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菌素

细菌素

细菌素
细菌素

中文名称:

细菌素

英文名称:

bacteriocin

定义:

某些细菌分泌的肽抗生素,通常由质粒编码,吸附于敏感菌细胞表面特异受体。其作用机制不同,有的是通道形成穿膜蛋白,使膜去极化;有的是

DNA酶或RNA酶的抑制剂。

应用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细菌素(bacteriocin)

1.细菌产生的一种抗生代谢产物,对同源种或近似种才有拮抗作用;

2.蛋白质是主要成分;

3.有一定的作用机制(杀菌模式);

4.由质粒控制。

由细菌产生的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物质。主要含有具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部分,对同种近缘菌株呈现狭窄的活性抑制谱,附着在敏感细胞特异性受点上。

细菌素的产生和寄主细胞对细菌素的免疫性都由质粒控制。细菌产生细菌素是细胞的致死过程。致死物质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分子量的蛋白质或肽,很难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这类物质的结构,对胰蛋白酶多不稳定;另一类是具有复杂结构的蛋白质颗粒,有噬菌体部分形态结构,易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对胰蛋白酶稳定。

1925年,A·格雷希亚首次报道了大肠杆菌V株产生一种对大肠杆菌Φ株有杀菌作用的物质,这类物质被称作大肠杆菌素。以后又发现许多细菌都能产生大肠杆菌素,而且产大肠杆菌素因子可以从供体细胞转移到受体细胞。

20世纪70年代以后,对细菌素的研究进入分子生物学水平,开展了对细菌素的化学性质、结构、生物合成、释放和作用方式等方面的探索。利用细菌素或与噬菌体方法结合,可以有效地进行某些细菌的分型和病原菌的流行检查。

细菌素的分类

1、细菌素以生产菌而命名如大肠杆菌产生的细菌素称大肠菌素,乳酸菌产生的称为乳酸链球菌素(乳链菌肽,Nisin),绿脓杆菌产生的称绿脓菌素。

2、细菌素根据化学结构、稳定性和分子量大小可分为4类。

第一类定义为羊毛硫抗生素(Lantibiotics),是一类小分子的修饰肽,含19—50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分子活性部位有羊毛硫氨酸(Lanthionine)、β-甲基羊毛硫氨酸(βmethyllanthionine)、脱氢酪氨酸(Dehydrobutyrine)和脱氢丙氨酸(Dehydroalanine)等非编码氨基酸。Lantibiotics又可细分为两个亚类:Ia类是由在靶目标膜上形成孔道的阳离子和疏水基团组成的肽,它与结构稳定的Ib类相比,结构的伸展性更好;Ib类是球状的肽类,它不带电或带负电。第二类是小分子的热稳定肽(SHSP),分子量小于10Kda,具有疏水性和膜活性,其结构特征为:N末端信号肽序列长度为18—21个氨基酸,前导肽链由一个蛋氨酸,并常随一个赖氨酸;有活性的细菌素其N—末端+1的位置上通常是赖氨酸或精氨酸。可以分为3个亚类:Iia类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Tyr-Gly-Asn-

Gly-Val,并由两个半胱氨酸所构成的S-S桥,对利斯特氏杆菌有活性;Iib

类孔道复合物由两个具有不同氨基酸序列的肽类寡聚体形成;Iic类能被硫醇激活、活性基团要求有原性半胱氨酸残基。

第三类是热敏感的大分子蛋白(LHLP),分子量一般大于10Kda,通常在100℃

或更低温度30s内即失活,它们的抑菌谱较窄。

第四类是复合型的大分子复合物,除蛋白质外含有碳水化合物或类脂基团,目前这类细菌素还未被纯化。

第二、三、四类细菌素由于不含羊毛硫氨基酸,所以通常又被称为非羊毛硫抗生素(Non-lantibioticbacteriocin)

细菌素抑菌范围

细菌素通常由革兰氏阳性菌产生并可以抑制其他的革兰氏阳性菌,如乳球菌、葡萄杆菌、利斯特氏杆菌等,对大多数的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均没有抑制作用。细菌素可以抑制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如Nisin抑制葡萄菌属、链球菌属、小球菌属和乳杆菌属的某些菌种,抑制大部分梭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孢子;嗜酸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产生的细菌素对乳杆菌、片球菌、明串球菌、乳球菌和嗜热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但有研究发现,Nisin与螯合剂(如EDTA)连接后,改变了细胞的渗透性,可以抑制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如E.coli和Salmonellasp.;或将Na3PO4与Nisin结合使用,可以提高革兰氏阴性菌对Nisin的敏感性。部分非羊毛硫抗生素其抑菌范围却很窄,如LactococcinA等。

细菌素作用机制

由于细菌素并不是对每种菌都有抑制作用,在其对特殊菌株的亲和力实验中发现,菌株磷脂组成的pH影响最低抑菌浓度(MIC)。有研究显示,通道的形成与细菌膜表面的“耦合分子基团”有关,耦合

分子基团使得细菌素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更易于进行,从而提高细菌素的抑菌有效性。这一机制已成功地阐述了Nisin和Mersacidin的作用机制。两者都是使用

脂质体Ⅱ、肽聚糖前体作为对接分子与靶细胞作

用。相应的Mersacidin是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使细胞壁和磷脂的合成受阻,使细胞质溢出。目前认为,一些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是Nisin作用的靶点。其他的细菌素也是靶细胞膜上的特殊位点相互作用,这

些位点可能是蛋白质。这种作用可以提高细菌素的有效性。

细菌素的应用

部分细菌素已广泛地应用于肉类工业、奶制品工业、酿酒和粮食加工等领域。目前,在食品应用中研究得最透彻的细菌素是乳链菌素Nisin,美国已将此用于食品添加剂。硝酸盐被广泛地应用在肉类食

品中,以防止使食品很容易变质的梭菌存在,对人体产生有害物质,甚至危及生命。使用Nisin或含低量硝酸盐的Nisin可以抑制梭菌(Clostrididal)的生长,以减少硝酸盐含量。在西方国家,细菌素已用于奶制食品中,可以抗Clostridial 和Listeria。例如,Nisin可以控制奶酪中C.botulinum孢子生长,并已成为

巴氏灭菌精制奶和糊状食品最有效的防腐剂。添加Nisin可防止牛乳及乳制品的腐败,延长其货架期。由于Nisin在偏酸性下较稳定且易溶解,所以比较适宜在酸性罐头食品中添加,同时还可降低罐头的灭菌强度,提高内在品质。Nisin在酒精饮料中应用也比较广泛,由于Nisin对酵母菌没有抑制作用,所以对发酵没有任何影响,并还可以很好地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保证产品质量。目前Nisin

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各种食品中得到普遍应用。现在许多研究证明,产生细菌素的

发酵剂在发酵过程中可以防止或抑制不良菌的污染,因而将产细菌素的乳酸菌加入到食品中比直接加细菌素更好。但细菌素抗菌谱有一定的范围,为扩大其抑菌范围,可将几种细菌素或将其他来自于动植物(如抗菌肽)等天然食品防腐剂配合使用,利用它们的协同作用,增强抑菌范围及强度,或与部分化学防腐剂络合使用,既可增加抑菌范围又可减少化学防腐剂的使用。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 药性的论述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 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活性,抗生素是由(包括、、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和干扰其他生活发育功能的。其中抗细菌抗生素[1]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在对抗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遭受伤害,形成了许多防卫机制,由此而产生的耐药菌得以生存和繁殖,大多数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或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抗性具有多种耐药机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抗生素的发现,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及其细菌耐药性,研究前景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1 抗生素的发现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了这种称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能抑制其它细胞增殖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1929年细菌学家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中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其中抗细菌抗生素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 2不同种类的抗细菌抗生素 2.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1.1 定义及发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是一类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己醇型的配基、以糖苷键与氨基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因此也常被称为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近200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完全、与β-内酰胺等抗生素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对许多致病菌有抗生素后效应( PAE) 等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历史起源于1944年链霉素的发现,链霉素的发现极大的刺激了世界范围内的无数学者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筛选新抗生素。其后又成功地上市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化合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因此根据这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卡那霉素等被列为第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一代抗生素的品种最多,应用范围涉及农牧业,其结构特征是分子中含有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相结合。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品种比第一代的少,但是抗菌谱更广,结构中含有脱氧氨基糖,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杀能力。 2.1.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是细菌30S核糖体,但直到近年来,随着核糖体的结构及核糖体RNA-AGs复合物结构的阐明,才得以在分子水平上真正了解这类抗生素是如何作用于核糖体的。由于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分为30S和50S这两个亚基,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多由RNA分子构成,其沉降

细菌内毒素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一、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定义: ●本法是利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聚反应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限度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二、背景介绍: ●1、细菌内毒素 ●2、热原 ●3、鲎 1、细菌内毒素 ●细菌内毒素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产物,当其死亡或菌体裂解时释放出的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毒性物质 特性: ●(1).致热性:内毒素作用人体细胞,使之释放内源性热原,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反应。 ●(2).耐热性:需250度干热30分钟才能彻底灭活。 ●(3).分子极性:多糖链亲水,脂肪链疏水,在水中呈不均匀分布。 ●(4).鲎反应:能与鲎试剂发生多级酶促反应,形成凝胶。 2、热原 2.1热原是指临床上引起哺乳动物发热反应的物质 2.2 细胞分裂素(IL-1, IL-2, IL-6, IL-8 ) 内源性热原{ 产生细胞分裂素的物质 内毒素热原 外源性热原{非内毒素热原(病毒、细菌、真 菌、抗体-抗原复合物、细胞分裂素) 2.3热原和内毒素的关系: 2.3.1热原是否就是内毒素? 在学术上仍有争议,热原不仅是细菌内毒素。但在药检的范畴,细菌内毒素是主要的热原物质,可以说无内毒素就无热原,控制内毒素就是控制热原。 3、鲎 3.1鲎(horseshoe crab)是一类与三叶虫(现在只有化石)一样古老的动物。鲎的祖先出现在地质历史时期古生代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 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活化石‖之称。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3.2鲎试剂 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它的血液是蓝色的。鲎血液颜色呈蓝色,是因为鲎血浆的主要成分是血蓝蛋白。这种蓝色血液的提取物——―鲎试剂‖。鲎试剂是由海洋生物鲎的血液提取物制成的―鲎试剂‖,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鲎试剂在制药行业中,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目前使用的鲎试剂分为美洲鲎试剂和东方鲎鲎试剂两大类。

酵素菌肥料的功效与施用技术

酵素菌肥料的功效与施用技术 关培辅 (朝阳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辽宁朝阳122000) 3.朝阳市土壤肥料工作站,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酵素菌技术是源自日本的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目前日本、韩国的农业生产都大量的采用了此项技术,已推广到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自1994年引入以来,已经在山东、河北等20余省推广应用。通过大面积、多领域的推广应用证明,酵素菌技术成熟可靠,应用效果明显,符合我国国情我国当前产业政策。酵素菌发酵制成的生物有机肥具有成本低、肥效高、增产幅度大、肥料综合效能高的优势,一般增产率为10-30%,降低施肥成本5-10%,能全面预防各种病害,从而减少各种农药用量,使农产品的品质改善,有害化学物质和农药残留得到有效降低,达到无公害要求,是非常值得推广的农业实用技术。 关键词:酵素菌肥料功效施用技术 酵素菌肥料技术是日本磐亚株式会社发明的农用生物技术。该技术本世纪四十年代由日本微生物学家岛本觉也发明,八十年代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先后被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山东省最先于1994年开始从日本引进该技术,现在已被北京、山东、河南、辽宁等十多个省份引进和推广,施用结果证明酵素菌技术先进,肥效优异可靠,增产效果明显,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是非常值得推广应用的特种肥料。 1.酵素菌肥料的基本原理 酵素菌是由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菌组成的能够产生多种催化分解酶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它能够产生几十种活性很强的酶。酵素菌具有很强的好气发酵分解能力,即能分解各种作物秸杆、树皮、锯末等,又能分解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还可分解页岩、沸石、膨润土等矿物质,使之在短时间内转化成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成分。 酵素菌分解有机无机物料并转化为多种对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以下转化物:(1)各种维生素、葡萄糖等:可直接被植物吸收,保证植物生长。(2)核酸、菌体蛋白:被植物吸收后,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繁殖。(3)17种氨基酸33种游离氨基酸12种脂肪酸以及多种酶、生物激素类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使土壤养分更加丰富,又是有益菌的良好培养基,加速有益菌繁殖。(4)未知生长促进因子(UGF)促进植物生长发育。(5)酵素菌在土壤中可形成有益微生物群体优势,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可明显减少作物病虫害及因有害微生物破坏导致作物的重茬病。 2.酵素菌肥料 2.1酵素菌肥料种类 酵素菌类肥料可分为酵素菌堆肥、土曲子、酵素菌多种粒状肥、液体肥料和叶面喷肥五种。根据其功能和施用方法也可归类为土壤改良类(酵素菌堆肥、土曲子)、土壤施肥类(酵素菌多种粒状肥、液体肥料)和叶面施肥类(叶面喷肥)三类,亦称为酵素菌技术三大支柱。 2.1.1改土防病类酵素菌肥料(酵素菌堆肥、土曲子) 2.1.1.1酵素菌堆肥。常用作基肥控制土壤的病虫害传播,克服作物重茬病,产成大量腐殖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地温,促使作物早熟,对各种保护地栽培的作物十分有利。 2.1.1.2土曲子也称普通粒状肥,是一种土壤活化剂,不但能培肥地力,还能起到抑制有害病菌的作用,在果园和蔬菜地使用,会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1.2土壤施肥类酵素菌肥料(酵素菌多种粒状肥、液体肥料) 2.1.2.1酵素菌粒状肥包括:高级粒状肥、磷酸粒状肥、鸡粪粒状肥。高级粒状肥能促进

中国药典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pdf

中国药典XXXX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常见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常见秸秆腐熟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秸秆腐熟菌剂是采用现代化学、生物技术,经过特殊的生产工艺生产的微生物菌剂,是利用秸秆加工有机肥料的重要原料之一。秸秆腐熟菌剂由能够强烈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嗜热、耐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组成。目前秸秆腐熟剂的产品执行GB2087—2006或者NY609—2002标准,对菌数、纤维素酶活都有具体要求。秸秆腐熟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微生物能迅速将秸秆堆料中的碳、氮、磷、钾、硫等分解矿化,形成简单有机物,从而进一步分解为作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同时,秸秆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消除秸秆堆料中的病虫害、杂草种子等有害物质。秸秆腐熟菌剂无污染,其中所含的一些功能微生物兼有生物菌肥的作用,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 近几年由于国家十分重视秸秆资源的利用、在全国开展了有机质提升试点项目,大大促进了腐熟剂产业的发展。目前已获登记的腐熟剂产品有46个,大多数以处理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混合物为主,今后为了更好保证处理作物秸秆的效果,腐熟剂登记将分“适用畜禽粪便类”和“适用作物秸秆类”。下面是我国已经在农业部获得登记的一些腐熟剂产品的使用方法,供农民或有机肥料企业参考。 一、腐秆灵 (一)产品简介 腐秆灵是广东省高明市绿宝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生产的微生物菌种。它含有数量可观的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多种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既有嗜热、耐热的菌种,也有适

应中温的菌种。用它处理水稻、小麦、玉米和其它作物秸秆,可通过上述微生物作用,加速其茎秆的腐烂,使之转化成优质的有机肥。(二)使用方法 堆肥法先按每千克鲜秸秆用“腐秆灵”0.3?0.4kg,兑水至35?50L备用。然后把秸秆平铺于地面,铺成宽约 1.5m,高约15cm,长约3m的秸秆堆层,再取适量已兑水的“腐秆灵”均均匀淋或泼于秸秆上。继续在原秸秆上铺第二层15cm厚秸秆,再淋一次已兑水的“腐秆灵”溶液。以铺满十层为一堆,堆完后盖塑料布或糊上泥浆。 水田沤制法水稻收割时把脱粒后的稻秆均匀撒于田面,放水7?10cm深,结合机耕时均均匀施用“腐秆灵”。亩用量为2?3kg,压秆后困水以防止菌随水流失。 地下腐烂法在机械收获小麦、玉米等作物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均匀撒在地面,在撒秸秆同时,向秸秆上均匀撒入“腐秆灵”,平均每亩撒2?3kg,然后将作物秸秆和“腐秆灵”一同翻入地下,使作物秸秆在地下快速腐烂。 (三)注意事项 腐秆灵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堆沤物的湿度,主要是要保持堆沤物密封。 二、CM菌 (一)产品简介 CM菌是山东亿安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应用益生菌共生发酵新技术研制的^种多功能复合菌剂,主要由光合菌、酵母菌、醋酸杆菌、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摘要:本文研究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本文是在通过调查大量的科技文献的基础上,按照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XI 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所规定的试验方法而进行的。实验方案是根据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的细菌内毒素限度,并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而确定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Cefoperazone Sodium and Tazuobatanna)为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复方注射用无菌粉针,在临床上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腹腔盆腔感染、以及其他感染。质量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试行)YBH0538 2003]中控制热原的方法仍为家兔热原法,鉴于家兔热原法有影响因素复杂、操作繁琐、检验成本高等缺点,而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产品中的热原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检验灵敏度高等优点[1]。为了在大范围内开展本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我们对本品进行了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的研究。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为0.15Eu/ml,在1.667至0.400mg/ml的浓度范围内,本品对细菌类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无干扰。我们对3批样品进行了检验,并与家兔热原法进行对比,结果一致都为阴性,认为本品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法。

关键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细菌内毒素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干扰预试验干扰实验热原检查 0引言 细菌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Lipoply Saccharide)和微量蛋白(Protein)的复合物,它的特殊性不是细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而是细菌死亡或解体后才释放出来的一种具有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广泛分布于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布氏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及其它微生物(如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的细胞壁层的脂多糖,其化学成份主要是由O-特异性链、核心多糖、类脂A三部分组成。(附图1) 附图1 内毒素脂多糖结构示意图 <一>、O—特异性链:位于脂多糖分子最外层的多糖链,是由3—5个单糖(一般不多于25个)连成为一个多糖链。其单糖包括戊糖、氨基戊糖、已糖、氨基已糖、脱氧已糖等,单糖的种类、位置和排列顺序和空间构型,因菌种不同而异。因此,它决定菌体热原的特异性。

作物缺素症大全

作物缺素症大全 作物缺素症大全 玉米 一、缺氮,幼苗矮化、瘦弱、叶丛黄绿;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沿叶片中脉发展,形成一个“V”形黄化部分;致全株黄化,后下部叶尖枯死且边缘黄绿色;缺氮严重的或关键期缺氮,果穗小,顶部籽粒不充实,蛋白质含量低。 二、缺磷,嫩株敏感,植株矮化;叶尖、叶缘失绿呈紫红色,后叶端枯死或变成暗紫褐色;根系不发达,雌穗授粉受阻,籽粒不充实,果穗少或歪曲。 三、缺钾,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呈黄色或似火红焦枯,后期植株易倒伏,果穗小,顶部发育不良。 四、缺镁,幼苗上部叶片发黄。叶脉间出现黄白相间的褪绿条纹,下部老叶片尖端和边缘呈紫红色;缺镁严重的叶边缘、叶尖枯死,全株叶脉问出现黄绿条纹或矮化。 五、缺锌,严重的幼苗出土后在2周内显症,叶片具浅白条纹,后中脉两侧出现1个白化宽带组织区,且中脉和边缘仍为绿色,有时叶缘、叶鞘呈褐色或红色。 六、缺硫植株矮化、叶丛发黄,成熟期延迟,与缺氮症状相似。 七、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 八、缺硼,嫩叶叶脉间出现不规则白色斑点,各斑点可融合成白色条纹;严重的节间伸长受抑或不能抽雄及吐丝。 九、缺钙,当土壤缺钙时,幼苗叶片不能抽出或不展开,有的叶尖粘合在一起呈梯状,植株呈轻微黄绿色或引致矮化。 十、缺锰,幼叶脉问组织慢慢变黄,形成黄绿相间条纹,叶片弯曲下披,别于缺镁。 缺素病因:一、缺氮,是因有机质含量少,低温或淹水,特别是中期干旱或大雨易出现缺氮症。 二、缺磷,低温、土壤湿度小利于发病,酸性土、红壤、黄壤易缺有效磷。 三、缺钾,一般沙土含钾低,如前作为需钾量高的作物,易出现缺钾,沙土、肥

土、潮湿或板结土易发病。 四、缺镁,土壤酸度高或受到大雨淋洗后的沙土易缺镁,含钾量高或因施用石灰致含镁量减少土壤易发病; 五、缺锌,系土壤或肥料中含磷过多,酸碱度高、低温、湿度大或有机肥少的土壤易发生缺锌症。 六、缺硫,酸性沙质土、有机质含量少或寒冷潮湿的土壤易发病。 七、缺铁,碱性土壤中易缺铁。 八、缺硼,干旱、土壤酸度高或沙土易出现缺硼症。 九、缺钙,是因为土壤酸度过低或矿质土壤,pH5.5以下,土壤有机质在48mg /kg以下或钾、镁含量过高易发生缺钙。 十、缺锰,pH大于7的石灰性土壤或靠近河边的田块,锰易被淋失。生产上施用石灰过量也易引发缺锰。 病因防治方法 (1)应根据植株分析和土壤化验结果及缺素症表现进行正确诊断。 (2)提倡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 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对玉米按量补施所缺肥素。 (3)也可在缺素症发生初期,在叶面上对症喷施叶肥。用惠满丰多元素复合有机活性液肥210~240ml,对水稀释300~400倍或促丰宝活性液肥E型600~800倍液、多功能高效液肥一万家宝500~600倍液。 水稻 缺钾:钾缺乏时,水稻苗期叶色绿中带兰,老叶软弱下披,心叶挺直,茎细软。中下叶中尖端首先出现症状,呈赤褐色,继而沿叶缘发展,与缺氧相反,为正“v”字型,以后全叶焦枯。叶面有不定型的赤褐色斑点,晚稻比早稻更为明显。田间观察缺钾田块叶色斑驳杂乱,生长披散不挺立,稻丛茎部焦枯叶多。分蘖正常,但成穗率低,抽穗不整齐,穗小、籽粒不饱满,根系早衰,易发生跟倒伏。钾肥通常作为追肥,在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可分别追施钾肥。抽穗、扬花期可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含钾量较高的微肥补充钾元素。缺锌:缺锌的典型症状是新

抗生素消灭细菌的原理是什么

抗生素消灭细菌的原理是什么? (知乎:胡远东) 药理学学酥面向高中生物水平听众的抗生素知识介绍来了!因为题主问的是抗生素消灭细菌的原理,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分类(抗病毒和抗真菌药物就不说了)。 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病菌好像一辆非常迷你的坦克,不过这辆坦克比较特殊,它除了能攻击人体外,还自带生产图纸,能够按照图纸生产新的零件,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新的坦克壮大自己的队伍。人类在和这些微型坦克的斗争的过程中采取了下列手段: 一、销毁生产图纸——阻断细菌的核酸合成(Nucleic Acid Synthesis)过程: 1.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的DNA螺旋酶(DNA Gyrase),使细 菌不能进行正常DNA复制和分裂,分裂繁殖受阻。 2.利福平(Rifampin)作用于细菌的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从而抑制细菌 DNA转录成mRNA,无法进行后续的mRNA翻译合成蛋白的过程。

3.硝基咪唑类药物(Nitroimidazoles),硝基在无氧环境中还原成氨基,或通过自由基的 形成,使细菌染色体螺旋结构断裂,阻断其转录复制。 二、阻止生产零件——影响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Protein Synthesis)过程和叶酸合成(Folic acid Synthesis)过程,使细菌无法生产存活所必需的结构蛋白和酶: 1.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50S subunit)的药物:大环内酯类(Macrolide)、 克林霉素(Clindamycin)、利奈唑胺(Linezolid)、氯霉素(Chloramphenicol)、链阳霉素(Streptogramin)。 2.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单位(30S subunit)的药物:四环素(tetracycline)、氨 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 3.磺胺类药物(Sulfonamides)抑制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酶,使细菌无法合成生长和繁殖 的重要物质叶酸。这一类在上图中未列出。 三、直接击穿坦克的装甲——影响细胞壁合成(Cell Wall Synthesis),导致细菌在低渗透压环境下溶胀破裂死亡,或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增强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打开膜上的离子通道,让细菌内部的有用物质漏出菌体或电解质平衡失调而死。 1.β-内酰胺类:青霉素(Penicillin)、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碳青霉烯类 (Carbapenems)、单环β-内酰胺类(Monobactams)。 2.万古霉素(Vancomycin)、短杆菌肽(Bacitracin)。 3.多粘菌素(Polymyxins)。 (图片引用自Antibiotics Mechanisms of action,收藏不点赞的JJ短十公分!)

酵素菌与EM微生物区别

酵素菌与EM微生物的区别 一、酵素菌技术是日本微生物专家岛本觉也博士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研究发明,八十年代成熟并广泛应用于种植业、养殖业、人体保健食品业的微生物技术。目前,已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推广,已经取得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酵素菌是由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丝状菌组成的能够产生多种催化分解酶的有益微生物群体,包含三属二十四个种。利用酵素菌发酵有机质制成的系列微生物肥料,除含作物生长所需营养外,还含大量维生素、核酸、生长素,未知生长因子(UGF)和大量活性有益微生物。该肥施用后其所含微生物群能在土壤中迅速繁殖扩散,部分微生物同根系共生形成菌根,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同时分泌产生抗生素、有机酸,抑制病原菌的蔓延预防土传病发生,融解土壤中被固化的磷、钾,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用该微生物肥料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保证作物持续稳定地吸收水肥。酵素菌技术的核心为酵素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基酸、维生素、各种催化分解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的生长起到了营养和保健作用,是生产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理想菌种。 三、EM是有效微生物群的英文缩写。该技术发明人为日本琉球大学教授比嘉照夫于80年代初研制而成的微生态制剂,是由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发酵系的丝状菌群等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养而成的多功能菌群。这项重大技术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环境保护和医疗保健等众多领域,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效能和生命力。EM技术引进国内后,在我国各地使用,在农业、畜牧业、环保业等方面都表现出近乎神奇的效果,尤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是全方位的,其明显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 四、1、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成本。 2、对疫病有奇特的防治效果,减少以至不用兽药。 3、3、促进生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时间。 4、4、消除粪便恶臭,改善畜禽生长环境。 5、脱毒性能优良。 6、全面改善肉、蛋、奶的品质,大大降低胆固醇、脂肪含量,生产鲜嫩无腥的纯正天然绿色食品。

内毒素知识介绍

内毒素知识介绍 (2010-01-16 10:00:17) 转载 分类:精彩推荐展示 标签: 抗体 细胞因子 蛋白 酶 试剂盒 信号转导 凋亡 生化 试剂 干细胞 生物 ips 细菌内毒素,英文称作Enolotoxin,是G-菌细胞壁个层上的特有结构,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它可激活中性粒细胞等,使之释放出一种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内毒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脂多糖中的类脂A 细菌内毒素这个概念在1890年的时候就已被提了出来,它是在研究发热物质过程所引成的,1933年Boivin 最先由小鼠伤寒杆菌提取出来,进行化学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到1940年时候,Morgan使用志贺氏痢疾菌阐明了细菌内毒素是由多糖脂质及蛋白质三部分所组成的复合体,到了1950年以后,随着生物学,物理化学,免疫学以及遗传学等的进步发展,细菌内毒素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其化学结构组成及各种生物活性间的关系也更加明确起来。 细菌英文叫Bacteria :为原核生物中的一类单细胞微生物由二分裂法繁殖。若按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

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存在很大差异。唯有肽聚糖为其共同成分,但其含量的多少和肽链的性质有所不同,见下表: 关于细菌细胞壁结构,尤其G+/G-菌不同之处见下图所示: 由以上结构模式图可以发现,G+菌与G-菌有不同之处,其中对于G-菌来说: 细胞壁较薄,厚约10-15nm,结构也较复杂。肽聚糖含量低,仅占细胞干生10%左右,层薄又较疏松,因肽聚糖之间仅四肽侧链直接联结,缺乏五肽桥;肽聚糖居于细胞最内层,外面由内向外还有脂蛋白,外膜和脂多糖的三层聚合物。 (1)脂蛋白(lipoprotein)由类脂和蛋白质构成,联结在外膜与肽聚糖层之间,类脂一端经非共价键联结到外膜的磷脂上,另一端由共价键联结到肽聚糖肽链中的二氧基庚二酸残基上,使外膜和肽聚糖层构成一个整体。 (2)外膜(outer membrane)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重要结构,位于肽聚糖的外侧,其结构类似细胞膜,为液态的磷脂双层,其中镶嵌一些特异蛋白质,穿透外膜的内外双层,呈液态镶嵌体。外膜中间有微小孔道,容许水溶性的小分子通过,以进行细胞内外的物质运输和交换。除此之外,外膜还能防止胰蛋白酶和溶菌酶等进入,起到保护性屏障作用。(3)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由多糖O抗原、核心多糖和类脂A(lipid A)组成(图1-8),位于最外层。多糖O抗原向外,由若干个低聚糖的重复单位组成的多糖链,即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有特异性。核心多糖由庚糖、半乳糖、2-酮基-3-脱氧辛酸(2-keto-3-deoxyoctonic acid, KDO)等组成,所有革兰氏阴性细菌都有此结构。类脂A是以脂化的葡萄胺二糖为单位,通过焦磷酸酯键组成的一种独特的糖脂化合物,具有致热作用,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成分。

细菌内毒素

Portions of this general chapter have been harmoniz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exts of the European Pharmacopoeia and/or 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 Those portions that are not harmonized are marked with symbols () to specify this fact. 这一章节已经和欧洲药典(EP)与日本药典(JP)统一。没有统一的部分已经用标记出来。 The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BET) is a test to detect or quantify endotoxins from Gram-negative bacteria using amoebocyte lysate from the horseshoe crab (Limulus polyphemus or Tachypleus tridentatus).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是通过鲎的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来检测或定量来自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 There are three techniques for this test: the gel-clot technique, which is based on gel formation; the turbidimetric techniqu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turbidity after cleavage of an endogenous substrate; and the chromogenic technique,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or after cleavage of a synthetic peptide-chromogen complex. Proceed by any of the three techniques for the test. In the event of doubt or dispute, the final decision is made based upon the gel-clot technique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in the monograph for the product being tested. The test is carried out in a manner that avoids endotoxin contamination.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有3种:凝胶法,基于凝胶的形成;浊度法,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

抗细菌抗生素及细菌耐药性的论述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各种不同的生理活性,抗生素是由(包括、、属) 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具有抗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和干扰其他生活发育功能的。其中抗细菌抗生素[1]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细菌在对抗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遭受伤害,形成了许多防卫机制,由此而产生的耐药菌得以生存和繁殖,大多数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或对多种抗菌药物的抗性具有多种耐药机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药物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医学与社会问题,严重地威胁着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本文就抗生素的发现,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及其细菌耐药性,研究前景这四方面进行论述。 1抗生素的发现 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抑制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了这种称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能抑制其它细胞增殖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1929年细菌学家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发现从空气中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中长出的菌落周围没有细菌生长,他认为是青霉菌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分泌到培养基里抑制了细菌的生长。这种化学物质便是最先发现的抗生素--青霉素。其中抗细菌抗生素是抗生素中发现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 2不同种类的抗细菌抗生素 2.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1.1 定义及发展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2]是一类分子中含有一个环己醇型的配基、以糖苷键与氨基酸结合(有的与中性糖结合)的化合物,因此也常被称为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微生物产生的天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近200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完全、与β-内酰胺等抗生素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对许多致病菌有抗生素后效应( PAE) 等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历史起源于1944年链霉素的发现,链霉素的发现极大的刺激了世界范围内的无数学者开始系统地、有计划地筛选新抗生素。其后又成功地上市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化合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因此根据这类抗生素的结构特征,卡那霉素等被列为第一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一代抗生素的品种最多,应用范围涉及农牧业,其结构特征是分子中含有完全羟基化的氨基糖与氨基环醇相结合。以庆大霉素为代表的第二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品种比第一代的少,但是抗菌谱更广,结构中含有脱氧氨基糖,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杀能力。 2.1.2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靶点是细菌30S核糖体,但直到近年来,随着核糖体的结构及核糖体RNA-AGs复合物结构的阐明,才得以在分子水平上真正了解这类抗生素是如何作用于核糖体的。由于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70S,分为30S和50S这两个亚基,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多由RNA分子构成,其沉降系数为80S,由40S和60S亚基组成,细菌和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存在差异,使得这类抗生素能有选择性地作用于细菌,而对真核细胞的影响极小。这类抗生素只要结合在30S核糖体的A位点上,例如在链霉素结合于30S核糖体的晶体结构中(无mRNA和tRNA分子),链霉素可通过氢键和盐桥与16SRNA结合,此外,链霉素还可直接作用于蛋白质S12,S12的K45残基可与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若使用塑料器皿,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溶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

细菌与抗生素

与医学有关的细菌和真菌 Ⅰ革兰阴性有细胞壁的细菌 A.螺旋体Spirochaeta 1.密螺旋体Treponema 2.疏螺旋体Borrelia 3.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B.需氧/微需氧、有动力、螺旋形/弧行革兰阴性菌 1.螺菌Spirillaceae 2.弯曲菌Campylobacter 3.螺杆菌Helicobacter C.需氧/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与球菌 1.假单胞菌Pseudomonas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 2.军团菌Legionella 3.奈瑟菌Neisseria 4.莫拉菌Moraxella 5.产碱杆菌Alcaligenes 6.布鲁菌Brucella 7.罗卡利马体Rochalimala 8.鲍特菌Bordetella 9.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D.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 1.埃希菌Escherichia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 2.志贺菌Shigella 3.沙门菌Salmonella 4.克雷白菌Klebsiella 5.变形杆菌Proteus 6.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7.耶尔森菌Yersinia 8.弧菌Vibrio 9.巴氏杆菌 10.嗜血杆菌Hemophilus E.厌氧革兰阳性直、弯或螺旋形杆菌 1.类杆菌Bactericides ·脆弱类杆菌Bactericides fragilis 2.梭杆菌Fusobacterium F.厌氧革兰阴性球菌 1.韦荣球菌Veillonella G.立克次体与衣原体 1.立克次体Rickettsia 2.柯可斯体Coxiella 3.衣原体Chlamydia

酵素菌生物有机肥料生产项目可研报告

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000吨/年B.Y.M(日本酵素菌)生物有机肥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000吨/年B.Y.M(日本酵素菌)生物有机肥料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

10000吨/年B.Y.M(日本酵素菌)生物有机肥料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然状况 项目名称:10000吨/年B.Y.M(日本酵素菌)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 建设地址: 承建单位: 法定代表人: 投资规模:4,774,421.50 公司简介: 某厂座落在某县县某镇某路西侧,本项目使用面积10亩。某厂于2008年7月注册,是一个以日本酵素菌农业微生物技术处理畜禽粪便为主的专业生物有机肥料生产厂家。 某厂2008年11月与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引进技术、品牌经营,加入到“某”酵素肥料生产体系,从而消化了肉牛养殖中的粪便和排泄物,并将县城周边养鸡、养猪的排泄物统一回收处理,即保持了县城的卫生环境、生态平衡,又变废为宝,减少了畜禽粪便的二次污染,生产出适用于当地农民使用的酵素生物有机肥。 某厂的一班人,诚信、敬业,充分利用当今世界的先进微生物技术,处理了肉牛及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副产品,使得该项目更加完善,环保,可持续性发展,使得综合经济效益有大幅度提高,为某县县的建设作贡献。

技术支承单位: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其前身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万元,下辖、、厂,是专业从事酵素菌系列肥料、饲料产品开发及销售的农业公司,日本酵素菌技术及相关产品中国总经销商。 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酵素菌技术的转化、创新及推广工作。公司研究所先后开发出“某”牌固体、液体和冲施三个系列十多个品种的酵素肥和酵素饲料增效剂,成为中国农业生物工程领域一支新兴的生力军。产品以绿色、环保、高效、低价位而深受用户的好评,同时也得到了国家农业、科技等部门的肯定,公司获工商局A级信用单位认定;酵素菌产品获国家高新技术产品认证;酵素肥获农业部无公害产品适用肥料及某省省无公害肥料认证。 公司实施“技术加盟、品牌经营”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目前技术加盟厂商超过20余家,遍及国内十多个省市区,并处于迅速壮大阶段,基本形成以某省为中心、覆盖全国、辐射东南亚的市场态势。 “用真诚培育绿色、用科技铸造辉煌”是公司的经营宗旨。 公司拥有一支团结合作、敬业爱岗、精简高效的管理团队、朝气蓬勃的职工队伍。经营班子成员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严密科学的激励机制保证了公司高速发展。 权威机构和权威人士预言21世纪的农业将是生物工程的时代,因此我们面临的竞争会日益激烈。公司将进一步深化与日本

细菌内毒素USP上课讲义

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85USP35 *Porti ons of this gen eral chapter have bee n harm oni zed with the corresp onding texts of the European Pharmacopoeia and/or the Japanese Pharmacopoeia. Those portions that are not harmonized are marked with symbols ( **) to specify this fact. + 这一章节已经和欧洲药典(EP)与日本药典(JP)统一。没有统一的部分已经用**标记出来。 The Bacterial En dotox ins Test (BET) is a test to detect or qua ntify en dotox ins from Gram-n egative bacteria using amoebocyte lysate from the horseshoe crab (Limulus polyphemus or Tachypleus tride ntatus).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BET)是通过鲎的阿米巴细胞溶解产物来检测或定量来自革兰氏阴性菌的内毒素。 There are three tech niq ues for this test: the gel-clot tech niq ue, which is based on gel formati on; the turbidimetric tech niq ue, based on the developme nt of turbidity after cleavage of an en doge nous substrate; and the chromoge nic tech niq ue, based on the developme nt of color after cleavage of a syn thetic peptide-chromoge n complex. Proceed by any of the three tech niq ues for the test. In the eve nt of doubt or dispute, the final decisi on is made based upon the gel-clot tech nique uni ess otherwise in dicated in the mono graph for the product being tested. The test is carried out in a manner that avoids en dotox in con tam in ati on.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有3种:凝胶法,基于凝胶的形成;浊度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