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听颖师弹琴说课稿

听颖师弹琴说课稿

《听颖师弹琴》说课稿

兴国平川中学语文组钟传松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高二语文组的钟传松,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听颖师弹琴》,我打算从

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预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听颖师弹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3里的一篇课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读本》前面的“说明”部分明确说明了《读本》的编写目的和使用方法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编写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课本必要的组成部分,安排一定课时,由教师指导学生主要在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适当配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例子为凭借,举一反三,提高语文能力”。我们教师就应该以教科书作例子,带领学生、引导学生吃透了教材以后,再向《读本》拓展延伸,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地。本节课就是将课本《琵琶行》(必修3)中的相关知识、技能延伸到读本《听颖师弹琴》(读本3)中去,从而达到训练、培养学生拓展延伸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打通课本与读本之间的界限,将《琵琶行》的相关知识、技能延伸到《听颖师弹琴》

中。

2、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3、赏析该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将课本中的相关知识、技能延伸至读本

难点:感受意境美,鉴赏音乐描写;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

二,学情分析

1、我所要教学的对象是高二(12)班,是一个理科拔尖班,从文理分科后

课堂教学及几次月考语文科的成绩来看,学生的语文能力普遍较好;

2、这一届的生源以城镇学生为主,学生知识面相对较广,思维敏捷,上课

踊跃;

3、在初中时期遗留了懒散的学习习性,学习态度不够严谨,自觉性较差。

由此本节课在教学方面的主要任务为:举一反三,训练、培养学生拓展延伸能力,进而促使其语文素养的形成。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的教法、学法如下

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学法:

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背一背课文——赏一赏诗歌——听一听音乐——谈一谈感受——做一做练习

环节1 背一背课文

内容: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背诵和导入

意图:(1)巩固旧学,检查背诵;(2)链接相关,举一反三。

1、背诵:白居易《琵琶行》描写音乐的两个自然段。

2、导入:在学生背完课文之后顺势导入到课题。我设计的导语为:我国是一

个诗歌大国,在浩瀚的诗歌海洋中,描写音乐的作品并不多。其中优秀的作品,除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外,还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篇作品被清代的方扶南并称为“描写声音至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韩愈写的《听颖师弹琴》,在文学中感受音

乐的魅力。

环节2 赏一赏诗歌(重点难点)

内容:赏析诗歌《听颖师弹琴》,

手段:用多媒体协助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1)让学生学会吟诵、涵咏

(2)培养学生自由讨论、合作探究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根据《琵琶行》中的相关知识,展开想象,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感受意境,品味情感。

多媒体显示:

(一)初步感知

1、学生试读,纠正读音

昵昵喧啾跻丝篁遽泪滂滂

2、范读

3、齐读

(二)重点注释:(学生勾画圈点法、合作探究处理字词,个别疑问字词教师点拨)。

(三)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

问:本诗可以分几个层次?每一层次写的什么内容?

明确:两个层次:

第一层: 颖师琴声

第二层: 听琴感受

1、找出这首诗描写音乐的部分。

明确:前十句(朗读)

2、学生赏析,教师总结。

引导:我们知道,音乐的旋律是随着情感的变化而产生高低起伏的相应变化的。

《琵琶行》中我们根据旋律和情感的变化将琵琶女弹奏的乐曲分为“前奏曲”、“欢乐曲”、“沉思曲”、“悲愤曲”。下面我们也来试着分析分析这首诗中旋律和情感的起伏变化。(学生试着回答,之后教师总结)

明确:开始的时候,琴声显得轻柔细碎,音调缠绵宛转,好象一对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似的,他们在切切私语,卿卿我我地谈着、笑着、倾诉着。这两句对琴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生动,使人不仅听到了“昵昵尔汝”之声,而且也仿佛看到了一对青年男女亲昵的情状,把人们引入到琴声的意境中去。可是正当人们听得出神的时候,音调陡然一变:“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刹那间,琴声变得激昂高亢,好象勇士们慷慨赴敌,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了战场,气势磅礴,威武雄壮,这又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中去。一会儿,却又是:“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声音又转成了舒缓、悠扬,好象那白云悠然于碧空,也象那柳絮随风颠狂、飘荡,使人也为之神游四方。正当人们悠游四方的时候,却又“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这时琴声变成了百鸟喧闹,猛然间似乎有一只高贵的凤凰引颈长鸣,鸣声谐和、清亮。继而,琴声又变高了,而且越弹越高,

“跻攀分寸不可上”,如同一个登山的健儿,在悬崖峭壁上一层一层地往陡险的高峰攀登,在接近最高峰顶的时候,已是“畏途巉岩不可攀”,再上一分一寸都不可能了。情景真是惊心动魄。正在这万分紧张的时候,忽然,又音调低伏,“失势一落千丈强”,好象那个在高峰上艰难攀登的健儿,一失手,直落下万丈深渊。

要点:

轻柔甜润如热恋中青年男女的娓娓私语

高亢雄壮如英勇的战士奔赴杀敌的战场

轻盈飘逸如蓝天上的白云、微风中的柳絮

热闹喧嚣像一群鸟儿栖息在一棵树上

群音中一声独起清脆嘹亮像一只凤凰在引颈领唱

愈转愈高的孤凤长鸣就像攀岩已到绝顶

瞬间的急速下降如同悬崖撒手直落深谷

(四)分析听琴感受

1、找出能表现听琴感受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明确:

侧面渲染写感受:

自己空长了两只不懂得音乐的耳朵。

一窍不通竟也被音乐激动得坐立不安。

最后被琴声感动得泪雨滂沱沾湿衣裳。

再也不能承受琴声对感情的牵扯,赶紧伸手止住颖师不要再弹下去了。

好本事啊!你弹琴给我听,简直就是:一会儿放块冰在我的心里,一会儿又放块炭在我的心上。

板书:

起坐在一旁

感受湿衣泪滂滂

冰炭臵我肠

2、探究:为什么会“湿衣泪滂滂”?

问:《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泪既是悲人(琵琶女)之泪,也是悲己之泪。那《听颖师弹琴》中的泪又是为谁而流?(学生试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结合作者的遭遇加以总结)

明确:音乐的情境触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感。在唐中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派与革新派的斗争中,韩愈的政治态度比较保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祖父、父亲做过长史、县令),加上“三岁而孤”,流兄嫂颠沛流离,到25岁才中进士。又经过很多挫折,才得到“试校书郎”这样的小官(九品)。其后又屡遭排挤贬斥,直到晚年才做到“吏部侍郎”(正四品)。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关中天旱人饥,他上书请求宽民徭役,免民租税,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令。元和十一年 (816)又因受谗被降为右庶子。此诗大概就作于这一时期。仕途“跻攀”,“分寸”之升,已极艰辛,而一旦“失势”,即“一落千丈”。诗人由琴声而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是很自然的。这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学生如果有其它看法,只要与韩愈的遭遇有关且言之成理,也可。)

板书:

家道中落(三岁而孤)

悲己之泪

宦海沉浮

(五)本诗是如何描写无形的音乐的?

明确:(1)以声喻声,使用大家熟悉的、类似的声音作为比喻,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人有亲耳聆听之感。(视觉、听觉融通——通感)(2)以形摹声(视觉角度)

(3)听者的感受

板书:

以声喻声

正面描写

以形摹声

音乐

侧面烘托听者感受

环节3 听一听音乐

内容:听阿炳的《二泉映月》

手段:多媒体播放《二泉映月》MP3

意图:激发兴趣,培养感知能力。

过渡语:颖师弹秦的乐曲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听到了。但音乐的魅力却是古今一致的,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我间民间艺术家阿炳的《二泉映月》,感受音乐的无尽魅力。

(播放《二泉映月》,提示学生注意旋律的变化)

环节4 谈一谈感受

内容:(1)鼓励学生大胆谈听后的感受。

(2)适时拓展,激发兴趣。

意图:(1)以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学生发挥想象,理解音乐创设的境界,进而品味其间蕴含的思想情感(2)培养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拓展补充:世界顶级指挥家小征泽尔1978年到中国访问,在中央音乐学院听到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那如泣如诉、哀婉凄凉的旋律深深地打

动了他的心。他听着听着,情不自禁地掩面而泣,顺势从坐着的椅子上跪了下

去,任旁边的人怎么拉也拉不起来。一直跪到演奏完毕。当别人问他下跪的原

因时,他说:“这样的音乐就应该跪下去听,坐着和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

行为。”

小结:好的琴声既可悦耳,又可赏心,又可移情;好的琴声既可绘声,又可绘情,又可绘志。

环节5 做一做练习

内容:布置课内、课外两个练习

意图:(1)训练学生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练习1)

(2)培养学生迁移引伸,自主学习的能力。(练习2)

练习:

1、(课内)同样写对音乐的感受,《听颖师弹琴》与《琵琶行》有什么不同?

2、(课外)课后请大家阅读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作者是如何将音乐“绘声”、“绘情”、“绘志”的。

五,教学效果预测

1,在讲授白居易《琵琶行》时,学生对文学作品中音乐的描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再加上教授的《听颖师弹琴》短小精悍,在音乐的描写

上与《琵琶行》极为相似,所以在拓展延伸能力的培养上会比较顺畅;2,学生思维敏捷,热于讨论,对课堂中相关问题的探究难度应该不会很大;3,按照“背一背课文——赏一赏诗歌——听一听音乐——谈一谈感受——做一做练习”的逻辑顺序进行讲授,学生乐于理解,也易于理解;

4,难点是在“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需要较高的感知、理解、想象、表达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