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2年高考三轮冲刺专题十五:_综合实验与探究(详细解析版)

2012年高考三轮冲刺专题十五:_综合实验与探究(详细解析版)

2012年高考三轮冲刺专题十五:_综合实验与探究(详细解析版)
2012年高考三轮冲刺专题十五:_综合实验与探究(详细解析版)

2012年高考三轮冲刺

专题十五:综合实验与探究(详细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共16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实验操作示意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C.制备较纯净的HF D.红磷转变成白磷

解析:选项A,在试管中加热结晶水合物会导致受热不均匀出现事故,应在坩埚内加热结晶水合物,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B,集气瓶底部垫上细沙能防止因生成物温度过高而使集气瓶破裂,正确。选项C,生成的氢氟酸要腐蚀烧瓶。选项D,不能将玻璃管两端都堵住。

答案:B

2.玻璃棒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下列有关实验过程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 )

①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②将适量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沸水中制氢氧化铁胶体③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 ④用已知浓度的盐酸和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滴定实验⑤用适量的蔗糖、浓硫酸和水在小烧杯中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⑥实验室用新制的FeSO4溶液和预处理过的NaOH溶液制备Fe(OH)2白色沉淀A.①②⑥B.③④⑥

C.②④⑤D.①③⑤

解析:①需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来测定其pH;③分离MnO2、KCl混合物时需过滤,过滤用玻璃棒进行引流;⑤需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反应更充分。

答案:D

3.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相互滴加的方法鉴别Ca(OH)2和NaHCO3溶液

B.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

C. 取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液滴入水中,判断皂化反应是否完全

D. 用氨水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

解析:A项中Ca(OH)2和NaHCO3溶液相互滴加产生的现象一样,故不能通过相互滴加的方法来鉴别;B项中由于乙醇与水混溶,故不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和水;D项中氨水与Ag单质不反应,氨水不能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通常用硝酸来清洗。

答案:C

B.实验Ⅱ: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

C.实验Ⅲ: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红色

D.实验Ⅳ: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实验Ⅰ中振荡静置,由于碘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又CCl4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且二者互不相溶,故上层为水,几乎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A项错误;实验Ⅱ中NH4Cl和Ca(OH)2共热时生成NH3,NH3通入AlCl3溶液中产生Al(OH)3白色沉淀,但沉淀不溶于氨水,B项错误;实验Ⅲ中Fe3+遇到SCN-显红色,C项正确;实验Ⅳ中右边试管中CaO能够吸收左边试管中的水汽并与水反应,因此左边试管中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蓝色晶体

析出,D项正确。

答案:CD

5.在化学实验操作中,往往由于读数不规范导致较大的实验误差。下列有关实验中,会导致所配制(或所测定)溶液浓度偏大的是(其他操作均正确)( )

A.配制500 mL 1 mol/L稀硫酸实验中,用量筒量取18 mol/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B. 配制100 mL 5 mol /L氯化钠溶液实验中,定容时仰视读数

C. 用标准盐酸滴定待测NaOH溶液的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D. 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待测盐酸实验中,使用碱式滴定管开始平视,后来俯视读数

解析:选项A,用量筒量取18 mol·L-1浓H2SO4时俯视读数导致量取浓H2SO4的体积减小,结果偏低。选项B,定容时仰视读数导致液体超过标线,结果偏低。选项D,读数开始时平视,后来俯视,导致所得标准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答案:C

6.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硝酸银溶液可以区分二氧化氮和溴蒸气

B. 酒精灯碰倒洒出酒精着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C. 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应立即用水冲洗水银

D. 检验氯代烃中的氯元素时,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再加入硝酸溶液,最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来进行检验

解析:温度计摔坏导致水银散落到地面上,为防止其挥发,通常撒上硫粉。

答案:C

7.下列实验或实验现象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浓硝酸、新制氯水分别滴在pH试纸上,试纸均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现象B.乙醇的消去反应、皂化反应、淀粉的水解反应均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

C.氢氧化钡、硝酸钡、氯化钡三种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均会产生白色沉淀

D.点燃条件下,镁条、铁丝、氢气均可在O2或Cl2中燃烧

解析:A项中浓硫酸不会使pH试纸褪色;B项中皂化反应不能用浓硫酸作催化剂;C项

中BaCl2溶液中通入SO2不会产生沉淀。

答案:D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制乙酸乙酯时,迅速将乙醇注入浓硫酸中

B.手上沾有少量苯酚,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加热一段时间后再通入氢气

解析:制乙酸乙酯时,要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A错;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腐蚀性,手上沾有少量苯酚,立即用酒精清洗,B错;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开始加热,目的是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D错。

答案:C

9.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NH4)2SO4、KCl、Al2(SO4)3和Fe2(SO4)34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氢氧化钠溶液B.氨水

C.硝酸银溶液D.氯化钡溶液

解析:4种溶液里的阳离子为:NH+4、K+、Al3+、Fe3+;阴离子为:SO2-4、Cl-。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铵溶液反应产生氨气,与硫酸铝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硫酸铁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A正确。氨水不能鉴别硫酸铵和氯化钾,B错误。硝酸银溶液与4种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而不能鉴别,C错误。氯化钡溶液不能鉴别硫酸铵、硫酸铝、硫酸铁,D错误。

答案:A

10.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

编号实验操作目的

取4 g NaOH加入96 mL水中(水的密度近

A

配制4%NaOH溶液

似为1 g/cm3)

B 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避免造成误差使滴定结果偏低

C 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证明升高温度能促进CH3COONa水解

D 向盛有铜片的试管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解析:96 mL水的质量为96 g, 4 g NaOH加入96 mL水中得到4% NaOH溶液,A对;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消耗的标准溶液增多,使滴定结果偏高,B错;向CH3COONa 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加热时CH3COONa的水解程度增大,溶液碱性增强,溶液红色加深,C 对;Cu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证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D对。

答案:B

11.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D.实验室制备乙酸乙酯

解析:实验室制取氨气选择NH4Cl和Ca(OH)2,而NH4Cl加热分解生成NH3和HCl,二者会重新化合生成NH4Cl,A错。

答案:A

12.下列实验中操作及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适量二氧化碳通入氯化

产生白色沉淀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A

钡溶液中

B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溶液褪色二氧化硫有漂白性

C 取少量某无色溶液,先

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

四氯化碳,振荡、静置

溶液分层,下层呈紫红

原无色溶液中一定有碘

离子

D 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共热

后,再加少量新制氢氧

化铜悬浊液

产生砖红色沉淀淀粉水解可生成葡萄糖

解析:A实验中不反应;B实验中,溴水褪色的原因是其被SO2还原;D实验中因溶液呈酸性而无法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C

13.下列实验方案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向FeCl3饱和溶液中滴加沸水并加热煮沸

B.除去SO2气体中混有的CO2:将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

C.区别苯和乙苯: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D.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加硫酸铜晶体观察现象

解析:选项A,加热煮沸后得到Fe(OH)3悬浊液而不是Fe(OH)3胶体。选项B,Na2CO3溶液也会吸收SO2。选项C,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之,选项D,应加无水CuSO4。

答案:C

14.下列实验肯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①不用任何其他试剂可以鉴别下列六瓶溶液:FeSO4,NaOH,H2SO4,BaCl2,H2O2,AlCl3

②用一种试剂就能鉴别下列五瓶无色溶液:NaI,NaOH,Na2CO3,H2S,AgNO3

A.只有①能达到目的B.只有②能达到目的C.①②都达不到目的D.①②都能达到目的解析:①六瓶溶液相互反应的现象各不相同,故可鉴别;②用FeCl3溶液即可鉴别。

答案:D

15.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

B.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C.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解析:Ⅰ、Ⅱ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则水蒸气进入Ⅲ装置,增加了H的质量,A项正确;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则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Ⅲ装置,增加了H的质量,B项正确;Ⅱ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加热后,导致氧的质量减小,C项正确;CuO没有全部被还原,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项不正确。

答案:D

B.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2-4;依次加入的物质是H2O、Ba(OH)2、Na2CO3、HCl C.检验Fe(NO3)2试样是否变质:取少量试样加水溶解,用稀H2SO4酸化,滴加KSCN溶液

D.乙醛的氧化: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

解析:选项A,电解Na2SO4溶液相当于电解H2O,左边电极OH-放电,产生大量H+,SO2-4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在左边电极附近产生H2SO4;右边电极H+放电,产生大量OH-,Na+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在右边电极附近产生NaOH。选项B,首先加入H2O使粗盐溶解,加入过量Ba(OH)2溶液除去Mg2+、SO2-4,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2+、Ba2+,最后加入HCl调节溶液至中性即可。选项C,由于Fe2+在酸性环境中能被NO-3氧化生成Fe3+,加入KSCN无法检验Fe(NO3)2是否变质。选项D,CH3CHO在碱性环境中被新制的Cu(OH)2悬浊液氧化。

答案: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仪器装置完成有关实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ACB→(锌粒、稀硫酸)(浓硫酸) (CuO)DDE

(无水CuSO4)(碱石灰)(加洗涤剂的水)

①在A中发生反应时,常加入少量CuSO4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②列举一条能证明H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③点燃B处酒精灯前必须检验氢气的纯度,通过用燃着的木条点燃E中泡沫就可以达到目的。用这种方法检验氢气纯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选择A、C、D装置,制取少量SO2气体并探究其还原性。

①装置A中制备SO2应放入的试剂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10%稀硫酸b.70%浓硫酸c.稀硝酸 d.Na2SO3固体e.Na2SO3溶液

②为了证明SO2具有还原性,装置C中可放入H2O2与BaCl2的混合溶液,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D中可放入的药品为________。

解析:(1)①中加入少量硫酸铜,CuSO4与Zn发生置换反应,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②B中的黑色氧化铜变成红色铜或D中无水CuSO4固体变蓝色,能说明H2有还原性;

③通过点燃E中的泡沫来验证H2的纯度,比在空气中点燃验证H2的纯度要安全。

(2)①选用固体和液体药品相结合的形式,故要用亚硫酸钠固体,硝酸有强氧化性,SO2在稀硫酸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故液体用70%的浓硫酸。②装置C中通入的SO2与H2O2、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③装置D用来吸收SO2,故可以加入碱石灰等碱性物质。

答案:(1)①Zn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②B中的黑色固体慢慢变成红色或D中无水CuSO4白色固体变蓝色(答出任意一条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③无需收集气体可直接检验H2的纯度,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2)①b、d

②C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H2O2+SO2===H2SO4,H2SO4+BaCl2===BaSO4↓+2HCl或者写成H2O2+SO2+BaCl2===BaSO4↓+2HCl

③碱石灰或CaO或NaOH(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18.(10分)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 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 为浓氨水,B 为烧碱,C 为AlCl 3溶液,打开分液漏斗旋塞,烧瓶中即有氨气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离子方程式回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该装置设计实验证明醋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若B 为碳酸钠,C 为苯酚钠溶液,A 与B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相应结论是______________;试管中出现浑浊,依据此现象能否得出相应的结论,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在氨水中存在下列平衡:NH 3+H 2O NH 3·H 2O NH +

4+OH -

,NaOH 固体溶于水放热,使得氨气的溶解度减小,同时增大了溶液中的c (OH -

),促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 有白色沉淀产生 Al 3+

+3NH 3·H 2O===Al(OH)3↓+3NH +

4

(2)CO 2-

3+2CH 3COOH===2CH 3COO -

+H 2O +CO 2↑ 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不能,因为醋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醋酸可以和苯酚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苯酚

19.(18分)Ⅰ.某校化学实验小组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测定(NH 4)2S 2O 8

和KI 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原理】

(NH 4)2S 2O 8和KI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 2O 2-

8+2I -

===2SO 2-

4+I 2 ①

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为v (S 2O 2-8

)=Δc (S 2O 2-

8)

Δt

实验时,向KI 、Na 2S 2O 3和淀粉指示剂混合溶液中加入(NH 4)2S 2O 8溶液,不断搅拌。

在反应①进行的同时,发生反应:

2S2O2-3+I2===S4O2-6+2I-②

反应①生成的I2立即与S2O2-3反应,生成无色的S4O2-6和I-。S2O2-3耗尽时,反应①继续生成的I2才与淀粉作用呈现蓝色。从加入(NH4)2S2O8溶液到出现蓝色的时间为Δt。

【实验内容】

(1)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如下,请将表中字母表示的空格填上。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

试剂用量(mL) 0.20 mol·L-1(NH4)2S2O8溶液20.0 10.0 b_ 20.0 20.0 0.20 mol·L-1KI溶液20.0 20.0 20.0 10.0 5.0 0.010 mol·L-1Na2S2O3溶液a_ 8.0 8.0 8.0 8.0 0.2% 淀粉溶液 2.0 2.0 2.0 2.0 2.0 0.20 mol·L-1KNO3溶液0 0 0 10.0 c_ 0.20 mol·L-1(NH4)2SO4溶液0 10.0 15.0 0 0

20℃时,反应时间Δt(s) 32 67 130 66 135

为了使溶液的离子强度和总体积保持不变,减少的(NH4)2S2O8溶液或KI溶液的用量,分别用(NH4)2SO4溶液或KNO3溶液补足;溶液混合后体积不变。

(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第①组实验的v(S2O2-8)=________mol·(L·s)-1。

(4)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实验小组查资料得知,向含有Na2CO3的Na2S溶液中通入SO2,可以制备上述实验所需的Na2S2O3。反应如下:

Na2CO3+SO2===Na2SO3+CO2

2Na2S+3SO2===2Na2SO3+3S↓

Na2SO3+S===Na2S2O3

该小组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备Na2S2O3。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①、②中盛放的试剂依次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Ⅰ.(1)对题中实验记录表和数据记录进行分析,第②、④组实验中溶液的总体积为50 mL,为了保持溶液的总体积不变,故a为8.0;b为5.0;c为15.0。(2)为了使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数据误差,实验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搅拌。(3)第①组实验的v(S2O2-8)=0.010

mol·L-1×0.008 L×1

2

/(0.05 L×32 s)=2.5×10-5mol·(L·s)-1。(4)本题答案较开放,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有: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反应速率变化和反应物起始浓度变化存在比例关系;反应物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化学计量数无关等。

Ⅱ.(1)①中盛放Na2S溶液、Na2CO3溶液;多余的尾气用NaOH溶液吸收,即②为NaOH溶液。(2)实验过程中,随着气体的通入,装置①中有大量黄色固体析出,继续通入气体,Na2SO3与S反应生成Na2S2O3,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沉淀逐渐消失。(3)反应结束后,从制得的Na2S2O3稀溶液中得到Na2S2O3·5H2O晶体的主要操作包括: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答案:Ⅰ.(1)a 8.0 b 5.0 c 15.0

(2)搅拌

(3)2.5×10-5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________。

(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2-4,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中CO2的影响)。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2-3;

假设2:既不存在SO2-3,也不存在ClO-;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3 mol·L-1 H2SO4、1 mol·L-1 NaOH、0.01 mol·L-1KMnO4、淀粉-KI 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 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

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

步骤2:

步骤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背景知识为氧化还原反应,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对考生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上具有特别的价值,是一个既具有新颖性,又不失经典性的好题。(1)SO2与过量NaOH反应的产物为Na2SO3

与H2O;(2)在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所以Na2SO3为还原剂;(3)SO2-3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而ClO-具有极强的氧化性,ClO-与SO2-3是不能共存的,所以假设3为:

(3)①只存在ClO-

步骤2:向A试管中滴加1~2滴0.01 mol·L -1 KMnO

4溶液。(ⅰ)若溶液褪色,则假设1成立;(ⅱ)若溶液不褪色,则假设2或3成立。

步骤3:向B试管中滴加1~2滴淀粉-KI溶液。(ⅰ)若溶液变蓝色,则假设3成立;

(ⅱ)若溶液不变蓝色,结合步骤2中的(ⅱ),则假设2成立。

高中生物实验专题练习

高中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实验 生物 1.(2012石家庄第一次质检)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的数量、温度和时间等变量都应保持相同 B.各种实验中都必须设置空白对照组,确保单一变量 C.数据测量时应力求精确,因而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D.探究实验设计中,实验结果总是与提出的假设一致 [答案] 1 2.(2013年山东潍坊高三模拟考试)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④观察和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 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 D.需染色处理 [答案] 2 3.(2013江苏,9,2分)一个班级分组进行减数分裂实验, 下列操作及表述正确的是() A. 换用高倍镜时, 从侧面观察, 防止物镜与装片碰擦 B. 因观察材料较少, 性母细胞较小, 显微镜视野应适当调亮 C. 为观察染色体不同层面的精细结构, 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 D. 一个视野中, 用10×物镜看到8个细胞, 用40×物镜则可看到32个细胞

[答案] 3 4.(2013福建,4,6分)下列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 错误的是() 5.(2013江苏无锡高三期末)(5分)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作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组。 [答案] 5.(1)竞争和捕食捕食 (2)将大鬣蜥移走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将小鬣蜥移走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

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地理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查字典大学网为大家推荐了2019年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

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专题训练:农业生产活动(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农业生产活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8年8月8日,中国?大兴安岭第九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林海静城”黑龙江加格达奇开幕。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据此完成1~2题。 1. 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A.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 B.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 C.灌溉水源便利 D.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2. 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 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 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 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 【答案】1. D 2. C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开发。 1. 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D对。山区,平原面积小,土壤肥力差,A、B错。山区灌溉条件不如平原便利,C错。故选D。 2. 蓝莓原果是大兴安岭的特色农产品,而大兴安岭地区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到发展以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蓝莓系列产品,说明了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加工业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故选C。 大小兴安岭属于山区,主要的自然因素是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山区,平原面积小,土壤肥力差、灌溉条件差。产品加工业属于工业生产,当地是利用特色农业资源为原料,发展特色加工业。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 〔2〕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回答问题.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资料:饲料中的蛋白含量一般低于20%;普通饲料可维持小鼠正常生长; A动物蛋白有可能用于饲料生产. 一、研究目的: 探究A动物蛋白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二、饲料: 1、基础饲料:基本无蛋白质的饲料;

2、普通饲料(含12%植物蛋白):基础饲料+植物蛋白; 3、试验饲料:基础饲料+A动物蛋白. 三、实验分组: 实验组号小鼠数量(只)饲料饲养时间(天) 1 10 基础饲料 21 2 10 试验饲料1(含6% A动物蛋白) 21 3 10 试验饲料2(含12% A动物蛋白) 21 4 10 试验饲料3(含18 %A动物蛋白) 21 5 10 试验饲料4(含24% A动物蛋白) 21 6 10 ⅠⅡ 备注:小鼠的性别组成、大小、月龄、喂饲量和饲养环境均相同. 四、实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略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高考生物实验题专题突破(5套) 专题1:变量的控制 知识目标: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的概念及控制方法 能力目标:解决相关的实验设计题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1.概念 实验变量:也称为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前因后果。 无关变量: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指实验中由于无关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额外变量会对反应变量有干扰作用。无关变量的控制要做到相同且适宜。 2.控制方法 操纵实验变量——施加干扰 控制无关变量——随机分组、设置对照、条件相同且适宜、重复实验捕获反应变量——观察现象、测量数值 实验组:施加得到对照 实验变量——————→反应变量——→科学结论对照组:不施加无关变量消失分析 改变相同且适宜程度改变 ↓↓↓ 操纵控制检测

实验器材:自选 实验步骤: ① ② ③ ④ 练习2、(2004春季高考)为了研究胰腺的胰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 狗甲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将该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 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胰液大量分泌,并由此 得出“小肠黏膜中存在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 验与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仅根据上述实验能否得出该结论,为什么? 练习3、(2008海南高考)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 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距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 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和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3)上述试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重庆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数值约为:() A.80 B.86 C.95 D.107 2.受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 A.重庆市应鼓励居民广泛使用太阳能 B.上海、福州可以太阳能取代常规能源 C.昆明四季如春,适宜发展花卉园林业 D.台北年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3.与广州比,兰州的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 要原因是:() A.纬度高,昼更长 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降水更少,多晴天 D.位于黄土高原,海拔更高 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C)分布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5.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27 B.23 C.20 D.16 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 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等年 日照时数线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干燥度甲>乙>丙 B.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7.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③晴天 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⑤夏秋季 节多受台风影响,利于晒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下图为我国某月某日某时刻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此时, A.台北天气晴朗 B.西安西北风强劲 C.广州天气晴朗 D.渤海不可能有冰情 9.该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雾霾,据图推测此时雾霾最重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大连 D.青岛 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 A.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11.区域内沿-10℃等温线,自南向北走 A.自然景观由荒漠逐渐变为森林 B.自然带由亚寒带森林带逐渐变为温带草原带 C.降水中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比例增大 D.越往北土壤层越深厚,有机质含量越大 12.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 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的河流乙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①湖泊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冰川融水补给④雨水补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4.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此时为1月 C.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乙河段位于湖泊下游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中历史词语解释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高中历史词语解释 一、一些常见词语的理解 1、简述、简要述评、简要评述、简要说明、概括说明、概括指出、概述、试述(1)“述”,就是叙述,即摆事实。“评”,就是评论、评价,即讲道理,谈观点。“述评”或“评述”,就意味着既要摆事实又要讲道理。 ★评价:评定价值高低。(包括正与误、得与失、优与劣、好与坏等。评定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 ★评述与评价二者的区别在于评述偏重于叙述,评价偏重于结论。历史问答题中,常用“评述”作提示语。例如,评述罗斯福新政。 (2)说明(表明),一般来说就是从事实(材料)得出结论的意思。 如2005年江苏卷工业化题第②问“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此外,“说明”有时相当于“表明”的意思,或相当于从所给材料可得出什么结论(有时题目直接用“表明”)。例如:1995年高考三大发明材料题第④问“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就相当于问“表明了什么?”或“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表明什么,说明什么,就是结论是什么。此外还有阐述、分析的含义。 指出:是直接说出某个(或某些)史实或结论; ★“说明”、“指出”,实际就是评述、解答问题的依据是什么,怎么样? ★列举(举出):一个一个的举出来。一般应全部列出(史实或结论)。 (3)“简”“简要”“概”“概括”,说到底意思差不多,都包含两层要求:一是要求“简”,就是要求全面综合,高度概括;二是“简要”,简单扼要,既要简单、精炼,又要准确抓住要点,亦即抓主干去枝节,点到为止,否则是面面俱到或简而不要。 例如,“……指出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政治领域内世界上有哪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从中各举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此题只要简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写出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就行了。当然写出“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必须先回顾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世界政治领域内的重大历史事件,然后进行归纳、提炼,书写虽然简单,但思维过程并不简单。而学生往往拿到题目总是力求在头脑中直接想出答案(一般很难做到,除非是史实直接再现),一旦想不出就会将记忆库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和盘托出或想起老师“多多益善”的谆谆教导后,一开始就盲目的下笔如有神,结果长篇大论、离题万里,即使有那么一些沾边的内容也因为卷面拥挤、不清楚而成了水草中隐匿的小鱼。 2、体现、反映、表现、意味 体现、反映和说明、表明在历史试题中意思相近,都有由甲而得乙的意思。 体现是某种性质或者某种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反映是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因此,它是间接说明、深层说明、本质说明,而不是直接、表面、现象的说明。换句话说,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或者透过此现象看到彼险象。表面的能直接看到现象的东西,觉不是体现、反映的东西。 表现,则是就历史情况、历史事实而言,是历史事物本身具体情况外在的表现。与“反映”、“体现”不同,不是由现象而本质,而是由本质而现象。……。“表现”部是多方面的,若干点的。 3、结合、联系、据、依据、根据 联系,是联络,结合相关的人或事。结合在这里与“联系”意思差不多。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特征描述类(综合题) 1.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独特,且海运发达。南非的农业和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下图分别为南非地形地势、耕地和降水量分布。 (1)概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点。 (2)归纳南非耕地的分布特征。 【答案】 (1)位于南半球中低纬,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南非耕地分布不平衡;集中分布在东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多分布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和高原上;多分布于降水相对丰富的地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位置特征,南非的耕地分布等。 (1)地理位置的描述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交通位置等。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南非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地区,海陆位置来看,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邻海;交通位置来看: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南非的耕地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判断: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东北部地区,而西部地区耕地少。结合南非地形图判断:耕地分布区沿海平原地势低平,东北部高原地势平坦;根据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判断:东北部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上,适合耕作;而西部地区降水少,荒漠化严重,不适合耕作。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在筹划建设的中—老—泰高速铁路是中国与老挝、泰国跨境合作重要交通项目。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也是中—老—泰铁路的起点;老挝、泰国则位于中南半岛上。

简要分析该铁路线沿线的地形特征。(6 分) 【答案】地势北高南低,且由北向南地势降幅较大;(2 分)北部为山区,山高谷深,高差悬殊;(2 分)南部为平原,地势平坦。(2 分) 【解析】本题需要联系我国西南地区横断山区和中南半岛地形特征进行分析。 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苏里南共和国(简称苏里南)国土面积为16.4万平方千米。平时,人们衣着、服饰比较简约,下午2时后的大街上人员稀少,社交活动一般安排在晚上。苏里南华人多来自广东,客家话是国家法定语言,春节是法定节日,节日期间,华人互相拜年、恭贺佳节,赶庙会是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如图示意苏里南位置。

2020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积体)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 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规模巨大。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 处塑造发育形成。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 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项目之一拟在“东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岛。下图为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示意图。 (1)指出形成该沙脊群泥沙的主要来源。(4分) (2)监测表明,东沙面积缩小,中部淤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在东沙修建大型人工岛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8分) (4)依托该区域海洋资源条件,请你为东沙人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 由。(8分) 参考答案:(26分) (1)旧黄河所携带的入海的泥沙;现代长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每 点2分,满分4分) (2)黄河改道,泥沙来源减少;边缘受海浪侵蚀,面积缩小;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 内部推移,使中部逐渐淤高。(每点2分,满分6分)

(3)优势:潮间滩浅且面积较大,建岛相对容易(相对沙脊,填海工程量较小); 距大陆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设过程中,便于设备及材料运输)。(每点2分,满分4分) 困难:多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潮滩环境,淡水资源缺乏。 (每点2分,满分4分) (4)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可发 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利用独特的海岸 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每点2分,满分8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 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 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 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 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 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 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上图为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钢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问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城市问题 (附参考答案) 1、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草原皮都——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规模较大的皮草加工基地,抓住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机会,积极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的产业转移,在众多的竞争城市中,脱颖而出。下图为乌兰察布市位置示意图。 (1)指出北京非首都职能过度集中带来的城市问题。 (2)分析乌兰察布市承接北京服装皮草部分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预测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乌兰察布市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1)交通拥堵;地价上升,居住困难;公共设施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 (2)地处草原牧区,皮革原料丰富;皮革加工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具有规模较大的皮革加工工业;距离京津、蒙古、俄罗斯等市场近;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土地租金低;西部开发的政策优势。(任答5点) (3)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加速城镇化进程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年)。 (1)有专家建议把B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 (2)分析北京城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参考答案: (1)靠近北京、天津,三者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或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适当);靠近北京、天津,利于承载京津疏散的功能和人口;位于北京-石家庄发展轴的中间地带,(或位于城市圈中南部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对外有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发展基础较好(任答4点) (2)北京城市问题主要原因:城市功能和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建设不够合理(任答2点)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或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 3、(2019·莆田第六中学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某市1980-2009年城市化的过程。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球上的水详解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球上的水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来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下图为某地下水库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图能直接体现出该地下水库的作用是 A.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B.恢复湿地水量 C.有效阻止海水入侵D.缓解地面沉降 2.在水循环各环节中,受地下水库修建影响最大的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下径流 【答案】1.C 2.D 【解析】 1.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该水库建在沿海地区,建库后大坝有效阻止了海水入侵,这是该图能直接体现出来的作用。地下水库的建成可以增加淡水资源,对缓解水资源紧张和地面沉降以及恢复湿地水量有一定的作用。 2. 地下水库的修建与地下水坝的建成会阻挡地下径流汇入海洋,故对水循环各环节中影响最大的是地下径流。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植生滞留槽也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建设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读下图,回答3~4题。

3. 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 水汽蒸发减少 B. 地表水下渗增加 C. 地表径流增加 D. 大气降水减少 4. 城市建设植生滞留槽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A. 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B. 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 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除城市内涝 D.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3. B 4. D 【解析】 3.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可以滞留大量雨水,增加城市地表水的下渗能力,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使得地表水汽蒸发量增加,对大气降水影响不大,ACD错误,B正确。故选B。 4. 由材料“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可知,采用“植生滞留槽”可增加地表水下渗,改善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情况,但不会根治,A错误;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降低城市气温日较差,B错误;发挥生物滞水功能,可减轻城市内涝,但不会根治,C错误;可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D正确。故选D。 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东南部,在古里耶夫注入里海,属内陆河。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①②③为三个水文观测站。读图完成5~6题。 5. 下列关于乌拉尔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B.4~5月径流量大是因为此时降水多 C.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D.是俄罗斯航运价值最大的河流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地图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地图 课时冲关二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平顶山模拟)土地下陷速度是指土层平均每年下陷的深度,下图是某城市土地下陷速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题。 1.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同时保持实际范围不变,则( ) A.新图比例尺为1∶800 000 B.同一地点,土地下陷速度变大 C.新图面积变为原图面积的16倍 D.相邻两条等值线间差值比原图扩大 2.甲区域的面积接近( ) A.1平方千米B.2平方千米 C.4平方千米D.8平方千米 解析:1.C 2.C [第1题,若将该图比例尺扩大到原图的4倍,新图的长和宽都变为原来的4倍,因而面积变为原来的16倍。第2题,结合图例可知图中甲区域的面积与一个边长为2千米的正方形面积相近,由此甲区域的面积接近4平方千米。] (2019·广东佛山模拟)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源。读图,完成3~4题。

3.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 A.AB段B.BC段 C.CE段D.EF段 4.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 A.BC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FG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CD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 解析:3.C 4.B [第3题,河流袭夺前,沂河上源向东北方向流向大张庄。袭夺发生后,东周河地势低于沂河上源(A至E段),则CE段河水流向东周河;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东周河流向西南;则出现倒转的河段是CE段,注意AB段、BC段没有改变流向;图示EF段没有水流,成了分水岭。第4题,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FG 河段缺少水源补给,宽谷内水流变细小;因FG径流量减小,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减少。因流速受地势落差影响,则BC河段水流速度不受影响;CD河段汇入了BC段水量,河流径流量增加。] (2019·河南濮阳模拟)湖岸是指湖盆边缘与四周陆地相邻的地区,湖岸线是湖水面与湖岸的交线。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图和湖岸线变化图,完成5~6题。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理计算类(选择题) 【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三轮复习专题训练:地理计算类(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重要的文化盛世。201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19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15-12: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期举行。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据此完成1~2题。 1. 音乐会结束时,北京时间为 A.2019年1月1日4:40 B.2019年1月1日18:15 C.2019年1月1日20:40 D.2019年1月2日2:15 2. 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19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1/36 B.1/33 C.1/2 D.11/12 【答案】1. C 2. D 【解析】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 1. 音乐会结束时为2019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12:40,北京时间(东八区)早8个小时,故为2019年1月1日20:40,故选C。 2. 音乐会开始时为2019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10:15,零点所在时区晚10小时,为西十区,故西十区到东十二区为1月1日,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19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11/12。故选D。2018年10月20日,女排世锦赛进入决赛赛程,中国女排与荷兰角逐季军,最终3-0战胜荷兰女排,夺得季军。20日下午北京时间15时50分,CCTV5对这一赛程进行直播。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 在CCTV5进行直播时,荷兰(东一区)的当地时间应为 A. 10月19日8时50分 B. 10月20日8时50分 C. 10月19日9时10分 D. 10月20日9时10分 4. CCTV5开始直播时,一艘轮船在太平洋上航行,经过20分钟后,轮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此时轮船所在地的区时可能是 A. 10月20日20时10分 B. 10月21日20时10分 C. 10月20日19时50分 D. 10月19日20时10分 【答案】3. B 4. D 【解析】本题考查时差的计算。 3. 荷兰比北京时间晚7个小时,北京时间10月20日15时50分,荷兰(东一区)的当地时间应为10月20日8时50分,B正确。 4. CCTV5开始直播20分钟后,为北京时间10月20日16时10分,轮船位于东十二区且向东越过日界线,加4个小时,日期减一天,应为10月19日20时10分,D正确。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专题复习

第Ⅲ部分——实验设计 一、典型高考试题分析 实验设计题是近年高考的常见试题。我们应对这些典型实验设计的高考试题进行分析,把握其命题规律、题型特征和答题要求。 例1.(2009广东36)(8分) 小王发现黑暗中生长的大豆幼苗比阳光下生长的大豆幼苗高得多。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豆种子(200粒)、光照培养箱(光照强度范围0-10000 Lux,温度、湿度等均可自行设定)、培养皿、直尺等。 (1)实验方案: (2)实验结果预测: 例2:(2010广东29)(16分) 假设你去某饲料研究所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选用恰当的试剂检测某样品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提供的试剂有:①碘液,②苏丹Ⅲ溶液,③双缩脲试剂,④斐林试剂。你选用的试剂应该是;蛋白质与相应试剂反应后,显示的颜色应为。 ①实验组6中,Ⅰ应该为,原因是; Ⅱ应该为,原因是; ②要直观和定量地反映小鼠的生长情况,可以测量小鼠的和。

例3:(2011广东29)(16分)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颜色会影响消费。小李同学拟研发“绿色”食用色素,他以生长很快的入侵植物水葫芦为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I.提取叶绿素 Ⅱ.探究pH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 取一些叶绿素粗产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于室温(约25℃)下进行实验。 方法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号叶绿素溶液 (mL) 调pH至 处理时间 (min) 溶液颜色 ① 3.0 Y 10 绿色 ② 3.0 7.0 10 绿色 ③ 3.0 6.0 10 黄绿色 ④ 3.0 5.0 10 黄褐色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请回答: (1)提取食用叶绿素的X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表中Y应该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色素不适用于 ....食品,否则___________ (4)小李想了解叶绿素粗产品中是否含有其他色素,请你提供检测方法并写出主 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2009福建26)8分 右图表示的是测定保湿桶内温度变化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热量更多。(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 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 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 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这是控制实验的变量。(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 的实验步骤: 装置方法步骤一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三 C③④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 夜雨、天漏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夜雨、天漏 一、单选题 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表示,夜雨率是指20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总和占一天中降雨量的百分比,下图为青海省6-9月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地夜雨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A.河谷地形,夜晚盛行上升气流,夜雨量大 B.位置偏东,受夏季风影响较显著,夜雨量大 C.地处高原,夜晚降水量较白天小,夜雨量小 D.临近河流,白天水汽较夜晚充足,夜雨量小 2.夜雨率高有利于该地() A.棉花的生长发育B.地表水下渗量减少 C.土壤水分含量增加D.地质灾害频次减少 1.A 甲地位于湟水谷地地,河谷的地形,夜晚盛行上升的气流,形成夜雨,选A。 2.C 夜雨率高直接导致该地土壤水分含量增加,选C。该地不适合大量种植棉花;夜雨率增加会使地面下渗量增加,由于区域山地地形较多,夜雨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频次增加。 夜雨是重要的农业气候资源,其多少常用夜雨率表示。夜雨率是夜间降雨量占日降雨量的百分率。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夏季平均夜雨率(%)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城市中,夏季夜雨率最高的是() A.拉萨B.昌都C.林芝D.那曲 4.夜雨率高() A.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B.增大地面蒸发消耗 C.降低地质灾害发生频次D.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 3.A 据图中夜雨等值线分布可知,拉萨的夜雨等值线大于75,昌都介于50—55之间,林芝介于60—65之间,那曲介于45—50之间,故夏季夜雨率最高的是拉萨,A项正确。 4.D 夜雨发生在夜间,不影响植物光合作用,故A项错误;夜间,蒸发弱,故地面蒸发消耗较少,故B项错误;地质灾害发生频次与降水有关,夜雨不会降低频次,故C项错误;夜雨,蒸发弱,有利于增加土壤水分,故D项正确。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述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可能就在重庆市渝中区佛图关。佛图关地势高险,两侧环水,三面绝崖,明代建有夜雨寺,相传佛图关上曾有块状如石笋的“夜雨石”,白天干燥,入夜后就湿润流水。“佛图夜雨”曾是巴渝十二景之一。读“佛图夜雨画”,回答下面小题。 5.下列描述与“巴山夜雨涨秋池”现象产生原因相关的有 ①秋季昼夜温差大①佛图关水汽充足①佛图关有夜雨石①夜间盛行上升气流 A.①①① B.①①① C.①①① D.①①① 6.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是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地球运动专题训练 重要知识点: 1、时间的计算(区时、地方时、日期) 2、昼长(日出、日落)的计算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等太阳高度线) 4、太阳视运动图 5、日照图 6、黄赤交角 7、对趾点 8、球面上最短距离 一、单项选择题: 读杭州(30°15′N,120°10′E)和甲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图,回答1-3题。 1.甲地经纬度位置是 A.30°15′N,15°W B.15°N,15°E C.30°15′N,14°50′W D.O°15′S,14°50′W 2.杭州和甲地同处在白天的时间约为 A.1小时 B.2.5小时 C.3小时 D.5小时 3.当杭州日落时,甲地一垂直于地面的物体的影子朝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读下图,图中实线交点O地位于北半球某地,实线表示经纬线。回答4--5题。4.若图中虚线为等温线,按一般规律推断,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A O地可能为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B O 地可能为山地,温度低于平原 C O 地可能为夏季的陆地,P.L 位于沿海 D O 地可能为海洋,附近有暖流经过 5.若图中虚线PQL 为晨昏线,P 为450W,L为 1200E,一架飞机由P飞往L最近的航线是 A从P点出发沿图中直线向东飞行到L 点 B 从P点出发沿PQL 飞行到L 点 C 从P 点出发先向正北飞行,过极点后向正南飞行到L 点 D 其他飞行路线

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a的最大值可达() A.90° B.66°34′ C.30°D.23°26′ 7.当图中a的角度由最大逐渐变小时() A.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B.北极圈的极昼范围逐渐缩小 C.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移动D.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逐渐缩小8.当北京的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图中①线的经度为()A.30°W B.150°W C.154°W D.26°E 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o24'N,150oE),完成下列9-11题 9.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0o B.90o C.180oD.160o 10.C点位于北京的() A.西南 B.东南 C.东北D.西北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5月21日左右22点 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 D.12月22日10点 读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回答12—13题 12.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A.135 oW,23o26'N B.135 oE,23o26'S C.45 oE,23o26'S D.45 oW,23o26'N 13.若股票市场均在当地时间9:00—17:00营业,某投资者想 尽快卖出股票,在上图所示的时间下,选择的股票市场应位于()A.伦敦(0o)B.纽约(74 oW) C.悉尼(151oE) D.法兰克福(8.5o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