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下颌骨骨折090730

下颌骨骨折090730

下颌骨骨折090730
下颌骨骨折090730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

(征求意见稿)

一、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10:S02.601)

拟行下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急性表现和特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全身情况可耐受全麻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

处置,生命体征稳定;

3.下颌骨有异常动度,咬合关系紊乱,影像学诊断明确;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S0

2.601下颌骨骨折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生化;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

4.影像学检查(包括胸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头孢菌素(二代)类抗生素,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另

可根据是否为开放性损伤以及骨折的严重程度决定抗生素预防性应

用的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7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内固定物:钛板钛钉;

3.术中用药:头孢类抗生素;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一般不考虑输血。

(九)术后住院恢复5-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细胞分析和影像学检查;

2.术后选用①头孢菌素(二代)②抗厌氧菌类抗生素,用药时间3-5

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全身一般情况稳定;

2.切口I/甲(口外切口)或(和)Ⅱ/甲(口内或开放性伤口)愈合;

3.咬合关系恢复;

4.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需手术治疗的髁突骨折,下颌粉碎性骨折,合并面中部骨折,病理

性骨折不进入该路径。

二、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S02.601 )行下颌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

颅底骨折的 临床表现(1)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 毛 上自乳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 上自髂前上棘 ,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包括会阴部及臀部,剔除阴毛 以切口为中心包括上,下方和20cm 以上,一般超过远,近端关节或为整个肢体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腹部手术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下腹部手术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腹股沟手术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毛 肾手术 上自乳头平线,下至耻骨联合,前后均过正中线 会阴部手术 上自髂前上棘 ,下至大腿上三分之一,包括会阴部及臀部,剔除阴毛 四肢手术 以切口为中心包括上,下方和20cm 以上,一般超过远,近端关节或为整个肢体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低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 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腹部手术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下腹部手术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腹股沟手术 上自脐平线,下至大腿上三分至一内测,两侧至后腋线,包括会阴部,剔除阴毛 骨折部位 脑脊液漏 瘀斑部位 可能损伤的脑神经 颅前窝 鼻漏 眶周,球结膜下(熊猫眼征) 嗅神经视神经 颅中窝 鼻漏和耳漏 乳突区 面神经听神经 颅后窝 无 乳突部,枕下部,咽后壁 第IX 一XII 对脑神经 中心静脉压 血压 原因 位置 低 血容量严重不足 充分补液 低 正常 血容量不足 适当补液 高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给强心药,纠正酸中毒,舒张血管 高 正常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舒张血管 正常 低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不足 补液试验 颅脑手术 剔除全部头发及颈部毛发、保留眉毛颈部手术 上自唇下,下至乳头水平线,两侧至斜方肌前缘 胸部手术 上自锁骨上及肩上,下至脐水平,包括患侧上臂和腋下,胸背均超过中线5cm 以上 上自乳头水平,下至耻骨联合,两侧至腋后线 上自剑突,下至大腿三分之一前内测及会阴部,两侧至腋后线,剔除阴毛

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

脊柱骨折 脊柱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胸腰段记脊柱骨折多见。脊柱骨折可以并发育脊髓或末尾马尾神经损伤,特别是颈椎骨折,脱位合并有脊髓损伤者,据报告最高可达70%,能严重致残甚至丧失生命。 临床表现检查诊断 1、有严重外伤病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胸腰椎损伤后,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膜后血肿刺激了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常出现腹痛、腹胀甚至出现肠麻痹症状。 3、检查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受伤方式,受伤时姿势,伤后有无感觉及运动障碍。 4、注意多发伤,多发伤病例往往合并有颅脑、胸、腹脏器的损伤,要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5、检查脊柱时暴露面应足够, 必须用手指从上至下逐个按压棘突,如发现位于中线部位的局部肿胀和明显的局部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胸腰段脊柱骨折常可摸到后突畸形。检查有无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的表现, 如有神经损伤表现,应机制告诉家属或陪伴者,并及时记载在病史卡上。6、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缺点损伤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X线摄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老年人感觉迟钝,胸腰段脊柱骨折往往主诉为下腰痛,单纯腰椎摄片会遗漏下胸椎骨折,因此必须注明摄片部位包括下胸椎(T10—12)在内,通常要拍摄正侧位两张片子,必要时加拍斜位片,在斜位片上则可以看到有无椎弓峡部骨折。由于颈椎前方半头尾是一种隐匿性损伤,没有明显的骨折,普通的X线摄片检查时很容易疏忽掉而难以诊断。如果仔细读片,仍可发现有四种特征性X线表现:(1)棘突间间隙增宽。(2)脊椎间半脱位。(3)脊椎旁肌痉挛使颈椎丧失了正常的前凸弧,上述各种表现在屈曲位摄片时更为明显。(4)下一节椎体前上方有微小突起表示有轻微的脊椎压缩性骨折。X线检查有其局限性,它不能显示出椎管内受压情况,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须作CT检查。CT检查可以显示出椎体的骨折情况,还可显示出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了多少,CT片不能显示出脊髓损伤情况,为此必要时应作MRI检查,在MRI片上

颌骨骨折的护理常规

颌骨骨折护理常规 概念: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骨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病因:外伤 临床表现: 1. 局部有肿胀、疼痛、麻木、出血及淤斑等一般症状。 2. 骨折段移位。下颌骨骨折后,由于肌肉的牵拉,易发生移位。骨折段移位情况可因骨折部位而不同。下 颌骨体部骨折,前骨折段向后下方移位,后骨折段向上方移位。正中颏部发生骨折,如为双发骨折,正中 骨折段可向后方退缩;如为粉碎性骨折或有骨缺损,则两侧骨折段向中线移位,使下颌牙弓变窄。颏部这 两种骨折都可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3. 髁状突骨折时一侧髁状突颈部骨折,患侧耳前可有明显疼痛,张口时加重,并有压痛、肿胀。触诊时, 可感到髁状突运动消失。双侧髁状突部骨折,下颌升支向上方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呈开颌状。 4. 运动异常,如下颌骨体部骨折时,开口运动或推移颌骨,前后骨折段可有异常活动度。 5. 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后,可出现上下颌间咬合关系错乱,此为诊断颁骨骨折的重要依据。 6. 下牙槽神经受损伤时,则出现下唇麻木。 7. 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骨折处常有牙龈撕裂和出血,为下颌骨体部骨折标志之一。 诊断 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 护理诊断 1.疼痛,与下颌骨骨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骨折致张口困难有关。 3.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关节僵硬。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 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和心 电监护。 (2)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瞳孔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 医生进行处理。 (3)严密观察患者口腔黏膜肿胀程度、呼吸频率、有无缺氧症状,及时清除口腔和气道 分泌物,防止发生舌后坠,必要时进行舌牵引 2.体位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于伤口引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口颌面部位置特殊,组织疏松、血管、淋巴丰富,术后面颈部易发生明显肿胀。 3.冷敷采用局部冷敷等方式减轻肿胀程度。 4.出血密切观察手术切口渗血情况,如见大量鲜红血液渗出,考虑口 腔夹板是否移位,同时注意预防创伤性休克。术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5.加压固定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下颌3~5d,防止组织肿胀阻塞呼吸道 造成窒息。 6.口腔护理 (1)0.9%NS和1%H2O2,1∶1冲洗口腔,再用0.9%NS溶液含漱,2~3次/d, (2)用洗必泰溶液冲洗口腔,2-3次/天,以抑制细菌繁殖,保持口腔清洁。 (3)张口受限的患者如不能含漱,可酌情采用棉签或棉球擦拭。 (4)口腔护理时注意动作轻柔,并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5)口角或口腔黏膜发生破损、溃疡者,局部涂抹药膏保护创面。 7.饮食护理 (1)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保证营养物质的供给。 (2)不能张口的患者,可将吸管置于磨牙后间隙或缺牙区吸入食物,或采用大号注射 器缓慢注入。 (3)张口受限,咀嚼和吞咽功能受限,进食时伤口牵拉疼痛。鼓励患者多进食,以满 足机体营养需求。 8.功能锻炼 (1)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练,一般术后72 h左右,肿胀消退后即进行张口训练。刺激骨断端愈合,防止颞合关节强直。 (2)采用拇指向上推上中切牙、食指向下推下中切牙的方法撑开上下颌,做开闭运动10~20下/次,3次/d,进行功能锻炼时注意保护创面。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下颌骨呈马蹄形,由弯曲的下颌体和双侧的下颌升支构成,在升支内外侧有强有力的咀嚼肌附着,但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和髁颈部是其结构薄弱区,是骨折的好发部位。下颌骨骨折后,骨折段在咀嚼肌的牵拉下发生移位,从而出现咬合错乱、咀嚼功能障碍[1]。 1 下颌骨骨折的分类 1.1按骨折性质分类青枝骨折:骨裂或皮质骨折裂,但骨连续性完好;闭合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完好,骨折呈封闭状态;开放性骨折:骨折表面软组织损伤,与骨折部位相通;简单骨折:骨折单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复杂骨折:骨折多发,有明显移位;粉碎性骨折:骨折部位骨碎裂,常伴有移位;骨折骨缺损:骨折伴骨缺损及移位。 1.2按骨折部位分类分为髁突骨折、喙突骨折、升支骨折、下颌角骨折、下颌体骨折、颏/颏旁骨折、牙槽突骨折。 1.3按骨折线方向分类分为有利型骨折和不利型骨折。前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垂直;后者指骨折线方向与肌肉牵拉方向平行[2]。 2 下颌骨骨折的诊断 2.1病史采集首先要准确采集病史,如果患者不能配合,询问其家属。要明确致伤原因、打击物体的尺寸、数量以及打击力的大小等[3]。 2.2临床表现急性症状和体征:下颌骨骨折后,骨折部位出现疼痛、肿胀、皮下淤斑;牙龈撕裂和牙齿损伤:口内骨折线周围的牙龈撕裂和出血,还可伴有牙齿松动、折断、移位等;骨折段移位以及异常动度:下颌骨骨折后多种因素可以导致骨折段发生移位,骨折部位两端的骨折段异常动度,检查时,骨折部位可出现骨擦音;咬合紊乱:下颌骨骨折后,牙齿随着骨折段的移位而移位,出现咬合紊乱;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张口受限,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语言功能,张口受限程度取决于骨折部位及损伤严重度;面部畸形:骨折发生移位后,可造成面部畸形,其中以下颌偏斜畸形较为常见;感觉异常:骨折损伤下牙槽神经时,可引起下唇和颏部麻木。 2.3影像学检查平片:一般选择下颌曲面体层片和下颌骨正位片,怀疑有髁突骨折时,选择下颌开口后前位片。另外,下颌横断咬合片可以很好显示下颌正中骨折,该片位还可以协助评价颏部舌侧骨板骨折的情况,特别是对于斜形骨折。 CT:轴位、冠状位结合三维重建CT影像可以更为准确显示下颌骨骨折,尤其是下颌骨髁突骨折。

骨折的专有体征

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长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如 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有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体征只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若,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它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 移位。 骨折的其它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 叩击痛。 (2)肿胀及瘀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浅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瘀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 肢体活动受限。 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仅有这些临床表现,此时需X线照片检查才能确诊。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以上三种体征只要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者,也不能排除骨折的可能,如嵌插骨折、裂缝骨折。 2)一) 局部畸形骨折移位时,受伤局部的形状发生畸形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种畸形:1.成角畸形:骨折远端偏离原来纵轴者。2.短缩畸形:骨折在纵轴方向缩短者。3.旋转畸形: 骨折远端向内或向外旋转者。4.内外翻畸形:指关节部骨折端向内或向外成角变位者。 除上述畸形之外,不同部位尚可出现特定的畸形,典型体征或强迫性特殊体征。例如肩关节前脱位时的Dugas征;髋关节后脱位时的屈曲、内收、内旋征;Colles骨折时的银叉样畸形征

下颌骨骨折护理常规

下颌骨骨折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下颌骨骨折护理常规 概念 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骨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病因:外伤 临床表现 1. 局部有肿胀、疼痛、麻木、出血及淤斑等一般症状。 2. 骨折段移位。下颌骨骨折后,由于肌肉的牵拉,易发生移位。骨折段移位情况可因骨 折部位而不同。下 颌骨体部骨折,前骨折段向后下方移位,后骨折段向上方移位。正中颏部发生骨折,如为双发骨折,正中 骨折段可向后方退缩;如为粉碎性骨折或有骨缺损,则两侧骨折段向中线移位,使下颌牙弓变窄。颏部这 两种骨折都可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3.髁状突骨折时一侧髁状突颈部骨折,患侧耳前可有明显疼痛,张口时加重,并有压 痛、肿胀。触诊时,

可感到髁状突运动消失。双侧髁状突部骨折,下颌升支向上方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呈开颌状。 4. 运动异常,如下颌骨体部骨折时,开口运动或推移颌骨,前后骨折段可有异常活动度。 5. 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后,可出现上下颌间咬合关系错乱,此为诊断颁骨骨折的重要依据。 6. 下牙槽神经受损伤时,则出现下唇麻木。 7. 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骨折处常有牙龈撕裂和出血,为下颌骨体部骨折标志之一。 诊断 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 护理诊断 1.疼痛,与下颌骨骨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骨折致张口困难有关。 3.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关节僵硬。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准确的诊断是正确处理的基础。骨折患者,肢体畸形往往十分明显,如果医生只根据一两处显眼的畸形就下结论,或只凭借X线片就作出诊断,就很可能漏诊、误诊。因此首先要判断有无骨折存在,再进一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在诊断骨折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多发伤与合并伤,从而做出全面的诊断与切合实际的处理。 诊断骨折主要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X线照片检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判断。 一、外伤史 询问病史涉及的方面虽然很多,但为了能及时而较明显地作出诊断,应该主要抓住三个方面的问题:①受伤情况(时间、地点、部位、姿势、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②疼痛(什么部位疼痛)。③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排尿障碍等)。 二、症状和体征 (一)全身表现 1.休克:多见于多发性骨折、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脊柱骨折和严重的开放性骨折。病人常因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量出血、剧烈疼痛或并发内脏损伤等引起休克。 2.体温增高:一般骨折后体温正常,只有在严重损伤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有大量内出血,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通常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伤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 (二)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专有体征 (1)畸形:长骨骨折,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并可出现特有畸形,如Colles骨折的"餐叉"畸形。 (2)反常活动:在肢体非关节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端接触及互相磨擦时,可听到骨擦音或摸到骨擦感。 以上三种体征只有发现其中之一,即可确诊。但未见此三种体征时,也可能有骨折,如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折端间有软组织嵌入时,可以没有骨擦音或骨擦感。反常活动及骨擦音或骨擦感两项体征只能在检查时加以注意,不可故意摇动患肢使之发生,以免增加病人的痛若,或使锐利的骨折端损伤血管、神经及其它软组织,或使嵌插骨折松脱而移位。 2.骨折的其它体征 (1)疼痛与压痛:骨折处均感疼痛,在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骨折处有直接压痛及间接叩击痛。 (2)肿胀及瘀斑:因骨折发生后局部有出血,创伤性炎症和水肿改变,受伤一、二日后更为明显的肿胀:皮肤可发亮,产生张力性水疱。浅表的骨折及骨盆骨折皮下可见瘀血。 (3)功能障碍:由于骨折失去了骨骼的支架和杠杆作用,活动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使肢体活动受限。 以上三项可见于新鲜骨折,也可见于脱位、软组织损伤和炎症。有些骨折,如嵌插、不完全骨折,可仅有这些临床表现,此时需X线照片检查才能确诊。 三、骨折的X线检查 诊断骨折主要依据病史和体征、X线照片检查进行诊断。用X线照片或透视来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为骨折诊断提供依据,另一些骨折必须拍X线才能确诊。对于骨折一般要求是拍正、侧位片,同时包括一个临近的关节,有些骨折还需加拍特殊的投照位置,如腕舟骨的45°角位拍片。

骨折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骨折常见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骨或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的损伤,叫做骨折。骨折可闭合性与开放性两种,前者皮肤完整;后者皮肤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运动中发生的骨折多为闭合性骨折,它是运动创伤中严重的损伤之一。骨折如治疗不及时将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出现,对患者的病情是很不利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出现骨折的症状时还需尽早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一、局部骨折的症状: 1.疼痛和压痛:骨折后因局部组织损伤,或部分肌肉痉挛,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疼痛。骨折部位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和纵轴叩击痛.常是判断有无骨折的症状的依据之一。 2.局部肿胀、筷斑和皮肤擦伤:骨折后局部血脉损伤,阻塞络道,可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溢于皮下,即成察斑。若骨折处肌筋膜完整而使出血不能外溢,或因折端压迫,循环受阻,可使肌筋膜问区内压力持续增高,影响动脉血的灌注,从而造成肌肉的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肌肉坏死和缺血性。 二、全身骨折的症状: 若体温持续升高长时间不退,超过38度以上,伴有头痛恶寒,周身不适,局部肿痛掀热,白细胞分类计数升高者,应考虑感染。骨折后,由于血换气滞,骨折的症状会伴有口渴、口苦、小便短赤、夜寐不安等症,脉多浮数而紧,舌苔黄腻或白腻。 三、骨折的自我诊断要点: 1、碎骨声:骨折时伤员偶可听到碎骨互相摩擦发出的声音。 2、疼痛:由于骨膜破裂,骨的断端对软组织的刺激和局部肌肉痉挛所致。这种疼痛一般剧烈,活动时加剧,严重时可发生休克。 3、肿胀及皮下淤血:骨折由于附近软组织损伤和血管破裂,可出现肿胀及皮下淤血。 4、功能丧失:骨完全折端后,失去了杠杆和支持作用,加上疼痛,功能因而丧失。 5、畸形:由于外力及肌肉痉挛,使断端发生重叠、移位或旋转,造成成角畸形和肢体变短现象。 6、压痛和震痛:骨折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远离骨折处轻轻震动或捶击,骨折处也出现疼痛。 7、假关节活动及骨摩擦音:完全骨折时,局部可出现类似关节的活动,移动时可产生骨摩擦音。这是骨折特有的征象。 8、X线检查:必要时做X线检查,可确定是否骨折及骨折的性质。 温馨提示: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折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益处,还可能有害。

下颌骨骨折病人的护理常规

下颌骨骨折患者的护理 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骨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 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护理评估 1、病史有无外伤史。 2、辅助检查X线等。 3、心理社会状况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3、焦虑/恐惧 4、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关节僵硬。 护理措施 1、颌面部外伤后,有可能使病人面容发生很大变化,使其难于接受而情绪激动,应开导、安慰病人,避免因情绪激动,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导致损伤部位的出血增加。 2、颌面部骨折、咀嚼困难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的流质饮食,每2小时1次,保证营养物质供给,提高机休修复能力以利于创伤恢复。 3、颌面部肿胀严重,吞咽困难时给予鼻饲流质,每2小时1次,每次量不超过200ml。注意保持鼻饲管通畅,每次喂食后从鼻饲管注入少量开水冲洗鼻饲管内食物,避免阻塞鼻饲管。下床及外出活动时,有别针将鼻饲管固定于衣服上,防止脱出。 4、用漱口液漱口2-3次/日,以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异物、血凝块等,避免继发口腔感染。 5、取半卧位以利于伤口渗出物的引流,减轻颌面部损伤后的充血、肿胀。 健康指导 1、尽量将口腔内分泌物、血凝块吐出,勿咽下,避免误吸引起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2、出现剧烈的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神志不清、躁动不客观存在等情况,说明可能合并有颅脑损伤,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进行急救处理。 3、增强安全意识,防止再次受伤。 4、出院3个月后来门诊复查。 护理评价 1、病人及家属能掌握疾病的相关饮食注意事项。 2、患者疼痛有所减轻。 3、患者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4、患者及家属焦虑、恐惧减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精讲骨折的临床表现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精讲:骨折的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 1.休克——出血导致,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 2.发热——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可出现低热,不超过 38C。若出现高热,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二、局部表现 1.一般表现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2.特有体征——具有下述3 种之一: (1)畸形——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等。 (2)异常活动——无关节的部位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注意】 有的骨折不出现特有体征( 如裂缝骨折和嵌插骨折); ?须经X 线拍片确诊。 三、影像学检查 1.普通X线一一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3个细节: (1)应拍摄正侧位片,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 (2)对侧——以便对比。 (3)临床表现严重但X线检查未见明显骨折线者,应于伤后2周复查X线。 2.CT 和MRI

CT:髋关节、骨盆、脊柱骨折。 MRI: 了解脊髓或神经受压情况。 CT在复杂骨折或深在部位的损伤,如髋关节、骨盆、脊柱的骨折、脱位,判断骨折破坏程度、移位状态等诊断中有优势。 MRI可显示软组织、椎体、神经损伤情况,对明确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膝关节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X线及CT 未能发现的隐匿性骨折等有独特优势。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运动系统考点精讲: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肩周炎、五十肩、冻结肩) 一、临床特点中老年,女多于男,左多于右,亦可两侧先后发病。 1.症状:肩部某一处疼痛,与动作、姿势有明显关系。严重时患肢不能梳头、洗面和扣腰带。 夜间因翻身移动肩部而痛醒。初期尚能指出疼痛点,后期范围扩大。 2.体格检查:压痛。肩关节各方向主动、被动活动均不同程度受 限,以外展、外旋和 内旋、后伸最重。 3.辅助检查: (1)M RI : 对鉴别诊断意义较大——关节囊增厚,肩部滑囊可有渗 出。 (2)X线平片:肩部结构正常,可有骨质疏松。 二、诊断及鉴别诊断

下颌骨骨折

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下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下颌骨骨折(ICD10:S02.6) 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6.76)(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有明确的外伤史。 2.临床检查存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3.影像学检查可见明确的骨折影像。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选择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适应证为: 1.有外伤史,下颌骨骨折诊断明确; 2.全身情况可耐受麻醉和手术,危及生命的全身合并损伤已经得到有效处置,生命体征稳定; 3.下颌骨骨折段错位明显,咬合关系紊乱。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0 2.6下颌骨骨折疾病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肝肾功能; 2.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 4.影像学检查(颅颌面及全身影像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2.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另可根据是否为开放性损伤以及感染的程度决定抗菌药物的选用和预防性应用的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 2.手术内固定物:骨折接骨板、钉和其他类骨折内固定物。

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体会

下颌骨骨折治疗方法的体会 发表时间:2012-11-26T15:03:11.7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王秀琴[导读] 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王秀琴(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 045000) 【摘要】目的评价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效果,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01—2012.01,62例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资料,随访检查患者面型、张口度、咬合情况、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治疗50例,非手术治疗12例。随访1到6年,经手术治疗后,平均张口度3.7cm,90%咬合良好,未发现严重面型不对称。非手术治疗平均张口度2.6cm,咬合不佳,张口受限。结论手术治疗为下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下颌骨骨折手术治疗 下颌骨骨折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病,发生率高。下颌骨有较强大的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附着,骨折时,由于附着在骨块上的肌群牵引力方向不同,常使骨折块发生移位,导致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治疗的关键在于重建正常的咬合关系,以恢复下颌骨的正常功能,通过手术可使下颌骨达到解剖复位[1]手术后患者面型恢复理想,患者咬合功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口腔科2000.01—2012.01,诊治的62例下颌骨骨折病人,男50例,女12例,年龄(16-68)平均31.4岁,均经拍片或CT检查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50例(髁突骨折21例,下颌角骨折10例,颏部骨折9例,下颌体骨折9例,下颌角合并下颌骨体骨折1例)手术方法:各种部位骨折均采用经口内人路施行,根据不同情况选用微型钛板,再骨折断恢复解剖复位后用螺钉稳定固定。 非手术治疗12例(髁突骨折4例,頦部骨折6例,下颌体骨折2例)。由于患者经济情况不佳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采用(1)牙弓夹板颌间固定(2)牙弓夹板颌间牵引(3)颅颌牵引。 3.随访 检查2组患者面型、张口度、咬合情况、X线拍片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4.结果 手术治疗组45例平均张口度3.7cm,5例平均张口度3.5cm,面型全部恢复满意,上下咬合功能恢复正常,X线拍片骨折复位良好,骨痂形成好,以达到解剖复位,完成骨愈合、骨改建。非手术治疗组12例,张口度平均2.9cm,咬合良好率25%,除4例外均为咬合关系不良。X线拍片骨折复位不理想,愈合中骨折块发生移位。 5.结论 手术治疗为下颌骨骨折的首选方法。 6.讨论 手术治疗复位可靠,能打开咬合,患者能进食[2]它加速了骨折的愈合,增加了骨折折断断之间的稳固性。它允许早期张口运动,它彻底改变了以往颌间固定的传统模式,是实现骨折愈合的最直接手段。非手术治疗存在着固定时间长,进食受限,口腔卫生差,固定稳定性差,很难达到理想的咬合功能。 参考文献 [1]熊贵忠,韩晶.内固定系统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26(1)51. [2]黄杰.快速成型帽状夹板在下颌骨骨折中的应用.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3,19(4)226.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上肢骨折的损伤名称、临床表现及康复措施 一、肱骨干骨折 1、概述及损伤名称 肱骨外科颈以下至肱骨髁上为肱骨干。骨折发病率占全身骨折3~5%,多发于30岁以下成年人。按发生部位可分上、中、下1/3。肱骨干中段后方有桡神经沟,其内桡神经紧贴骨面行走。肱骨中下段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损伤。 (1)骨折原因与类型 1、直接暴力常见于中1/3,多为粉碎或横型骨折。 2、间接暴力多见于下1/3,骨折线为斜型或螺旋型。 3、旋转暴力新兵训练中,少数新战士投手榴弹突然间前臂及肱骨远端向前及内旋,而肩部及肱骨近端未能前旋,不协调应力作用于肱骨中段,导致投掷的扭转螺旋骨折。骨折线为螺旋型。(2)移位原理 肱骨干上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之上,骨折近段因胸大肌、背阔肌及大园肌牵拉向前内移位,骨折远端受三角肌牵拉向上外移位(图1)。肱骨干中部骨折,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骨折近端因三角肌和喙肱肌收缩向外前移位,骨折远段因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收缩向上移位(图2)。肱骨干下部骨折,骨折远段移位随前臂及肘关节位置而异。骨折后病人常将前臂贴胸前,引起骨折远段内旋。 (3)临床表现 桡神经在肱骨中段及中下段后外侧桡神经沟内经过,该处闭合性或开放性骨折时,常合并桡神经损伤,出现腕下垂、拇指不能外展、掌指关节不能自主伸直等。伤后上臂立刻出现疼痛、肿胀、皮肤瘀血斑、积血、畸形、上肢活动障碍的等。 二、肘部骨折与脱位 1、概述及损伤名称

肘部骨折最常见的是肱骨髁上骨折,即肱骨干与肱骨髁交界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在儿童全身骨折中占3%-26%,其发生率在所有儿童肘部骨折中达到50% -80%。其常常由于出血、组织肿胀或外固定包扎过紧、屈肘角度过大使间室内压力过大,直接阻断组织微循环或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血管挛缩而出现肌肉神经缺血症状,造成其难以复位且不稳定。该类骨折还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尤其尺神经的损伤时有发生。国外学者有报道医源性神经损伤占总病例的3.6%,其中尺神经损伤(81%)属较严重的一种损伤。它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肘内翻和肘关节功能恢复不全及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虽然各种治疗方法都有改进和提高,使危害严重的Volkman缺血性肌挛缩已明显减少,但仍不断发生肘内翻畸形,发生率仍较高,治疗时必须加以注意。 2、临床表现 常有局部外伤或或患儿跌倒外伤病史,肘部疼痛、肿胀、皮肤瘀斑或张力性水泡,肘部向突出半屈位,局部压痛明显,手触之有摩擦音及骨折端严重的屈曲型骨折,折断可能穿透皮肤,外磨形成开放性骨折。 三、上肢骨折的康复措施 1、早期康复 早期阶段为骨折后1 2 周。此阶段康复治疗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肿止痛,防止肌萎缩。由于此时患肢肿痛明显、骨折断端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应该以患肢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部位邻近的近端、远端关节暂不活 动,但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正常的活动。具体采取如下康复措施: 1. 保证营养供给; 2. 使用促进骨折愈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药物治疗; 3. 指导患者尽早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即不引起关节活动的前提下,肌肉做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通俗点说就是用力绷紧和放松,以此来预防肌肉的萎缩或粘连; 4. 进行主动或(和)被动活动应远离骨折部位的关节; 5. 进行卧位保健体操,如使用骨科床的吊环等进行心肺功能训练;

口腔颌面外科总结

名词解释篇 1.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唾液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2.张口度:是以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为标准。 正常人张口度相当于自身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末节合拢时的宽度,平均约3.7cm。 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两横指,约2-2.5cm左右 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一横指,约1-2.0cm左右 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足一横指,约1cm以内 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称牙关紧闭(如破伤风患者) 3.活组织检查:从病变部位去一块组织制成切片,通过适当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以确定病变的性质,肿瘤的类型及分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切取活组织检查:适用于表浅或有溃疡的肿瘤。 切除活组织检查:适用于皮肤粘膜完整,位于深部的可切除小型肿瘤或淋巴结。 冰冻活组织检查:需要新鲜标本,送检前不应进行固定。 4.麻醉:是指用药物或者非药物使得病人整个机体或者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知觉,已达到无痛的目的,多用于手术或者某些疼痛的治疗。 5.麻醉学:是研究消除病人手术疼痛,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学科。 6.局部麻醉:是指用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机体一定区域内神经末梢或纤维的传导,从而使得该区域的疼痛消失。适用于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牙髓病的治疗、固定义齿修复的牙体预备等。 7.利多卡因:又称赛洛卡因,是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维持时间亦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故亦可作表面麻醉。临床上主要以1:100000肾上腺素的1%-2%d的利多卡因行阻滞麻醉。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因而对于心律失常病人常作为首选。 8.阿替卡因:又称碧蓝麻,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较强,给药后2-3分钟出现麻醉效果,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阿替卡因牙髓麻醉时间60-70分钟,软组织麻醉时间可达3H。使用于成人及4岁以上儿童。 9.冷冻麻醉:是指应用药物使得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降低,以至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常用氯乙烷。 10.表面麻醉:是指将麻醉剂涂布或者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得浅层组织痛觉消失。本法适用于表浅粘膜下的脓肿切开引流,拔除松动的乳牙或者恒牙,以及行气管插管时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11.浸润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得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 12.阻滞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射于神经干或者其主要分支附近,以阻断神经末梢传入的刺激,使得被阻断的神经分布区域产生麻醉效果。 13.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物进入人体后,产生可逆性的全身痛觉和意识消失,同时存在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松弛的一种状态。 14.镇静:通过药物作用使病人紧张情绪、恐惧心理得到改善或消除,达到精神放松,生命体征平稳,有利于配合诊疗的方法。 15.阻生牙:是指由于邻牙、骨、软组织的阻碍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常见8及上3. 16.修复前外科:是指使得义齿获得良好的固位和稳定,有效地行使咀嚼功能的外科技术。

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处理

骨盆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一、临床表现 1.患者有严重外伤史,尤其是骨盆受挤压的外伤史。 2.疼痛广泛,活动下肢或坐位时加重。局部肿胀,在会阴部、耻骨联合处可见皮下瘀斑,压痛明显。从两侧髂嵴部位向内挤压或向外分离骨盆环,骨折处均因受到牵扯或挤压而产生疼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 3.患侧肢体缩短,从脐至内踝长度患侧缩短。但从髂前上棘至内踝长度患侧常不缩短股骨头中心脱位的例外。在骶髂关节有脱位时,患侧髂后上棘较健侧明显凸起,与棘突间距离也较健侧缩短。表示髂后上棘向后、向上、向中线移位。 二、诊断 患者有严重外伤史,尤其是骨盆受挤压的外伤史。X线检查可确诊。 三、常见并发症 1.肤膜后血肿:骨盆各骨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又有许多动脉丛和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盆腔与后肤膜的间隙又系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巨大空隙可容纳出血,因此骨折后可引起广泛出血。巨大肤膜后血肿可蔓延到肾区、膈下或肠系膜。病人常有休克,并可有腹痛、腹胀、肠鸣减弱及腹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的症状。为了与腹腔内出血鉴别,可进行腹腔诊断性穿刺,但穿刺不宜过深,以免进入腹膜后血肿内,误认为是腹腔内出血。故必需严密细致观察,反复检查。 2.神经损伤:多在骶骨骨折时发生,组成腰骶神经干的骶1及骶2最易受损伤,可出现臀肌、腘绳肌和小腿腓肠肌群的肌力减弱,小腿后方及足外侧部分感觉丧失。骶神经损伤严重时可出现跟腱反射消失,但很少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予后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轻度损伤予后好,一般一年内可望恢复。 3.直肠损伤:除非骨盆骨折伴有阴部开放性损伤时,直肠损伤并不是常见的合并症,直肠破裂如发生在腹膜反折以上,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如发生在反折以下,则可发生直肠周围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 4、尿道或膀胱损伤:对骨盆骨折的病人应经常考虑下尿路损伤的可能性,尿道损伤远较膀胱损伤为多见。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尿道口溢血现象。双侧耻骨支骨折及耻骨联合分离时,尿道膜部损伤的发生率较高。 四、治疗 应根据全身情况,首先对休克及各种危及生命的合并症进行处理。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针对骨折部位、类型、致伤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总结。结果:下颌骨骨折患者以男性居多,常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骨折部位以颏部最多见。治疗方法以手术复位、坚固内固定和颌间牵引、固定为主。结论:颌骨坚固内固定和颌间牵引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可靠,而治疗下颌骨骨折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选择适应证。 标签: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 因下颌骨解剖位置的关系,位于面下1/3,从而其骨折发生率占颌面骨折的首位。其治疗原则是重建其解剖形态和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治疗方法则是根据伤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全身情况等选择不同手术入路与固定方式[1]。下颌骨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而且影响着患者的面部外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本研究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其中男97例,女63 例,年龄6~65岁,平均35岁。本组发病率最高年龄段是18~37岁,占65.7%。最为常见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89例,占55.6%;其次暴力伤及坠落伤52 例,占32.5%,其他原因19 例,占11.9%。骨折类型:单发性95例,多发性55例,粉碎性或伴骨缺损10例,其中闭合性骨折47 例,开放性骨折113 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针对致伤原因、骨折部位及类型、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总结。对16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明确诊断并设计治疗方案。本组160例患者中,应用非手术治疗者68例,其中18例患者行单颌固定,行颅颌绷带固定者13例,颌间牵引复位固定37例。采用手术治疗者92例,其中22例患者行单纯内固定,70例行小型钛板固定者。 2 结果 本组160例患者中伤口Ⅰ期愈合、咬合关系、张口度及外形恢复正常者共151例(94.38%)。其中下颌骨骨折骨不连2例,1例合并严重脑外伤昏迷且伴有

下颌骨骨折护理常规

下颌骨骨折护理常规 概念 下颌骨骨折是由于下颌骨受到暴力外伤所致疾病。 下颌骨是颌面部唯一可动的骨骼,骨质结构远较上颌骨致密,由于处于面下份的位置,可接受多方向的暴力,因而下颌骨骨折比较常见。 病因:外伤 临床表现 1.局部有肿胀、疼痛、麻木、出血及淤斑等一般症状。 2.骨折段移位。下颌骨骨折后,由于肌肉的牵拉,易发生移位。骨折段移位情 况可因骨折部位而不同。下 颌骨体部骨折,前骨折段向后下方移位,后骨折段向上方移位。正中颏部发生骨折,如为双发骨折,正中 骨折段可向后方退缩;如为粉碎性骨折或有骨缺损,则两侧骨折段向中线移位,使下颌牙弓变窄。颏部这 两种骨折都可使舌后坠,引起呼吸困难甚至发生窒息。 3.髁状突骨折时一侧髁状突颈部骨折,患侧耳前可有明显疼痛,张口时加重, 并有压痛、肿胀。触诊时, 可感到髁状突运动消失。双侧髁状突部骨折,下颌升支向上方移位,后牙早接触,前牙呈开颌状。 4. 运动异常,如下颌骨体部骨折时,开口运动或推移颌骨,前后骨折段可有异常活动度。 5. 咬合错乱。下颌骨骨折后,可出现上下颌间咬合关系错乱,此为诊断颁骨骨折的重要依据。 6. 下牙槽神经受损伤时,则出现下唇麻木。 7. 下颌骨体部骨折时,骨折处常有牙龈撕裂和出血,为下颌骨体部骨折标志之一。 诊断 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明确骨折的具体情况。 护理诊断 1.疼痛,与下颌骨骨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骨折致张口困难有关。 3.焦虑/恐惧,与担心预后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出血,关节僵硬。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1) 麻醉未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和心电监护。 (2)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率、体温呼吸频率、瞳孔等变化,如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严密观察患者口腔黏膜肿胀程度、呼吸频率、有无缺氧症状,及时清除口 腔和气道分泌物,防止发生舌后坠,必要时进行舌牵引。 2.体位 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以利于伤口引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骨折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英语知识

骨折的临床表现 简介 骨折系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骨折部有局限性疼痛和压痛,局部肿胀和出现瘀斑,肢体功能 部位或完全丧失,完全性骨质尚可出现肢体畸形及异常活动。针灸主要用于闭合性骨折。 临床表现 大多数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状,严重骨折或多发性骨折可导致全身反应 全身表现 (1)发热症状: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血肿吸收时,体温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 (2)产生休克症状: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达2000ml以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 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骨折时,骨髓、骨膜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在骨折处形成血肿,以及软组织损伤

所致水肿,使患肢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和皮下瘀斑,由于血红蛋白的分解,可呈紫色、青色或黄色。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加剧。局部肿胀和疼痛使患肢活动受限,如为完全性骨折,可使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2、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短缩、成角或旋转。 (2)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摈音或骨擦感。 不同部位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的临床表现 (1)肱骨髁上骨折:多因间接暴力引起,骨折如无移位,多有肘部疼痛,肿胀,局部有压痛,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骨折时,局部疼痛、肿胀较明显,出现异常活动,可听见骨擦音。伸直型骨折肘部常呈半伸位,肘后突起,呈靴形肘畸形,在肘前可摸到突出的骨折近端。有血管损伤(受压或刺激)的患者,手部皮肤颜色会变苍白或变暗,温度变凉,皮肤感觉减退,手指或手腕部活动障碍。最早出现且最主要的症状是被动伸指时引起剧痛,这时应及时拍X线片以确诊。 (2)肱骨外上髁骨折:骨折后关节外侧迅速出现明显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有时可摸到活动的骨块。肘关节呈半屈位,活动时疼痛加剧。拍X线片可明确确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