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 (4)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 (4)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 (4)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 (4)

第二节《乐音与噪音》同步练习(沪科版初二)(4)

一、选择题〔40分〕

1、一只电铃放置在玻璃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去,使玻璃罩内成为真空,那么〔〕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连续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但能听到声音

2、在敲响大古钟时会发觉,停止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要紧缘故是〔〕

A、钟声的回声

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3、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差不多上用玻璃做的,隔音成效好,这要紧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取声音

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

4、我们听到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

A、发声体在空气中振动,空气振动压迫耳膜振动

B、发声体振动就会引起耳膜振动

B、只要人们看到发声体在振动,就会听到声音

D、只要有发声体,人就会听到声音

5、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都要调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如此做要紧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方向

6、噪声严峻阻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幸免噪声干扰

C、在道路两旁植树种花,在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

D、建筑工地不承诺使用大型机械

7、宇航员在太空中谈话经常用一根棒接触,缘故是〔〕

A、防止两人分开

B、示意谈话内容

C、作传声介质

D、防止意外事故

8、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钟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9、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A、声音的响度和音色在传播过程中是不发生改变的

B、振动快的物体能够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

C、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专门弱专门弱的声音

D、利用声音的反射能够使声音的响度增大

10、站在桥洞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的缘故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

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

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

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

二、填空题〔15×3分〕

11、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团,敲击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观看到小纸团在跳动,这一现象讲明发声的物体在。想象一下假设在月球上做此实验,观看到的现象是。

12、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今后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的一声被

炸毁,神鹰号宇航员中意地笑了,你觉得如此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填〝符合或不符合〞〕,缘故是。

13、牛的叫声和小鸟的叫声不同,小鸟的叫声高,讲明它发声部位振动的高;牛的叫声大,讲明其发声部位振动的大;另外牛叫声和小鸟叫声的也不相同。

14、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优美的琴声,用夸张的语言表达物理学上的道理,在物理学上,〝余音〞指,〝三日不绝〞指。

15、小明蒙上眼睛,让妈妈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放在屋中不同的地点,现在他仍旧能指出收音机的大致位置,他是利用了来判定的。

16、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4s后听到回声,海水中的声速是1500m/s,那么海底的浓度为;这种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填〝能或不能〞〕其缘故是。17、蛇是没有耳朵的,假如蛇将头贴在地面上,蛇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传声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

三、实验探究题〔15分〕

18、声与光是生活当中常见的现象,通过声现象的学习我们明白声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光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昵?据此,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提出咨询题:光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

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分析和论证:假如猜想正确,在刚才的实验中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1、B ;

2、B ;

3、B ;

4、A ;

5、A ;;

6、C ;

7、C ;

8、A ;

9、D; 10、C;11、振动;小纸团依旧跳动但听不到任何声音;12、不符合、太空中没有传声的介质,因此不可能听到天狼号被炸的声音; 13、单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 14、回声、声音的不断反射;15、人的双耳效应; 16、3000m 、不能、地球与月球之间是真空、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17、固体〔骨〕;18 、猜想或假设: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实验器材:灯泡、真空罩、抽气机、电源、电线、开关;实验步骤:〔1〕把灯泡放在未抽气的真空罩内,接通电源,观看灯泡是否发光〔2〕用抽气机逐步抽去真空罩内的空气,观看灯泡的亮度是否有变化〔3〕当真空罩内变成真空时,观看灯泡是否依旧发光。实验结果:灯泡的亮度一直没有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除研究物外任意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关系:1m= 10dm = 10 2㎝ = 103mm =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量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106μm 5、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6、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8、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1) 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B.密度C.体积D.温度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 3、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 A.一只足球的质量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一个学生的质量D.一头大象的质量 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 6、270d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A.增大了27 dm3 B.减小了27dm3 C.增大了30dm3 D.减小了30dm3 7、A、B两个实心球,已知V A>V B,m BρB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9、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A.DVD影碟B.电话磁卡C.电脑软盘D.磁悬浮列车 10、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12、图9—1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1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基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D.将钢棒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一定有磁性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 分) 16、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 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m dm cm mm 卩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2 3 6 9 1m= 10 dm = 10 cm = 10 mm= 10 卩m= 10 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 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卩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3 6 1s= 10 ms= 10 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 2 3 6 9 2、单位换算:1km=103m 1m= 10 dm = 102㎝= 103mm= 106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 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 )、分钟(min )、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供参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选用精密仪器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改进测量方法 (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 、 、 的一门科学。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 → → → → →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 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 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 常选地面或 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 练习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 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二、机械运动 1、 定义: 叫做机械运动。 2、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观众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⑵裁判比较百米运动员的快慢采用: 练习: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S, 13.7S,13.9S,则获 得第一名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 。 4、 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 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 、 定义: 。 速度定义: 。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 , B 、速度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运输中单位 两单位中 单位大。 换算:1m/s= km/h 1km/h= m/s 。 人步行速度约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C 、路程时间图象: 速度时间图像: v s t = t s v = v t s =

Ⅱ变速运动: A、定义: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 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 方法:用测路程,用测时间。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 则 E、常识:人步行速度1.1m/s ,自行车速度5m/s ,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 客运火车速度140 km/h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 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s Ⅲ实验中数据的记录: 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是初中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设计表格时,要先弄清实验中直接测量的量和计算的量有哪些,然后再弄清需要记录的数据的组数,分别作为表格的行和列。根据需要就可设计出合理的表格。 练习 某次中长跑测验中,小明同学跑1000m小红同学跑800m,测出他两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分别是4分10秒和三分20秒,请设计记录表格,并将他们跑步的路程、时间和平均速度记录在表格中。解:表格设计如下: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 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 、课桌高0.7 、篮球直径24 、指甲宽度1 、 铅笔芯的直径1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 、手掌宽度1 、墨水瓶高度6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 径为L/n。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八(5)班共有学生63人,其中女生30人;八(6)班共有学生64人,其中女生33人;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他们分别是: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4、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5、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和物体运动的快与慢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全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沪科版) (详细知识点解析,绝对精品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在前,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图1-3,大自然为什么有五颜六色,为何如此绚丽多彩、令人惊叹? 图1-4,在雪山的底部受压力很大,这样就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就好像给冰雪层涂了润滑油,当人说话时,会使积雪层振动,这样就产生了雪崩。 龙卷风有时又称为旋涡风,外形近似漏斗,它通过地表或海面时,产生的破坏力极大。龙卷风内部强大的上升气流有时可将汽车或树木举起,带到数百米外。 3、请学生列举另外一些自己知道的自然中的神奇。 探究点二生活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自然现象扑朔迷离、千姿百态,而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则呈现出另一些神奇。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5至图1-7,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图1-5,充分利用大气压的作用。 图1-6,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往往不沿直线传播,会发生弯折。还有海市蜃楼也是光的折射现象。 拉链被美国的《科学世界》:杂志评选为20世纪的十大发明之一。 利用凹凸齿错合原理。拉链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连接概念完全不同。人们习惯用扣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期末复习创新测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 分;1—13为单选题,14、15 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 分,全对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 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 质量B .密度C.体积D .温度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3、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X 107哑的是 A. —只足球的质量 B. —只老母鸡的质量 C. 一个学生的质量 D. —头大象的质量 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 10 0以夕卜 B . 5 0以内 C .略大于5 0 D .恰为5 0 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 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 、鱼的实像,较鱼的实 际位置深

6、270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A.增大了 27 3 B.减小了 273 C.增大了 303 D.减 小了 303 7、A 、B 两个实心球,已知 >, <,则两者的密度关系为 A.p A < p B B.pp B C.p A > p B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 以后,可知 ( ) A 、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 、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 都未变化 C 、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 、变成水后质量少 了,体积未变 9、 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A.影碟 B.电话磁卡 C.电脑软盘 D.磁悬浮列车 10、 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 从杯中溢出10g 酒精.若 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 .大于10g B 小于10g C .等于10g 法确定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形状 12、图9— 1所示是A B 两种物质的质量 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 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A.p A < p B B.pp B C.p A > p B D .无法 确定 13、 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 D .无 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 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kg 0 ----------- 3

沪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归纳

沪科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归纳 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能够传播特别远,特别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要紧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确实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能够灭菌。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也叫会聚透镜。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全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节走进神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的神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大自然中的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茶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习物理将学习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板书标题: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粗浅、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相当于绪论课。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板书:第一节走进神奇)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阅读课本,完成本节学生用书“课前预习”部分。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自然中的神奇 1.老师讲述: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 2.请大家欣赏课本图1-1至图1-4,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老师针对问题解答: 哈雷彗星一般是由彗头、彗尾组成。彗星含量中冰最多。 中国民间将彗星叫做“扫帚星”。“彗”在中国有扫帚的意思。世界公认中国是对彗星观察和记录最早的国家。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哈雷彗星是根据埃德蒙·哈雷的名字命名的。哈雷最广为人知的贡献是他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时间的准确预言,哈雷的预言在其死后17年准确应验:1759年、1835年、1910年。 图1-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长度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单位换算:1km=103m1m= 10 dm = 102㎝ = 103mm= 106 μm= 109nm 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 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时间 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 ms= 106μs 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 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时间段:表示两个时间点的差值,如:还有多久下课 四、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 ②相同时间,比路程的长短: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得越快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v= s/t注意:该公式只能用于计算速度,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公式变换:s = vt t= s/v 通过公式:s = vt可得: (1)路程与时间的关系: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路程与速度的关系: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3、两种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②变速运动:速度大小或方向至少其中一个发生了变化 4、S-t和V/t图像 第三章声的世界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就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与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就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就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瞧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沪科版物理初二年级上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相对论的创立者是 A . 爱因斯坦 B . 牛顿 C .哥白尼 D .杨振宁 2. 一支未使用过的2B 铅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A .10cm B .20cm C .30cm D .40cm 3.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镜花水月 B .坐井观天 C .海市蜃楼 D .立竿见影 4.利用平面镜可以 A .成缩小的像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成倒立的虚像 D .成正立的实像 5.如图1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B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C .延长音叉的振动时间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 7.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8. 如图3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9. 在公交车上坐着一位中学生,他的手上拿着一杯饮料,当公交车急转弯时,杯内饮料晃了出来.中学生对司机很有意见,于是说:“师傅,你怎么开车的,我杯里饮料都晃出来了。”司机说:“我的车在转弯呢。”中学生说:“那你转弯为什么转得那么大?转小点,杯里饮料就不会晃出来了。”在这段对话中.这位中学生对下面哪个概念缺乏理解? A.惯性 B.速度 C.力 D.重力 图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经典易错题教学内容

八年级上册物理经典易错题 1.在湖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的动力是() A.桨划水的推力 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C.人对船的推力 D.水对桨的推力 2.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3.一辆汽车分别以6米/秒和4米/秒的速度运动时,它的惯性大小:() A.一样大; B.速度为4米/秒时大; C.速度为6米/秒时大; D.无法比较 4.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 A.1个 B.2 个 C.3个 D.4个 5.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6.一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三要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力( ) A 一定是平衡力 B 一定不是平衡力 C 可能是平衡力 D 无法判断 7.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8.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减小为原来的1/2 B.和原来一样 C.增大为原来的2倍D.无法判

断 9.蹦极游戏是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a是弹性绳自然下垂的位置,C点是游戏者所到达的最低点,游戏者从离开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物体速度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_______ 10.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下:①甲图中两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②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③丙图中水平恒力F作用在B物体上,使A、B一起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上述三种情况下物体A在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不受力B三种情况下,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且受力相同 C、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不同 D、①中A在水平方向不受力,②、③中A在水平方向都受力但受力相同 11.饮料厂生产的饮料装瓶后,要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用传送带传送。如图所示,一瓶饮料与传送带一起水平向左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饮料瓶受力的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完

第一二章运动的世界 1、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他提出了日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力学的先驱 伽利略。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提出了相对论。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2、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__________和物体__________的 自然科学。 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常用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______m=______dm=______cm=-______mm=__________μm=__________n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①观察________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 ②观察________是多少;③观察________是多少。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放一靠二垂直三估三记四多测)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5、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h、min、ms等,写出下面单位换算: 3.6×9 10ms=________h,3h20min15s=________s. 6、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误差和错误的不同,误差是______(填“可”或“不可”)避免的,错误是______(填“可”或“不可”)避免的,我们常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 7、运动的描述 (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被选作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是_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 8、运动的快慢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______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__________通过的路程, 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其国际单位是______。速度公式 s v t 的两个变形式是 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可用于路程和时间的有关计算。 (2)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概括为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3)粗略研究变速运动时,常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程度,其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中文表达式__________。在计算时,必须指明是哪一段__________或哪一段__________内的平均速度。 (4)人正常行走的速度为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