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教材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

【内容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主题】:认识钟表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设计者】:马冬霞郑州航空港区吕槐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

在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是这样要求的: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CS)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学生不能具体说出整时的特征,因此认识整时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学习目标】

1、观察钟面,能辨认出时针和分针。(CS)

2、通过提问、展示交流、动手操作、纸笔练习的方式,会认、读、写整时。(CS)

3、通过观察生活实例等活动,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

会合理安排和珍惜时间。(TR)

【评价任务】

1、完成思考1和练习1,能区分时针和分针。(DO1)

2、完成思考2,思考3,思考4,思考5,思考6,练习2,练习3,练习4,学生对于整时会认、读和写。(DO2)

3、完成练习5以及知识的拓展。(DO3)

【资源与建议】

1、对教材的简单分析

认识整时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学习目的是学生能认识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教材注意从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小红起床”“小明的一天”“快乐的周末”等生活情境,第85页“做一做”则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学生初步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要转2圈:早上有9时,晚上也有9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教材还渗透了接近整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第二课时的内容,因此在本节课没有涉及此内容。

2、对资源的分析

1、多媒体课件,课件可以把教学内容直观化,同时也可以将知

识的形成过程动态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实物模型的展示,利用钟表实物模型的展示,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实实在在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3、本课的学习按以下流程进行: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用课件呈

现情境图,通过观察和引导,学生分别认识8时、9时、10时→通过观察8时、9时、和10时的分针和时针,总结出整时的特征→采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拓展知识,通过学生的总结概括去内化新知。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会区分分针和时针、会认、读、写时间。通过观

察、提问、演示的方式辨认分针和时针,通过对比观察概括出整时的特征;本节课的难点是会认、读、写、整时,可以通过思考5突破难点,同时完成练习3和练习4检测目标。

【学习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课本。

(一)创设情境、谜语激趣

猜谜语

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能猜出来谜底是钟表

(二)直接引题、学习新知

多媒体出示:欣赏生活中的钟和表,这些钟表虽然形状不同,大小各异,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钟面。

思考1:钟面上有什么呢?善于观察的小朋友一定找到了。(PO1)

学生能发现钟面上的数字以及时针和分针。(DO1)

练习1:你能说一下老师拿的钟表模型,哪根针是分针,哪根针是时针吗?【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认识完时针和分针的区别后,及时练习,让学生对分针和时针的印象更深刻】

【评价标准:能正确辨认出钟面上哪根针是分针,哪根针是时针】

思考2:老师是几时到达园博园门口?(PO2)

学生能回答出来是8时到达园博园更好,如果回答不出来,老师直接给与正确答案。(DO2)

思考3:老师是几时到达厦门园?(PO2)

学生通过刚才的经验,能回答出来是9时。(DO2)

思考4:老师是几时到达上海慧园?(PO2)

学生通过集体回答和单独回答的方式能正确说出答案(DO2)

思考5:观察这3个钟面的分针,你有什么发现呢?(PO2)

学生能说出来分针指向12。(DO2)

总结: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这个时间就是整时,板书(整时),到底是几时呢?我们再看看时针,时针指向8就是8时,时针指向9就是9时,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所以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板书(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练习2:观察钟面模型,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以及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模型的演示,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的兴趣,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加强学生对2个特殊时间的认识】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间以及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练习3:老师用钟面模型先拨出一个时间,再请一名学生拨时间,其他学生说时间以及特征

【设计意图:体现了练习的趣味性和层次性,既对学生提出了正确要求,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时间以及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几】思考6:我们已经会认时间了,也会读时间了?时间该怎么写呢?(PO2)学生先谈自己的经验,然后规范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DO2)

练习4:出示一个钟面上所对应的时间,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表示时间的两种方法后,及时练习,加深印象。】【评价标准:学生能用两种方法正确的表示出时间。】

练习5: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对照教材上第92页的情境图回答。

【设计意图:结合“小明的一天”,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集体交流,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整时的读写,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评价标准:学生能正确认读钟表上的时间】

(四)知识拓展、概括总结

多媒体出示钟表的演变历史,在遥远的过去,人们利用太阳的影子记录时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钟,叫日晷,那没有太阳怎么办呢?这也难不住聪明的人们,人们又利用滴水原理制造了锅漏壶。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又制造了很多又精致又实用的钟和表,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因为时间像小马车一样,过的很快。请欣赏音乐:时间像小马车。

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

总结:希望孩子们带着今天的收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教学设计特点: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时间,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串起来。在认识整时的特点后,进行了一些有趣的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说一说、拨一拨的活动,体现了练习的趣味性。

教学设计思路: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然后用课件呈现情境图,通过观察和引导,学生分别认识8时、9时、10时,再通过观察8时、9时、和10时的分针和时针,总结出整时的特征。接着采用多种游戏的方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最后拓展知识,通过学生的总结概括去内化新知。

教学设计分析: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引出钟表,选

用了园博园这个地方创设孩子们喜欢的情境,用这样的方式更形象直观,更容易突破重点,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同时采用分步教学,层层深入,最后引导归纳整时的方法,学生掌握方法后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学习的欲望。

小学数学教案:认 识 钟 表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探究的意识。 (三)思想目标: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及会看整时。 教学难点: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多煤体课件、小闹钟。 教学过程: (一)闹钟出谜,激趣引入 1、猜谜: (播放录音——客人小闹钟的谜语):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是谁吗?请听这个谜语:一家三兄弟,高矮个不齐,嘀哒提醒你,时间要珍惜。你们猜我是谁? (待学生猜出谜底后,再继续播放录音):真聪明,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如果你们能在这节课40分钟里了解我,并能通过我的两次测试,你们就会灵活、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成为时间的小主人。 (听音目的: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 2、揭题: 大家有没有信心通过小闹钟的两次测试呢?那就让我们抓住现在的每一分、每 一秒,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认识钟表的重要性 (1)欣赏各式钟表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煤体课件展示各种钟表图片,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追求新知的欲望。) (2)说说钟表用途。

请学生各抒已见,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钟表。(联系实际,体会认识钟表的主要性) 2、认识钟面 (1)观察钟面,同桌互说你看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指名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3)小组讨论,时针和分针有什么不同。 (4)播放录音——小闹钟的自我介绍。 (利用课件进行相应的演示):下面就让我来做个自我介绍吧。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还有一根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周围有12个大格,有的钟面上还有12个数字。我们今天主要是认识时针和分针,如果把时针、分针合在一起,你会发现时针比较短、比较粗,分针比较长、比较细。同学们,你们说对了吗? (听音目的:学生观察钟面所发现的知识是零乱的,在学生初步感知钟面外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听录音,看屏幕,把学生发现的零乱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完全地认识钟面外部结构。) (5)听算训练——小闹钟的第一次测试。 (听录音,看屏幕。):同学们,你们有信心通过第一次测试吗?请听你清楚问题后站起来抢答,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①这个钟面上的时针是什么颜色的?分针是什么颜色的? ②这个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分针指着几? ③钟面上唐老鸭挡住的是数字几?米老鼠挡住的是数字几?比卡丘挡住的是数字几? (听音目的: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是会认识整时的基础,以听音方式进行巩固,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新知;同时引用生动活泼的小动物,能使听算训练更富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兴趣倍增。) 3、认识整时 (1)会看整时 ①课件显示聪聪刷牙、上课、做操、午休画面,请学生读出各个画面上钟面的时刻,并介绍自己看整时的方法 ②四人小组讨论整时的时针、分针指向的特点。 ③汇报交流,归纳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是几时。 ④请学生运用方法读钟面时间,说说明明一天的时间安排。(这是一个反面例子,以卡通画面形式出现,讲述明明8时起床,9时到校,因迟到而被老师严厉批评后改过自新,重新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的小故事,以此例教育学生应

认识时间(1)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90~91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习有关钟面上的知识,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 2、会正确认、读、写几时几分。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准确数分(5分5分地数),能认、读、写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正确认识“几时差几分”的时间。教具、学具准备: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谜语 学生猜谜语(钟表),引出课题: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出示钟面图) 指一指,说一说,钟面上都有什么? 汇报:钟面上有12个数字、指针和格子。 1、认识大格 动手数一数,钟面一圈被12个数字平均分成了几个大格 (让学生自己动手数一数) 汇报小结:钟面一圈一共有12个大格。 2、认识小格 (1)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 (2)数一数、算一算:3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4个呢?6个呢? (3)钟面的一圈一共只有多少个小格? 汇报交流:生1:一格一格地数,有60个小格。 生2:5格5格地数,有60个小格。 生3:我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有60个小格。 小结:钟面上有60个小格。 3、认识时针和分针 复习回顾:时针短,分针长。 (1)认识分针 思考:你知道分针怎样计时吗? 课件演示,学生体会: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 分针走1大格,就是5分; 分针走1圈,就是60分。 小结: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2)认识时针 思考:你知道时针怎样计时吗? 课件演示,学生体会: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 时针走1圈,就是12时。 小结:钟面上时针走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4、时与分的关系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优质课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明水小学 王晓囡

课题:秒的认识学科:数学年级:三年级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因此,我将“加强生活体验,注重学生发展”设定为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 设计思路:结合对教材,学生的分析,简要写我执教此内容的思路。 (1)唤起生活经验,激发兴趣,进入新课:联系学生非常熟悉的春节晚会场景,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引起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在探究,观察,合作中认识秒,理解新知:通过观察,摆弄钟表,在原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有关“秒”的知识,从“1”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建立“秒”的概念,水到渠成。 (3)在体验中收获智慧:时间看不见,摸不着,通过听声音,拍手“1分钟任务”等方式,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体验时间的感受。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分析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分析、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猜一猜,这是谁发出的声音? (多媒体播放钟表走动的"滴答"声。 生:(齐喊)是钟表发出的声音。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呀? 生1我在学校见过。 生2:我在车站见过。 生3:我在商店见过。 生4:我在银行见过。 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许多客人,你们想不想认识认识? 生:(欢呼)想。 (伴随美妙的音乐,多媒体显示出古今中外的各式钟表,学生发出"哇哇"的赞叹声。) 师: 欣赏完了这么多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这些钟表很漂亮! 它们有各种形状! 我还想再看一次。 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成的,我也想做一个。 师:要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首先得弄清楚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小组合作探索钟面的构造。) 片段二师:小白兔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可是今天他哭了,而且哭得非常伤心,小朋友, 想知道他为什么哭吗? 生:(瞪大眼睛)想。 (播放课件) 小白兔:妈妈,6点钟我要到小山羊家去做客,你带我去。 兔妈妈:妈妈有急事要出去,孩子,你已经长大了,你自己去吧。 (两小时后,兔妈妈回来了,小白兔两眼泪汪汪。) 兔妈妈:孩子,玩得不高兴吗?

小白兔:(委屈地说)我不认识钟表,我到小山羊家时,小朋友都已经走了。 时钟爷爷:小白兔别伤心,我来教你认钟表,以后妈妈不在时,你就可以自己看时 间了。 师:小白兔为什么哭啊? 生:因为他到小山羊家时,小朋友都已经走了。 师:时钟爷爷说什么? 生:小白兔别伤心,我来教你认钟表,以后妈妈不在时,你就可以自己看时间了。 师:小白兔不认识钟表,真麻烦,小朋友想一想,我们不会看钟表,还有可能遇到 哪些麻烦? 生:不会起床、影响休息,上课、想知道时间,总要问爸爸妈妈或别人、玩了很长 时间不会回家..... 师:大家都知道,不会看钟表,会遇上很多的麻烦,那我们应该怎样做生:学会看钟表。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生探索。) 片段三师:你最喜欢一天中哪个时刻?请你在钟面上拨出来,并告诉同学喜欢这个时刻的 原因。 (学生快速的拨钟,争相举手。) 生1我最喜欢下午6时, 因为6时可以看动画片。 生2:我最喜欢晚上7时, 因为7时可以和爸爸一起看新闻。 生3:我最喜欢下午4时, 因为4时可以放学回家。 生4:我最喜欢晚上8时, 因为8时可以睡觉。 师:小山羊最喜欢11月1日的下午6时,因为这个时刻是他的生日,小山羊为了庆 贺自己的生日,准备请小猴6时整到他家去做客。想请你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猴,但 不准直接说出6时,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 生1:喂! 是小猴吗?今天小山羊过生日, 请你下午5时过1小时到他家做客。 生2:喂! 是小猴吗?今天小山羊过生日, 请你下午4时过两小时到他家做客。 生3:喂! 是小猴吗?今天小山羊过生日, 请你在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6的时候到他家做客。

认识厘米反思

《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领悟着新理念,尝试着新方法,课后认真总结并写出教学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节课后,我结合听课老师的意见以及学生们在课堂的表现,及时对的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觉得比较好的地方: 1、让学生参与本节课的目标制定 在出现课题后提问:“看到《认识厘米》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思考后提出,生1:为什么要认识厘米?生2:认识厘米对我们有什么用?生3:1厘米有多长?生4:用厘米怎样去量?生5:这支铅笔有几厘米长?生6:用尺子怎样量课本的宽?……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本节课目标的制定,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新知,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2、体现两个“转变” (1)、学生充分观察尺子,发现尺子上有数字(刻度),竖线(刻度线),厘米(这把赤字的长度单位);(2)、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答案多样化:有刻度1到刻度2、有刻度2到刻度3、有刻度6到刻度7、有刻度12到刻度13、有刻度17到刻度18等;(3)、以小组为单位量纸条的长度,有从刻度0开始量起、有从刻度1开始量起、有从

刻度2开始量起、有从刻度4开始量起等。在这一环节,老师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认识时间教学反思[1]

认识时间的教学反思 认识时间是在二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时针和分针指在各数字上所表示的时刻,会5分5分的数,知道1时=60分,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一、课堂教学中的点滴收获。 1、贴近学生生活,质疑导入。 想见见它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下就热闹起来:想。我接着出示一个学生常见的闹钟,问:它是谁?有什么作用?课堂气氛进入了高潮,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环环紧扣,探索新知。 上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滴答滴答在动的闹钟,问:看着这个钟面你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再次进入学习的兴备状态,从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了很好的了复习。我再用课件生动的演示时和分的关系,让学生自己发现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1小时=60分,既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中,当学生学会5分5分的数时间后,我就让学生说时间,并让学生上台利用教具拨时间,或老师说时间学生拨钟面。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存在的问题。 这节课虽然取得点滴收获,但失误更多。 1、本节课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的,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及相关的计算打下基础的,在教学本节课时有些孩子5个5个地数也不会,是依靠手指来完成这一过程的。所以对这些学生的教学很难。 2、还有一些孩子在数大格时,由于手和嘴在数的时候不一致,往往出现多数5分或少数5分。 3、学生在读时间时往往容易读错,例如7时45分、4时55分这样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时针靠近大数,学生容易取大数,看成8时45分、5时55分。还有的是分针指着数字3,就说是3分钟,指着数字8就说是8分钟等。 4、另外,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非常枯燥而又难以掌握的,自己没有很好的组织教学,也有几次因为学生不明白,我多次重复讲解,使内容显的更为枯燥了。 5、没能很好的把握时间。 6、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只有让少数学生上台拔钟,没有让学生利用学具生生互动。 三、再教设计。 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玩一玩手中的小钟表,使他们在观察与操作过程中,经历和感受时针与分针的运动情况。 2、课中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进么操作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教案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秒的认识》是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本课教材从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知道秒的意义,探索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分、1秒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3、让学生知道秒在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程度。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情境激趣(播放课件):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画面,(新年钟声的倒计时)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呢,学生举例,师课件演示:(马路上的红绿灯、比赛等)。

师小结:在生活中用到“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地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观察钟面模型,复习旧知。 师:(出示钟面)还认识它吗,谁来介绍一下时钟朋友(又短又粗的那根针是时针,长的那根针是分针)。 (二)多种感官参与,建立1秒概念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钟面上的这位新朋友,它叫什么名字呢,谁来描述一下它的特征。(秒针又细又长,跑得最快)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钟面上的秒针是怎么走的,(播放课件) 师: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呢, 生: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就是一秒。 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 2、体验感受1秒。 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我们仔细听一听,钟表发出“嘀嗒”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一秒。 (1)(钟面演示1秒)你感受到了吗,想一个办法在心里记一记1秒有多长。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的,(拍一下手,点一下头) (3)你感受1秒怎么样,(学生发表意见)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91~92页。 教材简析: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认识钟面上的整时数,先让学生认识时针和分针,再认识钟表(包括电子表)表面上的整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过程性目标: 1.通过拨表针、观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2.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能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情感目标: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或拨出钟面上的时间。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钟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生异口同声地说:“闹钟”。 师:闹钟有什么作用呢? 生1:可以叫我们起床。 生2:可以告诉我什么时候干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板书:认识钟表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然后小组交流交流。 生:自由观察活动。(师:课件出示4时)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钟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1:我的钟面上有三根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较粗较细的是分针,那个又长又细的是秒针(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出示时针、分针及名称。)。 师:这个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他已经认识秒针了,真了不起,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更一步地认识秒针。钟面上还有什么?

《认识厘米》的案例与反思

《认识厘米》的案例与反思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阿福的新衣。 师:(课件出示)师讲解故事:过节了,阿福想做一件新衣服。他找到一家裁缝店……徒弟在一旁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啊? 生: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师傅的一拃长,徒弟的一拃短。 生:师傅的一拃比徒弟的长,徒弟的一拃比师傅的短 生:…… 这时,我做师傅,学生是徒弟,我和学生比一拃的长短,学生一下子就看得很清楚了 教师顺势接着问:“那怎样做能避免这个问题呢?” 生:师傅量,师傅做。 生:徒弟量,徒弟做。 生:师傅量好布之后徒弟再做。 生:用尺子量 生:…… 反思: 一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为此,我在课的开始就以故事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的进行做好铺垫,故事中徒弟抛出:“这是怎么回事?”的问题,引起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体会到师傅与徒弟的一拃不一样,同样是3拃,师傅的大徒弟的小,而在下一个环节中,我和学生比一拃的长短,学生很直观的知道师父的一拃大徒弟的一拃小。而怎样能避免这个问题呢?学生的动脑思考,积极发言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但是在这个环节中我自己觉得处理不够好,学生的回答: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时,我没有及时的评价,师傅量师傅做,徒弟量徒弟做,其实就是统一标准,只因为标准的不同才会出现阿福的衣服太小这一事实,要想测量的准确,测量的标准必须一致,在这里我应明确的点出这一点,而不是很快的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之中。 片段二:认识2厘米,3厘米,5厘米和任意几厘米 师:从0到2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其他的2厘米吗? 生:从2到4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从3到5之间的长度是2厘米 生:…… 生:从1到5是2厘米(这个学生说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微课——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官寨乡中心小学校张正武 【课题】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数学90页、9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知道1小时=60分钟。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体验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长短,初步建立一小时和一分钟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 教师出示课件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请知道这个谜底的小朋友举起你们的小手,我看哪个小朋友的小手举得最好,(知道谜底的小朋友真多,你们真棒)请你们用响亮的声音告诉老师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钟表 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生:时间 师:你们真聪明!我们每天起床、上课、下课,都有铃声提示我们。这都是钟表的功劳。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想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过渡到本节课的课题——认识时间。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 师:出示情景图,请小朋友们认真的观察,图上的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在上课。 师:你知道图上的小朋友是什么时候上课的?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是早上的8:05上课,我是从图上的钟表时间知道的。 生:是8:01分 师:有同学说是8:01,也有同学说是8:05,那么到底是几点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相信通过后面的学习,你肯定会知道的。 师:课件出示各式各样的钟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些钟表你见过吗?把你见过的钟表和老师说一说。(真好,你们的钟都很漂亮),请小朋友看,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教师,你发现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我发现了钟面上有数字、刻度、两根指针。 师:你真会认真观察。那个小朋友的小手举得最标准,请你说说你还发现什么呢? 生:钟面上的两根指针一根长,一根短。 师:你的小眼睛真的了不起,这都被你发现了。小朋友们想想长的指针表示什么?短的指针又表示呢? 生:因为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单元 《时、分、秒— 秒的认识》 教案

1 时、分、秒 【单元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 【重点难点】 1.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 【教学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关于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以各种倒计时作为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不易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运动场上学生赛跑时的情境。由于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们的身边,使得学生特别感兴趣,能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秒的认识和学习。【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2课时: 第1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知识结构】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点难点】 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准备】 钟表课件、实物钟表。 【情景导入】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2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 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 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2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认识钟表》。 课前思考 在第一学段中,《标准》对钟表的要求是: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对于这个教学任务,教材是分别安排在一、二年级完成。在一年级,主要是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能够认识整时及半时的记时法。在二年级,主要是认识24时的记时法,形成完整的钟表知识。材通过“小明的一天”的生活情境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体现了新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究、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贯彻下面四个思路。一年级的孩子,生活在条件优越,节奏日益紧凑的环境中,有朦胧的时间观念及钟表知识,在钟表的认识上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这种经验仅是对钟表完整知识的肤浅认识。而且,还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另外,学生从踏入学校大门的一刻,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情感品质、学习习惯都应该得到良好的熏陶和发展,尤其是在课堂的文化知识学习中,锻炼和发展情感品质、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刚踏入学校大门的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端。为此,在教学中,我力争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多层次的,操作性强的体验活动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课堂写真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屏幕,猜谜语。 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 马蹄哒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三个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实物钟挂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实物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什么作用? 生:台钟、闹钟、挂钟,这些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2、导入:这些钟虽然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作用都是用来帮助人们掌握时间的,它的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猜谜语游戏,创设出富有趣味、 引人入胜的情景,自然地引出“钟表”;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归纳钟表的大小、形状和作用,使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外形、作用。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二、演示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实物观察,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概括有关钟面的知识。 (1)分组讨论。 请小朋友们观察黑板上的钟面或自己的小闹钟,仔细观察后向小组的同学介绍,看谁的眼睛最明亮,谁的口齿最伶俐,将你所知道的、看到的、想到的说一说。 (2)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生共同交流,在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教师要把握知识掌握的深度,引导学生观察出数字排列的有序性、数字分布的均匀性、指针行走方向的一致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称、有序地观察钟面)。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秒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其中的钟面时刻为11:59)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几时几分吗?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师生一起倒计时:15,14,13, (1) 师: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板书:秒)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火箭发射、跑步比赛等。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师: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会有以下的发现: (1)电子表(或钟)。 (2)有秒针的钟表。 (3)秒表。 2.学习1分=60秒。 师:电子钟表、秒表以及有秒针的钟表都可以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现在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就提示:分针走1格,秒针走多少?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在反馈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总结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 3.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

1.建立1分钟的观念。 师: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教师接通钟面的电源,让学生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师:1分钟我们能做些什么呢?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教师强调:尽管1分钟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2.联系实际,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师:你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请在小组里说一说,小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成绩记录下来。比一比,谁跑得最快? 3.初步了解钟表历史。 师: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

三年级数学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 生:爱看! 师:好,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放一段动画片,请大家认真看!(课件:豆豆看动画)看呢,豆豆哭得多伤心呢!如果错过了时间,就会错过好多事情。那么,今天我们就和豆豆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师: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今天就有几位来我们班做客了,看看都有谁呀? 师:(出示钟表)这是什么? 生:钟表。 师:对了,这就是钟表。 师;(出示电子表)这是什么? 生:电子表。 师:(出示闹钟)这个样子这么可爱的是? 生:闹钟。 师:(拨铃)听!它在提醒我们干什么呢? 生:它在提醒我们该起床了! 师:(出示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这是什么? 生:手表。 师:对了,手表可真方便呀,让我走到哪都能看时间!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怎样认时间;知道钟面上都有什么! 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吧! 二、新授: 师:请大家认真听,一会儿老师会请同学们用手中的零件和笔,自己来制作一个钟表,同桌两个人要分工明确,一名同学负责把数字写好(用实物中演示),另一名同学负责把表针装好(注意:短针在下,长针在上)。如果你遇到了问题,可以和同桌研究一下,或者看老师摆在前面的钟表,比一比,哪组同学手最巧,最能干!(快速巡视,即使纠正)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制作钟表,你发现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钟面上有两根指针。 师:它们两个的样子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长,一个短。 师:你可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小孩,那除了指针,还有什么? 生:数字。 师:从几到几呀? 生:1到12。 师:请同学们看着老师前面的钟表,用小手指边指边说,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对了,指针也是这样转的。 师:同学们,钟表上的每个零件和你们一样,都有自己的名字,下面就请钟表先生来告诉我们吧!(课件:表盘)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了!(用黑板上的模型提问时针和分针,并板书)好,今天我们就要利用时针和分针来认识时间。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钟表的样子,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和你的一天一不一样!(课件:6图)谁愿意按顺序说一说小明这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情? 生:小明早上起床,接着去上学、上课,中午吃饭,下午踢足球,晚上上床睡

《认识厘米》教学案例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例2,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5)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6)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7)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2017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密州街道东武小学:李志敏 一、教材分析 《认识钟表》是青岛版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节课是时间教学的起始课,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学生已具有这方面的一些生活经验。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下雨了”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素材,通过老师分别给4个小朋友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的时间为话题,激起学生认识钟表的欲望,从而体会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然后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认识钟面,学会认读“整时”、“几时半”、“大约几时”。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了浓浓的师生亲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六、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钟表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请猜个谜语。 我有一个好朋友, 滴答滴答不停走, 叫我学习和休息, 真是我的好帮手 (出示实物钟)钟表图片,它是人们用来干什么的?(看时间的)你会看吗?想学会看吗?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板书认识钟表)。 抓住学生对钟有初步的认识这个特点,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去钟表店玩一玩。使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非常有感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受到钟就在自己的身边钟,钟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认识钟面表盘

教学案例《认识长度单位》

教学案例《认识长度单位》 柳州市静兰小学覃庆群 案例背景: “做数学”,一个耳目一新的词语,它是指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由于“做数学”提倡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关注学生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它已成为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很多教师把理性的认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时,一种无形的操作习惯却又常常阻碍着新认识的实施,甚至有时带着“做数学”的新课程理念走进课堂,但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则不知不觉地又回到原来的操作习惯上。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总感到组织活动的麻烦:一件简单事例的阐述、一个数学事实的确认、一种运算法则的理解、一个公式的出现,在学生的各种体验活动中则成了一种十分繁琐的过程,而且课后检测学生课堂现场的学习情况,则又不十分的理想。教师陷入不知如何进行实践操作的困惑之中。 案例描述: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基础知识,按照原有教材的安排,先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要用尺来量。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接着教材展示实物的直尺,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长度单位,并会读其中的长度。然后,学生用手上的直尺(或三角尺)测量1厘米、2厘米……等线段。最后,再用直尺测量一些具体实物的长度。在这一节课上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即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厘米,并会用直尺这个工具去测量一些较短物体的长度。 新教材在编写中则有较大的改变。首先,请学生估一估讲台、课桌的长度(学生可以用手比划来估、也可以用其它工具来估)。其次,安排学生用自己的“工具”测量课桌其中一条边的长度,学生中有的测出课桌一条边是“4柞长”、有的是“6枝铅笔长”、有的是“3个文具盒长”等。再次,交流大家的测量结果,从中引出用尺子来量,并认识直尺上的单位长度。最后,安排测量一些实物的活动。上述的编写与原来教材的最大不同点是厘米的认识不是直接出示的,而是学生在原始工具测量的基础上,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后才逐渐引出的,也就说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的全过程。 1、在教研活动中的认识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先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各种物体的长度以及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长短,随后比一比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短。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身边的工具量一量课桌一条边的长,并引出厘米的概念。最后,安排了一些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与教室中具体物体的长度。 在讨论教案时,教研组的同事认为学生认识厘米的体验活动还不充分,做数学的味道还不足,于是提出再增加两个环节。一是,在情景活动中,学生在对具体物体长短进行比较后,增加对教室内某一实物估计的活动(如课桌有多长?讲台有多长?),通过学生的估计,既能加强学生估计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具体测量的必要性。二是,在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后,安排一个用同一个工具进行测量的活动(如用铅笔进行测量,但铅笔的长短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即使同样用铅笔进行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从中使学生认识到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认识时间》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一、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学生答出(钟表)后。我追问: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学生一定会说出(时间)。我接着问: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 出示主题图: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二、教学互动 (1)认识钟面 出示钟面,师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一共有多少个小格? (2)认识时 演示: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了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也是1小时吗? (3)认识分 演示: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么想的? 师:分针从12起到2是几分?你是怎么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4)感受一分钟。 通过读、写、算、数等活动,亲身体验1分钟的时间观念。老师计时,学生分组活动。一组:读课文。二组:写字。三组:口算。四组:数数。 一分钟后,学生汇报:一分钟读多少字?一分钟写多少字?一分钟做多少口算?一分钟数多少数? (5)读写钟面时刻 出示钟面,有时时针不是正好指着几时。比如,现在时针不是正好指9,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9时多。那么,到底多多少呢?这就要看分针了。现在分针从12走到了1,分针走过了多少分呢?(5分)几时5分?(9时5分)不满10分,我们就先写0,再写5。(板书:9:05) 出示第二、三个钟面,你能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6)时分关系 出示钟面,现在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是几时?(演示)时针和分针现在又怎样走动了?这说明了什么?1时=60分 三、教学效果检测 (1)口答: 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