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石头(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石头(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石头(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1.1石头(教案)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1.1石头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用感官观察并描述出空气的特点。 2、能说出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 明、能够流动的气体,我们周围都有空气。 3、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欲望。 教学重点:探究空气的特点 教学难点:空气能够流动。 教学材料准备分组材料:保鲜袋、橡皮筋、气球、烧杯(250ML)、粉笔、泥块、海绵、毛巾 演示材料:打气筒、气球、水槽 1 找空气 教学过程 一、猜谜 1、让学生猜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 无孔不入变化多,我们的生命离不了。 2、引出课题:空气在哪里?是什么样呢? 二、找空气 1、要研究空气,先要找到空气,你知道在哪里可以找到? 生汇报 2、组织学生收集空气。 到小组想去的地方用保鲜袋收集空气。 通过在不同的地方找空气,让学生初步体会我们周围有空气。 三、观察空气 1、提出问题:空气找到了,小组讨论并汇报实验方法, 你用什么方法观察它? 2、分组观察,通过亲身的观察和感受,学生用眼、耳、 舌头等感官非常自然轻松地来了解空气的特点。

没有味道,没有气味。 小结:空气没有颜色、透明的、 3、感受空气的流动性:观察空气并汇报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先将气球吹涨,再对着自己的手或脸放气。你有什么感觉?说出自己的感受。 4、归纳: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味道、没有气味、能够流动的一种气体。 四、到处有空气 1、空气是我们的眼睛看不见的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空气的存在呢?个别回答并演示方法。 开拓学生思维,例如你怎样证明这个气球里有空气呢?观察实验现象。 2、演示实验:将气球放进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个别回答 4、出示实验材料,你猜它们里面有空气吗?怎样证明?学生填写猜测,引导学生学习证明空气存在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探究,物体里有无空气。 4、小组讨论并回答。分组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有不同结果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记录习惯。可以重做一次。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2、回家之后,将今天的海绵或别的物体里面有空气的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回答让学生对所学东西做个回顾。使学生将科学带回生活中,也引起家长对科学的注意和重视。 3 纸风车 教学目标

最新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3)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18年上学期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执教:黄婷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等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为宗旨 ,科学课程由“启蒙课程”改为“基础课程”,并修订了课程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在科学技术的研究实验中考虑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为学生进入小学科学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在经历了一年级上册科学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认识了周围常见的物体(如材料、工具)、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如大自然、天气),学习了有关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了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这门课程的兴趣与探究科学的兴趣。本学期的教学应建立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观察、描述、比较、分类的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感悟什么就是科学,体会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及重难点分析 湘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下册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前4个单元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水与空气、常见动植物的特征或性质为线索,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最后一个单元就是“制造产品”(纸飞机)的工程技术单元,旨在引领学生围绕工程的核心“设计”,在可利用的条件下制造纸飞机,开始具体地学习如何“做技术”。本册共布设28个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继续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观察、比较、分类,动手做实验,进行设计制作的基本技能,重点发展学生观

最新最全人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1课时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 初步了解怎样学科学 教学重点: 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以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教学难点: 学生体会到人的周围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密切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教学小结: 第二单元、学科学的好帮手 第1课我的五个好帮手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重点: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主动性。 2.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难点: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 教学方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 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种质地玩具。 2. 口袋、蒙眼布、定时器、香蕉、书、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 观察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 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 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 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 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认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

现答案) 活动二: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小组进行 小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感觉器官,它们是人认识物体的好帮手。 板书设计: 1 我的五个好帮手 眼、耳、鼻、舌、手 教学小结: 第2课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 用五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活动中能认真仔细去感受。 2. 初步培养根据颜色、形状、声音、软硬、味道和气味等特性辨认物体的能力。 3. 了解各感官能观察到物体的那些特性,了解保护和正确使用感观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石头》优质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石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我们的周围常常可以看见许多石头,你都在哪里见过石头? 生:校园的台阶上;公园里面的石头;道路两旁的马路牙子;海边的石头;石头真是随处可见呀!那你们都用石头玩过什么样的游戏?生:打水漂、摆图形等等。 2.有一个人玩石头,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它是如何玩的?它是玩什么游戏?生:用石头打水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石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什么地方见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样的游戏,从而引出课题。]二、活动一: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你们想观察么?生:想。 2.上学期我们观察物体都用到哪些感官?生:眼睛,耳朵,舌头,鼻子,皮肤。老师手中有一块石头,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看看它是什么样子?

3.生:表面不太光滑。这是用什么感官观察的?生:……师:这是属于石头什么的特征?生:表面(贴板书“表面”) 4.生:颜色是……。师:这是用什么感官观察的?生:……这是属于石头什么的特征?生:颜色(贴板书“颜色”) 5.生:比拳头大。这是用什么感官观察的?生:……师:这是属于石头什么的特征?生:大小(贴板书“大小”) 6.生:椭圆形。这是用什么感官观察的?生:……师:这是属于石头什么的特征?生:形状(贴板书“形状”) 7.生:表面斑纹。这是用什么感官观察的?生:……师:这是属于石头什么的特征?生:表面…… (粘贴特点的时候,粘贴成一个圆形) 8.请同学们看黑板,这个图形我们把它称为气泡图,观察一个石头的特征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观察。 9.刚刚,老师带领同学们研究了石头的特征,你们手中也有石头,选取你喜欢的一块石头研究一下它的特征,并把它的特征填到答题上,一会找同学到前面展示。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10.(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生:学生带着石头和气泡图到展示台上面展示。 [设计意图: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建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三、活动二:分类 1.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戴眼镜的同学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是否戴眼镜、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们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按照石头的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4.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水 1、认识水 教学目标: 1、能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水的物理性质,认识到水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无固定形状的液体。 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方式表达和描述实验结果。 3、初步认识水占据空间。 4、在活动中能够细心观察;能够合作互助;能用证据说明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水、辨别水,认识水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水无固定形状。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1号材料袋 演示材料: 1个透明塑料桶、石头、小石头、细沙、水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水 1、老师口渴了,带了一杯纯净水。水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水、认识水。 2、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观察这杯水呢?(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 3、教师指导: ●用眼睛看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色、透明的)

●“闻”有种科学的闻的方法——扇闻法。大家用这种科学的方法闻一闻,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气味) ●“尝”,对于不明的物质我们千万不能随便尝,今天我准备的是纯净水,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尝也有方法,我们用吸管蘸取一点放舌头上尝尝。大家用尝的观察方法又发现水有什么特点?(无味道) 4、小结过渡:我们通过看、闻、尝,发现了水的哪些特点?(是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形状,西瓜是球形,粉笔盒是方形……,那水有形状吗?我们把水倒入这几个容器里看看。 5、在这几个容器里,水是什么形状?你还能制造不同形状的水吗?如何制造呢?(气球装水,可以变各种形状,材料袋里配有气球,可课后试试) 6、完成活动手册第一课涂色题。把水放入以下几个容器,水是什么形状的?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水的形状。 7、想一想:水有固定的形状吗? 8、看板书,总结水的特点。 9、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物质叫做液体。(板书液体)像水这样能够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液体还有哪些?

最新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 通过滚小球的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 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重难点: 1.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2.感受科学的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知道这些是什么人吗?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2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看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你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他们是研究什么的?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的问题答案。 (1)你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你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的?

(5)安全教育:研究科学要注意安全,防雷电等。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的工作与科学家的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的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认识工程师吗?他们是做什么的?(交流) 师:今天我们就来知道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工程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看第5 页上面的插图,边看边说,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3)比一比科学家与工程师之间的不同。 2.认识工程师的杰作 (1)学生看第6插图,交流工程师的杰作。 (2)学生举例说说工程师的杰作。 (3)辨别哪些是工程师的作品。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反思1.1 石头 苏教版-精选学习文档

1.石头 《石头》教学反思 《石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以石头与土壤为主题展开。作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他们已经对石头有了一个最初始化的印象。对“石头”的研究是属于物质科学,一二年级对此项领域的要求是“观察、描述这些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辨别生活中这些常见的材料”所以本节课要教导学生对石头有一个全面的观察,进而深化学生对石头的认识。 本课在设计中,我基于在科学课堂对石头的观察中,融入了语文的写话、数学的分类以及美术中的绘画等想法充分利用了课程融合,使学生能够完成观察石头这一目标,并能够用科学规范的语言表达他们所观察的对象,最终以“科学创意写画”的形式,让学生完成了本节课的各环节。这一过程的实施是我这节课的亮点及优点。 但认真反思这节课,同样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去纠正和深思:1、我的课堂中教学形式大于教学内容。这节课中,我在很多环节,都没有给学生留足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很多结论,都是由于我自己需要赶时间,需要学生完成自己预设的各个环节,便草草地下了结论,至于学生在课堂中是否真正落实,我是无法得知的。并且本节课应当是以科学课程为主,创意写画为辅,在教学中也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 2、在课堂中我对学生的分类活动没有予以及时的指导和适当调控。由于给石头分类是个难点,很多学生不会用一种标准进行分类,所以,部分小组的分类活动就会出线多个标准。当我在让学生进行错误演示时,只是点出了错误,并没有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就会部分小组会受到示范小组的影响,错误率提高。 3、科学课堂应当要有科学的严谨性,语文中的感性的表达在我的课堂中出现得较多,这样是和“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这一目标是相违背的。所以规范的科学用语,也是我的课堂必备的素养;此外在面对学生课堂中一些意外的回答,课堂机智不够,容易在课堂中冷场。 4、由于之前的科学课上,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所以学生在课堂拿到石头等器具时中会出现失控的局面,这样即使在讲解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时,学生也听得不够仔细,一些学生甚至都已经游离在课堂之外,这样的课堂效果也

最新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精选资料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器材准备】 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设计意图:用猜谜游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也为下面让学生独立描述物体特征提供思考依据,降低难度。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学生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形状、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表述理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

最新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后面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解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 “物体”单元下设: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单元下设: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2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动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具体说明如下:21 (1)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 (2)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2

一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课题1 小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在做什么、 2、通过滚小球得实验,说明小孩子也能进行科学研究、 3、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2.感受科学得本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斜坡、小球;学生准备:纸、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您知道这些就是什么人不? 师:让我们也来做个小小科学家、 二、学习新课 1。自主学习,了解科学就是什么。 (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得瞧法。 (2)瞧第2 页上面得插图,边瞧边说,把自己对科学得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学生瞧课本第2插图,思考交流。 (3)认识两位科学家。 (4)您们还知道哪些科学家?她们就是研究什么得? (5)记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2、“滚小球"实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1)交流需要什么材料。 (2)交流怎么实验、 (3)交流怎么记录,做活动手册第1页。 (4)交流同桌之间怎么合作。 3。认识科学本质 了解科学家已经找到得问题答案。 (1)您从小到大提出过什么问题? (2)哪些问题,您已经解决了,怎么解决得? 三、总结本课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2 小小工程师 教学目标: 1.了解工程师,观察工程师在干什么,认识到工程师得工作与科学家得工作有所不同、 2.初步让学生有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3.设计、制作做一个铅笔加长器。 教学重难点:1、初步了解工程就是什么。2、从活动中产生产品设计得朦胧思想以及意识到技术与环境之间得关系、 教学准备:纸、笔、剪刀、双面胶、课件等

师:请您汇报收获。 教学反思: 课题3上好科学课 教学目标:1、参观科学教室,并比较科学教室与她们平时上课得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动手做得过程中体验到科学课规则得重要性、 意识到遵守科学课得规则。 教学重难点:1。了解科学课得规则、 2。培养遵守科学课规则得习惯。 教学准备:实验室守则、上课常规、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参观实验室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交流。 生:熟读规则小诗、 集体整队动作快, 列队做到快静齐, 参观途中不说话, 带好眼睛与耳朵。 二、学习新课 1.参观科学教室。 (1)讨论:科学教室与普通教室有什么不同。 (2)交流、 学生瞧课本P5插图,思考交流。 2。实验:比较水 (1)思考:怎么比较水得多少? (2)交流、 (3)实验 3.回想:在刚才得实验中哪些行为好,哪些行为不好? 思考-—交流——判断——完成科学活动手册—-制定科学课得规则。(填写活动手册第3页) 三、总结本课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 20xx年春季

、教学进度表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起始课,是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两个活动:1.观察一个物体;2.对比观察两个物体。通过这两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物体具有颜色、形状、气味、粗糙程度、轻重等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观察、描述、记录方法,为后面学习物体的特征奠定基础。教材中观察的这些物体都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这一课将引导学生利用眼、鼻、手等感官和两两对比观察的方法来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学习如何用科学词汇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析】 学生每天都会和各种各样的物体打交道,所以,对这些物体他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感性认识。同时,他们也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词汇或短语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等。但是,学生在全面地描述物体、科学地运用词汇方面,仍存在很多困难。比如,怎样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如何描述形状、什么是粗糙或光滑……在对物质世界进行科学认识的初始阶段,学生出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就需要科学课堂提供一些研究方法来帮助他们克服和解决。另外,一年级小学生在行为能力上比较弱,课堂上不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自我意识较强,团体合作意识较弱。因此,他们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倾听习惯等都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概念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 科学态度目标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如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开设科学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实践性课程与综合性课程。本教材依据教育部2017年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教科书采用了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为辅线)协同发展的编写理念模型,表现为“大单元”的组织形式和“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 一年级科学设置两大单元,分别是“植物”和“比较与测量”。“植物”单元下设: 1.我们知道的植物 2.观察一课植物 3.观察叶 4.这是谁的叶 5.植物是“活”的吗 6.校园里的植物 7.科学阅读——我们离不开植物植物是孩子们的亲密伙伴,他们对植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让孩子把植物作为一个生命体来思考,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是生命科学概念体系构建和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和需要。 “比较与测量”单元下设:

1.在观察中比较 2.起点和终点 3.用手来测量 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6.做一个测量纸袋 7.比较测量纸袋和尺子 8.科学阅读——生活中的测量工具比较与测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能力,也是孩子们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途径,这一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当之无愧。 “四个板块”分别是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在充分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三、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在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学会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学会对观察对象的描述与记录,要懂得运用证据形成个人看法,懂得展示证据的重要,懂得与同伴合作和交流,让他们养成注意倾听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突出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

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1.石头教案

1.石头 【教学目标】 1. 知道石头无处不在,是地球上的重要物质。 2. 能够从形状、大小、颜色、斑纹、质地等方面观察与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3. 学会用气泡图描述石头的特征,开展结构性观察。 4.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给石头分类,通过分类活动,发现石头的共同特征。 5. 通过看视频,能够举例说出石头的用途。 【教学重点】 用气泡图结构性观察、描述一块石头的特征。 【教学难点】 知道要按照一个标准对多块石头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每组石头一套、放大镜1个、记录单若干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 小朋友,这些你们认识吗?(出示石头图片)有的石头很大,有的石头很小,还有的石头漂亮极了!(出示雨花石图片) 2. 你用石头玩过游戏吗?都玩过什么游戏? 3. 小石头真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石头。(板书课题:石头)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在哪里见到过石头,用石头玩过什么游戏,逐步聚焦到本课的研究话题上。] 二、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 1. 石头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其实有很多的小秘密,只有善于观察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2. 你会观察么?为了更好地观察,今天,我特地请来了一个新朋友:(PPT出示气泡图,请小朋友看1分钟)看明白了么?

3.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椭圆形其实说的是石头的形状(贴板书“形状”),比鸡蛋大一点说的是他的(大小)(贴板书“大小”),土黄色说的是它的(颜色)(贴板书“颜色”),不太光滑说的是表面(贴板书“表面”),有黑色的斑点说的是它的斑纹(贴板书“斑纹”),当然,如果你还有什么发现,可以写在这个气泡里面(贴板书“……”)。 4. 等一会,请材料小组长领一盒石头,每个人选一块,你就观察这一块石头。 5. 可是我们会遇到问题,世界上的石头有很多,所有的石头都是椭圆形?所有的石头都是土黄色?所有的石头都只和鸡蛋比大小么? 6. 如果你在观察后,写气泡图时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与学生一起梳理常见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斑纹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石头特征的观察。) 7. 如果有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求助同组的人。 8. (实物投影)哪个小朋友能用气泡图,说说自己观察的那块石头! [设计意图:学生对石头并不陌生,但不一定就一块石头展开过仔细观察;他们也许能说出石头的某个特征,但不一定能针对一块石头从各个方面描述其特征。本活动设计旨在给学生创造一个结构性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气泡图的帮助下,有顺序地、从多个方面观察和描述石头的特征。] 四、给石头分类 1. 所有的小朋友都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好。小朋友观察那么久,我们来放松一下,先来做个小游戏吧!(请男生举手!请穿红衣服小朋友举手!请第一大组小朋友举手!) 2.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分一分,把我们全班的小朋友,按照了性别、衣服的颜色、是哪一个组的区分了。在分类的时候,每一次就按照一个特征来分一分。 3. 游戏做完,我们再来看看,刚刚我观察的是一块石头,当我们有一堆石头的时候,我们就先做点事,给他们分分类! 4. 如果你给石头分类,你会按什么来分? 5. 请把你手中的石头放回到材料盒中。记住,每次按照一个特征来分! [设计意图:“石头”这个词既可以指石头的个体,也可以指总体。按照某一个特征将一堆石头分类,给学生创造了在比较中进一步观察和描述石头特征的机会,从而促进了他们对石头的认识。] 五、了解石头的用途 1.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通过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读 一年级下册由“我们周围的物体”和“动物”两个单元构成。“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有7个教学容,分别是《1.发现物体的特征》、《2.谁轻谁重》、《3.认识物体的形状》、《4.给物体分类》、《5.观察一瓶水》、《6.它们去哪里了》、《7.认识一袋空气》。“动物”单元有6 个教学容,分别是《1.我们知道的动物》、《2.校园里的动物》、《3.观察一种动物》、《4.给动物建个家》、《5.观察鱼》、《6.给动物分类》。两个单元总计13 个教学容,原则上每个教学容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另外每个单元最后都有“科学阅读”容。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是小学生物质科学领域学习的开篇,指向“组成世界的物体能够依照它们的性质进行测量、分类和描述”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物体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中最为常见,一年级学生对其有直观感受,他们对物体性质的理解又将为他们持续建立材料和物质的概念打下基础。为此,“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从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到一瓶水和洗发液再到一袋空气,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以加深他们对物体具有质量、形状等特征的理解。 “动物”单元同一年级上册的“植物”单元一样,指向“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生物有基本的生活需求”这一科学核心概念。给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动物”单元,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探索动物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像所有的生物一样,动物具有独特的外部结构,

能帮助自己实现生命的功能,感知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动物”单元首先从唤醒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开始,经过寻访校园里的动物,对动物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对蜗牛和鱼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和生存环境的细致观察,丰富对动物某些共同特征的理解,最后一课给动物分类的活动,则是从研究方法上给学生们以启示。 这两个单元从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都强调了在比较中观察,以及对观察对象的描述和记录。另外,分类和识别在两个单元中也都处在重要的位置。尽管这些活动主要是从运用感官及简单工具的层面上展开的,但对小学生理解什么是科学、科学家如何做科学都十分重要。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多为六、七岁,他们对物体的认识主要围绕质量、体积、状态等表观特征展开。在面对一个物体时,一年级学生大多可以说出其最明显的特征,如黄色的橡皮、透明的玻璃。但是学生大多不会描述那些不显著的特征,如与质量和体积相关的特征。通常,只有当描述物体特征的任务明确指向与质量或体积相关的特征时,学生才能说出哪个更大、哪个更重。尽管一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有限,不知道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但是他们认识物体的主要困难并不在于不能描述,而是缺乏认识物体的角度,不能从更多角度、更全面地描述物体,无法稳定地从物体的外部特征、质量和体积三方面认识物体。 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是一年级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当学生走出教室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学目标: 1、知道水的基本性质及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能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能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3、能积极参与有关水的认识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能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认 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糖水、清水、牛奶、白醋、、吸管、透明杯. 1号杯:牛奶2号杯:白醋3号杯:糖水4号杯:清水 水管、不同形状的小杯子、气球、水盆8个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孩子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猜.请看:一物不稀奇.人人不能离.钢刀切不断.铁钩钩不起.谜底是(水) 2.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没有了水.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水”(板书课题) 二、认识水: 讨论观察方法与顺序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太马虎.我把清水.牛奶.白醋和糖水混放在一起分不清了.我知道你们 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少年.能帮忙找一找哪一杯是清水吗?(学生猜测.并说出自己的理由)1.学生讨论观察方法 师:大家对1号杯意见比较统一(看颜色).对2号.3号.4号这三杯为什么不能确定.可以 用什么好的方法来分辨?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观察方法:看、闻、尝、(摸).(板书) 提示:老师有一个重要的提示.那就是对于不认识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去闻.更不能随便去尝.知道为什么吗?(以免引起中毒) 3.师:你是怎么闻的?(演示扇闻法)(确定2号杯为白醋)师演示“闻”的方法:用鼻子闻的时候.不要直接靠近物体.要用手扇过气味来闻. 4.我们已经知道糖水和清水没有毒.可以尝(确定3号杯为糖水).师演示“尝”的方法: 品尝时用舌头尝的时候.要用筷子或别的物体蘸取少量的物品进行品尝. 5.小结:经过了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把水找出来了.同时也把水的特点找出来了.水 有什么特点呢?: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是最好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引导学生讨论发现观察的顺序】 三、探究水的另外两个特点 1、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用看、闻、尝、摸的方法很快的帮老师解决了问题.老师心 里很佩服.水除了这四个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生猜测:有形状、会流动.) 师:水到底有没有形状.会不会流动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小组讨论实验方 案.

新版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发现物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一定的特征。 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征。 3.用各种感官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一定的特征,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4.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察,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征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猜谜语的游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现哪个字写错,马上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 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 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征,我们要学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征,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 4.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而且还能把它准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发现物体的特征) 二、观察物体

一)观察一个物体 1.我们如何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呢? 2.应该怎样观察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察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 3.教师出示要观察的物体,逐个认识8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 4.现在,我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来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5.学生汇报,教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征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二)对比观察两个物体 1.刚才大家发现了物体的一些特征,你们想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吗? 2.例如:我们要观察木块有什么特征,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形状不同,所以说形状就是物体的一个特征。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察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察,看你能不能发现木块更多的特征。 3.随机抽取学生表述如何去做。 4.4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现。 5.交流评价“我的记录”。 三、小结、延伸 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更多的特征? 2.要想更全面、更准确地描述物体,应该怎么做?

最新青岛版一年级科学教案下册(全册)

第一单元空气 1找空气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 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用实说话的意识。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谜语导入。 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 1.想办法,找空气。 (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 (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 (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 (4)分组找空气。 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 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 小组讨论试验方法。 交流试验方法。

小组实验探究。 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 2.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 (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 3.拓展活动 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 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 2认识空气 教学目标: 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 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 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谜语导入。 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是什么。 学生解释谜底:空气。 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 (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 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 二、活动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