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太原理工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姓名:郭一君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建筑历史与理论

指导教师:孟聪龄

20100501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摘 要 

 

近年来,反常的气候变化和高速的能源枯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高能耗的建筑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生态型建筑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建筑是人适应环境的产物,却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下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之一。也使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从新审视建筑与环境、能源、资源的关系。 

论文的第一章阐述了论题选择的背景和意义, 提出了研究的主线和框架, 分析了各国环境型建筑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分析了建筑与气候环境、建筑与能源资源的关系,阐述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得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是顺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第三章阐述了通过设计手法与自然环境结合,更好的发挥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与低碳生态性。其中包括对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其地域性加以研究和考虑;根据其建筑周围环境的研究成果,选择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通过对建筑构建的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第四章阐述了在建筑技术的使用上如何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这里主要是分析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如何进行采暖和降温,其中包括对建筑地理方位的分析,以及维护构建的设计和平面布

局。建筑遮阳技术和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最后论文分析了环境型低碳生态建筑在我国发展策略,遇到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发展前景的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从 “建筑—环境”关系出发,对气候环境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中气候环境设计的可行性策略,低碳生态型建筑既是保护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满足未来人们对舒适健康和经济节能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在尊重自然的同时,积极地、创造性地推进建筑环境优化的进程,从而能够同时获得良好的自然、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 

关键词:建筑设计,生态设计策略,低碳性,策略 

 

 

 

 

 

 

 

 

 

 

 

 

 

 

 

FEATURE OF LOW-CARBON AND ECOLOGY

OF ARCHITECTURE DESIGN COMBINING

WITH ENVIRONMENTAL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bnormal climate change and depletion of high energy aroused general concern. Especially, there are being at the peak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energy-intensive architectural industry resulted in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velopment low-carbon eco-building.In order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living, we need to change the existing way of life, conserve energy, protect ecological, and meet the low-carbon era. This has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mankind. Architec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adaptation to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largest energy consumption in the social processes of rapid development. We should consider newly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energy and resources on the premis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subject choice, and proposes the main line and the framework of research. The paper gives the a nalysis of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type construction in

nations as well.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pape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buildings which adapt their environment are the choi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architecture,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nd illustrating evol u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In the third chapter,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e way to make the building better adaptability to the environment around and low-carbon Ecology by combining design techniques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t includes the study and conside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regional factors where the architecture is being. We may select the building location, orientation, layout, etc, which bases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its environment. Buildings may have established goo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with their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ir components. In the forth chapter,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to combine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en we make us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We analyze mainly the theory how passive solar energy buildings heating and cooling, which includes: the analysis of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design and layout of maintenance of building,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Shading and natural ventilation technology. 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environmental -type low-carbon eco-construction, Problems we may face and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outlook in China.

In summary, this article researches systematically the designed methods of climate environment and e xplores the feasible strategy of climate environment

desig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Architecture - Environment" starting. Low-carbon eco-building is not only requirements of protecting energy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of comfortable health and economic energy-saving living environment. We will get good natur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if we respect the nature and promote actively and creatively the process of optimization of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strategy of ecological design, the

low-carbon,Taetie,

 

 

 

 

 

 

 

 

 

 

 

 

第一章 绪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 1.1研究的背景 

 

1.1.1人与生态环境 

现代工业革命使得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又一次发生巨大变化。特别从20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和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人类“征服”自然环境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全球,人成为主宰全球生态系统的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世界著名科学刊物“科学(Science)”1997年发表了一篇《人类主宰地球生态系统》的文章,文章中列出的一组数据(见表1-1)表明,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全球的生态系统。在战后短短的几十年历程中,环境和能源问题迅速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为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

 

陆地地表转化 45% 

人为造成的二氧化碳含量 21% 

可开发淡水的使用量 52% 

人为的陆地固氮 56% 

引入植物物种(加拿大) 20% 

人类活动造成的鸟类灭绝 63% 

 

表1-1人类主宰地球生态系统 

Form 1-1 Human dominated Earth's ecosystems

1.1.2人与资源能源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所使用的资源和能源的数量呈飞跃式的增加。有研究表明:在过去的10年中,世界上能源的总需求增长了15%。特别进入21世纪,由于人口增

长和经济发展,这种增长更加势不可挡。产业革命至今的260年,如果以地球的整个历史为尺度来看的话,这段时间是微不足道,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急速耗费了如此多的资源和能源,这只能被看做是一种非可持续性的发展。 

建筑应该比起其它所有的人工产品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污染负更多的责任。分析研究表明,建造活动消耗了最多的能源和自然资源。对于所有排放的温室效应气体,来自于建筑材料的生产运输、建筑的建造以及运行管理有关的能源消耗大约占到五成。除此之外,建设活动还加剧了其他问题如酸雨增加、臭氧层破坏等。中国是主要燃煤国之一,近20年来煤炭消耗量逐年增大,1990年9.8万亿吨,1997年增长到14.48万亿吨,预计2010年我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超过20万亿吨标准煤。城市化程度的加快,带动了现代采暖、空调技术与设备发展,使得能源的消耗进一步加快,燃煤烟尘排放量又加剧了大气污染,酸雨扩大,如此循环下去,必然给自然和环境带来破坏性的伤害。时至今日,当人类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后,不得不正视困扰人类生存的三大问题:资源耗尽、能源枯竭以及环境恶化。 

1.2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从建筑的设计和技术的角度入手,着重考虑建筑群的间距、朝向与布局形式,建筑空间与体形的组合,建筑构造设计及材料的使用以及综合措施等因素,使建筑设计更加低碳化、生态化。分析介绍具体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力图归纳总结出实践中的操作方式和具体方法,达到对设计者启发,借鉴的目的。通过对建成个案的实际分析,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理论。 

建筑和自然气候不同,其首要目的就是要限定一定空间的人工气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环境的维持必须依靠一定的能源支持,它是一个通过不断输入能量而形成、维持,并逐渐复杂化的有序结构。建筑能耗的广义概念包括建筑材料生产用能、建筑材料运输用能、房屋建造和维修过程中的用能以及建筑使用过程中的建筑运行能耗。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建筑材料和建造过程所消耗的能源一般只占其总的能源消耗的20%左右,大部分能源消耗发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如采暖空调能耗、照明能耗、通风能耗等,才是对建筑专业而言具有真正研究意义的建筑能耗概念。所以,本论文重点研究如何通过结合环境设计的方法来减少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探讨建筑结合环境设计时体现的低碳生态性,并建立一套理性的设计思维模式。对未来的低碳建筑的设计提供具有一般规律性的设计思路。 

1.3国内外的研究的现状 

发达国家建筑所需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30%~40%,大部分用于供暖。近30 年来,发达国家在建筑中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新型建筑保温材料的开发、智能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建筑节能技术发展迅速。 

美国通过绿色建筑试点,建造了具有特色的生态住宅。其中不仅有住宅,还包括旅馆、办公室等民用建筑。而最新研发的零能耗住宅利用先进的建筑材料和节能设备,通过对住宅内人体散热采集,或利用光能、风能,实现了住宅内部能源电力完全由建筑本身自产。通过试点建设的成功和大力推广,美国正在逐步实现零能耗住宅的市场化。除此之外, 美国政府还对节能的建筑产品予以奖励,以经济激励和税收减免来刺激开发商建造绿色住宅。 

英国政府社区及地方政府部门于2006 年发表了“零碳住宅” 政策。英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在2016 年开始, 所有在国内建造的住宅都要达到“零碳” 标准(DCLG, 2006, 2007, 2008)。“零碳住宅” 政策目的背后的原因是由于英国国内建筑的排放等于全国排放的45%。由于有大量的建筑是现有建筑物, 要大幅度减排, 就需要大力减低新建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法国,建筑节能一般都能达到75%以上,其在建筑材料和科技手段上投入很大。在外墙保温材料中,使用10 厘米厚的聚苯,在外窗材料方面,低辐射的Low-e玻璃在法国住宅中已经很普及,在住宅使用过程中,法国大部分住宅在能耗方面都做到了精确的自动调节。 

加拿大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房屋采取了不同的节能技术,将高质量的混凝土、新型的保温材料进行有机结合,墙体一般采用阻燃性发泡聚苯乙烯、玻璃棉或岩棉等保温材料同其他墙体复合而成,性能优异且能有效利用和节省资源。 

奥地利政府自1999 年启动“未来房屋”计划以来,在开发节能建筑技术、被动功能房门窗、光伏技术、保温材料和可再生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发成果,尤其在被动功能房和太阳能房的建造技术方面处于欧洲领先地位。 

我国能源消费处于高碳状态,又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资源与环境问题都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瓶颈。在建筑方面,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法规政策,提高新建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加强建筑认证方面对于建筑能耗的重视,对建筑进行节能评级,可对开发节能建筑的地产开发商进行减税鼓励措施,对购买节能住宅的居民提供

优惠的抵押贷款、减税或补贴政策等。在建筑技术方面,目前我国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深圳光明生态城,以及湖南长株潭和湖北武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规划建设中,还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投入到低碳生态城实践中。 

1.4研究的意义 

由于建筑行业发展快、能耗高、数量大,在整个建筑周期里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被看作是走向低碳经济的最重要行业。全球终端能耗的40%来自建筑能耗,只要简单地提高建筑能效,在2010年全球有望减少7.1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出,相当于预计的2010年全球排放总量的27% 。更重要的是,对建筑节能来说,采取行动的收益远大于成本。从内涵上讲,研究建筑的低碳生态性与我国目前推行的“绿色建筑”是基本一致的,但“低碳生态性”可以更加明确地突出建筑应该具有的特性,同时将“低碳”的理念融入其中,有利于公众对发展“低碳经济” 和建设“低碳型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从宏观上减少碳排放量,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有益于确保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有益于防止国际争端和稳定能源供给,更有益于维持人类稳定且富足的生活。

 

 

 

 

 

 

 

 

 

 

 

1.5论文结构 

 

 

 

 

 

 

 

 

第二章 建筑的可持续使命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人口爆炸已成为21世纪困扰全球的四大显著危机,温室气体减排和能源安全成为影响当今各国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工自然中最直观、最基本的环境部分就是建筑,随着人类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内容融入建筑,建筑将演变成一个复杂的功能体,正成为大量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汇集点。生态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建筑不仅仅是建筑领域关心的,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所以,如何为建筑在人与环境的大系统中找到其应有的位置,是确立可持续发展建筑的当务之急【1】。 

 

2.1气候变化与建筑 

什么是“气候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其定义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观察,在自然气候变化之外由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全球大气组成所导致的气候改变。在上世纪,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上升了零点七四摄氏度,而其中大部分升温发生在1970年以后。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的资料,引起地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 2.1.1全球变暖的成因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大气中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给地球包裹了一副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扩散,最终导致地球表面变热起来(见图2-1)。 

除此之外,二氧化碳还可以改变大气的热平衡,首先,二氧化碳可以通过吸收地球的红外辐射,引起近地面大气温度的增高,其次,近地面大气变暖会使地面蒸发增强,造成大气中的水汽增多,然后大气中增多的水汽又会使近地面大气对地球红外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增强,这种正反馈机制一旦形成,就会出现恶性循环,破坏原有的大气热平衡,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1.2全球变暖的危害 

尽管当前对全球变暖问题

尚无一致的看法,但有关这方

面的国际活动相当活跃,对全

球气候变化的机制和变暖对人

类的影响正在广泛研究之中。

2009年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

专门委员会在其发布的《全球

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提到:

在过去的50年中,很可能是人

类的活动导致了全球气候变

暖。联合国公布的气候变化报

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上升1.1至6.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18至59厘米。如果气温上升幅度超过1.5摄氏度,全球20%到30%的动植物物种面临灭绝。如果气温上升3.5摄氏度以上,40%到70%的物种将面临灭绝。 

由全球变暖引发的气候灾害也将更加普遍。热带风暴将更频繁、更猛烈地光顾;世界部分地区将受到高温和暴雨天气地危害,并可能导致森林火灾和病疫的蔓延;海平面上升将令沿海地区洪涝灾害增多、陆地水源盐化。 

2.1.3全球变暖问题的困境 

(1)与经济增长的联系 

经济的增长伴随着能源的消耗,我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传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它们燃烧后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 2等温室气体。在人类历史上,经济的增长同能源的消耗和CO 2的排放量成正比,即经济增长越快,能源消耗量就越大,CO 2的排放量也越多。回顾历史,CO 2排放量的下降仅出现在经济大萧条、世界大战、能源危机及苏联解体等世界经济遭受重创的时期。即便在这些时期里,CO 2排放量的下降也不明显,总体来说CO 2排放量是在稳步增长的(见图2-2)。如此看来,抑制CO 2排放量也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 

图2-1温室效应示意图 Fig 2-1 Diagram of Greenhouse effect

 

 

 (2)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 

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GHG )主要排放源以发达国家为主,现在,美国的CO 2排放量约为发展中国家的10倍。而今后伴随经济增长所产生的CO 2排放量的增长则可能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所以问题就凸显出来了,因为贫富差距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必然造成CO 2排放量的不同,如何做到既兼顾“公平”又能够有效抑制CO 2的排放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 

(3)时间跨度太长 

由于地球系统的巨大惯性,全球变暖问题本身就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同时人类对问题的认识也存在着时间的跨度,对于政府来说从认识问题到提出方案再到解决问题中的一系列探索也需要时间来实施和验证,可谓任重而道远。 

2.1.4建筑与全球变暖问题 

建筑是一个高能耗的产业,在建筑全周期中排放的大量的CO 2及其他有害气体,对全球变暖产生了很大影响。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图2-2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 Fig 2-2 The changes of Global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004年,全球建筑行业产生的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大约占2004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3%。 

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45﹪。2004年我国建筑总面积为389亿平米,总商品能源消耗约5.1亿吨标煤,占社会总能耗的25.5%,目前正逐步上升到3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的3倍多,按目前趋势发展,到2020年我国建筑能耗将达到10.9亿吨标准煤。因此,推进建筑低碳生态化的研究和使用形势非常严峻。 

2.2能源危机与建筑

1973年国际石油危机爆发,由此引发了对全球性的节能建筑的研究。据报道:建筑相关能耗(包括建筑能耗、生活能耗、采暖空调能耗等)已经超过工业成为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占总能耗的46.7%。建筑消耗的能源以传统能源特别是矿石类能源为主,而这种传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远大于其他能源,所以建筑低碳生态化势在必行。 

2.2.1全球能源资源概况 

目前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二十世纪以来,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口的增长速率。尤其是近二十年惊人的能源消耗量,已造成世界能源的迅速枯竭,各国能源供应的短缺,以及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005年世界原子能协会对世界能源资源蓄藏情况调查分析中指出,煤的蓄藏量约9090.6亿公吨,以年产量约28.87亿公吨油当量来计算,估计可采约155年;石油的蓄藏量约1.2007兆桶,以日产量约8109万桶来计算,估计可采约40.6年;天然气的蓄藏量约179.8兆每立方米,以年产量约2.76兆每立方米来计算,估计可采约65.1年;铀的蓄藏量约474.3万公吨,以年产量约4.16万公吨来计算,估计可采约114年。由此可见,如果不改变传统能源的开采方式,开发新型能源,传统能源将面临枯竭。 

2.2.2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 

由于自然气候和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建筑能耗会产生地域差异,据粗略统计,人类大约有将近一半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之中,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工业和交通能源消费大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建筑能耗占全国商业总能耗的比例也高达54%左右。此外,建筑消耗的能源以传统能源特别是矿石类能源为主,而传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比其他资源对环境具有更大的副作用,一方面其开发开采过程会破坏植被生态环

境,另一方面其使用过程中排放的有害气体、残渣等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这种对环境二重破坏作用使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环境危机的焦点,所以建筑节能问题也就显得十分迫切。国际石油危机之后在建筑领域出现的全球性的节能建筑研究大潮几乎席卷了所有发达国家,它带动了多方面的建筑技术蓬勃发展,也为后来的生态建筑研究作了前期的铺垫。 

2.2.3我国的建筑能耗情况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全国房屋总面积已超过40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的单位面积能耗相对较高,而今后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16~20亿平方米,到2020年将新增建筑面积200多亿平方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建成1平方米的房屋约释放出0.8吨碳。我国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能耗建筑,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建筑采暖、空调、通风、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都参与其中,造成大量碳排放。有关数据表明,建筑耗能已占到我国总能耗的40%。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从“衣、食”逐步向“住、行”方向升级,生活由生存型向舒适性转变,人们对建筑面积、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及各种家用电器的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必将导致建筑能耗持续增加,并将成为未来20年主要能源消费的增长点。建筑能耗的持续增长将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因此,建立节约型社会已是当务之急,加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低碳和生态成为21世纪人居环境建设的目标。

2.3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过程演变 

建筑作为人类进化的标志,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人类对自然认识的进展、科学体系的完善、技术手段的更新对建筑本身以及建筑观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的建筑观是建基于新自然观、新科学观、新技术观基础之上的,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观,是对建筑与人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地全面而系统地审视。 

2.3.1生态学的启示 

生态学教导我们如何维持生物与周边环境的稳定关系。生态学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维持生物群体或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稳定关系,就是要有合适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也就是说,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调控维持起了生态体系。在当今城市,建筑行业最为紧迫的课题就是如何重新构筑能量及物质循环体系以降低对环境的重负。

至今为止,在历史上,人们都是从“文明”的基本原则出发,为追求舒适和方便而对资源加以利用地。到了近代,演变成了以对物质的无限度需求为前提并不断浪费的时代。这就是我们为何要背负起地球环境问题这一史无前例的课题的原因。 

根据近年来对建筑物相关生命周期的分析研究,可以按照效果的大小列举有关降低对环境有较大负荷的建筑物的对策:第一,减少在使用建筑物时能源消费;第二,延长建筑物的物理及社会使用年限;第三,在进行建筑施工的时候选择使用对环境损害较小的材料。目前较为紧迫的是如何减少为维持居住环境而用在冷暖气设备、照明、热水供给,以及提供动力上的能源。 

2.3.2前能源时代 

建筑活动本来就是以与自然环境抗衡为目的的,所以,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建筑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和探索。世界各地的民居就是人类在与自然气候的长期抗衡过程中对居住形态不断优化的结果,它们仿佛是从地面生长出来的竹笋一样。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在积累了人类长期经验的建筑中,蕴涵了许多适应地区特性的建筑设计原理,那些精巧的技艺让人惊讶。V.奥戈亚(Olgyay)于1963年在其所著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中,对这些传统民居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彻底地用科学方法去解释那些设计原理,并使其系统化。他提出从人体气候舒适度出发分析气候条件,进而确定可行的设计策略。其中包括为了解地域气候特性而必备的数据和方法、

图2-3建筑手法的两种模式 

Fig 2-3Two modes of construction practices

建筑物的平面或断面所反映出来的设计方法、如何决定部分的尺寸或式样等。 

在这里首先说明的是为获得舒适的室内温度所需要的三个步骤。第一,是改善建筑物的周边环境;第二,是考虑建筑物的设计;第三,是如有必要,辅助性地使用使冷暖气设备维持运转的最小限度的能源。J.Fitch把调节室内温度的建筑模式分为两种。他通过调查并分析世界各地的民居或动物巢穴而列举出的模式之一,就是在寒冷地区或酷热的沙漠所观察到的把建筑物的内外截然分开

的“内外隔绝型”模式。另外一种则是在气候较

为温和的地区常见的根据外部变化来选择有效的

环境要素,进而改变建筑物样式的“取舍选择型”

模式(见图2-3)。根据实际需要来通风,采光。

中国的民居就是这种建筑的典型(见图2-3)。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首先使用的应该是比较容易

操作的“内外隔绝型”,原理简单但实际操作比

较困难的“取舍选择型”的发展迟了许多。 

1920~1950年前后,是近代建筑业取得巨大

成果的时代。出现了如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

斯;赖特那样的建筑大师,可以看到在这个时期

许多建筑师已经开始密切关注光、热、空气等的

环境因素并将其引入到建筑中去了。只不过当

时的资源不如今天丰富,不得不在建筑上花费

心思;但正是因为如此,建筑才具有了在空间

上给人带来清爽、清楚和健康的感觉的特征。

这也是美国的住宅个案研究(case study 

house)和日本战后流行modern living的共同

特征(见图2-4,图2-5)。 

梁思成曾说过:“建筑莫不在各自环境中产

生,先而胚胎,初具规模,继而成长,转增繁缛。”中国传统民居受“天地合一”的传统哲学思想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所以中国的传统建筑就是结合环境设计的很好的范例,例如,院落是中国传统民居平面布局

图2-5斯塔尔住宅 Fig 2-5 Stahl House-Case Study House No. 22 图2-4马赛公寓 Fig 2-4 Unité d’Habitation of Marseille

的典型特点(见图2-6)。院中植草种

树可起到净化室外空气、调节温度的作

用;檐廊既是户外活动的理想场所,也

是室内外的过渡区域,还能组织良好的

通风,同样起到调节室温的功效。同为

院落式 的民居建筑,在寒冷干燥、日

照较少的北方,表现为南北向较长,院

落空间开阔,以得到充分的阳光照射;

而在湿热多雨、日照较长的南方,南北

向相对较短,院落空间较小,建筑的阴

影正好投射在院落中,造成了阴凉的小

天井,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凉爽舒心。

窑洞作为黄土地区的一种建筑形式,既符合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又体现了独特的地质特点。黄土高原的条条冲沟、块块坡地上挖掘而成的黄土窑洞,既不占耕地,还可以防水土流失,冬暖夏凉,适合人的居住要求(见图2-7)。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是湿热多雨气候影响下的独特建筑形式,它们大多为竹、木结构,屋顶挑檐深远,造成的大片阴影使下部房间荫凉,底层架空和带缝的木板,使底部较为阴凉的室外空气渗透到室内,空气自然流动带走热量,也避免了雨水的淹没和虫蛇的侵扰。 图2-6北京四合院 Fig 2-6 chinese courtyard house of beijing

图2-7陕西窑洞群 

Fig 2-7 Shaanxi cave group

2.3.3能源时代 

自工业革命以来,能源的利用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开发,在建筑领域里,冷气设备也逐渐普及开来,住房的用电也开始激增。 

G.R.斯图亚特在他的《美国文化的背景》一书中描绘了50年代美国的生活。这个时期美国的住宅被称为“如小型轰炸机般的装置”。如果不供给足以驱动小型轰炸机的大量的能源的话住宅就无法发挥其功能。不久,由于暖气设备和冷气设备的出现,使在不影响周边环境的前提下人工调节室内温度成为可能。这个国家拥有极其丰富的能源,于是可以大胆地去研究能源的各种用途。冷气可以使能源的新用途崭露头角。 

可以说由于这项技术的运用,建筑设计的自由度被大幅度提高了。也可以说一直不得不考虑环境因素的建筑业终于从环境的制约中解放出来了。20世纪,美国的建筑以丰富的能量资源为武器,充分展示崭新的人工环境技术的特性,并根据这一点突显出了与传统欧式豪华建筑的不同,使其可凌驾于旧式建筑的概念之上。阿道尔夫?罗斯观察到了这种美式新建筑的兴起,指出“管网图创造了美国文化”。这其实就是能源改变建筑的体现。 

设计依存于能源的人工环境通常是从把内部和外部截然分开开始的。外部自然环境的变化在这里就成了使技术的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被当作“外乱”。人们希望它的影响越小越好。人们首先关闭空间,然后

根据需要逐渐构建起与外界的通道。这

种做法正是对已经设定好的机能一个

个地进行完善的要素还原主义。我们可

以看到的典型的例子就是1965年 “建

筑电讯团”’(Archigram建筑师团体)

对未来住宅的箴言—环境泡影 (见图

2-8)。那简直就如宇宙飞船一样。虽然

这里已经被明确定量的机能确实得到

了充实,但却陷在了一个被忽略了的宿

命中——模棱两可的东西、情绪性的东

西以及需定性去把握的东西,在机械设计的领域可能是理所当然的做法,用在建筑领域却呈现出奇特的状态。因此随

图2-8环境泡影 Fig 2-8 Environmental Bubble

浅谈低碳设计理念与高层建筑

浅谈低碳设计理念与高层建筑 把人工建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建造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新陈代谢能力的建筑,是我国重大的发展理念和规划前景,也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发展前景与目标,如何把低碳节能的设计理念与我国当前的建筑技术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结合,成为我国前行道路中的必然转变趋势。 标签:低碳设计理念;高层建筑;设计;应用 由于我国人口密度的增加,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高耸的钢铁森林成了必不可少的发达现代城市的象征,很多建筑师都在尝试如何使钢铁森林,变得温暖,人性,绿色,低碳,建造令人舒适的城市花园,楼中绿地,低碳环保设计理念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生态的重视与尊重,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低碳设计理念愈发受到人们青睐。 一、高层建筑及低碳设计理念 我们在对高层建筑进行设计时不仅会考虑到建筑的设计高度,而且会考虑到使用者的切身需求与感受,这使得设计师在设计时更加遵守以人为本为宗旨。因此,在建筑的设计阶段,考虑的因素尽量要从人们的感官感受出发,打消人们对钢铁怪兽的恐惧感,换以自然般的亲近感,合理的将绿色植被种植穿插在建筑中,并把建筑节能贯穿到规划设计中,妥善运用低碳环保技术、太阳能储存转化、雨水接收利用、人工发电地热、恒温设置等,都能很好的把理念代入设计中,给人亲近感,降低能耗。 二、低碳融入建筑的意义 在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不断增加的建筑能耗,逐年加剧的能源储备危机,是个亟需解决的隐患,实践证明低碳设计理念融入到高层建筑的设计中是个绝佳的解决办法。 1.低碳理念于环境 在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中,有整整一半的排放量是在建筑建设的过程中产生,远远高于工业与运输行业的排量,严重的制约了生态环境发展,降低了经济效益并带来重大隐患。除此之外,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建筑资源需求也逐渐增长,专家预测我国建筑能耗将由当前的33%最终上升至35%区域附近。改革开放后,国家致力于大幅度的开发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同时并没有分出精力在建筑的节能技术上,故此,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晚,水平低。 2.低碳理念于建筑 在我国复杂的建筑机构中,高耗能的高层建筑最为突出,能源危机,环境问

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研究 杜娟

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研究杜娟 发表时间:2019-06-20T10:49:20.6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杜娟1 朱一麟2 [导读] 摘要:建筑设计流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融入低碳理念,并将其作为中心指导思想展开实践运用,使现代建筑设计达到节能环保、健康绿色的具体规范要求。 1 浙江新中环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2 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 摘要:建筑设计流程之中的各个环节都应融入低碳理念,并将其作为中心指导思想展开实践运用,使现代建筑设计达到节能环保、健康绿色的具体规范要求。在践行建筑设计工作时,设计师需立足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再生型资源使用程度的角度着手,全面细致发掘建筑设计现存的有关问题,运用低碳环保方法进行有效处理,以建设出符合现代人们身心需求的居住、办公建筑,使“低碳生活”的目标在建筑设计中得以体现,并综合运用低碳科学工艺、绿色建材等完成低碳建筑的施工建设。本文对低碳理念下的建筑设计应对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策 建筑业中的低碳设计是指将节能环保理念有效贯穿在建筑的设计、建造、使用及废弃环节中,有效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及低排放。由于建筑使用寿命较长,应考虑其耐久性,同时,也应提倡使用环保、易拆除及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进而实现资源、能源的有效节约。为了我们的下一代着想。我国必须把低碳建筑、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抓住机遇改善国民的生存条件,同时让我国经济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1低碳的建筑设计理念 1.1能源节约 在设计现代建筑物时,一些现代设计师会通过使用先进的节能设备和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物施工建设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量进行有效消耗。与此同时,一些设计师为了能够确保建筑能源的利用效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节约能源这一低碳设计特点体现出来,将自然环境和低碳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进行低碳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结合施工现场的气候情况和地形布局结构等实际情况,选择与之相应的能源节约措施。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优化组合能源,通过提升对太阳能、风能等环保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缓解建筑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 1.2节约资源 低碳设计理念应尽可能地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利用过程,通常建筑设计师会利用一些岩棉保温板和原生材料等对建筑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意在实现对建筑材料利用率的有效提高过程。为了有效节约资源,应尽可能地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合理处理和使用当前有限的资源,避免出现浪费的现象,从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循环使用。不仅如此,在节约资源方面,应采用高效的方法来实现利用率和循环利用效果,从而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使用。在建筑的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环保材料不仅可以节约资源,同时这类材料还对人体没有危害,如平时常见的石灰、木材等,经过科学的处理方式,实现美观又安全的建筑工程效果。 2低碳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当结合使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化及舒适化设计,以期最大化的满足当代消费者的住房需求,而目前最为倡导的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因此建筑设计也应当更多的融入低碳概念,提高能源及应用材料的利用率,确保建筑设计水平能够与预期目标高度相符。但是在目前部分建筑设计师并不能从思想上认定低碳环保的重要性,这部分设计师通常会将设计重点放在完善建筑性能及美观性方面,这就导致建筑设计的主体是以建筑物主观性为基础,而建筑物本身的节能特点也就被逐渐忽视。除此之外,部分建筑设计单位为了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压缩施工成本,并不会对低碳设计做出过多考虑,实际应用频率较低,这就使得低碳概念无法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发挥作用,而落实难度的增加,也会进一步弱化建筑设计中节能环保性能的提升及优化。 3低碳理念下建筑设计应对研究 3.1在建筑材料上,选择节能环保材料 在建筑材料上选择节能环保材料,以低碳理念作为其发展原则,进而有效提升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在建筑行业传统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材料的使用对大众的健康会有所威胁,部分建筑材料虽然成本较低,不过却对大众的身体、环境的破坏,有着极为严重的影响。比如,很多建筑材料会包含甲醛,人们的呼吸道吸入甲醛后,会在身体内潜伏,产生致癌物质,并且不会轻易被人们察觉,具有极为危险的特性。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关注于低能源消耗,充分了解材料的作用,提升材料的应用率,从而从根本解决材料的污染问题,更好的促使建筑材料朝向环保节能的发展。 3.2提高可再生型能源的使用率 低碳建筑规划设计阶段,设计师应将可再生型能源的强化使用纳入设计流程中,充分增强建筑物的低碳属性,使建筑本身节能性进一步提升。想要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设计师可从如下两方面入手:第一,选取合理的建筑物节能设施系统。因各个地区的建筑房屋对能源的使用总量不同,规划低碳设计时需按照实地能耗特点来进行,并选取节省能源的科学方案。第二,加大使用可再生型能源的范围,并提高其利用效率。设计建筑运用能源的方式时,设计师先展开可再生型能源的综合、细致考察,探寻这些能源运用特征,再拟制有效使用的系统方法,继而从本质上实现低碳设计。 3.3做好建筑环境考量 目前,环境破坏、大气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全球各地都受到了全球变暖带来的气候问题,因此,人们也更加注重对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理念的追求。对我国来说,如何实现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我们重视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在低碳概念下建成的项目能否满足低碳理念的要求和标准,可以通过后期71规划设计的项目利用及周边环境观察了解到。在传统的建筑设计方式下,对建筑环境的约束通常不在建筑设计师的考虑之中,相比而言,现代建筑设计方式更加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建筑设计师要想设计出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低碳建筑,就需要对建筑环境的相关属性进行详细的考量。 3.4优化建筑形式、构建低碳设计 在低碳概念下,建筑相关设计人员,要对具体的建筑形式进行全面、综合的考量。主要内容:第一,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在墙体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物自身的节能指标会因为建筑墙体自身的保温性能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也是现阶段国家开发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原

绿色建筑论文

绿色建筑论文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论文 题目:浅谈绿色建筑 姓名: 薛迎春 单位:兰州鼎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身份证号: 62014 专业:建筑工程

摘要 随着全球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大繁荣,导致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在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消耗资源方面,建筑业是主要元凶之一。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不懈努力追求,“绿色建筑”便应号召慢慢的渗入到人类的生活中了!这是一个新兴的、动态的和发展中的概念,它不同于传统的建筑,将随着技术与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充实其意义。这一概念的产生,对于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设计的工作者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这需要设计师对新型建筑材料有深入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对于设计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一个新生的东西,要让人民一下子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绿色建筑”的发展及推广运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搞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商来说又是很大的挑战! “绿色建筑”是应时代号召兴起的,它是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人类高生活质量的迫切要求,是生物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和途径。绿色建筑将成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持续发展的理想建筑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绿色建筑的解释 第二章绿色建筑与能源 第三章绿色建筑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绿色建筑的绿色设计设计概念 技术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形式上的绿色设计概念 第五章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 研究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技术突破对绿色建筑认识的误区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的标识” 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全方位推广应用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浅谈绿色生态建筑理念]生态建筑理念

[浅谈绿色生态建筑理念]生态建筑理念 浅谈绿色生态建筑理念一、生态建筑的概念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思想,按照以人为本的设计理论,从人、建筑、自然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出发,设计出能够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最优关系的建筑,使建筑与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同时又要保护周围的大环境生态建筑是史高层次上的回归自然,它依赖于许多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根据具体条件对这种技术的最佳搭配,无论使用何种技术一定要将建筑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形成一个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良性循环体系:将建筑视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设计、组织建筑内外空间中的各种物态因索,使物质能源在建筑生态系统内部有序地循环利用,获得一种高效、低耗、少废、少污、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1.能利用再生资源。节能的技术原理是通过蓄热等措施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在建筑设计中结合不同的气候特点,依据太阳的运行规律和风的形成规律,利用太阳光和通风等竹能措施达到减少能耗,应用材料的蓄热和绝热性能,提高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性能。材料的再生利用使用再生或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和资源。 2.减少废物排放,避免向外界环境排放有毒有害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手段在排放之前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应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建筑物室内环境对居住者健康的危害等因索。 二、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建筑是资源和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在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绿色建筑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与自然协调发展,尽可能减少人工环境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 2.绿色建筑要节约自然资源和能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3.绿色建筑要利于人的身心健康,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采用耐久、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清洁能源。加强绿化,改善环境。 4.绿色建筑空间和使用功能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要求建筑空间具有包容性,功能具有综合性,使用具有灵活性、适应性和可扩展性。 5.绿色建筑应具有独特的建筑技术和艺术形式表达现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和审美意识,创造自然、健康、亲切舒适、生机勃勃、丰富多彩,具有传统地方文化底蕴和现代气息的建筑环境艺术。 三、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绿色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针对其各个构成要素,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和设计目标。同时,这些构成要素又是设计人要具体操作的对象。在绿色建筑设计体系中,对设计原则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这里以生态要素为主要对象,扼要阐述其设计原则。 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简单高效发展的原则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

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1)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815737105.html, 低碳建筑设计理念与技术 作者:窦志国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7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逐渐的提高,全球变暖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然而,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是严重的超标,而且建筑在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中,几乎占到了50%,远高于其他领域,因此,低碳建筑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研究将对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进行阐述,并提出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房屋设计与建造的新理念,提高低碳建筑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低碳建筑;设计理念;技术探究 中图分类号:TF76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最近几年,全球变暖的形式不容乐观,各国都提出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并加大力度致力于低碳建筑的设计与建造当中,我国存在着很多高能耗、高排放的建筑问题,尤其是采暖、照明、通风以及空调消耗的能量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因此,设计与建造低碳建筑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低碳建筑不仅能够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还能够使得建筑业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探析 1.1自然通风设计 传统的建筑都是采用自然通风的设计,也就是依靠气压差产生的自然风进行通风,热压通风是利用气压的湿度差异产生的上升浮力,这些通风设计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应该尽可能的使自然风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建筑物自然通风有四种主要途径:单侧通风、穿堂风、烟囱效应及反烟囱效应,在进行平面或剖面上的功能配置时,除考虑空间的使用功能,也要对其热产生或热需要进行分析,尽可能集中配置,使用空调的空间尤其要注意其绝热性能。低碳建筑的设计朝向以及布局方面都应考虑当地的风动环境,同时,其平面的设计和群体分布也会对产生的自然风造成影响,因此,低碳建筑在自然通风方面的设计理念可以通过导风板或窗户的开启方式等方法来实现自然风的最大利用,相信通过低碳设计理念能够使得室内通风更加健康与舒适,对居住者的卫生有一定的保障,还可以避免因出汗引起的不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事实上,低碳建筑所倡导的自然风还能够节约建筑的成本,减少空调的能耗,噪音污染也相应的减少了。 1.2自然采光设计

浅析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 张萍萍

浅析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张萍萍 发表时间:2017-12-11T11:04:04.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作者:张萍萍 [导读] 摘要: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决定了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不断注重物质生活,也加强了对精神以及健康等方面的追求。 深圳华侨城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 518053 摘要: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决定了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不断注重物质生活,也加强了对精神以及健康等方面的追求。传统的住宅建筑设计,将重点更多的放在了功能性的体现上,忽视了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在保护环境的理念下,生态住宅设计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应重点研究的领域,提高建筑与环境的相融性,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生态住宅设计 引言: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度不断增加,生态住宅的理念得以提出,这必将成为我国现代住宅发展的趋势。住宅建筑工程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设计效果如何在根本上决定了后期用户生活质量,而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及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理念下,必须要对住宅建筑进行相应的生态设计,实现生态建筑建设,在保证其结构功能实现的基础上,提高其生态建设效果,为人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生态住宅概述 生态住宅即将整个住宅建筑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并通过合理的设计对建筑内外空间存在的各种物态因素进行整合,使得所有物质、能源均可以在住宅系统内部进行有效的循环,将整个住宅环境建设成为一个低能耗、高效率、无污染等生态平衡环境。在对生态住宅建筑进行设计时,需要从设计、建设、使用以及废弃整个过程出发,确保工程施工的高效节能,合理选择绿色、低耗建材,并积极将可再生材料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在住宅建筑废弃后可以实现对各项材料的回收利用,降低能耗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设计时将绿色生态理念贯彻到整个居住环境中,将人、环境与建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根本性的目的就是在整个设计、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观。 二、生态住宅设计原则 2.1以人为本 人是生态住宅建筑中生活的主体,因此生态住宅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人们对于住宅建筑的需求和感受,如明亮温暖、舒适宽敞,确保住户的健康和安全。同时,生态住宅设计应符合人们的审美,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美化住宅建筑,优化周围生活环境,尊重自然生态环境机制,实现良好的生态住宅设计效果。 2.2理论联系实际 生态住宅是满足人们需求和时代发展的一种新型住宅,在设计生态住宅建筑时,应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住宅建筑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地质特征、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多方面内容,结合住宅建筑施工设计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坚持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 2.3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真正含义不只是重视保持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追求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实现大自然和人类的和谐相处,生态住宅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各种能源和资源,在保护生态住宅周围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规划住宅设计,实现自然生态环境和各种资源的最大利用率,设计符合人们生活习惯、发展需求的住宅建筑。另一方面,基于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环境特征,在设计生态住宅建筑之前,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地质、植被、气候、水文、土壤、空气等多方面信息,优化和改进住宅设计。最后,生态住宅设计应考虑到各种不同性质的建筑材料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尽量采用绿色节能型建筑材料,避免对水源、空气等造成破坏,节约建筑材料,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建筑工程生态住宅设计措施 3.1建筑布局规划设计 对于住宅建筑工程来说,在不同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因素影响下,最终生态设计的方向不同,因此在对工程进行整体布局规划设计时,需要根据各项因素来做好规划设计。 (1)场地选择 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地理环境多以山地居多,在选择建筑工程建设场地时,一般为“依山傍水”不但可以提供新鲜的空气,达到减轻湿热的目的,同时在冬季还可以利用山体来阻挡冷风的影响,可以有效调节室内气候。对于山地环境建筑工程,应尽量选择南向破位置,可以为住宅提供充足的光照,削弱冬季北向来风。 (2)布局形式 主要包括线网式、主轴式、层台式以及主从式,进行设计时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来确定布局形式,不同形式所适应的环境不同。例如线网式多应用于地形限制大地区,此种设计方式将各住宅单元之间保护相互独立,并利用道路将其进行串联,可以满足日日常生活中对交通的要求。 (3)布局规划 在对住宅建筑进行整体布局规划时,需要合理确定住宅朝向与日照间距,同时要确保通风的有效性。这就决定了在设计时,大多以当地风环境为设计要素,通过风玫瑰图等来确定夏季主导风向与风频率,利用相反风向频率进行叠加计算得出夏季最高风频率方位,并将计算结果与利于冬季光照正南北方向进行结合,最终来确定布局方案。其中,对于山地环境住宅建筑光照效果与风环境有一定联系,设计时需要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性,综合分析不同坡向与坡度对日照阴影造成的影响。 3.2住宅建筑户型设计 (1)单元拼接与组合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工程来说,根据单元拼接方式不同可以变更为多种平面形式,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将各单元结构形成遮挡来

浅谈低碳环保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

浅谈低碳环保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和发展规划 发表时间:2018-05-04T15:37:08.65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尹璐[导读] 本文分析了低碳环保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以及低碳环保社区的具体内容,并提出了建筑节能是低碳环保住宅小区的建筑设计核心。 摘要:生态城市规划主要结合了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科学系统的手段去建设社会、经济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在研究、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关系的基础上,寻找一个最佳生态位,提出人和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城市规划引言:生态城市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观,是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但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阻碍现代城市才和谐发展。因而,将生态城市概念引入城市规划设计全过程,打造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城市十分必要。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生态城市建设通过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综合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高效组织形式。生态城市概念中的“城市”,不单指城市化地区,还包括城市所有的乡村,既包括城市规划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也包括市域内农村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应强调城市与其周围地域之间动态的统一性,生态城市的系统性观念决定建设应该全面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的构建是人类最合理地利用资源与环境,寻求人与自然良性循环发展的新突破,追求人与自然、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乃至高效有序发展。生态城市是由自然、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整合而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强调整体效益运作,重视环境质量,追求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全面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环境设计规划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建设所要追求的长期目标,建立生态竞争机制,通过自生和再生原理调节系统,更充分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自然资源,以适应系统协调有序发展的目标。 二、生态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布局在城市内及城市周边大量企业还无法搬离,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能源及原材料,而其所排放出来的排放物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进一步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努力提高城市生态治理的水平。目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其生态环境问题并不容易乐观,大量的水土流失、城市风沙严重、草原退化、森林资源大量砍伐、物种灭绝、水资源短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城市内涝及噪音污染等诸多问题存在,其所带来的损失无法估量。导致这些生态问题存在的因素较多,但不外乎人口、工业化及经济等因素。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较大,实现人口控制具有较大的难度,这对经济的发展及生态环境的改善产生极大影响,再加之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欠缺,存在过度开发、毁林造田等行为,使生态系统超出自身承载能力。同时我国工业发展处于较低层次,沦为世界工厂,多以加工业为主,不仅投入资本较大,而且所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非常严重,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期内,部分企业更是为了片面的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对社会和生态效益有影响,加剧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对策 3.1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趋势,更是一切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即科学地编制生态城市规划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发展状况。由于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生态保护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一个生态城市规划。因此在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重在生态城市规划,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要素,使之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3.2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海而建,即大江大河的沿岸成了城市的聚集地,表明我国城市拥有先天良好的生态基础。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对生态城市建设极其有利,我们需要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的基础。不仅如此,保护生态环境也至关重要,因为原始生态环境的优点无法比拟,其比任何一个人工建造都要好几百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人员必须积极地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原始生态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资源。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建设生态型城市。 3.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内容 (1)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做好城市人口容量的规划,需要综合运用人均粮食和人均耗水量指标法,根据城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好再参考国内外生态城市的部分经验和指标,以便科学确定城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主要是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又在不影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城市出现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一定要小于环境承载力,由于环境对于人口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种限度要求更好对环境资源承载力。 (2)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规划对自然生态环境而言,不但需要保护和利用,而且需要合理地改善。如在城区内尽量保留一部分较大的河流、坑、湖、溪等资源,然后将另外一部分地段改造成人工河道,同时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保留原有的天然的堤岸曲线,最终做好沿岸的绿化配置工作。有利于将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不但可以调节气候、改善环境质量,还能泄洪排涝、减少工程量等等,从根本上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3)绿化系统的规划考虑到城市植物,特别是绿色植物是人们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流、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绿化的生态功能包括减少噪音,降低尘土,更新空气等。①进行绿化系统的规划时,要求公园、湖面形成绿地斑块,河道、街道形成绿色廊道,农田、荒山形成郊野基质等,这些可以共同构成带形相接的绿化系统形态模式。②在植物配置方面,还需要从植物特性、高度搭配、树冠大小和间距等方面出发,进行统一考虑、统一规划。

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论文

低碳建筑设计技术与方法简析 摘要: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后,碳排放量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各个行业均给予了回应,而作为建筑学专业,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显得更加重要。但是,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相关探讨研究还是局限于对低碳建筑的意识方面,而没有涉及具体的技术问题。这就意味着对于低碳建筑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具体的操作当中,低碳建筑设计迫切的需要具体的技术和方法来支撑。根据上述的思考,本文主要想探讨的问题就是关于低碳建筑问题中,更加具体的设计方法,然而这些设计方法大部分都要受到建筑技术的制约,也就是说对于低碳建筑的研究如果想要更加的深入,只能放在对建筑技术的研究上。近年来,世界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些新兴科学的研究成果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思维观念以及思维方法,科学技术影响建筑学的进程也在逐渐的加快,所以,对于低碳建筑的研究要在意识和美学之外,尤其注重新科学的方法和观念。 关键词:低碳建筑;新科学;技术;方法 abstract: the world’s climate meeting in copenhagen, after the problem of carbon emissions has become the highlight of the world. each industry are given to respond, and as architecture speciality, the response to this problem is more important. but, at present in our country, the most relevant research or limited to low carbon building’s ideology, but

浅谈绿色生态住区中的建筑设计

浅谈绿色生态住区中的建筑设计 随着建筑资源与建筑能源逐渐减少,绿色节能设计势在必行。当前中国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水平依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与研究人员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绿色生态住宅象征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是节能、环保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在建筑设计中,要重视对绿色生态住宅的设计,突出环境保护与绿色节能,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建筑能耗,提升生态水平。 标签: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 生态住宅结合多种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依照有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实施,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准确引导。绿色生态住宅充分运用自然环境资源,以有益生态、健康、节能为宗旨,保证生态体系良性循环,使得居住者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处于优良状态,进而完成人和自然的融合,建成人和自然双赢的住宅。 1、中国生态住区的发展 1.1从中国国情与资源情况的实际出发拟定发展思路 目前,中国生态住区建设的进程刚刚起步,目前住区生态层次还广泛定位在满足相关的技术指标上,缺乏系统性思考。生态住区仅仅只是大多数开发商作为一种广告的方法。虽然生态住区拥有广泛远景与长期利益,可是其研究与开发费用相对较高,很难运用简单的市场方法指引生态住区发展。而政府对生态住区与生态建筑的扶持政策又比较滞后,这就造成了现阶段生态住区的市场发展缺少有效推动与引导。促进中国生态住区建设,不可以搞跨越发展,只可以量力而行。 1.2中国生态住区建设要坚持走适应性技术道路 在建设生态住区的过程当中,能否合理、正确地选用生态技术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成败,目前中国广泛使用高新技术并不实际。在当前条件下,中国的生态住区建设要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研究表明在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的状况下,发展适应性技术是一条切实有效的住区生态化方法。尤其是适应性技术具备经济节约、容易普及等显著优势,推广和运用起来相对普遍。就现阶段中国的经济、技术水平来说,我们只有在坚持科技创新的前提下,走适应性技术的道路,才可以及早完成住区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2、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的原则 在实施绿色生态建筑设计时,要遵循其设计规则。针对设计中的每一个构成条件,清楚确定相应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目标。而这些构成要素需在详细操作中被设计者大量的应用。所以,做好设计要素统一归纳与整理是十分重要的,而研究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更具备深远的意义。

浅谈绿色低碳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的应用

浅谈绿色低碳技术在工业建筑设计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1-16T14:36:39.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24期作者:张冶 [导读]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 摘要: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绿色建筑应本着从节能、低碳、生态等方面的考虑,全方位的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此理念在工业建筑上的应用,不仅弥补了现代工业建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不足,更体现了通过绿色技术使工业建筑更美观、更舒适。把城市设计成更亮丽的风景线。中国论文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815737105.html,/2/view-4156818.htm 关键词:工业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理念的创新才是任何一个行业继续健康长远发展的关键。在工业建筑设计行业中,绿色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设计理念不仅对个人和社会的环保有很大的益处,而且对于住户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根据有关绿色建筑的一些基本理念,探讨一下关于其在工业建筑设计理念的具体设计方法。 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自然的回归 绿色建筑理念首先要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要相一致,要和谐。做到融洽一致,还要保护到自然生态环境。在内部设计方面,不能采用对人体有害的建筑材料,设计的繁杂不合理不行。要使住户感到舒适温馨、采光透亮,空气清新。 绿色建筑应该尽量采用绿色环保的天然材料。一般采用的木材、竹材、石灰、油漆等要做到无公害、无污染,有相关部分的检测报告。 绿色建筑还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太阳能采暖、发电等装置,要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 2、合理利用能源 要充分利用好太阳能,这是最环保的能源。采用节能的结构设计采暖和空调,尽量减少对采暖及空调的使用。为了使建筑物能有效地利用夏季风的导向,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应该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来设计整体的布局。 3、资源的有效节约 不管是在建造或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均应考虑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充分使用可再生资源。节约水、电等。 二、工业建筑设计的类型及原则 1、工业建筑设计类型:工业建筑种类繁多。例如机械制造厂建筑、精密仪表厂建筑、化工厂建筑等。按用途可分为生产厂房、动力加油站、设备仓库等。按工业建筑的空间可分为单层和多层两种。 2、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1)总平面的布置。这是工业建筑设计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在厂址选定后,总平面布置应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确定全厂用地的选址和分区、工厂总体平面布局和竖向设计,以及公用设施的配置,运输道路和管道网路的分布等。由于总平面布置涉及面广,因素比较复杂,常采用多方案比较或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选择出最佳的设计方案。 (2)必须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这是工业建筑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基本要求为:流程、运输工具及方式、生产的特点等。 (3)结构形式的合理选择。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才能设计好满意的建筑。要根据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如材料、施工条件来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既要选择牢固又得耐火耐蚀、适应面广。最好采用工业化体系的建筑,以便节约投资、提前完成工期。 (4)确保生产环境的优良。一方面,要具有良好的照明和采光。避免日光直射。如采光不够完善,可使用人工照明。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通风设施。设计好排风通道。某些散发大量余热的加工厂需特别注意。还有对湿度、温度、无菌、防微振等。 (5)用房的合理规划。生活用房包括存衣间、厕所、盥洗室、淋浴室、保健站、餐室等,布置方式按生产需要和卫生条件而定。车间行政管理用房和一些空间不大的生产辅助用房,可以和生活用房布置在一起。 三、绿色节能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在工业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节能理念,能够更好的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目标,降低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威胁程度。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节能的效果,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具体来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工业建筑的整体环境进行设计。对于工业建筑来讲,整体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指要以总体规划作为基础,并结合地区的水文、地质、气候、地形地貌等情况,综合工业生产的需要,对建筑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做出有效的分析。具体来讲,第一要构建起开放的空间形象和集中的建筑布局。长期以来,我国的工业建筑基本上采用的是线性空间布局,并且构建起开放式和动态的空间体系。为了达到资源的高效共享,保障工业污水的处理,达到节能的目标,在生产内还需要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方式,尤其对于石油行业来讲,罐区、装卸油区域有可能产生的跑、冒、滴、漏和含油污水的排放,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在石油库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的设计污水处理结构,合理布局,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其次,从工业建筑单体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般来讲,工业建筑的设计需要更好的提升建筑房屋的适用性和可变性。在对工业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切实保证建筑的结构和建筑设备的灵活性,例如要注意框架结构建筑填充墙体分隔的灵活性、门的高度满足设备进出的要求以及未来接建和扩建的可能性,最大限度的提升工业建筑房屋的可变性和适用性,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节能和智能的结合。在设计中,为了达到节能的目的,可以积极的开发二次可再生新能源,例如太阳能等,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并且提升其利用效率。要实现智能化,则需要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积极的引入电子通信和自动化控制技术,这样能够实现建筑的智能化设计,进而实现工业建筑朝着高效能、低能耗和低污染的设计方向发展。 再次,进一步强调绿色工业建筑设计,降低工业建筑设计的风险。在工业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在传统绿色工业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具体来讲,一是要对传统的设计体系进行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绿色节能设计,达到降低绿

绿色生态建筑景观设计浅析

绿色生态建筑景观设计浅析 发表时间:2017-10-27T14:11:36.21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作者:裴美 [导读] 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的特点,再以厦门海沧某个楼盘的景观设计实践探索绿色建筑相关景观设计的经验。日照高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日照市 276800 摘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绿色生态平衡等特征的居住建筑环境。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的特点,再以厦门海沧某个楼盘的景观设计实践探索绿色建筑相关景观设计的经验。 关键词:住宅小区;绿色生态;景观设计 当前,绿色建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遍及世界各地,可再生能源与绿色部品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不仅数量显著增长,而且绿色意识与观念正深入人心,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良好预期正逐年上升。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不同要求,首先要提高住宅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水平,同时在尊重传统文化、科学的基础上,重点关注生态景观设计,才能使住宅小区景观有个新面貌。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和意义 1、绿色建筑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获取生态效益和休闲功能为取向,所进行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建筑形式[1]。绿色建筑要具备以下特点:绿色建筑要和自然环境、人亲和,建筑和环境的永续发展、和谐共处。尽量减轻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节约能源及资源降低自然环境负担;可以给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生活空间。一般称为“四节一环保”:节地、节水、节材、节能以及保护环境。 2、绿色建筑景观设计的意义 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建筑设计与自然的对话的一个过程。生态设计在设计、建造和管理过程中尊重自然发展,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的始终。自然系统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给生态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选择。每一个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完善、健康系统,生态系统是没有废物。生态设计考虑各种生态资源的利用:变落叶为营养,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同时保证系统完整。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生态系统或景观元素的交接处,称边缘地带,具有更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物种,生态设计就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之间的边缘效应。自然具有自组织或自我设计能力的,自然系统远超人的设计能力,生态设计要尽可能的利用原生态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改变。生态设计尽可能使用原生材料和可再生原料,最大化的循环使用场地上的材料,增加了土地使用效率,减少了施工废弃物;减少水资源消耗。 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的特点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艺术设计的方法,对室外环境景观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它的主要对象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涉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美学、历史学及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内容。生态园林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可以美化住宅小区,让住宅居民生活在愉悦的自然景观下,为他们提供调养身心,休闲娱乐的好环境,二是通过光合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功能,净化空气;三是调控自然风,植物可以影响气流的速度和方向,起到调控自然风的作用。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既可以引导自然风进入住宅小区内部,促进住宅小区通风,也可以防止寒风和强风对住宅小区内外环境的不利影响。归纳起来,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发展性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会根据气候、时间以及时代的不同不断发展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景物的不同和具体的空间布局转换不同。所以在设计时,既要把景观对象作为一个地区文化与传统的延续,同时又要用发展和变化的眼光来看,充分考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和对未来生活影响。 2、综合性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且相互作用渗透的综合体,它包含自然景观和人义景观两大系统,它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综合性特点。它不仅要研究各个组成因素,更重要的是将其综合为统一的整体,研究各组成因素与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 3、手法的多样性 由于景观本身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它们所呈现的形式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它往往是设计者当地景观的构成和特点,运用当地的材料和方法,并结合时代气息的材料和技术而所做的设计。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1、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本地植物,形成多样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通过对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植被状况和自然史的调查研究,使设计切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并反映当地的景观特色。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绿色设计的更深层的含意就是营造生物多样性的设计。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不但是人类自我生存所必须的,也是现代设计者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对这一问题,绿色景观设计应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即:保持有效数量的乡土动植物种群;保护各种类型的及多种演潜阶段的生态系统;尊重各种生态过程和干扰,包括自然火灾过程,旱雨季的交替规律,以及洪水的季节性泛滥。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城市绿地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通过绿色设计,一个可持续的、具有丰富物种和生境的园林绿地系统,才是末来城市设计者所要追求的。 2、保护和恢复原则 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复利用、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使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得到了初步的保护和恢复。 3、地表水循环设计原则 充分利用天然降水,使其作为水景创作主要资源,尽量避免硬质材料作为地面铺装,最大限度地让雨水自然均匀地渗入地下,形成良好的地表水循环系统,以保护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对硬质地面,如主要道路或水泥铺装地面,利用透水铺装材料、地面坡度和设置雨水渗透口使雨水均匀地渗入地下。对半硬质地面如镶草卵石、块石铺面,雨水直接渗入。而屋面雨水大部分(60%~70%)通过屋面绿化储存

低碳建筑设计

浅谈低碳建筑设计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城市大环境的建设、居住环境的有效改善,由此产生的建筑能耗近占了整个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0%,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之余,不得不面对人口增长、生态环境被破坏、基础设施老化、能源紧缺等实际的问题。所以对我们建筑师来说要做低碳、节碳的设计,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关键词:建筑设计;低碳设计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y is experiencing a rapid development of hitherto unknow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environment, living environment, resulting in the 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20% of the entire national economy, and a rising trend year by year. w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conomy more, have to face the population growth,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destroyed, aging infrastructure, lack of energy and other practical problems. so for our architects to do low carbon, carbon design, to maximize resource conservation, protect environment and reduce pollution, focus on people-oriented, emphasis on sustainabl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