清除杂草,校舍也被村委征用或废弃着;向某利用已经撤掉的学校办起了幼儿园,但同时也遇到学生少、成本高的问题。材料开头提到的“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还揭示出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之一:农村教育布局的调整。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三题的主要依据,考生要从中提取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且参考事例所提供的经验或教训提出对策。

【材料6】介绍了希望小学由筹建到废弃的演变过程,并通过G省和Y市的案例反映出希望小学被废弃的情况——部分校舍被再利用,但更多是被闲置下来;以及其原因——部分学龄儿童随外地务工的家长异地就读,造成生源锐减。材料最后还反映了撤点并校的另一原因——农村税费改革后也引发了农村学校经费的紧张。

本则材料也是作答第三题的主要依据,考生从中可以提炼出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从事例中可推导出对策。

【材料7】是全篇材料升华之处,从前面材料提到的民工子弟就学难、农村希望小学校舍遭废弃等具体问题,上升到乡村文化危机的高度,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准确理解本段的含义,也要将其与前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材料从乡村学者的忧虑中反映出“乡村生活已逐渐失去了自己独到的文化精神内涵”的乡村文化危机的问题,认为乡村作为文化存在的虚化,直接导致乡村少年成长中本土资源的缺失——他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合力、归依感,但也不能融入到城市文化中。

本则材料是作答第四题的依据之一,特别是“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这句话正是文章主题的出处。对这句话内涵的理解关系着文章写作的立意,需要考生特别精读。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

1.“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审清题意】从题干中可以看出,这道题目要求就“给定资料1、2”中所反映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归纳概括。这就提醒我们,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1、2”,需要重点研读,从中提取要点。从作答要求上看,“有条理”这条要求需要我们多加留意,这预示着我们写出的答案结构一定要清晰。

【阅读材料】首先看“给定资料1”,第一段提到打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

第二段提到由于公办学校费用高昂,学校门槛高,因此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但是这些学校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材料中还提到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经费紧张、没有政府的支持、教师队伍不稳定的问题。这段提到了公办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段主要是讲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源不稳定。这段包含着务工人员和农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问题。

第四段主要讲的是公办学校费用较高,务工人员子女难以承受。

第五段提到公办学校用的是地方实验教材,教材和国家的不统一,使得没有城市户籍的孩子考大学成为问题。

第六段主要讲的是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

接着看“给定资料2”,第一段最后一句提到,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学校消息,5人表示“向城市教育部门咨询”,2人表示由“家乡教育部门推荐”,1人表示“学校主动上门”。这说明务工人员缺少获取入学信息的渠道。

第二段提到的农民工子女因为父母务工地点的变化而被迫转学,以及在城里上学费用高,没有城市户籍,学校离住处比较远,受歧视,毕业以后拿不到毕业证等都是存在的问题,但是鉴于字数要求,有些不是重点的要点可以不写,可以合并的要点要尽量合并。

第三段主要是讲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大多数孩子学习成绩一般。

【组织答案】为了达到条理清晰这个要求,我们需要将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分类,通过对“给定资料1、2”的整体把握,可知答案应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学校方面,包括公办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二是随迁子女方面,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和随迁子女。

其中公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包含在“给定资料1”的第二段和第五段:费用高、门槛高、教材不统一。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主要包含在“给定资料1”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具体包括: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没有办学许可证、无合法地位、缺少政府支持,教师和生源都不稳定。

而体现在进城务工人员身上的问题则包含在“给定资料1”的第三段、“给定资料2”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具体包括:普遍生活困难且务工地点经常变化,子女弃学、转学成为常态;没有城市户籍,子女升学不便;缺少入学信息的获取渠道;对子女学习不够重视且没有时间辅导。随迁子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给定资料1”的第六段,即心理“边缘化”倾向严重。

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学校方面。公办学校费用高、门槛高;与全国统编教材不统一。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没有办学许可证,缺少政府支持;教师和生源都不稳定。

二是随迁子女方面。进城务工人员普遍生活困难且务工地点经常变化,子女弃学、转学成为常态;没有城市户籍,子女升学不便;缺少入学信息的获取渠道;对子女学习不够重视。随迁子女受到不公平待遇,心理边缘化倾向严重。

2.根据“给定资料4”中的有关内容,谈谈对文中“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审清题意】通过阅读题目可知,本题的作答任务是谈谈对“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一表述的理解,作答范围限定在“给定资料4”中。从题目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要对“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进行解释,首先就要指出“困境”包含的主要内容,并对“希望”的含义作出解释,然后再谈对整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本题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4”,根据题目要求,把“困境”、“希望”作为关键词在给定资料中找到对应内容。“给定资料4”中提到,“一个大学生4年学费相当于一个农村居民20年的纯收入。”从中可以提炼出“教育成本高”这一要点。“现在一旦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危机,贫困农民家庭所受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反映出农村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贫困农民家庭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有社会学家指出,‘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明显的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的现象。’”以及“给定资料4”第二段中提到的“辍学”之风抬头,以上都可纳入“困境”的范畴。“给定资料4”中提到“通过高考,农村孩子向上流动的渠道”正在“缩窄”,“农民寄希望于教育使他们的子女另寻出路的想法靠不住了”都从侧面反映出农民依靠教育改变自己子女命运的希望逐渐变小。而资料一开始就提出,“越是上学难,有些农民却越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上学受教育上。”另外,“而且还有许多农民几乎孤注一掷地仍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说明农民对于下一代教育还是充满希望的,这对理解“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有很大帮助。

【组织答案】将上述要点进行整合,先指出“困境”包括什么,再对“希望”进行解释,从而形成对“困境中的不绝希望”这句话的完整理解。最后,可以对“希望”做一定程度的升华,并简单提一下实现广大农民寄以希望的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

“困境”指教育成本升高,就业困难,上学难在农村表现更为突出;一些地区因教致贫、因教返贫,“辍学”之风抬头。“希望”指农村孩子改变自身命运。“困境中的不绝希望”指农民在面对困境之时仍把改变孩子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教育上。因此,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合理分配和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给广大农民以希望。

二、L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3”,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20分)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审清题意】题目将考生的身份限定为县教育局,要求向各村中小学生家长写一封公开信,目的是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因此阅读材料时要注意寄宿制办学的背景、寄宿制办学的成绩及优势和县教育局对家长的希望等内容。

【阅读材料】写一封公开信,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写这封信”,也就是宣传寄宿制办学的背景与目的。在“给定资料3”第一段提到“L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L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其中,国家在L县实施的工程以及L县的工作思路是其推进寄宿制办学的指导,也是县教育局所要贯彻的政府精神。第三段提到“农村校点多、规模小”,显示出L县教学资源分散。第四段提到“学校生源减少”、“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童不能按时入学读书”显示出这样的资源分布状况具有不合理性且亟待调整。综合反映了L县教学资源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其次,要具体阐释L县在寄宿制办学发展中已取得的成绩。给定资料3的第三段、第四段主要阐述了L县寄宿制办学的显著成效。“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体现了L县寄宿学校设施完善;“L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体现了L县寄宿办学布局优化;“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体现了L县寄宿制试点学校各具特色。此外,根据寄宿制办学的上述举措,我们还可以推出寄宿制办学的优点:能够集中优良师资,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推进寄宿制办学模式有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组织答案】因为本题是县教育局向学生家长宣传寄宿制办学,所以答案应包括L县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原因、指导思想、目的、已经采取的做法、将要采取的做法和呼吁广大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这些方面。考生必须注意答案的完整性。另外,因为收信人为学生家长,所以在内容方面,要避免抽象化、宏观化,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落实到具体的、家长关心的问题上。如:加大学校设施的投资这个表述比较宏观,落实到投资于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等的学校设施建设则更为形象、更贴切地说明了政府投资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家长更放心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读书、生活。在语言方面,应通俗且易于理解,才能有效传达政府精神并获得家长的支持。

给各村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如您所知,我县农村目前存在校点多、规模小等布局不合理问题。为此,结合国家在我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县教育局决定统筹规划,撤并部分教学点,重点集中建设一批中小学,并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模式,望得到各位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几年来,寄宿制办学在我县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我们完善了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各项寄宿制学校设施建设,通过统筹规划学校布点,优化了学校布局,并且重点建设

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试点学校。寄宿制办学模式能够集中大量优良师资,使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不仅如此,推进寄宿制办学模式还有利于减轻各位家长的负担。国家提供的生活补助和寄宿模式可为各位家长省去部分开销和接送负担。更重要的是,寄宿制模式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障学生的学习、安全和身心健康,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希望各位家长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参与我们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L县教育局

××年××月××日

三、假定你是一名派到农村的支教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简要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考。(20分)要求:

1.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

2.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3.条理清楚,表达简明。

【审清题意】通过阅读题干,可以看到本题的作答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对原因的分析准确、全面,不超过100字;二是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问题的具体建议,所提建议具体、有针对性、切实可行,不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首先,分析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原因。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将与之相关的要点锁定在“给定资料5、6”中。“给定资料5”第一段“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又让很多农村小学陷入‘沉睡’状态。这其中,也殃及部分希望小学。”体现了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第一个原因,即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给定资料6”第三段“依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07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0564万人,而1998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是13953.8万人,9年间减少了3300多万人。”和第五段“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部分学龄儿童只好随家长走,异地就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造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第二个原因:生源锐减。“给定资料6”最后一段分析了农村税费改革造成农村学校经费紧张,是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第三个原因。

其次,提出解决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具体建议。根据“从问题中得到对策”的提炼技巧,“给定资料5”第四段“……为学校修建了一栋两层教学楼。然而,当教学楼建好投入使用时,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却并到了乡中心小学。学生一下子少了一大半。”这段话中提炼出希望小学的建设缺乏规划这个问题,从而得出“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对策建议。“给定资料6”第四段“但更多是被闲置下来,甚至直接被用作仓库,有的操场被翻垦成了田地,准备种上苞谷,有的学校甚至养起了猪和鸡。”这句话表明很多废弃校舍没有被很好地利用起来,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从而推出“有效利用废弃校舍”的对策建议。根据“从原因推导对策”的提炼技巧,针对希望小学遭到废弃的原因“农村税费改革造成农村学校经费紧张的”和“部分学龄儿童随外地务工的家长异地就读,生源锐减”,我们可以推导出两条对策“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村学校经费紧张问题。”和“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组织答案】将上述提炼的要点进行整合,用顺畅的语言进行表述即可得出答案。

遭废弃原因:一是新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撤点并校政策大规模推广,很多希望小学被撤销;二是全国小学在校生数量减少,加上部分学龄儿童随外地务工的家长异地就读,生源锐减;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引发农村学校经费紧张。

具体建议: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希望小学的选址要与当地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的整体调整计划相统一,建校前要了解当地教育部门的未来发展规划。二是加大资金投入,解决农村学校经费紧张问题。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提高资金有效投入,保证办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三是合理利用废弃校舍。废弃校舍属于集体财产,应当有效利用,如利用闲置校舍建立乡村图书馆、村文化活动中心、临时教育点等村民文化娱乐场所,服务于农村集体。四是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就业岗位,创造条件,鼓励农民工在家乡务工,子女本地就学,以保证希望小学的生源。

四、“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这是2011年市级文章写作题要求中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同时这对考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生平时要对社会热点问题有足够的关注和思考,而且要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要把平时所看、所学、所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并和材料的主题和观点相契合。

题干要求结合对“给定资料7”中一句话的思考,写一篇文章。在写作时,我们需要重点注意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充分理解这句话;第二要将这句话放在整个材料的大背景下去理解,万不可孤立地看待这句话。画线句子表达了对农村“失根”危机的担忧,而材料1~6都是在谈农村教育问题,似乎是在谈两个独立的问题,其实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文化失根,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城乡文化的不融合。而教育作为传承文化的必要手段,农村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从农村走出来的群体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属感,而城市教育的门槛也使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文化,造成了他们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因此,这些人“根”的失落与城乡教育的不平衡有重要关系。

此篇文章的写作和构思要“以小见大”,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升到“城乡教育统筹”最后上升到“文化失根问题”上,不能仅仅停留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单一层次上,也不能空泛地谈农村文化失根问题,因为作答要求既要求“不拘泥于给定材料”又要求“参考给定资料”。考生要将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失根”这个文化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化解“失根”文化危机

城乡之间的文化断裂,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使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大批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的“摇摆人”。这些城乡“摇摆人”,他们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属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么遥远,造成了他们只能游离于城乡的边缘,成了真正的“文化无根人”。

文化失根,不仅造成这些群体的“无根文化精神”状态,使他们生存的根基极易发生动摇,更重要的是导致当下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的缺失。深层反思,文化“失根”与城乡文化的不融合有必然联系。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育,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积淀的传承同样离不开教育,而城乡文化融合也离不开城乡教育的统筹和整合。在乡村文化危机和教育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按照国家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无疑已成为解决“无根化”危机的必要之举。

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深入推进教育规划城乡一体化。按照“幼儿园小学就近、初中进镇、高中进城”的原则,优化城乡教育布局结构。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要加强对乡村中小学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要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问题,按标准配备教学设施、技术装备,大幅度改善乡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逐年提高城乡学校公用经费。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城乡一体化,完善有利于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的有效机制,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同质的教育资源。

要加大城乡教育沟通,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城乡一体化。文化“失根”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各成体系,才导致他们陷入“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进”的尴尬境地。要加大城乡之间的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拓展沟通多层次模式,形成沟通长效机制,增进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之间、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与城市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协调的教育文化。

无论是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那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不希望看到他们“无家可归”、“无根可寻”。要促使城乡文化之间的融合,唯有从教育上入手,也即从“根处”入手,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使城市人和农村人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同质的教育资源和协调的教育文化,以化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无根”危机。

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明晰,论述不拘泥于给定资料,可见作者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总论点与分论点联系紧密,论据充分,使文章有理有据,给人以丰满充实之感。再加上语言流畅、分析深入,更使得这篇文章锦上添花。

具体来看,文章从城乡“摇摆人”这一问题入手,首先解释了材料7画线句子的内涵,符合题目要求。接下来分析了文化“失根”现象的深层原因——城乡文化的不融合,从而提出文章论点: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第三、四、五段分别从教育规划、办学条件、教育文化三方面,提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具体措施,三条对策之间相辅相成,对策可行、论述

充分。文章结尾仍然回到乡村少年、农民工和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无根可寻”的问题,使文章首尾呼应。并且,文尾再次重申了各个分论点内容,提出“使城市人和农村人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同质的教育资源和协调的教育文化”的目标,从而使文章各部分紧密相连。

愿君莫做“摇摆人”愿君惜取同源血

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些来自农村、身在城市的知识分子,疑惑于自己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成了徘徊于城乡之间的“摇摆人”,这种“无根化”危机的意识在我国社会中普遍存在。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不要断裂社会。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解决好发展理念和发展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期待在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中,能够解决城市外来人员的精神困惑与无根危机,让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平等地位,珍惜同源的血液,不再有一个“摇摆人”。

城乡“摇摆人”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人口流动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现象,像农民工,像毕业后在城市工作的青年,由于户籍壁垒、经济实力、地域文化的隔膜等因素,陷于“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入”的尴尬境地。许多城乡“摇摆人”怀揣梦想来到繁华都市打拼,与早期外来农民工群体相比,有着更为鲜明的时代烙印: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更强,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更加趋向于现代文明和城市文化。当然他们也更加渴望融入这座城市,但是受困于自身因素及现实的制度门槛、政策等因素,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仍然只能游走于城市的边缘,被喻为“无根”之人:回不去的是故乡,城市也吝于敞开怀抱。作为一支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如何表达他们的诉求和情感,如何实现他们的权利和梦想,又如何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大潮中找到他们的未来,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解决无根化危机,消除“摇摆人”现象,首先在于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打破户籍壁垒和地域限制,使公共服务普遍惠及城市生活与工作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要将外来人员普遍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给予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全方位的普遍保障,要让外来人员享受同等的市民待遇,才能促使他们落地生根。特别是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落实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以输入地为主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全面取消借读费。研究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参加升学考试办法,推动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同等待遇”就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公共服务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均等化,意味着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的一体化和紧密衔接。这理应成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解决无根化危机,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给予外来人员以精神上的呵护。一些“摇摆人”之所以感到难以融入城市,关键在于城市文化的大门没有向他们打开。在加大文化公共服务建设力度的过程中,要突出对外来人员的重视,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打造融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员于一体的文化共建、共享体系,让外来人员参与共建,分享城市精神文明的成果,在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不管是纯粹的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我们具有同源的血液——源自一个民族,共踏一方热土。让我们珍惜、呵护不同群体本出同源的血液,化解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无根危机,在实现每一个社会成员地位平等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文分析透彻、深入,鞭辟入里,并且广泛引经据典,凸显了作者深厚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文章结构完整,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一气呵成,层次鲜明、重点突出,同时能够抓住材料所提供的关键信息并加以有效利用,使文章既“源于”给定资料,又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具体来看,文章开头首先明确问题——“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并且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不要断裂社会”,表明作者观点,显现作者思想。紧接着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也是全文的总论点: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

第二段着重分析了城市“摇摆人”这一群体的特征,以及他们面临的问题,为之后提出具体措施埋下了伏笔。

第三、四段从加强制度建设和给予精神呵护两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主次分明:首先是要在制度上给外来人员以保障,其次才是在精神上重视、呵护外来人员。对策论述充分,具体可行。

文章结尾对论点进行升华,并且再次点题——“让我们珍惜、呵护不同群体本出同源的血液”,使文章首尾呼应,论点突出。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给定材料: 资料1 进入21世纪… …面积、森林和牧场反而在大幅缩减,物种灭绝的速度越来越快。据预测:全世界现有陆地资源量仅可供人类使用500年,如果按消耗资源速度每年递增2.5%计算的话,则只能使用90年;全球石油生产剩余可采储量加上尚待发现的石油资源量可用53年;天然气和煤炭可用分别是63年和90年。我国资源环境的约束更加突出;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水平的1/2,居世界53位。水资源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在世界上名列110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现有人均耕地面积1.38亩,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在现有的耕地中,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2/3.另外,土地沙化、土壤退化、水土流失、“三废”污染等也导致耕地减少。农业生产在广泛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造成大量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板结,农田减产,这又刺激农民使用更多的化肥来提高产量,造成恶性循环。 资料2 我们居住的地球分为大陆和海洋两部分,海洋面积占了70.8%,陆地面积只占29.2%,所以,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水球”,人类居住的陆地像是点缀在汪洋中的几片“岛屿”。蔚蓝的大海是个巨大宝藏。据统计,海底岩层中埋藏的石油可采储量大约为3000亿吨,约占世界时候总储量的40%。海水中含有大量的轴,氚,氖,它们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核燃料资源。海洋中汹涌的波涛、起伏的潮汐、不息的海流都蕴藏着巨大的动能。海洋中的矿产资源更为丰富,最具代表性的锰结核含有76钟元素,把全世界海底的锰结核冶炼出来,可是炼出来的锰、镍、铜、钴四中金属的储量分别相当于陆地储量的200倍、120倍、15倍和1250倍。海洋是一个生物资源宝库,那里生长着藻类近万种,鱼类1.9万种,甲壳类2万多种,可谓人类提供极为丰富的蛋白质。海洋给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约为陆地上所能种植的全部农产品的1000倍,而现在人们对海洋生物的利用还不到1%。 资料3

历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析

历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析 历年国考申论真题及解析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取率67%,这样的效果,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下面是20天行测申论突破80分的详细方案: 在讲方案之前,我需要先和你分享4个理念,否则这些方案根本不会帮助到你: 第1个理念:你要相信你可以考上。我在家里举办的每期10个人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他们第一次来到我家时,我问他们:“你们想考上公务员的请举手。”10个人都举手了,我又问:“一定要考上公务员,相信自己能考上的,请举手。”结果都不举手了,他们说:“考上公务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各位朋友,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你如果认为很难,甚至根本办不到,也许做了也不会有结果时,你还会不会去做?会不会付出100%的努力去做?所以,我首先要帮你建立信心,只有这样你都会付出100%的努力去学习和考试。我以我自己的经验和在家里以及网上指导过的1200多考生的经

2011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2011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二)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包括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总时间为150分钟,建议阅读资料为40分钟,作答时间为110分钟,总分100分。 2.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 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该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二、给定资料 1.在城里公立小学开学的9月1日,张老师的打工子弟学校也开学了,在垃圾场边的平房里,18名学生走进了简陋的教室。同是小学教师出身的李某夫妇创办的“行知打工子弟学校”,则在一片荒芜的菜地里迎来了求学的孩子们。最早的一批打工子弟学校就这样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即使是这样的学校也数量有限,仍有众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不知道哪里有学上。 在某民办大学做管理工作的孙某为了能让从农村接出来的孩子有学上,在郊区找了五六家公立小学。但是,校方要收取1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借读费和赞助费,这些高昂的费用让孙某感到发懵。因为公办学校门槛高,在城乡结合部,条件简陋、收费较低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这样的学校绝大部分都戴着“非法”的帽子──没有办学许可证,很难逃脱被关停的命运。已有3年“办学经验”的秦老师说:“要拿到办学许可证,必须有房屋产权证。可由于经费紧张,学校只能租用别人的场地及房屋。别说我们拿不出房屋产权证,就连房东也拿不出,因为房东也是租村里的地。”一度拥有1500多名学生规模的私立金星小学就是因为校舍所在地被拆迁,从此销声匿迹了。“没有政府的支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就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

浙江省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

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及答案 资料1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14倍,年均增长近10%,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高到2010的7%左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总额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值比例、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产业就业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个指标评价,“十一五”结束时,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向后期的过渡阶段。 1978年至2010年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减少了2.3亿多人,农村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5919元,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初步小康、再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同时,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民生的需求也日趋呈现多层次和多样化,满足的标准也更高、更复杂。 资料2 “去年初去超市,最好的猪肉精排每斤16元,现在得23元,我都很少买排骨了,改买猪前腿肉,一斤12元。”为了买到便宜的猪肉,退休职工李师傅经常拿着小区周围3家大超市的宣传海报对比,哪家便宜就去哪家。“老年人退休金少,得节俭着花呀!”60多岁的李师傅说。央行最新调查显示,全国74%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忍受”,物价满意度创11年来最低,物价上涨的势头让老百姓绷紧了神经。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居民、企业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一项权威调查数据显示,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已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995年为10.7%,2007年这个比重突破20%。从2002年以来,财政收入增速是GDP增速的2倍。在美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高达70%。作为绝大多数中低收入民众重要收入来源的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总收入的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而从国际比较看,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世界平均水平为50%-55%。 从城乡之间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从1978年的2.4倍扩大到2009年的3.3倍;从区域之间看,2009年东部地区年人均收入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元,相差2万余元;从不同群体之间看,高收入阶层财富增长较快,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牌消费国,而另一方面,我国绝对贫困人口超过了4000万人,低收入群体还有2.7亿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的“红线”。 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合计占财政支出比为31.5%,与人均GDP 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 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1.2和22.5个百分点。从居民消费支出来看,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需求快速增加,支出增长也快于整个消费增长。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从1985年的2.5%上升到2007年的7.0%,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等支出比重从8.2%上升到13.3%。 资料3 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个时期,城镇居民实行的是福利分房制度。但由于“僧多粥少”,大都为筒子楼、大杂院,三代同居一室,人们总体居住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住房的需求,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探索城镇住房改革,1998年后全面推广城镇住房制度改革。1998-2008年,新建住房65亿平方米,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28平方米,为1978年的4.2倍;商品房发展迅速,城镇住房主要由市场供应的格局基本形成。 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城镇化发展及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对住房产生了新的较大需求。按照推算,到2015年,预计城镇每年增加1500万人,每年新增家庭500万户,其中大中城市的人口聚集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房改善需求显著增加,也加剧了城镇住房的供需矛盾。

2020年省考申论真题及答案

2020年省考申论真题及答案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经验)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 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

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

2010年425联考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公务员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云南、江苏等地) 本试卷即为2010年4月25日联考申论真题,辽宁、重庆、陕西、云南、江苏、湖南、广西、海南、宁夏申论试卷一样。 云南省201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申论》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要求作答。 2.本试题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应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所选项涂黑。用黑色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 5.本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抄录、复制题本内容,不得截留或藏匿题本。凡违反者,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二、给定资料 1.某市居民对几年前的一场暴雨记忆犹新。那天是周六,市民们与往常的周末一样逛街、聚会、休闲。张艺谋大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式正在这天举行,大批倒票的“黄牛”憋足了劲要大赚一笔。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所有在外面的人狼狈不堪。那天下午16时左右,天空突然电闪雷鸣,顷刻之间降下瓢泼大雨,不到两个小时的降雨让全市交通陷入瘫痪,立交桥下积水深达2米,公交车、小汽车变成了船。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曾出现过。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步的现象至今仍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以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连“健康”都算不上。 截至2009年4月,中央的4万亿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30多万亿元的投资。从4万亿到30多万亿,这些保经济增长的投资都流向了哪些领域?资料显示,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医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资的主要流向。例如某市新增投资60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中小企业和农业,其中20亿元用于高铁的征地拆迁。某省拨付9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某省组织了3300亿元投资,主要投向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和千亿惠民工程。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但有专家指出,各地似乎都缺少了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而中国仍处在市政设施相对不足且市政设施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尽管投资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尚不足以体现城市公用事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这位长期研究城市公用事业的专家说,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市政道桥、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八个方面的市政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中,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省部级)

给定资料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从青海源头,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肯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 千米,流域面积75.24 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就在这块广阔的土地上斩荆棘、辟蒿莱,劳动生息,创造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黄河流域四季分明,植被繁茂,山溪密布,旱有密布如网的河流之水,涝有山岗丘峦可退。这里有第一个能显示华夏文明的夏王朝宫殿群,还有商王朝第一个宫殿的都城偃师商城和郑州商城。商王朝迁徙到安阳殷墟时,甲骨文字已是常用的规范文字。青铜器更显现了殷商王国政权的演化过程。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一词最早的所指也是黄河流域。 古往今来,黄河两岸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鼓舞着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前进。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杰出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优秀的军事家廉颇、卫青、霍去病,名垂千古的文化巨匠张衡、司马迁、杜甫、白居易、关汉卿以及为民族解放事业捐躯的杨靖宇、吉鸿昌……他们如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为推进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黄河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黄河流经此地时,敛水成束,倾泻在三十多米深的石槽中,形似茶壶注水,正如古云"盖河漩涡,如一壶然。"在这里,黄河河床陡然收束并下陷,湍急的河水骤然被挤进狭小的空间,瞬时就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浪花飞溅,波涛奔涌,浑浊的河水被两岸的石壁无情挤压后,又反身冲向河水中央,形成了白色V 字形的雪浪,翻滚着从壶口落下30 多米深的谷底,愤怒的河水发出震天的怒吼,同时腾起了冲天的水浪和白雾。白雾中又幻化出了美丽的彩虹,若能在这里聆听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你定会觉得空前庄严神圣,热血沸腾……黄河在这里完成了她的交响乐中最华美壮丽的乐章。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长卷《清明上河图》浓缩了中华古都的繁华盛况,弥散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是世界绘画的瑰宝。陕西的秦腔、河南的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唱出了黄河儿女的心声与愿景,世代流传。屹立在孟门山上的大禹雕像又会令瞻仰者忆起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英雄业绩……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在黄河文化演进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黄河的治理开发与管理保护占有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大人民群众的治黄实践活动,是黄河文化发展的沃土和源泉,而黄河经济的发展又为黄河文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母亲河"的水量并不丰沛,但却以占全国河川径流2.4%的有限水资源,滋养着全国12%的人口,灌溉着15%的耕地。60 多年来,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上拦下排,两岸分滞"控制洪水,战胜了花园口1 万至1.5 万立方米∕秒的洪水7 次,1.5 万以上的3 次,确保沿黄地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安全;

2008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2008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钢笔(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第一、二页)相应位置上;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第一页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3.看清答题卡题号位置,每题都要用黑色钢笔(签字笔)作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上的一律无效。 4.请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作答。 5.答题结束后将题本和答题卡一并交给监考人员。上交时,务必请他(她)在你的准考证上签收。否则,若题本和答题卡遗失,由你承担责任。 二、给定资料 1.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外宾时,使用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小康”。从此“小康”与改革开放一起,深入中华大地,成为亿万中国人的共同追求。 小康生活啥模样?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这样描述小康生活:“吃得饱,穿得暖,过年能吃饺子,手里有零花钱”。今天,人们对小康的描述已发生了变化:“小康就是收入不断增加,有余钱买点股票、基金,有时间出去转转。” 从“解决温饱”,到“更加富裕”,从“总体小康”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发展和完善,表明党对什么是小康社会、如何建设小康社会认识的飞跃。 2.改革开放前,浙江省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省份。10.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着3700多万人口(现为4900多万人)。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等要素供给不足,一次性能源95%靠外来输入。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迈出外出务工、推销的第一步,温州修鞋匠、理发师、弹棉郎,东阳、诸暨、上虞等地的建筑工,永康的五金匠,台州的豆嫂、工匠等几十万浙江务工推销大军,不畏艰辛、歧视,走向全国各地艰苦营生,实现了创业资本的原始积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浙江经济迅速崛起,又一次出现浙江人外出经商办厂的高潮,他们在全国各地开店办厂,创办各类专业市场,带动浙江产品走向全国。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浙江人又开辟了外出投资创业的第三次高潮,在省外乃至国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基地和销售市场,不断扩展浙江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开始,浙江人又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和“法治浙江”上下功夫。

2010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2010年广东省录用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 《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间: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所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材料 1 上世纪80 年代末,珠三角外向型经济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外来劳动力,大量农民工南下务工,形成了“民工潮”。自1989 年第一次出现“民工潮”以来,“民工潮”已成为中国社会一种常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民工潮”折射出中国数量庞大的农民群体的社会流动轨迹,折射出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化迈进的历程。 1998 年以后,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涌现出大批的下岗工人,这一阶段实施再就业工程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部分省市出于优先保证城镇职工就业的考虑,出台了各种限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规定和政策,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些地方性法规、政策,显然有失公平。 2000 年7 月20 日,原国家劳动保障部等7 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开发就业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限制。2001 年3 月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逐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形成城乡人口有序流动的机制,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流动。当年5 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城镇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指出,要打破垄断和地区保护,除个别特大城市外,要改革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取消各地区针对农民和外来人口制定的限制性就业政策,自2000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方向由上一个时期的“规范流动”向“公平流动”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步伐稳步加快。 从此,“农民工”这个字眼在媒体上出现的频率逐渐多起来,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 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猛降,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央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当时,中央财政累计发放国债9100 亿元,安排国债项目资金8463 亿元,拉动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2 万亿元,南水北2010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得以启动,在拉动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120 万至160 万个。同时,我国2001 年12 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制造业的优势凸显出来,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不断加快,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就业的作用。这时,产生了经济发展与用工不足的矛盾,各地部分工厂、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农民工初显不足。 材料 2 2004 年,“缺工”这个词也开始越来越多地为福建晋江市的大小私营企业主所提及,仿佛一夜之间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变得“紧俏”起来。“以前招工是想要多少有多少。”晋江市一家鞋业公司主管人事的刘某说,“以前厂里如果缺工人,只要在门口竖一块…招工?的牌子,就会有人源源不断地上门来求职,不到几天工夫就能招满;今年厂里准备新上一条生产线,需要再招100 名工人。可招聘的牌子在门口放了一个多月,招

2012年国考【省部级以上】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一) 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核分人 得分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的作文考试不同,是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4.答题时请认准题号,避免答错位置影响考试成绩。 5.作答时必须使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有效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二、给定资料 1.某报记者在调查食品安全领域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地下黑加工点。记者暗访了该加工点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害添加剂,发制、漂白百叶、毛肚等食品的全过程。记者发现,雇用工小张的工作就是用煮、晾、泡等工艺制作百叶、茄参、毛肚等水发食品。制作过程中加入起增重作用的工业碱,起漂白、防腐作用的双氧水和起中和碱作用的盐酸。平时厂房里就小张一个人负责加工,产品有专人运往市场。据小张讲,利用工业碱、双氧水等食品添加剂制作水发产品,在这个行业不是少数。另外,在其他行业也有类似运作。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有自己的运货车、批发点、销售点,有毒、有害的水发制品从生产到销售只需要两天时间。该加工店每天生产1000斤左右的水发制品,在凌晨三四点钟用专门的运货车将成品运到老板指定的海鲜市场出售。“我知道做这项工作是昧良心和不道德的,实际也是违法的,整日生活在恐惧中。但看着老板不断地加薪,我的心又开始活动了,我从心里也在说服我自己,不就是加点添加剂,吃的时候用高温水烫一下也就没事了。况且干了这么长时间,政府也没有一个单位有人来管。”小张向记者坦言。 这个地下黑加工点一个月就销售非法加工的茄参2.6万斤,销售额达30余万元,毛利润能达到10万元。记者向有关单位反映地下黑加工点的情况时,发现处理此事牵涉工商、质监、农委、公安等多家单位,“三个和尚没水吃”,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出现了“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现象。 2.在2011年央视“3?15”晚会上,曝出了一则消息:H省不少养殖户在养猪时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吃了“瘦肉精”饲料的“健美猪”,竟然过五关斩六将,突破多个监管关口,一路杀向一些大城市,甚至杀进了肉制品生产企业,最终走上百姓的餐桌。有人戏谑:我们应当“感谢”食品行业,它让我们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腿中认识了瘦肉精、从辣椒酱里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蜜枣中认识了硫磺、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认识了三聚氰胺……还有人说到“地沟油”问题,这起继三聚氰胺后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再度引起社会公愤。一个涉及14个省市的“地沟油”制售网络,已经使“地沟油”流入市场,其所产生的危害,怎能不令人深以为忧? 2010年6月召开的第二届中国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某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的名誉会长P先生认为:食品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如果不讲良心,任何环节都可能出问题。该市食品研究所技术总监M先生认为:食品企业应当将自律提到很高的位置,但在中国的现实环境中,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宝”,全部押在从业者的良

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福建省(春季)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1、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创新思维、智慧才华和技能,借助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生产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一般包括影视、动漫、网游、音乐创作、表演艺术、广告设计、时装设计、视觉艺术、出版等行业。 在当今世界,文化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它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因而被视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全世界创意经济日均产值已经达到220亿美元,到2010年,全球的核心创意产业年产值将达4.1万亿美元,2020年将达到8万亿美元。瑞典家具用品、韩国影视、日本动漫等创意产品、营销和服务,形成一股蔚蓝壮观的创意经济浪潮。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创意产业在中国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在一些发展较快、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都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出具规模,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苏州等许多城市纷纷把创意产业的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将其作为支柱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国务院2009年7月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纲领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2010年1月14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赴上海考察,来到“8号桥”创业园区时,对当地负责同志说:“创意产业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要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创新氛围,真正把创意产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福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渐渐成为共识。2006年以来,福建省相继出台了《福建文化省纲要》、《福建省“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等系列文件,引导、扶持和推动了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目前福建省各地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呈现朝气蓬勃的景象。福州市形成了高新科技产业主体区,以发展应用软件为基础,重点推进动漫娱乐、软件设计、信息传媒、工业设计、专业咨询为主的创意产业发展。其中,位于长乐滨江区域的“海西动漫创意之都”项目,整体规划用地14000亩,总投资10亿元,涵盖创意产业、创意衍生产业、创意服务产业的、创意教育产业等。厦门市积极推进以工业设计研发、软件研发及产业化、游戏设计、会展旅游,时尚消费、科技咨询、影视传媒为重点的创意产业发展,以“艺术之岛”、“音乐之岛”为城市定位,还建成了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厦门油画市场,约有8000名油画师在厦门创业,还有约10000人从事油画产业的配套工作,如经营画布、画笔、制作画框等,形成了较为集中的油画生产、销售中心,使得厦门成为全球三大商品油画产地之一,泉州市则形成了一批以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文艺演出为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强化文化凝聚功能,打造文化旅游中心,扩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南音节,木偶节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动的影响。莆田市充分挖掘、保护马祖文化,如今马祖文化已经成为莆田的名片,“妈祖祭典”涠洲妈祖祖庙被分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截至2010年1月26日,电影《阿凡达》全球收入票房已经突破12亿美元,超越《泰坦尼克号》,顺利登上“北美以外海外电影市场历史票房卖座第一名”的宝座,同时淘宝网、易趣网的衍生产品也受到追捧,一个限量版“阿凡达”竟然标价到9999元人民币,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主人玩偶也卖到了近500元人民币。美国大片的商业效应又一次让国人震撼。 就在影迷们津津乐道于影片的视觉冲击,3D效果和超高票房时,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产品不能获得如此显著的收益?“技术落后”是其中一个原因,但这不是最主要的。A省一位政协委员如是说。他认为除了文化产品本身,完善文化产业链条非常重要。光凭票房和收视率,文化产业很难快速收回成本,而每一部美国大片上市,几乎都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地市级)

持,我们也不敢在硬件设备上加大投资。”办学人代某说:“艰难办学,最希望的是能有合法的地位,学生可以放心读书,老师也可以安心工作。”实际上这类学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往往春节一过,教师走掉一半是常事。许多年轻教师都把私立学校当作跳板,一旦找到合适的工作,立马就跳槽走人。 开学已经好几天了,因为交不起300多元的学费,12岁的陈某迟迟没有报到。和陈某一样,由于家庭生活困难,不少农民工子女不得不放弃求学。树人学校也是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已经一周,还有100来名学生没来报到。校长既失落又无奈,“反正每到开学,总得少那么百八十人。有的回老家了,有的转学了。至于有没有人辍学,那就没办法统计了。” 春节过后,8岁的乡村女孩儿张某在B市郊区的一所公办小学里迎来了新学期,但更多“漂泊”在市郊的农民工子女难有这样的待遇。“我也想去公办学校上学,至少那里有好的食堂,但学费实在太高。”一想起夏天早上带的饭菜到中午就有点变味发馊,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心里就有点发酸。 “B市的公办学校,用的都是B市地方实验教材。将来考大学,因为没有户口,孩子还得回去考,怎么办?”从山西来B市打工的张某愁苦地问。考虑到这个因素,许多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到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我妈妈很少给我零花钱,我也没有什么新文具,总觉得在班里抬不起头。”这是一个“有幸”到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的孩子所遇到的尴尬。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乡下来的孩子,在大部分是城市孩子的公办学校里,都有孤独、自卑的感觉。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研究员表示,要警惕农民工子女心理“边缘化”倾向。他说,农民工子女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这种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广大人民群众都希望并相信在实施《纲要》的过程中,这美好的愿景会变成现实。 2.新华社、中国青年报记者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这一调查历时7天,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向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131份,其中有效问卷125份。73名受访者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43名受访者最希望能“降低收费标准”,17人希望能“有供农民工子女就读的专门学校”。调查同时显示,78位受访农民工表示,通过“朋友介绍”为孩子在城里联系学校;16人表示“从媒体报刊获悉”有关

浙江省申论真题范文

浙江省申论真题范文 浙江省申论真题范文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

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取率67%,这样的效果,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下面是20天行测申论突破80分的详细方案: 在讲方案之前,我需要先和你分享4个理念,否则这些方案根本不会帮助到你: 第1个理念:你要相信你可以考上。我在家里举办的每期10个人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他们第一次来到我家时,我问他们:“你们想考上公务员的请举手。”10个人都举手了,我又问:“一定要考上公务员,相信自己能考上的,请举手。”结果都不举手了,他们说:“考上公务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各位朋友,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你如果认为很难,甚至根本办不到,也许做了也不会有结果时,你还会不会去做?会不会付出100%的努力去做?所以,我首先要帮你建立信心,只有这样你都会付出100%的努力去学习和考试。我以我自己的经验和在家里以及网上指导过的1200多考生的经验,肯定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考上公务员真的不难,你完全可以考上,特别是省考,比国考要竞争小得

申论历年试题及答案总汇

北京:2004年12月18日《申论》最新试题 给出的文字材料主要包括奥运的收益、奥运经济泡沫以及政府可能背负的巨额贷款等三方面的问题。 四川:2004年12月5日《申论》试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上海:2004年12月18日《申论》最新试题 关于行政许可法的资料。要求考生对时政有所了解,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归纳能力和对事物的把握能力。 山东省200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第一篇是关于北京“泔水油”问题 第二篇是关于假酒事件 第三篇是关于城市的马路公共设施被偷盗的事件 要求写四篇作文 第一篇要求150字 第二篇要求400字题目是别摁下了葫芦起了瓢 第三篇要求考生以政府主管官员的身份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马路公共设施被偷盗,字数要求500 最后一篇要求1500字,题目是治标需治本。 相关资料: 一、关于北京“泔水油”问题 北京市每天产生的1600多吨泔水和120多吨“地沟油” ,有相当一部分被地下工厂“精炼加工”成“食用油”后流入粮油市场。形成一个暴利“产业链” “以饮食垃圾炼油是个暴利的产业。”一位知情者说,“它已形成了一个链条,从收购到加工再到销售。而某些人的良心就泯灭在金钱里。” 按照国家卫生部、工商总局、环保总局及建设部联合印发的有关文件:“像泔水油以及地沟油等这样的废弃食用油,除直接排放外,只能销售给废弃油脂加工单位,不得销售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但因为泔水车主会以每月100到数百元的价格收购泔水油或地沟油,所以导致餐馆为了利益违规操作。 另据一位泔水车主介绍,他们平均每3天就能生产1桶(约180公斤)泔水油或地沟油;每桶均价在580—600元。按此计算,他们每月就能赚6000元。 2005年安徽省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安徽省2005年公考的申论为人才市场的造“假”现象,其中涉及三个方面的“假”:一是求职者的假文凭、假证件。二是招聘单位的“假”:以假招聘敛财;以招聘窃取商业机密;以招聘之名,行打广告之实;虚假广告,诱人上当;桃戴李僵,冒名招聘……三是中介组织,非法中介,发布虚假信息等。 试题为二道:第一道题就是归纳出招聘单位造“假”行为; 第二道:针对人才市场的造假行为自拟题目作文 我地作文摘要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人才市场亟待打“假” 第一段:概述当前人才市场的造假情况; 第二段:造假的危害(对市场经济的,精神文明的) 第三段:造假产生的根源:一是社会信用缺失;二是造假有利可图;三是造假有机可乘。 第四段:应对方法:一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制度建设(信用档案等));二是强化法治,从严监管。健全和完善法制;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2006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网友版) 申论题目是“关于处理突发公共事件问题”,问题与去年相比差不多,一总结主要内容,二、找出与材料内容不符的说法,三、自命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000-1300字。 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 仔细阅读下述资料,然后回答三道题目。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03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05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猪链球菌事件,今年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鉴于此,有关专家指出,应尽快找出当前社会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弄清其性质及产生的根源,以便在政策上做出必要的调整。因此,建立预防突发事件、强化危机管理的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则显得极具必要性。今天,新华网将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做客“新华访谈”,就危机预案对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的意义、如何打造应急预案的“经济基础”、如何提高社会各界的危机意识、如何利用经济手段介入应急预案等相关话题,与网友在线交流。欢迎网友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