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简答题 论述题资料 (必看)

毛概简答题 论述题资料 (必看)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中国社会的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

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官僚资本,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

实际第二次结合?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

基本完成,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

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

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对适合中

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是同总结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从中

国实际出发深入思考如何借鉴苏联社会主义

建设的经验相联系的。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初

期,“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

我们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

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

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

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认为它对我

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克思列宁

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

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道

路。

2.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

义本质的新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

小平总结多年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

主义,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

发展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的

历史教训,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

的概括。首先,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

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

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认真领会社会主

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

学社会主义,同时又赋予社会主义以新的含义

和时代内容。邓小平强调:应该把解放生产力

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其二,突出强调消

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最后,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其二,社会主义

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

阔的前景。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

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

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

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个

问题。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

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改革开放以来,邓

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一再强调了发

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才是硬道

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的必然要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

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2)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

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

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

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

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

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

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

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

条主要经验。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

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科学技术在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

的内涵,择其要者: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

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注重发

展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

教育。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

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

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

长靠教育。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

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

少的飞轮。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

的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

强国的战略。

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力的发展要求? 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

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

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

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第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

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

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第二,人类社会的发

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

进程。第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第

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就必须充分

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

五,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

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

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先进生产力是用先进

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生产力。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及其基本特征?它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

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

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

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第一,我国

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

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

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

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

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党的十

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做出了

新的概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基本实现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

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三是由自然经

济半自然经济,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

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逐步转

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

由贫困人口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

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逐步缩小差距

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

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八是广大人民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

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

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的统一?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

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

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

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

斗。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

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它包含了

以下内容: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一个中心、两

个基本点”。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

民”。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

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第二,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第三,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

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

低纲领的统一? (1)主要内容。一,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

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三,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为目标。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

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解决好人民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如何理

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第一,实

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同时

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党也制定了最

低纲领。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纲领,都是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最低纲

领。第二,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

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

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

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

要的条件。第三,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

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

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

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第四,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

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

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4.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一,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

“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

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

略构想确定下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

年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

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

步,到2l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本实现现代化。第二,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

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

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

裕;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

展;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

现现代化,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

加具体明确。

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我国“三

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总结我国历史经验

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

深刻把握,对现代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

一发展战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

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经济发展

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

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

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

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5.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水平”和“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理解党的

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

标的新要求? (1)联系表现:同处于第二步

到第三步的战略阶段,同处于小康阶段。两者

的区别体现在:其一,“总体小康”是指我们

现在已达到的小康现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是21世纪头20年将要达到的目标。其二,

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是将目前低水平、不

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社会,发展成为更

高水平、内容比较全面、发展较为均衡的小康

社会。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使我国经济更加发

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

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

面新的更高要求: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

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二

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

会公平正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

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四是加快

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

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五是

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

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

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

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其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

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再次,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

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

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马克思

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

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把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

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20世纪上半叶帝

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

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

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

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

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

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

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

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

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

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

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

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

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及相互关系:中

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

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一)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

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或前提)。(二)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

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条件。(三)代表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归宿。总之,“三个代表”密切相联、

辩证统一的关系告诉我们,先进生产力是基础

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

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伟大实践。

5、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

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

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

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

是。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

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

成为一个科学体系。

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

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

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

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

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

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

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

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

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

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

基本观点。

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

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

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

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

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

论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

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

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

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内容: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

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

度的思想;关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思想;关于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

的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

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发展是党执政

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

展稳定的关系的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的思想;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的思想;关于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

关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的思想等。

6、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第二,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第二,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第三,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8、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间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辩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9、.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首先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更本利益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

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3)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4)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

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

论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这一

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实事

求是: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精

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

的理论创新;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

各个方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所以说实事

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

髓。

12.毛泽东是怎样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的?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

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

1.毛泽东在1929年6月第一次使用了“思想

路线”这一概念。同年12月,毛泽东起草《古

田会议决议》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

问题。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

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

本含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7年

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

述了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

报告中,用“实事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与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经过延安整风和

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

确立。

2.文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

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

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邓小平在十

一届三中全会上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重要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推进改

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保证我

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进入21世纪,江

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

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

论品质是与时俱进。

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过程中,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

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贯彻落

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必

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

风。2007年10月,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

一步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一大法宝,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这些论述,进一步强调

了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也深化了

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

13、弘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精神,主要应该

把握哪些内容和要求?

1、(1)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紧贴时代主题

来开展:加强学习教育,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

加强党建基础工作,为本系统中心工作提供组

织和人才保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维护

大局稳定,为跨越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

必须结合党建实际勇于创新:创新思维方式,

增强党务工作的预见性;创新工作形式,增强

党务工作的针对性;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党务

工作的实效性。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

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从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

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

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

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

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

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

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的理

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

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

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

题?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革命。(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

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

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

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

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

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

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

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②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

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

级建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

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

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

本策略。③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

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

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

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

导权的坚强支柱;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

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

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

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

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

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

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新民主主

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

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

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

出的巨大贡献?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

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第二,近代中

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

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

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

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

的主力军。

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

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

理论。它不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它是以毛泽东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

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指出:“马

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

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

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

路”。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

互关系?

统一战线:问题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其次,是由中国革

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

定的。

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无产

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

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

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

建设。

三个法宝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

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

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

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

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

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