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玉溪一中龚华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理解意识的含义,意识根源于物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使学生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其进行的概括,继续体会学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

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

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的反映。

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学生往往把“反映”理解为“直观的等同”因此理解上述三个方面就困难。

教学方法

讲授与谈话法相结合,通过对意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其进行的概括,引导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方法和教材的叙述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节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但世界上还有另一类现象,即意识现象。

〔师〕那什么是意识现象呢?请你列举一些。

〔生甲〕(思考,迟疑)

〔师〕请先列举一些物质现象。

〔生〕山川湖泊、日月星辰、生产方式……

〔师〕这些现象都是客观的,与之相对应的是主观的,观念性的东西,这些东西便是意识现象,请你列举一些?

〔生甲〕观点、理论。

〔生乙〕方针、政策、计划方案。

〔生丙〕图纸的设计。

〔师〕对,以上列举的都属意识现象,那么,意识是怎么产生的呢?人们会形成某些观念,奇思妙想,为什么呢?(随即板书框题)

〔讲授新课〕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放映前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做过的试验录像)

将黑猩猩爱吃的水果摆设在湖中的小船上,水果周围燃有烛火,船的旁边有一个木排上

有贮水缸。同时训练黑猩猩学会拧开水缸的水龙头,拿杯子盛水去灭火。当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后,它发现附近水面的木排上有贮水缸,但水缸与它所在之处相隔一段较宽的水面。

(放映到此处暂停)

〔师〕这时黑猩猩会如何去灭火呢?

〔生甲〕黑猩猩会从湖里舀水去灭火。

〔生乙〕黑猩猩不会从湖里舀水,而是想方设法去拧开贮水缸的水龙头,它只会模仿,不会想到就地取材,它毕竟是动物。

〔师〕同意甲的观点请举左手,同意乙的观点请举右手。(可分别统计一下)

〔师〕现在我们还是从画面中找一下答案。

(显示画面)只见黑猩猩用自己身边的短竹竿接成长竿,将长竿从自己这头搭到木排上,然后从长竿上爬过去,打开贮水缸的水龙头,盛了一杯水再返回原地用这杯水灭了烛火,并吃到了美味的水果。

(举左手的同学鼓掌)

〔师〕为什么黑猩猩会舍近求远呢?说明它没水的综合性概念,没有抽象思维概括的能力,再聪明的黑猩猩,其智力水平仍属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而并非意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师〕既然意识是人的意识,也就是说有了人才有了意识,而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那么可以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离开人类社会会不会有人的意识呢?

(多媒体显示)

“猪孩”重返人类社会

辽宁省有一个1974年出生的女孩叫王显凤,出生后因其母患大脑炎后遗症,无力照顾她,在不满周岁时就与母猪相依为命。饿了,她本能地吃猪奶,吃猪食;困了,与母猪睡在一起。夏天,她与母猪一起“打泥”,冬天,她挤在猪群中取暖。9岁时,她听不懂、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她像猪一样爬行走路,完全养成了猪的生活习性,被称为“猪孩”,是一个智力低下,心理严重畸型的纯生物人。

1984年,这个在辽宁省台安县的一个偏僻山村里生活了十年的“猪孩”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鞍山市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并采取了种种措施对其进行社会化训练,重塑人性。

后来,她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认识汉字1200多个,能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并学会了骑自行车、使用缝纫机,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发育正常,并有了求偶要求。

问:1984年前,这个“猪孩”有意识吗?

〔生〕没有意识。

〔师〕为什么?

〔生〕她脱离了人类社会,与猪为伍,完全养成了猪的习性。

〔师〕对,她只具有人的外形,没有意识,没有情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意识更是社会的直接产物。意识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一句话,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即板书)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师〕人为什么会有意识,动物无论如何聪明,也不会有意识呢?

〔生〕人脑聪明

[师]对,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前面我们已谈及到了。关于人脑对于意识的作用能否谈一谈。

〔生〕人脑一旦受到损害,出了毛病,就不能进行正常的思维,人的意识就会出现异常。哪怕是绝顶聪明,若脑子受到重创,也可能成为白痴。

〔师〕可见,人脑对于意识是多么的重要。那么是不是有了人脑,意识就能自行产生呢?

〔生〕不会,像“猪孩”有人脑,但她在1984年前是无所谓意识的。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她离开了人类社会。

〔师〕对,她脱离了人类社会,不接触客观事物。从意识的本质上讲,意识是――(随即板书)

2、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人脑好比是个加工厂,光有加工厂,没有原料,怎么能生产出产品来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

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人脑是如何反映客观事物呢?

(多媒体显示下列情景)

“水滴石穿”风化的石头

在空谷喊叫有很大的回音

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客观事物对外界刺激不会无动于衷,总会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反应”。

人的意识的“反映”也是一种反应,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就会留下印记。不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直观的等同,它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所谓“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人脑就会是一片空白,是无所谓“反映”的,下面我们具体来谈这个问题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师〕请大家列举出一些正确的思想意识。

〔生〕邓小平理论、“三个是否有利于”的标准、“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等。

〔师〕它们为什么是正确的呢?

〔生〕因为它们与客观事物相一致,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师〕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师〕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上帝、鬼神并不存在,可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观念和鬼神观念,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鬼神观念,上帝观念是错误的意识,它们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师〕鬼神观念、宗教观念是头脑中自生的吗?请看下面一段话(多媒体显示)

鲁迅说过:“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鲁迅先生的这段话说明什么?

〔生〕尽管鬼神现实中不存在,在人们观念中的鬼神形象也不是凭空捏造的。

〔师〕也就是说,鬼神观念也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鬼神的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只不过人们将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在观念中进行加工形成了鬼的形象。无非“就是在常见的人头上,增加一只眼,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错误的思想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再结合课文P15小字部分来加深理解)

下面,我再给同学们讲个“龙有九似”的典故:“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可是地球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龙”,那么“龙”的观念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龙”的观念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当时人们为了表明自己祖先的强悍,就从他们日常所能接触到的各种动物身上择取其优,逐步创造了“龙”的形象。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东汉人王符曾指出“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颈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让它在天上能飞、地上能跑、海中能游,集海陆空于一身。因此,就“龙”的整体来

说它是超现实的,但就其各个部分来讲又都能从客观现实中找到创作它的“原型”。可见,“龙”的观念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只不过是“拼盘”而成的歪曲反映而已。好,回过头来,我们想一想什么是正确的思想意识和错误的思想意识?

(学生很快就在书中找到)

归纳如下(多媒体显示)

正确的思想意识――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错误的思想意识――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两者相比,区别在哪儿?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意识的反映不是直观的等同,它既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无论是具体的感觉,还是抽象思维,都离不开客观事物。

(2)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板书)可让学生讲一下“望梅止渴”的故事

问:士兵们一听前面有“梅”,口水就上来了。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客观存在“梅”的具体形象,在头脑中得到反映,假如士兵们根本不知道梅为何物?会不会有这种感觉呢?可见具体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许多概念、观点、规律、原理,都很抽象,它们都是抽象思维的结果,那么这些东西从哪儿来呢?

譬如商品这个概念从何而来?

若现实生活中没有形形色色的商品,没有商品交易活动,会有商品这个概念吗?正是由于商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商品,市场交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些实际情形作用于我们的头脑,就会形成关于商品和商品交易的活生生的形象。然后,根据这些客观事实,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进一步形成商品概念,抽象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概念是客观存在的商品的更为深刻的反映。

意识不仅可以“复制”现在,而且可以追溯过去,预测未来,但这一切都离不开现实的客观世界。

(3)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板书)

〔师〕我们的学校怎么样?

〔生〕我们的学校很漂亮。

〔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与认识呢?

〔生〕这是事实,我们学校有气派的教学楼,有一个美丽的花池,校园绿化好。

〔师〕“我们的学校很漂亮”这种认识与感受,正是这些状况作用于我们的头脑形成的反映。

这个问题,相对好理解。那么对过去的认识与思考是源于何处呢?是否来源于客观事物呢?譬如,我们经常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这个认识是怎么来的呢?

〔生〕它源于中国的历史,历史留下了许多文物、文字、资料等。

〔师〕我们说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是“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为什么?

〔生〕这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大量史实告诉我们的。比如圆明园的遗址是其中的一个明证。

〔师〕这样的事例还不少。可见,对过去的认识与思考也离不开客观事物(当时的客观事物)

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还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师〕接下来,大家再考虑一下这样一个问题:

想一想(多媒体显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的结论,概括来说,是哪些历史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师]好。回顾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从鸦片战争的烽火到甲午海战的硝烟;从公车上书的壮举到戊戌六君子的暴死街头;从谭嗣同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哀惋到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长叹,从太平天国的风起云涌到义和团运动的潮起潮落;从卢沟桥的枪声到渡江战役的号角;从一次次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到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无不向我们昭示这样一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人的意识又具有预见性。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吗?

(学生讨论、回答)

〔师〕大家对此看法不一,现在让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多媒体显示如下)

笔尖上的发现

1781年人们发现了天王星,后来人们通过观察记录了它的运行轨道,但却与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有较大偏差。于是有人推测,在天王星轨道之外可能还有一颗行星,由于它的作用才引起了实际轨道与计算轨道的差异。青年学者亚当斯和斯维列分别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其他有关规律,对天王星的实际轨道进行分析,计算出那个未知行星的轨道。1846年9月23日晚上,加勒在斯维列指出的位置附近观察到了那个“笔尖上计算”出的行星――海王星。

这则材料说明什么?

〔生〕海王星的发现不是靠随意推测,而是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推算出来的。

〔师〕海王星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以前没有发现而已。后来人们对海王星的位置作出科学的预见,这种科学的预见根源于客观事物的规律和事物的已有状态,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仅对自然界的科学预见是这样,对社会的科学预见也不例外。

(这里可引导学生举例,发言)

〔生甲〕马寅初早在1957年就对中国人口问题作出科学预见,提出了正确的建议,这个科学预见来源于中国人口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客观情况。

〔生乙〕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根据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和具体实际,对中国革命的道路作了科学的预见。

〔师〕大家谈得很好。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者李大钊,于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的先声”犹如“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同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科学预见呢?这来源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当时世界的革命形势等实际情况。

(课堂总结)

本课时主要讲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意识,意识的形式尽管多种多样,但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它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也充分说明意识不能离开客观事物,意识根源于物质,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板”,

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上不可能是一张白板,它没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他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它来同化客体的信息。”阅读材料,回答1-2题。

1、上述论断说明()

A.人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B.意识的内容来自于人脑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自然界的发展是客观的

B.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C.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性

D.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

3、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电脑能够模拟人脑

C.电脑与人脑的功能将趋于一致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李商隐在《嫦娥》一诗中写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啊,面对空冷的月宫,嫦娥姑娘怎不感慨万千、迫切回到美丽的人间呢?结合哲学知识回答4-5题。

4.对“嫦娥飞月”这一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A.它正确表达了人们上天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B.它是发射人造卫星的理论先导

C.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们世世代代的梦想

D.意识可以先于物质而存在

5.从“嫦娥飞月”到“碧海青天夜夜心”,说明()

A.人类社会已今非昔比

B.意识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C.办事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D.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6.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反映”体现的哲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7.看漫画回答问题:如将右图中影与物的关系,比喻为思想与事实的关系,那么这幅画表明()

A.思想是对事实的反映

B.思想与事实总有出人

C.事实对思想有决定作用

D.思想对事实有反作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里,电脑是人的思维的延长,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学成果之一,它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生产的发展,改变着社会生活面貌。据此回答8-9题。

8.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电脑软件已经普遍作为一种商品出售,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D.购买软件的货币

9.电脑以其卓越的性能,可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如两名美国科学家用电脑做成了200亿个逻辑判断,终于证明了“四色定理”。这一事实说明()

A.电脑能模拟人脑的思维

B.电脑思维将指挥人脑思维

C.电脑思维将超越人脑思维

D.电脑思维能完全代替人脑思维

答案:1、 C 2、 B 3、B 4、C 5、B 6、B 7、ABC 8、B 9、A

二、非选择题

10、辨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是物质的,因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答案:(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产物。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本质上都是物质的,所以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这是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2)人脑是物质的,但不能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因为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不能自行产生意识,意识的内容和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板书设计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具体感觉与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人们对现状的认识,对过去的思考,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备课资料

世界冠军败在电脑手下但电脑是人制作的

1993年8月31日至9月3日在伦敦的英特尔国际象棋大奖赛上,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场面。对奕的一方,趾高气扬的31岁的俄罗斯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是当今世界上排名前10位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之一。他的对手是台信息处理机,装有一个称做“天才2号”的程序。当300人观看这场棋赛时,这台微机的监视屏“不安地闪动着”,而卡斯帕罗夫的举止似乎更加激动不安,因为他“觉得肩负着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比赛仅用了25分钟,这套电脑程序就击败了这位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只好愤怒又无可奈何地举手投降,气哼哼地离去。在场的所有观众都惊得目瞪口呆。虽然这位鼎鼎大名的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输棋的前一天还表现得不可一世,没有把电脑放在眼里,而此时,经历了被先进的电脑技术战胜的痛苦之后,却不得不对它刮目相看了。

但是,“天才2号”并没有能最后赢得英特尔大奖赛,它在半决赛中被印度大师维希·阿南德淘汰。而阿南德在决赛中被乌克兰大师瓦西里·伊万丘克击败。阿南德认为,人类棋手仍要比电脑棋手略胜一筹。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4%) 1、有意注意 2、知觉 3、创造想象 4、思维 5、道德感 6、能力 二、填空题(18%) 1、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 2、注意有复杂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__功能。 3、人的外部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定律提出心理感觉量与物理刺激量的对数值成正比。 5人的心理发展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似动知觉包括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_运动。 7在心理研究中揭示的错觉多数是_____________错觉,例如_____________。 8情绪记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_达到150%时保持效果最佳 10数学家擅长_____________思维。 11概念的形成过程要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2情绪在激动水平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二者相权取其一属于_____________冲突。 14与_____________相反的是人意志的冲动性。 1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会出现练习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 称为高原期。 16一般研究者把智商130成为划分_____________的最低临界线。 17_____________年,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 _____________的诞生。 三、判断并在错的题目改错(14%) 1、社会环境对人的心里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人脑是属于物质还是意识

人脑是属于物质还是意识 看似简单的生活,似乎平凡的人生,却又处处显得格外矛盾和神奇。世界由物质组成,思想由意识决定,而我们的思想与世界相映衬时便涌出了世界观的问题。 分析人这种特殊的“物质”的结构,从上至下集中最为关键的部位——大脑。那么,大脑是属于物质还是意识? 物质,究其根源,经历了从朴实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唯物主义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说明世界,而不是用精神的因素去解释世界,它是一种存在的概念,并非抽象性思想的立场。这种说法看似通俗易懂,实质上却将片面,孤立的纰漏表露无遗。 20世纪初,列宁继承和汲取了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这一定义也就明确的给出了人脑在物质方面的合适定义。对于我们而言,人的大脑是生来有之,本身客观所存在的事物,并不受赋予我们的感觉。即使没有我们的感觉,他也依旧是存在着的,未发生改变,但是这一点还并未从真正意义上来定义人脑是属于物质这一说。接着,马克思主义的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的共同特性,即客观存在性毫无疑问的定义大脑为物质。因此,否定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完善唯物主义辩证的定义,无可厚非,我们将大脑归属于了物质。 但是我却认为这个是不正确的定律,我们再来谈谈矛盾。这个结论似乎又违背了矛盾的统一性。我们仅仅是从表面去谈,但是不单看人脑的轮廓,内在的,抽象的,存在但是无法表现出来的,这些存在但是无法用物质定义去规定的又是什么呢?就矛盾体来说,任何物质的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对于大脑,矛盾何来?唯物主义一元论表明:唯一的一个本原,除物质外,精神在哪?所以,不能单纯的只考虑大脑的表面,就像看人不能只顾外貌,内心的美才是一个人本质,否则你对他的了解是不全面的。 马克思提出,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意识不过是物质的反映,不能离开物质而存在,换言之就是意识是物质世界主观映像,是大脑的产物而已,就是那抽象但是存在的东西。更清晰而言,人

思维和想象 练习题

思维和想象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思维 2、发散思维 3、辐合思维 4、定势 5、创造性思维 6、灵感 7、想象 8、无意想象 9、有意想象 10、再造想象 11、创造想象 二、填空题: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反映。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和()。是人的()认识,是认识的()。 2、人的思维具有两大特点:()和()。 3、概括并根据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和()。 4、依据实际动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称为()。 5、抽象思维是以()、()、()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和()理解的思维过程,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1、在抽象思维中起着特别重要作用是()成年人的思维活动,主要是在() 的指导下进行的。 2、发散思维是指问题有多种答案,朝着()的方向,去探索()的正确答案, 其主要特点是()和()。 8、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和()。

9、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和()。 10、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的关系。 11、创造性思维活动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2)();(3)();(4)()。 12、马克思曾发现儿童对“伟大的”和“巨大的”这两个词总是搞不清。当他们读到伟大人物时,总是报把这些人画得很大,这反映儿童的思维属()。 13、考试时的思维活动主要是() 14、已学过的东西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称为()。 15、形象思维中的“细胞”:是();抽象思维中的“细胞”是()。 二、填空题: 1、想象的指人脑()。 2、想象的基本材料来自()。 3、想象中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各种成份的形象 的()。通过想象,在人脑中产生的新形象,不是记忆表象的简单重视,而是对()。 4、有意想象分为()和()两种类型。 5、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过程叫()。 6、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7、创造想象是指()。 8、创造想象的本质特征是()和()。 9、创造想象的产生和发展依据条件是()、()、()、()。 10、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的出现,常常带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 11、创造想象中的形象,是想象者根据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进行的创造性综合, 它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大脑与意识

大脑与意识 数千年前,哲学家们曾就“世界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争论。他们的答案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一元论,即认为世界上只存在一种元素;其二是二元论理论,即认为存在 两种元素。在一元论的理论中,某些理论强调精神(唯心主义),另一些则强调物质(唯物主义)。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 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奠定了马克思 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把世界的本原归 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那么,作为物质的大 脑与意识具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意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中,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 存在的反应,这便是意识的本质。那么猫有意识吗?屋外街道上的小鸟有意识吗?Macphail认为,“动物事实上是笛卡尔式的机器,对语言的应用使我们有了特殊的能力。它们是:第一,自我意识的能力;第二,感觉的能力。”在它看来,能够令人信 服的其他物种有意识的证据并不存在。 人类不只觉知到周围的世界,还作为观察者觉知到自己,我们拥有自我意识。但其他 动物怎么样呢?它们对自己有自我意识吗?那些宠物拥有者会发现,猫会冲到镜子后面,寻找镜子里的猫咪,而一些小鸟或鱼含糊的持续把自己的镜像当作敌手,他们显 然没有这样的概念:镜子反射的是自己。查尔斯达尔文最先报告了这个实验,之后Gordon Gallup(1970)给一群未成年黑猩猩一面镜子,几天后他们就用镜子看自己口腔 内部了,而在另一次试验中,他们会对着镜子像我们一样试图去摸或者蹭掉事先在他 们脸上做的标记,这表明:他们真的把镜中的反射看成自己的身体。随后,很多物种 被测试过。人类儿童在这项测试中失败,直到他们长到18个月到2岁中的某一点。这同样表明,人脑是高度完善的结构,成为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并且是物质世界长期 发展的产物(即只有进化到最后的人类或者接近人类的猩猩才可能产生),是人脑的 机能和属性。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但是,如果你能 够看穿大脑,看到里面的一切活动,那时你就会明白意识是什么了吗?一些人会说是,如果我们能够足够细致地,在各个不同层次上观察脑的活动,我们就能明白大脑在做 的一切事情,因为意识就是大脑的活动,自然而然地,我们就能理解意识了。而另一 些人会说“不”,他们称,就算我们能巨细无遗地了解脑的微妙功能,我们也不可能 理解意识。

绵阳师范学院心理学期末考试

心理: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映。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基本方式。 心理学:关于个体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 1879年,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作为科学的心理学诞生——结构主义 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基本特性 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其他心理过程都离不开注意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广度:单位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 注意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分配: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 注意稳定性: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 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注意总是要起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对教学的启示:提供的教学信息应该达到一定强度,否则无法引起学生的感知,或导致学生感知困难。(语速不能太快,板书不能太密,重要内容呈现应该有别于一般信息,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感觉,提高感觉能力。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记忆概念,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遗忘的原因和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早期的记忆研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记忆痕迹消退;其他信息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情绪或动机压抑 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逐渐趋于平缓(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 影响遗忘的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如何防止和减少遗忘 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 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150%),效果和效率问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基本特性 创造性思维:以新颖和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聚合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 思维品质: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动机状态;(2)原型启发;(3)定势作用;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步骤

产生意识的大脑机制研究

产生意识的大脑机制研究 主持人:克里斯托夫已经证实:单独的神经元没有自我意识。在他的理论中,意识产生于神经元的集合,把它想象成一条河流,一个水分子并不湿润,当水分子汇聚到一起时,才形成了湿润的水。明白了这一点,我来到一所实验室。他们设计了一种十分精妙的测试,用来检测证明意识在大脑内是一个整体。我千里迢迢来麦迪逊只是为了打个小盹。对于意识消失会发生什么?这里有人非常清楚,他认为睡眠是解开自我意识谜团的关键。那么,当我们沉睡而失去意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马塞洛(以下简称“马”):给你戴上帽子。 主持人:在这里睡觉有点可怕,我同意参与实验,从中得知我醒来和入睡时,大脑活动的区别。 马:你头上的电极装置,就像是电乐团的麦克风,我们会通过不同的仪器收集声音。然后,混到一起,记录完成之后,我们会提取数据,我们试图通过不同仪器,把单个声音分离出来。 主持人:戴上电极装置还算容易,因为实验的第二步包括一项技术,被称作穿颅磁刺激技术,简称TMS。一旦马塞洛把穿颅磁刺激装置放在我大脑的特定区域之上,它会释放一系列电击,我并头戴的电极装置,被设计用来精确地测量,每个电击是如何在此之前,你给自己这样做过吗? 马:是的,做几次。 主持人:你还活着,所以我不必担心这个了。 马:不,你根本不必担心。 主持人:电流很弱,有轻微点击感,但把它们同电极结合起来,马塞洛有个可靠的、可重复的方法,可以探测大脑如何处理某个特定的可测量信号。这个方法高明在它可以在我失去感觉进入睡眠的时候重复试验,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人进入睡眠后大脑仍然处于活动状态。那么,当我们打瞌睡失去意识时,大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不幸的是,在实验室按要求瞅着可不容易,事实上我失败了,所以马塞洛给我看了从之前志愿者收集的实验资料。 马:首先是清醒状态下的大脑,你接下来会看到;这是通过穿颅磁刺激点亮的区域,是被激活的区域,所以这不是实际的速度,你可以看到这里显示的是毫秒。所以,它比真实的速度慢,但值得注意的是,与激活区域相隔甚远的的另一些区域也受刺激,形成了一个复杂图案,非常复杂。各个部位,但都是由那个最初的刺激引起的,这意味着被刺激区域和其他区域有信息交流,它们相互作用组成一个网络,这是真实的迹象。 主持人:你也许发现了意识的真相。 马:是,就是互相关联,不同元素间的互相关联。我一会儿给你看个相同的实验案例,他昨着了,但结果仍然相同。我们刺激这里,看会发生什么?还是这个时间,所以刺激产生的激活区一直在原地,未转移、未扩散。

错觉不是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

错觉不是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 李泽健 话说这美国佬挺讨厌的,整天在我们国家周边搞事情,东海、南海、台海……,搞得我们一天到晚都不得安宁。可这话又说回来,这讨厌的美国佬也有可爱的一面,比如说,人家在学术问题上就挺实诚的,在学术问题上人家从来都一直严格执行着我国的学术道德规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既不不懂装懂,也不自欺欺人。如果有问题没有搞明白,人家就会坦诚地告诉你:这问题俺还没有弄明白,有本事你自己去弄吧!嘿嘿,说实在的,俺这人心理有点阴暗,就喜欢美国佬承认自己不行的这个爽劲儿! 下面的几段文字摘自《认知心理学》(第7版【美】罗伯特.L.索尔所等著邵志芳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7月第1版第99页): 你能看到一个漂浮着的白色三角形吗?它是物理上存在的抑或仅仅存在于你的心灵之眼中? 人类视觉的一个令人好奇的特征是能“看到”物质世界中不存在的事物。这些错觉不仅仅是外部世界的感觉的产物,也源自于视觉、认知系统乐于扭曲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事物的癖好。这些扭曲被称为错觉。它们是对现实世界的错误知觉,并且发生在所有人身上。然而这个教条式的定义回避了问题的实质:“什么是现实?”我们把这个难题留给哲学家辩论。 错觉轮廓是对形状的知觉,但是该形状只存在于知觉——认知系统中,而不存在于刺激中。它们往往出现在图形中而不是在底板(或背景)中;它们是真实的知觉存在,尽管观察者似乎也感觉到它们其实不是“真实的”(最后一个想法是极富吸引力的难题,却很少有针对性的研究。或许某些有胆识的读者将修补改正文献中的缺陷) 在上面的文字中,美国佬很坦诚的说还有两个问题没有搞清楚,一个是“什

么是现实?”他认为把错觉定义为对“现实世界的错误知觉”其实是说不清楚的;另一个是所感知的形状是否是“真实的”这个问题也是说不清的。 美国佬没有整明白,那我们中国人搞明白了没有?说实在的,不管是心理学还是哲学,我们中国的学者似乎都很少探讨“什么是错觉”这个问题,不知道是因为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不需要探究还是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似乎更应该是属于前者,即我们的学者认为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不需要讨论。 下面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几种说法: 1、当知觉条件变化时,知觉映像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它倾向于事物的真实 状态和属性。知觉的这一特性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时候人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illusion),即我们的知觉不能正确的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彭聃龄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第161页) 2、错觉是对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知觉。错觉不同于幻觉,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 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反映。(《基础心理学》桂守才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错觉和幻觉的区别在于,它是对现存对象的反映, 尽管是不正确的,却是合乎常规的,可在不同的观察者身上见到的正常的、较一致的现象。(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第53-54页.) 4、与客观对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感觉或知觉。它或由假象引起,或是人自 身(也包括人使用的各种工具)各种分析器相互作用不协调或各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受到限制,提供的信号不一致而引起。(彭漪涟,马钦荣主编.逻辑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5、新华字典: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 从上面的几种说法来看,我们国内的主流观点与美国佬的观点基本相同,尽管美国佬用的是“现实世界”一词而我们说的是“客观事物”,但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出“现实世界”和“客观事物”表达的就是同一个意思,更何我们的字典上还说“现实”就是“当前存在的客观事物”呢! 不过我要吐槽一下,俺们从小用标准答案训练出来的中国人与美国佬的思维方式就是不一样,在这里美国佬承认用“现实”一词是说不清的,而我

人脑的意识和智能

人脑的意识和智能 人们应当相信他们会像研究客观世界一样发现组成人类意识的因子,并且这种因子像组成客观世界的因子一样不停地进行重组、分离,直至演化出纷繁复杂的人文世界。其实人们也可以换另一种说法,因子的重组分离原则成就了客观世界的三种多样性,物质世界的多样性,生物世界的多样性,意识世界的多样性。 人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把显示器的屏幕看着人类眼睛的视网膜,显示器上的每个像素有0或者1两种状态,这里,我们也可以将“1”代表有电位输入,将“0”代表无电位输入,并把显示器的每一行像素首尾拼接起来成为一条很长的由0和或者1两种状态组成的行(它包括了人体一次接收到的所有信息),当然,在这里,不单单是视觉,人的躯体的其他部位和种类的感受器传递的信息也可以以某种方式镶嵌杂合进入到这个长长的由0和或者1组成的行上。而信息的储存方式,就好比我们春天的播种,只是,与传统一次一株的播种方式相比,此时的我们则是一次一排地播种(其实在这里我们还可以说的更详细和精确些,这里的播种更像流水线式的播种,即播种部位固定在一排上不动,而播种完毕的一排排“种子”则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徐徐地向下游流去),这里播种成功的一排“种子”则对应着上面我们提到的由0和或者1组成的长长的行,一排排的“种子”(由0和或者1组成的长长的行)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存储板(海马体内部漂亮的叠层状结构)。如果把人的大脑比着一个黑箱逻辑器,信息由感受器经输入纤维输入大脑,储存于存储板上,由存储板发出,通过输出纤维传入效应器,那么对于这个逻辑器的输入和输出,他们应当满足这样的规则,即输入的组合方式与输出的组合方式应当满足随机,唯一对应性,即输入和输出之间按照某种方式和规则一一映射。其实不仅如此,我们的脑袋内还存在另一个黑箱逻辑器(小脑),只是此时的小脑的黑箱逻辑器的输入发源于之前大脑黑箱逻辑器的输出的分支,而此时的小脑逻辑器的输出端则指向了之前人类大脑逻辑器的输入端(对整个储存板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得到的一排“种子”与正在播种的一排“种子”排进行因子或连锁子的重组与分离并形成新的一排“种子”),并且小脑黑箱逻辑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也存在和大脑黑箱逻辑器类似的一一映射现象,但却换了另外一种规则和方式去一一映射。此时人们可以再想象一下,如果把这长长的由0和或者1两种状态组成的行比着DNA分子,那么按照DNA重组分离的原则,人们可以看到它与现实世界的人们的意识状态有很大的相似性,并且以上这种机制在大自然的长期选择和进化中,缔造出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奇葩。 现实世界的每一个完整统一的印像所对应的信息,在这长长的由0和或者1组成的行上可以是连续分布的,也可以是呈断续分布的,在它们重组分离的同时,表现出的连锁性(每一个连锁子对应着现实世界的一个完整统一的印像)越强,说明他的意识越高级,相应的对应的生物就越高级。DNA用的是A、T、C、G,意识和智能用的则是0和或者1,如果我们把长长的DNA上的A、T、C、G全部换成0和或者1,并且遵循DNA所遵循的一切规则,人们就会得到如上所说的关于意识和智能的新的规则的惊喜。

第七讲 知觉

第七讲知觉 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我们首先通过感觉来反映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和我们所处的某种活动状态的信息,在实际生活中,任何客观事物的属性并不是脱离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因此,我们在对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时.是把其个别属性作为生物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事物同时被反映的。这种对客观事物进行信息整合而形成客观事物的整体影象就是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有一个事物,我们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 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我们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但是,知觉又和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可见,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以感觉为前提,并与感觉一起进行而产生。但知觉不是把感觉简单地相加,知觉的产生还要借助于经验和知识的帮助,也就是说,知觉是经验参与其间的纯粹的心理活动。 一、知觉及特征 1.感觉和知觉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是大脑对直接作用±;我们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只有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并引起我们感官的活动时,我们才会产生感觉和知觉,一旦客观事物在我们的感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我们的感觉和知觉也随之停止。 感觉是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物体整体的反映,但是如果没有对物体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事物整体的知觉。因此,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感觉越丰富、越精确,知觉也就越完善、越正确。 2.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感觉是—种生理、心理活动,而知觉纯粹是一种心理活动。感觉的产生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及其客观刺激物的物理特性;而知觉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刺激物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感觉受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模拟试卷4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模拟试卷4 (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 1.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之为“枣树”,这体现了思维的( )特征。 (分数:2.00)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对经验的改组 D.分析思维 解析: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思维的间接性是人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的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现实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 2.作家、画家等的文艺创作更多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解析:解析: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 3.科学工作者根据实验材料进行某种推理、判断等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解析:解析: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的思维。抽象思维也叫逻辑思维,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 4.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中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直觉思维√ 解析:解析: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它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直接的领悟的思维方式。 5.设计师发明一部新的机器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直觉思维 解析:解析: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异、独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6.学生运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问题运用的思维类型是( )。 (分数:2.00) A.形象思维 B.常规性思维√

人类的大脑会自动过滤负面记忆

人类的大脑会自动过滤负面记忆 篇一:人脑的记忆原理哦 人脑的记忆原理 我们的大脑模式或思维结构是按一定的有序程度组织的。 这种有序性就是我们思想中的规 则。我们的大脑是靠这些规则(因果关系)理解和解释事物的。如果事物结构的有序性与我们大 脑的思维结构不兼容,我们就无法理解或暂时不能理解它们,因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来自感 官的。由此推断人工思想机器的思维结构必须与我们大脑的组织结构在模式上兼容。 当我们紧张不安时,我们就会意识到我们的大脑没有处于良好的有序状态。我们的行为 正是我们的大脑为自己工作的结果,即大脑正在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或变得更加有序,最终是 通过行为显现的。 计算机或控制系统都有硬件和软件, 就像光具有波粒二重性。 软件就像头脑, 它控制“身体”的行为,但是它的功能并不一定是有智慧的。软件是系统的组织结构。与电脑运 行软件不同,思维不仅是在运行软件而且是在进行自身结构重组,使其更加有序。 在人的神 经网络系统中,大脑产生意识。意识是大脑记忆某些自身活动的结果。意识内容总是尽可能转 向无意识,即从模糊到有序。意识通过注意和集中只是处理问题的模糊部分,而无意识则是过 滤信息和支配多任务,准确地对平常来自环境和身体内部的信号或刺激作出反应。大脑可以回 忆无意识区的记忆,但是处理记忆则是在意识区进行思维。电脑程序完全是“无意识”的或者说 是完全有序的。无意识永远不会接受来自意识的模糊内容。我们能够感受两种现象,自然(非 生命)和生活。一般讲我们可以预期自然现象和发现自然规律,但是我们不能找出普遍的动物 生活现象的规律,也不能精确预测动物的行为。生命(动物)具有意志。 查看人工神经网络演示 世界上所有生命包括植物在最初阶段都只有无意识。无意识的作用一是完全有序的,支 配生命自身的行为,对外界和内部刺激作出准确的反应以适应环境和为了生存;二是完全无序 的,由自然来选择。无意识不能处理模糊问题。当生命进化到一定程度,它们开始以简单的记 忆方式记录刺激与反应的关系并形成经验,这样就产生了意识。生命初期的意识没有自觉性。 当生命能够以信息的方式记忆它正在做什么,它就有了自我意识。意识是主体对模糊信息刺激 反应过程的记忆结果,可以说大脑也是这种记忆的产物。如果我们接受这个观点,意识就简单 地成为记忆问题了。由于无意识,记忆并不记录所有的大脑活动。要是电脑能够伴随自发地记 录自己的工作过程,就能够有自我意识。 讨论意识而不涉及无意识是不恰当的,因为无意识是意识的深厚基础。我们的记忆都在 无意识之中。无意识的作用是过滤输入的信息、组织关联记忆或经验以及完成多任务等。而潜 意识是心理学词汇,通常用来解释人的思维和行为的驱动。无意识并不是大脑空空,只要没有 脑死亡它就会永远不停地工作。人脑的智能活动是意识和无意识的混合工作。没有无意识就没 有智能。 讨论大脑思维可分为不同层次,即从最表面的行为表象和情感到基本粒子的状态、 运动和相互作用。不论我们所指的数字、模拟、图像、情感、价值观、 1 / 7

知觉概念知觉是脑对客观事物各种特征及其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 概念:知觉是脑对客观事物各种特征及其关系的整体反映-脑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各种特征或信息组合在一起并对其意义进行反映。主要有触知觉、听 知觉和视知觉等。 自然匹配原则:右手比左手对右侧的视野的闪光的反应时间要短,左手比右手对左侧的反应要快。(西蒙效应) 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 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 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 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知觉的神经基础:在各种感觉功能的大脑皮层中,存在着两级功能区,即初级感觉区和次级感觉区。在各种性质不同的皮层感觉区之间还存在着联络区皮层。此外,顶叶皮层,特别是下顶叶和前额叶皮层对复杂物体、运动物体和具有时间因素的知觉具有重要作用。概括地说,次级感觉皮层、联络区皮层以及与记忆功能有关的脑结构,形成了知觉的神经基础。 ☆失认症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受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该感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不能形成正常知觉。失认症患者的感官、感觉神经、感觉通路和皮层初级感觉区的结构功能完全正常,但是次级感觉皮层或联络区皮层存在着局部的器质性损伤。 包括视觉失认症、听觉失认症和躯体失认症等。 ☆面孔失认症面孔认知障碍分为两种类型: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熟人面孔失认症对站在面前的两个陌生人可知觉或分辨,也能根据单人面孔照片,指出该人在集体照片中的位置。但病人不能单凭面孔确认亲人,却可凭借亲人的语声或熟悉的衣着加以确认。这类病人大多数是双侧或右内侧枕-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的患者,对熟人确认正确无误,但对面前的陌生人却无法分辨。这类患者大多数为两侧枕叶或右侧顶叶皮层受损。

3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3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理解:①意识的概念。 ②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能力方面: 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觉悟方面: ⑴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⑵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 ⑴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⑵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⑶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方法 ①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叙述。 ②运用启发式教学,设疑造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为什么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是物质? 导入新课 从自然界的产生来看:自然界既不是“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创造的,而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首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次,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以人类社会来看: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客观的,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所以说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上除了物质现象以外,还有一类现象即意识现象。那么,什么是意识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又是怎样呢?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这些内容。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课程标准》从高中学生的教育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仅限定为“意识是客观存在在

曾凡林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第六章 知觉

曾凡林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第六章知觉) 1.什么是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应。 2.知觉与感觉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①知觉和感觉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客观事物是产生知觉和感觉的条件。 2)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应。只有当感觉和知觉对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使之产生某种活动,知觉和感觉才会产生。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 ②知觉和感觉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知觉是一种综合反映。 2)产生的性质不同。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的活动,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③知觉和感觉的联系 感觉是知觉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善、越正确,两者联系紧密。 3.知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知觉理解性 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②知觉选择性 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③知觉整体性 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④知觉恒常性 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4.什么是知觉恒常性?产生知觉恒常性的条件是什么?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性的一种间接

浅谈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国贸073 柏正炎20202073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性的一种间接、概括的反映。思 维在人类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通过思维,人们才能认识自然、社会,从而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促进社会发展。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和本民族文化的濡染,其思维方式会逐渐成形稳定。思维方式一但形成,人们就会在这种他所惯用方式中去思维,并去指导其行为。 中国人和西方人由于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模糊性与精确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就是模糊性,这与西方传统思维追 求精确性有明显的区别。首先,从语言上看。汉语里的形容词不存在比较级,动词也无所谓“时态”、“单复数形式”,其确切含义只能通过具体语言环境、语言前后内容来把握。 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也极少象西方那样先对其进行严格的定义和界说,明确其内涵和外延,然后再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二、悟性直觉与理性逻辑 中国传统思维重视经验悟性直觉思维,西方传统思维重视理性逻辑思维。今天许多人写文章仍喜欢用比较形象的词语表达深奥抽象的理论。如写作理论把直截了当的开头称为“单刀直入”,巧妙地指出文章的主题叫“画龙点睛”,轻描淡写称为“蜻蜒点水”。 中国的形容词、成语特别多几乎每个词都有一个意象而抽象名词又特别少这样使得优美、富有意境的汉语诗歌、散文翻译成西方语言往往失去了原来的韵味而西方的科学论文翻译成中文,又很难找到相近的词语表达,以致近现代一些翻译家不得不大量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适应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

思维概述

思维概述 一、什么是思维 人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与感知觉的共同之处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它们的差异在于,感觉和知觉是当事物的个别属性或具体事物及外部联系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人脑所作出的反映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的反映,它们属于认识的低级阶段。而思维是人脑对感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内部规律性的反映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比如,我们看到过或使用过各种各样的铅笔,对铅笔产生过知觉,有过感性认识。当有人问:“什么是铅笔?”我们就要进行思索,抛开那些非铅笔所必备的属性,如颜色、长短、粗细、形状、表面质地等特点,找出凡是铅笔都有的一般特点,即中间有铅芯的一种书写工具。这样就把铅笔和毛笔、钢笔等其他书写工具以及各种非书写工具区别开来,找到了铅笔的本质。这种进行思索、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就是思维。又譬如,人们注意到每次月亮四周出现光圈(即所谓“月晕”),就会“刮风”,柱子的石座(即所谓“础”)每次“潮湿”就要“下雨”,从而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种对于月晕和起风、柱子石座潮湿和下雨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进行思索,认识事物之间必然联系或规律性的过程,也就是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思维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反映的间接性和概括性。 (一)思维的间接性 所谓间接性,就是通过其他事物的媒介,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说,通过已知的事物属性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那些没有直接感知的,或根本不可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属性和规律性联系。例如,早晨起床,推开窗户,看到地面潮湿,便推想到“夜里下过雨了”。这时,人们并没有直接感知到下雨,而是通过地面潮湿这个媒介,间接推断出来的。又如,见到房里砖地潮湿而预见天将下雨,这种预见也是一种间接反映。 (二)思维的概括性 所谓概括性,就是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得出结论。任何科学的概念、定义、定理、规律、法则都是概括的结果。如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这不仅是从壶里的水或缸里的水分析得来的,也是从江、河、湖、海的水分析得来的,因而水的这种组成就概括为水的本质特征。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大大扩充了人们的认识领域,使人能够把握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或不可能由人直接感知的事物或事物属性。如对于光速每秒30万公里的运动,不能由感知表象把握,只有通过思维才能够把握。同时,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使人们能够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哲学常识第一课第二节第一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教学设计(原创)──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作品 福建南安国光中学郑晓东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识记:宗教观念的本质。 (2)理解:①意识的概念。②分析意识的不同类型,说明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能力方面: 通过对意识的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对其进行的概括,让学生体会哲学的思维要求,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关于宗教本质的教学,进一步进行无神论的教育。 (2)通过对“人们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的分析,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 教学重点 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难点 (1)宗教是客观世界在人们头脑中虚幻和歪曲的反映。 (2)抽象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3)关于未来的正确判断和预测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教学方法 (1)主要采用归纳法进行叙述。 (2)运用启发式教学,设疑造成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猜猜他是谁” 你们可以判断出是我,为什么能得出这样的判断呀? 小实验:“我的手怎么啦?” 有的人观察到手的变化,有的人却观察不到。这是为什么呢? [新课教学] 第二节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板书)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板书) 1.什么是意识?(板书) 故事:老马识途、丢不掉的狗等。 马和狗是不是有意识?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学生发言,提出各种判断依据。 教师归纳:判断这些现象是不是意识,首先要弄明白到底什么是意识。 动物也有大脑,受具体事物的刺激会产生条件反射,但这种反射是本能的适应自然,没有思想,不能能动地去改造自然,不是意识。 (设问:你喜欢排骨怎么烹饪呢?狗会去生产排骨吗?) 而人脑不同于动物大脑,二者具有区别。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载体,这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离开了高度发达的人脑这一物质,就不会产生意识。 分析:“心之官则思”、“狼心狗肺、胃口不小、脾气暴躁、肝火旺盛、胆小如鼠、黑心肠”等错误之处,就在于把人的其他器官当作思维的器官。 根据所学的知识,说说人是怎么产生的? 有了人才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的产生,劳动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没有社会性的劳动,古猿就进化不成人,也就不会有人的意识。因此,意识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大脑功能-潜意识与自我意识

大脑功能-潜意识与自我意识 Niusky From nju 摘要:意识问题以其神秘性纠缠了人类多年,从科学的角度定义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对于人类认识自身,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人类意识的领域仍然疑云重重,但由于一代代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大脑的功能问题和意识,潜意识产生的生理机制有了一定的解释。以这个思路为指导,本文将从意识产生,自我意识与潜意识现象,研究理论与技术手段进展三个主要方面展开综述。 关键字:大脑功能生理机制潜意识意识 一.引言 1.1意识的特征 意识具有私密性、主观性以及不可表达性。法国先哲蒙田有“玩猫”之说,庄子有观鱼梦蝶的疑惑。 1.2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产生意识这种奇特产物的生理机器正是大脑。 脑处在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包括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的大脑,南丘脑和下丘腩组成的间脑,由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的脑干,以及小脑等几个部分。通过胼胝体相连的大脑两半球,包括大脑表面一层2mm-3mm厚的大脑皮质,以及三个深层次的基底神

经节、海马和杏仁核群等。来自脑神经的信息,在脑内相应区域进行处理。其中的大脑皮质结构复杂、功能奇妙,负责高级神经信息活动,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最根本标志。 1.3潜意识 潜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由于其高度的不可控性和神秘性,经常成为主观唯心主义者顽守的阵地,也一直以来就是人类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而现代利用科学的理念科学的研究方法已经渐渐揭开这个领域的神秘面纱。 1.4潜意识的神经生物学角度定义 大脑神经方面,脑波分为a波、B波、0波、6波。当脑波进入到e波后,即所谓的进入潜意识(另一个说法为a波即为催眠状态) 1.5不同意识状态下的脑波情况 6波(0.4-3赫兹)深度睡眠阶段人的睡眠品质与6直接相关。 0波(3.8赫兹)睡眠第~阶段e波为优势时,人的意识中断,身体深度放松,处于一种深度精神状态。此时,由于意识中断,使我们平时清醒所具有的逻辑思维、推理、批判等理性意识判断机制不再发挥作用,呈现高度受暗示性。 a波(8.14赫兹)松弛并保持警觉阶段a为优势脑波时,人的意识清醒,但身体却是放松的,是介于意识与潜意识层面之间的脑波。 由于这种状态,身心能量消耗最少,相对的脑部获得能量就多。 是人们学习与思考最佳时段的脑波状态。a波又分为三种:慢速a 波(8-9赫兹)是临睡前恍惚状态,意识逐渐模糊阶段;中速a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