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髋膝关节置换后感染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髋膝关节置换后

感染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感染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治疗棘手。目前认为,Ⅱ期翻修术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慢性感染的标准方法。未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Ⅱ期翻修术会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关节不稳,影响患者术后活动度。关节周围纤维化和软组织平衡的丢失,再次植入假体时困难较大[1]。所以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临床和实验研究方面都倍受关注,本文就此做一扼要综述。 1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分类

全髋全膝Ⅱ期翻修术中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基本上分为2型:非关节型(绞锁型或静态型)和关节型(活动型)。非关节型间隔物可保持局部高浓度的抗生素,同时保留关节间隙。但致股四头肌或外展肌挛缩,瘢痕组织影响术后活动度和骨量丢失。关节型间隔物可允许更大范围的关节活动,改善关节功能,减少瘢痕组织形成,有利于Ⅱ期翻修术

中暴露。尽管关节型和非关节型间隔物的差异存在争议,但塑形、匹配良好的关节型间隔物在恢复软组织张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结果明显优于非关节型间隔物。对于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形状和功能方面,仍然存在争议[2]。间隔物可以是商品成品,也可以术中制作;可以完全是骨水泥,或骨水泥全涂层或抗生素骨水泥部分涂层的金属假体[3]。

2 抗生素在骨水泥间隔物中的应用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可在感染部位缓释大剂量抗生素,与单独伞身应用抗生素相比,局部抗生素浓度更高,避免了全身用药的毒副作用,对血液和泌尿系统影响很小[4]。Garvin、Hanssen[5]对29项研究进行Mata分析,发现在全身应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骨水泥未使用组,Ⅰ、Ⅱ期翻修术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58%、82%;抗生素骨水泥使用组,Ⅰ、Ⅱ期翻修术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82%、91%。

2.1 抗生素的选择

目前最常使用的抗生素是:妥布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属有效,头孢菌素对庆大霉素耐药的细菌有效。大多数假体周围感染为革兰阳性菌所致。联合应用抗生素起到广谱杀菌作用。Koo[6]等报道,在40 g骨水泥中添加2 g万古霉素、2 g 庆大霉素和2 g头孢菌素治疗22例感染患者,平均随访41个月,21例患者完全治愈。初次置换时已使用了抗生素骨水泥,Ⅱ期翻修使用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时,应避免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以防细菌产生

耐药性。真菌感染在关节置换中罕见并治疗困难,大多数为念珠菌属所致的感染。抗真菌的骨水泥体外研究显示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有效,而5-氟胞嘧啶无效[7]。抗生素骨水泥已成功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的真菌感染[8]。

2.2 抗生素从骨水泥间隔物中缓释的影响因素

抗生素从骨水泥中缓释依赖于:抗生素的种类、剂量和数量、骨水泥的孔隙率以及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表面积[9]。Stevens[10]等在抗生素从Simplex和Palacos骨水泥中缓释的体外研究中发现Palacos具有最佳的释放特性。在一项对40例患者体内抗生素长期缓释的研究中,Masri[11]建议在每40 g骨水泥中至少加入3.6 g 妥布霉素和1 g万古霉素才能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术后抗生素有效浓度可保持4个月。2种抗生素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妥布霉素明显增加万古霉素的释放性能。与真空搅拌技术相比,手工搅拌的抗生素在骨水泥中不能均匀分布,降低了抗生素的缓释率[12]。研究表明骨水泥表面积增加40%,万古霉素的缓释率增加20%。美国FDA证明现有的抗生素骨水泥中仅含有小剂量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骨水泥包括,SimplexP含有1 g妥布霉素,SmartSet GHV 和MHV含有1 g庆大霉素,PalacosG含有0.85 g庆大霉素。这些抗生素骨水泥可预防性应用于初次全髋全膝置换的高危人群或感染治愈后,假体Ⅱ期植入时使用,但不能治疗已感染假体。对于假体周围的感染,应增加抗生素的剂量和种类以保证局部达到有效药物浓度。

2.3 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适量抗生素的加入不影响骨水泥的强度,抗生素的成分和骨水泥的混合方法对间隔物的机械特性产生影响。加入4.5 g的抗生素可显著降低骨水泥的强度,不适合假体的固定[13];水剂抗生素可明显降低骨水泥的机械强度,脆性增加,临床上不宜采用[14]。对强度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加入抗生素在骨水泥中所占的比例。真空搅拌的抗生素骨水泥减少骨水泥中的空泡从而增强机械性能,但会抑制抗生素从骨水泥中的缓释。术中制作的抗生素骨水泥与商品化的抗生素骨水泥相比,机械强度降低了36%;商品化的抗生素骨水泥与未添加抗生素的骨水泥相比,机械强度没有明显差异[15]。目前一致认为,如果考虑到聚乙烯疲劳周期的重要性,每40 g骨水泥中加入2 g抗生素是可以接受的最大安全浓度。

2.4 骨水泥间隔物中抗生素的剂量

骨水泥中添加2种抗生素的抗菌效果优于单一抗生素,但对治疗假体感染的抗生素剂量并没有统一标准。文献报道抗生素的剂量范围从每40 g骨水泥中2.4 g妥布霉素和1 g万古霉素到4.6 g妥布霉素和4 g万古霉素,治疗感染的成功率90%[16]。但随着抗生素剂量的增加,骨水泥的机械强度下降。文献报道抗生素与骨水泥的最大比例是每40 g骨水泥中加入8 g抗生素,这种抗生素骨水泥仍然可以铸模和塑形[3]。Fehring[17]等采用40 g骨水泥中加入1.2 g妥布霉素治疗假体感染,并取得良好结果。对使用非关节型间隔物和关节型间隔物的患者分别平均随访36、27个月,静态非关节型间隔物组

感染治愈率是88%(22/25),其中3例患者再次感染。关节型间隔物组感染治愈率是93%(14/15),其中1例患者取出假体后切口持续渗液,最后行关节融合术。治疗假体周围真菌感染具有挑战性。EVans[16]用含有500 mg两性霉素B的骨水泥间隔物成功治愈6例关节置换术后真菌感染的患者。

2.5 安全因素

抗生素骨水泥的安全性是无容置疑的。Evans[16]等对54例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中的44例采用每40 g骨水泥中加入4 g万古霉素和4.6 g妥布霉素治疗,平均随访2年无肾脏、前庭器官和听觉的损害。Springe[4]等研究了大剂量抗生素骨水泥的安全性,认为每40 g 骨水泥中加入10.5 g万古霉素和12.5 g庆大霉素是安全的,无急性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并发症。然而,van Raaij[18]等报道同时使用含有2 g庆大霉素的240 g骨水泥和含有庆大霉素的7条骨水泥珠链治疗1例83岁女性假体周围感染,并发了急性肾衰竭,原因是血清中庆大霉素浓度较高。而取出间隔物后肾功能恢复正常。Koo[6]等报道有一过性肝功能不全和骨髓抑制并发症。Ceffa[19]等报道2例治疗感染后并发毛霉菌感染。虽然并发症是罕见的,但须认识到这些潜在的危险。

3 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的临床效果

3.1 膝关节间隔物的临床效果非关节型膝关节间隔物与假体无菌松动的翻修术相比,在术后活动度和疼痛方面,使用非关节型间隔物的结果不容乐观。Haddad[20]等报道,对使用PROSTALAC假

体(DePuy)的45例患者平均随访48个月,感染的治愈率为91%。Hofmann[21]等报道对50例Ⅱ期全膝翻修术患者在关节型间隔物中使用大剂量抗生素骨水泥(每40 g骨水泥含有4.89 g妥布霉素),平均随访73个月,优良率为90%,仅有6例发生再次感染。Emerson [22]等比较26例非关节型和22例关节型间隔物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7.5、3.8年),关节型间隔物和非关节型间隔物再感染率分别为9%、8%。但关节型间隔物患者的平均关节活动度比非关节型间隔物患者大14°。Meek[2]等对47例全膝关节术后并发感染的患者,使用PROSTALAC关节型间隔物,平均随访41个月,通过WOMAC、Oxford12和SF12等评价标准证明关节型间隔物可改善关节功能度,感染治愈率为96%,其中有2例患者再次感染。Calton [23]等报道24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使用非关节型间隔物治疗后,60%的患者关节周围瘢痕形成、关节囊挛缩和骨缺损,胫骨、股骨平均有6.2mm和12.8 mm的骨缺损,并伴有间隔物内陷和移位。作者认为间隔物在髓腔内加长可预防移位。间隔物足够的厚度可保持内外侧副韧带的张力,预防挛缩。足够宽的表面积覆盖骨皮质可预防间隔物下陷。Durbhakula[24]等报道采用真空注射硅树脂铸模做成的抗生素骨水泥Ⅱ期翻修术治疗24例感染患者,平均随访33个月,感染治愈率为92%。MacAvoy和Ries[25]等设计了一种膝关节“球窝”型间隔物,适用于膝关节大块骨缺损和关节不稳。对12例感染患者平均随访28个月,9例治愈。植入间隔物后患者均可下地行走,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屈曲度为98°(45°~135°)。Ⅱ期植

入假体后,膝关节的平均活动度为79°(40°~100°)。

3.2 髋关节间隔物的临床效果

Wentworth[26]等使用PROSTALAC髋关节系统治疗116例患者,术中组织培养未见微生物生长,成功率为83%。Younger[27]等报道使用PROSTALAC髋关节系统,4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63个月,感染治愈率为94%。Durbhakula[28]等报道内部使用Rush 针作为支架,外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硅树脂或金属铸模作为关节型髋关节间隔物,20例患者平均随访38个月无感染的发生。Yamamoto [29]等报道使用直径2 mm弯曲克氏针作为内支架,17例患者平均随访3.2年无感染的发生,但其中1例发生假体周围骨折,1例脱位。

Schoellner[30]等报道,内有金属支架的骨水泥柄能够部分负重。对5个由双股克氏针做成的间隔物进行力学测试,从近端到末端给予20 N/s的持续压力,当压力达到1550 N时,间隔物折断。Leunig[31]等术中将庆大霉素骨水泥放置在股骨颈部位或髓腔内,在骨水泥凝固之前,将钢板或(和)螺钉和骨水泥固定在一起,起辅助固定作用,12例患者平均随访2.2年,感染完全治愈。但是有5例脱位,1例骨折,显示这种植入物的缺点。Barrack[32]等使用髓内钉作为内支架,12例患者随访2年,无骨折、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选择髓内钉的优点是便于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直径,允许外科医生制作出一系列长度和偏心距不同的假体。相对于价格较高的商品化的髋关节间隔物,这一技术是不错的选择。

4 总结

Ⅱ期翻修术是治疗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晚期慢性感染的金标准。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Ⅱ期翻修术中的应用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间隔物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物在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有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仍有几个未解决的问题值得关注。首先,以任何形式使用的抗生素都可能产生耐药性,而抗生素骨水泥的低浓度长期释放更令其值得重视;其次,随着添加抗生素种类的增多,抗生素的过敏也需注意,而且一旦发生处理很困难;再次,作为一个药物缓释系统,抗生素骨水泥中抗生素的释放仍难控制,影响因素众多,药物释放与固化骨水泥强度之间需很好平衡;最后,抗生素骨水泥产品价格较高,无疑增加了医疗开支。

【参考文献】

[1]Joseph TN, Chen AL, Di Cesare PE. Use of antibiotic impregnated cement i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 [J]. J Am Acad Orthop Surg,2003,11:38-47.

[2]Meek RM, Masri BA, Dunlop D,et al.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functional status after treatment of infection at the site of a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with use of the PROSTALAC articulating spacer [J].J Bone Joint Surg(Am),2003,85:1888-1892.

[3]Hsieh PH, Chen LH, Lee MS,et al. Two stage revision

hip arthroplasty for infection with a custom made, antibiotic loaded,cement prosthesis as an interm spacer [J]. J Trauma,2004,56:1247-1252.

[4]Springer BD, Lee GC, Osmon D,et al. Systemic safety of high dose antibiotic loaded cement spacers after resection of an infec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7:47-51.

[5]Garvin KL, Hanssen AD. Infection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J]. J Bone Joint Surg(Am), 1995,77:1576-1588.

[6]Koo KH, Yang JW, Cho SH,et al. Impregnation of vancomycin, gentamicin, and cefotaxime in a cement spacer for two stage cementless reconstruction in infec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J Arthroplasty, 2001, 16: 882-892.

[7]Silverberg D, Kodali P, Dipersio J,et al. In vitro analysis of antifungal impregnated polymethylmethacrylate bone cement [J].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2,403:228-231.

[8]Langer P, Kassim RA, Macari GS,et al. Aspergillus infection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Am J Orthop,2003,32:402-404.

[9]Neut D, van de Belt H, van Horn JR,et al.The effect of mixing on gentamicin release from polymethylmethacrylate bone cements [J]. Acta Orthop Scand,2003,74:670-676.

[10]Stevens CM, Tetsworth KD, Calhoun JH,et al. An articulated antibiotic spacer used for infec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comparative in vitro elution study of Simplex and Palacos bone cements[J]. J Orthop Res,2005,23:27-33.

[11]Masri BA, Duncan CP, Beauchamp CP. Long term elution of antibiotics from bone cement: an in vivo study using the prosthesis of antibiotic loaded acrylic cement (PROSTALAC) system [J]. J Arthroplasty, 1993, 13: 331-338.

[12]Kuehn KD, Ege W, Gopp U. Acrylic bone cements: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J]. Orthop Clin North(Am),2005,36:17-28.

[13]Duncan CP, Masri BA. The role of antibiotic loaded 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an infection after a hip replacement[J]. Instr Course Lect,1995,44:305-313.

[14]Seldes RM, Winiarsky R, Jordan LC,et al. Liquid gentamicin in bone cement: a laboratory study of a potentially more cost effective cement spacer [J]. J Bone Joint Surg(Am),2005,87:268-272.

[15]Deluise M, Scott CP. Addition of hand blended generic tobramycin in bone cement: effect on mechanical strength [J]. Orthopedics, 2004, 27:1289-1291.

[16]Evans RP.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total hip and knee infection with articulating antibiotic components: a modified treatment method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4,427:37-46.

[17]Fehring TK, Odum S, Calto TF,et al. Articulating versus static spacers in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or sepsis. The Ranawat Award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0,380:9-16.

[18]van Raaij TM, Visser LE, Vulto AG,et al. Acute renal

failure after local gentamicin treatment in an infec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J Arthroplasty, 2002, 17:948-950.

[19]Ceffa R, Andreoni S, Borre S,et al. Mucoraceae infections of antibiotic loaded cement spacers in the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knee arthroplasty [J]. J Arthroplasty, 2002, 17:235-238.

[20]Haddad FS, Masri BA, Campbell D,et al. The PROSTALAC function spacer in two stage revision for infected knee replacements. Prothesis of antibiotic loaded acrylic cement [J]. J Bone Surg(Br), 2000,82:807-812.

[21]Hofmann AA, Goldberg T, Tanner AM,et al. Treatment of infec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an articulating spacer: 2to12year experience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5,430:125-131.

[22]Emerson RH Jr, Muncie M, Tarbox TR, et al. Comparison of a static with a mobile spacer in total knee infection [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2,404:132-138.

[23]Calton TF, Fehring TK, Griffin WL. Bone los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spacer blocks in infec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9,369:144-156.

[24]Durbhakula SM, Czajka J, Fuchs MD, et al. Antibiotic loaded articulated cement spacer in the 2stage exchange of infec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J Arthroplasty,2004,19:768-774.

[25]MacAvoy MC, Ries MD. The ball and socket articulating spacer for infec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J]. J Arthroplasty,2005,20:757-762.

[26]Wentworth SJ, Masri BA, Duncan CP, et al. Hip prosthesis of antibiotic loaded acrylic 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follow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02,2:123-128.

[27]Younger AS, Duncan CP, Masri BA, et al. The outcome of two stage arthroplasty using a custome made interval spacer to treat the infected hip[J]. J Arthroplasty,1997,12:615-623.

[28]Durbhakula SM, Czajka J, Fuchs MD, et al. Spacer endoprosthe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J Arthroplasty, 2004,19:760-767.

[29]Yamamoto K, Miyagawa N, Masaoka T, et al.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antibiotic impregnated cement spac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implants of the hip joint[J]. J Orthop Sci,2003,8:823-828.

[30]Schoellner C, Frerderer S, Rompe JD, et al. Individual bone cement spacers (IBCS) for septic hip revision preliminary report[J]. 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3,123:254-259.

[31]Leunig M, Chosa E, Speck M, et al. A cement spacer for two stage revision of infected implants of the hip joint[J].Int Orthop,1998,22:209-214.

[32]Barrack RL.Rush pin technique for temporary antibiotic impregnated cement prosthesis for infec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J Arthroplasty, 2002, 17:600-603.

28例老年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28例老年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26T11:07:07.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7期供稿作者:罗秀琴侯艳曾红[导读] 临床实践证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 罗秀琴侯艳曾红 (绵阳市中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绵阳医院〉骨科四川绵阳 621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7-0275-02 临床实践证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对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改善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2000年7月-2010年7月,本科共完成老年人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65~86岁,术前术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及以往相同手术的成功病例,以消除老年人对疾病的恐惧、紧张心理,使其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教育患者及家属,使其充分认识到早治疗、早手术的重要性。 2.1.2 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指导每日清晨做深呼吸,深咳嗽数次,吸烟者戒烟,指导病人学会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以预防肺部感染。训练床上正确使用便器,以防止术后因不习惯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和便秘。 2.1.3 加强饮食指导应适当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尿路感染。针对各种并发病做好有效的控制预防措施。 2.1.4 肢体及关节功能锻炼指导指导患者采取积极的能耐受的床上运动,例如在牵引床的帮助下进行上肢的主动活动,自己每小时做抬臀活动1次,主动活动踝关节每小时10次,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运动。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术后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的变化,观察肢体肿胀程度、皮肤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伤口敷料及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1h引流量超过100ml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并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止痛措施。 2.2.2 保持正确的体位术后患肢用软枕略抬高,保持外展30°中立位,用皮肤牵引或穿“丁”字鞋固定。双下肢间放软枕或全髋海绵,翻身时要保持髋部和膝部在同一水平线上,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2.2.3 功能锻炼术日指导患者进行下肢的等长运动,进行股四头肌、胫前肌的收缩以增强肌肉力量,患肢踝关节尽量背伸,每次保持5s后放松,每小时10次;术后第1天进行直腿抬高训练,踝关节背伸抬高患肢,抬高20cm后保持10s轻轻放下,重复进行,每小时可以从10次开始,逐渐增加次数,以能耐受为主。同时可以指导患者床边坐起,注意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屈髋角度不得大于90°,以防止关节脱位;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后就可以拄双拐下地走路,要保持患肢的外展中立位,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活动量。 2.2.4 并发症的预防 (1)预防切口感染: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有感染可切开清创引流。(2)预防压疮发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尤应注意,在患肢制动前提下,将髋部整个托起,使臀部离开床面,解除骶尾部压迫,防止局部潮湿刺激,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无渣屑。(3)防止呼吸道及泌尿系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水果,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4)其他:观察末梢血液循环、足部温度、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以及有无栓塞性静脉炎的征象,观察远端感觉及运动功能情况,以检测坐骨神经功能。 2.2.5 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常常抱有抵触情绪,应反复给患者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意义和必要性,告诉病人拖延康复训练将会使手术毫无意义,以增强患者主动训练的信心。 2.3 出院指导 2.3.1 指导患者按出院前的功能训练方法,坚持在床上或站立的情况下进行功能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及强度,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 2.3.2 术后3~6周可逐渐恢复大多数且轻微的日常活动,避免干重活及剧烈的体育运动。术后6周内注意做到“六不要”,即不要双腿交叉;不要患侧卧位,侧卧时两腿间放一软枕;不要坐软沙发或矮凳子;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不要使用蹲厕。注意安全,防止摔倒。行动时要使健侧承受大部分力量,每天行走100m以上,穿平跟低帮的鞋,鞋不能太软。 2.3.3 复诊时间为术后1.5~2个月,但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复诊。 3 小结 因老年人大部分身体机能都有所退化,要重视手术前检查,手术后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以防意外;要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从思想上让患者接受手术及康复训练,且能积极配合;要早期开展康复训练,使患者明白康复的速度和质量完全取决于康复训练,从而积极进行训练并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玲,戚晏,牟静.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0):2054. [2]屈惠琴.麦默通,等.全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4-45.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报告

固始县中医院骨科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开展技术名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二、开展技术单位:固始县中医院骨科 三、基本情况 我院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人口大县固始县城区中心,离信阳市200公里,距省城500余公里,交通不方便,辖区内老年病人多,病源丰富。在我院手术患者家属照顾方便,而我院拥有人员梯队结构合理的专业骨科医师队伍,拥有骨关节置换技术,能解除病人疼痛,恢复骨关节的运动功能和稳定性,纠正畸形,具有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需求。医院开放床位500张,开设急诊科、呼吸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ICU、普外科、胸外科、骨外科、脑外科、手外科、肾内科(血液透析)、放射科及康复科等…个临床科室,拥有…CT、MRI 等,具备全身合并症、并发症的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 我院骨科具备结构合理的人才医师梯队,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现有8年以上骨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有一名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一年、有一名在洛阳正骨医院进修一年、有一名在一〇五医院培训一年并都取得结业证书。开设床位58张,拥有成熟的技术团队和影响,多年来已熟练开展各种骨科手术。能常规开展胫骨、股骨骨折交锁髓内钉,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手术,各种复杂的股骨远端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胫骨平台骨折、Pilon骨折、肱骨近端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跟骨骨折、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技术等。先后开展了肩胛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高难度、高技术水平的四级手术,近三年每年作为术者独立完成髋骨节相关手术不少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我院有两间层流手术室达到Ⅰ级洁净手术室标准,每间手术室面积达到3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配备有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满足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需求的手术器材,配备符合放射防护条件的C臂X光机,已由信阳市中心医院及北医三院骨科手术帮扶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5056417.html,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对策 作者:缪海雄郭汉明谢惠缄康明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09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最佳对策。方法对1998年6月~2008 年10月本院收治的5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行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或Ⅱ期置换术。结果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平均随访46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彻底清创、使用有效抗生素及Ⅱ期置换术是治疗假体感染的有效方法,但最好的对策还是加强预防。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感染;再手术 [中图分类号]R68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01(2009)15-45-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疗效确切、广泛被人们接受的治疗方法。随着TKA假 体及手术器械设计的改进,以及外科技术的提高,其成功率越来越高,10年成功率超过90%。但感染仍是TKA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感染,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效果,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预防感染,早期诊断感染,对每一位行TKA的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笔者将本院收治的5例TKA术后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TKA术后感染患者5例,5个膝关节。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45~76岁,平均64岁。本组均为第1次置换术后感染,感染时间为1个月-6年10个月,平均3年8个月。本组5例中2例为双膝置换术后单膝感染,3例为单膝置换术后感染。膝关节出现脓肿者2例,膝关节出现皮肤窦道3例。此5例中血沉、C反应蛋白均异常。 1.2处理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细菌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临床表现及术中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手册(强生公司) 全膝关节置换 第一节膝关节解剖概要与生物力学特点 一、膝关节的构成 (一)骨性结构 膝关节由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髌骨共同组成,其中髌骨与股骨滑车组成髌股关节,股骨内、外髁与胫骨内,外髁分别组成内、外侧胫股关节。在关节分类上,膝关节是滑膜关节(synovial joint)。 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籽骨,它与股四头肌、髌腱共同组成伸肌装置(extensor apparatus)。蘸骨厚度约2~3cm,其中关节软骨最厚处可达5mm。髂骨后表面的上3/4为关节面,由纵向的中央嵴、内侧峭分为外侧关节面、内侧关节面和奇面或称第3面(theoddfacet.thirdfacet);内、外侧关节面又被两条横嵴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故共计有七个关节面。髌骨后表面的下1/4位于关节外,是髌腱的附着点。 股骨远端的前部称为滑车(trochlea),其正中有一前后方向的切迹将之分为内、外两部分,滑车切迹向后延伸为髁间切迹(intercondylar notch.ICN),向前上延伸止于滑车上隐窝。股骨远端的后部为股骨髁(femoral condylars),由ICN分为股骨内髁和股骨外髁,分别与内、外滑车相延续,构成凸起的股骨关节面。从侧面观,股骨外髁弧度大于内髁且较内髁更突前,而内髁比外髁更加向后延伸。

参与构成膝关节的胫骨平台并非绝对水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呈由前向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即所谓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中央有一前一后两个髁间棘,其周围为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的附着处。外侧胫骨关节面的前l/3为一逐渐上升的凹面,而后2/3则呈逐渐下降的凹面。内侧胫骨关节面则呈一种碗形的凹陷。如此,凸起的股骨关节面和凹陷的胫骨关节面彼此吻合,使膝关节得以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然而外侧胫骨关节面的特征性凹陷结构又使得外侧胫股关节面并非完全吻合,从而允许膝关节在水平面上有一定的旋转活动。并且膝关节的伸屈活动也不是同轴运动而是具有多个瞬时活动中心的运动。因此,在结构上膝关节是一个不完全的绞链式关节(incongruent or modified hinge joint):正常的膝关节具有约135°的屈曲和5-10°的过伸活动范围,在水平轴面上向内、外有约3°的旋转活动范围,此外,尚存在前后和侧向的小范围活动。 (二)半月板解剖 半月板是关节内唯一没有滑膜覆盖的组织,其冠状断面呈三角形结构,可概括为“三面一缘”:与股骨髁相关的上表面,与胫骨平台相关的下表面,借冠状韧带与关节囊、胫骨平台相连的周围面(又称半月板壁或半月板边缘)及关节腔内凹形的游离缘。除冠状韧带外,半月板的前后角借纤维组织连接固定于髁间棘周围。不仅如此,在前部半月板借半月板髌韧带与髌骨相连,故伸肌装置可惜此调节半月板在关节前部的活动:在后部半月板分别借纤维组织与半膜肌、腘肌相连,使二者得以调节内、外侧半月板在关节后部的活动。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

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06T16:26:00.2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曾志华[导读]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一般是因为外力所致。 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湖南衡阳 421500 【摘要】目的:研究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龄股骨粗空间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内钉治疗方式,试验组采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emented hip arthroplasty in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elderly patients.Methods:the femoral coarse space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were treated 80 cases with frac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roximal femoral nail,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one cement hi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5056417.html,pare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bed tim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and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the treatment of hip function scores were compared.Results: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fter treatment,the bed activity time was significantly earli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 0.05).And the test group of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hip function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bone cement type half hip replace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is significant,and it has high clinical value. Bone cement type partial hip replacement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一般是因为外力所致。老年人一般在受到直接外力撞击、跌倒时强力内收或外展以及下肢突然扭转时很容易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并且骨折发生后多为粉碎性骨折[1]。由于粗隆部血运丰富,因此患者骨折后很少出现不愈合的情况,但根据临床研究发现患者骨折后很容易出现髋内翻的情况,并且老年患者因身体各方面技能正在逐渐下降,其在骨折后多会因为长时间卧床而出现各种并发症。本研究对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高龄股骨粗空间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在63~84岁,平均年龄(71.25±3.47)岁,其中左侧病变患者22例,右侧病变患者18例。试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在62~83岁,平均年龄(71.39±3.25)岁,其中左侧病变患者20例,右侧病变患者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变位置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详细检查,全面评估其具体病情,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内钉治疗。试验组采用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先指导并协助患者保持仰卧位,有髋关节外侧与阔筋膜张肌和臀中肌的缝隙进入,同时沿着患者股骨大粗隆将骨折完全暴露。保留粗隆骨折块和筋膜,然后对患者的骨折进行复位处理,于患者股骨颈部位截骨后实施骨水泥型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使用第三代水泥技术为患者安装假肢柄,保证假体柄的高度和倾角准确。其中将股骨小粗隆作为前倾角的参照点,并且要将大粗隆顶端与假体股骨头调整到统一水平直线上,治疗过程中尽量防止因扭转而导致的暴力损伤,并且要防止发生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炎治疗和抗感染治疗,并对患者存在的其它合并症进行治疗,加强患者的术后训练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观察,其中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完成。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2.1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 管理制度及质量保障措施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我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防范并发症发生,特规定如下: 1?成立医院人工髋关节置换管理小组(附件1)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应严格遵守骨科相关疾病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如《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严格筛选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髋关节疾病的病例,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在决定为病人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必须由两位髋关节置换小组副组长审批并签字。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方案、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因病施治,合理治疗,科学、严格掌握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由本院2名具有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副主任或主任医师通过术前病例讨论决定,术者由其中一名副主任或主任医师担任。关节科小组共同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和术前、术后管理方案。

5.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前,应当向患者、被授权人或法定监护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可替代治疗方案、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术前准备 (1)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必要时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病史者);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3)选择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选用;预防双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处理。 7.手术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半髋或全髋髋关节置换术。 (3 )手术内植物: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水泥(建立人工髋关节器材登记制度,保证假体来源可追溯。在患者住院病历的手术记录部分留存人工髋关节假体条形码或者其它证明合格文件)。 (4 )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8.术后恢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6-06-15T15:51:55.17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6期作者:朱秀莲1 王红2通讯作者杨倩1 苏兴平1 [导读] 直接影响关节假体在体内的存留和康复治疗的实施。因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1]。 朱秀莲1 王红2通讯作者杨倩1 苏兴平1 张丽华1 (1甘肃省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甘肃嘉峪 735100 ; 2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1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无l例发生术后感染,术后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关键词:医院感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预防 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R)术的患者多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往往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史,甚至有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史,因此这类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大大增加。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必然导致手术失败,多数感染病例需要去除假体,二期再植入,个别病例需要行关节融合术甚至截肢。因此,预防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共16例18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6例,两例患者同时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共18膝。男9例,10膝;女7例,8膝;年龄45- 75岁,平均年龄65.2岁。其中类风湿患者7例,7膝;骨关节炎患者9例1 1膝,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史,平均5年。 1 2处理方法 1.2.1术前常规检查:要求对患者的详尽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了解有否急、慢性感染病史,如:扁桃腺炎、慢性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甲沟炎、长期服用激素史等。有否手术史,有否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痛风、皮肤瘸、药物过敏等病史。体检除全面检查外,重点了解患肢残留功能与皮肤状况,有无溃疡、窦道、足部疾患、霉菌感染。化验检查,除血尿便三大常规外,对肝、肾功能、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白蛋白水平、血沉、血脂、血糖、C反应蛋白水平应详尽了解。患有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制定糖尿病饮食计划,监测和调控血糖浓度。 1.2.2手术室感染管理:(1)减少手术室人员流动,并定期对净化设备进行检测及消毒,以保证空气净化质量。(2)参加手术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手术开始时,手术肢体全部用一次性手术贴膜保护,使其不直接与手术伤口及术者手套、手术器械直接接触。(3)建立手术器械质量控制制度,手术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的高压灭菌,避免临时浸泡消毒器械。如同时做双侧关节置换,中间应更换手术器械1次。骨科器械关节多,且齿槽部凹凸不平,累积了血迹、组织及有机物,使用酶剂浸泡1-2 min后,再冲洗干净,以保证器械的灭菌效果。(4)术中为预防感染,止血带充气前0. 5 h使用抗菌药物1次,如手术时问延长术中应加用抗菌药物1次。抗生素应用原则:针对性选用药敏阳性抗生素),全面性(对培养阳性者,应考虑到其它菌种感染的可能),合理性(应用应足量,时间足够长),可以针对不同菌种联合用药,在进行清创手术前,可以停用抗生素,以利于培养阳性。 1.2.3防止术后感染((1)病区设置全部为单人问或双人问,并保证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监护室及病床均用消毒液及床具消毒器消毒,并附有消毒标识。(2)保证患者伤口充分引流:保持负压吸引装置密闭不漏气,负压装置的位置应始终低于切口水平。每日更换负压吸引装置一次; 2结果本组16例18膝无1例1膝发生术后感染,术后随访所有病例对手术效果主观评价满意,术后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且能下地独立行走。 3讨论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医生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老年患者膝关节疾病,但感染是术后的三大并发症之一。虽然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一旦发生,则为最严重的灾难性并发症,需再次手术处理。因此,老年患者THR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护理极其重要,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为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患者,往往都有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甚至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史,大大增加了手术后的感染风险。而术后感染又是造成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的灾难性并发症,处理起来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关节假体在体内的存留和康复治疗的实施。因此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是手术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1]。 有作者认为术后感染的常见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因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应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先锋唑林;但由于革兰染色阴性菌感染、混合感染日趋增多,我们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头孢三嗪),手术前1 小时lg静脉推注,术后1 g静脉滴注每日两次,连续使用1周。由于我院没有层流手术室,我们在术前1 d用福尔马林熏蒸手术室进行空气消毒,术前6h通风:术前1 h再用三氧机进行空气消毒。术中限制人员出入,谢绝参观,并配以熟练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配合手术,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引流对预防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重要,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记录引流量、引流液性质。每日更换引流袋,引流口敷料保持干燥,避免感染[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无菌条件要求较高的手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否。高水准的围手术期管理对预防TKR术后感染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护理人员掌握TKR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有效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准确及时发现TKR术后感染的临床症状并进行处理,是提高TKR成功的有效途径。本组病例的结果表明,只要对其引起足够重视、术前正确选择患者、认真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手术室无菌操作、术后合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参考文献:1 高彤,吕厚山,周殿阁,等,风湿病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院内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56-258。 2 张明学,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知情同意书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历号 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 医生已告知我的髋关节患有,需要在麻 醉下进行手术。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髋关节病变导致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包括退变性 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颈骨折等等。通过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并矫正畸形,通过术后适当的功能锻炼,使患者髋关节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改善生活质量。据国内外术后随访资料显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约有90%的关节假体可有效使用20 年。 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 医生告知我如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有些不常见的风险可能没有 在此列出,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 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麻醉意外:如药物过敏、损伤神经根、呼吸抑制、全麻可能引起牙齿脱落、气 胸、心肺功能抑制以致停止; 2) 心脑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 3) 术中发生血管或神经损伤,如坐骨神经损伤引起肢体麻木、不能活动; 4) 术中大出血,输血输液反应,引起休克; 5) 脂肪栓塞可引起心、脑、肺、肾功能衰竭; 6) 骨水泥中毒或者骨水泥心、肺、脑栓塞可引起生命危险; 7) 术中发生骨折,有时需要加用其他内固定; 8) 术中安放螺丝钉可引起盆腔内脏器官如膀胱的损伤; 术后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对策: 1) 术后切口渗液,延迟愈合,切口感染; 2) 术后应激性溃疡,胃出血; 3)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严重者危及生命; 4) 术后感染需要行清理术和/或假体取出、旷置以及二期再置换手术; 5) 术后关节功能不良,疼痛不缓解; 6) 术后假体周围异位骨化影响关节功能; 7) 术后关节脱位或半脱位,需要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 8) 术后双下肢不等长; 9) 术后假体松动、移位、断裂,需要将假体取出行翻修手术;10) 术后双侧下肢不等长; 11) 术后假体周围骨折与应力、骨质量、外伤等因素相关,多数需手术固定; 除上述情况外,本医疗措施尚有可能发生的其他并发症或者需要提请患者及家属特

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吕厚山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分析 吕厚山 人工关节置换的目的是要使患者能够重新获得一个无痛、稳定而 又有功能的新关节。因此,术后持续疼痛无论对病人还是对术者来 说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重要并发症,必须引起严重的关切和及时妥 善的处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原因很多,需要通过 详细的病史分析、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分析来充分评估。 病史采集过程中重点要分析疼痛的特点,包括疼痛的定位,是局部疼痛还是放射痛?疼痛最容易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导致疼痛 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以及疼痛的强度。 体格检查首先要注意检查有无皮温增高或发红;膝关节的力线、 活动度;关节积液或摩擦音和韧带的稳定性。膝关节周围压痛点的 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肌腱炎、滑囊炎和皮下神经瘤(Tinel征阳性)。跛行步态和膝关节横向不稳往往提示力线不良或韧带不稳。 足部的过度内旋或外旋提示胫骨假体旋转不良,当然,判断股骨假 体或胫骨假体旋转不良程度最好通过CT检查确定。体检中还要确定 是否存在腰椎或髋关节病变导致膝关节放射痛的可能。此外,还要 对神经和血管进行详细检查。心理评估也很重要。Ayers研究发现,SF-36评估表中心理部分<50分常常与TKA术后疼痛增加和功能减低 有关[1]。 一. 术后关节感染或假体松动的诊断 感染是造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性疼痛的最主要原因。造成 感染风险增加的因素包括高龄、营养不良[2]、肥胖[3]、激素使用[4]、皮肤溃疡、术前住院时间过长以及内科合并症的存在(如类风 湿关节炎[5]、糖尿病[6]、银屑病关节炎[7]和既往膝关节感染史[8]等)。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TKA术后疼痛的原因是由感染性还 是非感染性因素造成的。常用的化验检查包括ESR、CRP、血相分析 以及分类、关节穿刺行细胞计数和培养。ESR往往在TKA术后3-6 月内一直处于升高状态[9]。Barrack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诊 断感染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62.5%[10]。但是,Levitsky等 人研究发现,ESR大于30mm/h对于感染确诊的敏感度为60%,而特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患者要学会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可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锻炼,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行屈膝活动,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康复指导 1、体位: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使用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2、功能锻炼 ①第一阶段(术后0 - 3天)运动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 【踝泵练习】缓慢的跖屈和背伸踝关节;患者应每隔5-10min重复几次;该训练可术后即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收紧大腿肌肉的同时将膝关节的背面压向床面;患者应尽力保持膝关节伸直;保持5s,每10分钟重复该练习10次;患者应坚持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②第二阶段(术后4-7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练习】收紧大腿肌肉,保持膝关节在床面充分伸直;同时抬高患肢至距床面几英寸的高度;坚持5s;缓缓放下;重复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屈髋、屈膝练习】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病人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小于45° ③第三阶段(术后8-14天)以离床训练为主,循环序渐进地活动,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1、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 2、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min; 3、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且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的负担。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促进骨康复的重要环节,人工髋术后早期指导病人患肢功能锻炼,不仅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而且有利消肿、防止肌肉萎缩及避免关节僵硬等重要 作用 现将手术后功能锻炼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早期患肢各关节功能锻炼 髋关节的功能锻炼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方法:直腿抬高患肢保持3~5s,重复做,直到感到疲惫,每日练习做,同时练习绷腿运动,每日2~3 次,每次20~30次。 踝关节的功能锻炼踝屈伸及踝旋转锻炼术后即可逐步屈伸足踝部,做到完全恢复时。方法:活动踝部先向一侧转,再向相反方向转,每日3~4次,每次5~6次。每次5~10min。 2 早期活动早期的坐、立、行走的锻炼。 坐姿坐着或躺着时,避免双腿交叉或盘腿动作,椅、凳、沙发宜稍高,最好有靠背或扶手。大小便不宜用蹲厕,马桶也不宜太低,最好装有扶手,以利起身站立。避免弯腰捡拾地上物品。要保持髋部的外展中立位,以免引起髋关节的脱位。 站立锻炼适用于术后6~7天,注重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患肢可立即逐步负重,非骨水泥假体使用者,术后6周,患肢才可逐步负重。先做站立屈膝活动,将患肢向胸部方向提起,注重膝部不要超过腰部,维持不动,再进一 步行站立外展髋部,把身体挺直,将患肢向外侧举起,然后慢慢放回着地。 行走锻炼 2.3.1用行走器行走站立锻炼后,即可用行走器行走,方法:先把行走器向前移动一小步,身体向前移动,患肢抬起,让患者足后跟着地,逐渐全足平放在地上,然后再移动健肢,尽量走平衡,逐渐加重患肢的负重。带拐杖或手杖行走当没用行走器患者也可以站立及平

衡时才可用拐杖和手杖。用行走器助步,帮助患者获得平衡后,然后再用双拐,以后再用 单拐,拐杖握在健侧的手中。 2.3.3步行当患者觉得自己扶拐行走已完全获得平衡力的时候,即可弃拐行走,每日2~3 次,每次20~30min,以后逐渐调时间和强度,这样可有助于保持下肢的力量。 2.3.4上下楼梯行走上下楼梯时,患者需要他人的帮助及扶手的支持,每次只能上下一层楼梯,切记“上用健肢,下用患肢”,注重不要上高于14cm的台阶,每走一步一定要握紧 扶手,保持身体平衡。 3、完全康复后的锻炼 抗力性屈伸髋的动作方法:双足稍分开站立,伸膝把患肢移向前方,回原地,再将患肢向后伸,回原地。踏车练习此练习在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也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练习时双足踩住踏板,先向前踏再向后踏,当患者觉得稍有力后,一般在4~6周,再加大踏脚的阻力,能骑满圈后逐渐降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的屈伸度。适当的体育锻炼可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园艺、跳舞、保龄球、乒乓球、游泳,并保持适量体重。避免对新髋产生过度压力造成磨损的活动,如跳跃、快跑、滑冰、滑水、网球。 总之,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劳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患肢功能锻炼,防止了髋后的、肌肉萎缩及关节僵,增加了患者腿和踝的血液循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足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全解

人工膝关节置换简介 人工关节是人们为挽救已失去功能的关节而设计的一种人工器官,因而达到缓解症状,改善功能的目的。人们根据全身各关节的特点,为许多关节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人工关节。人工关节是人工器官中疗效最好的。 现代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业已成为治疗晚期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目前已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对于那些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显著的晚期膝关节疾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的膝关节骨关节炎,通过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完全满足购物、散步、做家务等日常生活需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有两万多名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且在逐渐增加中,已成为骨科常见的手术之一。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1. 年龄在50岁以上的原发性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2.继发性骨关节炎,关节已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病情已稳定者。

3.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治愈2年以上,膝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者。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1.心肺情况良好,能够耐受手术。 2.肢体无足癣及其他感染性病灶。 3.术前指导病人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4.术前拍双膝站立位X线片,以便根据下肢力线测量截骨厚度选配人工膝关节 (图1)。 5.术前2天静脉应用抗生素。 人工膝关节置换材料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麻醉 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时候的体位 病人取仰卧位,上止血带。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步骤 1.手术常采用膝前正中纵行切口,自髌骨上方6~10cm开始,向下至胫骨结节下1~2cm (图2)。

髋关节置换患者指南

髋关节置换患者指南 简介 骨性关节炎导致的髋关节疼痛会严重影响你的生活。在过去的25年里由于外科手术上很大的改进使得髋关节置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世界人口逐渐老龄化,髋关节置换手术(也称为关节成形术)正越来越普及化。 这篇指南将帮助你理解: ·手术的目的 ·手术的过程 ·手术后的效果 相关文献: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指南 解剖 髋关节是如何工作的? 髋关节是体内一个真正的球窝关节。髋关节的窝被称为髋臼,由一个围绕在股骨头上部分深杯状的骨头构成。大腿骨称为股骨,股骨末端的球状物称为股骨头。在髋关节后部围绕它的是厚实的臀部肌肉,髋关节前部由股骨厚实的肌肉围绕。 股骨头及髋臼表面被关节软骨覆盖。在大多数关节中,关节软骨组织有四分之一英尺厚。关节软骨是一种坚实,光滑的物质,允许关节表面彼此滑动,而不受损害。 相关文献:髋关节解剖患者指南 基本原理

手术的目的? 关节炎关节人工关节置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骨之间彼此磨损。这种磨损因此引起疼痛。用人工关节代替疼痛和关节炎的关节,使得关节有一个活动光滑和无痛新的关节面。手术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无痛的活动和更自由的运动。 准备 手术前该做些什么准备? 只有当你了解了尽可能多的手术程序,你和医生才能决定为你做手术。矫形医生会建议由你的保健或家庭医生给你做个详细的体格检查。这是为了确保你有最好的身体条件去耐受手术过程。你也需要和理疗师配合,他将指导你手术后行康复训练。 手术治疗前的观察一个目的是记录基本信息。这些基本信息包括你目前疼痛程度,功能和髋关节运动及力量。 手术治疗前的观察第二个目的是去为你马上要做的手术做准备。你要开始锻练你手术后会用到练习。你也会要求去练习使用助行器或拐杖。手术中是否使用骨水泥决定了手术后在你行走时你能负多少的重量。 手术中医生须打开你的髋关节。这会导致你的髋关节早手术后发生脱位的可能。为了防止脱位,患者需严格遵循髋关节避免姿势指南。你的理疗师在术前会和你温习这些预防措施,他还会督促你时时作训练不少于六个星期。六到十二个星期后医生会同意你停止预防措施锻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技术操作规范 一、手术适应症 非手术治疗与其它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疼痛与改善关节功能得患者,包括: (1)原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炎 (2)类风湿性关节炎 (3)强直性脊柱炎所致得髋关节病变 (4)部分严重得髋臼骨折 (5)股骨颈骨折,包括少部分新鲜股骨颈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折不 愈合及经保守治疗与其它内固定术后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6)髋部创伤后骨关节炎 (7)特发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8)髋臼发育不良所致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 (9)髋部周围肿瘤 (10)特殊疾病,如肾病性、血红蛋白S病、血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对于年轻病人得选择,一定慎之又慎。 二、手术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主要包括髋关节活动性感染与结核得存在,以及威胁病人生 命得合并症得存在。 2.相对禁忌症:神经营养性疾病与外展肌力严重不足得患者。 三、手术入路选择 1.前外侧入路:经阔筋膜张肌与臀中肌间隙进入。 2.外侧入路:通过臀中肌与臀小肌于转子附着处前部得松解而达到外展肌 群得松解。 3.后外侧入路:经臀中肌后方与臀大肌间隙进入。 4.经大转子入路:采用大转子截骨。 四、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失误与并发症 (一)合并神经损伤 1.发生原因:(1)直接损伤;(2)骨水泥及电刀所致热灼伤;(3)神经周围血管

损伤。 2.预防: (1)术中小心牵拉; (2)保护坐骨神经; (3)防止骨水泥渗透到神经周围; (4)避免过度延长肢体,术前应根据X线片及假体型号,计划下肢延长长度; (5)熟练得手术技巧。 (二)合并血管损伤 1.原因:(1)手术器械因素;(2)骨水泥因素;(3)血管因素。 2.预防: (1)术中仔细与轻柔操作; (2)髋臼边缘放置牵开器应靠近骨面 (3)髋臼假体固定螺钉应固定在骨中,避免损伤血管及软组织。 (三)骨折 1.原因:患者骨质疏松及先天性或后天性骨质结构异常改变与手术医师操作 失误等。 2.防治: (1)髋臼骨折:如伴有骨质疏松,可采用同等大小得髋臼打磨器或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避免髋臼骨折。 (2)股骨骨折: ①术中骨折:多出现在以下情况:取内固定物所遗留得空洞造成应力增 高;骨骼发育不良或存在畸形;软组织严重挛缩;插入过大得假体锉或假体; 骨质疏松造成骨强度下降。 ②术后骨折:骨质出现过分应力集中、严重创伤、假体松动、骨质量下 降。采用得原则按术中骨折处理。 (四)感染 1.原因:包括术中污染、体内其它部位存在感染病灶、病人体质差、长期服 用激素、手术期间存在隐匿感染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