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必须从实际出发_完善和推进课_省略_一_标_多_本_下高考改革的思考_聂幼犁

高考必须从实际出发_完善和推进课_省略_一_标_多_本_下高考改革的思考_聂幼犁

高考必须从实际出发"完善和推进课程改革

———一“标”多“本”下高考改革的思考

聂幼犁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课程系,上海$%%%&$)

为适应我国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次课程改革下放了部分课程管理权,同一课

程标准指导下的多样化教科书#简称一“标”多“本”’是其中之一。但由此引出的考试特别是高考命题改革,始终是悬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部正在逐步向各省、直辖市下放高考命题权,但即使在同一省内,也存在与此相同的问题。随着新课程的临近推开,这个问题也加速跃出水面,愈益突出。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和学习,充分发挥包括教科书在内的各种教材的特色和教学过程的能动性与创造性,全面地测量与评价教学或学习的成就,这大概是所有制定教育政策者的初衷。然

而,事实上总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其中,高考则是学生学习内在的“指挥棒”,这几乎是

“铁律”,并非中国特色,世界各国都如此,情况不同,表现程度不同而已。高考的竞争及其特点是社会竞争及其特征的客观反映和延伸。尽管教育理论家们可以用许多道理和实例忠告公众,一次考试并不反映和决定终身,但考生和所有与考生利益有关的方面,首先考虑的是考试的结果对考生的前程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全面测量与评价是一种理想和努力的方向,但理想、方向固然重要,却并不能取代现实和用什么方式、方法到达。当社会诚信和全面测量与评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以保

障其客观和“三公”时,人们会本能地放弃“全面”而选择“三公”,无奈地相信那可爱又可恨的考试

———不公平中的公平。因为,每个考生的权利因此

可以少受其他“先天”的或人为的因素干扰,至少理论上是如此。人们对“文革”的教训记忆犹新,大规模推荐入学的做法,不仅使大学无法正常教学,而且使基础教育也难以为继,其中有强烈的政治因素,社会诚信的缺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诚信是全社会的事,前途光明,却有待时日和努力。全面衡量与评价的有效和可靠性,即使从技术层面上看,也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有些是世界性难题,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量。在正常情况下,在与无法超越的功利相联系的时候"很少有人会不按评价者的意图来表现,智商

越高,越是如此;有些有中国特色,如“快节奏”、“大跨度”的教育或课程改革、高期望值和高竞争率的负面效应等;有些有办法而缺乏实施的条件,如考试社会化、命题人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增加考试机会、进一步提高阅卷信度、考试的信息化等。这些都非一蹴而就,而牵动千家万户的高校招生却是每年必须进行的。

考试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所有要素必须互

相契合,任何一方面的“长”、“短”或改革,必然要求或限制其他方面的协同或变化,否则,就可能损害甚至破坏其基本的功能,甚者不如不改。因此,考试改革必须从实际效果出发作系统的考虑。这

个“实际效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测量效果;二是对教育的反拨作用,或者说“应考”效果。前者直接决定测量与评价的成功与否,从长远的观点看,后者具有更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因为它左右着测量对象本身的变化。

【收稿日期】$%%()%*)%+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改革,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1)&$0+#$%%(’+%)%%!!)%*

历史教学23456789:;<=3>?总第(%!期@AB C6D (%!

$%%(年+%期C6D +%"$%%(

那么,如何使现实的教学或学习不仅在舆论宣传、行政督导上,而且尽可能在事实上按照课程改革的方向去努力呢?除了极少数优秀学生可以通过专门组织的“理想”方式评鉴外#对大多数学生的取舍而言#考试,升学考试#特别是高考改革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考必须提高以课程标准为准则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必须最大限度地遵照课程标准的规定来命题和实施,使那些按照课程标准及其方向进行教学或学习的学校和学生得到较好的成绩,使那些不按照课程标准及其方向进行教学或学习的学校和学生得不到好成绩。偏差越小,成绩越好;偏差越大,成绩越差。因势利导,借“迎考”之力,克“应考”之弊——

—考试的竞争就可能转化为按课程标准教学或学习的竞争,课程标准才可能真正变成教师、学生内在的学习宗旨和标准。

考试本身是一种抽样测量,不可能将考生学过的所有内容都放进考试。高考是在普通高中毕业水准的基础上进行的,关注的是进一步深造的潜力,所以目标可以比课程目标少一点,“精”一些;但如果高考的目标与课程标准“差拍”或错位,或者另搞一套体系——

—“两张皮”,虽然在理论上有可能是更好的,但是课程标准就会在事实上变成对教学或学习不怎么起作用,甚至根本不起作用的纸上谈兵。这在有着长期科举传统和以考查知识记忆见长的我国,尤其如此。有一个调查说,高中教师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都研究高考说明,而读教学大纲的不到百分之十。尽管这个调查的样本还不够大,但经验告诉我们,其结果是比较可靠的,甚至是一个不需要调查的调查。面对现实,只要考试真的想做课程改革的“仆人”和“杠杆”,就必须按照课程标准来命题。反之,只要课程标准不只是为了好看,而是真是要实行的,就应当让考试成为自己忠实的“仆人”和有力的“杠杆”,特别是高考。

有一种观点认为:“考试测量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而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高考采用的是文科综合的试卷,要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需要……用文明史的观点整合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构建学科体系。”$%&言下之意,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不成体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从史学上看,学科体系是相对的。迄今

为止,史学体系一直在被不断地认识和创新,从未成为某种固定的模式。史学体裁更是不一,“章节体”可以是一种学科体系的形式,

“专题”也是一种学科体系的形式,而且还可以有别的体裁。文明史并非只有“章节体”才能体现,

“专题”同样可以展示。

其次,从教育上看,虽然高考的目标与学科体系有密切关系#但其本质不是学科体系,而是考生的学习结果——

—学习能力和深造潜力。这些能力与潜力可以在“章节体”的学习和考试中折射,也一样可以在“专题”的学习和考试中反映。

其三,从命题上看,命题时的“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的这个“实际”应当是考查对象的实际,即学生学习的对象、过程及其结果的实际,而不是其他理论或学术观点的实际。过去的“章节体”可以做纵向的理解与命题,并与其他学科综合,现在的“专题”也可以作横向的理解与命题,并与其他学科综合。

其四,从实践上看,直接从教科书介绍、分析过的史实中提问题的知识掌握水平考查,只是高考目标的一部分,还有相当部分属于方法或能力的考查,这些目标的考查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利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来考查。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通过后者进行的思维方法或能力的考查不仅有更好的效度,对教学有更明确、有利、有力的导向,而且可以弥补课本的局限#使考试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五,从“文明史”上看,文明史首先表现在人类文明的观念和视角上,新课标的制定者已经根据史学研究和学生的情况从内容的选择和观点的运用上考虑了这一点,即使有所不足,命题时同样可以通过“搭桥”的方式,从更完善、更新的高度去审视。上海市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对老教材的内容试行了从文明史视角切入的处理,实践证明,既较好地完成了考查任务,又达到了导向的目的,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并得到了同行的赞誉。

总而言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命题者如何坚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树立以课程标准为准则的观念,熟悉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实践情况,提升立意高度,改进设计思路、革新处理技术和转变操作习惯。

要做到高考目标与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相一致,有两个基本前提是必需的,一是课程标准对学习目标的规定要比较清晰,直至用行为化的语言来描述,尽可能避免教、学、考等与高考有关的方面见仁

见智,发生重大歧义,使其确实能够成为高考的依据;二是有相应的考试方式和命题技术作保障,使考试能够全面、有效、可靠地测量这些既定的学习目标。然而,不无遗憾的是,从操作层面上看,目前这两个前提都不够成熟,甚至有较大的距离。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大方面的目标,提倡和鼓励个性的选择与发展#$%。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学生的历史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停留在反复强调却失之抽象的一般的号召上,缺乏从心理因素、认知特点、学习行为上展开的具体的既有必要性,又有操作性的实验分析和研究,其中,对个性发展的研究则更是薄弱环节。所以,制订课程标准时,就出现了难题——

—非写不可,又难以按目标的表述要求做到具体、明晰、行为化,即按照“学习结果”的方式描述,只能做比较原则的定性规定。另外,又由于为了使教材的编写者、课程的实施者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历史知识目标大都只作了粗线条的规定,如“列举从汉到元的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列举&’()年至&*))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等,正如穆易宁先生的文章所评论的“比较简略”,“一些专题的表述高度概括,使得其涵盖的基本知识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贯彻《纲要》精神,鼓励教材、教学突破原有的模式,革除旧习,发挥课程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积极性上看,新课标有其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长期形成的、有很大“势能”和惯性的旧的教学理念和做法,确实需要相应的强有力的开放来冲击,才足以树立新的理念和重构新的体系。可以这样说,新的课程标准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完成了“跨越式”改革的“宣言”和“法定”的角色,但作为一种“标准”,却留下了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补足或完善的“缺位”和“空档”。

从这两年新课程试行的情况看,尽管由于商业利益的驱动,还存在利用以前的蓄势和各种手段“开倒车”的情况,但教科书从一枝独秀向“多”花争艳发展的趋势已有所激发;尽管由于史论观念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使教师有一定的“失重”感,但百家争鸣的格局也正在发动。于是,已经做的、正在做的、准备做的、等着做的和等着看的人都开始关心高考这一事实上的“末日审判”,高考支持什么?从这个意义上看,高考的改革是多么的重要!高考不仅要承担既定的遴选任务,更为关键的是要回答社会赋予的“是否应当相信课程改革?”“该不该按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或学习?”等问题。这已经成为高考命题面临的不可否认的第一要义。可以这样说,高考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了课程改革的焦点!

综上所述,为了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高考除了加紧研发有效的测量方式和技术并创造条件实施外,还必须在制定高考目标和说明时,研究和做好课程标准的“补台”工作。

历史知识是过去的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能力是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知识的“活性”和个性倾向。理论上,知识的掌握包括记忆、理解、运用等累积性的层次,已经内涵了能力。因此,当我们探讨知识的掌握及其水平时,有三个问题是必须考虑的,一是“知”,即“你知道吗”,“知道多少”;二是“识”,即“你理解吗”,“理解的深、广度如何”;三是“用”,即“你能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吗”,“解决怎样难度或复杂的问题”。传统上,我国的历史考试在“知”的目标上见长,上世纪’)年代开始,考查理解、运用目标的试题及其命题技术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虽然其成就令人瞩目,但尚处于自发的探索阶段,还需要有效、可靠的系统梳理。

从性质上看,高考有其特定的基准,在此基础上,为不同水平与个性的考生搭建展示其已有成就和潜能的平台。当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规定得比较“简略”时,实际上,不同版本的教材执行的是在方向、框架上可能相同,但在具体的史实、观点、分析方法及其掌握水平上不尽相同的目标。因而,高考命题最佳的方法是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为使用不同版本教科书和不同个性的学生分别命制试卷。如英国基础教育的水平考试就以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能力(思维方法与历史意识)为核心目标,由五个以大学为核心的考试委员会分别为选择不同史实目标和个性的学生命制试题。这种方式工作量大+对命题者的要求很高+还要有系

!

上个世纪#$年代末,上海市在确定“三加一”时,曾经做过一个意见调查,有%$&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高考应当取消历史,其中包括著名大学的历史系。理由是历史学生负担太重,导致学习僵化,其高考成绩与大学的学习成绩相关甚低或没有相关性。

统的试题储备、等值处理机制和协调制度。这种制度之所以能被大众接受’还与英国的社会与教育传统有关。日本的由文部省组织的“第一次共同考”加各大学自主考试,也是一种既强调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又照顾到考生与高校个性要求的较好办法。美国的高等教育比较普及,竞争程度较小,因此只需看平时成绩和通过相对统一的,知识要求较低的学习潜能考试,但进名牌大学、强势专业学习还得通过大学自主进行的考试。上海市在上一世纪%$

年代中期的教材改革过渡时期采用过“同”、“异”结合的组合卷(即在一份试卷中,为两种或多种教科书的共同部分命制相同的试题,为不同的部分分别命制不同的但在主要参数上等值的试题,俗称一卷

两分岔或多分岔),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用在本次“一标多本”的改革,就不是过渡的问题,必须科学合理、持久地建立解决不同试题等值问题的机制,另外,每一次命题以及考后分数处理的工作量也会明显加大。新高考如果偏向某一版本,这个版

本就会在事实上“一统天下”,教科书多样化的开端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如果在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

“求同”,就会产生凌驾于多本教科书之上的“求同”版,其时,不仅会出现多种“求同”版,使经国家审查的“多样化”的教科书变为陪衬,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实际上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一卷多选”模式(即三个必修模块的试题相同,六个选修模块的试题内容不同,但能力目标、难度相同。考生可选答其中二或三个模块的试题)大概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但必须贯彻好课程标准下的有利于推进百花齐放的教材和教学这一基本准则,如果另立目标,后果如前所述;或者不立目标,每次按命题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来命题,在我国,由此造成的后果

是可以想见的,在教学实践上,更可能出现多种“合成本”或“大全本”和“补充本”。到那时,只要有可

能,学生就会放弃负担既重,成绩又“云遮雾障”的历史学习,基础教育界甚至高校也可能呼吁取消历

史考试!。这种

“自毁长城”的局面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因此,如果采用同一卷,高考目标就有必要

对课程标准中规定得比较“简略”的“内容标准”做符合课程标准框架、指向和原则的目标化的规范。设想如下:

(一)在“知”的层面上,将比较简略的概述具体为明晰、可理解的知识点,并做出必要的限定和解

释’对课程标准中使用的“了解”、“知道”、“列举”等

记忆性的要求做出规范的、行为化的定义。如有可

能,还应当做出心理学意义上的规定,如“回忆”、“再认”等。

(二)在“识”的层面上,对已经确定的知识点分别提出明确的理解方向和程度的要求。下列常用的要求和术语可供参考:

()背景:

国内、国际;*)条件:

客观、主观、主要(或基本)、根本;!)原因:主观、客观、历史、当时、主要(或基本)、根本;

+)联系:

事实、本质、因果、对立、统一、同一;,)矛盾:

主要、基本、根本(或本质);")特征:

本质、形式、根本(或本质)、显着;-)目的:直接、间接、主要(或基本)、根本(或宗旨);

#)性质:

一般、特殊、根本;%)作用:

主要、直接、间接、长远(或历史);($)影响:

直接、间接、正面、反面、历史;(()意义:当时、历史、实际、理论。……

以上要求可根据“知识点”的重要性和连贯性

来取舍和侧重。另外,对课程标准中使用的“简述”、“概述”、“讲述”、“概括”、“分析”、“认识”、“理解”、“说明”等理解性的要求做出规范的、行为化的定义。(三)在“用”的层面上,应当对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的问题及其所需要的思维程度给出界定,必要时用实例加以说明:

()具体解释和界定运用的类型及其程度,

如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

*)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但没有明确阅读怎样类型、形式和难度的史料,通过哪些途径?信息的提取要达到什么水平?高考目标应当加以必要的明确。

史实知识的运用已经内涵了“能力”,但不是

“能力”的全部。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史实知识处于被运用的状态。因此,对知识运用的规定,只是考察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还有一个取什么观点、方法来运用的问题。正确的史实只有和正确的史论(观点、方法)正确结合,才可能构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后者的迁移性更大,对素质的提高也更重要。课程标准在“过程与方法”中以“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作了抽象的定性规定。欲使其变为可操作的高考目标,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甚至是刚开头。穆易宁先生认为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应该有一个大致范围”,对以前高考的十条能力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具体化#$%,这个的意见是非常实际而中肯的,不仅可以使高考在理论、方法上有确定性,从而提高测量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提高理论和方法论的思维水平,使历史课程向能力、素质的方向转型。万事开头难,开始可以适当粗一点,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依笔者愚见,至少,这两方面应当先行一步,时机成熟时抑或可以像英国的课程标准那样合二为一。

(一)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中的所谓“基本”应当有明确的界定。由于政治学科的改革取消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专题,前些年开始,上海市的高考说明增加了这方面的目标,遗憾的是没有深入下去#!%。如何从文明史的高度来选择和重构这些观点和方法,如何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其程度大概是最不容易的工作,前者和史学理论的进展有关,后者同历史教学的研究水准和传统有关。比如,是否可以提出地理、地缘与人类文明,文明交融、冲突与传承,现代社会与思想潮流,公民意识与法制,传统文化与外来文明,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文学艺术与社会修养,宗教文化与当代社会,现代国家与国际关系,国家利益与国际责任,和平竞争与全球经济,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社会转型与个人发展等更加贴近时代和学生的思想方法?

(二)“独立思考”,“探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学习和交流”的方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如何使其具体化、可操作和能测量,确实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如我们都知道质疑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假设能力、整理与鉴别证据的能力和构思论证能力等,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这这些能力的具体研究却大都停留在经验或大而化之的层面上,缺乏系统的、操作性的思考与研究。上海市的课程标准吸收了上一次课程改革以来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对能力及其水平和探究行为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思路,可供研究和制定高考目标时参考。具体如下:

中学历史课程培养的能力包括:

搜集史料能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途径,运用调查、访问等方式,从文献、音像、实物、当事人的回忆等材料中搜集史料;能围绕主题,多渠道、有目的地搜集各类史料。

提取信息能按一定的要求,提取史料中直接和间接的有效信息;甄别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合理的归纳和分类。

解决问题能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运用解释、论证或反驳等方法,史论结合,解决问题。

交流成果能用口头、书面等形式表述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历史人物的主要活动;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完善或辩驳。

中学历史课程的学习水平是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力要求和评价依据。学习水平按四个递进的层次分类。以下学习水平中的“!级”是对初中阶段的要求,“"级”是对高中阶段的要求。

&’识记与鉴别

!(掌握公元、王朝纪年和按某些文明标志划分历史时期的常用方法;了解中外文明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制度、优秀成果的基本内容;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甄别有关历史材料等。

"(掌握文明史的基本线索、基本史实与基本观点;掌握每个历史主题的基本线索与基本史实;根据已掌握的知识对相关历史事实或观点做出真伪或是非判断。

)’领会与诠释

!(领会中外文明的主要特征,理解重要历史人物、事件的影响;简单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和成果。

"(运用已有知识,对有关史料或问题进行解释、梳理和提炼,作出必要的说明。

*’分析与综合

!(运用提纲、表格或地图等形式,分析或综合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文明成果的历史背景、主要史实和历史地位。

"(在新情境中采用多种史料,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比较、概括主要文明的发展进程、重要特征

及其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和优秀成果。

#$评价与论证

!%了解重要人物、

重大事件的基本历史评价;感悟重要历史时代特有的生活状况、社会环境和精神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情感意志和道德情操。

"%依据各类史料,

对重要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作出评价;根据已有历史知识独立思考,阐释、论证相关问题。

&’(

初中探究型课程的一般程序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

在教师指导下形成课题;

!围绕课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多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对所获信息进行分析、

甄别、归纳;!根据有效信息形成文字、图像等各种形式的探究成果;

!展示、

交流探究成果。&’(高中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是:

!从已知信息中发现问题,

评估问题的价值;!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策略;!实施研究方案,

并在研究中加以调整;!完整表述或概括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果,展示、交流研究成果;

!反思研究过程,

检验与评价研究成果。&’(考试是一种教育测量)属于间接、特殊的心理属性测量。所谓“间接”)是指考试所测量的不是某物体外在的属性,而是考生内在的心理属性,如知识、能力及思维品质等)看不见、摸不着)须通过解

决问题才能折射出来;所谓“特殊”,是指考试与一般的心理测量不同)考生有专门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针对考试的学习和训练背景。

正是由于这个“特殊”,再加上高考强烈的功利特征,使得考生和与考生有关的方面会在应考过程

中,用“题海战术”、“押题策略”等办法,尽可能地将考查能力、过程与方法等目标的试题在实际上转化为考查记忆和熟练水平的试题,结果却损害了学习的宗旨和效果。人们尽可以谴责这种做法如何急功近利,用各种舆论的、行政的手段加以抑制。但现实地考察这种做法,却是合乎情理的———如果用

这种方法能取得高分,人们就一定会暂时牺牲“能力”而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教”与“考”的矛盾是客

观存在的规律,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命题的本身,利

用得好,是一种进步的动力。解决“题海战术”和“押题策略”问题的根本办法是积极地改革试题,合理地引进新材料、新情景,以及据此提出既在情理(即目标)之中,又在意料(即押题)之外的新问题,使“题海战术”和“押题策略”不能奏效,至少奏效甚微,使得教、学、考等有关方面都知道,只有平时按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和学习,突出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脉络,注重能力、思维品质和个性的发展才能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得到高分。

基本知识和基本脉络是个既相对于史学,又相对于学生而言的概念。为了使教师与学生两方面都“放心”地将注意力和更多的时间放在思维训练和培养上,切实减轻记忆负担,根据实际情况压缩史实知识,强调理解的深度和广度是非常必要的。

换句话说,不求“知识点”更多,但求“知识点”更明确和理解得更透,以及由此学到的思想方法、思维能力更实、更好。压缩史实知识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高考目标中加以控制)对课程目标中的

“知识点”作适当删减,保留最具思维价值的“知识点”;二是在考试的分值比例中加以控制)压缩其权重。由于我国的课程标准对史实知识的要求要远多于发达国家,而在思维方法上又甚差于发达国家,因此,就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能力训练而言,前者的效果可能更好。

近十年来,上海市高考历史科采用了上述两种

办法,在高考目标中,“知识点”逐年减少,至今已经比《教学大纲》压缩了近一半;命题时,又尽可能将

“题眼”放在目录、大事年表*基本知识+和每一章开篇的概述*基本脉络+这些教、学、考等方面都能看得

见和取得共识的“知识点”上,这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解放思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所有的考查

目标(包括史实、观点和方法,特别是观点和方法)都突出了学以致用的特征,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又有一半以上必须运用应当掌握的技能、观点和方法来解题,而与教科书中具体的史实知识关系不大,有的几乎没有关

系。这就是所谓“海派”风格的基本点,具体地说:

,$以与教科书和大量流行的

“练习册”不同的方式,在鉴别正误、判断对错、确定是非等简单应用的层次上考查史实知识的识记情况;

-$以已经学过的史实知识为载体,采用与教

科书和大量流行的“练习册”不同的变式,考查已学史实知识的理解水平;

!#以已学史实知识为背景,采用与已学史实知识程度相当的新材料、新情景和新问题,考查已学史实知识的运用活力。

$#以已学史实知识为背景,采用与已学史实知识程度相当的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视角,考查“获取历史信息”方法的掌握特征。

%#以已学史实知识为背景,采用与已学史实知识程度相当的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课题,考查基本观点、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与现代信息技术相整合,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开拓能够适应大规模考试的新形式、新问题和新题型,为新课程的高考目标寻找新的测量模式。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保障,改革阅卷理念、方式和规则,在确保阅卷信度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开放式试题的比重,为不同特点、水平的考生提供展示其综合能力、学习潜能和个性倾向的平台。

(#考试是一门科学,学科专家、教学专家还必须经过相当的学习、研究和训练才能够成为命题专家。因此,一方面应加强命题研究和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普力度,使命题改革推出的节奏和力度既反映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又符合教学改革的实际,也使大家更理解和支持考试改革。

以上措施不仅提高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而且较成功地用历史学科是思想性、人文性、应用性学科的形象改变了历史学科是记忆性、机械性、背诵性学科的形象。在“三加一”和高考录取时,政治、历史成绩通用的体制下,在历史有三本教科书,政治是一本教科书加近两年时事的情况下,选考历史的学生逐年增多,成为文科选考科目之最。据不完全统计,最不擅长记忆的考艺术类考生半数以上选考历史,在理科向文科转向的学生中,选考历史的居多。

举上海市的例子是想说明不求更多、但求更好,减轻记忆,导向思维及其实施策略这个道理。如何进一步发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比如能否开卷?上海市上一次教材改革后的会考曾经实行过,虽然效果不甚理想,但问题不是出在开卷上,而是出在试题及其他措施的配套上。初、高中新课程试点学校采用开闭卷结合,对开卷部分的试题作了相应的改革,情况就大为改观。另外,运用多媒体等视听设备创设情景和问题,并进而实现基于网络技术的考试)*+,-./0123也应当是努力的目标。

课程标准用了较多的文字规定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4#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以及由此升华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人生理想;

5#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际视野、全球文明和开放意识。657

这些本应是中学历史学科应当具有的极为重要的目标,在“知、行、意”中,是它们之间能否转换和怎样转换的制约因素。但在测量中,被试者有更自觉、强烈的功利意识和意志控制,即使“知”之,但“行之”与否,怎么“行”,抑或反“行”,则取决主体对“行之”后果的利益判断。从心理学上看,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测量属于态度领域的测量。“态度”是由认知、情感、意向等因素构成的个体内在结构,是调节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先有的倾向与准备”。6%7有效、可靠的态度测量的基本前提是被测者意识不到需要作假;或者意识到了,但不需要作假,如测量结果的真实性对被测者没有利害关系,甚至有利。因此,其适用性比认知领域要小得多。测谎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只是“净化”部分不真实的测量结果,校正测量结果的解释,而且还有许多适用条件。高考是大规模的团体测量,其结果对考生来说,有着非常现实的利益关系,越是聪明的学生越趋向于按照评价者的要求应答。更何况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规定的那些目标都与政治思想、民族情感、世界观念、人生态度等“主流意识”有关,此时此刻,有谁宁愿冒被“一票否决”或失分的风险,而坚持说真话呢?这些,都使高考丧失了有效、可靠地测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前提。更何况,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还需要有一整套与认知领域不同的测量技术上的保障,如,即使被测者主观上想说真话,还有正确认识和标准表达与解释的问题。这正如医生必须对病人的陈述作科学分析,因为病人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假象,甚至与病因错位或颠倒,而且不同生理状态和文化背景的病人对相同的病症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表述。因此,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即使是“民主、自由”和高考升学率很高的国家,可以宣布他们的大学入学考试

是学业水平考试、学习能力考试或学习潜能考试等等,都属认知领域的考试,但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的大学入学考试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测量。从实践上看,对以专门的教育、教学、训练为背景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测量与评价,最好的方式是与考生有关人员,如教师、家长、朋友的长期观察和交流,以及对被观察到的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信息进行可比较的、标准化的量表处理。这一点,思想政治学科有其丰富而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实践证明,考试所考查到的是可能蕴含着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知水平及其倾向,而非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身。

那么,考试有没有可能使这种“可能”性和“蕴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呢?经验表明,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试题大概是有希望的,但效度到底有多高,可靠性有多大,技术寿命由多长,尚待实验研究:#$显然不触及“敏感”问题或“主流意识”,明显允许考生发表看法的“中性”的开放式话题;

%$符合当代学生心理特征的,使考生有话可说,确实蕴含立场正负或倾斜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投入程度的讨论式或论辩式话题;

&$以已学知识为背景,以新材料、新情景为载体,在教科书或大量流行的“练习册”中没有任何答案的话题;

!$对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或答案有明确的鼓励办法,甚至有奖励措施的,出了差错至少不倒扣分的话题。

考试不仅要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还必须有较大的社会公信度,即考试是否被与考试有关的方面乃至公众实际(不是无奈)认可及其程度,这是考试的公举性或权威性问题。因此,新高考的改革必须考虑考生、教师的可接受程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新高考与原高考之间的过渡和接轨的问题。理论上再好的考试,如果不能被考生和教师以及与考试有关的方面积极、正确地接受,其效度和信度都会大打折扣,对教育的“反拨”作用也会大大降低,甚至走向反面。一般地说,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策略:#$回顾和总结我国以往高考的经验,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原高考中能够为新的考查目标服务的积极因素,包括选题、立意和题型、材料、常用语等一切外在方式;

%$深入调查研究,尽可能地吸收广大教师和专业部门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创造的可以(或作适当改造后可以)用于大规模考试的测量方式和方法;

&$扩大国际视野,有比较、有选择地汲取国外心理与教育测量、高等院校招生考试的优秀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是比较成熟的“过程与方法”的命题理论和技术,使之本土化,为高考改革服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加紧高考目标的研究和试题的实验研究,取得尽可能有效、可靠的实践及其程序的依据,使高考改革建立在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的基础之上;

’$以教与学的适应性为基点,以现在到全面实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为过渡期,“走一步,看一看”,有计划、有节奏地推出改革措施——

—目标(尤其是能力目标)可以逐步到位;权重可以由小到大;题型可以渐变成型;改“此”可以暂缓改“彼”;评分可以从“泛”到“范”等。

($加强信息反馈,对考试后的各种数据做统计分析,准确掌握考生对命题改革的实际承受和适应能力;进行社会调查,及时了解考生、教师以及与考生有关的各个方面对高考改革的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由此调整改革的策略和力度,使高考改革“有利、有理、有节”。

【作者简介】聂幼犁)#*’&+,,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科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公悫】参考文献:

-#.穆易宁/新课标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改革-0./天津:历史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1./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该《手册》提出了以下理论观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2生产力与生产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2社会形态及其基本特征2阶级(阶层)、国家改革与革命2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2民族关

系2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2战争及其性质2历史发展之特

点:统一性与多样性、量变与质变、形式和内容、现象与本

质、局部与全局、原因与结果等2观察与把握历史的思想方

法:从事实出发、阶级分析、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结合等”。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1./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辞典-3./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

高考英语语法-省略

高考英语语法——省略 无论在口语中还是在书面语中,有时为了讲话简洁或行文方便,常常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略去,这种现象称为省略。纵观历年高考试题,"省略"在单项填空中频频出现。 简单句中的省略 1、省略主语祈使句中主语通常省略;其它省略主语多限于少数现成的说法。 (1) (I)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2) (I) See you tomorrow. (3) (It) Doesn’t matter. (4) (I) Beg your pardon. 2、省略主谓或主谓语的一部分 (1) (There is) No smoking . (2)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 (3) (Will you) Have a smoke ? (4) What/How (do you think) about a cup of tea ? (5) Why (do you) not say hello to him ? 3、省略作宾语的不定式短语,只保留to,但如果该宾语是动词be或完成时态,则须在之后加上be或have: (1) –Are you going there? --Yes, I’d like to (go there). (2) He didn’t give me the chance, though he had promised to (give me the chance). (3) –Are you an engineer? --No, but I want to be. (4) –He hasn’t finished the task yet. --Well, he ought to have. 4、省略表语 (1) –Are you thirsty? --Yes, I am (thirsty). (2) His brother isn’t lazy, nor is his sister (lazy). 5、同时省略几个成分 (1) Let’s meet at the same place as (we met) yesterday. (2) –-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 ? ---(I have) Not (finished my work) yet. 1、主句中有一些成分被省略 (1) ( I’m ) Sorry to hear you are ill. (2) ( It’s a ) Pity that he missed such a good chance. 2、主句中有一些成分被省略 (1) –Is he coming back tonight? --I think so. (2) –She must be busy now? --If so, she can’t go with us. (3) –Is she feeling better today? --I’m afraid not. (4) –Do you think he will attend the meeting? --I guess not. 这种用法常见的有:How so? Why so? Is that so? I hope so. He said so.及I suppose/believe/hope not. 两个并列句中,后一个分句常省略与前一分句中相同的部分。 (1) My father is a doctor and my mother (is) a nurse. (2) I study at college and my sister (studies) at high school. (3) When summer comes, the day is getting longer and longer, and the night (is getting) shorter and shorter. 1、连词的that省略 (1) 宾语从句中常省略连词that,但也有不能省略的情况。

高考英语的五种省略结构

高考英语的五种省略结构 下面是2007年福建省高考英语中的一道单选题: Although _____ my opinion,the old professor did’t come up with his own. A. against B. on C. for D. in 此题答案选A。根据句首的although可知,前后两者意思相反,故填against。全句意为:虽然老教授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他也提不出自己的观点。句中的although against my opinion 为although he was against my opinion 之省略,为“连词+省略结构”的一种。这类结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连词+介词 While at college,Delia wrote a novel. 上大学时,迪莉娅写了一部小说。 Once in the examination hall,he forgot about all this. 一进考场,这一切他都忘了。 While in London,he studied the English labour movement. 在伦敦时他研究了英国的工人运动。 二、连词+形容词 He acted as if certain of success. 他表现得对成功很有把握似的。 If possible,let me know beforehand. 如果可能,可在事前通知我。 Though exhausted,he stayed up late. 尽管疲惫不堪,他仍很晚才睡。 Whenever possible,the children play outside. 每当有可能,孩子们总在外边玩耍。 Avoid structures of this kind wherever possible. 只要可能,都要避免这种结构。 Her daughters were of some help,however small. 她的女儿们总能帮些忙,不管多小的忙。 三、连词+现在分词 She trembled a little while doing so. 她这样做时稍稍颤抖了一下。 He tends to get carried away when watching wrestling on TV. 他一看电视中的摔跤节目就很兴奋。 They were surprised by her openness when talking about her private life. 她谈起私生活时非常坦率,他们都很吃惊。 注:以下两句中的before 不是连词,而是介词,其中的-ing 形式为动名词,而非现在分词。 Before giving evidence the witness had to take an oath. 证人作证前要先宣誓。 It would be unwise to buy the house before having it appraised. 买房子不事先估价是不明智的。 四、连词+过去分词 He will come if asked. 他如被邀就会来。 When asked,she confirmed that she was going to retire. 有人问她时,她肯定了她将要退休。 While locked up in prison,she wrote her first novel. 她在狱中写出了她的第一部小说。 When taken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the drug has no side-effects. 若按说明服用,本药无任何副作用。 五、连词+不定式 Smiling pleasantly,the stranger turned as if to speak to me. 那个陌生人面带愉悦的笑容,转身面向我,似乎想对我说话。 【温馨提示】

高中英语省略句讲练.

高中英语省略句讲练 为了使话说得简明扼要,英语句子中某个单词、短语甚至从句或主句都可以省去。这种省去句子某些成分而保持句子意思不变的现象,称为省略(ellipsis) 种类例句说明 主语的省略 Beautiful day (= It is a beautiful day, isn’t it? Pity we live so far from the sea. (It is a pity we live so far from the sea. 有时也可省略整个句子的 主语和谓语,只保留次要 成分。 She was poor but (she was honest. --Did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accident? --Not until you told me. (= I didn’t know anything about it until you told me. 谓语的省略 --what do you think made Mary so upset?

--Losing her new bicycle (made Mary so upset. 状语从句的省略Seen from the plane (when it is seen from the plane, the house looks like tiny toys. If (it is possible, I’ll go there with you. 注意状语从句中的主语同 主句主语的一致性。 不定式的省略 The boy wanted to ride his bicycle in the street, but his mother told him not to. (not to ride his bicycle in the street. --Alice, why didn’t you come yesterday? --I was going to (come yesterday, but I had an unexpected visitor. 若不定式后面是完成时, 省略时应保留have;不定 式后含有动词be的结构 时,也要保留be动词。 --Did you tell him the news? --I ought to have (told him the news, but I didn’t know how to speak. --Are you an engineer? --No, but I want to be.

高三第二学期英语复习公开课的说课稿

高三第二学期英语复习公开课的说课 稿 高三第二学期英语复习公开课的说课稿 由于词篇语法填空和改错题是英语高考当中必考的题型,因此这节课有着重复习和讲解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语法填空是“对词法与句法知识”项目的考查。分析历年高考卷可知,其中的词法部分侧重考查动词时态及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冠词、代词、并列连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等;句法部分侧重考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强调句型、倒装句、省略句等。在基本覆盖主要语法知识要点的前提下,多数试题突出了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以及从句的考查。把动词及句法作为语法填空题的测试重点是高考英语命题的一贯原则,这一点今后还将坚持下去,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对动词和从句的复习。这种试题本着“突出语境、重在运用、符合表达、体现能力”的原则,强调语法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揣摩说话人的意图成了解决语法填空题的关键。考虑到上个学期我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在词篇语

法填空题上,所以这节课就没有专门设计这一类型的题,而是在词篇语法填空题上添加了改错题,因为我认为这两道题在考点上有些类似,比如时态,语态,固定搭配,介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那么怎么去做改错题呢?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短文改错的错项设置,以便目的明确。1.动词形。主要包括两类错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错误,以及主、谓不一致的错误。2.名词数。指名词单、复数形式的用法错误。常表现为将名词复数写成单数。例如:…so that I’ll ge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 (subjects) 3.区分形和副。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具体用法。这也是高考短文改错的常考点。4.非谓动词细辨别。这是考查最多的错误形式之一。主要有分词和动名词类错误,也包括不定式类错误。5.习惯用法要记住。主要考查习惯搭配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其错误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多词、少词和搭配错误。6.句子成分多分析。不同的句子成分要用不同的词类;不同的语景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这些都有待我们对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作细致的分析,才能找出用词不当的错误。7.逻辑错误须关注。与句子的上、下文不一致,甚至相矛盾,属于逻辑性错误。如称

高考英语语法倒装和省略

倒装和省略 1.Only after set free able to go on with his research work. A.he was;was he B.was he;was he C.was he;he was D.he was;he was 2.Nowhere else in the World cheaper tailoring than in Hong Kong. A.a tourist can find B.can a tourist find C.a tourist will find D.a tourist has found 3.So 1oudly that even people in the street could hear him. A.he spoke B.did he speak C.he did speak D.spoke he 4.On the top of the hill where the old man once lived. A.a temple stands there B.a temple standing C.does a temple stand D.stands a temple 5.The soil is a part of the earth,is the atmosphere. A.that B.such C.so D.it 6.The door burst open and ,shouting with anger. A.in rushed the crowd B.rushed in the crowd C.the crowd in rushed D.in the crowed rushed 7. then he wouldn’t have made such a mistake. A.If he followed your advice B.Were he to follow your advice C.Had he followed your advice D.He had followed your advice 8.Jenny is a beautiful girl and she likes dancing very much,. A.so is Mary B.so does Mary C.so Mary does D.so it is with Mary 9.Not until over back to his lab. A.was the war;the scientist went B.the war was;went the scientist C.was the war;did the scientist go D.the war was;did the scientist go 10.—Listen,there . — Oh,yes.There . A.goes the bell;it goes B.goes the bell;goes it C.the bell goes;it goes D.the bell goes;goes it 11.Among the high-risk group of heart disease _____ people with a preference for fat-rich foods. A. there are B. are C. they are D. who are 12.Scarcely themselves in their seats in the theater the curtain went up. A. has they settled ;than B. did they settle; before C. had they settled ;when D. they had settled; while 13. a certain doubt among the students as to the necessity of the work. A. It existed B. There existed C. They had D. There had 14.Were it not for friction, we to walk on this planet of our own. A. would not be able B. should not have been able C. were not able D. are not able 15.Many a time me good advice. A. my teacher gave B. has given my teacher C. my teacher has given D. has my teacher given 16.-Do you know Jim quarreled with his brother?

高考英语最新省略句知识点解析

高考英语最新省略句知识点解析 一、选择题 1.As we all know, , the pollution will get worse and worse. A.not if carefully dealt with B.until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C.if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D.when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2.The boss asked Tim to go and out if there was anyone else absent. A.find B.finding C.to find D.found 3.Our bedroom ________ 8 metres across, if ________ in metres. A.is measured; measured B.is measured in; measuring C.measures; measured D.measures in; measuring 4.If the same treatment again, he is sure to get well. A.giving B.give C.given D.being given 5.I decide I will not attend her birthday party ________. A.if inviting B.when inviting C.unless invited D.while invited 6.If ________ to very loud music every day, young people may risk going deaf. A.expose B.exposing C.exposed D.to expose 7.—Frequent lack of breakfast does harm to health. — , why do you always do that? A.So what B.If so C.If any D.Even so 8.Friendship is like money, easier made than ______. A.being kept B.to be kept C.keeping D.kept 9.If ______ in class, you will have to clean the classroom for a week as a punishment. A.to catch to sleep B.caught to sleep C.catching sleeping D.caught sleeping 10.The text and dialogues below focu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eties which can create misunderstanding if ______. A.ignore B.to be ignored C.ignoring D.ignored 11.Mimosa, 15 cm in height, is a sensitive small plant, which will close when ______. A.touching B.touched C.is touched D.to be touched 12.Jerry has promised to keep the secret, so he won't tell anyone even though . A.asking to B.to be asked C.to ask D.asked to 13.When ________how a statue from distant Greece____in China,researchers explained that it

高考英语省略句知识点分类汇编附解析

高考英语省略句知识点分类汇编附解析 一、选择题 1.When people cut down big trees, new trees should be planted. ,they will have no trees to cut down in the future. A.If not B.If so C.If no so D.If don’t 2.The flowers he bought will die unless every day. A.watered B.watering C.being watered D.to water 3.Though ________ of the danger, Mr. Brown still risked his life to save the boy in the fire. A.having told B.being told C.to be told D.told 4.---Are you a teacher? ---No, but I ________. A.used to B.was used to C.used to be D.used to do 5.We will gather for the community service at the school gate at 8 tomorrow morning unless . A.otherwise informing B.otherwise being informed C.otherwise informed D.having otherwise informed 6.—How is Amy suffering from liver failure? —The doctor has said if in a proper way, she is likely to recover. A.to be treated B.treated C.treating D.is treated 7.The text and dialogues below focu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eties which can create misunderstanding if ______. A.ignore B.to be ignored C.ignoring D.ignored 8.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engine. ________, we’d bett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Otherwise B.If not C.But for that D.If so 9.Unless ________ to speak, most high school students here prefer remaining silent in class. A.invited B.inviting C.being invited D.having invited 10.A good interviewer is able to tell very quickly if you’ve done your homework about the company, so make sure you ________! A.do B.have C.will do D.did 11.As we all know, , the pollution will get worse and worse. A.not if carefully dealt with B.until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C.if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D.when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12.—Those senior citizens cheated should have been warned of illegal fund-raising.

2020高考英语中的省略

高考中的省略 在英语中,有时为了避免结构上或内容上的重复,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有时因为语法的客观要求,句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成分不需要表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省略。英语中的省略要求不破坏语法结构,要保持句子意义的准确无误。省略有词法上的省略,也有句法上的省略,还有一种替代省略。省略部分的成分和含义可从上下文或具体语言环境中找到而且是有章可循的,英语的省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简单句中的省略 1)感叹句中常省略主语和谓语,如: What a hot day ! How wonderful! 2)在一些口语中可以省略某些句子成分,如:Anything else ? —Are you feeling better now ? — Much better . This way, please. 二、并列句中的省略 1)如果主语不同,而谓语动词中的一部分相同,则省略谓语动词中相同的部分,如:John must have been playing basketball and Mary doing her homework. 2)主语相同,谓语动词也相同,则二者都可以省略,如: His advice made John happy, but Mary angry. 3)主语相同,而谓语不同,则可以省略主语,如: He gave up drinking for several days, but soon returned to his old ways. 4)在并列复合句中,如果that从句从属于第二个并列句且它的谓语动词和宾语等其它一些成分与第一个并列句相同, that从句通常可以省略这些相同的部分,如:Jack will danceat the party, but I know Tom won't . 三、复合句中的省略

高考英语省略句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1)

高考英语省略句知识点知识点总复习附解析(1) 一、选择题 1.We all know that, __________, the situation will get worse. A.not if dealt carefully with B.if not carefully dealt with C.if dealt not carefully with D.not if carefully dealt with 2.—It was careless of you to put your new bike downstairs all night. —My God!________. A.So I did B.So it was C.So did I D.So have I 3.The boss asked Tim to go and out if there was anyone else absent. A.find B.finding C.to find D.found 4.Some of you may have finished the text. _______, you can go on to the next. A.If ever B.If so C.If possible D.If not 5.Don’t ______ in the exam while _______ an exam. A.calm, take B.cheat, taking C.list, taking D.ignore, take 6.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engine. ________, we’d bett 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Otherwise B.If not C.But for that D.If so 7.Lei Feng was a person who was only too ready to help others, seldom ________, refusing them when they turned to him. A.if never B.if ever C.if not D.if any 8.Unless ________ to speak, most high school students here prefer remaining silent in class. A.invited B.inviting C.being invited D.having invited 9.What do you feel when _______ to yourself after your mobile phone battery runs out in the middle of a call? A.leaving talking B.left talking C.being leaving talking D.being left talking 10._____, a man who expresses himself effectively is sure to succeed more rapidly than a man whose command of language is poor. A.Other things were equal B.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C.To be equal to other things D.Other things to be equal 11.Present at the funeral were about 1000 people, many more than__________. A.is expected B.expected C.having expected D.having been expected 12.—Have you been to the Great Wall?

高考英语语法省略

高考英语语法省略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考英语语法——省略 无论在口语中还是在书面语中,有时为了讲话简洁或行文方便,常常在不影响文意的情况下将句子中的某些成分略去,这种现象称为省略。纵观历年高考试题,"省略"在单项填空中频频出现。 简单句中的省略 1、省略主语祈使句中主语通常省略;其它省略主语多限于少数现成的说法。 (1) (I)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2) (I) See you tomorrow. (3) (It) Doesn’t matter. (4) (I) Beg your pardon. 2、省略主谓或主谓语的一部分 (1) (There is) No smoking . (2) (Is there) Anything wrong (3) (Will you) Have a smoke (4) What/How (do you think) about a cup of tea (5) Why (do you) not say hello to him 3、省略作宾语的不定式短语,只保留to,但如果该宾语是动词be或完成时态,则须在之后加上be或have: (1) –Are you going there --Yes, I’d like to (go there).

(2) He didn’t give me the chance, though he had promised to (give me the chance). (3) –Are you an engineer --No, but I want to be. (4) –He hasn’t finished the task yet. --Well, he ought to have. 4、省略表语 (1) –Are you thirsty --Yes, I am (thirsty). (2) His brother isn’t lazy, nor is his sister (lazy). 5、同时省略几个成分 (1) Let’s meet at the same place as (we met) yesterday. (2) –-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 ---(I have) Not (finished my work) yet. 1、主句中有一些成分被省略 (1) ( I’m ) Sorry to hear you are ill. (2) ( It’s a ) Pity that he missed such a good c hance. 2、主句中有一些成分被省略 (1) –Is he coming back tonight --I think so. (2) –She must be busy now --If so, she can’t go with us. (3) –Is she feeling better today --I’m afraid not.

高考英语省略句知识点单元汇编(1)

高考英语省略句知识点单元汇编(1) 一、选择题 1.The director was fully convinced that this moving story, if ______ for television, would be a hit. A.adapted B.being adapted C.to be adapted D.having been adapted 2.Alcohol can damage the liver and do great harm if in large quantities. A.to be consumed B.to consume C.consuming D.consumed 3.However frequently , the textbook play acted by my classmates still interests us every year. A.performed B.performing C.to be performed D.being performed 4.Taking this medicine, if _______, will of course do good to his health. A.continued B.to continue C.continues D.continuing 5.Though ________ of the danger, Mr. Brown still risked his life to save the boy in the fire. A.having told B.being told C.to be told D.told 6.We will gather for the community service at the school gate at 8 tomorrow morning unless . A.otherwise informing B.otherwise being informed C.otherwise informed D.having otherwise informed 7.—How is Amy suffering from liver failure? —The doctor has said if in a proper way, she is likely to recover. A.to be treated B.treated C.treating D.is treated 8.Friendship is like money, easier made than ______. A.being kept B.to be kept C.keeping D.kept 9.It sounds like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car’s engine. ________, we’d better take it to the garage immediately. A.Otherwise B.If not C.But for that D.If so 10.It is dangerous to drive the car while on the phone. A.talk B.talking C.talked D.to talk 11.What do you feel when _______ to yourself after your mobile phone battery runs out in the middle of a call? A.leaving talking B.left talking C.being leaving talking D.being left talking 12.—Have you been to the Great Wall? —Perhaps not in my memory; ________, it might have been during the early childhood. A.if any B.if so

高三第二学期英语复习公开课的说课稿

高三第二学期英语复习公开课的说课稿 由于词篇语法填空和改错题是英语高考当中必考的题型,因此这节课有着重复习和讲解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语法填空是“对词法与句法知识”项目的考查。分析历年高考卷可知,其中的词法部分侧重考查动词时态及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冠词、代词、并列连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等;句法部分侧重考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虚拟语气、强调句型、倒装句、省略句等。在基本覆盖主要语法知识要点的前提下,多数试题突出了对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实词以及从句的考查。把动词及句法作为语法填空题的测试重点是高考英语命题的一贯原则,这一点今后还将坚持下去,因此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对动词和从句的复习。这种试题本着“突出语境、重在运用、符合表达、体现能力”的原则,强调语法知识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因此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并揣摩说话人的意图成了解决语法填空题的关键。考虑到上个学期我已经花了大量时间在词篇语法填空题上,所以这节课就没有专门设计这一类型的题,而是在词篇语法填空题上添加了改错题,因为我认为这两道题在考点上有些类似,比如时态,语态,固定搭配,介词,代词,形容词和副词等. 那么怎么去做改错题呢?首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短文改错的错项设置,以便目的

明确。1.动词形。主要包括两类错误:动词的时态和语态错误,以及主、谓不一致的错误。2.名词数。指名词单、复数形式的用法错误。常表现为将名词复数写成单数。例如:…so that I’ll get good marks in all my subject. (subjects) 3.区分形和副。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具体用法。这也是高考短文改错的常考点。4.非谓动词细辨别。这是考查最多的错误形式之一。主要有分词和动名词类错误,也包括不定式类错误。5.习惯用法要记住。主要考查习惯搭配方面的基础知识。这也是历年高考的常考点,其错误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多词、少词和搭配错误。6.句子成分多分析。不同的句子成分要用不同的词类;不同的语景要选择不同的词语。这些都有待我们对句子结构和句子成分作细致的分析,才能找出用词不当的错误。7.逻辑错误须关注。与句子的上、下文不一致,甚至相矛盾,属于逻辑性错误。如称谓上的张冠李戴,人名、地名、时间、方位等方面的错误,常是这类错误的考查对象。所以短文改错解题思路和检查原则是:1)句中各部分的结构是否完整,特别是每个句子要有动词;2)谓语动词的时态、语态;3)非谓语动词的用法;4)名词的单、复数,格的使用是否正确;5)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是否正确;6)代词的格和性的使用是否有误;7)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副词是否准确无误。 以上是个人对这次公开课的论述和教学想法。

2020届高考英语省略句复习.doc

2020届高考英语省略句复习 专题省略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 (言以简为贵)。为了使话说得简明扼要,英语句子中某个单词、短语甚至从句或主句都可以省去。这种省去句子某些成分而保持句子意思不变的现象,称为省略(ellipsis)。一、省略的目的省略多见于非正式的文体,尤其在对话中,省略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英语中的省略一般说来有三个目的:a.避免重复,减少累赘。省略的主要目的是避免重复,去掉不必要的累赘和繁琐。mike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to school to see me the next day, but he didn't come to school to see me the next day. 迈克说他第二天要来学校看我,但是第二天他并没有来学校看我。 -- mike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to school to see me the next day, but he didn't. 迈克说他第二天要来学校看我,但是他并没有来。(省掉最后九个词,句子简洁多了) — what did he want yesterday 他昨天要了什么?— an apple. 一个苹果。(如果回答时说出全文“he wanted an apple yesterday”,便显得别扭,不自然)b.连接紧密,结构紧凑。省略也是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一种修辞手段。 john was the winner in 1994 and bob in 1998. 约翰是1994年的获胜者,鲍勃是1998年的获胜者。(bob后省略了was the winner,句子结构显得比较紧凑) in some places we stopped in tents for the night, in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