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SAFE联合GC-MS GC-O鉴定凤凰单枞茶梗中 的香气活性物质

SAFE联合GC-MS GC-O鉴定凤凰单枞茶梗中 的香气活性物质

SAFE联合GC-MS GC-O鉴定凤凰单枞茶梗中 的香气活性物质
SAFE联合GC-MS GC-O鉴定凤凰单枞茶梗中 的香气活性物质

Han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农业科学, 2017, 7(9), 636-647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journal/hjas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2677/hjas.2017.79086

Identification of Aroma Active Compounds

in Fenghuang Dancong Tea Stalk by Solvent Assisted Flavour Evaporation Combine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Xiaoping Zhao

Mianyang Agricultural School of Sichuan Province, Mianyang Sichuan

Received: Dec. 1st, 2017; accepted: Dec. 12th, 2017; published: Dec. 20th, 2017

Abstract

In China, tea processing produces a large number of tea by-products each year, accounting for about 20% of the total tea produ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 tea stalk, the aroma activ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solvent assisted flavour evaporation (SAFE), and identified b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he effect of baking treatment to volatiles was investigated to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alkanes, aldehydes, acids and ketones increas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baking time, while the contents of alkenes, alcohols, esters, heterocyclic compounds, lactones, aromatic compounds decreased, and the decrease of aromatic compounds was the most obvious. By time-intensity 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 procedure, 29 aroma active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two samples. Linalool and linalool oxides exhibited the highest in-tensity of floral fragrance in low baked sample. The number of aroma active compounds of high baked sampl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ut the intensity of each ingredient was low. These changes result in the velvety sweet aroma impression of high baked sample.

Keywords

Tea Stalk, Aroma Active Compounds, SAFE, GC-MS, GC-O

SAFE联合GC-MS/GC-O鉴定凤凰单枞茶梗中

的香气活性物质

赵小平

赵小平

四川绵阳农业学校,四川 绵阳

收稿日期:2017年12月1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12日;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0日

摘 要

中国是产茶大国,茶叶加工每年产生大量茶副产品,约占毛茶总重的20%。在国家越来越注重产业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的背景下,为探明凤凰单枞茶梗的利用价值,本文以乌岽山春季单枞茶梗为原料,采用SAFE 联合GC-MS/GC-O ,考察经不同焙火处理后,茶梗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焙火时间延长,茶梗中烷烃类、醛类、酸类、酮类物质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烯烃类、醇类、酯类、杂环化合物、内酯、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以芳香族化合物的下降最为明显。两个样品共鉴定出29种呈香活性成分,低焙火样品中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和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具有最高香气强度值。而高焙火样品的香气活性成分在数量上明显增加,但强度有所降低,整体香气以甜醇为主。

关键词

茶梗,香气活性物质,SAFE ,GC-MS ,GC-O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中国是产茶大国,茶叶加工中每年都有大量的茶副产品生成,约占毛茶总重的20%。据统计,生产每吨红茶的副产品约为50 kg ,而生产每吨乌龙茶的副产品高达400 kg [1] [2]。由于其独特的加工工艺,乌龙茶的主要副产品为茶梗,在精制时被挑拣出来作为垃圾直接丢弃或者填埋处理。在国家越来越注重产业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的背景下,除了通过传统利用方式如将其制成茶枕、茶包以外,企业和研究者也开始探索茶梗利用的新途径:1) 应用到卷烟生产中。徐建荣等将铁观音茶梗颗粒添加到卷烟滤嘴中,可以截留烟气中的气溶胶粒子并达到增补烟香、改善卷烟抽吸品质的效果[3];谢清桃、李建军等人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铁观音茶梗浸膏,用于修饰配方烟丝的香气质量[1]。2) 制备环保材料,如茶梗基活性炭[4]、环保型人造板材及相关家居用品[5]。3) 提取天然产物。许雨石采用水溶剂浸提、纤维素酶浸提和单宁酶浸提等方法,从茶梗中浸提茶多酚,其得率分别为71.73 mg/g 、71.59 mg/g 、122.55 mg/g [6]。张婉婷采用乙醇沉淀、Sevag 法脱蛋白以及Sephadex G-100柱层析等方法从铁观音茶梗成功萃取出茶多糖[7]等。然而,茶梗的这些加工处理投入产出比较低,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生产,经济效益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多数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且上述研究主要以铁观音茶梗为原料,铁观音茶梗在泡饮时滋味偏苦涩,香气以清香、木香为主。原因在于闽南乌龙茶加工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创新导致清香型铁观音逐渐成为闽南乌龙茶的代表[8]。而凤凰单枞延续着传统工艺,发酵和焙火程度较铁观音重,且由于品种、工艺等原因,单枞茶梗中含有大量花香、果香成分,感官品质与铁观音茶梗明显不同。因此,十分有必要探明凤凰单枞茶梗香气成分,为进一步的产业开发打下基础。

Open Access

赵小平

茶叶中的香气成分十分复杂,其总量占茶叶干物质的比例不足0.1%,但却被认为是影响茶叶品质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迄今为止,绝大部分茶叶香气化合物已被分离鉴定,约有700种,其中绿茶约含有260多种,红茶约含有400多种[9]。常用的香气物质萃取方法主要有同时蒸馏萃取(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 and extraction, SDE)、减压蒸馏萃取(Steam distillation under reduced pressure, SDRP, VDE)、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和溶剂辅助蒸馏(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 SAFE)。同时蒸馏萃取是茶叶香气萃取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分离和浓缩可以一步完成,进而提高香气化合物的得率。

其缺点在于处理过程中,香气组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推测其原因在于污染、氧化和热反应等[10]。减压蒸馏法按照减压原理可分为减压水蒸汽蒸馏(SDRP)和真空减压蒸馏(VDE)。减压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的相对低温可以较少地改变原有的香气组分,体现样品的香气特征,其缺点在于蒸馏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11]。固相微萃取技术是Janusz Pawliszyn在1989年发明的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一种快速收集挥发性成分的样品处理方法,其优点在于萃取过程无溶剂参与,可以获得“真实”的样品香气。其操作简单易行,极易实现自动化进样,但受萃取时间、温度、样品量以及纤维涂层的状态影响较大,且不能实现完全萃取,没有任何富集。因此,SPME更适合定性分析而不是定量分析[12]。Engel et al.首次采用溶剂辅助蒸馏法来获取复杂食品成分中香气化合物[13],M. Majcher等人比较了SPME、SAFE和SDE三种方法用于萃取马铃薯点心风味物质的效果,结果表明,GC-嗅觉测定(GC-O)最适合的提取方法为SAFE,其高真空、低提取温度的萃取特点有助于保留马铃薯点心的整体风味[14]。因此,其本文以乌岽山春季单枞茶梗为原料,采用SAFE联合GC-MS/GC-O,考察经不同焙火处理后,茶梗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并鉴定其呈香活性成分。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凤凰单枞茶梗由广东省凤凰县乌岽山游峰茶厂提供,茶梗初始含水量11%,采用6CHZ-60型电焙笼进行焙火,每笼处理茶梗1 kg,厚度为3 cm,烘焙温度80℃,焙火时间3小时为低焙火处理(DB),焙火时间6小时为高焙火处理(GB),重复处理三次。焙火结束时取样,当茶叶冷却后保存于?40℃冰箱中。

2.2. 标准品

C8~C25正构烷烃标样,来自Sigma-Aldrich Co. (Shanghai, China);癸酸乙酯(纯度99.99%)用作内标,来自Sigma-Aldrich. (Shanghai, China)。

香气对照品:(E)-2-辛烯醛、丁酸苯乙酯、β-紫罗兰酮、二氢猕猴桃内酯、茉莉酮酸甲酯、1-辛烯-3-醇、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E,E)-2,4-庚二烯醛、(Z)-茉莉酮、芳樟醇、γ-丁内酯、萜品醇、橙花叔醇、柠檬醛、水杨酸甲酯、香叶基丙酮、β-月桂烯、苯甲醛、十二醛、香叶醇、芳樟醇氧化物、己醛、反-2-己烯醛、2,5-二甲基吡嗪、香芹酮、脱氢芳樟醇和苯乙醇,来自Adamas Reagent, Ltd. (Shanghai, China)。

2.3. 仪器与设备

SAFA装置(日本Kiriyama制作所,见图1);HB10旋转蒸发仪(德国IKA公司);涡轮分子真空泵(英国Edwards公司);FA2004A电子天平(上海精天电子仪器有限公司);HH-6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普天仪器制造公司);氮吹仪(天津恒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岛津GC-MS-QP2010 Plus气质联用仪和DB-5MS 石英毛细管柱(30 m × 0.25 mm × 0.25 μm);岛津GC-2010ATF气相色谱仪,配备FID检测器、嗅闻系统(Sniffer 9000, Brechbühler,瑞士制造)和空气加湿器(Humid Air, Brechbühler,瑞士制造),色谱柱Rtx-5 (30 m × 0.25 mm × 0.25 μm)。

赵小平

1-滴液漏斗;2-蒸馏烧瓶;3-恒温水浴;4-蒸馏头;5-冷阱;6-接受瓶;7-保温瓶

Figure 1. Device diagram of SAFE

图1. SAFE装置示意图

2.4. 方法

2.4.1. SAFE法制备茶梗挥发性物质

参照文献所述[15],准确称取9 g粉碎后的茶样,置于100 mL具塞锥形瓶,加入40 mL二氯甲烷萃取3 h,倒出提取液后加入30 mL二氯甲烷萃取3 h,再次倒出提取液后加入30 mL二氯甲烷萃取1 h,合并三次萃取的提取液,过滤。将滤液转移至SAFE装置(图1)滴液漏斗(1)中,设定恒温水浴(3)温度40℃,在冷阱(5)和保温瓶(7)中加入液氮,真空泵使系统压力降至5 ×10?3 Pa,打开滴液漏斗,使溶液缓慢、均匀地滴入蒸馏烧瓶(2),约30 min后完成萃取。接收瓶(6)中的萃取液被旋转蒸发浓缩至2 mL,再氮吹至0.4 mL,封口置于?40℃冰箱备用。两种提取物分别标记为DB、GB。

2.4.2. GC-MS检测条件

GC条件:采用岛津GC-MS-QP2010 Plus气质联用仪和DB-5MS石英毛细管柱(30 m × 0.25 mm × 0.25 μm),进样口温度230℃,进样模式:无分流。初始温度40℃,以5℃/min升到130℃,然后以10℃/min升到150℃,再以3℃/min升到180℃,保持1 min,最后以10℃/min升到260℃,保持3 min。MS 条件:EI源,70 eV;离子源温度230℃,接口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35~400 amu/s,溶剂延迟时间2 min。

2.4.

3. GC-O时间强度法鉴定香气活性成分

GC条件:采用岛津GC-2010ATF气相色谱仪,配备FID检测器、嗅闻系统(Sniffer 9000, Brechbühler,瑞士制造)和空气加湿器(Humid Air, Brechbühler,瑞士制造)。系统自带Nose to Text软件用于数据分析。选择3名对香气评价有经验的评价员,采用香气对照品对其进行至少于45h的嗅闻训练,然后进行GC-O 嗅闻分析。香气强度采用7点评价尺度:“0”没有任何气味,“3”中等,“7”极强。每名评价员对每个样品做三次重复。

赵小平

色谱柱为Rtx-5 (30 m × 0.25 mm × 0.25 μm)。进样口温度为250℃,FID检测器温度为280℃,载气为高纯氮气(99.999%);柱流量1.14 mL/min;氢气流量30 mL/min;空气流量300 mL/min;样品流入FID 检测器和Sniffer 9000的比例是1:1。初始温度40℃,以5℃/min升到130℃,然后以10℃/min升到150℃,再以3℃/min升到180℃,保持1 min,最后以10℃/min升到260℃,保持3 min。Humid Air加湿速率19.5 mL/min。

2.4.4. 挥发性香气组分定性和定量方法

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计算C8~C25正构烷烃标样在DB-5MS和Rtx-5色谱柱上的保留指数和线性关系,保留指数(RI)根据文献计算[16],香气成分根据保留指数、香气对照品、MS数据库检索以及文献等方式定性(见图2)。

以癸酸乙酯作为内标[17]。采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香气组分的相对含量,各含量为三次测定的平均值,采用Office 2008 Excel进行数据整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凤凰单枞茶梗中含有的挥发性物质

采用SAFE法联合GC-MS从两种单枞茶梗中共检出126种挥发性物质,两者共有成分43种,其中烷烃类3种,烯烃类11种,醇类28种,醛类9种,酮类15种,酯类23种,酸类5种,芳香族化合物19种,内酯4种,杂环类化合物9种,见表1。以醇类物质和芳香族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两者相对含量之和高达66.67%、44.34%。对比两种处理,随着焙火时间延长,烷烃类、醛类、酸类、酮类物质的含量呈增加趋势。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为酮类,相对含量由0.99%增加至9.46%,多数酮类呈现出令人愉快的甜香、饴糖香,对改进粗老原料的香气品质具有重要作用[18]。反之,烯烃类、醇类、酯类、杂环化合物、内酯、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呈下降趋势,以芳香族化合物的下降最为明显,由33.705%下降至16.88%。

醇类香气中,以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香叶醇、脱氢芳樟醇和芳樟醇氧化物等呈清香、花香和微带木香的物质为主,除苯乙醇之外,上述物质都随着焙火时间延长而含量逐渐下降。此外,随着焙火程度加重显著下降的物质还有吲哚、α-法呢烯。α-法呢烯呈清甜香气,吲哚在高浓度时有强烈不愉快臭气,高度稀释呈橙子和茉莉似花香[19],对于乌龙茶的整体香气起着重要作用。

Figure 2. Total ions chromatogram of two types GC-MS

图2.两种样品的GC-MS总离子流色谱图

赵小平Table 1.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 of volatile aroma substances in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 tea stalk

表1.凤凰单枞茶梗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鉴定结果

分类化合物名称CAS号RI

相对峰面积比(%)

DB GB

烷烃类

2,4-二甲基己烷589-43-5 688 - 1.14 1,4-桉叶素470-67-7 1012 0.32 0.57 2,2,6-三甲基环庚烷2408-37-9 1086 - 0.31

0.32 2.02

烯烃类

2,4-二甲基-1-庚烯19549-87-2 819 - 0.07 莰烯79-92-5 943 - 0.04 月桂烯123-35-3 958 - 1.05 罗勒烯异构体混合物13877-91-3 976 - 0.22 双戊烯5989-27-5 1018 0.8 1.54 (-)-柠檬烯5989-54-8 1018 0.86 - 萜品油烯586-62-9 1052 0.37 1.15 ALPHA-蒎烯3856-25-5 1221 0.24 0.29 反式石竹烯87-44-5 1494 0.33 0.52 α-法呢烯502-61-4 1505 4.62 1.75 1-二十二烯1599-67-3 2198 - 0.07

7.22 6.70

醇类

仲丁醇78-92-2 581 - 0.14 反式-3-己烯-1-醇544-12-7 868 - 0.3 1-辛烯-3-醇3391-86-4 969 - 0.11

桉叶油醇470-82-6 1059 0.14 0.64

苯甲醇100-51-6 1036 6.56 4.59

芳樟醇78-70-6 1082 2.78 1.90

脱氢芳樟醇20053-88-7 1127 6.21 2.59

苯乙醇60-12-8 1136 5.41 5.64 1-甲基-4-(1-甲基乙烯基)环己醇138-87-4 1158 - 0.66 顺-Α,Α-5-三甲基-5-乙烯基四氢化呋喃-2-甲醇5989-33-3 1164 1.32 0.93 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 37267-80-4 1164 2.15 1.18 薄荷脑1490-04-6 1164 0.74 0.37 [4-甲基- 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1182 1.16 2.94 香叶醇106-24-1 1228 2.13 1.79

橙花醇106-25-2 1228 0.18 -

2-癸烯-1-醇18409-18-2 1266 - 0.19 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I 14049-11-7 1255 2.23 1.5 2,2,6-三甲基-6-乙烯基四氢-2H-呋喃-3-醇II 14049-11-7 1255 0.89 0.72

赵小平

Continued

2-丁基辛醇3913-02-8 1393 - 0.05

柏木脑77-53-2 1543 - 0.24

S-(Z)-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142-50-7 1564 0.57 -

橙花叔醇7212-44-4 1564 - 0.07

Α-毕橙茄醇481-34-5 1580 - 0.11

2-己基辛醇19780-79-1 1591 0.06 -

2-己基-1-癸醇2425-77-6 1790 0.07 0.06

异植物醇505-32-8 1899 0.18 0.38

3,7,11,15-四甲基已烯-1-醇(叶绿醇) 102608-53-7 2045 0.20 0.27

植物醇150-86-7 2046 - 0.09

32.98 27.46

醛类

2-乙基丁醛97-96-1 742 0.28 - 己醛66-25-1 806 - 1.98 苯甲醛100-52-7 982 0.09 0.27 苯乙醛122-78-1 1081 1.97 - 癸醛112-31-2 1204 0.49 0.94 BETA-环柠檬醛432-25-7 1204 0.04 - 椰子醛104-61-0 1284 - 0.24 反-2-十二烯醛20407-84-5 1410 0.36 - 十四醛三聚物124-25-4 1601 - 0.13

3.23 3.56

酮类

3-羟基-3-甲基-2-丁酮624-97-5 699 - 0.36

4-甲基-3戊烯-2-酮141-79-7 739 - 0.87 环己酮108-94-1 891 - 0.28

甲基庚烯酮110-93-0 938 0.13 0.34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3658-77-3 1022 - 0.39

顺-5-甲基-2-(1-甲基乙基)环己酮491-07-6 1148 - 0.35 8-羟基-2-辛酮25368-54-1 1195 - 0.37 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28564-83-2 1269 - 0.46 茉莉酮488-10-8 1338 - 1.05 Z-四氢-6-(2-戊烯基)-2H-吡喃-2-酮25524-95-2 1412 - 3.19 香叶基丙酮689-67-8 1420 0.57 0.91

橙化基丙酮3879-26-3 1420 - 0.5 4-[2,2,6-三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1-基]-3-丁烯-2-酮23267-57-4 1454 - 0.2 beta-紫罗兰酮14901-07-6 1457 0.1 -

2-十九烷酮629-66-3 2046 0.19 0.19

0.99 9.46

赵小平Continued

酯类

乙酸丁酯123-86-4 785 0.43 0.69

丁酸烯丙酯2051-78-7 874 - 0.49

丁酸异戊酯106-27-4 1019 - 0.02 顺-3-己烯基丁酯16491-36-4 1197 6.55 4.77

丙烯酸2-乙基己酯103-11-7 1208 0.05 - 异戊酸己酯10032-15-2 1218 - 0.06

二乙酸甘油酯25395-31-7 1230 0.14 - 顺式-3-己烯醇乳酸酯61931-81-5 1253 - 0.12 乙酸香叶酯105-87-3 1352 0.36 -

丁酸苯乙酯103-52-6 1458 - 0.12

苯甲酸己酯6789-88-4 1557 - 0.23 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25152-85-6 1565 - 0.58 2,2,4-三甲基戊二醇异丁酯6846-50-0 1605 0.33 - 十三酸乙酯28267-29-0 1680 0.09 0.15 3,7,11-三甲基-1,6,10-十二烷三烯-3-醇乙酸酯2306-78-7 1754 - 0.05 苯甲酸-2-苯乙酯94-47-3 1833 - 0.59 反式,反式-金合欢醇乙酸酯4128-17-0 1834 5.24 1.66 棕榈酸甲酯112-39-0 1878 - 0.07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84-74-2 2037 - 0.05 亚油酸甲酯2462-85-3 2093 - 0.04

亚油酸乙酯544-35-4 2193 - 0.09

亚麻酸乙酯1191-41-9 2201 - 0.05

山嵛酸乙酯5908-87-2 2574 - 0.03

13.19 9.86

酸类

2-甲氧基丙酸4324-37-2 787 0.38 0.35 异戊酸503-74-2 811 0.35 0.39 DL-2-甲基丁酸116-53-0 811 0.42 0.46 戊酸109-52-4 875 - 0.09 己酸142-62-1 974 - 0.48

1.15 1.77

芳香族化合物

氯苯108-90-7 860 - 0.13 乙基苯100-41-4 893 0.7 1.67 2,3-二甲基苯酚108-95-2 901 - 0.18 间二甲苯108-38-3 907 0.43 1.28 邻二甲苯95-47-6 907 - 0.76 均三甲苯108-67-8 1020 - 0.13

赵小平

Continued

1,2,4-三甲基苯95-63-6 1020 - 0.19

4-异丙基甲苯99-87-6 1042 0.42 1.13

1,2-二甲氧基苯91-16-7 1059 17.08 0.22

1,4-二甲氧基苯150-78-7 1059 0.82 -

1,3-二甲氧基苯151-10-0 1059 12.92 0.3

对溴甲苯106-38-7 1113 0.33 1.03

1,2,4,5-四甲苯95-93-2 1133 0.55 0.93

间氨基苯甲醚536-90-3 1181 0.46 0.54

萘91-20-3 1231 - 4.19

五甲基苯700-12-9 1246 - 0.24

1-甲基萘90-12-0 1345 - 3.39

丁香酚97-53-0 1392 - 0.55

2-乙烯基萘827-54-3 1413 - 0.16

33.71 16.88

内酯

gamma-戊内酯108-29-2 886 - 0.01 gamma-己内酯695-06-7 986 4.44 2.99 丁位辛内酯698-76-0 1205 - 0.12 二氢猕猴桃内酯15356-74-8 1428 1.17 -

5.61 3.11

杂环类化合物

2-甲基吡嗪109-08-0 781 - 0.38

2,5-二甲基吡嗪123-32-0 894 - 0.13 糠醛35796-0-0 831 - 1.02 3,6-二氢-4-甲基-2-(2-甲基-1-丙烯基)-2H-吡喃1786-08-9 1125 0.62 - N,N-二甲基甲酰胺68-12-2 557 - 0.24 吲哚120-72-9 1174 6.59 2 N,N-二甲基苯胺127-19-5 620 - 0.6

8.19 5.72

此外,本次试验首次在乌龙茶茶梗样品检出大量苯及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其中,低焙火样品中1,2-二甲氧基苯和1,3-二甲氧基苯,含量分别达到17.08%、12.92%。但随着焙火时间的增加,两者含量显著降低至1%以下,而萘和1-甲基萘的含量则从未检出增加至4.19%、3.39%,随之增加的还有邻二甲苯、均三甲苯和1,2,4-三甲基苯。在以往的研究中,苯及甲氧基苯类化合物主要在普洱熟茶中检出,呈药香、木香和尘土味,被认为是普洱熟茶的典型香气成分,其形成普洱茶渥堆发酵中微生物的次生代谢及湿热作用关系极大,且含量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增加,推测其形成途径可能是由微生物酶氧化降解单宁酸(Tannic acid, TA)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形成[20] [21] [22]。然而,甘秀梅等采用HS-SPME/GC-MS法在茶树花中检出微量的1,2-二甲氧基苯[23]。魏新林等在岭头单枞茶的香气成分中也检出了(1,1-二甲基乙基)-4-甲氧基苯酚和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24]。周昱等在铁观音的香气成分中检出甲基甲氧基苯[25]。唐一春等在以对夹叶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佛香茶(绿茶)中检出1,4-二甲苯[26]。结合本文的研究结果推测,苯及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并不仅仅存在于普洱熟茶中,也可能存在于以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中,其含量受原料的老嫩程度、焙火程度以及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赵小平3.2. 凤凰单枞茶梗中的香气活性成分

GC-O (GC-Olfactometry)是利用人类鼻子的灵敏性,将其与色谱分析技术联合起来,受训后的评价员对经色谱柱分离后流出物的香气进行描述和定量评价,从而鉴定各组分的呈香特点,进而判断其对整体风味中的贡献。本实验从两个样品中共鉴定出29种呈香活性成分(见表2),其中低焙火样品中检出18种,高焙火样品中26种,两者共有的香气成分15种。2-乙基丁醛、α-法呢烯和二氢猕猴桃内酯在高焙火样品中未嗅闻到香气,推测其原因在于三者具有较高的挥发性,极易在焙火过程中散失。DL-2-甲基丁酸、2,3-二甲基苯酚、1,4-桉叶素、4-羟基-2,5-二甲基-3 (2H)呋喃酮等14种物质则只在高焙火样品中嗅闻到,上述物质多数在焙火过程中形成,并使单枞茶梗的香气出现明显转变。

Table 2.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 of aroma active compound in Fenghuang Dancong (Oolong tea) tea stalk

表2.凤凰单枞茶梗中香气活性物质的鉴定结果

中文名鉴定方式气味描述词

强度

DB GB

乙基苯塑料味、臭味 3 3

邻二甲苯药味- 4

间二甲苯药味 3 2

2-乙基丁醛药味 3 -

环己酮清香 2 4

丁酸异戊酯豆豉味 4 6

苯甲醛青臭味 4 4 [4-甲基- 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清香 4.5 4

(E)-linalooloxide(Furan) 甜花香 6 4

芳樟醇青臭 6 5 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 花香 5 2.5 萘臭味 2 3

癸醛焙烤香、甜花香 2 2 香叶基丙酮清香 2 3.5

α-法呢烯微弱甜香 2 - 反式,反式-金合欢醇乙酸酯甜香、花香- 4 异戊酸酸、蒜味- 3 DL-2-甲基丁酸果酸- 4.5 gamma-戊内酯豆豉味 3 6 2,3-二甲基苯酚药味- 3

1,4-桉叶素青臭、药剂- 4 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甜味、坚果味- 2 苯乙醇青花香 4 3 顺-3-己烯基丁酯甜花香、木香- 5 反式石竹烯青臭- 2

丁酸苯乙酯奶油、巧克力- 3.5 二氢猕猴桃内酯花香 2 - 橙花叔醇甜果香 2 3 3,7,11,15-四甲基已烯-1-醇(叶绿醇) 清香- 2

赵小平

低焙火样品的整体香气表现为馥郁的花果香,而GC-O也鉴定出多数成分呈现青香、花香的特点,如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和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三者具有最高的香气强度值。其次为苯乙醇、苯甲醛和丁酸异戊酯。在高焙火样品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的香气强度值明显下降,但香气活性成分在数量上有所增加,因而导致香气更加复杂、典型特征弱化。如顺-3-己烯基丁酯(甜花香、木香),DL-2-甲基丁酸(果酸味)、反式,反式–金合欢醇乙酸酯(甜香、花香)等成分的呈香使高焙火样品的整体香气变得更为甜醇。

4. 结论

焙火,是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它不仅使茶叶含水量降低到合适的水平有利于贮藏,另一方面由于茶叶受热,其内含物质发生变化,逐渐形成茶叶特有风味[27]。本文以乌岽山春季单枞茶梗为原料,采用SAFE联合GC-MS/GC-O,考察经不同焙火处理后,茶梗中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焙火时间延长,茶梗中烷烃类、醛类、酸类、酮类物质的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烯烃类、醇类、酯类、杂环化合物、内酯、芳香族化合物的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以芳香族化合物的下降最为明显。香气活性成分鉴定的鉴定结果显示,低焙火样品中芳樟醇、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呋喃型)和反式–芳樟醇氧化物(吡喃型)具有最高的香气强度值。而高焙火样品的香气活性成分在数量上明显增加,但典型特征弱化,整体香气以甜醇为主。

此外,本次试验首次在乌龙茶茶梗样品检出大量苯及甲氧基苯类化合物,结合文献证实,苯及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并不仅仅存在于普洱熟茶中,也存在于以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或茶副产品中,其形成并不仅仅受微生物代谢的影响,具体形成途径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谢清桃, 李建军, 王坤波, 等. 铁观音茶梗浸膏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及在卷烟中的应用[J]. 烟草科技, 2013,

49(7): 48-50.

[2]叶聿程, 高志鹏, 郭小雷. 茶叶副产品价值的再利用与开发[J]. 福建茶叶, 2015, 37(6): 136-137.

[3]徐建荣, 李桂珍, 龚安达, 等. 铁观音茶梗颗粒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初探[J]. 应用化工, 2011, 40(7): 1232-1234,

1253.

[4]龚新怀, 吴以校. 废弃茶梗基活性炭对孔雀石绿的吸附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4, 36(9): 94-97.

[5]高品. 以茶梗为材料的环保型家居用品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2016.

[6]许雨石. 从茶梗中浸提茶多酚的工艺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厦门: 集美大学, 2015.

[7]张婉婷, 张凌云, 丁兆堂. 茶梗多糖的提取与纯化研究[C]//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

宁德: 福建省人民政府, 宁德市人民政府: 335-341.

[8]嵇伟彬, 刘盼盼, 许勇泉, 等. 几种乌龙茶香气成分比较研究[J]. 茶叶科学, 2016, 36(5): 523-530.

[9]宛晓春. 茶叶生物化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10]Chaintreau, A. (2001)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from Birth to Maturity—Review.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16, 136-148.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02/ffj.967

[11]Kawakami, M. (1997) Comparison of Extraction Techniques for Characterizing Tea Aroma and Analysis of Tea by

GC-FTIR-MS.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07/978-3-662-03331-9_11

[12]Yang, Z., Baldermann, S. and Watanabe, N. (2013) Recent Studies of the Volatile Compounds in Tea.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53, 585-599.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16/j.foodres.2013.02.011

[13]Engel, W., Bahr, W. and Schieberle, P. (1999) Solvent Assisted Flavour Evaporation—A New and Versatile Technique

for the Careful and Direct Isolation of Aroma Compounds from Complex Food Matrice. European Food Research &

Technology, 209, 237-241.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07/s002170050486

[14]Majcher, M. and Jelen, H.H. (2009) Comparison of Suitability of SPME, SAFE and SDE Methods for Isolation of

Flavor Compounds from Extruded Potato Snacks. Journal of Food Composition and Analysis, 22, 606-612.

赵小平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16/j.jfca.2008.11.006

[15]廖勇诚. 龙井绿茶饮料中香气化合物及其与基质的相互作用[D]: [博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16]孙洁雯, 杨克玉, 李燕敏, 等. SDE结合GC-MS分析王致和臭豆腐中的特征香气成分[J]. 食品科学, 2015, 36(16):

127-131.

[17]Wang, L., Lee, J., Chung, J.,et al.(2008) Discrimination of Tea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Fermentation by

SPME-GC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Volatile Flavour Compounds. Food Chemistry, 109, 196-206.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16/j.foodchem.2007.12.054

[18]谢文生, 王光明, 琚春华. 线性规划在茶叶拼配中的应用[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1995, 14(3): 61-64.

[19]Zhu, J., Chen, F., Wang, L., et al.(2015) Comparison of Aroma-Active Volatiles in Oolong Tea Infusions Using

GC-Olfactometry, GC-FPD, and GC-M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63, 7499-7510.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21/acs.jafc.5b02358

[20]Xu, X., Yan, M. and Zhu, Y. (2005) Influence of Fungal Fermen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the Puer Tea Manufacturing Process. 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 5, 382-386. http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10.1002/elsc.200520083

[21]药淑娟, 童华荣. 普洱茶中曲霉属真菌的纯培养代谢产物[J]. 福建茶叶, 2011, 33(2): 23-25.

[22]吕世懂, 孟庆雄, 徐咏全, 刘顺航. 普洱茶香气分析方法及香气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 2014, 35(11):

292-298.

[23]甘秀海, 梁志远, 王道平, 王瑞. 3种山茶属花香气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J]. 食品科学, 2013, 34(6):

204-207.

[24]魏新林, 王登良, 等. 做青温湿度对岭头单枞乌龙茶香气成分的影响[J].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2002, 21(3): 224-229.

[25]周昱, 魏宏, 吴天送, 林雅萍. 乌龙茶“铁观音”香气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色谱, 1994, 12(5): 355-357.

[26]唐一春, 包云秀, 刘德和. 佛香茶香气成分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6(1): 39-41.

[27]黄瑜萍, 王赞, 郭雅玲. 乌龙茶烘焙技术原理分析[J]. 福建茶叶, 2017(2): 24-26.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4-5507,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hjas@https://www.wendangku.net/doc/cf17982483.html,

凤凰单枞茶十大香型

图解凤凰单枞茶十大香型 凤凰单丛有很多香型,近年来,茶农、茶商等茶人为其总结了十大香型,广为世人所接受。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是:凤凰单丛十大香型。 黄枝香型 以宋种黄茶香单丛茶为例: 名字由来:宋种黄茶香单丛因成茶的香味似黄茶而得名。 地理位置:生长在海拔1160米的乌岽李仔坪村中厝的左上方茶园里,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的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属有性繁殖植株。 茶树特点:据说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树高6.28米,是当今凤凰茶区最高的一株茶树,树姿半张开,树冠6×5.3米,地面径周长1.3米,最低分桠离地面35厘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实沉重,色乌褐油润,汤色金黄,香气浓郁,味道甘醇,老丛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泡,是著名的单丛茶之一。 芝兰香型 包括鸡笼“刊”单丛、八仙单丛、竹叶单丛等。以竹叶单丛茶为例:

名字由来:竹叶单丛,又名“芝兰王”。因叶形狭长,形似竹叶而得名。又因成品茶芝兰花香气高锐、持久而称为“芝兰王”。 地理位置:生长在坐西南朝东北的山坡,海拔高度950米的凤西管区大庵村厝后的茶园里。 茶树特点:树龄50多年。树高3.1米,叶片上斜状着生。这是凤凰茶区最典型的茶叶,属长披针形,叶尖渐尖。叶面微窿,叶色绿,叶身稍内折,叶质中等,主脉明显,侧脉12对。叶齿细、浅、钝,有42对,是凤凰单丛株系中叶上锯齿数量之最多。 图为竹叶 品质特征:条索紧卷,壮直似铁钉条,浅黄褐色,有光泽,具有天然的芝兰花香味,高锐且持久,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正,回甘力强、耐泡。 蜜兰香型 包括宋种蜜兰香单丛茶、黄金叶单丛茶、輋门单丛茶等。以宋种蜜兰香单丛茶为例:

名字由来:宋种蜜兰香,原名为香番薯,因成品茶冲泡时冒出一种独特的气味,恰似香番薯的气味,故名。后茶叶专家鉴定为宋种蜜兰香型,因品尝出蜜兰香气味,又究其树龄高,故称为宋种蜜兰香单丛。 地理位置:生长在坐西朝东的山坡,海拔高度约1150米的乌岽管区狮头脚村的茶园里。是从凤凰水仙群体品种自然杂交后代中单株选育出来的。 茶树特点:树龄据说已有600多年,树高4.59米。叶片上斜状着生,叶形长椭圆。叶面窿起,叶色深绿,叶身平展,叶质硬脆,叶尖渐尖,叶的侧脉12对,叶齿细、浅、利,有28对,叶缘微波状。该种抗寒抗旱能力强,高产优质,乌岽管区和凤西管区都扦插繁殖和嫁接繁殖。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粗大,油润,黑褐色,香气高尚,汤色金黄清澈,味道既似番薯的香蜜气味。 图为蜜兰香茶底。 桂花香型 名字由来:桂花香单丛,因成品茶具自然的桂花香味而得名。

乌岽单丛十大名枞

乌岽单丛十大名枞 白树翁单丛 白树翁单丛——因其叶色黄绿而得名,生长在海拔1100米的乌岽中心沿村茶园里,树龄在300年以上,白树翁单丛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大,色泽为黄褐色,油润光泽,汤色金黄,香气高清有天然花香,有独特的山韵,滋味甘醇爽口微甜,回甘力强。有今年喝了明年还想要的独特魅力。 宋种黄栀香 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乌岽李仔坪村东北几块巨大的泰石鼓下的茶园里,系南宋末年村民李氏几经选育后传至今天,树龄在600年以上。该株系已经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宋种黄栀香的无性繁殖后代。成茶条索重实紧结,色泽乌褐油润,汤色金黄明亮,香气浓郁,滋味醇厚。茶丛韵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泡,是单丛中的饺饺者。 八仙单丛 又名“八仙过海单丛”,生长在海拔约1050米乌岽李仔坪下厝村下路脚的茶园里无性繁殖植株,属小乔木大叶类,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主干较明显,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深绿。成茶外形紧细呈蜻蜓头,具有自然的芝兰花香味,香气高锐持久,茶汤金黄清澈明亮,滋味甘醇鲜爽。 贡香单丛(乌岽) 属小乔木型,小叶种,树姿张开,叶色为绿色,叶形为披针型,树龄在350年以上,生长在海拨约1000米的乌岽中心沿村地名叫下树山的茶园里,老枞已经有小量扦插或嫁接繁殖,其后代在乌岽高山地带栽培较多。 成品茶条索紧直,色泽为乌褐色油润,汤色橙黄明亮,香气清高带花香,滋味甘醇鲜爽,丛单韵独特。成茶到年底“返春”回香,香味更佳。 宋种黄茶香 宋种黄茶香,因成品茶的香、味似黄茶而得名。该茶生长在海拔约1160米的乌岽管区李仔坪村的茶园里。为有性繁殖植株。叶尖钝尖、叶色深绿、叶质中

潮州凤凰单枞功夫茶介绍及冲泡程序展示英文

The Performance of Chao zhou Kun Fu Tea with art and skill Chinese chao zhou Kung Fu Tea is known as the “living fossil” with long history. There is a saying: “ The best dishes is in the south east, and yet the special dishes with art and skill are tea and soup.” Today we choose Phoenix Single Stem Oolong tea, a semi-fermented tea belongs to mountain Oolong tea made in chao zhou , Guangdong province. Since Song Dynasty it has had more than 700 -year history. It is called a pearl of Oolong tea. Chao zhou Kung Fu Tea- brewing includes ten procedures. The background music we used today are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Plum Blossom Melody, Romance of Water Introduce the tea set 1, Tea boat (A tea boat or tray (hollow tray with a container inside which can contain all the water that will be spilled during the process) 2, A tea pitcher/ A fair cup (to ensur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flavor of the tea) 3, tea pot 4,Tasting cup 5,tea wares(A wooden tea spoon to measure the amount of tea leaves required, called a cha chi (茶匙)、A tweezer, called a tong (挾) .(used to pick/grasp cups out of hot water)、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山中悠长的岁月况味 喜爱凤凰单丛的茶客,最爱炫耀的莫过于“宋种”了,这个品种在不同时期曾名“大叶香”、“岩上珍”、“丰收茶”、“东方红”,既有时代的色彩又展示其身份的显赫。 单丛茶树,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选出的优异单株,古时一株取一名,分株单采单制,皆品质优良,但名目杂繁。1950年就统一命名为“凤凰单丛”(史亦有此名)。 现今在凤凰山上确实生长着上千株百年及数百年的老茶树,它们构成了凤凰茶独特的单丛品系,也铸就了它悠远的茶叶生产史。 宋种起源 凤凰镇是单丛茶的发源地,是广东省种茶历史最悠久,保留古茶树最多的“茶乡”。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在海拔1400多米的乌岽山麓,最高达1498米。茶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 二十五史《宋史·本纪》载:南宋景炎二年(1278年),宋帝赵昺南至潮州,路经乌岽山,口渴难忍,侍从识得茶能解渴,便从山上采得新鲜茶叶,让昺帝嚼食,嚼后生津止渴,精神倍爽,遂赐名为“宋茶”,故称“宋种”。 凤凰茶是否开始于宋代,至今没有找到确切的史料记载,所以不敢妄说。但凤凰山上真的存在过「宋种」的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000多米处的乌岽山李仔坪草坪地巨石旁。 这棵茶树做出的茶叶品质优良,当地人将它视为神树,茶商能得到者把它供为镇店之宝。遗憾的是这棵茶树于1928年枯死了。现在凤凰山仍有冠称宋种的名丛4株。 宋种单丛 优越的生态条件、良好的茶树品种资源、精湛的采制工艺让凤凰宋种赢得了“茶中极品,潮汕活化石”的美誉。 品质特点 单丛茶叶片大,芽叶肥大,成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条直粗壮,色黄褐似膳皮色,油润有光;

凤凰单枞各香型浅析

凤凰单枞各香型浅析 概述 潮州市凤凰山区自宋代得天独厚出产凤凰水仙茶,至今幸存有若干百年茶树,凤凰单丛是在凤凰水仙种的群体种中选育出优异单株,根据各个单株形态或品味的不同特点,自成品系(株系),进行单株采收、单株制作,故称单枞,因其是众多优异单株,故总称凤凰单枞。每枞茶树独一无二的各有一种自然花香果味。 历史沿革 相传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在隋、唐、宋时期,凡有畲族居住的地方,就有茶树的种植;畲族与茶树结下不解之缘,共同繁衍。隋朝年间,因地震引起山火,凤凰山狗王寮(畲族始祖的居住地) 一带的茶树被烧死,仅存乌祟山、待诏山等地仍有种植。 随着部分畲族人向东迁徒,一部茶树被带到福建等地种植。宋代时,凤凰山民发现了叶尖似鹤嘴的红茵茶树,烹制后饮用,觉得味道比较好,便开始试种。时逢宋帝被元兵追赶,南逃至潮州。于是,民间产生并流传“宋帝路经凤凰乌岽山,口渴难忍,山民献红茵茶汤,饮后,称赞是好茶”的故事。因此,后人称它为宋茶;也有“宋帝发现茶、传种茶”的传说。南宋时期,风凰山民已在盾前屋后零星种植了鸟嘴茶树。他们已懂得茶叶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助消化、法痰止咳等功能,因此,户户种植。明弘治年间,出产于待诏山的凤凰茶已成为贡品,称为“待诏茶”。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饶平总兵官吴六奇派遣兵士和雇用民工在乌岽山腰开垦茶园。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饶平县令郭于蕃巡视凤凰山,鼓励山民种茶。光绪年间,凤凰人带着乌龙和鸟嘴茶渡洋过海,到中印半岛、南洋群岛开设茶行,进行茶叶的销售活动。 民国四年(1915年),开设在柬埔寨的凤凰春茂茶行,选送两市斤凤凰水仙茶参加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并荣获银奖。因此,有力地促进了茶叶商业在中印半岛的发展。至1930年,许多凤凰人到海外开设茶行,金边市有20多间,越南10多间,泰国也有10多间。1923年就因20多家茶商大量收购、装运茶叶出洋,使茶价猛升;一个光洋只能买到一市斤水仙茶,1市斤单枞茶可值5至6个光洋。据记载:1930年,全凤凰茶叶产量达到3000担,由茶商装运出口的有6000多件(即等于2400担)。 以下,对各香型凤凰单枞茶稍作简析,供各位茶友参考。 蜜兰香 原产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凤北村委会苦竹坑村,母树距今有200年以上历史。目前凤凰茶区种植面积近1000亩。 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着生稍上斜。叶片长椭圆形,叶身内折,叶面平,叶缘平,叶色黄绿,叶尖渐尖,叶齿钝浅;叶质厚软,芽叶浅黄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122克;盛花期10月下旬,花而不实。 芽叶生育力强,一芽三叶期在3月下旬。产量较高,亩产150-300公斤以上。特制高香型乌龙名茶,品质特优;GC/MS分析,含香气成分50余种,赋含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植醇、法呢醇、法呢烯、香叶醇和磷酸三丁酯等。其成品茶有明显的甘薯”蜜味”,且芝兰花香,蜜香高锐持久,芝兰香幽雅

2017年凤凰单丛茶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5月

正文目录 (一)行业概况 (3) 1、茶分类 (3) (1)茶叶的主要成分与功能 (3) 2、乌龙茶 (4) (1)乌龙茶的分类 (4) (2)凤凰单丛茶的特点 (4) 3、工夫茶 (4) 4、有机茶 (6) (1)无公害茶叶 (7) (2)有机茶 (7) 2、管理体制 (8) 3、主要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政策 (8) (二)行业现状及规模 (9) 1、行业发展现状 (9) 2、行业规模 (10) (三)行业基本特征 (12) 1、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风险 (12) 2、市场竞争风险 (12) 3、食品安全质量风险 (13)

(一)行业概况 1、茶分类 我国茶区广阔,茶类品质丰富。茶叶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发酵程度不同分为绿茶(不发酵茶)、白茶(微发酵茶)、黄茶(轻发酵茶)、青茶(半发酵茶)、红茶(全发酵茶)和黑茶(后发酵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可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大类,凤凰单丛茶正是广东乌龙茶中的一个大类别。 (1)茶叶的主要成分与功能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茶叶色素和芳香物质等。上述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组成比例,决定了茶汤在色、香、味等方面的品质。 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

2、乌龙茶 (1)乌龙茶的分类 乌龙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一大类别,《中国茶叶大辞典》给乌龙茶的定义是:“经半发酵工序形成绿叶红边的茶。” (2)凤凰单丛茶的特点 凤凰单丛茶的特点为:特有的花香,自然清新,高雅细腻、悠长;特别的滋味,浓醇鲜爽,喉底留香,回甘持久,有一种独特的高山蜜韵,即“丛韵”。 3、工夫茶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潮汕工夫茶的形成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邹鲁之风开启。现可见最早的有关饮茶文献资料是北宋时苏轼的《与子野》书:“寄惠建名数种,皆佳绝。彼土自难得,更蒙辍惠,惭悚。”子野,即潮州前八贤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

潮州凤凰单枞茶的制作流程

1-1采摘鲜叶(注意看,通天香茶园的雾气很大的哦) 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鲜叶的采摘是否及时和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成茶的品质。凤凰单枞茶实行分株单采,当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时分(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余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采用人工采摘,提倡双手采、提手采,保持鲜叶芽叶的完整、鲜嫩、匀净,做到轻采轻放,随采随运,确保鲜叶质量。采摘时,应做到“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1-2采摘鲜叶(注意看,通天香茶园的雾气很大的哦) 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鲜叶的采摘是否及时和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成茶的品质。凤凰单枞茶实行分株单采,当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时分(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余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采用人工采摘,提倡双手采、提手采,保持鲜叶芽叶的完整、鲜嫩、匀净,做到轻采轻放,随采随运,确保鲜叶质量。采摘时,应做到“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1-3采摘鲜叶

鲜叶是制茶的原料,鲜叶的采摘是否及时和符合标准,直接关系到成茶的品质。凤凰单枞茶实行分株单采,当新茶芽萌发至小开面时分(即出现驻芽),即按一芽二、三叶标准:长三叶采二叶,长四叶采三叶,采下对夹叶,不采余叶,不采单叶,不带梗蒂。采用人工采摘,提倡双手采、提手采,保持鲜叶芽叶的完整、鲜嫩、匀净,做到轻采轻放,随采随运,确保鲜叶质量。采摘时,应做到“五分开”,即不同品种分开,早午晚青分开,粗叶嫩叶分开,干湿茶青分开,不同地片分开,以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2晒青(看看近处,再看看远处,知道通天香的茶是高山茶了吧?) 将采来的茶叶均匀地摊开在适宜温度的阳光下萎凋,使鲜叶散失部分水分而萎软,叫做晒青。晒青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为宜,但应根据季节、气候、阳光、品种和鲜叶的含水量来决定。春茶含水量多,晒青时间长;夏、暑、秋茶晒青时间短。通常晒青的程度,以叶片失去光泽,即叶色转为暗绿,叶脉柔软,叶片贴筛为适度。若晒青不足,鲜叶稍微柔软,浪青就难以“走水”俗称“浪不起菜”。因此,晒青时必须把叶片均匀薄摊,使其接受充足的阳光和热,不然,就会影响成茶的质量。 3晾青 将晒青后的茶叶搬进室内,放在通风透气的地方,让茶叶散发热气,降低叶温和散发一些水分,称为晾青。若晒青不足,要把茶叶高放在干燥通风处,让其继续蒸发水分;如果晒青过度,要把茶筛放在地上,或者在地面洒水,然后将茶筛倾斜靠在地面,使茶叶增加湿度,调节水分,“还魂返活”。晾青的时间,一般按制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长

_凤凰单丛茶_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潮州日报/2009年/12月/17日/第A01版 “凤凰单丛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记者阮冰莹 本报讯(记者阮冰莹)在15日上午召开的国家质检总局凤凰单丛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上,凤凰单丛茶顺利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审查,这是我市第一个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 长期以来,凤凰单丛茶因其品质具有天然自然花香、悠长清雅、浓醇鲜爽、回甘持久、有特殊丛韵味,汤色金黄明亮,极耐冲泡而博得世人的称赞,成为全国名茶之一,享誉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古茶树保护,实施优质品种开发利用工程,培育创新近百个高香型单丛品种,不断拓展凤凰单丛茶的发展空间,至目前,我市凤凰单丛茶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1.5万吨,总产值近4亿元,建成3个万亩茶叶生产基地,2个省极标准化示范区,形成潮安县凤凰镇、饶平县坪溪镇2个茶叶专业镇,100余个茶叶专业村。 专家组认为,凤凰单丛茶具有较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知名度,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一致同意对其实施保护。专家组同时要求我市处理好地理标志名称与茶树品种名称之间的关系,申请注销与该地理标志相同的、近似的、容易造成混淆的商标,并按照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将相关材料修改后,尽快报送国家质检总局审核批准。 市委常委、副市长雷健民在会上指出,实施凤凰单丛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于发挥凤凰单丛茶品牌效应,推进茶叶优势区域建设,推动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凤凰单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表示,潮州将认真落实专家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凤凰单丛茶的种植管理水平,加大质量监管力度,维护凤凰单丛茶独有的质量特色,促进凤凰单丛茶的持续发展。 第1页共1页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 凤凰单丛,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凤凰山。该区濒临东海,气候温暖,雨水充足,茶树均生长于海拔600-1497米的山区,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在凤凰单枞茶20℃左右,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茶农,富有选种种植经验,现在尚存的3000余株单丛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单株高大如榕,每株年产干茶10余公斤。 茶品特性:单丛茶,系在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拔优良单株茶树,经培育、采摘、加工而成。因成茶香气、滋味的差异,当地习惯将单丛茶按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贡香(乌岽)、通天香等多种;以叶片的形态命名有竹叶、白树翁、山茄叶、仙豆叶等。凤凰单丛一般于午后开采,经晒青、晾青、碰青、杀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历时十几小时制成成品茶。其外形条索粗壮,匀整挺直,色泽黄褐,油润有光,并有朱砂红点;冲泡清香持久,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滋味浓醇鲜爽,润喉回甘;汤色清澈黄亮,叶底边缘朱红,叶腹黄亮,素有“绿叶红镶边”之称。具有独特的山韵品格。 单丛具体的品种如下: 宋种1号 是凤凰茶区现存最古老的一株茶树,生长在海拔约1150米乌岽李仔坪村,树龄在600年以上。该株系已经有批量扦插繁殖,形成宋种1号的无性繁殖后代。成茶条索重实紧结,色泽乌褐油润,汤色金黄,香气浓郁,滋味醇厚。茶丛韵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泡,是单丛中的饺饺者。清明后采摘,制成毛茶后,精制需15天左右,经退火熟化才可上市。 白树翁单丛 因其叶色黄绿而得名,生长在海拔1100米的乌岽中心沿村茶园,树龄在300年以上,白树翁单丛植株高大,树姿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片呈长椭圆形,叶色黄绿。成品茶条索紧直肥大,色泽为黄褐色,油润光泽,汤色金黄,香气高清有天然花香,滋味甘醇爽口微甜,回甘力强,有独特的山韵。 八仙单丛 又名“八仙过海单丛”,属小乔木大叶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因只存活八株于一处,并乌岽山上形民八仙过海之状,故取名“八仙过海”。成茶外形紧细呈蜻蜓头,干

科普六大茶类

小藩话茶:细说六大茶类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茶叶无疑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礼。红茶、绿茶、乌龙茶、普洱茶、大红袍、铁观音、金骏眉……各种茶叶名字让人眼花缭乱,商家在销售茶叶的时候往往也是忽悠居多,老百姓一提到茶叶总是觉得很神秘。今天笔者将从加工工艺的角度,详细介绍六大茶类的分类标准,并告诉大家每种茶类的基本特点,让大家挑选茶叶的时候明明白白。 茶树鲜叶可以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制作成为不同的茶类,比如日照本地的鸠坑茶树鲜叶既可以制作成绿茶,又可以制作成为红茶,甚至可以制作白茶、黄茶。但是茶树品种有一个特性叫做“适制性”,根据叶片的大小厚薄、内含物质、颜色深浅等,叶片适合制作的茶类不同。比如云南大叶种的茶树叶片茶多酚含量高,适合做红茶;黄山群体种的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高,适合做绿茶;福鼎大白茶的茶树叶片茸毛多,适合做白茶;水仙的茶树品种有独特香气,适合做乌龙茶。茶树鲜叶采摘后按照加工工艺,可以将制作的干茶分为六大茶类:白茶、绿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特别指出北方群众喜欢品饮的茉莉花茶属于再加工茶类,是利用绿茶茶坯,再窨花拼和制成的。六大茶类的加工工艺特总结如下:绿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杀青,做形,干燥。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基础,高温杀死了鲜叶中的多种酶类,使其在后续加工中始终保持绿色的状态。做形是每款茶制作的特色技术,比如曲形茶需要揉捻,扁形茶需要辉锅,凤形茶需要理条。红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发酵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多酚氧化酶将茶多酚氧化形成茶红素,茶黄素,茶褐素,茶鲜叶由“绿”变“红”。白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干燥。采摘满披白色茸毛的鲜叶,在长达2-3天萎凋过程中,鲜叶的儿茶素分解一般以上,降低茶叶的苦涩度,同时发展了独特的毫香。萎凋结束后烘干,白茶制作结束。黄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杀青,闷黄,做形,干燥。闷黄是黄茶加工的基础,茶多酚在这个过程中分解转化,使得黄茶的滋味更加醇和。青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萎凋,做青,杀青,揉捻,做形,干燥。做青是青茶加工的基础,鲜叶边缘在做青中碰撞变红,发展了独特的香气,形成“绿叶红镶边”。黑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干燥,以及后续的筛分,压制。渥堆是黑茶加工的基础,外原微生物与茶叶中的物质作用,产生黑茶独特的品质特征。特别说明,普洱茶中的生普,因为没有渥堆过程,所以属于晒青绿茶;熟普属于黑茶。 六大茶类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繁杂的茶叶产品在个性中具有一定的通性,特将六大茶类的基本特点总结如下: 绿茶的基本要求是:“清汤绿叶”。不同产地的绿茶有不同的特征,正宗西湖龙井干茶呈

凤凰单枞茶的功效与作用

送单枞茶等于送健康 今年过节不送礼,送礼就送单丛茶 茶,是按斤买,论克喝,一斤可以喝几个月,大家觉得好茶真贵。烟呢,是按条买,论盒抽,十几块几十块钱一盒,发一圈没了。酒是按瓶买,论斤喝,百十来块钱一瓶,一顿饭干了。我们泡这一壶茶,差不多7-8克,大伙7-8个人也都能喝到。喝一杯茶,心静了,健康了!好茶不贵,健康常驻!送烟送酒,不如送单丛! 上联:爱妻爱子爱家庭不爱喝茶等于零 下联:有钱有势有成功不送茶叶一场空

茶为国饮:送单丛即送文化 上下五千年,茶饮文化作为东方文明的象征,已根植于中国传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贩竹、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而中国传统节日,七夕鹊桥以茶为媒、中秋月圆以茶怀乡、重阳尊老以茶益寿、春节欢庆以茶待客等,茶饮不仅是亲朋团聚、传递祝福、表达感情的媒介,更演变为中国节日文化的特定符号。因此佳节送茶,送的更是文化与品位。 喝茶健康:送单丛即送健康

茶是世界第一大保健饮品,古有神农尝百草以茶解毒,喝茶能止渴生津、消食去腻、排毒醒酒、利尿通便、祛痛风、防辐射、缓衰老等,古今医典、中外科研都肯定了其药用功效。特别是现代生活高压、人类亚健康状况日益明显,茶饮作为风靡全球的时尚养生品,“送茶送健康”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作为理性茶叶消费者,单丛是不二选择。茶的保健功能,不仅满足生理需求,而且满足精神需求。自己的幸福就是家人的幸福,家人的幸福就是大众的幸福,为了大众的幸福,让茶伴我们左右。 茶饮文化深厚:单丛当之不愧 中国是礼仪之邦、重礼仪,中国人人热情好客,往来送茶盛行已久,茶叶的保健功效这几年也被市民看好。现在春节未到,中国礼品市场茶味就很浓了。尤其是在潮汕地区,每逢佳节送礼就送单丛,或许这是一种文化,一种习俗,一种不解的情缘!

凤凰单枞十大香型

凤凰单枞十大香型 凤凰单枞是产于潮汕地区,属于广东乌龙茶,且凤凰单枞是有香味。 凤凰单枞十大香型: 一、黄枝香: 黄枝香单枞,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5.8米,树幅6.8米,主干跟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1.65米,树龄600多年,为凤凰茶王。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实沉重,色乌褐油润,汤色金黄,香气浓郁,味道甘醇,老枞味独特,回甘力强,耐冲泡,是著名的单枞茶之一。 二、芝兰香: 兰香单枞,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5.9米,树幅7米,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1.83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萦紧结壮直,香高细锐,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鲜爽甘醇,较耐冲泡。 三、桂花香: 桂花香单枞,植株高2.94米,树姿半开张,树幅2.3米,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0.46米。 四、杏仁香: 杏仁香单枞,植株高3.5米,树幅4.5米,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0.52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直纤细,灰褐色,香气尚清高,杏仁香味明显,韵味独特。 五、蜜兰香: 蜜兰香单枞,函盖白叶单丛植株高大,树姿高4.4米,树幅6.3米,近地面处分生8大分桠,最大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0.52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粗大,油润,黑褐色,香气高尚,汤色金黄清澈,味道既似番薯的香蜜气味。 六、夜来香: 夜来香单枞,植株高大,主干明显,树姿半开张,树高5米,树幅4.3米,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0.86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结,较直,浅褐色油润,具有自然的夜来香花味,香气浓郁,甘醇鲜爽,韵味独特,汤色金黄明亮耐冲泡。 七、姜花香:

姜花香单枞,植株较高大,树姿较开张,树高3.9米,树幅4.3米,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1.1米。 品质待征:成茶条索紧直、较纤细,浅褐色油润,汤色金黄明亮,姜花香气清高持久,味道鲜爽,微甜中稍带生姜味,韵味独特,耐冲泡,是凤凰山名单枞茶之一。姜花香单枞:又名“通天香单枞”,因其茶叶有突出的姜花香味,香气冲天,故茶农称之“通天香”;是凤凰单枞十大花蜜香型珍贵名枞之一,成茶天然姜花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爽口,有明显的姜花“特韵”,回味甘滑,极耐冲泡,饮之齿颊生香,成茶到年底“返春”回香,香味更佳八、肉桂香肉桂香单丛,植株高大,树姿开张,树高3.2米,树幅3.5米,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0.85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结,灰褐色,香气尚清高,汤色金黄,滋味甘醇爽口,具有中药材肉桂之香味,耐冲泡。 九、茉莉香: 茉莉香单枞,植株高3.4米,树幅3.2米,树姿半开张,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0.86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卷,乌褐色较油润,汤色橙黄,茉莉花香味尚清高,滋味甘醇,山韵味较浓,耐冲泡。 十、玉兰香: 玉兰香单枞,植株高2.8米,树姿开张,树幅3米,主干距地面0.3米处径周长0.7米。 品质特征:成茶条索紧直,乌褐色,玉兰香气清高持久,汤色淡黄明亮,滋味甘醇。

详细图文解说鸭屎香凤凰单丛茶

详细图文解说鸭屎香凤凰单丛茶 何为鸭屎香单丛?据茶农介绍:这名丛是祖传的,原丛乌岽山引进,种在“鸭屎土”(其实是黄壤土。但含有矿物质的白垩)茶园,长着墨绿色的茶叶,叶长像刚亩(学名鸭脚木)叶一样。乡里人评价这茶香气浓,韵味好,纷纷问是什么名丛,什么香型,魏怕被人偷去,便称是鸭屎香。但还是有人想办法获得了茶穗进行插枝、嫁枝。结果“鸭屎香”的名字便传开去,茶苗也在凤凰地区扩种。其实鸭屎香单丛,品种株系为乌叶单丛,因该株生叶颜色墨绿,茶农称它为乌叶,又因成品茶条索色泽乌褐、油润,故而称为乌叶单丛茶。“鸭屎香”单丛是属于杏仁香型系列!现在该母树生长在海拔900米的凤溪管区下坪坑头村,树龄78年。品质特征:条索紧卷,乌褐色,有光泽,冲泡有自然的杏仁香味,香气浓郁持久,汤色橙黄明亮,山韵味蜜韵独特、悠长,回甘力强、耐泡!关于更名“银花香”2014年5月,据潮安新闻报道,凤凰单丛茶“鸭屎香”更名为“银花香“。由凤凰单丛茶专家黄柏梓和“银花香”源产地坪坑头村茶农经过多方品鉴,认为其香型近似凤凰山上野生的金银花。理由是“待客品茶是一种讲究休闲享受的方式,“鸭屎香”属于地方土语(真正的鸭屎是不会香的)且难登大雅之堂,潮汕地区潮风丛韵潮汕功夫茶在待客时特别讲究风情品位,这种同时具备

山韵、花香、蜜韵的凤凰单丛茶被冠以如此不雅之名,使得诸多凤凰茶爱好者在品饮时有所顾忌。”其实,茶百科本人认为,真的没有必要,你心里认为“鸭屎香”这名太难听, 它就接近“鸭屎”了?改它,恰恰说明心里没有淡定的看待它,茶农起名伊始,能形成下来,自有其地方特色与意义在里面,改了又反而失去了它的特色。二是“鸭屎香单丛”,这名 字才真的是它传播的金字招牌,听者品味者自是先哑然一笑,然后,再传播给别人,改成“银花香”,不过是十大香型中又 添加一个名字代号而已,无任何特色。三是对于爱茶之人来说,喝的是茶的本质,而非茶名,索性用心品饮一道茶,在俗名中品出雅韵来。一道好茶如同一个好人,无关乎他的名字与长相。好人意在心其诚、善其行;好茶旨在发茶香、益茶味、顺茶理、尽茶情。说到底,俗与雅,因本质,因自心。鸭屎香是“乌叶单丛”还是“大乌叶单丛”?一直以来,网上查资料,真是云里雾里,一会鸭屎香,一会杏仁香,一会银花香,这就够乱了,又有人称“乌叶单丛”,也有人说是“大乌叶单丛”,一头雾水。由叶汉钟和黄柏梓老师编著的《凤凰单丛》书中有专门罗列内容讲“乌叶单丛俗名鸭屎香单丛” 并归到杏仁香型中去,也专门把“大乌叶单丛”归到柚花香型 中单独介绍讲解。可见二者是不同的品种株系的。乌叶单丛,分枝密度中等,发芽密度中等,芽色绿,无绒毛,新梢年生长四轮次,春芽于春分前萌发,清明后数天可采。新

潮汕地区凤凰单丛茶的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

潮汕地区凤凰单丛茶的市场分析及 发展趋势

摘要 众所周知,拥有“中国乌龙茶之乡”美称的潮州市凤凰镇出产凤凰单丛茶,属于半发酵茶,乌龙茶类,是中国特级茶叶。凤凰单丛茶的特点就是具天然花香,口感香醇,饮后回甘力强,是乌龙茶中的极品,在国际上名声远扬,曾经卖到日本、新加坡、泰国、越南、港澳等地,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销售渠道也局限于广东地区,特别是潮汕地区。但是凤凰单丛茶在潮汕地区的消费市场现状也不是很令人满意,因为来自于福建安溪、云南的茶叶占据着潮汕地区消费市场,潮汕地区市场上茶店有80%销售外地茶叶,本茶叶的销量甚至不能与其平分秋色,本文正是分析了潮汕地区市场凤凰单丛茶的生产现状、行业现状,消费现状、市场潜力等,通过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潮汕地区凤凰单丛茶竞争态势,并总结出凤凰单丛茶的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潮州茶产业已初具规模,潮汕的凤凰单丛茶产业已经越来越向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品牌营销战略等靠拢。未来将会向着提高科技含量,企业多元化、品牌建设为本、完善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发展。 关键词:凤凰单丛茶,茶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

目录 1 绪论 (6) 1.1题目背景及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题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研究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国内外研究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研究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1 论文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2 研究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产供销现状 (7) 2.1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概述 (7) 2.2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生产与供应状况 (7) 2.2.1 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的种植与产量 (7) 2.2.3 茶叶推广与供应渠道 (9) 2.3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市场营销状况 (10) 2.3.1 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消费市场状况 (10) 2.3.2 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销售状况 (11) 3 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竞争态势分析 (13) 3.1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行业五力模型 (13) 3.2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行业内竞争状况 (13) 3.3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潜在进入者 (15) 3.4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购买者 (16) 3.4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供应商 (16) 3.5潮汕地区凤凰单枞茶替代者 (16)

凤凰单丛茶:蜜兰香

凤凰单枞茶蜜兰香 凤凰单丛最广为熟知的品种,便是蜜兰香了。蜜兰香,为凤凰单丛花蜜香型珍贵名丛之一。蜜兰香单丛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镇凤北村委会苦竹坑村,其母树有200年以上树龄。 蜜兰香单丛通常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中等,叶片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黄绿,富光泽,叶身内折,叶面平,叶尖渐尖,叶缘平,叶齿钝浅,叶质厚软。芽叶浅黄绿色,茸毛少,一芽三叶,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二倍体。 蜜兰香单丛通常采用双行单株,或者单行双株条植,每亩可植3000株左右。蜜兰香单丛最适宜区为600米以上的大中叶种茶区,次适宜区为300米以上茶区,目前在凤凰茶区的种植面积约为1000亩。 蜜兰香单丛的芽叶生育力强,抗逆性和扦插繁殖力郡较强。盛花期10月中旬,花而不实;一芽三叶盛期(此时属于采摘时节)在4月中下旬。蜜兰香单丛的产量较高,每亩产量可达600斤。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成茶有浓蜜幽兰特韵,香气酶郁持久,滋味浓醇甘爽,汤色橙黄明亮,耐冲泡,品质稳定。蜜兰香单丛可改制红茶、绿茶,也有品种特韵。蜜兰香的抗逆力和扦插繁殖力都较强。蜜兰香加工品质稳定。制红、绿茶也有品种特韵。因具有这些优点,使得蜜兰香成为凤凰单丛的代表性作品,其引种面积,亦是领先其它品种。

据分析,蜜兰香单丛含有香气成分50余种,赋含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植醇、法呢醇、法呢烯、香叶醇和磷酸三丁酯等。蜜兰香单丛的成茶 具有“浓蜜幽兰”特韵,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甘爽,汤色橙黄明 亮,同凤凰单丛的其它品种一样,蜜兰香极耐冲泡。 喜欢蜜兰香的朋友,应注意以下细节: 蜜兰香单丛,应喝春茶,其它时节的,必定不是蜜兰香。 蜜兰香单丛,通常应经过2-3烘焙,并放置一段时间方适宜饮用。 【蜜兰香单枞荣誉】 中国科学院公认凤凰单枞茶是纯天然无公害之高品质茗茶。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品尝凤凰单枞茶后,赞道:"比美国的花旗参还要提神." 我国前政协副主席叶选评品味凤凰单枞茶后则说:"喝了凤凰茶,其它茶就不想喝了." 日本茶叶博士松下智先生说:"凤凰茶是中国的国宝." 一、1955年在杭州评比会上被推荐为全国28个传统名茶之一 二、1982年获商业部优秀产品称号,同年在长沙技评为全国30个历史名茶之一 三、1986年在福州举办的全国五大茶类134个名茶评比中获第一名 四、1989年农牧渔业部在西安举办的全画名茶评比中被评为全国名茶第一名 五、1990年被商业部评为全国第一名茶 六、1991年名茶文化节上被评为“国家文化名茶”,同年被农业部鉴定为“绿色食品”; 七、1995年在第二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 八、1996年在第三届中国茶叶博览会上获金奖; 九、1997年5月在第二届“中茶杯”茶叶评比中获特等奖和一等奖

潮汕名茶:凤凰茶 铁铺茶 饶平茶

潮汕名茶:凤凰茶铁铺茶饶平茶 *导读:凤凰茶和铁铺茶,饶平茶都是粤东潮汕地区的名茶,名品都是乌龙单枞,其中凤凰单枞最为出名。凤凰茶属乌龙茶,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 凤凰茶和铁铺茶,饶平茶都是粤东潮汕地区的名茶,名品都是乌龙单枞,其中凤凰单枞最为出名。 凤凰茶属乌龙茶,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区。凤凰茶品质极佳,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特点。依品质档次分为单丛--浪菜--水仙三档,凤凰单丛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挺直肥硕,色泽黄褐,有天然花香,滋味浓郁、甘醇、爽口,汤色清澈,叶底青绿镶红,耐冲泡。凤凰单丛多次被评为全国名茶。 凤凰山是中国乌龙名茶之乡,位于潮州市区北部,主峰海拔1497米,终日云雾缭绕,特别适宜种茶。目前山内有茶园面积4.5万亩,生产名品高山云雾茶,品种有凤凰水仙、石古坪乌龙、名花、奇兰、黄旦、肉桂等,其中以凤凰单枞最为出名,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茶叶边缘呈银米色,叶片绿色带黄,茶汤澄黄,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甘醇,具有色翠、形美、味甘、香郁的特点。凤凰茶中以凤凰单丛为最佳。凤凰茶曾在首届中国(国际)名茶博览会上露脸,夺得两枚金杯奖。凤凰单枞茶运用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具有天然的黄栀花香、芝兰香、玉兰

香、等香型的单枞茶。凤凰茶和铁观音以及水仙、色种都是属于乌龙类的茶种。半发酵,绿底金边,可借产量少,所以冲工夫茶用的茶叶仍然是用铁观音一类的乌龙茶。绿茶、红茶是不适用于冲工夫茶的。 铁铺茶已发展初具一定的规模相信很多朋友也喝过铁铺的 白叶单丛茶茶的产地主要以铺埔为主茶的高低档和茶所在的 地理位置、地质、水源、气候有较大的关系较好喝的要数春季茶的一春和冬季茶的雪片较高档的雪片茶要在海拔较高的山 区在不遇霜冻的天气下才会有的所以一般很难得产茶较有名 气的是铁铺的白石岭我小时候在白石岭帮忙做过茶叶对茶的 了解虽相对较少但深刻理解茶农的艰辛要做出好茶实在不容 易由于白石岭所处地理位置海拔较高地质比较好无污染做 出来的茶常常被茶贩一扫而光以前还有水仙沙仁等品种。 岭头单丛茶是乌龙茶类中的优质良种,素有白叶仙子之美称。该产品发源于饶平县西北部浮滨镇岭头村,海拔1032米的双髻 娘山。目前在饶平县境内,岭头单丛茶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

凤凰单丛简介

凤凰单丛 一、产地 凤凰山东南坡为主,分布在海拔500公尺以上的乌崇山、乌譬山、竹竿山、大质山、万峰山、双譬山。 二、时间 1.特早熟种:白叶单丛最先开锣,在春分(3月20日)前后陆续 开采,这是一种蜜兰香型的高档茶,有岭头单丛茶、乌东蜜兰香单丛、金奖工夫白叶茶等品种。毛茶制成后,再经过有10天的精制,即4月初可上市。 2.早熟种:清明(4月4日)前后单丛开始采摘,有肉桂香单丛、 金玉兰、蛤股捞等。 3.中熟种:单丛茶采制旺季在清明至谷雨期间,大部分老名丛茶 都在这段时间采摘,有宋种1号、黄桅香2号、芝兰香及各种特殊香型茶。清明后四五天,桂花香单丛、抽花香单丛、姜花香单丛、杏仁香单丛。 4.迟熟种:谷雨至立夏前后采摘,有宋种八仙、玉兰香、夜来香、 石古坪、老仙翁等。 三、品种 1.宋种“东方红”,系幸存于凤凰山系中的4株宋代老名枞之 一。

2.宋种芝兰香,幸存于凤凰山系中4株宋代老名枞之一,老枞母树共有二株,香气幽雅,有细锐的芝兰花香,滋味醇厚鲜爽,回甘力强,汤色橙黄明亮,极耐冲泡,有明显的高山老枞“特韵”。到年底有茶叶出现“返春”现象,品味更佳。 3.宋种蜜香单枞,是幸存的4株宋代老名枞之一。因其品质特点有明显的甘薯“蜜味”,故又名“宋种红薯香单枞”。蜜香高锐持久,有花香;滋味浓厚爽口,“蜜韵”突出,饮后满口生香,回甘力强,极耐冲泡。 4.八仙过海单枞:又名“八仙单枞”,是凤凰单枞十大花蜜香型珍贵名枞之一,因只存活八株于一处,并乌岽山上形民八仙过海之状,故取名“八仙过海”。茶叶香型特点是有明显的白玉兰花香蜜韵。 5.姜花香单枞:又名“通天香单枞”,因其茶叶有突出的姜花香味,香气冲天,故茶农称之“通天香”;是凤凰单枞十大花蜜香型珍贵名枞之一,成茶天然姜花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爽口,有明显的姜花“特韵”,回味甘滑,极耐冲泡,饮之齿颊生香,成茶到年底“返春”回香,香味更佳。 6.蛤古捞单枞,又名“老哈蟆”,系凤凰单枞十大高香型珍贵名枞之一,因其母树形态而取名。 7.蜜兰香单枞,成茶有“浓蜜幽兰”特韵,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甘爽,汤色橙黄明亮,耐冲泡。

2017年凤凰单丛茶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一)行业概况 (3) 1、茶分类 (3) (1)茶叶的主要成分与功能 (3) 2、乌龙茶 (4) (1)乌龙茶的分类 (4) (2)凤凰单丛茶的特点 (4) 3、工夫茶 (4) 4、有机茶 (6) (1)无公害茶叶 (7) (2)有机茶 (7) 2、管理体制 (8) 3、主要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政策 (8) (二)行业现状及规模 (9) 1、行业发展现状 (9) 2、行业规模 (10) (三)行业基本特征 (12) 1、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及病虫害风险 (12) 2、市场竞争风险 (12) 3、食品安全质量风险 (13)

(一)行业概况 1、茶分类 我国茶区广阔,茶类品质丰富。茶叶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发酵程度不同分为绿茶(不发酵茶)、白茶(微发酵茶)、黄茶(轻发酵茶)、青茶(半发酵茶)、红茶(全发酵茶)和黑茶(后发酵茶)。青茶又称乌龙茶,可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和台湾乌龙四大类,凤凰单丛茶正是广东乌龙茶中的一个大类别。 (1)茶叶的主要成分与功能 茶叶中富含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茶叶色素和芳香物质等。上述物质的种类、数量及组成比例,决定了茶汤在色、香、味等方面的品质。 茶叶中的茶多酚、茶多糖、茶氨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等功能。

2、乌龙茶 (1)乌龙茶的分类 乌龙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中的一大类别,《中国茶叶大辞典》给乌龙茶的定义是:“经半发酵工序形成绿叶红边的茶。” (2)凤凰单丛茶的特点 凤凰单丛茶的特点为:特有的花香,自然清新,高雅细腻、悠长;特别的滋味,浓醇鲜爽,喉底留香,回甘持久,有一种独特的高山蜜韵,即“丛韵”。 3、工夫茶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潮汕工夫茶的形成自唐代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邹鲁之风开启。现可见最早的有关饮茶文献资料是北宋时苏轼的《与子野》书:“寄惠建名数种,皆佳绝。彼土自难得,更蒙辍惠,惭悚。”子野,即潮州前八贤吴复古(吴远游),与苏轼至交。文学家苏轼在茶学上造诣颇高,

相关文档