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4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材料整理:发展2班陈磊、黄晓燕、杨安正、殷玉鑫、莫昭炜

4.1 复习笔记

【重点】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影响;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难点】如何理解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世界人口与人力资源

1.人力资源与人口

(1)人力资源与人口的关系

①人力资源与人口的联系

人口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一定质量和数量的生命个体的社会群体;人力资源仅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能力的人。

由此可见,人力资源是人口的一部分,是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

②人力资源与人口的区别

人口不一定是人力资源,人口规模庞大并不等于人力资源充沛。素质低下的人口不能成为人力资源,也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以人的形式存在的特殊的经济资源,具有许多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①作为人力资源实体的劳动者是具有思想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②劳动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③人力资

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塑性

(2)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结构变化

①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人力资源,各种自然资源才能成为经

济资繇,才能够进入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要素,各种经济资源才能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②人力资源与人口的区别

人口不一定是人力资源,人11}见模庞大井不等于人力资源充沛素质低下的人日不能成

为人力资源,也不能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作为一种以人的形式存在的特殊的经济资源,具有许多自身的

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作为人力资源实体的了寿动者是具有思想性和主现能动性的人,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2、劳动者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3、人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和可塑性

(2)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及其结构变化

①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核心、最宝贵的资源有了人力资源,各种自然资源才能成为经济资源,才能够进人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要素,各种经济资源才能得到深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2、人力资源的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引发了人力资源结构的巨大变化。当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以农业和手工人力资源的主体是农民、渔民、牧民及手工业者;当世界各主要国家完成工业大工业出现之后,对劳动者的智能和使用劳动工具的技能要求大大提高,人力资源来的体力型简单劳动者转变为体力加智力的复杂劳动者,转变为掌握一定文化劳动技能的技术工人和管理者;战后高科技产业(包括电洲十算机、航天、原子)的大发展,使高技能的智力型劳动者成为人力资源中员富有创造力的核心和生力军。

二、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及其影响

(1)、世界人口的增长趋势可总结为:1、世界人口增长的绝对量越来越大;2、增长速度经历了缓慢、加快再到逐渐放慢的过程;3、世界各类国家和各地区人口增长很不平衡

(2)发展中国家人日剧增及其影响

①发展中国家的巨大人口压力

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战后以来,发展中国家居民生活得到初步改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2、发展中闰家仍处于农业国状态,生产力水平低下,客观上需要不断增加劳动力;3、发展中国家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妇女地位很低,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

②人口过快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1、经济负担沉重;2、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3、两极分化

问题日益突出。

③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1、地球资源的消耗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2、南北经济差距加大;3、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及其影响

1、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

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决定了人口老龄化的世界性趋势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平均寿命寿命延长,又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比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多。

2、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影响

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影响降造成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非常突出,而人口老龄化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劳动力的年龄结均老化;b.劳动力短缺;c.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3.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迁移

(1)世界人口的分布

自然、经济、历史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着世界人日的分布世界人口的分布。归结为三个方面:

①从纬度和地势上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沿海和低地平原地区,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2/3的人口集中在距海

岸线500公里以内的地队;从海拔高度来看,世界上80%的人口集中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平原地区。总之,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情况是集中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沿海和低地平原地区、②从各地区来看,世界上有四大人口稠密区,即南亚次大陆、亚洲东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此外,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非洲的尼罗河中下游地带等人

口稠密区.但范围比较狭小;世界陆地面积的60%基本无人或很少有人居住③从各洲来看,无论是从人口总数,还是从人口密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亚洲人口总数最多,人口密度也最大。

(2)国际人口的迁移

世界人口的规模、空间分布及其增长趋势,不仅取决于出生率,也与国际人[]迁移活动直接相关。15世纪以前,世界人口的绝大部分分布在亚欧大陆南半部和非洲;15-16纪.欧洲殖民者登路新大陆以后,关洲、大洋洲人口快速增长,而非洲人口急速下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在个球范川内掀起国际人日迁移浪,其最明显的特证是人日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3)发达国家推行相对宽松移民政策的原因

发达国家推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有,其经济原因,主要体现为:1、发达国家人[]增长和老龄化,需要靠外国劳动补允其劳动力不足;2、发达国家很多重体力劳动的就业岗特别是那些脏、累、险的工作,没有人愿干,需要移民来承担。

4、世界人口的素质

战后,提高人口素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重视、人口素质

注要体现在人口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方面。

(1)世界人口身体素质状况

世界各国公认的衡量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标志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现在世界人口的身体素质与过去相比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不同类型国家经济状况及医疗卫生事业水平的不同而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

(2)世界的科学文化素质状况

主要标志是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衡量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指标很多,如成年文盲率、人口的中小学教育程度和高等教育程度、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占各国的比例等,其中成年文盲率是基础指标。战后以来,世界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不同类型国家的差距很大。如今,发达国家的成年文盲率已经基本上为零,而发展中国家的成年文盲率仍然比较高。

二、世界土地与农业资源

1.世界土地资源及其总体结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从事一切社会实践的基地和进行物质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是人类生态系统物质的供应者和能量的调节者

(1)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其利用方式

1、土地资源的分布。全球五大洲中,亚洲土地面积最大,其次是非洲、欧洲、北美和中美洲以及南美洲,大洋洲面积最小。

2、土地的利用方式。土地的利用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耕地、牧场、

森林及其他用地等。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是前三类。由于各洲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口数发展水平等的不同,各洲土地利用的方式有很大差异

(2)世界耕地的分布情况

世界耕地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两个方而:

1、从耕地面积在各洲及各种类型国家的分布情况来看,亚洲最大,其次是非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耕地面积最小;发展中国家拥有拼地略多于发达国家。

2、从各地区、各中类型国家的耕地面积占该地区(国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来看,欧洲最高,发达国家耕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略高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比例较高说明农业较为发达的,国土面积中可开发为更地的部分较多,适宜进行农业生产。

(3)、世界耕地面积增长情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数据进行估算,在1966一L995年间,世界耕地面积扩大了,但耕地面积的增减情况在时间和地区上是不均衡的随着时回,耕地面积的增长幅度在缩小:发达国家的耕地面积在1986一1995年间呈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耕地面积增幅在逐渐减缓。

从各洲的增长情况来看,非洲和南美洲的增幅在减少,亚洲的增幅在加大,特别几一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其耕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大,欧洲在1986一1995年间耕地面积增L而北美和中美洲出现负增长。

2.世界粮食生产与分布

(1)世界粮食产量的变动情况

从整个世界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科技革命成果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业机械化、良种化、化学化和工厂化的推进,世界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和总量都有很大增长;但是,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全球主要粮食产区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等形响下,世界粮食生产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由此可见,世界粮食产量并未随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而同步增长。

(2)、世界粮食生产分布

粮食作物是世界农作物中种植最普遍的作物。从各大洲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从世界各国来看,凡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的国家,粮食产量都较高,如中国、美国和印度等。

谷物是主要的粮食作物,通常用谷物产量和贸易量代替世界粮食产量和贸易量。世界谷物以小麦、水稻和玉米为主。他们是粮食作物中的大宗产品,是人类日常消费最多的农产品,在世界农业生产中占据重要位置。

3.世界林、牧、副、渔业生产与分布

(1)世界森林资源的生产与分布

世界森林分布极不均匀,绝大部分集中在北半球,主要是人烟稀少的高纬度寒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南半球森林较少。世界上森林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地区:①亚马逊流域热带原始森林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未开发的热带林区;②刚果河流域热带原始林区②亚欧大陆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区;④北美洲北部寒温带针叶林区。

(2)世界畜牧生产分布与贸易

1、世界畜牧的生产分布。从畜牧业产品产量来看,除少数几个土地面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以外,畜牧业产品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东欧等地区。畜牧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食物消费水平,进而决定了该国家或地区的食物消费水平,进而决定了居民的营养水平

2、世界畜牧业的贸易。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畜牧业产品产盆的增加,其贸易量也不断增长。发达国家为净出口,发张中国家为净进口。出口国主要有荷兰、奥大利亚、中国、美国和法国;畜产品进口国主要有日本、意大利,肉类产品主要进口国由德国、俄罗斯。

(3)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和贸易

1、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经济作物指出粮食以外的重要农作物,其种类繁多,主要经济作物的生产分布概括如下:a.棉花。棉花是亚热带作物,其生产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北美洲南部地区,非洲东北部地卜以极拉丁美洲地区;b.大豆。世界上有50多个囚家种植大豆,但播种面积广、产量大的只有美国、巴西、阿根廷以及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产量不断增长;c.茶叶。茶是亚热带常绿植物,分布比较广泛,有40多个国家种植,主产国要产茶囚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土耳其等。

2、世界主要经济作物的贸易

经济作物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远远高于粮食作物厂除棉花、甜菜、大豆以外,世界经济作物的生产与输出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经济作物的贸易如下所述:a.棉花。棉花的主要出日困有美川、埃及、印度、巴丛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棉花的主要进口国有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h.大豆。大豆的主要出口国有巴西、美国、中国、阿根廷等。进口国主要有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C.茶叶。茶叶的主要出l7国有印度、中国、斯里兰卡以及肯尼亚。茶叶的主要进口国有英国、俄罗斯和美国。

(4)世界渔业的发展与分布

①世界渔业的发展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面积日趋减少,发展渔业对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食物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战后,随着海上捕捞与水产品加工技术的进步,世界水产品的产量不断上升。

②世界渔业的分布

世界水产品贸易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增长。从水产品出口国家来看,目前,中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厄瓜多尔等国控制了全球虾类出口;泰国、科特迪瓦、菲律宾等国控制了金枪鱼的出口;摩洛哥、泰国、毛里塔尼亚、越南等国控制了海洋软体动物的出口;秘鲁、智利等国的鱼粉出口居世界垄断地位。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娜威、丹麦、加世界水产品贸易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增长。从水产品出口国家来看,目前,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厄瓜多尔等国控制了全球虾类出口;泰国、科特迪瓦、菲·宾等

国控制了金枪鱼的出口;摩洛哥、泰国、毛里塔尼亚、越南等国控制了海洋软体动物.出口;秘鲁、智利等国的鱼粉出口居世界垄断地位。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挪威、丹麦、i拿大等是水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从水产品进口国家来看,水产品进口国主要有日本、法匡意大利、德国、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国家。

三、世界能源资源

1.能源工业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

(1)能源工业的生产布局

能源工业自产业革命以来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能源工业进人了新的发展时期,生产布局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②能源生产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①能源生产总量不断提高;传统的煤炭工业增长速度远不及石油和天然气快,水电、核电得到较大发展,在能源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③世界能源生产分布很不平衡,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加拿大、英国、伊朗、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娜威和澳大利亚等国;

④各国能源资源差异导致各国能源生产结构差别很大。

(2)能源的消费结构

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的消费量增长迅速,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变化较大。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增长最快,同期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0世纪70年代爆发的两次石油危机,致使石油价格报,为此,各国尽量节约使用石油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石油

消费比重略有下。但从总体上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至今仍以石油为主。

2.主要能源工业部门的生产布局与贸易

(1)煤炭工业

①煤炭资源的分布

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矿物能源,几乎各国都有煤炭矿藏·但是,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煤炭品位和开发难易程度也不尽相同。从各地区来看,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北半球占绝对优势;从各国来看,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的煤炭储量相对丰富,此外,德国、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的煤炭资源也比较丰富;从煤炭质量来看,南非、印度、中国、澳大利亚的优质煤比重比较高,而美国、欧洲产煤国的优质煤所占比重并不高。

②煤炭的消费与贸易

在煤炭的消费结构中,工业用煤为主,特别集中在发电和炼焦方面。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是中国和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国家有南非、中国、波兰、印度和澳大利亚等。

煤炭大多就近生产就近消费,世界上煤炭产区多与消费区吻合,因而煤炭的世界贸易量仅占其产量的很小一部分。尽管如此,煤炭仍是国际市场上的大宗散货商品,而且贸易盘的长快于产量的增长。煤炭出口国主要有澳大利亚、美国、南非、印度尼西亚、加拿大、中国、哥伦比亚、波兰和俄罗斯等;煤炭进口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荷兰、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法国等。

(2)石油和天然气工业

①石油、天然气资源分布

石油资源的分布,从各地区来看,中东地区和墨西哥-加勒比海地区是两个突出的油气区;从各国来看,世界石油探明储量靠前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国和委内瑞拉等国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靠前的主要有日本俄罗斯、伊朗、沙特、阿联酋、美国、尼日利亚等。、荷兰、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和法国

②石油、天然气工业布局

石油的工业布局从各地区看,20世纪60年代,中东地区的采油业迅速崛起,并迅速在世界采油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从各国来看,重要的产油地区有俄罗斯和加勒比海囚家,天然气生产国主要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阿尔枝刊亚、伊朗、挪威、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和荷兰等。

③石油贸易

世界石油流通量巨大,是世界最大宗的贸易商品。20世纪20 -40年代,东半球国家的石油供应国主要有美国、墨西哥和委内瑞拉;战后,世界石油贸易发生重大变化,中东地区一跃成为西欧和日本主要的石油供应国,而美国则沦为石油净进国,由委内瑞拉和蟹西哥向其大量供应原油;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石油贸易的重心转向中东: 20世纪70年代以后,非洲成为世界第二原油出口区,此后,东南亚、英国、挪威都相继出日原油,由此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的世界多极化石油出口格局。

从出口贸易来看,中东仍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其次是独联体地区;从国别来看,出口增长较快的国家主要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国,其中沙特阿拉伯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位居第二从进口贸易来看,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其石油进口丰要夹自中东、拉美和西非地区,加拿大、墨西哥是其最大的石油供应囚;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石油进日国,其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中东地区;欧洲的石油进口主要来源于俄罗斯和中东地区。

(3)电力工业

电力是当代世界最重要的二次能源。自19世纪电力作为能源开始应用以来,电力工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19世纪末,电力只能用于照明,发电所用原料是煤炭;进人20世纪之后,许多国家水力发电超过燃煤火电;战后,石油、天然气发电比重上升;20世纪70年代中期,火电的比重又大大超过水电,并一直保持至今。火力发电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发电方式,但其生产分布极不平衡,发电能源分布状况与电力生产分布状况极不相称。值得注意的是,核电工业是新兴的电力工业部门。世界核电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性能源。

四、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

当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的资源问题主要包括自然资源退化、粮食危机加深和生态环境恶化三个方面。

①世界自然资源退化

目前,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已经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土地资源的过度或不当利用已造成土地的严重退化;b.淡水的不足以及淡水分布与人口分布的不一致,导致人均淡水资源严重失衡,从而危及人类的生存;c.生物资源中部分物种的消失,正威胁着整个生态系统。

②世界粮食危机加深

世界各国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的严重不平衡,致使一些国家粮食生产过剩,而另一些I家粮食生产不足。许多粮食短缺的国家,因贫困没有资金进口粮食,从而形成了牵动世界的“粮食危机”。粮食危机对人的基本生存权构成直接威胁,引发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影响其经济发展,这些又反过来加剧粮食危机,结果致使这些国家陷人恶性循环之中。

③世界生态环境恶化

世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酸雨、地球变暖和垃圾国际化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及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经济中,推行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

2、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或国民收人年增长率来衡量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

民收人的年增长率作为衡量尺度。

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质的概念。其含义既包括增加生产又包括改善分配,即既要注重增长的数量,又要注重增长的质量,两者缺一不可。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表现在,经济增长会促进经济发展。两者的区别表现在,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含义更为宽泛。经济发展不仅是指产出的增加和增长率的提高,还意味着普遍地存在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失业和收人分配不均状(2)可持续发展

根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卜达成的全球性共识续的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②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③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3.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1)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

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2)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①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②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③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④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⑤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⑥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上述六个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其中,第一和第二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和第六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四和第五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既满足物质资源的储备,又满足知识资源的储备,更好地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上要包括以下几个方向的条件:①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②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②控制人口的数址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④维待、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②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②孔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上述六个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其中,第一和第二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第三和第六方面条

件的实现,可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第四和第五方面条件的实现,可以既满足物质资源的储备,又满足知识资源的储备,更好地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迫使人类必须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以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最终实现人类的可待续发展。德国、日本等国在打造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走在世界的前列,值得借鉴。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达国家制定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时的思路大体是,在维持其以往的高消费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为此,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①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②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人,实行清洁化生产;③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t。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实施的维持型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的基础之上,不足以成为世界环境保护的榜样。另外,发达国家实施的维持型可持续发展战略仍坚持其原有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2)发展中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发展中国家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难题:①缺乏满足基本需求的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②技术含量很低的粗放型高能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经济发展,危害很大;③为了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战略,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其结果是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两极分化现象口益加剧。

在追赶西方工业化的道路上,多数发展中因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其选择的追赶型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模式仍以经济增长为重点而只是兼顾环境保护。

世界经济学答案

2.世界经济的形成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后期,前后经历了近300年的时间。(2)初步形成期。这一时期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前后的英国产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建立,包括整个资本主义确立时期,经历了大约100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界市场的开拓为主要标志的。(3)最终形成期。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初,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以资本输出为特征的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巨大进展,以及世界领土被瓜分完毕,名副其实的世界经济最终形成了。 2.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3).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表现:(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全球生产体系的形成(5).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3.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1)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2)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南北差距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更加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造成那些处于最底层的发展中国家更加贫穷落后。(3)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发展的不平衡趋势如不设法解决或抑制,将对投资构成潜在的威胁,刺激泡沫经济的发展,为金融危机埋下隐患。(4)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5)对发展中国家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压力。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传递和同步性加强,如何接受经济的正传递,抑制副传递,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1.战后科技革命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它对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综观战后科技革命的形成与发展,与历史上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全面性和世界性。(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4)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影响:战后科技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巨大发展,使生产力结构发生了空前的巨大变化。(1)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资本积累,改善了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扩大了商品市场(2)生产力实体要素的变革:劳动者日益智力化,劳动工具日趋自动化,劳动对象日趋人工化。(3)生产力非实体要素的强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教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重要的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学概论

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国货币政策不一

二、全球贸易失衡加大,保护主义蔓延 三、发达国家财政赤字依然庞大 四、通货膨胀压力显现 结合主要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说明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章第一节二-第三四段+最后一段 第二讲世界经济运行的体制基础 资源配置方式 计划经济 计划(Commandconomy),或计划,又称指令型经济,是一种,而这种体系下,国家在、分配以及产品各方面,都是由政府或财团事先进行。由于几乎所有计划体制都依赖政府的,因此计划经济也被称为“指 令性经济”。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 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和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所引导。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都是资源的配置方式。在里并没有一个中央协调的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上,市场将会透过和服务的产生复杂的相互,进而达成的效果 混合经济 混合经济体系是指混合了传统经济体系、计划经济体系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经济体系以解决三个基本 的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同一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有机整体,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 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 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理论: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 亚当斯密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 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 张进学号: 班级: 国贸(2)班学院: 国贸学院 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或国民收入年增长率。 由于在发展中国家,每年产量的增长速度慢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国民平均生活水平的下降。 因此,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作为衡量尺度。 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优化。 它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质的概念。 其涵义既包括增加生产又包括改善分配,即既要注重增长的数量,又要注重增长的质量,两者缺一不可。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表现在,经济增长会促进经济发展。 区别表现在,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涵义更为宽泛,它不仅是指产出的增加和增长率的提高,而且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落后状况的逐渐转变或消失、低下的生活水平有所提

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趋于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逐步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加快等。 总之,经济发展意味着普遍地存在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况有所改善。 2.可持续发展战后,西方各国热衷于经济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人为地刺激经济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严重后果,除经济生活方面长期存在的“滞胀”困境外,在能源消耗、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产生了日益明显的不良后果。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 一。 总之,所谓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 以往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自扫门前雪”甚至以邻为壑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 三、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如今,世界各国政府及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实现各国及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都在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范文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张进学号:班级:国贸(2)班学院: 国贸学院 1.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的增长。衡量经济增长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或国民收入年增长率。由于在发展中国家,每年产量的增长速度慢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国民平均生活水平的下降。因此,通常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作为衡量尺度。经济发展是指伴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政治结构的优化。它不仅是一个量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质的概念。其涵义既包括增加生产又包括改善分配,即既要注重增长的数量,又要注重增长的质量,两者缺一不可。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表现在,经济增长会促进经济发展。区别表现在,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的涵义更为宽泛,它不仅是指产出的增加和增长率的提高,而且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落后状况的逐渐转变或消失、低下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趋于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逐步缓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加快等。总之,经济发展意味着普遍地存在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况有所改善。 2.可持续发展 战后,西方各国热衷于经济增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为地刺激经济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严重后果,除经济生活方面长期存在的“滞胀”困境外,在能源消耗、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产生了日益明显的不良后果。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2)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3)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总之,所谓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和每个国家内部各地区及各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共同繁荣,人类社会财富的共同享受和共同富裕。以往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自扫门前雪”甚至以邻为壑的政策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 三、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如今,世界各国政府及有识之士都认识到实现各国及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都在创造各种条件、通过各种途径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公正、公平、合理地广泛分享的基础上。 世界各国相互学习和借鉴发展的经验,加强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等领域的 交流和合作,对推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进一步开放 市场,放开技术出口限制,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消除各种贸易壁垒。要通过平等协 商、求同存异,建设开放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如何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 2008-1-2 15:22 提问者:jiang08002 国|浏览次数:4337次 国推荐答案 2008-1-2 15:27 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重大课题,既关乎世界各国当前的发展进程,也关乎全人类的发展未来。世界各国有远见的政治家和负责任的企业家,都应该为此而共同努力。 从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看,一些重要的特点和趋势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主要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前所未有地提高了人们认识和把握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能力,为人类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强大支持;国际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各国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各国实现经济合作共赢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等方面的原因,世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发展中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外部经济环境仍在恶化,南北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新的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不断出现,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面临困难;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度增长,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包括地区冲突、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因此,可以说,人类的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的正确选择只能是推进合作共赢,我们的共同目标只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从自己的发展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天的发展既是昨天发展的继续,又是明天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制定发展规划、选择发展战略、确定发展道路和实施发展举措时,必须既考虑眼前的发展要求,又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既着力改善民众的现实生活,又重视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了推进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支持和推动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发展,努力保持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发展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各种问题的根本之策,也是解决全球各种问题的基础条件。要推进合作共赢、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积极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考虑广大贫穷国家的需求,尤其要下气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尽快缩小日益拉大的南北发展差距。这是实现合作共赢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应该成为亚太经合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发达国家应切实减免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加对他们的不附加条件的官方援助;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增强科技发展能力,挖掘市场潜力,

第六讲 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第六讲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命题角度猜想: 2013年9月11日,李克强总理在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她说,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变成离群索居的“鲁宾逊”。李克强还强调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从对外开放中获益匪浅。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将达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4亿人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将对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国愿与世界共同分享这一巨大的商机,也希望各国能够为中国发展提供更好的合作环境。 达沃斯论坛(即世界经济论坛)是以研究和探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的问题、促进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为宗旨的非官方国际性机构,它的出现与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从历史上看,在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雏形到初步形成以及最终的确立,则一直与以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在复习中要重点把握,一是要理清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二是要结合工业革命,分析世界市场发展的原因;三是要重视国际合作在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二、知识储备摘要: 1.基本过程 (1)产生:16世纪初,的开辟和西方早期殖民侵略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逐渐由走向统一的整体,并由此引发了革命与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市场也出现雏形。 (2)初步形成:世纪中后期期,以为最主要发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展开。随后,因英国于1825年《》的颁布,工业革命开始向欧美其他国家扩展。随着欧美工业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欧美主要国家通过改革或革命运动,逐步实现了工业资产阶级统治。这些行为一方面扩大了各国的国内市场,美国南北战争、通过王朝战争的统一,1861年俄国、日本于1867年开始的,都是其具体的表现。十九世纪中期,为获取和,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绝大部分落后国家和地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随着日本的、澳大利亚沦为殖民地、中国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最终确立:19世纪末,由于的开展,随着和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垄断资本家的推动下,加紧对外扩张,并掀起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以资本主义为为主导的世界市场也最终确立。 (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2.基本表现 (1)交通运输:技术革新,增强竞争;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式交通工具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使得交通向立体化方向发展。 (2)市场空间:遍布世界、联系紧密; (3)贸易总额:急剧增加、持续发展; (4)商品结构:西方产品、东方原料。 3.原因分析 (1)经济原因:的发展,需要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在侵略手段上,第一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一、选择题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水平型国际分工 E.混合型国际分工 2.下列属于世界市场的基本运行机制的有()。 A.国际价格机制确B.关税率机制C.资本收益率机制 D.资源配置机制 E.传导机制 3.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包括()。 A.萌芽期B.初步形成期C.最终形成期D.衰退期 4.世界市场主要包括的领域有()。 A.国际商品流通领域B.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C.国际人才流通领域D.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5.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D.外汇市场 二、判断题 1.自然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 2.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这种竞争性主要表现为商品国际交换中的价格竞争上。 3.社会经济条件,特别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产生国际分工的决定性因素。4.“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5.世界市场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分工发展为国际分工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关系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而扩展到整个世界的结果。 6.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7.“垂直型”国际分工指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8.世界经济是个经济范畴,但不是个历史范畴。 9.世界市场是各国国内市场的加总。 10.世界经济就是国际经济。 三、填空题 1.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包括()、()和()。 2.国际分工产生的条件包括()和()。 3.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国际分工可以分为()、()和()。 4.世界市场的结构包括()、()和()。 四、名词解释 1.国际分工: 2.世界市场: 3.世界经济中心: 4.经济全球化: 5.世界经济格局: 五、简答题 1.世界市场的涵义及特征。

世界经济概论 第四章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要点 (Learning objectives) 第一节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 第二节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第三节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第四节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对策 第一节全球面临的资源问题 1. 自然资源的退化:土地;淡水;森林;生物 2. 生态环境的恶化: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雨;垃圾 3. 粮食危机的加深:饥饿;营养不良;粮价 Video 9 标题:地球现状报告 (Earth Report: State of the Planet) 内容:07年141个国家环境绩效指标排名 来源:国家地理频道 (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时间:2008.4.22 第二节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要使世界各国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向所有人提供实现美好生活愿望的同等机会; ?要使世界各国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要使人类和自然万物都享有同等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做到人类生存发展权利与自然万物生存发展权利的统一。 第三节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途径 (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1. 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2. 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4. 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5. 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6. 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 (二)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循环经济 (Recycle economy) ——一种经济增长模式 ——核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特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模式物质流程比较见课件第9页 德国包装物回收体系见课件第10页 中国广西贵糖制糖工业循环经济示意图见课件第11页 第四节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对策 (一) 原因: 市场经济全球化 市场失灵全球化 (二) 对策: 国际协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会议 国内协调——(中国) 环境保护部;发改委环资司 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国内协调(中国为例) ——环境保护部 环境保护部职责 (一)负责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 (二)负责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 (三)承担落实国家减排目标的责任 (四)负责提出环境保护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并对其审批和核准 (五)承担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责任 (六)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七)指导、协调、监督生态保护工作 (八)负责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 (九)负责环境监测和信息发布 (十)开展环境保护科技工作 (十一)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交流 (十二)组织、指导和协调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共29部见课件第21页 环境保护相关的“十一五规划”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环保部分) (二)国家环保“十一五”规划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8项) ——重点工程 (11项) ——投资重点 (6项) (三)专项“十一五”规划 ——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 (08年1月)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 (06年10月) ——长江中下游水污染 (05年11月)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世界范围的经济整体。它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把世界范围内的各国经济通过商品流通、劳务交换、资本流动、技术转让、国际经济一体化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把各国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车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倾向也随之出现。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世界货币的出现又大大地使得了国际商品流通,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密切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大发展,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迅速成长,使工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比重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生产更加集中,股份公司和联合企业不断涌现,出现了垄断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在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融合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实现了对各个经济部门的控制。金融资本不仅扩大了商品输出,而且开始大量输出资本。各国的垄断集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但从经济上分割世界,而且从领土上将世界瓜分完毕,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意味着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课后习题详解(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圣才出品】

第4章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 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其经济及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1)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本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给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负担沉重。为了解决数量日益庞大的人口的衣食住行和教育等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问题,国家不得不将本来并不多的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国民的基本生活消费,致使消费基金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过大,用于投资的积累基金所占比例过小,其结果是经济增长乏力,其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束缚和制约;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必然导致其个人在生活资料和资源的获取与占有上出现严重短缺,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③两极分化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个人之间在获取和占有社会经济资源的机会和能力的差别,再加上其他各种不合理现象的存在,必然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出现并加剧。 (2)发展中国家人口剧增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球资源的消耗加快,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不得不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资源,导致全球性资源危机;②南北经济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负增长。这种人口增长方面的巨大反差无疑会加大南北经济差距,富国愈富、贫国愈贫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下去;③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不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发展中国家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贫困,必然拖住世界经济增长的后腿,世界经济不可能保持长期的增长和稳定。战后,世界上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车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倾向也随之出现。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世界货币的出现又大大地使得了国际商品流通,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密切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大发展,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迅速成长,使工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比重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生产更加集中,股份公司和联合企业不断涌现,出现了垄断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组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并成为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在工业垄断和银行垄断融合基础上形成了金融资本实现了对各个经济部门的控制。金融资本不仅扩大了商品输出,而且开始大量输出资本。各国的垄断集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但从经济上分

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一种经济学术语。 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有机整体。研究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全球经济有机整体产生、发展及其运动规律的经济学科。科学意义的世界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把许多国家纳入以大机器生产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并为世界经济的形成准备了世界市场、世界货币、世界资本等必要条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输出使各国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密切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入资本主义体系和社会主义体系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阶段。两大体系斗争的结果,将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统一的共产主义的世界经济。形成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人类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国际经济交往,但只是偶然的、个别的、局部的现象,不能形成真正的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的形成发轫于18世纪中叶。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法、美德等欧洲国家相继发生并完成了以蒸汽机的改进和推广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和机器的广泛应用,不仅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大幅增长,而且引起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扩大了国际商品流通,社会分工也日益超越了

一国的范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胜利。生产力的懵懂和世界市场的扩大,把各种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卷入了资本主义国际分工的范围,这就是初步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的经济联系。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工业从农业中彻底分离出来,工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新的生产部门不断出现。大规模专门化生产要求社会分工超越民族经济的狭窄范围,以满足其不断增长的原料和市场的需要。于是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过去一国范围内的城乡分离和对立状况,开始在更大规模和世界内再现出来,形成以先进技术为基础的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的国家则成为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各类商品交换关系和世界市场随之出现。此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际分工伯懵懂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货币也随之出现。它是国际商品流通广泛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世界货币的出现又大大地使得了国际商品流通,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密切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了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和电动机代替了蒸汽机,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更大发展,一系列重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迅速成长,使工业结构发生变化,重工业比重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生产更加集中,股份公司和联合企

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途经

1、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的途经 答题要点: (1)全球、国家与个人的努力;地球只有一个,我们共同拥有它,可持续发展应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2)行政、经济与规劝手段相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通过行政、经济与规劝相结合的手段来达到。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标准、规章制度强制人们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可以通过环境立法来加以保障。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教育使人们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但最主要的手段还是经济手段。 (3)清洁生产与绿色技术的发展。清洁生产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清洁生产策略旨在减少产品在从原料提炼到产品的最终处置中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清洁生产需要绿色技术的支持。绿色技术是指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原材料、自然资源和能源使用的技术。 2、简述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答题要点: 第一,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又称不歧视待遇或无差别待遇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首要原则,它是国际法的国家主权平等原则在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延伸。 第二,关税保护原则。关税保护原则是指肯定关税保护是合法的手段,禁止、取消或限制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同时要求在互惠的基础上,通过多边贸易谈判削减各缔约方关税。 第三,透明度原则。透明度原则是指缔约方正式实施的有关进出口贸易的政策、法律、法规、法令、条例以及签订的有关贸易方面的条约等都必须予以正式公布,否则不得实施。 第四,公平贸易原则。公平贸易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在进行国际贸易交往中,不得采取不正当的贸易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竞争或扭曲国际贸易竞争。 第五,互惠贸易原则。互惠贸易原则是指缔约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关税减让,相互给予特权、利益和豁免,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互惠贸易原则的目的就是维持缔约方之间的利益平衡,谋求全球贸易自由化。 第六,市场准入原则。市场准入原则是指缔约方通过实施各种法律和规章等制度,对其他缔约方参与本国市场竞争的宏观掌握和控制要适度。 第七,公平解决争端原则。公平解决争端原则是指缔约方之间一旦出现贸易争端,应通过公正、客观、平等和友好的方式使有关贸易争端能得到妥善的解决。 3、简述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 答题要点: (一)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 (1)贸易自由化。 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强大动力。贸易自由化使世界贸易总量迅速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从而推动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2)金融国际化 在当今各国普遍开放的全球政策背景下,金融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不

经济全球化下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通货膨胀、二元结构、转型发展、劳动力流动、粮食安全、城乡统筹、收入分配、资本节约型、农村发展、强制储蓄、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摘要:本文首先讨论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全球化的发展,接着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环境可持续发展 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全球性流动、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并且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我们得不偿失,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解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非常重要并且迫切的。 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经济全球化提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到认可,但目前没有统一概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

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为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从广义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很多转型发展的国家为了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加快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纷纷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资源生产财富、将资源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几十倍、几百倍地提高,空前发达的物质生产力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充分享受到工业文明的阳光雨露。然而,随着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爆炸、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却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酷的现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社会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对自己的生产、生活行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格局演变 11100923 申定科11100928 谢春仪 摘要:世界经济作为特定的经济领域,是在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世界经济格局在近几十年来发生了多次的演变,先是英国取代荷兰和西班牙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后来美国取代英国确立其领先地位;欧盟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作用呈现上升趋势;日本、东亚经济合作加强;如今多极化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关键词:世界经济形成世界经济格局演变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形成条件: (一)、国际分工 社会分工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 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社会分工超越了国界, 便具有国际分工的性质。 工业革命发生后,由于广泛采用机器技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工业从农业中完全分离出来,工业部门内部进一步分工, 社会生产全面专业化。与此同时,社会分工还向国际领域发展,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或多或少地吸引国际分工中来,马克思说:“由于有了机器, 现在纺纱工人可以住在英国,而织布工人却住在东印度。”在机器发明以前,一个国家的工业主要是用本地原料来加工。 由于机器和蒸汽的应用,分工的规模已使大工业脱离了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于是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形成了,新的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等少数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工业中心。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的落后国家则变成它们的原料和食品的供应基地。新的国际分工的形成,表明各国的生产力都专门化了,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互相依赖着。 (二)、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同国际分工直接相联系的,资产阶级社会真正的任务是创造世界市场。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取得胜利的必要前提,又是资本主义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历史结果。在十四、十五世纪, 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北部诸城, 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 成为了欧洲的贸易中心。到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上的大发现,以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欧洲的贸易中心又从地中海区域扩展到大西洋沿岸。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英国的伦敦等,成为繁盛的国际贸易港埠。它们的贸易范围远及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 世界市场对于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说:“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在十六世纪揭开了资本的近代生活史。”资本主义生产进人工场手工业时期后,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互相消长。西班牙和葡萄牙,由于国内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 一从十六世纪后半叶起, 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的 地位逐渐降低。荷兰和英国, 由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因而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七世纪后半叶, 荷兰几乎垄断了西班牙同北方各国的贸易, 取得了世界市场的霸权。但是从十七世纪末叶起, 荷兰的工业发展越来越落后于英国, 于是荷兰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地位又被英国取代。马克思说: “荷兰作为一个占统治地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