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古代医案

古代医案

古代医案
古代医案

1虞恒德治一妇人,年四十余,夜间发热,早晨退,五心烦热,无休止时。虞诊六脉皆数,伏而且牢,浮取全不应,与东垣升阳散火汤四服,热减大半,胸中觉清快胜前,再与二贴,热悉退。后以四物加知母、黄柏,少佐以炒干姜,服二十余贴愈。(《名医类案〃火热》)

2王亦林患劳倦,发热,神昏倦怠,已半月,皆作外感治,不愈。诊得两脉浮虚,右脉倍甚,此饮食失节,劳役过度,脾虚则胃气亦虚,气不上行于阳,反下陷于阴而发热也。夫内伤脾胃之症,与外感风寒者不同,东垣言之详矣。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为有余之症;内伤脾胃,乃伤其气,为不足之症。有余当泻,汗之、吐之、下之、克之是也;不足当补,温之、和之、调之、补之是也。经云∶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又上气不足者,推之扬之。脾不足者,以甘补之。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则愈矣。乃用补中益气汤,服后得微汗,然非发汗也,乃阴阳气和而汗自出也。一剂热退,再剂神清,不数剂而康复倍常矣。(《续名医类案〃内伤》)

3朱丹溪治一人,夜间发热,早晨退,五心烦热无休,六脉沉数,此郁火也。用升阳散火汤,热退。以四物加知、柏,佐以干姜,调理而安(《续名医类案?卷五》)。

4一妇人饮食后,或腹胀,或吞酸,服枳术丸,吞酸益甚,饮食日少,胸膈痞满,腿内酸痛,畏见风寒。又服养胃汤一剂,腿内作痛,又二剂,腿浮肿,月经不行。此郁结所伤,脾虚湿热下注,侵晨用四君、芎、归、二陈,午后以前汤送越鞠丸,饮食渐进,诸症渐愈。又用归脾、八珍二汤,兼服两月余而经行(《名医类案?卷十一》)。

5苏向来翻胃,原可撑持。秋季骤加惊扰,厥阳陡升莫制,遂废食不便,消渴不已。如心热,呕吐涎沫,五味中喜食酸甘,肝阴胃汁,枯槁殆尽,难任燥药通关。胃属阳土,宜凉宜润;肝为刚脏,宜柔宜和。酸甘两济其阴。乌梅肉、人参、鲜生地,阿胶、麦冬汁、生白芍。(《临证指南医案〃噎膈反胃》)

6赵虚不肯复谓之损。纳食不充肌肤,卧眠不能着左,遇节令痰必带血,脉左细,右劲数。是从肝肾精血之伤,延及气分。倘能节劳安逸,仅堪带病永年。损症五六年,无攻病之理。脏属阴,议平补足三阴法。人参山药熟地天冬五味女贞。(《临证指南医案〃吐血》)

7卢嗔怒动阳,恰值春木司升,厥阴内风乘阳明脉络之虚,上凌咽喉,环绕耳后清空之地,升腾太过,脂液无以营养四末,而指节为之麻木。是皆痱中根萌,所谓下虚上实,多致巅顶之疾。夫情志变蒸之热,阅方书无芩连苦降、羌防辛散之理。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也。鲜生地,玄参,桑叶,牡丹皮,羚羊角,连翘。又生地黄,阿胶,牡蛎,石斛,知母。(《临证指南医案〃中风》)

8州判蒋大用形体魁伟,中满吐痰,劳则头晕。所服皆清痰理气,余曰:中满者,脾气亏损也;痰盛者,脾气不能运也;头晕者,脾气不能升也,指麻者,脾气不能周也。遂以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以补脾土,用八味地黄以补土母而愈。(《内科摘要〃卷上〃一》)

9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病,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甚,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舌干口燥,俗云大头伤寒,染之多不救。张县丞患此,医以承气汤加板蓝根下之,稍缓,翌日其病如故,下之又缓,终莫能愈,渐至危笃,请东垣视之,乃曰:身半以上,天之气也,邪热客于心肺之间,上攻头面而为肿,以承气泻胃,是诛伐无过,殊不知适其病所为故。遂用芩、连各五钱,苦寒泻心肺之火;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各一钱,苦辛平清火散肿消毒;

僵蚕七分,清痰利膈;甘草二钱以缓之,桔梗三分以载之,则诸药浮而不沉;升麻七分,升气于右,柴胡五分,升气于左。清阳升于高巅,则浊邪不能复居其位。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用人参二钱以补虚,再佐陈皮二钱以利其壅滞之气,名普济消毒饮子。若大便秘者,加大黄。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用蜜丸噙化。且施其方,全活甚众。(《古今医案按〃大头瘟》)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医案记录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 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 医案记录 姓名:郭某性别:女年龄:51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15 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中国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的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时机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习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习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

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亲密,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沉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

名中医医案-陆宏

杨巍名中医医案 记录:陆宏 一般情况:姓名:陈某性别:男年龄:31岁职业:公司职员 初诊日期:2018年3月2日 主诉:肛旁肿痛伴发热10日。 现病史:患者平素大便泄泻,自述近期因公司业务繁忙,应酬偏多,10日前突觉肛旁肿痛难忍,肛门有烧灼痛,持续加剧,伴有发热、全身不适感。遂至外院就诊,予抗生素及退烧药对症治疗后疼痛略有缓解,遂至我院就诊。 刻诊:患者现肛旁肿涨疼痛,伴有发热38度低热,大便稀薄晦臭,伴有脓液便,小便赤,纳佳,夜寐欠安,舌红,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滑数。 专科检查:截石位7至4点肛缘后侧皮肤红肿,肿块微微高出皮肤表面,色红暗,皮温高,触诊指下有波动感,压痛(+),肛门指诊可及饱满感,范围大,直肠腔内饱满感无上限,压痛(+),指套无染血有脓液。 辅助检查:暂无。 诊断:中医诊断:肛痈病湿热蕴结 西医诊断:肛周脓肿 治则:清热化湿,透脓散结 必要时切开引流 方药:肛痈方加实证肠炎方加减。 紫苏梗15克藿香梗15克马齿苋30克茯苓12克 山药30克黄连3克白芍30克白术炭9 苍术12克黄芩9克黄柏9克扁豆衣10克 豆蔻6后下陈皮6克皂角刺9克穿山甲粉3克冲 黄芪30克 ×14贴 医嘱: 1.煎药方法: 中药倒入药罐,头煎加温水500ml,浸泡2小时后大火煮沸,小火煎煮20分钟左右,取汁;第二汁也煎三十至四十分钟,然后去渣,将两煎相混,小火浓缩至

400ml,分早晚两次顿服,日一剂,药粉吞服。 2. 避风寒、慎起居、调饮食、畅情志。 3. 禁忌食物: 生冷油腻,海鲜发物。 二诊:2018年3月16日 患者服药后症状缓解,疼痛明显减轻,现一般情况可,无发热,但大便次数仍多,质稀。小便可,纳寐安。专科检查:视诊截石位7至4点肿块范围较前次缩小,无波动感,压痛 (-),指套无染血无脓液。 上方加芡实9克诃子9克防风炭9克葛根15克。预约磁共振检查。 ×14贴 【辨治分析】: 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大便稀薄是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对于肛周脓肿的及时和恰当的处理,有可能会降低肛瘘的发生,降低肛瘘发生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治疗率和生活质量。患者肛旁肿痛,此系患者劳累过度,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辛辣、醇酒之品,致脾胃受损,失于健运,火毒蕴结,导致脏腑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热盛肉腐,血肉腐败,酝酿液化而成脓,临床表现为肛旁肿痛不适。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高粱之变,足生大丁。”“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患者舌红苔黄腻脉数,亦为火热之象。脉滑和舌边齿印为水停之象,四诊合参,故证湿热蕴结。 此方清热化湿,透脓散结,本方以黄芪为君,黄芪还具有托脓之功,乃“疮痛圣药”。臣以皂角刺和穿山甲,透脓散结;又臣以黄芩清上焦之火、黄柏泻下焦之火,共奏清热之效。脓为气血所化生,必耗气伤血。结合患者平素肠炎泄泻表现,以马齿苋、豆蔻、苍白术、山药、陈皮、扁豆衣等诸药合用,健脾化湿,并用紫苏藿香梗行气化湿,全方补泻兼施、攻防兼备,共奏清热利湿、软坚散结之效。二诊脓出症情好转,泄泻无好转,邪气衰而正气亦虚,故投以芡实、诃子、防风炭收敛止泻,佐以葛根清透湿热之邪外出。 指导老师:杨巍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三篇】

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三篇】 导读:本文中国历史人物有趣故事【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渐离故事】 荆轲刺秦王,失败身死。没有一个人能懂荆轲,也没有一个人敢为荆轲复仇。就连当初任用荆轲的太子丹,最后也被自己的父亲处死献于秦。 历只有一人,记得荆轲,懂得荆轲,敢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顾性命为荆轲复仇,那就是高渐离。 高渐离这个名字到了今日,为人所熟知更多的因为热门手游《王者荣耀》有这样一个英雄。大家只知道高渐离是个弹着琴的法师,输出还不错,却不知道历的高渐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说实话,挺遗憾的。 高渐离是战国时期燕国人,是位琴师同时也是位刺客。不过高渐离这个刺客比较特殊,因为在史记中刺杀秦王的刺客中,只有高渐离这一例,不为权势也不为权贵驱使,仅仅是为了给好友荆轲复仇而行刺。 高渐离敢于舍弃性命复仇,就可以得知与荆轲感情有多深厚了。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颇有些“好基友,一生一起走”的意思。 荆轲刚到燕地之时,结交了善于击筑(古代弦乐器,颈细肩园,中空,十三弦)的高渐离。两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为知己。

据说荆轲嗜好喝酒,有一天与高渐离连同狗屠在燕市喝酒。酒至酣处,高渐离击筑,而荆轲也站起来高歌和之。两人相视一笑,快乐无比,一会儿又相对哭泣流泪,旁若无人。 他们一定是知己,知道对方的喜悦,也知道对方的伤心,才能在情感上有共鸣。 秦统一六国的脚步加快,燕已经无法抗衡,最终太子丹找到了荆轲,请求他前往刺杀秦王。荆轲既然是太子宾客,受太子恩惠,没有不答应的。 当荆轲前往刺秦之时,太子丹并知道此事的宾客都来到易水边相送。高渐离也来了,他击筑为荆轲送行,荆轲再次高声以和。也许知道这是最后一次了,荆轲的歌声直入人心,悲壮无比。 在座的士子都相顾垂泪,后又上前一步高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伴随着歌声相送,荆轲乘车离去,再没有回过头。 荆轲刺秦王失败,荆轲死,而燕国也开始承受秦王的怒火。燕王喜为了保全国家,杀掉太子丹请求秦王息怒。但是秦王根本没有停止的意思,“诏王翦军以伐燕”。用了五年的时间灭掉燕国,俘虏燕王喜。 太子丹的宾客和荆轲的朋友,都被秦王驱逐斩杀。高渐离隐姓埋名,成为一名酒保,到宋子家工作。当时宴会击筑是常事,高渐离听到宴会的击筑声,最终没有忍住指点。 高渐离一看就是懂音乐的人,于是侍从告知宋子。宋子命高渐离

退热的古今名医经典案例

退热的古今名医经典案例 *导读:古人治病,常有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效如桴鼓一剂知,二剂已覆杯而卧一服愈,不必尽剂的记载,难道这些都只是传说?中医是慢郎中?经方一剂能退热?退热仅有发汗一法?本文列举古今中外名医经方验案,向读者揭示经方一剂退热的神奇。 中医治疗发热有独特的优势,早在《黄帝内经》就总结了上古以来的热病诊治经验,在热病的发生、证候、转归和防治等方面,皆有翔实记载。《内经》首创了六经分证体系,提出了表里传变、经脉传变和直中脏腑的热病传变理论,以及以针刺为主的汗、泄治疗方法。 《伤寒杂病论》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统一的热病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尤其在热病的六经分证、传变规律、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和丰富了中医学热病理论,为后世温病学派创立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被称为经方,法度严谨、药味精简、层次分明、疗效卓著,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更是因此被誉为方书之袓。经方退热疗效神速,古今中外历代名医都有验案为证,但可惜的是,现在使用中药退热的临床中医越来越少,老百姓也不知道感冒发热完全可以吃中药一剂退热,其实西医也不了解中医在治疗此病上的特色,而大多数中医也退居慢性病的调理

之中,不敢接诊急危重症。 本文特此摘录古今名医使用经方一剂退热的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许叔微医案 身疼痛发热体重 宋代医家许叔微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对后世藏象学说发展也颇有影响。 毗陵一时官得病,身疼痛发热体重,其脉虚弱。人多作风湿,或作热病,则又疑其脉虚弱,不敢汗也。已数日矣。予诊视之曰,中暍证也。仲景云:太阳中暍者,身热体疼,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予以瓜蒂散治之,一呷而愈。 (《伤寒九十论》) 万密斋医案 小儿惊风后热不退 万密斋又名万全,明代著名医家,在诊治妇儿科疾病方面享有盛誉。 一儿惊风后热不退,群医有议用小柴胡者,有欲用竹叶汤者,有欲用凉惊丸者。余曰:大惊之后,脾胃已虚,宜温补之。三药寒凉,不可服也。乃作理中汤用炒干姜,一剂热除。 (《幼科发挥》卷二) 范文甫医案 伤寒发热身痛作喘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着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着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着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目录 (1-10辑共127本书)

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第一、二,三辑(47本) 1《中医临证备要》秦伯未著;2《施今墨临床经验集》;3《蒲辅周医案》4《蒲辅周医疗经验》5《岳美中论医集》;6《岳美中医案集》;7《郭士魁临床经验选集—杂病证治》;8《钱伯煊妇科医案》;9《朱小南妇科经验选》10《赵心波儿科临床经验选编》11《赵锡武医疗经验》;12《朱仁康临床经验集——皮肤外科》;13《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14《中医入门》秦伯未著。15《章太炎医论》16《冉雪峰医案》17《菊人医话》18《赵炳南临床经验集》19《刘奉五妇科经验》20《关幼波临床经验选》肝病专家。21《女科证治》钱伯煊,妇科专家。22《从病例谈辨证论治》焦树德著。23《读古医书随笔》李今庸著。24《金寿山医论选集》25《刘寿山正骨经验》骨科专家。26《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眼科专家。27《陆瘦燕针灸论著医案选》针灸专家。28《内经类证》秦伯未著。29《金子久专辑》30《陈良夫专辑》。31《清代名医医案精华》秦伯未编。32《清代名医医话精华》秦伯未编。33《杨志一医论医案集》34《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蒲辅周编著。35《赵绍琴临证400法》36《潘澄濂医论集》37《叶熙春专辑》38《范文甫专辑》39《临诊一得录》凌云鹏著40《妇科知要》徐荣斋编著。41《中医儿科临床浅解》王伯岳编著。42《临证会要》张梦侬著。43《伤寒擎要》刘渡舟等编著。44《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编著。45《金匮要略浅述》谭日强编著。46《温病纵横》赵绍琴等编著。47《针灸临床经验辑要》针灸专家焦国瑞著。

第四集(共6本)方药中专辑 48医学三字经浅说49温病条辨讲解50黄帝内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51辨证论治研究七讲52医学承启集53中医学基本理论通俗讲话 第五集本(共19本) 54《医学特见记沈绍九医话》邹慎;55《应用验方》黄竹斋;56《金厚如临床经验集》北京市儿童医院;57《著园医话》杨熙龄;58《中医外科证治经验》段馨亭;59《妇科心得》陈稚泉;60《小儿诊法要义》何廉臣;61《现代医案选》肖龙友;62《马培之医案》马培之;63《六因条辨》陆廷珍;64《妇科经验良方》扬扶国;65《泊庐医案》汪逢春;66《治验回忆录》赵守真67《上海名医医案选粹》冯伯贤;68《中国针灸学》张效霞;69《内科纲要验方类编》秦伯未70刘奉五妇科经验71金针秘传72证治经验 第六集(共11本) 73中医临床常用对药配伍;74潜厂医话;75东垣学说论文集;76中药炮制品古今演变评述;77诸病源候论养生方导引法研究;78中医膏方经验选;79温病浅谈;80杂病原旨;81医中百误歌浅说;82孟河马培之医案论精要;83赵文魁医案选; 第七集(共15本缺2本) 84清宫代茶饮精华;85清代宫廷医话;86中药的配伍运用;87中药临床生用与制用;88伤寒论类方汇参;89针灸歌赋选解;90常见病验方选编;91中医验方汇编第一辑;92罗元恺论医集;;93金匮篇解;94新编经验方;95中医实践经验录;96杂病论方证捷咏

八大医案让你初通中医免费

八大医案让你初通中医 学医难,学中医尤难!因此,元代名医王好古写的中医书名叫《此事难知》!而一旦通晓医理,就能以一当十,一通百通,就像清代名医陈修 园写的书《医学实在易》!学习中医最关键的是什么?是"实(寒热燥湿风)、虚(阴阳气血津)"这两大系统(共10项要素),再辅之于脏腑 (心肝脾肾胃)系统,基本上构成了中医的全部基础。由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可以推导、叠加出中医所有的内容。 事实上,要掌握中医复杂的基础理论,只需通读如下八个名医治病的真实故事,就能够轻松熟知中医经典的"八纲辨证、五邪六淫、治病八法、 中药方剂"等基本内容。 中医故事之一:死则甘愿偿命!(清代名医徐大椿) 清朝名医徐大椿碰到一位这样的病人:酷暑之天气,病人"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而且"脉微肢冷,面赤气短"。众多医生按照"热症"来治,给 病人开出"寒凉之药"。 徐大椿的诊断却完全相反,认为这是"寒症",必须服用"温热之药"。结果病人的家人面有难色,不知道该听哪位医生的话。毕竟,夏天酷暑, 病人大汗,似乎按照"热症"来治更加稳妥一些。而徐大椿则开出完全相反的药物,万一有误,岂不是火上浇油?! 徐大椿斩钉截铁地说:"哪里有不自信而仅作尝试的道理,如果病人出现问题,我愿意以死来偿命!" 结果病人勉强喝下徐大椿开的"大热之药",结果一剂药汗就止住了;冷凉的身体变得温暖,也能够很好地睡觉了。随后,调节药方,不到十天 就病愈了。 徐大椿之所以敢用大热之药,是因为:这个病人虽然有"大汗、面赤"等热症,但也有"肢冷"等寒症,这是寒热并杂、真寒假热的病症,需要用 "参附汤"这样的热性药物进行救治。这是从"祛实"的角度来说的。 从"补虚"的角度来说,病人因热而大汗不止而产生"亡阳"这种阳虚病症,需要用"参附汤"这样的补虚药物进行救治。 徐大椿也很慎重地总结,如果病人不是有"肢冷"等寒症症状,则仍是热症,误用热性药物即死! 关键词:祛寒(补阳)参附汤[温法(补法)] [医案原文] 毛履和之子介堂,暑病热极,大汗不止,脉微肢冷,面赤气短,医者仍作热证治。余曰:"此即刻亡阳矣,急进参附以回其阳。"其祖有难色。 余曰:"辱在相好,故不忍坐视,亦岂有不自信而尝试之理,死则愿甘偿命。"方勉饮之。一剂而汗止,身温得寐,更易以方,不十日而起。同 时,东已许心一之孙伦五,病形无异,余亦以参附进,举室皆疑骇,其外舅席际飞笃信余,力主用之,亦一剂而复。但此证乃热病所变,因热 甚汗出而阳亡,苟非脉微足冷,汗出舌润,则仍是热证,误用即死。(《洄溪医案》) 中医故事之二:夫有是病,则有是药!(清代名医王孟英) 有位姓石的病人在夏天患病,广泛寻找名医,结果病势每日都在恶化,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这时才请王孟英诊治。王孟英根据各种复杂的病 症诊断后,说道:“这是暑热致病,服用寒凉的…白虎汤?就能马上治愈,怎么拖延了这么久呀?”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唐伯虎的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唐伯虎的故事 第三次劝降时,郑芝龙派郑成功最喜欢的弟弟郑渡,陪伺清廷的钦差大臣去劝降。这一次清廷出价更高,不但封公,而且答应将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四府的土地拨给郑成功管辖,郑渡到厦门,一见哥哥就痛哭不已,恳求哥哥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忍辱投降。郑成功思念骨肉,心如刀绞,更觉得倘若投降清廷,就对不起天地良心,会成为民族罪人。于是他坚定地说;"我要的不是个人的富贵,一家的平安,而是大:明的天下,故国的山河。父亲卖国求荣,致使隆武帝被俘遇害,几十万军民流血牺牲,至今万人唾骂!"他还劝弟弟到杭州祭扫岳墓,当岳飞而不当秦桧。后来,郑成功进军台湾,赶跑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归祖国。 唐伯虎的故事 冯太后这次临朝听政,前后仅有18个月时间。她凭借多年宫中生活的阅历和非凡的胆识,稳定了北魏动荡的政局。 明朝著名画家唐伯虎,出身于穷苦人家,他父亲是苏州一个开热洒店的。唐伯虎小时候经常和穷苦人打交道,热爱劳动人民,他成名之后,也经常为老百姓作画。一天晚上,唐伯虎到一家山村客找投宿。 睡到半夜,忽然听到老板和他老婆哭哭啼啼的。唐伯虎听了实在心酸,就起来问老板:“你们夫妻俩深更半夜啼哭,有什么苦楚?” 时光匆匆,白雪绕发,不自不觉中李白已过六十二岁,身体每况愈下,大不从前,虽有志从军报国,但力不从心。秋意微凉,浮云飘

渺,天空格外旷远,呆在屋内,心情郁闷,李白决定出去走走,携一夕阳,与山水相约,看满山枫叶,聊以慰藉已荒废多时的诗情。 老板把房门一开,愁眉苦脸地说:“不瞒你相公说,小店旁边驻扎了军营,当兵的天天来吃喝吵闹,吃酒不给钱,吓得老百姓都不敢上门。我们是做小本生意的,赚得起亏不起,想想往后的日子,就难过起来了" 唐伯虎一听,呵,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他想了一想,说。“不要怕,我有一个办法,管叫那些白吃的兵不敢上门。” 唐伯虎说完,走到店堂里的一张桌子旁,拂开一张白纸,画了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可威风呢卫他叫老板把画挂在大门口柳树.上,老板也不晓得是什么意思,就照唐伯虎的话办了。 过了一天;那些爱白吃的兵又来了,离店很远,就看见一只吊睛白额的大老虎蹲在门口,吓得转身就溜,鬼叫着:“老虎来啦,老虎来啦!” 历史把舞台的所有布景都已搭好,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站到了帝国最高处的前魏李进忠,现魏进忠,是如何开始他的表演的。 太阳光越来越强烈,露珠姑娘的玻璃房子被晒得发烫。哎呀,不好啦,露珠姑娘住在发烫的玻璃房子里呼吸困难起来,她脸儿烧得通红,浑身抽搐。 来也奇怪,这画上的老虎见到老百姓来店,却非常乖,给人一看是幅画,见到白吃的兵来店就威风凛凛,吓得那些想白吃的兵再也不敢来了。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唐伯虎在画的虎眼上点了三个小字:“见

肾病名医医案

肾病名医医案 肾病名医医案发表者:赵东奇 2987人已访问1.何炎燊医案——阴虚湿热郁结吴××,男,12岁。 1989年初患肾炎,家人十分焦急,日日中西医药并进,西医用强的松,以致面目浮肿,中医见其肿,说是寒湿,用胃苓汤及防风羌活等药,又惑于肾病宜补之说,常用鲍鱼、鱼漂胶炖猪腰子等强之食,病遂缠绵不愈。 1989年乃专程来东莞就医。2月15日初诊,病孩面目浮肿而红,神气疲乏,自述时有头晕眼花,肌肉酸楚,烦躁咽干,口秽喷人,不思饮食,溺黄短味辣,大便两日一行,溏滞肛热,诊其脉弦滑细数,舌红苔黄腻浊,血压18.9/11.7KPa, 化验检查(摘要): BUN 7.8 mmol/L,Cr 140umol/L,尿蛋白3+,红细胞3+,白细胞+,现每日服驱风燥湿中药及强的松30mg。 【辨证】肾阴不足,湿热郁结。 【治法】清化湿热,兼顾肾阴。 【方药】生大黄20g,山药20g,茯苓30g(皮、肉各半),牡丹皮15g,泽泻15g,白花蛇舌草30g,崩大碗30g,黄

芩12g,滑石20g,冬瓜皮20g,白茅根30g,山楂20g,麦芽25g。每日1剂,连服7天。 并嘱从即日起激素减半,每日绝一切补品,饮食清淡。 再诊:家人因故未能及时来莞,见服药有效,已连服12剂,病孩面肿消退一半,夜睡颇安,大便成形,每日一行,小便量多,色黄稍淡,舌苔退薄,而口干、头晕、目花依然。此时湿热已去七八,转方以清养肾阴为主,驱湿清热为铺。未作化验检查。 生大黄25g,山茱萸15g,山药20g,茯苓20g,泽泻20g,泽泻15g,牡丹皮15g,龟甲25g,知母12g,天门冬12g,白茅根30g,白果肉15枚,川荜茇20g,冬瓜皮20g。连服15剂激素再减至每日7.5mg。 三诊:浮肿消退七八,面赤转黄,眠食好转,精神稍振,舌苔退薄大半,脉弦细略数,小便不黄量多。化验检查:BUN 6.2mmol/L, Cr 128 umol/L, 尿蛋白+,红细胞3~4,白细胞-,血压16/9.3KPa, 此时邪已去,正虚稍复, 转方以补肾阴为主(激素每两日5mg,1周后停用):生、熟地黄各12g,山茱萸15g,山药20g,茯苓15g,泽泻15g,牡丹皮15g,龟甲2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的价值 中医医案在中医药学术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重要价值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医医案对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历代医案著作均将《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思想内容贯穿其中,后世医家又将理论上的新发明、诊疗技术上的新方法,新体验,方药运用上的新见解,融入医案之中。随着医案记录及医案著作的不断涌现,中医医案不仅是中医理论的有力验证,而且是中医理论不断发展的摇篮。 二、中医医案体现了中医理法方药的整体性。每则规范完整的医案,在其分析病机、辨别证候、诊断疾病、选择处方、加减用药的过程中,均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四诊、八纲、辨证、方剂、中药等全方位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各科的基本知识,是中医的整体观特色的最好体现。 三、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和发展的最好教材。医案如实记录着各个学术流派独到的诊疗思想和临床技能,是流派传承人学习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那些濒临断代或已经失传的学术流派,后世医家仍可以依据医案类文献继续学习并发展流派精粹。 四、中医医案是中医药文化的特征体现。名医书写医案,风格各有千秋。行文之法有正叙、倒叙、插叙、夹叙之别;分析病机有的删繁存精,有的丝丝入扣、细致入微,有的猎险而惊人,有的则实录误案引以为戒,可谓风采各异,琳琅满目。与西医医案著作相比,中医医案著作更能展示医家的文化底蕴,是最好看的医学文献。 总之,历代中医名家丰富的临诊经验多以医案这一重要载体来传承和发扬,后世医家也多从中汲取精华,运用于自己的临床实践。可以说,医案在中医学术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案作为中医诊疗资料的一种特殊载体,不仅是单纯医疗记录,更是医家诊病技艺、辨证思路、诊疗经验的体现。通过对古今医案,尤其是名医医案的整理研究,继承名医技医家流派独到的学术思想,是探寻临床诊治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培养中医人才的有效途径。 [清代医案概说] 时至清代,医案之作已至鼎盛。其标志有四: 一、个案专篇以非常普遍。现存清代医案有近300多种; 二、专门搜集整理的医案类书已不拘于以证类案一格,出现了多种编研 方式; 三、继续从理论上深入研究; 四、高度重视医案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清代的医案著作如春花怒放,而且医案的质量亦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个案专辑的概况,由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而论,当分为初、中、末三期。初期仍以私淑易水、专主温补的医案为主流。如以赵献可门人高鼓峰的《四明医案》及吕留良的《东庄医案》,其治法皆宗献可大倡的八味、六味;李中梓的弟子马元以的《印机草》及尤在泾的《静香楼医案》则喜用中梓的脾肾双补法。《张氏医通》之案及郑重光的《素圃医案》又皆以景岳温补为特色。温补而外,亦有各具特色的佳作,如王三尊《医权初编》之案,多得攻下而愈,沈鲁珍的《沈氏医

中国古代的传统故事

中国古代的传统故事 传统故事作为一种广泛流传的口头性的、具有艺术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而存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当做内容题材。那你知道中国古代的传统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中国古代的传统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古代的传统故事:孝道宝柱操劳一辈子,满指望儿女们成家立业后能享几天清福,偏偏被查出患了肺癌晚期。眼看着没几天活头了,儿女们就坐在一起商量:在爹临走前,尽量满足他一切想法,别让他在去天堂的路上留下遗憾。 那几个月里,宝柱吃到一生来从未吃过的东西。可惜得了这种病即使吃得再好,也不见身上长肉,倒是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儿女们泪水涟涟,但谁也不敢在宝柱面前流露过多,就尽可能多抽些时间陪他。 那天,宝柱忽然来了精神,吃完女儿惠做的红烧肉后,就对坐在病床前陪伴的老伴说:“孩子他娘,我想吃大雁肉。” “咱这地哪来的大雁?”老伴数落道。 “那雁肉真是鲜!”宝柱无限神往地说道。 “你吃过?”老伴满腹狐疑地问他。 “那年老大考上大学去送他,在火车上,我看见一个老板模样的人在吃大雁腿,把我馋得现在想起来还念念不忘啊!”宝柱说着吧唧

了两下嘴巴,老伴的眼泪却打湿了脸。 然而让大家犯难的是,现在是冬天,大雁都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看着一家人个个愁眉不展的样子,在某单位当局长的女婿刘奇突然说道:“大家都放心吧,这件事交给我去办。” 果真没几天,刘奇就把一只大雁抱到了宝柱的床前。那时,宝柱已经水米不进,看来回光返照后他的生命真的走到了尽头。 “爹,我给你弄大雁来了,我这就叫惠给你炖上。”说也奇怪,刘奇刚说完,宝柱的眼睛就忽然睁开了。 “爹,你看,真是大雁哩。你看这淡紫褐色的羽毛,这短短的尾巴还真比咱家养的鸭漂亮多了。”刘奇说着。并拉宝柱的手去摸大雁柔软的羽毛。 就在这时。家人看见宝柱眼角有一滴豆大的泪滚落,然后宝柱长长地出了口气后就停止了呼吸! 在出殡那天,刘奇哭得特别伤心,他边哭边说道:“爹,我对不住你,我不该骗你,你可别怪我呀!” 一家人都被刘奇的哭声弄糊涂了。老婆惠一把抓过刘奇骂道:“你个王八蛋,你怎么对不起我爹了?” 刘奇抽抽噎噎地说道:“我为了让爹走得无牵无挂,那天,我让单位办公室人员从集市上买了一只鸭子,然后把羽毛染上大雁羽毛的颜色。我原本认为爹看不出来,没想到爹还是……” “你这个傻瓜!”老婆惠狠狠打了刘奇一拳,说,“你这鬼把戏糊弄你们领导还行,你忘记爹是干啥的?他可干了一辈子质检员啊,什

名方一贯煎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名方一贯煎的探讨与临床应用 南湖东园张莹【摘要】目的:观察一贯煎在临床中治疗疾病的效果。方法:中医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许多治疗方法,其中,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论。异病同治就是不同的病名,只要病证病机相同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只要符合一贯煎的病证、病机就可以用此方冶疗。结果:尽管病名不同,只要符合一贯煎的病机、适应范围采用此方治疗,临床效果满意。结论:虽然病机的名称不同,部位不同,但临床的病证、病机相同就可以采用相同的冶疗效果。此方法可以在临床上积极应用。 【关键词】一贯煎;临床应用 1 考源:“一贯煎”出自清代名医魏之王莠的《柳洲医话》,是临床上滋阴疏肝的首选方剂。本方重用生地为君药,滋阴养血以补肝肾;以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为臣药,配合君药滋阴养血生津以保肝;用少量川楝子疏泄肝气为辅佐,以达到滋阴柔肝的作用。其中,川楝子味苦、性寒,虽有“苦燥伤阴”之说,但若配在滋阴养血为主的方药中,却无伤阴之害,这是本方有别于其他理气疏肝诸方之处。 2 功效:滋阴舒肝。养肝血,滋肝阴,泄肝气,滋阴充液,疏肝调气。主治肝肾阴虚气郁所致胸胁上腹胀痛,吐酸作呕,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肝肾阴虚而腿膝酸疼,足软无力,或股部外侧、足跟疼痛者。 该方精髓之处是由大量滋阴养血药和少量疏肝理气药相伍,与麦门冬汤异曲同功之妙,该方补疏兼施,寓疏于补,滋阴柔肝,条达肝气,滋阴养血而不遏滞气机,疏肝理气又不耗伤阴血,肝体得以濡养,肝气得以条畅。诸药合用共奏滋养肝肾之阴.疏肝理气之效,在临床应用中,通过随证加减,该方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极高医学价值. 3 临床应用:在临床门诊中把一贯煎的运用上 3.1 一般资料,以下病源选择于2010年5月至2011年6月间,门诊患者。 3.2 在乙型肝炎治疗的临床运用 吴某,男,36岁,2004年身体疲惫,伴白睛黄染,恶心、厌油,去医院化验诊断为乙型肝炎,2010年来我社区医疗求医,经询问, 六年来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在医院多次检查转氨酶均在500单位以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证见肝区疼痛,口干目涩,大便偏干,脉弦细滑数,舌质红苔薄黄干等,属于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者。用一贯煎加活血化瘀药化裁.生地24克、北沙参12克、当归12克、枸杞子12克、麦冬12克、川楝子5克、

彭建中谈谈学习中医医案

彭建中谈谈学习中医医 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彭建中:谈谈学习中医医案 彭建中,教授,1990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拜师于着名中医学家、三代御医之后赵绍琴教授,成为其学术继承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医各家学说专业委员会学术秘书、张仲景国医大学客座教授、《国医论坛》杂志编委。 历来学习中医,一般都从学习经典着作如《内经》、《伤寒论》、《金匮》等开始,其次是学习本草、方剂,这是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目前从中医院校的正规中医教育,到各种自学辅导,无不采取这种程序。毋须赘言,重视经典着作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对医案学习,多未予以重视,亦未列入院校的教学大纲,而笔者确实从学习医案中获益匪浅,深感学习医案实为学习中医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医之有医案,可谓源远而流长。西汉初期的名医淳于意,凡所诊者,咨有“诊籍”,诊籍即医案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诊籍,这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医案。隋唐方书如《千全方》、《外台秘要》皆载有医案。宋代出现了第一部医案专着《伤寒九十论》。金元时期,诸大家多有医案收入其医着之中。明清之季,撰辑医案之风最盛,不但医案专着大量刊行,而且

出现了类编众家医案和辑评之着,仅明江灌《明医类案》和清·魏之绣《续名医类案》二书所集,即达八千五百余案,可见中医医案数量之巨。 民国时期中医医案着述竟多于综合性医书。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医医案更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量如此巨大的中医医案包含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祖国医学遗产中的宝贵财富。盖中医医案多系理法方药俱备,每一案例直可视为一个完整的辨证论治的范例,故学习中医医案就是学习前人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 孟子有云“能与人规矩,不能与人巧。”中医之基础理论犹规矩也,临床应用之园机活法犹巧也。多读医案,可以扩展见闻,启迪思路,大有助于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及应用。现时初学中医的人中,大部分是对中医怀有浓厚的兴趣,立志毕生从事中医工作,并渴望作出自己的贯献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对中医既不了解也无兴趣,只是在现实还不能完全凭自己的志趣选择朱来职业的条件下,通过高考而步入了学习中医的行列,各中医院校的新生中,属这种情况者为数不少。如何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他们对中医的兴趣,是一个尚未妥善解决的难题。笔者最近收到某中医学院中医系八三级一位同学的来信,诉说他在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通过高考进入中

中医历史上几位名医

中医历史上几位名医 我们共同走近中国古代几位著名的中医学大师,通过他们的几则小故事或生平事迹,领略传统中医的神奇魅力! (一)妙手回春,扭转生死显神技 中学课文《扁鹊见蔡桓公》里讲述了这样一位医术高超的医师:他能洞察先机,仅凭“远望”就能知晓病之所在,命之所系,再施以简单几手治疗,便能妙手回春,救死于鬼门,他的近乎神奇的医术每每都能让世人倍感震惊。他就是我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著名“神医”——扁鹊,他神乎其技的诊病断症之能为后世医学家所景仰。 扁鹊这个名字原是传说中的上古神医,而《扁鹊见蔡桓公》里的扁鹊却是姓秦,名越人,是战国时期的鄚(mò)地人(早期秦国人的一支),他之所以被后世称为扁鹊,正是因为他的医术极其高明了得。 关于他的医术,《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将之体现得淋漓尽致,“三望”而知病之所在,命之所系,足可见其医术的出神入化,文章还深度体现了中医的“治未病”的思想,即防患于未然的健康养生之道,文中的事件还传达了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的精神。该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永久流传! 关于扁鹊,另有一段佳话相传: 古时虢国太子病亡,正要下葬。此时,扁鹊恰巧出行游医来到虢国,经问明病情,扁鹊断定太子未死,但是很少有人相信他。 于是,扁鹊先用中医针刺疗法,经过不一会儿,太子真的醒了过来。人们大为惊叹扁鹊医术之高明!接着,扁鹊又将药物敷在太子肋下,又过不一会儿,太子居然就可以站起来了,人们此时更是大呼“神医,神矣!”随后,扁鹊又给太子配服汤药,经过30多天疗养,太子的病就完全康复了! 扁鹊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他创造了中医“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基础,为后世中医诊断病情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大提高了中医诊病治病的水平。另外扁鹊著作中医学经典《难经》一部,是中医学不可多得的理论著作之一。 东汉时期是我国医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医理论基础构建基本形成,这时期我国传统医学出现了两位泰斗级人物——“医圣”张仲景和“外科鼻祖”华佗。 (二)至圣先贤,德泽万世芳名传 “医圣”张仲景生活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止,疫病流行,可以说是 “生灵涂炭,横尸遍野”。张仲景从小深感人民生活 的痛苦,便立志做个能解脱人民疾苦的医生。 张仲景小时表现出极高的医学天赋,跟随当时小 有名气的医家张伯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上山抓药, 亲自研制,从不怕苦不怕累,再加上其才思过人,善 思好学,聪明稳重的性格特点,短短几年间便尽得伯 祖所学。他一生坚持这样优良的学习作风,在他已经 取得不凡成就之后,还依然四处寻找名医去学习他们 高超的医术,为后人所推崇。 张仲景在建安年间,曾被指派为长沙太守,由于医圣张仲景

中医治愈柏金森氏病医案一则

柏金森氏病医案一则 2005年2月24日病人来访, 是白人中年男子, 由其妹陪同一起来诊, 病人全身抖动, 听力丧失, 记忆丧失, 短气, 便秘严重, 小便困难, 双眼无神, 头发脱落, 没有胃口, 四肢冰冷, 一直想去自杀, 其妹边哭边叙述发病过程, 据其所言, 其兄因为数月前妻子离世往生, 人就变得很沮丧忧郁, 于是去看西医, 西医就开了下面处方: Depokote 500mg 一天三片 , Lexapro 10mg 一天一片 , Zxprexa 10mg 一天一片, 病人服后就出现全身发抖, 小便不出, 等如以上症状 , 再回到西医那做检查 , 被宣告得到柏金森氏症。 其妹问西医是否因为西药副作用造成的, 结果西医连查都不查一下病人, 就大发脾气说这是病人自己搞出来的, 干他何事 , 此际病人处于危急时刻 , 却不见西医伸出援手, 只想摆脱罪名 , 把病人赶出医院 , 病人的妹妹气到不行, 造成她完全对西医失去信心 , 再也不想看医师了 , 只好将其兄接回家去照顾, 由于她跟我是同一会计师, 当我的会计师知道这事后, 立刻向她拍胸部保证我是唯一可以救回她哥哥命的医师, 因为他太太的肾脏癌就是我治好的, 也由于我这位会计师信誉良好, 所以她就立刻带她哥哥来找我。 她紧紧握着我的手说, 我哥哥绝对很难过于他妻子过世 , 但是绝对不会想去自杀的, 因为他仍然有一个十四岁的儿子要照顾 , 是吃了西药以后才会想去自杀的, 务必请我将他救回来 , 否则他儿子已经失去母亲了, 现在又会再失去父亲, 等于是在数个月中失去同时失去双亲了, 她眼泪不断流下, 非常伤心又担心她会失去她心爱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五苓散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其主要功能为健脾通阳,化气利水。《医方集解》谓“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等。现代临床医生运用五苓散治疗范围更广,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心脏病浮肿等,但较少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病证。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郁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熊某某,男,35岁,工人,缘于1995年7月酷暑之日,于大汗之后淋冷水浴,随即又在空调房中酣睡。当时甚觉凉快,醒后即感周身不适,说不出的难受,烦躁,口渴,心悸,自汗,且伴少腹拘急,小便涩滞灼热、淋沥不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工作需要,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出院。后又回当地经用中、西药反复治疗,心悸、自汗症状时有缓解,然其心烦、尿频、小便灼热、少腹隐痛诸症不减,并在饮酒及劳累后加剧,且口干口苦,喜饮热饮,纳可,大便干结,睡眠尚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滑,1997年5月29日住省中医院,即辨证为膀胱湿热兼心气不足,治予清热利湿剂,拟八正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

淡竹叶10g,生甘草10g,丹皮10g,生栀子1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0g,乌药10g,川楝子15g,生山楂20g。    服上药5剂后,患者少腹胀痛依旧,尿频灼热,小便涩滞感反而加剧,大便通畅,但肛门出现灼热感,且心烦,渴喜热饮,舌暗红、苔薄稍黄,脉沉缓。考虑药不对症,当属辨证不确切。故又细究病因:病人缘于酷暑大汗之际淋冷水浴,睡空调房而致病,病因当为寒湿郁闭皮毛,风寒外束,内射于肺,肺失宣肃,津液输布失常,气机郁阻故致郁证,改用五苓散,取其通阳化气利水之功。处方:桂枝6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20g,生甘草6g,玉米须30g,白茅根15g,郁金10g,远志6g,石菖蒲6g。服上药3剂,患者两便灼热感明显减轻,稍觉少腹隐痛。药已见效,守上7剂后痊愈出院此症历时2年,服用过许多中西药物,竟然以五苓散加味而收效。究其原因,乃五苓散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作用。病者缘于寒湿郁闭,肺失宣肃,津液失布,水道不调。虽有心烦、大汗出而口渴,不为下焦湿热,乃津液不布。张隐庵云:“大汗出而口渴者,乃津液之不能上输,用五苓散主之以助脾。”(《伤寒论集注·辨太阳病脉证篇》)患者口渴而喜热饮即可证明。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显然有着表里对应关系,在病理状态下,是会互相影响。如膀胱气化正常,则将水精之清中之清者,经肺气与上焦的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