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研究

TheoryResearch

学论

理★★★★收稿日期:2017-03-08

作者简介:赵振超(1991-),男,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研究

赵振超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

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

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

[1]12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对新的经济形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分析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并在总结国内外应对在经济发展瓶颈和低迷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在于调整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成分,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品质与潜力。在供给方面,传统的劳动力优势、资源优势和土地低廉等生产要素逐渐减弱,改革所带来的后发优势消耗殆尽。但新兴的增长点还在孕育中,所以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瓶颈。通过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科学方法论,有利于我们更加科学地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在具体操作中更好地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作用。

一、立足整体性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不等于部分的总和”。由于社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造成了彼此活动的限制、彼此属性的筛选以及某些功能的协同,由此而形成社会系统的新质态———系统的整体性。

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大的系统,在这个大的系统中要做到保持稳定增长又要及时调整结构,兼顾生产与消费,最终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平衡。

市场供求失衡表现为市场对于中低端产品的需求量下降高端产品的供给不足,其本质上是商品在其从生产到消费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场的自发性造成的。因此,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中国当前经济面临的各种问题,不仅

要重视商品生产在市场经济发展全过程中的决定性地位,而且同时也要高度关注商品在实现其价值的其他环节对生产的作用,从全面、系统、综合多方面展开,多渠道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各种突出问题。培育健康的商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在各自空间中的职能,也使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更加优化,充分使“两只手”的合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入“五位一体”中,促进其更加全面协调地向前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需要顶层设计的合理规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统领的位置上做了深入布局,使发展结构更加合理,为实现国家治理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立足人民为主体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一切商业环节的主导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发展中得到的获得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

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

。“以人为本”是人民利益标准在当代社会的表达,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原则。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标准,就应该是我们当今社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的标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人民问题为导向,这不是一个

摘要:

随着深化改革的逐渐推进,经济结构所呈现出来的体制机制矛盾日益凸显,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从各方面逐步影响着整个经济的发展。加上世界经济日趋放缓,在这样双重压力的严峻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经济要素的最合理配置,是解决我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创新理念。从科学方法论的视角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经济政策的更细致分析,更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结构转变,使经济更具发展活力,为全面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改革;科学方法论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024-02

2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