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血压脑出血术前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前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前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前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般在发病时常突感头部剧痛,频繁

或十分钟内神志转为

所致。观察瞳孔变化,须从患者入院开始,以后须次观察对照,对判断患者是,每日换穿刺部位,防止局部肿胀。

术后护理人员应了解术中详细情况,以便对病情有基本评估。做好术后第次生命体征、

3、控制血压保持术后血压稳定,避免发生再出血术后血压波动大或急剧增高是发生再出血的重要原因,故监控血压尤为重要,术后出血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况且术后72 h内

为脑水肿高峰期,因此有条件者应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血压。监测血压的袖带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尽量使用同侧肢体监测,每8h1次松开袖带一次,每次数10min,每24h关机休息30min以减少误差,同时,血压的监测应与意识、瞳孔的判断和体温、脉搏、呼吸、心电图的监测及其它临床资料结合起来才能对预后作出客观的判断。根据血压的监测数据,早期可遵医嘱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 mL加硝酸甘油20 mg,开始15滴/min,然后根据患者血压调节,或采用5%葡萄糖50 mL加硝普纳50 mg,用微量输液泵推注,开始时2 mL/h,也是根据血压调节;因硝普钠在稀释后4 h药效会衰减,因此必须每4 h更换1次药物,并给予避光使用。术后一般将血压控维持血压在140~160/90~100 mmHg,不宜过度降血压,否则导致脑灌注不足,引起脑组织广泛的缺血、缺氧性损伤,不利于脑功能恢复。颅内压增高也会影响患者的血压变化,因此要准确、快速地静脉滴注甘露醇,要求将250 mL液体在20~30 min内滴完,以减轻脑水肿。

5.1密切观察血氧饱和度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每1~2 h测量血氧饱和度1次,并记录,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低于95%时,查找原因,提高氧流量至4~6 L/min。病房的湿度在40%~60%左右,保持呼吸道湿润;根据患者的需要吸痰,以确保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5%以上。若在持续给氧情况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90%,可考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短期内不能清醒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痰多粘稠时可在吸痰前注入少量气管湿化液(一般2 mL),以达到稀释痰液及增湿作用。

5.2预防误吸对于进行鼻饲的患者,鼻饲前要先给患者翻身、拍背、吸痰,抬高床头30°~40°后再进行鼻饲;当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及胃内容物,防止食物反流[3]。

7、引流管的护理

①防止引流管堵塞,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头部引流管一般放置3~5 d拔管,最长时间者可达

16 d,因此引流管的护理特别重要。在护理的过程中要防止打结、扭转、拔脱。如果引流

管发生堵塞,一定要注意挤压引流管时挤压的方向和手法。用手由引流管的近端向远端方向挤压,慢慢地把凝固的小血块挤掉后,引流恢复通畅。

②定时巡视引流的量和颜色术后出血多发生在手术后24~48 h内,因此至少每30 min巡视

观察患者1次,观察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并准确记录。若引流液颜色鲜红,提示脑内有继续出血的可能。患者术后在短时间内从引流管引流出新红色血性液超过200 mL,立即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止血处理,脑脊液由血性逐渐变黄为正常,出血得以控制。

③保持大便通畅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咳嗽,以免颅内压过高而使脑脊液从未

愈合伤口处渗出,不利于伤口愈合,增加颅内感染机会。若患者出现咳嗽,可遵医嘱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或使用止咳、化痰的药物。同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护士一手按压患者的胸部,另一手的拇指、食指放于胸骨上窝气管处,当患者深吸气末用力咳嗽时压迫气管,刺激咳嗽以利于排痰。

8消化道的护理

①防止消化道出血由于脑出血和脑水肿,引起植物神经中枢受到损害,引起胃酸大量分泌,造

成胃黏膜急性损伤、出血、糜烂进而导致应激性溃疡。多发生于术后2~14 d内,表现为解黑便、胃内抽出咖啡色胃液,同时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5]。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腹胀、肠鸣音亢进,应警惕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有14例患者在出现黑便或胃管引流出咖啡色胃液前均有上述的症状。因此护理上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1~2 h 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病情稳定后改为每4 h测量1次,连续2~3 d后改为每天2次。当收缩压在短时间内低于原基础血压的30~40 mmHg时,应警惕有出血的可能。术前及术后常规遵医嘱应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奥美拉唑,以减少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防止隐性出血发展成为消化道大出血。出血严重时,可遵医嘱胃内注入云南白药1/8瓶;

也可口服或灌注凝血酶,用等渗盐水(温度不超过37℃为宜)溶解,使每毫升含凝血酶50~500单位,凝血酶每次用量0.2~2万单位,严重出血患者可增加用量,每2~6 h用1次。必要时遵医嘱用去甲肾上腺素1 mg加冰生理盐水500~1 000 mL洗胃,并全身使用止血药,必要时补充新鲜血液。消化道出血停止后可给予温凉、无刺激性、偏碱性的食物,以缓冲胃酸,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6]。

②合理饮食通过进食可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减少消化道出血。故对于清醒者,术后6 h

病情允许情况下,开始饮用少量温开水,无呕吐时可少量多餐进食低脂、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食物,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鱼类及富含纤维食物,并注意粗细搭配、不咸不甜;对不能进食、昏迷的患者,术后3 d留置胃管,早期胃肠内营养;同时在每次鼻饲时,通过对胃液的观察,了解消化道是否有出血及评估出血量。本组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经上述处理后,3例患者的病情得以控制,1例患者因原有肝功能不全而致出血难以控制,且年龄84岁,家属签字放弃治疗而死亡。

9术后功能锻练

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3天意识清楚,根据病情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对重度吞咽障碍者予以鼻饲,中、轻度吞咽障碍者,鼓励其自行摄食,并配合经静脉给予营养治疗。

1 基础训练

向病人讲解训练的目的,增加其协调性,先清洁口腔,观察口腔黏膜及舌有无溃疡等。

1.1 发音运动首先对病人进行单字训练,让患者从“我”、“你”开始训练发音,鼓励病人大声说,建立自信心。教病人唱简单歌曲,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闭锁功能。一般在晨间护理进行,逐渐达到发声、发音准确与协调。

1.2 舌肌、咀嚼肌运动在患者未出现吞咽反射情况下,先行舌肌和咀嚼肌的按摩。先让患者张口,将舌尽量向外伸出,然后将舌缩回,闭口作上下牙齿互叩及咀嚼10次,如果不能自行舌运动,护士可用纱布轻轻把持舌,进行上下、左右运动,然后将舌送回原处,以磨牙咬动10次。在三餐前进行,每次15~20min。

1.3 吞咽动作对咽部进行冷刺激,可有效强化吞咽反射,促进吞咽力度,每日3次。具体方法是用棉签蘸少许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嘱患者做吞咽运动。

2 摄食训练

2.1 体位对卧床患者,一般取躯干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患者应将背部用靠垫垫起,护士在患者健侧,使食物不易漏出,减少逆流和误咽。对尚能下床的病人,取头稍前屈位,身体倾向健侧30°,可使食物由健侧咽部进入食道。如果偏瘫病人,应将头部转向瘫痪侧80°,使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以防止误咽。

2.2 食物的形态应由营养师将主食配以牛奶、蔬菜汁和果汁等,使食物密度均匀,粘稠适度,色、香、味俱全,利于消化,吸收。

2.3 摄食量开始时以3~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每次进食后,嘱病人反复吞咽数次,以使食物全部咽下,也可饮一口适量的水,去除咽部残留食物。

2.4 进食物的分配方法根据不同的需要量,每日合理分配,坚持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原则。对有精神障碍的病人,应鼓励进食,应开导和启发,设法把预定量协助全部摄入。有的患者进食不张嘴,这时从牙缝中倒一匙水,刺激其张口,一旦开口,就要一口接一口给予,不能间断。对舌肌运动麻痹致搅拌失灵、不能将食物向咽部推动、但吞咽反射仍保留者,可将食物送至患者舌根部,随之用匙轻压舌部一下,引起吞咽反射将食物咽下。为

防止误咽,在进食时嘱患者吸足气,吞咽前与吞咽时憋住气,使声带闭合封闭喉部后再吞咽,吞咽后咳嗽一下,将肺中气体排出,以喷出残留在咽后部的食物残渣。

通过上述方法,经训练和进食,患者基本上能进行摄食,并能够促进发声运动,使患者早日康复,减少术后的并发症。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护理

1、心理护理

病人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家属应从心理上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耐心的解释病情,消除病人的疑虑及悲观情绪,使之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和巩固功能康复训练的信心和决心。

2、预防并发症

(1)每日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病人咳黄痰、发热、气促、口唇青紫,应立即请医生诊治。

(2)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3)瘫痪病人多有便秘,有的可因为用力排便致使脑出血再次发生。因此需注意饮食结构,多给病人吃低脂、高蛋白、高能量饮食及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等,并给以足够水分。定时定点给便器排便,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

(4)病人瘫痪在床,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处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面垫保护骨隆突处,每2~3小时翻身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床铺经常保持干燥清洁,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每日行四肢向心性按摩,每次10-15分钟,促进静脉血回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下肢肿疼,应迅速诊治。

3、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4、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每日3-4次,幅度次数逐渐增加。随着身体的康复,要鼓励病人自行功能锻炼并及时离床活动,应严防跌倒踩空。同时配合针灸、理疗、按摩加快康复。

面瘫的功能锻炼

用拇指自两眉之间经眉弓,经太阳穴到目内眦,再下经鼻翼旁、鼻唇沟、嘴角至下颌角,缓缓按揉,直到发热发酸为止。

语言功能训练

要耐心细致地一字一句进行练习,练习时,注意力要集中,情绪要稳定,说话节奏宜慢,先从简单的单字、单词练习。鼓励病人大胆与人交谈,也是一种语言锻炼的方法。

半身不遂功能锻炼

坐卧练习:由家属扶病人反复作起坐、躺下动作;或在床的脚端拴一根绳子,让病人健康的手抓住绳子自行作起卧训练。

上肢锻炼

经常按揉患肢,再作外展内收及肘关节伸屈,内外旋转运动。

下肢锻炼

病人俯卧,家属用手背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揉,如此反复数次。也可让病人坐在凳子上,肢踩竹筒来回滚动或进行行走,搀扶病人上下楼梯练习也可促进功能改善。

控制血压,预防再次出血

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要定期检查血压,使血压保持在18/11.5Kpa左右,坚持正确服用降压药,不可骤停和自行更换,亦不宜同时服用多种降压药,避免血压骤降或过低致脑供血不足,戒除烟酒,勿过度劳累,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以免使血压骤升骤降而危及生命。

针灸

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和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行穴位封闭[2],1次/日,14天为一疗程,一般需要二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间隔一周再行第二疗程,常用穴位为:合谷、曲池、足三里等。

5、日常生活动作锻炼

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病人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病人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加强基础护理和卫生宣教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各种用具要方便患者拿取,物品放置要牢靠,防止跌伤、烫伤、碰伤等意外伤害。大小便失禁者应照料好大小便,每日清洁外阴1~2次,保持被、裤清洁干燥,长期卧床者,要经常帮助翻身,按摩骨突出受压部位,以防褥疮的发生。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健康教育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总伴随着患者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或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欲望。为减轻和消除术后的不良后果,提出了从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语言功能训练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等五个方面加强术后恢复性治疗,对提高患者的康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术后;康复教育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多发病急、来势凶猛,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常见疾病,而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后病程长,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语言或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恢复较慢,常导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丧失劳动能力,不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更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我们在其住院期间特别是术后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治疗效果,减少了住院时间,使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1 心理护理 首先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帮助其正确面对现实,解除悲观情绪,消除顾虑,鼓励患者进行主动锻炼,尽可能地让患者接受自己喜欢依赖的治疗方案,给患者营造一个关心、体贴、和睦的家庭护理氛围,家庭的稳定是患者心理健康首要条件,引导其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这样会使患者培养和树立治疗信心,并且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心理的康复。 2 饮食指导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处于高代谢和负氮平衡状态, 除静脉给予营养支持外,康复期的胃肠道营养支持更重要。因此,尽早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营养的供给,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暂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给予留置胃管,每天注入足够的水分和流质饮食,合理搭配膳食,防止便秘。 3 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高血压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等后遗症,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肢体肌力0~1级,早期应采用有效的按摩和被动运动,由健侧至患侧,大关节至小关节3~5次/d,10~20min/次左右,以增强患者肢体的力量,同时拍打、按摩肌肉,促进肌力的恢复。患者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患者被动运动,肌力开始恢复时,帮助鼓励患者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位-坐位-站位-步行,循序渐进,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并指导家属帮助按摩,坚持锻炼,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 4 语言功能的训练 患者清醒后的早期应以口腔训练为主,练习发声和咽腭闭合训练。待患者适应后,以咽部训练为主,进行咽部冷刺激,吸吮与喉上抬训练,闭锁声门练习和声门上吞咽。对失语或语言不利的患者,每天上、下午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语言训练,逐步恢复语言功能。运动性失语:字-词-短句;感觉性失语: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命名性失语:用物品反复教患者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患者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但要注意防止患者过度疲劳。 5 预防各种并发症 5.1 积极有效的排痰,保持呼吸通畅,预防肺部感染 首先,对意识不清,病情较重的患者,应采取每1~2h翻身1次,防止痰液坠积,同时配合叩背,以利于痰液排出;其次,要做好口腔护理,每日三餐后漱口,口腔护理2次/d,观察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合理选择漱口水及控制口腔感染的药物。 5.2 保持患者皮肤完整,防止褥疮发生 首先,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定时翻身的重要性,并给予示范,检查及督促,每2~3h翻身1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其次,是保持床铺的清洁、平整、干燥。定时温水擦澡按摩,增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 5.3 鼓励病人多饮水,以达到清洁尿路的目的 并注意会阴部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如发现尿液混浊、发热,是泌尿系感染的征兆,应及早治疗。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

浅谈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术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63例脑出血患者的急救与术后护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63例中抢救成功57例,成功率达90.5%。结论:及时救治和积极的术后护理,脑出血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能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而高血压脑出血则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所致。它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开展了脑出血的微创手术,并加强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术后护理,其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提高。现将我科自2009年7月~2010年6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63例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我院神经外科从2009年7月一2010年6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3例,其中男41例,女22例,年龄39~81岁,平均60岁。活动中发病的病例39例,安静状态下发病11例,睡眠中发病有8例,情绪激动下发病有5例,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病史,且均经CT证实为脑出血,出血量约20~60 ml,出血部位分别在基底节区22例,其中14例血肿破入脑室。脑室6例,脑干2例,小脑10例,额叶6例,其他部位3例。其中行开颅血肿清除术49例,穿刺吸除血肿术1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

2 护理措施 2.1常规护理:术后收住ICU治疗,取头健侧卧位或者侧俯卧位,呼吸平稳者,常规给氧,准备好吸引器,有呕吐者将头偏向一侧,瘫痪侧在上方,随时吸出口腔内的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以利痰液排出,术后患者卧床体位呈被动状态,体位护理不当就有可能导致系列并发症,如引起的颅内压增高,脑出血,心脏、呼吸骤停[1],血压平稳的患者应采用头高脚低位,抬高床头15~3O°,保持头部中立位,利于静脉回流,以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各种颅内压升高的因素。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预防褥疮。留置导尿者应保持其通畅,按时进行膀胱冲洗和尿道口消毒,防止并发症发生。 2.2病情观察及护理 2.2.1意识的监测:术后意识状态的变化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脑出血后的意识状况分级评估可以观察判定意识障碍的程度。瞳孔的观察对判断术后颅内再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及定位有着重要意义。如术前散大的瞳孔术后缩小后又散大,说明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多为再次出血的可能。若能及时观察并做好记录.将为准确诊断,再次手术赢得时间,其疗效将显著提高。 2.2.2 生命体征的的监测:术后应每15-3Omin测量1次血压、脉搏、呼吸.待其平稳控制目标血压6h后,改为每1h测量1次。在观察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术后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防止再出血的关键之一。术后血压维持在150/85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一、病因 有些诱因可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如:剧烈运动、情绪波动、咳嗽排便等,也可无明显诱因而在休息、睡眠等安静状态下发病。部分病人可有一定的先兆。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多数是剧烈头痛、呕吐,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失。出血量少者病人可清醒,但多数有意识障碍,轻者嗜睡,重者迅速昏迷。部分已癫痫发病或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常有对侧偏瘫和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如病程进展快,发生脑疝,会出现肌张力增高,病理征阳性等相应表现。眼底可有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瞳孔可不等大,双侧缩小或散大,呼吸深大,节律不规则,脉搏徐缓有力,血压升高,体温升高,部分病人可有急性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按出血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二、临床表现 1、基底节出血是脑出血最常见部位,主要临床表现除了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一般障碍外,因内囊受压或破坏出现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即所谓的“三偏”征象。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表现。 2、丘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15%。丘脑出血的源动脉为供应丘脑的穿动脉。当血肿较小且局限在丘脑本身时,可出现嗜睡及表情淡漠,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如病变累及脑干背

侧,可出现双眼向上凝视、瞳孔大小不等。累及内囊可有不同程度“三偏”,下丘脑出血可出现高热、昏迷、脉搏加快、血压升高级内环境紊乱等。 3、脑干出血脑桥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脑桥是较为重要的生命中枢,这种类型的出血病情相当危重,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突发剧烈头痛呕吐,可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迅速深昏迷状态,针尖样瞳孔是桥脑出血的特征性改变。可出现四肢瘫痪,还可出现急性应激性溃疡,出现中枢性顽固高热和呼吸节律紊乱等,预后极差。 4、小脑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呕吐、枕部疼痛,眩晕及因共济失调而摔倒,查体可有颈项强直,眼球震颤及构音不清。出血量大,可致四脑室受压或出血破入四脑室导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可使颅内压迅速增高,导致枕骨大孔疝,严重者迅速死亡。 5、脑室出血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循环受阻引发的颅内高压症状,以及出血部位脑组织损伤或受压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症状轻重与出血量关系密切。轻者可只有头痛呕吐,重者除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外,还有昏迷、抽搐、高热、瞳孔变化等表现。 三、护理评估 1.询问病人起病的情况。 2.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情况。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分析

高血压患者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的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术后病例10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 指数评分和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两组治疗后均比其相应的治疗前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后患者术后康复应与治疗并进,药物治疗仍很重要。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23-02 高血压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不重视术后康复治疗的现象较多,引起患者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等严重后遗症较多,尤其是脑出血并脑疝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非手术治疗预后极差[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术后病例100例,其中49例行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39例行血肿腔置管引流术,12例行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 要点。年龄43岁-78岁,平均年龄55.6±7.4岁,病程5-7天。Brunnstrom分级I-Ⅱ级60例,Ⅲ级-Ⅳ级30例,Ⅴ级-Ⅵ级10例。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术后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后康复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病程长短、病情分级经过统计学比较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即开始进行早期床上被动运动,术后康复治疗方法以BoBath疗法为核心,按BoBath分期特点结合脑出血功能障碍特点循序渐进进行。康复内容包括床上正确体位(良肢位)、床上运动、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语言训练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治疗于第4周末结束后进行评定。 1.3 评价标准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采用Fugl-Meyer评分方法,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法。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对比 发表时间:2019-02-22T16:22:19.400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12期作者:魏秀玉[导读]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 164092 【摘要】目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对比效果。方法随机自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根据数字表法分组,均实施1周传统护理模式,26例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明显更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患选护”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不同护理模式;效果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Methods Fifty-two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fter operatio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the patient database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digital table.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one-week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26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patient-selected nursing" nursing mode, and 26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Results The follow-up time was 6 months.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and their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fter the operation of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t is effective to implement the "selective nursing" nursing mode.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operation; different nursing mode; effect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临床上常见,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康复训练欲望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患者训练积极性,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起到一定的消极作用。本组选取了52例患者且对比分析了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自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患者资料库中选取5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入组,均知情同意,观察组26例,年龄52至79岁,年龄中位数60.3岁,男女比例16:10;对照组26例,年龄51至78岁,年龄中位数60.5岁,男女比例15:11。入组时,对比2组患者临床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术后第1周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随机选取护士构建小组,人数固定,人员固定。术后第2周至第4周,分组进行护理,如下叙述。 26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护理模式:继续随机分派护士进行护理干预,出院后,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 观察组患者行“患选护”护理模式,由患者指定护士进行住院期间护理,出院后,指定护士每周给予患者实施电话随访或者门诊复查,给予患者实施院外康复相关性指导,监督患者认真执行。具体操作方法是:术后第2周小组成员在患者床旁待选,患者可综合评价每个护士,内容涉及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及责任心等,选择自己认可的护士进行护理服务,人数为2人,指定护士后,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实施全程住院康复护理干预,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出院康复指导及随访处理。 1.3 效果评估[1] 术后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并判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则判定Ⅰ级;部分恢复日常生活、可独立进行家庭生活则判定Ⅱ级;需要他人帮助进行家庭生活且行走时需要扶拐则判定Ⅲ级;卧床不起但是存在清醒意识则判定Ⅳ级;植物人判定Ⅴ级。 1.4 统计学分析 对比分析数据时使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分析得出,术后随访时间是6个月,观察组患者死亡率3.84%(1/26)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死亡率23.07%(6/26),差异明显,x2=4.127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更优,分别是:Ⅰ级6例、Ⅱ级15例、Ⅲ级3例、Ⅳ级及Ⅴ级2例,对照组患者Ⅰ级1例、Ⅱ级7例、Ⅲ级10例、Ⅳ级及Ⅴ级8例,x2=4.1270,5.0424,5.0256,4.4571,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复杂,需要给予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及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研讨发现,和谐护患关系可促进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可获得理想护理效果。 相关性文献报道,护理工作对象是人,不仅需要关注患者身体状态,还需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通过开展整体护理来促使患者护理质量明显提升[2]。 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中,需要突出患者的社会人理念,尽力满足患者作为社会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采取患者选择护士的模式,促使患者满足治疗需求及心理需求。 临床分析发现,开展整体健康护理模式可促使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过程中,强调护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可促使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可明显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明显改善患者预后[3]。对于“患选护”护理模式来说,基础是患者给予护士护理水平及护士个人魅力肯定,信任护士,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在语言和思想上,护患均可以顺畅交流并可以有效疏导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正视疾病并积极主动的坚持康复训练,進而明显增强患者康复效果。另外,利用“患选护”护理模式干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可促使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升,可促进患者最大限度恢复神经功能,临床认可度较高。

高血压性脑出血 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血肿造成周围脑组织受压、缺血、坏死,同时伴以严重脑水肿,易由此发生急剧的颅内压增高与脑疝。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大多数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及时手术是挽救生命、减少后遗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7年9月收治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死率较高,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术后并发症。该类患者为中老年人,术后由于生理及病理的特殊性,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①肺部感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是发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且多有反复感染难以控制。 ②脑出血患者早期因血性脑脊液刺激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产生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也易引起发热,高热可使脑代谢增高,增加脑血流,脑缺氧加重,提高颅内压,导致脑疝发生。 ③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应激性溃疡合并胃出血的发生率极高,常缺乏消化道前驱症状,易延误治疗而致死亡。 ④中老年人组织细胞功能下降导致老年人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机能减退,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常导致肾前性的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⑤中老年人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加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中止血困难,易出现术后血肿,而且术后血肿往往较大,预后极差,是术后死亡的另一主要原因。⑥血糖增高和营养不良也必须加以重视。 三、护理体会 1.肺部感染 是术后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术后多昏迷,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粘稠积聚在气管内不易咳出,易引起肺内感染和窒息。肺部感染是术后最为常见及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并保持通畅在整个病程中极为重要,鼓励清醒患者咳嗽咳痰,定时翻身叩背,痰液粘稠者可用生理盐水20ml+糜蛋白酶4000U+氟美松5mg雾化吸入,1次/4~6h;或加用生理盐水20ml+沐舒坦30mg,静注,2次/d,使痰液稀释利于咳出。对长期昏迷患者行气管切开,定时吸痰并注意无菌操作,做痰培养选敏感的抗生素以达到防止肺部感染的目的。 2.发热 脑出血患者早期发热的主要原因多为血性脑脊液刺激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失调而产生的中枢热,应予以物理降温,在大血管位置放置冰袋,头戴冰帽,温水擦浴,铺置电冰毯,必要时可用冬眠疗法。 早期开始亚低温治疗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形态等方面的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脑血管痉挛和脑水肿都有好的疗效,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一般使肛门温度保持在33~35℃为宜,持续5~10d。在降温过程中要警惕体温骤降、寒战反应、冻伤。老年、幼儿、血压下降者不宜用冬眠药物。 3.上消化道出血 应激性作用使胃肠道功能明显减退,导致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多发生于术后3~14d,常缺乏消化道前驱症状,故术后治疗应从静脉给药。如出现持续性呃逆、腹胀、血压突然下降、呕吐或胃内抽出咖啡色液体,并有柏油样便,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在护理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估计出血量的多少及是否为活动性出血并行胃肠减压,禁饮食。可遵医嘱用冰生理盐水200 ml+去甲肾上腺素8mg或云南白药0.5g、凝血酶1000U从胃管内注入,夹管2h后开放引流。此方法可较好地控制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大时,应积极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确保输液通畅,保证患者24h入量,记录24h出入量,连续测定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是一个监测和指导补充血容量的极好指标。 4.肾功能衰竭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压药物的选择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压药物的选择 作者:杨志雄, 余冬平, 杨仕光, 魏林平 作者单位:广东龙川县人民医院,龙川,517300 刊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NERVOUS DISEASES 年,卷(期):2010,13(11) 被引用次数:5次 参考文献(11条) 1.魏瑛琪,张文香,孟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血压监控[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2) 2.谭燕,刘鸣,王清芳,阳清伟,谈颂,吴波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期刊论文]-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1) 3.Steiner T;Kaste M;Forsting M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cranial haemorrhage-part Ⅰ: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aemorrhage.The European Stroke Initiative Writing Committee and the Writing Committee for the EUSI Executive Committee 2006(04) 4.王文娟,刘艳芳,赵性泉脑出血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国卒中杂志 2006(12) 5.李淑琴,赵立红,王强,钱珂,石广志尼卡地平控制开颅术后病人高血压的疗效[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 6.占凡,刘厂辉静脉滴注拉贝洛尔对老年高血压急症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期刊论文]-实用预防医学 2007(1) 7.宋尚明,朱兴雷,刘同宝,陈良华,张奎星艾司洛尔和拉贝洛尔治疗老年人术后高血压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5(3) 8.黄维军硝普钠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广西医学 2003(12) 9.崔晓宁,赵建华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实用医技杂志 2005(9) 10.诸景辉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150例疗效观察[期刊论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5) 11.张立明,曹晓凯,张战波,王建军盐酸乌拉地尔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张玉芳.陈汉明.庄锦屏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增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5) 2.陈皆春.姜玉龙.孙德锦.CHEN Jie-chun.JIANG Yu-long.SUN De-jin控制血压防止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研究[期刊论文]-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6,19(5) 3.张森煌.文若兰.郭辉.ZHANG Sen-huang.WEN Ruo-lan.GUO Hui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期刊论文]-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1) 4.侯多凡.李广玉.王东成.侯宽省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期刊论文]-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 5.唐维凯.Tang Weikai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疗效对比[期刊论文]-科学之友2010(21) 6.吴玉燕.侯芳对重型颅脑损伤恢复期 24例回归家庭的护理指导体会[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康复2002,6(4) 7.张艳杰.潘景业.张启瑜.廖毅.王均炉.虞冠锋肝移植术后感染及其相应治疗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5,26(1) 8.丁娟娟.吕晓菊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华西医学2004,19(2) 9.王甦兰.赵瑞丽.左俊杰高血压脑出血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期刊论文]-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 10.黄岚.赵晓辉脑卒中伴高血压的合理用药[期刊论文]-中国临床医生2005,33(8)

高血压脑出血试卷精选.

高血压脑出血护理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脑出血患者多数伴有高血压性微动脉瘤或动脉粥样化,因此在血压突然 A 的情况下,可导致血管破裂,造成脑实质内出血。 A、升高 B、降低 C、消失 D、不变 (2)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 D 以上对高血压控制不甚满意的病人,根据其特征性,既往史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加以辅助检查。 A、幼年 B、青年 C、中年 D、老年 (3)脑出血急性性期临床症状在数分钟到数小时达到高峰,病情变化较大,尤其是发病最初 C 天(为水肿高峰期),必须认真观察,为医生制定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A、1天 B、2天 C、3天 D、4天 (4)血压过高者可能会引起再出血,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过低会引起 A 。 A、脑供血不足 B、贫血 C、低血糖 D、败血症 (5)脑出血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刺激部分 D 产生

代偿功能,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使机体功能早日康复。 A、大脑皮层 B、表皮细胞 C、神经 D、脑细胞 二、填空题 (1)高血压脑出血常发生在50-70岁,男性略多见,冬春急季发病较多,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大多数并前无预兆,少数可有头疼、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 (2)基底节出血约占脑出血的70%,壳核出血多见,由于出血累及内囊,并以内囊损害体征为突出表现,故又称内囊区出血。 (3)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中年以上对高血压控制不甚满意的病人,根据其特征性,既往史和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可作出初步的临床诊断和加以辅助检查。 (4)特别注意血压情况,血压超过160/100 mmHg应及时通知医师,并询问是否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注意有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 三、简答题 简述以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如何观察病人的病情。答:①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注意意识的好转或加重情况,昏迷病人应观察深浅程度。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21T10:47:53.457Z 来源:《医药界》2016年6月第6期作者:李艳 [导读]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550-1868(2016)6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我科51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1例患者临床治愈47例,病情恶化2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病人自发出现的脑实质内出血[1]。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它起病急、致残率、死亡率极高。其中一部分需行外科手术治疗,而规范化的术后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起到重要作用。 1.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8例,女13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60.5岁。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诊断,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38例,去骨瓣减压并血肿清除术9例,脑内血肿立体定向引流术4例。 2.护理方法 ⑴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肌力及GCS评分变化。 ⑵保持呼吸道通畅、皮肤护理、记录出入量。 ⑶加强环境管理,每日保证病房开窗通风1h,紫外线照射1h,减少探视,病房禁止鲜花入内。 ⑷体位: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2],同时有利于痰液的引流。⑸每2h给患者翻身、拍背1次,对清醒患者指导并鼓励其咳痰,对咳痰无力及昏迷患者要及时吸痰。 ⑹加强口腔护理:0.01 ml口咽分泌物中有1×106~1×108个细菌,保持口腔的清洁,防止口腔内细菌下移到呼吸道,是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制订严密的护理计划,按操作程序做好口腔护理[3]。每日予以口腔护理2次,并选用适宜涑口液。 ⑺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泵入生理盐水,泵入速度5~7ml/h;未行气管切开患者则选用氧气雾化吸入每日2次。雾化药物为:15ml生理盐水加入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mg。 ⑻对安置引流管患者,要保证引流管固定良好,引流通畅,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反复宣教,避免引流管意外拔出。 ⑼床头配备免洗消毒液,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加强无菌技术操作。 ⑽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碘伏常规行尿道口护理两次,预防尿路感染。 ⑾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遵医嘱进行预防性用药。 ⑿每日行踝泵运动多次,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⒀偏瘫肢体活动障碍者,应加强肢体功能锻炼。瘫痪肢体应保持功能位,防止足下垂;按摩、理疗患肢,针灸疗法,2次/天;瘫痪肢体各关节被动屈伸运动,每日3—4次,每次半小时,以患者不劳累为宜。 ⒁保持大小便通畅。不用力大小便;习惯性便秘病人,用轻泻剂或低压灌肠。 ⒂在治疗中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要鼓励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病人的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 ⒃失语者进行发音指导:从发单音开始逐渐过度到教病人说日常用语,以训练运动语言功能;用听收音机、广播的形式,让病人听过去熟悉的歌曲、喜爱的节目,以训练病人的听觉语言功能;从教病人认读自己的姓名、简单的文字符号开始,训练病人的视觉语言功能。 3..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患者,术后常常发生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本组资料显示,进行规范化术后护理后,对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起到极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武汉:湖北科学出版社,2004,687-689. [2]刘艳.赵海艳.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与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35) : 115 - 116. [3]张莉红.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效果比较[J].临床护理,2010,48(29):69-70.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28T14:38:36.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刘琳[导读] 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往往同时存在相互促进,是构成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 刘琳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610031)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心血管疾病肢体瘫痪【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231-02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往往同时存在相互促进,是构成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男性发病率稍高,多见于50岁~70岁的老年人,但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起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是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原因之一。因此做好脑出血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对提高病人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的意 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32例,女8例,其中藏族28例,平均年龄58.5岁,自动出院2例,死亡12例,存活26例,并对存活的26例患者进行随访,20%恢复自理能力,40%恢复部分生活自理能力,30%需要别人的帮助。 2 病情观察 2.1 意识状态及瞳孔的观察意识反映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状态,是判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1]。意识状态可按清醒、嗜睡、昏睡、昏迷的传统方法判断,如病人昏迷程度逐渐加深,或转清过程中意识障碍突然加重,需警惕再出血的可能。观察瞳孔变化是脑出血病人病情观察的又一重要手段。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情况来判定脑损伤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一般1h~2h观察1次,危重者15min~30min观察1次,并做好记录。如瞳孔进行性散大、呼吸不规则、脉搏微弱、血压不稳定时,均提示预后不良。如出现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球位置异常,说明血肿使该侧动眼神经受压迫,引起脑疝侧瞳孔散大,这也提示病人病情危重,出血量较大,应立即与医生取得联系,给予相应处理。 2.2 生命体征观察密切观察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做好记录。脑出血病人的高热为中枢热,这是由于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体温高达39℃以上,甚至达40℃~41℃。躯干体温高,四肢体温低,汗腺分泌减少或无汗,药物降温效果差,主要靠物理降温,采用头部冰枕、乙醇擦浴、冰帽、冰毯等,必要时采用亚冬眠或冬眠疗法,其目的在于阻止高热对脑细胞及机体其他脏器的进一步损伤。密切观察脉搏变化,如脉搏缓慢或突然增快,有再出血的可能,要立即向医生报告,及时进行处理。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及血氧饱和度。脑出血病人的血压一般比平时高,这是因为颅内压增高时为了保障脑组织供血的代偿反应,当颅内压下降时血压也下降,因此一般不使用降压药物。但持续的高血压可使脑水肿恶化,收缩压超过200mmHg(1 mmHg=0.133kPa)时,可适当给予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维持血压在一定稳定水平,过高可能引起再出血,过低则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水肿。因此病人出现血压骤升或骤降、心率过快或过低、呼吸频率、节律异常等脑疝先兆,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2,3]。 2.3 脑疝的观察脑出血后,由于脑实质内突然出现了血肿的占位效应,可使脑室受压,结构移位,颅内压增高,病人可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瞳孔改变、意识障碍加重,这是脑疝的前驱症状,护士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脱水药物20%甘露醇200mL静脉输注,30 min内滴完。输入后观察病人尿量,如4h内尿量少于200mL 要慎用或停用。可将甘露醇减量与呋塞米或甘油果糖交替使用。为防止呕吐物误吸造成窒息,头应偏向一侧。3影响因素及护理 3.1 休息 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适度,保证睡眠,保持心情愉快,禁激动。 3.2 饮食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控制总热量及钠盐的摄入量。少饮酒、少食辛辣性食物。 3.3 积极控制血压血压过高要警惕,及时按医嘱给予降压药物以及脱水剂和氧气吸入,降压时应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速度,血压不可降的过快,以免引起心脏供血不足。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血压一般控制在22/12.5 kPa左右,防止血压突然升高。通常采用作用温和的降压药物,20%硫酸镁20~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20~40滴/min),或以异舒吉20 mg加入生理盐水40ml中微泵维持,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3.4 及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但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缓慢。血压平稳者可将床头抬高30 °,有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5 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排便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再出血。有便秘者可采取低位灌肠及开塞露塞肛。 3.6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及时吸痰,对昏迷较深者,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时应及早气管切开,但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且动作要轻柔,或每日用生理盐水10ml加入地塞米松5mg、糜蛋白酶4000u进行雾化吸入,每日2~3次。便于痰液吸出或咳出。 3.7 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消化道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其主要的死因之一。严密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一般术后在第1天应用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或洛赛克预防,忌用激素。患者术后第2天如肠鸣音正常,应及时插胃管,并定时喂能全素或流质,防止消化道粘膜的自身损伤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对已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则应停止鼻饲,以冰生理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灌胃以止血,适量输血防止失血性休克4 恢复期的护理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高血压性脑出血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颅内压增高 2.肢体瘫痪 3.语言障碍 4.脑神经损伤5.再出血6.呼吸道管理 7.气管切开护理 8.康复 9.其它并发症护理 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 基础的生命体征、疼痛 2. 基础的神经系统体征: 意识(GCS)、瞳孔、运动、语言、脑 神经、感觉、反射 3. CT或MRI的结果,CBC、出凝血功能检验报告。 4. 过去史:高血压、高血脂、脑卒中、糖尿病、血液病等 5. 服药情况:有无服用降压药、抗凝药,所用药物的种类、用 法、时间等 6. 病程及此次发病的诱因:有无精神紧张、劳累、睡眠不足、情 绪激动、用力排便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意识、瞳孔、肌力、肌张力、言语、感觉等 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4.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有无焦虑、恐惧 5.家庭支持情况 6.病情及主要症状:主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 6.1 壳核是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出血部位。壳核出血可出现偏瘫、偏身 感觉障碍、偏盲,病灶在主侧半球时有失语、偏侧忽视。大量出血可有意识改变、脑疝等表现。

6.2 丘脑出血时对侧轻偏瘫,深浅感觉同时障碍。可出现精神障碍,表 现为情感淡漠、视幻觉及情绪低落,还会有言语、智能方面的改 变。 6.3 脑桥出血:临床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吞咽障碍、 一侧面部发麻、交叉性瘫痪或偏瘫、四肢瘫等症状。出血量大时,患者很快进入昏迷,出现双侧瞳孔呈针尖样、侧视麻痹、呼吸困 难、有去大脑强直发作、中枢性高热、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等临床表现,提示病情危急。 6.4 小脑出血:发病突然,眩晕和共济失调明显,可伴有频繁呕吐及枕 部疼痛。出血量不大时出现小脑症状,如病变侧共济失调,眼球震颤,构音障碍和吟诗样语言,无偏瘫。出血量增加时意识逐渐模糊或昏迷,呼吸不规则,最后枕骨大孔疝死亡。 6.5 脑叶出血:表现为头痛、呕吐等,癫痫发作较其它部位出血常见, 而昏迷较少见;根据累及的脑叶不同,出现局灶性定位症状。如额叶出血可有偏瘫、Broca失语(能理解、发音,但言语产生困难或不能)等;颞叶出血可有Wernicke失语(听力正常,但不能理解他人和自己的言语)、精神症状;枕叶出血则有视野缺损等。 6.6 脑室出血:出血量少时,表现为突发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一 般无意识障碍及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血性CSF。出血量大者,很快进入昏迷或昏迷逐渐加深,病理反射阳性,常出现下丘脑受损症状及体征,如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大汗、呼吸不规则等,预后差,大多迅速死亡。 7.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PT、APTT、CSF 等。 8.特殊检查结果:头颅CT或CTA、MRI、MRA、DSA等。 9.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10.康复的介入及效果。 干预措施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减轻血肿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 1. 体位与活动 根据病情决定活动方式。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09-07-31T10:07:23.81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9期供稿作者:陈玉梅(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400)[导读] 高血压脑出血太后并发症较多,它是影响该类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控制与护理工作有直接的关系。 高血压脑出血太后并发症较多,它是影响该类病人生命的重要因素,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控制与护理工作有直接的关系。为此,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护理水平,将有助于改善高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 1 临床资料 1.1本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112例,均施行手术治疗,男性69例,女性43例,年龄34岁~81岁,平均年龄6 2.5岁,术前GCS3~10分,术后出现肺感染67例,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53例,肾功能不全48例,本组病人死亡28例,占25%,其中8例死于肺功能衰竭,5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其余13例死于颅内压高脑疝。 1.2根据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病情发展的规律,我们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的治疗过程分为3期。I期,颅内压增高期,术后1周内包括再出血和脑水肿的治疗。II期并发症期,术后1周至3周,术后各种并发症多集中在这一时期。III期功能恢复期,病情趋于稳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变换功能的恢复。因前三期病人住院治疗,所以我们在此仅阐棕这二期病人的护理。 2 护理 2.1 I期的护理 2.1.1血压的监测将病人置于ICU病房中,血压增高是引起再出血的重要原因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随时注意血压的变化。一旦血压增高及时向主管医生反应,采取措施控制血压。理想的情况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如果基础血压较高,可将血压在原有基础上降低30mmHg这样相对较安全。 2.1.2脉搏的测量脉搏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有特殊意义,尤其是对未去骨瓣,未施行颅内压监测的病人的Cushing提出颅内压增高时脉搏将变慢.高血压出血病人术后脉搏变慢,可能是颅内压未能控制的一种征兆,这是判断颅内压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间接的可以结合临床其它指标,对颅内压作出估计并指导治疗. 2.1.3瞳孔的变化是该期最重要的体征,脑疝病人临床可出现意识改变,一侧瞳孔变化及一侧椎体束征。高血压脑出血人多有意识障碍和一侧肢体偏瘫,瞳孔的变化显得更加重要,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至少每2小时观察1次瞳孔并记录瞳孔的大小,以便比较瞳孔变化的趋势。脑疝只有早发现,早处理,才能等到较好的效果。 2.1.4脑水肿的控制,将床头抬高20度,在使用脱水药的同时限制每日输液量在正常生理需要的1/2~3/2即每日1500~2000ml要注意补点胶体.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常早期置胃管通过胃管给一些药物,还可以给液体和食物,为减轻脑水肿胃管内注入的液体量也应加以限制,一般每日控制在2000ml以内. 2.2 II期的护理这个阶段颅内压的高峰已经过去,各种并发症逐步显现。 2.2.1坠积性肺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本组病倒的67%行气管切开,这对于神志不清的危重病人将有利于排痰和改善通气,在气管切开后,除了给相应的气管切开护理外,应注意排痰的性状及时做痰培养,给予雾化吸入并调整抗菌素的种类.发生坠性肺炎时,会产生呼吸间的变化,每间隔2小时翻身拍背1次,对病变侧要有所侧重,促进瘀排出.这个阶段要注意监测血氧状态.低血氧会加重脑水肿,对于出现呼吸窘迫的病人,行人工呼吸,呼吸未正压给氧,对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病人也应该适当用呼吸机以利于提高血氧. 2.2.2应激性溃疡可在脑出血后即刻出现,但大部分病倒发生在7天后,在应激状态下血浆中的NE类血管活动物质增高,使胃黏膜广泛缺血,粘膜的防御功能降低产生溃疡,所以通过胃镜观察,应激性溃疡的范围较广泛,这期间有胃管的病人要注意胃液颜色的变。如引流胃液呈咖啡样则说明有消化道出血,对于未置胃管的病人要注意血压及血色素的变化。这些病人在出现消化道出血后可产生柏油样便,但柏油样便的排除常滞后出血1天或更长时间,所以单纯依靠便颜色的变化,可能会延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ml可以潜血试验阳性,50ml可出现柏油样便,100ml可出现血便,200ml以上的急性出将出现呕血,应激性溃疡的治疗首先是抑酸。防止溃疡发生时常用H2受体阻滞药,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要改用更强的抑酸药。如H-KAP酸抑制剂,这种药物抑酸率可达95%以上,高于H2受体阻滞剂的60%在肾内造成低酸环境有利于止血,防止血凝块的酸解。在出现血压下降时不应一时给血浆代制品,应当根据出血量适当补充新鲜血,通过胃管可以局部给药,如氢氧化铝,既保护胃黏膜又中和胃酸,避免使用冰盐水,冰盐水会造成反跳或加重。 2.2.3胃功能不全分为三种肾前性,肾性,肾后性。本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3%,这个比率较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肾功能的变化,可预防性给予利尿合剂包括咖啡因,氨茶硷。和普鲁瞳因。避免使用增加肾负荷和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以免出现肾性肾功能不全,临床上最常见,所以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的治疗过程中,要根据颅压的变化及时停减甘露醇,并结合BuN的结果及时调整输液量,增加液体的输入防止出现不可逆的肾功能损害。 3 讨论 3.1我们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过程分为3期,主要是更好的把握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恢复的规律。明确各阶段的中心问题,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抓重点以点带面,而不至于在多种临床问题可存在的情况下分不清主次,弃本求末。当然我们可以认识到各分期不能绝对化,要知道各个期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既要抓住最要矛盾,又不放弃次要矛盾,并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的相互影响,更要注意矛盾有可能相互转化,以便防患未然。 3.2贯穿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治疗的中心环节是热量的供给和氮平衡,在治疗脑水肿及各种并发症的同时,常容易忽略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中,我们深切的体会热量供给和氮平衡的重要性。充足的热量供给和氮平衡会增加病人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这是为重病人的治疗基础,是抵御气态病的一个平台,一旦这个平台垮塌,其它治疗则无立足之地。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病程较长,我们提倡早置胃管(3天内)前2~3天米汤加蛋黄这种成分,对胃刺激较轻。如病人无不良反应2~3天后可增加蛋白和热量,1周后将热量增加到每日200卡,同时给予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