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禽白血病说明书101214

禽白血病说明书101214

禽白血病说明书101214
禽白血病说明书101214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内养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 1 ALV 病原学特征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α反转录病毒属[2],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染力。在pH5~9 稳定,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感[3]。 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 和内源性ALV二大类,详见表一[1,4]。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检测方法

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 目的范围 检测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为禽白血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适用于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的检测。 2.依据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GB/T 26436-2010);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美国IDEXX公司)。 3.检测原理 将病毒抗原包被在96孔酶联免疫反应板上,加入被检样品后,如样品中含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就会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洗板液后,洗掉没有反应结合的物质。在孔中加入可与鸡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结合的酶标二抗,通过洗板后,将没有结合的酶标二抗洗掉。加入底物后,通过孵育显色,显色强度与被检样品中禽白血病病毒抗体(A亚群和B亚群)含量正相关。 4.仪器设备 4.1 量程为100μL的单道移液器和300μL的八道或十二道移液器; 4.2 酶标仪; 4.3 自动或手动洗板系统; 4.4 稀释用96孔板; 4.5 一次性移液器吸头; 4.6 1000mL量筒; 4.7 吸水纸。 5.试剂和样品 5.1 试剂盒组成 5.1.1 酶标板:ALV抗原包被板5块(96孔/块) 5.1.2 酶标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鸡抗体1瓶(50mL) 5.1.3 阳性对照:稀释的鸡抗ALV抗体,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4 阴性对照:稀释的鸡血清,不与ALV反应,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5 样品稀释缓冲液,叠氮钠防腐1瓶(235mL) 5.1.6 TMB底物溶液1瓶(60mL) 5.1.7 终止液1瓶(60mL) 5.2 纯水或超纯水 5.3 样品准备:检测前用样品稀释液将被检样品进行500倍稀释(如:1μL的样品用样品稀释液稀释到500μL)。 6.操作步骤 使用前所有试剂应恢复至室温(20~25℃),将其振摇混匀后再进行使用。 6.1 取出酶标板并标记好被检样品的位置。 6.2 加样:加100μL阴性、阳性对照(不需稀释)和稀释的被检样品到板的相应孔中,加盖室温孵育30min。 6.3 洗板:甩去各孔的液体,每孔加入约350μL的纯水或超纯水进行洗板。第一次加入纯水后浸泡2min,甩去各也的液体,再重复洗板4次(无需浸泡)。在吸水纸轻拍使之吸干。注意在加下一种液体前不要让板干燥或放的时间太长。 6.4 加酶标抗体:每孔加入100μL酶标羊抗鸡抗体,室温孵育30min。

十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

十四、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 J-亚群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Virus-J Subgroup,简称ALV-J),是由反转录病毒 ALV-J引起的主要侵害骨髓细胞,导致骨髓细胞瘤(ML)和其它不同细胞类型恶性肿瘤为特征的禽的肿瘤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J-亚群禽白血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J-亚群禽白血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和预防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家禽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2.1 流行病学 所有品系的肉用型鸡都易感。蛋用型鸡较少发病。 病鸡或病毒携带鸡为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毒血症期的鸡。与经典的ALV相似,ALV-J主要通过种蛋(存在于蛋清及胚体中)垂直传播,也可通过与感染鸡或污染的环境接触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而导

致的先天性感染的鸡常可产生对病毒的免疫耐受,雏鸡表现为持续性病毒血症,体内无抗体并向外排毒。 2.2 临床症状: 潜伏期较长,因病毒株不同、鸡群的遗传背景差异等而不同。 最早可见5周龄鸡发病,但主要发生于18~25周龄的性成熟前后鸡群。总死亡率一般为2%~8%,但有时可超过10%。 2.3 剖检病变 特征性病变是肝脏、脾脏肿大,表面有弥漫性的灰白色增生性结节。在肾脏、卵巢和睾丸也可见广泛的肿瘤组织。有时在胸骨、肋骨表面出现肿瘤结节,也可见于盆骨、髋关节、膝关节周围以及头骨和椎骨表面。在骨膜下可见白色石灰样增生的肿瘤组织。 2.4 实验室诊断 2.4.1 病原分离鉴定(附件1) 2.4.2 组织病理学诊断 在HE染色切片中,可见增生的髓细胞样肿瘤细胞,散在或形成肿瘤结节。髓细胞样瘤细胞形体较大,细胞核呈空泡状,细胞浆较多,可见嗜酸性颗粒。 2.4.3 血清学诊断 采用J-亚群禽白血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抗体(附件2)。 2.5 结果判定 2.5.1 符合2.1、2.2和2.3的,临床诊断为疑似J-亚群禽白血

2019年整理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1]。目前,国内养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1 ALV 病原学特征 [2],α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3]。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 感稳定,染力。在pH5~9 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1,4]。致病性强的鸡ALVALV二大类,详见表一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和内源性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宿主内、外源性亚型 A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B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C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D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J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E 鸡内源性 F 环颈雉、绿雉内源性

禽病防治考试题及其答案内容

禽病防治考试题及答案 2010-07-14 00:25:08 来源:阳光畜牧网浏览:8052次 一、名词解释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鸡毒支原体感染禽霍乱 二、填空题 1、我国的HAPI主要由亚型引起。 2、新城疫的主要特征是、、及。 3、新城疫病毒表面的和构成纤突,在病毒的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 4、根据不同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差异,将新城疫病毒分为3种类型:、和。 5、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于科属。 6、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可在增殖,通过接种后,形成的特征病灶。 7、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科,属。 8、马立克氏病毒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它以三种类型和细胞相互作用:、、。 9、禽白血病的病原是,属于科,属。 10、鸭肝炎病毒属于科,属。 11、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本病主要侵害,以传播快、、、、为特征。 12、鸡毒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天后可形成样菌落。 13、多杀性巴氏杆菌用染色法呈明显的。 14、根据细菌的和,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15、鸡球虫病通常由科球虫所引起。 三、选择题 1、下列病毒中,属于双股RNA病毒的是()。

A.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B.新城疫病毒 C.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D.马立克病毒 2、下列病毒中不属于疱疹病毒科的是()。 A. 鸭瘟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D.鸭肝炎病毒 3、鸡球虫病的诊断常用()。 A.银染色法B.血清学方法C.饱和盐水漂浮法D.显微镜直接观察 4、目前已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有()亚型。 A.H5N7、H7N1 B.H5N1、H7N7 C.H5N2、H7N1 D.H9N1、H7N7 5、鸡新城疫常用的诊断方法为()。 A.免疫电泳试验B.琼脂扩散试验C. RT-PCR D. HI 6、鸡马立克氏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 A.HI B.病毒中和试验 C.琼脂扩散试验 D.ELISA 7、禽霍乱肝脏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 A.肝硬化B.肝脂肪样变C.肝肿大质脆D.肝肉样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鸭瘟俗称“大头瘟” B.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成年鸭C.小鹅瘟的临床特征是食欲废绝、严重下痢D.鸡霍乱可以传染给鸭 四、问答题 1、简述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 2、试述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 3、简述禽流感的大体剖检病变? 4、简述禽流感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及其公共卫生学意义? 5、简述鸡新城疫的主要流行特点? 6、简述鸡新城疫的主要临床症状? 7、简述鸡新城疫的大体剖检病变? 8、简述新城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9、简述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剖检病变?

禽J型白血病防治

骨髓型白血病病毒(ALVJ)的诊断及控制 禽白血病病毒(ALV)隶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导致一系列以肿瘤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ALV的病毒粒子具有多种酶活性成分,反转录酶存于核芯,由pol基因编码。此外,该病毒核芯含有由gag基因编码的非糖基化蛋白,其中的p27作为主群特异性抗原(GSA〕,成为多种诊断试验的检测目标之一。病毒囊膜上含有env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其中的p85决定病毒表面的球形结构,并据此将白血病病毒分为A、B、C、D、E和J亚群。其中A和B亚群为实际中最为常见的外源性病毒,引起法氏囊衍生的细胞的病变并导致淋巴白血病,C和D亚群在田间鲜有报道,E 亚群包括在几乎所有正常鸡群中都存在的内源性ALV,J亚群由Payne (1991)和Fadly (1996) 分离鉴定,并予以报导。 从生物学特性上讲,J亚群的ALV中除gag和pol基因具有与其它亚群的ALV 高度的同源性之外,env基因与ALV中EAV序列组中的env和类env基因有75%-96%的同源性。这些发现说明白血病病毒J亚群是外源性病毒和内源性病毒EAV的重组体。外源性ALV是引起鸡只肿瘤病变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激活宿主细胞中onc基因,造成细胞转化,并可水平和垂直传播。内源性ALV无致病能力,存在于包括SPF鸡在内的正常鸡只的基因组中。因此,在诊断时有必要将致病的外源性ALVJ 与非致病性的内源性病毒加以区分。 ALVJ亚群对骨髓细胞具有高度侵蚀性,而对法氏囊细胞侵蚀性较低。因此,可导致骨髓型白血病,并在临床引起龙骨、脊柱、肋骨、肝、脾和肾的肿瘤样病变,这些肿瘤以髓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变化为特征。在肉鸡中ALVJ所引起的致病性不尽相同,低水平的传播可不表现肿瘤,不引起明显的死亡率且对生产性能影响较低。而在有些病例中可见超过1-2%的死亡率。在严重发病的鸡群中也可因应激或其它野毒的侵袭导致免疫抑制。 诊断 对ALVJ感染的诊断应从对肿瘤细胞的病理诊断和对病毒的血清学诊断两方面进行。肿瘤常见于肋骨、龙骨、骨盆、下颌骨和颅骨表面,可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通常为多个、柔软、易碎且黄白色肿瘤。肿瘤浸润也可见于内脏,如肝、肾、脾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禽病防治 课程类别:专业能力 课课程学时:56 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617684675.html,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作者:秦卓明仉伟刘霞马秀丽黄兵李玉峰徐怀英 来源:《家禽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开产后死淘率突然升高,死亡鸡肝脏、脾脏、腺胃等内脏器 官肿大,高峰期周产蛋率仅为72%,明显低于同场区未发病鸡群的83%,更显著低于其标准 产蛋率(87%)。利用RT-PCR技术对肿大的脏器分别进行分子病原学诊断,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等PCR检测结果阴性,而ALV pol基因检测阳性,经测序与GenBank已发表的ALV E亚群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5%~99.5%。血清学检测证实, ALV-AB亚群在发病前阳性率为8.3%,而发病后的抗体阳性率则攀升为70%。鸡群发病后的种蛋蛋清p27抗原检测ALV阳性率为5.3%。综上所述,鸡群可能混合感染ALV。 关键词:肉种鸡;禽白血病;pol基因;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11-0006-05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 virus,ALV)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等特点。它即可诱发产生肿瘤,造成鸡只的死亡,又可产生非肿瘤综合症,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影响生产性能[1-3]。禽白血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A、B、C、D和J亚群等外源性病毒,具有致病性;另一类为E亚群,属内源性病毒,主要以前病毒的形式存在,对鸡几乎不致病,但可以加重ALV其他亚群和其他病原的感染[4,5]。 2011年初至2012年11月以来,山东省十多个父母代肉种鸡场发生大肝大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20周龄以后的鸡,鸡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产蛋下降、死淘率升高,缺乏产蛋高 峰等。剖检可见发病鸡肝脏和脾脏肿大、腺胃肿大,个别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和腹腔有血凝块等。康复鸡群多数产蛋达不到指标,加之死淘增高,后代雏鸡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巨大。现结合一个鸡场的实例,进行病原分析,以期找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料来源和病毒分离病料来自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场,所采组织为死淘鸡的可疑肿瘤病变组织,主要包括肝脏、脾脏、腺胃等。采集的肿瘤等病变组织,一部分进行病原学分离和分子病原诊断;另一部分,利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病毒分离和鉴定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禽病防治 课程类别:专业能力 课课程学时:56 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

禽白血病的防治

禽白血病的防治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 病原学 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录病毒科禽C型反录病毒群。禽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紧密相关,因此统称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本群病毒内部直径约35~45nm的电子密度大的核心,外面是中层膜和外层膜,整个病毒子直径80~120nm,平均为90nm。 禽白血病病毒的多数毒株能在11~12日龄鸡胚中良好生长,可在绒毛尿囊膜产生增生性痘斑。腹腔或其他途径接种1~14日龄易感雏鸡,可引起鸡发病。多数禽白血病病毒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内生长,通常不产生任何明显细胞病变,但可用抵抗力诱发因子试验(RIF)来检查病毒的存在。 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失活。本群病毒在pH5~9之间稳定。 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Rous肉瘤病毒宿主范围最广,人工接种在野鸡、珍珠鸡、鸽、鹌鹑、火鸡和鹧鸪也可引起肿瘤。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母鸡的易感性比公鸡高,多发生在18周龄以上的鸡,呈慢性经过,病死率为5%~6%。 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有病毒血症的母鸡,其整个生殖系统都有病毒繁殖,以输卵管的病毒浓度最高,特别是蛋白分泌部,因此其产出的鸡蛋常带毒,孵出的雏鸡也带毒。这种先天性感染的雏鸡常有免疫耐受现象,它不产生抗肿瘤病毒抗体,长期带毒排毒,成为重要传染源。后天接触感染的雏鸡带毒排毒现象与接触感染时雏鸡的年龄有很大关系。雏鸡在2周龄以内感染这种病毒,发病率和感染率很高,残存母鸡产下的蛋带毒率也很高。4~8周龄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其产下的蛋也不带毒。10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不发病,产下的蛋也不带毒。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多数情况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

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及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的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治疗或控制措施。使学生能对生产中的各种禽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可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对临床常见禽病进行初步临床诊断及控制。能对常见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制定综合防治措施。能针对常见禽传染病制订免疫程序。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和要求技能内容和要求参考课时1禽传染病总论2禽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禽传染病的扑灭措施2掌握禽舍消毒程序与操作方法2掌握家禽常用免疫接种技术62禽病毒性传染病2禽流行性感冒2新城疫2传染性支气管炎2传染性喉气管炎2 马立克氏病2禽白血病2传染性法氏囊病2禽传染性脑脊髓炎2产蛋下降综合征2禽痘2鸭瘟2鸭病毒性肝炎2小鹅瘟2熟练掌握家禽剖检技术32掌握新城疫的实验室诊断技术2掌握新城疫的抗体监测技术2掌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监测技术2 掌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诊断技术2掌握鸭瘟的临床诊断技术2掌握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技术203禽细菌性传染病2禽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