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各-普外-乳腺炎

各-普外-乳腺炎

各-普外-乳腺炎
各-普外-乳腺炎

请校对答案、难度系数、知识点、大纲要求、认知领域、章、节、亚专业、简答、论述附分值、请将各项指标填写完整

选择题A1

女性,24岁,左乳肿痛半月余,体温波动在38.5-40°C之间,服退热药降温可降至正常,持续约10天来诊,检查,左乳房红肿,无波动,全乳房压痛,呈结节状,乳房约15cm×8cm×7cm,门诊行穿刺C(垂直,进针约10cm),勉强抽出黄色,粘稠脓液,此时预行切开引流,最佳切口选择是:

A 以乳头为中心放射性先切口

B 乳晕旁做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C 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口

D 在波动明显处做切口

E 做对口引流切口

C[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2]难度系数[难]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急性乳腺炎]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3) 乳腺癌患者,术中发现同侧腋下及胸骨旁区有淋巴结转移,见一般情况尚可,宜行:

A 单纯乳房切除术

B 乳癌根治术

C 扩大乳癌根治术

D 改良根治术

E 放疗加化疗

C[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8]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可信度[0.8]

(4) 确定乳腺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A 乳房扪诊

B 乳头溢液的检查

C 乳房X线检查

D 活组织切片的检查

E B超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7]难度系数[易]知识点[解剖生理概要]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亚专业[普外]P值[0.6]R值[0.3]可信度[0.8]

(5) 一中年妇女,乳腺内可扪及大约1.5cm×1.5cm×1.5cm×1cm肿块,活动,边缘欠清与皮肤无粘连,应如何处理:

A 可短期内继续观察

B 中药治疗

C 局麻下将肿瘤但组织切除一小块,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方案

D 将肿瘤组织连同周围的正常乳腺组织完整地切除送病理检查,作明确诊断

E 可作乳腺单纯切除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1]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了解]认知领域[理

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6) 26岁,女性,8个月来在左乳房外上象限扪及一直径3cm的圆形,光滑,活动,质韧之肿块可能为:

A 早期乳癌

B 纤维腺瘤

C Psget乳头病

D 乳房囊性增生病

E 乳腺结核

B[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7]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7) 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是:

A 全身和局部抵抗力下降

B 乳腺组织发育不良

C 乳汁淤积加细菌入侵

D 哺乳次数过多

E 乳腺分泌障碍

C[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4]难度系数[易]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急性乳腺炎]亚专业[普外]P值[0.5]R值[0.5]可信度[0.8]

(8) 乳腺癌最主要的诊断依据是:

A B超

B 波晶热图像

C X线小板,钼靶摄片

D 病理活检

E 37磷同位素扫描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8]难度系数[易]知识点[解剖生理概要]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亚专业[普外]P值[0.6]R值[0.2]可信度[0.8]

(9) 女性,55岁,发现右乳肿物1周,右乳外上向限可及1.5cm×1.0cm质硬肿物,活动度大,确定肿块性质最可靠的方法是:

A 针吸细胞学

B 钼靶X线法

C B超

D 放射性核素扫描

E 活组织冰冻切片

E[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9]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可信度[0.8]

(10) 女性,30岁,发现右乳肿物2年,疼痛时较重,肿块约2cm×2cm,呈片状,有结节,周围边界不清,质不硬,与周围无粘连,乳头有溢液,腋窝淋巴结未触及,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 乳癌

B 乳头湿疹西北部中

C 慢性囊性乳腺病

D 乳管内乳头状瘤

E 乳腺纤维腺瘤

C[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6]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11) 乳腺癌患者只发现腰椎转移灶,其转移途径是:

A 位肺循环静脉系统

B 位淋巴管

C 位门静脉系统

D 位椎旁静脉系统

E 癌栓位胸导管逆流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3]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了解]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6]R值[0.2]可信度[0.8]

(12) 女性,31岁,有家族史,洗澡时发现左乳房内上象限有一圆形,活动,光滑,直径1cm结节,入院后结节位病理活检,证实内乳腺癌,腋淋巴结无肿大,下列哪项治疗最适宜:

A 左乳腺单纯切除术

B 以结节为中心腺叶切除

C 左乳扩大根治术

D 标准乳腺Ca根治术

E 放射治疗

B[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1]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13) 女,27岁,产后1周,右乳房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热寒战,查体乳房肿胀,内上象限有压痛和波动,确诊首先应做:

A 软X线照片

B B超

C 穿刺

D CT检查

E 细胞学检查

C[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0]难度系数[易]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急性乳腺炎]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14) 女性,31岁,无意中发现右乳内上象限有一圆形,活动,光滑边界清,直径1cm结节而住院,为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下列哪项处理最好:

A 入院后进行全面的各种辅助检查后手术治疗

B 入院后立即针吸细胞学检查后手术治疗

C 术中冰冻后手术治疗

D 先行结节切除,待病理回报后再手术治疗

E 完善术前准备的同时,先行结节切除病理检查,再确定手术治疗方法

E[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0]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15) 乳腺癌最多发生于:

A 乳腺内上象限

B 乳腺外上象限

C 乳晕区

D 乳腺内下象限

E 乳腺下区

B[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4]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16) 关于乳腺脓肿,下列治疗中哪项正确:

A 必须有波动时再切开引流

B 乳晕下脓肿应做轮辐状切开

C 脓肿多房应做多个切口

D 乳房后脓肿,应反复穿刺抽脓

E 在脓肿最低点的做对口引流

E[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3]难度系数[易]知识点[多乳头,多乳房畸形]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三节多乳头,多乳房畸形]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17) 中年妇女,乳房肿块的分界不清,月未时乳房胀痛,应首先考虑:

A 乳腺癌

B 乳房囊性增生症

C 乳管内乳头状瘤

D 湿疹样癌

E 乳房纤维腺瘤

B[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2]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6]R值[0.2]可信度[0.8]

(18) 乳房囊性增生病患者,出现以上哪项时应考虑施行乳腺单纯切除术:

A 经药物治疗后,疼痛不缓解

B 由周期性胀痛改为持续性疼痛

C 出现乳头溢液

D 活检发现上皮细胞增生活跃

E 活检证实为乳癌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15]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腺囊性增生病]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五节乳腺囊性增生病]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19) 一乳癌患者,当其皮内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阻塞时,其临床表现是:

A 乳头呈湿疹样变

B 乳腺呈急性炎症

C 乳头凹陷

D 乳腺皮肤呈桔皮样变

E 皮肤凹陷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805]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选择题A2

(1) 急性乳房炎形成脓肿后切开引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切口应按轮辐方向,乳晕下脓肿作乳晕边缘弧形切口

B 波动不明显者,应行穿刺及早发现脓肿

C 为防止脓栓入血,切开后不可用手指进入脓腔进行分离

D 应在脓肿最低位处切开

E 全身使用抗生素和中草药治疗

C[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794]难度系数[中]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急性乳腺炎]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2) 关于乳房肿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病程慢,无疼痛乳腺纤维瘤

B 乳头血性溢液乳管内乳头状瘤

C 伴有周期性疼痛囊性增生症

D 乳头凹陷只有乳Ca才出现

E 病情缓慢疼痛较明显乳腺结核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797]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3) 乳腺的淋巴输出途径,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锁骨下和锁骨上淋巴结之间互相有交通

B 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

C 两侧胸骨旁淋巴结没有直接的淋巴交通

D 胸骨淋巴结主要在第2,3肋间,沿胸廓内动静脉分布

E 一些淋巴结位于胸大,小肌之间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796]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4) 急性乳房炎形成脓肿后切开引流,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切口应按放射方向

B 切口应引流通畅

C 必要时作对口引流

D 不要分离脓肿隔膜,以防扩散

E 乳房后脓肿可作下缘弧形切口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795]难度系数[易]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急性乳腺炎]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5) 哪一项无助于预防急性乳腺炎:

A 哺乳排空预防积乳

B 纠正乳头凹陷保持正常哺乳功能

C 保护乳头皮肤,避免皮肤破损

D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E 妊娠期经常清洗两乳头

D[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793]难度系数[中]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急性乳腺炎]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6) 下列哪项不是乳癌的临床表现:

A 乳头溢液

B 周期性乳房胀痛

C 乳房肿块

D 腋淋巴结肿大

E 乳头内缩

B[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799]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可信度[0.8]

(7) 乳腺癌哪项是错误的:

A 多发生于乳腺外上象限

B 多发生于乳晕区

C 多发生于40-60岁

D 较早发生淋巴转移

E 低分化癌预后较差

B[外科教研室]校对号[1798]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房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五章乳房疾病]节[第六节乳房肿瘤]亚专业[普外]P值[0.7]R值[0.25]可信度[0.8]

乳腺癌发生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是。

A.肺

B.胃肠

C.盆腔

D.头颅

E.股骨

答案:A

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乳腺肿瘤]

关于乳腺癌转移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通过淋巴途径向远处转移

B.远处转移在晚期发生

C.早期也可发生血行转移

D.癌细胞很少会沿导管转移

E.常见远处转移器官为脑、脊柱、肺

答案:C

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乳腺肿瘤]

女性,诊断为乳腺癌,查体肿块直径3cm,腋下2枚肿大淋巴结,未融合,远处未发现转移。该病人分期为。

A.Ⅰ期 T1N0M0

B.Ⅱ期 T2N1M0

C.Ⅲ期 T2N2M0

D.Ⅲ期 T1N1M1

E.Ⅳ期 T2N2M1

答案:B

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乳腺肿瘤]

填空题:

1.急性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三节急性乳腺炎]

2.乳腺癌的转移途径包括局部扩散、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乳腺肿瘤]

3.特殊类型的乳腺癌有炎性乳腺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五节乳腺肿瘤]

4.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性脏器为肺、骨、肝。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五节乳腺肿瘤]

5.乳腺由腺叶组成,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解剖生理概要]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6.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三节急性乳腺炎]

判断题:

1.发现乳头内陷即可诊断为乳腺癌。()错

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检查]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二节乳房检查]

2.出现急性乳腺炎后应立即停止哺乳,防止毒素被小孩吸收。()错

难度系数[中]知识点[急性乳腺炎]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三节急性乳腺炎]

3.乳腺纤维瘤多见于20-25岁,属良性肿瘤。()对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五节乳腺肿瘤]

4.乳头溢出血性溢液即可诊断为乳腺乳管内癌。()错

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了解]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五节乳腺肿瘤]

5.乳腺癌的血行转移多发生在晚期。()错

难度系数[易]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理解]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五节乳腺肿瘤]

6.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对

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熟悉]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腺疾病]节[第五节乳腺肿瘤]

7.乳腺癌病人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以不出现锁骨下淋巴结转移。()对

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应用]章[第二十八章乳腺疾病]节[第五节乳腺肿瘤]

8.乳腺癌的X线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呈毛刺征,或有细小钙化点。

()对

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检查]大纲要求[了解]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二节乳房检查]

简答题:

1.简述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途径。(5分)

答:①癌细胞可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然后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进入胸导管或右淋巴管,侵入静脉。(2分)

②也可向内侧淋巴管,引流到胸骨旁淋巴结,继尔到达到锁骨上淋巴结。(2分)

③也可通过逆行途径转移到对侧腋窝或腹股沟淋巴结。(1分)

难度系数[难]知识点[乳腺肿瘤]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四节乳腺肿瘤]

2.简述乳腺良恶性肿块体检时的差别。(5分)

答:良性肿瘤边界清楚(1分),活动度大(1分)。恶性肿瘤边界不清,质地硬。(1分)表面不光滑。(1分)活动度小。(1分)

难度系数[中]知识点[乳房检查]大纲要求[掌握]认知领域[记忆]章[第二十八章乳房疾病]节[第二节乳腺检查]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疗效。方法:采用青敷膏外敷、脓肿切开、对口引流、刮匙搔刮窦道、生理盐水冲洗、棉捻捻腐、拖线等多种中医外治法为主,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40例。结果:治愈35例,好转5例,治愈率87.5%,复发率为12.5%。结论:中医外治为主、内治为辅的综合疗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确切,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标签:中医;外治;内治;肉芽肿性乳腺炎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10-0064-02 肉芽肿性乳腺炎,由Kessler和Wolloch于1972年首次提出[1],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乳腺炎性病变,其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肉芽肿性小叶炎,文献报道该病与哺乳史、吸烟、乳房外伤、口服避孕药物、分枝杆菌及棒状杆菌的感染有关[2-4]。肉芽肿性乳腺炎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和乳房脓肿,手术局部切除和局部扩大切除并不能完全控制疾病的进展,反复的复发往往需要多次的手术治疗。2008年3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4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笔者所在医院乳腺科门诊,诊断标准参照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5],40例均为女性,为非哺乳期或非妊娠期发病。年龄最小28岁,最大48岁,发病峰值30~35岁;病程2个月~3年;首次发病29例,复发11例;既往服用避孕药物的患者10例,有积乳病史5例,因乳头内陷未哺乳者7例,无吸烟史及乳房外伤史。 1.2 治疗方法 外治法:(1)银质球头探针;(2)4号医用丝线;(3)中号棉捻;(4)不锈钢硬刮匙;(5)生理盐水500 ml;(6)2%利多卡因;(7)疮灵液(笔者所在医院制剂主要有大黄、诃子、红花、黄蜀葵花等药组成);(8)枯矾纱布;(9)青敷膏(笔者所在医院制剂由大黄、黄柏、姜黄、白芷、白及、青黛花粉、甘草研细粉加饴糖1:1调制而成);(10)四子散药包(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吴茱萸,各100 g)等。 1.3 处理方法 1.3.1 外治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GLM)诊治规范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治规范 杜玉堂,史晓光2011-11-8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类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征乳腺慢性炎症,包括多个临床病种,其中一种较为为多见,病因不明,肉芽肿性炎症以乳腺小叶为中心,故叫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1972年Kessler首先报道,病名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可。以前有人叫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乳腺肉芽肿或肉芽肿性小叶炎,是指乳腺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病变,查不到病原体,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象肉芽肿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睾丸炎一样,易与结核性乳腺炎混淆,以前发病率不高,所以,临床和病理医生都对其观察研究不多。 病因: 1、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及局部超敏反应。非细菌感染, 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有关。也可能为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炎症,毁坏导管上皮,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反应,并进一步破坏小叶结构有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的妇女。 2、可能由于导管内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于小叶间质内,引起局部的 炎症反应及超敏反应,导致肉芽组织的形成。 3、病变中可见微脓肿,上皮样巨噬细胞及异物肉芽肿形成,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局部感染、创伤及化学物质引起炎症,因炎性损伤导致导管上皮破坏,管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性炎症。 病理改变: 巨检:大小不等的肿块,没有包膜,有的切面呈实性,色灰白、质硬,发污。散在烂肉馅状的坏死病灶,多发大小不等的脓肿,米汤样或黄白色稠脓,总之病变表现多种

多样。光镜观察:见乳腺小叶结构尚有轮廓,低倍观察乳腺小叶有多数肉芽肿,有的相互融合。高倍观察有异物型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等构成肉芽肿病灶。抗酸染色未见结核杆菌,PAS霉菌染色阴性,镜下所见是乳腺组织慢性炎,肉芽肿散在或大片坏死性融合可见多核巨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伴有脓肿形成。 病理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英文缩写GLM。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 临床表现:平均年龄为30岁,病程较短,均在5个月以内。 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疼痛,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也可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发病突然或肿块突然增大,几天后皮肤发红形成小脓肿,破溃后脓液不多,久不愈合,红肿破溃此起彼伏。 初起肿块期酷似乳癌,易造成误诊误治。有人贸然行乳癌根治术,应当台上冰冻或耐心等待石蜡切片结果。本病还须与乳腺结核,乳房脂肪坏死等相鉴别。 当有红肿化脓时,可能误诊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扩张症,乳腺结核,或一般细菌性脓肿,错误的切开引流, 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 1、病人若以无痛性肿块就诊,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且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无压痛或轻压痛,或发现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其特征酷似乳腺癌; 2、术前均未行肿块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若针吸细胞学检查为炎性细胞,有助于与乳腺癌鉴别; 3、由于本病少见,,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缺乏警惕性;

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脓肿型)中医临床路径

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脓肿型) 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脓肿型的住院患者。 一、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肉芽肿性乳痈(TCD:BWR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脓肿型)(ICD10:N61.x07)(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2017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专家诊疗共识》。 (2)西医诊断标准:病理诊断标准参照《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学》。 2.分期分型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乳腺病分会2017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专家诊疗共识》。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脓肿型临床常见证候: 热毒壅盛证 气虚邪滞证 阳虚毒盛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肉芽肿性乳痈(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患者; 2.脓肿型的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重点观察乳房局部症状、体征,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泌乳素、心电图、胸片、乳腺B超、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组织病理活检、炎症指标(血沉、CRP、降钙素原)、免疫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血培养+药敏检查(T≥38.5℃时)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壅盛证:清热解毒,托里透脓 (2)气虚毒滞证:益气托毒 (3)阳虚毒盛证:温阳托毒 2.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贴敷法 (2)温熨法 (3)中药外洗/熏洗 (4)灸法 (5)刺络拔罐法 (6)中药离子导入 (7)导管灌注等 3.中医外治法 (1)刺络排脓术 (2)洞式清创引流术 (3)脓肿切开引流术 (4)药线引流术 (5)乳腺区段切除术 4.饮食疗法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患者脓肿病灶引流通畅,炎症症状体征得到改善; 2、没有需要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和/或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乳腺炎护理查房

乳腺炎护理查房 病例资料 姓名:张荣年龄:29岁来院日期:2015年11月13日主诉:发现左乳包块伴疼痛4天,伴发热2天。 现病史:4天前,患者无意间发现左乳下方硬结,疼痛较轻微,2天前约鸡蛋大小,伴发热,体温最高38.6度。遂到我院就诊,B超提示:左乳声像改变,考虑积乳伴脓肿形成。血常规:白细胞:11.91*10^9∕L,遵医嘱门诊输液对症治疗,左侧乳腺疏通治疗。 诊断:左乳急性乳腺炎。 概述 急性乳腺炎多见于: 1.产后哺乳期的妇女, 2.尤以初产妇多见, 3.往往发生于产后3~4周。 病因 1.产后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 2.乳汁淤积 ①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 ②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加之授乳经验不足,乳汁不能完全排空; ③乳管不畅影响排乳。 3.细菌入侵乳头破损、皲裂、乳晕周围皮肤糜烂,细菌也可经乳头开口直接侵入。 临床表现 (一)乳汁淤积期: ?乳房内出现胀痛性硬块,界线不清、局部压痛,表面皮肤红肿发热;?同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炎症浸润期 ?肿块增大,疼痛加重、呈搏动性跳痛,皮肤潮红,表浅静脉扩张,明显压痛;?患者可有寒战、高热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三)脓肿期: ?炎症局限形成脓肿。 ?表浅的脓肿可触及波动; ?深部的脓肿波动不明显,需穿刺才能确定。 ?脓肿可自行穿破皮肤或破溃入乳管出现乳头溢脓。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炎症反应有关。预期目标:体温恢复正常。 2.疼痛与乳汁淤积,炎性肿胀有关。预期目标:患者自述疼痛减轻或消失。 3.知识缺乏:缺乏哺乳期乳房保健知识。 预期目标:患者能够说出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方法,学会正确挤乳方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46例临床诊治分析

·40·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4年2月第8卷第1期Chin Arch Gen Surg(Electronic Edition),February 2014,Vol.8,No.1 ·临床总结·肉芽肿性乳腺炎46例临床诊治分析 张宇 钟晓捷 汤鹏 【摘要】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相关因素、临床特点以及诊治方法。方法 收集海 南省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间住院治疗的4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资料,分析其 临床病理特点以及诊治经过。结果 42例(91.3%)患者有生育史,且35例(76.0%)有积乳史, 先天性乳头凹陷8例(17.3%),5例(10.8%)产后未哺乳,9例(19.6%)有避孕药服用史,37 例(80.4%)不伴有白细胞计数的升高,3例(6.5%)病理检查为多灶性。所有病例通过手术切除 病灶得以治愈。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可能与乳汁淤积有关,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肉芽肿;乳腺炎;诊治分析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以乳腺组织肉芽肿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的乳腺慢性炎症,主要侵犯乳腺小叶,故也常称为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该病在临床并不多见,由Kessler等在1972年最先报道,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此病常见于年轻女性,疾病病程漫长,治疗不当病情容易反复,对患者的身心均易造成较大伤害;同时该病容易误诊误治或者治疗不当,导致迁延不愈[1]。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诊疗的认识,现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乳腺外科收治的46例经病理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46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61岁,中位年龄为36.7岁,其中40岁以上16例,30岁以下8例;已婚已育42例,未婚未育(含已婚未育)4例;有乳汁淤积史35例,先天性乳头凹陷8例,5例产后未哺乳;均无乳房外伤史;9例有避孕药服用史。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初始均为单侧发病,病情根据发现早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临床发现乳房肿物,肿物早期偏硬,边界欠清,活动性一般,有压痛。部分患者出现皮肤表面红肿,甚至皮肤破溃,经换药等治疗愈合欠佳,甚至形成多个窦道。6例为行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后病理确诊为肉芽肿性乳腺炎;5例患者肿块位于乳晕区,3例患者肿块多发并散在分布,2例患者出现乳头溢出豆渣样乳白色物。 辅助检查:初始治疗时均行血常规检查,其中9例白细胞升高。行彩超检查,提示肿物多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占位性病变,伴有脓肿形成的患者可见肿物内有无回声区,肿物周围可见中等或丰富的低速高阻的血流信号,BI-RADS分级为Ⅲ~Ⅳ级。22例行乳腺钼靶检查,提示为欠规则的局限性结构紊乱的致密影,边缘毛糙,脂肪层混浊,同时可见乳晕及邻近皮肤增厚。 二、治疗方法 术前出现皮肤红肿及彩超提示脓肿形成的患者都使用广谱抗生素加甲硝唑抗炎治疗,治疗1~2周门诊随访,红肿局限患者即接受手术治疗,脓肿形成的患者术前均行切开引流。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肿物大小行区段切除术或肿物切除术,术中均切除肿物周围部分正常组织;2例接受皮下腺体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同侧背阔肌肌皮瓣转移一期乳房重建术;8例术前行脓肿切开引流,待病灶局限后再行手术治疗。 结 果 46例患者最终都经过病理学确诊为肉芽肿性 DOI:10.3877/cma.j.issn.1674-0793.2014.01.011 作者单位:570311 海口,海南省人民医院乳腺外科通讯作者:汤鹏, Email:tangpeng998@https://www.wendangku.net/doc/ca15957842.html,

肉芽肿型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G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感染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乳腺小叶、形成肉芽肿为主要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微脓肿、溃疡、窦道形成是常见并发症。 (一)病因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8% ,好发于育龄期的经产妇女,多在产后1.5~2年内发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对自身乳汁的超敏反应,可合并膝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也有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创伤、感染、口服避孕药、种族因素、泌乳素增高、肥胖、血脂异常有关,其刺激和破坏乳管,致腺腔分泌物、乳汁及角化上皮外逸于小叶间质而引起炎症反应有关。 (二)临床表现及分期分型 早期主要表现为突然出现的乳房肿块,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皮肤多无改变,疼痛轻微或不明显,触压疼痛加剧。患者通常不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未及时就诊或处理不当,肿块可短期内迅速增大,疼痛可加剧,局部皮肤初起潮红,逐渐呈暗紫色并可自行穿破,形成迁延不愈的窦道,疼痛缓解,治疗不当部分病例肿块进一步扩大,可形成多个窦道,乳房可毁损。 (1)临床分型 ①肿块型:乳房肿块,质韧或硬,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一般,疼痛,或有压痛,表面皮肤不红或微红,或有橘皮征,局部肤温正常或微高,无发热、恶寒等全身症状,少数腋下淋巴结可及肿大。此期患者往往不加重视或误诊误治,错失治疗的时机,进而肢肿窦道形成,延长病程,影响乳房外形。及早发现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②脓肿型:肿块逐渐增大,红肿热痛加剧,或有鸡啄样疼痛,可累及多个象限,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液抽出,可触及腋下淋巴结,有发热等全身症状。③窦道型:乳房脓肿成熟,破溃出脓,或切开排脓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愈合,形成窦道或者瘘管,或局部僵肿结块,并反复红肿疼痛。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鉴别和诊治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鉴别和诊治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 mastitis,PCM)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GM)均为良性炎性瘤样变,炎症晚期常常迁延不愈。由于对两者缺乏足够的认识,诊断上容易混淆,给预后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现将两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疗现状综述如下。 1 病因及发病机理 两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明确,但发病的相关因素已有很多深入的研究。目前认为PCM与乳腺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导管分泌和厌氧菌感染有关。由于上皮细胞碎屑及含脂性分泌物积聚,充满乳晕下乳管内,使其扩张,造成周围纤维组织增厚,管腔内淤积的脂质类物质分解后,产物由管内渗出,刺激周围组织引起浆细胞、淋巴细胞为主的异物反应性瘤样变,病变以乳管为中心。 一般认为GM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与患者服用避孕药有关;Kiefer等报道与棒状杆菌感染有关;Brown等认为是乳汁所致的免疫反应和局部超敏反应;FletcHER等认为该病与高泌乳素血症等体内激素失衡或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的小叶肉芽肿炎症有关;另外GM还与霉菌和放线菌感染有关。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性分布。 2 诊断 2.1 临床特点 PCM常见于有生育哺乳史的中年妇女,可有乳头发育不良、哺乳不畅或中断史。浆细胞性乳腺炎常常以乳头溢液为初期表现,也有患者以肿块为始发症状。肿块常位于乳晕下,其长轴多与乳腺导管走行一致。多数肿块病史较长,变化缓慢,可持续静止在肿块期数月或数年,亦有突然增大或缩小者,但绝少有消失者。大部分患者局部会出现皮肤潮红,肿块软化、疼痛或隐痛,但化脓期无明显跳痛,破溃后脓液中常夹有粉刺样物,并形成通向输乳孔的瘘管,创口久不收敛或反复溃破,同侧腋下淋巴结可有肿大。 GM患者多为已婚、经产的妇女,大部分有哺乳经历。常发于单侧乳腺,除乳晕区外的其他部位均可发生,但以外上象限为多见,肿块大者可累及整个乳房。常以乳房单发肿块为主要表现,不痛或微痛,肿块质硬,长径多在1.5~i0 cm之间,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可与皮肤或周围组织粘连,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可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少数可伴有发热。肿块增大迅速,若不及时治疗,短期内可出现乳房脓肿,溃破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查房

急性乳腺炎的护理 乳腺炎的定义 急性乳腺炎是指乳腺组织的急性感染,多发于初产妇,由于乳腺皲裂,乳腺导管开口阻塞,引起乳汁壅积而致。本病起病急,初起乳房肿胀、疼痛,皮肤不红或微红,继之局部硬结渐渐增大,疼痛加剧,伴发热。乳腺炎的概述 急性乳腺炎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 1、多见于初产妇急性乳腺炎起病急 2、于乳腺皲裂,乳腺导管开口阻塞,引起乳汁壅积而致 3、往往发生于产后3-4周,一侧或双侧面同时发病 4、致病菌多为金葡萄,其次为链球菌 病因 急性乳房炎的发病原因,除产后全身抵抗力下降外,尚有一下两大诱因: 1、乳汁淤积:此为发病的重要原因,淤积的乳汁为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细菌侵入:乳头破裂,乳晕周围皮肤糜烂,致使细胞沿淋巴管侵入,这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腔感染,吸乳或含乳头睡眠,致使细菌直接进入乳管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病理生理 (初期)一个或多个炎性病灶→(进一步发展为)脓肿→浅部脓肿自

行向外破溃,深部脓肿形成乳房后脓肿,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临床分析 1、早期 急性乳腺炎在开始时患者乳房胀满,疼痛,哺乳时更甚、乳汁分泌不畅,乳房肿块或有或无,皮肤微红或不红,或伴有全身不适,食欲欠佳,胸闷烦躁等。 2、化脓期 局部乳房变硬,肿块逐渐增大,此时可伴高烧、寒战、全身无力、大便干燥、脉搏加快、同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增高,常可在4-5日形成脓肿,可出现乳房跳痛,局部皮肤红肿透亮,肿块中央变软,按之有波动感,若为乳房深部脓肿,可出现全乳房肿胀,疼痛,高烧,但局部皮肤红肿及波动不明显,有时一个乳房内可同时或先后存在数个脓腔。 3、溃后期 浅表的肿胀常可全破皮肤,形成溃烂或乳汁自创口溢出而形成乳漏,较深部的脓肿,可穿向乳房和胸大肌间的脂肪,形成乳房后位脓肿,严重者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临床表现 初期:乳房肿胀疼痛;压痛性硬块,表面皮肤红热;同时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 炎症继续发展,则上述病症加重 疼痛呈搏动性、寒战、高热、脉搏加快等。

乳腺炎病历模板

主诉:左侧乳房肿痛一周余 现病史:患者于一周前因停止哺乳后,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无发热,自行给予按摩,热敷抗炎.对症.处理病情稍有好转,未作特殊处理,病情时好时坏.未给重视,近日左乳较前肿大,疼痛加重,今为求诊治,前来我院,门诊以“乳腺炎”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一般,睡眠欠佳,易惊醒,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即往史:平素体质一般,否认“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及献血史.预防接种史随当地社会正规进行. 个人史:生于本地,无长期外地久居史,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无其 它不良嗜好. 月经史:初潮年龄:岁,行经天数:天,间隔天数:天,经量中等,色暗红,无痛经史. 婚育史:适龄结婚,家人均体健,家庭关系和睦. 家族史:父母均体健,否认家族遗传性及传染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次分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精神欠佳,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头颅五官正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触及明显包块, 肝脾肋缘未及,肠鸣音正常.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专科检查 神志清,精神欠佳,左侧乳房出现红肿,疼痛.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未闻及异常杂音,肠鸣音可. 辅助检查

乳腺增生护理查房

乳腺增生护理查房 1、病史:患者、男、22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3年”于2012-12-17 09:40入院。患者入院前3年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有一豌豆大小肿物,偶感胀痛,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乳头无糜烂、刺痛、瘙痒,无乳头溢液,无乳房外伤史,口服药物后未见缓解此后包快逐步缓慢增大,目前8*7cm大小,无红肿,溢液等不适症状,入院时T 36.6 ℃P 84次/分R 21次/分BP 130/80mmhg ,精神好,呼吸平稳,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否认过敏史,无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侧乳房可扪及一包快约8*7cm大小,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肿物表面皮肤无红肿、破溃、瘙痒、与周围分界尚清活动度尚可。入院后予二级护理,普食,完善相关检查,于12-19 09:15在全麻下行右侧乳腺切除术,术后平车返回病房,予二级护理,禁食,口腔护理,中流量吸氧、心电监护,补液、对症治疗。 2、概述:乳腺增生即小叶增生,临床上所见到的乳腺囊性腺病、慢性乳腺病、慢性囊性乳腺炎、乳腺结构不良症、乳腺囊性增生病等都是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常见良性病变。 3、病因病理: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3、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2) 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3)情绪改变 4护理: (一)术前护理 护理评估 1 健康史 (1)一般资料:男,22岁,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精神、饮食可,大小便正常。 (2)既往史:既往体键,无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过敏史。 2生理状态 (1)局部:右侧乳房可扪及一包块约8*7cm大小,质软,表面光滑,无压痛。(2)全身:精神好,生命体征正常,无特殊不适。 3心理状态 (1)认知情况 (2)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1皮肤准备;遵医嘱备皮,交代沐浴,更换手术衣。 2心理护理:多了解和关心病人,加强心理疏导。 3饮食指导:进食富含营养的易消化饮食。 (二)术后护理 护理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名称—右侧乳腺切除术麻醉方式—全麻 2生理情况:全麻已清醒,生命体征正常,呼吸平稳,切口敷料干燥固定,无渗血渗液 3心理与认知情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