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世界全册基础知识总梳理

世界全册基础知识总梳理

世界全册基础知识总梳理
世界全册基础知识总梳理

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史前时期的人类

第1课人类的形成与文明的曙光

一、早期人类

1.人类的起源

(1)神话和传说:人是由神创造出来的。

(2)科学证明:人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许多科学家认为,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2.人类的进化

(1)人类的进化过程

古猿―――→完全形成的人(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

距今二三百万年前距今约25万年前后距今5万年前后(2)晚期智人的代表:亚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非洲有阿尔及利亚的阿尔法卢人,欧洲有法国的克罗马农人。

3.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

4.世界三大人种

(1)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就形成了。

(2)人类按体貌特征可分为三大人种,即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3)人种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

二、从野蛮走向文明

1.氏族

(1)人类社会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基本组织是氏族。

(2)母系氏族:

①最初的氏族是母系氏族。

②特征:

家庭构成—氏族成员组成一个大家庭,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由于群婚,人们知其母不知其父,血统以母系计算。

生产生活——那时人们主要用简单石器作为生产工具,以采集植物和捕捉动物为生。

社会地位—妇女从事采集和家务劳动,在氏族生活中起着主导作用,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氏族的首领多由女性担任。

(3)父系氏族:

①时间: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前后

②原因: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繁重而复杂的劳动主要由男子承担,男子取代了妇女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③特征:

家庭构成—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血统以父系计算。

生产和生活—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男子承担繁重复杂的劳动。

社会地位—氏族首领改由男子担任。男子开始处于社会支配地位。

2.氏族制度的瓦解

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私有财产和阶级的产生,氏族开始瓦解,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从野蛮走向文明,国家也随之产生。

3.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印度和希腊的克里特岛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学习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第2课上古亚非文明

一、神奇的金字塔-古代埃及

1.地理环境:地处非洲北部,尼罗河流经全境

2.金字塔

(1)用途:古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

(2)概况:80余座大小金字塔至今仍然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吉萨_一带。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4)评价: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二、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

1.地理环境::古代西亚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

2.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公元前1595年被北方民族所灭。公元前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兴起并强盛一时。

3. 《汉谟拉比法典》

(1)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2)内容: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

(3)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三、种姓制度-古代印度

1.地理环境:恒河和印度河流域

2.种姓制度

(1)含义:古代印度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叫做种姓制度。

(2)内容:种姓制度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_,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3)规定:种姓之间等级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4)影响:严重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第3课中古日本与阿拉伯国家

一、日本的大化改新

1.背景:七世纪中叶,贵族苏我氏父子专权,大和朝廷的统治出现危机。

2.时间、特点:646年(大化二年),以天皇的名义发布诏令,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内容:①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②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③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4.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5.日本文字的特点:汉字与假名(用汉字的偏旁、部首和草书创造的标音字母)并用。

二、阿拉伯的兴起

1.伊斯兰教的创立

﹡(1)背景:公元6世纪以后,阿拉伯半岛奴隶制度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半岛不断遭到外族入侵,阿拉伯人经营东西方中介贸易的商路从红海逐渐转移到波斯湾和两河流域,导致阿拉伯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建立统一国家,抵制外侮,恢复商路,成了阿拉伯人的共同愿望。

(2)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1)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2)630年,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并把麦加城中的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3.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第三学习主题古代欧洲文明

第4课古代希腊

一、古希腊的繁荣

1.地理位置: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文明、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2.爱琴文明:

(1)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出现了奴隶制的国家。

(2)公元前1500年左右,希腊半岛的迈锡尼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

(3)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

(4)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3.奴隶制城邦的繁荣

(1)著名的城邦: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在希腊地区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为著名。

(2)奴隶制的繁荣: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繁荣的时期。

﹡②表现: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都普遍使用奴隶,奴隶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劳动带来了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③代表城邦: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

1.建立――梭伦改革。雅典在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2.高峰――伯里克利执政时期。

①概况:民主政治时期的雅典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②评价: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但是,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第5课古代罗马

一、罗马共和国

1.地理位置: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

2.罗马共和国的兴起:

(1)建国: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

(2)扩张:①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②与控制地中海西部的北非强国迦太基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霸战争,史称布匿战争③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罗马的共和制度: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奴隶主手中。

﹡4.罗马的奴隶制度: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农庄、矿场和家庭都广泛使用奴隶劳动,甚至一些医生、教师、乐师也由奴隶充任。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工具”,没有人身权利。奴隶主还把强壮的奴隶训练成角斗士,让他们自相残杀或与狮虎搏斗,以此取乐。

5.罗马共和国的衰亡: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度出现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声势浩大的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一些军事领袖为获取国家权力展开了激烈争夺。公元前45年,凯撒夺得罗马最高权力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二、罗马帝国

1、建立: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被尊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

2、扩张: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3、分裂:公元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和西罗马帝国(首都罗马)。

4、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社会结束。

第6课中古时代的欧洲

一、封建等级制度

1.西欧封建社会的建立:5世纪末,日耳曼国家的建立,西欧进入了封建社会。

2. 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等级制度。

(1)建立: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改革,实行土地分封。(2)内容:国王将土地分封给臣下,臣下又将分得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下属,下属又将土地再分封。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了国王及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塔的最底层是农奴。

(3)结果: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二、教会的统治

1.教会统治的形成:756年,丕平献土。

2.教会统治的表现

(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是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3.影响: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三、西欧城市的兴起

1.时间:11世纪前后

2.原因: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3.争取自治权的斗争:琅城起义

4.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法国的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城市兴起的作用: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四、拜占庭帝国的败落

1含义:.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庭而得名。

2.繁荣:拜占庭帝国继承古希腊罗马文明,5世纪至6世纪初时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3.衰败的原因:(1)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看重对守旧传统的保存。(2)6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穷兵黩武。(3)外族的入侵。

4.灭亡:1453年,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帝国灭亡。

第四学习主题古代文明的交融

第7课古代东方与西方的战争

一、希波战争

1.起止时间:前492—前449年

2.交战双方:地中海东部的希腊--东方的强大的波斯帝国

3.著名战役:马拉松之战

4.结果:希波战争延续了近半个世纪,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二、亚历山大东征

1.开始时间: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波斯。

2.目的: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

3.著名战役:伊苏斯之战。(公元前333年)

4.结果:经过十年的征战,亚历山大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5.影响: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三、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1.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古王国和托勒密王国。

2.罗马的征服:

(1)过程: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先后征服了马其顿王国、

希腊、塞琉古王国,至公元前30年,最后攻灭了埃及托勒密王国。

(2)结果:罗马的征服结束了地中海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四、十字军东侵

1.含义:在罗马教皇的策动下,从1096年开始,法、德、意等西欧各国组织十字军向东方伊斯兰国家和拜占庭发动了近两个世纪的侵略战争。

2.入侵地区:小亚细亚、巴勒斯坦,攻破耶路撒冷,占领君士坦丁堡。

3.反抗人物:埃及萨拉丁收复耶路撒冷。

4.影响:十字军的屠杀和掠夺,使东方各国人民遭受了深重的灾难,长期的东侵使西欧人民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8课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一、马可·波罗东游

1.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

2.《马可·波罗游记》:详细描绘了他在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见到的新奇事物。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发明:古印度

2.西传:大约在12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第五学习主题古代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9课古代的文字与文学

一、文字

二、文学

1.荷马史诗

(1)作者:盲诗人荷马

(2)内容:《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描写有关特洛伊战争的两部长篇叙事诗。

(3)价值与地位: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欧洲第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2.戏剧

(1)希腊戏剧的繁荣:公元前5世纪,主题是歌颂英雄主义。

(2)代表: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3.《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阿拉伯帝国境内各族人民以及东方古国的风土人情和社会面貌。

第10课古代科学技术与造型艺术

一、科学技术

1.阿基米得

成就:(1)数学方面: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圆周率的科学计算方法和物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2)物理学方面:他提出了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得定律”,奠定了机械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2. 欧几里得:代表作《几何原本》

二、古希腊雕塑

(1)地位:古希腊雕塑是古代造型艺术的典范。

(2)代表作品:《掷铁饼者》《米罗的维纳斯》和《拉奥孔》

三、建筑艺术

1.巴黎圣母院

(1)用途: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大教堂,位于巴黎塞纳河畔,始建于12世纪中叶。(2)特色:匀称的结构和美观的外形。

(3)地位:是欧洲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2. 麦加清真寺

(1)位置: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内。

(2)地位:是阿拉伯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寺,也是古代世界极具伊斯兰特点的建筑珍品。

第11课古代宗教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 (1642-1648)

1642年8月,查理一世讨伐议会,内战爆发。

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 (1649-1660)

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

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

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4.内容:确定议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规定国王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需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5.影响:这样,英国虽然保留了国王,但王权受到法律限制,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权在英国建立起来。

第14课美国的独立

一、北美独立战争

1.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独立战争的经过

(1)爆发: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顿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2)建军: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决定组建大陆军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3)《独立宣言》的发表

①时间:1776年7月4日

②起草人:杰裴逊等人

③内容:《独立宣言》阐述了自由、民主的政治原则,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谴责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罪恶,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管辖,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④历史意义: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大陆军在萨拉托加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5)英军投降:1781年,英军在司令康华利带领下向大陆军投降,北美独立战争结束。

(6)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3.1787年宪法: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确立美国是由各州联合组成的联邦制国家。

4.北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1)性质: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场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2)影响:美国的独立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二、“美国国父”华盛顿

1.贡献

(1)在北美独立战争中,指挥大陆军与英军进行了艰苦的战斗,为独立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建国后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创立“合众国银行”,统一货币,建立税制,鼓励发展民族工业,使新生的美国开始步入了正轨。

3.评价:誉为“美国国父”,不但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而且是世界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第15课法国大革命

一、攻占巴士底狱

1.根本原因:法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导火线:1789年5月,三级会议的召开

3.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二、《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

1.《人权宣言》

(1)时间:1789年8月;(2)制定机构:制宪会议

(3)内容①提出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②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4)历史意义:《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分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

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成立:1792年9月22日;政治口号“自由、平等、博爱”

(2)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法王路易十六被判死刑,送上断头台。

(3)革命高潮: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了国家政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使法国大革命成为世界历史上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三、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1.拿破仑上台: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执掌了国家大权。

2.内外措施

(1)对内措施:改革财政,制定法典,加强法制,强化国家机构,镇压叛乱,肃清王党分子。1804年,加冕称皇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军事独裁。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2)对外战争:与欧洲反法同盟开战,击败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大国,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后来,拿破仑战争逐渐转变为对外侵略和掠夺。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惨遭失败,拿破仑帝国开始走向衰亡。1815年滑铁卢战役,法军一败涂地,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

关于对外战争的评价:在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解除了法国的外来威胁,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并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后期演变成为非正义的军事侵略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第16课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一、三角贸易

1.背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先后入侵美洲、亚洲、非洲地区,进行殖民扩张。早期的黑奴贸易为葡萄牙、西班牙两国所垄断。17世纪中叶以后,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最大的黑奴贩子。

2.过程:殖民者把欧洲廉价的商品运到非洲,交换黑奴,再把黑奴运到美洲,高价卖给种植园主,然后又从美洲购进棉花、蔗糖、烟草和矿产品等运返欧洲作为原料出售,史称“三角贸易”。

3.影响:罪恶的黑奴贸易使殖民者获得了惊人的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财富。而带给殖民地,特别是带给非洲人民的却是深重的灾难。

二、英国的殖民掠夺

1、开始:英国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便开始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掠夺。

2、成为海上霸主:18世纪中叶,通过殖民争霸战争战胜了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成为海上霸主。

3、主要殖民活动

(1)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从法国手里夺取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

(2)在非洲,占领塞内加尔等。

(3)在亚洲,凭借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疯狂的掠夺。1757年,殖民头子克莱武率领英军占领孟加拉,印度开始沦为殖民地。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3、“日不落帝国”:到19世纪,英国的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英国成了“日不落帝国”。

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拉丁美洲: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玻利瓦尔获得了“拉丁美洲解放者”称号。摆脱了殖民统治,奠定了拉美新的政治格局。

2. 印度:1857年至1859年,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英民族起义,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与英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第二学习主题工业革命

第1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机的发明和蒸汽机的改良

1.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要求生产技术的改进。

2.概念: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生产技术变革。

3.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上半期。

4.最先发生的行业:新兴的棉纺织业

5.工业革命的进程

(1)棉纺织业的发明成就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手摇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2)瓦特改良蒸汽机

1769年,瓦特成功研制了改良蒸汽机。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机的动力机。

6.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此后法、美、德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二、轮船和火车的出现

1.轮船: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吸收前人成果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莱蒙”号。

2.火车: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旅行者号。这是世界上第一辆火车。

3.意义:轮船和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轮时代”和“铁路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直接导致了工厂企业形式的出现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城市的兴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长。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革命后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第1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19世纪下半叶

二、电力的应用和电讯技术的兴起

1.电力的应用

(1)理论突破: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电磁学理论。

(2)新能源的产生: 19世纪70年代初,发电机、电动机被发明出来,电力成了带动机器生产的新能源。

(3)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2.电讯技术的兴起

(1)电话:1876年,定居美国的英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此后电话通讯事业发展起来。

(2)电报:19世纪90年代,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三、汽车和飞机的发明

1.内燃机的发明

(1)发明:内燃机的发明是继蒸汽机之后应用技术的又一重大成就。在前人发明的基础上,1 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制成了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赛尔制成了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2)意义:内燃机的发明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了条件。

2.汽车的发明

(1)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2)1896年,美国人福特制造出更加先进的四轮汽车,此后又建成了汽车装配线。汽车工业很快在一些国家建立起来。

3.飞机的发明: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迈出了人类航空技术的第一步。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以电力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五、“发明大王”爱迪生

电灯的发明是他最重要的发明,它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

爱迪生的发明为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使世界变得更加光明灿烂,人们称赞他是“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

第三学习主题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与扩大

第19课美国内战

一、南北战争的爆发

1.根本原因:南方盛行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全国的发展。

2.矛盾焦点:南北双方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的矛盾不可调和。

3.导火线:1860年11月,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4.爆发: 1861年4月,南方叛乱武装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

二、重大事件:

1.战局的扭转

1862年5月,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9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废除了黑奴制。使人民群众和黑奴的革命情绪迅速高涨,战争形势骤然改观。

2.北方的胜利

1863年夏,北方军队转入反攻。葛底斯堡战役。

1865年4月,攻克南方叛军老巢里士满,南方叛军向北方军投降,持续4年之久的内战以北方的胜利告终。

三、南北战争的影响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奴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为美国经济迅速超过英、法等国家创造了条件。四、林肯的贡献:解放黑人奴隶,维护国家统一。

第20课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一、农奴制危机

表现:1.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使俄国远远落后于主要欧美国家。

2.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号召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的统治。

二、农奴制的废除

1.根本原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1855年秋,俄国在与英法争夺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国内矛盾。

3.目的:为了维护农奴主的利益。

4.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5.内容:1861年3月沙皇签署了废除奴隶制的法令。

①农奴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不得干涉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

②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从事工商业活动等权利;

③农奴解放时,可从地主那里赎买一块份地。

6.评价

①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意义: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③局限性: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21课日本的明治维新

一、幕府统治的危机

1.内部危机

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下级武士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深受封建剥削的农民和市民不断起义。

2.外来危机

1853年,美国入侵日本,日本关闭的国门被打开,幕府统治危机更加严重。

二、武装倒幕

1.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

2.时间:1868年

3.主要战役:鸟羽、伏见

4.结果:德川幕府在日本260多年的统治被推翻。

5.迁都:1869年3月,明治政府迁都东京。

三、明治维新

1.时间:从1868年起。

2.代表人物: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等

3.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4.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由中央直接治理,使日本成为天皇统治下的中央集权国家。

(2)经济方面:废除重重关卡和行会制度,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3)文化教育: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发展中等和高等教育。

(4)社会生活:生活上革除旧习,提倡欧美生活方式,穿西服,吃西餐。

(5)军事方面:废除武士制,实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军”。

5.评价

(1)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意义: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3)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天皇制”也被保留下来。

第四学习主题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22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

1.背景: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空前增加,然而作为社会财富生产者的工人却相对贫困。

2.时间:19世纪30-40年代。

3.目的:工人阶级为反对剥削压迫,争取生存权利。

4.宪章运动

时间:1836年—1848年;地点:英国伦敦工人首先掀起

纲领:1838年通过了《人民宪章》,

内容:争取普选权、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要求。

机构:1840年,在曼彻斯特成立了全国性的统一组织“全国宪章协会”。

5.意义

欧洲工人运动的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革命活动

1844年,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重要文章,阐述了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与观点,标志着马克思已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844年,恩格斯在巴黎会见马克思,从此成为亲密的战友。

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发表:马克思、恩格斯为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于1848年2月发表。

2.地位和意义

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此后,马克思主义成了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

第23课巴黎公社

一、巴黎公社的建立

1.“三一八起义”:1871年3月18日,无产阶级取得胜利。

2.建立: 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由瓦尔兰等著名工人运动活动家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掌握了政权。

3.性质: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掌权的新型政权。

二、巴黎公社的失败及意义:

1.五月流血周:1871年5月21日至27日的一周之内,巴黎公社数以万计的社员被反动派屠杀,历史上称为“五月流血周”。

2.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革命精神鼓舞着无产阶级为争取解放继续进行斗争。

三、《国际歌》的诞生

1.背景:巴黎公社失败

2.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比尔狄盖特

3.意义: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原因: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各国的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

2.表现:

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世界工业产量方面,英国一直遥遥领先,法国次之,德国和美国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70年代后的40年间,发生巨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德国居第二位,而号称“世界工场”的英国却退居第三位,法国则居第四位。

3.影响

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在激烈的角逐中纷纷寻找伙伴以壮大自己的力量,逐渐结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同盟。

二、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

(1)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在维也纳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

(2)1882年5月,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最终形成三国同盟。

(3)三国同盟以德国为核心,意大利是其中的动摇者。

2.三国协约

(1)为了对付德国,1894年,俄、法两国正式结成同盟。

(2) 1904年,与法国签订了《英法协约》,1907年,又与俄国签订了《英俄协约》,最终形成三国协约。

3.性质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4.影响

(1)随着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霸世界,纷纷疯狂扩军备战,进一步展开军备竞赛。

(2)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对峙,使国际危机和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巴尔干半岛是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的焦点,成为世界大战爆发的火药桶。

第2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一、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经过: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在塞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继承人裴迪南夫妇。

2.影响: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之后,俄国宣布支持塞尔维亚、8月,德国队俄、法宣战,并入侵中立的比利时。英国对德国宣战,接着,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

3.凡尔登战役:

时间:1816年2月---12月;双方:德国法国;

特点: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地位和影响: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战役。此后,德军在西线丧失了作战的主动权。

4.大战的结果: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战败告终。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1.性质:这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2.影响:大战不仅激化了交战国国内的矛盾,而且促进了东欧民族独立国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战争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第六学习主题近代科学与思想文化

第3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一、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

1.牛顿

(1)简介:17世纪英国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2)成就: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了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用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说明天体万物的运动,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

(3)影响:牛顿的研究成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达尔文

(1)简介:英国的达尔文是近代生物科学的奠基者。

(2)成就: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系统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理论,明确提出生物是不断进化而来的观点,指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推翻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物种起源》的出版,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爱因斯坦

1.简介: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出生于德国,后来加入美国国籍。

2.成就:1905年,他提出狭义相对论,这一理论揭示了物体的质量和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规律,论证了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的密切关系。后来,在此基础上提出广义相对论。

3.影响:相对论的提出,为原子能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时空观念的伟大革命,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第4课思想和文学艺术成就

一、启蒙思想的火花

1.时间:17世纪~18世纪。

2.性质: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3.中心:法国

4.代表人物:伏尔泰;主张:伏尔泰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宣扬人天生的自由,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向愚昧和无知宣战,抨击天主教会的野蛮与黑暗。

5.历史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制度和教会的批判,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和封建专制的压制下得以解放;他们提出的民主、人权、法制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激励人们追求自由、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及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不朽的文学作品

1. 莎士比亚:17世纪英国伟大戏剧家

(1)代表作: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和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2)艺术成就:他的剧作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矛盾,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他的作品情节生动、语言精练,所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

(1)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2)艺术成就:反映了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俄国的社会生活。他的文学创作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托尔斯泰的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形象描绘和对旧制度的深刻批判,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绘画与音乐的辉煌

1.绘画

(1) 特点:近代西欧的绘画作品摆脱了神学的禁锢,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而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追求和新的审美情趣。

(2)代表: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凡高的《向日葵》(将形式美和意境美的自然结合推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2.音乐:代表:贝多芬。代表作:《英雄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抒发了人们渴望光明、为争取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激情。)影响:对近代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世界现代史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学习主题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5课伟大的十月革命

一、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二月革命:年,推翻了___________长达年的专制统治。

2.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1)俄国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一个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还承袭沙皇政府的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2)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________________党的领袖________回到俄国,在党的会议上明确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

(3)7月,俄军在前线惨败的消息使俄国国内局势发生很大变化,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发动武装起义的决议。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时间:_______年_______月7日 (俄历10月25日)

(2)经过:11月6日晚,_________秘密地来到位于彼得格勒的__________________,亲自领导和指挥起义。经过通宵战斗,到7日(俄历10月25日)晨,20万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首都几乎所有的主要据点。当晚,在“__________________”号巡洋舰的隆隆炮声中,革命武装向临时政府盘踞的冬宫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推翻了临时政府。

(3)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4)成果:推翻______________临时政府

(5)意义:揭开了俄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苏维埃政权在各地纷纷建立起来。

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1.政权的建立:年月日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隆重开幕。大会上,成立了以__________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2.巩固政权的措施

(1)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等收归_______,实行_______对企业的监督;

(2)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________耕种;

(3)在做出很大让步的情况下同德、奥签订《______________》,退出了______________。

(4)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______________。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被推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国际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勾结起来,策划了一系列暗杀和叛乱活动,从四面八方向新生的革命政权发动军事进攻。

(2)目的:为抗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苏维埃政权被迫把国家生活全部纳入战时轨道,宣布全国为一个军营,实行特殊政策:把大中小企业______________,把农民的______________全部征集到国家手中,取消一切______________,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______________,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3)意义: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和奋斗,苏维埃政权镇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__领导的、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支持。十月革命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课苏联的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

(1)背景:粉碎国内外反革命叛乱和武装干涉后,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人民生活困苦,有的地区甚至发生了农民暴动。

(2)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______________和缓和______________。

(3)时间:_______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_______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

(4)内容: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支配;除重要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废除平均主义的

______________,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______________等。

(5)作用: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开始从______________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益探索。

②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_______、_______的热烈欢迎,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______________,苏维埃政权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苏联的成立:________年12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苏联。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1.领导者:

2.重大成就:从__________年起,苏联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第一个“___________”提前完成。到_________年,苏联已由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_______%,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差距大大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的优越性。

三、经济政治体制的严重弊端

1.特点:以______________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

(1)经济上:忽视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要求,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常常用______________,甚至强制手段管理经济,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片面发展______________,致使农业和_______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严重违背社会主义_______和_______,开展全国性的“_______”运动;_______不分,管理权力过于_______,最后形成______________以及斯大林的_________。

3.影响:经济和政治上的这些弊端,严重地阻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学习主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

(1)时间地点:于_________年1月-6月在法国巴黎近郊的________________召开

(2)与会国家:________________的交战国

(3)操纵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

(4)中心议题:如何处置战败后的________

2.《凡尔赛和约》

(1)主要内容:________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德国承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独立,德国的殖民地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瓜分,德国向________________支付巨额赔款。

(2)中国问题: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理所当然地要求收回战前________________攫取的一切权利,但令人震惊的是,《凡尔赛和约》竟把这些权利转交给了________。为抵制巴黎和会的无理决定,中国爆发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出席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评价:《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________________的产物,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签订的。

(4)影响: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订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所谓“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

(1)背景:巴黎和会只是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_______的利益和关系,但是,美、英、日等列强在_______和_________地区的利益和关系还没有依据实力对比的变化进行调整。大战期间及战后,_______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同_______在该地区的利益发生了严重冲突,也直接威胁到_______在东亚的利益。

(2)召开:由_______发起,于_______年11月召开了有美、英、日、法、意、荷、比、葡及中国等九国代表参加的华盛顿会议,_______在会上居主导地位。

(3)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九国公约》

(1)内容:_______年2月6日,与会国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名义上尊重中国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但同时又宣布在中国实行_______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2)实质:公约的规定实质上是保证,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____________的继续,它在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

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地区的“新秩序”,即“____________”。

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基础知识归纳高中必修二政治生活基础知识归纳 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内容 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地位 基本的民主权利、基础和标志 要求 国籍资格、年龄资格、政治资格、能力资格 政治 自由 内容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地位 重要方式、具体表现 要求 公民只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政治自由 监督权

内容 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地位 重要政治权利 要求 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政治义务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根本保证、重要保证 遵守宪法和法律 根本行为准则 重要保证、职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光荣义务 权利≠权力 权利属于法律概念,权力属于政治概念。权利包含权力和利益两层意思,与义务相对。而权力是一种特定的政治力量或能力,与服从相对。 权利、义务≠政治权利、政治义务 权利、义务都是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政治权利、政治义务特指公民在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3.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基本原则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内容 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表现 ①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②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注意 ①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是立法上的平等;②不是绝对的平均主义;③反对一切特权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内容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①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②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③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要求 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注意 反对等同论、先后论、完全对等论、对立论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原因 在我国,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要点分类归纳汇总

第一部分:生字组词第1单元 一(一个、一天)二(二月、二十) 三(三天、三月)上(上学、上衣) 口(人口、开口)目(耳目、头目) 耳(木耳)手(手心、对手) 日(早日、日子)田(水田、田里) 禾(禾苗)火(大火、火把) 虫(虫子、小虫)云(白云、云朵) 山(山林、山水)八(八个、八月) 十(十个、十天)了(火了、大了) 第4单元 子(儿子、子女)人(人口、大人) 大(大山、大雨)月(月儿、日月) 儿(儿子、女儿)头(木头、开头) 里(里头、山里)可(可是、可口) 东(东西、山东)西(西瓜、山西) 天(白天、半天)四(四个、四十) 是(是的、不是)女(女儿、子女) 开(开水、开心) 第5单元

水(水牛、开水)去(上去、来去)来(本来、下来)不(不好、不是)小(大小、小手)少(多少、少见)牛(水牛、小牛)果(果子、水果)鸟(鸟儿、小鸟)早(早上、早日)书(书本、书包)刀(小刀、刀口)尺(尺子)本(书本、本子)木(木头、木耳)林(山林、竹林)土(水土、土木)力(有力、用力)心(开心、小心)中(中心、中午)五(五十、五月)立(立正、自立)正(正在、正好)在(正在、不在) 第6单元 后(后来、后天)我(我们、自我)好(好心、好人)长(长江、长沙)比(正比、对比)巴(下巴、巴士)把(把手、火把)下(下来、下午)个(一个、个人)雨(雨衣、下雨)们(我们、人们)问(问好、学问)有(有心、有力)半(一半、半天)从(从来、从不)你(你好、你们)

第7单元 才(人才、天才)明(明天、明白) 同(同学、不同)学(上学、小学) 自(自立、自我)己(自己、知己) 衣(上衣、雨衣)白(白云、白天) 的(有的、好的)又(又大又红) 和(和好、不和) 第8单元 竹(竹子、竹林)牙(月牙、门牙) 马(马上、木马)用(用心、有用) 几(几个、几月)只(一只) 石(石头、石子)多(多少、好多) 出(出去、日出)见(只见、少见) 对(对手、对比)妈(妈妈、大妈) 全(全天、全力)回(回来、回去) 工(工人、手工)厂(工厂、厂长) 第二部分:读读说说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高高的树尖尖的草芽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1、文艺复兴的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a.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b.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扩张与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史意义和影响: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③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4、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②推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③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个军事独裁者。他掌握政权后,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制定和颁布了《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他所进行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权,掠夺了各国人民的财富,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葬送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7、工业革命影响: ①生活方面:出现的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②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 ③社会关系方面: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④国际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8、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向西方学习,掀起了洋务运动; 工业革命的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发展观。 9、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意义: 积极影响: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有利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梳理带答案

第1课《春》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窠巢 ..(kē cháo) 2.应和.(hè) 3.稀疏.(shū) 4.蓑.衣(suō) 5.抚摸 ..(yùn?niàng)7.撑.着伞.(chēng sǎn)8.卖弄.(n ..(fǔ mō) 6.酝酿 òng) 9.水涨.(zhǎng) 10.嗡.嗡(wēng)11.软绵绵 ..(mián)12.黄晕.(yùn)13.落.地(luò) 14.薄.烟(báo) 15.赶趟.儿(tàng)16.烘.托(hōng) 17.花枝招展 ..(zhāo zhǎn) 18.繁花嫩.叶(nèn)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lǎng润(朗) 2.liáo 亮(嘹) 3.gē bo(胳膊) 4.wǎn 转(宛) 5.jìng mò(静默) 6.pī suō dài lì(披蓑戴笠) 7.呼朋yǐn伴(引) 8.健zhuàng(壮) 9.精神dǒu sǒu(抖擞)10.hóu咙(喉) 三、词语积累 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语文课本上比喻姿态优美。 2.wǎn 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 4. 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2课《济南的冬天》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济.南(jǐ) 2.设若 ..(shè ruò) 3.境.界(jìng) 4.晒.太阳(shài) 5.着.落(zhuó) 6.着.急(zháo) 7.澄.清(chéng) 8.看护 ..妇(kān hù)9.空灵.(líng)10.露.出(lù)11.绿.色(lǜ)12.一髻.儿(jì) 13.宽敞.(chǎng) 14.狭窄.(zhǎi)15.水藻.(zǎo)16.贮蓄 ..(zhù xù) 二、看拼音写汉字 1.温qíng(晴) 2.xiāng边(镶) 3.cí善(慈) 4.地tǎn(毯) 5. jī fū(肌肤)

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 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有:正数和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负数和0)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有1和-1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3、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5、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3整式的加减 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简称“二同”) 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所含字母部分不变,相同字母的指数不变(称为“两不变”) 字母的升降幂排列:按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大)到大(小)的顺序排列。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反)。 第三章一次方程与方程组 3.1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部分: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结总汇

世界历史各时期知识点总汇 古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梭伦、克利斯提尼、伯里克利;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少数民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薄伽丘、莎士比亚;思想解放 西方人文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因信称义;打击天主教会势力 精神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开辟新航路:迪亚士→好望角;哥伦布→美洲 世界市场 荷兰、英国殖民扩张:建立海外商品市场;世界市场形成主要途径;日不落帝国逐步形成 工业革命:增强欧美国家的力量,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689年《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完善欧美代议制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联邦、共和、总统制;第一部成文宪法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制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军国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理论和实践1871年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经典力学体系:牛顿的机械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近代世界进化论:达尔文《物种起源》;冲击“神创说”科学技术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部国有化;取消商品贸易 苏俄革命新经济政策:固定的粮食税;允许中小企业私营、外资经营;自由贸易和建设 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后期弊端严重,导致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涅日列夫、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摸式弊端→苏联解体背景: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金融、工业、农业、以工代赈、社会保障;特点:国家干预经济及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北约、华约组织的成立为标志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高速发展;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 1991年苏联解体为标志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元为中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中国于 2001年底加入 经济全球化: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机遇和挑战并存 现代科技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普朗克量子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成果;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现代世界( 1917 ——今) 近代世界 古代世界

最全最全最新人教版高中必修二政治基础知识点(自己整理.超全)完整版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5、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6、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地位)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地位)是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重要方式,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 2、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又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含义优点缺点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的方 式每个选民都有直接表达自己意 愿的机会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 况下不适用 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 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 适用 选民不能直接投票选举自己 心目中的当家人 等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 额的选举方式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 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 选择 差额选举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 举名额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 民等情况 2、确定选举方式的因素: (1)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选举方式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我国确定的选举方式: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差额选举)。 4、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的意义: (1)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4)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的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梳理 第1课在山的那一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痴chī想诱yòu惑喧xuān腾 点拨:不要把“诱”误读成xi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huàn) 幻想(shùn) 瞬间(níng)凝成 3.解词。 (1)隐秘:隐蔽,不外露。 (2)一瞬间:一眨眼之间。 4.诗中的“山”指的是困难、挫折,“海”指的是理想、信念。 二、重点句子 1.在山的那边,是海! 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2.——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三、文学常识 1.《在山的那边》的作者是王家新 2.从表达方式和内容看,诗歌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三种,《在山的那边》属于哲理诗。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啜chuò泣纳罕hǎn峭qiào壁目眩xuàn 颤chàn抖闷mēn热屡lǚ次。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训(jiè)诫瘦骨(lín xún) 嶙峋 小心(yìyì) 翼翼(sǒng) 耸立 3.解词。 (1) 纳罕:惊奇,诧异。 (2) 啜泣: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二、重点句子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点拨:本句是主旨句,含义深刻。) 三、文学常识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第三课 蝉收敛liǎn 零落聒聒guō卑beī微一丝不苟gǒu 宽恕shù 第3课生命生命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擎天撼hàn地糟蹋zāo tà庸碌lù小憩qì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āo)骚扰(gū) 辜负 3.解词。 (1)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2)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3)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政治生活基础知识点(选择题)

二、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我国人民民主的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5、我国的立国之本、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7、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8、政治自由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9、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10、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 12、13、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我国县及县级以下人大代表选举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 14、制约选举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是:(1)物质生活条件(2)国家性质(3)选民文化水平 15、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尺度是:是否积极参加选举,并认真行使选举权; 14、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15、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 1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实行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 17、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我国基层民主的自治机构:村民委员会(我国农村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居民委员会。(二者都不是基层政权机关) 18、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 19、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我国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政府。 20、政府的主要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政治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职能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1、政府的作用:一是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二是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22、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3、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 2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5、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法制部门、审计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 A B x x A x B =∈∈ 且,若A B A =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 ∈∈ 或,若A B A = 则B A ? ③ {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之 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y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公共基础知识世界历史

一、世界古代和中世纪史 1.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历史十分悠久,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十进制的计算方法,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等,都是其独有的发明。古巴比伦王国的文明表现在:楔形文字,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用肉眼观测月食等。古印度的文明表现在:《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两部著名史诗,建筑和雕刻艺术发达。中国的文明集中表现在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 2.欧洲文艺复兴 15世纪至16世纪,著名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绘画及雕塑艺术,被后世誉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及代表作品: 意大利的但丁代表作诗集《神曲》;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英国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代表作《堂吉诃德》。 二、世界近代史 1.英国革命 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冬召开会议,企图通过征收新税,以讨伐苏格兰起义,遭到议会反对,议会反而要求限制

王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清教徒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党,成立共和国。1688年,辉格党人联系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赶走詹姆斯二世,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共同继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美国独立 1773年,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1775年春,英军与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交火,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告独立。1777年,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法国大革命 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路易十六调集军队准备镇压,激起了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同年7月14日,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1792年推翻君主制,建立吉伦特派当权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5月至6月,实行雅各宾派的革命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大革命中断,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执政,担负起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巩固大革命的历史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为此后的革命树立了榜样。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考点梳理和基础知识检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考点梳理和基础知识检测 (含答案)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盛.开(shèng)箩筐 ..(luó kuāng)新鲜.(xiān)缠着(chán)浸.水(jìn) 榨.油(zhà)便.宜(pián)嫩绿 ..(nèn lǜ)爱慕.(mù)石榴.(liú)蓑.毛(suō)嫌.弃(xián)镜匣.(xiá)嗜.好(shì)玻璃框.(kuàng) 白鹭.(lù)铿锵 ..(kēng qiāng) 清澄.(chéng) 音韵.(yùn)散.文(sǎn) 垂蔓.(màn)雏.儿(chú)瞅瞅 ..(chǒu chǒu)蓬.松(péng)画框.(kuàng) 挨.近(āi)嚓嚓 ..(cā cā)细腻.(nì)眼睑.(jiǎn)眸.子(móu)二、易写错的字 箩筐 ..爱慕...糕.饼浸.在缠.身犹.如播.种浇.水榨.油吩咐 嫌弃 ..清澄 ..音韵.白鹭. ..铿锵 ..嗜.好恩惠 ..蓑.毛嵌.上镜匣 三、形近字 箩—萝饼—拼浸—侵播—蕃浇—绕吩—份咐—附 亭—高慕—幕矮—挨配—酒嫌—谦增—赠哨—稍 四、近义词 欣赏—鉴赏姿态—姿势寻找—搜寻完整—完好可惜—惋惜 开辟—开发吩咐—叮嘱喜欢—喜爱便宜—廉价爱慕—仰慕 分辨—辨别适宜—合适寻常—平常好像—似乎嗜好—爱好

舒适—舒服温暖—暖和隐约—模糊茂盛—繁茂忽然—突然 挨近—靠近立即—马上信赖—信任 五、反义词 完整—破损喜欢—讨厌便宜—昂贵寻常—特别温暖—寒冷 隐约—清晰茂盛—稀疏信赖—怀疑美中不足—十全十美 六、重点词语 香飘十里指指点点美中不足神气十足蹦来蹦去不动声色七、词语搭配 【形容词】 (鲜红嫩绿的)果实(精巧的)诗(灰色的)苍鹭 (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 (优美的)歌(茂盛的)吊兰(简易的)竹条 (繁茂的)绿蔓(娇嫩的)鸣叫(可爱的)小嘴 (亲近的)情谊(颤动的)笔尖(细腻的)绒毛 (银灰色的)眼睑(长长的)绒毛(美好的)境界 【动词】 (仔细地)寻找(高高地)挂(不动声色地)写 【量词】 一(处)小山一(首)诗一(种)嗜好一(只)白鹭一(幅)画一(种)恩惠一(卷)干草一(盆)吊兰一(个)脑袋 八、常考句型 【夸张句】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政治生活》知识总结 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体 (1)国家性质(国体):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体(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内涵 (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内涵:①民主:在统治阶级内部,按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②专政:依靠暴力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势力实行统治。 (3)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两者是辩证(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和对立,民主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对于敌对分子和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3.人民民主的特点及其表现 (1)广泛性: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 4.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 (1)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2)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公民的根本行为准则);③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④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要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遵守宪法和法律 6.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7.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以及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近年来出现的民主监督的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2)意义:①有利于改进被监督者(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筹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要求:①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②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要点分类归纳汇总全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要点分类归纳汇总全 第一部分:读读说说 1、词语搭配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高高的树尖尖的草芽 圆圆的荷叶弯弯的谷穗白白的云 绿绿的草黄黄的沙滩雪白的浪花 彩色的项链长长的尾巴金色的沙子 雪白的云朵快活的小鸟小小的贝壳 2、数量词 一(头)黄牛一(只)猫一(群)鸭子 一(只)鸟一(个)苹果一(颗)枣 一(堆)杏子一(个)桃一(朵)白云 一(根)头一(双)手一(条)鱼 一(颗)星星一(把)刀一(把)伞

一(块)黑板一(朵)花一(本)书一(棵)树一(把)尺子 3、又……又…… 绳子又细又长西瓜又大又圆弟弟又白又胖果子又多又好大海又宽又远房子又高又大苹果又大又红沙滩又长又软星星又多又亮4、……像…… 弯弯的月儿像小船。 蓝蓝的天空像大海。 弯弯的月儿像弯刀。 红红的脸蛋像苹果。 闪闪的星星像眼睛。 闪闪的星星像宝石。 5、句子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明明从屋里跑出来。 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小草从土里钻出来。 雪花从天上落下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白云在天上飘来飘去。 小鸟在天上飞来飞去。 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小牛在田里走来走去。 条一条条一条条长长的小河棵一棵棵一棵棵高大的树木片一片片一片片金黄的树叶个一个个一个个红红的苹果

朵一朵朵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只一只只一只只可爱的小鸟 串一串串一串串美丽的泡泡 6、反义词 东—西反—正上—下大—小多—少出—入左—右有—无来—去远—近黑—白晚—早高—低笑—哭天—地长—短开—关南—北男—女古—今好—坏是—非来—去是—否粗—细苦—甜你—我老─少 7、日积月累 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世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部分 (八年级下四、五单元及九年级上) 一、上古人类文明 【考试说明】 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北:八下P90 古代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 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北:八下P91《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北:八下P92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制度人为地制造了极不平等的社会等级。 4.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北八下P90:第17课课题: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5.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状况 北:八下P95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极盛,在古代社会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6.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 八:下P94 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二、中古亚欧文明 1.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北:八下P101 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行“班田收授法”,由国家将天下公田班给公民;实行租庸制度,统一租税;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体制,中央设二官八省,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人管理。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创立伊斯兰教,建立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八:下P102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逐渐成为一面团结阿拉伯人的旗帜,穆罕默德率领信徒,打败了麦加贵族,建成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三、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1.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 北:八下P120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随叔父来到中国元朝的上都,在中国当了17年的官,马可·波罗把他在中国的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作《东方见闻录》(又译《马可·波罗行记》) 北:八下P120 阿拉伯数字原本是印度人发明的,经过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 2.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交往的方式。

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2016年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教材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文言文知识梳理(一) [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2. 失其所与,不知( ) 3. 无能为也已( ) 4. 秦伯说(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今义:请客的主人或比赛、会议的承办者 古义:____ 2. 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古义:____ 3. 共其乏困今义:疲劳古义:____ 4.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妻子古义: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鄙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 2. 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 朝济而夕设版焉(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2. 越国以鄙远( ) 3. 既东封郑( )

4. 与郑人盟( ) 5. 既东封郑( ) 6. 越国以鄙远(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夫晋,何厌之有?( ) 2.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 3.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4. 是寡人之过也。( ) 《荆轲刺秦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秦王必说见臣( ) 2. 今日往而不反者( ) 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4. 秦王还柱而走( ) 5. 卒起不意(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今义:贫穷古义:__ 2.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今义:鼻涕古义:__ 3.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古义:__ 4. 持千金之资币物今义:货币古义:__ 5. 愿大王少假借之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古义:__ 6. 秦王还柱而走今义:步行古义:__ 7. 诸郎中执兵今义:中医医生古义:__ 8.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今义:垂手拿着古义:__ 9. 断其左股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古义:__ 10. 左右既前,斩荆轲今义:左和右两方面古义:__

《政治生活》知识点汇总

《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主 体是“公民” 1.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P5) 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P5)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P5) (1)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2)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P5) (1)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2)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 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保障人权) 5.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P6) 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对分子的怕破坏活动,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P6——7)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被庄严地载入我国的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7.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P8——9) (1)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行使政治自由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 ③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意义: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2)公民应当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懂得分析材料,做出区别)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③遵守宪法和法律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8.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P9——10)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公民虽然在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方面存在差别,但在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和依法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