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I .闭卷部分(共40分 答题时间20分钟)

瞻其貌、听其言,不如观其行、察其果。

观察下列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孔子像,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 清代孔子像

B 唐代孔子像

C 南宋孔子像

D 明代孔子像

1.上列图像创作的先后顺序是(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 ) A .封邦建国、制礼作乐 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 D .帝国鼎盛、开放包容

3.孔子针对他所处时代的社会问题,主张……………………………………( ) A .为政以德,以礼治国 B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C .民贵君轻,施行仁政 D.君主集权,以法驭民

4.上列孔子像共同的形象特征是………………………………………………( ) A .身着官服 B .眉清目秀 C .作揖行礼 D.仙风道骨

5.不同历史时期的孔子形象具有共同特征,从文化视角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

图像中的历史,画内有意,画外有音。

下图为1942年美国战争信息署制作的明信片,题为《THE UNITED NATIONS FIGHTFOR FREEDOM》(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观察图片,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标题中的“自由”当指…( )

A.争取美利坚民族统一

B.确立合众国联邦政体

C.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制

D.反抗法西斯残暴统治

2.“各国联合”指的是……( )

A.国际联盟的建立

B.三国同盟的缔结

C.“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3.明信片中,中华民国国旗置于第一

排,反映了美国政府…………………( )

A.重视中国在亚洲战场的作为

B.认为中华民国已是世养强国

C.赞赏中共全民族抗战的主张

D.认定中国已获得抗战主动权

4.美国战争信息署发行该明信片的主要目的当是………………………………( ) A.下达作战动员命令

B.扩大影响鼓舞士气

C.筹集军费制造军械

D.增加邮政资费收入

5.有人推测,当时德国纳粹分子看到这张明信片后会非常恐惧。你觉得呢?结合史实解释你的回答。

6.这时期,苏联发行了一系列如左图题材的海报。

据此判断苏联对于美国“各国联合,为自由而战”这

一号召持怎样的态度?

科技:无谓福祸,惟人善使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第3小题2分。共8分)

①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②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③19世纪70年代,实用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先后诞生。④20世纪后,电力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能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1.材料中属于对历史主观认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普遍认为: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将下列佐证上述观点的选项,分别填入表格。(每空格填一个字母)

A.工厂制度 B.科学理念的提升 C.电话的出现与普及

D.协作意识的强化 E.德国统一 F.城市化进程加速

G.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H.俄国农奴制改革

3.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负面影响?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理想与现实的激荡,筑就了变革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3小题每题2分;第4小题4分。共10分)

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摘自《人权宣言》

1.《人权宣言》颁布时……………………………………………………………( ) A .巴黎人民己攻占巴士底狱 B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已经建立

C .法兰西第一帝国已告成立 D.法军在普法战争中宣告失利

2.《人权宣言》的思想直接源自……………………………………………………( ) A .种姓制度 B.人文主义 C .启蒙思想 D.社会主义

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期间,有革命者认为:“一切罪恶都是囤积居奇者造成的,唯一的补救办法是断头台。正如不能宽恕较大的商人一样,也不能宽恕卖胡萝卜的商人。”

——据沈炼之《法国历史简编》整理

3.材料二中革命者的观点是对《人权宣言》的…………………………………( ) A.遵循 B.完善 C .超越 D.颠覆

材料三: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摘自《拿破仑法典》

4.(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其内容上的一致之处。

(2)获得这种“一致”的历史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017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II .开卷部分(共60分答题时间40分钟)

国史由家史织就;家史是国史缩影。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封○………………………………………○线……………………………

下列引文出自作家任溶溶《我也有过小时候》,阅读后回答问题。(第1-3小题,每题2分;第4小题6分。共12分)

1.任溶溶家族“其始祖都来自浙江金华,是南宋时逃难到广东落户的”。如果这里的“南宋”是指南宋末年,“逃难”是指逃避战乱,则战事当来自…………………………………( ) A.宋与辽 B.宋与夏 C.宋与金 D.宋与元

2.任溶溶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广东度过的,“我也身为做一个广东人而自豪”,因为“广东出了孙中山等革命人物”。孙中山的革命功绩是………………………………………………( )

A.主持洋务运动

B.开展维新变法

C.建立中华民国 D.发动五四运动

3.“从抗战一开始我就回到上海”,任溶溶所说的“抗战一开始”意指“七七事变”。

其实,今天认为抗日战争的爆发始于七七事变的………………………………………( ) A.五年前 B.六年前 C.七年前 D.八年前

4.任溶溶说“(我)在上海读中学,读大学,参加工作”“我为我是个上海人感到自豪”。请你运用上海近代以来的史实替他说上三条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歌曲是疑炼的情感,流行是群体的选择,它们共同投射出时代的光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5小题每题2分;第6小题4分。共14分)

美国歌手比利·乔创作的《We Didn't Start The Fire》(不是我们点的火),歌词由1949-1989年全球重大新闻的关键词串联而成。

1. 1949年的歌词中提到了“红色中国”,其所指的历史事件当是……………………( )

A.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B.红军完成长征到达陕北

C.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 1950年,“电视”成为新闻焦点,这是因为…………………………………………( ) A.电视宣告诞生 B.电视机发明并投产

C.彩电研制成功 D.电视改变生活方式

3. 1957年的歌词中提到“周恩来”,当年他受到西方媒体高度关注的原因是………( )

A.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出席日内瓦会议亮相世界舞台

B.中国将在社会主义阵营及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C.联合国大会通过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

D.《上海公报》发表后中美两国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

4.从1954年的歌词“摇滚乐终于诞生了”,到1955年的“猫王”,再到1962年的“甲壳虫乐队”,“猫王”和“甲壳虫乐队”的作品反映了摇滚乐(1)“反正统艺术”的特征(2)关注社会现实的诉求(3)对内心真实情感的追求(4)对社会世俗的迎合…………………………( )

A.(1)(2)(3)B.(2)(3)

C.(2)(3)(4) D.(3)(4)

5.歌中先后出现“杜鲁门”“北朝鲜、南韩国”“共产主义国家组成集团”“赫鲁晓夫”“柏林墙”等歌词,折射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

A.列强殖民瓜分世界 B.工业革命席卷世界

C.资本主义全球扩张 D.冷战阴影笼罩全球

6.这首歌的副歌部分反复吟唱“不是我们点的火,凿界诞生伊始,燃烧便已开始;不是我们点的火,虽然我们也曾为理想奋斗不止”,表达了创作者对这一时代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计量方法关注的不仅是数量关系,更是这种关系背后人的活动和想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第1小题4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4分。共10分)1.《华盛顿的起床号》一书中说,1860年林肯的就职演说中20次使用了“联邦”这个词,却从未说过“国”这个词:1861年林肯在国会咨文中22次提到“联邦”,3次提到“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根本没有提到“联邦”,却5次说到了“国”。

(1)林肯在这一时期使用“联邦”和“国”频次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独立战争的爆发 B.《1787年宪法》的颁行

C.南北战争的深入

D.“门户开放”政策的推行

(2)林肯使用“联邦”和“国”频次的变化,表明他逐步意识到……………………( )

A.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性

B.南北经济制度的差异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