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纠错2

教育心理学纠错2

教育心理学纠错2
教育心理学纠错2

一、单选题

2、()不是教育心理学必须学习的心理内容。

A、学习方法

B、学生的学习

C、学习迁移

D、学习动机

3、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未发现能支持其学说、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的是()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概括说

D、关系转换说

5、根据世界保健机构对智能不足儿童的分类,智商在25——39之间的的儿童属于()

A、轻度智能不足儿童

B、中度智能不足儿童

C、重度智能不足儿童

D、深度智能不足儿童解析:智能小于25深度智能不足儿童;25——39重度智能不足儿童;40——54中度智能不足儿童;55——69轻度智能不足儿童

6、在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实验中开展对某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教学实验法

B、实验室实验法

C、自然实验法

D、个案实验法

7、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A、诱因

B、问题情境

C、学习期待

D、强化

8、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A、顺向正迁移B 、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顺向正迁移

解析: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同时还具有促进作用,所以是正迁移。

9、学习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同一层次的)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一种个学习中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要素中去。如:eye_eyeball)

11、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他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

12、)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

A、工作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语义记忆

14、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发现学习

下位学习是指把一种新的观念归属于认识的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15、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揭发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6、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育心理学从纵向角度研究儿童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而儿童心理学从横向角度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

17、1868年,俄罗斯心理学家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评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8、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20、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为“泰上一只虎”属于:关键词法

21、操作的模仿阶段,动作的控制主要靠:视觉控制

22、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

23、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

24、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而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25、青少前期一般指:12——18岁

26、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双向表

27、个人的认知结构在内容和组织方面的特征成为:认知结构变量

28、现代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奥苏泊尔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

29、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的是:领会

30、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是:自我概念

31、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的最初提出者是:加涅

二、多选题

1、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用的主要方式()

A、课堂观察

B、自学活动观察

C、作业分析

D、问卷调查

E、学业考试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涉及()

A、敬业精神

B、职业素养

C、专业知识

D、专业技能

E、教学风格

5、下列属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是()

A、教学认知能力

B、教学操作能力

C、自我反省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6、学生学习的内容有()

A、知识技能的掌握

B、学习策略的掌握

C、问题解决能力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发展

D、道德品质的培养

E、健康心理的培养

7、教师的成长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景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8、权威型教养方式培养下的孩子,往往具有如下特点()

A、服从

B、懦弱

C、幼稚

D、消极

E、自私

9、动作技能形成所要经历的阶段有()

A、认知阶段

B、联系形成阶段

C、接受阶段

D、熟练阶段

E、自动化阶段

10、教学中可以借助(ACE)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A、转换

B、记忆

C、解释

D、分析

E、推断

11、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是()

A、具有高尚的思想

B、师生平等交往

C、知识渊博

D、良好的第一印象

E、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

12、针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策略主要有()

A、复述策略

B、模式再认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动作系列学习策略

E、组织策略

15、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

A、知识的获得

B、知识应用

C、知识巩固

D、知识编码

E、知识提取

17、智力训练的方案大致可分为对()的训练

A、智力本身

B、思维能力

C、元认知

D、学习策略

E、学习能力

19、群体对群体成员的产生助长或阻碍作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A、活动的性质与难易程度

B、个体技能的熟练程度

C、具有恰当的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D、竞赛动机的激发

20、道德情感的主要内容有()

A、责任感

B、羞耻感

C、义务感

D、事业感

E、自尊感

21、瓦拉斯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几个阶段,即()

A、思考期

B、准备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2、下列属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模式的是()

A、指导模式

B、治疗模式

C、发展模式

D、社会影响模式

E、强化模式

23、在进行学习训练时,不管教什么策略,怎么教这些策略,我们可以遵循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____()等

A、特定性原则

B、生成性原则

C、自我监控原则

D、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

24、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积极关注

B、询问

C、尊重

D、真诚

E、同感

25、适应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

A、掌握学习

B、发现学习

C、个别指示教学

D、分组指示教学

E、个人化教学系统

26、人们对智力的培养方式可分为()

A、智力开发的学习模式

B、智力开发的教学模式

C、智力开发的训练模式

D、智力开发的认知模式

E、智力开发的理性模式

27、所谓特殊儿童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身心特质有一定障碍;无法从一般的教育环境中得到正常的适应与发展,需要借助特殊的协助

28、品德的主要成分:知情意行

3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主要标志是:废科举,兴学校;《钦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32、建构主义受到下列哪些重要人物的影响:杜威、奥苏贝尔、维果斯基、皮亚杰、布鲁纳

33、在内化阶段,个体行为具有()

A、自觉性

B、主动性

C、盲目性

D、稳定性

E、坚定性

34、下列属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生长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安全需要

C、审美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E、尊重需要

3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的种类中,哪几种是正确的()

A、态度学习的迁移B知识的迁移C情感的迁移D气质的迁移

39、班杜拉认为模仿的不同方式有: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42、影响群体士气的因素有()

A、群体成员的人数

B、对群体目标的赞同

C、对活动的满意感

D、群体领导方式

E、和谐的人际关系

4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4、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包括()

A、成文的正式规范

B、口头约定的规范

C、约定俗成的规范

D、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E、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二、多选题

1、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A、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了辩证思维

B、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C、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

D、心里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

E、对未来充满理想,但有时也会出现与现实脱节的幻想

11、头脑风暴训练的基本原则有()

A、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做评价或判断

B、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

C、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

D、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E、师生互动

12、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差异表现在()

A、课时计划的差异

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C、教学成绩的差异

D、课后评价的差异

15、根据主体对外部条件的利用程度,动作技能可分为()

A、工具性动作技能

B、连续性动作技能

C、封闭性动作技能

D、非连续性动作技能

E、开放性动作技能

17、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

A、发现教学

B、程序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E、掌握学习

18、课堂纪律的类型有: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

21、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哪些行为影响学生对自己成败的归因:正确进行口头要求;指导完成学习任务;合理进行教育强化;注意运用言语反馈;直接给予学生正确归因的暗示

22、德育的任务包括()

A、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B、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C、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质

D、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

E、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

23、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A、课程目标

B、学科设置

C、学科顺序

D、课时分配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24、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

A、准备好问题

B、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C、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D、善于启发诱导

E、在扩充改组和运用中积极巩固

25、下列属于现代教育基本特征的有:生产性、商品性、民主性、科学性、发展性

26、下列属于家庭教育的特点的是:先主性、密切性、统一性、多维性、深刻性

27、概念一般涉及以下要素:名称内涵外延

28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分为()

A、归属学习

B、符号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

29、强迫症包括()

A、强迫观念

B、强迫行为

C、强迫恐惧

D、情感强迫

E、怪异观念

1.掌握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完成()

A、70%

B、90%

C、70—80%

D、80—90%

2.“信息加工学习论”的提出者是()

A、加里培林

B、罗杰斯

C、马斯洛

D、加涅

3.在教育心理学中教学目标是指()

A、预期教师教学达到的目标

B、预期学生教学后达到的目标

C、教学内容目标

D、学习内容目标

4.让学生按照各自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属于()

A、愉快教学

B、个别化教学

C、情境教学

D、理想化教学

5.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6.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7.先行组织者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教学

D、掌握学习

8.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

A、2岁

B、4—5岁

C、4岁

D、6岁

9.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A、图表

B、新知识

C、认知框架

D、以上都对

10.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1.以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获得概念主要发生在()

A、学龄期

B、学前期

C、成人

D、以上

12.奥苏伯尔的同化模式中,总结性同化又称()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3.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1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5.“杀鸡吓猴”的教育效应最易被解释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是()

A、强化原理

B、认知失调说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说

16.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7.发现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苛勒

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9、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20.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21.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A、知识与技能学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则两情境的变化程度22.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23.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24.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结构理论,他认为最复杂、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类别是()

A、言语联结学习

B、解决问题学习

C、规则学习

D、概念学习

25.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现在来学习“鲸”,当教师告诉学生“鲸”是一种哺乳动物时,学生很快就能知道“鲸”具有某些特点,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6.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阅读技能

B、运算技能

C、运动技能

D、记忆技能

27.教育心理学中,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

A、学业测验和成就测验

B、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C、知识测验和兴趣测验

D、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

28.根据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信念

29.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标是()

A、应用

B、分析

C、评价

D、综合

30.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31.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种现象()

A.服众 B 屈服 C 场依存性 D 从众

32.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及其结果的()

A.客观描述B.主观判断C.主观臆想D.主观描述

33.按福勒和布朗的观点,把大量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的新教师处于教师成长的( )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待遇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

34.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B.正弱化C.负强化D.负弱化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第二章学习及其本质 一、不定向选择题 1、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 A、准备律 B、因果律 C、练习律 D、效果律 2、学习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获得 B、转化 C、评价 D、实践 3、属于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逐渐分化原则 B、整合协调原则 C、接受学习 D、现行组织者策略 4、在学生掌握了“蔬菜”后,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E、转移学习 5、以有意义学习和认知同化的观点为基础,奥苏贝尔提出组织学习的原则与策略有()。 A、程序原则 B、逐渐分化原则 C、整合协调原则 D、先行组织者原则 E、强化原则 6、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包括知识的()几个过程。 A、理解 B、巩固 C、获得 D、转化 E、评价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8、加涅提出了三类态度,下面属于这三类态度的是()。A.儿童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 B.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 C.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D.关切社会需要和社会目标的愿望 E.进公民义务的愿望 9、奥苏贝尔提倡的一种学习类型是()。 A.有意义-发现学习 B.有意义-接受学习 C.机械-接收学习 D.机械-发现学习 10、()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布鲁纳 B.班杜拉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11、()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有意义言语 12、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回避条件作用

教育心理学模拟习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6.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7.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8.皮亚杰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道德两难故事 B、守恒实验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库最终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版)试题库(2009年7月) 一、名词解释 1、高等教育心理学:指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2、教师角色: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3、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4、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如学生对顺利答完试卷产生结果的推测。而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如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顺利答完试卷的主观判断。 5、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教学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6、动机与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部动力。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动力,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等都要转化为动机后才对活动产生动力作用。动机包括两方面容:一是对人的行为发动、维持和促进的能量,直接影响行为的强度和效果;二是具有某种动机的行为总是指向某一目标,而忽视其他方面,使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特点,它是在学习需要基础上产生的,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活动,并力图促使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过程或部动力。 7、学习迁移是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8、问题解决: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存在三种状态:初始状态,中间状态以及目标状态。 9、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把“我”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也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概括地说,自我意识包括人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10、心理健康教育: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11、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 12、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13、教师胜任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应具备的进取心、责任感、理解他人、自我控制、专业知识与技能、情绪察觉能力、挑战与支持、自信心、自我评估等特征。 14、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15、学习:狭义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16、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例如创造新概念,新理论,更新技术,发明新设备,新方法,创作新作品都是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是一系列连续的复杂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17、品德与品德心理结构: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教育心理学 (2)

小学生想象的培养 1.丰富学生表象 2.进行联想训练 3.指导学生阅读文艺作品。 4.培养学生正确的,符合现实的想象 小学生观察的培养 1.首先明确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和具体方法。 一方面明确给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教会他们观察方法 另一方面还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观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 2.正确运用直观手段。可以引导儿童获得鲜明,准确,完整的表象,使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感性的材料相联系,学得深刻,记得牢固。 3.要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观察训练。 ●小学生注意的培养 1.善于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2.善于运用有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善于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方式 4.要善于运用有意后注意,使有意注意转化成有意后注意。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他把人格看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认为人格的发展要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个体均面临一种发展危机及发展任务。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儿童面临的第一个基本冲突是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感对羞耻感和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本阶段幼儿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听,渴望自主状态,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喜欢自己动手,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这一阶段发展顺利者能按社会要求表现目的性行为,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言语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家庭之外。然而有限的能力常使儿童的身体活动受到成人的禁止,使他们感到内疚,从而可能降低活动的热情。因此,本阶段的危机在于儿童既要发展自己的主动性,又要避免那些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发展顺利者的心理特征是主动好奇,行动有方向,开始有责任感,发展障碍者的心理特征是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6.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

教育心理学模拟题(总第二套附答案)

一、判断题 1、洛克最先把实证主义方法运用到了心理学研究中。(A) 2、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按内容分,可将问题分为:学习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自我管理问题、自我发展问题。(A) 3、新教师职初的前五年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重要。(A) 4、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A)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协调学生的期望,要让期望过高的优秀生不断提高期望值;要让 那些因失败而期望过低的学生适当提高期望值。(B) 6、压力感受具有主观性。(A) 7、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信息加工心理学。(A) 8、如果教育措施得当,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完全可以打破和超越。(B) 9、非智力因素主要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A) 10、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A) 11、柯尔伯格研究发现,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无关。(B) 12、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往往借助体验式活动,是因为体验式活动有助于个体理性分析的调动。 (B) 13、顺从是一种一时性的态度改变。(A) 14、个案研究法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方法。(B) 15、发展社会化是指人的现代化过程。(B) 16、认知者的年龄与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认知无直接联系。(B) 17、安全依恋的儿童是不会害怕母亲及其他直接抚育者离开自己的。(B) 18、有一半的自杀者有精神疾病。(B) 19、比内智力测验依照发展的顺序排列,每一发展水平备有6个测验试题。(A) 20、问题解决主要是一个认知过程,原有知识对问题解决影响不大。(B) 21、非理性观念常常通过自我对话的方式在个体日常行为中起负面作用。(A) 22、使用心理测验时主要是需要注意信度和效度两个问题,不需要考虑主试的经验。(B) 23、艾森克人格问卷分别有成人和幼年(青少年)两种版本,可以分别测试两个群。(A) 24、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理论中,认为集中思维因素有126种。(B) 25、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过程是指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也即人们常说的知、情、意。(A) 26、掌握学习法表明,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教学,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学习。(A) 2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纯粹是思辩性的,没有任何实验基础。(B)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第二版重点陈琦刘儒德主编知识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的基本理论、具体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教学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个要素。 活动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基础。 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发展客体永恒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行为)2、前运算阶段(2-7没有守恒性、没有运算的可逆性、泛灵论和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7-11守恒性、思维可逆性)4、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青春期自我中心、摆脱具体内容的束缚能进行形式运算) 发展的因素: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以及平衡化 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叫做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重要事件(入学)危机描述(儿童开始学习知识并发展为人处事的能力,如发展不顺利,则产生自卑感和失败感)、第五阶段: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重要事件(同伴关系)由于经验等的限制,个体难以对自己的各个方面形成明确地认识,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始终保持自我的一致性。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影响儿童社会化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家庭、同伴和教师。 流体智力:指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语言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它建立在脑发育的基础上,受遗传因素最大。这种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增长,在三十岁左右达到顶峰,然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消衰退。 晶体智力:指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实践(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能力。这种智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 多元智力理论:不存在单纯的某种智力和达到目标的唯一方法,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来发掘各自的大脑资源,这种为达到目的所发挥的各种个人才智才是真正的智力。 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

教育心理学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在教育心理学的考试中,本章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考查,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题型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都有。重点是: 1、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四个基本特征、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基本概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出生后,心理发展就持续不断、贯穿其一生;但在持续一生的心理发展中,具体的心理功能会表现出处于具有质的差异的不同阶段特征。2.方向性与顺序性。尽管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体现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千差万别。 (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 相当于先学前期;幼儿期(3?6、7岁)相当于学龄前期;童年期(6、7岁?11、12岁)相当于学龄初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相当于学龄中期;青年期(14、15岁?25岁)相当于学龄晚期;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2.心理发展特点: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 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在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二)青年初期 1.定义:这是指14、15 岁至17、18 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2.心理发展特点: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 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 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学习准备1.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面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 3.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关键期1.定义:关键期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解答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解答1 单选题: 1.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在年。(D) A.1903 B.1908 C.1913 D.1924 2. 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A)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3.教—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选A)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 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 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 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 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选C)

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期 5.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选B)考试大发布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4.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选D) A.卡列杰夫 B.廖世承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多选题: 1.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学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分为哪几个阶段:(选ACD)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考试大发布 2.教育心理研究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选BCD)A.教育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以下哪些是基本的测量方法?(选ABCD) A.自我报告 B.直接观察 C.测验考试大发布 D.教师或同伴的评判 4.以下哪些是宏观教学系统中的主要变量?(选ABCD)A.教学内容 B.学生特点 C.教师特点 D.教学环境 5.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选AC) A.观察法 B.归纳法 C.调查法 D.演绎法

教育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题库名词解释篇(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注意分散:也叫分心。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教育心理学模试卷 13级应用心理学赵晓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着。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反思型 4.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5.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定期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行为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6.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7.人走迷宫时是通过下列哪种学习过程完成的()

A、尝试-错误 B、顿悟 C、形成条件作用 D、模仿 8.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C、惩罚 9.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10.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11.举一反三属于()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12.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13.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4.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控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5.创造思维的核心是()

教育心理学期末试题库

教育心理学

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新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关于智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正确陈述是() A、智力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B、在所有因素中,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C、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业成绩最好; D、智力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 3、“学会如何学习”实质上是指() A、培养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B、学会在适当的条件下应用适当的认知策略。 C、掌握系统的科学概念与原理 D、掌握大量而牢固的言语信息 4、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6、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布鲁纳 7、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离;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9、在日常经验中感到,形象材料比抽象材料保持牢固,这种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A、双重编码理论; B、加工深度说; C、图式理论; D、知识分类学习论。 10、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学习抱极 态度。这种现象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效果律; B、经典条件反射; C、认知失调; D、社会学习论 11、某同学背一首诗,读12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读()

教育心理学作业2

教育心理学作业2(第4—6章)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答题要点: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比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2、简述原理学习的主要形式。 答题要点:原理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例—规法和规—例法。例—规法指在教学中先呈现一系列例证,让学生从例证中概括出原理。规—例法指先呈现要学习的规则,然后用例证来说明规则。在实际教学中,例—规法和规—例法两种方式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何时使用何种方式,要根据原理的特点、原理与学生认知结构的关系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来选择,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都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与记忆。还要鼓励学生把原理用于实践,检验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促进概念学习都有哪些条件? 答题要点: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促进概念学习要充分考虑概念获得和运用两个环节,还要考虑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具体来说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提供概念范例(能够代表概念的典型事例,提供适当范例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主要特征)。(2)利用概念间的联系构图。(3)消除错误概念。(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4、简述影响原理学习的条件。 答题要点:有效地进行原理教学,可采用以下六个步骤或者说要满足六个条件:第一,使学生知道通过学习能懂得可以应用该原理来做什么。第二,用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重新陈述或回忆已经学会的组成该原理的那些概念,从而为引出新原理做好准备。第三,用言语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将组成原理的那些概念以适当的次序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原理。第四,以提问的方式来要求学生说明这个原理的具体实例,并对其回答给预反馈。第五,通过合适的问题,要求学生做言语的陈述。第六,在学习原理之后,提供间隔复习的机会,呈现一些新的实例,让学生回忆并说明这个原理,使学习的原理得到良好的保持。 5、程序性知识学习有哪几个阶段构成?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65826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被认为产生于()。 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18世纪中期 D、19世纪中期 2、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以后 3、美国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 4、美国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A、19世纪20年代以前 B、19世纪80年代 C、20世纪20年代以前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5、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编著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 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7、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涅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9、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7~1869年出版了(),对当时的心 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 育心理学大纲》 10、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俄国的()1877年 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A、卡普杰列夫 B、乌申斯基 C、维果斯基 D、布隆斯基 11、()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 信息的工具。 A、教学环境 B、教学过程 C、教学媒体 D、教学手段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教育心理学2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构成了人类生命发展的精髓。遵循心理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是有效教育的基础。把握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前提。 第一节心理发展及其教育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一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发展反映的是个体心理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持续而稳定的系列变化过程,主要包括认知发展和人格发展两大方面。 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过程中,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言语等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 善的变化过程,表现为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 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 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

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1 .认知发展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是生理成熟和教育(学习)的结果 2 .认知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3 .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4 .认知发展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5 ,认知发展具有互补性和相互关联协调发展 6 .认知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和关键期 三、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人格发展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或个性心理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过程。一般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发展方向。在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环境因素,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则把遗传给人格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二)人格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人格的发展具有社会性 2 ,人格既是稳定、持久的特征,具有稳定性,但又是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 3 .人格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4 .人格的发展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共同性 5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毕生过程 四、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