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江畔独步寻花》诗意_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意_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意_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意_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诗意_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古诗今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寺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名句赏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

纸上。

【注词释义】

独步:独自散步。

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惯用的对妇女的美称。

蹊:小路。

留连:因喜欢而不愿离去。

自在:自由自在。

恰恰:唐代人的口语,正好。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江畔独步寻花》的诗意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写的都是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 这首诗是写草堂附近的邻居黄四娘家的春天景象,诗人独自漫步成都锦江江畔,欣赏春天花枝繁茂、蝶舞莺歌的动人景象。所以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全诗描写动静相应,没声没色,但是却生动自如,别有一番风味。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上元二年(761)春。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本想寻伴同游赏花,未能寻到,只好独自沿锦江江畔散步,每经历一处,写一处;写一处,又换一个意;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共成一个体系,同时每首诗又自成章法。 赏析一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

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也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扩展诗人死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译文、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 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以饥寒之身永怀济世之志,处穷困之境而无厌世思想;在诗歌艺术方面,集古典诗歌之大成,并加以创新和发展,给后代诗人以广泛的影响。 杜甫在世时,他的诗歌并不为时人所重视,逝世40年以后,始见重于韩愈、白居易、元稹等人。白居易、元稹的新乐府运动,在文艺思想方面显然受到杜诗的影响。李商隐近体诗中讽喻时事的名篇,在内容和艺术上都深得杜诗的精髓。宋代著名诗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对杜甫都推崇备至,他们的诗歌各自从不同方面继承了杜甫的传统。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人俘虏,囚居狱中,用杜甫五言诗句集诗200首,在《集杜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杜诗的影响所及,不局限于文艺范围,更重要的是诗中爱国爱人民的精神感召着千百年来的广大读者,直到今天还有教育意义。(详见第五册“江南逢李龟年”) [注释] 江畔:江边。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压枝低:因为花开得很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 戏蝶:蝴蝶飞舞,好像在游戏。 时时:常常。 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 娇莺:娇美的黄莺。娇:可爱的。 恰恰:恰巧碰上。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译诗] 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 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 自由自在的黄莺歌喉宛转正在啼鸣。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译文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 桃花丛聚着盛开,任人观赏,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请问赏花人,你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喜爱浅红的桃花? [出自]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 塔:墓地。 一簇:一丛。 无主:没有主人。?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译文1: 黄师塔前的江水日夜不停地向东流去,美丽的春光让人感觉十分疲惫,想靠着春风入眠。江边有一簇已经盛开的无人欣赏的桃花,我到底喜欢深红色的花朵呢,还是喜欢浅红色的花朵?

译文2: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游春。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的桃花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

江畔独步寻花 资料

江畔独步寻花资料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761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二、各句赏析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 第三句“流连戏蝶时时舞”:“流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流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流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三、总析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赏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

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完整版)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扩展诗人死因之谜】 多少年来,杜甫给后人留下的最大疑惑是他的死因。文学、史学界针对杜甫的死因提出了五种死因: 一、病死说 翻阅莫砺锋、童强著《杜甫传》,关于杜甫的死,书中写道:“冬天到了,诗人病倒了。病倒在行往衡阳的舟中。……一颗巨星就在这无限的孤独、寂寞中陨落了。”[46] 二、赐死 此说最早出自于假冒唐朝李观的名义写的《杜拾遗补遗》。这种说法自提出后,后来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说进行批驳,并明确指出此段文字中最大的问题,即文中提到唐玄宗在770年赐死杜甫,而唐玄宗死于宝应元年(762)。 三、自沉于水而死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28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29枫桥夜泊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0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31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32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33塞下曲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4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叶两厢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35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36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37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8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9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40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1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ta)送青来。 4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44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lou蒿hao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45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6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7三衢道中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48示儿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译文1】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译文2】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扩展杜甫家庭成员】 祖父 杜甫的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唐高宗咸亨元年(670)擢进士第,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698),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却在此时得罪同事郭若讷、长官周季重,两人合谋诬陷杜审言,定了死罪。杜甫的叔叔杜并年十三,刺杀周季重,事震朝野。杜审言因此不死,被武则天召入京师。又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

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的意思 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 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 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 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 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 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 这就是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 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 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 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 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 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 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唐代:杜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畏一作:裹)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已,无处讲述这种心情只能痴狂沉醉。 来到南边邻居处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床铺空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浆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疲倦困怠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绽放的鲜花遮蔽了小路,万千花朵将枝条压得低了又低。 留恋那芬芳花间时时飞舞的彩蝶,自由自在欢声啼鸣的黄莺。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 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彻:已,尽。 颠狂:放荡不羁。颠,即“癫”。 南邻:指斛斯融。诗原注:“斛斯融,吾酒徒。” 旬:十日为一旬。 稠:密。畏(wēi):通“隈”,山水弯曲处。一作“里”。 行步:脚步。欹(qī):歪斜。实:一作“独”。 在:语助词,相当于“得”。一说“在”相当于“时”。 料理:安排、帮助。白头人:老人。诗中是作者自指。 多事:这里有撩人之意。 送:打发。生涯:生活。 少城: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元和郡县志》载,少城在成都县西南一里。 可怜:可爱。 盏:一作“锁”。 佳人:指官妓。秀筵:丰盛的筵席。 黄师塔:和尚所葬之塔。陆游《老学庵笔记》:余以事至犀浦,过松林甚茂,问驭卒,此何处?答曰:“师塔也。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之句。 懒困:疲倦困怠。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爱:一作“映”,一作“与”。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欣赏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欣赏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欣赏,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 ①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②独步:独自散步。 ③塔:墓地。 ④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白话译文】 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江畔盛开的那一簇无主的桃花映入眼帘,究竟是爱深红色的还是更爱浅红色的呢? 【赏析】 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 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 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句,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黄师塔前’句。”僧亡

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杜诗镜铨》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嗣奭也说: “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阅读答案及赏析-诗词阅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②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⑤莺恰恰⑥啼。 【注释】 ①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找花欣赏。②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③蹊:小路。④留连:同流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⑤娇:可爱的。形容莺歌柔美圆润。 ⑥恰恰: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 【译文】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娇媚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阅读训练及答案】 (1)蹊、娇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2)千朵万朵压枝低一句呼应了上句中的哪个字?(满) (3)三、四两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心情?(被万紫千红的花儿所吸引而流连忘返,内心欢愉。) (4)字面上是戏蝶时时舞、莺恰恰啼,其实真正是诗人心情的写照。这是运用了什么方法?(寓情于景或移情于物) (5)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2分) 答:满压 (6)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定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 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 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 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 江畔:江边。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蹊(xī):小路。压枝低:因为花开得很多,把枝条压得低垂下来。戏蝶:蝴蝶飞舞,好像在游戏。时时:常常。自在:自由安适,不受拘束。娇莺:娇美的黄莺。娇:可爱的。恰恰:恰巧碰上。这里形容黄莺啼叫悦耳和谐的声音。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译诗] 黄四娘家百花盛开遮蔽了园中的小蹊, 千朵万朵沉甸甸的已把枝头压得很低。 留连在花丛中的蝴蝶不时地翩翩起舞,

自由自在的黄莺歌喉宛转正在啼鸣。[赏析] 上元元年(760)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这首绝句,仿佛自己也走在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出自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下面是文学网小编Lynn整理的唐代诗人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唐代诗人内容请关注文学网)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江上被花恼不彻,无处告诉只颠狂。 走觅南邻爱酒伴,经旬出饮独空床。 稠花乱蕊畏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 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 东望少城花满烟,百花高楼更可怜。 谁能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 我被江边上的春花弄得烦恼不堪,无处讲述这种心倩只好到处乱走。 来到南邻想寻找酷爱饮酒的伙伴,不料他床已空十天前便外出饮酒。 繁花乱蕊像锦绣一样裹住江边,脚步歪斜走入其间心里着实怕春天。 不过眼下诗和酒还能听我驱遣,不必为我这白头人有什么心理负担。 深江岸边静竹林中住着两三户人家,撩人的红花映衬着白花。 我有去处来报答春光的盛意,酒店的琼桨可以送走我的年华。 东望少城那里鲜花如烟,高高的白花酒楼更是解人眼馋。 谁能携酒召我前往畅饮,唤来美人欢歌笑舞于盛席华筵?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并不是说爱花爱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尽时迁老境逼来。 花到盛时就容易纷纷飘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开。 【注释】 1.江:指作者在成都的草堂边的浣花溪。独步:独自散步。 2.彻:已,尽。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古诗。杜甫在经历“安史之乱”后,到成都建了杜甫草堂,有了安身的处所后,感动非常的欣慰。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散步,被江畔美景深深地吸引。情随景生,随即赋诗一首,形象地把黄师塔前美丽的春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展开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大体把握诗句的诗意,体会在古诗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同时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古诗意境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有节奏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学习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把握古诗的大意,想象古诗的情境,体 会作者流露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的感情。 2、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成都杜甫草堂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的感受?) 生:…… 2、师介绍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 (今甘肃省南部)入蜀(四川)辗转来到成都。 次年春,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

年,创作诗歌240余首。765年,严武病逝,失去唯一依靠的杜甫只得携家带口告别成都,两年后经三峡流落荆、湘等地。)杜甫在杜甫草堂居住时,在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他独自沿江漫步踏春时所写下的一组诗《江畔独步寻花》。《江畔独步寻花》一共七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二、初读古诗 1、理解题目的意思,回忆作者的简介。 师:(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2、能正确、有节奏地朗读古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做到字字响亮,字正腔圆。特别提醒(畔、倚、懒、簇)的读音。 (2) 同桌互读,互听。(检查字音的把握) (3)我们说古诗与音乐一样也有节奏美,现在就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可以试着用“‖”做记号。抽生读。 (点评:读得不错,听出来了吗?她在哪儿停顿了。一起试着读一读。) (4)师范读,学生划出节奏,学生再次带着节奏读这首古诗。 过度:师:光把字音读谁,句子断对,还远远不够,必须要理解古诗。回忆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三、理解古诗意思。 1、读诗歌,理解古诗中词语的意思。 (1)、请同学自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内,互学不理解的词语。并找出组内仍不能理解的词语。 (3)、小组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请其他小组帮忙解决,如果仍不能解决,老师相机引导。(江水东、倚微风、春光懒困、可、爱) 2、小组合作讨论出每句古诗的意思。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1)、小组讨论每句诗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3)、老师带领学生总结翻译诗意的方法。(增,删、调词顺) 四、再读古诗,把握意境,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把握意境。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以下问题。 1)、这首古诗描绘的是什么季节?你在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 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2.蹊(xī):小路。 3.娇:可爱的。 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 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注释 黄四娘:杜甫住成都草堂时的邻居。蹊(xī):小路。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 娇:可爱的样子。恰恰:象声词,形容鸟叫声音和谐动听。一说“恰恰”为 唐时方言,恰好之意。 赏析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 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 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 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 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 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 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 蹁跹, 因恋花而“留连”不去, 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 花可爱, 蝶的舞姿亦可爱, 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 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 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 末句的意境。 “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 “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 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

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 十分细微, 色彩异常秾丽的, 则不多见。 如“故人家在桃花岸, 直到门前溪水流” (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这些景都 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 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 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 朵压枝低”句, 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 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 “千朵万朵”的复叠, 便具有一种口语美。 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 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 并非不重视诗歌 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 “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 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 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 这两句除却“舞”、 “莺”二字, 均为舌齿音, 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 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 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在句法上,盛唐诗 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 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 诗后联既对仗工稳, 又饶有余韵, 用得恰到好处: 在赏心悦目之际, 听到莺歌“恰 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 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 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 “不是爱花即欲死”。 痛快干脆, 毫不藏伏。 杜甫惯于一拚到底, 常用狠语, 如“语不惊人死不休”, 即是如此。 他又写道: “只恐花尽老相催。 ” 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 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 年)或唐代宗宝 应元年(762 年)春。上元元年(760 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 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 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 是“浣 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 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 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 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 第二年 (一说第三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