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周 钩虫

第二周 钩虫

第二周 钩虫
第二周 钩虫

第二周钩虫、旋毛虫、吸虫概论、肺吸虫

一、名词解释

1 蚴体增殖

2 口、腹吸盘

3 encysted metacercaria

4 钩蚴性皮炎

5 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 雄性钩虫的主要形态特征是:

A 尾部尖直

B 尾端卷曲

C 口囊有1对钩齿

D 尾端有一对交配附器

E 尾端膨大如伞状

2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成虫鉴别的依据下列错误的是:

A 虫体弯曲形态

B 虫体颜色

C 口囊内钩齿形状

D 交合伞形态

E 交合刺特征

3 钩虫生活史中营自生生活的发育阶段是:

A female adult

B male adult

C rhabditiform larva

D filariform larva

E female and male adult

4 钩虫成虫引起临床症状,下列错误的是:

A 贫血

B 异嗜症

C 皮炎

D 腹痛

E 腹泻

5 引起婴幼儿发生柏油便症状的线虫是:

A 蛔虫

B 蛲虫

C 十二指肠钩虫

D 旋毛虫

E 鞭虫

6 预防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的措施错误的是:

A 菜地劳动宜穿鞋

B 不吃生菜

C 加强粪便管理

D 勤剪指甲、勤洗手

E 下地劳动前手、脚涂擦药物

7 The larva of hookworm对人体的损害之一是:

A 皮肤结节

B 消化道症状

C 肝脾肿大

D 异嗜症

E 肺部出血

8 肉眼鉴别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主要依据:

A 虫体大小

B 口囊中的口甲

C 体形

D 口囊和交合伞

E 阴门的位置

9 钩蚴侵入宿主皮肤的机制是:

A 机械作用

B 酶的作用

C 机械作用和酶的作用

D 主要靠机械作用,可有酶的作用

E 主要靠虫体机械作用,也有分泌胶原酶的作用

10 钩虫病最主要的症状是:

A 钩蚴性皮炎

B 钩蚴性肺炎

C 贫血

D 消化道症状

E 异嗜症

11 采用肌肉活检法来诊断的线虫是:

A 蛔虫

B 鞭虫

C 旋毛虫

D 钩虫

E 蛲虫

12 旋毛虫的主要致病阶段是:

A adult

B egg

C encysted larva

D rhabditiform larva

E filariform larva

13 吃生或半生不熟的猪肉,可感染的线虫?

A hookworm

B Trichinella spiralis

C filaria

D Enterobius vemicularis

E Ascaris lumbricoides

14 下列哪种寄生虫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A Trichinella spiralis

B Enterobius vemicularis

C Trichuris trichiura

D Ascaris lumbricoides

E hookworm

15 人体trichinelliasis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 病人及带虫者

B 鼠

C 猫

D 猪

E 犬

16 治疗trichinelliasis的首选药物是:B

A 甲苯咪唑

B 阿苯达唑

C 噻苯咪唑

D 左旋咪唑

E 枸橼酸呱嗪

17淡水螺类是人体吸虫的:

A 第二中间宿主

B 第一中间宿主

C 保虫宿主

D 储蓄宿主

E 终宿主

18 人体吸虫成虫具有:

A 口、腹吸盘

B 顶突和小钩

C 口和肛门

D 睾丸一对

E 体微毛

19 只需一个中间宿主即可完成生活史的吸虫是:

A华支睾吸虫 B 卫氏并殖吸虫 C 斯氏狸殖吸虫 D布氏姜片吸虫 E 异形吸虫

20卫氏并殖吸虫的感染期:

A 囊蚴

B 童虫

C 囊蚴和童虫

D 尾蚴

E 含囊尾蚴虫卵

21 The first intermediate host of Paragonimus westermani is:

A 纹沼螺、豆螺

B 淡水鱼、虾

C 青蛙、蛇

D 石蟹、喇蛄

E 川卷螺

22 生食喇蛄或石蟹可能感染:

A 卫氏并殖吸虫

B 华支睾吸虫

C 日本血吸虫

D 姜片虫

E 肝片吸虫

23 卫氏并殖吸虫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A 阻塞性黄疸

B 肠功能紊乱

C 过敏性皮炎

D 发冷、高热

E 低热、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

24 不能作为卫氏并殖吸虫的传染源的是:

A 带虫者

B 病人

C 保虫宿主

D 转续宿主

E 植物媒介

25 检测卫氏并殖吸虫病原体的主要方法是:

A 痰液查童虫

B 粪便查成虫

C 痰液查虫卵

D 尿液查虫卵

E 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X型题

26 十二指肠钩虫幼虫的感染途径有:

A 经口

B 经皮肤

C 经鼻吸入

D 经胎盘

E 经蚊叮刺从伤口侵入

27 旋毛虫病发病的轻重取决于:

A 食入旋毛虫囊包的数目

B 囊包的生活力

C 幼虫侵犯的部位

D 宿主对旋毛虫的免疫力

E 个人的卫生情况

28 钩虫的幼虫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中发育至丝状蚴阶段,它的生物学特点有:

A 口腔封闭,停止摄食

B 有向温性和向湿性,与皮肤接触时活动能力增强

C 借机械作用和分泌的酶的作用,侵入宿主皮肤

D 对外界抵抗力强,在感染季节可存活较长时间

E 幼虫在适宜的土壤中大量繁殖

29吸虫生活史特点:

A 需要有水的环境

B 需要中间宿主

C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

D 生活史有蚴体增殖阶段

E 成虫产出含有毛蚴虫卵

30 吸虫生活史可见下列几种或各种幼虫期:

A miracidium

B sporocyst

C redia

D encysted larva

E metacercaria

31 卫氏并殖吸虫的reservoir host是:

A 虎

B 猫

C 犬

D 人

E 野猪

32 卫氏并殖吸虫寄生肺部可致:

A 组织破坏

B 组织包块

C 局部脓肿

D 局部囊肿

E 肉芽组织增生及纤维化

33 卫氏并殖吸虫在人体可能侵犯的部位:

A 皮下

B 脑

C 肺

D 腹腔

E 肝脏

34 脑型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有:

A 癫痫

B 偏瘫

C 昏迷

D 头痛

E 失语

三、问答题

1 试述钩虫引起贫血的机制,钩虫贫血的特点是什么?

2 试述旋毛虫对人的致病过程及主要症状。

3 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机理及其引起人体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4 慢性肺吸虫病分为几种临床类型?简述各型的临床表现。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蚴体增殖指吸虫幼虫繁殖后代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吸虫胞蚴体内的胚细胞团经过分裂,发育

形成多个雷蚴。雷蚴体内胚细胞团再分化发育为多个子雷蚴或大量尾蚴。此种生殖现象称蚴体增殖。

2 吸盘为吸虫的附着器官,通常有两个,前端一个包饶着口孔,称口吸盘,后端的一个位于腹面,

称腹吸盘。

3 囊蚴(encysted metacercaria)为吸虫的幼虫,也是多种吸虫的感染阶段,一般在第二中间

宿主体内由尾蚴发育而成。其形状呈球形,外披一层囊壁,内含幼虫。

4 指钩虫感染期幼虫钻入皮肤后形成的局部炎性病变。患者局部皮肤有针刺、烧灼和奇痒感,进

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d内出现红肿及水泡。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最后经结痂、脱皮而愈。

5 钩虫寄生人体可造成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由于缺铁,血红蛋

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缓慢,则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浅,故而将此种贫血称为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E 2.B 3.C 4.C 5.C 6.D 7.E 8.C9.E 10.C 11.C

12.C 13.B 14.A 15.D 16.B 17.B 18.A 19.D 20.C 21.E

22.A 23.E 24.E 25.C

X型题

26.ABD 27.ABD 28.ABCD 29.ABCD 30.ABCE 31.ABC 32.ACDE 33.ABCDE 34.ABDE 三、问答题

1由于钩虫成虫以口囊附着在肠粘膜上吸血;虫体分泌抗凝素使粘膜伤口不断渗血;虫体吸血后即迅速排出,增加失血量;以及虫体经常更换吸血部位,虫体活动造成血管损伤而流血等原因,导致慢性失血,加以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引起明显贫血症状。

由于缺铁,血红蛋白的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所以钩虫贫血特点呈低色素小细胞型贫血。

2 根据旋毛虫的生活史,将其对人的致病过程分为三期:

1)侵入期脱囊的幼虫和成虫侵入肠粘膜,引起炎症、充血、水肿甚至溃疡。持续约1周。

2)幼虫移行期发生在感染后2-6周,幼虫经血液循环移行全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而导致严重的危害:①幼虫在血管内移行引起血管炎,这是由于幼虫的机械刺激及分泌

物毒性作用引起所经过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病人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热、眼睑及

面部浮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②幼虫移行至全身肌肉,引起肌炎和肌纤维肿胀、排列紊乱、横纹消失,甚至肌细胞坏死崩解。病人突出而多发的症状为全身肌肉疼痛,尤以腓肠肌、肱二头肌明显。③幼虫移行到肺,损伤肺毛细血管,产生局灶或广泛性肺

出血、肺水肿。④幼虫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可导致心衰,为旋毛虫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之一。

3)成囊期在感染后1个月,虫体周围形成梭形囊包,轻症患者急性症状消退,但肌痛可持续数月之久。严重患者出现恶病质、水肿、虚脱、毒血症和心肌炎等,甚至死亡。

3 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主要由于童虫和成虫在人体组织与器官内移行、寄生造成的机械性损伤,

及其代谢产物引起免疫病理反应。本虫感染引起的基本病理变化过程可分为三期。⑴组织破坏期:虫体在组织中移行,造成组织破坏,出血等损伤,并形成窟穴状或隧道状病灶。此时周围组织反应尚不明显;⑵组织反应期(囊肿期):病灶周围出现以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性反应,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周围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纤维性囊壁,囊肿常数个相连,并有隧道互通。囊内有一至数个成虫,并可见虫卵及夏科-雷登结晶;⑶纤维瘢痕期:囊内虫体死亡后移行别处,内容物排出或被吸收,周围肉芽肿组织和纤维组织不断增生,取代囊肿,并形成瘢痕。以上三种病变常可同时出现。

4 肺吸虫病慢性期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故症状较复杂。临床根据损伤部位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

型:

①胸肺型: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或咳铁锈色痰(含虫卵),常可见夏科?雷登结晶;

②脑脊髓型:头痛、头晕、癫痫、偏瘫、视力障碍(如偏盲)。如脊髓受损,可出现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严重者可导致截瘫;

③腹型:腹痛、呕吐、腹泻、血便;

④肝型:乏力、食欲不振,发热、肝区痛、肝肿大、肝功能紊乱;

⑤皮肤型:皮下出现游走性包块、结节,多分部于胸腹部及下肢。

寄生虫感染与贫血

3. 寄生虫感染与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的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PCV)低于正常值而言。正常值可因年龄、性别、生活地区海拔高度的不同而有差异。Hb或PCV减少时一般有红细胞数的平行减少,但有时并不完全一致。由于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较为多见,且红细胞计数(旧法)误差较大,故贫血的标准不能只根据红细胞数。世界卫生组织(WHO)1972年制定的标准认为,Hb低于以下数值为贫血:6月-6岁110g /L、6一14岁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妊娠妇女110g/L。我国贫血标准为:成年男性Hb<125g/L、成年女性Hb<110g/L、孕妇Hb<105g/L。 贫血的分类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红细胞的形态特点,即红细胞的平均体积(MCV)和血红蛋白浓度(MCHC)进行分类;另一种则根据贫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分类。 引起贫血的原因甚多,寄生虫感染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能导致贫血的寄生虫虫种很多,它们主要隶属于原虫和蠕虫。 原虫为:黑热病原虫、疟原虫(主要是间日疟和恶性疟)、弓形虫、冈比亚锥虫、罗德西亚锥虫、溶组织内阿米巴、人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 蠕虫为:钩虫、鞭虫、粪类圆线虫、东方毛圆线虫、肝毛细线虫、罗阿丝虫、猪巨吻棘头虫、日本血吸虫、肝片吸虫、巨片吸虫、华支睾吸虫、棘口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阔节裂头绦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西里伯瑞列绦虫、线中殖孔绦虫、长膜壳绦虫、短膜壳绦虫等等。 各种寄生虫引起贫血的机制较为复杂,很难将之归于某一具体类型。现仅按寄生虫引起贫血的机制粗略分为两型:造血物质缺乏和红细胞破坏增加。 3.1 造血物质缺乏所致贫血 根据所缺物质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 3.1.1 铁代谢失常所致贫血 其中以钩虫尤为常见。 3.1.1.1 钩虫寄生于人体的钩虫有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锡兰钩虫和犬钩虫。我国主要是前两种。 钩虫感染和钩虫病的分布几乎遍及全世界。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已超过9亿。我国感染人数在2亿5千万以上。 钩虫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导致贫血。王正仪等(1964.1980a)一系列观察表明,钩虫主要经下述途径引起宿主失血:(1)钩虫本身吸进而又很快排出血液;(2)钩虫正在吸血时,咬附部位粘膜伤口渗出血液;(3)当虫体迁移咬附部位后,原伤口在凝血前继续渗出血液;(4)钩虫咬附处操作大血管偶尔引起大出血。由前两种途径失去的血液量,两者大致相当,且虫体吸血量越大者,其渗血量亦越高。由第三条途径失去的血量较少,但在估计总出血量时,亦为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第四条途径虽不经常出现,然若一旦出现,其出血量常可很大。

小度写范文[钩虫病致贫血3例报道]钩虫病贫血模板

[钩虫病致贫血3例报道]钩虫病贫血 【中图分类号】R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27―02 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南方的农村和山区多见,它是寄生于小肠的常见寄生虫,可破坏损伤胃肠黏膜并引起腹痛、出血、贫血表现。现报道我院血液科收治的3例钩虫病伴贫血的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病例1:女,43 岁,因“反复上腹痛半年,头晕、心悸、解黑便3天”入院。有田间务农史。曾在外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5.1×109/L ,RBC 2. 54×109/L ,Hb46g/L,未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慢性失血性贫血,予抗酸、止血、保护胃黏膜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3天前开始出现头晕、心悸、乏力不适,解黑便1~2次/天,量中等,呕吐1次,呈咖啡样物,量约15ml,伴中上腹疼痛不适。遂收住入院。入院查体:重度贫血貌,心尖部闻及3/6 级吹风样杂音,肺无异常,腹软,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入院当日血常规示WBC 4.92×109/L,Hb78g/L,PLT 362×109/L,分类:嗜酸性粒细胞(EO)15.9%,中性粒细胞(NE)39.2%;粪便隐血(-),粪便集卵检查:未见寄生虫卵。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红比例2.16:1,嗜酸性粒细胞占3.5%(以分叶核细胞为主)。红细胞系统,各个阶段细胞增生活跃,尤以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胞体较小,成熟红细胞大小不均,多数较小,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淋巴细胞比例减低。巨核细胞及血小板片中易见。经铁染色,细胞外铁(-)。骨髓提示为缺铁性贫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胃镜:1.十二指肠钩虫感染;2.浅表性胃炎伴痘疹形成;3.贫血性胃黏膜相。病理:降段:纤细虫体一条,长1.2cm;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诊断为:1.钩虫病;2.缺铁性贫血;3.慢性胃炎。给予阿苯达唑200mg*3天驱虫治疗。同时给予补铁、抑酸、护胃治疗1周,病情好转,出院时血常规示Hb86g/L。病例2:女,64岁,以“头晕、乏力伴腹胀10余天”为主诉入院。患者缘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伴上腹胀、纳差,无返酸、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无昼夜规律,就诊外院,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示“1.考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可能;2.十二指肠降段憩室”,遂于4天前就诊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WBC7.6×109/L,Hb99g/L,MCV75fl,MCH22.7pg,MCHC307g/L,PLT452×109/L,EO%10.5%,予“奥美拉唑”制酸、“莫沙必利”促胃动力治疗后,腹胀、纳差症状缓解,但头晕、乏力症状同前,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拟“贫血待查”收治血液科。查体:轻度贫血貌,心肺腹无异常。粪便隐血(-),粪便集卵检查:未见寄生虫卵。电子胃镜:食管炎;浅表性胃炎+灶性萎缩;十二指肠降段钩虫。胃窦活检病理:重度慢性浅表性活动性胃炎伴淋巴组织增生。给予驱虫、抑酸、护胃等治疗,出院时消化道症状缓解,血常规:WBC 5.87×109/L,Hb105g/L,PLT373×109/L,EO% 8.5%。病例3:女,45岁,外来务工人员。以“头晕、乏力2年,加重5天”为主诉入院。患者缘于2年前开始出现头晕、乏力伴上腹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呕血、便血,无解酱油样尿等,未检查及治疗。5天前症状加重,我院门诊查血常规示:WBC6.54×109/L,Hb87g/L,MCV77.8fL,MCH21.8pg,PLT 333×109/L,EO%11.5%”,为进一步治疗,门诊拟“贫血待查”收住入院。查体:营养中等,皮肤粘膜色泽稍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无明显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1.缺铁性贫血;2.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胃镜:1.浅表性胃炎2. 钩虫病。多次行粪常规检查发现钩虫虫卵。给予驱虫、补铁治疗,出院时Hb100g/L。钩虫病的传播流行与自然环境、人群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居住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钩虫成虫和幼虫都可对人体造成损害。当钩虫幼虫移行至肺,穿破微血管,可引起出血和炎症细胞浸润引发呼吸道症状;成虫引起的病变主要是由钩虫吸血及其创伤所致的失血、炎症和溃疡等。钩虫病的诊断有赖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粪便、血常规检查和胃镜检查。患者多有赤足下田劳作史,临床表现大多为消化道症状和贫血症状,血液学检查表现为血红蛋白下降,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尤其是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是提示寄生虫感染的重要线索。胃镜下看到钩虫和粪便中查找到钩虫虫卵是确诊该病的重要

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贫血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贫血可有不同的分类。按贫血发展的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一、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aa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b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 (2)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pure red cell anemia,prca):prca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依据病因,该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prca即diamond-blackfan综合征,系遗传所致。后天性prca包括原发、继发两类。有学者发现部分原发性prca患者血清中有自身epo或幼红细胞抗体。继发性prca主要有药物相关型、感染相关型(细菌和病毒,如微小病毒b19、肝炎病毒等)、自身免疫病相关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型(如胸腺瘤、淋巴瘤、浆细胞病和淋巴

细胞白血病等)以及急性再生障碍危象等。 (3)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cda):cda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 (4)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高增生,高凋亡,出现原位溶血。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二、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 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 温馨提示: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就是平时所指的造血原料,如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红细胞生成的减少可能是由任何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所引起的。缺铁会严重影响血红素的合成,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贫血应该如何预防? 贫血者最好不要喝茶,多喝茶只会使贫血症状加重。因为食

寄生虫练习题合-集护理

总论 1.寄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的利害关系是: A.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 B.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C.双方都有利 D.双方都无利 E.双方无利也无害 2.中间宿主是指: A.寄生虫的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B.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C.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D.寄生虫的幼虫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 E.寄生虫的成虫寄生的宿主 3.钩虫的幼虫时期可在土壤中自生生活,但发育至丝状蚴后,必须侵入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钩虫应属于; A.专性寄生虫B.兼性寄生虫C.偶然寄生虫 D.机会致病寄生虫 E.暂时性寄生虫4.转续宿主是: A.寄生虫的适宜终宿主 B.寄生虫的适宜中间宿主 C.寄生虫成虫寄生的不适宜宿主 D.寄生虫成虫寄生的适宜的脊椎动物 E.寄生虫幼虫寄生的非正常宿主 5.寄生虫病的传染源应包括: A.病人 B.病人和保虫宿主 C.带虫者和保虫宿主 D.病人和带虫者 E.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 答案:BBAEE 原虫 1.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的原虫: A.溶组织内阿米巴B.杜氏利什曼原虫C.阴道毛滴虫D.疟原虫E.蓝氏贾第鞭毛虫2.粪便直接涂片碘液染色法适宜于检查的原虫是: A.阴道毛滴虫B.阿米巴活滋养体C.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D.各种原虫包囊E.各种活致病原虫 3.引起腹泻和胆囊炎的原虫主要是: A.溶组织阿米巴B.疟原虫C.蓝氏贾第鞭毛虫D.阴道滴虫E.黑热病原虫 4.取血检查恶性疟原虫常能查到的时期是: A. 环形体、大滋养体 B 大滋养体、裂殖体 C 环形体、裂殖体 D 大滋养体、配子体 E 环形体、配子体 5.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疟原虫是 A.恶性疟原虫 B.间日疟原虫 C.三日疟原虫 D.卵形疟原虫 E.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6.在一个红细胞内,哪种疟原虫最常见多个环状体?

贫血科普

缺铁性贫血原是钩虫所为 陈阿伯今年64岁,平时身体硬朗,还能时常下地干农活。可近几个月来陈阿伯总觉得头晕沉沉的,浑身没劲,做点体力活就觉得胸闷,甚至有点气喘。家里人不敢怠慢,把陈阿伯带到厦门市第二医院体检,血常规结果报告血红蛋白81g/L,体检部医生推荐血液风湿科住院治疗。 住院后再检查发现,血红蛋白还在下降,嗜酸细胞比例达9%,铁蛋白明显下降,骨髓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 根据患者农村来源,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检查,厦门市第二医院血液风湿科陈旭艳主任考虑不排外钩虫所致。建议胃镜检查,结果回报:十二指肠球部可见一钩虫吸附。经用驱虫药及补铁治疗后,陈阿伯一切不适症状全部消失,原有的劲头又回来了。 陈旭艳主任介绍:钩虫病是世界上分布非常广泛的寄生虫病之一,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大约有7.16亿。全国感染人数约1.94亿,南方较北方地区严重。 使用钩虫感染者的新鲜粪便施肥或钩虫感染者随地大便,会造成虫卵污染土壤。在适宜的温暖、潮湿等适宜环境条件下,虫卵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中接触含丝状蚴的土壤作物时,丝状蚴便可钻入皮肤使人受到感染。陈阿伯即是平时赤脚下地干活时感染所致。 钩虫对人体产生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贫血。一般感染后10~12周出现贫血,并逐渐加重。少数患者表现为异食症:爱吃粗硬食物,如生米、生豆、生果之类。感染及贫血较重者,还喜食茶叶、碎纸、木屑、瓦片、炉灰、木炭等。驱虫治疗、补充铁剂后这些症状可消失。 陈旭艳主任建议:生活在流行区的群众,在晨露未干、雨后初晴或久旱初雨时段,不可赤手裸足下地劳动。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活动后气促、面色苍白等贫血症状、体征,可至血液科就诊,排外钩虫病可能。

十二指肠钩虫

十二指肠钩虫 组长:谭彩虹一.十二指肠钩虫形态结构特征 参与人:买合不白汉,缪斯,马小燕,彭夏燕 钩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的上段,主要有两种,即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我国北方以前者为主,南方多感染后者。成虫前端具口囊,唇片退化,口囊内具有成对的钩齿,具切割作用,雄虫尾端具交合囊及刺。 ————以上摘自《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第二版

二.生活史及分布地域 参与人:孙婧英,谭彩红,王灵玉,王培花生活史 成虫寄生在人的小肠中,多数在空肠上部,虫卵随粪便排出时为2-8细胞,呈现椭圆形。卵在泥土中,温度适宜,含氧充足,潮湿荫蔽的条件下,一天几发育成胚胎。幼虫从卵壳中爬出,具有杆状食道,为杆状蚴;在土壤中生活以细菌及分解有机物为食,数日内脱皮一次,进入第二期杆状蚴,此时幼虫具有食道球,但口封闭,不进食,借助体内储存营养生活。第二次脱皮时,生长为丝状蚴,即感染蚴,此时幼虫抵抗能力很强,可存活2-3周。感染期幼虫有聚集性,但与人体裸露皮肤或黏膜接触时,从手指脚趾间或毛囊,汗腺钻入人体,这是钩虫进入人体的主要方式。现在有实验证明,它们可以通过口腔黏膜进入人体,也可因生食蔬菜吞下。少数未被胃液杀死的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成成虫,而无幼虫移行过程。 丝状蚴侵入皮肤后,进入小肠腺或淋巴管,随血液流经右心到肺,穿过肺泡,循支气管,气管上升到会咽,随宿主的吞咽下行到胃达到小肠;一部分幼虫随痰吐出,在小肠进行三次脱皮,形成口囊,附着于肠壁,在3-4周内,脱皮四次变成成虫。从丝状蚴侵入人体到从人体粪便中找到虫卵约50天,成长达到九个

月以上,成虫在人体内寄存的时间一般为1-10年。 ————出自《动物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湖北师范大学联合出版 地域分布 本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以热带、亚热带为甚。我国以黄河以南广大农村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北方及西部地区较少。根据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我国钩虫感染人数为19 405万,平均感染率为17.17%,以海南省的感染率为最高(60.90%),其次是四川(40.88%)和广西自治区(37.85%)。东北、华北和西北10个省(区)的感染率则低于1%。在虫种地域分布上,北方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南方则以美洲钩虫为主,但两种钩虫混合感染较为普遍。长江流域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混合感染区。随着防治工作的开展,总的感染率有所下降,感染度较前明显降低,大部分感染者为轻度感染,即每克粪便虫卵数低于3000。 ————以上摘自《无脊椎动物学》任淑仙第二版 三.感染时的症状 参与人:申盼,沙雨晴,沈小林,佘雯 ?病理及临床表现:钩蚴侵入皮肤后,约数分钟至一小时左右,即可引起钩蚴皮炎(又称“粪毒”),多见于足趾、手指间等与泥土接触处。局部皮肤有烧灼、针刺、奇痒感,继而出现充血斑点或丘疹。1~2日成为水泡。若有继发感染,则可形成脓包。最后结痂、脱皮而自愈。在组织切片中,早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我国人群易受到哪些寄生虫病威胁 目前,除了人们熟悉且危害严重的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外,我国人体重要的寄生虫病还有土源性线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蛲虫病等)、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病、带绦虫病及囊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等)和包虫病等。 饭前便后不洗手,易感染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蛔虫的幼虫在人体内移行和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幼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蛔蚴性肺炎和过敏症状。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还能阻塞肠管引起肠梗阻、肠扭转或肠套叠。蛔虫有钻孔、乱窜习性,往往侵入胆管、阑尾、眼、气管、肺甚至心脏和大脑等各种脏器和组织,引起严重并发症。根据第一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推算,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人数为1.9亿。 生食不洁瓜果、蔬菜和水,易感染鞭虫病 鞭虫病是由鞭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回盲部引起的一种肠道线虫病。鞭虫以细长的前部深入肠黏膜下层及肌层,以人体组织液和血液为食。轻度感染者一般无明显症状,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全国鞭虫感染人数约为2.1亿,其中10~14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鞭虫感染人数为7000万。 儿童吸吮手指或用不洁的手抓取食物,易感染蛲虫病 蛲虫病是指蛲虫寄生在人体盲肠、结肠及回肠下段,甚至达胃和食道等处所引起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蛲虫爬至肛门外产卵时,刺激局部,常引起肛门及会阴部瘙痒,抓破后引起继发感染,长期反复不愈对儿童身心健康均有影响。全国蛲虫感染人数约为1.34亿,其中5~9岁儿童感染率最高,估计全国14岁以下儿童感染人数为8000万。 在流行区农村徒手赤足干农活或游玩,易感染钩虫病 钩虫病是钩虫寄生于小肠引起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疾病。由于钩虫病患者长期慢性失血,引起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少数钩虫病患者有异嗜症,即口味反常,喜食常人不能吃的东西,如生米、生豆之类。全国钩虫感染人数约为1.9亿,其中以45~49岁成人感染率最高。 生吃、半生吃溪蟹或 蛄,可引起肺吸虫病

病原免疫病例分析(笔记)

病例分析讨论 (一)常见病原菌+免疫学基础 ?某人,女,24岁,发热、头疼、乏力、食欲不振和末梢白细胞增多。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 便次数增多。数小时后出现休克。该患者可能患有 A 神经炎 B 肝炎 C 肺炎 D 细菌性痢疾 ?某婴儿前囟饱满,角弓反张,脑脊液检查中发现有病菌,则此儿患有 A.流行性乙型脑炎B.精神病 C.遗传性病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患者李某,男,35岁。主诉乏力、浮肿1周余,3周前曾有咽痛病史。 ?化验:尿中查见大量红细胞和白细胞,蛋白+++,管型++。血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强阳性。 补体CH50和C3明显下降。 ?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讨论: 1.所患疾病和3周前咽痛史有何关系? 2.为什么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强阳性,而补体含量下降? 参考答案 ?解题思路:血中免疫复合物+尿异常表现→急性肾小球肾炎→Ⅲ型超敏反应造成→链球菌感染← 咽炎、扁桃体炎←咽痛病史 ?激活补体、清除免疫复合物→补体大量消耗+补体补充不足→补体含量下降 ?患者男性,30岁,连续发烧6天来医院就诊。 ?查体:T 38.8℃,P 68次/分,WBC 3.8×109/L,腹部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脾肋下1cm。 ?病史:既往健康,发病前一直参加抗洪抢险。 ?根据病史及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感染性疾病,请分析病例并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最可能被哪种病原菌感染? 2.可能患了什么疾病? 3.为进一步确诊,应采集什么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 4.简介进行该种病原学检查的一般程序。 5.还可采用什么血清学方法做辅助诊断? 参考答案 ?沙门菌属 ?伤寒(发热、相对缓脉、脾肿大) ?血液、粪便、尿液均可,查到病原菌 ?采集标本→分离培养→鉴定 ?肥达反应 ?患者,男,26岁,在饮用不清洁水后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四肢酸痛,并有腹痛、腹泻、脓血便、 里急后重等症状。 ?查体示体温39.2℃,腹部压痛。WBC 16×109 /L,中性粒细胞0.93。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 ++)、RBC(++)。 ?讨论: 1)该病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是什么? 2)病人为何会出现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 3)此为何种血症? 急性细菌性痢疾(P74) ?诊断依据:即病例中所有的异常表现。 此病例中,诊断依据如不洁饮水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都符合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

钩虫抗凝血肽的研究现状

文章编号)1005-4057(2006)06-0624-045Z 40Z 3)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NO 04011381) 收稿日期)Z 006-09-05; 修订日期)Z 006-11-01 作者简介)彭礼飞(1970-) 男 博士 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寄生虫生物学 E -mail ,lifpeng sina .Com O 关键词)钩虫;抗凝血肽;综述文献钩虫(hookWorm )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 至少包括17个属100余种O 钩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摄食而形成了有效的抗血液凝固机制 钩虫分泌的抗凝物质是其抗血液凝固的基础O 目前已报道的这些抗凝成分包括6种抗凝血肽[1-3]和1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PI )[4]O 早在Z 0世纪初 就有学者证实了犬钩虫提取物具有抗凝作用 但直到1993年才从犬钩虫中分离出首个抗凝血肽[5] 其后并证实该抗凝血肽可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 )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激酶时间(aPTT ) 其延长PT 比重组蜱抗凝肽rTAP 和重组水蛭素r~IR 更有效 由此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天然抗凝血分子之一O 该抗凝肽被命名为犬钩虫抗凝血肽(A7cyl0st0?C cC7z7/?antiCoagulant peptide ACAP ) 也称线虫抗凝血肽(nematode antiCoagulant peptide NAP )或线虫抗凝血蛋白(nematode antiCoagulant protein NAP )[6]O 1996年 Stassens 等用核酸探针技术从犬钩虫CDNA 文库中筛选到三个抗凝血肽基因 它们在Pzc zC pCst01zs 中的表达产物rACAP 5(rNAP 5)~rACAP 6(rNAP 6)和rACAPC Z (rNAPC Z )均显著延长PT 并成剂量依赖关系 其中 以rACAPC Z 最为高效[1]O Z 00Z 年 Stassens 等报道了采用CDNA 末端快速扩增技术 从锡兰钩虫(A7cyl0st0?C ceylC7zc/?)中得到了抗凝血肽ACeAP 1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了rACeAP 1O rACeAP 1能延长 aPTT 但其作用效果不到rACAP 5的百分之一[Z ] O Z 004年 Juliusz 等人报道了根据ACAPC Z 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RT -PCR 从犬钩虫中获得两种同源多肽 并分别命名为ACAPC 3~ACAPC 4O rACAPC 3~rACAPC 4的抗凝作用与rACAPC Z 有相似之处 即在低浓度下能较显著延长PT 但对aPTT 影响不大O 钩虫抗凝肽及其重组产物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其抗凝效应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并探讨应用于临床实践 rACAPC Z (rNAPC Z )和rACAP 5(rNAP 5)的临床或临床前试验表明它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O 本文就其抗凝血肽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O 1 钩虫抗凝血肽的结构与功能 成熟的钩虫抗凝血肽由75~84个氨基酸组成 分子量约为 8.4~9.77Kda 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相似的结构 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 具有10个半胱氨酸和酸性pI O 钩虫抗凝血肽由前体加工而来 ACAP 5~ACAP 6~ACeAP 1~ACAPC 4的信号肽由17~19个氨基酸组成 其中ACAP 5~ACAP 6有4个氨基酸组成的前导肽 而ACeAP 1~ACAPC 4无前导肽[1-3]O 钩虫抗凝肽的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较保守 具有较高的相似性O 与已知的非吸血线虫(如蛔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相比较 钩虫抗凝血肽的10个半胱氨酸残基的结构模式表明它是线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的一个亚群O 钩虫抗凝血肽有与从似蚓蛔线虫分离出的胰蛋白酶抑制剂ATI ~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抑制剂C /E -I 类似的反应位点[1]O ACAP 5与底物fxa 的反应位区在肽37-4Z (-C -R -S -R -G -C -) 作用位点在R 40和G 41之间O ACAP 6与底物fxa 的反应位区在肽35-40(-C -R -S -F -S -C -) 作用位点在F 38和S 39之间O ACAP 5对fxa 的抑制活性稍强于ACAp 6 但如果rACAP 6的F 38突变为R 38(即rACAP 6F 38R ) 则其抑制fxa 的能力与rACAP 5相近O rACAP 5的突变体rACAP 5R 40A 对fxa 的抑制能力比rACAP 5有明显降低[7]O 这些结果表明作为fxa 抑制剂的ACAP 5的反应位点中的精氨酸(R 40)对fxa 的抑制活性起重要作用O 在对fxa 及fVII /TF 均有抑制活性的rACeAP 1活性位点(反应位区在肽37-4Z ,-C -L -S -R -D -C -))研究中 突变体rACeAP 1R 40A 对fxa 的抑制活性比rACeAP 1也有降低[7] 进一步支持了精氨酸在fxa 的抑制活性中的重要作用 也表明R 40及D 41之间是rACeAP 1对fxa 的作用位点O ACAPC Z 的反应位区在肽41-45(-C -L -V -R -V -C -) 序列-L -V -R -类似于fVIIa 识别底物fxa 和fIxa 的序列-L -T -R -[8] O 同样类似的是 ACAPC 3和ACAPC 4的相应序列分别为-L -V -R -和-L -I -R -O 突变体rACeAP 1R 40A 和rACAPC 4R 41A 对 fVII /TF 均无抑制活性[7] 表明了这些抗凝血肽反应位区中的精氨酸位点对于维持对fVII /TF 的抑制活性的重要作用O 钩虫抗凝血肽的10个半胱氨酸形成的5对分子内二硫键 对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O 目前对rACAPC Z 的三维结构 已有较完整的研究O 根据NMR 谱 rACAPC Z 核心结构主要由二硫键构成 rNAPC Z 具有两个分别由两条链组成的反向平行的B 折叠结构(分别由E 10-D 13和G 48-C 5Z ~Y 57-R 58和C 64-V 65组成)和一个短的O 螺旋结构(由A 67-D 73形成) 在这些结构之间的环区具有高度的构象可塑性 而这种可塑性正是构成其发挥 4 Z 6第Z 4卷第6期Z 006年1Z 月 广东医学院学报 JO !RNAL OF G !ANGDONG MEDICAL COLLEGE Vol "Z 4No "6DeC.Z 006

寄生虫案例

病例分析一 患者马XX,女,12岁,宁夏某地小学学生。2006年10月以“突发性哮喘”为主诉就诊。患儿多于白天出现呼吸稍短促,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体温正常,但患儿两肺均闻及哮鸣音,肝脏有轻度肿大,在哮喘的同时伴发痒性皮炎,于两年前曾有排虫史。查体:发现上腹部触及一包块,质软,尚可活动。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至63%;痰液检查发现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粪便检查中发现宽椭圆形、大小为(45~75)um×(35~50)um,综黄色的寄生虫卵。 X线检查见肺纹理增粗。患儿经B超检查于上腹部探及团块回声,界限清。口服造剂后,于腹显示反“C”行肠袢,其内可见“发束状”阴影。 1、根据病史、体征及检查结果,该患者患的是什么病? 2、本病综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患者是儿童 症状为突发性哮喘,轻度干咳,夜间哮喘加重甚至出现端坐呼吸,皮肤有超敏反应,两年前曾有排虫史。阳性体征:双肺有孝鸣音,肝轻度肿大,腹部触及肿块。 实验室检查:a.嗜酸性粒细胞增高;b.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c.B超检查:上肺部探及团块回声;d.粪便检查;大小为(45~75)um×(35~50)um,综黄色虫卵符合蛔虫卵的形态。综合以上可确诊为蛔虫病. 3、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 1粪便直接涂片法;○2.粪便沉淀法○3饱和盐水浮聚法;④定量透明法;⑤驱虫实验;其中粪便沉淀法检出率最高 病例二 患者网xx,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于2001年1月22日入院。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3.69×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血小板114×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寄生虫卵(+) [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 (+)。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宽约0.2cm,长约3~4cm,并见一黏膜出血斑,有少量渗血,未见其他异常。入院后予以解痉止痛、止血、制酸、补液、对症治疗,腹痛减轻、便血减少。于26日腹痛消失,便血停止。2001年2约3日治愈出院,随访1个月无异常。 患者网xx,男,28岁,农民。下腹痛2h,便血一次,于2001年1月22日入院。2h前无明显原因下腹剧烈阵发性绞痛,每次持续2~3min,可自行缓解,伴便意。1h前排血便一次,量约500ml,糊状,并出现头昏、心悸、乏力、口干。曾于3个月前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诊入院,后经治愈出院,无急、慢性腹泻及其他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6.6℃,呼吸20次/分,脉搏90次/分,血压17/10kPa(1kPa=7.5mmHg)。发育营养正常。肝肋下1cm可触及,质软,无压痛。脾未触及,无其他阳性体征。肛门指检:指套染有暗红色血迹。 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4g/L,红细胞3.69×10^9/L;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血小板114×10^9/L;尿常规正常。大便常规:寄生虫卵(+) [虫卵纺锤形,黄褐色,大小为(50~54)um×(22~23)um],潜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正常,HbsAg (+)。心电图和胸片无异常。电子结肠镜检查:见盲肠有一条淡灰色、马鞭形虫体蠕动,

人体体内十大寄生虫

人体体内十大寄生虫 专题简介 寄生虫(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螺杆油泵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钩虫 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是寄生人体的钩虫,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简称十二指肠钩虫;美洲板口线虫,简称美洲钩虫。另外,偶尔可寄生人体的锡兰钩口线虫,其危害性与前两种钩虫相似。犬钩口线虫和巴西钩口线虫的感染期蚴,KCB齿轮油泵虽也可侵入人体,引起皮肤幼虫移行症。因幼虫移行蜿蜒弯曲,引起皮疹呈匐行线状,故称匐形疹(creepingeruption)。但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 疥癣螨可调压渣油泵 疥癣螨的学名是“Sarcoptes scabiei var. hominis”,人们通常称它为疥螨,这种寄生虫是通过身体接触进行传播的。雌性疥癣螨会在人体皮肤上产卵,从而导致皮肤搔痒和炎症,当雌性疥癣螨将卵植入人体皮肤内将会更加恶化,人体皮肤会出现强烈的搔痒,并出现疥疮。高压渣油泵 似蚓蛔线虫 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KCB-300感染率最高可达71%以上。蛔虫寄生在人体的小肠里。虫卵随便排出,在外界发育为感染性卵,被人吞食后,幼虫在小肠里孵出,经血循环移行至肺,再进入消化道而发育为成虫,其形态为圆柱形,活时肉红色,死后为灰白色。齿轮油泵kcb 55 扁形血吸虫 扁形血吸虫的学名是“Schistosoma mansoni”,有时也被人们称为裂体血吸虫,它们生活在感染伤口的血液中,高压渣油泵会引发血吸虫病。扁形血吸虫生活在水中,能够刺穿接触污染水的受害者皮肤。扁形血吸虫能够导致人体出现炎症和器官受损,尤其是肝脏。成年扁形血吸虫能够进入人体寄宿十年之久,也会寄宿多年也不导致任何症状。它们会通过粪KCB齿轮油泵便离开人体,在蜗牛寄宿体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寄生虫生活史的世代交替是指( ) A 有宿主更换 B 有性繁殖和无性生殖交替 C 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交替 D 卵生与胎生交替 E 水生、陆生交替 2、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 A 保虫宿主 B 中间宿主 C 终宿主 D 转续宿主E传播媒介 3、6类主要热带病中,除麻风外,包括哪几种寄生虫病:( ) A 血吸虫病,锥虫病,疟疾,蛔虫病,黑热病 B 血吸虫病,疟疾,阿米巴痢疾,蛔虫病,黑热病 C 疟疾,丝虫病,血吸虫病,锥虫病,黑热病 D 血吸虫病,锥虫病,黑热病,疟疾,旋毛虫病 E 蛔虫病,丝虫病,黑热病,锥虫病,疟疾 4、带虫免疫是指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 ) A 能将寄生虫完全清除 B 虽不能将虫体完全清除,但对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C 不能清除寄生虫,对再感染也无免疫力 D 能将寄生虫完全清除,对再感染亦有完全免疫力 E 虽不能将虫体完全清除,但对感染有完全免疫力 5、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特点是:( )

A 自然疫源性,季节性,阶段性 B 多发性,自然疫源性,连续性 C 阶段性,连续性,季节性 D 地方性,阶段性,自然疫源性 E 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 6、导致各种疟疾潜伏期长短不一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体免疫力的差异 B 疟原虫的种类和虫株不同 C 红细胞内期发育的原虫数不同 D 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同 E 患者服抗疟药的结果 7、血检间日疟原虫患者,采血时间宜于在:( ) A 发作后72小时 B 发作期间 C 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 D 发作后48小时 E 发作后一周 8、引起全血性贫血的原虫是:( ) A 溶组织内阿米巴 B 冈比亚锥虫 C 间日疟原虫 D 蓝氏贾第鞭毛虫 E 杜氏利什曼原虫 9、疟疾再燃的原因是:( ) A 迟发型子孢子 B 速发型子孢子 C 残存的红外期原虫 D 残存的红内期原虫 E 新近再感染 10、人包虫病的感染来自受染的:( ) A 牛 B 羊 C 猪 D 狗 E 骆驼 11、下列不属食源性寄生虫的是( ) A 血吸虫B旋毛虫 C 曼氏迭宫绦虫 D 弓形虫 E 肺吸虫 12、下列哪项不是寄生虫病的特征:( ) A 隐性感染 B 中性粒细胞升高 C 多寄生现象

各种寄生虫总结

1 蛔虫: 寄生部位:寄生部位:小肠,土源性蠕虫。 感染期:(感染型?)感染期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人食入含感染期虫卵蔬菜、瓜果而感染。 2 鞭虫: 寄生部位:大肠(盲肠、直肠、结肠)土源性蠕虫 感染型: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含卵蔬菜、瓜果。 3 蛲虫: 感染型:感染期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感染途径:肛门-手-口多见 寄生部位:盲肠, 结肠、回肠下段及直肠,土源性蠕虫 传染源: 病人和带虫者 感染方式: 肛门-手-口多见感染方式简单;虫卵发育快;儿童易重复感染;间接接触虫卵在室内可存活3周 流行:感染率城市>农村,儿童>成人 4 钩虫: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经皮感染(经口、经胎盘) 寄生部位:小肠 感染途径:人接触含丝状蚴的土壤而感染;土源性蠕虫流行: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北方以十二脂肠钩虫为主,美洲钩虫属亚热带及热带,南方以美洲钩虫为主。感染率南方>北方,农村>城市,平均17.17%以海南、四川、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安微、云南及台湾为重。 世界性分布,尤以热带亚热带多见。 传染源:患者、带虫者 传播途径:外界温度、湿度;粪肥使用不当与土壤接触的旱地农民、矿工多见;易感人群:10~30岁多见。 5 旋毛虫病: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体内,完成生活史必需转换宿主, 无体外生活阶段 成虫寄生于:小肠(十二脂肠和空肠上段) 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横纹肌内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感染途径:食入含幼虫的猪、狗肉 保虫宿主:猪、狗、猫、鼠和狐 分布:世界性分布,以欧洲、美洲较高国内西藏首次发现,云南最严重 传染源:猪、犬、猫、狐等百余种食肉脊椎动物猪与鼠的相互感染是人体旋毛虫病的重要来源 传播途径:与猪的伺养,食入猪肉及猪肉制品有关,猪的感染率达10~50%。 预防:不食生或半生的猪肉或野生动物肉是关键 6 丝虫病:(斑氏吴策线虫) 感染阶段:蚊体内丝状蚴 感染方式:经媒介昆虫感染 中间宿主: 班氏丝虫-淡色库文、致倦库蚊、中华按蚊为次,马来丝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马来-上下肢浅部淋巴系统,班氏-阴囊精索深部、浅部淋巴系统。 流行:班氏丝虫世界性分布、以热带、亚热带为主马来丝虫仅限于亚洲 传染源:带虫者、急性患者 传播媒介:班氏丝虫-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马来线虫-中华按蚊、嗜人按蚊 7 肺吸虫:(卫氏并殖吸虫) 感染型: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 感染途径:食入含囊蚴淡水蟹、蝲蛄 寄生部位:肺脏 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类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石蟹、溪蟹)、蝲蛄 保虫宿主:犬、猫、虎 转续宿主:野猪、猪、兔、鼠 流行分为蟹型和蝲蛄型流行区传染源-病人、带虫者、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猪、野猪、兔、野鼠) 中间宿主川卷螺和蝲蛄、蟹共存。人食入含活囊蚴的蝲蛄、蟹是感染肺吸虫关键。 8 姜片虫; 感染型:囊蚴 感染方式:经口感染,感染途径:食入水生植物或生水而感染 寄生部位: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保虫宿主:猪、野猪,成虫寿命:2~4年。 流行流行于亚洲国内见于山东、河北以南人猪共患寄生虫病,青少年多见人生食菱角、茭白、荸荠等水生植物而感染 9 肝片形虫: 寄生部位:牛羊人等哺乳动物胆道内 中间宿主:椎实螺(截口土蜗);保虫宿主:牛、羊 感染型:囊蚴,感染方式:经口感染,食入水芹等水生植物(肝)。 流行:世界性分布;国内平均感染率为0.002%~0.171%,甘肃省最高;人和多种动物感染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例及答案

案例一 患者男,60 岁,农民。因解暗红色血便 3 d,晕厥1 次,于2012年10月1日入院。入院前3d患者无诱因下解暗红色血便,每日量>600mL;无呕血、腹痛,伴头晕、出汗。2d前晕厥1次,就诊于当地县医院予输血、止血等治疗,因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否认既往有内外科疾患史,平素体力可,从事田间劳动。入院查体: T36.8 ℃,P 104 次/min ,BP 100/65 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无皮疹,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血常规: RBC1.6×1012/ L,Hb 41 g / L,WBC 5.5 ×109/ L,N 0.76,L 0.12,E 0.03,血小板计数 60×109/ L。大便常规 + 潜血: 褐红色,RBC + /Hp,潜血4 + 。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凝血象正常。肝功能:白蛋白19.8 g/L,余正常。入院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予以输血、补液及垂体后叶素、血凝酶等药物止血治疗,患者虽出血量减少,但仍每日有暗红血便2~3 次,约200mL/d。入院3d 后,肠镜检查未见器质性疾患; 4d 后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见数条长约1cm 大小的线样寄生虫,活检报告为美洲钩虫。胃镜检查后,多次粪便找虫卵、饱和盐水漂浮法找虫卵均阴性。修正诊断: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予以阿苯达唑片400mg顿服,患者出血停止,大便转黄。出院后个1个月,复查血常规、大便及潜血均正常。 讨论: 钩虫可分为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钩虫病主要通过皮肤接触感染,也可经口感染。钩虫病临床主要表现要是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不全。钩虫病导致贫血多为慢性失血所致。钩虫口囊咬附在患者的肠壁上,经常更换吸附部位; 且吸食血液同时分泌抗凝物质,引起黏膜伤口渗血,甚至大出血。钩虫病引起消化道大出血少见,但若是钩虫病感染严重,也可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钩虫病并发消化道大出血因无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上常被误诊。 针对本例,我们有以下体会: ①对于无明确出血诱因、溃疡等基础病的农村患者,突发消化道大出血时,除考虑溃疡、肿瘤等常见病因外,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病史,考虑到钩虫病并发的消化道大出血可能。应反复大便检查,以免误诊; 必要时,高危患者亦可考虑诊断性治疗。②钩虫多寄生于小肠,胃镜能检查到十二指肠降部近段,对于吸附在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的钩虫检出有帮助。胃镜下虫体常发现在十二指肠乳头附近,虫体较多时球部甚至结肠亦可见到。对于高度怀疑钩虫感染者,而多次粪检阴性者,胃镜检查是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的有效手段。③钩虫病所致消化道出血,单纯的止血、输血、扩容等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须驱虫治疗。一旦确诊为钩虫,驱虫治疗后出血可以较快停止。 案例二 患者,男,39岁,住院号44136。患者1年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十余次,便中带血,下腹部阵发性隐痛,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当地医院诊治无效,转入本院。入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给保守治疗后症状缓,出院后长期服用思密达、奥沙拉嗪片、地塞米松、强的松等,期间偶有下腹部隐痛,便中带血。5d前患者再次出现便中带血,量较多,大便20~30次/d,下腹部阵发性隐痛不适,伴头晕乏力,无发热,无恶心呕吐,再次门诊拟“溃疡性结肠炎”收住入院。 实验室检查:HIV阴性,肝功能正常,血常规, Hb76g/L,WBC9.6×109,N0.861,L0.111,M0.028,HCT23.8%,PLT49@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IgE638.53IU/ml。小便正常。大便常规青褐色,烂稀便,OB+++,涂片镜检脓球+++,红细胞+++,镜下可见大量运动活跃的线虫,未检到虫卵。10月17日上午,从患者痰中直接涂片检到运动活跃的线虫。胸片未见明显异常,B超提示肝区光点增粗,余无殊。治疗经过:经输血,输液,抗炎等对症治疗后,随即顿服阿苯达唑(肠虫清)2片(400mg)治疗,腹泻症状有所缓解,次数降至1~2次/d,但不久又复发,次数增至4~5次/d。患者于10月17日下午因故自动离院。10月21日,作者一行去患者家中随访,发现患者卧床不起,极度消瘦,继续服用肠虫清2片3次/d,大便次数3~4次/ d,随即采集血液、小便及痰标本,未检到虫体。患者已于10月29日死亡。未能尸检。 2虫体鉴定 虫体显微测定长为(280±10)nm,宽(13±0.5)nm,咽长(90±2)nm。碘染色可见双球状咽管,末端尖细且短,生殖原基可见,口囊较短。将大便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培养,第3d涂片镜检发现蜕皮现象,双球状咽管消失,虫体末端见有分叉。具此,鉴定为粪类圆线虫第一期幼虫杆状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