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音乐鉴赏中国民歌

第二周中国民歌

教学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大学一年级

课时:2课时

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

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分类介绍,使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民歌

民歌就是民间所流传的歌曲的简称。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民间歌曲源远流长,世世代代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劳动。《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最早的民歌选集。民间歌曲浸透了劳动人民心血,是发自人民群众肺腑的声音。

2民歌的创作特点

民歌是在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创中产生,并通过口头传唱来代代延续的。民歌的创作,具有集体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出来的,它并没有具体的作者。民歌在人民群众中广泛传唱,同时经历着一个被选择、被加工的过程,所以,每一首能够流传下来的民歌,都凝聚着人民的心血和智慧。

3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民歌在结构上一般都比较短小,艺术形象集中,单纯。表现内容的方法比较直接,朴实。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我国的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民歌宝藏,由于民歌受各地区各民族的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和语言音调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各地的民歌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地方味很浓。比如说,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是婉转流畅,就好象中国南方地区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一样,

而北方的人一般都比较豪爽粗圹,西北地区的民歌也都往往比较高亢,没有南部民歌优雅细致。而草原地区的民歌则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有种蓝天白云的感觉。

4民歌的分类

由于民歌是人民群众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所表达的题材内容非常广泛,有反映日常生活的,有表达爱情的,有反映社会矛盾的,还有歌唱风光等等很多,几乎囊括了生活中各个方面。由于内容表现的不同需要,民歌的体裁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编唱条件和思想内容的表现要求,使各类民歌具有不同的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形成了不同的体裁形式。大体上可分有三大类:1号子2山歌3小调

号子

1号子的起源

号子也称劳动号子、哨子。是一种伴随着劳动歌唱的民间歌曲。《淮南子》里有这样一段记载: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以前的人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

2特点与分类

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建筑工地打夯、打硪,上山撬石、打石以及挖石膏、制盐等劳动几乎都要有不同的劳动号子相伴。因此,号子类别划分的主要依据就是不同的工种和传唱环境。从历年已经采录到的音乐资料来看,大体上可以分为:江河船工号子,码头搬运号子,森林林工号子,工地建工号子,(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打硪歌)等等很多种。

3演唱方式

而号子的歌唱方式,主要是“领、合”式,即一人领,众人合,或者众人领,众人合。在节奏较缓的劳动中,“领”句较长,“合”句稍短。而在较为紧张的劳动中,领句、合句都十分短促。另外,多数情况下,领句唱完之后,合句再接唱,但也有合句在领句结束以前就进入的,两个声部由此构成重迭状态。也就是说,号子的节奏和劳动时动作的节奏是一致的。

4欣赏

我们今天重点来欣赏一下《川江船夫号子》。这首曲子是一首江河船工号子。江河船工号子,即长江、黄河及其支流上船工们所唱的各种号子。一般以中、上游地带更为普遍。在一些水急、弯大,地貌复杂的河端,船工们需要唱起号子来协调动作,提高士气,所以就编创了大量的船工号子。既有轻松的“下水号”,又有舒缓的“平水号”,更有高度紧张、近于呼喊的“上水号”“拼命号”。《川江船夫号子》就是如此。解放初期陶鹏改编过的《川江船夫号子》,是由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和下滩号子等八首不同的号子连缀而成的一个既统一,又有对比的大型号子联套。其中有在平静江面上航行时唱的旋律舒畅,悠长动听的《平水号子》和《下滩号子》,又有当发现浅滩准备投入紧张战斗时唱的坚定有力,充满信心的《见滩号子》,和在闯滩夺险与凶滩恶水搏斗时唱的急促紧张,气势强烈的《上滩号子》和《拼命号子》。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

总之,各种劳动号子作为民歌的一个主要体裁,早在原始时代人们开始从事集体劳动时就已产生,而直到现代社会某种机器取代某种集体劳动才逐渐消失。数千年来,它伴随着劳动大众在与自然的搏斗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能,创造了人类战胜自然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同时,号子又是人与自然和劳动相结合又相碰撞而产生的最早的精神、艺术之花。因此,它具有永恒的历史文化价值。

山歌

1山歌的内容和特点

山歌,是泛指劳动号子以外的各种山野歌曲。它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表达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是劳动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极为普遍的民歌体裁。山歌的语言朴素真挚,曲调流畅优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山歌的内容十分广泛,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山歌表达出来,有高兴的,悲伤的,幽默诙谐的,还有轻快活泼的。由于山歌多在野外,环境空旷,又不受劳动动作的限制,歌唱者可以无所拘束地抒发内心情绪,所以,山歌的音乐节奏一般比较自由,音调悠长,较多使用延长音。

2山歌的分类

我国山歌十分丰富。各地区,民族山歌的风格色彩和特点都各有不同。根据地理条件的差异,一般说来,我国高原地区的山歌比较高亢,粗犷有力:草原上的牧歌开朗而热情奔放;平原地区,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山歌则比较明快、秀丽。从音乐风格和歌唱特点方面看,山歌一般分为三类:高腔,平腔和矮腔。

(1)高腔山歌曲调高亢,嘹亮,激昂,奔放,音域宽广,曲调进行往往跳动很大,节奏极为自由而富于变化,拖腔较长,衬词,衬句使用的最多,自由延长音频繁,句幅长大。大家熟悉的青海的花儿,陕西的信天游中的大部分曲目都属于高腔山歌。下面我们来欣赏几首高腔山歌。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的典型传统曲调。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一带的山歌,”,意即在田间、山野演唱的歌。它的音乐特点是明快,婉转,悠长宽广,起伏较大,音域较宽,高亢开阔。这首歌表达在旧社会里,男女之间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不能实现,只能将心上人比做牡丹的感慨之情。……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花儿。《下四川》是甘肃陇中花儿,传统民歌。讲述的是脚夫哥赶着牲口,带着一颗惆怅的心,离乡背井前往四川求生的故事。《尕老汉》……

信天游也是高腔山歌的一种。信天游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和宁夏、甘肃的东部,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反映了黄土高原人民的精神风貌,以歌唱爱情,歌唱生活的艰辛和离愁别绪者为多。

陕北民歌《赶牲灵》是一首十分著名的山歌,其实是一首情歌。歌中以一个青年女子的口吻,叙述和抒发了其对于赶牲灵的哥哥热烈的恋情。……

平腔山歌曲调悠长,节奏较自由,旋律进行较为平稳,舒展,抒情,拖腔较短,这类山歌最为普遍。

比如云南山歌《小河淌水》。这是一首美妙的边陲之歌,源自云南的弥渡,曾被称为“东方小夜曲”,这首山歌柔和而又深情,细腻的描绘出一位少女深深的情意。……

矮腔山歌曲调优美,柔和,音域不宽,节奏较规整。是一种结构短小,较少使用拖腔,词曲配合上常为一字对一音,用真声歌唱的山歌。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一首矮腔山歌。这是一首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山歌,形式简单,节奏明快,集中,音域较窄。歌曲大多一字一音,旋律质朴高亢,流畅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第二句结尾处用延长音抒发感情,使得音乐悠扬舒展,爽朗乐观,有着四川民歌高亢嘹亮的风格。……

著名的矮腔山歌还有《放马山歌》和《康定情歌》。《放马山歌》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著名山歌,这首歌的节奏非常简练,只有两个乐句,而且第二句是第一句的变化重复,整个乐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节奏活跃明快,歌曲中还夹杂有赶牲口的吆喝声。音乐形象非常鲜明集中,虽然很简单,多次重复,但并不让人觉得单调,表现出了放马人的愉快心情。……

《康定情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一首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情绪昂扬,雅俗共赏的民歌。它以纯朴风趣的语言,歌唱了一则关于李家大姐和张家大哥的爱情故事。……

听完了以上的曲目,我们可以发现,山歌的音乐奔放、嘹亮、开朗,曲调悠长,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自由延长音与曲首、曲尾的呼唤性衬词结合形成前腔或后腔,为山歌所独有的特征。自由延长音用于句间、句尾,常构成节奏较密集的朗诵性曲调与抒咏性自由延长音结合的悠长自由节奏,使山歌的抒情性得到充分发挥。

小调

1小调的内容及特点

小调,又称小曲,除了劳动号子和山歌之外,各种日常歌唱的小型民歌,都属于小调。可以说,山歌就是“山野之曲”,小调就是“里巷之歌”。

音乐特点:小调旋律一般比较曲折委婉,细致优美,级进多,跳进少,音域一般不是很宽,音乐形式均衡规整。节奏大都比较从容,平稳,变化对比不大,不象山歌那样自由,在音乐表现上比较含蓄。

山歌是在农村中流传和发展的一种民歌体裁,而小调的发展则更多与城镇相联系。小调的流传和发展,反映着城镇和农村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小调的流传范围比较大,它广泛地接触了城乡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不象山歌那样只限于在一定地区的农民中流传。小调的题材,广泛地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罗极广。旧时代人民的痛苦与辛酸在小调中就有极为深刻的反映。

《走西口》这是一首在山西,陕西,内蒙一带广泛流传的民歌。什么叫走西口呢?河套地区乃天下一富,……这首歌真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真挚的爱情,表达出丈夫离家,妻子送别时那种悲凉凄苦的复杂心情。

《三十里铺》这首民歌是根据陕西绥德县三十里铺村发生的一件真人真事编成的,故名《三十里铺》。这是一首较长篇幅的民间叙事民歌,故事讲述的是一男一女由相恋而分手、难舍难离的情节。这首歌音调开阔舒展,速度悠长缓慢,感情真挚深切,与歌词所描写的情感情绪

非常吻合……

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南方风格的小调。《茉莉花》是一首江苏扬州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江西民歌。

比如《小白菜》。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河北民歌,这首歌曲非常精练的音乐素材和艺术手法,塑造出了一个天真的农村贫苦儿童的形象。全曲通过生动简朴的歌词,级进下行带有哭诉性质的音调,深刻的表现出了一个失去了亲娘,受人虐待的孤苦无依的孩子悲伤痛苦的心情。……

《兰花花》是一首陕北民歌。这首歌曲讲述了兰花花不幸的婚姻遭遇和她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歌词运用叙事和比兴手法,曲调高低起落、委婉动人……

《半个月亮爬上来》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的: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民歌的风格、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欣赏《澧水船夫号子》《赶牲灵》《小河淌水》《下四川》《无锡景》 2、分析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劳动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 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 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民歌欣赏学习心得 大二开始选修课程了,琳琅满目的课程,但是我被民歌欣赏这门课程吸引住了。一是由于自己比较热衷于唱歌,而是从小以来对名族歌曲的莫名喜爱,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这们课。非常幸运的是,在人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选课成功了!所以我跟自己说,要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 为我们讲课的是张清华老师,是在音乐方面比较资深的,第一节课,他给我们放满一张音乐名人,看看我们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我认真地看了看,认识的还真屈指可数,不由得有些羞愧,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积累过少。随之他给我们讲解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包括搬运号子、船工号子、作坊号子等)、山歌(包括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等)、小调(包括遥曲、时调风俗仪式歌曲、舞歌等)三大类。张老师让我们欣赏了其中比较典型的歌曲。其实号子这一类的歌曲大多来源于劳动中,是为了振奋人们的精神,打发无聊的劳动时间而产生的。演唱者大多都是靠吼叫表达一种干劲,鼓励人们坚持劳作,或是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山歌可分为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三类。一般山歌在中国汉族地区分布甚广,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安徽的“赶慢牛”等。田秧山歌主要常用于插秧、车水等劳动中,是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由专门的“秧歌帮子”在田间地头演唱的一种山歌。放牧山歌是放牧者为吆喝牲畜或互相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多为少年儿童所唱,曲调活泼,唱词生动,富有情趣,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小调分为吟唱调、谣曲、时调三类。吟唱调如儿歌、摇篮曲、叫卖调等都属于此类。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一类,常在日常生活的某种实际需要中歌唱。谣曲其艺术形式比吟唱调成熟,篇幅不大,乐段结构完整,节拍比较规范。可分为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嘻游歌等。时调是小调中艺术形式发展得最为规范和成熟的一类。其结构严谨,旋律发展规范,唱词考究。常带有乐器伴奏,且因其具有可变化发展的“弹性化”表现功能,常被地方戏曲或曲艺吸收为曲牌。十大时调为: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叠断桥调和杨柳青调。 张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经典的民歌演奏乐器。有笛子,二胡,扬琴,古琴等等。。它们各自有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适合用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情感。期间有穿插了一些西洋乐器的介绍。中西结合所演奏出来的曲子让每一种情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所以十分打动人。其中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欣赏小提琴谢协奏曲《梁祝》。小提琴所代表的英台,大提琴代表的山伯,还有笛子间或穿插其中,给人的感受十分难忘。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很快的,我们的民歌鉴赏课结束了,可音乐的世界是永无止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都需要音乐的陪伴,民歌鉴赏让我可以更好的去体会中国民歌的美! 1001403-26 张帆 2011.12.16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班级:12楼宇姓名:季梦寒学号:123030911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 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

中国民歌赏析之沂蒙山小调

班级:2011级英语3班姓名:林琳学号:2011415078 课序号:01 中国民歌赏析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活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从中国民歌的地域分布来看,大概可以分为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汉族民歌区是六个区中最大的一个,而山东民歌则属于东北区部平原民歌支区,山东民歌是山东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璀璨明珠。山东民歌种类多,分布广,分布范围大,其中尤以小调歌曲所占比例大,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一种音乐体裁。其小调代表作《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中流传最广影响最深远,也是最能代表山东民歌的典范作品之一。 走进沂蒙山区,这首沂蒙山小调在山里,在田间,四处回荡,这首歌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唱了60年,60年里沂蒙山小调已经成了沂蒙山的代名词,人们认识沂蒙山,就是从听了这首沂蒙山小调开始的,沂蒙山的民歌,沂蒙山的历史和文化,悠远而古老。 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两千多年里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沂蒙山人用勤劳勇敢写下过辉煌的篇章。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 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什么花先开先败,什么人手挽手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正月里来迎春花先开先败,梁山伯祝英台走下山来。 在沂蒙山,老百姓个个都能唱上几句民歌,姑娘们聚在一起,最快乐的事就是唱上几首歌,歌词既有祖辈上传下来的,也有现编现唱的。沂蒙山里的歌,真实记录了百姓的劳动和生活。 1940年正值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沂蒙抗日根据地建立不久,日寇经常‘扫荡”,以国民党临沂专员张里元为首的顽固派也时常破坏抗日根据地。他们利用当地反动势力——黄沙会,与我抗日军民对抗。为扫除抗日障碍,我费东工委和行署,向黄沙会会员做下大量艰苦细致的政治教育工作,但由于反动派的严密控制,都未能奏效。最终,我军不得不决定使用武力解决。当时抗大文工团的任务就是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配合这一行动,全团一面在前线开展对敌人的政治攻势,一面深入到黄沙会最盛行的沙沟峪、马头崖等地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和宣传教育,同时搜集创作素材。《沂蒙山小调》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上白石屋村一间筒陋的民房里创作—出来的。歌曲一经传出,就以其通俗、易懂、生动的歌词,美妙动听的曲调,很快传遍了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渤海各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普遍喜爱。以后又流传到华北、东北各抗日根据地。 后来,人们根据形势的不断发展,又对歌词内容相继作了修改、充实和完善,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动投降的内容,给它注入了

音乐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教学设计---中国民歌欣赏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钟玉霞邮编:431606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

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

中国民歌欣赏

《中国民歌欣赏》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习,使同学掌握以下知识:1、民歌的内涵与外延。2、民歌的特点和分类。3、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4、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1、在欣赏中引导同学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同学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2、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三)情感培养目标:1、培养音乐兴趣,以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2、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3、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中国民歌是我国保守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2、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同学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同学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2)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自身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同学实际的区分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难点:对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一)知识的准备: 1、在小学、初中阶段和日常生活中,同学已经接触过相当多的民间歌舞和相关艺术作品。 2、在初中和高一同步的语文和历史等课程中,同学已经学习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如《诗经》、乐府诗歌、宋词、元曲、明清“歌谣”、“小曲”等。 3、高中同学在语文课上接触过有关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在语音、语调方面的内容。 4、初中和高中地理有相关中国地形地貌与地域特征和各民族风土人情的相关介绍。 (二)心理的准备: 1、能力方面:高中同学生理、心理日趋幼稚,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常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

民歌赏析总结

民歌赏析总结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中国民歌赏析总结 在大二课程选修时,我之所以选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原因有四,一是班级里大部分的人都选了这门课;二是觉得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应该会很轻松;三是我本人还是蛮喜欢音乐的;四是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中国民歌的好奇。 在上第一节课时,吴勇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还特地说明了民歌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 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 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各具特色的民歌。 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后来又说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分为:号子、山歌(包括一般山歌、小调三大类,教授了我们《起蓬号子》,《对鸟》,《马灯调》三首浙江民歌。这三首民歌对应的地区分别是象山,温州和宁波。对于《起蓬号子》还特意播放了视频给我们看。还提及了《澧水船夫号子》,这一船工号子。然后还告诉我们中国音乐的音阶只有五个音——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方七声音阶的12356。其中还说起了 在后来的课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吴勇老师以《沧海一声笑》为例,教授了我们通过听音符发现中国音乐和西方国家音乐,日本音乐的区别,十分典型。在教授《沂蒙山小调》时,告诉我们《沂蒙山小调》并不是小调,而是山歌。在教授不同地区的民歌时,就说了在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近的地区的民歌,我们越是容易体会;而因为地理环境、方言等原因,离我们浙江地区越远的地区的民歌,越是难以学会。而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就像安徽的《凤阳花鼓》我们唱起来就朗朗上口,但是四川的《黄杨扁担》,甘肃的《下四川》就让人觉得诘屈聱牙。 至于对吴勇老师的感想和老师需要改善的地方,我觉得老师教授的还不错,每节课吴勇老师都是先示范,领唱,再让我们唱。每节课都在教同学们这一类民歌的音阶的唱法,不厌其烦地教了一遍又一遍,对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来说,吴勇老师十分称职,也很到位。但是这门课的大部分时间的课堂氛围都不是很活跃,老师本人也缺少感染力,让人感觉有些无趣和沉闷。对于这个问题,吴勇老师并没有拿出有效措施。 总而言之,我在中国民歌赏析这门课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中国民歌所表达的感情直白,热烈。能让人感受到民歌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歌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又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因而优美动听,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doc

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钟玉霞邮编:431606课题:中国民歌欣赏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教学目标: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教具准备: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课题分析:一、中国民歌的概念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二、民歌的体裁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小调,也叫"小曲",

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在牙牙学语时,你们开始唱数数和学知识的儿歌;在幼年、少年时期,民歌伴着你们游戏、学家务活,帮助你们了解自然、历史和生活……今天,我们音乐课的主题就是--中国民歌欣赏。二、通过音像资料放映三幅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图片或风光片断,让学生分别根据歌曲的歌名及歌词内容,给歌曲配上适当的画面,在画面的"背景"下,放歌曲欣赏的录音片断,让学生能有一种最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所欣赏内容的理解。三、初步了解民歌是怎样产生的。从现在城市中能听到的民歌入手,如叫卖调《卖栗子》。在分析中使学生真正理解民歌是在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四、欣赏《澧水船夫号子》。1、欣赏前谈话:劳动号子根据不同的劳动条件,又可细分为搬运、农事、作坊、捕鱼、工程等不同类别,船工号子就是劳动号子的一种。澧水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由于水流湍急、水情复杂,船工的劳动强度大且多有风险。一代代船工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共同创造了动人心魄的《澧水船夫号子》。2、欣赏歌曲录音。教师提示:号子时而节奏舒缓、曲调悠扬;时而节奏有力、语汇简洁;时而节奏急促、音调高亢……准确生动地反映了船工们紧张、激烈的行船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提问号子的演唱形式、结构、节奏及风格特点。3、小结:这套船式号子记述了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一个完整的

中国民歌赏析教案

《中国民歌欣赏》 教学目标: 一、通过中国民歌欣赏,使学生了解并热爱我国灿烂的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二、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增进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认识,加深情感体验。 三、结合本地民歌进行歌词创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感情,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分析不同民歌在内容及情感上的不同色彩; 2、民歌新唱中学生的参与及体验。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或录音机、VCD、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活动与体验 (一)号子 1、整体感知(多媒体投影) 师:我们先到湖南的澧水边去听一听船夫们的心声,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请思考:号子的主要演唱形式,歌曲的表现情绪分别是怎样的?(放音乐和投影,让学生欣赏全曲。) 师:听完这首号子,你认为它的主要演唱形式是什么?

生:一领众和 师:劳动号子是一种直接伴随劳动而歌唱的歌曲。其作用是指挥劳动、调节情绪。听了号子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我仿佛看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到与凶滩恶水搏斗,最后战胜艰难险阻继续行船的劳动过程。情绪是紧张、有力地。 2、分段赏析 师:请试着唱一唱歌曲的主题,体验一下船工们的生活。(多媒体投影主题旋律) A、学习旋律(只要求学生掌握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 B、填入歌词(号子语言较为简洁,学生能很快学会) 3、综合体验 师:下面我们来当一回船夫,载着理想,驶向成功的彼岸,好不好?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现出船工们的精神面貌? 生:(各抒已见) 师生共同表演唱《澧水船夫号子》,加入划船的律动,全身心投入来表现全曲(可提示学生在歌曲中进行创编,如开头加上“开船罗”的吆喝声,结尾再一齐欢呼“靠岸罗”等)。 (二)山歌 师:我们喊着号子渡过澧水,再到云南去听听牧童们的山歌。山歌是人们在山野田间及日常生活的某些场合中演唱的歌曲。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抒发,在各地的名称各不相同,如草原称牧歌,水乡称渔歌,平川称田歌或秧歌。 1、听:教师放录音,投影歌单,学生感受 2、唱:学生听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3、演:学生分组唱,可做骑马或甩鞭子动作,着重突出吆喝声。

《中国民歌欣赏》获奖优秀教案设计

《中国民歌欣赏》获奖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学习,使同学掌握以下知识: 1、民歌的内涵与外延。 2、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3、地域特征与民歌风格的关系。 4、了解中国音乐的多样性。 5、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同学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同学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2、通过方法的介绍,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三)情感培养目标: 1、培养音乐兴趣,以和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 2、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 3、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 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和重点、难点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1、中国民歌是我国保守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其它种类民族音乐(民 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的基础。本节课中,选入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民歌,突出体现了中国民歌的地区特色和民族风格。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同学热爱祖国各民族的民歌和民间音乐的感情,培养同学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示力和发明力。 2、内容的选材,符合高中同学的年龄特点,是对小学、初中阶段所学民族音乐知识的 补充与衔接,并能使同学在现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激发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同学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同学终身学习和音乐审美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通过欣赏各地民歌,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分类。 (2)在欣赏过程中让同学自身去听辨、分析,学唱民歌片断,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同学实际的区分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3)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同学不时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

中国民歌欣赏

教案古老的信天游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一组陕北民歌,了解陕北民歌的魅力,了解陕北艺术的苍凉与悲壮。2、通过欣赏歌曲,了解信天游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教学准备:1、陕北民歌《蓝花花》、《赶牲灵》、《脚夫调》、《黄土高坡》,信天游的有关资料;2、反映黄土高原的绘画、摄影作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1、播放歌曲《蓝花花》问题:你听过这首歌曲吗?你知道它是哪个地区的民歌吗?(歌曲的名字叫《蓝花花》,是陕北民歌。)2、陕北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源于陕西延安地区、榆林地区、山西西北部,宁夏及甘肃等省、区,这些地区民歌种类繁多,且极富感染力,音乐形式异彩纷呈,堪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信天游。 三、新课教学2、了解信天游的特点刚才我们欣赏的一首歌曲是陕北信天游,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传在黄土高原陕北一带的山歌。请你根据刚才对两首歌曲的分析,总结出信天游的特点。(3)口语化强,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4)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5)曲调悠扬、高亢、粗犷、奔放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信天游会节奏比较自由、曲调高亢、悠扬?(这与陕北地貌有很大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坡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此,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

疏散的韵律。这种习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信天游展示了高原的自然景观、社会风貌和陕北人的精神世界。) 四、新课拓展1、欣赏歌曲《黄土高坡》,感受歌曲的苍凉、悲壮。陕北民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它广为人们接受。在信天游等其他形式陕北民歌的影响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产生了一大批以陕北民歌为基础的西北风格的歌曲。象《我热恋的故乡》、《信天游》等等。《黄土高坡》就是其中的一首。2、学生随录音哼唱《黄土高坡》。3、欣赏黄土派的绘画作品。学生分组讨论:陕北高原的人们的生活特点是什么样的?(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在沟沟川川里,以自然耕作为主,到处都是黄土。这几幅画集中体现了陕北人质朴的性格、质朴的生活态度。在‘信天游’这幅中国画里,还可以看到陕北其他的艺术形态,如剪纸、版画等) 五、小结。

民歌欣赏社教学总结

民歌欣赏社教学总结 音乐是崭露人类心态的文化形式之一。如梦的音乐、如酒的歌,民歌浓缩了民族的历史和地域的风情。为了完成使学生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整合教育学科和形式的优点,我们尝试音乐教学与社团教学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又较好地完成了学科教学的任务。 在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已有一段时间,但早期的社团教学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来开设,社团学习渗透到学科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探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开展社团教学是音乐教师必须思考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 1、高中音乐社团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所以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是希望我们的学生形成怎样的学习习惯,以怎样的方式学习。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往往过分偏重于让学生记忆性的学习和浅层次的理解,学生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接受性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是高中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 2、音乐学科的特点为社团学习提供了培养能力和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高中一般都开设了很多音乐或与音乐相关的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的探索活动,并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活动往往只有少数学生参加,而社团学习则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开放性的研究活动的机会。实践证明,当我们的学生走出课堂,在自主独立的环境条件下,他们对音乐的探索和追求的潜力是很大的。 音乐学科本身以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表现和想象理解过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激起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对音乐作品的意境的想象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明显优势。高中音乐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以在收集和聆听大量音响资料的过程中,分析作品,体验情感,辨别良莠,从而提高音乐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形成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尊重和热爱。因而,可以达到融合德育教学因素,达到全面发展和提高智育水平的作用。 3、高中音乐社团学习可以使学生体验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 终身学习的能力。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的最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反过来观察人类生活,特别在当今高科技时代中必然伴随着高情感的活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

中国民歌鉴赏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姓名:柯杰 学号:2010118129 专业:自动化 中国民歌欣赏 民歌是来之于民,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的艺术瑰宝。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各族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大课堂,让学生了解、传承、弘扬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来说,流行音乐才是他们心中的主流,对古老优美的民歌却不怎么感兴趣,在学生口中自觉传唱的现象更少。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呢?我在音乐鉴赏课《民歌篇》的教学过程中,作了整合内容、重新设计的尝试,颇有成效。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区域都有着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而民歌是其中最具有群众性、最具生命力的音乐形式。高中音乐教材的民歌类内容占了很高的比例。课堂上采用哪种教学手段,才能让高中学生产生对民歌的喜爱?笔者的做法是:通过分析、欣赏、比较、整合课程资源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民歌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提高对民歌的审美能力。 民歌是来之于民,取之于民并用之于民的艺术瑰宝。民歌是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各族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它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音乐大课堂,让学生了解、传承、弘扬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音乐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对于新时代的高中生来说,流行音乐才是他们心中的主流,对古老优美的民歌却不怎么感兴趣,在学生口中自觉传唱的现象更少。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呢?我在音乐鉴赏课《民歌篇》的教学过程中,作了整合内容、重新设计的尝试,颇有成效。 中国民歌的分布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 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

浅谈中国民歌的发展

浅谈中国民歌的发展 北碚第23中学刘大林教学目的: 一、通过音乐欣赏,进一步了解中国民歌的状况,掌握中国民歌的分类。 二、体会、感受三类民歌的特点。 三、通过欣赏优秀民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高 尚情操。 教学内容: 中国民歌分类。 教学难点: 感受三类民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VCD、影碟、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中国民歌,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前面的学习中,中国民歌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思考,回答) 中国民歌根据体裁可分为哪几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今天我们将继续欣赏中国民歌,进一步体会各类名歌的特点。 二、欣赏劳动号子。 1、下面,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请大家边听边想,这首歌属于哪一类民歌,它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 放《川江号子》录音。

2、问: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属于哪一类民歌, (劳动号子) 你是这么判断它是劳动号子的,他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从它的旋律、节奏、演唱形式上来回答。 学生讨论,回答。 3、老师归纳,出示灯片。 劳动号子: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间歌曲 音乐风格:坚毅质朴、粗犷豪放、节奏有规律 演唱形式:一领众和 4、下面,我们一起来体会一领众和的特点。 抽生领,师生同唱(注意速度、力度变化) 嗨呀佐嗨佐 // 嗨呀佐嗨佐 三、欣赏山歌 1、我们劳动累了时想干什么,(生答)现在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听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歌。 边听边想:这首歌和刚才的劳动号子比较,有什么特点, 出示幻灯片《上山砍樵》 教师唱《跟着太阳一起来》(四川民歌) 2、问:刚才老师唱的和前面欣赏的劳动号子音乐风格相同吗,它又有什么特点,从旋律、节奏、演唱形式上去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3 山歌: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情的民歌。 音乐特点:旋律即兴抒情、歌头歌尾带有吆喝性的唱腔。节奏自由。

初中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初中音乐教案——中国民歌欣赏 音乐课教案 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中学钟玉霞邮编:431606 课题:中国民歌欣赏 年级:初中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中国民歌,使学生懂得民歌是人民群众在千百年来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作的,是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永恒的生命力。 二、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优秀遗产,增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民歌的基本风格和特征。

教具准备: 多媒体音响设备、歌曲欣赏磁带、录音机、与本课欣赏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或图片。 课题分析: 一、中国民歌的概念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歌曲艺术。 抓住民歌产生的几个特征:1、民歌在劳动中产生,表达人民的感情、意志和愿望。2、民歌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3、民歌在流传过程中经过集体的口头加工。4、我国有不计其数的、名具特色的民歌。5、民歌是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民歌的体裁 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号子,也叫”劳动号子”,是在劳动

过程中产生的与劳动节奏紧密结合,带有呼号的民歌。号子的演唱形式多我一领众和,其结构短小,节奏较为固定,音调铿锵有力,风格粗犷豪放。如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湖北民歌《打麦号子》。 山歌,是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即兴抒必思想感情的民歌。山歌音调高亢、嘹亮,旋律和节奏自由、舒展。如内蒙古民歌《牧歌》、苗族民歌《歌唱美丽的家乡》。 小调,也叫”小曲”,是流传于城镇集市并被加工提高,描写生活中各种情绪的抒情性民歌。小调结构比较规整,节奏富于变化,旋律流畅细腻。如《茉莉花》、陕北民歌《高山点灯》、台湾童谣《天黑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成长的每个过程都和民歌有关。在襁褓中,你们的心灵就受到优美的摇篮曲、催眠曲的陶冶、滋育;

民歌赏析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有56个民族,人们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常爱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地域性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如果要全部讲完的话,可能需要大家在河北大学再待上半年的时间,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会在这节课上为大家介绍几首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本节课上对中国民歌有所了解。我们第一首要欣赏到的民歌是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江苏民歌 《茉莉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现在流传最广的是江苏的《茉莉花》,这首歌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一,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上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这首歌的曲调写入他生前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中,大家是否知道《my heart will go on》的演唱者席琳迪翁?在201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就由她和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共同演绎了这首歌曲,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茉莉花》。 河北民歌 既然我们来到了河北,那接下来我们即将听到的是一首河北民歌《放风筝》,这首歌讲的是一对小姐妹梳洗打扮开开心心去野外踏青放风筝的故事,整首歌欢快活泼,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请大家欣赏。 湖北民歌 《龙船调》是湖北省利川土家族的一首地方民歌,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这首歌曾经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都有演出过,也收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欢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龙船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