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

v无用之用

--------------------------------------------------------------------------------

2002.04.01.

中国人自古就是一个很重视“用”的民族。古人说治国三件事:“正德”、“利用”和“厚生”,这“用”字是绝对跑不了的。战国的时侯诸子百家争鸣,对立的双方经常用“无用”的字眼来互相贴标签。说一个东西无用就好象是给它判了死刑,没有了市场,即便出现了,也会自生自灭。

可是世界上有一个道理叫“物极必反”,什么东西说过头了,就有了弊病,就有另一样东西来矫正它。人人都说“用”的好处,就出现了一些人来表彰起“无用”来,说无用的好处,无用的用途。老子和庄子就是这些人中的代表,他们也就是人们熟知的道家的宗师。和大部分人相比,他们的想法有些特别,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些另类。不过他们自己不这样看,他们觉得自己讲的道理是人间正道,众人的想法才是另类。用老子的话来说,是“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夷是平的意思,径是小路。老子认为自己说的是平坦的大道,一般人好的却是偏僻的小路。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道理到底是正道还是另类?

我们从庄子说起,因为他把这个道理说得最明白。庄子是个编故事的高手,有一个故事说山里有一颗巨大无比的树,树荫就可以遮蔽几千头牛,仔细看,它的树干臃肿不中绳墨,不合规矩,既不能做栋梁,也不能做棺椁和车船。从用的角度说,纯粹是个不材之木。可是,正因为不材,这棵树才免于斧斤之害,可以尽其天年而不像材木那样中道夭折,方能生长得大而无比。庄子说,这就体现了无用的用途。无用可以让这棵树自由自在的生存,而那些有用的树却早遭到工匠的砍伐。

很明显,在这个故事中,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说有用的危害,一个是说无用的益处。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衬托的,知道有用的危害才能意识到无用的好处。无用的道理和有用的道理是分不开的。庄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了有用的危害,譬如他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山木是因为有材才招致砍伐的,膏火是因为可以燃烧才被用做燃料的。桂因为可以食用,所以才有人伐它。漆也是以为有用,才有人割它。这都是因有用而招害的例子。对于一般人来说,对于有用的事物,往往只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却忽视了有害的一面。庄子则把有用的害处突出了。

突出了有用的害处,才能显出无用的好处来。像那棵不材的大树,因为无用才可以枝繁叶茂。庄子还举了一个残疾人的例子。他说有一个人叫支离疏,肩比头还要高,背部朝天,面部向地,形象怪异,是世俗眼中的废人。可是这个废人却有很多独特的便利,譬如当正常人为了逃避国家的劳役和兵役而绞尽脑汁的时候,支离疏却可以自由自在的游荡在闹市间。而当国家发放食物薪柴等救济物品的时候,他却可以回回有份。在庄子的笔下,世人歧视的残疾者竟然也有着这样多的便利。

庄子确实有着独到的眼光。这个眼光就是他了解到无用和有用的相对性。有用的有害说的是有用的无用的一面,无用的有益说的是无用的有用的一面。当然,庄子的重点还在于说明无用之用。世界上有很多似无用而实有用的东

西,因为眼界的限制,一般人不容易发现。譬如人在地上行走,踩到的只是很小的一块。没有踩到的地方从表面上来说是无用的。但是,如果没有这些看似无用的土地,只保留踩到的那些点,人还可以行走吗?答案是显然的。庄子认为,无用者的用处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得到最好的体现。

因此,用的问题最后会归到心上面来。一个人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另一个人会认为非常有用。这是由于用心的不同。庄子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家族因为掌握了一个可以不裂手的方子,所以世代以洗衣为生,只能赚到菲薄的利润。有一个人听说此方,便以一百金的价格购买过来。他到了吴国,用这个方子帮助吴国的水军击败了越国的水军,立了大功,所以割地封侯。同样一个方子,不同的人运用它,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体现了心的作用。有的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有的心正好相反,能够化神奇为腐朽。

在道家中,无用之用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这就是老子主张的无为的学说,它主要和统治术有关。老子主张有无相生,即有和无是相互依赖的。他尤其强调有生于无的方面。他也举了一些例子,譬如一个房子,要凿出门和窗子这些虚空的地方来,才能发挥房子的作用。一个器皿,中间必须是空的,才能发挥容器的作用。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就是说,有所带给人的便利,是因为无在那里发挥作用。在这个基础上,老子提出了无为的理论。当时一般的看法,认为治理国家总是需要一些积极的办法,或者用德,或者用刑。这都是有为,属于比较刚强的做法,因为它是先有一个框架或者模子,然后将其强加于人。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依据有无相生和无用之用的道理,提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这是比较柔弱的做法,其核心是主张君主要持守虚静之道,顺应和因循百姓的自然。老子认为,君主无为的话,百姓可以自化、自正、自富,收到有为想达到却又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

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遇到一些情形,他人过多的指手画脚往往让自己无所适从,并容易产生反感和逆反的心理。老子对有为的反对就是基于类似的观察。无为的做法看起来好像是不为,其实是一种高明的为。无为的君主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柔弱无力的,也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实,如那句古话“大智若愚”所说的,它反而是大智慧的表现。

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任何的道理都不能说得太过,无用之用也是如此。无用之用并不是要教人们做一个无用的人,我们时刻要记得的是有用和无用是绑在一起的。无论老子和庄子,他们都是对那些有用的人说无用的道理的。对有用的人说无用,是为了让他们更有用。而一个完全无用的人,会像庄子寓言中一只不会打鸣的公鸡,免不了被宰杀吃肉喝汤的命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