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虚拟设计与制造》实验1和2

《虚拟设计与制造》实验1和2

《虚拟设计与制造》实验1和2
《虚拟设计与制造》实验1和2

《虚拟设计与制造》实验指导书

机电工程学院

孙涛编

徐州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

虚拟现实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等技术综合发展的产物。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行业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虚拟布局、虚拟装配、产品原型快速生成、虚拟制造等。尽管虚拟设计的出现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但它对传统设计方法的革命性的影响却很快地显现出来。由于虚拟设计系统基本上不消耗资源和能量,也不生产实际产品,而是产品的设计、开发与加工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即完成产品的数字化过程。与传统的设计和制造相比较,它具有高度集成、快速成型、分布合作等特征。这些特征能够很好地解决TQCS难题,因此,虚拟设计技术不仅在科技界,而且在企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的热点。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仅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验证,巩固和加强,而且更是对新知识领域的探索,研究和开拓。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分析与综合系统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精神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数控技术实验内容能够使学生更加真实的了解虚拟现实环境的体系结构和相关的软硬件技术;通过使用相应的建模软件工具,较熟练地掌握基于各种建模原理和方法的建模过程;从而进一步对整个虚拟装配环境、分布式虚拟现实环境加深理解。

本实验指导书包含了上述的实验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预习掌握实验的具体方法与步骤,独立完成实验环节的学习。

本书由孙涛编写,由于时间有限,书中不免有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3-07-01

实验一特征建模方法实验二虚拟装配方法

实验一特征建模方法

一、实验目的:了解特征建模的原理和过程。

二、实验设备:

1、硬件设备:

高档微机;

2、软件环境:

工具软件:Pro/Engineer 野火版3.0。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一)特征设计

在Pro/E中,特征建模包括特征设计和特征编辑两部分。对于特征设计具体可分为基础实体特征(包括拉伸、旋转、扫描、混合、扫描混合、螺旋扫描等)、附加实体特征(包括圆角、倒角、钻孔、拔模、抽壳、筋等)、特征操作(线性阵列、圆周阵列、镜向、比例缩放、特征复制、特征移动等)、参考特征(包括基准面、坐标系等)。特征编辑包括参数修改、重命名以及特征删除等。下面对常用的特征设计和编辑作简要介绍。

1、拉伸特征

将草图特征沿垂直于草图平面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形成的空间扫描体称为拉伸特征,如图1-1所示。

图1-1 拉伸特征的形成

生成拉伸特征时,可通过图1-2中的图标控制下列选项和参数。

图1-2 拉伸变换的控制选项

(1)特征形式:可以将草图拉伸为实体特征或曲面特征;

(2)拉伸距离:可以直接输入距离值。当在已有特征上建立拉伸特征时,也可通过已有特征面相对确定拉伸距离,这时选项图标如图1-3所示。

图1-3 拉伸距离的确定方式

(3)拉伸方向:可以沿草图的正面或反面两个方向拉伸;

(4)组合方式:确定拉伸特征与已有特征的“加”或“减”方式;

(5)拉伸为壳体:将封闭的草图曲线偏移一定距离,将草图拉伸为壳体,如图1-4所示。

图1-4 草图拉伸为壳体

2、旋转特征

将草图特征绕草图平面内的某条直线旋转一定角度形成的空间扫描体称为旋转特征,如图1-5所示。

图1-5 旋转特征的形成

生成旋转特征时,可通过图1-6中的图标控制下列选项和参数。

图1-6 旋转变换的控制选项

(1)特征形式:可以将草图旋转为实体特征或曲面特征;

(2)旋转轴:指定旋转轴,可以是草绘内部定义的直线或选择外部参照;

(3)旋转角度:可以直接输入角度值,也可旋转至选定的点、线、面;

(4)旋转方向:确定沿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5)组合方式:控制旋转特征与已有特征的“加”或“减”组合方式;

(6)旋转为壳体:将封闭的草图曲线偏移一定距离,而将草图旋转为壳体。

3、倒圆特征

倒圆特征是在已有特征的棱边上形成倒圆面。倒圆特征与已有特征可以是“减”组合(外倒圆),也可以是“加”组合(内倒圆),如图1-7所示。

图1-7 倒圆特征的形成

生成倒圆特征时可通过图1-7中的图标控制下列选项和参数:

图1-8 倒圆操作的操控面板

(1)特征形式:控制倒圆为实体特征或曲面特征;

(2)倒圆形式:设置倒圆为圆柱形、圆锥形等形式;

(3)过渡形式:设置不同段的倒圆之间的过渡形式(相交、曲面片或拐角球);

(4)倒圆半径:设置倒圆的大小。

4、倒角特征

倒角特征有两种类型:边倒角和拐角倒角,如图1-9所示。

图1-9 倒角特征的形成

倒角特征中,边倒角应用比较广泛,下面主要介绍边倒角特征的构建。构建边倒角特征的操控面板如图1-10所示,其主要的控制参数及选项有:

图1-10 边倒角操作的操控面板

(1)特征形式:控制倒角为实体特征或曲面特征;

(2)倒角形式:设置倒角形式为 D ×D、D1×D2、角度× D 三种不同的形式;

(3)过渡模式:设置不同段倒圆角之间的过渡为相交、曲面片或拐角球等形式;

(4)倒角距离:设置倒角距离的大小。

5、薄壳特征

薄壳特征是指在已有实体特征上选择一个或多个移除面,并从移除面开始掏空特征材料,只留下指定壁厚的抽壳,该抽壳称为薄壳特征,如图1-11所示。

图1-11 薄壳特征的形成

生成薄壳特征时的可控制的选项如图1-12所示。

图1-12 抽壳操作菜单

(1)抽壳参照:选择移除面及设置非缺省壁厚;

(2)薄壳壁厚:设置薄壳的壁厚大小;

(3)厚度方向:设置厚度方向为向内或向外。

6、拔模特征

注塑件和铸件往往需要设计有拔模斜面以顺利脱模,在实体特征上创建拔模斜面形成的特征称为拔模特征。拔模特征的形成如图1-13所示。

图1-13 拔模特征形成

生成拔模特征时可控制的选项和参数如图1-14所示。

图1-14 生成拔模特征时的控制菜单

(1)拔模曲面:选择要进行拔模的模型曲面;

(2)拔模枢轴:选择一个平面或者曲线链定义拔模枢轴;

(3)拔模方向:确定拔模角的方向;

(4)拔模角度:确定拔模方向与拔模曲面之间的角度;

(5)添加或去除材料:反转角度以添加或去除材料。

7、其它特征

除了上述常见的特征类型外,还包括扫描、混合以及螺旋扫描等特征,如图1-15所示。

图1-15 常见的其它特征

(二)特征关系

特征建模技术具有鲜明的工程性和层次性,加上参数化技术的支持,可以方便地编辑模型,在产品模型的控制和更改方面提供了广泛的潜力。

但是特征建模技术强大的控制能力利用得好,可以使模型维护与更改方便。而运用不当,缺乏良好规划的特征关系会使设计中点滴之处的微小修改导致整个

模型意想不到的结果。

了解特征的层次性和时序性,在特征的各层次之间合理规划建模的策略,逐步完成实体模型的建立。特征造型的优势并非造型的速度,而是通过对特征关系的调整迅速完成模型的调整。

1、基于特征的CAD系统的建模层次

如图1-16所示,基于特征的产品建模分为四个层次:草图、特征、零件和产品。其中特征是三维建模的基本单元。

(1)草图提供生成特征的基本信息,如拉伸特征的截面等,草图中存在着几何约束与尺寸约束。从草图生成特征需要追加特征构建参数,如拉伸特征中的深度等。

图1-16 基于特征的产品造型

(2)在特征层次中,特征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既包括类似于草图中的尺寸约束和几何约束,还有特征之间的父子关系和时序关系。

(3)一系列的特征经过组合、剪裁、阵列、镜向等操作形成零件模型,零件模型中需要体现设计意图,反映产品的基本特性。

(4)零件按照装配要求生成产品的整体模型,CAD软件不仅支持静态装配,还可以演示产品中零件的相互运动关系。在产品总体层次体现设计意图,如产品中零件的相互空间位置等。

2、特征关系的类别和影响

在特征之间有如下几种关系:几何与尺寸关系、拓扑关系和时序关系。

(1)几何与尺寸关系

特征之间的几何和尺寸关系主要在特征草图中设定,几何关系包括特征草图实体之间的相切、等距等几何关联方式。尺寸关系设定特征草图实体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关联。如图1-17所示,当基体发生变化时,凸台也相应的发生改变。

图1-17 几何与尺寸关系

(2)拓扑关系

拓扑关系是指几何实体在空间中的相互位置关系。例如孔对于实体模型的贯穿关系,面之间的相切或者等距关系等。对于特征而言,拓扑关系主要体现在特征定义的终止条件中,如完全贯穿、到离指定面指定的距离等终止条件方式决定了特征之间的拓扑关系。这种拓扑关系不会因为特征草图尺寸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图1-18所示,改变指定面的形状,拉伸特征也随之改变。

图1-18 拓扑关系

3、时序关系

特征建立时序是特征建模技术的重要特点。对于特征建模而言,由于特征关系的问题,使得特征建立的次序成为重要因素。首先后期的特征需要借用前面特征的有关要素,例如定义草图时借用己有特征的轮廓建立几何和尺寸关系等。其次,特征的拓扑关系是在已有特征的环境下设定的,而不会影响到其后的特征。如图1-19所示,当以完全贯穿的方式生成拉伸切除时,后续特征不受影响。

图1-19 特征的时序关系

3、特征的父子关系

如果特征B 是在特征A 的基础上建立的,则称特征 A 为特征B 的父特征,或特征B 为特征A 的子特征。如图1-20所示,将草图特征拉伸形成拉伸特征,则草图为拉伸特征的父特征;再在拉伸特征上分别进行棱边倒圆和钻孔操作,则拉伸特征为倒圆特征和孔特征的父特征,但倒圆特征和孔特征之间没有父子关系;然后在孔特征的边界上倒角,则孔特征为倒角特征的父特征。

图1-20 特征的父子关系

上述模型的父子关系可表示为:

图1-21 特征的父子关系图

如果特征之间存在父子关系,则

(1)对父特征的操作会影响到它的子特征。例如,如果父特征被删除,则它所有的子特征将被同时删除;

(2)在特征模型树中父、子特征的先后顺序不能改变,即必须先有父特征,才能有子特征,子特征必须排列在父特征之后。

如果特征之间无父子关系,则特征的操作不会相互影响。例如在图1-22中,由于倒圆特征和孔特征没有父子关系,如果删除孔特征或改变孔径,倒圆特征不会受影响。同时孔特征和倒圆特征在模型树中的位置可以互换,即两者的生成顺序对模型没有影响,可以先生成倒圆,也可以先生成圆孔。

图1-22 无父子关系的特征生成顺序的变化

四、实验内容

(1)分析指出该零件由哪些形状特征组成。

(2)简述用Pro/E 实现下图所示零件三维造型的步骤(分步骤进行文字说明,并配适当的简图说明)。

(3)在Pro/E中建立该零件的模型,并比较采用不同的形状特征建立该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实验二虚拟装配方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当前流行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及其特点;

2、通过上机实验,掌握机械零件装配的方法、过程及其具体步骤;

3、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会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Pro/E)设计机械零件完成图形的绘制。

二、实验设备:

1、硬件设备:

高档微机;

2、软件环境:

工具软件:Pro/Engineer 野火版3.0。

三、实验原理与方法

(一)装配约束

在组件模块工作环境中,单击按钮或单击菜单【插入】→【元件】→【装配】命令,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选择要装配的零件后,单击【打开】按钮,系统显示如图2-1所示的元件放置操控板。

图2-1为【放置】按钮对应的操控面板,图2-2为【移动】按钮对应的操控面板。下面对面板中各项功能及意义说明如下:

图2-1 装配控制面板

图2-2 装配控制面板

移动:使用【移动】面板可移动正在装配的元件,使元件的取放更加方便。要移动参与组装的元件,必须封装或用预定义约束集配置该元件。在【移动】面板中,可使用下列选项:

运动类型:选择运动类型。默认值是“平移”。

定向模式:重定向视图。

平移:在平面范围内移动元件。

旋转:旋转元件。

调整:调整元件的位置。

在视图平面中相对:相对于视图平面移动元件,这是系统默认的移动方式。

运动参照:选择移动元件的移动参照。

平移/旋转/调整参照:选择相应的运动类型出现对应的选项。

相对:显示元件相对于移动操作前位置的当前位置。

挠性:此面板仅对于具有预定义挠性的元件是可用的。

属性:显示元件名称和元件信息。

(二)放置约束

零件的装配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约束限位的过程,根据不同的零件模型及设计需要,选择合适的装配约束类型,从而完成零件模型的定位。一般要完成一个零件的完全定位,可能需要同时满足几种约束条件。Pro/ENGINEER Wildfire 提供了十几种约束类型,供用户选用。

1、用户自定义约束

要选择装配约束类型,只需在元件放置操控板的约束类型栏中,单击按钮,在弹出的下拉列表中选择相应的约束选项即可,如图2-3所示。

图2-3 约束控制面板

(1)匹配

所谓“匹配”就是指两零件指定的平面或基准面重合或平行(当偏移值不为零时两面平行,当偏移值为零时两面重合)且两平面的法线方向相反。

如图2-4所示为使用“匹配”约束方式且偏移值为0的两面配合情况(选择圆台的上端面和直角模型底座的上表面,如图中箭头所示)。

图2-4 使用“匹配”约束方式且偏移值为0时的两面配合情况(2)对齐

使两零件指定的平面、基准面、基准轴、点或边重合或共线。如图2-5所示为“对齐”方式且偏移值为0时两面配合情况。

图2-5 使用“对齐”约束方式且偏移值为0时的两面配合情况(3)插入

“插入”约束使两零件指定的旋转面共旋转中心线,具有旋转面的模型有圆

柱、圆台、球等。如图2-6所示为“插入”约束方式的一个例子,在选定“插入”约束后,分别选择直角模型中孔特征的内表面和圆柱模型侧表面即可完成“插入”约束组装。

图2-6 使用“插入”约束方式的例子

(4)坐标系

使零件装配的坐标系与其装配零件的坐标系对齐,从而完成装配零件的放置,如图2-7所示。

图2-7 装配零件的放置

(5)相切

在两个进行装配的零件中,各自指定一个曲面或一个为平面,另一个为曲面,使其相切。如图2-8所示,选中图中箭头指示的两个面完成相切方式的约束。

图2-8 选中箭头指示的两个面完成相切方式的约束

(6)线上点

在一个零件上指定一点,然后在另一零件上指定一条边线,使该点在这条边

线上。如图2-9所示,为两次使用“线上点”约束方式的一个例子。具体操作:选择左边模型的一个角点,然后选择右边模型箭头指示的边线;选择左边模型的另一个角点,然后选择右边模型箭头指示的边线,结果两点在箭头指示的边线上。

图2-9 两次使用“线上点”约束方式的例子

(7)曲面上的点

在一个零件上指定一点,然后在另一个零件上指定一个面,则指定的面和点相接触。如图2-10所示,选择直角模型上的基准点“APNTO”,然后选择圆柱模型中箭头指示的面,结果如右图所示。该选项常配合“对齐”、“匹配”等选项一起使用。

图2-10 一个零件上指定一点,在另一个零件上指定一个面,使指定的面和点相接触

(8)曲面上的边

在一个零件上指定一条边,然后在另一个零件上指定一个面,则指定的边位于指定的面上。该选项常配合“对齐”、“匹配”等选项一起使用。如图2-11所示,选择直角模型中箭头指示的一条边,然后选择圆柱模型下端面,结果如右图所示。

图2-11 “曲面上的边”方式的装配

2、移动元件

在【移动】面板中,可使用下列选项来移动元件:

(1)定向模式:重定向视图。

(2)平移:在平面范围内移动元件,可以有平行和垂直两种方式。

(3)旋转:旋转元件。

(4)调整:调整元件的位置。

在上述元件移动操作中,注意配合使用CTRL、SHIFT、ALT三者之间组合键。

三、实验内容

(1)如何创建一个新的装配体?

(2)何谓元件,如何向装配体内添加元件?

(3)简述装配体建立的一般过程?

(4)放置约束有哪些类型?

(5)在Pro/E中根据图上尺寸绘制装配所需零件,并将其装配成如下图所示的装配体。

其中A=36°,B=235°,C=30°

微观第1-2章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观经济学 2、生产可能性曲线 3、机会成本 二、选择题 1.经济问题本质上是决定如何去最好的使用()。 A.几乎无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欲望 B.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欲望 C.无限的资源来满足有限的欲望 D.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有限的欲望 2.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 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 D.个人的生财之道 3.学习经济学() A.帮助一个人变成一个见多识广的市民 B.对一个人成为好市民是有害的,因为经济学强调利己主义 C.是浪费时间,因为无论我们是否懂经济,我们都参与其中 D.很重要,因为经济学是“赚钱的科学”。 4.学习经济学() A.对一个人成为好市民是有害的,因为经济学强调利己主义 B.对雇主是有帮助的,但对工人和消费者是无用的 C.很重要,因为经济学是“赚钱的科学” d.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技巧,这在工作中是很需要的 5. 对经济学的研究() A.与管理、营销以及金融相似,因为它强调如何赚钱 B.对企业有帮助,但对做出个人购买决策没有明显帮助 C.主要是学术的,而不是职业科目 D.从一个人自己的经济来源角度着眼经济,而不是从社会利益角度 6.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关注 A.防止私有公司亏损 B.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优于资本主义经济 C.在有效使用稀缺资源时所做的选择 D.决定对社会产品的最公平的分配 7.“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 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 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8.失业问题如果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图上,可记为()。 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 B.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一点 C.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外的一点 D.不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 9.下列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外移?() A.股市持续走强 B.通货膨胀 C.有用资源被发掘或技术进步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10.一个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以上都包括

高中化学所有课本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必修1) 一、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粗盐提纯(实验1-1、1-2) 食盐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含杂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是不溶性杂质,如_________;第二是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不溶性杂质,主要步骤是: (1)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去有Ca2+、Mg2+、SO42-等可溶性杂质的操作中,除确定药品外,还要考虑所加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试剂用量,以及__________如何处理。所涉及的方案不能引入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些原则,你所确定的提纯食盐所用试剂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食盐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过滤 (2)蒸发 2、以自来水为原料制备蒸馏水(实验1-3) 本实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6)__________。 如何证明这一操作确实将自来水中的Cl-出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碘水中碘单质的提取(实验1-4) 实验中所用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接收器一般可用____________。实验中所选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①酒精②四氯化碳③苯,可否选用汽油________ ____________。为使“提取”进行的更加彻底,实验中要实施“振荡”操作,其方法是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待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静置分层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下列概念(说出概念、主要目的,主要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萃取: (2)蒸馏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实验1-5)

(完整)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必修一、必修二期末考试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 1.已知不同直线m 、n 和不同平面α、β,给出下列命题: ①////m m αββα? ???? ②//////m n n m ββ? ??? ③ ,m m n n αβ?? ???? 异面 ④ //m m αββα⊥? ?⊥?? 其中错误的命题有( )个 A .0 B .1 C .2 D .3 2.直线l 过点(3,0)A 和点(0,2)B ,则直线l 的方程是( ) A .2360x y +-= B .3260x y +-= C .2310x y +-= D .3210x y +-= 3.两条平行线1:4320l x y -+=与2:4310l x y --=之间的距离是( ) A .3 B .35 C .1 5 D .1 4.直线l 的方程为0Ax By C ++=,当0A >,0B <,0C >时,直线l 必经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二、三、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一、二、四象限 5.221:46120O x y x y +--+=e 与222:86160O x y x y +--+=e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外离 C .内含 D .内切 6.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4、3,则它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 A .252π B .50π C .1252π D .50 3 π 7.点(7,4)P -关于直线:6510l x y --=的对称点Q 的坐标是( ) A .(5,6) B .(2,3) C .(5,6)- D .(2,3)- 8.已知22:42150C x y x y +---=e 上有四个不同的点到直线:(7)6l y k x =-+的距离等于5,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2)-∞ B .(2,)-+∞ C .1 (,2)2 D .1 (,)(2,)2 -∞+∞U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 9.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中,正方体棱长为2, ||3||PQ PR =, 则点R 的空间直角坐标为 . 10.过点(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是在y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是 . 11.过三点(2,0),(6,0),(0,6)--的圆的方程是 . 12.棱长为a 的正方体中,把相邻面的中心连结起来,以这些线段为棱的八面体的体积为 . 13.221:2880O x y x y +++-=e 与222:4420O x y x y +---=e 的公共弦长为 .

知识生产

知识生产:美术馆的功能和职责 王璜生 (本文选自即将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王璜生:美术馆的台前幕后文辑1 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 “知识”是一个具有崇高价值感和内涵的理念,结构着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也引导着人类的精神追求及行为向往;而“生产”作为一个概念,其内涵也正发生着扩充和变化,它不仅适用于物质领域,而且也被应用到精神领域乃至知识的范畴之中。与物质的生产相似,“知识生产”同样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社会活动,也同样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资料。如果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出发来观照美术馆,美术馆就不但因其特殊的空间而成为知识生产的一种物质性场域,并且也因其综合的职能而转变成为知识生产的一种主体。 美术馆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也以综合性的功能实践体现美术馆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而当代的美术馆越来越重视与公众社会的关系,也越来越趋于平面化和娱乐化。但是,在这种平面化娱乐化的公众社会中,在一个公众社会尚未自觉形成知识的认知高度和普及性的情境下,尤其是在像中国或亚洲的文化现状中,作为艺术博物馆性质的美术馆,尤其应该承担起“知识生产”的历史责任和专业职能。 “知识生产”是美术馆的核心动力,是美术馆的发动机。也就是说,美术馆是由“知识生产”而构成其运作系统,以“知识生产”为出发点,从而展开具有目的性的知识制造、传播、交流、保护、再生产的一系列工作,形成有效的知识生产机制。而更确切地说,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综合体,在美术馆里发生的一切与艺术及文化相关的行为,都可能并应该构成“知识”的意义及价值,美术馆应该以“知识”的生产为出发点,而成为美术馆的意义之所在。 一 “知识生产”的机制、功能及特点在美术馆的具体表现为: 1 . 展览及相关的学术性建设是“知识生产”的重要工作,如:展览策划的学术问题意识和实践,关注和参与当下文化问题的探讨与建构,推动相关学术问题的开展等等。其实,一个展览的策划、组织及实现的过程,就是一次知识生产的过程。而知识生产可作“有效”和“无效”的区分,有“大效”和“小效”之别等等,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展览及学术活动成为“有效”和“大效”,就是检验美术馆是否真正具备“知识生产”机制和能力的标准。美术馆的展览是作为学术论述的最有力的方式和媒介,通过展览的策划,促发新的观点,启发新的学术导向,催发新的知识增长点,在一种视觉的交互作用场中形成新的表述意义。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A z X )原子核质子(Z 个) 中子( N 个) 核外电子( Z 个) 注意:质量数 (A)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熟背前 20 号元素,熟悉 1 ~ 20 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 2n2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 K 层为最外层不超过 2 个),次外层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 32 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 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 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 对于原子来说 ) 二、元素周期表 1. 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 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 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 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 种元素 元( 7 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 种元素

微机原理及应用-第2章-习题及答案

CH02 8086/8088指令系统 习题与思考题 1.假定DS=2000H,ES=2100H,SS=1500H,SI=00A0H,BX=0100H,BP=0010H,数据变量VAL 的偏移地址为0050H,请指出下列指令源操作数是什么寻址方式?源操作数在哪里?如在存储器中请写出其物理地址是多少? (1)MOV AX,0ABH (2)MOV AX,[100H] (3)MOV AX,VAL (4)MOV BX,[SI] (5)MOV AL,VAL[BX] (6)MOV CL,[BX][SI] (7)MOV VAL[SI],BX (8)MOV [BP][SI],100 解答: (1)MOV AX,0ABH 寻址方式:立即寻址;源操作数在数据线上;物理地址:无 (2)MOV AX,[100H] 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源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物理地址:DS*16+100H=2000H*16+100H=20100H (3)MOV AX,VAL 寻址方式:直接寻址;源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物理地址:DS*16+VAL=2000H*16+0050H=20050H (4)MOV BX,[SI] 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源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物理地址:DS*16+SI=2000H*16+00A0H=200A0H (5)MOV AL,VAL[BX] 寻址方式:变址寻址;源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物理地址:DS*16+VAL+BX=2000H*16+0050H+0100 =20150H (6)MOV CL,[BX][SI] 寻址方式:基址加变址寻址;源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物理地址:DS*16+BX+SI=2000H*16+0100H+00A0H =201A0H (7)MOV VAL[SI],BX 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源操作数在寄存器中;物理地址:无 (8)MOV [BP][SI],100 寻址方式:立即寻址;源操作数在;物理地址:无 2.设有关寄存器及存储单元的内容如下:

高中化学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i、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ii、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iii、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iv、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方法(见化学基本操作)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高一数学必修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A) (B ) (C) (D) 图1 高一数学必修二 一、选择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1所示,空心圆柱体的主视图是( ) 2.过点()4,2-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 ) (A)1条 (B )2条 (C)3条 (D)4条 3.如图2,已知E 、F 分别是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BC ,CC 1的中点,设α为二面角D AE D --1的平面角,则αsin =( ) (A) 3 2 (B ) 3 5 (C) 32 (D)3 22 图2

4.下列命题中错误.. 的是( ) A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 .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 .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l =βα ,那么l ⊥平面γ D .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5.将一张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图纸折叠一次,使得点)2,0(A 与点B(4,0)重合.若此时点)3,7(C 与点),(n m D 重合,则n m +的值为( ) (A)531 (B) 532 (C) 5 33 (D) 5 34 二、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6.如图,在透明塑料制成的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容器内灌进一些水,将容器底面一边BC 固定于地面上,再将容器倾斜,随着倾斜度的不同,有下列四个说法: ①水的部分始终呈棱柱状; ②水面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不改变; ③棱11D A 始终与水面EFGH 平行; ④当1AA E ∈时,BF AE +是定值. 其中正确说法是 .

从知识学模式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从知识学模式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发表时间:2018-09-18T09:59:18.377Z 来源:《知识-力量》1月中作者:赵晓磊 [导读] 历史上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一方面,理论的生成来源于文学,文学对于理论具有基元的性质。另一方面,理论又可以逸出文学的牵引而成为独立的书写行为。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郑州校区,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历史上文学与文学理论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一方面,理论的生成来源于文学,文学对于理论具有基元的性质。另一方面,理论又可以逸出文学的牵引而成为独立的书写行为。理论逸出文学的牵引,成为很多人指责理论的一个理由。他们认为理论研究了理论的一切,唯独不研究文学。言外之意,一种与文学不相关联的文学理论是不存在的。究竟如何看待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关键词:知识学模式;文学理论;知识生产 1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危机 曹顺庆引发的关于中国文论“失语症”的讨论,激发了诸多学者对于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现状的反思。讨论者们大都对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在强调西方学术话语引入的必要性的同时,指出我国文学理论学科发展进入了自觉的时期。讨论中,大多数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论是当代文论发展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一些学者强调当代文论的话语建设更要关注当代的文学实践。这样发掘中国传统文论、西方文论理论资源,以及回应当下文学创作实践提出的问题,就成为中国当代文论的理论知识的三个生长点。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关于中国文论失语症的讨论,其实质乃是对于中国文论知识生产危机的反映。学者们警惕到我们的文论知识生产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照搬西方文论知识,因此产生了对文学理论界知识生产的危机感。尽管学界对于“失语症”有着不同的认识,但是曹顺庆强调中国文论异质性这一观点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在众多参与讨论的学者中少有对此问题予以回应者。曹顺庆提出的中国文论异质性,其实已经将中国文论“失语症”引向了更深一层的探讨。只有认清中国传统文论的异质性,才能更好地发掘其理论意义,而不是与西方理论简单地相比附,做同质化的阐释。这一问题直至今日依然需要学人们做出自己的思考。 2知识学模式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 (1)表面看,理论远离了文学,实际上文学仍然是在场的。例如,希里斯?米勒一方面大谈文学的死亡、文学的终结,另一方面却高调宣讲“文学的权威性”;特里?伊格尔顿几十年前就宣布文学根本没有什么本质,但是在晚近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学事件》《如何读诗》《文学阅读指南》等中,反复讨论的却是文学的价值、本质、形式等明显具有“本质主义”特征的问题。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个人如果对作品的语言没有一定的敏感度,那么,他就既提不出政治问题,也提不出理论问题。而萨义德后殖民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学性的文本。由此可见,文学的在场,是理论的一个深层结构。道理其实很简单,文学作为一种比历史更具哲学意味的存在,永远是一个激发理论想象和理论实验的跑马场。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文化研究正在成为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新的模式。英国学者迈克尔?吉本斯等人1994年出版了《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一书,探讨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知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迁。他们将知识生产方式概括为模式1和模式2。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可以用模式2与模式1的关系来准确地说明。因此,文学研究可以看作模式1的知识生产方式。文化研究最大的特征就是“跨学科性”,由于文化研究者将文化定位为“日常生活方式本身”,因此,文化研究是与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的知识生产实践,是对当代世界的知识探求。可见,文化研究是一种应用性的人文科学形式,其知识生产的动力来自社会文化的内在需要,换言之,是应用性决定了文化研究者知识生产的内在动力。文化研究的实践性、跨学科性和与生俱来的政治性和批判反思性,恰恰体现了知识生产模式2的基本特征。从文化研究的产生渊源来看,它最早来源于文学研究。阿诺德、利维斯的细译传统是文化研究产生的真正源头。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在伯明翰大学的成人教育中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标志着文化研究的出现。这一背景恰恰很好地印证了模式2与模式1之间的知识承续关系,同时说明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并不是敌对或谁取代谁的关系,而是人类知识生产模式的一次必然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走向僵化,严重束缚了学科本身的发展。在文学理论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文学理论的“反思”研究的出现,模式1的各种弊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例如陶东风、李春青、冯黎明、李西建、张荣翼、周宪、赖大仁等学者,都从反思的视角,对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建制、文艺学知识生产、文学研究机制等方面展开了反思研究。正是这种反思视角,开启了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型的序幕。吉本斯在《知识生产的新模式》一书的第四章“以人文学科为例”,进一步讨论了模式2知识生产的特征。他指出:“在模式2知识生产的特征当中,人文学科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反思性(reflexivity)。”其次,他还认为:“模式2知识的三个特征—急剧的扩张、异质性和情境化—既存在于科学、技术和工业领域,也存在于文化和人文学科领域。”“模式2的另外一个特征—跨学科性也出现在人文学科领域。 (3)从新批评开始,西方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发展,开始与特定的知识学模式结合起来。那种依托特定哲学或美学观念支持的被称为“总体性的文学理论”开始衰落,而依托特定知识学模式的“局部的文学理论”开始活跃在文学理论的中心。从知识学模式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从反映论到审美反映论再到文化研究论的演进,内在地体现了一种知识学模式的转化。客观而论,无论是反映论还是审美反映论,其知识学模式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主客二分式的,认识论的,客体论或主体论的,基于单一学科的,等等。区别只在于对认识主客体不同维度的强调。虽然审美反映论在新时期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解释文学的深层知识构型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其所带来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变革的意义是有限的。只有到了文化研究论(包括文化研究和文化诗学等),一种知识学模式才开始重新塑造文学理论的知识图景。 (4)罗兰?巴尔特在谈到结构主义的时候说过,“结构主义这一名称今天应该留给特别强调与语言学有直接联系的那种方法论的运动”。按照乔纳森?卡勒的理解,语言学作用于文学批评,带来了对于文学的新理解:首先,语言学的模式有助于丢弃建立在因果解释基础上的文学史和传记批评的传统。其次,语言学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应用于文学的概念,如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横向组合和纵向组合关系、等级系统的层次、分配性和综合性的关系、意义的区别或差异性本质等,运用这些术语有助于对文学结构的关系分析,并产生出意义。参考文献 [1]毕日生.大众文化语境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9(02):42-43.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练习题 五.计算题 1. 密度为1200kg.m的盐水,以25m3.h-1的流量流过内径为75mm的无缝钢管。两液面间的垂直距离为25m,钢管总长为120m,管件、阀门等的局部阻力为钢管阻力的25%。试求泵的轴功率。假设:(1)摩擦系数λ=0.03;(2)泵的效率η=0.6 1.答案***** Z1+u2/2g+P1/ρg+He=Z2+u2/2g+P2/ρg+∑H f Z=0,Z=25m,u≈0,u≈0,P =P ∴H=Z+∑H=25+∑H ∑H=(λ×l/d×u/2g)×1.25 u=V/A=25/(3600×0.785×(0.07 5)) =1.573m.s ∑H=(0.03×120/0.075×1.573/(2×9.81)×1.25 =7.567m盐水柱 H=25+7.567=32.567m N=Q Hρ/102=25×32.567×120 0/

(3600×102) =2.66kw N轴=N/η=2.66/0.6=4.43kw 2.(16分) 如图的输水系统。已知管内径为d=50mm, 在阀门全开时输送系统的Σ(l+le ) =50m,摩擦系数可取λ=0.03,泵的性能曲线,在流量为6 m3.h-1至15 m3.h-1范围内可用下式描述: H=18.92-0.82Q2.,此处H为泵的扬程m,Q为 泵的流量m3.h-1,问: (1)如要求流量为10 m3.h-1,单位质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 单位重量的水所需外加功为多少?此泵能否完成任务? (2)如要求输送量减至8 m3.h-1 (通过关小阀门来达到),泵的轴功率减少百分之多少?(设泵的效率变化忽略不计) 答案***** ⑴u=10/(3600×0.785×0.05)=1.415[m.s-1] Σhf =λ[Σ(l+le )/d](u2/2)

人教版数学必修2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点(1,-1)到直线x -y +1=0的距离是( ). A . 2 1 B . 2 3 C . 2 2 D . 2 2 3 2.过点(1,0)且与直线x -2y -2=0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 B .x -2y +1=0 C .2x +y -2=0 D .x +2y -1=0 3.下列直线中与直线2x +y +1=0垂直的一条是( ). A .2x ―y ―1=0 B .x -2y +1=0 C .x +2y +1=0 D .x + 2 1 y -1=0 4.已知圆的方程为x 2+y 2-2x +6y +8=0,那么通过圆心的一条直线方程是( ). A .2x -y -1=0 B .2x +y +1=0 C .2x -y +1=0 D .2x +y -1=0 5.如图(1)、(2)、(3)、(4)为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这四个几何体依次分别为( ). A .三棱台、三棱柱、圆锥、圆台 B .三棱台、三棱锥、圆锥、圆台 C .三棱柱、四棱锥、圆锥、圆台 D .三棱柱、三棱台、圆锥、圆台 6.直线3x +4y -5=0与圆2x 2+2y 2―4x ―2y +1=0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7.过点P (a ,5)作圆(x +2)2+(y -1)2=4的切线,切线长为32,则a 等于( ). A .-1 B .-2 C .-3 D .0 (4) (3) (1) (2)

第二章课后习题与答案

第2章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初步 1. 设有如下语句,请用相应的谓词公式分别把他们表示出来:s (1)有的人喜欢梅花,有的人喜欢菊花,有的人既喜欢梅花又喜欢菊花。 解:定义谓词d P(x):x是人 L(x,y):x喜欢y 其中,y的个体域是{梅花,菊花}。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 梅花)∨L(x, 菊花)∨L(x, 梅花)∧L(x, 菊花)) (2) 有人每天下午都去打篮球。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B(x):x打篮球 A(y):y是下午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a (?x )(?y) (A(y)→B(x)∧P(x)) (3)新型计算机速度又快,存储容量又大。 解:定义谓词 NC(x):x是新型计算机 F(x):x速度快 B(x):x容量大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NC(x)→F(x)∧B(x)) (4) 不是每个计算机系的学生都喜欢在计算机上编程序。 解:定义谓词 S(x):x是计算机系学生 L(x, pragramming):x喜欢编程序 U(x,computer):x使用计算机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 (?x) (S(x)→L(x, pragramming)∧U(x,computer)) (5)凡是喜欢编程序的人都喜欢计算机。 解:定义谓词 P(x):x是人 L(x, y):x喜欢y 将知识用谓词表示为:

(?x) (P(x)∧L(x,pragramming)→L(x, computer)) 2 请对下列命题分别写出它们的语义网络: (1) 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 解: (2) 高老师从3月到7月给计算机系学生讲《计算机网络》课。 解: (3) 学习班的学员有男、有女、有研究生、有本科生。 解:参例2.14 (4) 创新公司在科海大街56号,刘洋是该公司的经理,他32岁、硕士学位。 解:参例2.10 (5) 红队与蓝队进行足球比赛,最后以3:2的比分结束。 解:

必修二 化学实验

必修二 第一章 1.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6) (1)实验步骤: ①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②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粒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 察现象。再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 (2)实验现象: (3)实验结论:钾比钠更容易与氧化合,钾比钠更容易与水反应,钾比钠金属性强。 2.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8-9) (1)实验记录: (2)实验结论: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此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3.探究金属性变化规律(P15-16) Ⅰ.(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 mL 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加热之前,镁条的表面上慢慢地形成了少量的无色气泡,气泡无明显的逸出现象; 溶液未变红。加热之后,镁条的表面上较快地形成无色气泡并逸出,溶液变为红色。Ⅱ.(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 mL1 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2)实验注意的问题: ①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都要进行处理。 ②镁片和铝片的大小、厚度和表面积基本相同,所用的盐酸的浓度相同。 ③盐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实验现象的差别不明显。 (3)实验现象:镁片和铝片都产生无色气泡,并且镁片比铝片产生气泡快。 (4)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镁比铝更易与盐酸反应。镁比铝活泼。 第二章 1.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P33-3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等差数列3,7,11…中,第5项为( ). A .15 B .18 C .19 D .23 2.数列{}n a 中,如果n a =3n (n =1,2,3,…) ,那么这个数列是( ). A .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B .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C .首项为3的等比数列 D .首项为1的等比数列 3.等差数列{a n }中,a 2+a 6=8,a 3+a 4=3,那么它的公差是( ). A .4 B .5 C .6 D .7 4.△ABC 中,∠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a =3,b =4,∠C =60°, 则c 的值等于( ). A .5 B .13 C .13 D .37 5.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A .4 B .8 C .15 D .31 6.△ABC 中,如果A a tan =B b tan =C c tan ,那么△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7.如果a >b >0,t >0,设M =b a ,N =t b t a ++,那么( ). A .M >N B .M <N C .M =N D .M 与N 的大小关系随t 的变化而变化 8.如果{a n }为递增数列,则{a n }的通项公式可以为( ). A .a n =-2n +3 B .a n =-n 2-3n +1 C .a n = n 21 D .a n =1+log 2n

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与学科建设创新

摘要: 知识生产模式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探究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及影响,进而找到学科建设创新之道,对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今大学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经历着从追求学术卓越的“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模式Ⅱ”、再到突出协同创新的“模式Ⅲ”的重大转型,衍生了政治的、公共的与竞争的多重学科发展逻辑,并使学科呈现出组织的综合性、制度的开放性、知识的集成性和文化的包容性等新特征。顺应大学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新要求,应立足顶层设计,树立系统思维,从调整国家科技发展战略、改变知识导向逻辑、改革学科组织形式、革新学科制度体系、创建新型学科文化生态以及培养交叉学科人才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科创新发展、持续发展。 关键词:知识生产模式;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学科观念;学科组织;学科制度;学科文化 当今时代是一个高级知识经济时代,以创意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生产模式已成为驱动知识经济转型发展和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在多重逻辑作用下,大学作为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智力城”,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而学科作为大学知识生产的场域和载体,也面临着从观念到组织、从制度到文化等全面转型的新挑战。因此,系统梳理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轨迹与特征,剖析其对学科发展逻辑与存在样态的深刻影响,进而找到顺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趋势的学科建设创新之道,

对于增强学科活力、提升大学知识生产能力和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演进及特征 大学是知识生产的发源地。自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大学在从社会边缘逐步走进社会中心的过程中,不仅其规模和类型发生了改变,而且其知识生产模式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追求学术卓越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到注重问题解决的知识生产模式Ⅱ、再向突出协同创新的知识生产模式Ⅲ转型的演进轨迹。每一种知识生产模式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反映了不同时代对知识生产的不同要求。 (一)追求学术卓越的知识生产模式Ⅰ及特征 大学知识生产模式的第一次重大变革发端于十九世纪初德国柏林大学的诞生。在柏林大学诞生之前,知识生产是一件“闲逸而好奇”的事情,完全凭学者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因此,知识生产与市场等外在需求无关,知识产品掌握在学者个人手中,知识的作用也限于“认识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这种“小作坊”式的知识生产模式显得“自由”而“散漫”,一直持续了七个多世纪。柏林大学的诞生彻底改变了这种知识生产模式,演绎了高等教育学术史上的第一次“学术革命”。柏林大学问世后,在洪堡“学校当局的最高原则是在使整个民族保持个性差异的情况下,将他们尽可能地引导到通向科学的道路上”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大学的知识生产步入了一个“组织制度化”的轨道,科学家们开始走出知识生产“小作坊”,

第2章习题及答案

第2章习题及参考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心理 2、反射 3、无条件反射 4、条件反射 5、第一信号系统 6、第二信号系统 7、条件抑制 二、单项选择 ⒈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活动是脑活动的() a. 产物 b.产品 c.前提 d.基础 2. 中央沟的前方是()。 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3.中央沟后方至顶枕裂间为( ) 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4.脑神经一共有()对 a.10 b. 12 c. 13 d. 14 5.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之间的传递实现的依靠是() a. 神经纤维 b. 突触 c. 髓鞘 d. 条件反射 6.根据细胞的形状,皮质神经元中数目最多的是( )。 A.视杆细胞B.梭形细胞C.星形细胞D.锥体细胞 7. 大脑外侧裂下方为颞叶,这是()。 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8.顶枕裂后较小部分是( ) a. 额叶 b. 顶叶 c. 枕叶 d. 颞叶 9.边缘系统的功能不仅与嗅觉及其联合反射有关,且与一系列的内脏活动、躯体活动及()有密切关系。 a.认知活动 b.意志活动 c.行为活动 d.情绪活动 10.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称为()。 a. 惩罚 b. 强化 c. 操作 d. 联想 11. “ 谈虎色变” 与“ 谈梅生津” 都是( )的表现形式。 A 、无条件反射 B 、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C 、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D 、

条件反射 12.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条件反射( ) A. 眨眼反射 B. 吮吸反射 C. 防御反射 D. 信号反射 13.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 望而生畏 B. 谈梅生津 C. 望梅止渴 D. 尝梅生津 14.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 ) 。 A 、谢切诺夫 B 、巴甫洛夫 C 、斯金纳 D 、冯特 三、多项选择 1. 组成脑的主要部分是()。 a. 大脑 b. 间脑 c. 脑干 d. 小脑 2.大脑按照叶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 )。 A.枕叶B.顶叶C.颞叶D.额叶 3. 神经冲动传导特征主要有() A.神经纤维的完整性B.绝缘性传导 C.双向传导D.相对不疲劳性 4.反射包括() A.感受器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D.效应器 5.根据细胞的形状,皮质神经元主要包括( )。 A.锥体细胞B.梭形细胞C.星形细胞D.视杆细胞 6. 脑干主要的组成部分是() A.小脑B.延髓 C.脑桥D.中脑 7. 突触的主要类别分为() A.轴突--胞体型B.轴突--树突型 C.树突-树突型D.轴突--轴突型 8.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 A.微笑反射B.食物反射 C.朝向反射D.防御反射 四、填空 1 .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 )脑的机能;从心理反映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 )的反映。 2 .一个神经元的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接触的部位叫( )。在神经元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是通过( )而实现的。 3 .神经系统是指由神经元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机能系统。由于结构和机能的不同,

化学必修一实验总结材料

实验一:粗盐提纯 一、实验仪器与用品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漏斗、药匙、量筒(10mL)、铁架台(带铁圈)、滤纸、火柴、托盘天平(带砝码) 用品:粗盐,蒸馏水 二、实验步骤 ①溶解:用量筒量取约10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量越4g。将称取烦人粗盐逐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 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现象:固体Nacl逐渐溶解而减少,食盐水略显浑浊 ②过滤:用滤纸和漏斗制作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中(引流),进行过滤,若滤液仍 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现象:不溶物残留在滤纸上,液体透过滤纸到入烧杯中 ③蒸发:把得到的澄清滤液导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杯不断搅拌滤液。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现象:水分蒸发,逐渐出现固体 三.注意事项 滤纸与漏斗的使用: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是指滤纸折叠角度要与漏斗内壁口径吻合,使湿润的滤纸紧 贴漏斗内壁而无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是指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 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这样可以防止杂质未经 过滤而直接流到烧杯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 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指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 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飞溅和带过滤液 体冲破滤纸;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以防碰破滤纸(三层 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 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以防液体溅出 实验二:制作蒸馏水 一、实验仪器 仪器: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铁架 台(带铁圈) 其他:火柴、自来水、碎瓷片、温度计 二、注意事项 加入碎瓷片可防止液体暴沸而冲进导管。导管要适当长些兼作冷凝管 用。试管中液体不能太多,以防沸腾时沿导管流入接收器中。当液体 沸腾后,酒精灯火焰要稍远离试管,使液体保持沸腾状态即可,如加 热过猛液体会沿导管冲出。 实验三:萃取 一、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三、实验步骤: 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高中数学必修2期末测试试卷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高中数学必修2模块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 已知直线经过点A(0,4)和点B (1,2),则直线AB 的斜率为( ) A.3 B.-2 C. 2 D. 不存在 2.过点(1,3)-且平行于直线032=+-y x 的直线方程为( ) A .072=+-y x B .012=-+y x C .250x y --= D .052=-+y x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 空间中,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B .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一定共面; C. 过直线上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且这些直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D. 过一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4.已知点(1,2)A 、(3,1)B ,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 ) A .524=+y x B .524=-y x C .52=+y x D .52=-y x 5.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y ax =与y x a =+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 已知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c ∥a ,那么c 与b 的位置关系( ) A.一定是异面 B.一定是相交 C.不可能平行 D.不可能相交 7. 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m ⊥α,n //α,则m n ⊥ ②若αβ//,βγ//,m ⊥α,则m ⊥γ ③若m //α,n //α,则m n // ④若αγ⊥,βγ⊥,则//αβ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 )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①和④ 8. 圆22 (1)1x y -+= 与直线y x =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相离 D.直线过圆心 9. 两圆相交于点A (1,3)、B (m ,-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 -y +c=0上,则m+c 的值为(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