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平衡利用研究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平衡利用研究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平衡利用研究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平衡利用研究

--

●收稿日期:2009-07-14

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淮平原区秸秆还田循环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07BAD89B10。作者简介:王光宇(1965-),男,安徽庐江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农作物秸秆具有广泛的用途和重要的经济价值,因为它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氮、磷、钾、微量元素等多种养分,是很好的肥料资源。其丰富的粗纤维等成分又是良好的牛、羊等草食性牲畜的饲料,同时还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是代替木材生产建筑用压板的理想材料。农作物秸秆还有较高的燃烧热值,可用来代替煤发电、气化、炭化的燃料等等。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是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因焚烧和乱堆乱弃造成的生物资源的严重浪费、生活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土壤结构的破坏,是实现国家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的根本保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

1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分布

安徽省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玉米、豆

类、甘薯等次之;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花生、芝麻和麻类等。目前,统计数据统计的只是经济学产量,秸秆产量不列入有关部门的统计项目。如何比较准确测量出秸秆资源的数量,常用的方法是谷草比法,即主产品与副产品比例系数法。在已有的文献中,因为谷草比取值不一,对我国秸秆总产量的计算结果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如水稻谷草比,牛若峰、刘天福主编的《农业技术经济手册(修订本)》[1]取值为1∶0.9,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李京京等在“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3]、钟华平等在“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给出的值分别为1∶0.623、1∶1、1∶1.1。同样,小麦的谷草比在以上

4种著作(论文)中给出的取值分别为1∶1.1、1∶1.366、

1∶1和1∶1.1。因此估算作物秸秆数量,谷草比确定

是关键。

对水稻的谷草比取值,作者2008年通过对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中部(安徽)稻麦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对11个县进行了住户调查,每个县调查20户,调查内容包括水稻籽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其中稻麦连作的有3个县、单季中稻的有6个县、双季稻的有2个县,各县调查得出水稻谷草比的平均值为1∶0.9590。小麦谷草比调查了7个县,其中旱茬小麦的有4个县、麦稻连作的有3个县,得出的平均值为1∶1.1158。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籽、花生在安徽省相关地区多点实测,得出谷草比的平均值分别为1∶1.2641、1∶1.6

073、1∶8.7073、1∶1.6005和1∶1.6113。薯类、芝麻、

麻类和烤烟因种植面积不大,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出的谷草比分别为1∶0.5、1∶2.2、1∶1.9和1∶1.60。

根据以上调查和测算的11种农作物谷草比数值,推算出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见表1。

2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2.1

现状分析

据以上初步测算,全省小麦、水稻、玉米、大豆、

山芋、油菜、棉花、花生及芝麻等作物秸秆总量达到

4182.76万t ,其中稻、麦、玉米、棉、油等大宗农作

物秸秆3490.31万t ,占83.5%。小麦、玉米秸秆主要集中在淮北地区;稻、油菜主要集中在江淮丘陵地区;棉花秸秆主要集中在沿江和淮北地区。据对全省17个市调研,目前秸秆主要利用方式有直接还田、动物饲料、气化固化、食用菌生产的基料、生产燃料和其它用途(压块、压板—装饰板、墙板)等。

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平衡利用研究

王光宇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合肥

230031)

摘要:测算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及分布,分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预测安徽省未来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制定综合平衡利用方案,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关键词:秸秆资源;平衡利用;安徽省中图分类号:X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0)01-0013-05

Vol.28,No.12010年1月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综合利用

13

表1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

注:各作物籽实产量数据来源于《安徽统计年鉴》2004~2007年4年平均值。

目前安徽省秸秆利用量约为2218.5万t,仅占秸秆资源量的50.04%。各种用途利用秸秆量见表2。

表2秸秆利用现状

2.1.1秸秆还田

这是传统农业作业方式,取之于土而还之于土,从技术层面讲,秸秆还田方式有以下几种。2.1.1.1直接还田

通过留高茬还田(主要是水稻上留高茬25~40 cm,然后进行二次割茬还田)、机械粉碎翻压还田(麦稻收获时,采用联合收割机械一次性脱粒粉碎,秸秆被直接翻耕还田)。据调查统计,安徽省秸秆年还田量600万~700万t,还田面积200万hm2以上。

2.1.1.2覆盖还田

省内江淮、皖南坡耕旱地、园地的作物行间,其它地区棉花、玉米、油菜、果园作物行间,或在小麦免少耕直播田块,利用农作物秸秆(主要是麦稻秸秆)均匀覆盖,以增温保墒保苗的还田方式,全省年还田面积约20万hm2,还田总量约60万t。

2.1.1.3加工商品有机肥还田

主要是作为商品有机肥的辅料还田,年还田量约10万t。

2.1.1.4堆沤还田

主要通过利用农作物秸秆进行堆肥、沤肥还田,年还田量约450万~500万t。

2.1.1.5快速腐熟还田

利用生物菌剂可产生活性很强的各种腐解酶,具有很强的发酵能力的这种特性,来处理农作物秸秆,这样能迅速催化分解秸秆粗纤维,使之在短时间内转化腐熟为有机肥,加快秸秆腐熟速度,提高还田质量。全省快速腐熟还田面积约2万hm2,还田量10万t以上。综合分析上述5种方式,全省秸秆还田的综合利用,主要是以机械粉碎还田、堆沤还田为主。

2.1.2作动物饲料

秸秆作为饲养动物饲料能提高秸秆的经济价值,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安徽省多年来坚持推广秸秆氨化、青贮等技术,把秸秆利用与推动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已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国家实施秸秆养畜示范县项目建设,安徽省淮北地区有24个县市(区)列入其中,亳州市的涡阳、蒙城、利辛等3个县被评为全国十佳秸秆养牛先进县。据调查,目前这3个县秸秆过腹还田量约占秸秆资源量的三分之一。一些养牛大户集中的地方,玉米、花生、山芋等秸秆基本实现过腹还田。据安徽省土壤肥料总站统计数据,全省2000年青贮、氨化秸秆量800多万t,到2005年已增加到1000多万t。

2.1.3秸秆气化固化

秸秆气化固化是生物质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生产气体代替能源。由农业部、科技部联合推广的这项技术,目前已在全省建立秸秆气化站13处,主要分布在马鞍山、铜陵、芜湖、安庆等市,年利用秸秆3000t左右。同时,户用秸秆气化灶也已开始推广。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粉碎压缩成固体,主要用于能源生产的原

万t

作物种类作物产量秸秆量

水稻籽粒1549.451485.92

小麦籽粒1070.741194.74

玉米籽粒319.53403.91

豆类籽粒140.90226.46

薯类署块111.6255.81

花生花生果82.22132.49

油菜籽籽粒170.73273.26

芝麻籽粒10.0922.19

棉花籽粒43.31377.12

麻类籽粒 3.62 6.88

烤烟烟叶 2.48 3.98

利用方式数量(万t)占秸秆总量(%)

总计2218.550.04

1.还田118028.21

其中:直接还田65015.54

覆盖还田60 1.44

加工商品有机肥还田100.24

堆沤还田45010.76

快速腐熟还田100.24

2.作为动物饲料10002

3.91

3.气化固化9.50.23

其中:气化0.30.0072

固化0.20.0048

沼气填料90.22

4.用于食用菌生产的基料90.22

5.生产燃料、发电及其它200.48

综合利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第1期14

--

料,本省毛集、谯城等地已有了成功的范例。还有就是作为沼气的填料。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联合推广的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建设项目,对综合利用秸秆起到了推动作用。2007年安徽省已建沼气池40多万口,相当一部分农户的填料都是粪便加秸秆。2008年安徽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规模已达50万户。根据GB9958-88农村实用沼气发酵工艺规程,每口沼气池秸秆用量180kg,50万口沼气池秸秆用量为9万t。

2.1.4作食用菌生产的基料

农作物秸秆、壳皮粉碎后作为基料,用于发展食用菌生产,已成为秸秆综合利用、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目前,安徽省利用农作物秸秆、壳皮作基料,食用菌栽培面积已达1370万m2,年产各类食用菌约8万t,产值达3.7亿元,秸秆综合利用量达9万t。

2.1.5生产燃料用于发电

利用秸秆开发生物质能,是高新技术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体现。中国科技大学、丰源集团已开始利用秸秆发酵生产乙醇、燃油等新能源的试验,并已获得初步成果。秸秆发电厂通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已在安庆、宿州两市建成两处,并已开始发电。其中安庆秸秆发电厂年耗秸秆约22万t。据悉,还有一批秸秆发电厂建设项目正在立项审批过程中。

2.2存在问题

安徽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处在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起步阶段,势头很好,但进展缓慢。全省各类秸秆利用仅占资源量的一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2.2.1原有的利用方式已不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

随着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用煤、用气增多,秸秆作为燃料减少;农业机械增多,耕牛减少,秸秆喂牛的减少;瓦房增多,土草房减少,秸秆盖房的减少;施用化肥增多,将秸秆制造成有机肥施用的减少。使得秸秆利用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皖北近两年畜牧产业的迅速下滑,尤其是黄牛的饲养量的大幅度减少,导致以往被加工为饲料的小麦秸秆用量随之减少,造成了大量的小麦秸秆不能按照原有利用方式被综合利用。

2.2.2秸秆利用效益低

秸秆利用效益偏低,农民不愿意增加秸秆利用的物资和劳力投入。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的不断增多,留在农村务农的多数为妇女和老人。由于体力方面的原因,即使秸秆能卖钱,他们也无力从田间运到收购企业;或者秸秆价格太低,他们不想投入劳力。2008年10月在亳州市调研获悉,由于政府对秸秆禁烧力度加大,造成大量小麦秸秆积压,尽管一些发电厂收购小麦秸秆,但价格偏低,送到收购点的秸秆价格每千克也只有0.08元,而柴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运输成本较高,经济上不划算,农民不愿意收集秸秆销售。

2.2.3成熟技术不多,且推广难度较大

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虽是成熟技术,但目前受到大型机械、劳动力及技术的限制,仍难被广泛应用。在安徽省小麦主产区亳州市调研发现,多数小麦联合收割机留茬过高,散落麦秸量过大,农民无法进行免耕板茬夏种,而与之相配套的大型秸秆还田机械、秸秆打捆机械又较少。据2008年统计,亳州市有秸秆还田机械仅230台,秸秆打捆机械仅22台,多功能旋耕施肥播种机800台。加之收集麦秸的劳动力又严重不足,面对大量的小麦秸秆,绝大多数农民为了抢时夏种只能就地焚烧或者迫于禁烧而乱堆乱放。而秸秆发电、压板、炭化、气化、压块饲料等新技术,目前都还在试验示范中,经过技术鉴定可以大面积推广的技术不多。而且新技术开发需要较高的经济投入,成本过高,一家一户难以办到,难以在较短时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2.2.4秸秆利用新技术研发、推广投入不足

据对全省调查,除了零星的示范项目外,大部分综合利用工程靠“以农养农”,国家没有将秸秆利用列入“三农”补贴和项目投资内容,致使一些新技术虽多年推广,但进展不快。一些新理念多年提倡,却未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一些企业投资于秸秆综合利用,没有形成龙头主导地位,也没有形成与农民的利益链条关系,因而带动力不强。

3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预测

农作物秸秆量一般是通过农作物产量推算而来的,所以对于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作中长期预测,应首先对农作物产量进行预测,然后按谷草比值估算秸秆数量。农作物产量预测采用灰色系统方法进行,即GM(1,1)模型法。之所以采用此法,是因为农作物产量系统具有随机性和模糊性,而一般的预测模型,比如回归法、线性规划法、指数平滑法,都

王光宇: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平衡利用研究综合利用第1期

15

--

是对“白色(系统信息完全)”系统来认识和处理的。

运用GM(1,1)模型对安徽省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测及秸秆推算结果见表3。考虑安徽省实施玉米振兴计划,未来玉米生产属于非常规发展,无法用模型进行预测,故采用“振兴计划”玉米产量目标来推算。

通过对表1和表3的对比可以看出,2015年主要农作物秸秆数量达4605.92万t,较目前增加423.16万t,增长较多的是玉米和小麦,将分别增长291.35万t和191.87万t,其次是水稻增长39.76万t。花生秸秆基本持平,芝麻略有增加,其它作物秸秆数量都有所减少。

表3安徽省2015年主要农作物产量预测及秸秆推算

注:玉米产量预测出自“安徽玉米振兴计划”。

4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平衡利用方案和措施建议

4.1综合利用平衡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4.1.1推广秸秆还田

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覆盖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农作物秸秆资源肥用还田率达50%以上。2010年,秸秆还田要达到2159万t;2015年,要达到2303万t以上。

4.1.2农牧业结合

大力推进农牧业结合,综合利用秸秆。鼓励养殖场(户)和饲料企业利用秸秆生产优质饲料。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使农作物秸秆作为两料(饲料、基料)利用占20%。2010年秸秆利用达到863万t,2015年要达到921万t。

4.1.3发展生物质能

有序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能。结合乡村环境整治,积极利用秸秆生物气化(包括农村的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发展生物质能,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推进利用秸秆生产燃料乙醇,逐步实现产业化。合理安排利用秸秆发电项目,使农作物秸秆在发展生物质能方面利用占10%。2010年和2015年使用量分别达到432万t和461万t。

4.1.4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

鼓励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纸浆。引导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生产,减少木材使用。积极发展秸秆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使农作物秸秆在加工业方面利用占5%。即到2010年和2015年秸秆使用量分别达215.9万t和230.3万t。

4.2措施建议

4.2.1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加大政府推动力度,加快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应用步伐。秸秆直接还田主要包括机械粉碎翻耕还田、秸秆覆盖还田、高温堆沤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等多种形式。这种方法虽然费工费时,但可操作性强,是目前较好的秸秆利用方式。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和示范推广力度,通过以奖代补或扩大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力度,农机补贴向收获—秸秆粉碎—施肥—播种—镇压多功能一体化机械倾斜等形式,以减少劳动力投入,加快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普及。

4.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醇制备技术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和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等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秸秆综合利用

作物种类产量预测秸秆推算

水稻1590.911525.68小麦1242.701386.61玉米550.00695.26大豆134.65216.42薯类59.1129.56花生88.06141.89油菜籽159.40255.12芝麻11.3324.93棉花36.83320.69麻类 3.697.01烤烟 1.72 2.75合计3878.404605.92万t

综合利用中国资源综合利用第1期16

--

●宿州市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解放思想,强抓机遇、开拓创新,认真做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2008、2009两年,宿州市通过省经委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的企业13家,合计减免增值税8904万元,所得税3659万元。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积极开展法规宣传教育,增强资源综合利用意识

围绕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在全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举办2期培训班,培训专业管理人员1200多人。

(二)积极扶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优化资源综合利用结构

一是积极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从生产工艺上着手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从根本上达到节能降耗,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目的。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通过典型引路,带动整个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是加快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和林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资源化重点工作建设。推进砀山县秸秆发电项目、金园富民食用菌种植、盛达林业和凤凰工贸细木工板加工等项目建设。安徽天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农产品副产物麸皮、米糠提取植酸再利用项目,年加工处理农产品废弃物麸皮、为糠14 400吨。

三是加大水果加工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工作。近年来,宿州市的水果加工火速发展迅猛,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水果加工后的果渣,有丰富的可溶性营养物质源。果渣深加工项目的实施,不仅对资源进行了综合再利用,而且改善了环境卫生,即取得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社会效益。

(三)建立资源综合利用新机制,调动广大企业的积极性

资源综合利用是利国利民,造福后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处理好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即期效益与长远效益关系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不断深入的关键。近年来,宿州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作用,定期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信息,通过现场会和信息网络等形式推介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好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资讯)

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4.2.3加大技术研究和推广的力度

加快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力争在农作物收割和秸秆还田、秸秆收集贮运、秸秆饲料加工、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经济、实用的集成技术体系。配套研制操作方便、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系列机械设备。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充分发挥现有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组织的作用,从推广成熟实用技术入手,重视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的技能,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4.2.4大力发展食草畜牧业,推广过腹还田

农作物秸秆本来就是我国草食家畜的主要饲料,但随着近些年畜牧产业的日益下滑,家畜的存栏量不断减少,用作加工为饲料的农作物秸秆的量也大大减少。要以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为契机,通过加大对养殖户扶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额度、设立养殖业保险等方式,来调动农户养殖的积极性,推广利用农作物秸秆发酵饲料、秸秆氨化饲料、青贮饲料,提高秸秆饲料质量,通过过腹还田,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

参考文献

1牛若峰,刘天福主编.农业技术经济手册(修订本)[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 2015年)[R].北京:2007,5.

3李京京,任东明,庄幸.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1,7(4):373-380.

(责任编辑/陈军)

王光宇:安徽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现状及平衡利用研究综合利用第1期

地方动态

17

--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篇一: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二〇〇九年八月十四日目录 1. 前言调查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调查任务承担单位调查区域调查时间 2. 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种植业发展状况畜牧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状况 3. 调查过程 4. 样品采集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草谷比的测定 收集系数的测定可利用系数 5. 秸秆资源量评价 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可利用资源量 秸秆资源评价 6. 秸秆经济性评价 7. 秸秆资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8. 不确定性分析 9. 结论和建议结论建议 1. 前言调查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对**省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与评价,获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秸秆资源总量、分布、利用途径等情况,对**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以指导**省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工作,为**省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篇二: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全国农作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查与评价工作目标 通过调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集方式和利用途径等,对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摸清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资源总体评价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各级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县为单位进行,逐级汇总。主要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以及被调查区域的优势农作物品种。 (二)调查与评价内容

秸秆利用及现状

雾霾来源之一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 摘要:我国是秸秆产量大国,合理利用秸秆资源对于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几种方式,以及各种利用方式存在的优缺点,为我国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利用方式

引言 秸秆是农作物子实收获后剩余的茎秆和残留的叶片。我国是产秸秆大国,秸秆种类有近30种。秸秆中隐藏着巨大的资源,作物吸收的养分有将近一半会留在秸秆中。高利伟等[1]研究表明2006年中国作物秸秆资源数量超过7.6亿t,其 中蕴含的氮(N)、磷(P 2O 5 )、钾(K 2 O)养分资源数量分别达到776万t、249万 t、1342万t。但是一直以来人们都没能充分合理的利用它,大量的秸秆被丢弃、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条件的日益恶化,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我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方式,可归纳为4个方面:肥料、饲料、燃料、其它。 1 秸秆还田 1.1 秸秆还田的方式 一般来说,秸秆还田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1.1秸秆机械化还田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就是利用秸秆粉碎机将摘穗后的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洒在地表,随即耕翻入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 1.1.2堆沤还田 堆沤还田就是指将农作物的秸秆制成堆肥或者是沤肥等,等待农作物的秸秆发酵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再将其施入土壤之中。 1.1.3过腹还田 过腹还田,顾名思义,就是指借助于牛、马、猪或者羊等这些常见的家畜作为特殊的“中介”,将小麦、玉米、水稻秸秆等进行简单如切割之类的处理之后,作为饲料喂给家畜,然后将这些家畜的粪便施入种有农作物的土壤之中。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优点就是省时、简单,而且也是目前发现的最为科学和最具生态性的秸秆还田方式。 1.2 秸秆还田的优缺点 秸秆还田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如果在实际应用中不注意的话,效果可能不明显,甚至会对农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1.2.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

秸秆利用现状及技术综述 一秸秆利用现状 (3)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 (3)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3) 1.3 秸秆综合利用面临五大难题 (4) 1.4 内蒙古安兴萌正打造秸秆产业示范基地 (4) 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需因地制宜 (4) 三河北省处理秸秆案例 (7) 3.1 肥料化利用 (7) 3.2 饲料化利用 (8) 3.3 能源化利用 (9) 3.4 秸秆生物化 (9) 四技术要点 (10) 4.1 粉粹还田技术 (10) 4.1.1 容易出现的问题 (10) 4.1.2 技术要求 (10) 1.1.3 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行秸秆连年还田 (11) 4.2 秸秆饲料技术 (11) 4.2.1 秸秆物理处理技术 (11) 4.2.2 秸秆生物处理技术 (11) 4.2.3 秸秆化学处理技术 (12) 4.3 秸秆燃料技术 (12) 4.3.1 秸秆致密成型技术 (12) 4.3.1.1 螺旋挤压式成型技术 (12) 4.3.1.2 机械或液压活塞式压块成型技术 (12) 4.3.1.3 压辊碾压式颗粒成型技术 (13) 4.3.1.4 生物质致密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 (13) 4.3.2 秸秆燃气技术 (14) 4.3.2.1 秸秆气化技术 (14)

3.2.2 秸秆沼气技术 (14) 4.4 秸秆发电技术 (14) 4.4.1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 (14) 4.4.2 秸秆气化发电技术 (15)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副产品和重要资源,秸秆资源化和商业化利用前景广阔。传统上的刀耕火种,秸秆焚烧和闲置现象在粮食主产区和沿海地带普遍存在,秸秆焚烧可以消灭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细菌虫卵,燃烧秸秆剩下的草木灰作为有机肥还可以有效增加地力。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文件,禁止秸秆焚烧,积极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过腹还田技术及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引导和扶持秸秆制板、秸秆发电、秸秆沼气等综合利用项目,但是,秸秆利用率低、产业链短、产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还远未解决。 一秸秆利用现状 秸秆是宝贵的农业资源,有机质含量平均约为15%,还有氮、磷、钾、镁、钙及硫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元素。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秸秆6亿吨,含氮300多万吨,含磷70多万吨,含钾700多万吨,相当于我国目前化肥施用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付之一炬实在可惜。 1.1 秸秆缘何成为雾霾“祸因” 中国循环经济与环境评估预测研究中心主任齐建国指出,过去农民收入水平低,秸秆是家庭能源的重要来源,用于做饭取暖。随着农民收入提高,秸秆越来越不适合直接作为家庭能源使用。“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越来越少,对于留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来说,把大量秸秆收集起来运输回家是一件既苦又累的事。一把火烧掉,既省力又肥田。这是秸秆焚烧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1.2 秸秆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在农业部科教司司长唐珂看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保护耕地、林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大气污染,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据他介绍,我国每年产生相当于8、9亿吨的秸秆,相当于2亿吨粮食的营养价值。所以说做好秸秆的综合利用就等于找回来了农业的另一半。随着我国粮食产区十一连增的历史性成就,秸秆的收集量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全国每年约有20%的秸秆在农村腐烂或焚烧,没得到有效利用。据专家测算,如果这2亿吨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相当于增加了20%左右的耕地、淡水和其它农业投入品等资源,相当于现有农业经济系统增值20%。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五料化利用,既有利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有利于缓解农业资源约束,转变发展方式,既是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途径,又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意义重大。 近几年来,为了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各地在政府的支持下,研究开发了多种秸秆处理和循环利用的新技术。目前,我国循环利用了40%以上的各种秸秆,有的地区,如安徽阜南,秸秆回收加工成新型能源、制成有机肥、生产食用菌等,秸秆利用企业按照用途享受政府给予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使得该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接近100%。

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发展前景

秸秆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郭帅 摘要:根据河北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秸秆综合利用不力,秸秆浪费现象严重的现状,通过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查和试验,阐述了有效的秸秆综合利用可以提高粮食的产量,并解决焚烧秸秆带来环境污染的问题,为农民找到了一条节本增效的一大途径。 关键词综合利用秸秆产量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沿海与内陆交接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西北向东南呈半环状逐级下降。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类型齐全,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的河北省是全国粮油集中产区之一,可耕地面积达600多万公顷,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它地处温带,北部山地,高原地区一年一熟,平原,丘陵地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农作物种类丰富。山地,丘陵地区以种植果树为主,昌黎县苹果,宜华牛奶葡萄,深州蜜桃,赵县雪花梨,沧州金丝小枣和阜平,赞皇大枣等都是著名果品。主要大田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水稻,高粱,豆类,棉花,花生,糖用甜菜和麻类等。 ㈠研究秸秆综合利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必要性: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 利用水平,是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帮助农民致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广秸秆还田以及综合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推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对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可行性:现在国内外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蓬勃发展,包括:机械化粉碎还田技术,秸秆发电,秸秆饲料,等等。其中,国外生物质发电技术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现在已日臻成熟,直接燃烧秸秆的先进设备已投放市场,生物质供热,发电或热电联产已成为现实;在秸秆饲料方面,秸秆经过先进生物技术培育,在自然条件下能迅速繁殖并高效分泌纤维分解酶的工程菌,利用这种特殊的工程菌以及在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对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革命的颠覆,使其所含有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㈡现状:我国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年产量可达7亿多吨,但是由于这一可再生资源 组分多,结构复杂,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经济合理的利用。当前的一些秸秆利用技术存在着质量不稳定,原料利用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高值化利用量大,面广且具可再生性的秸秆资源。作为小麦,玉米种植大省,河北年产各类生物秸秆总量达9000万吨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是秸秆的废弃和焚烧。废弃的秸秆会污染环境,焚烧危害则更大,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地表水分蒸发,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还散发大量的有害物质还造成了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使机场,高速公路被迫关闭,造成交通事故,会引发火灾,引发人类多种疾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我国政府及时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从技术开发、示范、推广到政策制定、项目扶持,并从战略高度上对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做出了规划和行动部署。例如:从“七五”时期就已经着手秸秆的能源利用研究和开发工作等。

稻草资源的利用

化废为宝——稻草资源利用实践研究报告 浙江嘉兴平湖市行知小学稻草资源利用研究小组指导老师:毛慧华 一、课题背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煤气灶、电饭锅,原本用来做燃料的稻草,渐渐地成了生活的累赘,农田产生的稻草没处去。每年到了春秋收获时节,农民们往往图省事,把大量的稻草、秸秆在田中就地焚烧。弄得天空中乌烟瘴气,行人胸口发闷发痛,视线模糊,更严重的是影响了车辆行驶和飞机的航行。遭殃的是天空,是环境。 在曹桥,每当农村大忙期间,几乎全街道范围内,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呛人的烟味,能见度下降。尤其在靠近农田的地区,烧稻草散发出的浓烈烟味,在家关上门都躲不过。尽管这种状况持续多年了,仍然没有任何改进的措施。稻草露天燃烧的原因是什么?稻草燃烧的危害是什么?稻草能够怎样合理利用呢?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由此,我们产生了想通过我们的力量,让需要它和不需要它的人互惠互利的想法,让此废物变成资源。我们环保小组的同学们都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决定进行研究。 我们先上网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知道了焚烧的危害和普遍性,更坚定了我们进行这次实践活动的决心。 二、研究小组的成员及分工 1、组成实践研究小组并进行了分工 组长:张雨微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撰写报告,并负责收集稻草焚烧解决办法的整理工作。 副组长:高君彬参与实践研究,负责收集稻草焚烧危害的资料,并辅助撰写研究报告。 组员:贾黎参与实践研究,负责稻草焚烧的原因资料的收集、整理并负责联络,摄像。 汪晓燕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联络,采访。 顾骋远辅助查找资料,网络技术、研究报告幻灯片的制作。 2、活动计划

通过宣传焚烧稻草的危害、稻草还田的好处,与父母签订不焚烧稻秸秆协议,为需要的人牵线搭桥,让稻草资源得以循环利用,通过活动让身边的人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四、活动实施的步骤 1、经过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讨论,制定了如下的“实践活动计划”: 2、活动开始后,我们小组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我们的研究课题,分配1人上网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姓名:孙欢 学号: 2012026271 班级:化学12-10班

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如何变废为宝,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经过搜集资料,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途径简要介绍如下: 一、稻草秸秆综合利用: 1、稻壳水泥混凝土 美国以65%磨细的稻壳灰、53%熟石灰、5%氯化钙混合,使用时再与水泥、砂、水按一定比例拌和,即得到一种性能相对稳定的混凝土砂浆。固化后强度高、防水、防渗性能良好,适合于砌筑仓库、地下室。 2、植物秸秆粉再生板材 利用回收废旧聚乙烯塑料和粉碎后的植物秸杆为基本原料配上适量的阻燃剂加工制作而成。各成份重量百分比为:植物秸杆粉60—65%,废旧聚乙烯塑料33—40%,阻燃剂1—3%。植物秸杆通常采用玉米、稻草或麦草秸杆。将废旧聚乙烯塑料和植物秸杆粉及阻燃剂按比例均匀混合,通过压塑机压塑成型。该板材具有吸音、隔热效果,加工性好,价格仅为同类产品的1/3—1/4,应用领域广泛。 3、高强轻质稻壳灰保温砖 一种由10-70%稻壳灰,20-40%粘合剂和10-50%增强剂组成的高强轻质保温砖,它以稻壳为燃料烧制,又利用稻壳灰为制作保温砖的原料。由于保温砖配料中加入空心微珠增强剂,并采用优选的烧成工艺,使该保温砖兼有硅藻土保温砖保温隔热性良好的优点又有轻质粘土砖强度高,耐火度高的优点,为工业窑炉提供了一种价廉物美的节能材料。 4、户用秸秆气化炉燃料 生物质秸秆作为燃料,在缺氧的状态下,不完全燃烧,使其转化为一氧化碳、氢、甲烷等可燃气体。气化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干燥与干馏、氧化、还原。 直接燃烧主要化学反应式如下: 生物质+氧气+二氧化碳+水(氧化反应) 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反应) 水+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反应) (1)、秸秆气化技术指标: 1.原料玉米秸秆、玉心芯、薪柴、木材加工废弃物等。原料含水量要求小于20%。

【秸秆】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第22卷第6期2007年12月宿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U n iversity V o l .22,N o .6D ec 12007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曹稳根,高贵珍,方雪梅,钱玉梅,张兴桃,段红,王海潮 (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资源;秸秆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S 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7)06-0110-04 收稿日期:2007204225 基金支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 2007A 131ZC )资助。 作者简介:曹稳根(1964-),男,安徽东至县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和资源生物学。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1,2]。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世界上种植的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亿t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7亿t 左右,列世界之首,折合标准煤量3.53亿t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的近一半 [3,4] 。农作物秸秆是一 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村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4]。因此,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基础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及产量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种类多且产量巨大。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如表1所示[5]。目前仅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就有近20种,而且产量巨大。1999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 总量约6.4亿t (表2)[3],其中稻秸、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75.6%。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 农业高效化肥的使用,牲畜饲料的日益丰富,农村中电力、煤气等洁净能源的普及,不少造纸厂由于排放有害废液而被迫关闭等因素,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将逐年增加,专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26亿t 。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万t ) 地 区年产量 地 区年产量 地 区年产量 北京 429上海179天津302河北4413山西1338内蒙古1698辽宁550吉林3371黑龙江3824江苏3549浙江1134安徽2924福建6643江西1304山东7191河南5650湖北3202湖南2074广东1405广西1525海南176陕西1334甘肃754新疆1463四川4464贵州1123云南1486西藏 50 宁夏 268 青海 205 表2 1999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百万t ) 品种秸秆年产量所占比例 (%)品种秸秆年产量所占比例 (%)水稻 191.7329.23花生19.213.00小麦117.2918.31油菜30.414.75玉米175.4827.39芝麻0.480.07高粱4.670.73向日葵1.060.17谷子3.500.55棉花11.491.79大豆11.231.75麻类0.800.12薯类22.213.47甘蔗18.682.92其它 32.39 5.06 合计 640.63 100.00 1.2 农作物秸秆质量 农作物秸秆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首先,农作物秸秆热值高,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的1 2。经测定,秸秆热值约为15000KJ Kg ,各种秸秆的热值如表3。其次,农作物秸秆含有多种可被利用的有用成分,除 11

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调研报告

此文为WORD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为全面反映全区近几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区农机中心组织力量对全区秸秆综合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调研。 一、全区近几年秸秆综合利用情况 (一)总体概况 全区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均达20万亩以上。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一直是农村、农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全区秸杆有效利用率较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秸秆已不成为农民的主要生活燃料,一部分秸秆被农民烧火做饭用,极少一部分被用于沼气生产、畜牧养殖业,大部分堆积在田间地头。由于三夏、三秋生产期间紧、任务重,即收又种,农民很劳累,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将秸秆及时从田间清除,多少年来便形成了放火烧秸秆,燃后再种的习惯。秸秆焚烧会污染环境、危害交通、引发火灾、破坏农田生态,必须予以禁止。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虽加大工作力度,齐抓共管,但秸秆焚烧仍然是防不胜防。2014年,全市秸秆焚烧第一把火就发生在XX区。因此,推进秸秆还田,发展秸秆经济,实现秸秆禁烧是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二)全区秸秆还田机械化现状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对节能环保生态农业建设也越来越重视。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已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各级各部门也都加大了工作力度。区农机部门认真探

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机优势,始终把小麦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推广应用作为全区农机化的一项重要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集中力量,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工作。三夏期间,要求凡是从事麦收作业的联合收割机,需安装小麦秸杆还田机后方可进行作业。三秋期间,把保护性耕作与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结合起来一起抓、一起推广,大力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做到组合实施、整体推进。 一是做好政策引导。充分发挥农机购臵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实施过程中,补贴资金重点向小麦秸秆还田机、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倾斜,优先办理、优先补贴。小麦秸秆还田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的数量快速增加。截止到目前,全区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190台,小麦秸秆还田机400台。同时,对购臵小麦秸秆还田机、玉米直播机的农户,除享受国家补贴政策外,区农机局积极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给予一定补贴。对玉米直播作业面积大的农机户和农机合作社,给予一定的作业补贴,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开展。 二是强化舆论宣传。充分发挥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介的作用,努力营造舆论环境。通过组织农机科技下乡、赶科技大集,出动宣传车、发放明白纸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秸秆还田、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的政策、常识和好处,让农民群众知其理、懂其义、明其利,提高农民秸秆还田的自觉性。 三是搞好技术服务。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农民搞好机具调试,掌握操作要领,提高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培养出一批懂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

————————————————————————————————作者:————————————————————————————————日期: ?

秸秆生物质资源的综合利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则。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加之资源利用效率低、保护意识差、污染严重等问题,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现实国情决定了我国未来的发展必须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在资源利用上,提高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发现替代资源、可更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各个环节注重节能减排,形成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缓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1秸秆生物质 1.1秸秆生物质资源 生物质是植物利用大气、水、土地等通过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有机体,它

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一般指农林牧业生产过程中,除粮食、果实以外的秸秆、树木等木质纤维素和农产品加工业下脚料、农林废弃物及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畜禽粪便和废弃物等。其中,木质纤维素类是地球上最丰富和廉价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 有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植物体的干物质生成量高达1.155×1014t。我国生物质资源更是种类繁多,资源量的近一半,但由于长期受生产和生活方式影响,秸秆利用仅有30%,经处理利用的仅占2.6%,有相当一大部分秸秆被废弃或者焚烧,造成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 1.2秸秆还田利用 1.2.1秸秆还田: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通过还田使养分回归土壤。达到培肥地力和增产的目的。秸秆还田包括直接粉碎入田和堆沤腐熟后还田等方式。实践证明,秸秆还田对增加土壤肥力、改良结构、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及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发挥一定作用,同时减轻了焚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国外以直接粉碎或过腹还田为主,欧美国家秸秆还田率达到90%,在日本秸秆还田则成为一项农业耕作法规。我国河北、江苏等部分地区,在大力应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基础上,秸秆还田率达到90%以上。 实际上,在翻耕及轮作技术不到位的情况下,因秸秆降解效率低.秸秆还田不仅对土地作用有限,而且会对耕作产生不利影响,如连作时虫卵、有害菌体会随着秸秆带进土壤,一方面增强微生物对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缩短了药效期并增加施用量,同时增加病虫害风险。另外,秸秆还田也存在机械成本高、农民不易接受等情况。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治理与利用

文章编号:1002-1728(2003)01-0018-06 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 刘 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中图分类号:S210.7 文献标识码:B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业产生的秸秆量相当惊人,1kg 稻米可产生1.5kg 稻草;1kg 小麦可产生1.5kg 麦秸;1kg 玉米可产生4kg 玉米秸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世界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每年所产生的秸秆多达17亿t,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利用。 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稻草、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据统计,1998年全国各种秸秆的产量达6.05亿t,折合标准煤量3.03亿t,见表1。我国秸秆产量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秸秆在我国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我国可用作能源量的秸秆量为3.55亿t,占秸秆总产量的58.7%。 表1 1998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 秸秆量(万t) 折合标准煤量(万t) 稻谷 11539.834950.59小麦13961.896980.95玉米 22398.0011848.54其他杂粮1669.00834.50豆类2681.251455.92薯类1631.00792.67油料4500.602380.82棉花1430.50776.71甘蔗654.17288.49合计 60466.14 30309.19 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传统处理秸秆方法使相当部分的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黑龙江省每年有近3000万t 的秸秆被焚烧,经测算,相当于烧掉了10多万t 尿素,近20万t 过磷酸钙,近20万t 硫酸钾。按现行市场价格折算,价值高达5.8亿元。 由于处置方法的不当,农作物秸秆还会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例如,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再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污染。虽然各地区秸秆焚烧的严重程度不同,但每到夏秋收获之际,浓烟滚滚,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极大威胁。1997年在四川省双流机场、河北省石家庄机场附近,大量秸秆随地燃烧造成集中污染,大气能见度大大降低,致使上述两个机场飞机停飞,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1998年5月18日,成都近万名球迷正在体育场观看球赛,突然间烟雾从天而降,观众看不见场内赛况,电视台随即中断了球赛转播。据环保部门测定,当时大气中的SO 2水平为0.200mg/m 3,高出成都初夏大气SO 2平均水平几倍之多,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造成目前我国产生大量秸秆以及焚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我国人口增加、土地面积减少以及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农村种植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一种植形式向复 X 收稿日期:2002-08-15 辽宁农业科学 2003(1):18~23L iaoning A gricultural Sciences

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 应用数学文献研读报告 题目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和研究 姓名武金伟 学号 10094434 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9-2班

我国秸秆利用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摘要: 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 介绍了我国农作 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 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 秸秆资源化利用 1、秸秆焚烧的基本情况分析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 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 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 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 世界上种植的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 亿t, 我国农作物秸秆 年产量为7 亿t左右, 列世界之首, 折合标准煤量3. 53 亿t,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 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的近一半。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我国农村秸秆资源 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 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 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 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 , 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 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 。因此, 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 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 近几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污染。每到夏秋收获之际, 浓烟 滚滚,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自然资源, 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 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了极大威胁, 并对人类健康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为此, 国家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 并采取禁烧秸秆管理措施, 加大执法力度, 虽取得一些成效, 但目前焚烧秸秆现象仍 很严重。为了解决人类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问题, 高效合理地利用这一宝贵的

秸秆利用现状与问题对策

秸秆利用现状与问题对策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农村炊事呈现了多样化趋势,有用电、有用气,逐步替代了秸秆燃料生火做饭,农村秸秆出现大量富余。夏、秋两季农民将多余的农作物秸秆在田头直接焚烧,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资源。因而,加快推进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开展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是节约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实现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针对秸秆多元化综合利用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仪征市秸秆资源潜力和综合利用现状 2008年,仪征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约75万亩,年产生秸秆约28万吨。 近年来,在国家、省和市政府积极推动与支持下,仪征的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大力倡导秸秆还田、过腹还田等多种形式利用,同时,发展食用菌产业,利用秸秆做营养基料发展食用菌,并通过大力发展秸秆户用沼气池工程充分利用秸秆,积极探索和开发秸秆炭化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项目来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秸秆焚烧现象。一是秸秆还田。大力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超高茬麦(油)套稻技术等,动员有条件的大户结合农机补贴,购买农业机械,将秸秆直接粉碎还田,2008

年-2009年两年共投入2799万元,争取农机补贴1289万元,秸 秆还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全市秸秆机械化还田量1.21 万吨。二是过腹还田。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我市农户将大量秸秆经过机械粉碎或直接做饲料,大力发展养羊、养牛等畜牧业,实现过腹还田。并利用牲畜粪便,增加土壤肥力。2008年-2009年全市共饲养牛0.062万头、养羊10万只,实现年消耗秸秆约3.29万吨。三是食用菌基料。重点在新城、月塘、刘集等乡镇利用农作物秸秆含有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质的特点,用秸秆作基料培育蘑菇、珍稀食用菌等0.126万亩,载培面积6万平方米,年产量2万吨,实现销售2.4亿元。年消耗秸秆约0.8万吨。四是能源原料。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的有利时期,积极推广秸秆发酵沼气池等。两年来发展户用沼气池0.66万只,累计建成沼气池1.27万只,年消耗秸秆约0.8万吨。五是秸秆炭化。利用秸秆进行物理加工成型,制成炭棒出口荷兰、比利时、法国等欧洲国家,年消耗秸秆约6万吨,生产炭棒 1.26万吨,实现出口创汇1638万元。 二、秸秆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8年,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仅15.93万吨,综合利用率仅55.49%;被露天焚烧或废弃的秸秆还多达近13万吨,占年总产生量的44.5%。可见,秸秆综合利用仍然存在利用率低、产业链短和产业布局不合理,露天焚烧仍然是目前我市农作物秸秆的主要出路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及总体趋势

第31卷,第4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Vol 31,N o 4,pp35 38 2010年8月 Ch i nese Journa l o f A gricultura l R esources and R eg i onal P l ann i ng A ugust ,2010 农业资源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及总体趋势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摘 要 秸秆资源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作用。文章对中国秸秆资源的现实构成、系统构成、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存在的 主要问题及总体趋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并且,还针对我国秸秆资源现实利用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 出了以秸秆资源的集约、循环、高效、充分利用为总体取向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秸秆资源 综合利用 系统构成 总体趋势 收稿日期:2009 03 10 毕于运为研究员 王亚静为助研 高春雨为助研 秸秆资源上承种植业,下启养殖业,既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又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种植业与养殖业之间的重要纽带,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1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现实构成 秸秆主要有5个方面的用途:一作燃料,二作饲料,三作肥料,四作工业原料,五作食用菌基料,简称 五料!。 2005年,我国秸秆总产量84183万,t 其中可收集利用秸秆量68595万,t 占81 48%;秸秆田间残留量15588万,t 占18 52%。2005年在我国可收集利用秸秆总量中,直接燃用量23939万,t 占34 90%;新能源开发利用量约470万,t 占0 69%;饲用量17658万,t 占25 74%;工业加工利用量约4600万,t 占近6 71%;食用菌养殖利用量约1000万,t 占1 46%;直接还田量约6730万,t 占9 81%;废弃和焚烧量14198万,t 占20 70%[1-3]。 2 中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系统构成 不同秸秆利用方式对农业循环经济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此角度出发,首先可把秸秆资源利用类型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另一类是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无论利用效率高低,都属于单线经济的范畴。根据秸秆资源利用与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之关系,又可将农业生产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利用,另一类是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外部的秸秆资源利用。 2 1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包括秸秆肥用、秸秆饲用、秸秆沼气、秸秆食用菌养殖。 利用秸秆生产沼气,满足农村清洁能源需求的角度来看,可把其归入农村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秸秆资源利用的范畴。从其可生产优质高效有机肥还田的角度来看,又可归入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范畴。但从其物质转换比例来看,秸秆经过常温发酵,约有25%转换为沼气,75%转换为沼肥,尤其是从其可进一步延长秸秆产业链条,有效促进秸秆资源循环高效利用的作用来看,应主要把其视作农业生产系统内部的秸秆资源循环利用。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途径简介 摘要: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秸秆资源丰富,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传统处理方式有:乱扔乱放、直接还田、焚烧、加工粗饲料等,但这些处理方式却存在着较多的缺点。例如秸秆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本文介绍了秸秆资源化利用的许多途径,包括还田技术、制作粗饲料的技术、能源化技术及秸秆在工业生产上的一些应用。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不仅可以保护社会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资源化; 引言: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在收货果实后的剩余部位。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资源,秸秆的比例能占作物生物产量的5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增加,我国农作物秸秆产量逐年上升。据了解,我国目前每年生产农作物秸秆约7亿t[1]。传统的利用方式里,秸秆被农户作为燃料使用、直接还田作肥料、作饲料喂给牲畜,只有少量用于造纸等工业原料。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逐渐的提高,都用上了液化气等方便的能源导致用秸秆作燃料锐减,许多农民为赶农时、图省事,越来越多的地区就开始出现田间直接焚烧秸秆的现象,并越来越严重[2,3] ,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各种秸秆资源来源广、数量大,但历年来中国秸秆利用数量、利用方式和区域差异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却较为落后。秸秆作为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其利用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4]。因此,研究并综合利用秸秆这一可再生资源,提高其利用效率,使其由污染源转化为可再生资源有重要意义。 秸秆利用途径; 1秸秆还田利用: 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使秸秆中的有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对策 河南省正阳县熊寨镇农业服务中心周留洋摘要:农作物秸秆未被充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我国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面起步晚但己引起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包括机械技术和工艺技术,目前推广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工艺技术和机具问题以及投入问题。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做好,需要政府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一个产业发展,推行企业化管理。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近年来,农村不再需要这些农作物秸秆作为炊事的主要燃料,每到“三夏”“三秋”季节,农民为抢收、抢种把剩余秸秆绝大部分在田间直接焚烧处理。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带来严重的大气污染,并频繁引发火灾事故;特别是在机场周围和公路两侧焚烧秸秆,还严重影响了飞机的起降和汽车行驶的安全。因此,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政府重视。 1、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1用作饲料———秸秆养畜过腹还田 秸秆饲料,就是将秸秆经过青贮、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畜禽。通过养畜过腹还田,是一种具有很高综合效益的秸秆利用模式,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

(1)青贮。将秸秆切成10cm长的小段后用粉碎机加工成长2-3cm的碎段,在青贮池内一层一层铺放,并按各种家畜对能量饲料的需求,加入适量的玉米粉、麦皮、米糠等精料,每层均反复踩实,用稀泥密封30天后即可饲用,贮存期可保存半年之久。 (2)氨化处理。首先将秸秆加工成类似粗糠的秸秆粉;氨化贮窖深度不超过2m,每1立方米氨化饲料 75千克左右;秸秆粉:水:尿素的配置比例为100 :(30-40):(3.5-4.5),秸秆粉每铺30cm按比例喷洒配置好的尿素溶液,每层均压实,当秸秆粉超过窖口呈抛物线时,经充分压实再用塑料薄膜封顶,最后用湿土压实踩实;开窖取料要根据喂多少就取多少的原则,用后即封严窖口;取出的氨化饲料要晾晒1-2天后方可饲喂家畜。 (3)生化发酵处理。将秸秆经粉碎机粉碎后,加入发酵调制剂均匀拌和,填入塑料袋、水缸或水泥池内压实密封,使其软化、熟化。生化成一种类似酿酒厂酿出的废渣即“酵糠”样物质。秸秆在生化发酵过程中可使粗纤维得到有效降解并经生化转化,合成氨基酸、脂肪酸、菌体蛋白及维生素等,产生酵酸等特殊风味,改良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1.2用作肥料———作为有机肥还田. (1)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是以机械的方式,将田间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直接粉碎并均匀抛撤

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海南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1—

目录 前言 ......................................................................................... - 1 - 一、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 .................................................. - 1 - 二、秸秆资源和综合利用现状 .................................................. - 2 - (一)秸秆资源量.............................................................. - 2 - (二)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目标 ...................................... - 4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7 -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 - 9 - (一)指导思想.................................................................. - 9 - (二)基本原则................................................................ - 10 - (三)总体目标................................................................ - 11 - 四、重点领域和建设内容........................................................ - 11 - (一)重点领域................................................................ - 11 - (1)秸秆还田利用 .................................................. - 12 - (2)秸秆肥料化利用 .............................................. - 12 - (3)秸秆饲料化利用 .............................................. - 12 - (4)秸秆能源化利用 .............................................. - 13 - (5)秸秆基料化利用 .............................................. - 13 - (6)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 ...................................... - 13 - (二)建设内容................................................................ - 13 - —I—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